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骗行天下 > 第七十四章 教师爷街头收人渣(1)
    火车进站时,已是清晨。走出站台,站前广场上人不太多。广场上到处铺垫着报纸c纸板,估计是昨晚在这里候车的人,嫌候车室里太热,在这里临时打的地铺,上车时来不及清理,才留下这一地狼籍。

    恒安在广场边找了家小吃店,要了碗豆浆,两根油条,两个茶蛋,一碟芹菜拌花生米,匆匆吃下,照着昌庆来信的地址,一路打听,换了几路公交,九点钟光景,到了报社大楼。

    门卫老头拿起笔,正要让恒安在记事簿上登记,听说是来找昌庆的,把笔放下说,“甄昌庆这些天不在班上,正休病假呢。”

    “病了?”恒安心里咯噔一下,两腿有些发软,惊瞪着眼睛,问门卫,“什么病?在哪儿住院?”

    “咳,啥病呀,就是休个病假呗。昨天我还看见他来报社了。”门卫老头说着,不屑地笑了笑,叹息道,“现在的年轻人呀,金贵着呢,苍蝇踢了一脚,就要大休;心情不顺畅,也要休假。”刚说到这里,马上醒悟到自己走了嘴,停下话头,问恒安,“你找他什么事?是他什么人呀?”

    “我是他父亲。”

    门卫听了,立马换上笑脸,让恒安到传达室里坐下,恒安心里有事,急着问,“我上哪儿能找到他?”

    “我给他打个电话,看他在不在家?”老头边说,边翻看报社员工的通讯录,找了一会,找到昌庆的电话号码,开始给昌庆拨号。电话拨通,举起电话,当着恒安的面,在电话里向昌庆卖乖,“你小子,小病大养,在家泡病号,把你老爸惊着了,从大老远跑来看你,还不赶紧过来接你老爸。”

    昌庆听说父亲来了,有些吃惊,让父亲接电话,确信接电话的正是父亲,叮嘱一声,“爸,你稍等一会儿,我马上过去接你。”说着,挂了电话。

    门卫老头正为刚才说了过头话懊悔,见恒安放下电话,再三邀请恒安进传达室里歇息,见恒安进来,又给倒了杯茶。

    一杯茶的功夫,昌庆到了。见昌庆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不像有什么大病,恒安才放下心来。门卫老头趁机卖好,嗔怪昌庆,“这熊孩子,请个病假,看把你爹折腾的,坐了一夜火车,大老远跑来,要不是我先把事儿说开了,这会儿,还不定给你爹吓成啥样了。赶紧接你爹回去压压惊吧。”

    昌庆听过,笑了笑,拎过父亲手里的包,埋怨父亲,“爸,你来,事先给我打个电话呀,幸亏我请了病假,要不,出差在外,你还扑了空呢。”边说边领父亲出了大楼,到了停车场,让父亲上了一辆车,自己开着离去了。

    “这车,是谁的?”恒安上了车,问昌庆。

    “我的,”昌庆笑着显摆说,“你看,还行吧?爸。”

    “你的?”恒安有些不安,问道,“单位给你配的?”

    “单位?”昌庆笑了笑,说,“单位领导除非神经错乱了,不然怎么会给我配车?他自己都想弄辆好车开呢”

    “你哪来的钱?买这么好的车?”

    “不是买的,朋友送的。”

    “送的?”父亲警觉起来,隐隐感到,昌庆身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路上车多,怕分散昌庆的注意力,父亲忍住话头,不再吱声。

    “家里挺好的?”过了一会儿,见父亲不说话,昌庆问。

    “挺好的。”

    “爸,你这一回,怎没把俺妈也领来?”

    “你姥病了,”恒安说,“你妈和你姐天天在医院侍候,昨天刚出院,你妈回家歇息歇息。”

    “俺姥得了什么病?”

    “老毛病。”

    知道家里没什么别的事,昌庆心情轻松下来,和父亲说,“我还想了呢,等我这阵子忙完了,把你和俺妈接来住些日子,让俺妈给我做饭吃呢。”说着,嘿嘿笑了起来。

    见昌庆起了话头,恒安忍不住问道,“你不是在休病假吧?还忙什么?刚才听门卫老头说,你是在泡病号,到底是怎么回事?”

    昌庆觉察到,父亲已看出他的心思,便不想瞒下去,沉吟了一会儿,开口说,“爸,我不想干啦。”

    “什么?”恒安着实吃了一惊。虽说他已看出,昌庆有什么事情瞒着他,却没想到儿子会有这种想法,急着问道,“记者的工作,不挺好吗?现在有多少人想干,还干不上呢,你又是在北京大报社里工作,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你不知道,爸,”昌庆想了想,说,“记者这活儿,不好干呀。你天天写些应景的文章吧,读者不买帐,骂你;你要写些揭露社会问题的文章吧,当事人又不满意,和你纠缠;你要写些反映社会深层次问题的文章吧,上边的不满意,主管部门又压你,又是检讨,又是求情;你要是写些歌舞升平的文章吧,良心又放不过你。现在,在中国大陆当官方记者,就像一个受气的小媳妇,左右不讨好,动辄获咎”

    “那你想怎么样?”

    “辞职,”昌庆说,“自己干!”

    “辞职?”恒安倒吸了口冷气,怎么也想不到,在他眼里,一向乖顺听话的小儿子,眼下会有这么大胆的想法。“辞职以后,怎么办?”恒安紧跟着问。

    “自己开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昌庆说。

    “经营什么?”

    “先办一份杂志。”

    “办杂志?”恒安觉着不靠谱,提醒昌庆,“国家出版署,现在允许私人办报刊吗?我听说,现在国内的小报,多是挂靠地方党报办的,而且办报的人,多是早先各大报社的退休领导,没有相当的背景,是办不下去的。”

    “我不在这里申请,”昌庆说,“我和香港康平文化出版社已经谈妥了,以康平文化出版社驻京办事处的名义,办一份《社会观察》杂志,他们手里有出版物的国际编号,我不用申请大陆的杂志编号。我每年只交给康平出版社五万元管理费就行了,其余的有效证件,都由它们提供。”

    “靠出版杂志,能赚到钱吗,”恒安担心地问,“你出的杂志,能卖出去吗?”

    昌庆听父亲这样问,知道父亲是局外人,并不清楚行中规矩,笑了笑,说,“爸,这本杂志,只是我的门面罢了,我根本不用它赚钱,甚至赔钱都行,我只要把握住,不发表那些揭示社会深层次矛盾,免得引起上层反感,能让它正常运转就行了。我要赚的,是管理记者站的钱。”

    “怎么管理?”

    “我要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主要城市和内地事件频发地区,建立记者站,这记者站,由行中高人自行管理,我只收取它们每年五万元的管理费;另外,向他们招聘的记者收取培训费。以每个记者站至少招聘一百人的记者编职算,我每人只要收取三千五百元的记者培训费,向他们颁发记者证,那样话,一百个记者站,一年下来,就能收入三百多万元。”

    “可你养了那多人,靠一本杂志,能够给他们开销吗?”

    昌庆听了,知道父亲并未领会个中奥妙,笑了起来,“爸,我刚才不是说了吗?这记者站,是由它们自己管理的,我只收钱c发证,其余的,一概不管。”

    “那记者站的人,靠什么生存呀?”

    “自己创收啊。”

    “创收?”恒安颇感纳闷,问道,“怎么创收?”

    昌庆并没直接回答父亲,只是问道,“爸,你看我这车,还行吗?”

    “还行。”

    “这就是铁建七十五工程局的老总送我的。”

    “他为什么送你车?”恒安听昌庆这样说,心里开始不安,惊疑地问道。

    昌庆倒显得很冷静,慢条斯理地告诉父亲,“它们承建的云南璟梧公路,通车半年,就成了洗衣板路,瘫痪了。报社接到举报,派我去采访。我在北京请了路建专家和我同行,实地一看,吓了一跳,新修的公路,只几天功夫,路面就出现了水波纹,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无限长的黑色搓衣板。专家敲开破碎的路面,发现路基只有十公分,和标准路基五十公分,整整差了五分之四,就连这十公分的路基,也是偷工减料,水泥标号远远不达标。随后,我到当地的交通局查阅了工程的招投标c承建方资质c工程监理等情况,发现整整是一本糊涂帐,主管厅长连见我一面都不敢。我在那里采访了半个月,写出一份采访报告,交给当地宣传部,要求核实签字,结果,当天晚上,铁建七十五局的老总就请我吃饭,散了局,他陪我回到宾馆,给了我一张五十万的存单”

    “你收了?”

    “这钱我哪能收?”昌庆说,“一旦收了,弄不好,偷鸡不成,反蚀把米。那老总看我态度坚决,又变通说,我在北京工作,北京城太大,没有个交通工具,行动不方便,提出要借辆车给我代步。见他态度诚肯,我觉得这事稳妥,应许了下来。这次采访,就这么不了了之了。一周后,老总兑现的承诺,亲自帮我把车的手续办好。可我心里清楚,这毕竟不是正道儿,我现在毕竟是端人家的饭碗,还有个纪律约束,一旦让人捅漏了,脱不了干系。所以我就合计了,与其这样整天提心吊胆的在人家手底下偷着做,我干嘛不自己把工作辞了,光明正大地做呀?爸还不知道呢,现在社会上,好多人都看准了这是条生财的道儿。平时我们出去采访热点事件,经常会碰上一些假记者,他们拿着伪造的假记者证,大模大样地招摇撞骗。因为他们的证件是伪造的,就使他们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做起事来心里也没底气,畏首畏尾的。我现在可以公开给他们发放证件,使他们的身份合法化,你说,他们还会在意给我几个管理费吗?”

    说话间,昌庆把车开进一个小区。昌庆把车停好,下了车,给父亲拎着包,领着父亲走进一个单元。上了二楼,开了门,让父亲进屋。恒安刚一进门,觉得眼睛有些眩。昌庆的家里,装修得像皇宫。宽敞的空间,比高档酒店还要华丽几分,镜面一样的地板,让人不忍心把脚踩在上面。见昌庆在门边脱了鞋,恒安也学着样儿,脱鞋进去。

    “爸,你看我这家,还行吧?”昌庆向屋内挥了下手,脸上露出几分得意。

    恒安小心地踩着地板,在屋里转了一圈,坐到沙发上,问昌庆,“这房子多大?”

    “一百五十来平。”

    “自己买的?”恒安问道,心里却有些怀疑,“花了多少钱?”

    “朋友送的。”昌庆得意地说。

    “还是那个修路的?”

    “不是,”昌太说,“这是山西一个煤老板送的。”

    “他为什么送你?”

    “摊上事儿了。”昌庆随口说,“他私挖滥采,违规作业,引发瓦斯爆炸,死了五十多矿工。地方政府帮他捂着,打算把事态平息下去,不想这小子太抠,给死者家属的钱太少,每人只给了五万。死者家属闹了起来,各路记者都过去采访。地方政府为了控制事态,组织警察封了矿,拒绝记者到现场采访,暗下给每个记者发了两万元的封口费。我用这两万元钱,买通一个线人,采访到第一手材料,然后找到当地宣传部,请求审查签字。宣传部长只看了一半,鼻尖就冒汗了。在采访稿里,每个死者的真实身份,地方官员处理事件的每一项细节,我几乎一点不露,清清楚楚地记录下来。当天中午,当地宣传部长和矿主就请我吃饭。回到宾馆,煤老板又来找我,给我开出四种方案,让我选择:第一种是,我在一次意外的车祸中丧生。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成本最低的选择,但遗留下来的心病,可能会使他一生不能心安。第二种是,在流氓滋事中致残或致命,这是一种成本既高,风险又大的方案,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采用。第三种是,放任我把事件真相暴光,他再出面摆平,估计要两千万,这种选择,成本太高,他不喜欢。第四种是,他把北京的一套豪宅过户给我,就是现在这间。条件是,我必须把这篇采访的稿子销毁。爸,你说,我该选择哪一种?”

    “你选择了后一种?”

    昌庆无语,只是默默地低下头。

    恒安心里有些后怕,浑身感到发冷。以前,他从没想过,昌庆从事的工作,居然会担下这么多风险,做为父亲,在儿子遇到生命危险c暴敛钱财c职业良心c责任义务面前,他实在不知道,该教儿子走哪条路,才算是康庄大道?昌庆看出父亲正为他的处境担心,安慰父亲说,“爸,现在好了,我辞了工作,自己干,就不存在这些麻烦了,我只管颁发记者证c采访证,不消到一线去采访了,只收取管理费和记者培训费就行了。”

    “只怕不容易呀。”恒安说,“当初,你二哥看见你姐赚到钱了,经不住你二嫂鼓动,非要辞职下海,开饭店。我和你妈劝也没有。后来怎么样?不到半年,饭店开黄了。好歹你姐可怜他,给弄到她的公司里,安排了个活儿,这才算安顿下来。”

    “爸,我这里,你不用操心。”昌庆自信地说,“我将来不光管理记者站,我还要利用手里的杂志,不断地发行增刊,为各行各业职称评定中需要发表论文的客户服务。比如,你们教师,现在评高级职称时,需要在国家级以上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吧?我的杂志《社会观察》,就是有国际出版物编号的,我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发行增刊,为那些评职称需要的客户服务。按每发表千字论文收费一百元计算,一期增刊一百万字,每增发一期,抛除成本,就可纯收入八万元。根据不同学科的评职称情况,我可以增发教育版c医学版c经济学版c工程学版c农林学版等等十几类增刊,按一年最少出版一百种推算,这笔收入,就有七八百万。另外,我还要购买一些书号,编篡中华名人大词典一类的百科全书,面向全社会征稿,凡想把自己编入中华名人大词典里的人,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我就可以满足的他的愿望,把他编到书里。此外,还可以经常搞些评奖活动,任何个人或者单位,只要参与,缴纳一定的费用,我就可以根据他缴纳的费用多少,颁发给他相应的获奖证书。爸,你相信,这里是天子的脚下,赚钱肯定比其它地方容易得多。”

    听昌庆讲的头头是道儿,思维缜密,挑不出什么毛病。昌庆讲的事,父亲大多数不了解,只是评定职称需要在国家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文章的事,恒安是知道的,他们学校的老师,为了评高级职称,天天为找不到合适刊物发表文章犯愁,要是昌庆办的杂志,真能在这方面下些功夫,赚钱是毫无疑问的。看看儿子现在还没成家,在寸土寸金的京城混得这样阔绰,恒安心里虽说担心,却少不得有些展样。从昌庆刚才跟他述说的思路来看,自己这个小儿子,在京城这几年的历练,远比他的同龄人要成熟;叫人担心的是,这种成熟一旦发展到极致,便会使一个人变得老于世故,玩世不恭,如果身边没人加以约束督管,极容易消极处世,自甘堕落。眼下父母不在身边,一旦他辞了职,又少了组织上的约束,他一个人身处繁华的京城,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真是叫人不能放心,要是有个可己的人在身边督管着,时时提醒他想到家庭责任,倒能拴住他的野性,不至于走了歧途。可昌庆现今已经三十出头,还没成家,这叫当父母的怎生不牵挂?想到这里,恒安趁机问道,“我这回从家里出来时,你妈特地嘱咐我问问,你的婚姻大事,现在怎么样啦?”

    昌庆每次回家,母亲叨咕得的最多的,就是婚姻的事,直唠叨得他一听这个话题,头皮就发麻。现在又听父亲提起,心里就有些不自在,难为情地喃喃道,“不急,不急,等忙完眼下的事,我会考虑的。”

    听昌庆这样应付他,恒安多少有些不自在,忍不住劝说儿子,“婚姻的事,不能太理想化了,完美的婚姻,其实是不存在的。只要是正经人家的的孩子,知道过日子,懂事,差不离儿,就行了。人过了三十,好日子就不多了,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少,这么挑挑拣拣的,就把自己耽误了,最后找到的,也不一定比年轻时找的好,白白留下许多遗憾。”顿了一会儿,又说,“这里实在不行,我回去让家里人在老家那边帮你找,怎么样?”

    “不用,爸,”眼见父亲揪着这个话题不放,昌庆急忙岔开话头,“我现在要想在这边成个家,一点问题都没有,你回家告诉俺妈,就说等我把眼下的事忙完了,立马就办这事。爸,你坐了一夜火车,也乏了,休息休息吧,中午我领你到饭店吃饭,顺便带你上街转转。”

    见昌庆不爱谈婚姻的事,恒安也不想逆着儿子的性子,收了口,斜依在沙发上休息。

    中午吃过饭,昌庆匆匆领父亲在家附近转了转,送父亲回家休息,又匆匆离家出去忙了。恒安睡了一觉,感到浑身解了乏。第二天,昌庆陪父亲在城里转了转。恒安看出,昌庆眼下挺忙的,正在筹办自己的公司,就不打扰他,说是想一个人各处随便走走。昌庆见父亲对家附近的环境也熟悉了,就不拦着,由着父亲去了。

    过了一天,恒安背上挎包,去了琉璃厂。琉璃厂刚刚经过城区改造,早年的胡同c四合院,已拆得差不多了,新建了住宅,往日的街摊,改造成了交易大厅,街道两边,多是新开的古玩店。恒安走了几家,见店面都不太大,橱柜里也没摆什么像样的东西,心里有些失望。到街上一家报摊上打听了一下,才知道京城的老字号,多在前街,便离开这里,往前街去了。果然,前街的店面颇有气场,走进后,能把人镇住。恒安进了一家,围着橱窗看了起来,找到了几块田黄摆布件,都不如自己带来的大,成色也不太好,他指着成色最好的一块,问老板开价多少。老板是个矮胖的中年人,操着京腔走过来,两眼不停地在恒安脸上扫描,嘴里夸赞恒安在行,眼毒,一眼就相中了他柜上成色最好的老东西,走到恒安跟前,举起三个手指,说,“至少也要这个数。”

    “三万?”恒安问。

    “老哥涮我呐?”老板冷笑着看着恒安说,“一两田黄十两金,这净重可是六十克呢。你可以算算,得值多少钱。老哥是行家,一眼就相中了我的镇店之宝,怎么说出这等不着边际的话?”

    恒安讪笑着,让老板取出田黄,拿到手里,顿觉冰凉c细腻c润滑,宛若用手触摸婴儿的屁股。恒安并不深懂个中奥妙,却装模作样地举到眼前,端详片刻,也没看出个什么,开口问道,“最低什么价?”

    “其实呢,让也让不了多少,”老板懒洋洋地接过田黄,漫不经心地说,“我们这个行当,讲的是诚信两个字,老哥诚心想要,顶多能给你省个万把的,也就差不多了。”说着,取过一只钢笔粗细的聚光手电,擎起石头,拿手电照着石头,说,“我这可是老坑东西,里面一点杂质没有,连萝卜丝纹都没几条,上乘的东西”

    恒安对古玩并不在行,任他讲得天花乱坠,心里并不十分相信,听老板讲完,装出诚心想买的样子,问,“你说句实话,最低能让个什么价?”

    “老哥要诚心买,我也不要谎,让你一万,二十九万,怎么样?”

    恒安笑了笑,未置可否,随便问了一句,“像你这样的店,除了卖古玩,遇上好东西,收不收一点?”

    老板见恒安不是买家,冷下脸来,瞥了恒安一眼,淡淡地问了一句,“你要出货?”

    “我有一件东西,不知能不能入老板的法眼?”说罢,恒安从包里掏出自己的田黄,递给店主人。

    老板接过田黄,见块儿头比自己的那件还要大,眼睛先是一亮,举到眼前,拿起小手电照了一会儿,随后笑了笑,大摇其头,告诉恒安,“你这件东西,假倒不假,就是成色不足,里面还有杂质,你看,”边说,边举到恒安面前,拿小手电照着,让恒安自己看,“跟我这块相比,还是差了不少。”

    恒安清楚,买卖两个心眼儿,店主贬损他的东西,目的是为了杀价,心里也不在意,并不去看,只是望着店主问,“老板看我这件东西,能值个什么价?”

    “这东西,卖的是个水头,品相差一级,价格就要差上几倍。像你这件东西,能卖个七八万,就算撞上大头了。”说完,瞪着老鼠眼盯着恒安问,“这东西,你是从哪儿淘的?”

    恒安猜出店主看上这件东西了,心里有了底,并不在意老板杀价,笑了笑,说,“是家里传下来的。谢谢老板给我订了价。”边说,边收回田黄,装进包里,转身要走。

    “喂,老哥,”恒安刚走到门边,听店主在身后喊道,“您要是诚心想出,价格咱们还可以再商议商议。”

    恒安见店主说了这话,停下脚步,回身问店主,“老板最高能给到多少?”

    “十五万,”老板伸出右手,上下翻了两下,瞪着眼睛告诉恒安,“一口价,怎么样?”

    恒安听了,只是笑着摇头,并不说话,转身要走。店主见恒安仍不吐口,估计这人也是行中人,不易捡漏,背后说了几句酸不哩叽的冷话,放恒安出去。恒安知道,古玩行里有句行话,说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可见利润是爆天的大,这家店的老板既然能给出到十五万的价格,那么将来等他出手时,想必不会低于三十万。看来这一行当的水,还真是不浅,要把自己手里的东西卖出个好价钱,也是不大容易的。如果不在这里出货,而是把东西送到拍卖行去拍卖,一来是得先交纳不菲的保证金,二来时间也等不及,毕竟拍卖行不是每天都有拍卖的。

    恒安又走了几家古玩店,拿出沈周的画轴去探价,几家店的老板,不是疑心画轴是赝品,就是杀价太狠。有的出价二三十万,有的五六十万,而类似的一幅画,挂在他们的店里,却开价三四百万。

    上午在街上走了几家,没找到合适的买家,恒安有些灰心。好在这会儿,他心里还清楚,志在必得和急于出手,都是古玩行的大忌。反正眼下也不十分急着用钱,昌欢的钱,缓些日子再还不迟。这样想时,心情便平和下来,把东西装进包里,打算回昌庆家歇几天再说。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