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江是杨永田c乐蕙莲次子,五三年生人,小名儿叫二蛋。那年,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志江自幼聪颖,六岁上小学,两次跳级,初中又跳了一回,于六八年十五岁时读完高三。所以,他虽比表哥乐国庆小五岁,但却同属于“文革”前功底最扎实的“老三届”。

    杨永田c乐蕙莲一家原本与父母同住在安兴镇上,是杨家祖辈分家析产继承的房宅。这个院落比柴玉喜家更简陋,只有五开间一趟北房,没有厢房c倒座房。永田c蕙莲结婚时,这儿住着他们和父母c哥嫂c妹妹,后来妹妹秋红嫁出去了,但哥嫂和他们也陆续生儿育女,老老小小加起来有十二口人,住得十分拥挤。

    五二年,北城钢铁厂开始在安兴镇与其西北面磨石镇之间的鼎金街地区扩建职工住宅,称为“新房子”。到五七年,杨永田在这里分到一套平房,便携家搬离了安兴镇。但志江仍跟着爷爷c奶奶住,在安兴大队幼儿园上完大班儿,才回到父母身边。

    之所以称为“新房子”,是由于此前鼎金街已有一片“老房子”。

    鼎金街位于北城钢铁厂区外东北角,日本侵华前,这里是磨石镇居民的耕地。日寇占领铁厂后,看中了它的平坦空旷,为给日籍职员建住宅,以最野蛮的价格“卖下”东半部田地建了“鼎金新村”。该村筑高墙环护,四面开有双扇松木大门,昼启夜闭,由日军站岗巡逻。

    日方为自己员工着想周到,建住宅采取“外中内日”模式,即四围墙壁以厚实的中式红砖“三七墙”砌筑,冬御寒风,夏隔暑热;屋内则是日式木制结构,以扇式推拉门分隔出起居室c客厅c厨房c厕所c储藏室c洗澡间,总面积近七十平米;地面为柞木地板,其下有一尺高的隔湿空间;各房间按使用功能安装有大玻璃窗c电灯c壁炉c吊柜c暗柜c“榻榻米”c浴缸c洗手池c蹲便式瓷缸等设施。当年,志江的二舅乐永乐与日方一高炉炉长田间太郎一个头磕到地上,结交为金兰兄弟后,曾多次到田间在“鼎金新村”的住所做客,对这里的方便c舒适印象很深,并对亲友们说:“等打跑了小日本儿,咱们也要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然而,就在同一时期为中方工程师c高级技工建的住宅,则把“中日亲善”的画皮撕扯得一干二净。这些建在厂区东面几里地外姥山东麓的杂院儿用甲乙丙丁编号,每院儿有房十四间;房间矮小c简陋,没有灰棚,屋顶只苫了一层油毡,夏天闷热,冬天阴冷。比较一下“鼎金新村”的屋顶就可知两者的巨大差异:硬山起脊,每堵墙上有跨度七米的松木人字柁一架,顶棚以上空间起到隔热c挡寒c通风作用;人字柁上铺五檩十二根椽子,其上再铺油漆过的木板,板上铺油毡,并以板瓦覆盖。

    “鼎金新村”的“老房子”是一排住两户,解放后,为多安置一些职工,北城钢铁厂对其做了改动,将原来一户分隔成两c三户,使百余户分到房的职工欢欢喜喜搬进了新居。

    “新房子”建在“老房子”西面,一期就建了一百二十五栋排房,每排六至八间,一户一门,每户建筑面积三十来平米,共有五百多户,以后又陆续扩建,使鼎金街区域成为北城钢铁厂最大的住宅小区。

    六四年,杨志江升入初中,进入位于磨石镇的翠微山中学。

    北京的名牌儿中学,在城里有四中c人大附中c八中c北大附中c清华附中c八一中学等,但要说京西地区,那就非翠微山中学莫属。

    京西各项发展落后,刚解放时连所中学也没有,只有一所高级小学,倒是西边儿山区有一所由煤窑老板c当地士绅办的私立中学。解放后,北平市政府教育局接管这所学校,五零年夏天,校长孙竖峦派人到磨石镇建立分校,这便是翠微山中学的前身。

    分校建在京西名刹法海寺中,师生们将断壁残垣c破旧不堪的庙宇整理修葺一新,红墙绿瓦间闪动着活泼的身影,回荡着朗朗读书声。住校师生们吃的粮c油c肉类c蔬菜,烧的煤炭,用的书本文具,都要下山到安兴镇购买c运输,吃水要到几百米外的山泉中汲取c挑回;没有运动场地,师生们就在半山腰披荆斩棘c平整场地c修建跑道c竖立球架。

    五一年八月,市里划拨京西另一座名刹承恩寺的南园扩大办学规模,将西部山区的中学本校迁址于此,定名为翠微山中学,而法海寺分校则改为教师及男生宿舍。在整个五十年代,翠微山中学逐步形成备课细致深入c作业及时批改讲评c教法灵活多样c授课严肃认真的教学风气。由于那时大部分毕业生的去向是务工c务农,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因此,学校还开展了职业教育,如种粮食c养家禽c学习木工c钳工c缝纫等。

    六二年十月,市主管部门确定27所中学为市级重点,翠微山中学成为京西唯一的重点校。

    在翠微山中学初中部,志江虽然因两次跳级而年龄最小,但他不仅品学兼优,每学期都获得甲等奖学金,而且,一直担任班长职务。初二时,因自学完初三课程并参加考试成绩优异,他又一次跳级进入了高一。然而不久,“文革”便开始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