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来源》 1.产品与模式 ,最快更新金钱来源最新章节! 我有一个朋友,姓秦,名元,号无道先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十年前他在北京电影学院接受培训做导演,搁置了十年,十年后他重新把导演的行当捡起来,做得有声有色。我最佩服他就是这一点,我说搁置了十年的东西他都能捡回来,实在太不可思议。 过去的这十年他过得不如意,最惨的一次是做生意的时候被合伙人坑惨了,欠了几十万,陆陆续续还到今天还有十来万的缺口。为了生存,这些年来他什么事情都做得过,最近三年做得最精专的是服装这一块,他在广州白云一片盘下了一小间厂房,装修得挺有味道,不过也挣不了几个钱。 他路子跑多了,人缘也好,不缺朋友转介绍给他订单,手底下养着几个设计就这样。我问了他一下,一个月场租加水电开销大概一个万,设计每个人几千块工资,而厂子月均的收入两三万,生活过得相当“平稳”。 上又上不去,死又死不了,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服装这一块上不去,他才想起来自己有做导演的能力,接了一些宣传片,拿的友情价,花最少的价钱办大能耐的事,我看过他的作品,非常精致,也源于这份精致,但凡找他做过导演的老板都把单子全给他,还转介绍客户给他。 于是他手里头就捏了这两个项目,一个是服装,一个是影视。 我和他结缘有些偶然。 半年前,我因为身体和心理的原因从公司辞职,休息了有半年吧,自己也到了山穷水尽需要找工作的时候,在网上投了简历,他是循着我电话号码加了我微信好友,就这样不咸不淡聊起天来。他把他两个创业项目介绍给我,想招聘我,也想让我拿意见,我说OK。 我本来都打算去南京了,又觉得大概是缘分,于是回了广州,我去听他讲故事、讲他的经历、讲他的能力、讲他的想法、讲他的规划。 等他讲完这一些,我说我不能过来你这边,你现在还养不起我。 我这个人很真实,他的情况确实不合适招我过去那边工作,文案策划的工作拿的是闲钱,他手里没闲,我过去就成累赘了。我这个人是这样的,我可以允许我在我所在的岗位发挥不出我全部的能力,我可以很扎实去做基层的工作,但我绝对不能容忍自己不但发挥不了能力还成了累赘,这就有违我做人的原则。 不过该做事我也会做。 他想把影视和服装这一块怎么结合起来运营,甚至把一个化妆团队一起整合进来做事情,这个资源比较杂,等同于横跨三个领域,又或者说把三个领域合并在一起,所幸,他说的这些没超出我的理解和能力范畴,我当场就给他拿企划,他一下子思路就开拓了,找到感觉了。他是一个标准的行动派,第一天刚把企划定下来第二天就把人员配齐,发了个微信给我,相当于暗示我再过去一趟咯。 我都没想到他这么高效,于是隔天下午我就过去了。 过去我才知道,他说的这个团队其实他自己还没搞定,只是平时因为业务的原因接触到一起、共过事,都是上不上、下不下的生存境遇,而我这趟过去算是被他坑了,相当于我要帮他忽悠人,把摄影团队和化妆团队忽悠进他的团队里一起挣钱。 他对企划有信心,也觉得按照这路子去走接下来一年能挣个三五百万,过两年换个场地办公司没问题,但当务之急是第一步要跨出去。他的想法也很是简单,因为平时照顾他生意的老板不少,这个企划拿出来了他就可以找老板投钱启步,接下来路子一步步走一步步顺,人生轨迹就大不一样。 但,这也还得有一个团队作支撑。 而我不仅要给他拿主意,还得给他拿团队。 拿团队怎么拿? 我只能用我平时管团队的方法来拿,我问了一下,大家伙对于管理这一块很陌生,平时也没有接受过企业团队这一类的培训,相当于一张白纸。 我说那行,就先来一场培训吧。 我是做得来培训的人,但我不拿培训的钱,不是说培训不能挣钱,能挣,但这种动动嘴皮子就收到钱的事做多了就容易迷失、容易飘、容易膨胀,特别不适合我这种特别容易膨胀的人。我笑话着说这场培训算是拿人情债来抵的,将来可要还。 培训怎么开头,既然大家什么都不懂,那就从产品开头讲吧,这是最基础的内容。 什么是产品? 化妆团队的扛把子叫天天,温文尔雅气质佳,还刚刚解决了自己一件人生大事,我现场拿他做分析。我问他,像他这一行,主要的客户源于哪,他思量了一会告诉我说主要来源于他曾经服务的客户介绍给他订单。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营销模式,叫做“转介绍”。 什么是“转介绍”,就是我正在服务或者曾经服务的客户A,他身边的亲朋好友有同样的需求,于是A把有需求的亲朋好友介绍给了我,成为了我的客户B。 那么,在这一整个过程当中,产品是什么? 产品是:天天的个人能力+天天的个人品牌。 这个产品有一个局限性,就是它的成长有极限。 它极度依赖于天天能力和个人品牌的成长,那么问题来了,化妆师个人能力和个人品牌的“天花板”也就是“极致”在哪里? 了不起就是为真正的明星大腕化妆,一次出场费也许几万也许十几万,当然我不了解行情只是随口这么一讲,那么,成长到这个极致需要多长时间以及多大天赋? 甚至于,你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和思路去成长到这个极致? 没有。 这几个问题一问下来,大家对于产品就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了,原来产品大概是这么一回事。他们几些人是凭自己的能力和品牌在生存的人,所以我讲这个他们一下子是能听得懂的。 于是接下来我抛出了第二个概念——模式。 大家每一天都听到模式、模式、模式,凡是做企业的没几个不谈模式,但这个模式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其实这个东西忒简单,也不用想的太复杂。 但凡我有了一个产品,我在销售这个产品的过程中总结了经验,我围绕产品、围绕经验研发出了课程,这个产品加上这个课程,就是模式。 尽管听起来挺不可思议的,但模式不用讲复杂,其实就这么简单——别人拿我的产品,我把我怎么卖这个产品的过程、工具、配置教给他或者卖给他,就算是模式了。 好的模式是由好的产品和好的课程打造出来的,越是好的模式越有利于复制和推广,但,也越容易被别人复制被别人推广。因此,任何一个模式都有它“不可复制”或“极难复制”的核心支撑,这种支撑也有一个专业的名称叫做“核心竞争力”。比如我面试过一家公司,他们得到了某福利机构独家的、可以在智能终端上用二维码扫码支持公益事业的授权,这个授权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就凭这个授权他们也不愁活不下去,剩下的无非是把模式研究出来、复制出去,但愿他们能尽早完成这个过程吧。 大多数产品,尤其是和个人能力、个人品牌密切相关的产品不可复制,但,绝大多数产品可以做成模式,而模式就可以复制、可以招商引资、可以扩大规模、可以做大做强,这就是模式的魅力所在。 然而,绝大多数模式又缺乏“核心竞争力”,我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像微信,国内最早做这种模式的品牌据说是个信、米聊,但,这种模式并不存在技术壁垒,缺乏核心竞争力,于是腾讯就把这种模式复制过来,凭借着庞大的用户群体把这种模式迅速推广出来。当然,这种互动技术也并非国内首创,据说是加拿大一家公司整出来的,到底是谁借鉴谁的都说不清楚,也有相互借鉴的可能性存在。 尤为遗憾的事情是,根据现有的知识产权,“模式”是缺乏保护的,别人有的是方法借鉴,所以但凡想做“模式”的企业,请务必认真想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个东西才是命脉所在。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2.模式与趋势 ,最快更新金钱来源最新章节! 17年12月18日上午,我在58同城上收到一份邀请,一家游戏动漫类的公司,要我到岗顶那边有一个面试。 我没投过相关的简历,不过,我觉得或许是缘分,于是下午我专程过去了一趟。 我这个人有一个习惯,但凡面试的时候,我会提前至少半个小时过去,在那家公司周边寻找相似度最高的实体店,现场做简单的市场调研。 和游戏动漫行业最密切相关的实体是什么? 网吧。 我自读初中二年级开始就没进过网吧,十几年过去了,倒没想过自己还有再进去的一天。 网吧在一栋办公楼的四楼,我坐电梯刚一上去就感觉到,时代真的不同了。 网吧门口设了门禁,要刷身份证才能进,进去以后,我会闻到一股咖啡的香味——是的,现在的网吧大抵改名叫网咖了。 一个字的差别,代表的是一个行业经营模式的大转型。 十几年前,那时候的网吧做的是什么产品? 那时候的网吧,产品就是“出租电脑”,就是一个店里购进了大量的电脑设备,然后,把电脑的使用权租出去,按小时收费。 十几年后的今天,网吧貌似也还在做那些事,但他们已经完成了一个颠覆性的产品转型。 那就是他们的产品从早期的“出租电脑”转型升级为“提供专业的游戏服务”。 我不是把电脑租给你玩,你家里自己就有电脑,不用我租。我所做的是为你提供一个完整的、乃至于量身定制的这样一个游戏服务,从游戏设备、到软件、到餐饮、到座椅……一切都按照专业化、高品质路子走,让你不仅享受到玩游戏的虚拟世界的快乐,还让你享受到玩游戏的现实快乐。 这种“实物”转“服务”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比如我在19号的时候专门走访了几家快餐店,我就发现“麦当劳”和“汉堡王”这两家同行企业经营模式的不同。 “汉堡王”还是立足于让客户吃到更美味的食品,而“麦当劳”已经开始往另一个方向也就是提供专业的就餐服务的方向转型——添置了自助点餐机、配置了引导员、引进了免水洗的净手液……让你不仅仅享受嘴巴吃进去的食物,还能享受一整个就餐的过程。 我预计,未来至少十年吧,这种模式转型会遍布每一行每一业。包括我在给朋友做企划案的时候,遵循的基本思路就是“提供专业服务”,未来的中国是服务型的中国,谁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人民的思路,谁就能紧贴社会发展的大势。 我会去思考,这种大势究竟来源于哪里,想久了渐渐就想通了,来源于一位伟人说过一句话:“为人民服务!” 源于坚守这句话的几代人的努力。 回过头来,我们谈面试的事。 我在网咖喝了杯咖啡,仔细观赏了时下比较流行的几款游戏以后,我就去了那一家公司面试。 我一进去就感觉啼笑皆非。 这家所谓的某名企的广州分公司,其实性质和皮包公司差不多,不是一个扎扎实实做事情的公司。 他们是这样的: 他们在岗顶一栋等电梯至少要等10多分钟的、办公环境称得上特别恶劣的办公楼里租下了一个工作室,然后装修得很正式的样子。 这个工作室设置了五个隔间,每个隔间里坐着一位所谓的HR。 这些HR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到各大招聘网站上,利用法律的盲区和网站的漏洞,邀请待业人士过去面试。 说是面试,其实找你过去就是掰着手指说你这里不行、那里不行,然后给你推荐培训课程。 理所当然的,课程是收费的。美其名曰学习费用将来从工资里面抵,我都能想象得到后面的情形了,我不吝以最大的恶意揣摩他们的行径,因为他们做的事谈不上好事。 一个完完全全务虚的分公司。说好听点叫分公司,其实就是一个销售部,兜售培训课程的,用招聘的名义美化一下自己。 当时我“面试”出来后差点就给工商局打电话投诉了,后来仔细想想吧,他们这个有点打擦边球的味道,我们在这方面律法还不够完善,让人钻了空子。我比较无语的是,我至少四年的工作经历摆在明面上他们都敢来预约我,他们心思很野啊。 我笑着说,我这车费不能白花了,要把他们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写到书里做分析。 他们这一种也属于做模式,不过,他们的服务对象不是他们的终端客户(学员),而是和他们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一些游戏动漫企业。 他们就是向有人才需求的企业输送人才,赚完下家赚上家,挣得是培训的钱。 至于他们所谓的全国各个分公司,可能是总部直营的一个销售团队,更可能是代理商承包了他们在各个地区的业务。那些所谓的HR很是不专业,估计就是临时搭的班子,也没有相关的资质,我不说他们在骗人咯,但,我确实是被骗了(笑)。 我很直白地回了面试我的人说,我自己就是做教育培训出生的,我原来所在的机构就是培训行业的老祖宗,我什么培训模式没见过?你给我钱让我做事情ok,你要拿我钱、教我做事情就不ok。 我不否认你在专业领域的培训价值,而是有些钱你能拿,有些钱,你拿不动,这些我都看得很清楚。 我不是否定这样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有它好的地方,至少对于真真正正想要往这个行业转型的人来说,这种模式提供了深造和就业的机遇。 从某种意义上的双赢。 某种意义上吧,只能说。 我的一个朋友,他起初也想往这条路子上走,我说不是我拦着你,你想做,我支持,但是小打小闹没意思,将来你要做培训ok,你不要一个人一个人卖,你要卖就一个团队一个团队的卖。 这不是在讲笑话,未来关于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必然是一个整体进行输送。 一个人的时代过去了! 2017年12月21日 郑一鸣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3.趋势与发展 ,最快更新金钱来源最新章节! 17年12月23日周六,上午上完班,两点多钟我就离开了公司,我在这家公司还属于试用期,一个月,做的文案的工作,还处于一个熟悉的阶段。 回家的路上我特意到了白云公园地铁站附近的凯德广场,我不太理解“广场”这个词是怎样一个定义,它和商场、购物中心能有什么区别。在我眼里,它们都是一般性质的“综合型购物/销售服务中心”,提供比较专业的购物体验服务或商家销售服务。 就是这个广场,我逛了大概两三个小时,从负二层到六层,每一层我都转了一圈。逛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观察里面人流分布的情况,以及商店的类型,这种市场调研行为我做了六七年了,都做习惯了。 广场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模块——饮食、服饰(时尚)、健康、生活和艺术。而其中,人流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是饮食,饮食提供了一个可以坐下来聊天的地方。而在这些地方当中,甜品、饮品类型尤其是咖啡厅的占座情况是最理想的,而正儿八经的餐厅占座率不算理想。 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家甜品店叫做“九龙冰室”,虽然它给我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但我觉得我可以拿它来作为案例进行剖析——原因是这家店是我这这一生迄今为止遇见的第一家排斥现金交易的商店。 我起初进这家店是因为这家店在前台位置除了菜单以外还在显眼的地方放置了加盟合作的手册,这是比较罕见,我想了解一下他们的销售模式和招商模式,于是我拿了菜单和加盟手册进去了。 商店里面食客很多,也很热闹,不过我进去以后有两个不习惯。 第一个不习惯,我坐下等了老半天,没有服务员过来。 第二个不习惯,当我叫服务员的时候,他们就直接甩了一句“用微信扫二维码点餐就可以了”,然后头也不回就离开了。 我问了好几个服务员,他们都像操练过一样,甩下一句话就走,这让我感觉挺尴尬的。最后我逮住一个看起来有点像领班的人物,我就问她一定要用微信吗,能用支付宝或者现金吗? 她迟疑了一下,说不出话。 气氛老尴尬了,我只好丢下一句“我搞不懂你们”,然后灰溜溜跑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对除了微信支付以外其他支付方式的排斥,也就是说,现金在这家店不具备公信力、购买力,这大概是人民币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再有钱你在这里,你花不出去。 这个过程引起了我的反思,于是我一家店一家店逛进去,随便买点什么。整个过程中我敏感发现,所有的商店都有这样一种趋势,结账前他们会优先问一句是用微信付款吗? 这句话其实是“你能用微信付款吗”的委婉表达。 有一家咖啡厅甚至直接对我说“用微信支付更优惠一点”,相当于在说“你难道就不能给我用微信付款吗”。 我说没关系,就这样吧。 我去感受这个购物过程,我会有一种小时候拿一元钱硬币去买东西,然后商店对我摇头说“我这里不收硬币”的感觉。 我会有一种失落感,好像自己的行为很low,感觉自己被淘汰了一样。 是的,被淘汰。 趋势是什么? 别想太复杂,趋势简简单单就可以理解为“新陈代谢”,不过它不是指的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而是指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领域乃至于社会、全人类的新陈代谢。 中国是新陈代谢很快的国家,每每过个三五年就觉得大环境不一样了。我看过一份资料,我不确定它是不是对的,但我相信它是对的,这份资料里显示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两年。 你可以理解为,你当下正在做的事业如果你不去图谋发展,那么两年不到你就得清算资产、解散团队,宣告破产。 这是一种残酷的美,我不说它残酷在哪里,我只说它美在哪里。 美就美在,新的趋势诞生了。 中国的商业领袖之一马云曾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一个卓越的领袖每一次开会的时候都会向员工传达一个明显的信号——再不努力(创新)我们就要死了。这话说得很实在,一个合格的领袖能预见死亡,并且引领团队逃离死亡,这也是每一个领袖所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 一年前吧,我在第一家公司一个品牌运营部门里当领导,我就每天被这种感觉困扰着。我能清晰的感觉到我带的十来个人的团队很快就要死掉了,更可怕的事情是我能亲自带团队的时间并不多,我自己有大量的事务性和学术性的工作。 一直到了半年前,我26岁生日那一天,1月5号,我写了一句很感慨的话“我这辈子感觉最困难的事情是活进别人心里,感觉最痛苦的是在别人心里死去”,这句话不仅仅是在说我的人生,而且是在阐述我对品牌的理解。品牌运营最难的,是活进别人心里;品牌运营最痛苦的,是在别人心里死去。 最终,我选择了从岗位上离开。这个决定是在2016年1月5日下的,用了一年时间,到了2017年1月5日把我团队的人能力带出来,原定8月合同期到期自动离职,在领导的许可下提前到了6月份正式离开。团队刚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是个烂摊子,我把团队交出去的时候是一个草班子,至少在这点上我无愧本心。 现在回过头我去反思自己当年带团队的经历,我开始明白当初为什么我会抑郁、会痛苦、会绝望,源于我看见了团队的死亡,但看不见团队的活路。一个看不见团队活路的人无论如何都不适合做领导,简单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挣不到钱的领导就是狗屁领导”,这句话是我当了领导以后说的最多的、自嘲的一句话。我把钱看得很重,不是因为我爱钱,而是大家就指望这个东西生存、生活,挣不到钱带什么团队,我要为团队里每一个人负责任,负不了就滚蛋,如果没有这种觉悟,就更不合适做领导。 言归正传,我们知道了趋势是一种新陈代谢,而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样新陈代谢。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里,这种新陈代谢叫做“趋势”,而精准到一个企业、机构里,这种新陈代谢叫做“发展”。 企业发展的重点在于产品或者模式如何转型成为未来趋势里面的“新产品”“新模式”。 每一个企业发展客观存在这样的关隘,这就看企业领袖对自身所从事的这个行业的理解、定位,能不能预见将来。 2017年12月23日 郑一鸣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