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我爹孙仲谋 > 正文 第九十九章:控制粮食
    随后,孙亮把自己的想法交代给了全纪,全纪听懂后,很快在府中召集了吴国的三大粮商。

    商议过程中,三大粮商觉得自己没有损失,还能让其子侄入宫为官,成为天子近臣,很快便于全纪达成了协议。

    经过粗略的计算,三大粮商加上孙亮这段时间抄家得来的粮食,在加上孙鲁班的余粮,大概在吴国还能撑个三到四个月之久。

    三到四个月,这个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对于孙亮的计划来说,明显是足够了。

    更何况粮商三巨头加上孙鲁班的名声大啊,这几个人合伙把控吴国的粮食,鬼知道他们能把粮价把控到几时?

    心理战必须得运用好,舆论攻势也得跟上。

    吴国,吴郡商肆。

    吴郡是吴国江东地区的精华所在,人口相对密集,工商业也发达,吴之四姓的发源地,原本是会稽郡的统治中心,后分会稽郡以西为吴郡。

    东汉时期,吴郡的顶峰人口达到了七十万人左右,到了三国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吴郡的人口不足二十五万人。但仍然可以用繁华二字形容吴郡。

    吴郡的商肆之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如果你在商肆之处停留,找一家酒馆坐下,你就会发现吴郡的百姓嘴里会经常议论一个东西,就是“占城稻。”

    为什么是占城稻呢?

    因为这就是孙亮的舆论攻势。

    孙亮会了让商贾们相信粮价是不断下跌的,让全纪派人在吴国的各大郡治全面散播占城稻高产耐旱的消息,说占城稻的产量是普通粮食的两倍。

    而且占城稻已经被吴国的皇帝引进到了交州,不日将抵达建业,到时候吴国的粮食产量将会翻倍,粮食的价格将会不断的下跌。

    开始的时候,大家以为这根本就是谣言,不可信。

    可随后,吴国的三大粮商,开始以180钱的价格将粮食卖给了孙鲁班,由于成交量巨大,要分批次售卖。

    结果是第一批次是180钱,第二批次就掉到了179钱,第三批次掉到了178钱,如此反复,收购粮食的价格掉到了172钱左右。

    三大粮商售卖粮食的消息和占城稻高产的消息混合到一起,使得其他的小商贾做不住了,纷纷跑到三大粮商的家里打听情况,可是这三大粮商全都称病不见任何人。

    这下可急坏了这些商贾,有些有门路的,就找到了九卿各个衙门,可九卿各个衙门也不知道其中的具体情况,没有门路的无奈之下,为了保值,便将一部分粮食卖给了孙鲁班。

    随后的一段时间,卖粮的人渐渐增多,孙亮看到时机差不多了,推出了存粮给利息的政策。

    这个政策很简单,就是最低存三个月,利息是百分之二,最高是存一年,利息是百分之十二。

    无论你是陈粮,还是新粮都可以存,只要你存满期限就给利息,在存储期间粮食若是发霉,损坏,发生火灾,被人偷盗等等,这一切的损失都算孙亮的。

    孙亮根本不怕你来存陈粮,因为这些粮食马上就会被孙亮使用掉,根本放不了多长时间。

    这个政策推出了,看起来好像是不错,但是百姓和商贾们对执政者有种天然的不信任,哪怕你说的再好,他们还是觉得把粮食放在自己家里会比较安心。

    怎么才能让百姓信任你呢?

    学习商鞅的南门立木?

    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孙亮马上下诏更换策略,就是你只要来存粮一天,第二天你可以拿着双倍粮食回去。

    这个诏令下发到各郡治后,各郡治粮仓的主管官员纷纷施行起来。

    “各位南来的,北往的,东张的,西望的,瞧一瞧,看一看了,最新出炉的政策,只需存粮一天,第二天即可双倍取回。”粮仓的衙役在郡治里人多之处叫喊着。

    这套词是孙亮给编的,并且命令各地官府的衙役在各郡治百姓聚集之地进行宣传。

    百姓们对待这个政策,更多的是一种看戏心里。觉得这样的好事根本不可能发生,肯定是官府又在想法子骗粮食。

    一个上午过去了,没有一位百姓前往存粮。

    正当衙役们一筹莫展之时,有一个中年人说愿意试一试,把自己家的一斗粮食存在了孙亮的粮仓内。

    周围的百姓都笑话这个中年人是个傻瓜,这个中年人不以为意,觉得一斗粮食又不多,万一明天真能领到两倍的粮食岂不是赚了?所以大家都很期待明天的结果。

    中年人存粮的时候得到了一块竹板,上面写着存粮者的户籍,名字,年龄以及存粮的时间,存粮的数量。并且粮仓衙役的也把存粮者的信息登记在册,一式四份,当地官府一份,上交中央一份,粮仓一份,存粮者一份。

    就像后世的财务单据一样,一式几份。为了防止造假,方便核对信息。

    到了第二天,存粮者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粮仓,交出了自己的存粮竹板。

    粮仓的衙役审核竹板无误后,将双倍的粮食交付到了存粮者的手中。

    这件事很快被传播开来,百姓和商家们都知道了,这次官府是认真的。

    很快,有许多百姓抱着试一试的心里,将粮食存到了孙亮的粮仓内,第二天他们都得到两倍的粮食。如此,进一步打消了百姓的顾虑。

    接着孙亮推出第二步策略,把时间加长,限制每天的存粮量。

    说白了,就是将原本存粮一天就可以得到双倍的粮食,现在得存五天才能得到双倍的粮食,而且粮仓每天只收购八百斗粮食,超过这个量就不收了。

    在销售心里学中,这就是典型的登门槛战术,作为汽车销售,孙亮又如何能不懂呢?

    一步一步的取得百姓的信任,然后一步一步的减少存粮的利息和延长存粮的时间,这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等到百姓熟悉信任这个政策后,孙亮可以推出第三步,就是必须存够十天,利息只有原本的一半,每天只收购五百斗米。

    这样一来,百姓为了获取这么高额的利息,肯定每天排队来存粮,等到孙亮把时间延长到三个月或者一年,利息降低到百分之二,或者是百分十二的时候,孙亮已经取得了百姓的完全信任。

    虽然这打击了一部分百姓存粮的积极性,但是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存粮比卖粮得到的利润要高,而且把粮食放在家里不如把粮食存在孙亮的粮仓里,起码还有利息可以收取。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