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
冲锋呢?
是的,他们想像不出来,但是蒙古骑兵们还是对着他们冲锋了。不能说蒙古兵打得不够勇敢,
他们够勇敢了,也对得地起蒙古骑士的称号,问题是,武器、战术才是战争的关键。僧王过
后给咸丰汇报说:经此一仗,自己所带的部队,差不多都溃散无几了,而且,士兵们也打怕
了。确实是打怕了,从大沽口到张家湾,再到八里桥,不管是绿营兵,还是蒙古马队,在僧
王的总体部署和一些军官的带动下,确实把人在战争中的主观能动xìng发挥到了极致,他们不
怕死,也死了很多,但是这一切在欧洲的先进武器之下,无济于事。一旦发现这一点之后,
士气马上会一落千丈。如前所述,就连僧王也绝望了,否则他不会巴巴的给英夷递送那等照
会。
于是,八里桥之战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最后一战,当然,也是蒙古骑兵面对西方文明的
最后一次悲壮与辉煌!
虽然说失败了,但按僧王奏报,却是毙贼甚多。为什么我们败了呢?“查贼队不过五六千名,
所恃者pào火猛烈,固结死党,无论如何攻击,致死不退”。
那么我们看看联军方面的奏报吧:
法军:3 人阵亡,17 人受伤;
英军:2 人死亡,29 人负伤。
中方:2000 人死亡。
战争太轻松了,联军方面有些士兵又不乐意了,他们说:“这场战役给人以做梦一般的感觉。
我们光打死别人,自己却几乎丝毫无损”。 敢情就象下棋,没有棋逢对手的感觉,心理上不
够过瘾吧。
联军觉得不过瘾,可是咸丰觉得够了。这家伙,要跑了!
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
125
第八章 英法联军进北京
大臣的弱智方略和咸丰的领导先跑
八里桥大战的当天,咸丰收到了诸多主战派官员的奏折,都是嗷嗷叫的。
光禄寺少卿焦瀛、翰林院侍讲学士张之万、山西道御史陈鸿翊等奏:请皇上乾刚独断,处
巴夏礼极刑。 皇帝批曰:是极,不过可以再等两天。(幸亏皇上没听,否则联军不但圆明园,
连皇宫都要烧的)
工科给事中何奏:巴夏礼被逮,说明什么呢?说明恶贯满盈者之报应到了,天地不容啊。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皇上,立即把巴夏礼等人斩了吧。斩夷之后,下令闭关,着僧王进剿,
着广东收复省城并力捣香港,山东烟台、奉天牛庄也可令他们一同决战。皇上,十余年的耻
辱咱也该报了。先皇帝死后不配天,不庙,都是因为英夷啊。现在,该我们大伸天讨了,
让夷人屈服输诚,上慰先帝之灵,下系中外臣民之望。
署户部右侍郎内阁学士袁希祖也建议杀掉巴夏礼,军政大计更是提了一堆:
第一,夷酋巴夏礼被逮,大快人心。皇上你可不能放他,蒙古兵好不容易逮住的,你一放,
以后蒙古兵就不好好干了。我听说,当年林则徐曾经逮住了夷酋义律和伯麦,后经琦善、耆
英、牛鉴等人专事言抚而甘心遣放,以致后患无穷。所以,请皇上对巴夏礼立正典刑,拔去
祸根。(这部长不知咋当的,大清高干的水平也太次了。估计从不查资料看数据,二十年前的
事,他就敢瞎说,林则徐什么时候逮到过义律?)
第二,有人说,闹不好,夷四国联合进犯,不好对付。这是不了解夷情。我去年回老家,老
家好多人在上海做生意,我跟他们谈了三四昼夜,深得夷情。夷强而不富,商人是商人,用
兵者是用兵者,各不相关,但英夷用兵之费,全赖商资。去年受创之后,气已不振,今年纠
众来津,夷兵都是被逼的。有些人至死不愿来呢。没法了,他们才招了三五千广东潮勇和登
州土匪来的。他们觉得力量不够,才四国同来的。(还是那句话,真敢瞎说啊)
第三,夷情嚣张,一是咱汉jiān告诉他们,中国苦战,二是外间封疆大吏贪图关税,才把夷人
养成这样的。中国百货,乃外商所必需,大黄茶叶关系夷人之xìng命。咱一闭关,税收尽归咱
不说,夷商还跟夷兵闹。(大黄茶叶事关夷人xìng命,是林则徐时代的神话,二十年了,这老兄
竟然还信奉着呢)
第四,僧王进军时,颁赏格,让天津人民齐上阵,务使夷人片甲不返,夷人就是回家卧薪尝
胆,十年生聚十年训练也恢复不过来(大清从鸦片战争开始直到灭亡,七十年内愣是没明白
世界是怎么回事)
山西道御史朱潮上奏,说自己日夜想破夷之策,终于给皇帝想了九条妙计。 这家伙象个说单
口相声的,笑死人没商量:
第一,夷船宜乘间焚烧也。选一些身子轻快的,手拿火炬,从小道绕着疾跑,跑到夷人泊船
之处抛掷火种。一船点着,数十百船继燃,夷人就无处可跑了。(这家伙是不是看过奥运火炬
传递?)
第二,夷船可击破令其下沉也。沿海之人水xìng好,听说南方有些人可在水上踏行,可在水下
潜伏三五日。天津人也应该会玩这个。令其携带椎子,钻到水下破夷船底,夷船立马儿下沉。
我听说道光年间,粤东打胜仗,就是用这个办法的(这家伙小时候听nǎinǎi或者nǎi娘讲故事了
吧?)
第三,内地宜多设伏兵也。夷兵也就pào厉害。但是他们的pào只能直着打,不能横着打,移动
时很笨重。咱多设伏兵,专门横打。听说夷人所用潮勇排前阵,我们只从横里冲击,则所杀
者全是夷类。(呵呵,见过傻的,没见过这么傻的)
第四,攻尤宜于昏夜也。听说夷兵一到晚上即两目不明,xìng格还象猪一样善睡。咱到二三更
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
126
时擂鼓,他们从睡梦中吓醒,两目不辨,光剩下自我践踏的份儿了。(这御史真是个宝贝,候
宝林都比不过他逗乐)
第五,诱夷宜多设陷阱也。听说夷人两脚特长两腿特直,不能屈曲自如,咱们可多挖陷阱,
也不用挖多深,接仗时诱他们进陷阱,绊倒,就成咱俘虏了。
第六,马队可以计破也。夷人本来不会骑马,近来突然会了,都是汉jiān教的。但他们舍舟登
陆,估计骑技练得不熟,咱可用挠钩绊马腿。岳飞当年用麻子刀破拐子马,就是这样干的。
第七,夷匪宜断其接济也。各海口派水师,断绝夷接济之船。听说广东民团杀夷尤勇,可令
上海等处向广东学习。
第八,坚守以老其师。听说夷人不耐冻,来中国找事都在夏秋。那我们就等着,等到天冷他
们南撤时,令各处水师夹击。
第九,服夷在此举,此举一定要把夷人吓着。小惩一下,数载无事;大惩一下,百年平安。
有人怕其报复,不想夷人离咱万里,一惩不振,哪还敢来啊。
也不知咸丰看了这些奏折,心里咋想的。愚昧就不说了,大清的行政效率,使得这些主战派
的感应与前线战况存在一个巨大的时间差。这会儿,八里桥大败的消息已传过来了,皇上身
家都难保了,这些主战派还在瞎嗷嗷,也够皇上受的。皇上啥也顾不上了,一听说八里桥大
败,他就想跑了。
跑之前,安排了一下后事,撤怡亲王及穆荫的钦差之职,着恭亲王奕为便宜行事全权大臣,
偕同桂良和文祥等人督办和局。除此之外,还他给恭亲王一个指示:现在抚局难成,人所共
晓。派汝出面与该夷照会,不过暂缓一步。将来往返面商,自有恒祺等人。汝不值与该酋见
面。若抚不成,即在军营后路督剿,若实在不支,即全身而退,速赴行在。
看他的意思,恭亲王与夷人见个面,皇家的脸面也大受影响。
为了不与夷人打照面,9 月22 日,曾给臣民们保证不会私自先跑的皇帝领着老婆孩子跑了!
这是大清版的让领导先跑!
跑在路上的咸丰,仍然没有失去传统的政治智慧,他陆续发出谕旨,对北京的烂摊子作出了
前后无序乱七八糟却又不无防范意识的分工:先是着大学士桂良,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周
祖培,吏部尚书文庆为留京办事王大臣;后是加大学士贾桢、兵部尚书陈孚恩、刑部尚书赵
光等人帮办。让克勤郡王庆惠、工部尚书绵森、内大臣奕山、侍郎衔赛尚阿等负责守城,又
让军机大臣文祥署理步军统领与义道、文庆、文祥驻禁城;周祖培、陈孚恩、藩祖荫、宋晋
为团防大臣,驻外城。还让奕驻圆明园善绿庵,专办抚局,不能亲见夷使,也不能进城!
乱中自有章法,那就是,不能让某些人钻了空子。咸丰这个时候最怕的某些人是老六。论年
纪论才干,家里就他了。前朝的土木堡之变,大家都知道的。可是这个时候,不让六老出山,
没有其他人才啊。既然要老六出山,那就得充分提防,于是,老六就只能办抚局了,手中没
有qiāng杆子,自己还不能进城,想搞个政变什么的,基本没戏。一句话,老四拉了一屁股,需
要老六出来给他擦了。
想当年老六不谦虚不谨慎,痛失国家领导人的职位,教训啊。老四登基后,遵父皇遗嘱,封
老六为恭亲王。恭字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谦虚,说得不好听些,就是要装孙子。不装也不
行,因为老四仅让老六负责一些礼仪xìng的工作,比如道光同志的丧礼什么的。1852 年,道光
全部丧礼办完,老四就把京城最拽的、原和家的府第赐给了奕,奕就在这豪门大宅里
喂鸟养生。1853 年,太平天国北伐了,形势危急,咸丰帝任命恭亲王奕署理领侍卫内大臣,
办理京城巡防事务,后来干脆命其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从此,奕入值军机,成为清王朝最
高领导集团的主要成员。1855 年太平军北伐失败,咸丰对有功人员大加封赏,恭亲王奕当
然也不例外,小子就犯了原先的老毛病,动不动象个小保安似的我骄傲,乘生母生病期间,
逼老四封她为皇太后。奕的生母博尔济吉特氏乃道光静妃,咸丰登上皇位之后,封其为皇
贵太妃,奕对此很不满意。咸丰幼时,生母全皇后暴崩,博尔济吉特氏视其为亲生儿子,
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
127
将他抚养长大。奕认为,老四应该封她为皇太后才是,但老四认为有违祖制,不同意。博
尔济吉特氏临死前,老四去看望,老六跪着哭诉:你不封的话,咱娘死不瞑目啊。老四登基
靠的就是儒家那套仁孝术,表面上说不得狠话,遂嘴里“唔唔”了两声,老六就当作他同意
了,跑到军机处,命令臣僚准备册封典礼。承办官员拿着封典方案来找皇帝,咸丰气坏了,
但也没有法子,遂硬着头皮封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老六逼封成功,为生母争得了名份上
的荣耀,但自己却在政治上大大失分。博尔济吉特氏一死,咸丰帝就找了个“于一切礼仪,
多有疏略之处”的借口解除了奕的全部职务,从此老六又回家坐冷板凳了。由此可以看出,
老六的聪明与政治智慧也有是限的,过分注意表面文章,虚荣,跟老四的虚伪差远了。但就
是这样,当世与后世人都夸他聪明,说明皇家子孙中实在没人,瘸子里挑将军,老六就算个
全活人儿了。后世学者甚至有人认为,如果老六做了皇帝,大清历史说不定因此改观呢。真
能瞎掰活。老六做了皇上,可能比老四还弄不清呢。而且,老六做了皇上,那么这次出来擦
屁股的就是老四了。弟兄两个再颠倒,也还是那么回事。
咸丰踢走了老六,只好信任更庸的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两个人知道自己才力有限,遂
把端华的异母弟肃顺弄到了咸丰身边。肃顺就算有才识的了,但是他的才识就是把咸丰弄成
一个响当当的强硬派,然后象丧家犬一样北逃而已,最后还玩不过小寡fù叶赫那拉氏。看来,
人才很重要啊!
咸丰跑在路上的当口,还接到一些人才的抗敌妙计,绝对是妙计,能笑破你肚皮:
首先是国防部长大人-兵部尚书沈兆霖提出两计:一是游击战,二是持久战。所谓的游击战,
乃是令僧王、胜保、瑞麟三人呈品字形驻京津地区之间,深沟高垒,互相响应,然后派别的
小分队前往扰敌,弄得敌人不得安生(这一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用了,这国防部长估计
下象棋里得来的灵感吧);所谓的持久战,就是用上述游击战的方法,与敌人坚持一个月,到
时候北风哪个吹啊,雪花哪个飘啊,海河哪个冻啊,敌人哪个饿啊,于是就不战而遁了。为
了说明持久战的好处,他以周亚夫为例。人家周亚夫当时坚壁不出,都以为人家胆小呢,可
人家力破七国,用的就是此计啊。
其次是光禄寺卿胜保的破敌妙计。胜保好歹是战场上下来的,所以对英法的评价还算客观:
我看到了,英法联军远没有咱们的粤匪和捻匪凶恶,就是qiāngpào厉害,所以咱们如果能跟他们
近身ròu搏的话,就能取得大捷。我查了,就圆明园的抬qiāng兵丁还算勇猛,其他都不行,这样
吧,调几千四川河北的健勇来,他们善于俯身猱进,必能得力。
再次是詹事府詹事殷兆镛:皇上,听说夷器很猛烈,我在古书里找了找,又问了问曾经打过
仗的人,给你想出一条破敌之法。古代攻城啊,都用湿棉被挡火蔽箭,这叫柔能克刚。你赶
紧命军队多买旧棉被,这玩艺儿越旧越好。用水渗透,棉被一横,上下贯以粗索,两旁缚以
竹竿。竿末缚以小铁刀,可chā诸地。每一被用两兵张之,各带长腰刀。马队随后。遇夷匪,
则棉被军当先,前层蹲次层立,将全军遮蔽。中间适当留空隙以备望与放火器。布阵既定,
任敌方如何冲突,我军屹立不动。俟敌松懈,则棉被军疾驰进逼,彼火器刀矛,都无所施。
我军将棉被chā于地上,一人守被,一人拿长腰刀砍敌人的马腿。然后我马队突进,qiāng箭齐施。
步队再继之,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