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壮哉大宋 > 正文 第二十七章 西域古道
    翌日,清晨。

    日月谷外,一片空旷的平地上。

    曹乡骑马而立,此时的他一副光头模样,消瘦的身躯外披着一件素色及膝氅袄,内里套着件贴身软甲,腰间悬着长刀,大腿两侧分别挂着弓和箭囊。

    他胯下的骏马通体黝黑,粗壮的四肢显得极有张力,一张大咧的马嘴低头在地面的枯草丛里胡乱扒拉着,好像在寻找可口的嫩草。

    与他并排而立的是曹侯,身下骑着匹青色小母马。小孩骑小马,看起来倒也极为相称。曹乡此行带上曹侯,是因为留着曹侯在日月谷里也帮不上多少忙,还不如带上他出去长长见识。

    再往曹乡身后看,是一支显得略有些嘈杂的马队,马上共有十人,一人配着双马。

    这十人之中,以曹熊为首,其他九人也都是厮杀经验丰富的曹氏族人。他们个个身披软甲,腰间悬着的长刀和腿旁的弓箭,与前面曹乡的样式一般无二。

    每人有一匹马可供骑乘,另一匹马背上则驮着各种货物。

    马队的嘈杂显然惹怒了曹熊,在曹熊的喝骂声中,其余九人全都挺起了腰杆,努力控制着胯下的烈马,避免其发出太大的响动。

    曹乡骑在马上,朝不远处送行的族人们拱了拱手,算作告别。

    他招呼一声身后马队,也不说什么废话,双腿一夹,胯下黑马便载着他往远处旷野行去。

    曹乡此行选定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高昌国伊州城,目的是想用剩下的金银和货物去交换一些急需的物资。

    金银两千五百多两,还没动过一分,蒸馏酒还剩下两百斤左右,分别灌装在七十多个酒囊里。

    曹乡现在只能寄希望于蒸馏酒这种稀罕物,可以变成自己打开高昌国贵族门路的敲门砖。若是用来拿去做交易,也希望能卖到一个好价钱。

    他们这一支马队,马上货物看上去实在有些寒酸,根本就不像是一支商队,反倒像一队轻装赶路的骑兵。

    “十三哥,咱们走哪条路去伊州?”骑在小马上的曹侯,还从未取过伊州城,一路行来满脸都是兴奋之色。

    “走哪条路呢?西路还是东路?唉,可惜七叔这匹识途老马不在,要不然哪还需要我去费这脑筋?”听了曹侯的话,曹乡不禁埋怨道。

    要说这世事无常,还真不是世人随意感慨。

    就说他此次伊州之行,昨夜本就计划好了的,由曹公绪这位七叔来负责领路。

    可是今早起来临行之际,曹才突然来报,说他一早起来,发现父亲竟然病倒了。曹乡急忙去看,发现曹公绪果然已经卧病不起,身上一直高烧不退,口中胡呓不断。

    一位略通医术的族叔紧急看过之后,说是此病乃是由于连日劳神疲力,以致寒毒入体引发。这种病,危急时还能勉强支撑,可一旦松懈下来,本来压抑在体内的寒毒就会猛然发作,导致高烧不退,梦呓昏迷。

    病人首先必须退烧,那位族叔开出个方子:以数床被褥盖在病人身上,出汗之后,高烧自会消退。

    曹乡想起,这种土办法前世时他母亲也曾给他用过多次,发汗倒是真的,可这烧能退不退,那可就时灵时不灵了。

    九岁那年有一次高烧,母亲将他放在热炕上,又盖了几床厚被褥,可等他一觉醒来,内里的被子是湿透了,高烧却更加严重。若非后来村里的游医给他全身擦了数遍酒精降温,那次他真有可能会被烧痴了。

    想到就做,曹乡回去取了一袋蒸馏酒,命人将病人脱得精光,他将病人全身都涂了一遍蒸馏酒。之后,高烧果然慢慢退了下来,又接连擦过几遍之后,病人总算恢复到正常人体温,人也慢慢恢复了些神智。

    看着高烧退了,曹乡总算松了口气,但病人依然体虚无力,曹乡那能再让他跟自己跑一趟伊州。他只得另寻了个经验差上许多的族人,一起上路了。

    这遗憾先不必说,就说他此次北上伊州的路径确实让他颇为纠结。

    这西域之地看似宽阔无垠,但各地来往通行绝谈不上什么大道坦途。除有高山堵路,那到处可见的戈壁荒漠,更是把西域各地分割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绿洲。

    自古从中原前往西域,必需走河西走廊这一条咽喉要道。但西出河西之后,面对着广阔无垠的西域,该取舍那条道路,很多人都会纠结疑虑。

    西出河西之后,欲通行西域,自北起共有五条通路:一者为第五道(又名莫賀延碛道),二者为稍竿道,三者为大海道,四者为楼兰道,五者为阳关道。

    其中第五道和稍竿道,在伊州(今哈密)交汇之后,向西过鄯善,直抵高昌城(今吐鲁番),因此又合称伊吾路。

    一者第五道,是瓜州与伊州之间的官道,开辟于汉唐,玄奘取经所走便是此路,因途径第五驿而得名。此路自瓜州常乐县北上,穿过八百里莫賀延碛,直抵伊州,故又称此路为莫贺延碛道,全长八百里。

    唐时沿途总置十驿,即新井驿c广显驿c乌山驿c双泉驿c第五驿c冷泉驿(今星星峡)c胡桐驿c赤崖驿c烟墩驿c泉湾驿。

    二者稍竿道,是沙州与伊州之间的官道,位于第五道西侧,汉代之前就有古人来往于此。此道自沙州向北,途经青墩峡c碱泉戍c稍竿戍c酤水c柳树泉,抵达伊州,全长七百里。

    从瓜州走此路,虽然较之第五道多绕行百里路程,但沿途条件比之第五道要优异许多。两汉时期东西来往多走此道,并在起始点设置了汉玉门关。

    到了唐代,由于稍竿道沿途常闹匪患,才派兵启用了东边的第五道,并且将玉门关向东后移,于瓜州西筑建了新的唐玉门关。终唐一代,稍竿道与第五道时断时通,两道经常交替启用。

    三者大海道,乃是连通沙州与高昌的官道。此道自沙州城一路往西,沿途所经,无不是戈壁广漠,似海茫茫,唐人唤之为大沙海,大海道也因此而得名。过了大沙海,便是高昌柳中县,故此北宋初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中,又称其为柳中道。

    大海道始辟于曹魏,一路向西可直通高昌(今吐鲁番),乃是西去最短的路程,全长一千四百里。到了唐代,因路途过于艰辛,为稳妥计,来往商旅多向北绕行伊吾路,大海道也逐渐废弃。

    四者楼兰道,自沙州始,西出汉玉门关,沿疏勒河故道,可通蒲昌海(今罗布泊)东岸,沿湖抵至西岸的楼兰城。

    汉武帝时期,曾以楼兰城为据点,向北回转稍竿道,可抵伊州(今哈密),向西北沿大碛路(今孔雀河谷c塔里木河谷)可至焉耆c龟兹(今库车)c高昌(今吐鲁番),向西南沿昆仑北麓的于阗道,可通于阗(今和田)c疏勒(今喀什)。

    曹魏时,又在楼兰城设置西域长史,驻兵屯田,以节制整个西域;之后,晋c前凉皆沿袭此制;直至前秦灭前凉前后,楼兰城才遭废弃;到了隋代,楼兰道最终被中原人所遗忘。

    五者阳关道,自沙州阳关出发,沿阿尔金山北麓西行。西端可以与于阗道相连,直通于阗国境。早年间,沙州归义军与于阗国之间的交流,一直沿着阳关道—于阗道互相来往。

    在曹乡的脑海之中,至今还残存着这样一段记忆:母亲曹李氏抱着年幼的原主曹乡,口中不断唠叨着她自己幼年逃亡路上,所遇到的各种血泪悲闻。

    ps:此章内容主要是有关河西通行西域的汉唐古道。

    老白花了周末一天半时间,翻阅了一些史料和二十几篇研究论文,尝试弄了个小综述,由于西域史料部分散佚,偶有不实之处。嘿嘿,老白自觉若是再润色一下,足可以写一篇综述性的小论文了。

    看起来可能有些无聊,但对历史很感兴趣的书友可能会喜欢。

    老白为什么花那么大的工夫,去介绍这些道路呢?

    因为在古代历史时期,特别是像西域这种广袤人稀的地方,陆路交通的畅通对中原王朝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凡是研究西域历史的,若是略过道路交通不提,那是很无趣的。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