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做皇帝》 作品相关 请假一天 作品相关 断更一天 作品相关 请假 作品相关 断更一天 作品相关 不好意思 作品相关 哎 哎 计划有些变动 作品相关 请假 正文 第一章 失意的历史系教授 正文 第二章 回到明末 正文 第九章 平台召对 正文 第十五章 三大营3 正文 第二十章 三大营8 正文 第二十五章 布局 中 正文 第三十一章 问策上 正文 第三十六章 判决 正文 第四十一章 辽东构想 中 正文 第四十六章 接风宴 正文 第五十三章 国法何在?下 正文 第五十九章 新旧势力第一次对抗 正文 第七十七章 赎罪银 正文 第八十二章 戴世辉的情绪 正文 第八十七章 购粮事了 正文 第九十三章 严查 正文 第九十八章 陕西开局 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乾清宫朝圣 正文 第一百零八章 李国普的小私心 正文 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一场的争斗 正文 第一百二十章 风波 上 正文 第一百二十六章 骆养性的危机感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一章 落魄的书生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七章 葛靖国辞世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三章 胁迫温体仁 4 正文 第一百四十九章 江南水乡 6 正文 第一百五十章 江南水乡 7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一章 斗法 1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二章 斗法 2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三章 斗法 3 正文 第一百五十四章 辽东变 1 “你把我关押与此,此时对我说,要与我推心置腹,着实可笑。“晋商游气极反笑道。晋商游也不是愚笨之人,他当然知道此时他们晋家处境堪忧。 “你可知道,此时的你根本就没有与我讨价还价的权利,钱铭宇知府已经接旨就任,晋家若是在一条道上走到黑,那么下场注定不会太好,晋公子,你的父亲现在已经走进了一条死胡同,若是没人指引,他就会一条道走到黑,而你现在是唯一一个可以把他引到正路的人,损失一些钱财,保了全家的性命,何乐不为。”李世超轻笑着说道,他的这些话都是诛心之语,意思显而易见,若是晋家在冥顽不灵,只有家破人亡这一条路。 李世超说完这些话后,就抬步出了房间,不一会儿,一名锦衣卫走了进来。 “晋公子,我家大人有令,你可以走了。”说完也不停留转身便走。 为什么要放了自己,因为自己的父亲已经失去了官职,或者说父亲对待新政已经没有能力阻挡的。 无论古今,高度集权的中枢统治机构,想要变法的成功率是非常大的,只要中枢团结,统治者坚定,实施者用心,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收获,而此时的明王朝就是这般,朱由检对待新政果断坚定,内阁中枢团结一致,地方上的官员根本就没有能力反抗朝廷的新政,而南京的晋客就是代表。 在晋客倒台后,江南各地的保守官员都认清了局势,开始不留余力的推行新政,乡绅虽都不愿,可也毫无办法,如果没人领头对抗,翻不起什么浪花。 崇祯元年九月,大内皇宫之内一片喜气洋洋,只因在今日,周皇后诞下龙子,这也给近日忧愁的朱由检带来了一些喜讯。 封建王朝中,皇长子的地位非常特殊,多数帝王大多数都会立皇长子为皇太子,而在明朝这个特殊的朝代,这个情况又非常常见。 而朱由检对这个皇长子也非常看重,赐名,朱慈仁,慈字乃族谱所制,而仁字确是朱由检对他的期待,仁义一说离朱由检已然越来越远,但朱由检深知一个道理,严苛的统治管理并不会长久,但此时的朱由检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明王朝此时的状况,他毫无办法,只能重症下猛药,唯一的期盼便是他的儿子以后能够仁义治国,故取名慈仁。 皇长子出世,各地的藩王都进献了字画异宝,当然这些事情朱由检也不关心,统统都是王承恩在打理。 这日朱由检与往日一般呆在坤宁宫中,陪伴着刚刚生下龙子的周皇后,王承恩来报,袁崇焕求见。 朱由检只能对周皇后言道让她好生照顾自己,改日再来看她,这才不舍离去。 这段时日,朱由检非常繁忙,陕西的赈灾事宜就如一座大山压在他与大明王朝的身上,从受灾开始,朝廷共拨了共计两百万两白银的赈灾款项,但灾情却迟迟控制不住,最近已有流民逃出陕西。 东林党御史借机攻击远在陕西的李烁,说他无能,不到一年时光,朝廷共花费两百万两白银,但李烁却还是控制不住灾情,让陕西各地产生数十万流民,数万流民进入山西河南等地。 流民与流寇只有一字之差,故作为朝廷,最不愿看见的便是流民的产生,若是国泰民安,谁又愿背井离乡,出外逃荒。 李烁被攻击是朱由检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他却力排众议,坚持让李烁赈灾陕西,这是对他的一种考验。 回到养心殿中,袁崇焕正在等候。 袁崇焕看到皇上便要行礼,被朱由检道了声:“免礼。”说完便坐在龙榻之上。 “袁尚书,何事寻朕?”干练是袁崇焕对朱由检的一种认知。 “禀奏皇上,辽东有变。”袁崇焕赶忙说道,说完从怀中拿出了一道奏章,这道奏章是远在辽东的孙承宗所上。 王承恩接过奏章双手递给朱由检。 “有何变故?”朱由检边说边打开了奏章,听到辽东有变的字眼让朱由检有些心惊,陕西赈灾还未消停,若是辽东再打起来,那时朝廷面对的局面就会更加艰难。 “孙承宗大人上奏内阁,言道皇太极以围猎之名调集军马,集合在沈阳,皇太极围猎,本是家常便饭,可此时却调集了军队,这太不正常,孙大人认为皇太极围猎只是幌子,他定有大动作,最大的可能便是进攻朝鲜。”袁崇焕赶忙说道,而袁崇焕说的都是孙承宗的意思。却没有言明自己的想法。 “袁尚书,那你以为建奴此意何为?” “皇上,建奴集结大军,这一定是战事将起的征兆,不过微臣不敢下断言,建奴兵锋指向何处?但不管指向何处,这场仗我们都要打。”实然袁崇焕也觉得皇太极应该是想对付朝鲜,但却没有太大把握,也不敢在君前妄下定论,这段时日在朝中做官,袁崇焕的性子也磨合了不少。 因为有盟约,不管是建奴进攻朝鲜还是蒙古,亦或者是大明,明军都要参与,若是建奴进攻大明或者朝鲜,对于明军来说,便是一场死战,若是进攻蒙古,明军便可以不用正面对抗,只需双线出击,让皇太极有些顾及,对于大明来说,建奴进攻蒙古是对大明最好的结果。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朕相信孙经略,如朕相信袁尚书一般,但建奴势大,总要谨慎,京畿重镇,京师三大营,从即日起,做好战事准备,各级将领每日都要呆在军营之中,听候调遣。”实然,领兵打仗的事情朱由检并不擅长,但却总要做出一些姿态。 “微臣遵旨。” 这些事物都是高度保密的事情,故整个朝廷也只有中枢的几人知情,当然这些事情保密,一方面是怕贻误战机,而另一方面也是怕引起恐慌。 朱由检并不恐惧这场战争,因为战争是他与明王朝无法逃避的事情,但经过他的一系列变革,历史已然发生了变化,新政推行了,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乡绅也开始纳税,取得了民心,又提高了税收,而党争虽然依然存在,但却不如之前那般猖獗,接下来几年会很难过,但只要挺过去,迎接大明的将又是一场中兴。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五章 辽东变 2 陕西长安府。 李烁来到陕西已有一年,虽然整治了卫所,催要了军田,又帮助朝廷推行了新政,但这些功绩就因为一件事情给全部掩盖,天灾。 灾荒的到来,李烁并没有慌神,很镇定,因为之前就打好了很多深井,但让李烁意外的事情却是灾荒闹得时间太长,这一年,陕西几乎都是在灾荒中度过。 在陕西困难之际,朝廷不留余力的赈灾,让身为陕西巡抚的李烁倍受感动,但身为国家重臣的李烁头脑却非常清晰,他曾在京为官,深知明王朝的底子,各地军费,都已经让国库不堪重担,还要皇家内库分担,此时陕西遭灾,他知道皇上与朝廷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一些。 大灾之后,无大乱,此时的李烁也只能做这些事情,来为国尽忠了。 以至晨时,李烁才从巡抚衙门走出,登上了马车,回转府邸。 刚到府邸还未睡下,就收到一封来自京师的信函,这封信乃是骆养性所书。 信中告知李烁,辽东有变,近期恐有战事,信的最后,又叮嘱李烁多加注意身体,不可太过操劳。 李烁看完信后,叹口气:“多事之秋,多事之秋啊。” 站在一旁的李夫人看着自家老爷看完信后一脸惆怅,忙开口问道:“可是京城有事?” “就怕不到崇祯二年,辽东便会战事皱起,若在平时,打上一打也无伤大雅,可此时,朝廷背上了陕西这个大包袱,若在起战事,只怕更加艰难。”李烁像是对李夫人说,又像是对自己说话一般。 “神宗年间,辽东便就不太平,夫君也不必太过忧心,皇上与朝廷当有对策。”李夫人宽慰道。 ”此事又有何对策,后金之心,昭然若揭,战事一起,必是旷日持久,花费众多,到时候朝廷又如何专心赈灾,同理,现在朝廷也无法集中精力备战,这一战,胜负太难说了。“ ”夫君慎言。“ 对于李烁来说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当然对于很多忠于大明的臣子来说,都是个不眠之夜,因为不出意外,明日朝廷就会发官文,皇上也会发圣旨了。 关于辽东之事,圣旨已经备好,由司礼监保管,明日大朝会宣读,便发往辽东孙承宗处。 大朝会有些怪异,臣子的脸上大都有些担忧,而各位中枢辅臣,心中也大多藏着心事,面色也有些不好。 ”皇上驾到。“王承恩的一句话,让众位大臣都收回了心事,三呼万岁。 朱由检坐于龙椅之上,轻呼平身。 众臣起身。 后金借围猎之事,集结兵力,大臣们大都清楚,俗话又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明王朝怕打仗吗?不怕,怕的是没钱的时候还要打仗,可后金却不给你讲那么多,人家便是要在你最虚弱的时候,给你一刀,而明王朝也不能闪躲,只能迎面撞上。 ”想必众位爱卿,大都有所耳闻,后金借围猎之由,集结了兵力,此时尚不知矛头指向何处,但大明与蒙古,朝鲜皆有盟约,无论,后金想要打谁,咱们辽东都会有一场战事,众位爱卿,说一说,你们的想法。“朱由检说话的语速很慢,显得着实沉稳。 皇帝放话,惯例,首辅便要发表意见,李国普率先出列道:”皇上,后金狼子野心,辽东必有一战,此时辽东驻守二十余万士卒,又有孙经略坐镇,当万无一失,但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微臣认为,此时皇上应给予孙大人权宜之权,不必事事禀告朝堂,恐贻误战机,内阁也给出章程,凑够棉衣十一万件,粮十万担,并且微臣与郭大人商议许久,愿从国库抽出白银三十万两,犒军之用,以激发军心,奋勇杀敌报国。“ 李国普说完后,大臣们无不吸了一口冷气,好家伙,这一小半的国库税收就没有了,若是这一仗打个一两年,就怕皇上的内库也要被掏空。 每逢战事,便要做足准备,朱由检对于李国普的态度很是满意,当下点了点头,又道:”李阁老言之有理,朕准了,棉衣粮食与白银,尽早发往辽东,前线将士用命去杀敌,朕不能寒了将士的心,” 朱由检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平日里面,官员们拆了东墙补西墙,朕就不说什么?但此次,即便是西墙塌了,这东墙一块砖石也不能少,若是谁敢把手伸到内阁与户部准备的军资上面,朕绝不轻饶。“ 朝廷的财政一直很紧张,朱由检所说拆西补东之事经常发生,此时他出言提醒,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袁崇焕出列道:”皇上,此次大战一触即发,微臣认为皇上应昭告天下,让天下官员知晓,挟制各地安保。“ 朱由检一听便知道袁崇焕何意? 下这道圣旨,从明面上说,很正常,边关打仗,各地管好治安,不要给朝廷添堵,但这次袁崇焕的侧重点却是陕西的李烁,与陕西的灾民,告知百官,不如说提醒李烁。朝中众多官员也大都清楚袁崇焕的意思,可此时陕西正逢天灾,即便是有些官员与李烁亲近,此时也不会多说什么,譬如骆养性,刘权等人。 官员们可以不表态,但作为帝王的朱由检却免不了要说上一二。 “袁辅臣之心,朕知晓,朕也早有考虑,陕西之灾害,如鲠在喉,朕每日想起,总会心痛一番,众位爱卿大多数从天启年间便已辅佐先帝,当然也都清楚,在灾荒,近些年来频发而至,外有边患,内有灾荒,我等定是要上下一心,共扶大明,走过这遭。” 听完朱由检话后,众位臣子在拜:“臣等定尽心尽力,匡扶大明。” 朱由检又道了声平身,众位臣子才再度起身。 若说之前朝廷对辽东的事情遮遮掩掩,此时却以开诚布公的告知众臣,当然这也是做所谓的战事动员。 “朕以告知李烁,辽东若爆发战事,陕西当以维稳,此乃大事,陕西官员皆要恪守己身,万万不能懈怠朝廷赈灾大计。” “吾皇圣明。”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六章 辽东变 3 大朝会结束后,朱由检留下了一干重臣前往养心殿议事,中枢阁臣,李国普,袁崇焕,郭允厚,温体仁,周延儒,北镇抚司,锦衣卫指挥骆养性,京师三大营提督洪承畴,三大营总兵官曹文昭,还有些在京武官将军,这些人中最重要的便是郭允厚。 打仗,一方面看的是军队实力,另一方面看的就是粮草补给,后金八旗势大,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军事实力着实强大,另一方面,这些家伙并不需要粮草,出征带上几日口粮,若是没粮抢了便是,所以金军进攻迅速,因为在他们的后方,根本就没有压粮之人,这也是他们的优势,而大明王朝作为王军,即便断了粮草,上级官员也要克制下面兵士,不允许出现抢夺百姓粮食的事情,当然这也成为了明军的束缚,若是要出征,粮草棉衣就是重中之重,而这些东西的准备与调配全是由郭允厚完成,可见郭允厚的重要性。 养心殿中,朱由检坐于龙座,端着茶杯喝了一口茶水,放下茶杯,看着站于下首的众位官员开口道:“辽东的事情,乃是国之大事,但陕西赈灾,也刻不容缓,故南方的粮食价格,绝对不能上涨,不然朝廷无法负担,朕已经密旨南直隶督抚刘明昌,让他严格控制粮市,但朕还是放心不下,郭辅臣,朕让你从户部挑选出一能吏,奔赴南直隶,协助刘明昌控制好粮食的价格。” 谁都能慌神,但朱由检却不能有丝毫慌神之举,当然朱由检的沉着,却是给了朝臣一种信心,看皇帝运筹帷幄,我等只需冲锋陷阵,便可保大明无忧也,当然这也是朱由检想要的。 “微臣遵旨。“郭允厚轻声接旨。 辽东要有战事,若说压力最大的是孙承宗,那第二个人便是郭允厚了,一个镇守边疆,直面战场,而郭允厚也毫不逊色,,面对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物价,粮食,银两,这诸多事物,在战争时期显得格外重要,而郭允厚便要承担这诸多的责任,当然这些责任,都是无法推卸的责任,郭允厚虽然年过半百,但读书人的不羁傲气仍有三分,正值朝廷需要之时,郭允厚不敢轻言放弃,只想着竭尽全力已报国恩,实然郭允厚确实能力斐然,在上一世中,内阁辅臣六部尚书经常轮换,但郭允厚的位置却是没有动摇过,一方面是因为郭允厚一心为国,另一方面也是大明朝离不开他。 朱由检点了点头接着道:“袁辅臣,朕知晓你懂辽东兵事,孙承宗布置的辽东防线战图你也曾看过,你觉得,哪里有疏忽。” “启奏皇上,这防线图,微臣虽看了,但与微臣在辽东之时,并无太大变化,唯一让微臣不解,便是皮岛,毛文龙乃是驻朝大将,品级也在三月前加封总兵官,皮岛驻守军马一万三千余人,微臣觉得皮岛这里驻守的军队过于多了,想那朝鲜,朝鲜王军堪堪到了四万余人,我大明将士在朝鲜却不足八千余人,若是在朝鲜布置重兵,可突袭沈阳等后金重镇,但孙大人却把最精锐的百战之师放于皮岛之上,毛文龙只带领不足八千士兵入了朝鲜,这……”袁崇焕说的正痛快之时,忽然想到这是兵家大忌,前线打仗,不管怎么布置,怎样行军,都是他们根据当地情况而定,大明朝很多战役的失败都有中枢朝廷插手的责任,而自己已然离开辽东一年,此时大战将即,自己确实不该在皇帝面前质疑孙承宗的能力,想通这点,袁崇焕话锋一转接着说道:”当然,这只是微臣自己揣测,微臣愚笨,还未看出孙大人的用意,但孙大人镇守辽东数十年,皇上应当信任孙大人,他断不会让朝廷失望,让皇上蒙羞。” 朱由检心中暗笑,他当然知道袁崇焕刚开始要说并不是什么好话,在京中枢为官一年,着实长进不少,性格也平稳许多。 “朕固然相信孙经略,但朕登基以来这是第一场战事,当然有些忐忑,想要询问一下爱卿。” 袁崇焕担忧的事情朱由检却很清楚,朝鲜虽是藩国,理论上来说是大明的国土,但他并不是,一纸盟约让朝鲜捆在了大明的战车上,但这辆车会跟自己是否一直一条心,谁也不清楚,防人之心不可无,拉上朝鲜,只是为了更好的打动蒙古,那才是实实在在的数十万精壮骑兵,从孙承宗提起三方结盟,朝鲜就已经是一个可以随手丢弃的旗子,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洪承畴,曹文诏。” 两人起身出列。 ”微臣在。“ ”辽东这场战事不知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三大营时刻做好准备,不准有丝毫懈怠。“ ”微臣领旨。“ ”自陕西遭灾后,锦衣卫就入了陕西,监督长安承宣布政使司与李烁赈灾事宜,可曾有何消息传来。“ 听闻这话,骆养性便站起身说道:“启奏皇上,此次陕西遭灾不同以往,锦衣卫前几日给微臣发了密信,李大人每日忧愁,几乎坐在了巡抚衙门,此次辽东有变,李大人当是心中焦急,微臣前两日曾与李大人通过书信,望他多注意身体。” “应当,应当,有人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朕不会让他五米,朕已然下旨,再度削减宫用,内库俭省下五万两白银,也以交付郭辅臣之处,让他用作陕西赈灾之用,众位爱卿,与陕西遭灾的百姓相比,咱们无饥饿之苦,与辽东将士相比,有无生命之危。固,朕望众位爱卿,能够一心为国,朝廷为陕西每月所拟定的赈灾粮食与款项,都要如期交付,前线将士的棉衣棉被,粮食军械也万万马虎不得,兵事,乃大事,生死存亡之道,朝廷所能做的便是让将士饿不着,冻不着,其他的,便是尽人力听天命。“在这些重臣面前,朱由检第一次吐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七章 西进蒙古? 实然,作为一个帝王,在对待天灾与战事上面,最好的做法就是稳定民心与朝堂,把钱粮交到受灾百姓与将士的手上,把权力交给赈灾官员与指挥家。 若是事事都要插手,只怕适得其反。 朱由检深知其中厉害,断然不会像上一世那般,背道而行,适得其反。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时明朝的百姓生活虽说贫苦,但没有威胁身家性命之忧,在明末若是有百姓造反,朝廷第一件事情便是想要招安,若招安不成,才会派兵镇压,这已然是一种惯例,大明朝增税,士绅皆敢反抗,前段时间的新政推行,乡绅的排斥,便可见端倪,若不是朝廷与中枢态度过于强硬,又杀鸡儆猴,新政绝不会那么轻松的施展开来,但是在历史上,清朝入关以后,可是非常残暴,造反全杀,清军以屠城而为名,来彰显所谓的太平盛世。 辽东宁远城。 位于山海关以外的一座军事重镇,嚣张一世的努尔哈赤便是败在了这里,这也是袁崇焕的成名之战,宁远大捷,自萨尔浒之战之后,明朝在对后金的战斗中,第一次胜利。 崇祯元年,十月末。 后金皇太极借围猎之名,抽调军马,其目的昭然若揭,便是要挑起纷争。 孙承宗得到暗报,禀奏朝廷后,便开始布置所有事宜,满桂从山海关调来,任宁远守卫总兵,,赵率教,挺至锦州,为关宁锦防线北部总兵官,统领数十万兵马,说起赵率教,便不能不让人提起袁崇焕,若说满桂,曹文诏乃是孙承宗的旧部亲信的话,这赵率教便是袁崇焕的亲信爱将,宁远大捷后,立有战功,为左都督,平辽将军,袁崇焕被调往京师后,本想着孙承宗会安排自己的旧部i接替赵率教,当然起初袁崇焕也是有这方面的担忧,但一年多过去了,赵率教越发受孙承宗的重用,在辽东的这场变故中,孙承宗把北部防线数十万兵马全权交给了赵率教,而孙承宗坐镇山海关,关宁锦防线中的士兵都已经收到命令,不安,兴奋,乃至恐惧,笼罩着这些士兵的心。 不安,是大战来之前的那种惶恐,兴奋,是想着可以为国家尽忠,而恐惧,却是对死亡与鲜血的害怕。 冷风肆虐着整个辽东大地,在这苦寒之地中生活着许多汉民百姓,这些百姓与后金管辖的汉民生活有着天壤之别,虽说生活贫苦一些,但也无甚生命之危险,但后金管辖的汉民却如奴隶一般,被满人随意打杀,只有少数部分汉民被编入了所谓汉八旗中,为满人身先士卒,虽说为满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如奴隶一般,被蒙满八旗看不起,努尔哈赤这个杀人魔头,在辽东后金管辖的范围内,大肆屠杀汉民,也导致了整个辽东地区,汉民与满人的关系恶化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但此时的八旗兵,战无不胜,这些隐患还未爆发出来。 因为知晓后金的统治方式,故宁远防线内的汉民是最不希望明军战败的。 孙承宗与十月下令,坚清壁野,所有百姓都要进入城池,食物棉被都不能留与旧地,甚至有些地方,汉兵还自发推翻了自家的房屋,可见辽东百姓对于后金的厌恶。 宁远城外,一些百姓正在排队进城,这些百姓边进城,便破口大骂,他们都在骂后金,有的说他们就是畜生,还有的说他们生孩子没,当然这也是百姓对于破坏他们安稳生活的后金一种不满表达方式。 满桂站与城墙之上,对着身后副官道:“这些百姓入城后,全部安排到北城,好生看管,断断不能城门失火。” “将军放心,小将定会好生看管。“ 依照旧例,坚清壁野进城的百姓都要被统一看管,当然不是说限制他们的人生自由,只是监督是否异常,做好两手准备,若是被混入了敌军的奸细,在城外大战之时,城中的奸细趁机作乱,里应外合,当是大为不妙,故都会有专门的士兵去看守着这些百姓,若有异常,及时上报。 满桂眼神充满了坚毅,紧紧握了握挂在腰间的长刀,心中暗道:“这是孙大人继任辽东经略的第一战,就算赔上我的性命,也不能输。” 大明朝廷有一个通病,从神宗年间养成的坏习惯,战事若是有一次失利,首先追究的就是最高长官的责任,中枢便会乱成一锅粥,所有御史与所谓的清流便会攻击,萨尔浒之战如此,上一世,崇祯二年的清军入关亦是如此,故辽东的诸多将领对这场战争都十分看重,若是输了不就是说明孙承宗的能力不行吗?到时候朝廷的压力便会接踵而来,就算皇上也会不信任孙大人,这都是将领不愿意看到的情况,辽东的事情不比其他,求稳,才是重中之重,若是频繁换帅,辽东的局势只会越来越恶劣。 在这些将领中满桂与孙承宗关系密切,说是师生,也毫不过分,而他镇守宁远,在关宁锦防线中突出的一个部分,无论是后金进攻大明,或是西进蒙古,宁远都是第一个发生变化的地方,或是佯装进军,又或是全力防守,不管如何,宁远城的满桂都是孙承宗的马前卒。 实然,在辽东的这种形势下,孙承宗还是偏向后金能够进攻大明,与蒙古相比,此时的大明辽东军马还是比较强大的,如果说后金进攻大明,主动权便掌握在自己手中,凭借着辽东防线各堡垒城池的相互协防,在重现一次宁远大捷也不无可能,但若是后金西进蒙古,明军的主动权便会丧失,孙承宗是个求稳之人,他可不会觉得后金后防空虚,便能轻而易举拿下沈阳,故若是后金西进蒙古,到时候主动权便是在后金手上,这两者的区别相差巨大。 沈阳,后金所谓的紫禁城中。 意气风发,胸怀大志向的皇太极做与他的“龙椅”,他的诸多兄弟坐在下首位置。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八章 君子之约 天启六年,皇太极在沈阳继承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 后金的第二代君主皇太极,与努尔哈赤有很大的不同,他已然受了些许汉人书生的影响,虽同样看重武力,但对管理方面也非常重视,从天聪元年开始,他便开始加强封建化改革,巩固自己的权势,修复与汉民紧张的关系,按照历史来看,皇太极此人是先征服了蒙古朝鲜,才开始进攻明朝。 在天启六年即位后,皇太极便定下了进军方针,便是征服整个蒙古,然后开始向着大明动手,本来后金也是按照这一进军方针来实行的,但在去年,大明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天启皇帝驾崩,朱由检登基为帝,一改往日懒撒的施政方针,整顿了朝纲,而新任的皇帝仿佛对辽东防线还是上心,先是与蒙古朝鲜结盟,来牵制后金,又在这将近两年的时间中,对辽东防线修缮一番,眼看着辽东的明军军力越来越多,明军的势力日渐强大之时,皇太极原先的方案有些动摇。 明国富庶,人口众多,与蒙古不同,有着一个集权的中央朝廷,在换上一个看似还算英明的君主,若是再让其在辽东做大,对后金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情。 大明多地遭灾,陕西更是灾害严重,正是一个开战的绝好时机,皇太极看懂了明朝与蒙古朝鲜所谓的盟约,明朝知礼仪,定会遵守盟约,若是自己按照之前的进军方针,只怕辽东明军真会遵守盟约,进攻后金,后金实力还未达到巅峰,根本就应付不了双线作战,但是蒙古就不同乐,这两年后金已经把蒙古打怕了,也占领了蒙古一部分草原,在草原之上,之前的蒙古勇士听到后金骑兵,都会心声恐惧,若是自己在大明根基不稳之时,进攻大明,那蒙古能不能出兵援助,谁也不敢断言,但在皇太极看来,蒙古断然不会贸然出兵,便是出兵,也会在后金与明军交战正酣之时,这样也能保证他们的实力不受损失,只要后金回军迅速,也不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而朝鲜一方,根本就不再皇太极的考虑之中,就算朝鲜出兵,皇太极也不会慌忙,那些朝鲜人还打不过我们满人的小孩子。 因为皇太极的兄弟们都是些武将,冲锋陷阵在行,可出谋划策,却是一窍不通,这皇太极也兄弟想聊许久,反而让自己更加迷糊,代善说‘明军软弱,我等应该西进蒙古,早早的解决蒙古。”莽古尔泰却说“明军对我们危险最大,应防范大明,应先攻击大明,打一打他们的锐气。”阿敏却道一切听从大汗的命令。 算上皇太极,这四人便是努尔哈赤时期的四大贝勒,因为皇太极还未称帝,故贝勒便是此时后金爵位最高的,代善从军多年,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屡有战功,因杀害妻儿,失去了继承汗位的资格,而阿敏虽是四大贝勒中,排行老二的,但却不是努尔哈赤的亲子,又因为父亲舒儿哈奇有问题,故也断然没有继承汗位的资格,而莽古尔泰与皇太极决然不同,他是统兵大将,对政事一无所知,而能与皇太极竞争汗位的只有多尔衮与多则兄弟两人,但是在努尔哈赤去世那年,多尔衮才十五岁,多则十三岁,但是皇太极在努尔哈赤刚死之时,便假传努尔哈赤遗言,让多尔衮与多则的母亲殉葬,因为女真部落有个传统,幼子继位不在少数,但都要有母亲的支持,而皇太极赐死多尔衮的母亲后,多尔衮也失去了继承汗位的资格,而皇太极性格沉稳,多有智谋,善断能辩,顺理成章的继承了汗位。 自己的这三个兄弟,长短不一,皇太极了解他们的性格,代善以长兄自居,又有扶持恩情,有些傲气自大,但皇太极也不在意,正因为如此,代善断不会给自己的位置造成威胁,而皇太极也乐于尊称一声大哥,而莽古尔泰,性格值了一些,他有一说一,他说进攻大明,并不是想要讨好皇太极,而是在他的位置上,他也是如此想的,阿敏虽是四大贝勒,但却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故说话不够硬气,对这种大事情也没有想去参与的想法。 皇太极让众人回去后,便回到了后殿,大明辽东全线都在猜测皇太极会进攻哪里?蒙古,朝鲜,或是大明,他们断然不会想到,此时的皇太极也未下定主意。 皇太极当然清楚,大明之中有自己的细作,那沈阳里面肯定也有,忽然,思绪一动。 宁远防线布置有条不紊,在这场大战中,一个优秀沉稳的统帅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孙承宗便是如此,若是拿袁崇焕与孙承宗相比较的话,那么袁崇焕总比孙承宗少了一分担当与冷静,当然,孙承宗也没有袁崇焕的冒险心里。 从京师发往辽东的第一批物资运到了山海关,再有山海关统一发配,孙承宗深知,这笔银两与物资是朝廷给自己挤出来,断然不会让任何官吏经手这次物资,他派了经略府的亲信来发放分配。 而虽物资而来的还有一道由内阁颁发的官文与朱由检的一封圣旨。 内阁官文由李国普纂写,广告辽东百姓,大战一触即发,皆要听从官府安排,万万不可做冒险之举。 后金进攻大明不仅是掠夺物资,最重要的也是人口,故内阁的这封官文也来的十分重要,督促还未进城的百姓赶快进城,具体事由由当地官府在经略府的统筹下统一进行。 而皇帝的圣旨却是颁给孙承宗与其手下将士,嘱咐孙承宗不可大意,让众将协同孙承宗为大明朝打出一场威风,更给予权宜之权,战事进行期间,朝廷不会对其有半分指点,在圣旨的末尾,一句话又提到二十余万的士兵。 “朕与关内父老之性命,尽托付于众将士,望众将士协同尽力,共同杀敌报国,斩鞑虏一人,赏银十两,若为国捐躯,赡养父母,供养小儿,君子之约。” 圣旨到了山海关后,众将大为感动,而底层士兵们更是赶走了不安,剩下的都是一腔热血。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战爆发 普通士兵何时能够接受到皇帝的嘱托,而此时在外的朱由检,却非常看重将士,天启七年末,巡视三大营,便可看出。 人都希望能够得到重视,皇帝的寄托,一瞬间就温暖了关外将士的心,在辽东军马体系中,辽东本土人口占大部分,但一些下层中层将官大多数来自山东京师等地,拱卫京师,保护皇上,保护关内百姓,可不就是他们这些吃皇粮,受皇恩的大明军人的职责天分吗? 崇祯元年,十一月,后金起兵九万,西进蒙古,蒙古林丹汗得知消息,大惊失色,带领着王帐再度西迁,只留下数万骑兵殿后,根本就没有想过与后金刀对刀枪对枪的硬干。 林丹汗往西逃途中,一匹快马传来消息,道:“皇太极率领大军冲着大明而去。” 得知消息的时候,施凤来就在林丹汗身后站着,惊出一口冷气,原来,原来皇太极的目标还是大明。 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所创立,起初只是为了更好的管理他建立的后金汉国,起初只有四旗,黄红,白蓝,乃是纯色,后又增加镶黄,镶红,镶白,镶蓝四旗,旗人全民皆兵,作战勇猛,骑射剑术,马上功夫,蒙古人也不敌,征服沈阳与蒙古的部分草原后,又先后成立了汉八旗,蒙八旗。旗人满打满算可以作战的也就七八万人,但谁也不敢小看这些,有人道,女真不满万。 而此次皇太极命代善率领正黄旗,正白旗,蒙八旗,举兵五万,西进蒙古,这西进可是浩浩荡荡,行军速度也不快,起初,孙承宗得知皇太极挥兵西进之时,按照盟约,理应开始收缩军力与宁远城中,则进可攻,退可守,但孙承宗却心有不安,让正准备从周边防线开拔的军马尽皆回了守卫的城池,孙承宗了解了一些皇太极,知晓皇太极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而且受过汉学的影响,他断然不会这般进军,兵贵神速,慢慢悠悠,怎能不惹人生疑。果不其然,代善只是绕路,他的最终目标还是大明,还是关内,代善率领本要西进的后金兵马来到了锦州城外,端是让世人惊恐不已。 施凤来立马督促林丹汗挥兵东进,林丹汗有些无奈,他可是知道当皇太极有西进苗头的时候,明军重兵集结在宁远一线,试图出击,此时若是自己不表示一番,那前段日子签订的盟约可就如废纸一张,到时候后金再度西进,明军定会坐视不理,在加上手中还有着福王之子,当下心中下定主意,决议出兵援明。 在萨尔浒之战后,这林丹汗就与明军联手共同对付后金,但胜少败多,那时候,只为了追求大明朝廷的赏银,出工不出力,可此时后金以与往日不同,他完全有实力灭掉林丹汗这个成吉思汗的直系血脉,林丹汗有些恐惧,他深知,明朝人口众多,国力虽不如之前,但在对待后金问题上面,他们比己方有些优势,签订盟约后,大明也表达了他们的诚意,若是自己不知趣,定会断了成吉思汗的血脉,黄金家族也会走向覆灭。 手下大将塔什海率领骑兵五万,开始东进援明。 而在朝鲜的毛文龙早就到了王宫,让朝鲜李氏命令朝鲜王军出击,袭扰后金后方,作为一个小国家,又是大明的藩属国,李氏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让朝鲜王军进攻后金后方。 代善到了锦州城外,才发现锦州城的防御异常坚固,猛攻三日,还未登上城墙,留下了三千的尸体,得到后方报告,三万明军从宁远而来,这股明军尽是骑兵,乃是能与女真兵一较长短的关宁铁骑。 眼看锦州马上便要成为当年的宁远,代善有些惊慌,只因为锦州城在赵率教的统领下,士兵悍不惧死,炮火密集,己方的优势根本就施展不开。 代善得知三万明军奔向这里的时候,本想着迎击,但三万明军却驻扎进了离锦州不足百里的城池中,根本就不给女真人野战的机会。 代善行军果断,看到一击不成,明军关宁铁骑端侧一旁,拖延二日后,便想着撤退,但就在此时,消息传来,皇太极的儿子豪格击败了朝鲜王军,歼敌万余人,让朝鲜王军不敢跨过鸭绿江一步,解决了朝鲜后,皇太极征召大军,直扑宁远而来,命莽古尔泰率领正白旗汉三旗两万余人支援代善,代善有了援军,并看到皇太极亲征宁远,便知道这次皇太极是要打破关宁防线,自己若是此时撤退,定会被治罪,排除心中不安,继续猛攻锦州城。 孙承宗也与昨日出发去了宁远,他将要在这里迎接皇太极的到来,全线的战争爆发。 唯一让孙承宗不满的是,朝鲜王军的战斗力太过于低下,两万朝鲜王军,竟然被不足两千的女真人打的丢盔卸甲,若不是毛文龙率兵驰援,只怕两万朝鲜王军定要全军覆没与鸭绿江外,只想着这场战争过后,让毛文龙全权接管朝鲜防务,整治朝鲜王军,若治理及时,以后大战还会起到作用,若以后都于此一般,不会成为臂助,反而会成为拖累。 这场战事开始的消息也在第一时间告知了朝廷,在给予朱由检的奏章中,孙承宗这般写到:‘建奴来势之大,从未有之,然皇上放心,微臣定拒敌之外。“虽说孙承宗在奏章中有信心,但兵家之事,又怎能这般大意,当锦州打起来的第一日,兵部便又拿出来一个章程,在京畿之地布置防守网,内阁辅臣,兵部尚书袁崇焕也已经出了京师,在外勘察。,城内禁军,军户所,京师三大营,就连衙役也都行动起来。 周边军事重镇更是风声鹤起,天津卫早就接到兵部命令,备好干粮,准备奔往京师等地。 战争一开始,户部运输的物资就更要多了,郭允厚也已经四日没有来过朝堂,见过皇帝了。 整个京师普通百姓多多少少都有些恐慌,这阵势也太大了,让这些百姓都误认为后金已经入关了,对于民众的恐慌,五军都督府发布公告,告之民众,辽东军马正在关外与后金交战,胜负未知,此时京师来往军马,皆例行公事。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六十章 奔赴陕西 五军都督府发出的告示,安稳了一部分百姓的民心,但紧张的气氛还是弥漫在京畿附近。 养心殿中,朱由检在看着奏章,就心而论,他对孙承宗还是非常相信的。 朱由检并不慌张,他清楚此时的大明跟上一世的大明不同,魏忠贤倒台后,东林党没有重新崛起,朝堂之上多是些实干之人,在朱由检看来,这场战争皇太极即便是赢,也会付出较大的代价,但未雨绸缪还是好的,内阁的统筹,与兵部袁崇焕的作为,也让朱由检十分欣慰,在历史上,崇祯二年,后金就曾入关一次,但是那一次,大明毫无准备,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而现在关内却被布置起了天罗地网,哪怕真的入关,到时候前有拦路之师,后有追击之军,后金军队会完全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骆养性进入了养心殿中,走进朱由检,跪下身去“微臣见过皇上。” 朱由检抬头看了一眼骆养性,把手中奏章放在龙案之上。 “李烁在刚入陕西的时候,便对朕说过,怀疑陕西有人走私通敌,而通敌的对象便是此时与我大明为敌的皇太极,这件事情,初闻,朕大怒,本想着让李烁立即拿下,但转念一想,捉奸拿双,捉贼见脏,李烁在陕西士绅中,声望并不好,若是贸然出手,定会引起士绅不满,甚至人人自危,怀疑李烁安插罪名,打压本土士绅,因为这种种原因,朕便让李烁隐忍下来,密切关注这些商家,终漏了马脚,此时朕召你前来,便是让你亲自去一趟陕西,协助李烁,拿下这些蛀虫。”朱由检对着骆养性轻声道。 骆养性赶忙跪下身去“皇上,此时辽东战事正酣,胜负未分,微臣乃是皇上近卫统领,又掌管锦衣卫,怎能此时去了陕西,而丢下皇上与不顾呢,恳请皇上收回圣命。” 朱由检把如此重要的机密告知骆养性,便是看重骆养性,此次让骆养性前去陕西,协助李硕抓捕这些蛀国之虫,一方面是想要骆养性与李硕越走越近,另一方面也是单纯的想给骆养性正名,让他再有一次树立威名的机会,朱由检的用心,骆养性当然清楚,但是他却不愿意前去陕西,反而声泪俱下的说出这些话,倒真让朱由检感到些许感动。 “骆养性,此次朕让你去陕西,可是有着非常大的期望,能够办好这趟差事足慰朕心,你可明白。”朱由检看着骆养性轻声道。 骆养性抬起头看到朱由检的眼神,明白自己在多说什么也不会改变他的陕西之行,只能低头领旨。 陕西山西两地都由富商勾结后金,故朱由检才会让骆养性奔赴陕西,抓捕起来,名正言顺。 在李烁刚入陕西不久,便上了一道密奏,奏章之中说起,陕西有富商大户与后金存在铁器与粮食的交易,收到李烁的密奏后,朱由检不疑其他,但却没有李烁立即动手,一来是因为李烁在陕西根基不稳,另一方面也是怕打草惊蛇,才拖到了现在。 此时的陕西全境遭灾,故官府对粮食的掌控非常严格,此时陕西全境粮食已经全部禁止买卖,就是为了防止那些家有余粮的大户想要借机哄抬物价,害怕大户富商背地里面,每个州府都有官员专门负责,每日都在陕西大户家中核查粮食数量,在这个官府高度关注之时,黑市上面竟然在高价购粮,被巡抚衙门调查,牵扯到了长安刘家,这个刘家便是与后金存在交易的一个家族,家中没有田产,只有店铺,大多数都是米铺,在平时时候,收购粮食,本就正常,但在官府明文禁止私下售卖米粮之际,刘家的米铺也都关门停业,却在这个当头,在黑市高价购买粮食,并且是市价的三倍,这便着实不正常。 李烁得知此事后,便感觉到刘家收购米粮,就是为关外的后金所准备的,前线打仗,不管输赢,后金后方肯定缺粮,才动用了在陕西的商人,而这些商人大多数都以为陕西大灾,官府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赈灾上面,自己的这些手脚一定不会被发现,但是他们却不知道,他们早就是别人的目标。 骆养性领旨后,朱由检又开口说道“骆指挥,朕记得刚登基之时,便命你为禁军指挥,听命于御前,你虽不是从龙之臣,但从龙之功,却不下于他人,朕都记在心里,以后断然不会亏待了你。” 朱由检话,又让骆养性大受感动,刚站起不久的身躯,又跪了下去,高呼“皇上万岁。” 锦州城,这是后金代善的第四次猛攻,四个时辰后,伤亡太大,只能退去。 城墙下面密密麻麻的尸体,有女真人,有蒙古人,也有很多汉人。 赵率教登上城头,目视着后金的退势,对着身后副将道“孙大人有军令,这代善,不能让他们去支援宁远,若猛攻,我们便在守,若是一有退兵之势,弃城追击,想来,宁远那边也已经开战了吧。” 副将轻声道“大人,士兵都有疲态,更何况那女真人实在勇猛,我等守城尚有力不从心之势,若是弃城而战,岂不是要放弃地利,与他们一较长短,实为不智。” 城墙之上都是士兵,这名副官的声音非常小,小到只有赵率教才能听到,当然也是怕影响军心。 听完副官的话后,赵率教轻轻一笑道“宁远才是重中之重,赵大人在那与皇太极交战,这代善若是退兵驰援,我等行军速度赶不上他们,若是宁远有失,这关宁防线算是被破了一大半,到时候,后金军队便可长驱直入,柳将军,可要分清事有轻重、” “大人教训的是,但……” “切莫再言。” “遵令。” 若是弃城而战,明军会损失惨重,但后金军队也讨不了好,不足百里之地,还有着明军三万精力旺盛的关宁铁骑,在赵率教看来,若是配合的好,不说全歼代善,也能让这五万金军留下大半。 辽东体系中作战勇猛之人不在少数,但只有赵率教一人有帅才之相,故孙承宗才十分信任他,并委以重任,事实证明孙承宗的眼光没有错。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一章 绕关 在代善的军队忽然出现在锦州城外之时,赵率教并没有慌张,他先向孙承宗发出军报,告知代善进攻锦州城,后从容不迫的指挥部队迎战。 锦州城中有六万守军,在连绵数百里的防线上,仍有四万守军,这也是赵率教没有慌张的资本,众所周知,这六万守军可谓是大明最精锐的边军,常年与蒙古后金作战,熟悉游牧民族的攻城方式,最为重要的是他们见惯了鲜血与生死,不会心生怯意。 赵率教十分清楚,皇太极攻击宁远城,就是要再度打压明军的防线,若是破了宁远,南北防线便会少了一个屯兵之处,来往支援不便,还能打击大明朝廷的信心,而赵率教深知,军心比什么都重要,孙承宗来到辽东,总理所有军务内政,再加上朝廷对辽东越发重视,真金白银的投入,边军涣散许久的军心渐渐收拢,若这场战事败了,朝廷还会那般重视辽东体系的兵马吗?孙大人还能继续留在辽东吗?这一切都是未知,怎样才能打破危局,便是获得一场胜利,即便这场胜利是用鲜血与生命堆积而成,这是有非常重大的政治意义,而大明与皇上都需要这样一场胜利,来建立朝廷的威信与皇上的威严,当然这一点,袁崇焕也意识不到,这也是袁崇焕与赵率教两个人最大的不同。 将才看一时这胜,而帅才却看长久之利。 代善接连攻了多日,但锦州城依然屹立不倒,最后的耐心也渐渐瓦解,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蒙古五万骑兵的到来,等他收到探子来报的时候,五万蒙古精锐骑兵,已从大草原的深处袭奔而来,屯兵与离锦州城不足二十里处,而明军已经派出将校接应,这样算上西部防线的十三万明军,再加上五万蒙古精锐,他的这五万兵马,将要面对十八万的军马,而且此时己方状态还是久战不下,士气不高之时,本来是援军的莽古尔泰却迟迟没有支援到位,这让代善更加着急,只能不停催促莽古尔泰,话说这莽古尔泰早三日就有战报说要前来增援,可不知为何,此时还没有到锦州,这三日的时光,就算是用走的也该到了锦州了。 莽古尔泰还没有到达锦州的原因是有一些小心思在里面,在后金军队中他的地位比之代善丝毫不差,这次后金兴全国之兵,意图打破明国寄予厚望的辽东防线,在这场战斗中,代善带领精锐士兵五万,在锦州城外,猛攻锦州,皇太极大军压制宁远城,而让莽古尔泰在这场战争中成为一个小角色,这是莽古尔泰无法接受的,他有机会领兵出去,当然要建些功业来。 这莽古尔泰也是名猛将,他率领着数万大军在来的时候,攻破了三个堡垒,明军阵亡两千余人,而他们却损失很小,只有数百人死亡,五百人受伤,这方面也突出了后金军队可怕的战斗力,获得这些战果,莽古尔泰依然有些不满意,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皇太极与代善如此费力的进攻宁远与锦州,最终的目标不也是关内那繁华的天下吗?自己率领着这支军队,若是跨过辽东防线,直接进入关内,那自己的威名要盖过代善一头,甚至能与皇太极比肩,对于女真人,荣誉非常重要,而莽古尔泰为了他自己的那点声望,决定丢下前线战斗的同袍,来一场突击,所以他放弃了去支援代善,反而绕了数百公里,远离了战场,朝着最容易突破的喜峰口而去。 在历史上面,清军多次入关都是从喜峰口这边,而莽古尔泰选择这里的原因便是突破喜峰口后,往京师而去,已无太大的阻碍,当然,莽古尔泰却不清楚,皇太极一心想要打破辽东防线,为的就是为入关做好准备,现在绕远路贸然入关,到时候前路若是遇到一点阻碍,便会前有阻碍,后有追兵,所以没有进一步削弱辽东防线的实力,他断然不会贸然入关,即便是入关,也会如历史上一般,集全国之力,这样才有一战之力,而莽古尔泰数万人想要到关内大闹一番,在现在这个关头,无异于找死。 当代善派去催促的人到皇太极处时,让皇太极也有些摸不着头脑,这莽古尔泰不早就去支援了吗,这莽古尔泰若是全速奔向锦州,半日也就到了,可此时代善处还未见到援军,这莽古尔泰玩什么花招,数万大军去了哪里,皇太极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莽古尔泰曾向努尔哈赤建议,不应该在跟明军在辽东防线上较真,应该绕路蒙古,直接攻入关内,努尔哈赤也因为这件事情训斥过莽古尔泰性子过于急躁,成不了大气候,也从未对莽古尔泰说过为何要跟明军在辽东防线上较真。 皇太极想到与此,便知道,这莽古尔泰早就远离战场了,当下,也不慌张,立即下了两道命令,让代善部往宁远而来,中途遇到明军阻拦也不用停留,此次,皇太极铁了心要把宁远这个钉子拔掉,而第二道命令,便是派人去找寻莽古尔泰,让他率兵速速返回宁远,若不听军令,军法处置。 宁远城中,城外喊杀一片,炮火轰鸣,而在城中的孙承宗却站在辽东地图上仔细的观看,仿佛城外的厮杀与其毫无关系,在孙承宗的身后,分别站立着总兵祖大寿,刘同,还有诸多参将,副将。而满桂还在城墙之上指挥部队守城,故不再这里。 辽东防线图孙承宗了然于胸,看了一会儿抬头言道“代善已攻击锦州五日之久,赵率教将军,堪受大仁,让这代善没有吃上半点便宜,前日,本官来到宁远,几乎前脚刚入城,傍晚时分,皇太极便来到宁远,本以为他会过上两三日,才能进攻宁远,朝鲜王军不堪重用,此时后金军队无后顾之忧,大军压境,来势凶猛,望众位将军能够尽心竭力,守卫这宁远城,不负皇上之托付,也不负百姓之希望。”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六十二章 血战辽东 1 辽人守辽,是大明王朝关于辽东的防守标准,虽然从内地关内也抽调了数以万计的精壮,但辽东军马体系中,大多数还是辽东汉人,众所周知,萨尔浒之战后,大明已经失去了在辽东对后金的战略反攻能力,而转为防守,在所有的防守作战中,近些年在后金手中并没有吃过太大的亏,而孙承宗作为建设辽东防线的缔造者之一,对于辽东防线的利于弊十分清楚,他明白,辽东防线的建立便是以山海关为基础,以宁远为中心,以锦州为重点而建立的防线,皇太极想要吃下辽东防线,非常艰难,但防线的弊处也显而易见,防守有余,而进攻不足,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若是贸然出击,要冒着很大的风险,若是一击不中,被后金捉到机会,会到辽东防线造成非常大的创伤,甚至满盘崩溃,故孙承宗很谨慎,谨慎到一种让麾下的将领都有点意见,虽然别人从未表现出来,但孙承宗却清楚,他也一直寻找机会,想要在这场战争中找一次反击的机会,但宁远城外的是皇太极,又不得不让孙承宗小心起来。 宁远城外的厮杀还在继续,后金从凌晨一直进攻到傍晚,两军伤亡也非常大,后金伤亡汉八旗八千余人,蒙人三千余人,压阵的女真军队也因为明军的炮火,伤亡数百人,而明军因为占着地势之力,损失略小一点儿,但也超过了万余人的伤亡,伤者占多。 后金的这种进攻方式,让孙承宗有些意外,这已经不是之前后金的进攻方式,但仔细想想,努尔哈赤时期,八旗制度还未完善,但到了皇太极这里,因为蒙八旗汉八旗的建立,让后金猛烈攻城有了底气。 王帐之中,皇太极坐于王座之上,下首站立着的都是女真人的贝子,将军,阿敏也在此列之中。 这次皇太极进攻宁远,是做了非常多的准备,他的战争意图十分明显,压榨辽东防线,后击溃辽东防线,到时候。入关便毫无后顾之忧,皇太极事先也非常清楚,这是一场硬仗,但皇太极对于百战百胜的后金军队非常有信心,在发动这场战争之前,他并不觉得自己会输,即便很艰难,最后的胜利会属于大金。“ ”大汗,宁远城猛攻数日,我军伤亡惨重啊。“阿敏是这些将军贝子中地位最高的,能对皇太极说这些话的人,也只有阿敏。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大金勇士,岂能被宁远一座小小的城池给挡住,孙承宗就在城内,但本汗破了城池,杀了孙承宗,来灭灭明国小皇帝的气焰。“皇太极一摆手道,而他的言外之意便是要告诉阿敏,这些话不要乱说了。 阿敏却装作听不懂皇太极的话,接着开口说道”大汗,那莽古尔泰带领着数万勇士不知去向,大贝勒那边孤立无援,粮草都以用尽,不知大汗该当如何?“ 皇太极听完阿敏的话,嘴角上扬,轻笑道”我看二贝勒的意思是指责本汗了,说本汗不会打仗吗。“ ”不敢,不敢,但我也是为了叔父的基业着想,只是想要提醒一下大汗而已,该把大贝勒给调回来了,若是被明人抓住破绽,可是非常不妙。“ 女真人跟汉人最大的区别便是挖苦人都是明着来,不会拐弯抹角,他们擅长的是一下子把话说死,也不怕受到什么报复,情商过低是他们最大的弱点,而阿敏的这些话,让皇太极更加生气,当场便要呵斥阿敏,但转念一想,这阿敏说出这话,虽然不好听,但却是大帐中这些贝子与将军不敢说的话,再加上阿敏的身份高,又为后金汗国立下汗马功劳,这才让皇太极忍耐下来。 实然皇太极在得知莽古尔泰远离战场的时候,心中就一直想着把代善给调回来,但此时阿敏在大帐之中说出这话,却让皇太极犹豫了,皇太极心思灵敏,如果阿敏前脚对自己说完这些话,后脚就把代善给抽调回来,岂不是要告诉全部的勇士,自己是听了阿敏的话,才把代善给调回来,虽然这不会对自己的地位造成什么影响,但是却会极大的影响自己的威信,对于自己日后的军令影响也会很大。 “大贝勒进攻锦州数日之久,毫无建树,此时即便让他回来,他也多有不愿,在等两日,若锦州还未拿下,在让其于我军汇合。”皇太极巧妙的把责任推到了代善的身上,但还让人说不出什么,即便日后有人问代善,代善也只能承认皇太极此话是真的,难不成让代善对别人说,自己率军猛攻锦州数日,毫无建树,便吵吵嚷嚷着要援军,莽古尔泰没来,便一直要求皇太极把他调回去,这些实情说出口,大贝勒勇武有力,胜不骄败不馁的好名声岂不是要毁于一旦,当然这也是皇太极的聪明之处。 阿敏听完皇太极的话后,再想想代善的为人,也觉得皇太极此言有理,不再说话。 皇太极接着说道“想我父汗早些年以十七具兵甲起兵,统一女真,建立我们大金,又多次战败蒙古,在萨尔浒一役中,大破明军,那时候我们的血性何在?此次攻击辽东,便是要把明军赶出我们的大金的国土,众位勇士,可愿追随本汗。“ 皇太极话音一落,大帐中的所有人都跪下身去,齐声说道”誓死追随大汗。“ 豪言壮语一下子又让有些低落的军心重新高涨起来,而皇太极所说的这些,全是女真人最引以为豪的,曾经,他们多次打败蒙古,又在萨尔浒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大明军队,才建立起的大金汗国,这些事情,一直都是女真人乐此不疲的话题,而也就是这个话题,让皇太极巧妙的运用一下,便能激励士气,可见其不凡之处。 后金军队在傍晚的时候鸣锣收兵,奋战一天的守城明军的精神状态一下子就低落了下来,大多数躺在死尸身边就睡了过去,也有一些士兵满含热泪,庆幸自己在一日的奋战中又活了下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三章 血战辽东 2 一秒记住【】或手机输入网站:om 海量好书免费下载 天渐渐的黑了下来,,满桂让非常疲惫的士兵下了城墙,这些下了城墙的士兵也不敢回到房间休息,只能睡在城墙下,寒风凌厉的辽东,士兵们只能数十人挤在一起,盖上四五条棉被,旁边生了火炉,也有些士兵喝了一些小酒,借此取暖。 在经过一天的战斗中,有的士兵依然能够笑谈出声,还有的士兵眼神呆滞,从这些便能看出,笑谈出声的士兵,早就看惯了生死,对此毫无畏惧,是辽东军对抗后金的中流砥柱,而眼神呆滞,有些害怕惶恐的士兵,却都是未经沙场的新兵,在经过磨练与战事的洗礼中,终有一日也会成为大明的依仗。 守城的主力下了城墙休息,满桂便从预备士兵中,抽调了精力充沛的五千人上了城墙,协助防守,这些士兵大多数来自一个地方,就是京师,作为京师轮换的三大营军马,两万余人,五千人分到了宁远,五千人分到了锦州,而其余一万人都在山海关,自辽东局势紧张,这两万京师三大营兵马也动了起来,山海关的三大营兵马都被调到了宁远,故宁远城中有着新兵一万五千人,而这些人全是没有经历过沙场,故在皇太极开始攻城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这些人都没有被派上去守城,都是搬搬尸体,送送伤员这类百姓干的活,当然这也是对这些士兵的磨练。 这些士兵中都见过朱由检的样子,也经常向着身边的士兵吹嘘自己曾见过皇上的样子,这些士兵也都想都能进入战场,为国家建功杀敌,但人家将军就是不用他们,也是让这帮年轻的精壮汉子恼怒不已,好歹出征之前,曾目睹过圣颜,到了辽东,战事一开,沦为了最不被看好的士兵一列,曾经的豪气变成了耻辱的源头,但知耻而后勇,此时的遭遇,在日后的战斗岁月中,也会成为他们最为宝贵的经历与财富。 整整一日的战斗随着黑夜的到来,两方也都罢兵休战。 宁远城孙承宗住处。 因为宁远城与关内的大城池不同,他本是小城,萨尔浒之战后,宁远城的地理位置的优越,被朝廷加固了城墙,但却没有扩建城池,战争爆发后,十万百姓涌入了这座小城中,显得非常拥挤,而孙承宗的住处,也只是一间民房,门外锦衣卫把守,而房间之中只有满桂与孙承宗两人。 房间内的摆设很朴素,一盏油灯散发着淡淡的幽光,二人分主次落座。 关于锦州的情况,孙承宗凭借着战报多少了解一些,代善在锦州城外处处吃瘪,他可没有皇太极这般沉得住气,所以,孙承宗一直想要找的突破口就是在锦州城外的代善身上。 实然,努尔哈赤当年在辽东防线上失败,给后金的这些贝勒触动非常大,而在真正的历史中,后金在努尔哈赤身死后,并没有直接开始进攻大明,而是先在天启七年末,威逼朝鲜,建立所谓的兄弟之盟,在西征草原,解决了林丹汗的威胁,最后才开始进攻大明,可这段历史已然发生变化,因为盟约的原因,明军直接驻军与朝鲜,而林丹汗也停止了西迁的脚步,这让皇太极有了忧虑,此次攻击大明,就是要让蒙古人与朝鲜人明白,明国是靠不住的,打破他们三方所谓的盟约,所以,这场战争一旦爆发,皇太极就没有想过草草收场。 “林丹汗的五万骑兵以渐渐靠近代善,而代善没有皇太极的命令,断然不会贸然撤兵,此时看来,代善是我军的一个机会,而在锦州,我们不仅有六万守军,还布置了三万骑兵,赵率教如果指挥得当,战果定是不菲。“孙承宗轻声说道。 ”赵大人的才干与武略,末将并不怀疑,但是,大人,可要记得,当年袁崇焕经营辽东之时,便经常讲,后金野战能力强,我军应该依靠大炮,据城坚守,而赵大人与袁崇焕可不是一般的关系,若是被袁崇焕影响,可能会贻误战机。“满桂与袁崇焕不合,这件事情在大明朝廷之上并不是什么秘密,早在天启六年的时候,就因为两人互相弹劾攻伐,朝廷就有把满桂调回京师的打算,但是辽东体系的军马中,满桂的地位非常高,朝廷想着若是把这样一名大将调回来,对辽东局势不利,才一直托着。 ”赵率教不是一般的有才干,本官倒是相信,他能抓住这次机会,而本官也在锦州围城之前,便给他写了一封信,对他言道,若是蒙古军没有按约定而来,便让他坚守锦州,三万骑兵也只是要求牵制代善而用,但若是蒙古派来援军,一切都交由他指挥,本官没有说明,但却知道,赵率教已经懂了,虽说他与袁崇焕关系极好,但不能不否认一件事情,便是袁崇焕在辽东,确实经营有力,太过守成,每年动辄上百万白银的花费,却是朝廷挥之不去的大包袱,赵率教肯定明白,也断然会替本官冒这一个险。“ ”难不成大人如此相信赵率教。“ ”不仅本官要相信,满桂,本官命令你也要相信,本官老了,能在辽东呆上几年啊,三年,四年,到最后辽东还是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赵率教堪受大任,日后,你也要多多协助,万万不能受袁崇焕的影响,与他不合啊。“孙承宗微笑着说道。 满桂是武人,多有战功,骨子里面有股傲气,看不起袁崇焕,便要一直看不起下去,但孙承宗说的话,他可是不敢不听,在他还是一名百户的时候,便是孙承宗一步步提拔,才让他有了今天的这个位置,对于孙承宗的知遇之恩,这满桂可是不敢忘怀的,而两个人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私下里面,满桂还经常喊孙承宗老师,有一些话,孙承宗也是非常愿意对满桂讲。 ”末将明白。“满桂受教道。 “明日,皇太极还会继续进攻,到时候,不可松懈。” ”末将当万死不辞。“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六十四章 血战辽东 3 孙承宗在辽东没有太大的压力,他非常清楚,就凭借着现在后金的实力,根本就无法攻破辽东防线,他的当务之急,便是在自己告老还乡之时,为皇上与朝廷选择一人镇守辽东,在世人看来,曾大胜后金的袁崇焕当是不二人选,但孙承宗却非常清楚,朱由检并不看好袁崇焕,不然也不会把他调回京师为兵部尚书,在外人看来,进入内阁,执掌兵部,已是位极人臣,但他却一直在皇帝身边,朱由检很好就能控制住袁崇焕,而在辽东却不一样,这已然说明,朱由检对袁崇焕内心深处隐藏着些许不信任。 而孙承宗也不觉得袁崇焕是镇守辽东的最佳人选,他了解袁崇焕,袁崇焕虽有大才,但有些恃才而骄,在辽东这个猛将如云的地方,他谁都瞧不上,与皮岛毛文龙关系极其恶劣,就算是满桂等辽东元老,也得罪了不少,在袁崇焕看来,他做的所有安排都是对的,宁远大捷证明他确实有这一份能力,但是,时日若是久了,辽东定会发生大事,孙承宗所料不错,在历史上面,袁崇焕终于向皮岛的毛文龙动了刀子,导致皮岛明军惶恐,发生哗变,投靠了皇太极,这便是削弱自己,而增强敌人,也是统帅所犯最低级的错误。 孙承宗非常看重的人便是赵率教,赵率教能在阉党当政时期,没有受到波折,也是一种为官的本事,而且赵率教对辽东之事非常了解,也是一个注重大局的人,有些许威望,统兵严格,但亦有温和一面,可以说有一个统帅的基本素养,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他与袁崇焕最大的不同,比较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在面临较大战略选择时,也懂得变动与审时度势,就凭这些,即便没有袁崇焕统兵的才干,也丝毫不差,甚至更好一些。 而孙承宗也在为朱由检上的奏章中,曾不止一次的为赵率教说好话,若不是了解孙承宗的为人,朱由检都觉得这孙承宗定是收了赵率教的好处,才会这般用尽方法为赵率教说好话。 当然,对于赵率教来说,朱由检还是了解一些,赵率教,字希龙,山西人,崇祯二年,入京勤王,后金军由大安口南下,赵率教率军西行,三昼夜便到达三屯营,但总兵官却不敢贸然让赵率教进来,只好再度西行,在遵化与后金阿济格大军激战,被左翼四旗与蒙古兵包围,中箭坠马,力战而亡,朱由检听说后,极为伤心,给他举行了丧葬仪式,并建立祠堂公祭,追赠太子太师,实然赵率教在崇祯二年战死,对辽东的局势影响颇大,俗话有道,三军易得,良将难求,这赵率教便是如此,他作为一名有些学识的战将,廉洁,勇猛,又对大明非常忠诚,在明末之时,与满桂并称为良将之才,但自从满桂与赵率教两人都死后,辽东体系的士兵便再也找不到精神的向导,管理起来更加困难。 而在天启年间,孙承宗就对赵率教偏爱有佳,在阉党还未得势的时候,孙承宗便一直举荐赵率教,让他累官到了总兵官之位,宁远之战后,又加封了平辽将军之称,孙承宗倒台后,袁崇焕掌势,又与袁崇焕相处不错,也是一番风顺,若是没有崇祯二年的那场大战,他的威名决不会低于袁崇焕孙承宗这些人。 朱由检一直想要重要赵率教,也一直希望袁崇焕替他在自己面前说他的好话,但让朱由检非常意外,袁崇焕入京许久,竟从未提过赵率教,相反,重新回到辽东的孙承宗,却是一直对赵率教美言,实然,这倒是让朱由检有些意外。 锦州城。 虽然已是深夜,但赵率教还是一干将军在城墙巡视,代善的攻势已不如前几日,援军未到,后金军心不稳,这些赵率教还是感觉到了,他内心有一丝不安,因为这个局势有些可疑,皇太极不是一般人,他怎么会让这股大军的军心不稳呢,这其中定是有一些诡异之处,当然,赵率教并不知道莽古尔泰奔着关内去了。 虽然心中觉得有些可疑,但赵率教还是在其中闻到了战机,女真人各个傲到骨子里面,他们的都认为曾经强大的明军已经被他们打破胆了,只会躲在城墙之上,曾经纵横辽东的大明铁骑,也被女真人打伤元气,再也不复当年的威风,整个辽东不管是蒙古人,还是明国人,没有人会是他们的对手,即便现在军心不稳,但傲气仍然在,赵率教知道女真人很强大,但他更明白一件事情,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明军虽不是哀兵,但后金却是骄兵,在面对苦难处境之时仍然骄傲无比的军队,这是他们的致命伤。 赵率教对着身后一干参将,副将开口说道:”代善,打不下去了。“ ”将军,建奴虽没占便宜,但我军也伤亡颇大,就是不知,宁远战况如何?“一名副将开口回道。 ”孙大人在宁远,我等不必担心,只要专心对付代善,便可?“另一名参将也开口说道,这名参将也是陕西人,与赵率教乃是同乡,名杨孟博,没有什么学识,但作战勇猛,悍不惧死,也是赵率教麾下心腹爱将。 ”孟博所言有理,我们要做的便是专心对付代善,这代善四大贝勒之一,不是简单人物,他此时久攻不下,心烦意乱,正是我等机会,这几日,本将军一直寻找机会,能不能重创代善,逼迫后金退兵,但一直不愿冒险,便是怕后金援军就在附近,但此时看来,本将军是多虑了。“赵率教轻声说道。 赵率教的这些话,让身后一干将军大惊失色,这,这将军何意?难不成要弃城而战,这,这决计不可,当然还有一些将军,满脸兴奋,窝在城墙之中,早就耐不住火气了。 ”将军,万万不可,建奴勇猛,那代善更是后金四大贝勒,领兵入神,我等弃城而战了,若是败了,那至辽东防线与何处境,会成为辽东,大明的罪人啊,还望将军三思而后行,万万不可贸然行事。“一名参将开口说道,这名参将名娄占相,与赵率教一般,都是中了武举人,位列参将之位,跟随赵率教已有四年光景,也深的赵率教重用。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六十五章 血战辽东 4 赵率教摆摆手道:”若是一直困守城中,虽无大过,但怎有大功,本将军,不做大明的罪人,要做便做辽东的功臣,大明的功臣,众将跟随本将,也不是一年两年,可曾见过本将军打过无把握之战,又可曾见过本将军,做那无稽之决断,此次出击,是本将军思考许久之事,后金虎视眈眈而来,便是要破了我们辽东防线,他们没有收到这般战果,这场战事便旷日持久,咱们的粮食储备,能打一个月,但一个月后,又当如何,此时当务之急,便是要打破这个僵局,若是我等在锦州城外大破代善,携大胜之威,驰援宁远,皇太极定会不战而退,辽东危局可解,可若是这般一直僵持,对我辽东不利,当做决断,即便是罪人,也要冒一下这场险,若是整个辽东的人都不愿这般,那么何日何时才能复辽,众位将军,此时,你们不应该质疑本将军,应该与本将军携手同进,为辽东打出一个明天,让后金人知道,我大明的男儿也是血气方刚,不是他们嘴中的胆小鬼,众位将军,本将问一句,可曾愿与本将一同,共赴此战。“ 众位将军听闻此言,尽皆跪下身去:”愿追随将军,共赴此战。“ 赵率教本就在辽东体系中有威望,再加上此番言语,倒是让众将脑袋一热,自发生出一股豪气。 大明朝是个有骨气的朝代,就算在崇祯十五年的时候,那时候,北方大乱,川中沦陷之时,还没有放弃平复辽东,当然那个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此时的大明朝虽然说不比之前强大,但是朱由检登基之后,做出的一系列措施,还是在短时间内收到了效果,后金对付大明,只会比历史上更加吃力。 次日,晨时,后金军帐。 一队守夜的金兵忽感大地有些震动,重甲碰撞之声不绝于耳,这些军伍出身之人当然清楚,如此大的震动与重甲声,便是附近有大股骑兵,当下大惊失色,赶忙鸣鼓示意,在大帐之中,四处奔走,后金军队迅速做出部署,骑兵上马,步兵列阵,准备妥当后,声音消失,后金骑兵四处寻走,查找,在北面不足两里处,发现了马蹄印,速通报代善。 刚刚睡下的代善被这乱象惊醒,心中十分不满,若说在后金统帅中,谁最看不起明军,便是这代善无疑,初闻明军来犯,这代善说什么都不相信,现在看来,只是虚惊一场。 第二日,后金军队攻城的力度比之前天还要大上一些,可能是为了报复昨晚明军的戏耍,但还是无果而退,坚守的明军在城墙的帮助下,一次又一次的进退后金, 退兵后的代善更加愤怒,接连打骂了负责攻城的察哈尔部的诸多将领,引得蒙古人多有不满。 到了深夜,与昨日一般,又有震动传来,守业之人赶忙通报,但还是虚惊一场,后金又是忙活了一夜,中级将领罚了这些谎报军情之人。 后金军队都觉得这是明军的小伎俩,他们根本就不敢出城来,此番试探,只是为了打扰我们休息,明日断断不会在中明军的计谋。 虽然有些人觉得事情定有古怪,保不准这是明军要来一次大动作,但这些人的声音很快便埋没在浪潮声中,他们只是一小部分人,人微言薄,改变不了什么。 虽是深夜,但锦州城墙上灯火一片,守夜的后金军队看的一清二楚,竟然没有人前去通报。 城门一开,从中奔腾出数千骑兵, 骑兵多是重甲,手持长枪,因为不如女真人马上功夫,故只有在装备上多下本钱。 这些骑兵在杨孟博的带领下,径直朝着后金前帐营而去。 与此同时,一直盘踞在不远处的三万关宁铁骑正对着代善所处的中军大帐而来, 而蒙古的骑兵也开始冲击后金左翼,这些蒙古兵早就到了指定位置,但明军与其联系之人,却迟迟不让蒙古人进入战场,直到昨日,才对蒙古大将塔什海说,深夜出兵,攻击后金左翼。 蒙古人都不善于动脑筋,竟然明军说,深夜出兵,便深夜出兵吧。 后金士兵又在睡梦中感觉到了震动,但内心深处,还是以为这是明军的小伎俩,当喊杀声越来越近之时,才知道明军真的来袭。 杨孟博身先士卒冲进了后金前营之中,前营大多数都是蒙古人,当他们拿起弯刀,想要上马的时候,明军已到眼前,一场厮杀,便就在此时开始。 蒙古人还是要比明军勇猛一些,但此时深夜,一方惊魂失措,另一方准备充足,战意满满,那些勇猛,便显得微不足道了。 后金前军营帐中有六千蒙古人,而此次明军来袭的骑兵只有四千余人,但蒙古人还是被打的人仰马翻,慌不择路,只有渺渺五百余人逃出营寨,骑着马往中军营逃窜而去,而逃走的五百人中便有一名后金贝子阿济格,而阿济格也是前军营的统帅,他的逃走,让整个前军营帐中的数千蒙古勇士,没有任何反抗之力。 明军好似要积压内心多年的怨气统统发泄出来。 见人便杀,骑着高头大马在营中横冲直撞,蒙古人也不知道被踩死多少,杨孟博在搏杀之中被蒙古人砍上一刀,虽然穿着盔甲,但鲜血依然染红了后背,可此时的他正处于极度兴奋中,也不管背后伤痛,指挥着士兵,烧营杀人。 后金前军营可以说是全军覆没。 往中军营狂奔的阿济格内心有种不详的预感,按照常理来说,前军营受到袭击,代善肯定会派兵增援,为何此时还不见援兵。 而到了中军营寨时,阿济格终于知道了原因,原来中军营中也是大乱,三万精力充沛的关宁铁骑,能造成的破坏显而易见。 女真人的表现比之前军营的蒙古人要好上许多,他们还能反抗,而不像前军营毫无还手之力。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六十六章 血战辽东 5 女真人在经过短暂的失神后开始反抗。 中军大帐中有两万的女真人,还有五千的蒙古士兵,而女真人都是骑兵,可以说是天生的骑兵,但准备充足的明军,两千骑兵先行冲进了中军营马厩中,有女真人跑来骑马,都会被这些骑兵杀死,当然也有少部分人骑上了马,这些人都是明军最大的威胁。 鲜血,死亡,哀嚎声遍地,这才是一场战争应有的模样。 而代善早就被亲兵护送着出了大乱的中军营,数十里外的代善看着大火冲天的中军营帐,大怒不已,但他也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只能期盼着他们大金的勇士能够力挽狂澜,全歼来犯明军,正当代善想要调集左翼骑兵的时候,一传令兵骑马跑来。 “贝勒爷,左翼被蒙古兵突袭。“ 听完这传令兵的话后,代善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两日的明军骚扰都是为了今夜的这场劫营,代善叹口气道::”传令,撤退。“ 代善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么大的失败,但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在第一时间还是下了最为妥善的命令。 战斗持续了一整夜,代善的五万兵马几乎全军覆没,其中有三万蒙古兵,一万四千余名女真人,折损战将数十名,其中还有两名贝子,阿济格便在其中。 阿济格本来能够逃出生天,到了中军营后,担心代善的安危,率领数百名骑兵冲入了早已大乱的中军营中,斩杀明军二十余名骑兵后,被乱箭射与马下,未能闯出历史上的威名,便葬身于锦州城外。 晨时,锦州城大门开放,数万明军一涌而出,占领了后金三营,后金代善大败与锦州城外。 赵率教来到了中军营中,看着四周的尸体惨躯,当下竟有豪气万丈,这是女真人在辽东兴兵作乱以来,明军最大的一场胜利,可以说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宁远大捷,也足够让赵率教自豪。 而明军的这场胜利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杨孟博率领的四千骑兵,伤八百余人,死三百人,关宁铁骑折损九千余人,可见中军营的这场夜战打的到底有多惨烈,关宁铁骑的临时指挥是从锦州城过去的参将娄占相,这场中军营之战,充分说明了关宁铁骑的战力,他们面对的大部分都是后金的精锐,在这场劫营之战中,打出了关宁铁骑的威风。 赵率教在这场战争中一改往日习惯,没有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也是受了孙承宗的调教所致。 锦州之战历经十二日之久,在此期间,明军共阵亡两万名士卒,而后金已是全军覆没,这场胜利注定要在史书上大书特书,也能改变此次辽东之战的整体格局,明军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若是皇太极再不退兵,便要做好被双线作战的准备。 战报传到皇太极的手中,皇太极几乎都有些不相信,大贝勒代善下路不明,镶黄两旗,蒙四旗几乎全军覆没。 王帐之中,皇太极呼吸紧促,一双眼睛透出冷冽的暴虐,甚至还隐藏着些许慌乱。 王帐之中的贝勒贝子们都不敢说话。 阿敏好像还没有从这场战报中醒转过来,双眼失神,他怎么都不相信,一向懦弱,不堪一击的明军竟然能击败代善所带领的精锐,一时之间,乱了心神。 经过短暂的平静后,皇太极淡淡的说了句:”退兵。“ 如果不退兵,就可能承受更大的损失,这也是此时最好的办法,王帐之中也没有人反对,收命退下。 整个辽东战场上的大人物都不知道,后金莽古尔泰在昨夜已经突破喜峰口,闯入了关内,幸亏战事爆发,关内守备森严,才不置于让莽古尔泰长驱直入,莽古尔泰被阻拦在了遵化,遵化五千余名士卒,丝毫不惧后金兵威,在总兵刘北宇的率领下,阻挡了后金一万精锐整整一夜,直到天亮,明军的援军从四面八方赶来,中午之时,遵化依然聚集了四万明军,莽古尔泰看到大事不妙,想要从原路撤退,但喜峰口却已被明军重新夺下,断了出路。 莽古尔泰无计可施,只能背水一战,绕过遵化,前往三屯营,但一路受到明军阻挠,数百里的路程竟然走了一日,当莽古尔泰率领饥渴难耐的后金骑兵到了三屯营时,又被三大营神机营与三屯营守军联合伏击,莽古尔泰大败,只率领数千骑兵突出重围。 在这场伏击之战中,神机营好似要重新找回昔日的荣光,大展神威,后金骑兵丧身火铳之下的便不下千人。 当后金攻入关内的消息传到京师的时候,满朝大惊,难不成辽东败了,但再想想绝不可能,朝廷准备充足,孙承宗也不是鲁莽之人,只要不出城硬碰硬,辽东绝对无忧,不是辽东大败,那便是后金绕路借道,突入关内的。 袁崇焕早些时日的布置也起到了效果,莽古尔泰进入关内后寸步难行,不出两日,便被打的溃不成军,眼看便要全军覆没与关内。 虽然朝廷的大多数官员都沾沾自喜,这可是场胜利,但朱由检却每日都是阴沉着脸,历史总是那么相似,在上个时空中,后金一直拿辽东防线没有法子,便开始借路蒙古,途径朵颜部,从喜峰口处攻入关内,对大明朝造成重大的损失,此时看来,有第一次便有第二次,此乃大患,这次突入关内的是莽古尔泰的一万后金骑兵,若跟上个时空中一般,后金主力来袭,那个时候,会是这样的结局吗? 当然有些御史也开始上奏弹劾远在辽东的孙承宗,说他玩忽职守,导致后金兵马突入关内,残杀百姓,扰乱京畿,当重罪治之。 看到这些御史的奏章,朱由检的气便不打一处来,下旨训斥了上奏官员,言道,辽东血战半月之久,尸山血海,孙经略置身宁远,尔等此时在朝中如此作为,不顾将士,若谁人在奏,处之。 圣旨下了后,御史们也老实了起来,跟皇帝对着干,不会有好下场,前车之鉴太多了,这些御史大都怕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捷? 自莽古尔泰突入关内后,袁崇焕便率领着一万士兵出京,还未走到战场,前线便传回来消息,莽古尔泰在山海关下全军覆没,这名后金地位崇高的贝勒,也沦为了阶下囚。收藏本站 袁崇焕得到战报后,只能率领士卒原路返回,押解代善的队伍也从山海关离开,前往京师。 皇太极黯然退兵,代善下路不明,生死未知,莽古尔泰沦为俘虏,损伤士兵六万,女真人三人,蒙古人三万,大伤元气,这是自后金作乱以来,明军对后金最大的一场胜利,而这场胜利也来之不易,明军伤亡也有四万之多,参将一十二人。 当莽古尔泰被压倒京师后不到一日,辽东的战报就马不停蹄的传到京师。 辽东传令兵,手持旗帜,在京师之中,纵马疾驰,边跑边喊:“八百里加急,辽东大捷。” 听到的百姓都有些不相信,不是说那些女真人很强大吗?这场战事才打了多久,竟能大捷,正当百姓疑惑之时,又有锦衣卫纵马而过,边跑便喊道:“辽东大捷,辽东大捷。”此时,百姓心中才有些相信,在辽东战事开始的时候,朝廷就派了太监监军与锦衣卫监军,因为孙承宗深受皇帝看重,这些监军几乎都是走一个过场,连山海关都没有出,名为监军,实然,只是为了阻挡悠悠之口罢了,但此时大胜,那这份功劳可是要争上一争,故锦衣卫也派人报捷,而内监的报捷之人,也在不久来到京师。 皇宫大内。 朱由检急招内阁辅臣李国普,袁崇焕,郭允厚,左督御史刘权,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还在刚刚回京的三大营总兵官曹文诏与三大营提督洪承畴等人与养心殿议事。 几人到了后,朱由检拿起了手中的奏章与报捷之书沉声说道:“想必众位爱卿已知辽东大捷之事?” 李国普率先出声道:“吾大明王军,歼敌与锦州城外,迫使皇太极退步,解了宁远之威,此乃天佑大明,皇上。” 朱由检点了点头,轻笑一声,开口说道:“辽东大捷,代善部全军覆没,后金元气大伤,都在想着这真是天佑大明,但朕却不觉得,朕相反觉得这功劳不是老天,也不是朕,而是辽东十八万的将士,是战死的四万士卒,是马革裹尸的一十二名参将,大明胜了,朕心甚慰,但朕不能让前线将士寒了心,郭尚书。” “微臣在。” “朕从内库之中拨出白银五十万两,抚恤战死士卒的家人,抚恤标准,因人而定,家中有老迈父母,幼子者,抚银十两,赠田地五亩,十年不收赋税,家中有老迈,无幼子者,官府修建赡老所,赡养老人,并为其送终,在老人故去那日,当地禁止歌舞鸣曲,无老迈,只余幼子寡母者,赏银十两,赠田地五亩,十年不征赋税,,身先士卒,战死的那十二位将军,均加封虎威将军,子嗣赐同进士,按照这些拟个章程,朕交给你去办此事,骆养性,你协同办理,在辽东修建十二座赡养所,即日便办。” 骆养性刚忙出列,跪下身去,道了声领旨。 朱由检的这些话让所有的人都心头一热,皇上当真仁慈,就算如此大的胜利,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战死士兵的家属日后该当如何生活,实然,在大明朝战死之人都有抚恤,但一直都是兵部过问,有的时候,下层瞒天过海,抚恤的银两根本就没有到士卒手上,本来是能收拢军心,到最后却变成了影响军队不团结的一大因素,此时,朱由检交由刚正不阿的郭允厚办理,当也十分放心,而让锦衣卫协助,也是为了加大监管,当然对于锦衣卫,在事后,朱由检也会敲打敲打骆养性,这监管一环可不能出什么问题。 “皇上,此战乃是赵率教总兵指挥,又该如何赏赐。”李国普接着说道。 “朕要见一见赵率教。问一问他,是什么让他敢如此冒险?“朱由检轻声说道,实然,当战报摆到朱由检的桌案前的时候,朱由检一时之间竟然不敢相信,第一个想法,便是谎报军情,可事后孙承宗的折子也到了朱由检的手上,他才相信,孙承宗在奏章中详细概述了锦州之战,不出意外,在其中又是对赵率教大肆夸奖。 ”那辽东此时该当如何?”袁崇焕开口说道,他可是非常怕此时的朱由检御口一开,命令辽东军追击皇太极,夺回广宁,甚至沈阳,这样一来,大胜可能会变为大败。 “收拢军心,安置百姓,与以往一般,皆有孙承宗权宜行事。”朱由检非常稳重的说道。 袁崇焕松了一口气,行了一礼道:“皇上圣明。” 如果换做其他君王,在这场大捷面前,定然扰乱本心,说不定还会下令全线出击,彻底击溃后金,收复辽东的荒唐命令,而朱由检并没有被胜利蒙蔽了头脑,他清楚。后金虽伤元气,但根基尚在,即便赢了这场战争,也不能骄傲,他们依然强大,当然,朱由检也不希望辽东军经过这场大战,衍生轻敌的念头,在日后与孙承宗的圣旨中也会提醒一些。 相对于其他人沉稳一面来说,曹文诏的喜悦根本就隐藏不住,刚刚朱由检正在讲话的时候,这曹文诏想着这场大胜,竟然险些笑出声来,若不是站在旁边的洪承畴踩了一下曹文诏的脚,刚刚那一幕可就十分尴尬了,皇帝在缅怀战死的将士,朝廷重臣在御前失声大笑,传将出去,这曹文诏可就要沦为一个大笑柄。 曹文诏十分关心辽东事态,在辽东战争爆发之时,他就奉命出城整军,也曾不止一次的请命,出关,但都被兵部拒绝,但今日竟然传来捷报,这怎能不让曹文诏开怀,他在辽东的时日久了,他当然清楚这场战争对于辽东军的意义到底有多大,也是为了昔日的战友袍泽感到高兴,甚至还有一丝嘲笑后金皇太极的意味在其中。 刚刚朱由检说话的时候,也在环顾众臣,当然看到了曹文诏的囧态,此时便想问上一问,这家伙刚刚为何如此开心。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六十八章 国之利器 “曹文诏,朕刚刚讲话之时,看你,行为举止,想要大笑出声,难不成,你觉得朕的决断有误。”朱由检对着曹文诏开口说道。 曹文诏看到皇帝看了自己一眼,就知道事情不妙,果不其然朱由检还是开口询问道。 曹文诏自知躲不过去,只能出列道:“皇上,微臣想起在辽东的岁月,那建奴何其猖狂,此时败于我大明手上,微臣一时之间,欣喜万分,这才有些荒唐之举。” 曹文诏知道自己面前的皇帝非常精明,若是自己随便找理由,定会被发觉,弄不好还要治罪,只能实话实说。 朱由检点了点头,训斥道:“日后不准如此荒唐,君前失礼,罚你一月俸禄。” “微臣领旨。” “曹文诏,朕想问你一件事情,你在辽东之时,可曾与赵率教有过交往。” “启奏皇上,微臣与赵将军只有数面之缘,但曾听孙承宗大人提起过赵将军,言道赵将军,勇武有谋,当为国之脊柱,社稷重臣。”曹文诏实话实话道。 曹文诏是辽东的老人,跟随孙承宗时日不短,这些话孙承宗可不止一次的在众多亲信面前说过,此时皇帝询问,当然要说了出来。 朱由检听完后,看了一眼袁崇焕,发现袁崇焕还是一言不发,对于赵率教,他好像并不想再说什么。 朱由检叹口气,心中暗想道:“来到京师这么久了,袁崇焕的傲气还是丝毫不减。” 袁崇焕离开辽东才一年时光,这辽东便取得如此大胜,这不就是全盘否认当年他制定的守辽策吗? 但不难发现一件事情便是,此时的辽东防务与天启年间布置并无太大差别,这场战争的胜利,并不是大政策的胜利,而是个人指挥的优越性,此次辽东之战,孙承宗稳重守成,稳定大局,赵率教奇兵突至,兵行险招,如果还是袁崇焕在那里,他断然不会给赵率教如此大的权利。虽然不会输掉。但却会无限期拖延下去,一点点蚕食大明那仅剩不多的血肉。 袁崇焕的心里面不舒服,但他是兵部尚书,他还是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整理一番,出列开口言道:“皇上,莽古尔泰从喜峰口入关,在三屯营的伏击战中,神机营火铳大炮发挥奇效,此战过后,微臣便一直在想,辽东为何一直被动,便是因为这后金骑兵勇猛,若是我大明能有抑制后金骑兵的士兵,在辽东之地便不会在如此被动,微臣专门去了一趟工部,观看了一番从天启四年到此时所制造火器的案轴,发现,数年间,工部交于各地卫所,辽东军,京师三大营,禁军,共计三十五万件,火炮四千多门,火铳更是种类繁多,但是,微臣还是在此之间发现了一件事情,便是从我大明正德年间开始,火器便从未更新,反反复复,都是那些,更甚者,质量比之正德年间的火器还要差上许多,大炮守城之利,众所周知,但携带较为方便的火铳,却从未发挥出奇效,微臣以为,朝廷当重视火器研发,特别是火铳,更要下下功夫。” 袁崇焕一番长篇大论,让朱由检倍感欣慰,笑了笑道:“袁辅臣,当真一心为国,朕心甚慰,工部造火器,这每年都是有数量,必须完成,但所拨钱财一直在减缩,这一点儿,朕已经跟郭辅臣相谈过。正德年间,武宗皇帝,喜爱武器,这工部每年光制造所花费的银两就有八十多万两,而咱们从天启年间开始,工部的锻造费用就已经缩减到了二十万两,又有数量要完成,这工部难为无米之炊,质量也越发差了起来,朕本想在年初开始与众臣商议,加大工部制造银两,但陕西遭灾,朝廷一时之间根本就没有办法拿出这么多的银两,也就耽误下来,此次即是袁辅臣提醒了朕,那今日便议上一议,朝廷每年要给工部多少银两。” 工部尚书乃是张九德,曾任职兵部侍郎,绥远巡抚,又在天启六年开始治理黄河,后在天启七年的时候,被任命与工部尚书。 张九德不善结党,故在党争严重的朝廷之中,存在感并不强,而朱由检也只单独召见过他两次,,一次是问黄河治理之事,另一件事情就是工部制造火器之事,而刚刚朱由检说的话,也是与张九德处了解过来,张九德此人在明朝是个较为刚正的官员,身处高位,却没有牵扯到党争之中,也断了进入内阁的路子。 想要进内阁任辅臣,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皇帝亲自任命,另一个便是会推,又称廷推,便是有礼部,九卿,六科一起推行的会推大典,自崇祯年间开始,明朝还未举行廷推,当然这都是朱由检的压制,这一政治举措,本是让文武百官选取贤才治理国家,可到了明末之时,这已然是党争最为严重的政治事件,因为不想引发过度党争的政治事件,朱由检便一直排斥这种廷推。 张九德没有结党,断不会在廷推中进入入阁名单中,故也算是断了入阁的路子。 ”启奏皇上,张尚书曾去微臣府中询问过户部拨银一事,也曾询问过崇祯二年,是否会增大户部拨银数量,但微臣却搪塞过去。“这时候郭允厚接话说道,户部每年拿多少银两办事,他最清楚,不是他不想给工部多一些银两,只是因为户部早在天启年间就已经呈现亏空的状态,这几年的国家大政,全都是拆西墙补东墙,一直想着怎么开源节流,又怎么会许诺给张九德增大投入。 张九德拜访郭允厚也是因为朱由检曾与他商谈过火器的事情,他便想着自己曾对皇上说过工部的难处,皇上是不是会与郭允厚交代一句,想着来年多些拨银,这才去询问一二。 ”朕体谅郭辅臣的难处,也体谅张尚书的不易,但朝廷之事,不易,难处,全要各位爱卿去克服,新政已然实施,明年赋税会增加一倍,到时候,朝廷做起事情来,也不会像现在这般艰难了,关于火器之事,明日,朕会召见张尚书,到时候,三位辅臣也要来,咱们共同在商议一下,该当增加多少银两。”朱由检说着叹了口气,想那魏忠贤留下的家底也用了大半,自己也要开始俭省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六十九章 资助 此时袁崇焕提议火器之事,也算是一心为国之举,虽说辽东大胜,与他没有半点关系,让他有些失落,但他的内心还是庆幸着辽东的这场大胜,他知道,这场胜利会给朝廷与皇帝带来什么? 新帝伊始之际,陕西大灾,而各地均有灾祸发生,正当此时,后金举兵来犯,辽东危机爆发,这个局面,当真是国内有灾,前线有战,。 若辽东战事不能尽早结束,会造成三个后果,第一若战事旷日持久,朝廷便要一直加大对辽东的投入,增加朝廷负担,也会影响朝廷赈灾事宜,第二,京畿之地人心惶惶,民众不安,每日南迁百姓增多,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久而久之,便会引发不可预料的矛盾,甚至引发动乱,第三,影响新帝与内阁的威望,新政的实施还不满一年,朝廷正在从多个方面加固,若是辽东败了,南方士族若是在这个时候,抗议行事,那时候局面也会不受控制。 当然辽东之战的胜利的好处,不言而喻,巩固了新帝政权,加大了内阁威望,朝廷也能全力赈灾,稳定社会秩序,全国的新政可以稳固实施,这对于变革中的大明来说,尤为重要。、 辽东大胜,果然激励了大明各地的将士,在辽东爆发战事后,兵部便发官文与各地卫所,督促其整军备战,故整个心向国家的将领与士兵,对待辽东的战事一直都很关注,此时大胜消息传来,当然欣喜若狂,有些总兵管理军队比较人性化,为士兵买了酒肉,在军营中大口吃酒,大口吃肉,来庆祝朝廷这次来之不易的胜利。 新政实施伊始,南方氏族内心思变,内阁便授意江南等地官府,大肆宣扬辽东大胜,当然收到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江南各地府台,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渲染一副天下太平的盛世假象,当然这种盛世假象还是有些福利的。 南京一富商联合数十名本地富商,上联名书,推崇新帝乃上天之子,得天下运势于一身,感叹北方多地遭灾,愿献出绵薄之力,帮助朝廷,与数十名本地富商共赠陕西米粮五万担,银十万两。 这上书乃是大喜事,故第一时间摆在了朱由检的桌前,朱由检看到上书后,对着身旁的王承恩笑了笑道:“这南京富商吴敏之,当真是个做生意的好手,这种大手笔,当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啊。” 王承恩内心有不明白,开口说道:“吴员外心系朝堂百姓,皇上怎么说吴员外是做生意的好手呢?“ 在朱由检的认识中,怎么才能把生意做大,最重要的是官方背景要重,在大明这个特殊的环境下,有些商人有着非常强大的背景,但是有些商人却根本就没有,吴敏之这个小小的江南富商,虽家有万贯,但苦无后台,因为辽东大胜,普天之下都在庆祝之际,吴敏之借此良机与得帝王攀上关系,日后做起生意来,哪里的官府不要礼让三分,当然这都是朱由检的认知。 听完王承恩的话后,朱由检想到:“是不是自己想多了。难不成这吴敏之真的只是一心为国。”只因为现在的大明社会秩序,还不如后世一般,当然不管吴敏之到底存着什么心思,钱粮是实打实的给了,作为帝王就必须要表示,不然怎么调动这些富商的爱国之心。 “王承恩拟定旨意,南京吴敏之,一心为国,体谅陕西民众,慷慨解囊,以助灾民,朕心甚慰,赐吴敏之长子同进士出身,吴敏之夫人为三品夫人。” “老奴领旨,那其余的富商又该如何?” “让李阁老写上几个匾额赠与。”朱由检开口道。 虽然与朱由检对吴敏之的赏赐不同,但这份赏赐也不低,皇帝是大明的统治者,那内阁首辅便是百官之首,国家的顶梁支柱,他亲笔写的匾额,代表朝廷赏赐,那可是无上的荣光。 辽东锦州城。 辽东之战结束后,锦州城的百姓就开始恢复了劳作,战死沙场的将士遗体得以安葬,当然没有棺木,大多数都是一张草席。 现在战争结束了,但对于辽东百姓的伤害还是挥之不去,一方面大家都在享受胜利的喜悦,另一方面却要忍受家园被破坏,亲人战死的悲痛。 经过辽东大胜赵率教在辽东的威望提高不少,所有的参将副将都觉得赵总兵当是神勇,威望直追孙承宗,当朝廷的抚恤金到了辽东后,锦州城按照兵部造册,锦州是分配抚恤金最多的,共二十二万两,接近半数。这是由户部侍郎与经略府与锦衣卫三方拟定的抚恤金额,户部锦衣卫监督,辽东经略府负责发放与实施朝廷的官文与朱由检的圣旨。 皇上的圣旨告知全军,让那些没什么学识的士兵们大受感动,士为知己者死,应该就是这个感觉吧。 虽然在备战前夕,皇帝就发过圣旨,言道老有赡,幼有养,但那个时候还全是空口支票,可现在不同了,朝廷拿出了真金白银,真的要赡养老人与孩子,坚定了士兵战斗的心。 辽东犒劳全军,正当这个时候,赵率教却把锦州之事交托给了副将,前往山海关述职。 实然,在辽东全军的将领中心中都有一个疑问,普通士兵的赏赐都已经到位,但圣旨上却没有提赵率教一言一语,这多少有些不该啊,难不成赵将军在朝中有敌人,莫大的功劳都被掩盖住了吗? 赵率教的一些亲信心中十分不舒服,私下里也像赵率教表达过心中不满,但都被赵率教训斥一番,朝廷的种种举措,善待士兵,拟定了一整套完善的赡养规划,这些都让赵率教的内心燃起了一股全复辽东的希望。 赵率教奔赴山海关后,孙承宗在府中设宴招待赵率教,陪坐之人都是辽东的实权人物,满桂,祖大寿,姚守光,就连驻扎在朝鲜的毛文龙都出现在了宴席上,参将副将更是数不胜数,当然还有辽东的文官体系。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七十章 陕西之行 1 在宴席之上,文官歌功颂德,武将又满是敬佩,倒是让赵率教有些不适应。 官员们纷纷敬酒,但却被孙承宗给阻止下来,言道:“待会还要与赵将军有要事商讨。”孙承宗一放话,再也没人来敬酒。 酒宴结束后,孙承宗领着赵率教,满桂,祖大寿,毛文龙等将领来到了大堂,这个大堂上除了几张太师椅,便是中间红木桌上的辽东地图。 孙承宗带领众将围与地图之前,指着锦州城,开口说道:“锦州的这场大胜,赵将军,当局首功。” “小将不敢包揽,若不是孙大人在锦州城附近布置了三万铁骑,小将又怎能打败代善。”赵率教赶忙说道。 ”赵将军不要过谦,皇上给了本官旨意,此次让你前来,便是想让你进京面圣,到了京城,定要恪守己身,朝堂的争斗要比我们战场的争斗还要残忍。“孙承宗出言提醒。 进京面圣,这应是一个武将最大的荣耀了,诸多将领都有一些羡慕, “皇上招我入京。” “对,此次锦州大胜,皇上大喜,点名要见一见你这个功臣。“孙承宗笑道。 赵率教内心也有些激动,作为一个镇守边疆的将军,蒙皇上召见,可谓是非常大的恩宠,又怎能不激动。 聊完这些后,诸将又聊起了辽东的防务,对于朝鲜的防务,孙承宗十分不满,要求毛文龙加快训练朝鲜王军,加大朝鲜明军数量,不可阴沟里面翻身,让后金攻占朝鲜。 毛文龙当然也有苦衷,那朝鲜军队不堪一战,畏惧战场,更畏惧女真人,这是一种内心的畏惧,又怎么能轻而易举的改变,想那东瀛在神宗年间入侵朝鲜,辽东军支援朝鲜,大败东瀛军,当时,在朝鲜人心中就感觉明军非常强大,可就是那么强大的明军在后金的手上都讨不到半点好处,让自己正面面对后金骑兵,几乎就是望风便逃,当然在诸多将领面前,毛文龙并没有说出来。 孙承宗也非常清楚,依靠外族,当然成不了大事,但现在蒙古,大明,朝鲜三方联盟,政治防卫体系已经形成,此次蒙古兵远奔而来,歼敌八千余人,便可知道,蒙古人的战力还是可以的,也能对大明形成较大的帮助,在这个关头,朝鲜是万万不能放手的,孙承宗当即,下了命令,在抽调五千明军由海船运往朝鲜,帮助毛文龙稳定朝鲜防务,当下,毛文龙也非常感激。 当然这次蒙古出兵,辽东还是要承担些许财务的损失,白银五万两,不过这些银两朱由检确很乐意给与,虽然大明朝国库早就空虚,但能用银两来代替前线将士的性命,当真物超所值。 这场战争都够总结的东西太多了,但孙承宗还是出言提醒诸将,万万不可因为一场胜利,便狂妄自大,后金未伤根本。 诸将赶忙应是。 骆养性率领着数百锦衣卫赶到了陕西,李烁在长安城外迎接。 骆养性的到来让长安府诸多官员都心存疑惑,难不成朝廷对于李烁主导的赈灾多为不满,甚至是怀疑地方官府中饱私囊吗,才派了锦衣卫的指挥使前来。 陕西的赈灾一直是有条不紊的进行,承宣布政使司在曹德章的主导下与巡抚衙门配合较好,在陕西全境共建立了一千一百二十三座粥蓬,因为大明国策,此次赈灾全是由官府主导,所有的吃食都由官府来发放,每家每户造册统一时间领取,这也是为了避免粮食经更多人的手。 骆养性与李烁在长安城下会面,骆养性赶忙下马,拱了拱手道:“李大人。” ”骆指挥使一路舟车劳顿,当真辛苦。“ ”这一路上来,看到受灾的田地与百姓,当是心中不快,此时见到李大人,也算让骆某开怀一些。”骆养性笑着说道。 二人一路说说笑笑进了城门。 长安府的官员尽皆跟在身后,与乡下不同,城内的百姓生活还算安康,除了粮店,店铺还都在营业。 骆养性并没有如驿站,而是直接去了李烁的府邸。 李烁设了晚宴来为骆养性接风洗尘,与温体仁那次相比,饭菜还要好上许多。 陪坐的人除了承宣布政使司曹德章,就只剩下掌管卫所的卢象升。 朝廷在陕西设置西北大营,李烁不能插手管理,而此次要用兵,李烁便把归他管辖的卢象升也请了过来,即是接风洗尘,又是捉脏拿案。 卢象升的皮肤比在大同的时候,要黑上许多,可见此来陕西要比之前操心很多,陕西卫所经过一年的休整,裁剪老弱,又因为增设西北大营的缘故,军户人数减少许多,兵部造册人数为两万五千人,但因为还未整改完成,真正存在人数是四万,这一万五千人的份额都要由陕西官府自行承担,也是官府的一大负担。 李烁端起酒杯,开口说道:”骆指挥,我们这第一杯酒,便敬大明千秋万载,贺辽东大胜。“ 骆养性出发的时候,辽东大胜的消息刚刚到了京师,兵部快马加鞭告知各地,故在骆养性还未到陕西的时候,大胜的消息便到了陕西。 四人端起手上酒杯碰杯后一饮而尽。 “说起来,这次辽东大胜,当真是意外之喜,本官是在开封府得知的消息,也想大醉一场来庆祝,但皇上重托,公务在身,只能再度启程。”骆养性放下酒杯笑着开口说道。 卢象升是个领兵的行家,但不在京师,也不知道辽东的布置,开口问道:”骆指挥,此次大胜,听说赵率教当居首功,不知是真是假。“ ”说实话,本官也不清楚,但在想一想,皇上重用的是孙大人,而孙大人重用了赵将军,谁又敢说这功劳全是赵将军的,卢指挥,切莫在说此话啊,不然传将出去,让孙大人置于何地。“卢象升在骆养性面前还是个小角色,但此次设宴陪同,卢象升在侧陪同,不难看出,这卢象升在陕西与李烁关系较好,若不如此,就凭问的如此露骨,骆养性便会出口训斥。 ”卢指挥,此话确实不能说,皇上识人之明,你我有目共睹,这陕西遭的是天灾,若不是天灾,李巡抚也定会把陕西治理的井井有条。“曹德章叹口气说道。 实然,李烁来到这里,先是催要军田,删减军户,打破了当时陕西官场派系林立的局面,天灾降至,又是人力可以挪转的。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一章 陕西之行 2 李烁摆摆手道”天灾以至,便不要再谈,当务之急,便是赈灾,但在此次,还要铲除一下内贼。“ ”李大人,骆指挥,本官觉得,骆指挥来到陕西,那些通敌内贼,此时定有所察觉,他们还会往关外运粮吗?“曹德章忧心道。 ”若是之前,他们还会拖延一番,可现在辽东大败,后金急需粮食,这些商人,重利,只要价码给够,他们肯定会有所动作,当然,这件事情,便交给曹大人与卢指挥来办,从明日起,本官与骆指挥便会离开长安府,到其他州府视察赈灾事宜。“李烁轻声道。 ”李大人,皇上派我前来,是为了协助大人纠察此案,没有说让我视察灾情啊。“骆养性有些不乐意了,一方面皇上确实没有交代,若自己去视察,岂不是让李烁觉得皇上不信任与他。 ”骆指挥,你身为中枢重臣,此来陕西,不去视察灾情,怎么也说不过去,你我二人便用两天的时间巡视两府,后回转长安,再行谋划,这样一来也好让那些人放松警惕,而他们出关的道路,曹大人与卢指挥也已经摸得清清楚楚,故就算咱们出去两日,他们压粮出关,也会被扣下,到时候,抓人,启奏。“李烁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客随主便,骆养性深知这个道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点头应是。 ”皇长子出世,国体已定,新政伊始,皇上正值少年,大明中兴之相已然形成,本官每日都忧心忡忡,万万不能因为陕西,而耽误了大明复兴的脚步,故,只能尽心尽力,已报皇恩。“李烁叹口气说道,想起陕西的形势,这李烁就开始忧愁。 偏远州府,官府都已经禁止百姓集会,只因为怕引起祸端来。 但李烁明白,祸端的根源是来自于社会阶级的对立,为何,那些富商大户在大灾之年可以照样过着酒肉奢侈的日子,又为何他们要挨饿受冻,为了避免引发冲突,官府管理世族乡绅更加严格,而对待百姓就相对怀柔一些,当然这都是当权者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所做的小伎俩,不过就是这种最有效的小伎俩,之前可是没人敢做的,但此时的陕西不同,因为军田侵占的事情,世族乡绅可是都有命脉掐在官府手中,而之前代表乡绅利益的官府势力,也都相继倒台。 “李大人不能妄自菲薄,现在辽东战事结束,朝廷会有更多的精力关注陕西灾情,断然不会因为陕西而影响我大明复兴。”骆养性赶忙宽慰道,此时的骆养性已经与李烁形成了同盟,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李烁当然知道骆养性是在安慰自己,也知道自己有些孟浪,只能笑了笑道“骆指挥言之有理,现在当务之急,便是惩处国贼,日后之事,日后再谈。” 宴席到了深夜这才结束,骆养性带着醉意回到了驿站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李烁便于骆养性大张旗鼓的出了长安府,要去北地视察灾情。 这个行程倒是给了诸多官员与乡绅一个错误的信号,难不成朝廷对待陕西之地的赈灾情况大为不满,若是,当年荣宠有佳的李烁,被皇帝怀疑了,当然这个信号,让许多官员都非常担忧,有人道临阵换将,最容易引发事端,而赈灾事宜一直都是李烁主持,若现在撤掉李烁的官职,那对于陕西的赈灾事宜影响定会很大,当然也有的官员乡绅都非常乐意看到皇帝惩处酷吏李烁,要知道李烁在陕西的这一年中,世族可是没少受苦,又是罚银,又是羁押,弄的陕西世族一点脾气都不敢有,就连朝廷开始推行新政,整个陕西那可是一点阻碍都没有,因为什么?只因为李烁名气在外,你不愿遵从朝廷的新政,自有很多方法让你遵从。 现在锦衣卫指挥使亲自来到陕西,视察灾情,若是有一些不满意,承上圣前,那李烁便难辞其咎,甚至有些乡绅,好想着跑跑门路,给指挥使大人送礼,想要一下子便把李烁给搞到万劫不复之境地,当然,朝廷中枢的党争,远在陕西的乡绅当然不清楚,若是知道李烁与骆养性的关系后,这些人都不会这么想了。 天启年间,大明朝党争非常严重,党同伐异,政令推行较慢,天启皇帝又没有主见,自魏忠贤得势,阉党崛起后,大明朝才有所改变,而如今的皇帝朱由检非常有主见,又十分厌官员结党同盟,故此时的大明朝廷,实为怪异,他们明明是一党之人,私下却不敢往来,唯恐被皇上知晓,而李烁与骆养性两人结党,又在朱由检默认下进行,故中枢都鲜有人知道二人的关系,更不用提陕西的乡绅与官员了。 长安府刘家。 刘家发家也就在这二十年中,万历年间,刘家的第一任家主来到长安府开始做生意,拥有了第一家米铺,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了长安府最大的粮商。 此时刘家的家主,刘威正在府邸与一人商谈。 刘威已是中年人,接受刘家米铺的时候,只有四家店铺,而二十年的光景中,发展成了一百多家商铺,成为长安府内知名的巨富之家,但刘威此人比较低调,按理说,官府禁止粮食买卖,这受创最严重的是刘家,可刘威一句话都没有,非常遵从官府的法令,一副守法百姓的模样。 可又有谁知道,这刘威阴奉阳违,在官府禁令之下,设置私库,把大部分粮食都转与私库之中,来逃避官府每日的查验,背地里面,又从什么大户手中购买粮食,起初,这些大户并不想卖给他,因为官府禁令在前,但刘威却给出了高于市场三倍的价格,大户都被这个价格所诱惑,纷纷私卖,又运用种种方法来蒙蔽官府,就因为这些。让刘威在短时间内,搜刮了诸多粮食。 与刘威相谈的人也是长安府的商户,名苗艺龙,不过,却没有刘威家大业大,也一直与后金有交易,大都数都是些铁器,这次女真人催的急,本来按照既定日期,是两日后出货,从三个渠道运出关外,但骆养性的到来,让苗艺龙有些胆怯,这才入府商谈。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七十二章 陕西之行 3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做皇帝最新章节! “刘员外,虽说这骆养性与李烁都出了长安,去了北地,但我还是放心不下啊,要不,这次走货,就别算我一个了。”苗艺龙说话声音很小,唯恐隔墙有耳,当然这种杀头的罪名,如此小心也不足为奇。 “苗员外,这样可就是你的不对了,往常,你可是非常积极的,现在怎么了。”刘威有些看不起这个苗艺龙,觉得他胆小如鼠,又怎么发大财。 ”今时不同往日了,你没听说吗?这后金都已经败了,听我在衙门任官的朋友说,朝廷正准备进攻辽东,光复全境了,在这个紧要关头,要是抓到我们,通敌卖国,弄不好要诛九族啊,你我都是家大户大,一定要非常小心,可不敢阴沟里面翻船啊,刘员外。“ 刘威轻笑一声:”苗员外,苗当家的,你这颗心啊,当真想的太多,就算小胜一场,朝廷就有实力光复全辽了吗?即便女真人败了,又与我等何干,我等只是做些小生意的,怎么有能力搀和国家大事,谁又知道呢?“ 一方面刘威确实不相信女真人会败给辽东军,另一方面,刘威也胸有成竹,即便是女真人败给了辽东军,他们只是本本分分的生意人,朝廷又怎会调查他们,而且与女真人的交易都是没有走账的,而女真人那边也没有记录,这也是陕西商人的要求。 “唉,刘员外,不知为何,我当真是有些心神不宁,我也清楚,女真人经此大败,对这些东西更加需要,走货已成必然之势,此时前来寻你,只为求心安。”苗艺龙当然清楚女真人有多么需要这笔物资,若不走货,断了商路是小,也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刘某保证,断然不会出事,苗员外大可放心。”刘威有些不厌其烦的说道,他们做的生意就是杀头的生意,最忌讳的就是被发现,而这苗艺龙一直再说自己心神不宁,弄得刘威心理面也不舒服。 打发走了苗艺龙,刘威便开始给陕西全境的商户写信,让他们备好物资,集合在一起,分三路而出关,这些出关之路早就计划好,也是长期走的小道,非常安全,当然刘威如此慌张的行事,也是有些惊弓之鸟的表现。 但刘威与其余商家却不知道,卢象升与曹德章二人早就已经盯上他们了,刘府之中,有一管事的账房先生,早就被官府胁迫作为内应,这个账房先生可是刘府管理的核心人员,所以说刘威开始让人整货的时候,官府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而此时的李烁与骆养性二人还在州府视察。 这一路走来,骆养性也知道了李烁到底担忧何事? 朝廷对待陕西赈灾不留余力,任用贤吏,但陕西这场灾祸确实太大了,大多数百姓都面黄肌瘦,而粥棚每天都在开放,灾民也每日都吃不饱饭,只是维持正常的生活需要,这不是说,官府小气,只因为谁也不知道这场灾难会持续多久,官府的存粮都要经过计划,不能过度的发放。 李烁收到曹德章派人送过来的密信后,也没有回转长安府坐镇,因为他知道曹德章与卢象升两个人抓捕这几个奸商,可谓是手到擒来,更何况他们事先又做好部署,摸清楚了他们的运货道路。 李烁虽然不回去,但骆养性是皇上的亲使,专门监督陕西官府破此案件的,就彻趁着夜色返回了长安城中。 第二日,李烁在随同知府的陪同下,继续视察赈灾情况,当官员问起骆指挥之时,李烁只答复道昨日骆指挥使大人,偶然风寒,今日不能一道视察。 李烁来到陕西已有一年多的光景,虽然早就发现了商人通敌之事,但是一直都没有铁证,隐忍至今,今日猎物已在眼前,但李烁的内心却非常平静。 他曾经亲眼目睹不可一世的魏忠贤众叛亲离,黯然收场,而在陕西的这一年磨砺中,早就让李烁更加成熟,看待事物也不无让在京师之时那么片面,他明白魏忠贤掌控的朝局,看起来黑暗无比,造就诸多冤案,但在往深处看去,不难发现,阉党推行的政策大多数都是心向百姓的。 就拿陕西来说,之前的曹德章便是阉党之人,曹德章能力超群,并且有着一颗为国尽忠的心,但又为何,与阉党扯上关系,说白了,被东林党挤兑的在朝堂之上,毫无立身之力地正在这个时候,魏忠贤向其抛来橄榄枝,被逼无奈的曹德章,只能投其麾下,但到了阉党内部,他才发现一件事情,阉党对他自身的干涉并不大,因为有了阉党在朝中的支持,曹德章渐渐掌握了陕西的管理,也为了百姓做过一些好事。 不难发现,魏忠贤虽然贪婪,但出身贫苦的他,更了解百姓,所以说,天启年间的朝政虽然黑暗,但天下却十分平静,而到了崇祯年间,崇祯选用的可都是在士林中有着较大威望的内阁辅臣,但这些人却代表着士绅的利益,把大明的天下搅得天翻地覆,李烁对此事看的很透彻,他明白,皇帝也看透了这一点,故在魏忠贤亡故后,并没有为其定罪,这样一来可以让天启年间的冤案无法反案,在政治中孤立了东林党群体,二来又保存了阉党的外系势力,让他们在地方仍能与东林党对抗,当然这一手旗很高明。 皇帝要拿回帝王的权利,要重振超纲,要让百官臣服,魏忠贤只能一死。 想到这些的李烁,更加坚定这朱由检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明君,心中无限期望,当年那个七下西洋,五征蒙古,三援朝鲜强大而富强的大明,能够重现世间。 为此,李烁愿意付出自己的性命,故就算刘威等不法商人走私通敌,但在李烁看来,还比不上赈灾,所以这次李烁带上魏忠贤来到重灾区视察,还是心系灾民之故,而带上骆养性来,也是希望骆养性回宫后,能把亲身见闻告知皇上。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七十四章 陕西之行 4 在长安城外的一处村庄中,数十辆马车押运着货物在黑夜的伪装下向着北方行进,这一路上他们避开了诸多城镇,只走偏远小道,而第一辆马车中,端坐的便是刘府的家主刘威,每次出货,他都是亲自送到边关,顺利出关后,才返回,这已是多年的习惯。 马车走到深夜,前方荒野之上有着点点火光,走进之后,赫然又是一个更加庞大的车队,马车共计上百辆之多,里面拉着粮食铁器等后金紧缺物资,这是他们的集合地点之一,另外还有两个集合点,都在百里之外,待会要经过三条不一样的通关道路,到达蒙古。 刘威下了马车,苗艺龙与另外几位主事走上前来。 ”诸位老友,准时到了。“ ”就等刘兄,我们便开始走了。“苗艺龙轻声说道,声音小的如蚂蚁一般。 刘威有些不喜,与其余之人客套几句后,大车队又重新启程,他们凌晨之前,必须要翻过长城,因为近些年蒙古的威胁越来越小,朝廷把重点放到了辽东,便放松了对这一段长城的戒备,故他们才能在深夜做这么大的动作。 凌晨之时,当他们走到荒废许久的长城边时,坐在马车上的刘威有一股不详的预感,赶忙出了马车,喝令马队停下。 苗艺龙与几名主事听到这动静,也赶忙跑了过来。 ”刘员外,为何停下。“一个家主问道。 刘威没有说话,看了看在月光下的有些破旧的城墙,心道:“我押货走这条道走了那么多次,每次这里都有鸟兽的动静,为何这次却如此安静。” 当下奇怪,这才让马队停下。 刘威的这一喝令,让这些家主有些惊慌,这可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刘威看着城墙,不详的预感越发重了起来,赶忙道:“这趟走货延期,我等快点回去。” 这话刚落下,便听到城墙那边传来动静,一队队卫所士兵从本来破旧不堪的逞强后跑了出来,借着月光的余晖,众人都看清了来人是卫所的士兵,大惊失色,上了马车,想要原路折回,但后方也来了一对士兵,还有数百的骑兵,这些士兵都是手持长枪刀剑,骑兵身上的铠甲更是黑的发亮。 刘威看到前有阻兵,后无退路,只能下了马车,仰天长啸,他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早就被盯住了。 而马队早就开始慌乱,但朝廷士兵众多,也不敢升起贸然闯出去的念头。 那苗艺龙肠子都悔青了,若知今日,何必当初,早知道这趟货说什么也不跟着刘威一起走。 带领这对士兵的是卫所的一名副将名陈光,乃卢象升的亲信。 “听令,把这些私通敌国的无良商人全部南下,所有东西运回长安城。” 士兵得令,冲进了马队之中,把刘威等一干人全部羁押,压货的小厮也全被用绳子捆绑起来。 次日,长安城内哗然一片,陕西有商人私通敌国,把现在陕西最紧缺的粮食运往关外,想要售卖给后金。 李烁火速返回长安府,提审刘威等人。 这等重罪,谁敢承认,各个都否认此事,直到骆养性带来的锦衣卫开始动刑,这些看似硬骨头的商人,没受多少刑,便原原本本的把走私的始末全都说了出来。 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曾为长安巨富之家的刘家,言道全是刘威带他们走进了这条道路上。 官文报与朝廷,上面复议了陕西巡抚衙门对此的处理结果。 入秋的京师已有些寒意,朱由检着龙袍走在皇宫之中,身后跟着袁崇焕一人,就连一直陪伴在朱由检身边的王承恩也不见了踪影。 君臣二人就这样漫步于大内之中,走了一会儿后,朱由检轻声言道:“此次辽东大胜之后,你我君臣二人,却从未相谈此事,今日,朕便想问一问你,对待此时的辽东,有何看法。” “皇上英明,孙大人当是镇守辽东的不二人选,微臣折服。”一向狂妄自大的袁崇焕会说这般软话吗?当然不会,朱由检从袁崇焕的这句话中听出了些许不满,朱由检当然知道袁崇焕已经有了心结,这个心结不解开,日后定会误了自己的大事,而此次他的目的便是要解开袁崇焕的心结。 “但此次辽东之胜,朕却觉得兵部与户部的功劳最大,爱卿此次,京畿布防,协助户部调配粮食与棉被,这些差事办的都很好,俗语又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辽东能有此大胜,与朝廷的振奋军心关系甚大,此次振奋军心之功,爱卿与郭辅臣可谓首功,朕十分清楚。” “皇上厚爱,但此次辽东大胜,孙大人才是首功,从功之人也是赵将军,微臣实在不敢冒功,寒了前线将士的心。”袁崇焕说话的语气有些缓和下来,实然,内心深处有着些许的感动。 皇太极起兵攻辽,来势汹汹,袁崇焕的压力不比孙承宗小,在五军提督府名存实亡的崇祯元年,兵部尚书便是国家最高的军事管理者,辽东大战,不管孙承宗如何统筹,这京畿之地的布防都是重中之重,而袁崇焕敢为人先,对待布防之事,更是事事冲到最前面,比之上个时空中崇祯年间所有的兵部尚书都要称职。 “袁辅臣啊,你不能妄自菲薄,全天下的人都以为朕是少年太子,有冲劲,但不稳重,实际上,这些人都错了,朕更重内修,此次辽东大战,让朕看到了后金的弱点,也让朕看到了辽东军的弱点,朕相信,此次你也看了出来,便想问上一问袁辅臣,对待此时的辽东有何看法?我军弱点在何处?女真人的弱点又在何处?“朱由检停下脚步,转过头看袁崇焕。 ”微臣以为辽东虽有此大胜,但后金还是占据优势,我军不能改变策略,防守为上,至于我军弱点,女真人善骑射,那是与生俱来的,我辽东骑兵就是在怎么操练也追赶补上,而女真人的弱点,望皇上恕臣愚笨,未从看出。“袁崇焕轻声答道,因为朱由检之前的话语,让袁崇焕的内心平复了一些,看来皇上还是看到了我的辛苦之处。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七十五章 ”哈哈,我看袁辅臣不是没有看出来,而是不想说吧。收藏本站“朱由检开怀大笑道。 朱由检很少这般笑,只有在周皇后身边才会这般笑,故袁崇焕从未见过朱由检的这个样子,当下心中更是感动,看样子皇上真的是非常看重自己,虽是臣子,但看作老友。 ”微臣当真没有看出。“ ”此次莽古尔泰还在天牢关押,辽东失利,便不难看出,后金高层极不团结,若是团结,这莽古尔泰又怎会背弃皇太极的军令,突袭入关,而作为后金地位尊崇的代善,此次大败,生死未知,但朕觉得,这代善定还活着,在日后也一定会回到皇太极身边,少有败绩的代善经此大败,肯定会对皇太极极为不满,往后数年,后金只怕都会陷入高层争斗的局面,这对我大明来说,当真是最大的喜事,也是后金最大的隐患,反之,便是代善在乱军之中死了,那不满皇太极的的人会更多,想那代善的地位可是比之皇太极丝毫不差,到时候,后金局面更一发不可收拾。“朱由检把自己所有的看法说了出来无论如何,这后金经过此次大败后,内部不稳已成定局,。 袁崇焕听完朱由检的话后,有些吃惊,因为自己一直关注的都是在辽东的军力对比,女真人的战斗力很强,这一点有目共睹,而自己也一直纠结于此,根本就没有看到那么深的地方,听完朱由检的话后,袁崇焕才恍然大悟,民心,军心才是决定一支军队的战斗力,而后金好似已经失去了这些最重要的东西,等到皇太极整理好了内部,也会元气大伤。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微臣当真佩服。“袁崇焕欠了欠身子道。 朱由检摆了摆手:“你我君臣二人不必如此奉承,朕只是想告诉你,兵部尚书之职位,对于此时大明来说,极其重要,整改卫所已有一年光景,所取政绩,朕都看在眼里,心中也明白,爱卿乃是一心为国之人,朕希望爱卿明白,兵者,生死存亡也。” “微臣定当铭记。” 言至于此,朱由检觉得袁崇焕又已经明白自己的苦心,再多说也无益,便又与袁崇焕闲聊几句朝政,便让袁崇焕退下了。 朱由检刚用了午膳,在交泰殿中处理政务之时,太监来报,李国普求见。 李国普这次来,可是带着来自陕西的官文,此案乃是由陕西巡抚衙门侦办,而朱由检早就知晓,故李烁也没有给朱由检写密旨意,按照正常的程序,把官文发给内阁,再由内阁初定,后转交皇帝御朱批。 朱由检看着官文,叹口气说道:“没成想,陕西还有内贼,对于此事,李阁老,你有何看法?” 朱由检的语气像是第一次听闻此事一般,但李国普内心却是明镜似得,皇帝早就知道陕西的事情,都说李烁乃是朱由检的亲信,此等大事,定会第一时间禀奏皇帝,更何况,那洛养性奔赴陕西,难不成真的是去巡视灾情了吗?虽然心中清楚,但皇帝不说,自己也不能挑明,只能回道:“微臣觉得此等奸贼,罪大恶极,当重罚,以正法纪。” “朕登基以来,百官都说朕暴虐,朕实在不便出面,此次怎么处理,便交给你来办。“朱由检轻声说道,把官文放于龙案上,站起身,迈了两步道:”这陕西诸多商家此次通敌,当真不可饶恕,你觉得应该重惩,那朕想问问你,如何重惩。“ ”皇上,主犯之人斩首,从犯流放,家产全部充公,与巡抚衙门所上官文,无大出入。“ ”既然你认同,便按照你的意思办,不过,朕心中还是有些不安,李阁老,你试想一下,这九边重镇,有诸多纰漏,那走私通敌多年,到现在才被发现,当是心寒啊。”朱由检突发感慨。 “皇上,您也务必烦恼,这次破获此案,当是大幸。”李国普赶忙说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道:“朕一直想跟你商量一件事情,这次蒙古如期出兵,那施辅臣也算是有大功,有御史上奏,言道朝廷应该督促蒙古放人,朕深以为然,对社稷有功者,朝廷也不能忘怀,这件事情就由内阁出面与蒙古交涉,定要让施凤来返回朝廷。” “微臣遵旨,这两日便派人去林丹汗处,与其交涉。”李国普说完后,欲言又止。 朱由检看着李国普这般模样,便问道:“李阁老,朕瞧着你还有话说啊,不妨说出。” “与蒙古交涉,可要谈及福王世子。” 李国普此话一说,朱由检脸色微变,他不希望福王世子返回大明,但此次李国普谈了,他也必须回应,不然落得个薄情帝王的名号,可没处喊冤。 “李阁老,我大明与蒙古朝鲜结盟,共换质子,想那林丹汗的次子也在京师之中,而施辅臣却不相同,大明要人,那至盟约与何地呢,难不成要背弃盟约,朕的兄弟远在蒙古苦寒之地,朕也于心不忍,但也别无他法,若不是皇长子年幼,朕真想拿自己的子嗣去换取福王世子返回大明。”朱由检充满无奈的说道。 、朱由检此话一说,李国普吓了一跳,赶忙说道:“皇上,万万不能有此想法,皇长子乃是国之基石,怎能涉险。” 对于大明朝来说,皇长子不出意外乃是储君之人,而福王世子即便身份高贵,乃神宗之孙,也与皇长子无法相提并论,听闻朱由检的话语,这李国普也不敢再谈福王世子之事,唯恐皇帝的这个想法在出现。 当然朱由检的话语也是为了给自己立上一些贤明,不是朕不愿意让福王世子回来,而是你们不愿意,就不要再提了。 对福王世子,朱由检有一种厌恶,当然这都要归功于上一世的记忆。 陕西走私通敌案震惊了朝野,众多御史上奏,追究以被革职的宋明义监管不严职责,重惩走私通敌者,当然宋明义端是人在家中做,祸从天上来,有御史上奏道:“贼首刘威与宋明义交往颇深,朝廷应该查一查宋明义,抓到罪魁祸首。”这种话语便是把宋明义至于死地。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七十六章 君臣奏对 对待一个赋闲在家的宋明义,朱由检当然不会多费心思,一切都按照章程办事,锦衣卫受命调查宋明义。 赵率教入京第一日,内阁首辅李国普便代表皇帝,设宴款待赵率教。 这可是极大的恩宠,这让鲜少入京的赵率教受宠若惊,但还是一脸淡然,见惯了生死,在这种局面当然能应付自如。 袁崇焕身为兵部尚书,又是内阁辅臣,当然在列。 宴席之中,参加宴会的官员大都向赵率教敬酒,赵率教是武人,也是豪爽,来者不拒,直到喝的酩酊大醉,在一旁看着的袁崇焕有些不喜,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在如此多的朝廷重臣面前喝的大醉,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轻浮居功自傲之人,当然,这也是赵率教的聪明之处,古往今来,名将众多,但是得善终的又有几人,他当初从军便是存着要报效国家之心,在辽东的数年中,见到了两任巡抚的悲惨下场,对参与朝政便非常忌讳,此番人前失态,便会让众臣都知道自己只是个会打仗的武夫,也不会有人拉拢自己,参与所谓的党争,试想一下,谁想让自己的团体中有个毫无规矩之人。 虽然外军与朝中大臣勾结是重罪,但在大明朝却屡见不鲜,只因为朝中党争风必影响地方,而边军的主要将领更是朝中大臣拉拢的目标,特别是像赵率教这种有战功的将领,有着升迁的资本,便更有利用价值。 朱由检厌恶党争,明面上没有人说党争,但私底下还是有的,甚至非常严重,赵率教便是看到清楚了朝廷的这种局面,才这般作为。 第二日,因为大醉沉睡的赵率教被宫中的传旨太监叫醒,才得知皇上召见,赵率教慌慌张张的起床,洗了个澡,精装打扮一番,穿上准备好的朝服,准备入宫面圣。 如赵率教这般边关武将入京面圣,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大的荣誉,故赵率教也非常重视。 到了宫门之时,王承恩满脸笑意的朝着赵率教而来。 骑着高头大马的赵率教不敢托大,赶忙翻身下马,朝着王承恩拱了拱手“见过王公公。” 赵率教根本就没有见过王承恩,但在他来的路上,随行太监曾对他说过,司礼监太监王承恩在宫门迎接,王承恩是皇帝近臣,出宫迎接也可以说是代替了皇帝,这更让赵率教心存感激,对于这个从未蒙面的皇上有了些许善意。 “赵将军为国守土,威震辽东女真,咱家一直都想见上一见,此时见到,当真英武不凡啊。”王承恩满脸笑意的说道。 “王公公莫要取笑小将,小将这长相怎能算上英武不凡?”赵率教长相较为普通,人靠衣装马靠鞍,穿上朝服,倒是真能与所谓的英武扯上关系。 “咱家怎会取笑赵将军,赵将军且随我来,皇上正在宫中等着赵将军呢?“王承恩笑着说道。 听到朱由检等待,赵率教不敢托大,赶忙说道”公公先请。“ 王承恩笑了笑,便率先朝着宫内走去,赵率教紧随其后。 这次召见的规模并不大,与普通召见大臣一样,朱由检在乾清宫中等待着赵率教的到来。 朱由检也换上了皇帝服饰中的罩甲,这种帝服,本是明朝皇帝围猎亲征之时所穿,也是最常见的铠甲款式,其形制为对襟,方领或圆领,无袖,衣身两侧及后部开裾,以方便骑马等活动,朱由检登基已有一年的光景,而这罩甲制造完成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但这是朱由检第一次穿,这是向着满朝文武证明自己是多么的看重赵率教,又是怎样看待辽东局势。 朱由检端坐与龙椅之上,在下首还有一史官盘坐,负责记录。 赵率教进入乾清宫中,往前走了几步,便行了跪拜之礼,口呼万岁。 朱由检端坐于龙案之前,轻抬手臂”赵将军免礼。“ 赵率教闻言起身,抬头看了一眼皇帝,发现皇帝也正在看着自己,赶忙低下头去,他并未与皇帝打过交道,也对皇帝不甚了解,当然不敢做出什么无礼的举动。 而朱由检称呼赵率教为赵将军,也是一种尊称,是对他在辽东大胜的一种肯定。 “来人,为赵将军赐座。” 宫殿门外的太监听闻,赶紧领旨,搬来一张椅子。 第一次见到皇帝,赵率教当然不敢与之对面而坐,赶忙推辞道“皇上,帝前端坐,当是朝中大员,内阁辅臣的殊荣,末将不敢承受,恳请皇上收回成命。” 朱由检笑了笑“赵将军,不必如此,这次辽东之战,赵将军可谓是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孙经略已有战报之中多次提起赵将军之功劳,对待有功之士,朕又怎能懈怠,帝前端坐,无伤大雅,赵将军不必再行推辞。” 听完朱由检的话,赵率教无奈,只能领旨就座,当然,内心深处对朱由检不免又加大了几分好感,他在边关为大明朱家守天下,而如今皇帝如此优待与他,让他内心思潮涌动,自认为所有的苦衷都是可以忍受的。 赵率教早在边关之时,就听闻新帝与先帝截然不同,勤政又善于听取别人意见,重兵事亦重民生,本来赵率教还是有些不相信,只是认为,皇帝铲除了权臣魏忠贤,成为大明朝名副其实的主人,各地望风而动,为其歌功颂德,以获得新帝的看重,但过了一段时间,赵率教才真正意识到,新帝与传言相符,只因为赵率教在辽东,感觉到了朝廷政策的变化。 首先与蒙古结盟,实然,在神宗年间,蒙古人就出兵帮助过明军,但这都是上不了台面之事,朝廷也没有正式承认,但此时,朱由检有魄力把这些事情摆在明面上来,就可见与神宗,天启帝的不同之处,而在军营之中,赵率教也感觉到了变化,皇帝更加重视士兵,之前或多或少都有拖欠军饷,可此时,新帝登基之后,对军饷的发放,十分准时,难不成是朝廷突然变得很有钱了,不是,这是一种态度问题,是新帝的态度,主宰了整个朝廷的态度,还有皇帝对辽东的放权,此次辽东大战,朝廷没有对孙承宗的任何布置指手画脚,只是默默的支持,这是非常难得,种种迹象表明,皇帝确实信任孙承宗,比光启帝更知兵事。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七章 忐忑的吴敏之 “赵将军,朕知你在辽东已有多年,朕也与袁尚书,不止一次的聊过辽东之事,此时,招你入京,一来是朕要对你辽东所建之功勋,当面嘉奖,二来吗,便是朕也想听一听这辽东的局势,三家之言,各有所长,朕十分想要多了解一些。”朱由检一本正经的说道。 “皇上,这辽东之事,大局末将不敢多言,但军务之事,末将也有些体会,自萨尔浒之战后,我大明王军便再也不敌女真人,这些年,说一句自嘲之语,我军被女真人打怕了,心理面都觉得这女真人太过骁勇,每次女真人来袭,都显胆怯之意,此次辽东之战,当末将提出夜袭军营之时,诸多将领大都惊恐,更不用说士兵,虽说这次大破后金,但多年积累下的心病,一朝一夕难以治愈。”赵率教说道。 朱由检知道心这个东西很难说,民心所向,军心所往,这是每一个统治者都梦寐以求的局面,在辽东那种形势下,明军挨打十几年,都被打出心病来了,虽然这场胜利让他们知道女真人是可以战胜的,但在以后,与女真人作战,气势上还是差了一筹。 “这些事情,袁尚书与孙经略都未曾向我提起过,此时听赵将军说起,当是一大弊端,不知赵将军可有法子解决呢?” “皇上,末将愚笨之极,虽苦思许久,但还是没有想到法子解决。”赵率教如实坦言。 朱由检当然知道自己问的孟浪了,打仗,士兵们多有恐惧感,而面对的又是不可一世的女真人,这种畏惧又加大许多,想要立即根除,无异于痴人说梦。 朱由检点了点头:“朕也清楚,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事情,刚刚所言,当是有些为难赵将军。” “末将惭愧。”赵率教低头说道。 朱由检摆摆手道:“赵将军何来惭愧之说,王承恩,宣旨。” 一直站在殿外的王承恩听到朱由检的话后,赶忙带着一个小太监进入大殿,小太监手中捧着圣旨。 两人入了大殿后,王承恩便从身后的小太监手中接过圣旨。 赵率教赶忙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跪下身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辽东之战,赵率教身先士卒,重创代善部,致使辽东大捷,朕倍感欣慰,赏白银百两,荫一子为锦衣卫千户,钦此。” 王承恩念完圣旨后,遍把圣旨双手交付与赵率教。 “末将叩谢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率教领旨后,站起身来,朱由检面带微笑:”赵将军,你家眷在何地?“ “禀告皇上,末将的妻儿在辽地,父母在山西。“赵率教不知道皇帝为什么问了这些。 ”朕赏赐了你一座宅院,在这京师之中,不算奢华,但也说的过去,妻儿在辽地,不便接来,但父母远在家乡,照顾起来多有不便,不如便把父母接到京师之中,回家省亲,也较为方便。“ ”接到京师?“赵率教面露疑色,他倒是有些搞不清楚皇帝何意。 ”赵将军不要多想,朕也只是想免了你的后顾之忧。“朱由检此举当然不是想要监视赵率教,只是想着把他的父母接到京师,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俗话说的好,富贵不归乡,犹如锦衣夜行,皇帝赏赐宅院,这对于赵率教来说也是不小的恩宠,当然,若是让赵率教多想,倒也偏增烦恼,故朱由检才出言解惑。 听完朱由检的话后,赵率教非常感动,也有些自责,自己刚刚的确是想多了,虽说有许多出征在外的统帅,都会把家属留在京师,已安帝王之心,但自己只是一个总兵,在辽东孙承宗大权独握,满桂毛文龙等人跟自己相比,也丝毫不差,此时,自己根本没有到让皇帝心存忌惮的地位。 “末将愚笨,还望皇上恕罪。”赵率教赶忙跪下说道。 赵率教说完后,朱由检笑了笑:“赵将军,朕不会忘怀有功之臣,只要你能够保家卫国,为大明尽忠,朕绝对不会亏待与你。” 朱由检是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身份绝对着他的许诺可信度与感染度。 赵率教本是忠君爱国之人,此时听着朱由检对其的许诺,心中好似有一团火焰在燃烧。 ”末将叩谢皇恩。“ 朱由检满意的点了点头,在他看来,只要辽东不出什么大乱子,那么即便国内局势如何,朝廷还是有办法应对的。 南京,吴敏之府邸 吴敏之本是一碌碌无名的商人,但自从捐赠了重金后,一跃成为了南京城的风云人物,不管是六部阁老,还是地方主官都对吴敏之有些刮目相看,在他们看来,吴敏之已商人的身份与最高统治者搭上关系,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往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收获可是非常大的,赐予长子同进士出身,这份殊荣整个南京城又有几人有。 一时之间,吴府门庭若市,登门的官员乡绅数不胜数。 吴敏之本人却非常惊恐,他的本意并不是如今天这般成为南京城风口浪尖的人物,他联合富商乡绅捐赠的原因,实际上很简单,就是他在做生意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官府的刁难,而此时陕西大灾,全国皆知,他便生出了一个想法,如果他给陕西捐赠银两粮食,是不是会被南京的诸多高官高看一眼,以后也不会在遭到刁难。 商人永远也不会做亏本的买卖,捐赠这些银两,一来他能够得到官府的庇佑,做生意也好上一些,二来,在乡绅中也能积攒较大的声望,他本意并没有上书皇帝, 当他与诸多富商准备好银两粮食后,上报给南京官府,谁知道南京官府便觉得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就让吴敏之写了一上书函,由南京官府送往内阁。 可皇帝朱由检看到这上书函后,却非常高兴,竟然有如此般的恩宠,封他的长子为同进士出身,有了入仕的资本,但相继而来的还有无边无际的吹捧,这让吴敏之的心情十分忐忑,一面是兴奋,另一面也是有些害怕,此时自己看起来风光,但实际上危机重重。 https:/book_44787/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七十八章 走私的吴敏之 吴敏之弄好行装,便坐上了马车,前往城西的太白楼,今日晚上,南京的知府钱铭宇要宴请他。 在皇帝恩赐后,许多人都想着要请吴敏之喝酒,但吴敏之却唯恐惹得一些有势力的人不满意,全都推掉了,那这次钱铭宇的邀请,吴敏之可是不敢推辞的。 到了太白楼后,没有发现钱铭宇的马车,心中庆幸自己还是早来片刻,要是让知府大人久等,那可万万不妙。 太白楼空无一人,已是被钱铭宇包了下来。 吴敏之进入酒楼后,店小二就赶忙迎了过来:“吴员外,知府大人在二楼雅间可是等了许久了。” “什么,知府大人在楼上,快,快带我去。”吴敏之听完小二的话有些惊慌失措,没想到自己那么早出门,还是让知府大人等待,于理不合。 店小二引领者吴敏之到了二楼雅间。 看到钱铭宇,吴敏之赶忙拱手走上前去:“钱大人,久等了,久等了。” 钱铭宇面含笑意的站起身来:“是本官早到了。吴员外请坐。” “钱大人快入座。”吴敏之赶忙说道。 钱铭宇知道自己若是不先入坐,这吴敏之绝对不会坐下,当下也不客气,率先坐下。 钱铭宇坐下后,吴敏之也坐下身去,赶忙替钱铭宇斟酒。 倒好两杯酒后,吴敏之端起酒杯,笑道:“钱大人,这杯酒我敬您,皇上如此器重,把如此重地交予大人管理,可见皇上对大人是如何看重,祝大人,官运亨通,早日入阁,为皇上分忧。” 礼多人不怪,吴敏之这次来赴宴,根本就不知道钱铭宇葫芦里面卖什么药,先说些好话,也不是坏事。 钱铭宇也端起酒杯,轻笑两声道:”吴员外,想本官入朝为官已有八九年光景,在我未到南京之时,皇上根本就不知道本官这号人物。入阁封相,本官不敢多想,但是治理一方,本官倒是义不容辞,想来,本官可是十分羡慕吴员外,虽然身处庙堂之外,但忧心天下,甘愿自散家财为朝廷皇上分忧,这份魄力,天下又有几人能有。“ ”钱大人,可不敢当,不敢当啊。” 钱铭宇笑笑不语。 吴敏之看到钱铭宇不说话,又赶忙说道:”今年,辽东大胜,江南等地在钱大人的带领下,新政日渐稳固,明年国家税收定能翻倍,到时候,咱们大明中兴有望。“ 这是一种典型的没话找话说,因为直到现在,钱铭宇都没有说找他来所谓何事,多年的经商经验告诉自己,要稳住,他找自己来,肯定不是只为了夸奖自己,沉不住气,就会落了下乘。 果然吴敏之的这些冠冕堂皇的话,让钱铭宇有点耐不住性子了,他心中暗道一声老狐狸。 ”这都是皇上的英明所致,与我等没有多大关系,实不相瞒,此次设宴吴员外,本官是有一事相求。“钱铭宇笑着说道。 ”钱大人,有事情,尽管吩咐,小人照办就是,怎能说求字呢?“吴敏之一副受宠若惊的表情。 ”你可知道这太白楼是谁家的产业?“ ”略知一二,这太白楼应该是前任知府大人,晋大人的产业。“虽然现在晋客被革职在家,甚至有传言说,朝廷要整治他,但吴敏之还是尊称一声大人,当然,钱铭宇忽然提起晋客,倒是让吴敏之更加迷糊了,这钱大人到底何意?难不成他所求之事与前任知府大人有关系,联想至此,吴敏之有些后悔来此赴宴,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想过掺和这些官员之间的争斗。 ”对,吴员外说的不错,这里便是晋客的产业,他反对官绅一体纳税,便是因为他的产业非常大,人人都知,人为财而死,鸟为食而亡,这晋客何其圆滑聪明,但到最后,不还是落得个如此下场,李阁老给我写了一封信,让我查一查这晋客还有什么不法行为没有,谁知道,晋客除了对抗新政以来,并无什么其他不妥之处,但细查一下,还是让本官发现了一些东西。“ ”钱大人,何事?“钱铭宇的这番话,更让吴敏之迷惑了,这种朝廷大事,他为何要对自己说,甚至其中还牵扯到了大明内阁首辅李国普。 ”我大明建国以来,实行海禁,吴员外,可知否?“钱铭宇问道。 ”小人知道。“ ”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段匹绢、丝锦私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驮载之人,减一等。物货船车,并入官,于内以十分为率,三分付告人充赏,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其拘该官司,及守把 之人,通同夹带,或知而故纵者,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罪只杖一百,军兵又减一等。这是大明洪武律,虽是旧例,但从未更改,出海本是罪过,与外国交易,把国内白银黄金输出国外,更是罪不容恕,本官虽然没有查到晋家犯了什么罪过,但是却查到了吴员外与国外私相交易之事啊,你在两广之地可是有着数百艘的海船,甚至与当初的海寇,此时的福建水师副总兵郑芝龙有这不错的情谊,吴员外,实际上查到你确实很难,只因为,你本不是南京人士,你就是从福建而来,虽说在南京开办商铺已有数十年的光景,但你的最大的收入还是来自海上。我说的不错吧。” “钱大人说的全对,那我根本就没有出售过铁器粮食,我出售的都是瓷器丝绸,所得钱财,我只取其中五六,其余全都散给两广穷苦百姓,时至今日,吴某愿意散尽全部家产,只求能保家人平安。”钱铭宇说着海禁一事,吴敏之便感觉不对劲。果不其然,还是查到了他的事情,实际上,吴家四十年前,只是福建的一个渔民之家,当初就是靠着跟西班牙人交易才发家的,到了吴敏之手上,更是开扩了业务,成为了福建第一大户,但吴敏之却感觉到了时局不对,便把所有的事务交给了管家打理,他拖家带口来到了南京定居,就是想着被查到后,自己也能拖得了罪责,没成想自己出资捐助,倒是被查到了。 钱铭宇虽然说查晋客,但吴敏之明白,那只是一个借口,他本就是要查自己的。 https:/book_44787/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百七十九章 郑芝龙的小算盘 话已说开,吴敏之也毫无惧意。 钱銘宇轻笑两声,拿起酒壶又替吴敏之斟上了一杯酒,然后不慌不忙的给自己也斟上一杯。 “吴员外,有哪个说过,要治你的罪,谁不知道当今天子,最希望的就是变法,现在的变法变得是大政,海禁不也属于此等政务吗?郑芝龙被招安,成了水师总兵,而你又成为了皇上极为看重的人,即便犯了些律法,也会不了了之,本官也断然不会把这些跃然与纸上,本官想的是一件大事,虽说江南富裕,但在本官看来,那陕西灾祸定会持续下去,到时候国内的粮食那真金白银去买,都会供不应求。”钱銘宇叹口气说道,说着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吴敏之有些困惑,他不知道为钱銘宇对自己说那么多有何意?但想着自己的身家性命无忧,倒是松了一口气。 “那钱大人,我能做些什么?”吴敏之直击要害的说道。 “我需要你上书朝廷,让皇上在沿海开放几个关口,废除官买官卖之策,允许民间掌海事,出海劳作,与其余海外诸国交易,来换取粮食火器等我大明紧缺之物。” “什么?钱大人,你倒是把我想的那么厉害,我吴某只是一介草民,开口便要让皇上废除官买官卖政策,那不久相当于解除海禁之策,这可是祖宗法例,那新政是有张公在前,可海禁一事,连绵两百余年,怎么可能一夕废除,再者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是什么身份,哪里轮的到我说话,你要是由此想法,你应该对李阁老说,对我这贫民百姓说,也无济于事。”吴敏之开口说道,实然,他真的被震惊到了,这钱銘宇真是吃错药了,把自己当枪杆子了,要是自己说了,那朝堂之上的官员,哪个会放过自己,惹祸上身的事情做不得。 “吴员外,这祖宗之法,说实话,已然名存实亡,这沿海出海之人,少吗?不少,我们只是想把出海交易放到明面上来,郑芝龙可是官拜将军,早些年你也与他有些交情,难不成真不想弄个一官半职吗?”钱銘宇笑了笑。 钱銘宇为什么要找吴敏之说这些,实然,他也是得到了示意,不过这个示意不是来自别人,正是来自福建的郑芝龙,吴敏之所有的事情,都是郑芝龙告知自己的,为的就是逼迫吴敏之就范,而郑芝龙也是打着自己的小心思,他虽然是福建水师总兵,但头顶上还压着一个水师提督贾石,这贾石到了福建后,整肃了朝廷水师,势力竟然超过了自己,对他位置更加有威胁的事情是,贾石已经打了六次海战,皆是大胜而归,在福建威望极高,朝廷也多次嘉奖,相对比较之下,自己的位置就有些尴尬,本来是想招安自己对付海盗,可全无自己发挥的余地,在这般下去,不说升官发财,恐怕连现在的位置都保不住,无奈之下,想起了之前的合作伙伴,吴敏之来,当然想起吴敏之也是因为,吴敏之捐赠了数十万两白银与五万但粮食的消息也传到了福建,恍惚之间,郑芝龙有了这个想法,若是开通了海禁,那朝廷就会更加依赖水师,自己也有用武之地,这才找到了志同道合的钱銘宇。 “吴某不愿为官,此事真的做不来。”吴敏之说着站起身来。“大人若是执意告吴某一状,吴某受之便是。” “吴员外,要吗,青史留名,要吗,家破人亡,反正都是一死,何不拼一把,再者说,皇上乃是少见的圣明之君,也会认真考虑解除海禁,,若是你上奏成功的话,那青史之上注定留下你的名字,就算,本官没有读懂圣意,不愿废除旧制,但吴员外可不要忘了,你刚刚为陕西的灾民送去白银十万两,粮食五万但,这可都是救命的,你如此体恤朝廷的难处,皇上也只会下旨训斥你一两句,而你私通外邦之事,本官断然不会提一个字,到时候,身价性命得以保存,岂不美哉。”钱銘宇抓住了吴敏之的心里,而他的这番话威胁意味十足,不得不让吴敏之慎重考了一番。 吴敏之听完这番话,果不其然,心思活了起来,他是个商人,懂得轻重缓急,他也清楚钱銘宇这是志在必得,无奈,又重新坐下身去。 京师自入秋以来,到了深夜寒意刺骨。 养心殿中,朱由检仍作于龙案之上看着陕西李烁所上的奏章,陕西走私通敌案已近尾声,所犯之人的全部家产都被官府收入,所缴铁器归属与西北大营与陕西卫所所用,而获得的大批粮食都用作陕西赈灾所用,说起这批粮食,是陕西官府存量的三分之二,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朱由检不敢相信,如果这批粮食真的运出关外对后金的帮助会有多大,此时用作陕西赈灾,也让陕西赈灾可以缓一口气。 朱由检放下手中的奏章,感到一丝劳累,这时候王承恩走上前来“皇上,天色已晚,早些休息吧。” “王承恩,你说此次辽东大胜是不是我大明这些年最大的喜事?” “当然,皇上,辽东大捷,证明皇上乃是天选之子,九州归心,大明定会国运长久。”王承恩赶忙笑着说道。 听完王承恩的话后,朱由检笑出声来“王承恩啊,王承恩,你说你现在成为司礼监太监后,说的官话都是一套又一套的啊。” “皇上,老奴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啊。”王承恩辩解道。 “好了,好了,陕西的事情着实让朕忧心,有的时候,朕都在想,若是陕西没有遭遇到灾祸,那这场辽东大捷后,朝廷无后顾之忧,收复故土也不是幻想。” “皇上,不要着急,民间有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您还年轻,时间长着呢?”王承恩宽慰道。 “洛养性与李世超两人现在如何?”朱由检转而问道。 “启奏皇上,老奴在锦衣卫的眼线给老奴传过话,这李世超当上锦衣卫同知后,洛养性便疏远了李世超,两个人虽说没有表面显现不和,但已是离心离德,不过老奴却不解,李世超有些能力,但洛养性乃是皇上近臣,又为何给洛养性找一个对手呢?”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