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定乾坤》 《隋定乾坤》正文 第一章 衰落的皇朝 在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期间,出现了一个极为动荡纷乱的时代,那就是所谓的“五胡十六国”。“五胡”指的便是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胡人游牧部落所结成的联盟,在西晋末年发生了一宗以皇族争夺政权的内乱,“五胡”就在这个时候纷纷建立了大小各异的政权与国家,与南方以汉人所建立的政权所对峙,大大的破坏了中原的政权与经济,这一段时期堪称大汉名族经历的一场大灾难,被称作“五胡乱华”。 西晋王朝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渐渐地走向了衰落,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八王之乱”,让当时国家的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直接导致了西晋的亡国和产生了近三百多年的动乱,司马氏在各地方的影响力不断减损,地方士族的势力在不断地膨胀与扩大,外族也开始不断地叛变与获取独立,匈奴人刘渊建立了前赵,氏族李雄建立了成汉,这让西晋的政权元气大伤,而就在“八王之乱”之后,又出现了骇人听闻的“永嘉之祸”,直到公元三百一十六年晋愍帝受辱被杀,从此西晋灭亡。 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了新的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晋。这完全是门阀士族所建立的朝代,与五胡十六国并存,在历史上又被称为“东晋十六国”。正因为司马睿是在王导、王敦兄弟的支持下才当上了皇帝,所以将行政大权与军事大权都交到了这兄弟二人的手中,故此朝中的重要官职基本上都归王家的人所有,在整个东晋王朝,王氏家族与司马家族已经是平起平坐,所以当时便流传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也就是说王导与这司马睿是一同掌管这东晋的天下。 从晋中宗司马睿到最后一位晋恭帝司的这一百多年时间里,皇室不断地衰落,曾参与灭亡后秦之战的大将军刘裕因立有巨大的军功,地位也是无比的显赫,突然派人缢杀晋安帝司马德宗并立其帝司为帝,是为晋恭帝,从而进爵为宋王,最终掌握大权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从此中国便进入了南北朝的大分裂局面,南朝便是宋、齐、梁、陈四朝,而北朝便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与北周。 早在公元386年的时候,由鲜卑族的拓跋珪所建立的北朝第一个王朝政权——北魏,正是这个由少数民族所建立政权的出现,才使佛教在中国广泛的兴起,并且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公元490年,二十四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是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亲政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随后又实行了汉化改革,这一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更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拓跋宏所实行的改革能够被推广,不得不归功于他的选贤举能,知人善任。拓跋宏为了能使北魏王朝能够稳固,便大量地重用汉人,然后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又下令改革鲜卑的旧俗。 这次改革重在汉化,所以孝文帝不让鲜卑的贵族继续穿着胡服,一律改换成汉族的服饰,然后又让鲜卑贵族不再说鲜卑语,而改成汉语。在公元496年的时候,孝文帝又下令将鲜卑贵族的姓氏也改成了汉姓。拓跋宏将皇族的姓氏拓跋氏改成了元氏,所以说拓跋宏也称作元宏,接下来元宏又将一百多个鲜卑姓氏改成了汉族的姓氏,例如纥骨氏改为胡氏,普氏改为周氏,拔拔氏改为长孙氏,达奚氏改为奚氏,伊娄氏改为伊氏,丘敦氏改为丘氏,侯氏改为亥氏,乙旃氏改为叔孙氏,车焜氏改为车氏,丘穆陵氏改为穆姓,步六孤氏改为陆氏,贺赖氏改为贺氏,独孤氏改为刘氏……等等。 北魏孝文帝元宏所实行的这一次汉化改革,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既化解了鲜卑与汉族之间多年的矛盾,也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及他民族之间的大融合。 由于孝文帝元宏的父亲献文帝拓跋弘崇文重教,尤其是信仰佛教,于是对朝政大事从不过问,一心只想超脱世俗,去修身洁行。在皇兴五年(公元471年),拓跋弘将皇位让给了自己的长子拓跋宏。 由于当时北魏王朝实行子贵母死的制度,拓跋宏在被立为皇太子的时候,自己的母亲就被赐死,从此由自己的祖母冯太后一手抚养成人。 拓跋宏在三岁的时候母亲被赐死,所以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故此对冯太后特别的孝顺,可是冯太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主持北魏朝政二十年,因为她生性猜忌,所以对元宏很不放心,生怕他将来会对自己不利,于是责罚过拓跋宏很多次,可是拓跋宏明知冯太后不喜欢自己,可是却对她从无怨言,相反,对这位祖母愈加地尊敬和孝顺。 拓跋宏作为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在位期间充分展示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促使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有了非常大的发展。 公元499年四月一日,北魏孝文帝元宏病逝于南征的途中,同月的十二日,皇太子元恪在鲁阳登基为帝,是为宣武帝,改年号为景明。 这位宣武帝元恪是孝文帝元宏的次子,即位十六年之间虽然没有做出特别大的贡献,但是也干了几件不可小觑的事情。 首先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扩建了新都洛阳,巩固了父亲元宏的改革制度。 其次便是因为笃信佛教的缘故,元恪取消了一项重要的制度,那就是“子贵母死”。 这在北魏王朝来说是一个极其野蛮的传统,目的是为了防止当朝太子的母亲将来以皇太后的身份干预朝政,所以在立太子之后,便要杀掉太子的母亲,这个惨剧一直延续了一百多年。 在公元499年的时候,孝文帝元宏突然病死在南征的路上,当时年仅十六岁的元恪便在几位辅政大臣的拥护下即了帝位,据说元宏临终之前本来是想将朝中政务交给弟弟彭城王元勰,元勰是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支持者,并且为改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众兄弟中汉文化水平最高,因为他非常清楚朝廷官场复杂,如果功高震主,将来难免全身而退,所以硬是拒绝接管朝中大权,孝文帝元宏在无奈之下,只得任命侍中、北海王元详为司空,豫州刺史王肃为尚书令,广阳王元嘉为左仆射,任城王元澄为右仆射,右卫将军宋弁为礼部尚书六人同为顾命大臣。 这六个人的地位都是各不相同,王肃和宋弁都是汉人,与元禧、元详、元澄、元嘉三人更是远了一层,何况王肃还是南齐的降将,遗诏下来没过多久,宋弁就去世了,王肃也是屡受排挤,两年后也死去,只剩下了这四位北魏皇族里的四位王爷,元禧、元详是孝文帝的弟弟,也就是宣武帝元恪的叔叔,而元嘉是孝文帝的叔祖,元澄是孝文帝的叔叔,所以说元详、元禧二人的权利最大,而元嘉、元澄则是有着较高的威望。 其中这六位辅政大臣中权利最大的是咸阳王元禧,他是孝文帝元宏的兄弟,是宣武帝元恪的叔叔,地位尊崇,位居于群臣之上,此人是皇亲贵族,受先帝遗诏辅佐皇帝,作为当朝宰辅却从来不理政务,平日里是骄奢淫逸,贪得无厌,做了许多坏事,引起了宣武帝极大的不满。 元禧权重一时,贿赂公行,广营田产,开采盐铁,更是让宣武帝无比的厌恶,无奈元禧手握朝政大全,想要公然与他作对还是有些对己不利。曾经派遣家奴前往当时任羽林中郎将的于烈家中讨要一批专门为皇帝担任警卫防护工作的羽林虎贲勇士来为自己担任护卫工作,原本以为于烈会处于对自己的权位出于畏惧,并且会很痛快的答应自己的要求,可是结果正好相反,于烈公然的拒绝了元禧的要求。 要知道元禧可是个奢侈放纵,贪婪好色之徒,当时见于烈竟敢如此对自己说话,心中别提了有多么的愤恨,此时元禧还就不信了,这个于烈好大的胆子,居然敢不给自己这个咸阳王,当朝一品大员一个面子,所以心里很是不痛快,谁知于烈义正辞严的说道:“当今皇帝正在为先帝守丧,朝政上的事情归你辅政大臣管,可是我身为领军,负责管理皇帝的警卫工作,又怎能没有皇帝的号令而将卫队自行给予你。” 于烈说话自然是有一种大义凛然的气势,丝毫不将这个只知道纵情声色、不理政务的辅政大臣放在眼里,这让元禧有些气急败坏,从皇宫里回到家中之后仍是抓着这件事情牢牢不放,一直憋着一肚子气,等过了几天后又派遣家奴前去于烈的家中传话,说自己乃是天子的儿子,更是当今皇帝的亲叔叔,如此位高权重,为什么就不能要一些勇士来为自己的安全做防卫。 这一次的结果是直接遭到了于烈重重的当头一棒,因为他根本不吃元禧那一套,家奴只得灰头土脸的回去将于烈的行为一五一十的传达给元禧听。 这咸阳王当时一听家奴的回话,立即气得咬牙切齿,暴跳如雷,愤恨不已,原来于烈的回话是这样的:于烈并非不知道你咸阳王乃是天子的儿子,是当今皇帝的叔叔,但是你既然说自己的命令与皇帝的诏令没什么不同,那就应该派遣官家之人前来调遣,却为何只派奴仆来要这官家的羽林军卫队,你想要于烈的项上人头容易,想要羽林军却是一个也别想!” 生性傲慢的元禧这下子可气坏了,心中不断地咒骂于烈,并且倚仗权势向于烈下达了命令,决定要任命于烈为恒州刺史。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二章 宗室内乱 于烈性子禀直,知道元禧这是有意整治自己,心里十分不愿意,便找借口推辞,可是元禧根本不准许,无奈之下于烈只得声称自己生病,躲在家中便不再出来。 话说这于烈的儿子名叫于忠,在宣武帝元恪刚即位时封其为长水校尉,不久后又改任他为左中郎将,执勤于殿阁之中,因此经常陪伴在宣武帝左右。于烈找机会对儿子说道:“我见朝中诸位王爷如今都是专横恣意,胆大妄为,其内心更是不敢预测,生怕日后生出许多事端,应该及早让圣上将他们一一罢免,从而亲自临朝执政,治理天下。” 于忠深感父亲的良苦用心,心想自己于氏一族满门忠烈,自曾祖那一辈便名震天下,是为北魏的重臣,曾祖于栗磾乃是北魏名将,自幼便习得武艺,擅使一杆黑矛,马上可以左右开弓,有万夫不当之勇,北魏明元帝拓跋嗣赐他称号为“黑槊将军”,从那时候于氏一族的人便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一直到了于烈、于忠父子两代都在皇帝身边执勤,深得宣武帝元恪的信任。 于忠非常痛恨元禧的所作所为,于是便将其所犯下的罪过尽数都告诉了宣武帝,恰在此时,宣武帝的另一位叔叔,北海王元详(这是孝文帝的异母兄弟),也出于对元禧的憎恶,也秘密的将其恶贯满盈,罪无可恕的行为告知了他,同时又说出了一件事情让元恪心中很不是滋味,就是自己的亲叔叔彭城王元勰,如今不但位高权重,而且深得民心,虽比起元禧平行端正,清正廉洁,在老百姓眼里却是备受敬仰,如此一来岂不是对自己的皇位有很大的威胁?看来这元禧、元勰虽然一个无恶不作,一个可视为股肱之臣,但是这两位叔叔从正反两面来讲都是自己的“敌人”。 宣武帝心里别提有多生气了,因为在自己亲理政务后,元禧心中一直不是很高兴,于是元恪便暗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削弱这元禧、元勰等人手中的重权。 公元501年,也就是景明二年的春季,北魏皇族中的王公们全部汇聚在一起一同前往宗庙视的东坊斋戒,其中三公都在庙中斋戒,正是咸阳王元禧、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详。 在这天夜里,在皇帝的寝宫中,宣武帝将直阁将军于忠叫过来说道:“你这就去对你的父亲说,让他明日一早便来这里见我,至于你么,我对你还另有安排,你这就先下去吧!” 于忠答应一声后便立即退了下去,随即将宣武帝的诏令尽快地传达给父亲于烈。 于烈一听,顿时领悟了其中的含义,皇帝在这个时候召见自己,一定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交代给自己,可是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件事情有些蹊跷,如今北魏的各位王公贵族突然一齐汇聚在宗庙,而且元禧、元勰、元详这三大亲王都在其中,看来皇帝是想亲自执政,特意将这件事情公布于众,更要将几位叔叔手中的重权给削弱,此事关心着社稷的安危,自己千万不可有任何的差池。 果然,到了第二天清晨的一大早,于烈便早早地来到了宣武帝的寝宫之中听令。宣武帝当即命令于烈率领直阁中六十多羽林军奉皇帝诏令去召见咸阳王元禧、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详三人。 这彭城王元勰在孝文帝逝世后,坚决执行先帝遗诏,拥立了元恪登基,为稳定当时的北魏朝廷的政局立了一大功劳,所以元恪即位之后多次要任命元勰为宰辅,然而却屡次被元勰给辞退。 司空、大将军元详是孝文帝元宏生前钦定的辅政大臣,《魏书》中记载北海王详,“美姿容,善举止”,可是记载元详却是“为人贪婪荒淫,多行不法。” 元禧等三位亲王心想皇帝如此着急地召见三人前往太极殿,心中俱是惊疑,等进了太极殿之后,宣武帝对三人说道:“元恪自继承皇位之后,承蒙三位叔叔辅佐朝政,才是我得以苟延残喘,如今已经过去三年,三位叔叔曾一再表示要归政,如此殷勤谦逊之意朕自当不敢拂逆,那朕现在就亲自执政,至于其他事宜朕自有安排!” 元禧等三人一听,顿时脸色大变,元禧气得浑身直颤,心想这小皇帝是要削弱三人的势力,如此一来自己岂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心中越想越气,怏怏不乐。 就在三人正要离去的时候,就见宣武帝突然对元勰说道:“彭城王近年来屡屡奔波于南北,由于事务繁多,故此没有实现您那谦逊高尚的美德,记得当年先帝曾亲手下诏言道彭城王元勰志节高尚,清美淡泊,就如白云松竹一般,因此在先帝百年之后,便要满足你的心愿,对你不能有任何的猜忌之心,所以今日朕要谨遵先帝遗诏,顺从了叔父高蹈远举的心意。” 元勰听了之后,心下颇为感激,毕恭毕敬的对元恪说道:“陛下如此孝顺恭敬,仰遵先帝遗诏,能准许我脱身俗务,可以说是既成就了陛下的圣明,又遂了微臣的志向,故此臣心中当真着实欢喜。” 这位彭城王元勰是北魏宗室里的杰出人物,对拥立宣武帝元恪继承皇位立有大功,因此威望也是特别的大,从严格意义上讲,他这一生基本上都是在勤奋的学习,再加上本人知识渊博,品行端正,非常受人敬仰。 可是他功高震主,对宣武帝有着极大的威胁。 不仅如此,元勰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身份,那是与他的儿子有关,其子元子攸便是日后继承大统的北魏孝庄帝,所以元勰死后也被追封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当然,这都是后话。 单说此时的元恪见元勰说的如此恳切,心里便暗自欢喜,随即吩咐元勰以王爷的身份先回府中静养,并且又将其进位于太保一职,然后又封北海王元详为大将军,唯独没有对元禧再有任何的安排。 元恪就这样实行了亲政,接连罢免了几位辅政大臣的政务,给了他们新的职位,让他们手中没有实权,也不能再继续的控制朝政。当时担任尚书一职的张彝、邢峦二人得知皇帝对这三位叔父的安置情况之后,心里都觉得皇帝这么做是非常的不合理,经过一番缜密的商议之后,二人一同离开了京城。 可是就在二人逃离洛阳城没有多久,就被御史中尉甄琛给弹劾,宣武帝元恪知道张彝、邢峦的行为之后甚为震怒,当即发出诏书,决定将二人重重地惩罚一顿。 诏书上写道:“非虎非兕,率彼旷野!” 光是这简单的八个字便狠狠地将二人斥责了一番,这句话大致意思就是说张彝、邢峦二人既然不是老虎犀牛那样的野兽,为何会沦落到在野外游荡的境地,竟然会私自离开京城过着亡命天涯的日子。 随后宣武帝元恪下令继续让于烈担任领军一职,并且又加封其为车骑大将军。 这车骑大将军在将军之中地位是比较高的,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三卿家,或比三公,能担此重任的人无疑是地位尊崇,威风八面,往往都是皇帝比较信任的忠臣,这个官职也相当于现在的元帅军衔,一切军政事务都掌握在他的手里。于烈从此便经常在皇宫内执勤,元恪无论是在朝政大事还是军国大事上面都让他都参与,于烈得此特殊的待遇,也为以后于家一门的荣宠奠定了基础。 话说这宣武帝元恪虽然罢免了几位辅政大臣,执掌了朝政大权,但毕竟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有些朝廷事务还是不能独自处理和决断,于是大多都是委托身边的人去办理。据《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四《齐纪》中记载:“魏主时年十六,不能亲决庶务,委之左右。于是幸臣茹皓、赵郡王仲兴、上谷寇猛、赵郡赵修、南阳赵邕及外戚高肇等始用事,魏政浸衰。” 以上所说的六个人物得到了皇帝的委托,便开始独揽大权,北魏的朝政也就从这里开始逐渐的走向衰败。 宣武帝宠幸这些人已经到了没有章法而言,已经达到了可以任意胡为的地步,这几个人当中的赵修尤其受宣武帝的宠幸,就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便升至光禄卿,并且赵修每升一次官,宣武帝都要亲自到他家去设宴庆贺一番,而且王公大臣们也要跟着去。 这赵修是个不一般的人物,不但能讨得皇帝的欢心,还能使皇帝及王公大臣反过头来向他来祝贺,这是一绝!据《魏书》记载,此人“最初给事东宫,为白衣左右,颇有膂力。世宗元恪践阼,仍充禁侍,爱欲日隆。”说赵修深受皇帝的喜欢,时常陪伴在元恪的身边,前途也是蒸蒸日上。 有一天,宣武帝元恪在太极殿的前殿上召集了文武百官,向他们说出了自己要亲自执政的各种意见,并且要任命咸阳王元禧为太尉,广陵王元羽为司徒。 满朝文武顿时都是默然不语。 这位广陵王元羽也是元恪的叔父,此时被皇帝忽然叫到内殿,将准备封他为司徒的这件事情告诉了他。 谁知元羽一听当即推辞不受,说是因为当初彭城王元勰不愿意担任司徒这一职的时候却被皇帝强他担任,事到如今,因为罢免辅政大臣的重权而削了元勰的司徒之位,此时突然让自己代替元勰,这样一来必定会遭到外人的议论,元恪见他一再地推辞,也就只好任由元羽,只得将他封为司空。 说起这元羽,也是皇族中的异类,平日里生活作风不检点,就在自己被皇帝封为司空后不久,元羽与员外郎冯俊兴的妻子私通,趁夜深人静的时候去寻欢,没想到却被冯俊兴将其当场堵住,并且将元羽痛打了一番,元羽挨了这顿打之后一直躲在府中不敢出门,过了没多久就去世。 元羽一死,剩下的元禧也是一直惴惴不安,毕竟自己心里有鬼,于是渐渐地生出了不臣之心。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三章 多行不义必自毙 事情往往也是凑巧,自从宣武帝元恪亲自接管朝政之后,宠幸的朝臣便开始擅自专权,而那些北魏的王公贵族却是很少能与皇帝见面,元禧对此很是不满。 斋帅刘小苟曾多次对元禧说过,皇帝身边的人经常说是要杀掉元禧,原因是元禧对皇帝不忠。元禧听了之后心里非常害怕,因为这个时候自己手里已经没有实际的权利,如果不进行反抗的话真的就会小命不保,所以心里是非常的恐惧,经过一番深深地思考之后,元禧终于下定了决心,想要大干一场,准备和皇帝对着干,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大舅子给事黄门侍郎李伯尚开始密谋,打算策划举兵谋反。 这次参与谋反的人员名单上有咸阳王元禧、给事黄门侍郎李伯尚、氐族的无行王杨集始、杨灵祐、乞伏马居。然而密谋造反的众人从表面上看似团结一心,一致造反,可是在行动上和设定的计划却是一片混乱,根本没有制作出具体的方案,而且行动也是非常的迟缓,过程当中反反复复,始终犹豫不决,众人最终也没有商量出个好的办法。总之,还是那句话,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此粗略疏忽的商议结果,泄密是迟早的事情。 这个时候正好赶上宣武帝去北邙打猎,元禧听说后便与同党们在城西的西小宅集合,准备等待时机好袭击宣武帝,同时派了长子元通暗地里跑到河内去起兵响应。 就在各方面都布置妥当之后,乞伏马居忽然对元禧说自己要及早回到洛阳城中去,率兵先将城门关闭,等皇帝发现之后必定会朝北向桑乾的位置逃去,元禧趁乱便可以把黄河桥给拆断,到那时割据一方,就可以做黄河以南的皇帝,岂不妙哉! 可是这几个人的意见并不统一,有人主张事不宜迟,需得立即行动,有人却赞成暂且缓一步,就这样一直从早晨争论到了下午也没商量出个结果来,这元禧却也是犹豫不决,思来想去还是让大家先散去,但是说好谁都不许将件事情泄露出去,于是大伙便各自散去,元禧自作聪明,本以为这场密谋被安排的天衣无缝,不会有人知道,可是让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的是,众人刚刚才约好谁也不许将这谋反之事泄露出去半个字,可是大伙前脚一散,那氐族的武兴王杨集始刚出门便骑马奔向北邙向宣武帝高密去了。 当时北魏设有一个武官职位,叫作直寝,就是伴随在皇帝身边的侍卫。此时有两个直寝一个叫作苻承祖,一个叫作薛魏孙。 这二人平日里与元禧多有来往,此时又互相密谋,想要协助咸阳王谋反,所以便一直待在皇帝的身边伺机动手。这一天宣武帝元恪正在佛塔底下的阴凉地方睡觉,薛魏孙随即目露凶光,手持佩刀,想要趁此机会将皇帝杀死,只见刀锋寒气逼人,刚要下手,却听苻承祖说出一句慎人的话来,就是杀天子的人会得癞疮。 薛魏孙闻言也是心下惊惧不已,于是便又收起了佩刀,没有对皇帝下毒手。 就在过了不一会儿,元恪睡觉睡醒了,神情显得很是淡然,还不知道自己刚才已经是险象环生,正在这时候杨集始也赶来了,向他告知了咸阳王元禧密谋造反的阴谋。宣武帝一听,不禁大惊失色,因为此时身边的卫士大多都出去追逐野兽去了,眼下根本没有几个人,在这仓猝之间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现在担任左中郎将的于忠对宣武帝说起自己的父亲于烈一直留在京城就是为了要应付突然发生的变故,此时已经早有防备,皇上根本不需要有任何担心。宣武帝听了这话,心中顿时松快多了。 宣武帝当即派于忠骑马前去京城观察哪里的情况,待于忠赶回去一看,只见于烈早已将城中的兵力分布妥当,各处严加防备,城里早已是固若金汤。 于忠与父亲相见之后将皇帝的吩咐转达给他,说起咸阳王元禧谋反一事,父子二人都是神色黯然,于烈想了一会儿对儿子说道:“你这就回去转告皇上,就说我虽然年纪已经老了,但是心力还是够用的,元禧再怎么猖狂,对我来说都不足为虑,只希望皇上能立即收拾车驾慢慢返宫,以便安定人心,其余的事情都交给我就行了。” 于忠将原话如实告知宣武帝之后,宣武帝不禁甚是欣慰,从华林园一直回到宫中,之后摸着于忠的后背说道:“你才是我比较放心满意的。” 这个时候元禧还不知道事情早已败露,竟然与姬妾以及身边的人住在名叫洪池的地方,并且又派那斋帅刘小苟去向宣武帝告知说是自己在巡视检查田野里的收割情况,谁知那刘小苟到了北邙之后,遇到了守城军士见其穿着红色的衣服便觉得可疑,便要来杀自己,心里自然害怕,好在灵机一动,本来要报告元禧巡视田野的事情,到了这个时候为了保命便将元禧要谋反的事情告诉了众军士,于是留住了一条小命。 直到有一天夜里,元禧的手下突然慌慌张张的跑到他的面前,上气不接下气的说:“殿下图谋大事,事情本来已经挑明,可是中途忽然停止,如此一来便容易泄密,您现在怎么还这么宽心自在?” 元禧一听,眼珠子一瞪,顿时有些不耐烦了,怒道:“本王自己的身体自然知道该如何爱惜,难道还需要你们这些下人来提醒么?” 这名手下好言相劝却挨了元禧当头一棒,思来想去还是有些担心,于是又忍不住地说道:“殿下此时可知您的长子元通已经渡过黄河,已经在河内将兵力分布好,只等到时候两头相互接应,便可一举成功,可是现在我们却在半途之中又停止了行动,如此一来我们双方互不通信,岂不误了大事。” 元禧冷哼了一声,道:“这个你又何必担心,我早就派人去追他了,估计现在应该差不多该回来了。”心下对自己的安排极具信心,对手下所说的话很是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布置非常稳妥。 元禧举事如此不谨慎,注定是要坏事,他现在哪里知道,此时元通已经到达了河内,按照事先的计划将兵力分布好,并且放出了囚徒,没有等待号令便已经开始行动。 可笑这元禧、元通父子俩自认为各方面都布置的十分稳妥,哪里想到厄运正在朝他们逼来,就在这个时候,朝廷已经知道了元禧谋反的事情,宣武帝将整件事情的处理权交到了于烈手中,于烈立即派手下直阁叔孙侯带领虎贲三百名卫士前去洪池捉拿元禧。 元禧得知自己谋反的事情被泄露,马上要面临大祸,登时吓得魂不附体,心想这一次皇帝一定会致自己于死地,再不逃就来不及了,于是赶紧收拾好东西开始从洪池往东南方向逃跑,此时手下的随从也就几个人,其中有个将领名叫龙武,逃到最后只有他紧紧地追随着元禧。 二人一路上狂奔不止,生怕被后面的追兵捉住。二人一旦落入朝廷卫士之手,必定会以谋反罪处死。 元禧和龙武跑出很远之后很是辛苦,心中又是恐惧又是害怕,于是便想办法让自己的心情得到缓解,这个办法让人听起来很独特,并且十分可笑,元禧竟然让龙武给他出一个谜语,趁着猜谜的时候会分散注意力,并且能迅速忘记眼前的疲劳和痛苦,还能忘记自己在逃亡,从而消解心中的压力。 龙武苦想了许久,猛然间想起以前曾听过一个谜语,谜面是:“眠则同眠,起则同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 若是单从谜面上来看,根本就是在讽刺元禧贪污受贿,但是到了这个时候这二人都没有工夫去理会这些,龙武既没意识到这个谜语已经冒犯到了元禧,而元禧也无暇顾及这一点,苦苦想了半天,说道:“谜底应该是眼睛的‘眼’字。”元禧解谜的能耐不错,这个说法的确是说的通的。 龙武却摇了摇头,因为他知道这个谜语的答案,是个“箸”字,就是筷子的意思。其实谜底猜对猜错都无所谓,关键是在这危难之时帮助二人渡过最难熬的时光,等二人渡过洛水之后,到达柏谷坞时,元禧对龙武说道:“照这么一直跑下去,你要做出最坏的打算,恐怕你要与本太尉死在一处了。” 龙武是个非常讲义气的一个人,听了元禧的话,只是微微一笑,非常诚恳地说道:“若能与殿下同生共死,虽死犹生。” 随后二人便被追兵给捉住,元禧押至华林都亭,而龙武被锁上上千斤的刑具,当时宣武帝下令不许给元禧水喝,正赶上天气格外的炎热,元禧又饿又渴又闷,真是生不如死,就在奄奄一息的时候,侍中崔光命人给他端来一升牛奶,被元禧一饮而尽。 之后宣武帝元恪当面诘问了元禧策划谋反的经过,图谋弑君乃是不可赦免的死罪,与其同谋伏法被诛的有十多人,他的几个儿子也都从皇族的名册中被除名,只留给了他们少量的财产和奴婢,其余的家产全部赏赐给赵修与高肇,另外的家资也被分给了朝廷的大臣。 元禧死到临头,与几位姊妹做最后的告别,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元禧字字如珠玉一般珍贵,可是说着说着话题就转移到了元禧的两个爱妾身上,这让众姐妹异常恼怒,指责元禧平时贪财好色,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现在还好意思再提他们。” 元禧羞愧难当,终于在景明二年五月,被赐死在家中,当时只有二十九岁的元禧大舅子李伯尚连同弟弟李仲尚也都因此被诛杀。 当时咸阳宫中的宫女为元禧的一生作了一支歌:“可怜咸阳王,奈何作事误?金床玉几不能眠,夜踏霜与露。洛水湛湛弥岸长,行人哪得度!” 元禧生平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个是贪财,一个是好色。孝文帝在位的时候知道弟弟有这么严重的问题存在,就曾经多次提醒过元禧, 可是根本没有什么效果,直到有一次孝文帝说道:“我观天象有谋逆之气,你将来会图谋造反,但最终会失败,你自己也会因此受难。”事到如今果然如孝文帝所言,元禧谋反事情败露被赐死,长子元通被河内太守陆琇斩首,并派人将首级送往朝廷。但是朝廷却指责陆琇在元通等人占据河内时不拘捕元通,却在其失败之后将其斩首,分明是与元通合谋,于是便将陆琇征召到京城,经过廷尉审理,最终死在狱中。 咸阳王元禧的由于犹疑不决而错失了造反良机,致使自己被赐死,从此宣武帝也渐渐地疏远了宗室,北魏朝廷也在一天一天的衰落。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四章 高肇专权 宣武帝元恪赐死了咸阳王元禧,从而掌握了实权。如此一来,便会对参加这次平定叛乱的大臣俱以封赏,在这其中,于烈、于忠父子二人的获益是众臣当中最大的。 于烈也因此成为了宣武帝元恪的得力助手,在这次行动中立了首功,从此便加官进爵,正式的进入了国家的核心阶层,可以参与商议国家的机密大事。为了能继续巩固自己的地位,还可以让于家与皇室的关系更加密切,于烈便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办法。 那就是与皇家攀上亲戚。 早在元恪解除皇叔彭城王元勰手中的实权的时候,于烈便曾向他推荐了自己的侄女于氏,说她长得貌美如花,也算得上是倾国倾城。这位于美人是于烈弟弟于劲的女儿。 元恪起初见到这位漂亮美女的时候,直接流露出了对她无限的爱慕,当即将她纳为贵人,并且一度的喜欢她。 可是就在于氏一门备受恩仇、无限光华的时候,突然在公元501年八月发生了一件令人伤感的事情,一代名臣于烈突然患上重病,最终因为医治无效而去世,时年六十五岁。宣武帝当时非常悲伤,还在朝堂上特地为这位老臣开了一个哀悼会。 于烈病死使于家的地位大大的降了下去,儿子于忠虽然性格耿直,但是也得罪了不少朝廷大员,再加上自己本身的官位就不高,所以根本没有什么更大的作为。 宣武帝元恪的所宠爱的于美人被封为皇后,也就是宣武顺皇后,于氏是他的第一位皇后,只是于皇后的皇后之位刚刚才加封,地位根本就不稳,对于家也是帮不了什么大忙。 再加上这位于皇后平日里沉静寡言,可以说根本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史书上说她“静默宽容,性不妒忌。” 既然于皇后宽容大度,从来不争风吃醋,那么从道理上讲是一种美德,可是在那个时代,身处后宫的妃嫔们整日里都是在勾心斗角,你争我夺,于皇后如此宽仁,必然会吃亏。 但事实并非如此,于氏自从当上了皇后之后,便冥思苦想如何能将于氏一门的势力逐渐扩张,荣耀门庭。 最后于皇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迫不及待的告诉了宣武帝元恪。 原来她想让京兆王元愉娶她的妹妹为妃。元愉和元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于皇后想让两家亲上加亲,宣武帝当时听了,二话没说便应允下来。 可是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京兆王元愉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并不开心,因为他根本就不喜欢于皇后的妹妹,虽然将她娶进了门,但却一直冷落于她,因为他在徐州任职的时候曾纳过一个妾室李氏。这李氏本来姓杨,名奥妃,元愉出于对她歌声的喜爱,纳为妾室之后更加宠她,在从徐州罢职回京之后为了提升李氏的地位,便托右中郎将李恃显将其收为义女,故此元愉便可前去李家以礼相娶,之后二人还生下了儿子元宝月。 而于皇后的妹妹嫁到京兆王府离却一直备受元愉的冷落,这件事情被于皇后知道后,只气得火冒三丈,恨不得立即将这李氏痛打一顿,于是便派人将李氏召到宫中,让手下的人不停地诽谤她、侮辱她,并且对她又打又骂,强行逼迫她留在功力削发为尼,并且把生下的儿子还要交到其他的妃子手里抚养。 于皇后在这件事情上处理的如此蛮横,与史书上的赞词恰恰相反。 就在一年多以后,于皇后的父亲于劲见女儿很久没有生育,便上奏朝廷让皇帝多增加妃嫔侍妾,好为皇族开枝散叶,并且让女儿将李氏归还给京兆王元愉。 在公元506年于皇后为元恪生下一个儿子元昌。 可是过了没多久便失宠,这跟她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因为元恪在这个时候又爱上了另外一个人,就是日后的第二任皇后高英。 由于元禧谋反之事,宣武帝对宗亲贵族一直都是非常排挤,加上自己的位置不是太稳,只能依靠外戚,除了这于家,还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是宣武帝的亲舅舅高肇。前文我们说了,宣武帝的母亲是文昭皇后高照容,而高肇是高照容的亲哥哥。 这高肇不但是宣武帝元恪的亲舅舅,而且早年还娶过平阳公主,只是公主不幸早甍,高肇后来又娶了宣武帝的姑姑高平公主为妻,在皇室中来说可谓是亲上加亲。 可是高肇的出身却被人鄙视,因为他是高丽族的后裔,高家一门突然受到了皇帝的重视,让本来寒微的家族顿时也有了脸面,高肇也受到了莫大的皇恩,自然是要还以更显著的回报。 高肇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对于朝堂上的事情处处留心,北魏天下的风气有所改善,都离不开这位国舅的功劳,因此高肇以外戚身份渐渐地掌握了实权,成为了宣武帝的心腹,被元恪用来对付另一位独揽朝政的皇叔,北海王元详。 当时元详正是权倾朝野,志得意满的时候,他是皇帝的叔叔,地位高贵并且受宠,然而却是贪得无厌,张狂无比。 元详穷奢极欲,做了许多荒唐的事情。 元详额王妃是宋王刘昶的女儿,是南朝宋宗室,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九个儿子,这位刘妃相对来说地位也是十分尊贵,可是元详对她并不以礼相待,很是冷落她,反而对小妾范氏宠爱有加,二人倒像是真正的夫妻一样,元详喜欢范氏到了什么程度?就连范氏死后被安葬完毕,还被元详命人将墓打开来看视,这样的行为真有些变态了。 元详所作的荒唐事远不止这么一件,他与安定王元燮的王妃高氏私通。这高氏是茹皓妻子的姐姐,元详与茹皓关系密切,元详对他也很是依赖。 宣武帝元恪对这位叔叔却是非常敬重,时常悄悄地来到他的住处与他喝酒,并且还称呼元详的母亲高太妃为“阿母”,并且还跪在地上给高太妃敬酒,说这是用的家人的礼节。 宣武帝对元详甚是敬重,大大的引起了高肇的不满,对元详恨之入骨,也就渐渐地起了杀心,于是便命人四处搜集元详所犯下的罪证,向皇帝说起元详与茹皓有谋逆之心,宣武帝当时召见中尉崔亮进宫。 崔亮当场向皇帝上奏了元详贪婪,以及茹皓等人的骄横跋扈的情况,元恪一听,当即将他们关到南台,并且派遣武贲卫士百余人将元详的宅院团团包围,夜间担心元详的家人惊恐逃亡,又派出侍从郭翼开了金墉城门骑马去元详家里告谕,并且还出示了御史中尉崔亮弹劾元详的奏书。 元详的母亲高太妃见到了郭翼,自然是伏地叩头大哭不止,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元详显得十分淡定,说道:“御史中尉所说不差,我的确收了人家的财物,事到如此我又有什么可愁。” 天亮之后,一个消息传到了元详的耳中,茹皓等人已经被皇帝处死。 此时宣武帝召集了高阳王元雍等人商议元详所犯的罪状,最终决定用单车将元详送回华林馆。 在此之后元详被贬为平民,依照法度加以禁管,终身软禁在太府寺的思善堂。 可是这件事情还没有结束,元详的家奴此时暗中勾结元详原先的同党,想要暗中将主人救出去,并且抄写了人员名单,托元详的侍女交给他。 元详接在手里还未加细看,突然被看管人员猛地闯进屋子将单子快速地夺了过去,立即上奏朝廷。 这下子元详再无回天之力,宣武帝看了那份单子后勃然大怒,当即命人将元详秘密杀死。 早在元详被关起来的时候,便将自己与高氏私通的事情告诉了母亲高太妃。 这位高太妃登时发怒,对儿子恨恨地说道:“你有这么多妻妾婢女,各个年轻貌美,可是为什么会与一个高丽的女婢有奸情,日后我若见到高丽女婢,必定生吃其肉!” 可怜这位老母亲,眼见自己的儿子身陷囹囫,气愤至极,当时就举杖亲手打了元详背部和双脚一百多下,自己打累了便让奴仆替她打。 高太妃平时对儿子管教十分严厉,元详稍有罪过,便会对其加以责罚,只是那个时候用的是用棉絮包住木杖责打。只是这一次将棉絮去掉,用木杖狠狠地痛打元详,打的满身是伤,没过多久就化脓了。然后又对元详那位出身贵族的妻子刘氏也打了几十杖,口中说道:“你也是名门望族,大家闺秀,为什么因为害怕他,而不管教自己的丈夫。”刘氏却只是含笑接受惩罚,并没有给自己辩解。 就这样,元详因为贪婪导致的过失已经是远近闻名,直到死后也没有被定出个罪名。 高肇这一下子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皇族宗亲的势力,从此,高家的地位也是更加显耀,之前孝文帝为他安排好的顾命大臣辅政计划也被他给打乱,从此高肇便权倾朝野,卷入了北魏王朝的政治斗争之中。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五章 王的女人 于烈将自己的侄女送到宫中之后被封为了皇后。这个时候高肇也想继续用这种方式与北魏皇室亲上加亲,便也将自己的侄女送入后宫,这便是宣武帝元恪的第二任皇后,高英。 说起这位高皇后,不但拥有强大的家庭背景,北魏时期的权臣,官职司徒、大将军高肇是她的叔叔,她的姑姑是文昭皇后高照容,他们高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她是高家第二位进入后宫当皇后的女性,为了永葆高家一门的荣华富贵,她是必须要进宫的。 高英刚刚入宫也只是被封为夫人,直到公元508年的时候高敏才做了皇后,因为在此之前于皇后突然暴毙,连所生的皇子元昌也是在三岁的时候早夭,其实宫中所有人都知道是高英与叔叔高肇下的毒手。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高肇是高皇后的叔叔,同时也是元恪的舅舅,因为他的五世祖高顾在西晋永嘉年间为了躲避战乱而迁居到高句丽,所以高家严格来讲其实就是高丽人,而皇后高英与她的姑姑高照容,就是一位来自外国籍的皇后。 高英进宫以后非常受表哥元恪的恩宠,在初为贵嫔的时候曾经为元恪生下一子,但是早夭。 宣武帝元恪的两位皇后都曾为自己生下一个儿子,但是不幸的是这两个儿子都是命运悲惨,于皇后的儿子元昌在长到三岁时夭折,有人猜测这是一场极大的阴谋,历史上说是高英当上皇后之后与叔叔高肇暗中将元昌毒杀,而此后高皇后的儿子在出生不久后就夭折,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高英自作自受,其实则不然,孩子是被自己的母亲亲手杀死,因为前面我们提过元恪曾经废除一项制度叫作“子贵母死”,高英就是因为对这项制度极其的畏惧才残忍的将自己的孩子弄死。 有种说法是说这高皇后是处于对“子贵母死”制度的恐惧,为了保全自己而不惜害了自己骨肉。如果说宣武帝元恪护着于氏的话,那么于皇后就不一定要死。 可悲的是宣武帝对于皇后得死根本就是无可无不可,所以说于皇后与高英的斗争,不仅仅是关乎两个女人之间的命运,还关系到这两大家族的政治前途。 此时高英成功的坐上了皇后之位,另一边的叔叔高肇与诸皇室宗亲的关系已经是水火不容。 前文我们提到的京兆王元愉,想必大伙还记得吧,于皇后想让自己的妹妹做元愉的王妃,却发生了爱妾李氏的故事,那么现在元愉怎么样呢。 这京兆王元愉如今已经是贪婪放纵,不守王法,于是宣武帝在宫中将元愉拘捕,命人将其杖大五十棒,并调出京城担任冀州刺史。 这元愉自以为年长,而权势地位却都比不上他的两个弟弟,因此心生怨恨,加上自己与爱妾李氏屡次遭到侮辱,外戚高肇又多次向宣武帝进谗言要陷害他们兄弟三人,这些事情让元愉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终于在忍无可忍之下,在冀州起兵谋反,杀死长史羊灵引和司马李遵,假称是得到了清河王元怿的密报,说是高肇要谋划杀害宣武帝,并且在信都的南郊筑坛祭天,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建平,立李氏为皇后。 宣武帝知道后非常震惊,立即命令尚书李平为镇北将军前去讨伐元愉。 李平与元愉屡屡作战,终于攻克了信都。元愉知道大势已去,便立即带着李氏和四个儿子在数十名骑兵的护送下突围而逃。李平命人将元愉擒获之后送往信都,此时朝中的大臣都主张要将京兆王元愉处死,但是宣武帝不同意,只想用家法来训责他。元愉每当住在驿站的时候,一定要握住李平的手,竭力地表达爱意,自己虽然在捆绑之中,饮食起居也和平时一样,一点也没有羞愧恐惧的神色。 后来到达了野王,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沁阳,元愉对别人说:“虽然皇上仁慈,不忍心杀我,可我又又什么面目再见皇上。”于是气绝身死。 与元愉命运相同的还有一人,就是彭城王元勰。 元勰作为一个辞去了一切职务和特权的王爷按理说只要安分守己,不再有不臣之心就会得以善终,但是命运却不这么眷顾他,自己本来就是功高震主,这便犯了历朝历代都会发生的惨剧,你本事再大,即使退居山野,不问世事,皇帝也不会放过你,况且现在还有一个善于挑拨是非,陷害忠良的高肇。 就在彭城王妃产子的当日元勰被急召进宫中赴宴,当时一同被召进宫的还有高阳王元雍,广阳王元嘉,清河王元怿,广平王元怀,外戚高肇。众人饮宴一直到黄昏,都没有事情发生,一直到大家都有了酒意,便纷纷起身到了別室休息。此时高肇突然在宣武帝面前正是元勰与元愉的谋反之事,宣武帝终于下了决心,下令杀了这位叔父,当时便命让卫军统领元珍率领众卫士端着一杯毒酒,逼着元勰喝下去。元勰知道自己已经是大难临头,仍是大义凛然,朗声说道:“我有何罪,请让我见过皇上,虽死无恨!”元珍冷冷地笑道:“恐怕你永远也见不着皇上了!”元勰仍要为自己辩解,厉声道:“皇上圣明,不会无缘无故的杀我,必定是有人谗言诬陷,我要与他当面对质!” 元珍大怒,命令军士用刀环朝着元勰身上猛击了三下,元勰高声叫道:“皇天明鉴,我如此忠于朝廷,何罪之有!”元珍又让军士用刀环来回击打着元勰。元勰悲怆之下,将这杯毒酒喝下。就这样,一杯毒酒葬送了元勰三十五岁的生命。 就在这一天,元勰与妻子李媛华的第三个儿子出世,进攻前元勰便料到进宫之后便是凶多吉少,自己也想过抗拒,但是又不能违抗皇帝的命令,虽然舍不得妻儿,却被使者强迫着离开了王府,没想到这一次竟然是与妻子最后的诀别。 彭城王妃得知丈夫含冤而死,心里悲恸不已,一边哭泣一边大骂高肇:“你错杀忠良,将来老天有眼,你定将不得好死!”当时连市井之人闻听此噩耗都是痛哭流涕,痛恨高肇竟然冤杀如此贤王! 元勰死后消息传出,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市井坊间,人们都是议论纷纷,大众的舆论也是大肆渲染,都说是元勰死的冤屈,但是不管元勰是不是高肇诬陷了他,这其中都是有原因的,元勰曾经反对过宣武帝立高氏为皇后,这种行为不管是对宫内还是高家,都是非常的不利,高肇当然要除掉他。 高肇将皇族宗亲的势力给重重地压制下去,同时也陷入了皇室宗亲对他的记恨,高肇却不以为然,利用权势有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有个难题迅速的摆在了面前。 宫中的高皇后在这个时候遇到了一个困扰已久的难题。 高英虽然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后,但是孩子夭折了,宣武帝的又一个儿子死了,元氏皇族总不能不留后人,所以元恪又不得不重新开始招纳新的妃子,希望能够再生下一个儿子好继承大统,将来做北魏的皇帝。 她在被立为皇后之前曾经生下一名皇子,只是早夭,此后又生了个建德公主。 前文我们说过可能是高皇后出于对“子贵母死”这一野蛮残忍的制度的惧怕,担心自己会为皇帝生下儿子之后而被赐死,但是若不这样,让她人生子,那这权势岂不落入旁人之手。 在这时候有人在责备她,说是因为她的妒忌而导致了皇上的子嗣稀薄。可就在这极其复杂的形势之中,突然又冒出了一个女人。 这是一个在这个时代非常著名的女性人物,她彻底改变了北魏王朝。 她就是宣武灵皇后,胡氏,史书上说她叫胡仙真,又称作胡充华或胡承华,当然这只是后人根据史书所总结,至于叫什么名字已经无从考证。 宣武灵皇后是她在后来被封为皇后时的称呼,在这里我们还是称呼她为胡充华。 胡充华是司徒胡国珍的长女,她自幼便天资聪颖,多才多艺,因为她的姑姑是个尼姑,所以她在幼年的时候便被父母托付给这位姑姑,因此也知道一些粗略的佛经大义。 当时宣武帝尚未有嗣,不免有些心焦。 也是在这种坚毅果敢的意志下元恪听信了当时一个著名的术士赵胡的话,娶了大臣司徒胡国珍的女儿为妃。这位胡美人容貌俊俏,秀外慧中。相传胡承华刚刚降生的时候,她的母亲看见了卧房之内红光围绕,也不知道是什么征兆,正好在京兆山北县有个叫赵胡的术士,善于卜卦相面,胡国珍便将此事来询问赵胡,赵胡说道:“依司徒大人所言这是个吉兆,令爱有着大贵的相貌,将来会成为天地之母,生下天地的主宰。” 于是宣武帝便将胡承华召入掖庭,册封为充华。正是她的妩媚、温柔、勇气赢得了宣武帝的心。 上的美女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初次见面的时候就让人神魂颠倒,可以称得上是国色天香但是时间一长就会觉得非常普通,另一类就是相貌平平,无甚出众之处,但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着独特诱人的魅力,越看越有味道,而这个胡充华就可以称得上是倾国倾城。 宣武帝元恪前后娶过三位绝色美女,第一位皇后于氏,对元恪体贴入微,关怀有加,加上为人宽容,在后宫中深受其他的嫔妃的喜欢。 宣武帝虽然喜欢于氏,但是他更加信任自己的亲舅舅高肇,因此对自己的表妹高英便是极为宠爱,正是因为高英长得十分惊艳,让宣武帝对她爱的无法自拔,高氏凭借这一点便可完胜于皇后,只是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夭折,不免让她更加记恨于皇后。 这位刚被皇帝册封的胡美人,刚入宫的时候在宣武帝面前装的是楚楚可怜,深得皇帝的喜欢。高皇后起初见到她纤丽动人,将皇帝迷得团团转,心里自然是忌恨,偏偏胡充华又巧言令色,致使宣武帝日夜与她颠鸾倒凤,没过多久便怀孕了,这件事情迅速的传遍了后宫,有的妃嫔便说起那蛮横的制度,胡充华却慨然道:“国家旧的制度,要求子立为储君,母便赐死,这原本就是一项苛刻的制度,但是臣妾却不怕一死,宁可为皇家育一子嗣,也不能让自己贪生,岂能让皇家后继无人,从而对不起老祖宗。”当时宫里的妃嫔都是连连祈祷,只愿生下公主却不愿诞下太子,有人劝她喝下堕胎药,胡充华不从,当时在夜间焚香祈祷,发下誓言:“如果自己产下一男儿,排行居长便会继承皇位,那时候就算依照‘子贵母死’的制度,儿子当上皇帝自己被处死,那也是心甘情愿。”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六章 诛杀高肇 高皇后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为了想巩固自己的皇后之位,便决定要下手除掉胡充华,但是胡充华不像于皇后想象的那么好对付。在宣武帝元恪的保护之下,她生下了一个男孩,皇帝为孩子取名为元诩。 盼子心切的宣武帝终于得到了一个儿子,心里自然是欢喜不已,于是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心想自己终于又得到了一个儿子,皇位总算是后继有人了,可是经过一番思前想后,宣武帝唯恐高皇后因为自己的儿子早夭而对元诩产生了妒忌,趁机对孩子暗下毒手可怎办,千万别生出了什么事端,于是宣武帝便为元诩找到了一名乳母,让她在别的地方哺育皇子,这样的话,不但高皇后不得过问,连胡充华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子。 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三年,宫中总算是相安无事,就在这一年里,宣武帝下诏改元,将永平五年改为延昌元年,并且任命尚书令高肇为司徒,清河王元怿为司空,广平王元怀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在公元512年十月十八日这一天,年仅三岁的元诩被父亲宣武帝封为了皇太子。 高皇后与高肇见宣武帝不但立元诩为皇太子,而且竟然要更改制度,不下令让胡充华自尽。高皇后心中顿时非常气愤,联合高肇曾多次劝宣武帝要依照祖制,实行“子贵母死”的制度,但是元恪就是执意不从,并且还封胡充华为贵嫔。 宣武帝元恪虽然没有他的父亲孝文帝元宏那样的雄才大略,但是将这个野蛮的“子贵母死”制度给取消,也算是做了一件大事。 高皇后这一回可是忍无可忍,决定暗下毒手除掉胡充华。 就在北魏延昌四年(公元515年)正月初十的时候,一个不幸的消息惊动了朝野上下,宣武帝元恪突然患上了重病,又过了三天,也就是正月十三,宣武帝元恪在式乾殿去世,时年三十三岁,天子驾崩,朝野上下顿时一阵哀悼,这与其父孝文帝的寿命相同,但是二人生前的作为却是差之甚远。 当时崔光、于忠、侯刚、王显等朝廷重臣便聚在一处商议,由于考虑到国家不可一日无君,所以便在商议过后便前往东宫迎立皇太子元诩为新君。詹事王显是高皇后的心腹,本来想等到天亮之后先请示过高皇后再讨论太子即位的事情,但是崔光当即辨别道:“皇上驾崩,太子即位,这是国家正常的规定,为什么要去请示高皇后。”于是时年六岁的元诩便正是登基,即皇帝位,是为孝明帝,改年号为熙平。 年幼的小皇帝元诩没有想到这高皇后早就下了决心要诛杀胡充华,此时只等时机一到便即动手,可是她却怎么也没有想到,身为宦官的中常侍刘腾早就将这个不好的消息报信给左庶子侯刚与侍中领军于忠。太子少傅崔光得到讯息后也,为了防止发生意外,立刻将胡充华安置在其它处,并且派了重兵守卫,胡充华因此深感四人的恩德。 元诩登基称帝后,当即下诏让太保、高阳王元雍入居西柏堂,决断处理政务。又下诏任命任城王元澄为尚书令,百官的调度全部听从二王。 孝明帝同时尊奉嫡母高皇后为皇太后,生母胡充华为皇太妃。 此时正在带兵伐蜀的高肇接到了士兵送来的消息,一听皇帝驾崩了,登时哀痛不已,泪如雨下。他从心底来讲还是非常疼爱这个外甥,那不完全只是因为二人的君臣关系,于是高肇不听家人与手下人的劝阻,毅然决然地日夜兼程地赶回洛阳,飞奔到太极殿上跑到宣武帝的灵前哭丧,朝廷的官员见了恨不得食其肉、剔其骨,此刻他的政敌们正磨刀霍霍,只等高肇自投罗网。 高肇怎么也没想到此刻的高阳王元雍与领军于忠正在秘密商议欲除掉自己。 领军于忠在这个关键时刻又出现了,也就是那位于皇后的堂兄,于皇后就是被高皇后害死的,此时他一心要为堂妹报仇,岂能放过高肇,对其一定要杀之而后快。 高肇回洛阳之后第一时间赶到了皇宫,跪在殿前放声大哭。于忠早已经命令卫士邢豹带领十几名武士埋伏在殿外,只等高肇哭完之后,便开始动手。高肇从文武百官的面前走入西廊,清河王元怿、任城王元澄见到他那傲慢的样子只恨得牙痒痒,正走往前走着,只见眼前猛地出现一个人,正用一双凶狠的目光盯着自己,高肇心中一慌,但见此人手中持刀,神情冷傲,正是领军于忠。 高肇已经感觉到一种不祥之感,此时的危险正扑向自己,就在迟疑间,只听于忠高声叫道:“卫士何在?” 话音刚落,登时出现了十几名手中持刀的卫士,高肇大吃一惊,用右手一指,惊恐道:“你们想干什么?”为首的卫士邢豹手持长刀,对着高肇冷笑一声,说道:“卑职这就送大将军上西天!”说完纵身跃至高肇面前,将其迅速地按倒在地,高肇只气得七窍生烟,厉声喝道:“大胆,你们这是要造反么?” 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知道是元雍、于忠等人出的主意要害自己,对于自己冒然跑回洛阳万分悔恨,向要为自己鸣冤叫屈,却被邢豹用那粗大的手扼住了咽喉,不让他发出声来,接着又涌上两名武士,一齐将高肇按倒在地,此时完全动弹不得,只能任人宰割。不到片刻,高肇便呼吸困难,脸色发青,邢豹随后手中猛地一用力,这位曾经权倾朝野、威风八面的一代权臣、司徒、大将军最终以眼珠鼓出,舌头突出的惨相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高肇被诛之后,于忠与高阳王元雍,任城王元澄等忠臣商量后决定:宣示高肇罪恶,只称其是自尽,余党家人皆不追问罪过。 高肇的遗体就这么被人从小门给扔了出去,交给了高家的人抬回去安葬,高太后也被孝明帝元诩下令,撤掉皇太后的之位,被迫出家为尼,居于瑶光寺,如果没有比较大的节日或准许,决不能再踏入皇宫半步,就这样,高皇后失去了地位、权势、自由,从此便在青灯黄卷下去度过参生,高氏一族已经被架空,势力已经衰落,连她亲生的女儿,年方六岁的建德公主,也被安排给胡充华抚养,胡充华也顺理成章的从皇太妃又升为皇太后。 只有高英虽然远离了皇宫,再也不参与政治斗争,但是还是难逃一死,因为胡太后是绝不容许这个曾经的敌人安心的活着。 从此以后,曾经权倾朝野、不可一世的高肇,作威作福了十多年,终于稀里糊涂的死掉,而胡充华却并没有因为“子贵母死”的制度而被赐死,外戚高家的权势已经不复存在,在从这个时代慢慢地退出,可是外戚专权的火苗却是烧的越来越旺,后世称之为“宣武灵太后”的胡充华已经为北魏灭亡撒下了种子。 侍中领军于忠这次拥立胡太后母子有功,不但除掉了高肇,替堂妹于皇后报了仇,而且自己也官居门下省,统领宫中禁卫军,此刻自己可以把持朝政,也是权倾一时,接替了高肇成为新的权臣。 虽说高肇生前已是恶贯满盈,人人对其恨之入骨,但是领军于忠与高阳王元雍等人也不是正义的化身,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打算,并不能将北魏王朝重新振兴起来,至于支持皇太子元诩登基称帝,只不过是以支持皇太子即帝位的与高肇的外戚逆党之间的权力之争。高皇后生前与胡氏水火不容,元雍、于忠这些人自然要支持保护胡氏,从而将高家一网打尽。 只等权力逐渐稳固之后,由于元诩年幼,以元雍为首的诸王联合权臣一同上奏请胡太后摄政,于是胡太后便开始母仪天下,也就成为了北魏王朝继文明太后冯太后之后的第二位临朝听政的皇太后。 当时有一位叫裴植的名士,曾自谓其门第不在王肃之后,奈何朝廷始终不重用自己,于是整日里怏怏不乐,曾上表请求辞官退隐嵩山,却未得到宣武帝元恪的准许,在孝明帝元诩即位之后,裴植升为尚书,便非常的得意,曾对人说道:“不是我要做这尚书,只是这尚书一职非我不可。”并且在入朝参议政事的时候经常当面讥讽群官,常言道:“华、夷异类,代人不当在百世衣冠之上。”侍中于忠、黄门元昭等人听闻此言之后都是恨得咬牙切齿。 尚书左仆射郭祚与裴植的意见一致,将矛头一齐指向了于忠。 郭祚是三国时曹魏名将郭淮之弟郭亮的七代孙,出身于魏晋名门士族之后,是孝文帝时期的近臣。 就这样,裴、郭二人因为见到于忠的权势日益扩大,在朝中开始只手遮天,心下对其甚是不满,便秘密地告知高阳王元雍,请他下令让于忠离开京师。 高阳王元雍尚未处理此事,于忠便已经提前知道了消息,故此就开始诬陷构造裴植、郭祚二人的罪状,然后再假传圣旨,将裴、郭二人杀害。 于忠欲再借假传圣旨杀掉元雍,却被侍中崔光强力阻止,只是将元雍给免职。胡太后临朝摄政,念其对此次夺权有功,也不再追究其罪,因为胡太后认为在这次夺权之争里于忠的功劳最大,所以连此后的生杀大权都交到了于忠的手上。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七章 胡太后乱政 胡太后的父亲胡国珍因为女儿是太后而被封为安定公兼侍中。 胡国珍还有一个女儿,也就是胡太后的妹妹,做了江阳王元继的长子元乂的妻子。 江阳王元继是道武帝的玄孙,袭封江阳王,宣武帝时曾做过青州刺史。胡太后封妹夫元乂为散骑侍郎,封妹妹为新平郡君,拜女侍中。 此时的于忠也自认为自己对北魏社稷的安定立下了大功,于是便暗示朝中群官在胡太后面前建议封赏。当时胡太后居于崇训宫,解除了于忠的侍中、领军、崇训卫尉的职位,封其为尚书令,同时加封此次跟随他的崔光为车骑大将军,刘腾为太仆,侯刚为侍中。这四人都是有功于胡太后,因此一同加官进爵。 当时的太傅元怿建议胡太后不要纵容于忠。元雍也上表自我弹劾,说自己初入西柏堂的时候,因为不满于忠的专横放肆而想将其制止,谁知于忠却假传圣旨要致自己于死地,幸得群臣坚决抗拒,裁侥幸免死,如今觉得有负圣恩,只求辞官。 胡太后不忍心降罪于忠,下诏任命元雍为太师,领司州牧,派其去做冀州刺史,清河王元怿为太傅兼太尉,广平王元怀为太保兼司徒,任城王元澄为司空兼骠骑大将军。 就在于忠任尚书令十多天,胡太后在崇训宫召见门下省的侍官,问他们于忠在尚书省担任尚书令一职,名声如何? 众人异口同声的说于忠根本不能胜任这个职位,于是胡太后便派于忠去做了冀州刺史。当时年迈的元澄眼见目前的形势咄咄逼人,便非常无奈的上奏胡太后,说安定公应当出入禁宫,一同参预政事。 现在谁都不敢轻看胡太后,于是她的胆子也是越来越大。按照礼法来讲,皇帝若是对群臣发布文书被称为诏,而其他的人员发布文书只能称为令,在胡太后起初临朝听政的时候,尚称令行事,群臣上书称她为殿下,但是胡太后不满这低一等的称呼,当即将令改为诏,也就是说将来自己所发布的令都称作诏,更加胆大妄为的是竟然让群臣上书时对她改用陛下的称呼,并且自己自称作“朕”。 不知不觉到了冬季,孝明帝元诩由于年幼不能亲自祭祀,胡太后要代替皇帝行祭,便打算效仿周礼,以帝、后交替献酒来祭祀神,但是礼官认为不可。没想到侍中崔光知识渊博,开始引经据典,举出东汉和帝与和熹皇后祭祀的先例,正说中胡太后的心坎上。胡太后大喜,便将崔光所举出的先例作为不可辩驳的铁证,当下便亲自前往宗庙祭祀。 胡太后手握重权,朝中政事可自行裁决,也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并且与小皇帝之间的关系处理的也是相当好。有一次孝明帝游幸华林园,在园中宴请群臣,还令王公一下的臣子各自赋七言诗。当时胡太后最先说了一句:化光造物含气贞。 孝明帝思索半天,也续了一句:恭己无为仰慈英。 胡太后听了面带喜色,欣慰的说道:“年方七岁的幼主,能有此续句也算难得的了。”随后又让群臣你一句我一句的接,最后再凑成一首完整的诗,这些大臣接的无非都是些赞颂胡太后母德慈仁的赞词,胡太后大喜之下便重赏群臣。 之后胡太后拜访亲戚勋旧之家,经常宴请至半夜才回宫,侍中崔光引经据典,苦谏胡太后停止游宴,上谏中说道:“礼记云:‘诸侯非问疾吊丧而入诸臣之家,是谓君臣为谑。’男女之别,国之大节。”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诸侯如果不是由于探病吊丧而随便进入诸侯之家,那就叫君臣相互戏谑。” 胡太后到了这个时候怎么会去听崔光的谏言,早已是荡佚放纵,根本不受约束,更不会深居简出,她此时已经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肆意妄为,每日临朝批阅朝臣奏章,对一些重大的案件都是不与群臣商议而自行决断。 只是胡太后虽然聪明并且很有手腕,但是她的政治胸怀却是非常的浅薄,此时此刻她有了权力,便开始任意胡为。 胡太后出身名门,她的姑姑是个尼姑,于是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在成年之后,还曾入佛门做过尼姑,在佛寺里不断地精研佛法,更是深通佛经上的义理。在历朝历代之中的妇女大多信佛,更别说胡太后是佛门出身,所以也是大肆崇佛,相信佛学可以大大的减轻罪孽,故此便耗费巨资兴建寺院,当时全国所建的寺庙有三万余所,僧尼也是多达两百多万人,光是洛阳城里的寺院便又一千三百六十七所。胡太后更不会怜惜民力与物力,于是大兴土木,大大的出巨资建造寺庙,还开凿石窟,凿佛像,建佛塔。 胡太后还在崇训宫的旁边建造了一座永宁寺,还在伊阙口修筑了石窟寺。这永宁寺尤为壮丽辉煌,寺中有一座高达一丈八尺的佛像,十座有普通人那么高的金像和两座玉像,寺内设有九层佛塔,高达九十余丈,佛塔上顶上的柱子也有十丈高,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佛塔上的铃铎声在十里以外都可以听得到。 神龟元年的一天传来了一个消息,征北大将军于忠突然去世,中年五十七岁,当时的满朝文武俱是拍手称快,唯独胡太后下诏追赠于忠为司空公、侍中,谥武敬,可是过了没几天,身为司徒的安定公胡国珍,也就是胡太后的父亲也突然去世,胡太后甚是伤感,当即追赠其父为相过太师,加号太上秦公,又予厚葬。 公元518年,也就是神龟元年的九月的时候,高英曾去探望母亲武邑郡君,当时正好发生了月食,相传出现这种现象预示着将崩,胡太后听说之后心中顿时恐惧万分,但是又想打破这个不祥的预言,想来想去还是想出了一个办法,高英虽然落发为尼,但是毕竟是当过皇后,也曾为,就用这高皇后来挡灾是最好不过。 于是就在当夜,胡太后命人秘密的将高英处死在高英母亲的宅地里面,事后将其尸体送还瑶光寺。神龟元年十月,高英被以尼姑的身份葬于邙山。高英生前便以凶悍狠毒出名,一生之中只想着如何去害别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最后竟然成为了别人的替死鬼。但是这宣武灵太后胡氏与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高英之死反而得到了时人的同情。 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王朝的灭亡,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源自于女人,也可以说是与女人是脱不了干系。 换句话来说,是权利和欲望改变了这个女人的一生。 这位胡太后穷奢极欲,为所欲为,任情放纵之余,竟与自己的小叔子上演了一段叔嫂奇缘。 胡太后一生之中作为斗争对象除了高英这样的女人之外,还少不了与男人的斗争,我们先说一说她的小叔子,一位北魏王朝的皇叔,担任过太傅、司徒、太尉等职位的清河王元怿。 元怿,孝文帝元宏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罗夫人,是宣武帝元恪的异母弟弟。 这位清河王的长相非常出众,可以用面如冠玉、丰神俊朗、翩翩潇洒这些词来形容他,在年少的时候便被彭城王元勰夸赞其如果加以时日,必定会前途无量,如果上天假借她年岁,可与周公、召公相媲美。元怿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文采飞扬,喜怒不形于色。 按理说元怿如此优秀,在朝中应该是非常的受人敬仰,在高肇专权的时候,忌讳北魏王室的强盛,便想将元氏宗族的人员一一地剪除,当时的京兆王元愉便声称是收到元愉的密报而在冀州起兵,后来兵败死去,之后高肇又先后诬杀了北海王元详和彭城王元勰,元怿便屡屡进谏宣武帝而与高肇发生了口角,终于在孝明帝元诩即位后与高阳王元雍联手,矫诏除掉了高肇。 胡太后是一个美丽与智慧并存的一名女性,拥有着任何人也无法驾驭得了的权力。 元怿是英俊潇洒、文采飞扬,并且是权倾朝野,在朝中有很高声望的人。 这两人从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撞出火花,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胡太后与清河王的爱好是一样的。 胡太后因为看上了他,便任命元怿极为重要的职位,不管朝中的任何事情都要让他入宫商议。 元怿感受到了胡太后对他的痴情,但是自己却不能接受这一份不伦之恋,暗想决不能不顾伦理纲常而做出这等错事,可是面对着嫂子对自己步步紧逼,让元怿已经到了无法抵抗的地步,面对胡太后的强权与痴情,元怿最终只能“屈服”在胡太后的淫威之下。 胡太后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成功俘获了元怿的心,并且得到了他的人。 元怿从此也就顺了胡太后,起初二人还是偷偷摸摸,到了后来也就不再回避其他人,正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朝中大臣很快地都知道了这件事。 然而元怿得到了胡太后的恩宠,成为了朝廷重臣,同时也拥有了很高的权利,不管是自己的能力还是知名度都是非常高,这就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嫉恨,北魏王朝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元叉。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八章 元怿蒙冤 清河王元怿是元诩的叔父,是整个北魏统治集团里的重要首脑,享有很高的威信,在政治上被胡太后委以重任,因此对太后的垂爱念念不忘,一门心思只想为国效力。当他看到元叉涉足政务,还统领着禁军,手无寸功却成了显赫的人物,日益骄横,大肆收受贿赂,利欲熏心,自我膨胀的一发不可收拾,还与元叉发生了冲突。 那么元叉又是何许人呢?前文咱们也曾经提到过,他是北魏的宗室,他的父亲是江阳王元继,是胡太后的妹妹新平郡君(如今已该封冯翊郡君)的丈夫,既身为皇亲,又是朝廷的重臣,并且还身兼累迁将军、领军将军、卫将军等要职,在朝中可以说是一手遮天。可是胡太后却根本不喜欢这个妹夫,那不完全只是因为他依仗权力卖官鬻爵,更重要的是元叉为人心狠手辣,竟然搞起了裙带关系,想将清河王元怿给扳倒。 于是元叉联合宦官刘腾准备一同对付元怿。 这刘腾咱们前文也提过,在胡太后争权时立下了大功,于是便恃功骄纵,从太仆一直升到侍中一职,兼右光禄大夫,干预朝政,也开始卖官鬻爵,可是胡太后不但不降罪惩罚,反而还将其提升为卫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 当时龙骧府长史宋维被元怿所举荐为通直郎,可是宋维为人轻佻浮薄,品行十分的恶劣,经常遭到元怿的训诫,这么一来不但没有让宋维好好的改过,反而更加激起了宋维对元怿的憎恨,打心底里想让元怿栽个跟头。就在这个时候元叉将宋维收买了,要诬告清河王元怿谋反,当下决定由宋维将其告发。 这一次诬告元怿谋反的结果怕是让元叉、刘腾很是气愤,不但清河王元怿没有被治罪,反而告发者宋维诬告朝廷重臣要被处斩。 元怿是朝中重臣,况且还是胡太后的情人,岂能就这么被扳倒。元叉和刘腾一听到这个消息是又惊又恐,不但没除掉元怿反而将宋维的一条性命也搭了进去,心中甚是不服,于是便去找胡太后理论,元叉见了太后态度非常强硬,说道:“太后今日若是斩了宋维,要是将来真有人谋反的话,那么谁敢再去告发!” 胡太后一听也觉得元叉说的在理,于是便网开一面没有杀宋维,这个被主之贼也没有押解到市曹问斩,侥幸的逃过了一劫,被贬黜为昌平郡守。 刘腾和元叉所用的这一招失败之后仍是不死心,于是日夜密谋终于又想出一计,决定以釜底抽薪之计铤而走险,不单单要除掉清河王元怿,还要将胡太后也软禁起来,到时候便可为所欲为。 二人商量过后,又买通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宫里主食中黄门,专门负责御膳房里的事务,这次的计划便是让胡定到皇帝那里告状,说是清河王元怿逼着自己在皇帝的饭菜里下毒,然后再篡党夺权,图谋不轨。这一次,皇帝元诩竟然相信了这个坏人的话,元叉在这个时候再雪上加霜,说元怿要篡党夺权是真的,并且事先还与自己商量过,自己坚决不同意,这才一不做二不休要在陛下您的膳食里下毒,胡定这是不敢为逆,才向陛下您来禀报。 小皇帝元诩不得不信,因为元怿在朝廷里的威望非常高,并且本人也是颇有能力,声名早已盖过了皇帝,一个功高震主的王爷怎能不让人产生防备,位高权重的元怿被元叉视作眼中钉,也被小皇帝当成了敌人,元叉得到了皇帝的准许,就要去害元怿。 神龟三年的一天,清河王兼太傅的元怿奉皇帝之命入宫,快步来到显阳殿。眼见元怿走了进来,刘腾立即将永巷门关了起来,先阻断了太后的出路,只召见元怿一人觐见。 元怿到了这个时候还不知道,正是这一道永巷门,不但将他与胡太后就此隔开,再也不复相见,就连自己的性命也搭了进去。等到来到含章殿前,突然被元乂给拦住,不让元怿进去。 元怿大怒,喝道:“你好大胆,难道要造反么?” 元叉此时面目狰狞,冷哼了一声,说道:“元叉可不敢造反,可是却要来捉拿造反的人!”说着抽出宝剑,便要上前动手。 元怿气得面红耳赤,恼怒之余便与元叉动起手来,元叉早有准备,此时猛然间出现了一批手持兵器的武士,在殿前早已埋伏了多时,只等元怿一到便将其拿下。 元怿被众武士拿下之后,元叉便和刘腾召集了朝廷文武百官,商议元怿大逆不道之罪,总之,清河王元怿必须要被判死刑。群臣畏惧元叉、刘腾的势力,虽然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是没人敢抗议,只有仆射游肇出言阻止,但是元叉、刘腾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于是一同来到小皇帝元诩的跟前,说是与群臣商议后一致决定将元怿处以死刑。 元叉、刘腾此时别提有多开心了,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许可,将这北魏王朝的一位颇有作为的清河王元怿冤杀,这一年是公元520年,也是神龟三年的七月,元怿只有三十四岁。 元怿被杀之后,元叉与刘腾又颁布了一道诏令,胡太后自称体弱多病,不在临朝听政,决定归政于孝明帝元诩。胡太后被幽禁在北宫,宫门昼夜都是关闭着,内外已经断绝来往,胡太后自己根本不知道此时已经不再有任何权利,也不知道自己的情郎元怿已经被杀,自此以后没有了权利和欲望的胡太后将失去了人身自由,只得在北宫的宣光殿里独自哀泣。 刘腾此时掌管着幽禁胡太后宫殿的钥匙,连孝明帝元诩也不能进去,只是能按时为太后进餐,胡太后此时饥寒交迫,心中万分懊悔,自己贵为一国的太后,到如今竟然沦落到这个地步,重用刘腾和元叉,真是养虎为患,现在这两个人已经是大权在握,一手遮天,孝明帝元诩不过是个孩子,怎么能阻止得了这二人的胡作非为。 就在这个时候任城王元澄也已经去世,朝廷的重权落在了元叉与太师高阳王元雍的手里,二人一同掌管朝政。孝明帝元诩亲切地称元叉为姨父,一切政务都交给他处理,高阳王元雍只能随声附和,不能有任何违背之意。 清河王元怿生前在朝野上下有着很高的威望,突然间被元叉、刘腾联手害死之后,朝廷上下人人都是悲痛万分,当时仆射游肇慨叹此刻奸臣当道,先前出面要为元怿洗刷冤屈,元叉、刘腾却是毫不将其放在眼里,此时清河王已死,游肇伤感之下,愤恨忧郁而终。元怿惨死,使当时居住在京城里的少数民族数百人,依照自己部落的习俗,一齐割面流血,以示哀悼。朝廷里的官员也在各地也是举行了不同形式的悼念活动。 就在这个时候,身为相州刺史的元熙与元怿交情甚好,二人时常来往,听说这个噩耗之后,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甚为恼怒,当即上奏要诛杀元叉、刘腾,并且还要举兵于邺城。 这元熙是中山王元英的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分别是身为黄门侍郎的元略和司徒祭酒的元纂。 元熙虽然是元英的长子,为人颇有文才,但是浮夸急躁,办事非常的不沉稳,元英便想将其废掉,改立元略为世子,但是元略却是坚决推辞。 元熙的妻子于氏是于忠的女儿,所以借着于忠当年权大势大,做了相州刺史。 元略、元纂兄弟二人也由洛阳一同奔至邺城,协助兄长起兵。于是兄弟三人一同举兵,列出了元叉的二十大罪状,声称若不诛杀元乂,难以平民愤。 可是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当时担任相州平东府长史的柳元章佯装随元熙起兵欲诛杀元叉,可是却暗中与魏郡太守李孝怡率领部众一同杀到元熙的府内,随后将元熙、元纂二人拿住交给了元叉。 元叉见了二人恨得牙痒痒,立即下令将元熙、元纂斩首。 这个结果使人早就在意料之中,元熙能有此祸,就是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在兄弟二人临死之前,元熙就曾说过,胡太后对他们兄弟二人有知遇之恩,并且情谊深厚,现在见到胡太后被囚禁于北宫之中,清河王又惨遭冤杀,皇帝年幼不能亲自处理政务,作为臣子怎能眼睁睁的不闻不问,因为自己过于鲁莽而导致整个计划失败,真是上愧对朝廷,下愧于知心朋朋友。 其实就在元熙起兵之前,曾经做过一个梦,梦中有人对其说道:“任城王元澄马上就要死了,在死后二百天以后,你也难以幸免。不信的话可以到任城王的家里去看一看。元熙便去任城王的家里去看了看,果然,四面的墙已经全部崩塌。就在自己惊叹的时候被鸡叫声叫醒,然后便闻说清河王元怿被诬陷而被害死,当时就一怒之下要举兵诛杀元叉、刘腾为元怿报仇,尽管妻子于氏一再的劝阻,都没有拦得住元熙。 元熙、元纂死了,可是元略却侥幸的逃过了一劫,后来逃到了南朝的梁朝,并且还被封了中山王,这都是后话,在这里我们就不细说了。 元熙大举起兵诛杀元叉的计划虽然失败,但是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奚康生亲自刺杀元叉的事件。 这个奚康生生性骁勇,武艺高强,能用手拉开有十石之力的硬弓,用的箭也与常人所用的不同,在当时远近闻名,任右卫将军。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九章 刺杀元叉 奚康生作为北魏宣武帝年间的一名武将,不但能征善战,还曾经在泾州平定了沙门汪的叛乱,更加巩固了北魏王朝的统治政权,与此同时还曾经在泾州做过刺史,曾下令开凿了北石窟寺和南石窟寺。 就这样一位马上步下都了不起的武将,却是性情粗鄙,人品不是很好,因为他曾经跟随过元叉、刘腾,并且还参与过幽禁胡太后的阴谋,也被元叉升为抚军大将军。 但是奚康生为什么又要再刺杀元叉呢,因为他非常看不惯元叉的所作所为,并且曾经与清河王元怿的关系比较亲密,这更加引起了元叉的仇恨,两个人的矛盾日益扩大,终于到了无法控制的局面,两个人此时已经闹翻了,奚康生想利用武力将胡太后从北宫里救出来。 胡太后被囚禁在北宫,小皇帝元诩实在是忍受不了离开母亲的日子,于是便到元叉那里说明自己要求见母亲一面,元叉起初不同意,后来被元诩吵着非要见胡太后,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答应,让孝明帝去看他母亲一眼。 过了几天,孝明帝带来文武百官一同到了西林园来参谒胡太后。胡太后见到了儿子和文武大臣之后,顿时感到一阵欣慰,想起自己待在那个冷清的北宫里那么久,终于可以重见天日,心中别提有多欢喜。孝明帝与胡太后此时共享天伦,文武大臣也随之一同饮宴,场面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正当大家喝的尽兴的时候, 突然有一名武将纵身跃起,径自来到胡太后的面前,说道:“今日陛下与太后在此共叙天伦,末将愿意为太后和皇上起舞助兴!” 这名武将便是勇猛无比的右卫将军奚康生。 奚康生为胡太后和皇帝跳起了力士舞,可是这舞姿却不是很美,只见他在台阶上来回的盘旋,不时地将目光望向胡太后,举手投足之间都流漏出要杀人的意思,这分明要演一出鸿门宴。 胡太后早已看出奚康生的舞蹈之中传递出杀人的用意,心里甚是欣喜,脸上却是不动声色,虽然明白他的用意但是不敢说出来。 这奚康生虽然与元叉之间的关系日益生疏,并且引起了元乂的不满,但是说起来这二人还算是拐弯抹角的亲戚。 奚康生的儿子娶了侍中、左卫将军侯刚的女儿,而侯刚的儿子又是元叉的妹夫,起初这两个人有姻亲关系,元叉还是非常信任奚康生,并且让他一同参与了囚禁胡太后的阴谋,但是奚康生性情粗暴鲁莽,平时说话言语不逊,让元乂甚是气愤,到了现在,二人之间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胡太后是何等的聪明,默默地观察了许久,一直等到席散,并且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突然想出了一条妙计,她要让儿子孝明帝留宿在北宫之中。元叉一听,脸色一沉,向身旁的侍中、左卫将军侯刚使了一个眼色。于是侯刚站了出来,朗声说道:“既然陛下已经朝见太后完毕,又何须要留宿在北宫呢?” 奚康生目露凶光,高声叫道:“陛下是太后的亲儿子,既然太后有令,要留陛下住上一夜,陛下怎能不遵太后之意。”奚康生身材高大,生性粗暴,此时将嗓门提高,声如洪钟,顿时将在场的人都震住了,再也没有人敢出声。胡太后趁势离开了座位,拉起了小皇帝元诩的手,两个人一起下得殿去。 元叉此时虽然不想就这么让胡太后和小皇帝离去,但是又不好意思上前阻止,重新再把胡太后囚禁起来。 于是胡太后与小皇帝一同来到了宣光殿中,也就是曾经囚禁胡太后的北宫,等两个人坐下之后,文武百官也分列在左右。奚康生见时机以到,心想此时若再不动手更待何时,于是凭着自己有万夫不当之勇,猛地拔剑在手,朝元乂狠狠地刺了过去。元叉冷笑一声,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剑的疾刺,可是还未回过神来,奚康生的第二剑又斜砍过来,元叉暗叫不妙,欲拔剑抵挡已经来不及,被奚康生用剑划破右臂衣袖,登时鲜血淋漓。在场众人无不大惊,却不料元叉早有防备,事先早已安排了军士在此埋伏。只听元叉一声令下,十几名军士一齐举兵刃冲了过来,宣光殿里顿时一阵骚动,奚康生力气再大,武功再高,也是好汉架不住人多,瞬间便被众军士给擒住。 此时宣光殿中发生了剧变,在场的文武官员见此情形都是一阵哗乱,胡太后起初以为奚康生能将元乂除掉,但是事与愿违,不但没有杀了元叉,自己还被捉住,不禁心里一阵慌乱,登时束手无策。 这时候担任光禄勋的贾粲急忙跑到了胡太后的跟前,说道:“启禀太后,侍臣们此时都受了惊吓,还请您出殿去安抚一下。”胡太后听了立即起身朝殿外走去。 刚走到殿门外的台阶,只见他的儿子元诩已经被贾粲扶起带到显阳殿,胡太后心下骇然,心里万分着急,知道自己此时已经着了贾粲的道儿。贾粲和刘腾将在场的人全部清退,胁迫着太后仍然居住在北宫之中,各个宫殿的门都被上了锁,胡太后又回到了被囚禁的生活之中,这一次奚康生刺杀元乂不但没有成功,连自己的性命也被搭了进去,此时已经被囚禁于门下省,元叉指使侍中黄门仆射尚书等十多名官员连夜审讯奚康生,最终定为斩刑,于是被押解于市曹斩首,这一次刺杀元乂的计划也以失败而告终。 元叉设计杀死了奚康生,朝廷的大权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手中,并且又一次的将胡太后软禁了起来。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孝明帝便迁居到徽音殿居住,元叉也搬到徽音殿的右厢房,并且用千方百计来讨好小皇帝元诩,只想进一步得到皇帝的宠信,从而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与此同时,元叉的同党刘腾也被升为司空,位列三公,身为宦官却有此官职,在北魏王朝可是首例。元乂的父亲,江阳王元继,之前已经官居京兆王,担任司徒的职位,此时考虑到父子两人的权位实在太高,便将司徒之职让与车骑大将军崔光。元叉听从了父亲的决定,便立即告知孝明帝元诩,索性将司徒之职改为太保,名义上是将司徒让给了崔光,实际上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 此时的元叉独揽大权已经达到巅峰,整个朝廷中的大小事宜全部由他一个人说了算,连禁卫军的指挥权也全都掌握在他的手里,不但如此,为了加强戒备,元叉在出入禁宫时,身边都会有很多手持刀剑的武士前后护卫,还在千秋门外的一片空地上,设置了由木栅栏围成的小院子,每次出入宫中的时候,都会到院子里面去休息一下,这个时候就会命令心腹在四周防守,以防有刺客来行刺,只要有人要求见元叉,都要站在很远的地方和他对话。 正因为他刚愎自用,才疏学浅,并没有什么安邦治国的本事,开始变得骄横狂妄至极,整日都沉于美色之中,在政治上也是肆无忌惮的排除异己,奉行了顺昌逆亡的原则,大量的任用佞臣,朝廷上的许多官员都是他的同党门生,将北魏王朝弄得乌烟瘴气,整个国家的局势已经陷入了重重危机之中。 就在元叉权倾朝野,任意妄为,陷入私欲膨胀的时候,突然北方传来了消息,都平城那边出事了! 当时北魏王朝在迁都洛阳之前,为了防止位于蒙古高原的强大游牧民族柔然南侵,便在都平城以北边境设置了六个军镇,自西向东分别是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 孝文帝改革汉化便以都洛阳为中心,六镇却仍然保留了鲜卑族的传统,六镇将领全部都由鲜卑贵族担任。 出事的地方是怀荒镇。怀荒镇将于景,是曾经大权独揽的尚书于忠,于忠去世的时候,于景曾经任武卫将军,因为是元叉的政敌,并且还计划想要发动政变,黜免元叉,却不料被元叉忌恨,倒将于景贬职为征虏将军、怀荒镇将。 于景担任怀荒镇将的时候,正赶上柔然的骑兵侵犯怀荒镇,当时怀荒镇的镇民一同跑来请求于景开仓放粮,请求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不料却遭到了于景的拒绝。 于景就没有想到如果不给镇民粮食的话,后果会怎么样呢,镇民会全部饿死,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后果,自己也会死掉。 怀荒镇的全体镇民见这位镇将丝毫不顾及镇民的安危,又岂能再把于景当做镇将来看待,于是大家再也忍耐不住心中的怒火,索性一拥而上,集体反叛,将置镇民死活于不顾的于景夫妻一起捆绑起来,并且分别关押起来,脱下他们身上的衣服,让于景穿上毛皮大衣,让于景的妻子穿上破旧的红袄,以此来羞辱他们夫妻,一直过了一个多月,镇民将于景夫妻活活地打死。 于景夫妻一死,这些在平日里吃不饱穿不暖的贫民得到了权利,只是一个怀荒镇发生的暴乱,导致了六个镇的集体暴乱,接下来的一幕令人惨不忍睹,六镇之乱引发了巨大的暴动,致使天下生灵涂炭,战乱纷纷。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十章 六镇暴乱(一) 就在怀荒镇发生暴乱的时候,另一个边镇沃野镇出现了一位豪杰,名叫破六韩拔陵,是匈奴单于的后裔。此时聚众造反,破六韩拔陵看到了周边的沃野镇暴民纷纷聚在自己的麾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随后振臂一呼,率领暴民将沃野镇的镇将杀害,然后建立了政权,称为真王。在攻克沃野镇之后,又派遣鲜卑族人卫可孤率军围攻东北方向的武川镇,随后又分兵攻打怀朔镇。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武川镇与怀朔镇是六镇当中比较独特的两镇,因为从这两个镇里走出了北魏末年威震天下的枭雄,一个是武川镇的宇文泰,另一个是怀朔镇的高欢。 宇文泰的武川集团与高欢的怀朔集团之间的斗争,间接地衍生出了影响后世几百年历史的关陇集团。 但说这卫可孤奉真王破六韩拔陵的命令攻打怀朔镇。怀朔镇将杨钧是个不得不提的人物,此人是弘农华阴人,是后来的隋朝越国公杨素的曾祖。 这杨钧学识渊博,颇有才干,但是此时听说破六韩拔陵派遣大将卫可孤来攻打怀朔镇,心中有些踌躇,知道自己绝非对方的敌手,但是却任命尖山人贺拔度拔为统军,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率军迎敌。 贺拔度拔是神武郡尖山县人,为人武艺超群,从小便练过弓马骑射,且是胆略过人,虽然此时胡子已经花白,但仍是老当益壮,丝毫不逊与那些年轻的武将。尤其是他的三个儿子更是一个比一个了得。 贺拔度拔的三个儿子分别是大儿子贺拔允,二儿子贺拔胜,三儿子贺拔岳。兄弟三人都是可造之材,武功高超,随着父亲率军出征,各自担任队长一职。 此时的怀朔镇已经被卫可孤围困快一年了,外面的援军始终都没有到,杨钧感觉怀朔镇就快守不住了,便命令贺拔兄弟中的老二贺拔胜突围而出,向北魏政府请求支援,于是贺拔胜便独自带领了十几名不怕死的骑兵趁着夜间突围而出。卫可孤的骑兵见到贺拔胜等人突围,一齐催马举兵刃冲了上去,经过一番拼杀之后,贺拔胜挥动大刀左砍又斫,将卫可孤的骑兵杀得落花流水,最终没有辜负父亲贺拔度拔与镇将杨钧的厚望,最终凭着自己一身高超的武功杀开了一条血路,直奔临淮王元彧的住处告急。 这位临淮王元彧年少时学识渊博,在当时被称为是美男子,虽然有着很高的政治眼光,却只恨自己生不逢时,正值动乱频繁的北魏末年,在政治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建树。此时贺拔胜见到了元彧,赶紧说起现在怀朔被卫可孤的大军包围,沦陷只在旦夕之间,王爷若一直不发兵,一旦怀朔镇被陷,那么武川县也是处在危急之中,到了那个时候敌军的气焰便会更加嚣张,就算有张良和陈平在,也不能与王爷计议了。 元彧听了贺拔胜的话,立即答应了出兵援救怀朔。 元彧向孝明帝元诩上奏说起怀朔被围之事,小皇帝元诩立即任命元彧为征讨叛乱的主帅。元彧先命令贺拔胜速速返回怀朔,自己随后便兴师征讨。 贺拔胜辞别元彧之后径自奔向怀朔镇,凭着自己万夫不当之勇杀退了卫可孤手下的骑兵,再一次突围而进了城,可是等他回到怀朔的时候,残酷的一幕发生了。 这个时候杨钧见贺拔胜勇猛过人,凭借自己一人之力杀退了卫可孤的骑兵,不但完成了向临淮王元彧请求出兵的任务,而且毫发无损的又重新回到了城中,心里便觉放心,随后又派了贺拔胜去武川镇那边探听一下情况。 贺拔胜到了武川镇之后登时大吃一惊,武川镇已经失守了! 当时的武川镇将是谁已经是无从可知,但是有一个人却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带领三个儿子为防守武川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个人就是宇文肱。 宇文肱是鲜卑族宇文部的首领,不但为人比较仗义而且非常的有才干,当时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兴兵作乱,远近的镇民大多都响应他,宇文肱便见此情形,依然站在了北魏朝廷的这一边,决定要替朝廷平定叛乱。当时破六韩拔陵命令手下将领卫可孤率军攻打武川镇,宇文肱却是再也坐不住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振臂一呼,纠合乡里的镇民一同抵抗卫可孤的侵犯。 宇文肱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可能并不高,但是他的儿子却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一代枭雄,也是后来的西魏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也是北周王朝的奠基者,史称周文帝的宇文泰。 宇文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宇文颢,次子宇文连,三子宇文洛生,四子宇文泰。 与贺拔度拔一样,宇文肱也是一腔热血,对朝廷赤胆忠心,身为六镇地区的豪强,宇文肱在防护武川镇的战斗起了积极作用。 宇文肱与卫可孤当时交战于武川的南河,双方杀得是天昏地暗,宇文肱盘旋于刀光剑影之下也是勇猛无比,斩将夺旗,令敌军闻风丧胆。 只可惜当时的武川镇将也不不见了踪影,城中一片混乱,毕竟宇文肱的手下大多都是些为了保卫家园的普通武川镇民,根本抵挡不了卫可孤骑兵的威势,宇文肱在交战中已经是疲惫不堪,这个时候突然被几个骑兵一齐围攻,终于坚持不住,被一名骑兵一刀砍中左臂,随即便从马上摔了下来。 此时宇文肱的手下只剩下几个人,他的长子宇文颢带领手下的骑兵很快的杀了过来,常言道虎父无犬子,这宇文颢武艺精湛,刀法卓绝,一上来便斩杀了敌军几十人,卫可孤手下的军士见这宇文颢如此勇猛凶悍都是不敢近前,纷纷向后撤退,宇文肱这才从地上慢慢的站了起来,随即上马,由手下的骑兵护送着离开了这里。 等宇文颢看见父亲安全的离去才放下心来,随即将手中的大刀舞的虎虎生风,将敌军杀得落花流水。 卫可孤手下的骑兵瞬间蜂拥而至,顿时将宇文颢和几个手下团团包围。宇文颢是何等英勇,岂能对这些犯上作乱的人放在眼里,挥动大刀与敌军杀作一团,奈何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宇文颢最终战死,武川镇也失陷了。 于是贺拔胜立即离开了武川,迅速的返回到怀朔。 此时怀朔镇将杨钧见敌军将整个城池围的水泄不通,心想若是再不想办法离开这里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便弃城南逃,只留下贺拔度拔父子拼死守护城池。 卫可孤得知杨钧已经逃离了怀朔,立即率领大军乘隙攻入了城中,贺拔父子与敌军展开了输死的搏斗,最终因为寡不敌众,还是被敌军给俘虏了。 被俘的贺拔父子四人此时都是宁死不屈,任凭卫可孤如何威吓都是非常的淡定从容,卫可孤考虑到贺拔家族在当地也是有一定的势力,于是并没有立刻杀了贺拔度拔父子,于是这父子四人从此便做起了俘虏。 贺拔度拔父子身为职业军人,被卫可孤俘虏之后,将其视为自己毕生的耻辱,于是便想找机会联络一些志同道合之士准备袭杀卫可孤。 于是父子四人很快就与武川的宇文肱父子聚在一处,重新纠合了同乡的豪杰之士,准备将卫可孤一网打尽。 与贺拔、宇文父子一起策划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也是我们整个故事中的一个关键人物,此人便是绝世美男子独孤信。 独孤信出身鲜卑族,是后来西魏帝国、北周帝国的著名将领,位列八柱国之一。 贺拔父子、宇文父子、独孤信手下的人数不是很多,势力也不是很大,但是想要除掉卫可孤却是毫无胜算。众人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决定率军突袭卫可孤。 众人趁卫可孤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发动了进攻,这一战没有什么比较大的胜利,只是将卫可孤杀死,但是破六韩拔陵的势力没有受到任何折损,反而势力变得越来越强大,对宇文父子、贺拔父子、独孤信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攻击,让这些刚刚赢得点小胜利的队伍立刻遭到了残酷的反扑,众人见敌人对己方展开了强攻,没有任何办法能够抵挡,只能选择了逃跑。 贺拔、宇文两家在杀死卫可孤之后便遭到了敌军的奋起反击,其中不仅宇文肱的大儿子宇文颢之前战死,连贺拔度拔也在不久之后与高车部落的战斗之中不幸阵亡。 这一伙人遭到了重创后,一时之间也是慌不择路,只得分道扬镳,贺拔兄弟归附了北魏政府军广阳王元渊的麾下,宇文肱带领儿子宇文连、宇文洛生、宇文泰加入了丁零族,敕勒部落的首领鲜于修礼。 就在公元525年的五月,破六韩拔陵挥师直奔五原,与由北魏政府派来的剿匪总司令,也就是临淮王元彧展开激战。这位临淮王不知是在指挥上失策还是手下军士太不堪一击,竟然被破六韩拔陵的骑兵打的一败涂地,元彧只得狼狈的逃了回去,在回京之后就被孝明帝元诩削掉了官职,赶紧派了安兆将军李叔仁率军征讨。 这李叔仁是陇西人,骁勇善战,武艺高超,曾多次出兵征战,尤其是手中所使的兵器是一杆槊,分量非常重,孝明帝料想这一次破六韩拔陵一定会被打败,谁知道结果令人出乎意料,李叔仁和临淮王元彧一样,经过一番拼杀之后最终吃了败仗,败于白道之中。 这一次破六韩拔陵的势力可以说是日益强盛了,已经完全不把北魏政府放在眼里。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十一章 六镇暴乱(二) 这一下子孝明帝元诩心里多少有点发慌,但是随后又是精神倍增,当即召集群臣到显阳殿中商议讨贼计策,吏部尚书元修义出班奏请皇帝需要由朝廷重臣亲自带兵出征方能平定叛乱。小皇帝元诩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想派骠骑大将军李崇前去平叛,这一决定得到了朝廷官员的一致认可,大家都认为李崇在朝廷里德高望重,乃是社稷之臣,皇帝派他去定然不负众望。” 然而李崇却不想去平定什么叛乱,口口声声说自己已经年纪老迈,连路都快走不动了,希望皇上再另选能人带兵。 可是元诩并没有答应他,还是任命李崇为开府仪同三司兼北讨大都督,随后又任命李崇的儿子李神轨为平北将军,随父一同前去征讨,并且命令抚军将军崔暹,镇军将军广阳王元渊一并都受李崇任意调遣。 当时李崇命令崔暹出兵北道,让他不得恋战,只需牵制住破六韩拔陵的兵力即可,然后再从东道大举进兵,直捣沃野镇,可是崔暹并不服从李崇的指挥,私自带兵与破六韩拔陵在白道之中交战,结果可想而知,崔暹中了破六韩拔陵的埋伏,被敌军杀得溃不成军,只剩下孤身一人一骑狼狈的逃窜。 这一仗打的是一塌糊涂,崔暹被破六韩拔陵杀得大败,不但自己丢盔弃甲落荒而逃,连李崇也遭到了敌军的重创,无奈之下只得退守云中,与敌军僵持。此时塞外的高车族东西两大部落也都先后背叛了北魏王朝,纷纷投靠了破六韩拔陵的帐下。 高车,是北朝的人对漠北一部分的游牧部落的泛称,南朝人称其为”丁零“,漠北人又称其“敕勒”、“铁勒”、“狄历”。 因为就在不久以后,高车族的敕勒部落出现了两位举世闻名的将领,正是斛律金、斛律光父子二人。斛律金曾经为北齐神武帝高欢低唱过那首《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诗写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美好风光和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自己生活的豪情。 所以说高车族的背叛,无疑是对北魏王朝的一个重创。 李崇兵败的消息很快地传到了洛阳,朝廷上下无不闻之色变。 这一战的惨败,必须要找出负责人,于是这位年迈的老者李崇就被孝明帝元诩罢了官。 李崇最终也没有力挽狂澜,破六韩拔陵的气势还在不断的延续着,从此以后北魏政府便失去了对白道的控制,当前的局势对起义军是非常的有利,可以直接进军河北平原。 李崇被罢了官,崔暹本来也要对战败负一定的责任,谁想这位老兄竟然暗中赠送元乂良田与美女,从而免了自己的一切罪责,不但没有被皇帝怪罪,反而还被召回担任廷尉一职。孝明帝元诩已经任命皇室宗亲广阳王元渊为大军统帅。 六镇暴乱,各民族起义军声势浩浩荡荡,使整个北魏政府收到了极大的威胁,孝明帝元诩为此事已经是茶饭不思,元渊当即向皇帝提出了要采取怀柔政策,要将镇改为州,并且不再对镇的歧视,孝明帝听后觉得有理,便派黄门侍郎郦道元对起义军给予招降和安抚。 说起这郦道元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是北魏时期的官员、地理学家,在中国历史上名声响亮,有他撰写《水经注》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被称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并且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虽然郦道元在对于治国方面还是内行,但是此时六镇已经全部背叛了北魏政府,根本不可能逐一安抚,郦道元去了六镇也是于事无补,一路上全是叛贼和暴民,通往六镇的道路几乎都被阻断,所以郦道元安抚之事没有任何结果便又回来了。 中国有一句话叫作“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北边的叛乱还没有被平定,西边的关陇地区又出现了危机。 当时的抚军将军、秦州刺史李彦因为滥用刑罚,致使部下怨恨,于是当时的城民薛珍、刘庆、杜超等人联合汉、羌、氐等各族人民在正光五年的六月,在秦州城内发动了起义,遂将李彦擒杀。随后推举羌人莫折大提为首领,称为秦王。莫折大提派手下大将卜朝攻克了高平镇,杀了高平镇将赫连略和行台高元荣。一时之间,关陇地区登时一片大乱。就在这一年莫折大提突然因病去世,所有部下由四儿子莫提念生统领。 莫折大提死后,莫折念生立即统帅部众,自称为天子,国号为秦,还设立了文武百官,随后派遣弟弟高阳王莫折天生出兵进宫陇东,莫折天生率领大军与西征都督元志交战于陇口,结果元志兵败逃到了岐州。莫折天生在公元524年的十月,举兵攻打岐州,最终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歧州之役是岐州城被攻破,俘获了都督元志和刺史裴芬之,莫折天生将这二人交给了哥哥莫折念生处置,莫折念生最终将元志、裴芬之杀掉。莫折天生乘胜又攻下了凉州。就在第二年的正月,莫折天生率军攻打了雍州,同时驻军于黑水。北魏政府对此非常忧虑,立即任命齐王萧宝夤为开府、西道行台、大都督,任命岐州刺史崔延伯为征西将军、西道都督,让二人统率五万大军来讨伐莫折天生。 说起这萧宝夤,在这里我们要简单的介绍一下。 萧宝夤,是南朝齐明帝萧鸾的第六子,之前被封为建安王,后来改封鄱阳王,当时梁武帝萧衍杀害南齐宗室的时候,萧宝夤只身逃到了北魏,并且去了孝明帝元宏的女儿南阳公主为妻,之后曾屡次与梁朝发生了战争,所以说萧宝夤虽然投奔了北魏王朝,可是却始终不忘记要复兴齐朝。 此时萧宝夤与崔延伯驻军在马嵬。崔延伯向来骁勇善战,勇猛无比,萧宝夤前来催促他率兵出战,崔延伯却说道:“齐王何须着急,待明日一早我率军前去试探一下贼军的士气如何。”于是便精挑细选了几千名军士西渡黑水,大张旗鼓的朝莫折天生的阵地奔去,而萧宝夤则驻扎在黑水东边,只等前方一有动静便率军前去支援。 崔延伯带领几千名军士一直来到了莫折天生的营前,崔延伯手持一柄大砍刀,丝毫没有将这群草寇放在眼里,不断地在莫折天生的营前耀武扬威,而且说了许多威胁的话,然后再带领部下慢慢的撤退。莫折天生见崔延伯只带了几千名军士便敢在自己的营前如此狂妄,再也按捺不住,立即抽刀在手,命令手下军士立即追杀崔延伯。 莫折天生手下大军是崔延伯的十倍之多,此时全部奔出了营地之外,不停地追赶崔延伯的部队,双方很快的战在了一处,经过一番拼杀之后,北魏军队渐渐地有些支持不住,被莫折天生的骑兵一直追杀到黑水河边。萧宝夤见到此时的情形,心中顿时一阵慌乱。崔延伯命令众军士赶紧渡河,队伍到了这个时候还是那么齐整,莫折天生见状也不敢轻易出击。崔延伯武功高强,浑身有使不完的气力,此时手舞大刀与敌军展开了搏斗,不到片刻便斩杀几十人,那些所谓的“秦军”见崔延伯如此凶悍,无人敢近其左右。 不到一会儿,北魏的军士全部都渡过了河,崔延伯又杀了一阵方才独自渡河过来,莫折天生的部下也随后退去。 萧宝夤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不断地夸赞崔延伯。崔延伯朗声说道:“这伙贼寇根本不是老夫的对手,您只管安稳而坐,看老夫如何击败这群乌合之众。” 过了几天之后,崔延伯率领大军进攻莫折天生,萧宝夤断后。此时的莫折天生也是全军出动,可以说是倾巢而出准备迎战。崔延伯将大刀猛地一挥,长啸一声,催马舞刀杀入敌阵。 “秦军”的先锋阵营见崔延伯如此勇猛,顿时手作无措,还没来得及迎战,就被崔延伯身先士卒杀了十几人,不一会儿便破了先锋营。北魏军士见主将如此勇猛,争先恐后地冲向敌军阵地,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瞬间之内便将敌军杀得人仰马翻,血流成河。 莫折天生的部下被崔延伯、萧宝夤的北魏大军杀得溃不成军,这一战敌军被俘获、斩杀十万多人,最终以莫折天生战败而告终。萧宝夤、崔延伯率军一直追击到小陇,岐州、雍州及陇东都被平定。 公元524年的四月,高平镇民赫连恩为了响应破六韩拔陵的号召,杀死了地方官吏,在高平镇起事,推举胡琛为首领,胡琛自称高平王。 在次年的四月,胡琛派遣手下大将万俟丑奴和宿勤明达率军攻占泾州,与北魏守军卢祖迁、伊瓮生相持不下。北魏朝廷当即命令行台大都督萧宝夤、西道都督崔延伯各率本部人马从两面夹击胡琛。此时崔延伯刚刚打败了莫折天生,与萧宝夤率军和卢祖迁、伊瓮生在安定会师。 崔延伯和萧宝夤手下有精兵十二万,铁骑八千匹,势力相当雄厚,万俟丑奴当时在泾州西北七十里驻军,在这期间不断地派遣部队来到魏军阵地骚扰,表示要挑战魏军。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十二章 六镇暴乱(三) 崔延伯脾气急躁,恨不得立刻将这群叛贼剿灭,此时见万俟丑奴的部下如此嚣张,再也忍耐不住,随即告知萧宝夤说是自己要带兵出战。萧宝夤是知道崔延伯的脾气的,要想让他老老实实的待在营地里听着敌军不停地叫嚣是不可能的,但是又担心万俟丑奴诡计多端,生怕崔延伯一出去便中了万俟丑奴的奸计。 二人商讨了很长时间,萧宝夤才答应让崔延伯带兵出战。崔延伯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首先命令手下军士看了许多树木营造大排,里面按上了锁柱,然后又训练出了一支精锐之师,每个人都将其扛在了肩上用来冲锋陷阵,这一发明被称为“排城”。说起来就是用巨木连成的活动城墙,在战斗的时候战士在外面,将一切辎重之物放在里面。就在崔延伯一切都训练完毕准备率军出战的时候,突然营外传来了消息,有百余名叛军持着投降书来到营地之外,请求不要开战。 但是萧宝夤和崔延伯高兴地太早了,他们也太小看这万俟丑奴了,二人刚刚回到营帐,就在这个时候就听营帐之外人马喧闹,大将宿勤明达已经率领大军从东北方向杀了过来,萧宝夤脸色一变,暗叫不妙,二人还未回过神来,那些原来说是要投降的敌军也如虎狼般冲杀过来。 崔延伯此时方知自己中了敌人的诈降之计,随即暴喝一声,迅速上了战马,挥刀杀向敌军,一场大战登时拉开了帷幕。 宿勤明达带领手下的骑兵与魏军展开了搏斗,双方的呐喊声如地动山摇,崔延伯刀砍剑刺,不到片刻便斩杀了几十人。因为敌军大多都是轻骑,而崔延伯的部下基本上都是步兵,来回拼杀已经是筋疲力尽,所用的作战器械”排城”虽然派上了用场,但是宿勤明达的骑兵太过于勇猛,不一会儿便冲进了排城之内,经过一番残酷的恶斗之后,魏军的作战器械“排城”已经被敌军所破,崔延伯怒不可遏,奋力斩杀敌人,只可惜这一战最终以惨败而告终,崔延伯手下的军士伤亡两万余人。 萧宝夤见魏军惨败,心想如果再不撤退的话很可能会全军覆没,于是整顿好军马很快撤退,只图能保住泾州。 崔延伯吃了败仗,心里有气,见萧宝夤下令镇守泾州,也就暂且忍住心中怒火,命令士兵修缮作战器械,“排城”在战场上已经遭到了极大的损坏,同时又出资招兵买马,只图与敌人来日一战好一雪前耻。 过了几天,萧宝夤与崔延伯率领大军从泾州向西进发,在离敌人营寨七里以外的地方驻扎,崔延伯便要求出战,萧宝夤根本不同意,说是此时正是敌人士气正旺的时候,自己大军还未得到修整,这个时候若要强攻,定然会吃大亏。 崔延伯前番交战受到了重挫,心中一直觉得非常耻辱,不断地找机会想要一雪前耻,此刻见萧宝夤不同意自己出战,于是决定独自带领人马向敌军营寨杀将过去。 于是崔延伯没有向萧宝夤请示便私自带领人马朝敌军所驻扎的地方彭抗谷营寨杀过去,想杀敌人个措手不及。 崔延伯一连踏平了敌军好几处营寨,杀得敌人四散奔逃,正自心中欢喜,却没想到自己手下的士兵此时此刻居然在抢夺敌人营寨的财物,魏军顿时散乱不整,根本不再遵从什么军纪,只顾各自四处抢掠。崔延伯此时已经杀红了眼,看到此时的情形不禁心中大怒,生怕此时敌军突然再冲杀过来,于是便喝令手下士兵赶紧停止,可是那些士兵哪里再听崔延伯的话,气得崔延伯长啸一声,挥刀朝敌人阵地猛杀过去。 就在这个时候,高平王胡琛的手下大将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纷纷用鄙视的目光盯着这群军心涣散的乌合之众,在万俟丑奴的一声冷笑之下,手下骑兵全力向魏军杀过去,瞬间之内便将这北魏政府的军队杀得溃不成军,大将崔延伯见大势已去,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挥刀斩杀了一名敌人之后,不幸被蓦地里射来的一支箭射中面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崔延伯还是怒目直视着这伙叛军。 这一战不但崔延伯战死,魏军伤亡一万多人,萧宝夤闻讯之后震惊不已,最终战败而逃,此时各民族的起义军浩浩荡荡,气势如虹。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起义军的势力日益扩大,一旦各路反政府武装联合起来对抗北魏政府,那么这个天下就不会再是姓元的了。 只是现在烽烟四起,各路举事的民族军由于没有统一的领导核心而互相猜忌,从而开始了自相残杀。在这其中,有个名叫吕伯度的人,是天水郡的一个平民,早在公元524年的时候,因为秦州太守李彦刑政苛刻,导致了自己被城内薛珍等人结伙闯进了府邸杀害,当时这个吕伯度便与薛珍等人推举了羌人莫折大提为首领,莫折大提死后由其四子莫折念生统领军队,莫折天生自称秦王,吕伯度也被任命为大将,可是后来因为连续作战的原因吕伯度将大营迁到了显亲县,并且背叛了莫折天生,反过来举兵对抗莫折念生,但是并没有战胜,连显亲县也丢了。 吕伯度与莫折念生交战以失败而告终,继而投靠了高平王胡琛,当时胡琛心中非常欢喜,因为他早就想将莫折念生吞并,吕伯度在这个时候来投靠自己,正好可以利用他去攻打莫折念生,于是便下令任命吕伯度为大都督、秦王,资助他许多兵马。 吕伯度这此时变得越加的猖狂,率领着骑兵朝莫折念生的阵营直奔过去,恨不得立即打败莫折念生,将显亲县收复。 吕伯度凭借胡琛拨给他的兵马屡屡地将莫折念生打败,终于收复了显亲县,此时心高气傲的吕伯度突然又翻脸不认人,率领手下骑兵反叛了胡琛。 吕伯度如此的反复无常,忘恩负义,不禁会让人想到吕家的另外一个名人,就是东汉末年的名将,温侯吕布吕奉先。吕布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并且还认二人为义父,可是最后还是与司徒王允合力将董卓诛杀。 此时的吕伯度也不逊色于吕布,先是反叛了秦王莫折念生,并且投靠了高平王胡琛,最后又反过来背叛了胡琛,竟然将魏军引了过来,将莫折念生追的已是穷途末路,一败涂地。 这个时候莫折念生还指望着东山再起,无奈之下想起了一计,那就是诈降,竟然屈尊投靠了西北行台、大都督萧宝夤。 萧宝夤自从崔延伯战死之后,对手下士兵训练严格,一直希望多建战功,此时见秦王莫折念生派遣使者来乞降,便让陇右行台崔士和先是占领了秦州,然后安抚城民。 吕伯度此时已经归附魏军,被任命为泾州刺史,封为平秦郡公。 当时魏国大都督元修义将大军停在了陇口,已经投降的莫折念生见到了此时的魏军都是非常的松散,根本不堪一击,另外,自己根本不愿意和吕伯度这个曾经在自己的帐下为将的小人一起为伍,于是一咬牙,便背叛了魏军。 莫折念生竟然将崔士和给绑了起来,这可是公开与魏军反目,并且将崔士和押送给高平王胡琛。 这时候的莫折念生心里的算盘就是先将崔士和送给胡琛作为见面礼,然后再借胡琛之力让自己重新崛起。但是他想的太天真了,这个崔士和根本就不配合他,要知道这崔士和也不是一般的人物,是崔亮的次子,崔亮又是谁,是咱们之前提到过的北魏名臣崔光的从弟。 崔士和到了此时此刻怎么会让这些贼寇任意摆布,在莫折念生的威吓利诱下宁死不从,莫折念生最终恼羞成怒,命人将崔士和给杀害了。 莫折念生杀了崔士和后便投到了高平王胡琛的麾下,萧宝夤得知崔士和被莫折念生杀了,气得咬牙切齿,立刻派遣手下骑兵前去攻打胡琛,务必要将那个莫折念生给杀了,好为崔士和报仇雪恨,而这一次魏军的队伍里就有那个脑后长有反骨的吕伯度,这位老兄率领魏军骑兵胡琛手下大将万俟丑奴交战,二人各自挥刀战在一处,要知道万俟丑奴乃是骁勇善战的猛将,手中一口刀斩敌人首级犹如探囊取物,吕伯度怎么是其对手,二人交手不到二十回合便被万俟丑奴一刀斩于马下。万俟丑奴一马当先杀退了前来围攻的魏军,这样一来,胡琛的队伍在甘肃一带已经是最强的了,声势更加浩大,令魏军不敢小觑,大都督萧宝夤对这支强大的起义军已经是无力控制。 现在的胡琛已经不单单只想老老实实的做高平王,想与莫折念生联起手来排挤起义军领袖破六韩拔陵,于是在态度上便开始不将破六韩拔陵放在眼里,这让曾经一度领导数十万起义军并且建立了政权的破六韩拔陵非常的不满,便想将胡琛给除掉,想了半天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让手下一个名叫费聿的人前往高平,来到了胡琛的大营之中,说是真王破六韩拔陵是六镇起义中最有能力的领袖,早晚必成气候,只要高平王胡琛顺从,真王破六韩拔陵定然不会亏待于你,高官厚禄都不在话下。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十三章 大军阀尔朱荣 此时的胡琛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恨不得自己能够尽快地称霸天下,又怎么会再投到破六韩拔陵的手底下做官呢,于是听了费聿的话后不禁冷哼了一声,说道:“此时真王兵多将广,占领了六镇地区,可是本王麾下也是人才济济,你难道没有看到我的队伍有多么强大么,既然我与破六韩拔陵都各自称王,我怎么会再到他的帐下做官。” 接着又将费聿冷嘲热讽了一番,这让费聿非常的生气,于是下定决心要让胡琛为自己说的话付出代价。 此时夜已经很深,高平王正在自己的营帐之内休息,突然外面人影一闪,胡琛立即高喝一声,手持弯刀追了出去,到了大帐之外却是没有看到一个人,正自惊疑之间,突然感到脑后一阵寒气袭来,心中暗叫不好,待要挥刀反抗的时候,已经是来不及了,只见蓦地里一柄长剑朝胡琛斜砍过来,只听一声惨叫,胡琛已经身首异处,刺杀胡琛的人正是费聿。 次日胡琛帐下众将得知高平王被刺身亡的消息,都是非常震惊,但是都已经猜到了凶手肯定是那个破六韩拔陵派来的费聿,但此时费聿已经消失了,众将也没有工夫去捉拿费聿,于是便有人提出了高平王已经被奸人所害,这支队伍里面不能没有首领,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选一位有资历有能力的人物来做起义军的首领。 众人皆点头称是,于是便有人提出让立功最多,武功最高的万俟丑奴为首领,其余的将领也都赞成,于是万俟丑奴也就不再推辞,成为了继胡琛之后的起义军首领,从此便统领了这支队伍,率军转战于关陇北部地区,与北魏政府军长期作战,并且屡战屡胜,这一切也使万俟丑奴的威名远播。 在公元524年,秀容人乞伏莫于聚众将当地郡守给杀了,南秀容人万于乞真反叛又杀了太仆卿陆延。 当时北秀容人出了一个酋长,也就是一代枭雄尔朱荣,他带领着部下很快地将这两次叛乱给平定。 说起这尔朱荣可是有着较强大背景的家庭。 尔朱荣,字天宝,是北秀容人。因为他的祖先住在尔朱川,故此以尔朱为姓氏。 尔朱荣的高祖尔朱羽健是契胡部的酋长,在北魏道武帝登国初年便跟随道武帝拓跋珪四处征讨,曾率领契胡部一千七百名武士跟随着圣驾平定晋阳,并且立有赫赫战功,道武帝为了赏赐其功勋,便将北秀容川一带三百里地封给尔朱羽健,尔朱氏从此便开始发迹。 尔朱荣的曾祖为尔朱郁德,继续担任契胡部的酋长,其祖父尔朱代勤在北魏高祖孝文帝的时候还被封为肆州刺史、梁郡公。一直到了其父尔朱新兴在北魏太和年间还有“秀容地区第一酋长”之称。 到了尔朱荣这里又袭承父位担任契胡部第一酋长,已经是很有地位的部落贵族,并且大肆招兵买马,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势力,成为一支极其强大的队伍,于是北魏统治者孝明帝元诩便想笼络尔朱荣来镇压起义军。 《魏书》中写道:“荣洁白,美容貌,幼而神机明决。及长,好射猎,每射围誓众,便为军陈之法,号令严肃,众莫敢犯。 尔朱荣不但人长得英俊,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 北魏政府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位了不起的人物,关于如何镇压六镇起义,孝明帝元诩决定听取尔朱荣的意见。 尔朱荣虽然带领契胡部部众接连平叛了两场叛乱,也是得到了小小的胜利,但是面对着声势浩荡的各路起义军,也是感到非常的棘手,最后绞尽脑汁的想出了一个比较冒险的主要:要与柔然联合,请来了北魏的宿敌一同平定六镇起义。 柔然,也被称为“蠕蠕”、“芮芮”、“茹茹”、“蝚蠕”等。是公元四世纪后期到六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上继匈奴、鲜卑等之后崛起的部落制汗国,在中原接连经历了东晋十六国后期、南北朝之间的纷争与对峙,柔然便与北魏帝国、南朝并立。 北魏王朝为了能挽回大局,也管不了太多,宁可与柔然化敌为友也要将六镇起义给平定。 这样一来对破六韩拔陵来说可是好日子就快要到头了,这柔然可汗阿那瑰得到了北魏政府的好处,当即率领十万骁勇的骑兵攻打破六韩拔陵,先是有武川镇以西一直杀到了沃野镇境内。 此时的破六韩拔陵见柔然骑兵如此勇猛,心里暗暗叫苦不迭,起初自己率众起义也曾屡屡打败北魏的部队,那是因为当时的北魏部队势力薄弱,从而使自己一路之上所向披靡,接连重创北魏政府军,但是现在面对着气势汹涌的柔然骑兵,破六韩拔陵似乎看到了厄运正朝自己慢慢的奔过来。 事实正是如此,士气强盛的柔然部队与破六韩拔陵的部队刚一交上手,破六韩拔陵部队的战斗力较之以前是大大的减退,当初大战魏军的时候战无不胜,现在被柔然铁骑打的落花流水,面对着如此悲惨的场面,破六韩拔陵甚至有些绝望了,即使自己手下的将领在怎么浴血奋战,也敌不过纵横驰骋在蒙古草原上的铁骑骁勇善战,到了此时,破六韩拔陵就快只撑不住了,开始为自己的下一步该何去何从做打算。 破六韩拔陵是匈奴单于的后代,在各地起义军中的威望甚高,面对着北魏大军和柔然大军的咄咄相逼,而自己却是不能抵抗,心里别提有多憋屈了,正好此时北魏政府任命广阳王元渊为大军的统帅,公元525年的六月,破六韩的率领部队直奔五原,准备将元渊所率领的北魏军队彻底地给打垮。 但是事情并没有进行的那么顺利,因为破六韩拔陵刚到五原的时候,与魏军先是大战一场,在稍微获得一点小的胜利的前提下,按照原来的计划将元渊的部队给围困,可是一个人物的出现,立即打破了这个局面。 这位出场的人物就是前文咱们曾经提到过的神武尖山人贺拔胜,也就是贺拔兄弟中的老二,在怀朔镇被围的时候曾经去请临淮王元彧发兵救援,之后回来的时候怀朔、武川二镇便相继沦陷。 破六韩拔陵是知道这贺拔胜的厉害的,此时起义军将元渊大军给围困住,本想一举将魏军击败,可是就在这个时候贺拔胜出现了。 因为自从贺拔兄弟的父亲贺拔度拔战死之后,兄弟三人便一齐投在了广阳王元渊的麾下。这一次正是元渊因为被破六韩拔陵围困,才让贺拔胜招募勇士,然后再来击杀破六韩拔陵。 本来冷傲孤清的破六韩拔陵此时见到贺拔胜手持大刀,率领部下二百勇士如同虎狼一般直杀入自己的阵营,顿时大惊失色,心下暗叫不妙,今日非要吃个大亏不可,想到此处再也按捺不住,手持弯刀长啸一声,率领部下直杀入贺拔胜的队伍里。双方登时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鏖战。 贺拔胜的武功与见识非一般人能比,此刻他手下的二百名勇敢的武士就是他刚刚招募而来,在得到元渊的一声号令之下,便亲自率领两百勇士打开了东城门,朝敌人突袭过来。破六韩拔陵的部队对这群如狼似虎的勇士好像根本无法抵挡,不到片刻便有一百余人死在贺拔胜极其部下的弯刀之下。 破六韩拔陵见势头不妙,赶紧下令撤退,大军立即撤退几十里。贺拔胜手中刀快如疾电,在斩杀了几名敌军之后,也命令手下二百勇士立即撤退,在他看来只需要杀破六韩拔陵个措手不及,使敌人受到重创便可,不用一直在这里杀下去,毕竟自己只有二百人,而破六韩拔陵却拥有千军万马,一时半会儿怎么能杀得完,这一仗在于力挫敌人的锐气,让其阵脚大乱便可,于是便带领两百名勇士迅速的退去。 破六韩拔陵见贺拔胜带领部下离去,心中又气又恼,见自己手下这么多兵马居然被打得溃不成军,自己还驻军在几十里以外,这等耻辱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但是仔细一想贺拔胜为什么只带领这么少的人马来交战,必定是受到高人的指点,看来真正厉害的人物的还没有出现。 破六韩拔陵猜的一点也没错,这位真正的人物现在没有出现,但是稍后便会出现,他的出现也预示着破六韩拔陵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这位大人物便是历任北魏、西魏、北周的著名将领和战略家,西魏八柱国之一的于谨。 《周书》原文中写道:“于谨字思敬,沈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 于谨现在担任参军一职,据说在他年轻的时候曾隐居在乡里,也没有什么做官出仕的志向,当有人劝其大展伸手,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定能前途无量。而于谨则说那州郡级别的官职,都是前人比较鄙视的,要想让自己将来做到三公的位置,必须要等待时机的到来,现在自己之所以在郡邑悠闲自得,那只不过是暂且打发时光而已。 果然,后来的于谨位列西魏八柱国之一。 之前我们曾提到过八柱国之一的重量级人物独孤信,这位于谨在所谓的八位“江湖大佬”中是第二位出场。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十四章 击败破六韩拔陵 说起这位于谨便是先前曾被怀荒镇民反叛的时候所杀死的镇将于景。此时的于谨被广阳王元渊引荐为长流参军,并且得到了非常高的待遇,元渊有什么重要的机密大事都会和他商议,如今面对着破六韩拔陵这一支强大队伍,于谨又向元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因为之前高车族已经背叛了北魏政府,于谨决定亲自前往高车部说服其首领,让其重归北魏麾下。元渊听后觉得非常有道理,决定采纳于谨的怀柔政策,对起义军予以招降,让他们重新为北魏王朝效力,转过身来再对抗破六韩拔陵所率领的起义军。于谨得到任务之后立即动身,独自一人骑马来到了曾经叛离大魏的高车部落,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对其部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游说,其酋长乜列河重新率领部下三万多户人家一齐南下投靠大元帅元渊,重新归附了大魏,元渊大喜过望,赶紧与于谨率兵前往折敦岭去迎接他们。 于谨在路上对元渊说道:“此时破六韩拔陵拥有千军万马,一旦他知道了乜列河率领部众投靠了大魏,定然会率大军前来拦击,如果让他提前占领了先机,拥有了天时地利,那我们就很难与他相抗衡,依末将看来,不如我们先让乜列河率领部下前去引诱破六韩拔陵的大军,到时候破六韩拔陵一定会亲自率领大军前来出击,然后我们再埋伏下大军,来个以逸待劳,定然能将这群叛贼来个一网打尽。” 广阳王元渊听了顿时脸露喜色,接连地夸赞道:“于将军此计甚妙,就照你说的做,到时候让破六韩拔陵有来无回。” 事情果然像于谨所料的一样,破六韩拔陵听到高车部落酋长乜列河率领部众归附了北魏,不禁恼羞成怒,决定要狠狠地出击高车部,于是破六韩拔陵率领部下朝折敦岭进发,正好遇上了正在南下的乜列河部众,于是双发一见面便大动干戈,经过一番拼杀之后,破六韩拔陵手下的铁骑很快的控制住了高车族的部众,正要将这些部众押走的时候,突然从岭后涌来了骁勇的大魏铁骑,正是于谨所率领的队伍冲杀过来,破六韩拔陵见魏军来势凶猛,知道自己中了于谨的计谋,立刻命令手下赶紧撤退,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于谨所率领的魏军此时浩浩荡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破六韩拔陵的大军杀了个措手不及,两军经过了一场惊天动地的交战之后,最终以破六韩拔陵的队伍惨败而告终,乜列河所率领的高车部落又重新归附了北魏。 这一战破六韩拔陵遭到了魏军的重创,接下来柔然可汗阿那瑰也率领柔然铁骑相助魏军来攻打破六韩拔陵。 破六韩拔陵率领部下拼死抵抗柔然的铁骑,可是柔然这支生长在蒙古草原的铁骑作战蛮横,凶悍无比,破六韩拔陵的部队屡屡遭到败绩,破六韩拔陵连续遭到了多路大军的围攻,整支队伍基本上被打垮了,此时已经是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原本一支强大的队伍此时已经是溃不成军,加上柔然大军实在是太野蛮了,自己的部队伤亡惨重,只得躲避柔然铁骑的连续攻击。 破六韩拔陵此时觉得再也无颜继续留在六镇地区,索性带上一部分出生入死的亲随准备南下,渡过黄河之后再图东山再起,就在这个时候元渊率领魏军前来堵截破六韩拔陵,并且招降了其手下二十多万军队,这次起义到此为止彻底地失败了。 可是就在在破六韩拔陵离开之后,这边剩下的只是几十万残兵败将和饱受战火烽烟的六镇废墟,至于接下去会经历怎样的历程,也是无从可知的。 破六韩拔陵带领少数部下渡过黄河究竟去干了什么,是被北魏的镇将给杀了,还是让柔然铁骑所杀,或许是病死,甚至遁居于世外我们已经无法再知晓了,只知道这位北魏末年的起义军首领此时已经是下落不明,正式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一次元渊大军立下了大功,于谨也被魏孝明帝元诩任命为积射将军。 虽然破六韩拔陵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可是那些暴民却依然还在,还在继续的活动着,那些曾经跟随破六韩拔陵的镇民被北魏政府相继的安排到了河北一带,这些战俘被称为“降户”。当时河北一带连年都是水旱之灾连续不断,当地的百姓饱受饥荒,自己都吃不饱,怎么会有粮食供给这么多的“降户”,于是双发便又产生了矛盾,一直到了矛盾激化,过了几个月之后,起义军又开始暴发,大批的镇民揭竿而起,这一次镇兵、镇将全部加入了叛乱之中,相互兼并,来回拼杀,北魏王朝已经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六镇暴乱被镇压只有短短的半年,一场更为可怕、更为激烈的叛乱又开始了。 此时的北魏王朝已经处于风口浪尖之地,开始摇摇欲坠,大魏江山究竟能维持到什么时候也是无人可知了。 广阳王元渊这次拼尽全力才将这六镇暴乱给镇压下来,一鼓作气的将破六韩拔陵的起义军给击败、招降。 话分两头,就在北方六镇叛乱,到处都是金戈铁马打打杀杀的时候,那位被当朝权臣元叉所幽禁的胡太后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此时的元叉虽然幽禁了胡太后,但是自己并没有要取代皇帝之位的意思,只不过是为了一己私欲能得到满足便可,此时的元叉权益熏心,自我膨胀,他的所作所为早已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满,可是元乂却对小皇帝元诩特别的好,元诩更是亲切的呼元叉为“姨父”,这元叉的妻子可是宣武灵太后的亲妹妹。 这个时候宦官刘腾已经死了,就连司徒崔光也已经去逝,元叉整天都沉浸在花天酒地之中,时常流连忘返,渐渐地放松了对胡太后的监视,被幽禁在北宫之中的胡太后逐渐洞悉观察了这一切,心中不禁一阵大喜,暗想自己的机会又来了。 胡太后有一次趁着元叉不在,暗地里将儿子元诩和群臣召集到这北宫之中,与众人刚一见面,胡太后便有些情绪失控,不断地叹息道:“元叉将我母子二人分开这么久,不允许我们相互往来,那还留哀家有何用,还真不如从此削发为尼,修道于嵩山之中,闲居在寺院之内,以此渡过余生罢了!”说着便黯然泪下。 小皇帝元诩此时见到太后花容失色,顿时良心发现,便赶紧跪在地下,不断地扣头哭泣,群臣见了也都相继跪倒在地苦苦哀求,都劝太后不要出家为尼。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十五章 胡太后重掌大权 胡太后见到这一招颇为奏效,便决心要继续装下去,于是声色俱厉的命令宫女取来一把剪刀,便要剪断这满头青丝,真的要当尼姑。孝明帝元诩见太后说到做到,心中惊惶,连忙制止宫女,再三的劝说太后不要如此固执,可是胡太后就是不听。 此时群臣之中有人提出让皇帝今晚留在后宫,与太后相伴。胡太后毕竟是元诩的亲生母亲,二人分开这么久,哪有儿子不想娘的道理,元诩立即答应留在后宫, 于是母子二人当晚便在深宫之中长叙至深夜,谈论的话题无非都是元叉所做的不法之事,将来必定会引起祸乱,就在这个时候元诩正好得到密报说是元乂的从弟元洪业和武州人姬库根准备起兵谋反,元诩也害怕自己皇帝的位置被夺,于是和太后商议要将元叉给罢免。 如今的元诩已经有十六岁了,对于许多事情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处理方式,于是便将元叉召到了显阳殿,在他的面前假装称太后在自己的面前大发脾气,说是要到嵩山修道,并且要出家当尼姑,自己怎么劝阻都没有用,如果真要那样的话,自己该怎么办。 此时的元叉早已是权欲熏心,目空一切,以为自己早已掌控朝政,根本不把这娘俩的事情放在心上,此时听元诩这么一说,巴不得胡太后及早出家,心里顿时一喜,便让元诩顺从他母亲的旨意,任凭其削发为尼,元诩便含含糊糊的答应了。 胡太后现在还不到四十岁,依然是容色娇艳,眼波盈盈,有一股一般妃嫔所不及的魅力与气质,怎么能轻易地断绝这七情六欲,那只不过是嘴上说说罢了,她只想借此来愚弄元叉。没想到元叉竟然被胡太后给愚弄,渐渐地放松了戒备之心,任凭胡太后随意出宫,如此一来胡太后又重新获得了自由,有时候还不断地与儿子元诩来回出入宫廷,也没有人阻拦他们。 这一天胡太后与皇帝一同出宫游玩,目的地是在洛水,也就是都城洛阳的旁边。就在他们尽兴的游玩的时候遇见了一个人。 这个人便是高阳王元雍。 此时的高阳王元雍虽然是北魏宗室,担任宰相一职,位居元叉之上,可是实际上根本没有掌控什么实权,于是心里甚是憎恨元叉,一直想找机会除掉这个名声败坏的佞臣。 太后与皇帝在元雍的盛邀之下,决定今晚留在高阳王府之内,当晚三人便开怀畅饮,随后便商定了一个如何将元叉给罢免的计划。 元叉如此损公肥私,为了一己之利,根本不顾天下的安危,不断的玩弄着自己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利,真的是做到了祸国殃民,人人对其恨之入骨的地步。 有一天,胡太后忽然召元叉入宫,然后问道:“元郎,你可是真的忠心于大魏么?如果真的如此,你为何不讲领军将军的职位辞去,只留下其他的官职来辅政。” 元叉一听,立即惊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跪倒在地,对胡太后说道:“臣誓死效忠大魏,这就请求辞去领军将军一职!” 元叉此时的表现倒让胡太后非常的满意,回想起来,当年自己身为充华的时候,当时的皇后高英对自己屡屡加害,就在自己朝不保夕的 时候,还是元叉和刘腾曾经不顾生命安危来保护过自己,所以胡太后从内心也不想杀掉元叉,于是她看了皇帝一眼,想看看自己的儿子对这位“姨父”是什么态度,只见孝明帝也是微微的点了点头,与太后的决定持一样的态度。 于是胡太后当即决定,任命元叉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侍中。只是这么一来,元叉的部分兵权就被解除了,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元叉继续做自己的权臣,还是掌管着朝廷你内外的一切事务。 元叉这个时候还是孝明帝元诩最为信任的“姨父”,因为侯刚是元乂的同党,所以原来的领军将军之职改由侯刚担任,元叉此时还没有感觉出自己的末日即将到来,反倒觉得自己虽然被太后、皇帝解除了兵权,但是总不至于被罢黜。 可是如此一来,朝廷中有许多重臣见太后对元叉还持有暧昧的态度,心下都是十分的着急,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元叉不被扳倒,就会一直使他们的绊脚石。 大家决定主动出击元叉,于是将目标放到了一位绝色美女的身上。 这个时候孝明帝元诩立胡太后的侄女胡氏为皇后,但是元诩对这位表妹却不是非常的宠爱,倒是有位最为皇帝恩宠并且姿色出众的潘充华,这位潘妃名叫潘外怜,长得皮肤胜雪,秀丽绝俗,以倾国倾城之容媚惑孝明帝,并且深讨皇帝的欢心。 当时宦官张景嵩与刘思逸因为不是元叉的同党,便想找机会将这个恶贯满盈的奸佞小人给除掉,于是二人便找到了这位潘外怜小姐,屡屡向她提起,说元叉早就有害她之心,让潘充华要小心谨慎,防止元叉对其暗施毒手。 潘充华一直对元叉怀恨在心,此时听这张景嵩这么一说,便下定决心要好好地惩治一番元叉,于是便找到孝明帝元诩,对他说起元乂居心叵测,此时权倾朝野,目空一切,不但要害我,还要对你不利。 此时在元诩的心目当中,那位曾经对自己百般爱护、忠于大魏社稷的“姨父”已经成了一个权欲熏心、骄奢淫逸,并且人人都非常痛恨的佞臣。 元诩平日里便对潘外怜格外的宠爱,此时见爱妃说得这么恳切,当即下定了决心,要对元叉下手。 而此时的元叉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孝明帝元诩视为“眼中钉”。 元叉大权在握的时候,对朝廷内外事务总管的十分严谨,不但曾对宣武灵太后看得非常紧,对皇帝元诩也是不敢有松懈之心,朝廷的所有事情几乎都是他一个人来掌控,于是便长期在宫中留宿,此时觉得一切都已经很放心了,便出宫回到家中。 可是第二天,元叉正准备入宫,突然觉得情况不对,两名守卫的军士突然一齐将长矛横在了自己面前,这个时候元叉才隐隐觉得自己将要有祸事来临。 元叉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之前大权在握,在朝中一手遮天,可是现在兵权被解除了,虽然自己还有很多极高的职位,但大多都是虚衔,此时真正主宰皇宫一切大权的也不是那个“外甥”元诩,而是那位一度被囚禁的宣武灵太后,胡充华。 这为胡太后在公元520年的时候被元叉囚禁于北宫,一直熬到了公元525年才得以重新复出,在这期间这位坚强的女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不但的大胆尝试,试图要重新夺回大权,再一次的临朝称制。 这位胡太后终于做到了她要做的事情,终于咸鱼翻身,如愿以偿。 有一天侍中穆绍在太后面前说起要速将元叉除掉,不然朝廷上下人人心中不平,百姓们怨声载道,唯有尽快除掉这个祸国殃民的大奸臣才能大快人心。 胡太后不想杀元叉,无非是因为元叉在她落难的时候曾经极力的保护她、拥护她,而且自己还是一个最重感情的人,不会因为元叉恶贯满盈而忘恩负义将其杀掉,最重要的是元叉是自己的妹夫,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与亲妹妹反目成仇,让她对自己怀恨在心。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十六章 胡太后越礼 公元525年的四月,胡太后再一次的临朝摄政,这一次她终于下了狠心,下诏削去刘腾的官爵,又下令将元叉贬为平民,当时的郎中令韩子熙上书朝廷要为清河王元怿鸣冤,再三的请求太后下令诛杀元叉等人,韩子熙还将元叉比作了秦朝时的赵高,说是因为元叉的专权独揽才导致了四方祸乱纷起,战火未平。追溯起叛逆的源头,正是从当年由宋维诬告清河王元怿谋反而起,然后造成整个灾祸结果的便是这刘腾,刘腾才是这罪魁祸首,应该将其枭首示众,掘墓鞭尸,将其恶性昭告于天下。只是本来大魏好端端的江山,如今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都是拜这阉宦所赐。 胡太后本来还是不想杀元叉,刘腾虽然已经死了,但是这个时候见韩子熙上书为自己的旧情人元怿鸣冤,心中登时有些伤感,想起这元怿正是被刘腾、元叉这两个人所害,再也顾不得这二人曾经对自己的恩情,于是满腔怒火,正要找个地方发一发,当即下令命人将刘腾的坟墓,劈开了棺木,戮其尸骨,最后将这个大恶人的家财全部没收,并且将刘腾的样子全部都杀死。 但是胡太后又不想让满朝文武认为自己有意在护着这个为所欲为的奸臣妹夫,所以便对穆说起此时元叉的党羽颇多,必须逐一剪除才能对付元叉,不然的话,始终是一大隐患。 经过一番思虑之后,胡太后决定斩断元叉的左膀右臂,调离侯刚为冀州刺史,任命贾粲为济州刺史,如此一来元叉便孤掌难鸣。可是作为元叉曾经心腹的侯刚还没有来得及去冀州上任,突然又被降为征虏将军,最后又病死在家中。而贾粲也在去济州上任的路上被胡太后所派去的杀手所刺死。 在此之前,黄门侍郎元顺因为自己的刚正不阿,直言冒犯了元叉而被贬黜,去担任齐州刺史,此时元叉被罢免,胡太后又将元顺召了回来,任命他为侍中,这元顺也是皇室宗亲,是任城王元澄的儿子。 有一次,元顺陪着胡太后正在谈话, 见太后身旁坐着一个中年的妇人,正是元乂的妻子,宣武灵太后的亲妹妹,冯翊郡君。 元顺趁机对太后说道:“太后怎么能因为亲妹妹的缘故而不杀这大奸大恶的元乂,那样的话岂不让天下人都怀有怨恨?”胡太后听了只是默然无语,而她的妹妹已经是潸然泪下,只怕姐姐真的就此将自己的丈夫给杀了。 就在过了不久之后,有人上奏太后:元叉与弟弟元爪勾结六镇的降户图谋不轨,准备在定州反叛。 朝中立即有人将元乂亲笔所写的谋反信件作为证据呈到了太后面前。可是到了这个时候,胡太后还是不忍心杀了元叉兄弟,大臣们见状纷纷地跪倒在地,哀求太后及早做出决断,赶紧下令除掉元叉兄弟二人。孝明帝元诩见太后还是不肯答应杀元叉,便亲自带领群臣前来,好不容易才劝服了胡太后。 胡太后听了皇帝与众大臣的意见后,心中暗叹道这一次元叉的性命是无论如何也保不住了,自己已经做了自己该做的,已经对得起元叉这个“妹夫”了,此时也只能顺应天意,果断地将元叉处死。 于是胡太后下令让元叉和弟弟元爪在家中自尽。但是在元叉死后还是赠予其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侍中之职。 元叉死后,其父江阳王元继也被削掉了官职,没过多久便在家病死,而元叉的那些党羽也早在元叉被撤职贬为平民的时候便各自为自己找到了后路。 但是元叉的妻子,也就是胡太后的妹妹,在丈夫死后倒是为丈夫守丧,整日里郁郁寡欢,但是没过多久就被自己的小叔子元罗所勾引,二人很快便好上了,这对胡氏姐妹在淫行上倒是有得一拼。 元叉被彻底地扳倒了,胡太后又重新回到了权力的最顶峰,重掌朝中之后,改元孝昌,大赦天下,将以前被囚禁所受苦的日子早就抛诸脑后,依然还是那么放纵无度,行为也是那么的不检点,从此朝政更加荒废,此时的胡太后要的不只是富贵和权势,也不是天下,而是肉体之欢,因为她是一个非常贪婪的女人。 胡太后虽然经历了九死一生,可是她的私生活并没有丝毫的收敛,整日里都是浓妆艳抹,打扮的花枝招展,到处招摇。 北魏王朝的宗室元顺有些看不下去了,他对胡太后说妇人丧夫后要称未亡人,头上不要簪珠玉,衣服上也不要绣上文彩,况且陛下(胡太后)母临天下,已经都到了不惑之年,修饰如此过分,何以面对后世? 胡太后被元顺的一番话说得有些惭愧,脸上挂不住,便匆匆忙忙地返回到了宫中。后来,胡太后把元顺叫来好好地责骂了一番,说元顺当中将自己的过错给指了出来,这不是存心要让自己这位“陛下”在众人面前出丑么。 元顺表现地非常镇静,郑重其事地说道:“陛下身着盛状,大肆炫耀美貌,既然不畏惧天下人之笑,又何必耻于臣之一言乎?”胡太后听了元顺的话后竟然无言以对。 胡太后重新执掌朝政,权力以经达到了巅峰,但此时仍不满足于独居深宫的寂寞,于是就开始不断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无非就是尽情的享受、使朝政日益荒废、骄奢淫逸,这一边“垂帘听政”,另一边到处物色美男子,大肆。 胡太后不但在对物色“猎物”这方面有高超的本领,在文学方面也是不容小觑,并且还具有非常高的文学才华,可以说是一位比较出色的女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作为北朝的代表作《杨白花歌》虽然是以爱情而被传颂,实际上是被胡太后用用以宣传情爱的诗词。 这首《杨百华》原文如下: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飞,原衔杨花入窠里。 这首《杨白花歌》是胡太后日后因为思念情人杨华而写,这位杨华是北魏名将杨大眼的儿子。杨华年轻的时候武艺超群,相貌瑰玮,与南北朝时期的名将王僧辩的父亲王神念齐名。当时正处在盛年的胡太后由于孀居而看中了杨华,之后便逼杨华与她私通。后来杨华害怕遭到大祸,便率领了部下投奔了南方的梁朝,胡太后长期思念这位情人便让宫女不分昼夜的唱这首《杨白花歌》,并且唱得凄切婉转。 尽管胡太后非常,但是如此钟情于杨华,可见杨华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北魏第一美男子。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十七章 起义军崛起 此时的北魏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破六韩拔陵虽然下落不明,但是新的起义军又开始崛起,六镇的叛军又从河北一带开始起事,这一次的规模比之前更大。 在这里我们要详细的介绍一下几支较为重要的起义军队伍。 公元525年八月,柔玄镇人杜洛周在上谷聚众掀起了反对北魏王朝统治的起义,改年号为“真王”,这与之前的破六韩拔陵用的年号是一样的。 杜洛周,又称为吐斤洛周,高车族,降户。 当时杜洛周这么振臂一呼,顿时得到了好几万人的支持,纷纷都投靠在他的麾下,其中有两位较为突出的将领,一位是高欢,(这可是本书中较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出身于怀朔镇的兵户之家,是鲜卑化的汉人,另一位是善无县人尉景,此人温良敦厚,有侠义之气,二人一同投在杜洛周的帐下效力,并且还得到了在安州的戍兵就有好几万人之多。 杜洛周的势力日益扩张,很快便成为了北魏王朝的劲敌,当时他率领起义军西上围攻燕州。十二月,又在黄瓜堆率领义军击败了当时高车族的酋长斛律金,兵败之后斛律金便转投了尔朱荣。 在公元526年,也就是孝昌二年的时候,杜洛周又率领义军攻克了军都、居庸两关,给镇守两关的魏军重重的一击。之后又南下攻取幽州,在十一月时,幽州的城民将刺史王延年给擒获,并且归顺了杜洛周,此时的杜洛周占据着幽、燕两州,就是现在的北京南部、河北北部以及辽宁一带。 杜洛周在上谷起义的第二年,原为怀朔镇兵的丁零族人鲜于修礼率领降户在定州左人城起义,建元鲁兴。六镇的兵民立即响应,与杜洛周会合,迅速聚集了十万人。 当时北魏朝廷任命长孙稚为大都督负责平定叛乱,与河间王元琛一起率领大军征讨鲜于修礼,同时,前文咱么提到过的郦道元也在这次行动中担任行台。 这位河间王元琛是北魏宗室,齐郡王元简之子,被称为是北魏宗室成员中首屈一指的富豪,长孙稚打心底里不愿意和元琛合作,因为他深知元琛的为人不怎么样,思虑再三便让儿子长孙子裕上奏朝廷,说自己上一次与元琛出兵淮南的时候,元琛就是因为不听自己的正确意见而导致了最后的失败,而且两个人还因为这件事而互相产生了矛盾,如今长孙稚实在是不想听从元琛的调遣,只希望朝廷能在这件事情上给予调整。 长孙稚的担心并没有解除,这一次朝廷没有让他有着自己的性子来,不管二人之间有怎样的嫌隙,都要按照朝廷的安排来做。 长孙稚算是彻底的无语了。 长孙稚和元琛都是比较优秀并且比较有能力的将领,可是在接受了朝廷交给两人的重托之后,都不是去想该想的问题,比如说这一仗该怎么打才好,怎样出击才能将叛军给打败,二人每天的事情就是怎样才能使对方难堪,能看对方的笑话。 就在长孙稚与元琛率领大军行知滹沱的时候,长孙稚不想立即出战,可是元琛听了顿时脸色一沉,强迫长孙稚速速出兵征讨,长孙稚没辙,也不愿意和元琛多说,只得硬着头皮率领大军前进,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事,这一次的结果比上一次在淮南的时候还严重,就在自己率领大军到达五鹿的时候,竟然遭到了鲜于修礼的截击,这个时候起义军声势正旺,大军浩浩荡荡的冲杀过来,使魏军没有任何防备,被杀了个落花流水,长孙稚舞动宝剑奋勇杀敌,可是敌人实在是太多,自己就算有些武艺也是抵挡不住的,在这紧急关头,长孙稚迫切的希望元琛能率军前来救援,可是这个想法太天真了,说不定这个战况也是元琛想看到的也未可知。 起义军越来越多,长孙稚这一仗是一败涂地,幸运的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长孙稚与元琛在回京后便同时获罪而被立刻撤职,鲜于修礼的大军随后又包围了瀛洲和定州,起义军此时的势力令北魏政府食不甘味。 胡太后又重新任用广阳王元渊为大都督,章武王元融为车骑将军、左军都督,与元渊一同讨伐鲜于修礼。 这一次元渊临危受命,要面对鲜于修礼声势浩大的起义军,但是还遇到了一个死对头,之所以要这么说,是因为元渊对这个对头做了一件难以启齿的丑事。 这个对头是北魏城阳王元徽,与元渊算起来是远房的堂兄弟,但是元渊所做的这件事使元徽甚是气愤,因为元徽被堂哥戴上了绿帽子。 元徽的妻子于氏与元渊又暧昧关系,元徽见元渊刚刚平定了破六韩拔陵所领导的六镇起义,气势正旺,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而且胡太后也非常重视他,元徽也是身为北魏的重臣,在这件事情上思虑再三,还是选择了忍,心中却对元渊恨之入骨。 元徽等元渊率军征讨鲜于修礼走后,心想机会终于来了,此时再不出手更待何时,于是便来到了胡太后和皇帝元诩的面前,向他们说起了元渊手握兵权,心不可测,恐有异图。 胡太后仔细一想,此时的元渊已经是声名卓著,人气正旺的时候,不但兵权在手,并且人还在外面,如果真如元徽所说的那样,那该如何? 胡太后思索了半天,神情凝重,许久没有说话。等她回到宫中之后立即给元渊的副手章武王元融写下了一份密诏,让他好监视元渊的一举一动。 到了这里,我们只能说胡太后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她以为暗中写一份诏书给元融监视元渊就能免除担心,哪知道却是平白无故地再惹出一番事端。 那元融接到了胡太后写给她的密诏之后,倒也表现地很好,恭恭敬敬的接过了密诏,他没有按照胡太后所说的去做,而是将密诏直接交到了元渊的手里。 元渊接过密诏打开一看,“啊呀!”一声险些一头栽倒在地上,心里气愤无比,心想自己拼命地捍卫大魏的江山,倒头来你却来了这么一手,这让人如何忍得了! 接下来元渊便上表朝廷,说出了元徽的种种恶行,并且向朝廷提出了要求,只要把元徽给调出京城,我便可以全身心的率领魏军力抗叛军。 胡太后看到了元渊的上表,假装不闻不问,对这件事情置之不理,更不会像元渊要求的那样将元徽由尚书令的职位而调出京城。 元渊苦苦等待朝廷将元徽调离京城的消息,可是最后等来的只是朝廷不断地催他出兵征讨叛军,元渊哪里知道,这元徽是胡太后的情夫郑俨的同党,怎么会那么容易的调出中央。 元渊不禁长吁了一口气,只得派遣他的好搭档兼好兄弟元融率军攻打鲜于修礼,可是等他们率军赶到河北的时候,并没有立刻就找到鲜于修礼,因为鲜于修礼死了。 就在这一年的八月, 鲜于修礼被一个叫元洪业的部下所杀,这个元洪业是趁其不备的时候从背后一刀将其杀死,因为他杀鲜于修礼的目的很简单,是想胁迫这些部众投降魏军。 可惜鲜于修礼一代英豪,没有死在战场上和魏军之手,竟然死在自己的部下手里。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元洪业实际上是一个混入起义军队伍中的一个北魏宗室,既然杀了鲜于修礼,那就是大功告成了,元洪业就像一个三岁的孩子一样,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就在他杀死鲜于修礼的时候,自己很快地也被别人杀了。 杀元洪业的人是葛荣,他将叛徒兼内奸元洪业杀了,没有让起义军立刻瓦解,而是很快的统领起了这支强大的队伍。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十八章 强大的敌人,葛荣! 葛荣,鲜卑族人,是北魏末年天下大乱中起义军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与前辈破六韩拔陵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初为怀朔镇的镇将,后来鲜于修礼在定州左人城起义的时候,葛荣投靠在其麾下,葛荣出身鲜卑族,对北魏朝廷的政局是非常的不满,特别是对汉化更是极力反对,在鲜于修礼遇害之后,葛荣杀了叛徒元洪业,对起义军重新进行了整顿,接着领导义军竖起反抗大魏的旗帜,在北魏孝昌二年九月的时候,葛荣率领起义军部众北上围攻瀛洲,北魏政府再一次任命元渊率领大军阻击葛荣的起义军。 此时的胡太后虽然将朝中重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但是大魏天下在她的管理之下,国家没有得到好的完善,根本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反而逐渐的衰落,各级官员贪污受贿已经成风,整个北魏朝政一片污浊不堪,使全国各地的百姓生活甚是困苦,不断的有起义军造反。 胡太后对于朝政上的政务也是荒废,把一门心思全部都放在自己的情场上面。 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欲望,胡太后之前曾逼迫孝明帝的叔叔清河王元怿与其同房,纵情,这件事情当时引起了朝中许多大臣的不满,但是挡不住胡太后,耐不住寂寞,于是便不断的寻找男宠满足自己的淫欲,其中有三个情夫最为受宠,胡太后先是从自己的父亲胡国珍那里找到了参军郑俨,此人身材伟岸,面目俊秀,整个人所散发的阳刚气质怕是令胡太后也为之陶醉,此人的英俊潇洒不在清 胡太后重新执掌朝政,权力以经达到了巅峰,于是就开始不断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无非就是尽情的享受、使朝政日益荒废、骄奢淫逸。 元渊派遣副手章武王元融攻打葛荣部队,令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这位地位尊贵的北魏宗室章武王元融这次率军出战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公元526年九月十五日,葛荣率领起义军之师到达了白牛逻,等元融率领魏军到来的时候遭到了葛荣手下轻骑的猛然突击,元融见形势不妙,舞动一柄大杆刀与起义军展开了决战,双方经过一场血战之后,葛荣见魏军不断地撤退,不禁喟然长叹,因为他看到了魏军的怯懦,看到了起义军的所向无敌,也为虽然出身皇室贵族,却也有血性的元融感到可惜,元融单人单骑杀开了一条血路,却不防被蓦地里射来的一支箭射中了面颊,元融随即翻身落马,死于乱军之中。 自从这一战之后,葛荣自称天子,定国号为齐,年号广安。 元融在这一仗不幸战死,对于大元帅元渊来说,是致命的一击,从此以后便失去了自己那个最好的副手、搭档、好兄弟,于是对葛荣就渐渐地产生了畏惧之心,再也不敢轻易的出兵征讨,与此同时,他也害怕胡太后屡屡催促出战或痛斥他贻误战机的诏令,于是那位曾经威风八面,并且平定过六镇暴乱的广阳王元渊从此刻开始便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的懦夫,不断地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伤,心里痛恨元徽在胡太后面前屡进谗言,但是转过来一想,谁叫自己非要去和元徽的妻子好上,这都是咎由自取,活该要受这样的折磨。 此时的城阳王元徽听说元渊大军在前线作战受挫,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趁这个机会落井下石,叮嘱侍中元晏在胡太后面前弹劾元渊,说他在外面久握重兵,却是一直按兵不动,停止不前,只怕是有什么异图,此等大事,非同小可,那参军于谨便是元渊的主谋,此人颇有谋略,常为元渊出谋划策,二人一旦联起手来有什么动作,可就危险了。” 胡太后已经被权力冲昏了头,听了元晏的上奏之后,心里惊惧不已,仔细一想,觉得若是元渊、于谨此时一旦图谋不轨,那么大魏江山就会岌岌可危,于是立即下令,命令中书省即刻张榜悬赏缉拿于谨,若有将其捉获者,必有重赏。” 于谨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便对元渊说道:“如今胡太后临朝摄政,听信小人的谗言,殿下您的一举一动已经被太后所怀疑,如果没有忠义善良之人为你洗清所背负的罪名,那么殿下您必定会遭到飞来横祸,事到如今,末将愿意将一概罪责独自承受,只要殿下无恙,不遭到那群奸人的诬陷,于谨愿意忍受奸人的诬告。” 到了这个时候,胡太后下令要捉弄拿于谨,于谨却对上司元渊说了这番话,这其中包含着许多的难言之隐,还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这让元渊很受感动,见于谨决定只身赴京面圣,面临着的可是那刀山火海,只能有去无回,自投罗网。 事情也许也不会像元渊想象的那样悲惨,换做是别人可能便是二人的生离死别,但是现在要去京城的是于谨,于谨足智多谋,怎么会让自己这么轻易的羊入虎口,一定是早有了打算,不会让朝廷任意宰割。 胡太后听到于谨独自一人进宫,二话不说,立刻命人将于谨赶紧押上殿来,然后便面目凝重,对于谨开始大声吼叫,对其厉声痛斥一番。 于谨看到了胡太后的万丈气焰,不但一点也不害怕,反而有些放心了,因为胡太后越是声色俱厉,于谨越能抓住她的弱点,有道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胡太后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于谨等胡太后发泄完怒气之后,不慌不忙地将元渊在外面的战事情况和为什么一直按兵不动向太后合理的解释了一番,因为他觉得自己这么一说定然能让太后动之以情,一个能临朝听政的女人如果连这样的气量都没有,那就是非常的失败,于谨认为胡太后不是那样的人。 事情果然像于谨想象的那样,胡太后听完他的解释之后,不禁长叹了一口气,在了解清楚了外面的战况之后,胡太后原本的满腔怒火登时消了,此刻也不想在杀于谨,也不再为难元渊。 于谨被释放了,那么元渊也就安然无事,元渊与元徽之间的恩怨就暂时告一段落,再怎么说这一是两人之间的私人恩怨,元徽见在太后面前屡进谗言也整不死元渊,别提有多气愤了,自己这不是白忙活了一场么,但是元徽仍然不能就此善罢甘休,想了许久,终于又想到了一条计策,这一次元徽将目标转到了另一个人的身上,此人就是定州刺史杨津。 元徽给正在前线的杨津写了一封信,信上的内容无非是要杨津全力的对付元渊。 杨津接到元徽的密信之后,思索半天,心中暗忖:“这元徽如此紧急的将信送到这里,说明二人之间的嫌隙已经到了无法解决的地步,元徽那是一刻也容不得元渊呀,但是元渊身为大都督,手握重兵,自己怎么能奈何的了他呢?” 就在杨津正在对这件事情发愁的时候,机会来了,此时正好赶上元渊率领大军赶往定州,杨津见状,心想元渊突然率军退回定州,难道说有什么异图?随即冷笑几了声,心道:“任你元渊本事再大,手下有千军万马,但是既然到了定州,就是到了我的管辖范围之内,还不得给你点颜色瞧瞧。” 此时的元渊正是被葛荣大军强大的实力的气势给镇住了,根本不敢轻易地出兵,先前已经失去了左膀右臂元融,所以迫于义军势力之大而表现地有些怯懦,最终率领大军退守定州。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十九章 可怕的枭雄,尔朱荣! 这么一来,元渊就着了杨津的道了,就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元渊正在大营中休息,突然听到外面有人的叫喊声和兵器的碰撞声,心中正自惊疑,连忙奔出营帐之外一看究竟,等元渊出了营帐之后,看到了眼前的一幕,不禁傻眼了,只见有黑压压的一片黑衣武士手持钢刀与魏军打了起来,整个阵营之中登时一片混乱。 混战之中一名武功高强的武士纵身跃至元渊跟前,长啸一声,将刀倏地一挥,厉声喝道:“元渊,今日吾等便要取你性命!”说着挥刀朝元渊迎面劈了过来。 元渊见状大吃一惊,此时夜以至深,四周一片漆黑,元渊什么也看不见,只见敌人手中的钢刀朝自己狠狠地劈来,元渊两腿吓得登时有些酸软,全身不禁瑟瑟发抖,眼看刀锋就要划至额头,元渊索性将头迅速后仰,顺势避开这一刀,还未回过神来,第二刀又迅捷地砍了过来,元渊大叫一声,身子向后疾晃,口中喊道:“快来挡住刺客!” 话音刚落,立即涌上十多名军士,一同举起长矛朝那名武士刺去,谁料这名武士身法极快,轻易地避开了长矛的连续攻击,随即砍出一刀,将一名军士砍倒在地,然后直奔向元渊。 说到这里,我们要说一下这名黑衣武士的来历,他就是定州刺史杨津派来杀元渊的部下,名叫毛谥,此人有一身高超的武艺,手中一柄刀杀得魏军阵营一阵大乱,元渊被几名军士保护着仓皇逃走,毛谥命令手下的武士赶快去追元渊。 元渊在拼命的逃跑着,最后与几个部下抄小道一直逃到了博陵地界,好不容易逃出了定州,可是眼前却遇到了一支强悍的骑兵队伍,元渊觉得势头不对,仔细一看,这支队伍不是魏军,也不是杨津的部下,而是敌人葛荣的流动骑兵,也就是巡逻兵,元渊长叹一声,心道:看来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这些叛军立即将元渊抓住,有人不禁喜出望外,叫道:“这位便是魏军的大都督,广阳王元渊!” 在场的每一个人是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魏军的主帅竟然这么轻而易举的被义军给捉住,真是不可思议,而且只是靠这么一支小小的巡逻队伍,众人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 这些叛军自从跟随鲜于修礼起事之后,在各场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从来没有俘获过这等高级别的敌军统领,待众人将元渊带到了葛荣的面前时,众将领对元渊都产生了好感,他们私底下决定不杀元渊,可是葛荣却不愿意了,因为他知道元渊曾经是威风八面并且不可一世的栋梁之才,担心起义军突然奉这个广阳王为首领,自己刚刚才称王,有元渊在,对自己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决不能留这个大魏的皇室宗亲在这里,葛荣出于对元渊的厌恶,当即下令将元渊给杀了。 曾经那个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就这么死在了葛荣的手里,葛荣一连击杀了北魏王朝身为两大名将,而且还是两位皇族的王爷,元渊和元融,从此之后更是在河北一带连续作战,所向披靡,一路之上也是横冲直撞,在敌军阵中如入无人之境。 葛荣在北魏末年那个乱世中在地方割据势力之中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除了之前的破六韩拔陵、鲜于修礼、胡琛和莫折大提、莫折念生父子之外,目前正在不断崛起的枭雄们也不可忽视,在这里我们将当前以及日后几支最强的起义军势力的名字说一下。 杜洛周:公元525年8月,在上谷聚众打动北魏政府统治的起义,改年号为真王。 萧宝夤:公元527年在长安起事,自称大齐天子,改元隆绪。 万俟丑奴:公元528年7月,在高平镇自称天子,定年号神兽。 在天下的众多叛党之中,最出色的代表便是这位葛荣了,自称替代鲜于修礼之后,整支义军队伍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已经纵横河北一带,无人能敌,面对这么强大的敌人,北魏政府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制衡葛荣呢,胡太后先是派了先前的定州刺史杨津,然后又任命了一代枭雄、大军阀尔朱荣。 这个人的出现,让北魏王朝离灭亡指日可待了。 尔朱荣,前文咱们曾经对这位一代枭雄有过详细的介绍,他是北魏乃至北朝政局发展的一个重要人物之一,他曾经挽回了面临倾颓的北魏王朝,然而又为北魏的分裂与覆灭种下了祸根。 如果你觉得尔朱荣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不算是太高的话, 那你只要看一看在当时他的手下都有哪些跟着他混的小弟就可以知道这个尔朱荣的大哥地位了, 在这里我们需要介绍一些重要的人物。 高欢:北齐神武帝,东魏帝国实际统治者,北齐王朝的奠基人。 宇文泰:北周文帝,西魏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北周王朝的奠基人。 侯景:宇宙大将军,梁大宝二年(公元551年)篡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称南梁汉帝,制造了当时的“侯景之乱”。 独孤信:西魏、北周将领,八柱国之一,周、隋、唐三朝国丈。 李虎:西魏八柱国之一,唐高祖李渊的祖父。 杨忠:西魏十二府兵大将军之一,隋文帝杨坚的父亲。 慕容绍宗:北魏、西魏著名将领,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后。 此外,还有贺拔兄弟、侯莫陈悦、尉景、司马子如、段荣、窦泰等名震一时的将领。 就是这么一个人,影响了北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个朝代,并且后来的北齐、北周、隋、唐的建立都与他有直接的关系。 尔朱荣是一个昙花一现的历史人物,手段极其毒辣,当他放眼望向当今天下的形势时,发现此时四处义军崛起,声势浩大,于是他心中的那颗雄心便在此时不断地膨胀,并且开始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势力,之前率领契胡部队连续平定两次六镇的暴乱,并且还建议让北魏大军与柔然铁骑联手攻击破六韩拔陵。 就在葛荣起事之后,尔朱荣便被北魏政府任命为安北将军,指挥大军在朔州、恒州一带采取了军事行动,尔朱荣率领魏军在路过肆州的时候,率兵一举将肆州给拿下,而且还得到了不管是曾经,还是现在及后来都名震天下的贺拔兄弟,尔朱荣这回可高兴坏了,说是有贺拔兄弟前来归附,那么天下很快便会被平靖,于是便任命兄弟三人为大将军。 尔朱荣被朝廷重用,葛荣的势力也是在不断地扩张,已经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先是率领义军围攻信都,从春天到冬天始终不下令撤军,那冀州刺史元孚率领部下拼死抵抗,并且不断地激励着守城的将士们要誓死捍卫自己的这地,要昼夜坚守城池。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二十章 高欢登场 在十月的时候,由于城中粮草已尽,而且始终没有援军到来,葛荣这个时候见机会来了,将宝剑猛地一挥,命令全军立即攻城,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整个信都城池立即血流成河。 信都最终被葛荣大军攻破,元孚也被义军给捉住,葛荣下了命令,将城中的所有百姓全部赶出去,当时天气寒冷,百姓冻死者便有十之六七。 当时元孚的哥哥元佑担任防城都督,见听说兄弟被葛荣的部队捉住,心中大怒,率领城中的残兵败将又冲了出去和敌军交战,但是结果跟弟弟一样,元佑在乱军中被擒获,这兄弟二人一同被押解到葛荣的面前。 葛荣见元氏兄弟此时已经是满面污秽不堪,浑身都是伤口,于是冷笑了一声,用一种轻蔑的眼光望着二人,说道:“既然你们兄弟都被义军捉住,那是定斩无赦,那么你们谁先死?” 元孚高声叫道:“只要你放了我兄长,元孚愿意领死!” 元佑对葛荣厉声喝道:“你放了我兄弟,让元佑先死!” 葛荣见元氏兄弟争着去死,不禁感叹一声,心道这弟兄二人倒也颇讲情义,在这危难关头从容不迫,果然有骨气! 那些被俘虏的官军也跟着一阵骚动,其中有人喊道:“赶紧放了我们两位将军,我们任凭你们处置!”| 这些被俘的官军都争着与这兄弟二人一块去死,这让一向杀人不眨眼的葛荣也被震住了,于是朗声说道:“你们果然是一群忠义之士!” 葛荣接下来的举动让元佑、元孚及那些被俘官军出乎意料,葛荣竟然下令将元孚兄弟和那五百多名官军都放了。 从这件事情上能看出葛荣还算是讲情义,因为他心里明白,自己放了元孚兄弟及这群官军,自己在这些部下的面前也会有很高的威信,只要这些权贵们与民众同心同德,那么民众就会对自己极力的拥护。 葛荣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又调集了十万大军打败了由北魏政府任命的新冀州刺史源子雍与北道大都督裴衍,随后又率军南下围攻相州。 永安元年二月,也就是公元528年,葛荣率军攻击另一支起义军队伍,杜洛周。 葛荣没有费太多的力气便将杜洛周的部队打垮,并且还将其部队收编,使自己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膨胀。如今的葛荣已经由当初北魏王朝治下的一名镇将,迅速地成为了一个有野心、有抱负并且想把北魏王朝给逐一吃掉的厉害角色,于是便率领手下大军(当时号称百万之众)围攻邺城。 邺城是北魏国都洛阳的最后一道门户,如果相州再沦陷的话,那么葛荣大军便可以立即渡过黄河,直奔洛阳。 葛荣的巡逻兵很快地到达汲郡,一路上残杀掠夺,让北魏的部队见了义军如同见了吃人的魔鬼一般,吓得撒腿就跑。 尽管别人将葛荣视作是一个杀人恶魔,人人避而远之,可是有一个人却不害怕葛荣,这个人就是尔朱荣。 尔朱荣决心要与葛荣大战一场,于是便上奏朝廷要亲自率领铁骑去援助邺城。 可是等待朝廷的命令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然而却等到了一个好消息。 尔朱荣的大女儿尔朱英娥要出嫁了,而且出嫁的对象是个地位极为尊贵的人物,正是北魏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元诩。 尔朱英娥进宫后被孝明帝元诩所宠爱,被封为“嫔”。 虽然封的只是个“嫔”,但是这对于尔朱世家来说已经是无限的恩宠。 这位尔朱小姐不是一般女子所能比得上的,尤其是那一绺如飞瀑一般的乌黑秀发,随风飘拂,细长的柳眉之下,一双勾魂摄魄的眼睛怎能不让孝明帝元诩着迷,高高秀挺的鼻梁,娇艳欲滴的朱唇,更显的风情万种。 这位尔朱小姐不但容貌倾国倾城,而且自幼便跟随父亲练过武艺,这在女子之中已经算是比较突出的了。 有道是父以女贵,如此一来,身为皇帝岳父的尔朱荣也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等职位,并且身兼并、肆、汾、广、恒、云六州的讨虏大都督。 现在的尔朱荣不但势力不断地发展壮大,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却说之前曾跟随杜洛周起兵的高欢,因为对其行事作风所不耻,遂与尉景、段荣、蔡俊等人密谋反叛,但是最终却因为泄露秘密而导致计划失败,无奈之下高欢等人又投奔到了葛荣的麾下,但是高欢认为杜洛周、葛荣这些人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于是又投靠了尔朱荣。 尔朱荣府的骑兵参军刘贵曾在主公面前多次推荐过这位名叫贺六浑的人(也就是高欢的另一个名字),称其具有雄才伟略,非同一般。可是尔朱荣在初次见到高欢的时候,却是以貌取人,只因高欢显得面容憔悴,显得没有什么精神头,所以对他便没有特别的留意。 据说有一次高欢跟随着尔朱荣来到马厩,里面有一匹难以驯服的劣马,尔朱荣便命令高欢为这批劣马剪鬃毛,高欢领命之后,先用绳子将马的前后腿都交叉着绑起来,奇怪的是,这匹马竟然一动也不动,高欢便开始一点一点的剪了起了,这匹马竟然被高欢治的服服帖帖,高欢剪完之后,对尔朱荣说了一句话:“我们对待二人也要这样。” 尔朱荣一听,心里暗暗赞叹着高欢的确有惊人的才华,于是便带领高欢来到内室,屏退左右,然后向高欢问起了当今的时事。高欢用一种诡异的眼光看着尔朱荣,说道:“当今天子暗弱,太后,奸臣当道,朝纲不正,以明公的雄才大略,应当乘时而起,举兵诛杀郑俨、徐纥,以此来清君侧,这么一来霸业便可一举而成。” 高欢为人十分深沉,然而却富有计谋,他为尔朱荣提议让其以“清君侧”的名义占领都城洛阳,以此来控制北魏王朝。 尔朱荣听了高欢的建议,心中大喜,连忙说道:“听你这么一说,真是让我如梦初醒。” 高欢在这个时候受到了尔朱荣的赏识,二人便昼夜促膝长谈,尔朱荣还任命高欢为都督,与自己形影不离,凡事都会与他相商。 此时的北魏政府已经是一片混乱,身为北魏宗室的并州刺史元天穆,一向与尔朱荣的关系较好,二人称兄道弟,意气相投。当尔朱荣向他提出了要进兵洛阳的时候,元天穆立即赞同极,此时他帐下的大将贺拔岳,是当世豪杰,在这个时候也深受尔朱荣的赏识,于是三个人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时事。这一天三个人经过一番密谋之后,一致决定要举兵进攻洛阳,于是尔朱荣开始整顿兵马,开始向洛阳进发,准备要建立那旷世功勋。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二十一章 元诩遇害 话分两头,咱们再说此时的胡太后,虽然将朝中重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但是大魏天下在她的管理之下,国家没有得到好的完善,根本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反而逐渐的衰落,各级官员贪污受贿已经成风,整个北魏朝政一片污浊不堪,使全国各地的百姓生活甚是困苦,不断的有起义军造反。 胡太后对于朝政上的政务也是荒废,把一门心思全部都放在自己的情场上面。 胡太后先是从自己的父亲胡国珍那里找认识了参军郑俨,此人身材伟岸,面目俊秀,整个人所散发的阳刚气质怕是令胡太后也为之陶醉,此人的英俊潇洒不在清河王元怿之下,故此胡太后找到郑俨之后立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胡太后重新执掌朝政之后,权力以经达到了巅峰,后来郑俨又为太后相继引荐了李神轨、徐纥,这李神轨是一员武将,乃是陈留郡公、太尉李崇之子,与徐纥一同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可是没有不透风的墙,胡太后的风流韵事很快便被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孝明帝元诩渐渐地长大,也很快地懂事,对于母后的秽行感到非常的难堪,心里自然难以平静,时常流漏出了不满的情绪,但是又苦于没有找到证据,加上此时朝政的大权还在自己母亲手里,自己的势力根本无法与她相抗衡,但是又心有不甘。 胡太后也觉察到儿子对自己的不满,生怕将来有一天大权被夺,那么等待自己的只有是身败名裂,让天下人笑话。 胡太后也可以说是巾帼不让须眉,这么多年来在与男人的斗争中从未有过败绩,小皇帝元诩是从小的时候便亲眼目睹自己的母亲与那些须眉男儿作斗争,像高肇、元怿、元乂、元渊这些大人物都不是胡太后的对手。 元诩知道这一次母亲是要坚决对付自己这个儿子了。 事实的确如此,胡太后开始对元诩产生戒备之心,并且下毒手杀掉了元诩的那些亲信和为其出谋划策的人,特别是杀了一位名叫蜜多的僧人,致使母子二人彻底的决裂,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元诩对胡太后的专权越来越不满,于是便想到了要引来援兵帮忙,索性发下了密诏要召尔朱荣率兵进京,这个举动未免有些太莽撞了,这尔朱荣可是这乱世的枭雄,元诩这一招简直就是引狼入室,北魏的江山就要面临土崩瓦解了。 在此之前尔朱荣曾经上书朝廷,请求皇帝与太后支援三千精兵,好去扫清河北的叛军,但是却被胡太后给拒绝了。之后尔朱荣又以防御葛荣、阿那瑰突击为理由,不断地扩张势力,自行招募义勇兵,然而却引起了徐纥的不满,便在胡太后面前提议要离间尔朱荣的亲信。后来被尔朱荣知道了,对徐纥恨得咬牙切齿,只待时机成熟以后,便要举兵杀到洛阳。 元诩和尔朱荣一样,对郑俨、徐纥也是恨之入骨,但是迫于太后的淫威而不敢轻易胡来,这才想到了要诏尔朱荣进京以“清君侧”为名除掉郑俨、徐纥。真是不得不说元诩与尔朱荣算得上是心有灵犀、不谋而合。 孝明帝此时与自己的母亲正在作激烈的斗争,想到了自己的处境极其危险,需要有人来为自己撑腰,在自己苦思冥想出来的人员名单之中,有一个人绝对是自己的不二人选,那就是自己的老丈人尔朱荣。 尔朱荣得到了皇帝的密诏之后,心中大喜,这一次正好遂了自己的心愿,于是便派高欢为先锋,提前率军奔赴洛阳,但是在大军到了上党之后,却得到了另一条诏令,内容是制止尔朱荣大军进入洛阳,这诏令显然是出自胡太后之手,看来小皇帝元诩暗中发给自己密诏的消息已经泄露了,胡太后一定是想阻止自己的大军进洛阳而下了这一道诏书。 可是胡太后此举未免有点多余,这份诏书对别人或许还有些用,可是此时的一代枭雄尔朱荣和高欢怎么会再听命于任何人? 常言道“小白脸子没有好心眼子”,此时的郑俨似乎想到了一件事情,因为他已经顾虑到胡太后虽然此时掌握朝政大全,但是终归有一天会归政于元诩,若是到了那个时候胡太后为了维持母子之间的亲情,而与皇帝言归于好,将来皇帝反过头来再找自己算账,那么自己必定是死路一条。 于是郑俨便与太后密谋商议,要她提前动手,及早地除掉元诩,另立新君,那样一来便可以长久的控制朝政,总管宫里宫外的一切事务。 正巧在这个时候,先前元诩发给尔朱荣的密诏被人查出,立刻交到了胡太后的手里,胡太后看后大怒,决定要杀了元诩。 这个胡太后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权欲熏心,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在郑俨的怂恿之下居然不顾母子亲情,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听信情夫的挑拨而要加害自己的亲生儿子,正好在孝昌四年,也就是公元528年的时候,元诩比较宠爱的妃子,也就是咱们前文曾经提到过的潘外怜小姐,正好生了一个女儿,可是胡太后却对外谎称是儿子,于是便下令要大赦天下,改元武泰。 就在过了一个月之后,这位狠心的太后竟然对亲生儿子下了毒手,暗下鸩毒,将元诩给毒死,武泰元年二月二十五日,元诩在显阳殿中驾崩,时年十九岁。 可怜的孝明帝元诩,一生都生活在自己母亲的阴影之下。 心狠手辣的胡太后在第二天便抱着潘充华所生的女婴登上了皇帝宝座,还声称是“先皇驾崩,太子即位。”可是过了几天后,胡太后忽然又下诏说之前的“太子”是皇女,皇女不能继承皇位,只能重新选择皇位继承人,于是又立不满三岁的临洮王元钊为皇帝。 胡太后毒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肆意玩弄着朝政,当真是天怒人怨。 胡太后还想再过一把临朝称制的瘾,可是她所做的这一系列比较愚蠢的举动,遭到了朝野上下及民众的怨恨和愤怒,都说其所作所为真是视人命如草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 尔朱荣听到了孝明帝元诩突然驾崩的消息,不禁勃然大怒。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二十二章 元子攸即位 尔朱荣对元天穆说道:“主上十九岁了还被大家认作是个幼君,而太后现在立了个还不能张口说话的幼儿来当新君,如此一来国家怎么可能繁荣昌盛,那样有害无益,现在我就率领铁骑奔赴皇陵,剪除朝中奸佞,另立一个年长的新君,你看如何?” 元天穆身为北魏皇室,早就对胡太后的任意胡为不满,此时听到尔朱荣这么一说,顿时极力的称赞成,于是尔朱荣便开始上书怒斥:“大行皇帝元诩不幸离世,朝野上下都称其被鸩杀,上个月二十五日的时候天子还圣体安康,为什么此前天子在有所不适时不速速召见太医,况且外戚大臣都没有在身旁服侍,怪不得朝中舆论纷纷,如今又立一个女孩儿为皇储来欺骗天下百姓,当真是上欺天地,下祸朝野。然后又选一个不能张口说话的幼童为嗣君,这岂不是让奸佞专权,贼臣当道,与掩耳盗铃有何不同。现如今各地叛贼崛起,外敌窥视中原,想让一个不会说话的小儿临朝称制,使四海得以安定,这真是闻所未闻。只希望能让臣速速赶往洛阳,一同参与朝政,查清先帝驾崩的真相,然后再将郑俨、徐纥之流即刻问罪,以此雪同天之耻,谢远近之怨。然后再从宗室里选出一名贤德的新君,得以继承大统,如此一来四海更苏,百姓幸甚!” 胡太后这一下子可慌了神,连忙派遣负责宫中侍卫的尔朱世隆前往晋阳劝阻尔朱荣不要进京。 胡太后的这一招未免太过于天真了,这位尔朱世隆是尔朱荣的从弟,此去晋阳的结果可想而知,尔朱荣当即将尔朱世隆留在了晋阳,尔朱世隆对尔朱荣说道:“如今朝廷对兄长颇有疑心,所以才让世隆前来劝阻,此时兄长如果执意入京,那么朝廷一定早有防备,咱们还得从长计议!” 于是兄弟二人经过了一番商议之后,尔朱荣让尔朱世隆先回去向胡太后复命。 胡太后妄图让尔朱世隆劝阻尔朱荣不要进京,那简直就是大做白日梦,而尔朱荣此时并未停止进兵洛阳,在此期间不断在想该选哪一位北魏皇室的人来当皇帝,这一天与元天穆商议,认为昔日彭城王元勰对国家忠诚,并且还为稳定北魏政局立了大功,如此一来可以立元勰的后嗣长乐王元子攸为帝。 元子攸,字彦达,是彭城武宣王元勰的第三个儿子,其母亲是李媛华。 元勰就是在王妃产子的当日被朝廷急诏入宫,并且被一杯毒酒葬送了自己性命的那位彭城王。 如今元勰的儿子被立为皇室的继承人,不得不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之前尔朱荣曾经派遣族侄尔朱天光等人先行入京与尔朱世隆密谋商议进兵洛阳的事情,同时与长乐王元子攸进行严密的商议,里应外合地攻打洛阳,事成之后立元子攸为帝。 元子攸听说了尔朱荣要拥立自己为帝,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于是便兴致勃勃的答应了,等尔朱天光回到晋阳复命的时候,尔朱荣突然又陷入沉思,心里有些犹豫,这个元子攸做皇帝能行么? 可是元子攸也答应做皇帝,自己又岂能再反悔。 这个元子攸相貌端庄,仪表堂堂,倒是个俊美的男子,与这位帅哥尔朱荣是一个档次。 尔朱荣又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要为这些有资格当大魏皇帝的宗室皇亲们立一个铜像。 其实也就是对这诸多皇室后裔进行一次占卜,这具有迷信色彩,因为这是北魏的传统,之前立皇后的时候,只要是铜像成了便可以立即对其册封。 元子攸非常幸运地立成了铜像,尔朱荣一看,心想大概这也是天意,于是便决定立元子攸为帝,心想这小子的运气倒不错,白白的占了便宜。 在新皇帝的人选最终敲定之后,尔朱荣也正式在晋阳起兵,率领铁骑直逼洛阳,与部下高欢在上党会合。 此时的尔朱世隆听说尔朱荣已经举兵南下,便潜逃离开了洛阳,一路小跑的来投靠兄长的队伍。 胡太后得到了尔朱荣大军直奔洛阳的讯息之后,心里十分害怕,慌乱之余连忙着急王公大臣前来商议如何抵抗尔朱荣的铁骑。 朝中的文武百官大多对胡太后怀恨在心,过了很久都没有人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只有徐纥上奏道:“尔朱荣乃是一个小小的胡人,竟然胆敢起兵犯上作乱,如今皇宫里的侍卫足以将其制服,只要我们守住险要之地,以逸待劳,尔朱荣的部队千里奔袭,军马疲惫,不到几个月便会被击破。” 胡太后到了这个时候也是无可奈何,只得放手做最后的搏斗,于是便任命黄门侍郎李神轨为大都督,率领皇宫禁卫军抵挡尔朱荣的铁骑,然后又派出郑先护、郑季明守护河桥,武卫将军费穆屯兵于小平津,严守洛阳城的周边要道。 公元528年农历四月十一日,尔朱荣率领大军行进至河阳,尔朱荣派遣手下亲信奔赴洛阳将长乐王元子攸接到河阳。 元子攸与哥哥彭城王元劭、弟弟霸城公元子正渡过黄河之后直奔尔朱荣的阵营。 全军将士见到了元子攸之后,一齐山呼万岁,尔朱荣将其立为皇帝,是为北魏孝庄帝,改元建义。 孝庄帝封哥哥元劭为无上王,弟弟元子正为始平王。封尔朱荣为使持节、侍中、大将军、太原王等职位, 随后尔朱荣便率领大军从孟津出发,渡过黄河之后直奔都城洛阳。 那北魏将军郑先护与元子攸素来交好,听说他此时已经登基为帝,便和郑季明商议决定将洛阳城门打开,准备迎接孝庄帝进城。 除了郑先护和郑季明之外,还有一个人对尔朱荣能够顺利进军洛阳有不可抹杀的功劳,那就是武卫将军费穆,这可是尔朱荣的老相识了,尔朱荣对他格外的赏识,所以说费穆根本就是尔朱荣的人,尔朱荣进入洛阳以后,见到了费穆非常高兴。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二十三章 河阴之屠 到了这个时候,由胡太后所任命镇守洛阳的四员将领已经有三人归附尔朱荣的麾下,只剩下大都督李神轨一人,此时的李神轨已经成了光杆司令,心里明白就凭自己这点本事怎么会是一代枭雄尔朱荣的对手,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在夜晚的时候狼狈的逃离洛阳。 徐纥听说尔朱荣的大军已经进入洛阳城内,知道大势已去,也没有功夫再去顾及胡太后了,于是对宫中的侍卫假称是得了太后的诏令到御用的马厩里挑选了十匹良马,带领了家眷,连夜向兖州奔去。 郑俨也是一样,知道自己要是再不赶紧逃走,必定难逃一死,故此连夜逃回乡里, 徐纥、郑俨二人用逃亡的方式报答了胡太后昔日对他们的宠幸和痴情,只留下了胡太后独自一人在宫里里准备承受这即将到来的苦难,在这里我们可以交代一下徐纥、郑俨的人生结局,胡太后所宠幸的两个情夫相继逃走之后,过了没多久便纷纷死去,特别是郑俨回到乡里之后,准备起兵谋反,却被部下给杀死,并且将首级送到了洛阳。 却说这胡太后失去了两个宠幸的情夫,如同失去了手足一般,此时尔朱荣大军进城,洛阳也是不攻自破,再加上众叛亲离,胡太后一时半会儿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在这危急关头,她想出了最后一个无聊的办法,就是紧急召集当初元诩后宫的那些妃子,强迫众妃嫔去永宁寺落发出家,本来以为自己剪断这三千烦恼丝之后,事情就会有所转变,自己就不会被降罪,但是这一切都已经太迟了,此时朝野上下无人不对这位宣武灵太后失望透顶、憎恨厌恶极了。 胡太后这一生也算是与佛教有缘,并且从一进宫的时候就是尼姑,直到后来元乂专权,自己被囚禁在深宫之内,也曾一度的想要削发为尼,直到这人生最后的时刻,也是希望尔朱荣能允许她做尼姑。 但是她这一生所做的事情已经无法让她能如愿以偿的遁入空门,清净修行,从自己当上太后大权独揽,秽乱宫廷,宠幸奸佞,奢侈无度,甚至毒杀亲子,把好好地一个北魏朝堂弄得是乌烟瘴气,让朝廷的威信扫地,使大魏的大好河山遭受遍地狼烟, 尔朱荣本来就野心勃勃,想趁着这个乱世能让自己有一番作为,虽然自己的势力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地位也是位极人臣,但是始终没有一个好机会能让自己好好地展示一番。 此时尔朱荣已经将整个洛阳城都控制住,哪里吃胡太后的这一套,当下怒不可遏,将衣袖猛地一挥,胁迫胡太后与三岁的小皇帝元钊离开洛阳,胡太后此时此刻战战兢兢,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命运会是什么样的。 尔朱荣让文武百官拜见了新任皇帝孝庄帝元子攸,然后开始对胡太后和小皇帝元钊动手。 当大军行至河阴的时候,尔朱荣下令将胡太后与小皇帝元钊一齐投入河中,胡太后不禁长叹一声,心想该来的总会来的,此时面带戚容,秀眉紧蹙,想起自己的人生经历仿佛历历在目,当年刚刚进宫的那个豆蔻年华、青春美丽的胡充华到了现在已经是个体态丰韵的少妇,自从宣武帝元恪驾崩之后,胡太后便尝到了“红颜未老恩先断”的滋味,按理说,丈夫不在了,儿子便应该成为自己人生的希望和依托,可是自己竟然亲生鸩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到了人生最后的关头,胡太后在不停地抽泣着,小皇帝元钊哪里见过这等阵势,也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事情,不知自己该怎么办,只得放声啼哭。 在尔朱荣的最后一声令下之后,胡太后和小皇帝元钊被纷纷投入黄河之中。 北魏王朝的一代女主胡承华,就以这种方式谢幕,结束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也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宣武灵太后以一人的私欲毁掉了北魏的百年基业,虽然有文辞华美的诗文流传后世,但是其心之毒,令后世之人唾骂,杀害亲子,铲除异己,宠幸奸佞,秽乱宫廷,骄奢淫逸,破坏朝纲,使北魏先有内乱而后有外侮,北魏王朝的分裂也是注定的事情,中国历史即将要翻开新的一页。 此时尔朱荣颇有胜利的喜悦,强行命令朝中的大臣集体前来拜见新皇帝,费穆暗地里对尔朱荣说道:“明公此时的兵马不过万人之众,长驱直奔洛阳,已经没有军队能阻挡和与你对抗了,但是这都是你推举了新皇帝,从而顺应民心,可是这并没有战胜者的那种威严,民众也不会对你加以钦佩,如今京城里有许多文官武将,一旦听说了你的实力,一定会对你有轻视傲慢之心,当务之急必须要进行诛杀惩罚,大肆建立亲信党羽,如若不然等您回到北部的时候,还没等到晋阳便会有国家内部的动乱不断, 尔朱荣听了费穆的建议之后,打心底里同意,可是就是费穆的这一席话,才有了之后的河阴剧变,大行杀戮的惨剧,以至后来天下人听说此事之后,无不对这费穆恨之入骨。 尔朱荣非常赞成费穆的说法,对朝中百官早已起了杀心,所以与费穆一拍即合,决定就照他说的去做。然后又对自己较为信任的部下慕容绍宗说起“洛中人氏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 尔朱荣决定趁百官一齐出迎新皇帝的时候,全部予以诛杀! 慕容绍宗听了大惊失色,表示极力的反对,连忙制止道:“明公千万不要诛杀朝中大臣,不然的话恐怕失了民心!” 说到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下这位慕容绍宗。 慕容绍宗,鲜卑族,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东魏名将,十六国时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后。 尔朱荣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阴险的笑容,根本不听慕容绍宗的力谏,决定依照费穆的建议行事。 公元528年农历四月十三日,尔朱荣以祭天的名义,想要邀请朝中百官一同前往河阴的陶渚。北魏王朝的百官接到了孝庄帝元子攸的召集旨令纷纷来到了河阴的陶渚。等百官都到齐之后,尔朱荣便走到了高台上四处观望,突然下达了军令,顿时有两千多名契胡武士将文武百官团团包围。 百官们吓得魂不守舍,只听尔朱荣高声喝道:“如今天下大乱,肃宗皇帝突然驾崩,都是因为你们的贪婪与暴虐,不能好好地辅政而起,你们每个人都该杀!” 尔朱荣刚说完,那两千多名契胡武士便朝百官们刀砍斧劈,流矢交加,顿时血流成河,上至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义阳王元略等人开始,下到朝中的普通大臣,人人在屠刀面前,不管你是忠良还是奸佞,都要统统命赴黄泉,这些契胡武士将这些大臣用大刀砍番在地,眨眼间就听那些大臣哀嚎之声不断,尸首遍地都是,场面惨不忍睹。 另外有几百名朝臣因为迟到而晚来到现场,尔朱荣便再一次的派兵包围,然而却有一个条件,这些人当中只要会作禅文的便能免死。其中除了御史赵元则等几个大臣在契胡武士屠刀的逼迫之下,愿意为尔朱荣写禅位文章,其余的几百名朝臣全部被杀死,一齐去到地下去见胡太后与小皇帝元钊。 所有在场的大臣无一幸免,这场剧变就是历史上骇人听闻的河阴之变,北魏王朝两千多名大臣皆死于这河阴之屠。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二十四章 号令天下 莫敢不从 尔朱荣当时杀的性起,命令手下亲兵高喊:“元氏既灭,尔朱氏兴!”众军士便一齐高声呼喊,其实尔朱荣在此刻已经有了新的打算。 尔朱荣又命令手下的亲兵持刀冲入孝庄帝元子攸的行宫之中,强行将元子攸带走,然后便挥刀在行宫之中胡乱杀人,孝庄帝手下的亲信党羽全部被杀死,连其兄无上王元劭也被杀死。 此时的孝庄帝元子攸眼见自己的兄长与部下惨遭屠戮,心中无比的悲愤和恐惧,同时也对尔朱荣有了一种憎恨,这个一代枭雄的手段比东汉末年的董卓还要残忍,自己却对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此时见尔朱荣的手下的这些亲兵如同是虎狼般凶悍,等行宫里的人杀得差不多了便都纷纷离去,元子攸忧愤交加,立即派人去向尔朱荣传话:“帝王的更替,往往都是盛衰无常,如今四方面临瓦解,将军挥袖起兵,所向无敌,这都是天意,原本是非人力而能为之,起初我来投靠将军,只是为了能够求生,怎敢妄图觊觎这皇位,只因将军所逼,故此才勉强继承大统,如若天命归于将军,那么将军就该早些正尊号,倘若再三推辞不做,而且还有保存大魏社稷之心,就应当再选择一位贤德的君主,对其加以辅佐,子攸此时只求保全性命,别无他意,还望将军不要多疑!” 尔朱荣听了元子攸的传话,便立即召集手下将领前来商议。 谁知此时军中诸将的意见并不是一致,主要分成了两个派系:一个是高欢为代表的支持尔朱荣称帝,早登大宝。 高欢怂恿尔朱荣自立为帝,尔朱荣却是思虑半天,始终犹豫不决。 另一派是一向话语不多的贺拔岳,此时他向尔朱荣进言说道:“将军首举义兵,只在扫除朝中奸邪,然而如今大功未立,却有了这急于称帝的想法,只怕这不是什么好事,说不定还是祸端的开始。” 尔朱荣对这件事情始终没有表态,又沉默了许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奇招。 这个奇招几乎和上一次立元子攸为帝时的方式是一样的,尔朱荣也想为自己铸造铜像,可是铸了四次都没有成功。当时功曹参军刘灵助善于占卜,为尔朱荣卜了吉凶祸福之后,也说这不是个吉利的卦象,说是此时尔朱荣根基未稳,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达到,尔朱荣一听,又沉吟了半晌,对刘灵助说道:“若果说我的不吉,那么元天穆的如何?”刘灵助说道:“元天穆将军也非吉相,只有长乐王元子攸有吉兆。” 尔朱荣素来相信刘灵助的话,此时一听,如同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一样,心中暗想,原来元子攸这小子有天命,是做皇帝的料,于是便有些恐惧,从黄昏的时候一直到深夜,不吃不喝不睡,精神有些恍惚,在房中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嘀咕着:“尔朱荣啊尔朱荣,怎么会铸此大错,看来自己只能以死谢罪朝廷了!” 贺拔岳趁这个机会赶紧对尔朱荣说要将高欢杀了,以此来谢天下。 贺拔岳与高欢针锋相对,这二人也是最终将北魏政权分裂的两股势力,怀朔派的高欢与武川派的宇文泰。 此时的宇文泰虽然还没有投靠到尔朱荣的麾下,但是与这贺拔兄弟的交情甚好,而且基本上都是武川派系。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时的高欢与贺拔岳在表面上看来都是为了尔朱荣的利益着想,实际上也都是在为自己利益提前谋划,高欢让尔朱荣尽快称帝,其实是那种投机取巧来为自己图利的那种人,而贺拔岳则是那种仰不愧天并且不善于去拉拢关系的正派人士。 高欢此时一听贺拔岳请求尔朱荣来杀自己,顿时吓得手脚冰凉,心想自己也是为了主公尔朱荣着想才想出了这个主意,不能全怪自己。 尔朱荣也被他所激起愤怒,脸色一沉就要杀掉高欢,好在高欢平日里与诸将的关系极为亲密,此时大家一同上前替高欢求情。 尔朱荣在众将领的极力劝阻下最终将高欢免死。 此时此刻高欢恨极了贺拔岳。 这个时候已经是四更时分,尔朱荣决定向孝庄帝元子攸去请罪,于是骑马出营直奔河阳,拜见了元子攸,向其叩头请死,元子攸见尔朱荣突然对自己行君臣之礼,称帝之事只字不提,便将他扶了起来,好话安慰了尔朱荣几句,便跟随尔朱荣进入了宿营之中。 孝庄帝元子攸由尔朱荣护送到洛阳,元子攸虽然在名义上是皇帝,可是根本没有实权,大权全部都掌握在尔朱荣的手里,此时的尔朱荣有些膨胀,自封为太原王,并且大封赏自己的部下和亲信,还不断地在朝中安插自己的党羽,巩固自己的势力,正好刚刚杀了一大批朝臣,空缺的位置到处都是。 正由于这次剧变之中杀得人太多,尔朱荣决定不想长期驻扎在洛阳,决定迁都到晋阳,到了那里便是到了自己的地盘,根本不需要担心有什么变故会发生。 于是尔朱荣很快地将这一个重大决定向孝庄帝说了。 孝庄帝一听要将都城迁到晋阳,先是犹豫了片刻,然后便问都官尚书元谌。 这元谌是北魏宗室,是赵郡王元干的长子,此时见孝庄帝询问自己的意见,于是对迁都之事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尔朱荣一听,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双眼一瞪,心中大怒,对元谌说道:“将都城迁到晋阳,只需皇上决定便可,关你什么事,竟然如此固执,当初河阴之变屠戮大臣,本来是应该轮到你的,到了这个时候你竟然敢如此放肆!” 元谌冷哼了一声,道:“天下的大事由天下的人来评论,你又何必那河阴剧变这么残酷的事情来吓唬元谌,元谌身为北魏的宗室至亲,位居常伯,既然活着没有什么益处,那么就算是死了又有什么要紧,今天你就算是把元谌的头颅打碎肠子流出,元谌也决不会害怕!” 尔朱荣怒不可遏,想要将元谌来治罪,却被他的从弟尔朱世隆劝谏,这件事情才就这么算了,元谌对迁都晋阳的事情以死相争,看到这种情景的朝臣们无不惊恐惧怕,而元谌却是神情自若,就像没有发生过这件事情一样。 之后又过了几天,尔朱荣随着皇帝一起,见到宫殿之中既宽阔又华丽,可谓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尔朱荣不由得长叹了一声,说道:“微臣前日甚是愚昧,竟然还产生了迁都的想法,今日见宫阙如此壮丽,看来元尚书所言,确实有理。”于是便停止了迁都一事。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二十五章 谁与争锋 尔朱荣所制造的河阴之变惨绝人寰,北魏两千多大臣被杀害,元雍、元钦、元略、元劭等北魏宗室也在这场残忍的屠戮中遇害,经过了这一次的剧变,尔朱荣把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出仕北魏政府的汉族官员消灭殆尽。尔朱荣此时虽然赢得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却输掉了天下民心,而那些出镇在外的北魏元氏贵族在听闻这场河阴之变之后,大多都投奔梁朝,而元氏却有一个漏网之鱼,就是北海王元颢,日后会带给尔朱荣很多麻烦。 尔朱荣杀了胡太后之后,为了巩固自己在洛阳的实力,便把自己寡居出家的女儿尔朱英娥从尼姑庵里接了出来,并且立为孝庄帝元子攸的皇后。这位尔朱小姐在入尼姑庵之前是孝明帝元诩的妃嫔,按北魏皇室的辈分来算,元子攸应该是孝明帝元诩的叔叔,哪有侄媳妇嫁给叔叔的道理,但是尔朱英娥此时又成了孝庄帝的皇后,孝庄帝心里甚是不愿意,但也不好违抗,尔朱英娥平日里都是依靠着父亲的威望与权势,加上她平日里便性情骄纵,并且还会武艺,于是对丈夫就很不客气,如果哪个妃嫔对丈夫太过于亲近,那么尔朱皇后便会怒斥元子攸,在她眼里这位丈夫是自己的父亲所立的皇帝,自然什么事情都要看自己的脸色。 现在担任太原王的尔朱荣,亲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河阴之屠,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孝庄帝元子攸和他的那些朝臣们整日里都生活在“尔朱氏”这个恐怖的氛围之中,不但有尔朱荣的威势,还有那位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基因的尔朱皇后,她不但美貌出众、国色天香,而且还巾帼不让须眉,根本不把孝庄帝放在眼里。 这一天君臣二人在禁宫之中见了面,尔朱荣突然提起了当日河阴之变的事情。 只听尔朱荣说道:“当日河阴之变,微臣虽然杀了那么多人,但是对皇上的忠心天日可鉴!” 此时身为傀儡皇帝的元子攸心里“咯噔”一声,见这位岳父大人此时对自己发誓,倒有些受宠若惊,于是点了点头,脸上假装带着微笑,将尔朱荣扶了起来,二人各自摆出一副做作的样子, 尔朱荣不断地向元子攸表明自己对皇上绝无二心,元子攸微笑着握住尔朱荣的手,表面上看来有些卑躬屈膝,然而在深处却有一副铮铮傲骨。 尔朱荣见皇帝对自己的态度很好,心里甚是高兴,便向皇帝要求自己要痛饮一番。 元子攸的心里本来盘算着要对付尔朱荣,此时见他的兴致甚佳,居然向自己讨酒喝,心中一喜,便下令让人安排酒席,让尔朱荣喝个痛快。 尔朱荣就这样喝得酩酊大醉,喝到最后便醉倒在地,孝庄帝命令左右将尔朱荣扶下去休息,心里却在盘算着事情。 直到尔朱荣鼾声如雷的时候,元子攸心想此时可是手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只要自己一刀砍过去,便会要来尔朱荣的性命,那样的话当日河阴之变惨死的两千多名大臣和哥哥元劭的大仇便可以报,想到此处,不由得杀气腾腾。 对!就在此刻了这个尔朱荣,为那些死于河阴之变的两千多冤魂报仇! 元子攸起初犹豫了片刻,而后又下定决心。 元子攸从身旁的侍卫手中夺过一把刀,决定要手刃尔朱荣。 众朝臣侍卫连忙拦住元子攸,说他此举虽然有意要除掉尔朱荣,但是从内心里还是有所顾忌,并不敢真正的动手,这样一来只会坏了大事,万一被尔朱荣知道了,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元子攸听众人这么一说,觉得他们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索性将刀往地上一扔,脸色甚是暗淡,想到自己虽然贵为天子,却是没有一点实权,整天都生活在这个“国贼”的阴影之下。 尔朱荣是北魏末年的大军阀,也是乱世中的枭雄,他说做的一切,被后世称为“功过曹操,祸比董卓!” 尔朱荣睡到半夜被惊醒,发现自己连人带床已经被挪到了中常侍省内,也就是宦官住的地方,尔朱荣到了此刻渐渐地觉察出孝庄帝元子攸要杀自己,不由得吓出了一身冷汗,心里便有些忐忑不安,于是再也睡不着觉,索性思索了半天,一直思考到天亮,决定再也不在皇宫里休息,同时要尽早地回师晋阳。 尔朱荣的权力已经达到了巅峰,但是他并没有就这么享受着无上的权力,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这也是尔朱荣能够让自己名震天下的原因,他准备去消灭各路的起义军势力,尤其是不久之前刚刚在河北将杜洛周的部队吞并的葛荣大军,尔朱荣在离京之前向皇帝推荐了元天穆为侍中、录尚书事、大都督、领军将军等职位,然后又将自己的亲信及党羽逐一安插在朝中任职,这样一来,虽然自己离开了洛阳,但是有这些人在朝中监视着皇帝的一举一动,和自己在这里便没有什么分别。 孝庄帝元子攸心里虽然有一百个不愿意,但是也只能得过且过,任凭尔朱荣决定,自己只能继续的隐忍下去,等待时机再图复仇大计。 就在尔朱荣掌控着北魏大权的同时,葛荣已经占据了燕、幽、冀、瀛、定、沧、殷等七州之地,实力之强大,令人唏嘘。 尔朱荣率领部队回到晋阳之后,便开始布置准备征讨葛荣起义军的行动,葛荣自从统领起义军之后,先在瀛洲一役中斩杀了北魏章武王元融,然后又在定州博陵地界杀了魏军最高统帅、广阳王兼骠骑大将军元渊,因此葛荣此时正处于极度膨胀的时候。 前文咱们说过,此时葛荣正率领起义军(当时军队号称百万之众)围攻邺城。 起义军的巡逻兵在黄河边上的汲郡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一次孝庄帝元子攸坐不住了,决定御驾亲征,一定要将这伙贼寇彻底地剿灭。 孝庄帝命令大都督、上党王元天穆率领八万大军作为前军,大将军、太原王尔朱荣率领十万大军为左军,司徒杨椿率军十万为右军,司空穆绍率领大军八万为后军,魏军浩浩荡荡的奔赴邺城 尔朱荣对于镇压起义军的叛乱其实有足够的经验,虽然知道天下人都怕这个“杀人狂魔”葛荣,但是尔朱荣就是不惧,一直想找机会真正地与这个敌人打一仗,所以说他等这个机会已经等了很久了。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二十六章 斩杀葛荣 尔朱荣先让侄子尔朱天光镇守晋阳,然后从自己的部众之中挑选出了七千名骑兵作为精锐部队,以大将侯景为先锋,率军日夜兼程从滏口东出太行山,然后向邺城进发,直奔葛荣的大营。 葛荣此时纵横河朔,自恃兵力强盛,每一次作战都是以胜利而告终,此刻听说尔朱荣率领着部队前来挑衅,顿时神情冷漠起来,因为他根本没有将尔朱荣所派出的这支队伍放在眼里,心想:终于把你给等来了,这一次非要把你活捉不可。 葛荣其实也早就想和尔朱荣进行一场正面交锋,因为此时的起义军势力发展地愈来愈大,已经是号称大军百万,完全可以兵锋直指京师洛阳。所以葛荣只有在心里偷笑,你尔朱荣既然敢以七千军队来挑战如火如荼的起义军,那么起义军定然会让你们有来无回。 葛荣转念又想了许久,自己连年征战,每天都是攻城、抢钱、抢粮、抢地盘、杀人,虽然自己也已经自称为天子,但是眼睁睁的看着尔朱荣趁机入了洛阳,不但立了新皇帝,而且还主宰了整个北魏江山,自己打心底里不服气,自己率领起义军与北魏的官军交战这么多年,眼看就要直捣洛阳,却没想到让你尔朱荣从中轻易地捡了个大便宜。 葛荣此时甚是骄纵,根本不把尔朱荣的部队放在眼里,虽然不知道他的先锋部队究竟有多少人,但是想到朝廷的大军还未到达,看来这一支小队伍也一定是不堪一击。 于是葛荣当即命令部下:“只要尔朱荣的部队敢来,你们就准备好绳索,到时候来一个绑一个,不得有误!” 尔朱荣命令侯景统领先锋部队率先攻入邺城,但事先并没有将此事告知孝庄帝,所以朝廷上下的人对于尔朱荣不等朝廷的大军一同进攻邺城而是采取了单独行动,都是在心里暗嘲这尔朱荣太过于鲁莽,只不过是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一介武夫而已,为了逞能居然只派出七千骑兵,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碰么,这一次只怕尔朱荣要吃个大苦头了。 葛荣也随即下令全军先停止对邺城的围攻,然后亲自率领大军迎战尔朱荣。葛荣命令军队快速列阵,一字排开来等待尔朱荣的大军到来。 尔朱荣是乱世中的枭雄,虽然没有政治头脑却是一个军事天才,他没有先与葛荣的军队正面对决,而是展示出了他英勇果断的优点。 虽说尔朱荣在兵力上虽然远远不及葛荣,但此时倒也不急于进攻,而是在山谷之中将手下的将士按照三人为一“处”,每一处都有好几百名骑兵防守,并且来回的纵马奔驰巡视,扬尘鼓噪,故意虚张声势,让葛荣的军队乍然一看还以为有千军万马在驰骋, 根本无法判断尔朱荣的部队到底有多少人马。 尔朱荣又下令让每个人的手中持一根袖棒,这个“袖棒”其实就是一根木棍,先是放在战马的侧部,到了营地的时候不用斩杀敌人的首级,而是用袖棒击打敌人。 在临行之前,尔朱荣还下达了一项命令:此次与葛荣大军一战,只以打垮敌人为目的,论功行赏的时候不管斩杀了敌人多少首级,只要将敌人击败,每个人都有功劳。 经过事实证明,这一招却是非常的高明,就在葛荣望着尔朱荣部队犹豫不决的时候,尔朱荣突然一声令下,向葛荣大军发起了进攻。 尔朱荣身先士卒,率先冲入了敌阵,全军上下士气高涨,杀声震天,七千多人马爆发出了超强的战斗力,众将士同仇敌忾,奋勇杀敌,转瞬间便将葛荣的部队给冲散了,面对这些乌合之众,尔朱荣脸上依然露出了得意之色,似乎已经胜券在握。 两军猛烈交锋,葛荣的部队虽然人多,但是都已经被尔朱荣的大军冲的七零八落,完全低档不住如此勇猛凶悍并且装备精良的骑兵队伍,这七千精兵在敌军阵营中横冲直撞,挥动袖棒奋力地击打着敌军,葛荣没能实现让部下准备绳子“来一个,绑一个”的命令,发而在混乱中不慎马失前蹄,重重的摔倒在地,还没反应过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自己已经被生擒了。 此时,葛荣的军队已经溃不成军,十几万将士被七千精兵挥舞着袖棒打得满地打滚,纷纷抱头逃窜。 尔朱荣在这一战中充分展现出了自己高超的军事水平和政治能力, 剩下的起义军见首领被擒,纷纷放下了武器,瞬间变成了俘虏,尔朱荣经过一番思虑之后,决定将这些俘虏去留自便。 几十万人的起义军队伍一朝散尽,轰轰烈烈的起义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葛荣在邺城大战兵败之后,被押解到尔朱荣面前,尔朱荣展现出了胜利者的喜悦,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葛荣心知已经无力回天,只得向命运低头,自己在这乱世中率众抵抗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足足维持三年多的起义军势力到了此时已经彻底宣告落幕。 尔朱荣随后下令将葛荣装入囚车,之后又将其押送到洛阳,交给孝庄帝处置,孝庄帝将其验明正身之后,下令将葛荣斩首示众。 这一仗打得惊天动地,尔朱荣从此以后真是难逢敌手了。 这一场恶战打下来,让昔日无比强大、号称百万大军的起义军队伍顿时土崩瓦解。 葛荣虽然在历史上只是一个昙花一现的人物,但也能称得上是乱世枭雄,一代豪杰。遗憾的是,葛荣拥有如此强大的势力,更是在自己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候没有干一番大的事业,加上一向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不但没有与群雄逐鹿的大志,更没有心系天下百姓安危,每次在攻克城池之后,只知道烧杀劫掠、祸害百姓,如此残暴更是失去了民心,所以说葛荣虽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势力,并且综纵横于河北一带,但是却以鲜卑人的身份欺压汉人,所以也得不到汉人世家大族鼎力支持,失败早已经是注定好的,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二十七章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北魏末年的起义军领袖葛荣被朝廷斩杀之后,尔朱荣基于六镇起义的深刻教训,没有处决那些投降的叛军,而是让他们各奔东西,自寻出路,并且朝廷也不再追究罪责,虽然大部分叛军都离去,但是尔朱荣还是命军队将一部分曾经在葛荣麾下做将官的俘虏给拦截住。 此时的尔朱荣心里其实是有打算的,他之所以放掉这些叛军,并且对他们没有进行收编,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万一让这些叛军知道了自己手下部队的虚实,那岂不是坏了大事,到了那个时候必定大乱。 然而尔朱荣生平非常爱惜人才,他决定从这一部分俘虏中挑选一些有能力的将官,到时候也好量才录用,这样的话,原本在葛荣麾下官职较高的人被选中,那么这六镇起义的核心势力基本上就被彻底地瓦解了。 当时在葛荣麾下任职的宇文洛生、宇文泰兄弟,被尔朱荣收编在自己的队伍之下。宇文兄弟都是当世英雄,但是尔朱荣对这兄弟二人又喜爱又忌惮,于是心里一阵纠结,不知该如何是好。 尤其是这宇文洛生,少年时就以侠义著称,并且精通武艺,是个难得的人才,葛荣起事的时候投在其帐下效力,打败了鲜于修礼,并且被封为渔阳王,时人皆称宇文洛生为洛生王,尔朱荣此时忌惮宇文洛生名高望重,深得人心,最终找了个罪名将其抓起来给杀了。 尔朱荣杀了宇文洛生之后,又要杀宇文泰,宇文泰见三哥被杀害,心中一阵悲伤,眼见屠刀就有向自己砍过来,突然仰天长啸,众人见状不禁面面相觑,尔朱荣见宇文泰相貌不俗,比之其兄宇文洛生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他突然长啸一声,不知有什么话要说。 果然,尔朱荣长吁了一口气之后,听宇文泰陈词慷慨地说出了自己的种种冤屈,说完便语声哽咽,不禁也为之感动,渐渐地对这个小伙子有了一些爱惜之意,并且再也没有戒备之心,于是便改变了主意,没有杀宇文泰。 宇文泰免遭大难,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心道若不是自己向尔朱荣以理诉说冤苦,让他对自己动之以情,自己的小命顷刻间便会不保。 尔朱荣要为宇文泰安排一个职位,正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个人出现在了尔朱荣与宇文泰的面前。 这个人就是贺拔岳。 贺拔岳与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颇有交情,因为他们都是武川的军人,同属一个派系,所以贺拔岳便向尔朱荣请求让宇文泰归附在自己的部下。 尔朱荣非常重视贺拔岳,所以很爽快的应允了。 这么一来,武川派系的贺拔岳帐下又多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尔朱荣这一次不但没有杀宇文泰,还让他在自己的麾下任职,这根本就是养虎为患,他因为头脑太过于简单,没有考虑到宇文泰在六镇起义的大乱之中接连失去了父亲与三个哥哥,这让自己习得了旁人无法能做到的隐忍,这种程度到了极限的时候是非常的可怕,况且这个年轻人从此时便露出了作为领袖人物的气质,加上他能屈能伸,日后想不成大事都难。 尔朱荣平定了葛荣的叛乱之,镇压了六镇起义,可以说从此名震天下,是北魏王朝的大恩人,孝庄帝加封尔朱荣为大丞相,封其中尔朱菩提为散骑常侍、平北将军、中书令,将先前的元天穆等各路大军撤了回来,并且任命杨椿为太保,城阳王元徽为司徒。 此时的尔朱家族已经是无限风光,葛荣的起义军被消灭之后,北魏的境内还有多处叛乱没有被平定,其中就以关中的万俟丑奴与占据青州的邢杲势力最强。只是现在尔朱荣要对付的目标是南边的梁朝,因为有一个人令尔朱荣非常地头疼。 这个人就是咱们前文曾经简单提到过的北海王元颢。 河阴之屠中尔朱荣将手中的屠刀挥向北魏的皇室宗亲与朝廷大臣,大部分已经惨遭屠杀,但是元颢却从这场浩劫中逃了出去,并且投奔了南梁。 元颢在少年时期就意气风发,袭父爵为北海王,后来宿勤明达、叱干麒麟等聚众谋反,侵扰了幽州、北华州等州郡,并且直逼关中一带。朝廷便任命元颢率军征讨宿勤明达等叛贼,于是元颢挥师征讨,打败了叛军,很快地便将幽州、北华州等州郡收复,于是朝廷又进迁元颢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直到武泰初年(公元528年)的时候,在河北举兵造反的葛荣率领百万大军围攻邺城,元颢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相州刺史,率军两万前去抵御葛荣大军。就在元颢到达汲郡的时候,正值尔朱荣率军进入洛阳,废掉幼主,立了新帝,杀了胡太后与小皇帝元钊,并且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河阴之变,元颢为了保住性命,便逃到了梁朝投奔梁武帝萧衍。 这位梁武帝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皇帝,作为梁朝的开国皇帝,萧衍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这一生曾经三次出家,被人们膜拜称为“皇帝菩萨”,虽然号为“武”帝,实际上对任何人都非常的仁慈,听到了元颢在北魏遭难,前来投靠自己,顿时起了恻隐之心,不但收留了元颢,还封其为魏王。 当时梁武帝将年号改为“普通”之后,便一直醉心于佛事。 自从河阴之变以后,北魏的宗室竭力地投奔了南梁,像汝南王元悦、临淮王元彧。 梁武帝萧衍这一次决定命令大将陈庆之护送元颢回北魏称帝,此时他见北方的暴乱未平,朝廷的内乱又起,北魏的政权不太稳固,便产生了要从中谋取利益的想法。 萧衍见元颢有复国的雄心壮志,便答应借给他一些兵将,重新回到北方之后建立新的政权。 元颢当时听了高兴地不得了,这一次梁武帝虽然借给自己的兵马只有七千,但是统领这支队伍的大将陈庆之可是厉害了得,是梁朝第一福将、常胜将军。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二十八章 白袍将军陈庆之 作为南梁第一名将,被称为“白袍将军”的陈庆之,是那个时代威震天下的一代战神,虽然他的出身很一般,甚至在史书中对其出身也没有具体的记载,只有后来梁武帝萧衍在诏书上写陈庆之:“本非将种,又非浩家。” 陈庆之幼年的时候便跟随着梁武帝萧衍,梁武帝平时喜欢下棋,经常从晚上一直下到第二天的清晨还没有下完,当时在旁边的同僚的困得睡着了,唯独陈庆之没有睡,一听到皇帝的呼唤便立刻本上前去,因此受到了梁武帝的喜爱和赏识。 这次陈庆之北伐的过程是在是显得很微妙,自从跟随元颢踏入了北魏的土地之后,便经历了几件大事。 早在葛荣起义军还没有被平定的时候,士族地主出身的邢杲在青州发动了流民起义,兴兵反抗北魏王朝,自称汉王,年号天统,很快地便得到了流民的纷纷响应,组成了一个大规模的武装流民集团,很快地便攻克了光州等地。 邢杲本人非常狡猾,率领部众与北魏大军连续交战,曾经多次诈降后复又反叛,让北魏大军吃尽了苦头,邢杲大军很快地占领了济南。 公元529年,朝廷派上党王元天穆率领大军前去齐地征讨邢杲,就是在这个时候,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投降南梁的元颢与梁将陈庆之率军攻占了荥城,大军直逼梁国地界。 此时的荥城已经是危在旦夕,元天穆见军情紧急,心里忐忑不安,急忙召集文武官员前来商议该当如何。 众文武官员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辩论,大部分人都赞成先对付强大的邢杲,但是也有人认为邢杲虽然兵力强盛,但是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虑,反倒是这元颢,身为北魏宗室,有极强的号召力,应当及早地除掉。 元天穆最终以少数服从多数,决定先前讨伐叛贼邢杲,然后再对抗元颢。 元天穆的这一决定导致了北魏政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因为走错了这一步棋,让白袍将军陈庆之一路之上所向无敌,在攻克了荥城之后,又率领七千人白袍军进攻睢阳。 镇守梁国的大将丘大千听说白袍将军陈庆之已经直逼梁国(位于今河南省东部商丘市一带),连忙带领城中七万多士兵分别筑成了九座城垒,用来抵抗陈庆之所率领的梁军。 丘大千是知道白袍将军陈庆之和骁勇善战的白袍军的厉害,此时心里产生了一阵恐惧感,梁军还没有来攻城,丘大千就已经开始胆怯,明显是被这位“战神”的传奇事迹给吓怕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丘大千是陈庆之的手下败将。 此时拥有七万大军的丘大千面对着只有七千兵力的陈庆之还是不敢轻视。果然,陈庆之率领白袍军将丘大千所筑成的九座城垒瞬间就攻破了三座,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到结束的时候还不到一天的时间,丘大千的七万大军顿时被打得七零八落,魏军的士气大落,丘大千被迫投降,城中剩余的军士也相继归降陈庆之。 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四月,元颢在梁国的都城睢阳城的南登坛祭天,即位称帝,建年号为孝基元年。 元颢即位为帝之后,加封陈庆之为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 陈庆之一连攻下了荥城、睢阳,孝庄帝元子攸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非常地震惊,连忙派遣魏征东将军济阴王元晖业率领两万羽林军前来支援,将大军驻扎在考城。 考城四周环水,守备坚固,元晖业想借助天险来对抗陈庆之的部队。 可是结果令元晖业非常吃惊,简直不敢相信,陈庆之竟然命令军士在水面上筑起了城垒,都漂浮在水面上,在陈庆之得以声令下之后,七千白袍军架起了攻城器械,呐喊着一齐攻入考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占领了考城,将城中的两万羽林军杀得片甲不留,济阴王元晖业也被俘获。 在攻克考城之后,大军继续向西进发,一路之上的北魏军队见到了勇猛无敌的白袍将军与所向披靡的白袍军之后都是望风而降。 公元529年的五月,孝庄帝元子攸开始加派兵将镇守荥阳、虎牢等地,从而来捍卫国都洛阳。元颢在攻占了梁国之后,便派遣陈庆之率军西攻荥阳。 孝庄帝听到了这个消息顿时慌了手脚,连忙召集满朝文武前来商议该如何对付陈庆之,有人就提议让司徒杨椿之子杨昱率领七万大军前去镇守荥阳城。孝庄帝元子攸立即加封杨昱为征东将军、右光禄大夫、使持节、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南道大都督等职位,全力抵抗陈庆之大军, 陈庆之生擒了济阴王元晖业之后,大军马不停蹄,朝荥阳城迅速地攻了过来,只是荥阳城池太坚固,陈庆之竟然屡屡攻克不下。 就在陈庆之狂攻荥阳城的同时,奉命讨伐叛军邢杲的上党王元天穆在这个时候突然大胜而归,将矛头指向了陈庆之的梁军,于是魏军主力开始南下援助荥阳,元天穆调集了各路人马,命令尔朱兆率领五千契胡铁骑,大将鲁安率领九千步兵前去荥阳增援杨昱,同时又派遣右仆射尔朱世隆、荆州刺史王罴率军一万镇守虎牢。魏军主力近三十万,前后夹击陈庆之,准备在荥阳将陈庆之的梁军一举歼灭。这么一来,久久没有攻破荥阳城的梁军便开始极为惊恐。 陈庆之见情势不妙,此刻自己还没有将荥阳城攻下,已经被魏军四面包围,梁朝的军士都是非常地恐慌,陈庆之担心梁军士气低落会给魏军趁虚而入的机会,索性将马鞍解了下来,然后将马给喂食饱了,随后开始激励鼓舞手下的将士。 陈庆之对将士们说道“自从我军来到此地之后,屠城掠地实在是不少,你们杀了那么多的北魏百姓,元天穆大军与我们可是仇敌,现下我军才有七千,而魏军有三十万,在这种情况下魏军决不会让我们活着,元天穆的骑兵精锐太多,在野外交战我军不会占到任何便宜,眼下只有一鼓作气将荥阳城攻下,到了那个时候咱们占领了城池就得到了优势,还请大家不要再自相猜疑,自取灭亡!”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二十九章 一代战神 梁朝的将士见此时已经没有了退路,只得奋力进攻荥阳城,陈庆之号令一声:“全军准备出击,与魏军决一死战!”七千梁军齐声答应,声若雷震。待攻城器械准备好之后,随着陈庆之的一声令下,七千梁军发动了全面攻击,一时之间声势浩大,铺天盖地的攻向荥阳城,架起云梯迅速地向城头爬去,城上的魏军见梁军蜂拥卷入,连忙朝城下不停地放箭,梁军在飞蝗流矢下奋力地攻到了城墙之上,与城中的魏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眼下战鼓雷鸣,梁军与魏军大呼酣战,城内的魏军弓箭手强攻硬弩如雨点般地激射出去,都阻挡不了凶悍的白袍军。梁军在混战之中左穿右插,将魏军杀得落花流水,荥阳城中顿时杀声震天,魏军虽然众多,但是已被勇猛的白袍军给冲散开来,阵势也已经大乱,不到一天的功夫便被陈庆之所率领的梁军给攻下了,杨昱也被梁军俘虏。 荥阳城已经沦陷,双方胜负也见分晓,这一战使原本七千的梁军死伤五百余人,所以梁军将士恨不得立刻上前将杨昱等人给杀了。 杨昱兄弟五人此时立在城楼之上,等候着元颢的发落。过了一会儿元颢到了,他来到杨昱面前,将其拉下了城楼,当面斥责道:“杨昱,你今日可死的甘心么?是你负我,而不是我负你!”杨昱长叹了一声,自己原本就没想着能够活命,事先之所以一直没有下城楼,是因为怕乱了军心,只恨自己的老父亲已过八十且没人供养,到时候即使自己死了到了黄泉路上也是很愧疚的。 杨昱无非是想让元颢将自己杀了,将自己的兄弟们给放了好去侍奉老父亲,元颢原本想杀了杨昱,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却又犹豫了起来,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 梁军的三百余人随即拜倒在元颢的面前,有人说道:“陛下渡江三千里,在此之前没有任何的损失,谁知昨日到了这荥阳城下,魏军竟然一天之内杀了我们五百多人,恳求陛下诛杀杨昱,以慰五百军士的在天之灵!” 元颢叹了口气,说道:“我在江东的时候听闻梁主说起,昔日举兵东进之时,那袁昂坚守着吴郡而不降,梁主每次提起此事都称袁昂有忠臣的气节,这杨昱也是个忠臣,却又为何要被杀,除此之外,任何事情都答应你们。” 其实这些梁军将士之所以在元颢面前一再地请求诛杀杨昱,不排除是得到了陈庆之的授意,可是元颢此刻头脑非常地清醒,既然说了不杀杨昱,那就是改变不了的,所以梁军将士们也就没有再提这个要求,但是元颢不杀杨昱,却同意将其余被俘虏的将领全部处死,于是元颢下令除杨昱兄弟之外剩下的三十七名北魏将领,并且将这些人的心肝给挖了出来,众将士大口吞食。 荥阳城沦陷了,上党王元天穆来晚了一步,于是便号令全军立刻将整座荥阳城团团包围起来。陈庆之决定率领三千精锐部队出城与魏军背水一战。 双方展开激战,结果可想而知,一代战神陈庆之将元天穆的二十万大军一举击败! 大将鲁安当场就投降了梁军,陈庆之这一战大获全胜,元天穆全军覆灭,与尔朱兆仓皇地逃走,随后决定乘胜出击,准备攻占虎牢。 虎牢如果沦陷,那么都城洛阳可就危险了! 镇守虎牢的尔朱世隆面对如此凶悍的梁军主力,何况还有战神陈庆之,心想这荥阳城有七万大军,被这陈庆之一举攻克,自己此时手下只有一万兵马又如何能抵挡住这陈庆之。 结果可想而知,尔朱世隆被陈庆之的威名吓破了胆,毫不犹豫地弃虎牢而逃。 陈庆之此时风头正劲,厉兵秣马准备将洛阳城一举攻下,孝庄帝畏惧陈庆之的威势,为了避其锋芒,想要逃跑却又不知该逃到什么地方去,于是便召集群臣前来商议。有人劝说元子攸逃到长安去,到了那里以后便可以与元颢、陈庆之对峙。 但是有人立即反对,比如说皇帝身边的近臣中书舍人高恭之向孝庄帝建议道:“现如今关中一带已经是四分五裂,残破不堪,怎么能去那里,元颢所率领的军队原本不多,之所以能够乘虚深入大魏国境,是因为我军将士并没有遇到元颢本人,如果陛下您能亲自率领宿卫军出战迎敌,然后再重赏三军将士,背城一战,臣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打败元颢的军队,如果此战胜负难定,陛下也可以暂且北渡黄河,征兆大丞相尔朱荣、大将军元天穆在荥阳会合,两军到时候成掎角之势,一齐合围元颢孤军,不到一个月必能胜利,臣以为此乃万全之策。” 于是元子攸采纳了高恭之所提的第二条建议,当即下令群臣与全军连夜向北奔赴河内郡。与此同时元子攸还命令高恭之点起蜡烛赶紧写下数十份诏书,布告远近地方的臣子迅速勤王,于是各处的官员都知道了皇帝车驾的所在。同时,元子攸又授予高恭之黄门侍郎、安喜县公,食邑一千户。 孝庄帝元子攸就这样仓皇的逃走了,把繁华的洛阳城拱手送给了元颢和陈庆之。城内只留下了临淮王元彧和安丰王元延明两位北魏的宗室及一部分朝廷官员,二人提议迎接元颢大军入洛阳城,于是便封了府库,准备了法驾(天子车驾的一种),然后率领百官迎接元颢大军入城。 陈庆之自从踏入北魏帝国的领土一直到此时进入洛阳之后,以自己的七千兵力前前后后一共作战四十七次,所攻克的城池有三十二座,一路之上所向无敌,因为陈庆之与部下都身穿白袍,所以在洛阳城中便流传一句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陈庆之不愧是战神,此时已经是傲视天下,无人能敌! 元颢终于如愿以偿的进入到洛阳宫阙,坐上了龙椅,当上了皇帝,依照惯例大赦天下改元建武,封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 陈庆之率领七千人众攻入洛阳,在战场上与敌军作战都是以少胜多,这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无疑是一个奇迹,姚思廉所撰《梁书》中言道:“陈庆之有将略,战胜攻取,盖颇、牧、卫、霍之亚欤。”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三十章 皇帝梦的开始 元颢此时当上了皇帝,占领了北魏王朝的半壁江山,而战神陈庆之也成为元颢的重臣,这让一个人实在是忍不住了,准备开始对元颢、陈庆之进行反击。 这个人就是太原王尔朱荣。 尔朱荣为什么之前没有在孝庄帝逃跑之前赶回来对抗元颢、陈庆之呢?因为在北方又开始狼烟四起,战乱不绝。尔朱荣忙得不可开交,已经顾不上洛阳这边的情况了。 葛荣所领导的起义军虽然被镇压,可是那些起义军的余部还在不断地与朝廷对抗,并且声势浩大,给了魏军沉重地打击。 北魏的地方官员贪婪暴虐,不断地压迫着老百姓,这就使那些不甘心死在残忍的贪官手里的人团结一致,振臂一呼,揭竿而起。 为了摆脱生活的苦难,大家就开始造朝廷的反,于是起义军队伍就开始壮大。 各地的百姓们为了脱离水深火热的困境也就纷纷响应起义军,这对朝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让尔朱荣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对抗起义军上面,所以当他听到了元颢、陈庆之入洛阳,元颢称帝的事情变十分的气愤,决定集结大批军队,重整起鼓,准备与陈庆之决战。 北魏大丞相、太师、司徒阳椿由于家世显赫,一门之中有许多人在朝为官,就连元颢也对杨椿甚是忌讳,不敢轻易地将杨门一族给诛杀,但是不杀杨椿不代表杨家就会太平无事,于是就有人暗中劝说杨椿赶快出逃,以防刚即位的皇帝元颢对他下手,可是杨椿却叹了口气,显得有些黯然,说道:“杨氏一门有百余口人,就算是想逃又能逃到哪里去呢,只能听天由命了!” 也许是上天对杨椿颇为眷顾,先前曾在荥阳城被元颢、陈庆之给俘虏的守将杨昱在被释放后迅速地赶回了杨府,与老父亲久别重逢,父子二人当即抱头痛哭,杨椿有感于上苍对自己的眷顾,能让自己与儿子在这战乱年间还能够在一起,于是便决定辞官回归乡里,从此不再过问政事。 上党王元天穆准备重整旗鼓,调集了残兵败将四万余人,一举攻向大梁(今河南商丘),随后又任命费穆为大将,率领两万大军攻打虎牢。元颢得知消息后,立即派陈庆之率军攻打元天穆。 元天穆此时正与费穆全心攻打虎牢,双方正打得不可开交,猛然间听到陈庆之即将率军前来救援的消息,心里不由得害怕起来,眼看自己快要撑不住了,便想出最后一招,就是也想效仿孝庄帝元子攸那样一逃了之,北渡黄河之后与尔朱荣的大军会合,下定决心之后便向行台郎中温子升问道:“你是想挥师进京去投靠元颢,还是要随我一同北渡,去与太原王会合?” 温子升,字鹏举,是东晋大将军温峤的后代,是北魏、东魏时期的著名大臣、文学家,也是著名的诗文作家,与邢邵、魏收(《魏书》的修撰者)齐称“北地三才”。 温子升不但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军事上也有远见卓识,深受孝庄帝元子攸和上党王元天穆的赏识,所以此时一直在元天穆麾下随其征战。 温子升此时一听元天穆要北渡黄河,这不是要舍弃全军将士去逃亡么,心里一阵叹息,劝道:“在此之前当今主上因不慎使虎牢失守,才导致了今天这个狼狈局面。元颢的大军初到洛阳,人情尚未定,现在前去征讨必是无往而不克。王爷如果勇往直前将洛阳一举平定,在将当今主上迎回,就可以成就如齐桓公、晋文公般地业绩,如果舍弃洛阳而匆匆北渡黄河一逃了之,下官实在是为王爷感到可惜!” 元天穆虽然认为温子升说的句句在理,但是却不能按照他说的去做,尤其是一想起陈庆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心里便胆怯了,于是狠下心来,将费穆丢下之后,自己马不停蹄地引兵渡河。 费穆这个时候还在收拾残兵准备再一次地攻打虎牢,猛地一听元天穆的主力军已经渡过黄河,一路北上去和尔朱荣会合去了,只剩下自己带着这些残余兵力还在瞎忙活,越想越生气,眼见此刻自己孤军奋战,大势已去,胜利是站在陈庆之那一方的,再打下去也是注定要失败,心里愈加地茫然失措,于是便决定等陈庆之一到便投降。 费穆投降了陈庆之,可是元颢却对其恨之入骨,因为当日的河阴之变就是费穆在尔朱荣面前劝杀北魏王公大臣,这场骇人听闻的河阴之变中只有元颢侥幸逃脱,所以费穆这一次是无论如何也别想活了,元颢当即一声令下,将费穆给斩杀。 费穆最终得到了报应,死在了元颢的手里也算是一报还一报。 元颢此时当上了皇帝,心里别提有多舒服了,为了想向出逃在外的孝庄帝元子攸耍耍威风,便命令殿中尚书祖莹写了一封关于尔朱荣的一切罪状的诏书。 祖莹,字元珍,也是北魏的大臣、著名文学家,自幼便喜欢读书,八岁的时候便能背诵《诗》、《书》,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神童,不知道大家可还记得“祖莹偷读”的典故和《三字经》中的那句“莹八岁,能咏诗。” 但说这祖莹在为元颢给元子攸的诏书中写道:“朕当初在梁朝的时候曾经屡次在梁朝皇帝面前哭泣请求出兵,并且发誓要一雪当日的河阴之耻,向尔朱荣兴师问罪,将贤弟从虎口之中救出。只要贤弟肯与朕同心协力,那么大魏必定要重兴之日,不然的话,对尔朱荣是得福,那么贤弟你就是得祸!贤弟需将这道诏书反复阅读,朕可保你富贵无忧!” 这道诏书送出之后过了很久没有回复,元颢派遣使者向河南各州郡宣谕自己称帝的消息。齐州刺史、沛郡王元欣便将下属全部召集过来商议,对众人说道:“这北海王元颢、长乐王元子攸都是大魏的帝室宗亲,况且现在元氏的宗社还没有迁移,既然北海王宣谕各州,本王决定接受北海王的封赐,不知诸位有何高见?”在座众人听了元欣这么一说,每个人的脸色都很难看,但是却没有人敢对元欣提出什么建议。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三十一章 口是心非的元颢 说到这里,我们要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位北魏沛郡王元欣。 元欣身为北魏的皇族,地位显赫,是广陵王元羽之子,北魏节闵帝元恭之兄,也是后来的西魏八柱国之一(这是八柱国之中第四位出场的重量级人物,其余三个分别是宇文泰、独孤信、于谨)。 元欣说完自己的想法之后,隔了半晌也没有人发话,就在这个时候终于有人抗争道:“王爷千万不可!” 元欣放眼望去,说话之人是军司崔光韶。 只听崔光韶说道:“此时的元颢是受制于梁朝,引领着仇敌之兵来颠覆大魏的社稷,实则是乱臣贼子,人人得以诛之。这不仅仅是王爷的家事才有这切齿之恨,就连下官等深受皇恩,更不会遵从元颢谋逆!” 长史崔景茂等人纷纷赞成崔光韶的意见,齐声说道:“军司所言极是!”元欣听完之后不禁思索了一会儿,随后便拿定了主意,决定不接受元颢的封赐,他也认为元颢是乱臣贼子,此时带领的梁朝军队来到大魏领土分明就是来颠覆元氏宗国,于是便下令将来使给斩首。 与此同时,襄州刺史贾思同、广州刺史郑先护、南兖州刺史元暹等人见有元欣领头公然抗拒元颢,于是也都纷纷保持独立,并不接受元颢的伪朝廷诰命。 元颢正一边做着他的春秋大梦,一边贪图享乐。当年在梁武帝面前苦苦请求出兵协助自己复仇、重新大魏的雄心壮志早已经丢到了九霄云外,所以自从进入洛阳称帝之后,就一头扎进了后宫,整日里不理政事,开始走昏君的道路。 当初元颢进入洛阳,百姓们对这位北魏宗室抱着非常大的希望,只希望他能够将都城洛阳治理得井井有条,将来还会更好的治理天下,可是元颢的所作所为让洛阳的民众大大的失望了。 要想做一个近乎完美的好皇帝必须要拥有高度的治国安邦能力和具备高超的智慧,更要进行一番英明的“创立”,创制一套趋于完善的国家体制。 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合格的皇帝必须要敢于担负起自己应负的历史责任。 元颢根本没有担起任何责任,所以说他根本不可能做一个合格的皇帝。 此时北方的局势一片混乱,尔朱荣手握重兵,正在环顾窥伺洛阳城的一举一动,而这边的元颢的心里想得居然是该如何脱离梁朝对自己的束缚,自己该怎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有实力的合格皇帝。 元颢最终圆了自己的皇帝梦,在起初大军进入洛阳的时候,为了安抚民心,元颢就下了手谕,命令军士不得在城中擅自抢掠,内自是皇宫掖庭,外自街巷民舍。 但是现在的元颢认为自己当了皇帝是天意所归,于是愈加变得骄傲怠惰起来,开始纵情酒色,不恤军民,而元颢曾经的那些老朋友、宾客也都受到了极大的宠爱,从而干扰政治,秽乱宫廷,元颢再无心去过问军国大事。那些来自梁朝的官军也不再顾及当初的禁令,大多在洛阳城中有暴虐行为,梁军不断地欺凌城中的百姓,大肆抢掠各种财物,朝野上下对元颢都是极其的失望,有人就说起“元颢这个人必定不会有大的作为,这个伪朝廷只不过能维持六十天!” 洛阳城中已经有不少官员暗中渡过黄河,其中有一个人将洛阳城里所发生的事情向正在逃亡在外的孝庄帝元子报告。 这个人叫高子儒,是高恭之(字道穆)的侄子。 高子儒对元子攸说道:“元颢失败是迟早的事,陛下根本不需要有任何担心!” 元颢自从离开南梁之后,从率兵攻打铚县开始,一路之上所向无敌,直到攻入洛阳,总共夺取三十二座城池,大大小小的战役共有四十七场,可以说是 百战百胜,但是归根结底这都是陈庆之的功劳,可以说是如果没有常胜将军陈庆之,元颢此时可能还在做着复仇大梦。 元颢一朝得志,便开始有些忘本,不再像以前那样信誓旦旦,一心想为那些在河阴之变中遇害的北魏宗亲与文武百官复仇,并且还要重振大魏河山,这些都已经成了过眼云烟,此时的元颢只顾整日里与官僚喝酒,不理军政事务,喝完之后便醉倒在温柔乡之中,这一切深深地惹恼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帮元颢占据洛阳的一代战神陈庆之。 因为陈庆之非常清楚此时此刻的局势,洛阳虽然沦陷,孝庄帝元子攸也北渡黄河过起了逃亡的生活,但是眼前还有一个更为厉害的劲敌正在摩拳擦掌,对洛阳城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反扑。 这个劲敌就是北魏乱世的一代枭雄尔朱荣。 尔朱荣在北方忙着抵抗各地起义军的进攻,因为没有腾出时间来支援朝廷大军,才让陈庆之、元颢轻易地占据洛阳城。在听闻孝庄帝元子攸出逃的消息之后,尔朱荣在第一时间和皇帝取得了联络,并且向皇帝表示准备用自己的实力来对抗陈庆之所统领的梁朝军队。 元子攸早已经忍受不住长期的逃亡生活,居然下令让尔朱荣作为讨伐陈庆之、元颢的先驱,率领大军攻打洛阳。 于是尔朱荣便为大军南征做了一番充分的准备,先是调集大军,整顿各路人马,等兵精粮足之后,便开始率军攻打元颢、陈庆之。 此时此刻,这忘恩负义的元颢既然夺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便想让自己摆脱梁朝对自己的束缚,让自己踏踏实实的做北魏的皇帝,于是便秘密的联络了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密谋造反,开始反对梁朝,加固自己的皇帝位置。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三十二章 翻脸不认人 陈庆之很快得到了尔朱荣率军南征的消息,心想一定要以北伐大局为重,经过一番思虑之后,向元颢提出要向梁武帝萧衍上书为自己增加兵力,以此来对抗强大的尔朱荣。陈庆之是这么说的:“自铚县到洛阳期间,我们已经历经了大大小小四十七战,此时远道至此,还没有归顺我军的人尚且还有许多,倘若被那些反抗我们的人刺探出我军的军情,然后再联手举兵合击,我们如何抵挡得住,您此刻应该及时向主上(萧衍)上一道奏折,尽快地增派出大军前来支援我们,敕令魏朝各州,从中挑选出陷没的梁朝人,都全部送回,然后再编入我军的队伍之中。” 元颢听到陈庆之让自己向梁武帝萧衍上这么一道奏折,蓦然间将脸一沉,两只眼睛滴溜溜地一转,思虑了许久仍是默不作声,这可急坏了陈庆之,如果梁朝不派兵力的话,那么光凭自己手下的几千军士是无论如何也不是尔朱荣大军的对手,到时候洛阳城被攻破,自己和元颢就会身首异处。 元颢念在陈庆之功不可没,在其退下之后,又深思熟虑一番,最终决定依从陈庆之,私底下正准备向梁武帝萧衍上一道奏折。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却被安丰王元延明给极力的阻止。 元延明对元颢说道:“此时这陈庆之的兵力只不过有几千人,就已经难以制衡,如果再给其增加兵力,那么陈庆之的实力就会更加壮大,到了那个时候他又如何再会屈居于我等之下,为我等所用!没有了实权,到时候仰人鼻息,大魏的宗庙也会尽毁!” 元颢听了元延明的话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心里虽然不愿意向梁武帝上奏提出增派兵力,但是又怕陈庆之暗中将当前的局势告诉梁武帝。毕竟梁武帝萧衍是自己和陈庆之共同的上司,于是便私下里写了一道奏折给梁武帝。如果这道奏折被陈庆之知道的话,必定会气得吐血。 这道奏折的内容居然是对梁武帝谎称此时河南、河北一带的局势大部分已经稳定,自己也占据了洛阳城,此时北方的百姓也脱离了战乱的困苦,人心刚刚才稳定下来,还请梁主不要派遣大军北上。 梁武帝萧衍得到了这道奏折之后,竟然命令原本要派去北上的梁朝援军停留在大梁和大魏的边境线上。 元颢之所以写了这样的奏折,其实心里早就有了打算,他害怕一旦梁武帝派军前来支援陈庆之,那么自己就会被梁朝再一次的控制住,好不容易得到的皇帝宝座可别被别人给抢了。 出于对大局还没有稳定,元颢仍然需要借助陈庆之的白袍军来为自己效力。所以二人在表面上都显得非常和睦,实际上内心多有猜疑。 陈庆之又怎么能看不出元颢的鬼心思,于是便心生防备,在看出元颢对南梁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后,便断定元颢是个忘恩负义之徒,根本成不了大器,不会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君主。 此时在洛阳的梁朝军队不到一万人,而羌夷部落的军队是梁军的十倍。陈庆之部下有个副将叫马佛念,此时对陈庆之说道:“将军的威名远播,声震中原,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是将军此时功高盖主,必定会被元颢所猜疑,一旦发生不测岂不是让人深感忧虑,况且从古至今,废掉昏君另立明君,在国家危难之时扶持使之安定,这样的忠义之士很少能得到善终,将军乃是一代战神、常胜将军,此时何不将这忘恩负义的元颢杀掉,然后再一举占据洛阳,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马佛念的这一番话说完之后,但见陈庆之一直保持沉默。 其实,若论当下的形势,陈庆之如果真的想要举兵起事,那么成功的机会是非常大的,可是这样一来,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北魏的百姓怎么会甘心屈服于一个南梁人,一个南方人来做皇帝统治整个北方,最终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所以陈庆之并没有听从马佛念的建议。 陈庆之与元颢既然已经互相产生了疑心,那么陈庆之此时想要做的就是想尽快的避开元颢,尽量离他越远越好。 所以这次他想请求元颢将自己派遣到外镇彭城, 因为陈庆之之前被元颢封为徐州刺史。元颢一听,心中料想陈庆之一定是别有企图,还不到会有什么别的心思呢,于是便坚决地将陈庆之继续留在洛阳。然后又堂而皇之地说道:“主上既然将洛阳委托于我与将军,如果突然听说您离开了朝廷前往彭城,还以为您是为了急于获取荣华富贵,从而不再为国家大事考虑,这样的话会损坏您的名声,只怕连朕也会受到牵连。” 元颢的话说的很是透骨,最终没有答应陈庆之的请求,还让陈庆之再也不敢提前往彭城的事情。 陈庆之虽然没有再提这件事,但是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不甘心就这么继续为元颢卖命。 就这样,陈庆之、元颢二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大,整天只知道勾心到脚、相互猜忌,却没想到孝庄帝元子攸与尔朱荣早就大军汇合,尔朱荣已经将大军整顿完毕,正在浩浩荡荡的朝洛阳进发。 尔朱荣与元颢、陈庆之所率的大军于黄河南北进行对峙,此时的陈庆之正守着北中城,元颢据守着河桥南岸。 一场鏖战在即! 陈庆之排兵布阵,继续展开以快攻的方式向尔朱荣的大军挑衅。 可是尔朱荣也不是吃素的,命令手下的军士猛攻陈庆之,双方立即战在了一处,一场惊天动地的决战拉开了帷幕。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三十三章 黄河决战 陈庆之所率领的七千白袍军都是训练有素,武艺精湛,并且都是骁勇善战。尔朱荣的大军势众,将队伍分成了几个万人队,高呼酣战,朝陈庆之的军队如潮水般的涌去,瞬间便将七千白袍军给团团围住。 陈庆之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地斩杀了十多名魏军,那七千白袍军面对着如此凶悍的魏军丝毫不惧,每个人都是挥动兵器奋力杀敌,俱是以一敌十,而且阵势丝毫不乱。 尔朱荣见陈庆之的白袍军如此骁勇,心里不禁暗叹:“白袍军果然名不虚传,这陈庆之也不愧是一代战神!” 陈庆之率领七千白袍军奋力杀敌,很快地便将魏军的阵势给冲散了,但是魏军毕竟在数量上要比陈庆之的军队多处很多,虽然阵势被冲散,可是很快地便又有一支万人队迎面冲上,并且声势浩荡,准备好攻城器械开始攻城。 北中城池里的将士们见敌军架起云梯开始攻城,立即从城头之上开始往下投石、以床弩射杀敌军,在陈庆之的指挥之下,城内、城外的将士积极的配合,给敌军一个措手不及的击杀,不到片刻,魏军便开始纷纷溃退。 尔朱荣当年以七千兵力大破葛荣的百万大军,没想到这次却被这区区的几千敌军给杀得一溃千里,心里那个气就别提了,于是命令军士拼死进攻北中城池,务必要将城池攻下活捉陈庆之。 可是胜利并没有朝尔朱荣的方向走来,而是相反的奔向了陈庆之。 陈庆之没有改掉以往的快攻方式,在三日之内与尔朱荣大军连战十一次,虽然双方都有伤亡,但是尔朱荣的军队损失更大,被陈庆之的以少胜多打的狼狈不堪。 陈庆之的军队斩杀敌军甚多,尔朱荣心里连连叫苦。 尔朱荣在陈庆之手里吃了大亏,实在是心有不甘,正在踌躇时不料事情有了变化,就在陈庆之乘胜攻击的时候,在他的队伍里竟然出现了内鬼。 这个内鬼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姓名,只被称作是“夏州义士”。 这名夏州义士当时正为元颢镇守着河中的一块小岛,然而却在暗地里与尔朱荣串通好,请求要为尔朱荣破桥立功,到时候引领尔朱荣的大军深入。可是正当尔朱荣率军前去接应对方的时候,却没有接应的上,因为这件事情被元颢知道了。 元颢一怒之下将这些通敌的士兵全部杀了。 安丰王元延明被元颢派遣在黄河一带固守,严加防范魏军进犯。 尔朱荣顿时显得十分惆怅,对进攻河桥的事情开始失望,如果河桥过不去的话,再加上自己手下的大军缺乏渡河的船只,那么自己只能结束这次的作战计划,待日后再图谋再举。 就在这个时候,有很多将领开始建议尔朱荣率军北归。 但是有一个人却是诸多将领之中的少数主张继续作战的主战派,这个人叫杨侃,处出于弘农杨氏,是杨播之子,杨津之侄,此时担任黄门侍郎。 杨侃此时已经对当前的形势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分析,于是对尔朱荣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况且如今我军也没有甚大的损失,大王岂能因一件事情没有成功,打了几场败仗而将整个大军给放弃,把所有的计划给作废,还要中道折返,这样岂不是大大的挫了我军的锐气,如今全天下的百姓都迫切的盼望着您这一举,如果没有大获全胜便要匆忙撤回,必定会让全天下的人对您失望,到时候都各奔东西,这场战斗也就以失败而告终了。眼下不如从百姓那里广征一批木材,多造一些木筏船只,到时候沿着黄河摆开阵势,在这几百里之间做出要渡河的样子,让首尾之间相距甚远,使元颢不能防备,到时候只有能够渡河,一定会战功赫赫,胜利在握。” 尔朱荣听了杨侃的建议,思考了许久点点头,认为杨侃说的非常有道理,一旦大军渡过了黄河,就会迅速地打败陈庆之所率领的梁军,那么自己便会立下不世战功。 高道穆也向尔朱荣建议道:“如今皇上四处漂流,弄得君臣不安,大王此时拥有着百万大军,可以说是实力强盛,可以辅佐天子来号令诸侯,如果将兵力分布好来制造木筏,然后再分散开来渡过黄河,那么攻破河桥、踏破北中城就指日可待。却又为何要舍弃这一次的大好形势,撤军北归,就给了元颢重整大军、扩充实力的好机会,这就是所谓的‘养虺成蛇’,一旦一昧的纵容敌人强大起来,那么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尔朱荣听了又点了点头,心里便有了谱,于是又问了那位善于占卜的刘灵助。 刘灵助欣慰地对尔朱荣说道:“大王尽管放心,不出十日,河南必平!” 尔朱荣的信心顿时提升起来,鉴于前几次的失败教训,便决定改变作战策略,开始广征木材,先是留下一部分精锐部队来牵制陈庆之的进攻,然后再命令其余的士兵全部参加制造木筏。 北魏伏波将军杨檦与其族人居住在马渚,离战场不是很远,于是便自告奋勇的要出战,声称在自己的家乡有几艘备好的小船,可以让自己来作为向导,带领大军渡河。 尔朱荣听后大喜,认为这一次必定能大功告成,于是便命令堂侄尔朱兆与大都督贺拔胜负责就地取材,尽快制造木筏,然后趁夜深在马渚西边的硖石率军渡过黄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元颢的大军。 元颢不及防备,在仓猝之间率军与魏军交战,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其子领军将军元冠受领卫士奋勇杀敌,但是最终还是被生擒,元颢大惊,与元延明的部队立刻溃散,尔朱荣率领的北军此战偷袭成功。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三十四章 陈庆之的结局 元颢失去了天堑河桥,进退失据,无奈之下只得带领几百名军士开始朝南逃窜。 陈庆之听说河桥失守、元颢大军溃败的消息之后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此时就连自己所率领的白袍军也成了孤军,陈庆之不只要面对尔朱荣一个人,还要面对北朝时期极为少见的名将阵容,只怕看了这份名单之后会让一代战神陈庆之瞬间产生畏惧。 我们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份名将谱,上面分别是:尔朱荣、高欢、宇文泰、独孤信、侯景、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斛律金、窦泰、段荣、司马子如、尉景、蔡俊、……这些历史人物能在同一时候聚在一起,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盛况,因为南北朝的历史将来是要被这些人给改写。 陈庆之纵有天大的本领,面对尔朱荣如此浩大的声势,也是难以与之相抗衡,所以在无奈之下,陈庆之只得集合了部分步兵、骑兵,共计几千余人,准备率军朝东撤回淮南。 而先前元颢、陈庆之所攻下的北方各个城池,又重新投降了北魏王朝。 原本辉煌精彩的北伐战争,到了此刻已经化为了南柯一梦。陈庆之率军向东撤退,尔朱荣就领兵从后面追击,双方最终没有在战场上对决,而是在黄河边走马观花般相互牵制。正当陈庆之领兵正要渡过黄河的时候,突然遇到了黄河水位暴涨,导致了山洪暴发。大水将尔朱荣的追兵给阻隔住,也将陈庆之的白袍军给冲垮了,七千大军被洪水吞噬,死伤殆尽。 陈庆之与尔朱荣分别是当时南北的战神,二人都是著名的军事家,都有过以少胜多的战绩,南北的军事斗争也达到了巅峰,可是陈庆之的失败,完全是因为当时的政治时局未稳,与元颢之间相互猜疑,二人的勾心斗角,注定了最终的失败,所以陈庆之几乎全军覆没,北伐战争也以失败而告终,最后身边只剩下几十名军士。 陈庆之最后大难不死,剃光了头发装成和尚模样,从小路逃出了汝阴,一直逃到了建康。 元颢领着残兵败将逃到了临颍,被临颍县吏江疯斩杀,然后传首洛阳。与其一同举事的元彧投降大魏,元延明则继续归附大梁,这三位北魏宗室从此便是阴阳两隔,各奔东西,复仇计划也就以此告终。 陈庆之的北伐战争虽然没有成功,然而却间接地让枭雄高欢趁势崛起,并且最终导致了北魏王朝的彻底灭亡,也让中国进入了新三国时代。 尤其是那句“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已经让尔朱荣牢牢地记住了这位来自梁朝的常胜将军陈庆之。 尔朱荣将一代战神陈庆之一举击败,从此在北方已经是无人能敌了。 黄河的决战胜负已分,元颢被杀,传首洛阳,陈庆之也逃到了梁朝。于是孝庄帝元子攸命令司空杨津率人将所有的宫殿都进行打扫,然后再查封府库,恭恭敬敬的前往北邙山去迎接元子攸返回洛阳,重新登上了皇帝之位。 杨津,出身于弘农杨氏,是侍中杨播之弟,杨侃的叔叔。曾经参与对反贼鲜于修礼、杜洛周、葛荣的战斗,都是侥幸未死,此人一向谨言慎行,忠君报国,直到元颢、陈庆之攻克洛阳城之后,与大多数留在洛阳的同僚被迫做了北海王伪朝廷的官员,更为侥幸的是在元颢的短期统治下也是保住了一条老命。 于是在孝庄帝元子攸重新当上了皇帝之后,杨津立即上前跪倒在地,向元子攸磕头谢罪,元子攸看到杨津如此自责后,心里也是有些宽慰,心道当时毕竟还是自己将这整个洛阳给舍弃,率先的逃走,此时又怎能怪罪杨津等人,因此将杨津好生宽慰了一番,并没有将其治罪,然后又开始颁诏大赦。 这一仗打败了陈庆之,尔朱荣位居首功,此时已经是威名显赫、位极人臣,元子攸又加封他为天柱大将军,尔朱兆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尔朱世隆为骠骑大将军、行台右仆射,尔朱天光为散骑常侍、尔朱度律为光禄大夫、元天穆为太宰。此外除了尔朱荣所率领的北军,还有那些随驾的文武诸臣全部各升五级,各地的勤王功臣,也都是每人连升两级。 此时此刻尔朱荣的权力已经达到了最巅峰,尔朱家族也到了荣誉的顶峰,照理说树大招风,纵观历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但是尔朱荣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在他看来自己是北魏的柱石,身为天柱大将军要肩负起国家的重要使命,况且自己战功卓勋,手下人才济济,兵多将广,纵观整个北方地区,能和自己相抗衡的人已经是寥寥无几。 尔朱荣虽然身在洛阳,但仍是对晋阳依依不舍,于是便向孝庄帝元子攸拜辞要率军尽快返回晋阳,说是此时关陇地区万俟丑奴的叛乱一直没有停息,在北方还有葛荣叛军的余党韩楼占据着幽州一带,所以自己还有许多准备工作需要去做,元子攸听后当即同意。 然而元子攸再一次的被尔朱荣所操纵,继续过着傀儡般的生活。尔朱荣的党羽已经遍布了整个洛阳朝野,元子攸事无大小,全被尔朱荣亲信党羽监视的清清楚楚。 尔朱荣在率军北上之前,派遣骠骑将军侯渊率军讨伐葛荣叛军的余党韩楼,然而只给了侯渊七百骑兵,用尔朱荣的话来说就是:“侯渊临到时机的时候,便会制定出应变的计划,这都是其长处,要是派的军士太多反而不好。”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三十五章 厉兵秣马,再战叛军 善于用小部队流动作战是侯渊的强项,事实也向很多人证明了尔朱荣所说的话完全正确,侯渊先是故作虚张声势,然后率军深入幽州境内,让叛军韩楼摸不清侯渊的实力到底是怎样的,于是韩楼便派了一个名叫陈周的将领率军迎战侯渊,陈周所率领的部队共有马军、步军万余人,然而却没有碰到侯渊的部队,正在茫然之间,冷不防侯渊的大军从其背后猛地杀了过来,陈周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一万多的队伍瞬间便被侯渊的部队击溃,侯渊俘虏了叛军五千多人,可是又全部将他们放了回去。当时侯渊的部下对他所做的举动甚是不解,侯渊却解释道:“我们的兵力这么少,不能力战,我要用离间之计对付叛贼。” 侯渊算计好了时间之后,在深夜里率军暗地里跟着陈周的那些逃兵。一直等到那些逃兵进城之后,侯渊才率部队来到了幽州城下,此时天还没有亮,周围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侯渊没有立刻攻城,而是命令部下军士朝城头高声呐喊:“你们已经被包围了,你们要想活命就赶快将韩楼的首级留下,不然的话,一律格杀无论!” 守城士兵听到了城下军士不停地高喊,每个人都是大惊失措,尤其是韩楼听了更是忐忑不安,起初见陈周所率领的部队这么轻易地被侯渊放回来,便觉得事情可疑,便认为这些人一定是投降了侯渊,此时听城下一片呐喊声,更是再无疑虑,这五千人是作为内应而进入幽州城,韩楼想到此处再也不敢久留,独自一人一骑慌忙地逃离了幽州城。 幽州城就这么被侯渊给平定了。 尔朱荣接下来又命令堂侄尔朱天光与左都督贺拔岳、右都督侯莫陈悦率军进攻高平,讨伐正占据在关陇一带的万俟丑奴的叛军。 贺拔岳出身于六镇之中的豪强家族,是贺拔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个,本人又是怀朔镇将,武艺高强,并且精通兵法,而且善于排兵布阵,作战时最为凶悍,常令敌人闻风丧胆,自从投靠了尔朱荣之后,先后参与了平定葛荣和攻击陈庆之的战斗,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北魏末年的大豪杰,这一次率军征讨万俟丑奴的叛军,贺拔岳完全有能力指挥全军,将万俟丑奴的叛军打得落花流水。 但是,贺拔岳从内心来讲是不愿意统领全军,这是有原因的,自己这么多年来屡立战功,经常被一些人嫉妒,如果自己一旦率军讨伐叛军,不在尔朱荣的身边,便给了那些喜欢进谗言的小人机会,到时候会不断地在尔朱荣的面前挑拨是非、无中生有,贺拔岳是为了免生枝节才请求尔朱荣派遣一位尔朱家族的优秀将领来统领全军,总揽全局,故此尔朱荣才派了堂侄、骠骑将军尔朱天光为统帅,负责平定叛乱的一切事务。 尔朱荣其实心里也很清楚,知道贺拔岳所担心的那个挑拨是非的人就是高欢,二人之间一直存在分歧,此时的矛盾也愈来愈大,尔朱荣不想让二人的矛盾激化,便痛快地答应了贺拔岳,只任命他为左都督,任命侯莫陈悦为右大都督。 侯莫陈悦,代郡武川人,驼牛都尉侯莫陈婆罗门之子。 因为侯莫陈婆罗门是在河西地区担任驼牛都尉,所以就在河西定居。侯莫陈悦自幼便在河西长大,平日里爱好打猎,并且善于骑射,练就一身好武艺,在六镇之乱的时候投靠了尔朱荣,多年以来久经沙场,屡建奇功,从一开始的都督府长流参军一直升至大都督一职。 尔朱荣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一次的决定,竟然会直接影响此后的几百年的历史,这一支进攻关陇地区的部队就是日后威震天下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前身,以后的西魏、北周、隋、唐四朝的皇帝都是出自这个集团。 前文咱们说过,在公元524年的时候,北方六镇先后暴发了起义,当时高平镇的首领胡琛率领部下起义,那个时候万俟丑奴还是胡琛手下的一员大将,知道次年以后,胡琛被杀,万俟丑奴统领了这一支起义军队伍。 北魏建义元年七月,万俟丑奴在在高平自称天子,设置了文武百官,定年号为神兽。 此时,泾水、渭水一带的大部分地区都被万俟丑奴所控制。 万俟丑奴的大军时常出没于关中一带,让当地的老百姓不得安宁,成为关中的一大祸患。早在魏孝明帝时期,朝廷就曾经派遣萧宝夤率军征讨万俟丑奴,这萧宝夤不是一般人物,是南朝齐明帝萧鸾的第六个儿子,东昏侯萧宝卷的同母弟弟,齐和帝萧宝融的同母哥哥,永元三年初,萧衍在襄阳起兵,同年的十月萧宝卷被杀害,于是萧衍便开始大肆杀戮南齐宗室,萧宝夤就是在这个时候逃到了北魏,当时的萧宝夤只有十六岁,正因为在少年的时候遭到了如此大的变故,萧宝夤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变得老练稳重,勤勉为政,治军有方,在北魏与南梁的多次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孝文帝元宏对他甚是喜欢,萧宝夤因此还娶了元宏的女儿南阳公主为妻。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三十六章 成事不足的萧宝夤 当时在山东、关西等地的叛乱连续不断,朝廷大军屡次败北,关东大部分地区能得以保全,全都要依赖萧宝夤之力,可是长期的战乱十分艰苦,致使军心涣散、人心惶惶,萧宝夤所率领的大军连年与派叛军作战,经常会吃败仗,并且损失惨重,如此一来便军心不稳,而且耗费巨大,这让萧宝夤的内心里产生了恐惧,因为自己在朝廷之上,官高权重,名声极响,一旦兵败便会遭到朝廷上下的猜忌。朝廷派遣自己来收拾大魏的残局,这本来就是一件不可力挽狂澜的事情,况且面对这强大的起义军,光在气势上自己就已经输了三成,于是萧宝夤的心里非常害怕,根本不敢正面对战叛军。 至于接下来的战况更是让萧宝夤完全接受不了,自己在外面与起义军的决战异常艰难,朝廷不但没有及时的加派援军,反而还产生了对自己的种种质疑声,这让萧宝夤非常地担心,如果自己兵败的话,那么再回到朝廷,后果不堪设想。 后来正逢朝廷任命黄门侍郎兼御史中尉郦道元作为关中大使前去关中安抚叛军,萧宝夤得知后便坐不住了,认为朝廷做这样的举动完全是针对自己,在万分的担忧之下,萧宝夤向抚军司马柳楷询问对策,柳楷听完之后,眼睛登时一亮,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萧宝夤急迫地望着柳楷,不知他有什么好的对策。 柳楷说道:“大王是齐明帝的儿子,此时若是起兵,那就是顺应天意,如今的歌谣中唱道‘鸾生十子九子毈,一子不毈关中乱。’昔日周武王有乱臣十人,所谓的‘乱臣’便是指善于治国的人,大王就应该是那治理关中的人, 这还有什么可疑虑的?” 柳楷的这一席话说的萧宝夤半晌无语,这是让自己自立为帝,如此一来就要和朝廷对着干,从此便要与群雄逐鹿中原,这样既可以助自己复国,又可以摆脱朝廷对自己的猜忌,那歌谣中所说的“鸾生十子九子毈,一子不毈关中乱”,“鸾”是指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意思就是说青鸾所生的十子有九子会在蛋内坏散,就孵不成小鸟。实际上就是指齐明帝萧鸾所生的诸位皇子之中大多不会成大气候(事实上大多皇子都遭到萧衍的毒手,只逃得萧宝夤一人至北魏,此时又率兵居于关中),只有萧宝夤是独特的一个,到时候会在这关中地区成就大事,也许这就是天意,萧宝夤当下便依从了柳楷的提议,再加上心里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复国重任,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地命令部将郭子恢在阴盘驿暗杀了郦道元,并且声称是叛军下的毒手,萧宝夤从此正式与北魏王朝决裂,背叛了那个曾经对自己以礼相待,并且在各方面都有过很大帮助的大魏。 在不久以后,萧宝夤又杀死了南平王元仲冏,正式举兵反叛,自称为大齐皇帝,改元隆绪。 在孝昌四年的时候,萧宝夤因为兵败,之后与妻子南阳公主率领百余名骑兵渡过渭水投靠了万俟丑奴,被任命为太傅。 萧宝夤投靠了万俟丑奴,暂时有了容身之处,可是万俟丑奴也支撑不了多久了。 尔朱天光率军讨伐叛贼万俟丑奴,《资治通鉴》中写道:“天光初行,唯配军士千人。” 尔朱天光自从出发的那一天起,手下的士兵只有一千余名,只能靠征发洛阳以西沿途百姓的马匹来装备这支部队,这是叔叔尔朱荣的命令,尔朱天光也不能违抗,心里虽然觉得很不平衡,但是既然能允许自己沿途征兵那也算是格外开恩了,可是这么多年的战乱让北魏的人口大大的减少,这种情况下征兵哪能那么容易。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尔朱天光对征兵的事情发愁的时候,又逢赤水的蜀贼切断了道路,朝廷派遣侍中杨侃前去叛贼之处抚慰,并且还有征集他们的马匹,叛贼的首领当时便犹豫不决。 北魏的军队抵达了潼关之后,尔朱天光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因为他此时已经非常地害怕,根本不敢继续前进。 贺拔岳对尔朱天光的行为颇为不解,于是对他说道:“此时这些蜀贼无非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堪一击,如果您连这群盗匪都解决不了,要是大敌当前,您又该当如何?” 尔朱天光本来就准备撂挑子,到了这个时候也就顾不了别的,于是对贺拔岳说道:“当下对付叛军的事情我就全部交付与你了,贺拔将军可自行决断!” 贺拔岳非常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没想到尔朱天光竟然这么不负责任,于是便率领部队向渭水北岸的蜀贼进攻。很便遇上了贼军,这一役打得异常激烈,最终大破贼军,还缴获了战马两千匹,贺拔岳先是从贼军之中挑选出了许多身体健壮的士卒来扩充北魏的军队,随后又从百姓那里征集了许多马匹,总共有一万多匹。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三十七章 对战万俟丑奴 马匹虽然够了,可是兵力还是远远地不够,于是大军行至雍县的时候便停止了前进。 尔朱荣听说尔朱天光大军停止不前,不禁甚是恼怒,认为这个尔朱天光太没用了,还没有和叛军交战便已经气馁,心里越想越是生气,于是便派遣骑兵参军刘贵作为使者前去大军阵营,替自己好好地将尔朱天光好好地痛斥了一番,并且还打了一百军棍,大营中的诸多将领见主帅挨了一百军棍,不由得心中惧怕,心道大帅举兵不前遭到了如此惩罚,如果这全军将士不去奋勇杀敌,那么等待着自己的结果一定比这一百军棍还严重。 刘贵这次来不但带来了尔朱荣的命令,而且还带来了两千名精锐部队,是尔朱荣亲自为尔朱天光挑选的。 尔朱天光被打得皮开肉绽,心里有气却没有说出来,见叔叔虽然惩罚了自己,但最终还是为自己派来了两千契胡铁骑,心里便有些欣慰,于是一边揉着屁股一边从地上爬起来,为了表示自己吸取教训,还要在众人的搀扶之下以礼相送刘贵,此时大营之中的各级将士对尔朱荣的行为感到又惊又怕,人人心中忐忑。 永安三年三月,万俟丑奴率领大军准备攻击岐州,于是命令大将尉迟菩萨、万俟仵从武功南渡渭水,开始全力围攻北魏大军的营盘。尔朱天光得到消息之后立即命令贺拔岳带领一千铁骑前往岐州救援,但是尉迟菩萨已经带领两万军队拨起营盘,挥师返回渭水北岸。贺拔岳想要将尉迟菩萨的军队尽快给消灭,于是便带领一千铁骑前去挑战。 贺拔岳先是率领一千铁骑大肆杀戮万俟丑奴的官吏和百姓,向借此激怒叛军,到时候将尉迟菩萨诱至渭水南岸,然后再将敌人一举歼灭。 贺拔岳率领几十名骑兵在渭水南岸与驻扎在渭水北岸的尉迟菩萨对峙,然后告诫敌军想要让尉迟菩萨出面前来对话。 贺拔岳等了半天也没有等待尉迟菩萨,不由得有些气愤,他原本想将万俟丑奴招降,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改变了主意,想将这伙叛军一网打尽。 尉迟菩萨到最后也没有出面来与贺拔岳对话,而是派了一个使者前来向贺拔岳传话。 贺拔岳此时无比愤怒,对敌军使者怒喝道:“我是让万俟丑奴前来跟我对话,你算什么东西!” 气愤无比的贺拔岳从部下手里取来弓箭,张弓搭箭将敌军使者给射杀。 到了第二天,贺拔岳又带领了一百名骑兵隔着渭水跟对面的叛军说话,同时在渭水南岸的山冈前前后后设下了埋伏,等渐渐地将叛军引到了渭水东边,贺拔岳见时机已到,于是便带领一百名骑兵向前行到了一处可以涉水而过的浅水地带,忽然呼喝一声,催马向前猛地跑过去,后面的一百名骑兵也紧跟其后,后面的叛军见贺拔岳要逃跑,于是两万军队中马军便撇下了步军,纷纷挥刀驰马南渡渭水,从后面呼啸着追赶贺拔岳的部队。 贺拔岳与那一百名骑兵催马奔到了那座山冈之后,回过头来见后面的叛军也渐渐地追了上来,于是便发起命令,与一百名骑兵回过头来杀向叛军,双方很快地战在了一处,贺拔岳一马当先,立即挥刀斩杀了三名叛贼。到了这个时候叛军已经有一半多人追到了山冈的东面,贺拔岳见时机已到,便命令事先埋伏好的骑兵开始反击,于是在一片呼天该地的呐喊声中从山冈的前方与后方纷纷涌出了几百名骁勇的北魏骑兵,如猛虎般杀入了叛军的阵地。 贺拔岳身先士卒又斩杀了十几名贼军,然后下令,只要贼军之中有下马者便不杀!于是贼军之中立即有人纷纷下马,都是为了能保住性命而不得已投降魏军。 北魏骑兵很快地便俘获了三千多名叛军,最后将贼将尉迟菩萨也一并捉获,贺拔岳立即派人向尔朱天光报捷。 尔朱天光得知讯息之后大喜,于是下令北魏大军北渡渭水,不但俘获了叛军中的一万余步兵,连同辎重也都一并缴获。 万俟丑奴听说尉迟菩萨兵败被俘,心中甚为震惊,不得不将岐州放弃,率兵向北退居安定,在平亭又扎起了营盘,尔朱天光从雍州率兵到达岐州,与贺拔岳的部队会合。二人并没有趁机追击万俟丑奴,不只是因为兵力还是过少,而是尔朱天光扬言夏季即将到来,不利于挥师前进,等到秋季天气凉爽之后再举兵攻击万俟丑奴。 万俟丑奴暗中派遣了密探潜入尔朱天光的阵营中探听消息,可是这些密探运气太差,刚刚进入到北魏大军的营地中便被捉住,尔朱天光并没有立即将这些密探杀掉,而是全部放了回去。这些密探被放回去之后将尔朱天光所发出的消息告知了万俟丑奴。 万俟丑奴在得知这则消息之后信以为真,当即遣散众兵将,任由他们回乡耕种,只留下部分士兵凭据险要的地方设立了营盘。 尔朱天光很快就了解到万俟丑奴的部下兵将大部分已经散去,于是便和贺拔岳、侯莫陈悦二都督在傍晚时分领兵进攻万俟丑奴的大营,在夜间占领了叛军的各处要道,在黎明之前,贺拔岳部下大将刘亮攻破了贼将侯伏侯元进的大寨,尔朱天光下令将所俘获的士兵全部都放了回去,其余各处营寨的叛贼听说侯伏侯元进的大寨已经被攻克,都以为万俟丑奴大势已去,根本再无心抵抗北魏军队,于是都纷纷前来投降大魏的军队。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三十八章 剿除叛军,大显神威 尔朱天光率军长驱直入,一直到达安定城下,此时的万俟丑奴几乎成了光杆司令,各处营寨的部下基本上都投降了北魏大军,此时的安定城已经成了一座空城,万俟丑奴已经没有多少军队可以抵抗北魏大军的进攻,在面对着尔朱天光、贺拔岳、侯莫陈悦的步步紧逼,万俟丑奴顿时感到有些惊慌失措,心中暗叫不好,自己此时的兵力与北魏军队根本无法比较,安定城即将被攻破,自己只有杀出一条血路才能留住一条性命。 一时之间手足无措的万俟丑奴在混乱中挥动长剑与冲进安定城的魏军战在了一处。万俟丑奴虽然是个叛军领袖,但是毕竟久经沙场,面对骁勇的北魏大军也没有完全放弃,而是拼死杀出了一条血路,在斩杀了几个北魏士兵之后,万俟丑奴夺过了一匹马仓皇地逃出了安定城。 万俟丑奴逃出了安定城,径自朝高平城的方向奔去,尔朱天光立即派贺拔岳率领骑兵从后面追击。 贺拔岳从后面紧追不舍,不给万俟丑奴有丝毫喘息的机会,一直将其追到了平凉才被追上。万俟丑奴见大势已去不由得长叹了一声,心想看来今日自己性命休矣! 贺拔岳率领骑兵追至万俟丑奴的跟前,不等对方列开阵势,就听贺拔岳冷笑一声,对万俟丑奴说道:“逆贼还不快快束手就擒!”万俟丑奴长啸一声,将长剑用力一挥,对贺拔岳高声说道:“谁若有本事就出来与朕决一死战!” 贺拔岳阵中忽然有一人驰马飞奔而出,手握长枪朝万俟丑奴奋力刺出。万俟丑奴纵马冲至半路,见魏军阵中突然杀出一人,不由得大惊失色,心道此人如此勇猛,定然是一员勇猛的虎将。 奔入万俟丑奴阵中的是侯莫陈崇。 侯莫陈崇,鲜卑族,代郡武川人,侯莫陈顺的弟弟,是后来的西魏八柱国之一。 这是西魏八柱国之中继宇文泰、独孤信、于谨、元欣之后第五位出场的重量级人物。 侯莫陈崇武艺高强,作战勇猛,一杆长枪在沙场之上难遇敌手,此时单枪匹马的冲入了万俟丑奴的军中,挥动长枪朝万俟丑奴直刺过去。万俟丑奴虽然身经百战,但是此时面对如此勇猛的侯莫陈崇也不禁有些恐惧,被侯莫陈崇的气势所震服,手中的长剑刚砍出去,就被侯莫陈崇的长枪给巧妙地隔开,然后被侯莫陈崇以极快对速度、敏捷的身手从马上给硬生生地拽了过来,被生擒于腋下。 万俟丑奴被生擒,那些叛军都被侯莫陈崇的神勇给镇住,过了许久也没有人前去围攻侯莫陈崇,来解救这位“天子’。贺拔岳见生擒了万俟丑奴,心中大喜,手下的骑兵趁势高呼,纷纷挥动兵器朝敌军阵中杀了过去,叛军望风披靡,无人敢去阻挡侯莫陈崇,更无力抵抗勇猛的北魏骑兵。 北魏的军队陆陆续续的赶了上来,叛军见其越聚越多,顿时全军崩溃,四散而逃。 贺拔岳与侯莫陈崇率北魏骑兵大破贼军,然后又跟随尔朱天光乘胜进攻高平城。此时的萧宝夤正做万俟丑奴伪朝廷的太傅,见万俟丑奴大军溃败,并且本人也被侯莫陈崇生擒,心中激怒万分,还想率军抵抗北魏军队,可是尔朱天光下令将万俟丑奴推到了高平城下,劝谕城上的叛军速速投降,不然的话一旦等高平城攻克,所有人都格杀勿论! 高平城的士卒听说之后,立即将萧宝夤捉住押解到了尔朱天光的大营之中,并且所有叛军都向北魏请降。 万俟丑奴、萧宝夤被生擒的消息很快地传到了并州,太原王尔朱荣听说之后高兴地已经有些控制不住,心想尔朱天光那一百棍子没白挨,最终还是将这万俟丑奴等一干叛贼一举击败,并且连同逆贼萧宝夤也一并捉获,此时的心颇为情激动,立即命人将元天穆叫来。 元天穆一进到大营之中,尔朱荣便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元天穆又惊又喜,随即眼眶含泪,叹了一口气,说道:“自从叛贼破六韩拔陵聚众起事,导致了天下大乱,这么多年过去了,大魏已经到了四分五裂、大厦将倾的局面,若不是太原王殚思极虑,与众将士拼命捍卫大魏江山,这些年大破葛荣、击败陈庆之、元颢,今日又生擒万俟丑奴、萧宝夤,大魏终将归于一统,大魏天下复兴有望,这全是您的功劳呀!” 尔朱荣听元天穆说完以后,不禁放声长笑,笑罢之后,说道:“自从胡太后当政以来,毒杀亲子孝明帝元诩,我领兵进入洛阳,制造了那场河阴之变,从此天下人都将我视作孟德、董卓一类的奸雄,现如今天光已经率兵平定了关中地区,淮河以北也就再也不会出现分裂,大魏天下也将变得太平。” 尔朱荣从当年的山西军阀逐渐地崛起,从率军进入洛阳到破葛荣、平邢杲、战陈庆之、败元颢,一直到平定了整个关中地区,在这么多年的征战过程中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和无穷的压力,最终使大魏归于一统,从此再无忧虑。 就在这个时候,太原府里聚集了慕容绍宗、司马子如、孙腾、尔朱兆、叱列平、刘灵助等文武大臣一同前来向尔朱荣道贺。 众人一起商量该如何处置万俟丑奴、萧宝夤,有人说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应该立即将这二人立即就地正法,但是也有人主张将二人押送到京师。 尔朱荣微笑着对众人说道:“如今生擒了万俟丑奴与萧宝夤二贼,就该到京师献俘,由当今天子决断,这才是咱们的为臣之道呀!”众人听后都是齐声欢呼,当晚尔朱荣便大开宴席,众人来了个一醉方休。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三十九章 萧宝夤之死 尔朱荣立即通知了尔朱天光,让尔朱天光下令将叛贼首领万俟丑奴和萧宝夤一同押解到洛阳,向孝庄帝献俘。孝庄帝立即下令将二人安置在阊阖门外的大街之上,京城里的男女老少到处庆贺,纷纷前来观看,一共聚集围观了三天。当时的吏部尚书李神俊、黄门侍郎高道穆都与萧宝夤的交情很深,连丹阳王萧也上表请求孝庄帝元子攸饶萧宝夤一命。 这萧赞也是南朝的齐朝宗室,原名萧综,是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的遗腹子,梁武帝萧衍的次子。这是因为萧赞的母亲吴淑媛原本是萧宝卷的宫人,是在萧宝卷被杀死之后,在有身孕的情况下得幸于萧衍。萧衍建立了梁朝之后,加封诸子为王,当时他还不知道萧综是萧宝卷的儿子,因此将萧综也一并封为豫章王,并且却对他百般的宠爱,等到萧综渐渐地长大之后,变得非常有才华,并且擅长于写文章。此后的萧综一帆风顺,接连被任命为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北将军等重要职务。因为萧宝卷与萧宝夤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所以萧宝夤自然是萧综的叔父,萧综得知叔父萧宝夤在北魏,便不断地暗中派人去与他联络,直到公元525年的时候,梁武帝御驾亲征,率领大军北伐,当时驻守彭城的北魏大将兼宗室元法僧在自己七十二岁的时候趁机反叛,自称天子,国号为“宋”,改元“天启”。 北魏政府见出身于宗室的元法僧自家人造自家人的反,不但举兵谋反,杀害使臣,而且还僭号称帝,实在是令北魏朝廷的胡太后忍无可忍,当即安乐王元鉴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杀奔徐州,亲自讨伐这个北魏皇室的叛逆。 元法僧虽然野心勃勃,但是他非常清楚自己有多少斤两,自己此时缺乏实力,根本无力对抗北魏大军的围剿,眼见元鉴率领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元法僧此时急的团团转,已经顾不上当自己的“天子”,认为自己还是保住这条老命要紧,在万分情急之下让自己的儿子元仲景亲自到南梁向梁武帝萧衍请降,愿意将徐州所管辖的七郡二十四县全部献给梁朝,元法僧自己愿意作为附庸,当时正欲北图的梁武帝听到元仲景这么一说,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徐州可是历来的军事重镇,对将来统一北方有极大的好处,于是梁武帝立即散骑常侍朱异出使徐州对元法僧等人加以抚慰,同时还任命已经归降梁朝的北魏宗室元略为大都督,会同白袍将军陈庆之一同率领大军前去支援元法僧。 前来救援的梁军还未到,北魏徐州安东府的长史元显和却率先领兵杀了过来。 元显和是北魏的宗室大臣,曾经担任过司徒崔光的记室参军,元法僧在辈分上是元显和的叔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连忙率军出城与元显和交战。 双方交战的结果是元显和失手被擒,元法僧知道元显和是个青年才俊,有忠义之心且有才干,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故此想拉拢他入伙来辅佐自己。于是元法僧非常温和地拉着元显和的手,让他和自己一同坐下,然而却遭到了元显和的抗拒,坚决不肯与他一同坐下。 元显和非常愤怒地对元法僧说道:“我与你都是出身于皇家,都是国家的柱石,你不但不为君分忧,反而以这徐州的领土投敌叛国,你难道就不怕史官秉笔直书你的罪恶么?” 元法僧听后还想劝慰元显和归顺自己,可是元显和却是忿恨难消,厉声说道:“我宁可死后为忠义之鬼,也不愿意生时做叛逆之臣” 元显和这一席话说的正义凛然,元法僧涨得老脸通红,只得长叹一声,下令将元显和押下去斩首示众。 就在这个时候安乐王元鉴率领的北魏大军与前来救援的元略、陈庆之所统领的梁军相遇,双方边在城南展开了激烈的鏖战,最终是以元略大军失败而告终,元略战败之后,只带领了几十名骑兵仓皇地跑进了彭城。元鉴因为大获全胜,不禁身为自傲,从而便有些轻敌,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遭到了元法僧的军队突袭,最终魏军惨败,元鉴单骑逃脱。 后元法僧又举全城之兵投降了南梁。随后元法僧接受了梁武帝萧衍的任命,授予其为侍中、司空兼始安郡开国公,食邑五千户。 梁武帝这个时候任命萧综都督全军,镇守彭城。 萧综心里高兴极了,认为自己只要一直镇守彭城,就有机会与叔父萧宝夤见面了。 可是让萧综没有想到的是,在不久之后梁武帝又下令让他退军,萧综不禁长叹了一口气,认为自己南归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与萧宝夤见面了,回到南梁之后的萧综遭到了萧衍的诸子的屡屡排斥和猜忌,最终在万般无奈之下于公元525年的时候流亡于北魏,逃到了临淮王元彧的军营之中。 到了北魏之后,萧综将名字改为萧赞。在到达洛阳之后,孝明帝元诩对他赏赐甚厚,封他为高平郡公、丹阳王,并且还娶了孝庄帝的姐姐寿阳长公主为妻。 此时萧赞与李神俊、高道穆一同向孝庄帝为萧宝夤求情。孝庄帝先是看了三人一眼,不禁沉吟。因为他知道萧宝夤在朝廷中的人缘极好,不但与李神俊、高道穆关系很好,就连杨侃、长孙稚也都与他私交甚厚,高道穆曾经还做过萧宝夤的参军,二人之间的感情更是深厚,到了此时,高道穆的内心非常纠结,自己想尽全力解救萧宝夤,但是又有新势单力孤,于是便与李神俊联合请求孝庄帝,只求能挽救萧宝夤的一条性命。 只听李神俊说道:“萧宝夤叛逆之事发生在前朝,如今事隔多年,还请陛下饶其一命”。 这让孝庄帝元子攸显得有些为难,萧宝夤犯得可是灭门的大罪,自己从内心里来讲也想网开一面,毕竟南阳公主是自己的姐姐,平时犹如慈母般的对自己照顾有加,特别是一想起她那温柔善良的眼神与面庞,元子攸便于心不忍,于是便对高道穆、李神俊说道:“萧宝夤虽然罪责太大,该当灭族,可是毕竟是当朝驸马,又是南阳公主之夫,朕怎能忍心杀之,二卿先行退下,容朕慢慢考虑!”李神俊与高道穆听后,只得先退了下去。 就在这个时候正好赶上应诏官王道习从外面走了进来,孝庄帝便问王道习最近都听到了什么,王道习说道:“臣最近听人说李尚书、高黄门与萧宝夤颇有交情,并且这二人的官位都处在能便于向陛下进言,能够保住萧宝夤。可是这二人说萧宝夤的谋反之事是发生在前朝,陛下难道不知,这萧宝夤现在做的可是万俟丑奴的太傅呀,这难道不是在陛下所当政时期么?如果这萧宝夤不及早除掉,那么将来这王法又能施加于谁呢?”孝庄帝听完之后点点头,认为王道习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便下令在太仆寺的驼牛署将萧宝夤赐死。 万俟丑奴被孝庄帝下令“弃市”,最终被斩首于都市之中。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四十章 扫除余孽 萧宝夤被赐死,万俟丑奴被斩杀,泾州、幽州、灵州一带的贼党便又重新归附了北魏,只有先前万俟丑奴所任命的行台万俟道洛率领着六千军队逃进了深山之中,拒不投降。当时的高平一带刚好遇上大旱,尔朱天光率领的大军由于马匹严重的缺少水草,于是尔朱天光便下令退居到高平城东的五十里以外的地方驻扎,并且派遣了都督长孙邪利率领两百名骑兵镇守在高平城内,管理着原州的一切军政事务。 万俟道洛到了高平城之后,暗中与当地的百姓和余党合谋,下山偷袭了长孙邪利。 长孙邪利见叛军突袭阵营,不由得胸中恼怒,随即挥动长枪率军出战。双方顿时战在一处,怎奈万俟道洛所率领的叛军与高平城中的余党太过于凶悍,竟然将魏军杀了个措手不及,最终全军溃退,长孙邪利深受重伤还在拼死抵抗,万俟道洛下令全军将魏军一举歼灭。 长孙邪利最终战死,连同其部下也都纷纷遇害,万俟道洛又重新占据了高平城。 这个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尔朱天光的耳朵里。尔朱天光立刻率领各路人马迅速奔赴高平城去救援,万俟道洛闻讯之后即刻率军出战,两军交锋便见分晓,万俟道洛手下的一群乌合之众怎么会是贺拔岳、侯莫陈悦等人的对手,被魏军杀得落花流水。万俟道洛战败之后便率领残兵败将向西逃进了牵屯山,以此来据险自守。 万俟道洛虽然战败逃走,但是魏军还是损失不小。尔朱荣听说尔朱天光还没有将关陇地区平定,不但没有擒获万俟道洛,还折损了大将长孙邪利,于是气不打一处来,又派遣使者去将尔朱天光打了一百军棍,并且以皇帝的名义下了诏书贬黜尔朱天光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降爵位为侯。 尔朱天光又遭到了严重的惩罚,心里很是憋屈,心想自己先前不是已经将万俟丑奴、萧宝夤都生擒了么,那也算是立了大功,怎么这次没有捉住万俟道洛这么个小角色便又受到了这么重的杖责,真是让人痛心。 于是尔朱天光又整顿兵马,率军向西到牵屯山去追击万俟道洛。万俟道洛先前逃走之后,已经进了陇山,投靠了略阳的贼军首领王庆云。 这王庆云是略阳龙涸的胡人,也就是出身于吐谷浑部族,在北魏朝廷财政困难,向当地百姓提前预征了六年的税调,百姓苦不堪言,开始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大魏的暴政,王庆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聚众谋反,率众占据了水落城,从此拥众自守。 王庆云作为一支义军首领本来在当地百姓眼中是有着很高的威望,可是如今来了个战败逃亡的万俟道洛,王庆云却将其视作宝贝一般,认为万俟道洛骁勇绝伦,与他合作一定能成就大事,于是此刻心中欣喜万分,于当年的六月在水洛城称帝,并且设置了文武百官,拜万俟道洛为大将军。 到了公元530年的七月,也就是说王庆云称帝才刚刚半个月的时候, 北魏骠骑大将军尔朱天光便率领了各路大军进入了陇地,来到了水洛城下,尔朱天光下令诸军排开阵势,便开始向城上的叛军叫战。 王庆云与万俟道洛立刻率军出城迎战,尔朱天光手用手一指万俟道洛,厉声喝道:“万俟逆贼,此时此刻你还不快快放下兵器赶快下马投降,更待何时?”万俟道洛冷笑一声,高声叫道:“休得胡言,今日这水洛城下便是尔等的葬身之地!”说着便催马挺枪朝尔朱天光杀了过来。 王庆云手挥长剑,下令全军出战,双方大军立即战在了一处,打的甚是激烈。在混战中万俟丑奴舞动长枪接连刺死几名魏军士兵,随即直朝尔朱天光奔来,心里只想将其生擒之后好献给王庆云。 眼见万俟道洛催马舞枪直杀了过来,贺拔岳、侯莫陈悦等将领纷纷舞动兵器前来拦截,只是这水洛城中的叛军势众,随即将诸将挡住厮杀,尔朱天光虽然在军事上的能力与叔叔尔朱荣差的太远,但是也有一身好武艺,在这混战之中丝毫不乱,随即从马背上取过长弓,朝着万俟道洛冲过来的方向迅速地射过去,那支箭不偏不斜地射中了万俟道洛的左臂上。 万俟道洛左臂顿时一阵疼痛,立即失去了战斗的能力,随即丢下了兵器调转马头便朝后逃去,尔朱天光一声号令,魏军一拥而上直奔王庆云、万俟道洛的方向杀过去。 王庆云与万俟道洛纷纷回马撤退,尔朱天光趁势攻下了叛军的东城。王庆云与万俟道洛无奈之下只得聚集兵力奔赴了西城,尔朱天光率军在后面紧追不舍,很快便将整座西城给包围了起来,并且还将城内的水源切断,城中没有了水,义军们又渴又乏,实在有忍受不住的士兵便偷偷地逃出西城,投降了尔朱天光,并且还带来了一个消息,王庆云与万俟道洛准备突围逃走。 尔朱天光听说之后,担心敌人就这么逃掉,于是便派人前去招降王庆云,让其早日的开城投降,而且还对他说:“如果你现在自己还不能决定的话,也不用立刻就答应我的要求,你可以召集你的部下今夜一同商议,明日一早回话便可!” 王庆云一听心中一喜,如此一来便可以稍微缓解一下,能够得到喘息的机会,只等到夜间的时候再进行突围。于是便派人前去回话:“那就请等到明天再回话!” 尔朱天光派遣使者告诫王庆云与诸贼将道:“我知道你们现在渴得很,非常想要得到水,我军现在便可以向后稍退一些,让你们任意的去山涧中取水饮用。”城内的义军听了以后非常地高兴,便没有再想逃走的意思。接下来尔朱天光又将大军分为两个部分,命令一部分军士多做一些七尺长的拒马枪。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四十一章 尔朱跋扈 拒马枪是古代战场上常见的兵器,就是将多支长枪插在原木上,枪尖向外,设于要害之处,是作战之时用来阻挡敌军冲锋陷阵的障碍物。 尔朱天光下令将这些拒马枪做成之后环绕着整座西城边布置好,在那些比较险要的地方还要多布置一些,同时又命令士兵埋伏在这拒马枪的枪丛中,到时候好防备敌军冲锋突围。另一部分的士兵则在城北捆扎好长梯子以备攻城之时所用。 就在这天的夜里,王庆云、万俟道洛果然打开了城门,一同策马突围出逃,可是在这黑暗里遇上了如同刺猬般地北魏军队,突围义军的战马纷纷地撞到了密植的拒马枪上,随后便都受伤摔落在地,王庆云与万俟道洛也一同摔下了马,被冲上来的魏军给当场捉获。那些负责攻城的北魏士兵架起了长梯,沿着长梯登上了城墙进入到城内。 城内的义军纷纷逃向城南,又是接连被密密麻麻的拒马枪所阻,义军在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向魏军请降,然而尔朱天光接下来的做法就完全不顾人道主义,以极其残酷的手段处理了这批义军降卒。 尔朱天光先是收缴了降兵的兵器,然后将所有降兵全部坑杀活埋,死者达到了一万七千多人。 王庆云从称帝到败亡,在这期间只有半个月,故此被称作北魏的半月天子。 尔朱天光不想有任何仁慈之心,也不想再被叔叔尔朱荣惩罚了,所以便采取了这一残酷的手段平定了当地的叛乱,于是原先由叛军所掌控的三秦、河、渭、瓜、凉、鄯等州也都重新投降了北魏,这么多年动荡的关陇地区也基本上被平定。 关陇地区的叛乱被平定,尔朱天光驻军于略阳,北魏朝廷当即下诏恢复了尔朱天光的官职和爵位,在不久之后又加封他为侍中、仪同三司。贺拔岳被任命为泾州刺史,侯莫陈悦被任命为渭州刺史。 此时的尔朱荣虽然坐镇晋阳,却是遥遥控制着朝廷,成为北魏王朝的实际控制者。尔朱世隆在洛阳监视着孝庄帝的一举一动,尔朱兆驻军汾州,尔朱天光拥兵关陇,尔朱仲远镇守着徐州,尔朱度律镇守着朔州,北魏的领土几乎都被尔朱家族所掌控,如此一来,尔朱荣便开始愈发的跋扈起来。 孝庄帝元子攸被尔朱荣拥上了皇帝之位,其实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摆设,可以说孝庄帝只是一名被尔朱荣选中的演员,而尔朱荣才是真正说了算,是整个故事的导演。尔朱荣在当初一手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河阴之变,对北魏朝廷的文武大臣进行了残忍的屠戮,就连元子攸的哥哥元劭和弟弟元子正 也都未能幸免,尔朱荣本来想顺便将元子攸也一刀杀了了事,然后自己便可以取而代之,荣登皇帝的宝座。但是尔朱荣却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犯下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因为他在这最关键的时候犹豫了,没有果断地作出决定,这也许是为什么尔朱荣最终没有成就大事的主要原因吧,北魏末年的一代枭雄尔朱荣没有成为曹操,就是这么一犹豫让尔朱荣失去了夺取天下的机会。 尔朱荣这个枭雄做的着实有些窝囊,但是此时的孝庄帝却比他也好不了多少,自从他亲眼目睹河阴惨案中被杀的兄弟和两千多名朝廷官员字后,心里便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每天都只能躲在自己的行宫里面瑟瑟发抖,对尔朱荣敢怒而不敢言。 尔朱荣的党羽遍布于整个朝野,元子攸不甘心当一个傀儡皇帝,于是便开始勤于政务,亲自干涉朝中的大事,牢牢地抓住了生杀予夺大权,只是这一切却被人暗地里告诉了尔朱荣。尔朱荣得知以后非常地不高兴,认为元子攸这是在像自己示威。 元子攸想要做一名合格的帝王,首先就要有帝王应有的尊严与权力,为了摆脱尔朱荣对自己长期的控制,元子攸重用了吏部尚书李神俊,命令其严格公正的为朝廷选拔官员,想以此来扩张自己的实力。 可是李神俊虽然忠心于孝庄帝,但是却因为在尔朱荣曾经举荐的人员当中以其门第较低为由没有录用,并且强行的换了别人,这让尔朱荣非常气愤,先是让那个人直接前去上就任,说是若有大事全由天柱大将军来担当,如此一来,李神俊便吃不了兜着走,得罪了尔朱荣还想继续在朝中混?于是便向孝庄帝辞去吏部尚书一职,尔朱荣便让尔朱世隆去接替了李神俊的职务,代理吏部的一切事宜。 有一天,元子攸接到了尔朱荣的几条请示,都是要调动北人来出任河南各州郡的职务。元子攸看罢不禁甚为恼怒,当即没有给予批准。 身为太宰的元天穆此时正在镇守并州,竟然替尔朱荣向皇帝上奏道:“天柱大将军对大魏有大功,而且还身为国家的宰相,就算是要请求替换全天下的所有官职,陛下都不应该违抗。而现如今他只不过是调了几个人来出任州郡官吏,陛下又为什么不给予准许呢?” 元子攸听了再也按捺不住情绪,随即正色的说道:“天柱大将军若不为人臣,朕也需要听从他的命令。如果还存有臣节,又岂能替代天下的百官升降进退的道利!”元天穆天皇帝说完之后,过了许久也没有说话,之后便将皇帝所说的话亲口转告给了尔朱荣。尔朱荣听了之后十分气愤,口里不断地怒骂:“这个元子攸也不想想当年是谁将他拥立为帝,到了现在竟然敢与我作对,真是让我忍无可忍!” 这个时候的孝庄帝元子攸在尔朱家族的掌控下当着大魏的皇帝,尔朱荣还把他的女儿尔朱英娥嫁给了他,这个尔朱皇后曾经是孝明帝元诩的皇后,按道理来讲元子攸此时应该是非常幸福的,可是事实恰恰相反,此时的元子攸却是内心十分痛苦,并且是苦不堪言。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隋定乾坤》正文 第四十二章 女强人尔朱英娥 皇后尔朱英娥生性嫉妒 ,致使后宫的关系非常的紧张。有一次元子攸来到了后宫,尔朱英娥出来迎接,元子攸见她的小腹已经隆起的很大,圆圆的肚子却掩盖不了尔朱英娥的婀娜身姿,心下暗喜,这尔朱皇后不愧是一代佳人。之间尔朱英娥笑着走到元子攸的面前,微微的将腰一弯,对孝庄帝说道:“请皇上原谅臣妾有孕在身,不能给您施礼,就请允许臣妾给您问声好吧!” 元子攸微笑着拉住尔朱英娥的手让她慢慢的坐下,说道:“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皇后是在这个月分娩吧。” 只见尔朱英娥面带不快之色,嗔怪道:“亏你还记得,这么久了你也不来这里一趟,又不知道在哪个女人那里快活吧?” 元子攸干笑了一声,说道:“朕是大魏皇帝,既然皇后有孕在身,我原本是有权利宠幸这三宫六院,只是因为你的生性嫉妒,朕哪个妃子都不敢专宠,如今你怀了身孕,难道还不允许朕去别的宫中去么?” 尔朱英娥登时大怒,将丈夫怒斥了一番,在她看来,眼前的丈夫元子攸并没有什么大本事,大魏的江山他父亲尔朱荣一手支撑起来的,这么多年来南征北战,破葛荣,击邢杲,败元颢,并且平定了关中,可以说是天下都已经被平定了,此时尔朱家族一门荣显,尔朱英娥也是脾气见长,不准许元子攸接近任何妃嫔,一旦对方不听从,尔朱英娥必定是对其好一顿的训斥。 孝庄帝想起了尔朱荣刚刚又平定了万俟丑奴的叛乱,已经是功高盖主,大权独揽,本来是勃然大怒,但面对皇后尔朱英娥的时候又不得不把怒火压了下来,但是又觉得自己这么一来实在是很没有面子,于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便派遣尔朱世隆前去向尔朱英娥传话,让她懂点规矩,本分一些。可是尔朱英娥却对尔朱世隆说凭什么给皇帝面子,当今的天子应该是由自己的父亲来做。”尔朱世隆听了以后也生出了不臣之心,说出的话更是不臣之言:“只是天柱大将军(尔朱荣)太过于谦虚,自己不称帝,倘若果真当了天子,那我也应就成了王爷了!” 元子攸见尔朱家族如此骄横跋扈,外有尔朱荣步步紧逼,内有尔朱英娥盛气凌人,与父亲时常地来欺压自己,又有尔朱世隆如此蛮横,元子攸不再以这个皇帝的身份而感到幸福,因为自己的身体里也是流淌着鲜卑族人的那种张强好斗的血液,自己决不能做汉献帝那样的傀儡皇帝,让如同曹操的尔朱荣来控制着自己的一切。 本来天下大乱,叛贼四起,孝明帝元诩将尔朱荣秘密召进了洛阳,本来是要对付胡太后的专权,然而却是引狼入室,不但自己被亲生母亲给毒死,而且整个洛阳还被尔朱荣给占领,并且还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河阴之屠。现在的元子攸想得是本来希望趁天下大乱,叛贼四起的时候以尔朱荣的实力去平定天下,这么一来不仅叛贼会被消灭,连尔朱荣自己也会实力大减,元气大伤。可是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尔朱荣凭借着自己与生具有的军事能力先后大破了强大的葛荣起义军的势力,接着又将青州叛贼邢杲给一举击败,不给敌人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就连那梁朝的一代战神陈庆之也败在了尔朱荣的手下,大魏宗室元颢、萧宝夤、万俟丑奴等乱臣贼子也都相继被平定,尔朱荣的威名与声势从此更加的显赫。 看着尔朱英娥那甚为得意的神色,颇有其父尔朱荣的雄风,元子攸想起了这些事情,不禁心里越发的烦闷,突然有内侍前来禀告,说是城阳王妃前来求见。 元子攸一听,脸上顿时露出了不满的神色,心想都这么晚了她来干什么,但是又不能不见,因为这城阳王妃是元徽的第二任妻子,是自己亲舅舅的女儿,所以也是自己的表妹,所以这个表妹也时不时地进宫来与自己想见,并且还商议各种大事。因为此时的尔朱荣已经是气焰嚣张,骄横跋扈,孝庄帝已经生出要除掉尔朱荣的心了。城阳王元徽与侍中李彧竭力主张要孝庄帝及早地诛杀尔朱荣。 这侍中李彧是孝庄帝元子攸的姐姐丰亭公主元季瑶的丈夫,是孝庄帝的姐夫。 城阳王妃与李彧和孝庄帝有亲戚关系,平日里非常想得到皇帝的专宠,只恨尔朱家族的牵制而始终未能实现,二人又忌惮尔朱家族的势力而不敢动手,所以城阳王妃便经常进宫见元子攸,希望皇帝能将尔朱荣给除去。 没想到她在这个时候来到了皇帝的行宫,元子攸也不好意思不见她,只得将两只眼睛望向了尔朱皇后。 尔朱英娥娇笑了一声,说道:“这深更半夜的,城阳王妃怎么偏偏赶在这个时候来这里见您?难道说皇上与这城阳王妃之间……?”尔朱英娥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元子攸已经知道她要说什么了,一张脸瞬间没有了血色,开始变得煞白。 元子攸心里也非常害怕,因为城阳王妃李氏是非常痛恨尔朱家的人,她在这个时候突然到来,难道就不怕尔朱英娥对她出言不逊么? 元子攸望了尔朱英娥半晌,随即对内侍说道:“你对城阳王妃说天色已晚,有什么事情等明日再说!”内侍答应一声,转过身去刚准备退下,却被尔朱英娥给叫住,只见她冷笑了一声,说道:“既然城阳王妃已经来了,又何必赶她走,皇上就叫她进来吧。” 元子攸无奈之下只得让内侍召见城阳王妃。 说起这城阳王妃,是城阳王元徽的第二个妻子,因为第一个妻子曾经与广阳王元渊有不正当的关系。在元渊临危受命,率领大军征讨叛贼鲜于修礼的时候,元徽曾经在胡太后面前说了八个字,说元渊“心不可测,恐有异图!”。于是胡太后便暗中给了元渊的副手兼好兄弟章武王元融一封密诏,让他监视元渊的一举一动,并且要采取必要的防备措施,以防元渊有异图。 讲义气够朋友的章武王元融接到了胡太后给他的密诏之后,先是保持大脑清醒,然后将这密诏亲手交到了元渊的手里。这才让元渊对北魏朝廷彻底的失望,因为这幕后的操纵者便是城阳王元徽,正因为自己与这位兄弟的妻子有不正当关系才有了这严重的后果,于是便向朝廷提出了一个要求,要自己平叛可以,但是要将元徽调离朝廷,不准许城阳王在胡太后面前说自己的坏话,不然自己不能专心的作战。后来的结果让元渊大失所望,朝廷不但没有答应他的要求,反而让元渊继续去征讨葛荣的起义军,以至于后来章武王元融战死,元渊也被葛荣手下的巡逻兵给捉住,也成为起义军擒获大魏朝廷的最高军事将领。元渊死在了定州城下,令元徽高兴不已,因为现在的妻子是当今皇帝的表妹,所以自己与皇帝走的又近了些。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