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 第 202 章
    这十五人在朝中官职?”

    赵柔嘉看到赵谌轻轻颔首,但面色又不是太自然,明白他对十五人或许了解一二,但知之并不甚祥。

    第六章

    “李墨涵、王咏翎、张云仁、封元、王直、薛立、殷修平、周良、欧阳lún、徐中、张阶、李纯、王崇仙、邱云、王孝仁十五人被那些好事之徒称之为‘王门神佑十五子’……”赵柔嘉如数家珍地道出十五人的名字,yīn沉着口吻道:“除寥寥数人外,恐怕有大半官家尚且不知其详情,就让妹子一一道来。嗯王孝仁现供职于北侍军常宁侍卫大军都司,是阖门氐侯的馆职、差充长宁第一军营指挥使,第一军是常宁精锐所在,他前次在沿河多有战功,被老将们所看重,已经被宣抚司和北侍军都指挥司提名举荐为下一批入钟山武德院的将校人选,或许不久将有统制官之大用。邱云虽不过是被罢黜之人,但妹子听了他的传闻,倒是同情于他,做为男人能够对一个女子至死不渝,真是难能可贵,不过此人亦是一员悍将,官家断不可轻视。王崇仙这个人陛下知道,无须妹子多言,他在枢密院可是李长秋最得力的助手,如今已经掌管机速司,绝对是王党中的重要人物。李纯人称‘海夜叉’现亦为阖门氐侯馆职、差充侍卫水军的营指挥使,此时或许正在南海率部与三佛齐jiāo战,只要他不死或是此战大胜,回朝必然有大用,此人在侍卫水军营指挥使一级的将校中最有前途,或许会成为张云仁第二。”

    “张阶此人神出鬼没,唱名后并没有入仕,似乎醉心南北营生,倒卖一些私活,勾结边地一些官员回易,目前来说此人倒是不足为虑。欧阳lún现知海门军,似乎醉心于担任海外夷官,时下不好妄自揣测其前程,不过若能顺利守住海门城寨,其功业不小,何况王泽不知为何极为重视海外军州的文臣。徐中现任温州签署判官厅公事,任期亦是将满,妹子揣测不错的话,下步当是叙馆阁,在朝廷某个重要职事衙门任职。虽然仕途不快,但谁能知王泽不是故意将他放在地方多加磨练。”

    “周良倒是老实人,自知县任后,一直担任清要朝职,醉心史册,此人不足为虑。殷修平在兵部颇为得意,王泽亦是对他的职方之能颇为看重,员外郎的差遣恐怕也干不多久了,早晚朝廷的两大枢机衙门都被王门子弟占据。薛立由朝廷大县知县被京官降为地方小县令,今主动随军海外效力,恐怕亦是循欧阳lún路子,争海外夷官的功业,目前远在海外不足为虑。”

    赵柔嘉感到有些口渴,拿起茶水饮了一口,润润嗓子又道:“其实说到底,目前对王泽助力最大的还是李、王、张、封四大弟子。”

    话既然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赵谌也明白赵柔嘉所指,而且他对王门这四个弟子最为熟悉。李墨涵虽不但当朝廷差遣,确实做了多年的机宜文字,对朝廷政略极为深通,缘由他为人质朴爽快,人脉也很广泛。王咏翎自辞官担任凤凰山书院副山长乃至山长后,名声日隆,声望渐高,虽不能与尹、叶梦得等当时大儒相提并论,然在学子们中的威望已经隐隐望王泽项背,有自成一家之势。

    张云仁做为侍卫水军、甚至整个禁军最年轻的侍卫大军副都指挥使,文状元从戎,成为侍卫水军中青年将校的楷模,这次远赴海外征伐三佛齐若是大功,或许他赵谌就是不想、也不能不除他授都校之任。封元已经由捧日第一军第一镇统制使升任第一军使副,又是武状元出身,当年第一个登上汴梁城头的威名,使他与张云仁一样,成为殿前司、乃至相当一部分禁军青年将校的偶像。

    赵谌暗自心揪不已,细细回味孙傅、李纲等人的作态,王泽的势力竟然如此庞大。

    赵柔嘉见赵谌脸上yīn晴不定,她就是要赵谌清楚对手的实力,这才能让他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听信一些人的鼓动,一旦草率行事反误了大事。

    “王泽行事极为谨慎,或者可以说极为低调,他最擅长的就是搞权力平衡,对朝野主要势力拉拢是他的绝招。时下朝中大事与李纲、秦桧等人参决,实际由李长秋等人出谋划策、暗中参与行事,王门子弟除李墨涵外尚无人能参预重事,但以王门子弟年年层出,相信不出二十年,朝廷枢要都要遍布凤凰山书院出身的大臣。”

    赵谌打了个冷战,懵然道:“用心极深、果真用心极深。”

    赵柔嘉满意地笑了,她的目的算是达到了,赵谌必然会重新权衡今后的行事。于是又说道:“其实,王门子弟亦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之间与他们和王泽之间还是有一些不合拍的地方。”

    赵谌一喜,急忙问道:“这又怎么说?或可加以结构。”

    赵柔嘉淡淡地道:“王咏翎与王泽之间,似有争论,官家不见与女真议和之时,凤凰山日报等貌似持平而论,实则代表一些王门子弟与凤凰山书院的士子对王泽政论的发对,若不是王泽平素里积累的恩威,此时早就不堪请郡了,但官家决不可仓促在书院动手,她们只是发对与女真议和,王泽毕竟是他们的师长。”

    “那该如何是好?如此说来王泽根基稳固,怎可动摇。”

    “击倒王泽的办法倒是有,其实并不是在朝堂,陈东、欧阳辙、范如圭不过是官家的选材,即便他们全心为官家效死,也不是王泽对手,凤凰山书院只能加以影响,决不可与之对立。要在名声清誉上下手,让他身败名裂,最少也要主动辞去相位,这才是上策。”

    “名声清誉”赵谌意味深长地看着赵柔嘉笑了,道:“难怪,难怪”

    赵柔嘉淡淡一笑,她是第一个将王泽私藏妃嫔之事告于赵谌的。

    “看来外界传言王泽私下占用妃嫔并非空穴来风,不然以邵成章谨慎之人,断不会贸然说出。”赵谌眼中闪出两道得意的光芒。

    赵柔嘉似笑非笑地道:“官家做得好,用皇城司做挡箭牌,虽说邵成章不一定会尽心办差,但这也足够了。”

    “此话怎讲?”

    “世事难料,官家怎知不会平地起风波,老树根尽除呢?”赵柔嘉拿着香帕轻轻掩鼻,有些心不在焉地说道。

    赵谌茫然地看着赵柔嘉,他猜不透这个妹子心底倒是在谋划什么,但他认定赵柔嘉正在结构对王泽的谋划。

    忽然,赵柔嘉那双秀眸中闪出点点盈光,伤感地道:“官家,过不了多少时日,妹子就要下嫁那个废物……”说着,声音有些哽塞。

    赵谌一怔,心下顿生哀伤,他承认公主迟早是要出嫁,范昭也完全符合皇家驸马的条件,但错就错在这门亲事是王泽参与其中,他从内心深处不能接受。但看着赵柔嘉楚楚可怜的模样,他心中对王泽的恼怒又深了几分,更加坚定了将王泽赶出朝廷的意念。口上却安慰道:“范昭还是不错的……”

    不经意间,赵柔嘉在丝帕掩饰下的俏脸上,闪过了几道莫名其妙的神情,是喜?是忧?连她自己瞬间亦是感到茫然

    临近东华门,王泽与李纲、孙傅三人缓步走在甬道上,全然不知睿思殿内针对他的yīn谋正在酝酿。

    “王大人,行官制乃天下变法最慎要者,莫要cāo之过急。”孙傅边走便道,虽然他认定可行,但前车之鉴还是令他心有余悸。

    王泽朗朗地笑道:“文武两制,一切以二位大人主持,自然是稳妥无疑。”

    李纲听孙傅言语有异,似乎有离别jiāo代之意,不禁看了看孙傅,道:“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宰执当同心协力,共担大事,大人乃百官之首,担子不轻啊”

    王泽此时才明白孙傅去意甚急,面对他与皇帝的冲突日益激烈,做为宰相,他自然不愿被牵连其中。去心可以理解,换成是自己,也会赶紧离开朝廷,不落井下石就算是仁至义尽了。

    但他已经改变主意,绝不能让孙傅提前离开朝廷,皇帝又随着年龄的长大,要求收回权力的yù望日增,目前朝廷上下的精力由外患逐渐转入内事,官员们对内政的兴趣逐渐递增,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很多无法预料的斗争,他原本就尽力躲避站在风浪尖上,如过孙傅离朝,他必然无可奈何地亲自主持新官制,从而成为矛盾的中心。

    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在此时登上人臣的顶峰,他需要如孙傅这样有名望大臣为他分担矛盾,使自己能有精力应付最后过渡时期的危局,尽管这样做很不道义,但他必须要这样做,没有别的选择。

    “此正是朝廷振奋图强大有为时,孙大人承上皇辅佐官家诏旨,率引群僚共担国事,下官当在大人左右,为官制厘定,尽绵薄之力。”

    孙傅瞟了王泽一眼,暗自冷笑不已,王泽用心他岂能不知,厘清官制除大宋百年沉疴,这是历代名相贤士为之最求而不果的理想,他当然想主持这次时逢大好良机的改制,从而流芳千古。但随着外部形势的平稳,赵谌与王泽之间的矛盾隐然上升为危及大宋国运的第一大患,他虽不愿看到,却不想被牵连其中。

    他不满王泽与太后的专权,认为皇帝年长,应当归政,同时他内心深处亦是感到赵谌并非中兴明主,王泽与太后把持朝政,或许是天下生民的一大幸事。王泽的挽留虽说不是真心诚意,甚至可以说是不得以而为之的权宜之计,但他感到自己隐隐有些心动,毕竟他还是留恋宰相地位的。

    李纲亦是不想孙傅离开朝廷,他的存在对王泽也是一大制衡,而王泽又有挽留孙傅之意,正好趁热打铁道:“王大人言之有理,孙大人乃百官楷模,我等理应效之。”

    孙傅不再言语,头脑思绪纷乱、心思重重。

    三人到了东华门外,王泽礼送孙傅、李刚二人上马去后,自己才慢悠悠地走到自家府邸的仪从前,心烦意燥地上了马,对王安说:“王安出城、去文楼。”

    第七章

    李纲回府后并没有休息,而是换了一套老蓝色的褙子,带了一个老仆从偏门出府。

    孙傅回到竹子巷的府邸,换下朝服,刚在房中休息片刻,静静想着今日之事,等待午膳。

    “老爷,李相公前来拜访,正在前厅相候。”管事在门口小心翼翼地地禀告,李纲是枢密使,拜访宰相不用名帖,直接进入客厅奉茶相候。

    “哎呀不止伯记到来,有失远迎,恕罪、恕罪呀!”孙傅笑呵呵地快步走进客厅,拱手就迎了上去。

    李纲正在品茶,闻声起身拱手道:“冒昧叨扰,望伯野见谅。”

    “伯记客气了,请入座。”孙傅满面真诚的微笑,热情洋溢地奉请李纲。

    二人分主宾入座,丫眷上来茶水,孙傅对管事道:“你们都下去,我与李大人有国事商议,没有吩咐任何人不得入内。”

    李纲含笑看着孙傅,待仆人们下去后,才捻须笑道:“伯野府中行事,亦是谨慎小心,此君子存身之道。”

    孙傅淡淡地笑道:“小心驶得万年船,有些事情,家人还是不要知道的好。哦伯记匆匆来访,必有要事教我,请且但讲无妨。”

    李纲见孙傅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显然是对他的来意有了几分准备,即然这样那就明人面前不说暗话,颔首正色道:“既然伯野不落俗套,那在下也就开门见山。”说到这里,他几乎是一字一句地道:“在下只要问伯野一句话,新官制能不能试行成功?”

    孙傅愕然盯着李纲,他明白李纲绝不会是问新官制本身能不能成功施行,而是借这个引头,拐弯抹角地要他留任的许诺。他沉吟不语,官制变革虽说是王泽首倡,但也是李纲非常积极介入的政务,或许可以理解为这是包括他在内有识之士的梦想。但凭良心而言,他愿意主持大宋百业待兴的变法,即便是为他人做嫁衣亦无不可,何况在东华门外他已经动心。

    李纲见他神态,心中有了几分把握,看来孙傅不是不想留在朝廷,之所以犹豫不决,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早已有请郡的言论,一时半会拉不下这个脸面,看来还得自己来为他解开这个心结。当下温声笑道:“但凡我等士人做事,上要对得起天地,下要为国为民。如今可是大宋百年难遇的大好时机,朝廷执政断不可为些许小事,错失变法良机。”

    孙傅点了点头,他又何尝不明白此时正是大好良机,经过靖康之乱后,北方士大夫流离失散,南方人逐渐占据了朝廷的半壁江山,何况朝廷又迁行在于风气开放、言利盛行的江南,与暮气沉沉的北方相比,如今国力已经逐渐恢复,正是进行官制各各项弊政革除的大好时机。但他还是不能决定,毕竟自己是有言在先,当下把话撇到了一边,道:“官家那里须不好推诿。”

    李纲一怔,旋即会意地强笑道:“官家能有这等做为,虽有碍大局,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赵谌迟迟留中不发诏书,在他二人看来并非对新官制反对,而是对王泽个人专权的不满,他二人赞成新官制快快试行,势必对赵谌形成很大的压力。但皇帝能有抵触王泽的意向,虽不太合事宜,却显示他不甘心做傀儡君主,从朝政的长远来看,对赵家江山是有利的。

    “嗯”孙傅自然理会李纲的寓意,含笑道:“伯记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李纲饶有意味地看着孙傅,眼神中充满了深深地同情,是想要在真宗朝、仁宗朝的承平之世,孙傅或许是为最合适的守成宰相,可惜这是乱世,孙傅的xìng格决定了他不可能在一位强势权臣和一位中资君主之间斗争的夹缝里生存,他无法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当然也没有这个能力。他新下暗自叹息不已,若是平心而论,王泽其实最适合担任孙傅的职务,但他又对王泽有太多的顾忌,尽管已经接受王泽的政治抱负,但有时候他真的感到王泽笑容的背后,隐藏着令人捉摸不透的深意,即使那笑容是那么的真诚,他也有股隐隐地不安。

    “此次官制是为循序渐进,先改官称、次为衙署职事,最后是消减亢员,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