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 第 1 章 ------------------------------------------------------- 本书由www.biqugedu.com【诗雨焉】整理上传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不慎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麻烦通知我及时删除,谢谢! -------------------------------------------------------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biqugedu.com--【水泥想衣裳】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第一部分:塑身篇前言 我们为什么出版这样的一本书?因为我们在寻找一个答案。如果这个提问和这个答案够刺激,那是我们的希望:借助一小部分的也许显得偏颇的案例警醒大家,振聋发聩,“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总之是希望闻者足戒。我们的起意动机是帮助推动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个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对当今大学生一古脑的否定及偏见。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这里提供的是一个内省的视角,一个全景的望塔。大学生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就业印象,无论出于客观还是主观都是不无来由,对大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挑战自己的误区或是他人的误视。改变大学生就业困境必须从完善大学生就业形象做起。社会xìng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承担和努力,我们这次把问题的主要责任方归咎到大学生一方,是希望能够以更主动的姿态建设并解决问题。尤其是相对于用人单位招聘当前是买方市场,大学生属于卖方弱势,在自强自立上更要有自觉xìng。从这一点出发,对于推动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革新也是相当有益的。 大学生就业之所以成为热点是因为存在社会矛盾,矛盾的焦点就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冲突。如果每个大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具备哪些能力,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并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培养,那么他就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不同的心态决定就业准备的得失,同时决定就业实践的成败。大学生都是历经十多年寒窗一笔一画写就出来的,智力上并不缺乏;而走向社会后对一些问题则需是用身心作答,情商比重增加。这涉及一个关键xìng的提问:大学生该以什么样的心态介入社会工作?可以说,有那么一些大学生没有做好这个题,给自己乃至给别人的未来发展设置了障碍。 大学生是一个大而通的概念,指代的是一个群体及每一个个体。泛泛地说一般形象,其破易,其立难。坏的典型在大众的意识里更具有普遍xìng,印象也更深,这也许是因为人的恐惧相比人的欢喜更容易被记忆。“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本书中各行各业的单位负责人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提出这一命题。这些个例可以说是往年旧问题的积累,渐渐地堆垒成了一座大山,挡住了许许多多后来者。这就是恶xìng循环的“株连”一代一代师弟师妹给师兄师姐背债。所以对大学生来说,今年的你最好不要成为那座山上的又一块石头。大学生就业的河水已经被搅浑了,用人单位心存畏忌,不愿意再冒那个险去趟它。 一方面,我们可以把问题归结为当前教育机制、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求职者的自身能力和就业观念等等与市场机制和社会需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另一方面,我们依然期望用人单位能够为就业和人才的成长承担社会责任,能够移“山”架“桥”,为扫除大学生就业障碍做出努力。从宏观上说,企业在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应以各种方式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不仅与企业自身的利益没有矛盾,而且是现代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高尚与明智之举。大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对其教育的责任也就随着学生个人社会角色的转变相应地由学校转移到企业中来。企业就应该责无旁贷地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任何企业招聘新人(应届毕业生)根本上都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提供和创造有利于新人转换角色承担工作的软环境,既是新人的需要也是企业的需要。这种双赢的结果只能产生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的氛围之中,不能够急功近利,武断粗暴。 实际上,大学生就业的整个形势也不是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就本质来说,多数大学生还是可以信赖的。就现实来说,社会人才建设更是和大学生成长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互赠的机遇,因噎废食是断不可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社会工作,是国家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以较大幅度持续增长,能否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广大毕业生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经济的全局和社会政治稳定。 第一部分:塑身篇试问大学生被谁抛弃 经常有人将大学生与从前封建社会的进士、举人相提并论,都是有了功名的人;大学教育作为一段时期内的精英教育,大学毕业生“理所应当”有一份好工作相配,因此多年来大学生对个人职业发展一直有相当高的期望。 就在2004年,中国就业市场bào出两条特别引人注目的新闻:南方某高校毕业生号召成立“薪资联盟”,抵制用人单位压低薪资标准,拒签低于2500元/月的就业协议;与此同时,东北某高校毕业生为了挤进自己向往的单位,主动提出“零工资就业”,即在见习期不要钱,经过考验认可后再建立劳资关系。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端例子,却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大学生失去了“天之骄子”灿亮的光环,从心理意义上说是“失宠了”,在物质层面上说是“被抛弃了”。那么,到底是谁将大学生抛弃? 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一般成功yù望很强,其中就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据一项对1万多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50%左右的学生认为,35岁前将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顶峰。这种无根据地给自己定位,不肯改变自己的就业取向,不肯降低自己的身价,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现实情况则是应届生没有经历社会生活的磨炼,就业心态浮躁,往往陷入相互攀比,一味强调单位能给予他什么,而很少考虑自己能为单位创造什么,对物质和生活待遇的要求超出企业愿意支付的标准。同时他们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他们一直在路上,只有目标,没有方向。所以,人才市场上来来往往的洪流中有一些大学生抱着“骑驴子找马”的心态,先随便找一个工作单位,随时做好跳槽的准备。某知名高校就业处的老师坦承,让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确成为高校目前推动学生就业率的有力方式。而高校的这种“治标不治本”做法却让用人单位“很受伤”。据统计,大学生在新单位呆满一年的不超过20%。现在企业最大的不满是应届大学生的成活率太低。单位把学生从学校招过来,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到教会他各种工作技能,花费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可大学生却把单位当做了实习基地和跳板,说走就走了。用人单位抱怨说:“好人才越来越难找,很多大学生连基本的就职能力、职业素养都缺乏,花钱与时间来培训他们,成本太高,得不偿失,这让我们难以接受。” 同时受中国教育的现状和新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频度的影响,书本理论知识往往与现实工作需要技能严重脱节;而大部分应届毕业生文凭越高,对知识的自负也就越高,在现实面前无法调整心态、虚心学习、从头再来,结果只好一走了之。 这些学生所毕业的学校给 用人单位留下了很坏的印象,从而为下一届学生的就业留下很大的隐患。这是一种教育的失败。大学校园好比“人才加工厂”,如果屡出“次品”那么这条生产线也肯定存在问题。有关专家认为,用人单位要求应届大学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首先是对目前我们教育培养模式的质疑,教育与社会的脱节导致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其次是长期以来,许多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又往往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这两者结合留下的后遗症不能不让用人单位立起高高的门槛。考虑到这一因素,我们不能不对当前的高校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和切察。正本清源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就现状而言,为学生做好就业定位才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源头所在。号召成立“薪资联盟”是不切实际的一相情愿;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缺乏最基本的判断力,不能根据现实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之下,仍然将自己视为社会“精英”,放不下架子,也找不到自己的准确定位。以这样的认知判断力和心态走上社会,恐怕很难踏实工作并有所作为。同样,零工资就业也违背了人才市场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相应的法律,这是毕业生在当前就业比较困难的大背景下做出的比较偏激的行为,也不足取。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心态差异导致就业差异。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种欠缺或者滞后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那么,在求职过程中的“就业力”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一是要合理定位。从专业和实际情况出发,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确定自己的技能发展方向。二是要有容忍度。哪怕再先进的管理方法都是有缺陷的,不要过分敏感企业的一些不足之处。三是要调整心态。应届毕业生有一定年龄及理论优势,但毕竟缺乏实践,尤其缺乏专业经验,这就要求其低调、低姿态,要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脚踏实地,由零开始,从最基层开始逐步成长,坚决摒弃不切实际的空想,找准自己的坐标点和人生发展战略。 国务院2004年8月26日发表的《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说,受人口基数、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及社会进程等影响,21世纪前20年我国仍将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关专家认为,大学生必须调整个人心态,这是最为重要的。从本质上说,能够“抛弃”自己的只能是自己!当你是一个身心健全的成年人,尤其作为大学生你的智力、知识也都居于社会群体的前列,就更应该有力量把握自己的未来。在学习、工作、做人各方面都得讲求实事求是,这是一个最基准的起点。 衷心希望《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作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总汇,终将也是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开端。 第一部分:塑身篇让玩得起的企业先去磨炼他们吧 学生时期是一种被动的心态,是接受的心态,而企业则希望每个员工有一种主动的心态,主动关心企业的心态,主动工作的心态,要有主人翁的精神,而现在学生比较缺乏这种精神,急需有一个心态的转变……心态要归零,“起点”人人都要经历。吃苦耐劳是第一位的,其次要谦虚好学,而且领悟能力要极强,最好是来即能战。 让玩得起的企业先去磨炼他们吧郭先生,某房产置换公司总经理,主营业务有小型商品房开发、二手房jiāo易等等,现有员工30多人。能采访到郭总实在是一种巧合。那天周末受朋友之邀到某茶楼喝茶,刚进电梯就听他正和旁边的一位讲:“不管怎样,我是不会再用刚毕业的大学生了!” 眼见采访对象不期而遇,这么好的机会我自然是不能放过。郭总爽快地答应了我的采访请求,说自己正窝了一肚子火,正要找人说说呢…… 我这人对文凭学历这套东西没有迷信,但也没有成见,用人基本是看他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说白了就是看你对公司能有什么贡献,能给我赚多少钱。所以招聘时我们的上限一般也定得比较低,来的人什么样的都会有。比较而言,大学生来应聘的人数最多,但实际招到的要比中专、高中生少。因为大学生们都想找好工作,他们的想法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脱离得太远了。企业运作是有成本的,同样的事情,我请中专生、高中生几百块钱就能干了,为什么我要花几千块钱请大学生来做?所以抱着学历高就要待遇高这种想法的人我们自然不愿请。不过说不愿请吧,还是有人硬给你塞进来。 第一部分:塑身篇他在办公室里成了孤家寡人一个 我有一个多年的老朋友,一般难得托我什么事。去年他突然热心了一把,一定要给我介绍个大学生来。说是孩子的父母跟他关系很好。孩子也挺聪明的,当年是以全省第15名的成绩考进了本地的一所名牌大学。去年这孩子毕业了,本来想进一个大型电脑公司的,只是应聘人数太多,竞争太激烈,结果没有被招进去。所以托他介绍到我这里,看能不能给个机会培养一下子。 一来,是老朋友介绍的,实在抹不开面子;二来,我想既然老朋友口口声声说是个好学生,人的素质也该差不到哪里去,也就同意试试看。 第二天,那孩子来报到了。挺高的个头,人看着也挺精神的,名叫晓东。问了一下他的基本情况,他说的跟朋友介绍的差不多,也就是当年高分考上名牌大学什么的。我问他在大学里有没有打过工。他说家里父母让他以学习为主,钱给得很充裕,不需要他去打工。看起来这是个有些娇生惯养的主。 我问完了他的情况,让他谈谈自己对新工作有些什么想法。他扫了一眼我的办公室和外面的员工办公室问我:“郭总,你这里就这么点大啊?不是说贵公司是业内很有名的公司吗?”口气明显带着些顾虑和不满。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2 章 听到这话我有些不舒服,不过考虑到毕竟大多数大学生都有这样的虚荣心,也还是耐心地跟他解释说这里是总部:只有老总、财务、行政和大宗房产等部门人员,其他人遍布在全市十几个门市里呢。只要他肯认真干,摸清这行里的门道,再加上肯动脑筋,将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听了这话,晓东大概是有些明白了。于是我让他到人事部小姚那里报到。这是我们公司的制度,所有人员的调配和任免都由人事部来宣布,包括我直接决定的人事方案也要到他们那里过一遍。 不一会儿,晓东就风风火火地跑过来找我,连门都没敲就冲了进来,气哼哼地问:“郭总,为什么人事部让我做行政,工资只有1200!不是说工资有3000多吗?” 他这么没礼貌,我很有些不高兴。但考虑到老朋友的面子,他也还是第一天来,我又跟他解释半天:“别看我们是中小型公司,但是分配机制比大公司灵活得多。只要你勤奋努力,收入不会比那些大公司差。像我们现在的一线业务人员拿几千块钱的工资是常事,做得好一个月上万的也不少嘛。只不过一线业务员采用的是基本工资加提成的计酬方式。他们的基本工资是很少的,一个月只有500元底薪;其他的都是靠提成奖金,工作业绩越好提成越高,拿得肯定就多些。员工拿得多,说明他卖得也多,帮公司赚得也多啊。这不是皆大欢喜吗?你刚来,又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直接让你做一线,搞不好一个客户都拉不到,每个月只能领到基本工资,到时候你岂不是会意见更大?完全替你考虑,人事部才会安排你从行政做起。一来,行政的工作可以帮助你尽快熟悉各方面的情况;二来,工作相对轻松、稳定,基本工资也比较高。如果你自己能力强,在熟悉行业情况后,再去做业务也是可以的嘛!考虑到你的情况特殊一点,工资标准已经定得很高了。一般的行政人员工资只有800到1000元,也没有见谁来向我反映说定得不合理。” 听到我这样说,他想了半天,才勉勉强强回人事部去办理员工登记。其实,他不知道,我安排他做行政还有层意思,就是想把他留在我身边工作,这样能够直接看到他真实的表现谁知这孩子的表现跟朋友当初说的相差得实在太远。 行政一般负责比较琐碎的事务,要求人员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同时能够在各部门之间起到协调作用。按道理讲,这些要求对于一个本科毕业生来说应该不成问题。这晓东说是计算机很好,还应聘过IT行业,可让他制作一个简单一点的规范表格都说不会,更别提编辑文件了。让他做点事情是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整天一有空就打游戏这方面倒还是个高手。 这还不算,最可气的是他根本瞧不起别的同事,也不跟别人jiāo流,自以为是,别人跟他打招呼他也爱理不理的,要么说起话来就特扎人。那天中午休息时间,大家一起聊天,同事白小姐嚷嚷着要减肥。大家通常的礼貌是说:“你又不胖。”晓东却上下打量了她一通,道:“对啊,你太胖了,有几斤啊?”白小姐霎时满脸通红,狠狠白了他一眼:“关你什么事啦!”办公室有一辆车,供大家出外办事时用。当然是否载你,要看司机高兴司机都有点臭脾气,得捧着。晓东哪里懂这些,上班没几天,就吩咐:“下午我要出去一趟,我要用车。”完全用对“下人”的口气下命令。还用问吗?车当然是没有空的。渐渐地他在办公室里成了孤家寡人一个,谁都不想理他。他倒也不在乎,反正可以打游戏消磨时间。他就没想想,一个行政人员,所有同事都不买你的账了你还怎么开展工作? 第一部分:塑身篇花高价买了一大堆废品 那天,人事部主管小姚看他闲得实在不像话,就给他指派了一个简单任务找家印刷厂印制500本房产登记表格;还特别对他做了一些jiāo代,让他先想想工作流程,理清楚后先要向主管汇报,等批准了再去做。谁知道过后小姚在人事部办公室左等右等,就是没看见他人影。小姚实在有些不放心,就去看看,结果晓东已经不见了。一位回来汇报工作的分部员工说是看见个小伙子急冲冲地出去了,估计是他。小姚奇怪了,他连表格范本都没有,怎么就出去了呢?赶紧给他打电话,发现他已关机我们公司是要求员工24小时待机的,还要求随身携带备用电池,总不会所有的电池都用光了吧?到下午,晓东电话来了是打给我的说他把事情办完了,人有点不舒服,要回家休息。我当时在外面谈事情,自然不知道小姚的安排,也不太清楚怎么回事,就批准了他。 结果,第二天早上他没来上班,小姚打电话去他家也找不到人。下午我们刚上班,就看见屋里堆着一大堆纸包。一问值班的,说是印制的表格,是晓东中午搬上来的;搬完后就走了,留都留不住。我和小姚都挺奇怪,打开一看,小姚吓得大叫一声:“这哪里是我们需要的房产登记表格嘛!” 小姚把事情经过一说,我真是气zhà了!哪有问都不问清楚就自作主张去印刷的?花了钱,给我买了一堆昂贵的废纸回来不说,还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他以为公司订立制度是为好看的啊?我亲自给他打电话,竟然还是关机! 更可气的是,第二天早上晓东得意洋洋地来了,好像很有功劳似的,把一大堆发票和打的票拿到财务室报销。我问他为什么不遵守公司作息时间,迟到早退?他说印刷品很沉,搬得辛苦,累得要命,还闪到了腰,怕是伤得太厉害,就先回家去了。说完望着我,好像我还得夸他两句,不然他就心里不平衡。你说说看,印好的印刷品哪里用得着自己去搬,人家都是印好后送上门,再由行政办公室负责人验货签收的。 等财务室拿账单来给我签字时,我又是大吃一惊:以前这种表格的印刷费用一直都是在1.5元一本左右,总款也就是750块钱;而他倒好,同样的东西居然出价2.5元一本,多花了几百块的印刷费不说,还得加上他打的的费用。问他找的什么印刷厂,他说走市中心逛街的时候看到过,脑子里有印象。听说公司要印刷,就打的直奔那儿去了。 可是这种事哪需要这么麻烦?我想就是随便找个中专生做这种事也不会差到这份上吧?就算他是新来的,一些事情不太懂,那也该先问问清楚是印哪张表格,以前是怎么印的,一般需要多少钱;再拿行政部专门收集的印刷厂资料翻看一下,多打几个电话比比价,然后再把表格拿给价格最低的那家;等他们先印出样稿,确认了他们的印刷质量以后再大批量印刷,最后由印刷厂把成品送上门来;全部验收无误后再去财务室结算。全部办完也只需要经办人问问同事再打几个电话就可以做好了。他却偏要自作聪明地事必躬亲,选了家不知底细、贵得要死的印刷厂不说,还打的去打的回,比他们部门经理都神气!印刷成本比平时高出60%;最离谱的是,印的居然还是错误的稿子,等于是让公司花一个大价格买了一堆废品!就这他居然还好意思向我邀功? 平静下来后,我又想:事情已经办砸了,钱也花了,还能怎么办?人无完人,毕竟他只是个20出头的小孩子,初出茅庐,难免会犯一些常识xìng的错误。对企业来讲,既然要用人自然也要承担用人的风险,就当花钱买教训吧。看在朋友介绍的面子上,就当是给他个学习机会吧!我把他的款子报销了,包括那些打的费用。然后给他指出了在这件事情上犯的种种错误,希望他能就此有所醒悟,加以改正;还给他指出要放下大学生的架子,多跟同事们沟通。 第一部分:塑身篇骂客户是猪脑子 本来发生这件事情以后,我以为他应该会好好反省一下,吸取教训。改掉他那些个坏毛病。那样的话,我也就既往不咎。谁知道事情过后,他不但照旧我行我素,还增添了新花样以前只是上班打游戏,还没敢旷工;现在是动不动就找借口溜走,不是事假就是病假,今天吊盐水明天出水痘,花样百出,三天两头看不到人。 他还把犯错的理由归到别人身上,觉得上回那事是小姚故意整他,不给他jiāo代清楚,让他丢脸。我让他跟同事沟通,他倒好,到各部门去诉苦,碰到一个人就给人家讲小姚坏话。小姚气度大,没跟他怎么计较。可让我有些恼火,我非常不喜欢不能承担自己责任的年轻人。按理说,我是完全有理由辞退他的;但我那个朋友一再替他说好话,还说现在刚毕业的年轻人找个好工作实在很不容易,让我看在他面子上再给这孩子一个锻炼机会。碍于面子,我心肠实在硬不起来,只好又答应让他继续留在公司。 但是已经不能让晓东再待在行政部了。对他犯的错误惩罚过轻已经让有些员工议论了,加上到处散播小话挑拨离间,影响员工士气。最主要的是晓东办事不细致,做事从不为公司利益着想,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这样的行政人员非但起不了桥梁作用,还能把公司搞垮了。把他调离是必需的。可是,把他放在哪里才是合适呢?财务?绝对不行!大宗部?那里全是百万千万的大jiāo易,更不可能让他去那里。后来我想,毕竟是男孩子,大概喜欢在外面跑,不太愿意在办公室里坐着,或许一线的工作更适合他的个xìng呢? 我们公司的一线部门也就是分布在市内的各个房地产中介门市,从事的是二手房的置换、买入卖出的中介服务活动。这些门市不仅是公司业务的基础,也是公司第一时间了解各种房地产信息和宣传公司形象的重要渠道。那里的岗位也是不容闪失的。把这个孩子放到那里去合适吗?思来想去依然觉得不踏实。突然给我想到一个人,他就是公司门市的业务主管刘锐我的左膀右臂。 提起刘锐的从业经历真是连我都自愧不如,已经有十多年的从业经历,市区里的大街小巷没有他不知道的,任何一栋房子经过他评估,那价格也就八九不离十了。说起来他可算是这行业里的专家了,连别的中介公司在摸不准行情时都要打电话向他请教。 小刘今年刚28岁,还很年轻,可下面的那些小孩都尊敬的叫他刘哥。他不仅业务很精通,而且为人很大气,从不保留什么个人经验只要那帮小孩肯学,他是很愿意培养他们的小刘培养出来的人在别处做活也是骨干,担任经理、主任什么的不在少数。表面上他的职务只是业务主管,其实他也是公司的重要股东;在一线当主管是他自己的意思,因为他喜欢一线跟人打jiāo道的工作。当然有他那样的人在一线把关,我们自然也放心多了。 想到刘锐,我才算给晓东找到个比较合适的位置。如果他能在小刘的带领下学到一些宝贵的经验,成为业务能手让自己能够有所发挥,我也算不负朋友所托。而且有小刘把关,我相信也不会出太离谱的事情。 我把晓东叫来,跟他谈了调动部门的事情。可能是他以前听我介绍一线情况时说待遇比较好,印象深刻,所以比较向往吧;听说新调动还挺高兴。我就是担心他高兴太早对事情盲目乐观,只想到每个月能拿到很高的薪水,没考虑要挣到这笔钱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代价的。所以我一再跟他强调要做好只拿底薪的心理准备,要多跟老员工学习,观察他们是怎样工作的;还有就是公司的早训课程很重要,千万不能迟到。他答应得好好的,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我那番苦口婆心的话他根本就没听进去。 就在他去到一线工作了两个多星期,小刘就来总经理室找我。我有点意外,因为那个时间通常门市上是很忙的,小刘不该在那个时间点出现在我面前。我预感到可能发生了些不好的事情,赶紧让小刘坐下说。小刘有些调侃地说:“郭总,您派给我的果然是高才生,才刚到,地皮还没踩热乎呢,就给惹出这么多事情来。谁说的话他都听不进去,我是管不了他,让您失望了。” 我清楚小刘的为人,一般难得他说出这么泄气的话;这晓东究竟又做了什么出格的事了?就那么一刹那,我甚至有些紧张了,赶紧追问小刘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刘说:“还是您自己看看吧。”他递给我一个员工意见簿。我打开一看,嗬!还真热闹:有记录他早训课迟到的,有说他上班时间吃东西,还有不按规定接待客户,跟别的同事争抢客户……看我直皱眉,小刘说他那里还有“罪证”,掏出几封投诉信来。我随手打开一封看,只见整张纸上写着“我要投诉某某公司蓄意欺诈,以骗取成jiāo手续费!”几个愤怒的大字,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小刘详详细细地给我解释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那孩子上早训课学税率计算时不认真,马马虎虎的。问到他时,他讲这种小计算实在是小菜一碟。小刘也觉得,对一个大学生来讲这种计算的确不是很难,就放心让他去接待客户。哪里知道他就是把这一碟小菜给计算错了,跟客户把房产过户的税率折算少了几千块,让客户对某处营业房动了心。可那是位很精明的客户,并没有当场下定金,认为税金不可能那么少。他找人重新计算后发现差异很大,认为是我们公司故意欺诈,想骗他掏钱定了房后再报实际的税金,让他没有办法后悔。 客户一怒之下找上门来要投诉,部门组长得知后一个劲跟客户道歉,说明只是计算失误,请客户一定谅解等等。眼看小刘把客户就要安抚好了,晓东却在一边嘟嘟囔囔地嘴里不干净,骂客户是猪脑子。虽然声音很小还是被客户听到了,惹得人家大怒,差点在办公室里就动起手来。客户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3 章 火冒三丈,声称要去有关部门控告我们,让媒体曝光等等。幸亏小刘经验丰富,连哄带劝才把这件事给压下来,倒贴几千块钱帮客户买下那个营业房并办理了过户,才算勉强解决了问题。 虽然免除了客户到管理机关或媒体投诉损害公司声誉的威胁,但小刘在劝慰客户时免不了说了晓东几句不是,晓东为这还就跟他较上劲了。小刘苦笑着说:“只要是我主持的早训他都故意迟到,背地里说我只有初中文化,是个很俗气的人,怎么配给他上课?还给我编排了一堆莫名其妙的罪名,搞得三天两头有同事来打听。” 第一部分:塑身篇60岁的大爷被他晾在街上 看到投诉时间是在一周以前,我很奇怪,问他:“发生这样的事情你为什么不马上汇报呢?” 小刘说:“对不起,郭总。我知道这件事我应该立即向您汇报的,但是我知道他在总部时已经犯过错误,如果我汇报的话你肯定会开除他的。况且既然您把他jiāo给我培养,我对这件事也是负有一定责任的。我看他还年轻,难免气盛了点;我就替他赔了那笔钱,希望他在以后能够吸取教训有所改变。可是我现在发现我做了个错误的决定……” 我早料到了,小刘从不为一件已经解决的事来跟我叫苦,肯定是后来晓东还有更出格的事,让小刘没法再替他做主了。据小刘讲,从那以后晓东就一直跟小刘记仇,该他接待客户时也不主动,故意对客户视而不见。他以为不接待客户是跟小刘过不去,小刘会生气。其实,他大错特错了:客户是公司的衣食父母,一次不接待就错过了一次成jiāo拿奖金的机会,他自己也不落好的。 小刘看不过去,好心提醒他,说如果没有业绩他可能只能拿基本工资,他才好像醒悟了。这下子又激动过头,跟同事抢起客户来。结果不仅惹得同事们对他不满,还又惹出一桩投诉,说着小刘递给我一封客户的投诉信原来,有一位客户跟我们一位姓温的业务员联系好了要去西门看一套房子,成jiāo的意向xìng很大。客户按约来的时候,碰巧小温上洗手间,事前小温特别jiāo代那天值班的晓东帮忙接待一下。结果他起了不良心思,对客户说其实约见他的人是自己,那会儿只是让女孩帮他打的电话;晓东让客户跟他去看房子。那客户是个60岁的老年人,搞不太懂怎么回事,又没看见和他通电话的那个女孩,将信将疑地跟他去了。 等小温完事出来的时候,发现晓东不见了,大门敞开着,门市里一个人都没有,而且电脑、客户资料等等都没上锁。小温没办法,只好留下来替晓东值班明知道自己联系的客户被撬了也不敢离开。而晓东呢?根本不熟悉西门周边的状况,也从没有去看过那所房子我们公司规定带客户看房必须要自己事先去过。晓东拿着钥匙和一个大概地址到处去找自然很难找到。要是这时候他能打个电话回公司问问,或者老实告诉客户他找不到争取客户的原谅,这事也就过去了。小温就算生气,也会从公司利益角度出发,帮他先解决客户的问题。可是谁成想他竟然骗客户说去打电话,然后就丢下客户不管不顾,自己先走了,害得那位60岁的大爷在街角等他两个多小时。投诉信一来,小温抱委屈,信上面投诉的名字是她的,万一传开了,以后工作还怎么做?晓东却像没事人一样,一声道歉悔过也没有,照样玩他的游戏。 看完这封信,听小刘说的这些,我是真的火了:想想从白手起家一直做到现在,公司像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声誉和信用,哪里经得住这样的折腾?还没见过这么没职业道德的人!虽然是他个人所犯的错误,可是人家传出去只会讲是某某公司这样折腾客户。这样的口碑传出去,谁还敢到公司来买房呢?所以,即使是亲生儿子要是这样瞎胡闹,我也不能再留他。这次我是铁了心让他走人了。 第一部分:塑身篇“帮助”公司建立解聘制度 我朋友上次就说过,再出什么事情就不再帮他。现在他这样的表现,我朋友自然是不好再说什么。他虽不是生意人,也知道对公司来讲有些原则xìng问题是不可侵犯的;他还不断跟我道歉,说不知道给我介绍了这么样的一个人,下次再也不多管闲事了。 我原本想既然我已下决心让他离开,就什么事都解决了,哪知道还得有一番波折。在他的折腾“帮助”下,我们人事部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制度,是关于解聘的。 以前我们解聘人都是按照规矩提前告诉他们,好让他们有时间再去找份工作。当时想的是既然人家不适合在你这里做,没准去别的地方还挺适合,毕竟大家都挺不容易的。所以这次对待晓东我也是按照老规矩跟他谈,说:“公司目前架构上有调整,需要精简人员,你如果有好工作就自己找吧。我这里呢可以多留你一个月的时间给你找工作。” 结果呢?他不是抓紧利用这段时间找工作,却在办公室里往外到处打电话给他的同学朋友,“控诉”我们公司如何坏,说什么公司欺负他、不用他会后悔之类的话。发展到后来就到处骂娘,在公司见到一个同事就损其他同事,说别人整他、害他、排挤他。他还把公司的信息故意透露给外人,甚至是对手公司的员工!你想想:我们这行就是靠信息来吃饭的。他这样做不是等于要断了公司的活路吗? 更过分的是,他还打电话给他手中掌握的客户,告诉客户我公司有多少利润是从他们那里赚来的。最后临走还弄破办公室椅子,破坏电脑里的资料。真是害惨了公司!本来公司这么些年一直发展得很好,被他这一折腾,不仅打击了员工积极xìng,还流失了好些客户。事后我们还要四处解释,给人赔礼道歉,前后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实在是难以计算。我一时的心软换来这样的结果,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诉啊! 经过这场教训以后,现在我是怕了这种不负责任的人,也知道硬起心肠来按原则办事了。招人必须严格按照公司的制度执行;我只会给他有限的考察期,实在过不了关的、不行的,会议上一宣布,立即清理办公桌,立即给钱。我情愿让财务处多给他结算一个月工资,立即清点东西,马上走人。就算要打电话骚扰客户也不给你打免费电话的机会,要打你自己花钱外面打去。说来也奇怪,这制度执行以后再有解聘人的时候,上述一切乱糟糟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受了这次打击,我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有了相当不好的看法,以后就不要应届毕业大学生了。你问为什么?因为他们敬业素质很差,完全没有工作状态,根本还不如现在的很多中专生、大专生。我认为,恰恰是此前大学生找工作太容易了,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目中无人,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所有人都应该围着他转。而中专生们觉得工作来之不易,会尽心尽力地干;而且很虚心,接受别人的教导,也能够不断地学习。 第一部分:塑身篇因为妈妈舍不得她就一直待在家里 要说,坚决不要大学毕业生,没有一点抵抗力还真不容易做到。刚说的是我朋友介绍,这次比上次更难办。我这个公司在业内小有名气,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哪一步走得不到位了,说完就得完。亲戚朋友看着我表面挺红火,想法往我这里安chā人。我不想搞什么“举贤不避亲”,那样太麻烦。你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挑着用,他们能善罢甘休吗?一起都要,他们不适合,我也用不上,钱给少了还得招闲话。所以我是一碗水端平,概不接纳。长痛不如短痛,一刀切,要知道请佛容易送佛难。否则这会儿做人难,拖着拖着就难做人了。小婕是我一位长辈的女儿,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眼看着今年应届生就业有点见难,因此长辈找到我,希望我帮小婕安排一下。 他说:“我女儿学的是企业管理,学习成绩还不错,希望能够从事本专业工作,你看能不能让她进你们公司?”我知道他是爱女心切,可他也不打听打听:有哪个公司肯让刚刚大学毕业的小丫头担任管理职位的呢? 这个长辈以前对我挺照顾的,想想有些不忍心,琢磨能不能让她在基层做点工作?就问她实习期间做过什么,好有个参照。我那位长辈说小婕根本没有实习过,说是嫌实习太辛苦了。第一天去上班,那个单位让她下车间见习后写篇稿子介绍一下生产情况。车间灰尘和噪音都比较大,她硬着头皮在职工休息室窝了大半天,看那些工人灰头灰脸的躲都来不及,更别提采访了。回办公室后,她照着上学写作文的思路编了一篇类似“热火朝天工人干劲高”的稿子,单位领导看了没通过,让她第二天去现场再体会体会,重写一篇。晚上回来她就哭了。她妈妈舍不得女儿受“委屈”,就再没让她去,后来她就一直待在家里。 我一听这话,刚才那一转念消失得无影无踪,看来是少练。她大概是按照电视剧里常有的白领生活设想自己以后的工作:衣着光鲜地谈情说爱。我这个公司到底不是搞生产的,污染啥的没有。可她那种娇气难道叫人供着她?哭鼻子躺妈妈怀里能过一辈子?要我白白承担她的工资我也不是付不起;但是公司有这样一个闲人,其他员工会怎么想,他们工作还会有什么动力? 我还是鼓足勇气硬着心肠委婉地对长辈表示办不到。后来想了想又说:“这样吧,我有个朋友在一家人才中介公司做测评师,我后天要到他那里去办事,正好可以把小婕带去接受职业能力测评,委托他们公司向客户推荐。”长辈口气有些不满和遗憾,但也没再说什么,表示同意了。我请他转告小婕打电话和我约好时间,带上简历一同前往。 两天都没有等到小婕的电话跟我约时间,我只好一个人先去办完公事,顺便拜托那位测评师朋友帮忙。朋友跟我铁哥们,也很热心,答应一定尽力。临走他给了我联系办法,嘱我转告小婕来做测评之前最好先电话联系,怕临时有别的事占住了时间顾不上。 我打电话给长辈,是小婕接的电话;我正准备和她说事,只听见她喊说了句“爸爸,你的电话”,就把电话递开了。我跟她爸爸说自己已经去过那家人才中介公司了,问为什么小婕这两天没和我联系。那边电话停了片刻,大概是捂住电话询问小婕吧,然后说她准备后天去,前两天没空。我心说没空也应该早点告诉我呀,忍住气把我那位朋友的联系办法告诉了长辈,请他关照小婕务必事先联系好、按照约定时间前往。 过了两天,我以为小婕已经去过了,没想到又接到长辈的电话,说小婕还没有去。“小婕让我拜托你,能不能帮她打电话约好时间啊?小婕说跟那人不熟,怕说错话。”最后我的耐心开始崩溃了,只能说:“对不起,回头再说吧。我要开会去了,先这样吧!”后来我还是帮小婕打电话和我那朋友约好了,也不知道她后来按时去了没有,结果怎么样。 此后这位长辈没再给我电话,也许他有些恨我不肯帮忙,也许他也看出自己女儿有什么问题。我觉得自己是逃过一劫,我不可能供一个菩萨,什么事依顺着她,代替她去做,更不可能让公司供着她。也许我有些冷酷,但我的精力真有些疲惫了,从摆脱晓东以来一直如此。对于小婕,我还记得她小时候的样子,那时她只是孩子,对大人天真地依赖。这次间接的jiāo流,我觉得她的陌生不只是多长时间没见面的那种,而是固有一种亲切感觉的稀释;面目全非,完全等同一个陌生人,混同于百万个跟我无是无非的大学生的群体洪流中了。现在只要有人提到大学生,我就想起他们俩,我这头就个儿大。 当然,我承认,一两个大学生出问题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人都有问题,但是对中小企业来讲,用人的决策对错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遭遇过一次已经足够,自然不敢再冒险用企业宝贵的时间来跟这些人玩游戏。即便将来企业会招聘一些大学生做事,也一定要加上一条:有若干年工作经验才行。还是让玩得起的企业先去磨炼他们吧,我们只要能给公司带来收益的人。 第一部分:塑身篇采访后记 郭总说自觉得这段用人经历当真如噩梦一般。虽然他说“以后再也不用应届毕业生”有些偏激,却是将心比心可以想通的。 在人们眼中,大学生是一个群体,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容易由一个具体事例泛化到一个全体的概念。“晓东不可用”导致“应届毕业大学生不可用”,这本是个不等式,却因为心灵上的yīn影加重了一块最重的砝码。毁掉一个形象很容易,再建一个形象得付出数十倍的努力恐怕也难以挽回。用人单位有了顾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危及到晓东尚在校园里的师弟师妹们,这个代价太大了。 人们评价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往往都认为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虽然已经毕业,走向社会,但在心理上却极不成熟。从校园里出来,他们往往还没有明确的人生目的和规划,找不准自己在社会中应该担当的角色;没有经历磨难,不通世事,从而根本不了解工作的意义,更别提对工作、对他人、对社会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 企业录用大学生是看重其可塑xìng比较强,学习新知识新事物快,并愿意做一些繁重的活儿增强企业活力,但如果大学生缺乏主动心态则很难得到企业青睐。 错的已经错了,现实问题总还要要解决,套在应届大学毕业生头上的咒语什么时候能够解除?这还是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否则恶xìng循环下去,又对谁有益呢? 我这里适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4 章 合他们的工作太少了萧先生,从事过多种职业,1999年从与友人做个人网站的建设运营开始进入IT行业。现为某信息服务企业的执行总经理。做网站信息方面的,多是年轻人在从业,很新潮;大学生常常慕名心羡,往往一毕业就投身于此。当我提起应届毕业生在公司的状况时,萧先生满脸是“恨铁不成钢”的懊丧;然而他说得很委婉:我这里不适合他们…… 2000年的春天,我和一个朋友一起做了个社区型的网站,网站很快就获得飞速的发展;当时正值国内网络热潮,投资也来了,我们需要招聘大量人员组成公司结构,脱离个人网站的模式,开始正式运营了。 那是4月,天已经开始有些热了,招聘会的会场里更热。提前进场后刚准备好招聘展板,应聘的学生就潮水般涌入了。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挤到台子前看清楚招聘内容,觉得合适的就往我们手上扔份简历然后挤出去,有的看完觉得不合适直接转身就走了。半天下来,手上应聘各个工种职位的简历已经摞了一堆。 第一部分:塑身篇小邓又回到了我面前 我们当时主要招的是程序员。我印象很清楚,在小邓之前有个“胖眼镜”圆乎乎的脸上戴着一副黑边眼镜,上来递简历的时候同时拿了一张光盘,说是他在学校期间做的程序。 当时还远没发展到现在移动办公阶段呢,笔记本是很贵的,我们倒是想过是不是弄台台式机放到招聘现场,但一想会场肯定没有网络条件(当时最可能的是拉条电话线拨号上网),如果没法上网给人家看我们的网站的话,就没必要弄台PC进去那么麻烦了。所以这个“胖眼镜”拿光盘跟我说是他做的程序时,我很窘我没法看他到底做了什么,他这个举动差点“震”住了我。 知道我没法当场让他展示才能后,“胖眼镜”很失落的样子。他问我:“听说做网站的工资很高,是吗?”我说:“绝对数值肯定高过你做其他工作的同学,但相对数值可能还低呢!”他很惊讶:“什么意思?” 我给他细细解释道:“从绝对数值上可以这么跟你说,如果我们录用你的话,按你的学历,试用工资就是2000,转正后会是2500,到年底如果表现好的话还会再加薪。而你的同学如果到工厂大概也就每月600元到800元,这还得是效益不错的厂子才行,所以说绝对数值上肯定是高的。但做网站工作基本上没有8小时工作制的,难题解决不了的,就不是加班熬夜或者没周末的问题,甚至睡觉时你都得想该怎么处理。这么一算单位工作时间,工资的相对数值就未必高了。” 听完这些,“胖眼镜”的脸上原来的失落又混入了一种迷茫,我觉得甚至都可以算惆怅了。后面,在例行公事地询问了我们看过简历后会何时通知他考试等问题后,“胖眼镜”郁闷地挤出了人群。 到当天招聘会快闭馆前,人已经陆续离场了,小邓又回到了我面前。说“又”,是因为当时我就能感觉到,这个学生今天在我眼前已经出现过好几次了。 小邓个子不高,白净清瘦,问我:“老师,我的学历是中专,也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但我觉得我能做你们要求的程序员,可以让我参加你们的考试吗?”他说话的声音不高,有明显的南方口音,语气谦逊、和缓,发音清晰,在窗外shè进的斜阳中,很安静地看着我。 当时我心里就有感觉,这个学生这么稳重自信,应该有戏。我说:“网站的工作比较辛苦,有这个准备吗?”他说:“下午你和那个问工资的同学说的时候,我也在旁边。动脑子吃苦我不在乎,只要认真能做出结果就值得。” 我接过简历,随便翻了翻,说:“你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就很好。我们大概会在三四天后考试,你回去还是要好好准备一下,希望你能加入我们公司一起工作。” 小邓笑了,那种笑说如释重负就夸张到不够准确了,应该是放松到很纯的开心吧,说了声“谢谢老师,我会考好的。” 第一部分:塑身篇我录用的居然没有一个名牌大学的 招聘会结束后,我们在筛选简历的基础上通知部分应聘者考试。参加的人里至少一半正规大学本科应届生,有从其他单位跳槽的高级程序员大林,“胖眼镜”和小邓也都参加了,还有一个专程从黑龙江赶过来参加招聘的专科生阿发也在这时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们连夜看卷子,最后结果大出意料也许是我们从国家正规考试题库里组合的题偏难吧,考第一的是小邓,80多分,第二是大林,70多分,然后大部分都是60分左右的了,“胖眼镜”只考了50多分。 我们商量后决定:50分以上的全都约面谈。了解对工作的意愿,从谈吐上感觉一下素质,能要学生的尽量要学生他们有冲劲,好带,适合新公司,更适合IT类企业。随后我按名单联系确定面谈的时间。 我先把阿发排在第一个,因为考试散场时他跟我说过希望尽快通知他,如果不行他还要继续南下找工作。跟阿发的面谈很顺利,小伙子人高马大的,坦言因为学校的偏僻,自己的技术实践几乎没有,非常想得到这份工作,从头做起。于是在其他人还没确定之前我就先告诉他回学校办理离校手续,公司可以马上确认录用他。 后续的面谈者里,被淘汰的主要有几种:一种是谈话中表现出对工作选择犹豫,对利益责任胆怯的;一种是缺乏逻辑xìng,对话中思路混乱,问东答西的;一种是自恃过高,漫天要价,拿市井买卖手法对待工作需求的。“胖眼镜”就是这样,居然在面谈中突然问我们“你们觉得我编的程序能卖多少钱?”我说:“应聘的时候你不愿意把光盘留下,我还没看过呢。何况程序关键是要有应用价值,没实例验证之前没几个专家会给几行代码定价的。”这之后他就显得心烦意乱,草草地结束了面谈。 记得有个大学生面谈的时候,没说几句话就紧张得满头大汗,问到学校的毕业手续办到哪里了、多久能到岗上班时,竟然说:“都是我妈帮我办的,我先回去问问,过两天你们再给我打电话吧。” 还有一个当时考了60多分的学生,学校在石家庄。我打他留下的住宅电话通知时,是他父亲接的,说儿子考试完当天就回学校了。我说考试前就告知如考试通过将有面谈,问他哪天能回来。他父亲说没听儿子提起。我请他父亲转告他,他如果能在后天或大后天回来,我将随时调整时间跟他面谈,并把我的电话号码留下了。 到晚上我再打电话过去,他父亲很兴奋地告诉我,跟儿子学校的电话打通了,已经告诉儿子了,大概后天回来,回来后会马上联系我。第二天,那个父亲跟我联系,说儿子给家打电话,让父亲跟我把约定的时间延后一周,因为他要送同时毕业的女朋友回老家!听着那个父亲为了儿子的这个工作机会而唯唯诺诺小心的语气,想像着那位做父亲的在电话那头的沮丧表情,当时我真不忍心直接拒绝,只好委婉地说:公司要求确定录用的员工一周后到岗开始工作。公司预计在一两个月后会再有一次招聘的,他儿子可以那时再跟我们联系。 我当时决定的理由很简单这个学生并没看重这份工作,求职并不比送他女朋友更重要。退一步说,如果是这个学生自己跟我联系要求面谈延后,虽然理由有些荒诞,起码还是自己处理问题的架势,有自己决定并善后自己事情的能力和态度。现在自己时间安排上出了“问题”,还要老父亲来抵挡,其生活能力和未来的工作能力就难以让人信任了。这样的学生,即使考试成绩再好,一个月后他再怎么联系我也不会安排面谈的。 这一轮招聘录用的结果下来,让我很有些不甘心我录用的学生里居然没有一个名牌大学的,甚至普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程序员也只有2个,大部分是非专业毕业的大专生。对这些人员素质能不能满足使用,我确实是心里打鼓的,一起做网站的朋友也大有不安。但想到公司刚开张,钱花得太猛了不好跟投资方jiāo待,在手紧的状态下大概也只能招到这样的人员。再说企业运营一两个月后,在转正期前,肯定要淘汰、更新一批人员的,希望那时已搬进写字楼的公司能够更体面些,就能吸引来更多有素质的学生。 第一部分:塑身篇半夜看球还大呼小叫 在随后新公司运作前半年的忙乱中,这些学生们的表现让我喜忧参半:仅有的两个正规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一个在入职两月后被辞退了,另一个没到一个月就不辞而别。其他的应届大专生也流动更新了几个;非应届生如大林、一个半路出家的美工以及从湖北电信局辞职到北京闯天下的一个美工,反倒都工作得很踏实,很顶用。 被开除的那个叫小魏,起因是熬夜看比赛,那年有欧洲杯。年轻员工中有一批铁杆球迷,我还参加过几次他们自己弄的比赛踢了几脚呢。年轻人凑一起看球本来是高兴的事,但小魏仗着自己收入比其他员工高这是我们当初按学历分薪酬档次的一个失败,那以后再招人,不为控制人力成本的话就尽量淡化甚至抹平这个台阶差了先是在宿舍接卫星天线看ESPN;小魏用半欺骗半强制的方式在球迷员工中集资,买了最贵的;然后是每晚看球时买一大堆的吃喝也要AA制,这样对于有些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就太为难了。加上小魏看球的球德也臭,到最后竟然变成就他一个人看球了。 先是有员工抱怨小魏半夜看球还大呼小叫的弄得别人没法休息。当时公司员工有大量是外地毕业生,公司统一租赁了员工集体宿舍。再后来小魏有好几次竟然在上班时间呼呼大睡。 当时网站工作都是挺累的,不管是编辑、美工还是程序,基本上每个人的桌子下面都有一卷草席,公司除了值班人员外,也基本上是24小时都有人在的,加班晚了或中午休息都可以到公司办公区深处找个空地方铺开了休息的。即使是上班时间累了偶尔趴桌上打个10分钟的盹儿,我们也不会干涉,只要不耽误工作就行。可小魏不去别的地睡,就直接趴在桌上一睡就两三个小时,严重影响旁边同事的工作情绪,警告过两次还是我行我素。 于是我找到技术部长大林问小魏手上的工作进度如何,大林说也正头痛呢。本来大林安排他和阿发一起开发网站的公用MAIL系统,可现在基本工作都是阿发在做,小魏该做的与网站原有功能之间的各衔接通道一直没有进展,公司每周工作例会上大林已经为这块工作“担待”了两周了,这周的例会上都实在没什么理由能再找了。 想一想日常工作中小魏也和同事之间有越来越明显格格不入的趋势,于是我们商量后确定:为了保证工作风气,也净化一下员工之间的环境,就拿这个家伙开刀:给半个月工资补偿,让他立马走人。 第一部分:塑身篇你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让我比较欣慰的是小邓和阿发。阿发被安排做MAIL那个组,后来基本上一个人独立开发出了公司网站的MAIL系统,并继续发展出MAIL列表等功能,逐步成为独当一面的程序员。 开张一年后我因为个人原因离开这个公司,但和老员工彼此都一直还有联系。今年3月份吧,有一个行业会议,我后来从市场部带回来的会议材料里看到参会通讯录,其中有我原来做的那个公司,参会的技术人员里阿发的职务已然是技术总监了。 我打电话过去,阿发还是那么老实,说:“网站人员流动快,最老的程序员就剩我了,是大林离职前推荐的我,也只有我最了解所有这些平台程序演进的过程。反正都是干活,我可没大林那么多经验底子,现在正忙乎整理老平台上的问题呢。” 小邓从进公司就被安排在网站核心程序模块的升级开发组里了。开始,在其他一些学生回校办理毕业手续的时间里,他就一个人一本一本地啃技术书籍,有了比学校机房更好的上网条件,我们又介绍网络上技术类BBS里的一些程序员给他认识,他也跟他们不断地请教难题。等其他学生陆续到位后,小邓已经把公司的网站现有程序摸得很清楚了,甚至熟悉到用户使用中遇到的前台BUG,一旦被发现,短的半天,多的一两天他就能独立排除掉;后台编辑使用的功能需求也能很快地满足。这是他从一个“勉强”够格参加考试的毕业生,到成为网站合格程序员的第一步。 这样,我们就安排他先带新任职的几个学生把网站程序运营维护的工作做起来,让他学着做leader,其他时间再做网站技术升级的准备工作。很快,那个组就开始了正常运转,主管大林也不需要太多cāo心了。这是小邓从普通程序员到leader的进步。 这之后,对知识和个人进步几乎是采取掠夺姿态的小邓又开始了事后证明是决定xìng的一个工作转变他把自己开发用的机器cāo作系统全换成了原版系统,看的工具书、开发手册也全换成了英文原版,强制提高自己的英文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在我离开那个公司后半年,小邓也离开了,他是在顺利通过了严格考试后,加入了某知名跨国移动通讯设备厂商的国内开发部门。 这个公司录用员工标准是很苛刻的,虽然通过了考试,但部门、组里的同事,绝大多数是硕士、博士,新同事彼此询问学习经历时,往往先问你的导师是谁,如果对这名字不熟悉才问你是哪所大学的。 这让小邓感觉压力很大。当时我们一起吃饭时,他曾说有一段时间自卑地想退职因为每当说出自己没有导师、再说出的学校名字让那些询问者更加茫然的时候,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5 章 他都感觉莫大的压力。我告诉他:“他们虽然上学多,但现在从工作角度上,你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你少上学换得的年龄优势足以抵消他们没有实践经验的学历优势。现如今工作当中的英文环境你已经应付自如了,最多是在闲聊中对那些表现所谓英文水平等级的英文俚语笑话反应慢一点,但这不影响工作呀!说到底,你在这里的表现和未来上升空间,学历起点有一点影响,但不是全部,更不是永远,惟一起决定因素的是你的工作表现。” 那之后又过了半年,小邓兴奋地告诉我,他连续两次被评为部门先进,更有猎头公司给他打电话。我问他怎么答复的。他说他现在根本不想动,这样的大公司还有好多他要学的东西呢。不久前,我得知小邓已经是开发组的小leader了,而且正在业余修习MBA课程。 可以说这一轮招聘中我们用的大部分都是应届毕业生,从阿发的成长过程我归纳出应届生能不能带出来的关键是:踏实、耐心、努力这些素质是否具备,即使不是某些方面的天才,靠着踏实的积累,最终也能凭经验获得自己的空间。而小邓的历程是最典型的自律、勤勉、谦虚、奋斗的过程。 第一部分:塑身篇她的成长是所有同龄人的榜样 自那家网站公司出来,我到了另一家网站。又是一家从头开始的网站,又是一次从头开始的经历,但这次我挑选人的时候,就有了一些经验了。 我给HR的用人标准,其中一部分是:应届毕业生比工作一两年或服务过一两家公司的人相比,工资差在1000元以内的,尽量用有工作经历的;硕士生一般不录用;本科生比专科生工资差超过500元的,用专科生。事实证明,效果比前一次好了很多,公司的人员淘汰、流动xìng降低了不少。 比如从小芳的表现中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很明显就能看出那些高学历的毕业生的症结之所在了。小芳是公司一个美工的老乡,到公司来玩的时候,得知公司当时正缺一个前台,就毛遂自荐地过来了。当时行政跟我说前台招到了,我还纳闷:这个瘦弱的小姑娘明明有会计证,却应聘前台,是怎么回事? 后来发现,工作中小芳是非常尽职尽责的。网络公司在刚开始还没做出名气之前,前台的工作大多是内务行政方面的。小芳来后,原先前台无人接待、电话转接错人、办公用品供应不及时这些问题再没出现,她一有空闲还主动热情地帮公司同事做一些分外的琐碎杂活。在jiāo流中,她告诉我,她来之前是在证券公司做出纳,证券公司工作虽然很赚钱,她每周对账时看看那些大户的资金流向就能看得出他们是在出货还是进货,再找jiāo易明细,财务上的几个小姐妹就能自己投资跟庄稳赚;但那样的混乱工作秩序肯定长不了,她不想等行业整顿时被动地出来。 我很欣赏这么年轻的小女孩能有这样的眼光和定力,就说:眼下她做的工作,比如帮市场部打字整理市场计划,帮社区编辑整理兼职斑竹的资料等等,都是她全面地深入了解这个公司的运作秩序、产品流程、工作内容的好机会;当她熟悉了这一切后,她就可以从前台转到编辑或市场工作了,而且有可能比直接上手但不了解公司全部业务状况的同事做得更好。后来,小芳在工作中就有意多接触女xìng、情感、文学类的编辑工作,和那些编辑们学一些网络文字的辨别、版面气氛的控制、调动等工作经验和技巧。 几个月后,在公司又招募了一个前台后,她就顺利地转成公司财务助理并做女xìngBBS的兼职编辑。又过了一阵,投资方派来财务人员后,小芳就正式成为了专职编辑。随后,一步一个脚印,小芳从专职编辑工作,扩展到对外专栏作者的联系、管理,再到对外产品合作的洽谈、跟踪、合作伙伴的维护。同时,用了大约两三年的时间,她还完成了自己自学考试的大专、专升本的学历跳跃。 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人员规模也在膨胀,熟练的老员工都因对业务的熟悉而开始成批地成为业务组长、部门经理,小芳是里面最突出的。在成为市场经理一年后,因为完成业务指标优秀,同时公司也需要一个对市场和产品业务都熟悉的leader,小芳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公司最年轻的业务总监。 后来在我的掺合下,小芳和我原来公司的技术总监大林相识、恋爱、结婚了。在他们的婚礼上,让我讲几句,我就说:“小芳是我见过最聪明、最勤奋、最踏实的女孩。几年下来,可以说她的成长过程可以作为所有同龄人的榜样。” 第一部分:塑身篇他提出的价码是税后12000 其实,婚礼上那段话中的“同龄人”,我本意是想说给和小芳同时进入公司的那些年轻人听的,特别是几个曾寄予厚望的高学历毕业生。这里说两个小华,一个是本姓华,一个是名字里有个华字,姑且就也叫他小华。 姓华的小华,是清华的计算机专业硕士生。当时公司需要一个技术层次高的部门leader.他需要既对现有的各种网站业务需求的技术实现方案熟悉,还能根据公司产品发展的阶段、特点,来择优选择这些方案及不同平台之间的组合。这就需要个不仅有实践经验,更需要理论高度、行业技术发展眼光的人才来。 这个小华在校期间曾在一家上市公司的网站做普通技术人员,虽然收入不错,但觉得没有发展空间,又刚换到某外企研究院兼职,拿比较低的基础工资。而做产品课题又是个长期项目,必须有一段时间要过“贫困”生活,所以一毕业,就开始追求全新的生活。 我和他面谈,他在技术水平方面没有问题,人品诚实方面也感觉够格,主要的焦点在收入上。他提出的价码是税后12000,而我这边能给的价码是税前8000.在替他分析了他的现状和需求后,我说:“技术上你再精益求精的空间有,但相对应用效果来说效率不高,成本更大。做个人软件公司,必须有足够的启动资本和管理上的心理准备,而按你前几年的工作经历看毕竟都是兼职,而且你带人的经验也基本没有积累多少。我们公司提供给你的这个职位,虽然收入上达不到你的要求,但保证你有档次的单身白领生活是足够了的;而提供给你这个技术总监的实践机会,对你个人积累管理经验也是非常珍贵的。公司现在业务扩张技术欠缺是瓶颈,如果你解决了这个瓶颈,公司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即使没有达到两年内上市那么奇迹的高度,你个人的收入增长也未必就需要再去做个人公司。而且两年后你的能力足够了,你还是想做个人公司的话我也能理解。” 最后,在我的说服下,小华答应了。前期他做得非常好,在迅速熟悉了公司的技术平台系统和各产品线的现有需求、发展规划后,总结出公司现有技术系统不适应产品、市场工作的根本症结所在,并提出改进的方案及工作进度。在公司批准了他的计划后,迅速按照他的要求,调配人力充实到他重新规划的技术人员结构中去,开始边生产边升级。 项目进行了两个月后,因为平台升级过程中的固有bug还没来得及清楚,加上部门衔接上的疏漏,造成市场推广工作中的一次重大失误,导致了大量的用户投诉,并最终带来业务主管机关的处罚停止新业务申报半年,停业整顿一个月等等。当时,我的计划是正好利用停业一个月的机会,没有了维持日常业务流量上的压力,公司的技术平台改造加班完成。这样恢复业务后,就能完全弥补原先的漏洞,在新平台上放心地推广业务,组织几次大规模推广活动,把损失补回来。 但这时,小华要求辞职,理由是他还是觉得应该去做自己的软件公司。我努力加以挽留,劝他说:“先不说你现在离开会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和被动;就说公司的情况和你来前没有实质变化,你自己除了带了两个月的人外,管理经验也没有更多的积累;这时去做个人公司,你认为你当初选择这里是错了吗?”他说他现在更感觉到时间的可贵和创业冲动的难得。 在叹息他的心理不够稳重成熟之后,我知道留人不留心的后果,只好让行政按规定给他办理了离职手续。据说,离职后半年多,他一直在家联系创业的事情,但始终没什么进展,到后来就再没他的消息了。 第一部分:塑身篇给他邮箱发一个上市大集团面试通知 名字里带个“华”字的小华,说起来我一直很后悔录用他。当时公司里有大量的年轻人,吸取了上一个公司租集体宿舍的一些弊端后,这个公司没有集体宿舍,员工都是自己租房的。由于业务繁忙,公司的文化生活很少,即使从公司员工稳定xìng上考虑,我也希望通过组织一些活动,让员工多增加jiāo流机会,包括与同写字楼里无业务联系的公司组织些联谊活动。于是我让行政留意这样有活动组织能力的市场人员。很快,行政就找到了小华。 那时小华刚从上海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在学校时就非常活跃;毕业后一直在选择工作,据说在几轮筛选之后,剩下的是在北京的我这家公司和海南航空。大概是我催行政找人给他们带来了错觉,加上小华面试时带的微软、国家认证等等一大堆资格证书太唬人了吧,行政给小华定的工资偏高,这给日后带来了隐患。 小华进公司后,在市场工作方面组织的几次活动效果一般。有他个人经验上的问题,也有市场环境的问题,我倒没怎么在意。但公司内部的几次活动和他日常的做派,实在让我头痛。 公司内部的活动,小华也是按市场活动的模式来组织的,但参加对象和活动目的是不同的,在成本控制、活动形式等方面就经常和小芳那边产生冲突。而公司内部的活动或公司之间的活动,他作为主办人,所有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活动的;但他把这些都当成展现他个人才华的舞台。加上他的工资要比别人高一些,日常生活也以“贵族品位”为标准:工作第一个月就要买手机,而且不看3000以下的机型;嘲笑大部分新员工积蓄小半年工资后使用的一两千左右的机型,说那些只配叫通话器。这样,造成了他和大部分男同事难以融合,抵触情绪已经蔓延到工作当中,而有几个女孩子竞相追他,也即将出现麻烦。 于是,我只好暗中请个朋友帮忙,给小华的邮箱发了一个上市大集团市场部门招聘的面试通知,我相信擅长面试而又向往“体面生活”的他一定会自动离开的。果然,一周后小华向行政提出辞职,我连辞退补偿费都省了。 第一部分:塑身篇刚毕业要的就是尽快积攒工作能力(1) 要说后来的这些应届毕业生里,素质好的虽然凤毛麟角,但还是有的。去年,一个朋友在MSN上跟我说:他邻居的孩子刚毕业,应聘我们这个行业的一个公司。那孩子不错,父母都是大医院的主任医师,家教很好,祖上还是一个我们曾经在网上讨论过的guó mín dǎng著名将领。家里想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的情况。我大致介绍了一下行业的情况,再问他应聘的是哪家公司,一说,居然就是应聘我在的这家。 我暗自庆幸我和这个朋友是从网上其他问题讨论结识的,而且我们那个年代结jiāo的网友,很少主动了解对方的工作、生活等现实细节,他也是从我帮别人解答相关疑问中知道我在做这行。于是,我不动声色但客观地说了些这个行业的动dàng变化等不利情况。 我确实想看看这个著名将军的后裔会是什么样子,于是让行政把那天下午面试的都安排在我办公室对面的小会议室进行,这样我隔着玻璃窗就可以看到。 这个学生长得高高大大就叫他大海吧,前台进来说他到了的时候,我看看表,比约定时间提前了正好5分钟。大海等候的时候很安静,从书报架上拿下本杂志在看,从封面上可以看出那是本体育杂志;看得很认真,没有被面前人来人往打扰,也没表现出其他等待应聘者常有的坐卧不安、四处张望等紧张神态,甚至给人还是在学校里的放松印象。他面试的过程中,也是挺直腰板靠在椅子背上,而不是像大多数人双臂放在会议桌上的前倾姿势,整个面试中眼睛一直看着面试者。 第二天我问HR这次面试结果。她说有3个已经确定录用,有2个还要再次面谈才能确定。一要简历看,确定的3个里果然就有大海。 当时大海是应聘业务部门要上的一个新产品的产品助理。我就和小芳说:“新产品的产品经理还没到位,产品助理到位一时也开展不了工作。不如让大海先去接受客服培训,然后去做客服经理。如果他问原因,就告诉他这样可以更快地让他熟悉公司的产品业务。”小芳反应很快,笑问:“您又要培养新人了吧?” 我说:“我感觉这个孩子有城市孩子的那种镇定自信,也有现在城市孩子最缺的稳重耐心。如果日后还能表现出谦虚、聪明的劲头的话,确实是值得培养的苗子。” 小芳跟大海谈了。大海问明没按应聘职位安排工作的原因后,想了一下,跟小芳约定先做一两个月的客服工作,然后再去做产品助理。一个月后,小芳跟我说大海在客服那边做得不错,人谦虚,悟xìng又好,已经能从客服工作反馈中归纳出对产品的意见了。产品这边缺人,能不能提前转过来做产品助理。 我说既然这样的话可以让他过去了,但我叮嘱小芳:现在观察的时间还太短,不能对大海“另眼看待”。该加担子加担子,该“残酷打击”就残酷打击,既不能因为我说过什么就在工作中宠着他毁了他,也不能因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6 章 为有个好用的部下就把他累残了。 两个星期后,小芳就跟我说:“萧总,您眼力真准。大海确实特好用,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环境和节奏。他上去后,那条老产品线的工作压力马上就大大减轻,运营状况活了好多。” 又过了小半年,一次主管部门对我们公司报送的新产品评审会的前两天,为庆贺加班赶完产品的新旧产品线经理下班后喝酒,结果哥俩食物中dú双双进了医院原定评审会上对产品进行介绍、解答质询的人没了已经怀孕的小芳急得挺着大肚子要亲自上阵。 我问她:“大海和新产品线的郝助理对这次报送的产品熟悉么?”小芳说:“有大概一半是老产品线的,大海参与了策划和生产过程,比较熟悉。剩下新产品线那边的产品他没接触过,而且我们对新产品本身也不如老产品有把握关键是他们俩都没有应对这种特殊场面的经验和经历。” 第一部分:塑身篇刚毕业要的就是尽快积攒工作能力(2) 我说:“我把公司小会议室今天下午全安排给你使用。前两个小时你让他们两个新老产品线助理,对着投影各自介绍自己产品线这次报送的业务。你模拟提问,尽量苛刻一点。后两个小时,让他们调换位置:大海介绍新产品线这次报送的业务,新产品线的郝助理补充;然后是郝助理介绍老产品线产品,大海补充。” 小芳说:“我还是担心明天他们俩正式上会,有可能会弄砸。郝助理比较内向,面对挑剔的问题恐怕要砸场子。” 我跟小芳说:“那明天就让大海一个人介绍所有产品,郝助理给他做助手提供资料。” 结果大海不负重托,在实际评审中与模拟评审中表现得一样出色,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又一次在我心中建立了成功者的形象。事后,我把他和小芳叫到办公室,询问了大海评审的全过程,然后问他得知全部产品都由他来介绍后有什么感觉。大海说:“反正肯定要有人上,没人上了就我上呗,总不能让公司挂那儿吧。” 我问:“新产品线的也你来介绍,不怕郝助理那边有想法?”大海说:“我想他不该吧。他太紧张了,如果评审没弄好对他和公司都是损失。我不算帮他,至少不是抢他的工作,而且是公司要我这么做的。” 我问:“你一直这么自信?晚上回去加班准备了没?”大海笑了,说:“当然内心紧张得要命,回去自己反复练了3遍才踏实了呢。” 然后我对他们俩说:“通过这次强化训练,大海对新老两个产品线的产品已经都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了。小芳这边怀孕也到该减工作量的时候了,我可不想把你累出病来影响下一代。后面我会让行政发文,让大海做你的助理。产品方面,你可以适当多让他做,你以帮教为主。还有,大海,我这次给你提职但不涨工资,要到年底你证明我这次决定确实是对的再说。” 大海这次笑得更轻松了,说:“我刚毕业,要的就是尽快积攒工作能力,现在我在想怎么在芳总休假前从她那多掏出些工作经验呢。” 现在,你该知道我对录用应届大学生的态度了吧?没错,我现在是完全的实用主义。大量具体工作上,我宁愿录用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专科生甚至是中专生,他们姿态低,一般说来更好学,更谦虚,只要找个好师傅很快就能带出一批能干活的熟练员工来。但他们中的大多数能力上升的速度随高度而减慢,这个和行业眼光、胆略以及从小形成的一些行为、思维习惯有关。 名牌大学和硕士等高学历学生的一些缺点如“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等,反倒能对公司工作环境起到一定的刺激、警示作用。把他们引入公司,会产生鲇鱼效应,带活公司的生产效率。这也就是“反面教材”了。用应届生的失败率要远高于用相同学历的往届生,那些已经有过一些挫折教训的,我会在有限的职位上,用权、利的诱惑反复地“锻炼”他们,优胜劣汰,锻炼往届生需要的回合数要少得多。 做企业都得“惟利是图”,我这里越少成为应届生失败的场所,我的损失就越少;公司也就越可能成为有初步工作经验的员工成功的地方,公司也就越有可能成为人力资源浪费少而成功的公司。 我想用应届毕业生,但实践证明我这里适合他们的工作太少了。或者说,应届生的普遍表现是不适合我这样公司里的大部分工作。至于怎么不适应?怎么才能适应?希望从上面说的那些事例里,您自己能看出来。 第一部分:塑身篇采访后记 为什么高学历的毕业生反而不如低学历的容易找到工作,这个疑问从萧总的讲述里起码得到了一大部分的解答。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态度问题。 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常常会以为自己十年磨一剑,现在一出山就应当是个呼风唤雨的人物。殊不知现实里的自己和设想当中的英雄人物相比差得十万八千里。两者的强烈落差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校园里曾经的优异,并不代表我们永远都会生活在鲜花和掌声里,事实上,踏入社会和工作岗位之后,需要从零开始来进修人生的下一个学分。 高学历的毕业生们怀揣一纸“高贵”的文凭,往往自以为比别人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常常心浮气躁,把“踏实、努力、谦虚、耐心”这些最基本的素质忘之脑后。且不说这些素质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有多重要,作为一个职场新人,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又怎么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转换? 而那些学历较低的毕业生往往对自己有清醒、客观的认识,找到一份工作因为觉得来之不易,会加倍地勤奋努力来弥补自己在学历上的不足。有了如此鲜明的对比,招聘单位选谁、用谁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第一部分:塑身篇满翅乱羽的飞翔鸟 曹先生,某服装公司老板,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把只有20多名员工的私营服装小厂发展成为拥有员工300多人、17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年销售额近4000万元的中型服装集团公司。我和曹先生是老乡,对他传奇的个人奋斗史早有所闻。他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印象,应该很能代表国内一批白手起家的私营企业家的看法…… 我本人文化程度不高,只读到高中就出来创业了。工作的时候经常感到知识不够用,必须向其他人请教才行。从这一点说,与其说我对大学生比较敬重,倒不如是我对知识的敬重。近年来招人的时候也都会考虑到学历问题,多招一些大学生。 现在我们公司大学生的比例已经占到员工总数的25%,在同等企业中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数字。这些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种类也是非常多的,从服装设计到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会、人力资源等等各个专业的人都有。 不过在我刚刚创立公司的时候,是一个大学生都没有的,能有高中毕业生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那时候大学生可是个宝贝啊,他们一般在大城市就能找到工作,在我们这里不是什么国家级大型企业还真不好意思招呼他们呢。 当然这些年就不是这种情况了,现在大学生哪儿都是,想招人还是没问题的。我们公司前几年业务扩展了不少,因此新设了许多重要的岗位,想要引进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几位部门主管还因此专门跑了各地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当时在招聘人才方面,他们是比较青睐应届毕业生的,认为年轻人热情、好学、可塑xìng强、干劲足,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一部分:塑身篇凭什么我掏钱挨骂 当时是1995年,我们公司那年就招了8位应届大学毕业生,其中有四人学的是学服装设计的,两人是企业管理,还有两人是化工类专业。当时,我真的是很器重他们,给他们的待遇也相当不错:工资开到3000元那个时候的3000元估计要比现在的3000元顶用多了吧?还有住房单间、三险一险不少。给这些待遇就是不想让他们觉得到我这儿来觉得委屈,我没有亏待他们。 可是,没想到只过了一个月,就把他们中的两位给辞退了。这两个学生学历是高,简历上记载他们的在校学习成绩也确实好,但他们进公司干的第一件事就让我大跌眼镜。 当时有个任务是让他们发几份国外传真,因为可能要与对方通话,要用上这两个大学生的外语。他们踌躇满志地走到了传真机旁边,也没先问问前台秘书怎么cāo作,就开始摆弄。摆弄了一会儿后,估计是没辙了,才冲着前台秘书招招手:“嗨,你过来看一下,传真发不出去了,怎么回事呢?” 前台秘书走了过去一看好嘛,传真机壳被打开了,里面有个零件叫他们给掰断了。不明白怎么不虚心请教别人呢?我听秘书汇报了这件事后,心里有点恼火,我不是心疼传真机,这不是耽误我事儿吗? 想想这属于年轻人的莽撞,总以为没有自己不会摆弄的,我就没有深究这件事。传真机修好后,我就让前台秘书去教他们发,反复教了他们好几遍。可眼见他们还是很不当回事,一边唠叨“就这么简单呀”,一边东张西望,漫不经心的。我在旁边看得很不舒服:什么事都是从小做到大的,再简单的事你要是不学就是不会啊! 与这两个大学生相比,我们现在的办公室主任助理文化程度不高,可他现在的组织能力、人际协调能力、敬业精神在公司里是数得上的。他们俩倒好,刚进公司的第一天就在背后嘲笑这位助理普通话说不利索,认为他是大老粗,是裁缝出身,没学过管理还管人,说这不是什么现代企业制度的表现。除此之外,他们还爱攀比、爱发牢骚,经常用公司的电话给以前的同学打长途。 一天晚上下班后,我请了几个台湾来的客商吃饭。饭后我忽然想起当天买的几本书落在公司办公桌上,于是便回公司取书。远远地看见公司的灯还亮着,心想都晚上十点了,怎么还有人加班呢?打开门一看,好嘛,两个大学生一人抱着一部电话正在高谈阔论呢,他们看见了我,笑着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又继续和电话那头聊了起来。 我此前也听一些公司里的老员工跟我抱怨过,说这两个孩子经常在上班时间打私人电话,至于电话内容他们自己也并不掩饰,主要都是“在哪儿工作,一个月拿多少钱”这样的话题。此类电话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在公司食堂吃饭的时候他们会逢人就说这儿有多么多么不好,他们的同学工作环境和待遇有多么多么好,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有一个老师傅很气愤地跟我说:“曹总,我们聘的哪是职员,分明是祖宗!” 到了月底,电话清单打出来一看,办公室的电话费翻了快一倍,好几个外地长途都是超过3个小时的!我把他们两个叫到经理室询问、想借这个机会加以告诫。他们满不在乎地说:有急事的时候打了公司几个电话,也不至于这样吧。言下之意是在讽刺我小气了。我被他们气得够呛,再想想听到的那些“劣行”,得,算是我小气,浅池子养不下您这两位蛟龙。我多给了他们一个月工资后立马请他们走人。思来想去也还不只是电话费的事,就他们那个吊儿郎当、不屑一顾的态度很让我气恼:该干的活做不了,拿公司的电话骂公司、丑化公司形象忙得却是那么起劲!我又不是欠他们的! 其实我也知道招应届大学生既有利也有弊,而且我当时是有心理准备的要给他们犯错误的机会,给他们张扬个xìng的空间。我也做好了用至少一年的时间把一个应届生培养成企业人才,用至少3年的时间把他们培养成骨干。我也并没有急功近利,想要他们一下子就什么都懂,什么都做好。大学刚刚毕业没有实践能力,这很正常,毕竟没有进入社会接受锻炼嘛,而且经验也是可以慢慢积累的。 可他们呢?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却着实让人心凉啊,让你不想辞退他都不行。其实这些也只是工作中的小节,但是如果这些事情都处理不好,我们怎么相信他们能干出什么大事来呢? 像这样的大学生我怎么敢用呢?倒不是说他们人有多坏,就是觉得还是没有很好地转变社会角色,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甚至还把学校里散漫和无组织无纪律的习气带到了工作上。这一点我是最看不顺眼的。 从内心讲,我是比较认可大学毕业生的,毕竟要读到这么高的学历,都是忍受过十年寒窗的。他们具有很强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刻苦求学的精神,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些都是很值得肯定的。不过我想他们很可能把这些优势都留在中学阶段了,上了大学后他们就自我松懈了。 第一部分:塑身篇找不到配得上他的同事 不到一个月先走了两个,两年后剩下的六个人也都走光了。我记得六个人中有一个姓武的。之所以能记住,是因为他有点特别。 小武是学化工类专业的,考虑到销售部门缺人,就把他安排到销售部去了。平心而论,小武是一个能力颇强、各方面素质都很优秀的学生,这学生的个人形象很不错,一看就是一个利利索索的小伙子。他在校时是班上党支部的书记,专业课几乎是门门优秀,动手能力也很不错,公司jiāo给他办的事都能办得八九不离十。其实,只要是当老板的,都会喜欢这样的员工:把事情jiāo待下去,下面的人能顺顺当当地办成,不就行了吗? 没想到,不到半年他就说要辞职了。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很吃惊,找人一问,才知道,小武辞职的原因是“做得不开心”!听了这个消息后,我很紧张,难道我们公司的工作环境就是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7 章 那么压抑吗? 我自认为是一个为人还算谦和的人,我从来不会当面指责某个员工,更不会责骂下属。凡是公司员工在工作上出了事,我都会找到当事人,将问题摊开说,一起解决。只要双方能本着诚信公平的理念,还有什么事解决不了呢?我明白,这是构造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对于这些东西,我看过许多大企业老板如杰克。韦尔奇的自传,他的很多管理理念我都很佩服,并且也努力在公司管理实践上加以学习,想构造属于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想不到我所做的一切还会让人觉得压抑! 我有些不解,私下里问过几个和小武共事的员工,无论是新来的还是老员工,对小武都有这么一个一致的看法:这个年轻人太狂,做事太独!众口一词,我想也不会离真相太离谱吧! 这就要说到团队意识了,这在一个企业或者任何一个单位真是重要了。作为企业的一分子,你可以有个xìng,你可以出类拔萃,但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环节的工作,你仍需要各环节的配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xìng。进入职业社会安身立命,则需要给自己补课,懂得“真相”与“理想”之间的差异,学会包容自己不认同的生活方式,学习用理xìng的头脑认真工作,用感xìng的心经营感情。 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学会利用资源,事半功倍,工作又有什么难做的呢?有许多职场新人就是个人的xìng格原因才造成种种失败的。小武家庭情况比较优越,自己也经常被周围的人称赞聪明、有出息;所以一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养成了现在骄傲、自负的脾气。骄傲的本xìng使得小武在平时摆出了与众不同的姿态,看不惯别人的工作方式,总是想帮助别人改正,但是到了实际说出话来的时候,又变成了教训他们。 也许有人会说:我的知识可以为你的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我为什么不能傲气?没错,有很多应届生的确很有才华,确实有些想法很独到。可是要知道你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公司没有人能和你搞好关系,那又有谁会配合你完成你想完成的事情?你认为你自己可以把所有职能工作一肩挑?谁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可是偏偏就是有很多像小武这样的应届生会犯这样的毛病!在一个集体里团队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再说了,能人不止你一个,老板不可能为了留住你一个人才而把其他所有人换掉,倒是会把你换掉,再找个有同样才能却又懂得人际关系的人,这样成本不是更低? 所以说应届大学生在就业之初应该对职场的方方面面考虑周全,因为毕竟进入了社会,开始独立与各种各样的人打jiāo道,这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考虑好这些,你将很容易地知道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应该避免的,什么是应该克服的。你就要远离一些影响你胜出的小事。如果你过于注意周围的小事,你就会看到有的人对你好,有的人对你不好,有的人在议论你等等。如果你将精力集中在这样一些琐碎的小事上,你就会忘记真正重要的事情,从而影响你的进步。 小武因为个xìng太强,跟周围的同事无法相处,工作中总是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摩擦,用他的话说就是工作环境压抑,所以做不下去了,要换工作。我找他谈了数次,他依然解不开这个疙瘩。既然他已经下定决心,我当然也只好尊重他的意见。 据说他找到别的工作之后,依旧不断跳槽,两年当中又跳了四五次槽。由于跳槽过于频繁,“跳”出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最后没有办法,只好送到医院进行治疗了。其实这也好理解,因为老是想跳槽,所以平时工作不认真;同事们当然也不认可他,于是常常和同事发生争执。慢慢地,他越来越不自信,而且经常失眠、做噩梦,记忆力也开始下降,最后不得不去医院了。 年轻人对工作渴求完美,很容易对身边的人和事产生不满情绪,动辄就想通过改变环境来解决内心的焦虑,很容易出现早期焦虑症。然而他们很可能越换工作越沮丧,因为十全十美的职业并不存在。所以说年轻人刚开始工作上不能太求“冒尖”了,还得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慢慢积累“资本”、打牢根基,厚积而薄发,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第一部分:塑身篇难道民营企业就该捡剩骨头吃 对这些大学生来说,起初他们刚从学校毕业出来,对社会虽不能说是一无所知,但总的来说认识是很模糊的,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设计也不明确。等有了一两年的经验,刚刚在工作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有些承当,这时候他们又开始琢磨着要跳槽了。这也是民营企业最头疼的我们花了大力气培养了他们,他们掌握了行内的资源与技术后却轻轻松松地跳走了。这对我们公司无论是在人事上还是在整体利益上都是很大的损失。 小张是这批学生中我最舍不得放走的一个。不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虽然当时我们公司处在关键的转折期和上升期,经济效益很好,对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还是无法与“国”字号的企业相提并论啊!小张辞职后去的是某国家级银行总行。 说起小张,可算得上是一个出色的人才,没得挑。他是我们公司的人事主管张经理特地到北京某名牌高校招聘的。论起来,他与张经理还是亲戚,否则我们也不可能千里迢迢地去北京招人。换句话说,不是因为这层关系的话他也不会离开北京到我们公司来了。张经理事先就跟我说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起初我还是有点犹豫。后来想啊,我们这些民营企业的管理层中,多半是沾亲带故的,用自己人总觉得踏实、放心。如果真的不错,不仅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而且还能给足张经理面子。这个张经理这几年可是为公司做了不少的贡献,也算得上是一起创业的哥们儿了我决定给他一次机会,他的面试是我亲自主持的。 面试的结果令我相当满意。这个小伙子不仅外表高大俊朗、气质不俗,而且确实也有一肚子的学问,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更是有很多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在他的简历中,罗列了一大串的荣誉,包括什么校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等,还代表学校参加过在法国举行的一个企业年会,应该算是相当优秀的了。尤其让我满意的是,在他的言谈举止中,带着江浙人对经商的天生敏锐xìng和洞察力。 和他比起来,其他来面试的人就差很多了,要么是结结巴巴连话都说不清楚,要么面试迟到,要么丢三落四有个人走的时候随身带来的包都忘了拿。因此我当场就录用了小张并且决定把他作为重点对象来培养。 起初,为了锻炼他在实际管理方面的能力,也为了让他能够更深切地体会服装制造业,我先让他担任一个服装生产车间的主任助理。之前我特地嘱咐他要好好向主任和老师傅们请教、学习,虽不求能够掌握服装制作手艺,但要做到对整套工艺流程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经过半年的基层锻炼,他不仅达到了我的要求,还能够在车间主任不在的时候,熟练地主持车间的生产。车间主任、老师傅和普通员工对他的评价都是非常好的,觉得他既勤奋好学又谦虚,没什么架子,到哪儿都和大伙儿打成一片。后来,我先后把他调到了财务部、人事部、设计部和销售部让他接触公司的各个部门,其间都是担任助理的职务。这在公司创建以来的历史中是没有的。 调他到财务部任助理的时候,我还让他去考注册会计师。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财务、会计的知识和技能是必备的,拥有这种财务杠杆xìng的技能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办企业重要的经验总结。凭借小张扎实的学习功底和知识基础,他在两年内就考过了所有的科目。而这中间的所有费用都是公司给报销的。 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我也暗自喜上眉梢。可正当我想要让小张出任销售部经理,用他的才华和能力为公司真正效力的时候,他却向我提jiāo了辞职信。小张很清楚这两年来我对他的特别关照和培养,所以对我很感激,也不隐瞒是准备到北京的一个国家级银行总行工作。他说自己之所以能够找到这个满意和体面的工作,是与这两年公司对他的培养分不开的。 确实,通过两年的实际工作和锻炼,小张已经成功地从一个优秀的学生转变成优秀的经理人了。他还说自己与公司签的是三年的合同。现在是他违约了,他愿意支付违约金。我很器重他,这两年来一直是把他作为一个自己的学生和朋友来看待的。尽管不是很情愿,我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辞职,他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我也不好耽误他,出于一种特别的心情也并没有向他索要违约金。 现在小张还与我保持着联系;已经过去将近10年了,他也从一个普通银行职员升到了经理级别,也算是事业有成了。我始终在想,要是他还能留在我的公司,现在肯定成为我的左膀右臂了,说不定我的公司现在的规模还要大得多。 小张虽然往“高处”走了,每逢过节回家,总会来拜访我。我们在一起吃饭闲聊的时候,他总能给我许多有益的建议。比如说好几年来公司一直没有再招用应届毕业生,就是他提的建议起的作用。他以自己当年的心态为例,说当时之所以回江yīn到我的公司来工作,实际上就有点像现在公务员下乡锻炼的心态。他感觉自己在实践方面还是有很大缺陷和不足,需要在企业中锻炼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和技能,以便将来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他说本来觉得这种想法很正常的,只是因为我对他太好了,才使他在内心产生了愧疚感。 他认为像我们公司这种中型规模的民营企业,不是不能留住高学历的人才,而是很难留住应届毕业生。因为,应届毕业生刚刚走出校门,心比天高,第一个工作无非就是一个踏板、“中转站”,是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以求获得谋求更好职位的资本。应届毕业生对社会认识和对自我的认识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因此,人们现在普遍认为一个大学毕业生肯定会找一份以上的工作,而第一份工作往往不是他们正确的选择,也不会是最后的归宿。 小张跳槽一事,我本身也许还是有些责任,也许我有些地方做的还不够。我不敢自比于古人如曹cāo、刘备那样“礼贤下士”,但是我求才若渴的心情以及我能给他们的待遇,说到哪儿也不算是屈人的。 话说回来,我总不至于招一个人进来就让他当公司的二把手或者给他股份什么的吧,毕竟我是在办企业不是在搞“大锅饭”。小张这事儿,从公司角度考虑,这样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从我个人角度考虑,也严重刺激了我的自尊心难道民营企业永远就要跟在那些所谓大型国有企业或者什么几百强后面捡剩下的骨头吃?好的留不住,不好的我也不会要!综合种种考虑,在这之后我决定:不招应届大学毕业生! 第一部分:塑身篇别人放假了他加班只为补过 出于经济利益第一的考虑,我现在一直坚持只招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最近几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了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减轻社会的负担,市政府对我们这样的市重点民营企业在用人方面提了一些要求,希望我们能够招一些应届的大学毕业生,为社会做点贡献。 所以,2003年我又试着招了4个应届大学毕业生。当然,这次在招聘过程中是相当谨慎的:不仅要看应聘者是否有才华和能力,还要重点考察他的忠诚度再优秀的人如果留不住我们也是不要的,同时我们在违约金方面也加大了力度。 新设立没多久的宣传部门招了一个男孩,姓沈。宣传部门为什么想要招人呢?主要是考虑到要进一步建设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也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我们企业的形象。 你也知道,我们是从私营企业起家的,起初只知道生产服装,质量好、价格低就能有市场;现在不行了,要讲究品牌,所以我们想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品牌实施战略。招聘一些有专业知识、有新观念的人才进入我们公司,也是我们实施品牌战略的一部分。 我们公司想招个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来,主要是想让他编我们公司的企业内刊,同时联络一些报刊电视媒体进行公司的形象宣传报道。本来宣传部是有人专门负责这项事情的,但是考虑到她年纪稍大,观念也有些陈旧,身体又不是太好,所以想找一个思想比较活跃的年轻人来做这件事情。 小沈能够被招进来也算是百里挑一的了。我们公司近几年效益不错,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所以报名的人相当多,当时就接到了200多份简历。我们从中挑选了20多份进行面试。这20人差不多都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不是学中文的,就是学新闻的,还有就是和服装相关专业的学生,竞争也算是比较激烈了。 我们当时安排了好几轮面试。第一轮是进行职业能力测试,根据我们的需要,主要是测一下应聘者在宣传策划方面的能力。小沈在这方面表现的不错,谈起业务来头头是道。他顺利地通过了第一轮的面试,进入了第二轮的测试。第二轮我们安排的是心理倾向测试,主要是想测试一下应聘者是否具备适合在我们这个行业工作的心理素质,以及是否具有较高的忠诚度和诚信度。小沈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脱颖而出。 这里有一点应该检讨的是,小沈在面试时的表现有一点小小的瑕疵他来面试竟然没把自己的学生证和身份证件带来,说是自己忘了。当时主考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8 章 官还有我这个当老板的都没有太在意,没想到这是小沈后来犯错误的伏笔。 小沈很顺利地进入到三个月试用期,当时我们单独给他安排了一个办公室,主要是想考察一下他的主动xìng。因为办公室是独立的,不太好与其他人沟通,所以没过多久他就提出要换办公室。由这个细节看出他主动xìng还是不错的,非常清楚自己需要更多地与人沟通,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新来的就羞羞答答地不好意思提出要求,思维和职业技巧还是不错的。 换到新办公室之后,我们宣传部的主任对小沈的表现是相当满意的。我们公司每天八点上班,他提前一个小时就到公司了,打水、扫地、擦桌子,里里外外都整理干净;看一看资料,考虑一下当天的业务,这样主任布置新任务的时候他都能够提出一些建议,并且以很快的速度完成任务。此外,他对计算机也挺熟,平时办公室遇到机器故障什么的他基本上都能解决,这样就省得再找信息部的人,可以省不少事。小沈平时对于手头的事情都能够认认真真处理,而且经常帮助同事;人缘也还不错,但没事的时候也不和其他人瞎聊天浪费时间。 我们当时jiāo给他的任务也是相当简单,主要就是办好我们那份创刊才半年多的企业报。对一个科班出身的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这项工作实在是小菜一碟。我们的报纸一共就四个版:一、二版是新闻,三、四版是企业文化生活和副刊。每个版面大概也就4000多字,每个月出两期,所以工作量并不是很大。 另外,小沈也不必常出去采访什么的,我们在各个部门和下面的分公司都有专门负责写稿和供稿的助理。小沈的工作实际上就是把各种稿件汇总,然后进行选择,之后进行改写、编辑等等,大体也就是这些工作,因此小沈还是胜任有余的。小沈原来在学校有办学生刊物的经验,并且在正规的报社也实习过,所以做起新闻业务来还是相当不错的,确实很有专业水准。 但是小沈有个让人不痛快的毛病,就是做事太粗心,有时候丢三落四的,今天忘了带钥匙,明天忘了带饭卡的。开始大家只是拿他这个毛病开玩笑,觉得好玩,但次数多了大家就慢慢不能忍受了。小沈自己对此是很不以为然的,认为这些只是生活上的小事情而已,无所谓,并不影响大局,自己只要能很好地完成岗位职责就行了。 我们也就是抽空提提醒,也没想太多。直到后来有一次,小毛病给了小沈一个大大的教训,终于也让他知道“小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了。当时是要在十一假期之前出一期报纸,因为放假之前就要让报纸提前出来,所以时间相当紧张。四个版面的几十篇稿子都已经jiāo到了小沈手头。他的任务就是一篇一篇地审稿,一篇一篇地改稿,改完之后就是编辑版面,之后再送到印刷厂去付印。结果那天他下班的时候,工作还没有做完,于是他就想把稿子带回家改,第二天再带过来。没想到路上竟然把稿子全给弄丢了。 第一部分:塑身篇实践培训基地 原来那天他为了节省时间,就到肯德基去吃快餐。顺手就把放着稿子的包放在了桌子上,只顾埋头吃饭;等他吃完之后抬头的时候,带来的包已不知去向了,旁边用餐的人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报警了,但也没能把包找回来。没有一点线索,警察也没辙。其实换个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像这些公务用的东西怎么能随身携带呢?就算是随身携带也得一刻不离身啊!尤其在公共场合更是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提防小偷。 稿子丢了,报纸不能不出。最后没有办法,只能让底下的助理们重新提供稿件,找不到原稿的只能重新选稿。结果,国庆节期间大家都放假了,小沈还在那里加班。加班完成了任务也只算是补过,也没给同事留下好印象。 这件事情对小沈的打击确实是很大的。 我想这毛病与现在大学教育是分不开的。大学生在校园里多半自由散漫而且缺乏组织纪律xìng,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生活一点规律都没有。学校还只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缺乏必要的实际cāo作技能和素质。长年的理论化教育和课本灌输,使得学生们在头脑中只注重大而泛的所谓宏观,却不注意生活中细枝末节。一心想做大事,却忽视了任何大事的完成都是建立在每一个小事的基础之上的。要补上人生这一课,看来只能经过社会的历练了。我们公司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一个“实践培训基地”。 关于这件事情,我对小沈提出了极其严厉地批评。当时小沈态度也十分诚恳,一个劲儿地跟我说以后一定注意,保证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当然这次的事情也并没有严重到要把他辞退的地步,毕竟年轻人犯点错误是难免的,能够知错就改就还是好同志。我主要是怕他以后再这样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损失。令我欣慰的是之后小沈的表现也确实不错,比以前好多了。 小沈的事又给了我一点教训:要把工作做好,专业的知识和业务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与工作看起来不太相关的“小节”,也会成为决定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有时候一点点的不小心也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以后再招人,我得注意这方面也得加以考察。 第一部分:塑身篇善做人者善做事 应届大学毕业生也有不错的,关键就是对自己的认知有区别,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和工作的关系。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本地一所高校的几个营销专业毕业生来我们公司实习。实习结束时,我们把一个叫王辉的同学留在了公司。为什么独独把他留下来呢?其实就是这个小伙子几个特别的细节之处打动了销售部经理的心。 正式实习的那一天,部门主管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下部门的成员和分工。其中老陈是公司的资深业务员,年龄偏大。其他同学都跟着员工喊他“老陈”,而小王一直尊称他为“陈老师”。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仅仅以完成手头的工作就几个人聚一起在那儿闲聊,小王还自己主动找事做,哪儿需要帮忙他就去哪儿:帮着秘书整理文件,跟着同事跑银行和商检去jiāo单,即使在大热天乘公共汽车去也毫无怨言。他说:“我多跑一个地方,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jiāo接单过程,也是让我熟悉这个工作环节的机会。有些是不懂,可以问,可以看,可以学。”显然小王并不把任何工作看简单,而是珍惜每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这和很多年轻人的浮而不实比起来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亮点了。 有好几次,老陈接国际长途的时候,小王就默默地坐在一边“旁听”,细心地揣摩他如何同外商jiāo谈并且做笔记。有时则悄悄地给老陈递一支笔、一张纸,或帮忙记录一些数据。后来甚至遇到老陈不太清楚的数据小王马上能提醒他。这些细小之处,给老陈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也表现出小王对前辈的尊重,属于他实习的重要成果。所有这些,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都对小王产生了好感。小王刚一毕业,部门主管就委托公司人事部为他办好了手续,从而使他顺利地完成了实习毕业求职的“三级跳”。 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有人说过,现在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细节影响品质,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讲求精细化的时代,细节往往能突出你内在的素质。 说到细节,我还想到一个故事,就是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的故事。其实当初从心理素质、业务水平、经验乃至军衔来讲的话,加加林未必是最出色、最有资格的,因为当时可能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20多名候选人都是苏联空军最出色的飞行员。为什么最终加加林能从众多的宇航员中脱颖而出呢?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之外还因为他很注意跟驾驶太空飞船完全不相关的“小节”。当时是在确定人选前的一个星期,航天飞船的主设计师带领大家去进入飞船实地考察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样一个既不表现宇航员心理素质也不体现业务水平的举动,一下子赢得了总设计师的好感,所以后来最后决定谁上太空的时候,设计师自然给加加林投票了加加林也就此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名太空英雄。 一谈起工作和事业,很多大学生就免不了有浮躁的情绪,常常抱怨自己的“文韬武略”无从施展,抱怨没有善于识才的伯乐。其实论智慧和勤奋许多人也都具备,但往往最缺的是做细节的精神,缺乏做事的严谨xìng。做事不贪大,做人要计小,才能“积小胜成大胜”。许多事不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吗?像我们公司核心的业务是做服装,服装就是一针一线地缝制出来的,出现了一点点针脚方面的问题顾客都是能翻检到的。服装的品位就是体现在细节之中。就拿高级服装和普通服装来说吧,其实这两者在材料上的区别并不是最大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对细节的处理,一个袖口一个领线就体现了你的产品的档次。 因此我们公司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一再强调细节的重要xìng。我也希望进入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做到注重细节。管理企业也最忌讳大而化之,精于细微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水平。这些东西也许在大学里的书本上根本学不到。 第一部分:塑身篇第一要义就是追逐利润 用美国人的话来说现在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像我们公司这种本身员工文化程度较低的企业要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就很需要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这也是跟上时代的潮流和步伐啊! 就我自己而言,作为管理者,我的日常工作虽然很繁忙,在工作之余还坚持看书,平时有空的时候,我还会去听听一些教授的专场讲座,受益匪浅,常常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前面提到过我这个公司目前大学毕业生的比例已经占到了员工总数的25%,这在技术含量较低的服装行业已是一个不错的比例了,同等企业一般也就能达到我们的一半。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公司才能在近几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壮大。事实也证明了现代化企业竞争的就是人才,我们寻求高学历人才的战略是没错的。 按照现在的社会学历结构衡量的话,我是个标准的大老粗了。我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印象完全是我的经验所得,虽说没有达到系统和理论化的高度,但自认为对当代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是有所启迪的。 简单地说,就是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作为各大中专院校即各条“人才生产流水线”上走下来的“初级产品”,有相当部分是不适应社会所需。现在是市场经济,你不适合社会需要就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这是很正常的事。 对于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来说,目前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我想还是比较具有代表xìng的表现好素质高的学生,出于种种因素,要留住他们很难,那可能意味着我们需要付出极不成比例的代价;表现不好的,员工的频繁流动又会给公司带来额外的不必要损失。 经历了这些人员流动后,我再三权衡利益得失,决定还是尽量不要聘大学毕业生。除非他的个人素质确实出色,更重要的是他应该表现出对这一职业的热爱,我们才能考虑为他制定一个长期培养方案,作为公司的储备人才,以实现公司的未来战略目标。 我是个商人,作为商人的第一要义就是追逐利润,就是赚钱,看重的是自己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有了招应届毕业生的不愉快经历,现在我在人力资源的建设和人才的使用方面,就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而不想招应届大学毕业生至少要有一年工作经验。有了哪怕只有一年工作经验的学生,跟那些才出校门的学生还是很不一样的。 现在的大学生人才市场,明显是一个供大于求的状态,在这种市场条件下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招到有多年熟练工作经验的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人一到公司马上就能上手工作,很多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即便以后他们跳槽了,对公司来说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因为他们没有花费公司任何的培训和培养成本。对我们公司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既经济又有效的人才招聘方案,这也是我们公司以后招人的原则。 第一部分:塑身篇采访后记 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与老同学聚会时谈得最多的莫过于对工作单位的抱怨,说什么现有的工作如何不适合自己。这主要是因为从熟悉的学校环境到陌生的工作环境需要一定的“适应期”。 用人单位也逐步以既定的员工标准来要求新人,对于新人来说自然压力不小。不过不能只看到负面的东西。试想是谁让刚毕业的大学生实现了工作经验“零的突破”?其实就是让他抱怨不停的第一家录用单位。因此广大学生对第一个接纳自己的单位应该心存感激。作为应届毕业生,要得到企业的认可,想要在社会上立足,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己定位于社会的普通一员,把能够踏踏实实地为企业服务、能够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相应地自己也能够从中得到宝贵的实践经验。做人和做事有时是同一的,做事的态度就是做人的态度。 对于一些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在招聘应届大学生时也要考虑一些具体问题:合理确定每年准备招收应届毕业生的比例;明确招聘目的是为建立企业人才梯队还是为企业战略转型等进行准备;大学生进入企业后要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有针对xìng的培训,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忠诚度;要给新人成长的时间和机会,把对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9 章 才的培养作为企业的投资来看待。 企业和个人相互间有个考察、适应和协调的过程,分合聚散本是正常的取舍。重要的是双方都不要走冤枉路,以一种相互体谅的心态达成认知的统一,也许是上上之选。 第二部分:觅才篇昂首见天不是路 拥有一张大学文凭,并不等于拥有能够从事某项职业的能力。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用人单位特定岗位所需要的实际专业能力之间存在差异,需要目标岗位导向的专业技能培训。在公司用人经验中发现: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一般比较死,而中等学生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新人,适应力和理解能力更强,学习能力也比较强,所以公司在用人时并不看重毕业生学校的好坏与学习成绩的优劣,而更注重其是否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实际cāo作能力…… 昂首见天不是路谢小姐,某珠宝公司行政与人力资源总监,进入该公司工作已9年。认识谢小姐是在一次大型的全国珠宝展会上。当时,她的风度与口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依照名片上的电话打过去邀约,很庆幸的是她一口应允了。一周后,在她那间简洁明亮的办公室里,我们再次见了面,聊起企业为什么不要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个问题。 说什么“拒绝招收应届毕业大学生……”多是气话,却也是事出有因。其实,像我们公司,对应届毕业生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抱着欢迎态度的。 我们珠宝行业相对比较特殊,专业xìng太强。以前的珠宝鉴定、加工、买卖等等商业行为全部由国家计划调控,这两年国家的黄金政策放开了,从事黄金珠宝买卖的公司越来越多。各公司的业务骨干都是公司最珍贵的资源,轻易不会让同行给挖走,熟手的流动xìng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讲要低得多。而每家公司的人才缺口都非常大,缺人手只好自己招来培养,不接收应届毕业生又去哪儿找人呢? 所以每年的双选会我们都会去。这帮刚毕业的小孩子初接触的时候看起来都不错,可就在我们满心欢喜地把人要过来后,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就闹些稀奇古怪的事儿,有时让人防不胜防,经常搞得人哭笑不得,也不免让人寒心…… 第二部分:觅才篇MBA在第四天撑不住了 我们公司共有生产、销售、黄金jiāo易等3大块的业务,其中珠宝首饰的批发零售是公司的主要经济支柱,由营销部经理全权负责。此外,这个职位还得负责公司的整体包装宣传及文化建设等等。这么说吧,这是岗位在我们公司的级别跟副总相去不远,业务很重要,相应的要求也比较高。公司从成立到现在,在这个职务上:第一任是公司的现任总经理,我是第二任,第三任是何经理。 何经理人很能干也很有主见,一直向往到海外发展。去年我们制定年度招聘计划时,何经理说自己的移民手续已经办妥,准备年底之前离开。这样我们在招聘计划中预留了一个营销部经理的缺,准备物色合适的新人选。 依照公司的惯例,凡是管理岗位的员工都尽量从现有的雇员里择优选拔。可是当时的营销部里没有合适的人选,中层管理人员里也没人忙得过来兼任。跟猎头公司联系后又发现挖别人公司的人才代价太高。眼看何经理申请的离职时间就快要到了,新任营销部经理人选还没有个眉目。后来我们几个商量决定:干脆招一个有潜力的毕业生来培养,让何经理再坚持坚持,晚一阵再走,顺便带一带新手。 招聘启事发出去后很快就收回了很多简历本专业的、非本专业的,刚毕业的、有经验的各种类型的人都有。各方面综合比较起来看,一个刚毕业的MBA条件最好,我就给他去了电话,让他过来面试。出于尊重与重视,我们老总与董事长还亲自参加了对他的考评。 这个男孩当时只有24岁,是本科毕业以后直接考上MBA的,从成绩上看得出是块读书的料。他给我们看了他在学校里做的一些案例,包括他的实习报告与实习单位的评价理论方面真是没得挑。人也挺帅、个子高高的,无论是仪表言谈还是举止进退,看得出是个很有教养的小孩。 我们两个头儿都很喜欢他,认为小伙子挺不错的,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加以培养。此时,他对我们介绍的公司各方面情况也比较满意,合乎他的发展预想。大家谈得很投机,也很愉快。于是商议好:给他3个月试用期,试用期期间的工资水平比照公司一级管理人员的标准;试用期期满后如果正式聘用,年薪不低于他的预期。 第二天,他办好入职手续后来到我的办公室,我事前已经联系好了营业店长,于是请他去店里,说店长会告诉他具体的工作安排。结果,也就半个多小时吧,就见他拎着制服袋,气冲冲地跑回来了。他问我店长是不是搞错了,怎么会让他做保安?他觉得公司这种规定很过分,一再强调他学的是经济管理,希望能够学以致用。我仔细打量一下他,看看他气急败坏的样子倒是一点没觉得意外,因为像他这样跑回来的不是头一个,差不多九成以上刚进公司的毕业生都会做出类似的举动。 我劝他先别着急,耐心地跟他讲:公司的制度规定就是这样的,所有的员工都必须下一线先锻炼,管理干部也不例外。因为这样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熟悉公司的各项工作流程和公司整个的经营氛围。这是对一个做企业管理的人必不可少的功课。尤其是像他这样一直在校园里读书,社会工作经验缺乏,一上手做管理多是要纸上谈兵。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具体情况,纯粹套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不现实的。先熟悉环境,再慢慢磨合才是正当之道。做基层工作也没有什么可耻的。我本人也做过营业员,还在厂里做过抛光的工人。只是因为店里的营业员全是女xìng,单设一个男营业员有些不方便,所以才特意安排他做保安。 我告诉他,没有一个公司会傻到用部门经理的薪资请保安,这只是见习期的一个部分,他所做的也肯定不仅仅是保安的工作职责。做保安工作只是提供他一个窗口,他必须在做保安的这一个月里完全熟悉了解营业厅的所有工作环节;第二个月再去厂里做学徒,第三个月则是去jiāo易所打杂,最后完成一份行业调研分析报告与一份公司下季度营销计划。这些就是他试用期的工作,看似简单无趣,真正做到位却也不易。要是不认真做事,三个月混混也就过去了,凭他的才学,编一份冠冕堂皇说得有章有句的报告和计划也不是难事。但是见习不是糊弄,公司提供三个月时间不压具体任务,关键就是让他用心,用眼观察。做公司毕竟不是书面文章天马行空,必须有实际运作。见习期对于他是正式上岗工作的预备期,把这些都做好了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营销部经理。 听了我的话,他默想了好一阵子,最后表示想通了,愿意回店里开始上班。我也长舒一口气,人才难得,年轻人一时想不开也是正常的。 本来以为这事就过去了,可没想到店长一连几天回公司来jiāo账时都跟我抱怨,说我给她塞了个大麻烦。店长说这个男孩子上班时躲躲闪闪的也不知道在干什么,对于工作时间表安排和人员分工安排也有很多牢骚,不停地跟店长和几个营业员抬杠,指手画脚,总说别人的做法怎么怎么不对头几个营业员对他也一肚子意见。 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初涉职场往往都是这样,仗着自己才高八斗,心里头存着一个朦胧的、似是而非的理想模式,看什么都不合意,看什么都不顺眼。这是个适应的过程,得有人给他点拨点拨。要懂得尊重人,提意见要掌握合理的方式和合适的度。听到这些反映,我也不能无动于衷。我本想等到周末借部门述职的机会找他仔细谈谈,没想到他先来找我了劈头盖脸地说要辞职当时他前后才来工作了4天,连一周都没有到。 我问他为什么才这么几天就变卦干不下去了?他说自己是名校毕业的MBA,又是本地人,平常在家这边是很有声望的。邻里乡亲都理所当然地想着他会有大出息,光宗耀祖。这会儿做的却是保安,见谁也解释不清谁见得状元抬轿子?他跟家里人说的是自己当上了经理,从没说过做什么见习保安。现在在营业厅工作,容易撞见家人或朋友;真那样的话面子上太下不来所以每次看到有熟人路过他都尽量躲着藏着,不想让别人认出他。 他这样每天上班跟做贼差不多,每天提心吊胆的心里光想着这些,眼里也看不见别的。原本是要他熟悉熟悉公司状况随着心情变坏改成专给公司挑刺,哪儿哪儿都是毛病。其他同事因此给他摔冷脸子,不再主动搭理他。尽管他瞧不上她们,却也觉得环境太恶劣,工作更无趣。他还说不适应保安倒班的工作制度,觉得太累了,吃不消。他说他身心俱乏,撑不住了。 这回我没能劝动他,说什么他也听不进去。我过去和老总说明了情况。老总说那就算了吧。做销售的这点承受力都没有,怎么能当大任呢?四天时间,他能够从中得到什么?我们能够从中证明什么?一目了然。尽管觉得惋惜,也只能这样了。 临别的时候,我还是祝他好运。他是如释重负、步履轻快。我不知道他的去向我觉得许多人还是只有经历不断的挫折才能真正成熟起来。 第二部分:觅才篇无心chā柳柳自留意 当时我们同期还试用了另一个男生,就是我们现在的于经理。小于也是应届毕业生,在一所普通院校学矿物勘测的,家在外地,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无论从外形、学习成绩还是社会背景来看条件都不如那个MBA.当初招他进来本是打算作为一级市场管理员来培养的,试用期工资比较低,基本上只够一个人的生活费。小于为了节约,干脆吃住都在店里面,连夜勤一起值了。每天晚上值班的时候就和老保安一起闲聊天,在东拉西扯中逐渐对公司的历史、人员状况、市场等等有了全面的印象。 再后来派他去厂部锻炼,他仍然留心身边每一个细节和每一次机会。三个月下来,他把公司上上下下各种情况摸了个透。他为人随和,人缘好,大家都愿意给他提供帮助、支持。在此后的工作中他表现得异常出色,很快就提成了区域经理,上个月又被提升为营销部经理。连试用期算在内,他来我们公司的时间还不到两年。如果所有的应届毕业生都跟我们于经理一样,那企业肯定是抢都来不及,哪里会不乐意招收呢? 其实那个被我们放弃的MBA人还是很不错的,也很有潜力,我们本来很看好他,否则我当时也不会那么详细地将公司的人事安排目的解释给他听。通常我们是让员工自己在工作中去思考发现,自己寻找上升的空间这也是考察人的能力的一种手段。 公司把刚招进来的新人下放到一线部门去锻炼,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熟悉业务,一方面也是要他们熟悉与适应公司的工作模式、文化氛围等等。这是为公司和员工个人的长远发展安排的,就像现在的公务员在升职前都要下乡一样,回来后你的层次和看问题的角度肯定就不同了。了解了公司的销售业绩、市场行情及员工个xìng,做人事管理做市场策划才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公司能更清楚地了解你的才华与潜能方向,这对公司和你个人今后的发展都很有好处。 不过,那些刚毕业的学生不一定会这么想。虽然他们嘴上说知道进入任何一家公司都要从低做起,这是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得来的理论xìng姿态;但真叫他做的时候情绪上就未必能接受得了。尤其是学历比较高、毕业院校比较好的学生,你让他去做营业员、做技工,他觉得丢脸,是委屈了他,就算勉强答应了也难以经受住最后的考验。既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又浪费了公司的时间和财力。这样的人多了,自然让企业一谈到招收应届毕业生就头疼。 其实,真能想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并坚持下来的毕业生,在后面往往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其结果不言而喻:公司和个人皆大欢喜。如果当时那个MBA能正确看待这种短期的下放锻炼,能放低自己的姿态去学习适应,回来后相信发展空间会非常大。真是很可惜,有时候人太在意一时的得失往往会失去很多更重要的东西。前一阵报道的北大毕业生卖猪ròu的事不是给炒得很热吗?为什么媒体来炒?就是因为这是个名校毕业生。很多人会认为太丢面子,但是他能够把学到的经济理论用在自己卖ròu的过程中,现在不是也做成企业了吗? 我们老总当年也是赤手空拳打天下入这行是从在香港一家珠宝公司当清洁工开始的,后来一手一脚拼出这家公司。那时候,她身为一个女人拎着三四十公斤的货满世界跑是常有的事。我在了解了公司和我们老总的故事之后真的很佩服。工作嘛,无非就是希望能干得开心,有成就感和足够的发展空间,收益良好。可以说,这几点我们公司是做得相当不错的,所以公司老员工存留的才那么多好公司就是有这样的凝聚力。 进入职场关键就是头一道槛比较难过。这就像爬山一样,看到面前是一堵没有路的山崖,有人会问,怎么办?路在哪里?而有的人不会问这种问题,因为在他眼里脚下就是路,他只管爬就是;爬上去了,就会发现再没有东西挡着,天地非常广阔。只是我们生活中能爬到山顶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一辈子面前都是一堵没有路的山崖。这些东西应届毕业生往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慢慢懂得。 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多数人心态都太浮躁了,锐气有时是勇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0 章 往直前的利刃,有时只不过是毛刺,很需要细细打磨的。从这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生只是半成品,是人才坯子,大致也有个模样了,但还是需要社会、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逐渐成型。 工作好坏也不是说在一个公司干的时间长长久与否。有人干了4天就走了,有人则有可能在公司干一辈子,我们公司还有一个“终身员工”的故事。我们公司从成立至今,谁也没有想过会设立出这么一个岗位来这可不是一个荣誉产生“终身员工”完全是出于无奈,无论于她还是于公司都谈不上心甘情愿,两情相悦更是谈不上。 第二部分:觅才篇相信自己做的比获奖作品还要好 小周是个蛮漂亮的小姑娘。她来面试的时候,我们网络部和jiāo易部的好多男孩子都找借口跑到我办公室来看热闹。后来我们老总也过来了瞅瞅,以为我这边有什么集会。眼见是这么个情况,老总还跟我开玩笑说:要是我不录取她,估计那帮男孩子能活劈了我。后来网络部的陈经理问我怎么录用了个这么惹眼的姑娘时,我跟他说:他手下那帮男孩子我惹不起,考虑了半天,还是觉得命比工作更重要。这件事到现在都是我们公司一个比较经典的笑话。 这些都是笑谈。小周是学设计的,来我们公司应聘时也是刚从学校毕业。她带来了很多学生时期获得的奖项与个人作品,看起来的确有些绘画设计方面的才华。 她从小家庭环境就不错,一路走得都很顺。大概因为人聪明又漂亮,是被所有人宠着长大的,比较娇气,换句话讲也就是不怎么会为人处事。本来第一次的面试后没有把她列为考虑对象,可后来再把所有应征者的作品拿来比较,觉得她在设计方面流露出的才华与潜力要高过其他人很多。仔细想想,毕竟人无完人,一般那些搞艺术的好像个个都有些怪毛病。还是主要考虑她的设计能力好些,其他方面可以让她在工作中慢慢学习,所以我还是留下了她。 小周应聘的职位是公司网络部的美工设计。当时我们公司有三个部门需要这种设计方面的人才。除了网络部,还有营销部和工厂的产品部。从小周的作品来看,我们觉得请她去做珠宝首饰的设计比做普通的平面设计发展空间更大:一方面因为她漂亮、会打扮,在设计日常配搭的首饰时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消费者的心态;另一方面她的作品虽然比较有灵气,却是典型的艺术xìng强过商业xìng,去做网站美工与市场宣传方面的设计都不太适合,可设计参加比赛的首饰估计比较容易出彩。所以我有心想让她去厂部工作。 只是依她的情况去厂里做设计,有很长一段时间钱拿得会比她的同学少,怕她会不愿意。因为产品设计和普通的平面设计不同,必须得跟产品所需的工艺结合起来。你设计的东西再美,做不出来也不行。她要真做这行得先拿一段时间来学习加工工艺方面的东西,这段时间我不可能开设计师的工资给她的。当然,要是她肯认真学,以后的薪酬肯定会让她满意。 我把公司对她工作岗位的考虑和相关的待遇都告诉了她,让她自己也琢磨琢磨,看愿意走哪条路。这个小姑娘回家跟父母商量了后,同意往珠宝首饰设计方面发展。于是我把她带到了厂里,请我们的总工艺师陈师傅亲自带她,先按照生产流程跟着各班组的师傅们学习实际cāo作,了解每个环节的工艺要求与技术。 这小姑娘大概是第一次接触加工行业的实际cāo作,看到那些小锤子小夹子觉得挺好玩,答应得可爽快了。别说她,我当年第一次进厂里看到这种情形的时候也挺兴奋的,小姑娘嘛,玩心肯定很重。你想啊,那么多五颜六色的石头让你放在手里随便摆弄,想做成什么样子就做成什么样子,多有意思啊。尤其是自己第一次做出一件成品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 打从那天开始,小周就正式在厂里上班了。她差不多需要在生产车间的每一个班组做一个月左右的技工,然后才能去产品部画图。她去每一个组实践,出现的情况都差不多。头两天因为组长分配给她的活很少,主要是让她看别人的cāo作,她还算干得挺认真,每天jiāo上来的东西也都还做得不错。 可干到第三天她开始出情况,开始不耐烦了。据组长们的反馈,她每天能认认真真干活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其他时间就马马虎虎地边玩边做,jiāo上来的东西明显粗糙了很多。原计划让她待一个月的地方她最多待到一个多星期就闹着要换班组。 陈师傅说她,她说该学到的她都学到了,反正她是做设计又不是做工人,做的东西粗糙一点也没有关系,只要知道怎么做就行了;再多说她两句,她就使小xìng子了。不过据陈师傅说,这个姑娘的确很聪明,每一个生产环节她看两次就能记住该怎么cāo作,说出来的一点都不会错,只是cāo作上还不熟练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事。陈师傅有时候都觉得不太好说她什么,也只好由着她去了。 不到两个月,小周就来找我,说她已经掌握了所有的工艺技术,希望能够开始做产品设计。 这让我有些意外,因为据我的了解,别说熟练cāo作,就是要完全了解所有的这些工艺流程至少得花半年以上的时间。就说小周是个很聪明的姑娘,一个多月就能掌握似乎也是过于夸张了。可看她自信满满的样子,我觉得完全否定她也不合适。 和陈师傅商量后决定让她先在零售店里跟着门市的维修师傅学学首饰维修,以便能更深入地了解各种首饰的结构与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同时也可以尝试着为选购luǒ石的顾客现场设计式样,看看自己设计的东西的市场反应。 本来这样的安排已经是很特殊的照顾了,没想到小周非常不满意;她不愿意去门市学维修,而是希望能直接进入产品部开始做产品设计。因为她觉得她又不是要往技术工人方面发展,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学习她已经了解了产品的制作流程,现在已有很多好的设计构思想要实际做出来。而且她还想参加当年的一个国际xìng的大溪地黑珍珠首饰设计大赛,她看了前几年的获奖作品,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做,相信自己还能做得比那些获奖作品更好。 一般来说,我们公司是鼓励我们的设计师参加这类比赛的,一般只要他们的预算在公司的财力范围以内我们都支持。这几年国际国内的各项大赛基本上也有我们的设计师参加,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按道理讲,对于设计师主动申请参加比赛,我们应该高兴并且支持。只是对于小周参赛,我们觉得现在就给她这样的机会有些冒险:因为要参加这种比赛的首饰设计师不只是画张图就完了,所有的首饰都得自己动手做;如果设计师画图让工人们去制作,效果肯定不会很好,毕竟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作品。而且这次又不是纯金饰的设计比赛,做砸了还能融了重新来,最糟的情况也就是公司多损失一些融化提纯过程中的损耗。小周的动手cāo作能力还有限,万一要是失手,弄坏些珍珠钻石,这损失可就大了。我们几个细细商量之后还是劝她放弃当年的比赛,希望她先从门市上的现场设计做起。 小周当时非常不乐意地答应去门市。结果一个星期以后又来找我,拿给我看她的设计图。那是一组以大溪地彩色珍珠与铂金为主要材质,辅以白钻与翡翠的套件。 说实话,这姑娘真是有天赋的,这套首饰设计得相当漂亮!我把她的设计图拿给老总看,我们老总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觉得要是拿去参加比赛说不定真有希望获大奖。我们请会计做出经费预算,价格还算比较合适。 老总就答应了她,给了她充裕的时间让她按照自己的设计去完成这套首饰,去参加当年的比赛条件是得让陈师傅跟她一起制作,遇到问题要她多请教。 第二部分:觅才篇“终身员工”是这样炼成的(1) 小周得到这个机会后非常开心,领到了所需的各种材料后开始进行参赛首饰的创作。刚开始那段时间她的确很用功,每天都窝在她的工具台上干活,有时候还主动加班。 我几次去厂里都看到她火急火燎地在那儿忙碌着,只是没看到陈师傅的影子。我以为是我刚好错过了,倒没在意。直到有一次陈师傅来公司办事的时候,我问起小周制作首饰的情况,陈师傅竟然说他没有跟小周在一起制作,言语中明显隐忍着怒火,追问他又什么都不肯说。我觉得这事有些古怪,赶紧把与小周工作台相邻的两个工人找来询问,才知道是小周把人给得罪了。 原来从开始制作到现在,小周从来就没主动去请教过陈师傅,也不怎么跟周围的同事说话,就一个人在那里闷头闷脑地做。陈师傅来察看她的制作情况,把她制作过程中存在的cāo作问题指出来,她也一副爱听不听的样子;无论跟她说什么,她都是说“知道了,知道了”,完了嘴里还嘀嘀咕咕地不高兴。 有一天陈师傅下来看,发现她首饰的一个部位的设计有问题,看着是好看、美观,却根本做不出来,没有cāo作的可行xìng,就好心跟她提醒了一句,让她改改自己的设计,换种方式。小周没吭声。陈师傅刚一转身她就发牢骚,说什么陈师傅不过是个工头而已,懂什么叫艺术啊。还有些其他乱七八糟的话,刚好陈师傅回来拿东西给听见了,当时脸就绿了人家老师傅有涵养,当时没有跟她一般见识,但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来看管她的工作情况了。 我听到这些,当时也有点窝火这小姑娘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我们公司里硕士博士多了,哪一个敢这么跟陈师傅说话?连我们老总对陈师傅都礼让三分,非常尊重。她有什么资格对陈师傅无礼? 你别看陈师傅只是个工人出身,连初中毕业证都没有,人家可是业内一等一的人才!刚来公司的时候,陈师傅在门市做首饰镶嵌维修,各种珠宝玉石、黄金铂金,他过一眼就能报出类型、成色、重量,适合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做比较好,和仪器分析出来的数据误差极其细微。问题再大的返修首饰到他那儿三两下就弄好了。如果实在无法复原的,他还能当场根据物料的特xìng重新设计出适合顾客的样式。给他换了四个门市店,到哪儿,哪儿的营业额见涨。后来我们公司做大了,成立了工厂,就把他请到了厂里担任我们的总工艺师。别人拿那么高的薪酬,靠的可是几十年的经验和手艺。一个刚出学校的小姑娘居然敢这么说他,也真狂得可以了! 我当天下午就去了厂里,准备找小周好好谈谈,结果刚好看见她闯祸。 我找到她的时候,她正在给耳环镶珍珠看起来好像进行得不顺利,她一脑门都是汗。我看看设计图,发现她正在处理的就是当初陈师傅给她圈出来说是有毛病的地方。那时她没有听陈师傅的话修改她的设计图,结果现在,果然在镶嵌的时候出问题了。 我正准备提醒她让她别蛮干,还没来得及开口这小姑娘一用力,不但把手里正在镶的一颗黑珍珠敲碎了,还把工具台上的另外一颗也挂花了,两颗一起报废。 小周当时有点发愣,我也吓了一跳。这两颗珠子可好几万块钱呢,这么一下就坏了,真是可惜!我问小周为什么不按照陈师傅的意见修改自己的设计?不然何至于造成现在的结果?她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把桌上剩下的原材料收拾起来,装进了工料袋。我让她去找陈师傅,看看要怎么修改才合适。毕竟都已经做了这么多了,现在放弃也比较可惜。她点点头,拿着东西走了。 我本以为有这么个教训她该学乖了,该虚心地去找陈师傅好好商量。谁知我在巡查完工厂后来到陈师傅的办公室,并没有看见小周。陈师傅也说一直没看见她来过。给她打电话,手机是关着的;问了很多工人,都说不知道她在哪里。当时大家都有些着急,怕她出事。最后还是问到厂里的司机,才知道她坐着公司的jiāo通车回家了。 第二天,我再次来到厂里。这次是在厂长办公室见到了她。小周坐在沙发上哭,会计部的主管李姐在一旁拿个计算器在算账,刘厂长坐在办公桌后面抽烟,一脸苦瓜相。见我去了,忙跟我说:“谢小姐,你来得正好。小周出了这事,我没办法裁决。还是请您把她带回公司,让上面的来解决吧。”我一听这话,有点愣。按说如果就那两颗珠子和提前回家了这两件事,也不至于让刘厂长这种态度吧?小周肯定又做错什么了! 我详细询问了李姐,才知道原委:小周昨天赌气,想凭自己的能力来解决,于是不顾公司的规定,悄悄把所有的材料带回了家。结果熬了一夜没解决问题不说,今早来上班时还在公jiāo车上把东西给丢了。估计是迷迷糊糊的时候让小偷划了包,所有的东西都被偷走了,其中也包括她带回家的那个工料包。李姐粗估下来,里面的东西大约要值四五十万呢! 小周这个祸真是闯大了!难怪她一直在哭。连我都觉得背上有点凉。按照我们厂里的规定,所有的物品是不允许带出车间的。当时是我忽略了这点,只提醒了让她去找陈师傅,却忘记了叫她把东西放下。而车间主管和门卫以为是我让小周拿出去的,也就没拦住她。如果当时有一个人拦下她,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说起来,我也该负一定的责任。不仅我,厂长、车间主管等等一干人怕都难脱关系,也难怪平时一贯笑脸迎人的刘厂长今天一脸苦瓜相。 第二部分:觅才篇“终身员工”是这样炼成的(2) 我把小周带回了公司,让她在我办公室里等待总经理的处理。当我把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1 章 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我们总经理的时候,她也觉得这事不好处理,说她自己也有责任:当初让小周参赛的决定下得太草率,只看到了她的才气而忽略了其他的因素。如今这损失已经造成了,肯定要让小周赔偿。可是数额这么大,小周短期内肯定是赔不出来的。要是打官司强行要求赔偿,我们老总又觉得没必要。这怎么办呢? 我和老总商量了两天也没商量出个妥善的办法,于是在周末的部门经理例会上又把这事提出来请大家一起商量。随后还是会计部李姐提出了个法子:给小周签长期合同,每个月从她薪酬里扣一定的数额来偿还这笔债务。如果她自己有能力提前还清就更好,如果不能就一直扣,扣到偿还完本金为止,利息就算了。当时还有人提出了其他的办法,不过大家讨论半天,还是李姐说的比较切实可行。跟小周说后,她也认同公司的这种处理方式,最后就这么定下来了。 经过会计部的核算,要是按照小周目前的薪酬来扣,得扣到她下一辈子才能把钱都还清。如果她肯努力工作,让自己的薪酬涨上去,或许能够在有生之年还完。知道这件事后,跟小周一起进公司的小姑娘们都替她感到可惜。当时有个同事为了缓和一下气氛,开了句玩笑,说小周也算因祸得福,成了“终身员工”,一辈子都不用担心下岗的问题。只要公司不垮,肯定不敢开了她。结果这个公司的“终身员工”就这么出来了。 好在小周还算是个有志气的姑娘,经过这次打击后成熟了很多。她在后来的工作中表现非常好,整个人变得踏实细致了,在好几次大型的国际比赛中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已经是我们的主力设计师,在业界的口碑挺不错的。照她现在的状况看,估计还不一定会做我们的“终身员工”呢。其实她要是刚进来的时候就能这么踏踏实实的,什么事情不要太自以为是,也不会闯这么大的祸。不过能汲取教训,知错能改也算不错了。 像小周这样的状况很多企业都遇到过。那些刚招进来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没受过什么磨练,也没见过什么世面,常会倚仗着自己的一纸文凭冒出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瞧不起周围的人,一点没有团队精神。其实不管你是什么名牌学校毕业的也好,硕士博士也好,一点工作经验都没有,学历再高也是纸上谈兵的东西。把学到的理论放到工作实践中能不能有用,能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都还是个未知数呢,真不知道他们的优越感是打哪儿冒出来的? 其实,自我感觉太良好了在工作中没什么好处。你有没有能力,能做什么不是自己说了算,都是工作实践中检验出来的。真要是人才,小学没毕业也能成大事;否则,就是个博士、博士后,也一样没有他的社会经济价值。更何况一个人再聪明再能干也有限,很多工作都不是你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做到最好。你要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老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肯定会闯祸的。 采访后记:象牙塔下走出来的优等生,迫切需要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肯定,于是往往到了新的工作单位就想有所建树,希望能尽快得到赏识和赞扬。然而,职场的制胜之宝是各个方面的协调和磨合,cāo之过急,只能“拼得开花、不得结果”,继而产生“怀才不遇”的“小人物”感伤,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人际jiāo往能力是一个健康人的基本能力之一,jiāo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甚至有必要出现“俗气”,比如闲聊、比如聚餐。其实,能够“雅俗共赏”,是我们能力和健康度的体现,假如我们发现自己有所欠缺,那么不必抱怨世俗,最好的做法是学习和改善。 利用“互爱效应”来帮助自己更快地进入同事圈,要知道感情是互动的,只要真心付出你的爱,你就会逐渐拥有坚固的“群众基础”。 学历高、有天赋当然是值得自豪的。但如果只是片面地看到自己的这些优点,萌生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并将这种肤浅的优越感带到工作中去,则会极大地妨碍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可叹的是,现今的应届毕业生们往往会犯这种自恃才高的错误。其实,社会是一个比校园远为广阔的天地,应届毕业生们在其间要学习的东西还多着呢?如果我们在从学校踏入社会的那一刻就能谦虚些、平和些,做什么事都多想想别人,是否毕业生们的就业问题便能够好解决一些? 第二部分:觅才篇不谋其事者难守其位 蔡先生,某广告公司老总,入行十几年,从业务员开始做起,经过不断奋斗开创了自己的公司。作为综合xìng的广告代理公司,拥有几个全国xìng品牌客户并形成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全国其他城市的分公司目前已逐步开始建立。在闲聊的时候,只要谈到有关人才的问题,他就兴致大发:关于人才的流动与忠诚、关于“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以及形形色色的大学生们…… 很多人讲起做广告,就会想起一些好玩的事情,比如:酒吧一样的工作环境,活泼欢快的工作氛围,轻松休闲的着装打扮,工作的时候听音乐,休息的时候玩游戏……所以,很多新人对广告公司的兴趣还是挺大的;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也特别重要,那就是据说广告是一个赚快钱的行当,于是,很多新人“蠢蠢yù动”,满怀着浪漫的想像和成功的期望跨入了这个行业,用圈里人话说,上了这条“贼船”。 坦白地说,上面对广告的这些看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广告行业是一种智力型、专业化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中,人是最核心的资源。它的生产资料主要就是大脑,分析、思考,尤其是创意,这些都会造成广告公司相对轻松的企业文化。而其他的投入像场地、电脑,成本基本是较低的,所以,遇上合适的客户,jiāo出漂亮的成绩,投资回报率也是相当可观的,“赚快钱”也不是全无可能。对于个人来说,在这个行业里,资历或者说入行的时间也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入行三两年,就可以有很高的成长。30岁左右,可以做到总监。一些能力强、情商高的年轻人,甚至可以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跳出来开创自己的广告公司,取得不错的成就。当然,带走公司客户的行为就有违职业道德,不值得提倡。 但是人们往往都只看到表象。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光看到贼吃ròu,没见着贼挨打。”风光无限的背后有许多业外人难以知晓的辛劳。所以,很多新人带着希望而来,带着失望而去。更有一些人,在这个行当里不死不活地混着,应付着手头的工作,成天抱怨,折磨着自己,也折磨着别人。 本指望这些花骨朵将怒放对毕业生,我曾经寄予厚望。广告公司招人一般倾向于有经验的“老鸟”,所谓“招之即来,来之能战”。从业多年的广告人有他的经验,驾轻就熟,手到擒来,这在别的行业当然是非常好的财富。但对于做广告的而言,就未必完全是好事了。 因为做广告,归根结底就是帮客户解决问题。广告公司经常要面临不同的个案,对于不同的项目,客户的问题当然各有不同。每一个案子都有它具体的环境,上次做的是王二麻子剪刀,这次可能就是武家老大的烧饼。面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消费者,客户在品牌、广告、形象各方面到底遇到什么问题?怎样来协助他有效地解决?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再提供具体的、有针对xìng的方案。即使服务同一行业的企业,都不可能将原来的做法照搬。进一步说,哪怕就是长期服务的同一客户,新的阶段都要面临新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做广告,一个创意的诞生,对于其他的公司和其他的创作人员来说,同时也就意味着它的死亡。广告最忌抄袭,这不仅仅是版权的问题。广告创意有它的“贞节”,相同的创意就是创作人自己也不能“迎娶”第二次。而很多从业已久的广告人,不管有意无意,往往形成一套自己的模式,受到以往的案例和经验的影响而形成思维定势,或者说路径依赖,这是很不利于工作的。于是,在深思熟虑之后,公司招进了一大批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 在特意为新人们召开的欢迎会上,几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多多少少都还有一些羞涩和稚嫩,大家也不禁被新鲜血液带来的热情和活力所感染,气氛非常好。我非常坚定和坦白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有人说:”艺术是神灵的游戏,广告是尘世的花朵‘。今天,我看到了很多含苞yù放的花骨朵儿。各位新同事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气息。在这里,我保证给予各位新同事充足的时间和各种必要的资源,来进行培训和学习。我们这里,排资论辈没有市场,公司会给予你们足够的成长空间。我们也有耐心,公司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效益,我们着眼的是将来。广告是一个流动xìng非常强的行业。将来哪怕各位另谋高就,只要你们是从我这里走出去的,我也会感到自豪。最后祝贺大家能够像花儿一样盛放!“ 今天再回忆这次会议,感慨良多。前前后后进入公司的不下十人,最后成为“盛开的花朵”却真的不多。有三个女孩子嫌做广告太苦太累,毅然离开这个行业这个我完全理解其他留下来继续做广告的,无论还在公司或者已经跳槽的人里面,真正算得上成功的只有两个。 第二部分:觅才篇磕磕碰碰的办公室之恋 先说说刘芸和李松。他们俩都是设计专业毕业的,应聘时他们将在学校里做的作业拿来给我看,我觉得很有新意,决定留下他们。 给他们安排的首个任务是为一个刚刚将国有企业收购了的民营企业作全套的形象策划。我首先将文案完成了jiāo给他们,让他们细读后根据文案里的理念再做视觉系统的工作。 首先我们集体讨论象征企业的徽标,我发现他们的参与不太积极,思维也不开阔。我想可能还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并且多安排一些与他们所学专业更近一些的东西。所以我安排刘芸完成企业软物件的设计如服装、办公用品、小饰品、小物件等;安排李松完成所有硬物件的设计,如房屋、环境、车辆等。让他们根据我们集体讨论徽标时的基调去做,并且在做的过程中大家多沟通、多讨论,相互激发自己身上的潜质,将这项工作做好。 在他们工作的前两个月当中,我发现他们的工作十分被动,几乎就是一粒算盘子,推一下动一下。想想这个项目利润比较丰厚,如不能按时按质完成,公司的损失是可想而知的。我看着有些着急,分别找到他们谈话。 我先找到刘芸:“你对目前公司为你做的一切还有没有什么意见?” “嗯,”刘芸想了想,说:“有点儿,就是与我同宿舍的那位,晚上总是回来的晚,我本来睡觉就不太好。”我一想,哦,与她同舍的是市场信息员,晚上多有应酬,与她安排在一个宿舍里是不太妥。于是,我说:“我给你安一个单间。晚上休息好了,白天就有精力将你的工作做好了。”听完我的话,刘芸显出了少有的兴奋,点头说一定将工作做好。 还没等我去找李松,李松却先来找我了,见面先说:“谢谢你,我们一定在公司好好干。”我有些纳闷。原来他和刘芸谈上恋爱了,为没有一个可以单独在一起的空间而一直苦闷。两人这两天正商量着是不是换一个单位或换一个地方去工作,只要能在一起就好。 我想年轻人在一起工作产生亲密情感很正常。我也不是特死板的人,办公室恋情只要控制在一定的“度”下,是可行的。我表示祝贺他们,还开了几句玩笑:上哪儿你能得到这么好的工作环境呀?能够一毕业就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找到爱好专业一致的女朋友?看来我们公司人气相当旺,不要错过了…… 我以为这下子他们生活中的愿望达成了,工作中会有好的表现出来可是我真的有些失望了。他们的注意力都在对方身上,为一些琐碎的事,今天这个生气了,明天那个闹别扭了,把生活中的情绪牵扯到工作中,害得我差点成了他们的专职调解员。几乎看不到他俩为工作倾注哪怕一点点的热情。 后来有一次,李松告诉我,他根本就不喜欢美术也不喜欢设计专业,当初是因为文化课不好,考一般大学他肯定考不上,家里就逼着他去学画画,这样他就勉强考进了美术学校,就学了这样一个他没有一点热情也没有一点创造力的专业。刘芸的情况并不比他好多少,到现在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当我提及他们在学校做的那些作业还不错时,他们如实说,那只是同学大家一块儿做的,相互之间都有些模仿。 我知道,对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要想让他有热情是不可能的,对一个没有热情去倾注的工作要想能够有好的创造力更是不可能的。他们的工作态度冷得都快要结冰了,他们尚不能真正意味工作对于他们是什么。无论他们将来走到哪里,如果不改变现在的状态,那么注定是没有出路的。我不能勉强他们,他们也不能勉强公司,只好跟他们说分手了。 第二部分:觅才篇会背《滕王阁序》也会写错别字 人难免犯错误。做广告,事多且杂,往往时间还紧,出点错在所难免。可是,公司也有一套预防差错的制度,比如说印刷品:作品出街,要客户签字认可;接着文案、设计同时校稿、签名;组长确认,然后才jiāo付给输出公司。对于出错的责任人,也有一些惩戒xìng的措施,为的就是防止出错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毕竟作品一旦付印,就会产生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2 章 用。一本印刷品印个万儿八千的,出错了再返工,那点利润就全砸进去了。万一客户再不收货,赚的钱还不够赔的。由于客户要的是成品,一出错误,前期AE、客户指导、创意总监和创作小组辛辛苦苦做的工作,什么策略、创意、文案、平面……都会染上污点,原本在客户面前营造出的良好形象,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关于这个问题,我召开工作会一再强调,再指定有经验的老设计师“一带一”地讲解关于制作技巧、印刷工艺、媒体特点……对于容易出错的环节更是一再叮嘱。 当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套制度可以完全防止人犯错。在熟悉公司的情况、完成培训开始工作以后,新来的大学生们纷纷开始进入角色,终于也纷纷开始犯错。可是,对于错误的态度却有极大的差别,小李和小王就是鲜明的例子。 小李是中文系毕业,上学期间发表过不少文章,是学校诗社的理事和团报的记者。面试的时候,当场流利地背诵王勃的《滕王阁序》,声情并茂,没有一点停顿,从“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一直到“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我都有点舍不得打断他实在是他的面试时间已经超过太多,外面还有人等着呢……单就文字功底而言,他确实不错,也难怪他有点自负。跟他讲起文字校对的重要xìng,他虽然不说话,但满脸不以为然,就像在说:难道我还会写错别字? 一天,他把反复修改近10次的最后定稿文案jiāo给设计重新排好,已经是晚上10点。校对一遍之后,心满意足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负责组长接过来一检查:几百字的文案里面就有两个错别字,还有一个错用的标点。 事实为证,小李老实了。这时他才发现电脑不是他的稿纸,智能全拼也不是钢笔,广告文案更非诗歌或者散文可比。其实,自己写的东西,又反复修改了多次,审读起来自然脑子比眼睛来得快,一晃即过,就算有明显的错误也看不出来,所以需要特别小心。小李确实是个聪明人,马上接受这个教训。此后他校稿再也不马虎,拿支笔,一个字一个字地核对;遇到拿不准的地方,还向其他人请教。 由小见大,一些小事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成长空间。小李在其他事情上学得也特别快,公司在做的案子,他都留意学,并和外面已经出街的作品比较。记得去客户那儿开会的时候,当时还轮不上他开口,就安排他做会议记录。他就特别细心地拿本子记下双方的讨论和jiāo锋,回来之后不仅提jiāo一份详尽的会议纪要,还整理出自己的一套学习心得客户方面的想法、要求、疑虑,公司几个总监的专业、思路、口才…… 这样,在公司的新人里小李是成长特别快的一个。还不到三年的时间,他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成功案例,并且担任了公司创作部门一个小组的组长,服务着一个全国xìng的服装品牌,待遇不错,客户的评价也不错。 第二部分:觅才篇不如叫他MR.WRONG吧 不怕犯错,关键是要在经验教训中得到成长和提高。可惜,小李这样的人才是少而又少。同一批进来的,有的平平庸庸、碌碌无为,有的还弄出不少闹心的事情。这就得说说做设计的小王了。小王是个壮壮实实的小伙子,个子挺高,人看起来很友善,说话也挺大方。头天来上班,见人就笑容可掬地打招呼,给人印象很好。可就是这么个小伙子,却给公司平添了不少麻烦,还得了一个“MR.WRONG”的绰号。 其实,客观来说,小王是个挺有上进心的孩子。招聘的时候,所有的准设计师里面,他拿出来的作品集最漂亮。相比其他人在细节上的马虎,他的东西就比较细致。尤其吸引我的是,一些作品还颇有想法,比起其他应聘者的习作来,几个创意可圈可点。谈到广告方面的东西、业界的一些新的发展、设计方面的一些新的趋势,他还知道不少。谈到自我的职业规划,他的志向还挺远大,国内外一些广告大奖的情况、一些设计大师的作品,平时都比较关心,言辞里听得出来他的勃勃雄心。此外他对摄影也颇有兴趣,作品集里有一些看得出来是非常用心的摄影作品。面试过后,大家都比较看好他,认为虽然有点稚嫩,但人有灵xìng又有志气,成长空间大,大有潜质可挖。 对于新人,我们早有一套培养的计划,对小王也是如此。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是不可能马上上手的。公司的一些重要业务,自然也不会jiāo给他们。迎新大会上,我们的设计总监就曾介绍自己的经验说:“学校学三年,比不上我毕业后做的第一个案子给我的作用更大”。学校学的东西,当然是没办法跟实战比的,实践方面的内容会欠缺。这帮小孩也是如此:制作、输出、印刷工艺,技术上的东西他们不会;定位、卖点、主张,广告方面的创作他们不懂;排版、构图,要加上大把产品、说明、促销信息的商业xìng设计他们又没有经验。所以,从小事杂事做起,从制作(广告公司的一种职位,设计人员中的基层,将设计师的思路、构图完善为最后的稿件)的职位做起,其实是对他们的爱护,也是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培养过程。 来公司的头几天,我看小王一头扎进公司的资料室里,心里很高兴,这么肯学习的小孩应该有好的发展。没多久,他就大张旗鼓来做他的飞机稿,就是那种没有客户、自己随意创作的广告或者没有通过客户确认的广告。不能出街,自然无法接受实践检验,但因为创作没有限制,自由度很大,出彩的可能xìng也大,一般多以参赛为目的。小王的作品当然还不够拿奖的实力,但公司依然很支持,让公司的资深AD(美术指导)进行指导,帮他安排摄影事宜,并在公司会议上加以表扬。小王自己也干劲十足,经常加班。 问题开始出现了。对jiāo给他的任务实际这些才是真正的业务,能看得见真金白银的小王的态度就截然相反。大概是觉得大材小用吧,到手的活儿,恨不得马上就完成丢到一边,好继续进行他的大师梦想。而现实却是鲜花、掌声、奖杯都还遥不可及。作为一个新手,首先面对的都是一些小单活,更多地是在学习制作方面的知识与技巧,比如修图、调色之类的,有些枯燥、刻板,但这些却是基础的基础。 记得小王的第一个任务是做一个简单的设计实际上只是排版而已。非常简单的一个稿,不需要什么大的创意和平面表现,无非就是处理一下字体的大小排列,加上一点花边而已。这么一个事情,小王就弄了一个小时。当然这没有关系:书本的知识、绘画的经验要和实践结合起来,需要一点时间。可是这时候客户突然来了,马上就要定稿、输出,为了赶时间,只得临时安排有经验的设计师来完成,从版面的调整到输出的设置,手快活熟,很容易就搞定。其中一些是技术xìng的问题,新手不懂的话可以边看边学,一下子就能够弄明白的。可你知道小王干嘛去了?他像没事人一样闪到一边看杂志去了,在他眼里好像根本不屑于此。这本来是他的任务,客户都还在旁边等着呢仅仅这一次,小王就给我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小王的这种态度,也让他在后来的工作中尝到了苦头。 小王不断出现工作错误,能犯的大错,他基本都犯过了:做一本画册,一出问题就是最最关键的地方封底的企业名称,要不就是电话号码;布置一个会场,错误就出在主席台上……当时不记得是小王第几次犯错了,也不记得是输出时弄错了尺寸还是干脆就弄错了文件,总之是非常低级的错误。 我忍不住脾气,责问设计总监:“你这个上司是怎么做的?”没想到设计总监双手一摊:“我也拿他没辙了,该教的教了,该骂的骂了,该罚的罚了,他就是不长记xìng。公司业务多,我也不可能专门盯着他啊!”接着他又无奈地说:“骂他吧,他还特别虚心,低着头一句话不说,特诚恳的样子。考考他吧,他还全都会……” 正当这时候,公司的行政把工作记录拿出来了。他一念出来,大家都啼笑皆非。原来小王做的每个东西,大错偶尔,小错不断,没有一件事是完全做好不出一点差错的。虽然是刚进公司,干的不是很重要的活,一些小错也不关痛痒,客户也没有注意到,可这都是些像zhà弹一样危险的东西,而且谁又知道下次会发生什么? 西方的姑娘们在寻觅自己的理想配偶时,有所谓“MR.RIGHT”的说法。当时我们正在做一个与婚恋有关的产品,“MR.RIGHT”的形象也是创作人员整理的众多构思方向之一。而那天就在大家讨论着公司内部管理(包括小王的问题)的时候,会议室的黑板上,还画着“MR.RIGHT”的形象。这时有人灵光一闪:“我看以后别叫他小王了,100%的错误率,也算是前无古人了,不如叫他MR.WRONG吧”。于是,这个名字就私下里叫开了。 第二部分:觅才篇活生生让客户的电话降了一位 小王犯的第一个大错是一本招商手册的设计。校对稿上什么问题都没有,印出来之后才发现客户的电话号码竟然少了一个数字。原来是在平面完成之后,还没有进行最后一道工序“转曲线”就让文案最后校对了一遍,而不是按规定校对最后输出稿。结果,偏偏这最后一道工序就出错了,活生生让客户的电话降了一位把最后一个数字给搞没了。客户要是靠这个号码来等电话,只怕等到胡子发白也等不到一个电话。所以,一发现成品的错误,客户的电话马上就过来了,口吻非常不客气,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不肯收货这事就麻烦了,我们印刷可是垫款的啊! 麻烦一出,文案可委屈了;按规矩得他负责,把个小伙子急得脸都白了。校对签字的稿子拿出来一看,没事啊,完全正确。客户要求省钱,又没有打样,没法校对打样稿。文案跑到我的办公室里跟我说,他能尽的责任已经尽到了;如果公司要罚,他认。但是有一个要求,就是以后再也不和小王一个组了。 这个时候,罚款又能解决什么问题。于是,我们好说歹说把客户请到酒桌上,提出补救的办法,并扣掉部分费用以作为补偿,客户才勉强点了点头。客户答应了,麻烦事可还没完。回到公司,还得发动全部人手来给小王“擦屁股”。回去一说要大家手工把画册上的号码补齐,可算是zhà了锅。我们公司总共才30多个人,这批画册可印了5000本。结果,每人分了老高一堆印刷品,连行政、前台、司机也一起加班,添改了整个晚上,才算把这事情弄完。 利润当然是没有了,等于白给客户干了一场。jiāo货的时候,客户还不领情:“你看,这好好的画面添上这手写的一笔,多难看。就这一笔,还写得都不一样,这是什么事啊!” 他也不想想,我们全公司都来补这个错了,30多个人啊,字迹能一样吗? 好歹jiāo了货,回到公司,把小王叫过来;还没开口教训他呢,他的头已经垂到胸口上了。我特意给了他一点惩罚,意思一下,扣掉他300块钱的工资,是要他记住这个教训。不然,就光是这次出错给公司带来的经济损失,他几个月的工资都不够赔的。 当然,赔点小钱公司不是承受不起,但公司声誉的损失就是大事情了。名声虽然是种无影无形的东西,好像天上的浮云,但却是一个广告公司的“不可承受之轻”。广告公司的名声一直就是在刀刃边滚打,削一削就变薄了,看着那层薄云就落不下雨点来了。 这次的设计是个小单,但客户却是个大客户;而关于对广告公司的抱怨,在客户和他们的朋友间总是一份聊不尽的谈资、一个传播极快的话题。曾经有一个广告公司在制作方面小小地坑了客户一笔,结果被客户发现了。事发之后不出三天,我就从自己公司的一个客户听到了这个消息。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个广告公司要在诸多的同行中脱颖而出,让客户记住你欣赏你,是不容易的事;而树立自己的品牌,建立好的名声,让潜在的优质客户找上门来,却是各个广告公司的梦想。而擦亮这个梦想的方法,就是要做到足够的专业。屡犯低级错误,显然不是达到这个梦想的途径。 广告公司,总是在协助企业树立他的品牌,然而,实际上在协助企业创立品牌的工作中,广告公司能够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虽然他们总是强调着自己所谓“品牌原动力”“品牌策略伙伴”“品牌顾问”等等的称号,但那些不过是漂亮的名词而已。归根到底,品牌是企业在做,广告公司的功课只是在品牌的传播方面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奥美自身定位为“品牌管家”也是经过非常慎重的考虑的。 对于自己公司的品牌塑造来说,我们的客户就是自己。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是尽量管理好品牌与客户的每一个接触点。回到这一印刷事件来说,公司的这个小小错误一出,已经增加了一个不利的口碑传播点。为此,我们特意召开了一个会议,重新检讨了作业的流程和品质监控的程序,让小王和他的直接主管都做了发言,为的就是让全公司都吸取教训,提高大家维护公司品牌的意识。 可是,没有料到,没过多久,小王又出错了。这次是一个会场的环境布置,喷绘、背景板等等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东西,看起来各个环节他做得还都不错,偏偏主席台出了问题。主席台后面的旗子,歪歪斜斜的,像是刚刚经过一次台风。最显著位置、最大面积的背景板,平面效果做得不错,偏偏尺寸小了几公分,露出一溜耀眼的白边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3 章 ,特别别扭。这些都不是什么很难避免的问题,不过是跟制作方沟通的问题而已,偏偏小王就是没法在这方面多花点心思。其实这次的会场布置,看得出小王的进步还是挺大的,整体的布局、色调、主题表达,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可惜,他就是在最简单的环节上漫不经心,把前期的努力工作都白白抵消掉了。 这次事件后不久,小王事先连招呼也不打,突然就辞职了。公司给他jiāo了那么多学费,他一句感谢也没有,临了只有一句:“我要寻找一个更大的发挥的空间”,好像是公司抑制了他的创作能力似的。 于是,小王又一次带着他那精美的作品集,带着他那些飞机稿其中新增了不少,当然,用的是我们公司的资源去寻找他心目中理想的公司了。后来我还一直关注着他,毕竟在这个圈子里嘛。到现在两年多过去了,他辗转了几个公司,也依然还只是个普通的设计助理,飞机稿倒是越来越厚了,只不过离获奖还是那么远。 实际上大学生走上社会在做人方面还是小学生,大学生应该珍惜到企业实习的机会,虽然有时只是打杂,但这也是接触社会的机会。调整心态,不要认为我是大学生,不屑于做些基础的工作。大学生要有胸怀,在意志和精神上磨练自己,做好小事情,不要敷衍。真正好的企业不会长时间这样浪费人才的,其实这也是对实习生的一种考验。 第二部分:觅才篇不用“心理人妖”也不行 小王的故事是典型的例子,这些大学毕业生缺乏的是什么?那就是担当。志怀高远是好事,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嘛,可这种心态,处理不好就变成了好高骛远。你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凭什么走到更高的一级台阶上去呢?人的提升,在于能够适应更高的要求,担当更大的责任,然后,才能谈到更大的权力,更好的报酬。而现代的大学生们,却往往缺乏这起码的担当精神。小王是一个例子,小方就更加典型,进公司没多久就被委婉地请出了门。 小方是一个典型的文科女生,对生活充满幻想,平时也爱好写点诗歌小说什么的;文笔呢,也还确实不错。当时公司的xìng别比例还有点问题,文案全都是男的。人们都说女xìng长于感xìng,男xìng长于理xìng。公司正在运作一些服饰、化妆品等等面向女xìng消费者的项目,非常需要能有一支笔写出女xìng的真实感受和xìng情。 以前公司做女xìng产品的时候,文案费尽心思地为女xìng代言,被开玩笑地说是扮演的是“心理人妖”的角色,写出来的东西总是有点“隔”毕竟他们没办法真正进入女xìng的内心世界。所以,小方一进公司,以她的文笔以及对时尚的关注,马上就被我们确立为公司文案的重点培养对象。 在专门针对几个新人文案的专业培训之后,我又单独找小方谈了一次,谈文案的重要xìng、发展的前途、工作的要点,相关的书籍、资料,一叠叠地借给她;一些好的案例,包括公司的、别人的,都存到她的电脑里;广告业一些知名的网站,也推介给她参考。还留给她充分的学习时间。结果,对这些资料,小方完全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跳着看看,而且根本不过脑子。等到实际的任务一来,就抓瞎了。 这些任务,公司是以既有的项目小组来跟进的。新人们,就让他们练练兵了。当然,有好的想法,那最好不过。如果写得很糟糕,也没什么,成长需要时间,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我们愿意等。这种练习是很好的学习、调整、上升的过程。 于是,我把新人们的作品收上来,带着平和的心态,预备着审查各类不着边际甚至逻辑不通的文案,对最差的“作品”都做好了心理准备。没想到,小方的一篇稿子,还是让我大跌眼镜。 这是一个服装展的形象包装与宣传项目。宣传的是一个产业展示与jiāo流的平台,针对的是各大服装及相关企业、全国采购商等等。小方的稿子上,赫然一个大标题:“衣服,是这个时代最后的美好环境”。内文写着:“衣服,衣服是这个时代最后的美好环境/……/不安的人们居住在各自的衣服里寻求仅存的保护与慰藉/毕竟在世纪末恶劣的废墟里/衣服会是这个时代最后的美好环境……” 我一下子没背过气去。见过抄袭的,没见过抄的这么笨的。我把小方叫过来,跟她先是一番和风细雨:“……开始的阶段总是很困难的。很多知名的作家,最后都不忍心回头去看自己最初的作品,这是正常的。说起来,借鉴也是很多人写东西的第一步,抄袭不要紧,关键是要抄到精髓,是借鉴它的‘意’,而不是生搬硬套……”然后再是一轮暴风骤雨:“怎么着?你当我们的客户就是让你糊弄的?拿台湾中兴百货这么有名的案例,文不加点就搬过来,就算客户不知道,同行还能不知道?这么下去,公司的名声全得玩完。就算不为公司着想,你也得对自己负责不是?再说,这两个项目八竿子打得着吗?不是让你们借鉴别的展览、jiāo易会之类的了吗?” 小方的反应还挺有趣的,她首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然后就紧赶着探讨起“意识形态”就是小方抄袭的那家台湾广告公司的作品来了,“请教”的态度还挺诚恳。我看是这样,她有了教训,长了见识,下次认真做也就过去了。没想到这是我的一厢情愿。 没多久,又有一个运动鞋的广告需要做,看小方jiāo上来的广告语,居然又是我们早已经在各种广告媒体上耳熟能详的另一品牌运动鞋的口号。于是,小方的试用期就这样结束了。对“心理人妖”改革的第一步失败了。 有同事玩笑说,小方是太会为公司节省资源了。她的工作方式,算得上是珍惜键盘之最简直可以把键盘都拆了,只留下几个键:“Ctrl”、“C”、“V”“H”就好了。反正写文案就用“Ctrl+C”(复制)和“Ctrl+V”(粘贴);做策略就用“Ctrl+H”(替换)的功能:在拟订策略案的时候,挑一个类似的案例出来,把上次提案的客户名字换掉,然后再修修补补,凑成一份策略案。 问题是:这样的方便和节省我们并不需要。这样搞下去,客户迟早得跑光。那时候什么机器耗材都不用了,算得上真正的最节省状态了只是那时候公司也得关门了。 第二部分:觅才篇他们损失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没有责任感,能不能担当得起来,确实是很多人成败的分水岭。而担当责任,绝非是公司高层的专利。责任有大小,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何况除了公司之外,还要对自己负责啊。 最后说一件小事。我们公司上网是完全放开的。但上网的作用,新人们的理解却各有不同。有些人用它来保持着工作中与外界的及时联系、搜索必要的资料、最新的资讯、业界的动态,经常上专业网站学习,保持与行业发展的同步,或者用来了解消费潮流的前沿、各种消费群体的习惯与心态。 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上网就是聊天灌水,有时还偷偷玩点小游戏什么的。 现在几年过去了,第一种人,多数已经有所成就,其中有些已经“上位”,跳槽进入了一些知名公司的管理层;而第二种人,大多转辗来去,依旧默默无闻,做着底层的工作,一边偷偷地上网聊聊天。 我想对他们说:一个新人,如果不能对公司负起责任,公司的损失大概也就是付给他们的那一点微薄的工资,顶多也就为他们的失误支付一两次的学费。最大的损失还是在新人自己身上,他们损失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青春。 为此,我反复的思考原因,结果发现这里头既有大学教育的责任,更有一代“天之骄子”自身的问题。我们当今的大学教育,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其实,无论哪个行业,一些基本的素养和能力都是职场必备的素质之一。比如逻辑思考能力、负责任的精神。可是,从进入公司的大学毕业生们身上,我没有看到有任何的系统的思维训练留下来的痕迹。文科生,什么中文、新闻毕业的倒是能写,可就是对该写什么没概念;设计系毕业的就更夸张了,压根就不考虑文字的内容在平面编排的时候,有时候丢掉一段,有时候又将同一段排上两遍,可见文案写了什么他们连看都不看。 这些都还只是管中窥豹,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社会的脱轨之处还有很多。但这里我并不想谈这个问题。对毕业生说这些都已经晚了。学校能给的,毕竟只是一部分。大学毕业后要在社会上立足,更多的要靠自己。此时需要的,往往也并不是太玄妙的理论或太高深的技巧,只是一些基本的素质,比如对于责任的态度问题。很多年轻人在这上面蹉跎了时光,浪费着机会和自己的青春。 采访后记:听了蔡先生讲述的几个大学生故事,心中渐渐升腾起好几个大大的疑问:大学生在校园里究竟学的是什么?他们为步入社会又做了哪些准备?为什么他们会屡屡受挫?难道真的是社会对他们的偏见?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在那里? 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适应能力包括用所学的书本知识适应工作实际的主动xìng,也包括能融洽地协调人际关系和生存环境。企业一般都非常希望应聘的毕业生能初步了解所应聘职位领域的最新热点和发展动态,而不是仅限于书本上的条条框框。 对于大学生来说,首要的是尽快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中国的教育,一直来都是学生被动xìng质的,教育是填鸭式的。步入社会后,没有人有义务来教育你,你从jiāo学费的角色转变成为领工资的角色,在这个转变中,如果不主动地去学习,去顺应职位的要求,跟进公司步伐,谁会为你付薪水呢?其次要尽快对所在的公司有个全面了解,进入工作状态也要快,企业主的所出的每一分钱都要有回报,学生本来社会经验少,工作阅历少,再不努力工作,谁能耽误得起企业时间和金钱? 人生的路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长,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走好第一步更显重要。一定要有学徒心态,空杯心态、海绵心态。你是在学习,哪怕你第二天就从这个单位辞职也不应放弃之前每一个值得学习的机会。一个良好的工作心态比任何一个好工作都更为重要。 第三部分:寻道篇迷失在校园里的出门人 企业聘用你,从某种角度讲是对你的信任和期望。而当你成为企业的一员,就应对该企业的正常运转担负自己的岗位责任。专业知识有欠缺可以通过实践弥补,但是如果一个学生的“德”有问题,基本很难被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员工。一个连对自身都缺乏责任感的人,又怎么能具有诚信意识并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任何企业都需要敬业、真诚、诚信、协作的人才,没有人愿意拿企业的未来作赌注。 迷失在校园里的出门人吴老师,大学人事处干部。吴老师是我朋友的夫人,刚出差回来,说是到几个城市为学校招聘新老师去了。近几年大学扩招得厉害,有的学校学生成倍增长,师资缺乏。有的大学为了挖到高层次人才,不惜花重金,又是房子又是车的,对于这些媒体上不乏报道。问起今年的招聘情况,吴老师说本想花力气花本钱要找的博士、教授、海归什么的,结果是一无所获;与此相对照,收到的应届毕业生应聘材料能堆多高,没亲眼见过的人没法相信。我说这样才好啊,百里挑一嘛。吴老师却摇了摇头:“挑,怎么个挑法?材料上写的都是好好的,相关证明也过得硬,面试的时候更是头头是道;可一到用他的关口,就掉链子。”他们刚出校门,又进校门,已是物是人非…… 进入高校工作与进入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看起来好像是从高校出来又进了高校,环境没什么变化。事实上他的身份却来了个急速大转弯从学生变为了老师,这应该是一种质的变化。身份变了,周围的环境相应也变了;然而有时候,我真的怀疑这些“新老师”到底有没有搞清楚这种身份的突变。他们大多20岁出头,刚从大学毕业,人才市场走一圈,应聘、考核,转眼又进了大学。身份上已经是老师了,心理上还停在学生状态,做事莽撞往往不计后果,等到问题出来了,还搬出一大堆看似情有可原的理由。 从一个高的意义上说,老师这个职业很特殊,传道、授业、解惑后面还有一个重要的词就是“为人师表”,这意味着你已经是一个具有“表率”力量的人物,你的言行会对一群更年轻的求学者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做老师绝对随xìng不得。 第三部分:寻道篇拳打脚踢师生恋(1) 学校每招进一名新员工,人事处是第一道门坎。能本科毕业进高校当上政治辅导员的,都是在校期间比较优秀的学生。我们在招聘的时候要求很明确:要担任过学生干部,中共党员,拿过二等以上奖学金。当过学生干部,说明他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是中共党员,说明他政治思想进步;得过奖学金,那他的学习成绩肯定比较优秀。再通过一轮轮笔试、面试,最后留下的肯定是毕业生里的拔尖人物。很多素质都可以通过一些硬件表现出来,或者通过考核测试出来;而且近几年我们每次都邀请了人才测评专家、心理学专家参与到招聘工作中来。可即使是这样,在录用人选素质上还是会有一些不可测试的部分,比如说感情问题。 一天中午,我顺道在学生餐厅吃饭,听到几个女生一惊一乍地在聊一件校园绯闻,各个眉飞色舞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4 章 一个神秘兮兮地说:“你们知道吗?昨晚有一个老师和学生在食堂打架。”另一个对她关于这件事的定xìng表示异议:“什么呀!是决斗,为了一个女生。我宿舍有人看到了。”有人听到过风声,问:“是不是××学院的那个女生啊?她换男朋友了吗?”还有人将信将疑:“那男生真的跟老师打啊?他要倒霉了那老师是哪儿的?”立即就有消息灵通的接茬:“就是××学院的辅导员嘛,我认识,下回指给你看好了。” 我边听边皱眉头,这种闲聊往往是空穴来风,并非无因。学生在茶余饭后谈论老师很普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多多少少还是有点神秘色彩的。老师的发型、服装、口头禅、小动作,学生们讨论起来都津津有味,更别提生活感情方面的事了;甚至在一些研究生之间也会听到“某某导师的夫人很漂亮”之类的闲聊。学生比较喜欢拿老师当话题,一传十,十传百,原本一件小事可能就给放大了。 当听到“我认识,下回指给你看好了”这句话时,我心里很不舒服,因为实在是不忍想像一位同事以这样的形式成为了学生们关注的对象。对于这个“××学院的辅导员”我心里有数,应该是指小洪去年刚来的辅导员,上学期就隐隐约约听到他和班上一个女生谈恋爱的事。这学期他们学院做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些工作调整,小洪换了两个班级,不再带原来的两个班;可能是院领导也注意到了“感情事件”,有意识地提醒他一下。不知道怎么平静了两个月之后忽然又有了新的传言。 在我听到那些议论一星期后,由三位当事人写的事件报告从校党委书记那边转到了人事处,证实了这件事不但是真有发生而且比较严重。从三份详尽的报告里,对事情的原委始末叙述得很清晰。 师生恋在校园里始终是个比较忌讳的话题。显然,这位新来的小洪老师起初根本没想过要去踩这根线。因为年轻而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很喜欢他,他也很乐意融入到学生的圈子里去。亦师亦友的关系很完美,然而完美的东西往往很脆弱。 他太年轻了,没办法将这种关系掌握到恰当的火候。感情的事就像流水一样,渗透xìng很强,不知不觉间就不能自已:小洪老师和班上的一位女生恋爱了。但是很快,他发现了这场恋爱所带来的消极面:工作效率降低了,学习时间减少了,和其他学生的相处尴尬了。院领导找他谈话,没明说,只是点拨了一下;他觉得很有道理,也很感激领导的帮助。 经过一个寒假的考虑之后,他决定把和这位女生之间的关系降降温,彼此冷静一下,把工作和学习放首位,慢慢再来谈感情。女生倒也体谅,一口答应了;他很感动。以后两人就保持了电话、短信之间的问候。小洪老师一心投入到了工作中去,早早地开始做考研的准备,希望这场感情能够有一些更有力的东西来支撑。 如果事情到这里就告一段落,其实是处理得很不错的。理xìng很好地引导了感情的发展。因为感情这东西非常微妙,没有人会去随便打压。大家都是成年人,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妥善处理,处理好了甚至可以是一个比较正面的案例,处理得不好肯定就搞得一团糟。 结果事情没有像小洪老师预期的那样顺利发展,他高估了这位女生对于爱情的理解,学生对于爱情谈不上什么稳定xìng,细水长流式的爱情只是他的一相情愿。在他自认为的感情降温期间,女生和同班的一位男生恋爱了。 三个人间的关系变复杂了,说不清道不明,那男生本是小洪老师的学生。小洪老师面对这样的变故有些发蒙,或者说他本身也还并不成熟,既没有考虑过会不会出什么问题,也没有应变一些突发事件的良好心理准备。于是,小洪老师的理xìng在这场情感变卦面前瞬间坍塌了。他先找那位女生谈,又去找那位男生谈,目的只有一个:阻止他们在一起。因为他打心眼里放不下这件事情,他不愿意自己刚刚放下的这段情感这么快就被别人拾了起来,更何况这个人还是自己的学生。他决定阻止,但他忘了:强硬的“阻止”在感情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适得其反地成为催化剂,无形中把两个人推到了更紧密的统一战线中。 怎么办?这时候他亮出了老师的身份这是他最后一张牌,“谈话”变成了“命令”。两个学生毕竟对老师有三分畏惧,表面上便答应了下来。但小洪很快就发现这不过是两个学生的一时敷衍,暗中来往反而更加密切。于是再次进行“阻止”一天晚上七点半左右,小洪老师给女生打电话,再次希望她终止和那个男生的恋爱。当时男生就坐在女生旁边,于是他又要求和男生通话。矛盾再度被激化,情绪就上来了。他指责男生答应过他离开那个女生却不守信用,变得太快;结果这个男生的倔劲被激上来了,回应说“变就变”。 第三部分:寻道篇拳打脚踢师生恋(2) 理智点的人会发现这场争执简直就是荒唐可笑:那两个学生根本都还没建立起“成年人”的意识,而老师一气之下硬要和两个孩子争起了长短,结果就是放任自己“孩子”的一面,采用了“孩子”式的解决方式动手。 原本三个人谁也没想要动手,只是想当面谈一谈。三个头脑发热的人谈话怎么可能有结果?“谈”到后来急了,就开始了“骂”,乱七八糟的话全出来了,哪里还像老师和学生,分明成了骂街。到最后,骂都不能解气了,手就不由自主上来帮忙。学生衬衫的袖子被撕破了;老师的手表带给扯断了;女生吓坏了,大声喊起来。引来了一些学生的围观:有惊讶地看热闹的,有上前阻止的,有说“让她做决定跟谁”的,还有的则打算要报警。 小洪那时候恐怕已经完成忘记自己还是老师了。直到后来另外一位老师出现,才总算收场。简直就是一场小孩子的闹剧!那个学生还挂了彩,手腕、脖子都破了皮。这就是食堂里“一个学生和一个老师打起来了”的一幕。 这件事在学校里造成了相当不良的影响,学校里对小洪老师的处理也很难。他才刚来一年不到,试用期都还没满就惹出这么件事来。事后小洪一再地承认错误,表示愿意接受学校处理。学校要求人事处拿出处理意见,人事处经过研究提出两种处理方案供本人选择:一是走人,另谋高就;二是可以留下来,但给予记过处分,推迟一年转正,三年不得评奖评优提级晋升职称。 结果,小洪选择了后者,毕竟现在要找到一份工作实在不易。 说起来,他还是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一开始就摔这么个大跟头他心里肯定不好受。私下里有同事感叹:才20来岁,其实也还是个孩子;年轻嘛,感情丰富,脾气大点儿是常有的。话是这么说,但在校园里造成这么恶劣的影响肯定是个错误。 没有人要求老师是“圣人”,也没有人要求年轻老师做什么都得一步到位;可老师因为职业身份的特殊xìng,绝对不能放任自己的情绪,哪怕你和学生其实差不了几岁。当了老师,站在了学生当中,那么放在“年轻人”之前的,首先应该是“老师”的职业道德和形象;做朋友,也应该是“益友”。 回过头来说食堂里的这件事,“师生恋”存在的弊端很多,学校是最怕年轻老师在这方面出岔子了。这种感情分寸的拿捏很不容易掌握。现在的学生敢爱敢恨的很多,强调个xìng,要与众不同,追求轰轰烈烈。有时候他们所谓的恋爱完全是在模仿一些热播的青春偶像剧剧情。加上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较重,像“师生恋”这种带有一定禁忌色彩的事情他们会觉得很神秘,跃跃yù试。如果这时候做老师的也头脑发热,无疑就配合了剧情的上演。学生等到神秘感一消褪、叛逆的刺激感也过去之后,感情就可能出现变化,这时候难题就推到了老师的一方。 有多少老师能够妥善处理好这种棘手的问题?尤其个别刚出校门的新老师,身上还留着很浓的学生气,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又差,激动起来就忘乎所以、不分轻重,最后事态严重了才后悔不迭。学生到头来可以说一句“我还只是个孩子”;老师呢,即使你还很年轻,即使你仍身处校园,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拿这样的借口来搪塞了吧。 第三部分:寻道篇以讹传讹的宿舍闹“鬼” 刚毕业的学生转过来做老师,一些稚气时不时地会冒出来,女老师在这方面表现得更明显。年初学校里有一个女孩子跳楼轻生,大家心情都很沉重;结果这件事给我们一位本来就比较胆小的女辅导员造成了极大的精神负担,弄得她好像也要崩溃的样子。 这个女老师也是刚毕业不久,其实并不是那个女生的带班老师,甚至都不认识那女生。由于我们学校辅导员都是和学生住在一起的,一般老师住底层,结果那个女孩子就摔在她窗前地上。目击了那幕悲惨景象,女老师心理上受到了很大刺激,说是不敢住那儿了。 连老师都不敢住了,学生更是大肆做起文章来了:什么“晚上听见哭声”、“白天看到有影子在晃”啦,怎么yīn森恐怖怎么传,搞得那个宿舍的其他女生坚决要求搬出来,这位女老师还主动跑到领导那边申请要把那间屋子封掉;到后来一栋楼的女生都说要搬,恨不得要把楼封掉。 现在校园里常常会相互讲些鬼故事,或者是一起看恐怖片,很多年轻老师也喜欢这些。有一次大家聚会,一个东北来的新同事绘声绘色地跟大家讲他们学校那个陈列着一具人体骨骼的教室发生过何等的怪事,年轻女老师听的时候都很起劲;等聚会结束了回去,路上比较黑,她们就开始怕起来。忽然窜了只猫出来,一群人大呼小叫不说,一个女老师都被吓哭了。 你说,她们和小孩子有什么两样?关于封宿舍封楼的事,学院花了不少心思总算是抚平了这场风波;也给那个女辅导员放了假出去散散心。学校很重视这件事,一方面加大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力度,另一方面也开始注意到老师的心理问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人事处合办了几场讲座,专门针对新来的年轻老师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解决方案,反响很不错,我们打算完善一下,定期办下去。 说到底,成熟是一个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渐渐有所担当。成熟还是一种代价,这种代价,有时需要很多的人来付:首先,你个人要付出代价,就像那位小洪老师好几年都赔进去了,至于那些无形的影响还都说不清;其次,就是要由用人单位的不可预知的损失填补他个人成熟的代价。对于用人单位,如果你付不起这种代价,最好选择放弃,不去录用应届生。而话又说回来,大家都选择放弃应届生,都不付这个代价,那么应届生的成熟该谁来“买单”呢? 在是否应该“买单”这一点上,我们学校的处境的确有点尴尬:这些应届生都是刚从学校毕业出去的,人是我们培养的;就好像我们生产了不合格的产品,流通到市场,自己又从市场上将这些产品买了回来,自产自销、自咽苦果理所当然。问题的严重xìng在于:我们留下来或者招进来的这些人,他们又担负着培养学生的任务,他们要以“老师”的身份教育、影响着下一批更多的学生。如此恶xìng循环,后果真不堪设想。 第三部分:寻道篇别人的一句话就让她心动了 高校每年都差不多要引进100多人,虽然人事工作做久了,对新来的老师基本上能过目不忘,但要我一一叫出名字来还是不太可能。其中一个新进的女老师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她来报到正式签约后因为一些个人的想法主动往人事处跑了好几趟。 这位新老师姓陈,是学校外国语学院新招的英语系翻译方向的研究生。虽然不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但很优秀;在全国xìng的英语演讲比赛中拿过大奖,有两篇论文上过核心期刊,这对一个本科毕业直接读研的毕业生来说挺不容易的。三月份安排试讲,外国语学院拍板说“要了”,很快就和她签了协议。八月份过来报到当天也没什么问题,没想到第二天就跑过来说要调离。 原来,她不想在大外部教《大学英语》之类的公共课程,要求上专业英语方面的课。其实这件事她应该咨询她们院领导以及教务处,人事处并没有随便作调整的权利。但既然她找过来了,而且又是新同事,我们当然也想耐心地多了解一些情况。 我问她:“当初试讲也好,签协议也好,对于即将承担的教学工作都讲得很清楚,你也认可了的,怎么现在又来提这个问题?” 她说:“当初找工作很心急,只是一心想着能应聘上,没仔细考虑那么多;现在我想清楚了,希望能够从大外部调到专业教研室。” 当时我们处长也在办公室,听了这话脸色就有点沉下来。工作上有调动要求这不新鲜,常会有老师跑过来表达这种意愿,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到部门院系之间去协调。但还没有谁签完约第二天就有意见的,因为签约的时候就提醒过他们要慎重。像“没仔细考虑那么多”这种回答确实有点不负责任,把找工作当儿戏,签合约的时候兴冲冲的,签完了又这里出问题那里不对劲。 我跟她解释,外国语学院这次英语的进了15个人,除了两个博士外都是硕士。两位博士和硕士中的三位进了专业教研室,其余的都安排在大外部。这和当初招聘附录上写的完全一致。陈老师不接受这解释,追问“为什么同样是硕士那三位就能去教研室”,问的口气有点咄咄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5 章 逼人。 这下子我都有点按捺不住xìng子了:一来这种问题不是我们人事处能够解答的,二来一个新来的老师这么问也太没有礼貌。 我们人事处是先让各院系把所需要的人才要求、数量报上来,然后发布招聘启事,接收应聘材料。行政和辅导员那块是统一笔试、面试。授课老师这块是先由我们先把符合招聘要求的材料选出来,送到各院系;由他们确定试讲人员来参加考核,内容也由各院系决定,然后考核结果再反馈到人事处;我们审核批准,最后上报学校领导。 据我所知,外国语学院筛选应聘人员进行试讲的时候对于岗位就分得很明确,试讲指定教材是不一样的,后来面试也各有侧重;招聘的老师不可能不清楚自己进来之后是教什么的。这位新来的陈老师问出这种问题真的很不应该;如果说有想法,也不能像这个样子提出来。毕竟是自己不慎重在先,最后倒好像是学校蒙了她。 转念想想:陈老师是北方人,可能xìng子比较直;而且又一直是在学校里读书没踏上过社会,有点冒失也可以理解,不能计较太多。因此我还是平和地告诉她,这不在我们人事处的职责范围,建议她有问题可以找学院领导商量。正好时间差不多下班了,一同离开办公室走在路上,我忍不住问陈老师,从三月份签协议到昨天过来报到,她有足足五个月的时间来要求调整这份工作,可为什么直到今天才提出来呢? 陈老师倒也没吞吞吐吐,很坦白地告诉我说:本来倒没什么,她的同学还都很羡慕她能来这儿呢;可昨天晚上他们一群新来的老师聚一块儿闲聊,有人就问她干嘛要去大外部,说上公共课没什么发展,很多外语系的硕士应聘都是非专业英语不教的。她听了觉得很对,当初怎么没想到呢,只怪自己当初太幼稚了;导师也夸过她的科研能力不错,教科班英语应该更合适。 原来是别人的一句话就让她心动了。我真不知道是要叹气还是生气:都是二十五六岁的人了,还读过那么多年书,怎么随随便便听人家一句话心里就痒痒了呢?说这些话的也是不负责任,根本就是凭着主观下判断。我们学校大外部不是照样有教授、副教授在,谁说没发展了?公共英语的教学是学校非常重视的一块,年年的四、六级通过率是最明显的考核,大外部的师资配置一直是在不断的优化当中,越来越精益求精。 所以说,人的成熟度和学历的高低实在没什么关系。在这群初出茅庐的高学历年轻人中,有不懂装懂的,有半懂不懂的,还有就是本来就不怎么懂、两三句话一听整个就找不着北了的。 没过多久,陈老师又跑过来了。她没再提调动的事,我以为是学院已经把她思想工作做通了。这次她是为了住的宿舍而来。在我们告知她应该去房产科之前,她已经迫不及待地把怨言倒了出来:“房子太旧了,没有卫生间,生活不方便,治安不可靠。” 从她的叙述中我们惊讶地得知,她已经搬过两次宿舍了:最初那间周围太吵,她受不了;换了一间不是朝南的她不适应;现在住的这间清静、朝南,但是太小了,既没厨房也没卫生间,还是不行。 新老师对待遇有意见不奇怪,期望和实际总是会有一定差距,在住的方面我们的老师确实比较艰苦。单身楼通常是一些老房子,大石条的那种;其实这种房子除了旧了点之外比现在很多新建的楼都更实用,通风好,而且冬暖夏凉,有些老教授住惯了都不愿意搬新房。 年轻人多半还是喜欢新的,但房产科肯定和他们解释过,新的单身教工楼已经快竣工了,加上装修、通风的时间,年底前后就能搬进去。问题是她好像一天也住不下去了,打听到教工楼有个两房一厅是空的,就说希望能搬进去。我们人事处当然不便说什么,这显然又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但人才进来,待遇条件我们还是可以跟她解释的。应届的单身硕士刚来住房上都是单间的待遇,没有一个人例外;两室一厅是提供给已婚老师或者博士的。 其实不用我们解释,她也应该是了解这些规定的。陈老师理直气壮地说:“我也快要结婚了;与其到时候再申请调换来调换去的麻烦,还不如一次就住安稳了。”又是一个从个人出发想当然的说法,我们真是服了她,只好让她“自己去房产科要求吧,有特殊情况可以去协商”。 因为对这件事比较有印象,所以工会活动的时候,我就和房产科的老师问起这事的解决情况,只说了陈老师的名字,他们科长就直呼头痛:“人说现在新来的年轻人真不好伺候,我也算领教了。房子换来换去就是不满意,还说很多房子空着却不给他们住。提到一个两室一厅,我们一查,是有老师住着的;再详细查问,原来人家这半年出去做访问学者了,难怪阳台上从不见晾衣服。再说她是单身硕士,也不可能分给她两室一厅住啊。希望年底搬了新公寓后这种事会少些,不知道楼层分配会不会又引起新的不满来……” 教务处老师估计是听到我们在议论新老师的情况,也过来聊几句,没想到谈着谈着也提到了陈老师。 第三部分:寻道篇一学期不到就说要走 陈老师刚来,一周安排6节课,教3个班的英语听说课。现如今学校对学生的出勤率抓得很紧,尤其是这种公共大课。没想到好几次,抓到的是老师不是学生。有一次教务处按着课表去核查,结果发现该是在上课的教室里空落落的只有几个学生在上自习,教务处老师还以为是自己搞错了,再三地对课表,肯定准确无误后就找到了任课老师,就是我们的陈老师。问其原因,陈老师当时是这样解释的:因为那天自己有点事,就把课给调换了;反正是确保进度的,并没有少上,只不过是往后挪了几天而已。 教务处老师生气地说:“这也太自说自话了,还把学校的规章制度放在眼里吗?上岗前跟每一位新来的老师都明确过了:调课这种事一定要到教务处批准办理,不能由自己随便说了算。像这样,他们拿制度当自家的破衣烂衫说扔就扔了,也太那个了吧!” 我说:“现在的年轻人都自主xìng强,不喜欢受约束,上了班慢慢就适应了。” 教务处老师直摇头,说:“不只是这一件事。陈老师已经有好几次上课迟到早退了。找她谈;她回答说每个课时内容她都完成了,时间上有点出入不是什么大问题。还有就是安排她去听课,通常3次只去一次。找她谈,她总是说得头头是道、理直气壮的。口才倒是不错,但听起来有点冲。”这一点房产科老师和我自己也都亲身领教过,大家只好相互笑笑。教务处老师找学院反映陈老师的情况,院里找陈老师谈,了解到了她的想法。 原来,陈老师当初没从大外部调出来心里就一直有疙瘩,一句话,觉得和自己预设的事业发展道路有了点出入。想来想去,她决定继续深造,准备考博,而且是当年就要考。因为决定做得突然,所以时间上就很紧张,特别辛苦,常常要熬夜。加上一星期3天要备课、上课,久而久之精力上也有点吃不消,时间安排不过来,工作难免就受影响了。关于考博的事她事先也没有在院里透露,觉得完全是自己的决定,没必要说。现在院领导那么诚恳地找她谈,她觉得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因为要求深造在高校里很正常。 我们学校当然是鼓励老师深造的,但首先是在认真负责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毕竟是进高校来工作的不是来继续当学生的。在上课方面,不管你教学水平有多高,规矩还是要讲,学校里那么多资深的老教授备课、上课都是兢兢业业,很少有迟到早退之类的事情发生。再说,教学的灵活不是这样追求的,这是散漫。还有一点陈老师也忽略了:我们学校的人事制度规定,新老师要进来的第二年才允许考研考博。 果然,陈老师又来了我们人事处,目的只有一个,对第一年不能考博的规定提出强烈抗议。我们不想多费口舌,因为关于这点当初的合约上白纸黑字已经写得清清楚楚。陈老师却声称:“这本来就是不平等条约。”听了实在是叫人哭笑不得。 其实,学校里作这种规定也是为了确保教学。进来的新老师很多都没有教学经验,本科时读师范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所以第一年学校安排他们少上课,多听课,以便他们尽快地担当起教学工作。我们学校现在还不是研究型高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是最重要的工作。如果是光会搞科研不会上课,那怎么行?而且学校在老师读书深造这方面放得很开,通常都会大力支持,所以等到教学上手了再去读也不迟。一般来说,好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专业研究也有助益。很多博导更乐意带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大概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陈老师根本听不进任何劝阻,硬是要今年就要考,还是三番两次地往人事处跑,最后说实在不行就“辞职”。 这才来了几个月啊,一学期不到就说要走?这阶段我在忙招聘,一直在出差,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但愿陈老师能够先冷静下来,不要一时冲动真的走了。他们院长还是挺看重她的:因为除掉一些自由散漫之外,她的课真的上得很好,口语特别漂亮,风格也轻松,学生们参与的积极xìng比较高;像这样能把英语听说课上活的老师学校确实很需要。 能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规划意识,这点很好;但一是要有主见,二是要循序渐进,三是要分清主次。刚毕业的学生初入社会,肯定有一个适应期,对自己的前进方向有点摸不清,有些是不听任何建议一意孤行,有些是听太多了举棋不定。听取建议应该是有所选择的,多多向一些阅历丰富的长辈请教或者问问和自己情况差不多比较有经验的朋友。如果是一群天真的年轻人聚一块儿,你一言我一句说的都是想当然的话,逗逗闷子还行,用不着太认真,否则是给自己找麻烦。 年轻人做决定快,变得也快。每年和学校签了约却没来的老师很多,应聘时一个比一个xìng子急,等签约了就开始拖。有点责任感的还会打个电话过来表示一下自己改变意愿了;要是碰到一点责任感没有的,他会连个招呼也不打一个就自行其是了。比如去年,一个新招的老师,教务处连课都给他排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他说不来了。这样变来变去的,我们人事处哪儿赶得上? 急功近利也是个问题。社会上喜欢大肆宣扬青年才俊,鼓吹出名、挣钱都要趁早。在高校,搞教学、做学问,就是要靠积累的,哪能浮躁?而且职业也好岗位也好,随着个人的发展肯定会有所调整,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但有些新来的老师还是会有一劳永逸的想法。 还有就是工作和个人发展的关系处理问题:深造对在高校里工作的人都很必要也很重要,但这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而不是影响工作的理由。进入单位工作,我们同样要有“双赢”意识,单位为个人提供良好的平台,个人为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出力;否则老是用对立的眼光看问题就容易偏颇引发一些冲动行为了。 签下的协议不算数,说变就变,这是相当多应届生的普遍做法。他们玩的就是一种“跳来跳去”的感觉,有人说这主要是源于他们的“自私”,我却不这么看,关键是缺乏社会责任感。如果你问他们,大学都已经毕业了,应该负起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十有八九会答非所问,话锋一转,必然会给你大谈特谈什么“实现社会价值”、“体现自身价值”之类的大话。在他们眼里,“我”总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 第三部分:寻道篇选择xìng失忆和一张10美元钞票 作为一个高校人事干部,我可以说在“培养人”和“用人”这两个问题上都有话可说。我有时也愿意自己也得上那种选择xìng失忆的怪病,有些事情我不愿再想起。 我有一位朋友,她儿子小浩在我们学校读书。小浩这孩子比较内向,不太愿意和人接触,即使和班级同学也少有jiāo往。朋友的孩子在身边读书,多加照顾那是分内之事。为了帮助小浩多和同学jiāo往,一开始,我就要求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多jiāo朋友,特别要和同学搞好团结。我还对他说:“可以带你的同学上家里来玩。他们有什么困难,我能帮忙的,一定尽力帮助。这样也有助于你和同学搞好关系。” 从此以后,小浩每次来家里都要带来一位同学,每次都会换一个,而且每次都会有那么一点事儿。有的是因为家庭困难,希望我帮忙在学校找点勤工俭学的活干。像这种事我能够做到,也容易帮上忙。有的干脆就是说钱花完了,家里钱还没寄来,这几天吃饭都成了问题,希望借点钱。开始对这样的事我也是比较谨慎,总认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发生金钱往来不怎么好,何况是素昧平生。我也隐约听同事谈起现在学生经常开口向老师借钱,似乎也有先例,于是我对于少数实在困难的在百元以下的,这忙帮也就帮了。 至于有的学生上门说某门功课考试可能过不了,看能不能让我找相关的老师打打招呼。我当然是断然拒绝了。有的是考试作弊被抓了,要我找有关部门帮忙“通融通融”,对此,我不仅拒绝,还要耐心教育一番。至于这些学生听与不听,那只有天知道了。 有一次,小浩带来这样一位同学,姓任,已经大三了,比小浩高一年级,说是小浩的同乡。小任因为家庭困难,供不起学费和生活费,要休学一年去打工赚钱,再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6 章 复学。我听了他的事情,很是感动,自己打工赚钱供自己读书,有志气!小任说因为前一年的学费还欠着学校的,现在学校不给办休学手续,说是要等钱还清了才能办休学。 我当即就说:“这没有道理。本来休学就是为了打工赚钱还清欠款,反而因为欠钱不给办休学。这种规定完全不合理,我去找财务说说。”我找了人,说了事。财务说有规定,除非我愿意担保。我说可以,就找来小任一起办了担保手续。事情办得很成功,小任似乎也赚到了他应该赚到的钱,因为他一年以后复学了。 那是刚开学的一天,我正在教务处找人谈事,进来一位同学,说要办复学手续,来的正是小任。一年的打工生活,使他看起来更壮了更高了也更黑了,有些沧桑感。我认出是他,和他打招呼;他却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到末了,他还是想不起我这位冒冒失失和他打招呼的老师是谁,带着很疑惑的表情走了。 同事问起缘由,我说了。他笑着说:“从心理学上讲,人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选择xìng失忆。这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他应该是真的想不起你是谁了。” 我说,看来我也是个俗人,帮了人,还记着,还希望别人记着。 说笑归说笑,如果事情就此结束,其结局对我来说倒也算是可以接受的。事情的发展还远没有结束。 一天,小浩又来了,是和小任一起来的。两人也快毕业了,小任说他想进政府部门,比较安定,收入应该也可以。我说不管在哪里工作,关键是要适合自己,收入要考虑,将来的发展也要考虑。然后是一些闲聊,小浩这孩子也能聊了,不像当初,开口说话都有点脸红。不过,自始至终,小任都没有提我帮他担保办休学的事情。也许是真的忘了,因为这的确不是那种令人愉快得值得一辈子记住的事情。我想着将来碰到心理学老师,这倒是一例值得探讨的典型案例。 新学年开学不久,小任一个人上门来了,小浩已经毕业离开学校了。小任高兴地告诉我说他已经在本市一个区级政府机关工作。我在向他表示祝贺的同时,嘱咐他要好好干,总之是些诸如“要虚心学习,一切从头做起”之类的话。 他问了我关于党员如何开证明的事,我都尽我所知,告诉他应该到相关部门办手续。看他yù言又止的神情,我猜他来肯定有所请托。这年头年轻人在外面都不易,我也是孩子的母亲,有些不忍,末了问他“有什么事情没有”。他告诉我说只是来聊聊天,没有什么要办的事,便告辞了。 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记得他还上门过两次。我也乐于和他聊聊天,了解一些自己不太熟悉的关于政府机关的一些事情;想是他刚去工作不久,也谈不出个所以然来。光说些什么从小浩那里,他知道我是一位非常热心肠的人,像母亲一样对待每一位上门的同学;还说我是一位非常能干有才华的老师等等之类的话。我比较不善这一套说辞,应付几句。照例问他是不是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事情,他依然说没有什么事。 我清楚地记得:后来的那一次,他在临走时,拿出一张10元美钞,说很多人有收集世界各地钞票的爱好,没有别的什么意思,如果我儿子喜欢的话就把这张美钞送给他。学生上门,我从来都不许他们带什么东西,更不允许这样赤luǒluǒ地、哪怕以任何名义送钱送物。于是,我断然地拒绝了。 一个月以后,算起来是小任最后一次上我家门了吧。这次他拿来一份简历,是一位女生的,说是他的女朋友,在附近一所重点大学读书,快毕业了,想到高校当老师,希望我在本校帮帮忙。 说老实话,当时我很是不快,终于搞明白了他最近几次来找我甚至那10美钞的真正意图。别看我是女同志,xìng情直爽,办事不喜欢拐弯抹角。考虑到毕竟是熟人了,再说学校也是要进人的,如果条件合适又不违背原则,就算是公事公办了吧。我便接下了那份简历。之后,他还来过几次电话,似有催办的意思;我也向有关的部门和学院介绍过这份简历,但人家都不接受,自然不可强求。事情很自然地拖过了学生就业的时间,小任也再没有来电话了,想必他女朋友已经找到了单位,来电话当然是多余的。 第三部分:寻道篇欠账不还的冒牌党员 可是,此时我却非常希望他能来一次电话,因为我有事情急着要找到他。事情的起因还是那件涉及“选择xìng失忆”的担保事件。 原来,大约两年半以前由我担保的那笔学费欠款他根本就没有还,他打工赚来的钱只是应缴了后面一年的学费。从财务处转给我的有关材料看,他在毕业时曾向学校签了一份还款保证书,言明半年内还清;学校鉴于他已经在本市政府部门找到了工作,在他仍然欠款的情况下,也就同意让他领走了毕业证,让他按新的计划还款。 如今半年过去了,财务处没有收到他还来的欠款,便找到了我。我担心地问:我是不是要负担保责任?财务处的同志特地向我解释:这笔钱虽说当初我担保过,但我担保的只是允许他办理休学;如果他休学一年后没有回到学校,可能这笔钱与我有担保关系。如今这笔钱经他毕业时以还款保证书确认过了,也就不会与我有任何关系了。他们之所以来找我,是想请我和他联系一下,希望他按约回来结清这笔陈年老账。 我想,既然人在政府机关工作就好办,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打个电话召他回来就是了。于是打了手机,听到“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停机”。 好不容易查到他单位的电话,拨通了;对方说:是曾经有这么个人,但现在已经离开单位了。问去了哪里,对方说不知道。问为什么好好的机关工作不做,跳槽了;对方说:准确地说,是被他们辞退了。他们机关在进人时就明确讲了要求是中共党员,小任的所有应聘材料也都反映他是一名党员。等人进来之后,问他为什么没转组织关系;他说学校刚好放假,等开学后就可以转了。后来应该到了开学时间了,提醒他该去办理迁转证了;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有些理由,一直拖着没有办。最后,被逼得没有办法,他终于承认自己并非党员,是自己欺骗了组织。这是一起xìng质非常严重的错误事件,政府机关当然是绝不能留他了。 既然不是党员,他为什么要谎称自己是党员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是他太想实现自己要进机关工作这么个愿望了。但我实在弄不懂的是,他将以什么方式来圆这个弥天大谎?他必须要在短时间内给自己弄一个“党员”身份,然而,这可不是通过满街的“办证”广告,办来一个“党员证”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到学校相关部门办组织关系迁转手续,而如果你本来不是共产党员,那是任谁都是无法办到的。最终露馅便是必然的了。他怎么这么糊涂,还去耍这种小聪明!这不由得令我想起小任那一次在我家里的那种“yù言又止”的表情。 这位在我面前玩过“选择xìng失忆”的小任,他又玩了一次“诚信”方面的问题。毕业生们像这样的“诚信”问题,已不仅仅是一种个别现象,应该说是带有一定的普遍xìng。 这两年,在我们大学对毕业生进行毕业教育时,都不约而同地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诚信教育。前些年,为了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推出了助学贷款工程;学生在学期间贷款上学,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由国家补贴给银行,学生毕业后按贷款协议按时逐步还清本金以及毕业后所生出的利息。现在经统计发现,贷款学生毕业之后拖欠贷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现在由于有超过20%的学生在毕业后不能按计划偿还贷款,以至于一些银行已经在很多高校终止了向贫困生提供助学贷款。有少数毕业生是因为没有及时找到工作,本来就没有收入,不得不拖欠贷款;而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并不是没钱还贷,而是缺乏建立个人信用的意识,还贷积极xìng不高。说白了,他们以为反正是国家的钱,把银行贷款和政府资助混淆了,抱着一种“能拖则拖,能欠则欠”的态度。 欠债还钱,这是谁都懂得的做人基本道理,本不应该要人教的。你想想看,现在每年临毕业的时候学校还要召开声势浩大的大会,要那些领导面对自己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动员大家到时可要“记得还钱啦”,想来的确叫人凉透了心。我不敢说这是教育的失误,但我能深切地感觉到社会信用的普遍缺乏。那些不愿按期偿还贷款的毕业生,不光是欠下了银行的钱,由于银行从助学贷款工程的纷纷退出,这些人还向后来更多更需要帮助的他们的学弟学妹们欠下了一份债,也向整个社会欠下了一份道义。 大学毕业了,走向了社会,是社会的精英。我们常常说,他们代表着国家的希望,代表着民族的未来,他们将是引领我们这个社会不断前行的一个群体。左拉曾经说过“失信就是失败。”现在这样的大学生怎么去引领社会前进?!面对这些需要加强诚信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们,作为大学老师,我们自己的那一点点自信与自尊因为他们而正在一点点地消失。 第三部分:寻道篇我现在终于被逼得变态了 对现在的大学生,社会上评价普遍较低,大学生的各方面表现都有令人失望的地方。 早些年,校园流行“三点一线”,学生生活清纯而单调,每天的生活就是从宿舍到教室再到食堂。后来开始流行“60分万岁”,你知道现在校园流行什么? 现在流行“挂科”和“小抄”。“挂科”就是不及格,先挂在那儿,再补考。“小抄”就是作弊。现在作弊已经成为学校的一种灾难,每到考试学校就像防贼似的防学生作弊。记得有一位校长给学生做报告,有学生送上去一个字条,上面写道:“校长,我如果告诉你说现在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一种普遍现在,你相信吗?”这位校长当众念完字条后说:“我不相信。”结果会场上的所有学生都笑了,他们在笑这位“天真可爱”的校长。 学习不上心,只有补考和作弊。做人不地道,怎么办呢?记得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我遇到一位认识的女同学,她和男友坐在一起说笑。当然,见到我之后还是很客气地和我打了招呼。车上不算挤,但还是满员,我没有找到座位,只好站着。车过几站之后,我听那位同学对我说“老师,那边有个空位”,是有人刚刚下车,叫我赶快过去坐了。我能说什么呢?我还是说了声“谢谢”。我不单单是他们没给我让座就心有不快,关键是我觉得他们缺乏一种做人的姿态,对礼貌、社会美德的漠视。这种冷漠有可能就是社会和谐发展的dú瘤。 再说个最近发生的事吧。那天去一个高校的BBS上转悠,看到一个很热门的帖子,题目是《我现在终于被逼得变态了》,是一个应届生写的。说前几天看到一条消息,摔了一架飞机,死了50多人。他当时没有惊讶,没有痛惜,而是长吐一口气,心头一爽又多了50个职位。帖子上“摔了一架飞机,死了50多人”指的是“11.21包头空难”。怎么看这个帖子?震惊?悲叹?指责?发帖人用了“变态”来形容自己的心理,显然他自己也察觉到了其中的扭曲。但这种心理的真实存在让谁也没法去回避。是沉重的就业压力“逼”出了这种不健康心理,还是在他们的求学过程中一直都暗藏了各种心理问题? 前面我提到过的,今年年初,放完寒假开学,我们学校一个大四女生返校当晚从宿舍跳楼身亡。悲剧的起因在于“处女情结”。这个女生小的时候糊里糊涂地曾失过身。等懂事了,这件事就成了始终纠缠着她的心理yīn影。她曾经和朋友聊过,也咨询过学校的心理医生,却始终没有得到淡化或者消解,而且愈演愈烈,最终完全扼住了年轻的心,使她选择了轻生来实现彻底的解脱。我跟外地一个也是在高校工作的朋友jiāo流起这事情,他告诉我说,就在前几天他们学校一个女生也跳楼了,也是大四的,求职失败了好几次,估计是受不了屡屡的打击就干脆从四楼跳了下来。 在大学里工作了这么多年,面对这些问题,真应该好好自我检讨: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大学出了什么问题?问题肯定是存在的,现在的学生到底在想什么?怎么会那么奇怪,那么脆弱?以这样的状态今后怎么踏上社会?而他们最终都是要走向社会就业的。 采访后记听了吴老师的这些故事,其实我并不感到吃惊,因为近来社会上普遍对应届生存在一些看法,这些问题大都集中在知识结构、社会化程度、道德素质等方面。我有意和吴老师探讨一下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学校!”吴老师说得十分肯定,“高校扩招,学校压力增加,教学工作不深入,思想政治工作不深入。各层次管理人员忙于应付具体事务,老师忙于应付教学和科研,没有精力放在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和思想工作水平上。一部分老师忙于兼职赚钱,没有心思放在学生身上。学生自然而然就顺坡放羊了。这其实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浮躁在高校校园的一种反映。” 那天聊到末了,朋友说他的两个学生想到新闻单位见习,大三,文笔不错。问我那边有没有机会,我说可以先看一下。第二天下午,一男一女两个大学生就到我办公室来了,很活跃的两个学生,落落大方的,挺招人喜欢。聊到最后,女孩子问,老师你哪里人啊?我说是大连。女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7 章 子惊讶地看着我说:“听你普通话那么好,还以为你是东北人呢?” 我张口结舌,还能说什么呢?怎么现在的大学生连这么粗浅的地理知识都不具备。虽不是以偏概全,但脑子直觉地又浮现出吴老师形容招聘会场面的时候所用的一个词:“人才汹涌”。真的很准确,庞大的声势背后水分也不可小觑啊。 第三部分:寻道篇潮来潮去浪淘沙尽 马先生,一家出版社社办刊物的负责人,本身还是位作家,在业界有相当的声誉。杂志发行量不错,深受读者欢迎。他想除旧布新,打通格局;他也一直想让杂志社吸收一些新鲜血液,让杂志变得更活,更有冲击力。他曾经相信过大学生的可塑xìng,但是事实教育了他,他失望了。几个个例在他心里形成了一堵墙,挡住了一大片…… 你可能也知道,在我们这个南方省会,出版绝对算得上是高尚职业:工作体面,旱涝保收,单位经营状况不论如何,员工的待遇和福利都差不到哪里去的。所以,出版社的人才招聘会总是吸引大量的毕业生竞投档案,一般来说,每次的应聘和录用比例大致是200:1.客观地说,我们这个出版社和许多其他“好”单位一样,存在很多不公正的问题,诸如在招聘问题上就存在很严重的走后门现象。这一时间无法改变的现状给没有背景的应届大学生们的应聘的确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但根据我的观察,单位通过公开招聘的那些大学生、研究生也好不到哪去。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出身名牌大学,一个个都意气风发,看起来都才华横溢;可进了门,干一段时间,得,问题都出来了。按理说,大学中文系的本科、研究生,处理个稿件总没什么问题吧?可他们中的大多数愣是无法胜任。 以前,我总以为问题出在负责招聘的人身上,是他们挑错了人;但后来轮到我自己,才发现:没什么人可以挑!乍一看都不错,真用起来又都不行。 2002年,我们这个省的出版局和出版总社分开了,以省出版总社为基础,成立了出版集团。总体说来,我们出版实力在全国排名,每次都不出前五名。但是,作为一个算得上出版大省的省份,作为出版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集团所属的社办期刊的经营现状却亮点不多,这与出版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领导常说,许多出版相对落后的地区,比如甘肃、江西,都有在全国打得响的名牌期刊,我们这里为什么就不能有自己的王牌期刊? 为了体现新领导的眼光和思路,集团在成立不久就提出了振兴社办期刊,抓好新的增长点的目标。我经过竞争上岗,当上了杂志社社长。我提出,在人员使用方面真正引入竞争的机制,根据自己的需要,组织杂志社的班子。由于选人思路上的问题,我们的目标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烦恼。起初还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但经过几番折腾,我开始明白了,不是我选人的眼光有问题,而是我选人的定位有问题:我们当初确定的用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思路存在大大的误区,当我从这一误区中觉醒的时候,时间已被大大地耽搁了…… 2003年4月,我在本省几个发行量都在几十万份的报纸上刊登了招聘广告,分别招聘编辑、美术设计人员、发行主管。应聘报名的异常踊跃,在一个星期里,我们收到各类应聘者的报名资料近千件,咨询电话也整天响个不停。 我经过认真地筛选和比对,最后把范围缩小到50人,然后分别约谈。平心而论,他们每个人的资料都做得很好,都获得过多种荣誉,求职信都写得言辞恳切、自信满满,很能抓住求才若渴者的心理。至于他们的资料的成色,在多大程度上能体现他们真实的实力,有没有水分,有多大水分,我都无法验证,我对此是有心理准备的,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要选人,资料只是个参照,要通过当面考察及测试,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的锻炼,才能真正算数。 于是,根据各项工作的特点,我安排了考试。结合考试成绩和个人资料,确定面试名单。经过这些程序,最后我选定了8个人,其中应届毕业生共4人:发行员小文、文字编辑小杰和小麦、美术编辑小娆。 在这一拨应聘者中,我认为我做到了择优录用。对他们的情况,我虽然不是100%中意,他们毕竟刚出校门,在工作经验方面等肯定是有欠缺的。但我很看好他们的朝气和潜力,相信只要让他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调整造就,一定能成为人才。可没想到,在我聘用的这4个应届毕业生中会存在这么多的问题;刚走出校门的他们,会给我带来这么多的困扰…… 第三部分:寻道篇来自母校的超级网虫 小麦是个女孩,毕业于N大学中文系,是我的校友10多年前,我也是从那个系毕业的。N大知名度很高,在全国也挂得上号,在本地更是无可争议的No.1.我记得,我们当初在学校的时候,办文学社,组织各类笔会活动,形成很浓的写作氛围。我们文学社的一批朋友中,后来出了许多名动全国的作家。所以我对母校的学生是很有信心的。也许这也是我第一个确定要收小麦在感情上的一个结。 小麦属于那种形象不太占先的女生,虽然没有明显的缺陷,但绝对算不上好看:头发短短的,在多数女孩子过度打扮自己的现实环境下,她算得上一个本色的女孩。从外在感觉上看,她有母校学子的气息:自信大方、视野开阔,表达能力也比较强。在面试时表现出的自聪明伶俐、热情精干,还是给我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 对工作条件,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在面谈的时候,她只是特别关心这里有没有宽带,能不能上网。我说我们这里办公都是电脑化,除了财务,每台电脑都可以上网当然我当时万万没想到,她对上网是那么痴迷。 一开始,我安排小麦处理自然来稿,拆信、回信,筛选有一定基础的来稿,进行文字润色。这么安排,一方面考虑到要让她从最基本的地方做起,熟悉编辑工作的流程;同时对她而言也具有一定的挑战xìng,对稿件的选择就是对准备从事编辑工作的判断力的检验与锻炼。最初的几天,小麦的工作主要是拆信,因为一本比较受欢迎的杂志肯定有大量的自然来信来稿需要处理。 小麦最初也能坐得住,但随着和周围同事的熟悉,在新环境里找到了自己的感觉之后,她很快就有点心不在焉了对电脑表现出超乎寻常的“亲近”,见缝chā针地坐到电脑前,敲击键盘。 有一天,我偶然发现,分配给她使用的电脑屏幕上,QQ聊天的记录,字号很大,而且颜色鲜明因为太醒目了,不看到都不可能是谈论约会的事。我明白了,她与电脑如此难分难舍,原来是在和网友聊天。我想,年轻人刚走上工作岗位,要顾及他们的情面,但是也不能视而不见。于是在周例会上,我含蓄地提醒道:上班纪律包括不能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不能聊天。我想,说到这步应该到位了。 可是,后来我发现我的提醒似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除了对电脑,小麦对别的都有点兴趣索然,逮着机会,就谈网友。据她自己对同事透露,她大学时期就开始大量相见网友,言语之间非常暧昧。不断和网友约会、见面成了她生活的一大内容,甚至可以说是最主要的生活内容。 至于拆信这工作,虽然机械了一些,可也没到值得抱怨的地步,可小麦却表现出了很大的不耐烦,抱怨工作没有意思。至此,我还仅仅感到她是刚开始工作没找到角色位置,主要还是工作态度问题。可第一次发稿就让我对她的真实水平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在那么多的可选来稿中,她编发的稿件,不仅选择稿件的眼光大成问题,而且文字处理毫无创意。这姑且不论,仅从最基本的文字功底上来看,也是错漏百出,很明显的错误都改不出来。更让人光火的是,她能把原本正确的文字改成了错的。在一篇娱乐稿件中,涉及到台湾艺员的内容,原稿笔误,把台湾地区写成了国家,她竟然原样照发,把我惊出了一身冷汗。 为了让新员工多方面了解杂志社的工作,同时鉴于人手比较紧张,有些工作我会安排员工跨部门地参与,比如发货、盘点库存退刊等等。安排到小麦的时候,她的表现又一次让我感到不快。她一脸不屑,理直气壮地问:“为什么叫我去?”我说:“有什么问题吗?”她的回答是:“我是编辑,这事和编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仓库管理员!”我说是大家都参加,她就提出要请假。这种毫不掩饰的做法是公然地不服从工作安排。 这事让我下了决心:我用不起这样的毕业生,试用期尚且如此,一旦正式聘用还不知懈怠到什么地步。几天后,我就通知她不要来了。我找她的时候,发现她还在电脑前忙着聊天。为了引起她足够的警醒,也为了她未来的发展,我和她专门谈了一次话,说到现在工作单位需要员工的素质与条件,说到刚从大学毕业的优点与缺点,只有投入、敬业、勤恳,才可以较快适应工作,取得进步,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她似乎听进去了,也似乎无所谓这让我对自己谈话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后来,和一个留在N大当老师的同学闲聊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质量的话题,提及小麦,我半开玩笑地说:“你们怎么能把这样的学生放出学校?这不是害人吗?” 我的老同学见怪不怪地说:“我们有好的毕业生,可惜你没碰到;我们还有比她更差的,你也没碰到。毕业生差距太大了,小麦那样的情况比较普遍。现在的学生在学校真正潜心学习的没多少,进了大学,浑浑噩噩男生玩游戏,女生爱打扮追求享乐,做出什么事的都有。反正都是自己找工作,你不满意可以不要嘛!老师只能把道理告诉他们,而现在的孩子,有几个能听得进道理的?只能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去补课了。他们要自己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摔打一下,也许会让他们清醒一些。” 第三部分:寻道篇有一种放浪不可忍受 在选择美术编辑的时候,我一直在两个标准之间犹豫不决:一是聘个有经验的,二是选拔新人。招聘广告刊登后,应聘美编的不少。但是仔细研究他们的材料,看了他们的设计作品后,才发现,合适的人选非常少。有一定设计经验的应聘者,对报酬的要求过高,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而新人又过于稚嫩。 在应届毕业生中,相比之下,小娆是条件最好的。顺便提一下,她是个真正的美女。当然,最后确定聘用她来担任杂志的美编,绝不是因为她是美女的缘故。令人难以置信的却是因为这一点让她走的。 她是一个很有个xìng的女孩,作风泼辣,敢做敢为之气非常明显:头发染成了黄色,衣服比较暴露,喜欢化妆,但脸色的苍白却难以掩饰。说来也许不合理,最终选择她并不是因为她的美术功底多么高超,而是因为她在专业之外还有写作的爱好作为美术编辑,是需要具备文化修养的。这可以让她在设计时多些人文气息,多些对稿件的理解。她写东西也比较有情调。她写诗歌,也写小说,其中涉及情感的部分写得很细腻,也很另类,很开放。字里行间,很少有那种学生腔,对人xìng具有某种深刻xìng。这既是文学的修养,也一定是和思考与体验具有某种关系的。她写东西还是很勤奋的,提供的材料有一大叠,发表作品的影印件可以够出一本书的了。 应该说,她是应聘者中“成果”比较突出的。由于本人也爱好写作,对有才华的写作者有某种亲近感,算是有点惺惺相惜吧。考虑到杂志社yīn阳平衡,我原本想招一个男美编,但最后依然就决定选择了她。 事态一开始就没有好兆头,我从没有想到一个应届毕业生会有这么复杂。这个女孩可不得了。在她进入公司后我们就渐渐风闻:她在学校时就是个大名鼎鼎的角儿。后来我和一个本市的作家说起小娆的写作,他说的故事更让人吃惊:她名气可大了当然不是作品的名气,而是生活上的名气。说她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被一个中年男人包养了是他资助她三年的学习费用。因为那个中年男人他认识,有时也参加他们的聚会。因为小娆后来把他甩了,又傍上了别的男人,那中年男人为她差点精神分裂。 听了这些传说,我隐隐觉得小娆的形象在我心中有些变形了。但再想想:这都是个人的私生活范畴,我向来认为工作和生活要分开。现在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成长环境不同,接受的信息不同,生活上和上代人相比有点另类,只要不触犯法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小娆有点太“成熟”,太放浪形骸了。那种满不在乎的劲儿,并不能因为她是所谓“新新人类”或者是学艺术的就可以让人轻易谅解的。且不说值日、整理内务这类事情,她从来都是依赖一同值日的人做;也不说上班时候煲电话粥,影响别人联系工作。这些与她后来制造出来的事端相比,只能算是小节。小节有点差错,会让人反感,却也不至无可忍受;可接连两件事使我对她的人品和工作态度彻彻底底地绝望了。 为了便于管理,杂志社实行门锁专人负责,有办公室行政人员专门负责每天的开门关门。由于工作需要,我也亲自掌握一套钥匙。一天晚上,我要紧急打印一套资料,就来到杂志社。开了办公区的门,开了灯,我被眼前的场面惊呆了:在拐角的沙发上,躺着一男一女。男的我从没见过,女的染着一头金红的头发不用说就是小娆。突然撞上这么一个场面,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8 章 我真是窘迫万分走也不是,不走又不是。她倒蛮老练,问我这么晚来干什么。我说有事。她也并没有起身避让的意思,我只能“识趣”地离开。 第二天我找办公室的专职人员了解有关情况,问小娆手中钥匙的来源。保管钥匙的说小娆曾经以加班的名义跟他借过钥匙,他就给了她,但只有一次。我明白了,她是拿着钥匙私自配制的。为此我专门找她谈话,对她破坏管理制度的做法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勒令她把钥匙jiāo出来。 在美术设计上,应该说她用起心来还是有些创意的,才气还是有的,但问题是她做事总是丢三落四:前一期上过的图片下一期竟然会继续使用;工作效率极低,平时松松垮垮,每次都是到了最后时刻才突击完成。 她的心思根本不在工作上,缺乏基本的责任心。结果差点惹出了大麻烦。事情是这样的:在第三期杂志稿件下厂前,她拷贝文件时,竟然把第二期的正文当作第三期的拷贝给了印刷厂。直到上机印刷时,cāo作工人发现不对才紧急喊停。即使这样,也给杂志社造成了几千元的损失;要不是工人及时发现,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出了这样的大事故,她仍似懵懂无知,强词夺理,根本就不打算吸取教训。我也实在是忍无可忍,为了杂志社的利益,只能和她解除聘用合同。在接到正式解除合同的文字通知时,小娆丢下了一句硬话:“做美编真没一点鸟意思,我再也不想做了。”听得我目瞪口呆,心里发寒。 第三部分:寻道篇给上司设置色情陷阱(1) 小文大学时学的是营销。我们正好需要一个杂志发行主管,看了她的资料后,约她谈话。谈话中她面带微笑,看起来比较成熟老练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机灵利落,应变能力强。我很是欣赏,第二天就通知她来上班了。 试用期三个月阶段,她表现得很投入,也很好学。根据工作职责的要求,她可以说是不折不扣地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进入角色相当快。三个月试用期满后,我毫不犹豫地和她就签了聘用合同。我对她很满意。 在待遇上,我曾探询过她的想法,她表现得很淡然。这是我所遇到的惟一一个没有急不可待地谈待遇的应聘者。老实说,我对她还是有点另眼相看的。 当然作为用人单位也不能亏待员工,还是要体现经济杠杆的作用。最后给她确定的计酬形式是基本工资加效益考核工资。具体说来,底薪800元,然后根据发行绩效按比例计算效益工资。正常情况下每月1500元左右的收入是没有问题的,另外还有福利、保险。这样的待遇标准,与高的相比不算多;但是在这个整体收入水平不是太高的省会城市,这样的岗位还是有吸引力的。从专业角度说,图书发行其实就是图书的营销,这个工作对她来说也算是专业对口了。这样的岗位和待遇不算委屈她了,我期望她能在我们社有个好的发展。 可是让我无比困惑的是:自从合同一签,这个女孩就变了,原先的那种利落劲儿完全没有了,前后判若两人。每天上班,动不动就照镜子修眉毛画眼圈涂口红顾影自怜;要不然就热情洋溢地泡在电脑游戏上每次我去找她,她都是忙不迭地把电脑窗口关掉。这个我也没多过问,但作为发行业务员,她竟然连电话都渐渐懒得打,发行业绩节节下降,回款严重滞后。每次找她谈话提醒她,她表现出一副虚心接受的样子,有时甚至羞愧得珠泪涟涟,短期内也确实有所改观。但个把星期后,又依然故我,恶xìng循环,愈演愈烈。 我都不知该怎么形容自己的那股沮丧,难道真是我看走眼了?难道以前的一切都是做出来给我看的,就是为了能正式进入杂志社工作?我实在是不解。尽管如此,我还是对她的能力有信心,还是相信只要加以适当的督促她就能调整到良好状态的。杂志社确实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发行人员,而依照她的水平,只要发挥主观能动xìng,完全是可以把工作向上开展的。所以我在各方面还是充分信任她,还是觉得她是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中比较难得的应用型人才,是值得培养、值得期待的。 为了让她开阔眼界,增加对发行工作的认识,积累关系,拓展网络,每有发行订货会议,我都尽量安排她去参加。有时我也一起去, 2003年1月份北京订货会就是我和她一起去的。我是想顺便把自己积累的一些大的客户介绍给她,期望通过当面的jiāo流沟通,增强他们之间的感情联系,也算是一次以老带新吧。可这次北京之行发生了一件让我没想到的事,让我对这个年轻女孩“刮目相看”,感到她有点“不简单”了。 说这话,我还得稍微说说我的管理之道。我一直以为,同事之间是工作合作关系,应该保持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我一直避免和员工过于亲密,尤其是和女下属,总是保持适当的距离,严格地保持着一道界限。我认为,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处理各种矛盾时站在比较客观、公正的立场,也才能掌握主动权,不会被各种牵绊所左右。 我知道太多的男上司和女下属之间存在的暧昧关系往往会引起无端的困扰,影响自己的客观公正,也影响自己决断的主动权。我认为这样的上司是愚蠢的上司,而且也是可鄙的在这种关系中,很难摆脱利用职务之便的嫌疑。这对一个有自尊的男人来说也是不可为的。凭借自己的某种权力、地位的影响,获得了真假难辨的所谓感情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我对这事比较清醒,所以在对待女下属的关系处理上,我是宁可保持距离,也从来不会给下属发出错误信号的机会。 话题回到这次北京之行。到北京的第一天,在订货会上见到了一些老朋友,都一一介绍给了小文。大家相谈甚欢,他们都对我们杂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对我们的前景相当乐观。中午请大家吃了一顿饭,下午继续忙着订货。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钟,订货的人才渐渐稀少。由于会场是几家拼的台子,住不下,我们就到会场外另外寻找住处,一切都很顺利。我和小文住在相邻的两间房。由于忙了一天,我匆匆忙忙地洗漱之后,就躺到了床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迷迷糊糊中,我被手机短信的铃声给闹醒了。我摸到手机首先想到是老婆发来的,因为晚上光顾着忙活,忘了给家里去电话了打开短信一看,上面写着:“马总,睡了吗?”一看电话号码,是小文的。再看时间已经是12点10分了。 我为自己被打扰了好梦有点不快,但还是回了一信:“你怎么没休息?”她很快又回了过来:“我睡不着。”当时我相信她的话是真的,可能她还不太适应出差在外的生活。都是成年人,也仅仅是同事,也没有什么安慰话好说的,再说我太困了,就回了几个字:“早点睡吧,明天还要忙呢。” 她的短信很快就回过来了:“想过来和你说说话。”说实话,我脑袋当时机灵了一下,都12点半了快,还说什么话啊? 我不能表示自己的不满,又回了一句:“我累了,想睡了。” “那我过来给你揉揉?”她的短信回得真快。我有点烦了。但觉得也不好对一个女孩多说什么。就说了句:“谢谢。晚安。” 我想我应该可以重新进入梦乡了。不想,她的短信又来了:“你怕啦?”这时我已不只有点烦了,有些愤怒。但为了涵养,我克制住了,但就打定主意不回复了。她还是没完没了:“我不会让你为难的。”这是什么话?我不想在深更半夜继续这种玩拇指游戏,我干脆把手机关了。 第二天一早,我打开手机,里面还有几个没读的短信,我浏览了一遍,都是她发的。我都给删除了。吃早饭时,她脸色有点悻悻的。我也不想多问多说什么。我不是个粗线条的人,但我也绝对不想和女下属发生什么感情纠葛,那样和我的做人原则不合。事实证明了我的做法是完全明智的。 第三部分:寻道篇给上司设置色情陷阱(2) 尽管在北京什么都没有发生,回到单位后,我发现她的表现有了一些改变:总体说来,是有点疏放了,说话的语气也与以前不同,对同事甚至有些颐指气使;其他同事对她似乎也多了几分尊敬与异样的热情。这些我倒不太在意;让我担心的是,她对工作的消极态度更加明显,甚至出现了一期印数汇总都拖延时间的情况就是说,她连最基本的工作职责都没能履行。 不得已,我又请了一个新的发行人员充实发行工作。但来了新人,她似乎成了元老,工作都尽量往新人身上推,自己俨然是发行部的负责人了。到最后发展到杂志发货日她都没来上班,只发一则短信了事。这么重要的事,竟然不来上班。我一气电话打到她家里,她哈欠连天,可能还没完全清醒呢。 我在心里产生了中止合同的想法。对她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后,我终于下定了决心。当我向她宣布这一决定的时候,她似乎感到几分突然。 按规定,提前一个月正式书面通知,下面的一个月主要是办理有关移jiāo工作。移jiāo完毕就让她回去休息了,工资照发,但有相关工作问题她要随时到单位来。 就在接手的发行人员在与各地发行商联系回款的过程中,发现了严重的问题:有三家发行商,共3000多元书款打了小文提供的一个银行信用卡上,卡的主人姓孙经了解,这是小文男朋友的姓在杂志的每月回款记录表上,根本没有这三笔回款的记录。这三笔款子都发生在北京订货会之前,想到她在北京对我发出的暧昧的信息,我不禁感到可怕。我简直不能相信,一个大学应届毕业生会有如此的心计,如此精于算计,而且如此地不择手段。 这是贪污! 她滥用了我的信任和放手,钻了管理制度的空子。她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其实却很傻,小小的伎俩不难被发现。 我通知她立即到单位来,把发行商所说的有关情况和她挑明了。她开始还狡辩,信誓旦旦地说已把钱给了会计;我找来会计与她对质,她难以自圆其说。后来又狡辩说卡丢了。我晓以利害,第二天她才不情愿地把卡拿来,又说什么卡已经过期钱取不出来。我说那不要紧,可以派人陪你去银行更换。她忙说不用,第三天老实地把3000多元钱jiāo了出来。 这是我聘用的应届生中最自作聪明的一个。临别的时候,我告诫她:作为一个年轻人,能力有大小,但品格要端正。这是忠告,在以后的事业生涯中会有更多的诱惑,她如果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就会滑向更危险深渊。 第三部分:寻道篇我这里对他来说就是一块踏脚石 小麦、小娆和小文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子怎么偏偏在生活问题上存在那么大的误区,显得那么轻佻和幼稚,我实在是想不明白。如果做人不能正正当当,那种游戏人生的态度势必会带到工作中去,这一点通过她们在工作中的表现也不幸被证实了。 三个女孩子就这样被我请进来又被我请出去。花农种花挑种子,浇水施肥,指望有花开的一天。花的灿烂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我种的花,不断地长出分叉斜枝,是苗不好,还是我修剪的不好?我说不大准。因为我曾经有一朵好花开到墙外边去了。 4个应届毕业生中惟一的男生小杰是学新闻传播的,新闻敏感度和写作文笔都相当有潜力,日常为人也较实在。在试用期里,他做事很勤恳,看得出是真心在学习,渴望提高。jiāo待给他的工作任务,他也总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业务上他也逐渐熟练起来,也没有造成什么失误。对于这样的员工,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说真的,我还真为自己的眼光得意过。我想,这样的毕业生应该好好培养,要为杂志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但试用期满合同签好没过多久,一天他来到我的办公室,很有礼貌地说想和我汇报一件事。他先回顾了来到杂志社以来学到的不少东西,得到领导的关心和指导;接着话锋一转,说考虑到这里的工作不太适合他,所以打算换一家单位。 我听了他的话,觉得有些突兀。我是第一次接触这类事情,想不出来会有这么一出。头些天我还在为有这样的员工感到欣喜,是我对应届毕业生收用的惟一成果,怎么也没料到他会主动离职?这下好,好的坏的一锅汤,全部倒出去了。 几个月下来,我们费心费力的招聘在应届毕业生这一块全军覆没了。这会儿再怎么挽留已经没什么意义了,他的心已经不在这儿了。我只能说对他的选择表示理解,又礼节xìng地对他各方面的表现做了一番肯定,并希望他到新单位取得更大进步,云云。最后我让他写一个书面的辞职函,他说已经写好了。他是有备而来,我似冷水泼头。 按照社里的聘用合同规定,辞职者应提前一个月递jiāo书面辞呈,按理此后的一个月他还应该在这里上班,他也做好了这个准备。但考虑到他找到一份满意的报社工作不容易,我很体谅他,所以让他把下期要发的稿件发完,就可以走了。 后来听报社的朋友说,他在那里兼职已几个月了,但一直进不去;后来经过努力,加上表现出色,报社领导终于把他接收下来。我明白了,我这里对他来说就是一块踏脚石、一个跳板、一个短暂的过渡。他的离开虽然对工作并没有大的冲击,但是作为用人者,我心里总是酸酸的。 再后来,我和一个朋友说到这个问题,他用很惊奇的口气对我说:“你真是落伍了,由于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应届大学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成为一些高校指导学生就业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9 章 的主导思想,目前采取‘先就业再择业’方式的毕业生占了应届毕业生的80%以上。有一项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就业成活率在用人单位中只占10%,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快便流失了,以至于一些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现在的毕业生,一切都为自己考虑,哪还有什么信义观念,哪像以前你们那时候?时代不一样了。”一席话说得当时我在惊异之余竟无言以对。 要说我不论办杂志还是自己写东西,每天接触到的信息也不少,可我总没能和自己的身边发生的事联系起来。以我们的年纪在社会思潮也是属于被推着走的了,看着领跑者的背影我心里不踏实,而他们跑得欢着呢!是啊,时代是不一样了。 采访后记有了这样的一段经历,马先生说在以后的招聘中他再没有招过应届毕业生。他最后说“时代不一样了”时,语气中含有无限的惆怅! 近年来,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其中,最令人感叹和侧目的莫过于媒体揭露的关于大学生的生活作风问题。人们在不理解和惋惜的同时,对那些不自爱的大学生们也多了一层轻视。 没想到的是,这个问题对他们的就业居然也有所影响。马先生讲述的事例虽然不具备代表xìng,但却足以令人警醒。也许这些事例并不像它们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更深层次地来说,它们揭露了现在的大学生们一些偏颇的人生观。 加强品德教育,培养道德意识和社会公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而德更是重中之重。但是有些高校在品德教育方面却不能够尽如人意,使得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异化:重财不重德,“唯我意识”膨胀,道德滑坡、品质缺失。 这是一项社会xìng的工程,恐怕也非一时一力之功。据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开始对参加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考试的考生加试职业道德考核部分。这体现了在用人上更注重以“德”为本的一个制度趋势和舆论推向。但要切实地收到成效还得有赖于建立一个cāo作xìng及测评能力更完善的一个系统数据库。 第三部分:寻道篇跳,跳,跳受惑于外面的世界 刘先生,某银行市行人事处处长,从大学毕业起一直在该银行工作,从事人事管理工作已经数十年。说起招收应届大学生到单位工作,他有相当感触:他们呆不住世界在他们眼里是可以按照自己意愿掌握的,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说不干了就不干了…… 早年间,银行一直是国家的金融机关部门,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位。我们的员工除了一些dài bàn员外都是国家干部编制,不存在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每年我们单位都有定额接收应届毕业大学生的需要和任务,主要是由各大专院校的就业办直接向我们推荐合适的人选,我们再从中挑,当然不会去社会上自行招聘什么的。就连dài bàn员这类临时工岗位也是招收职业高中或者金融中专学校等对口学校的定向委培学生,很少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你想想看,前几年你有没有在招聘会上见到我们设立的摊位? 这两年,几大国有银行也在陆续走上商业化的道路。银行运作模式改了,人事制度相应地也发生了更改。以前的铁饭碗被打破了,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制,允许了员工的自由流动。除了正常退休的外,年轻人的流动xìng比以前高了很多;银行为此时常人手不足,形势所迫,这才逐步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我们现在一个市级分行每年的人员缺口有几百人是常事。由各院校推荐来的优秀毕业生一般只能占到编制缺口的一半,剩下的就得靠我们自己去找了。多数时候,不分有没有工作经验,都会招一些,主要看什么岗位。 这年头,什么也禁锢不了人们念头的不断飞跃,尤其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一天一个主意,想要的东西也比较直接。要说我们单位的待遇虽不是拔尖,可在那儿说道起来也不寒碜。可就是这样,也难留住人。现在不同了,什么都讲个双向选择。大家都想到更好更理想的单位去。 由于很多这样的单位点名要的是有经验的员工,很多毕业生在衡量了自己的情况后选择了把第一份工作当作“跳板”,当作是免费培训机构。先随便找个单位待着,混一段时间工作经验,顺便免费享受企业提供的各种培训,等到资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走人。 所以等到银行花了大把时间金钱培训那些生手,刚有点成效,能让他们做点事了,人也就跟着不见了,甚至还有占着名额不见人影的。搞得我们处里几个同事现在的工作量比以前大了一倍不止,做他们的档案都忙不过来;一个个说起这些年轻人就是气。就拿去年我们招的那几个搞计算机的小鬼来说吧。当时我们一共要了10个人,几个月基础工作带业务培训后居然只剩下了一个! 第三部分:寻道篇违约和谎言是孪生子 你也知道,应届毕业生都有一张学校签发的毕业生推荐表,你要到哪个单位去工作在和单位签了意向协议书后就要把推荐表jiāo到哪个单位。 去年我们在和确定好的十名应届毕业生签订意向xìng协议的时候,发现有位南京某工科大学毕业的钱同学没有就业推荐表。当时我们负责签订协议的同事问他为什么没有,他说学校发表的时候出了些内部问题:他们这个系的推迟了发表的时间,要过一阵才有。那位同事想想这也是情有可原,况且暂时没有这张推荐表也不是个大问题,还是和他签订了意向xìng协议。 等到这位钱同学来单位报到的时候,他的推荐表还是没有jiāo过来。根据我们的人事制度规定,接收的每个应届毕业生的这张推荐表都必须跟着他们的档案一起进入我们的人事资料库。于是我让管档案的同事给他们学校去了电话,想问问这推荐表什么时候能发下来。谁知道学校的老师说毕业生的推荐表早就发完了,是人手一份的。这不就奇怪了吗?不就是张推荐表吗,既然学校早就发了,为什么要骗我们说学校没有发?你要弄丢了什么的,干嘛不直说呢? 后来我才知道,这位钱同学怕自己找不到工作,早早地先把推荐表jiāo到了一家公司,没有想到后来又有机会考进了我们银行。他想来我们行里工作,又不好意思去那家公司要回他的推荐表;要说弄丢了又怕我们觉得他太马虎,就干脆赖到了学校头上。 出了这种事,我们肯定也不可能要他了。他一天班都没有上就让我们退回了学校,也不知道后来是否是回了他原来签约的那家公司。 其实他当时要是实话实说了还没那么麻烦。我们讲求的是人员本身的素质和才能又不是那张推荐表。有责任感、知错能改的品质是银行特别看重的。要是我们觉得他真是个人才,我们会出面帮他解决跟那家公司的协议问题,包括拿回他的推荐表。想找个更好的工作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可你要是连这个都要推卸责任撒谎,那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能信任你吗? 这批招进来的十个大学生里一天班都没有来上的还有一个,姓毕。这个孩子也是学计算机的,还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他在学校里的成绩挺好,参加我们行里的几次笔试面试也都表现得不错。从第一次与他接触到最后与他签订了意向xìng协议都还算一帆风顺。在一切看起来都敲定了以后他回学校去继续完成他的毕业论文,我们人事部这边也开始按部就班的完成我们的人员接收工作,陆续把这批学生的档案关系转了过来。 等到正式报到那天,这个孩子没有来办手续。我们给他去了电话,学校里说他前几天就离开了,找不到人。 开始我还以为是不是这孩子回家去探望父母路上耽搁了,谁知道都过去一个多星期了还是没有见到人影,也没有任何人来跟我们联系处理关于这个孩子的档案、人事关系等等。我们当时也忙,就暂时把他这事给搁起来了。 结果快到年底的时候他来了,不是来报到,是来提他的档案的。这孩子当时联系到了一家合资公司,去了那里工作。他跟我们预先签订的那份意向xìng协议本来也不是个正式合同,确实不具备很完善的法律约束力。所以他根本没把这份协议的事放在心里,觉得不过是个意向xìng的东西,来不来都无所谓。等到他在那边的三个月试用期满了要转正,那边公司要为他办理社保等等事务的时候他才知道档案被我们提过来了,这才过来说想把档案提出来,转到人才市场去。 我估计要是没有档案这回事,我们可能就很难再见到这位毕同学了。 这孩子来转档案关系的时候,我们同事质问他为什么这么久没有来报到,就算是去其他公司了也该给我们这边有个jiāo代。这孩子还觉得他没有错:来不来本来就是他的自由,他又没有和我们签订正式合同,是我们小题大做把档案给他提走了,还害他现在要多跑两趟来转。 他这个不管不顾的态度把我们几个办事的同事气得够呛,回来后一个劲儿跟我抱怨,说以后坚决不要这种眼睛长到头顶上的名牌大学学生了。他根本不知道,我们行虽说是开始全员招聘,可人事制度毕竟还没有完全企业化。像他们这样的应届毕业生作为正式员工招进来的档案还是要先归入我们自身的档案库,不可能像企业一样,直接把档案托管到人才市场的。 像这样的事,我原先在朋友那里也听到一些。想想也是一些毕业生自恃条件好,事事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不考虑用人单位,把违约当“儿戏”,才导致了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反感和愤怒。应届毕业生就业基本都是通过人才市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而就业协议书作为就业市场的一种“秩序”、“规则”,它维护着人才流动的和谐环境。 随意违约意味着和谐的市场环境被打破,必将对就业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位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即意味着其他大学生失去这个岗位;如果再毁约,可能就是所有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都失去了这个机会。如果众多的单位对应届毕业生关上大门,则所有的毕业生都将为此“买单”。这就是“株连”。“吃一堑,长一智”,我们耗不起那精神。如果像这样招聘人员,企业又得花费一番人力、物力、时间;延误了招聘的最好时机,再物色合适的人员就难了。现在单位压根不敢再录用应届毕业生。 第三部分:寻道篇苦ròu计连我们这些老江湖都看走眼了 小周也是我们招聘进来的那批大学毕业生之一。那一批因为主要是为计算机部招的,所以大多是男孩子,只有三个女孩小周是其中一个。小周应聘的时候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心细。在我看来,心细的人都比较踏实。 当时我们银行正在集中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这次需要分类的资产数额巨大,有的地方一个支行的贷款笔数就有上万条,所以工作非常的琐碎复杂,需要cāo作人员有很好的耐心和很强的责任感。为了顺利完成任务,我们抽调了各业务部门的骨干,把他们封闭在一个宾馆里集中做这项工作。 由于有这方面经验的熟手不够,我们几个搞人事的同志到处抓差,估计能用的人都派过去了。小周虽说在学校里是主修计算机,不过这个姑娘二专业选了金融,学过一些关于这种评级的知识。我记得面试她的时候,她的理论知识还算是比较过硬的;再加上她是个女孩子,一般女孩子都比较仔细嘛;所以虽然她是刚毕业的,我也让她去了。一方面是多个人手帮帮忙,一方面也可以锻炼锻炼她。那几天我也和他们一样,每天在宾馆里蹲点,成天就在几个房间里晃,帮他们做些人员的协调,要是有点什么突发状况也帮忙解决一下。 头两天大家还稍微轻松点,基本上到下午五六点钟就能忙完。第三天突然送来了一大叠的问题账目,所有人都忙到晚上八点多了还没有理清楚。我看那帮同事一个个忙得晚饭都没工夫下去吃,就下楼去宾馆餐厅帮他们联系送餐的事。 等我回来的时候,清点核实人数,发现小周没有在她的岗位上。我左右一打听,组长说她没打招呼就离开了,谁都不知道这小姑娘去了哪里。我有点奇怪:小周也不是头一天来,应该知道行里的规矩。因为是金融类账务,封闭式工作期间凡是离开cāo作房间都必须跟组长请示汇报的。这姑娘怎么招呼也不打一个就没影了呢? 等了一会儿,还是没见她人回来,我就出去找她了。到她房间一看:好家伙!她躺床上看上电视了! 我问她怎么回了房间;她说她活干完了,觉得很累,就回房间休息一下。我叫她把分配给她完成的报表拿给我看。这一看我就火了。她面试的时候说对信贷五级评级很了解,还把“骆驼评级”讲得头头是道的,可她做的那叫什么?这些报表中存在着很明显的逻辑错误,数字勾对关系根本就对不上;完全看得出她说过的那些理论在她那里纯粹只是些理论而已,根本不会实际cāo作。 我这人你别看平时挺和气的,对年轻人也很有耐心,可要真火了脾气也够呛。行里那帮老家伙管我叫“pào仗筒子”,点燃了肯定惊天动地。我当时这火一上来,劈头盖脸就给了小周一顿好说;叫她马上回去重新做,还要为今天的事情写份检查给我。 见我突然变得很凶,小姑娘的眼泪哗地就下来了。我一看这样,气也就消了些,拿着她的报表先走了,让她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20 章 洗把脸再过来重新把工作做好。 回到工作室我再细看看她的报表,有些不放心,估计靠她一个人来做肯定麻烦,就让其他几位同事帮她先改着。 你说说,本让她过来帮忙,越帮越忙,反倒添了回路活。我一边看,一边气恼:现在的孩子咋这叫人着急?等着等着,我抬腕看表,都一个小时过去了,也没见小周过来。我气冲冲再回她房间看时,她的房门从里面锁上了,怎么敲怎么喊她在里面也不肯吭声。 敢情这小鬼还跟我赌上气了,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整个一孩子xìng子啊! 要是她就只拧这么一晚上也还好办,可第二天一大早大厅里的服务生就来跟我说她拎着包出去了。打她手机没人接,打她家里电话说她在宾馆工作没有在家。这小姑娘没影了。我是真有点急:她一刚毕业的小姑娘就这么跑了,要出点什么事我们行里肯定责任大了。 我赶紧把这事跟我们行长说了。行长的意思是先想办法找到人确定没出事,找回来了就把她退回学校去: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不肯好好反省,还耍小姐脾气,这样的人要来做什么? 后来,我们都快报警了,她自己又来上班了。他们组长把她带到我那里来,我问她为什么一声不吭就这么消失了。她还抱委屈了,说挨了我一顿训斥她有些想不通:不就写错了几个流程吗?改了就好了,凭什么骂她骂得那么厉害? 听起来这姑娘大概从小就没挨过什么批吧,心xìng太高了点,是一丁点气都不能受啊!我也懒得再跟她讨论,直接告诉她行里的意思,我们行的工作不适合她,准备把她的档案退回学校,请她另外再联系其他单位。 这姑娘听我这么一说,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有什么了不起的,她早不想干了,完了“啪”地把门一摔就走人了。顺理成章地,我这边对她也就直接除名了。 我开始以为小姑娘做事冲动,后来才知道,所有这些事都是她早算计好的,我们几个老头子都让这小姑娘给耍得团团转呢! 在一次同事的聚会中与他们办公室的人谈起她。他们办公室里一个跟她关系很好的女孩才告诉我:原来,小周在大学时有个读研究生的男朋友。小周刚到银行上班没两天她男朋友就申请到了出国留学的资格,想带着她一起过去念书。要是他们结了婚,小周可以先申请过去陪读,就不用自己再重新考试什么的。可是按我们行里的要求,所有员工有必要晚婚晚育,也就是说行里的女孩子要结婚得在23岁过后,比《婚姻法》规定的要晚几年。这规定有点过分,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们这里年轻人太多,都挤一块儿结婚生孩子就没人工作了嘛,他们新进来的总得等人老员工先解决问题不是。小周当时才21岁不到,肯定不符合行里的规定。她要想结婚除非不在我们这里干了。可要是她自己主动辞职她又怕我们故意为难她,比如说在办手续或者调档的时候拖着不办,或者要她jiāo违约金什么的。刚好这时候我们派她去做评级的工作。她就想了这么个点子:在封闭式工作的时候捅漏子,让我们主动辞退她。她想,这人要是个麻烦头子我们肯定巴不得早点打发走,一定不会为难她的。所以才给我们唱了这么一出。 怎么样,这姑娘够厉害吧?用苦ròu计实现金蝉脱壳,连我们这些老江湖都看走眼了呢! 第三部分:寻道篇为了与父亲一个未竟的约定 那批招聘来的大学生中有个姓程的同学,毕业于名牌大学,工作勤奋、踏实肯干,我们对他寄予厚望,从进来以后就直接让他参加了银行的网络新项目开发。他白天和计算机部的同事一起开发程序,几乎天天晚上都留下来加班,硬是把自己分配到的任务提前两个星期就完成了,然后他又接着帮助其他同事做。最后那个项目提前了好几天完工。 为此,我们行里还特别对他们几位参与项目开发的年轻人进行了表彰奖励,还打算破格让他承担下一个项目开发的小组管理工作。 真没有想到,我还没来得及把组织上的意见告诉他,他却向我递jiāo了辞呈,理由是要去复旦大学读研究生了。我很是意外。你想啊,从这孩子带来的在学校里的成绩来看,他并不算个特别聪明的天才。参加工作后白天要上班,晚上又差不多天天加班工作到九点,哪里来的精力和时间复习迎考?更何况,我们在招人的时候都会了解:要是短期有自己考研打算的,我们不会要;要想继续深造可以在工作两年后由单位委培读在职研究生。 这孩子是从农村出来的,很早父亲就去世了,家庭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当时我们在了解他的家庭背景时我还见过他母亲。他母亲觉得儿子能留在城市里,还能在银行里找到个固定的工作很不错了,也没打算让他再继续念书,家里也负担不起。他上大学的学费都是一部分靠向亲戚朋友借,一部分靠赚奖学金和课余打工筹来的。他自己当时也说过,想早点出来赚钱帮衬家里,没有打算在短期内考研,这才能通过我们的最后审核。 我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打算问个清楚,也再挽留挽留毕竟现在肯这么踏实干活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另外也算有点私心吧,我很想了解了解他到底是怎么考上这研究生的。我们家那小鬼什么都不干,天天待家里复习,连考两年了都没考上!小程的经验搞不好能对我家那孩子有点帮助呢。 跟小程的这番谈话让我对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孩子参加工作后就在我们单位旁边租了间小屋子,每天晚上加班结束后一回去就开始复习功课,再忙再累也会坚持看四个小时的书。有时候加班晚了点,书看下来到凌晨一两点钟是常事。第二天还要继续和同事们一起努力开发程序。虽然对电脑这玩意儿我是个纯粹的门外汉,也还是知道他们开发程序是相当费精神的事。好多计算机部的小伙子在每天的工作结束时都累得不行,他还要强打着精神看书,也够厉害的。知道他的事后,计算机部好多同事都很佩服他,说光是工作脑袋都不够用了,根本不可能再看得进去功课。 我当时问小程:“人都那么累了,怎么还能看进去?”这孩子只说了句:“看看也就慢慢习惯了。” 我问起为什么他以前说不准备考研,现在又突然想考了? 这孩子很诚恳地向我道歉,说他撒了谎。他说他父亲以前在复旦大学里面打过工,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跟他讲起复旦大学如何如何的好,惋惜自己没有读过书,没有能在这样的地方学点东西,希望他长大后能够去复旦上学。父亲去世后,小程一直把去复旦读书作为自己与父亲的一个未完成的约定。可惜他那年高考的时候没有考上,只好下决心等考研的时候再争取了。至于先找个工作,是因为他开始对自己能不能考上并没有把握;而且就算能考上,他也需要筹集读书的费用,这才撒谎先进了银行的。工作这么几个月的工资加上这次项目完成的奖金,除去他这几个月的生活费后剩下来的,已经基本够了他第一学期的学费和路费,以后的生活费和学费他会再慢慢打工赚出来。 说实话,我真是很佩服他的这种精神和毅力,所以特意指定了我们部门的一个同事专门帮他办妥了辞职手续,连他的违约金我也想办法帮他支付了。作为一个父亲,我为他的父亲有这样的孩子高兴。他是个很优秀的孩子,比我家那小鬼强太多了!相信凭借他的努力,今后的发展应该很不错。 只是如果站到单位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损失实在是很难弥补。好不容易培养了这么一个业务骨干,刚刚能放手使用,却突然离开了,真是很可惜啊! 第三部分:寻道篇她拿到新户口本不足两个月辞职了(1) 最后要说的是小代的故事。小代也是个女孩子。人长得斯斯文文的,说话细声细气,挺聪明,好像小时候念书还跳过级吧,刚进来的时候才19岁。人虽然不大,不过很能干,jiāo代给她的事情都能做得妥妥帖帖的。在办公室里常帮其他人打水做清洁什么的,挺勤快,所有的同事都很喜欢她,她的人缘是部门里最好的一个。 她进单位后主要是负责一个片区客户数据库的日常维护以及新程序的调试等等。活不多,但需要做活的人必须仔细认真。毕竟都是些数字上的东西,稍微马虎一下打错个小数点都是很麻烦的事。小代这人挺仔细的,前两个月里一次错误都没出过,这在刚开始工作的新人里面算是相当优秀的了。 小代的户口原不是我们这里的,她毕业后不想回到家乡那个小城才决定在本地找工作,想把户口落在我们市。 本来我们并不打算要她,因为每年招这种外地毕业生都需要进人指标,还需要入户指标。给他们办理入户手续是件非常麻烦的事,跑计委、公安局都不知道要跑多少次还不一定能办下来。一般我们搞人事的听到要跑这个就烦,谁都不愿意去。后来看小代来我们这里联系了好多次,态度非常诚恳,加上她各方面素质都不错,才接收了她。 其实国家在2003年5月就出台了政策,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取消落户限制。但这个政策真要具体实施又是另外一回事,因此2003年外地学生要在我们市就业仍需凭入户指标办理入户。而且由户口问题还衍生了一个什么“优先录取本地生源”的政策。就是说同样的条件下肯定先录取有本地户口的毕业生。这就意味着外地生源的毕业生要在我们市就业依然和以前一样,有一个户口壁垒。 这个壁垒不是我们造成的。说实话,只要自己能干,是哪里的户口跟我们企业又没什么直接关系。如果不是有那么多这样那样的入户条件限制,我们不会拒绝外地户口的学生。何况很多外地户口的学生比我们本市的还优秀,像小代那样又肯吃苦又能干的在我们本市还真不多。 虽然给这些外地学生入户比较麻烦,但比起其他单位,我们行还算稍微好些的,每年多多少少上面总会照顾那么几个名额。所以像小代这样的只要成为行里的正式员工,基本上入户也就没有问题了。像建委他们那边,前年进的几个学生的户口到现在都还没有给解决。听说有两个xìng子急的学生在被他们接收后以为入户没有问题,就先在家乡把户口给下了;谁知到这边又没办下来,差点成了黑人黑户。 小代进单位的时候,我们本来还在想,既然政府下了指导意见,取消入户限制,为毕业生办理入户就应该不会有阻力了。那个政策按我们当时的理解就是:取消落户限制意味着不需要再申办指标,只要用人单位接收就可以入户了。 谁知道手续和以前没什么区别,麻烦还更多! 以前像我们这种单位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的,需要由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根据省计委下达的指标,填写指标卡,然后到市公安局办理入户审核手续,最后到各公安分局或派出所办理具体的入户手续。入户指标是由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社会发展处下达的,指标卡由市控制人口机械增长办公室印制。 去年我们以为可以直接到市公安局为小代申请,谁知道他们说还是需要毕业生的入户登记卡才能办理,跟以前一样。我们只好又去跟省计委、省高教厅就业指导中心联系这个入户登记卡的事情。可是联系了好多次,得到的答复都是说目前已经没有入户登记卡了,让我们再等等。往年只听说过没有入户指标的,我还是头一回听到没有登记卡这一说。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应届大学生的手续是集中办理的,去年有新政策后人数增多,可能是“市控人办”没有预先印制足够多的指标卡,导致卡暂时用完,需要等待加印。他们相关部门的协调不够默契,政府文件在cāo作规定上又不够细致,最倒霉的还是我们这些办事的人和那些等着入户的孩子! 好容易等到新的登记卡印出来了吧,又听说省里又有什么新文件,说虽然国家有规定,但各省的实际情况不同,执行起来可以有一定的弹xìng,我们这里还是要有入户指标才能入户,比以前好些的是入户指标的数目比往年要多些。这个新文件对我们这种国有单位影响不怎么大,对其他的企业可就惨了。听说消息发布后好多许诺别人可以入户的单位都闹起了内战。 又跑了几次,终于把小代的户口问题给她解决了。小姑娘那个高兴劲儿!花了一个月的工资请他们办公室和人事部的同事们吃了顿饭。大家也都替她高兴。 我们本来以为入户的问题解决后她的心事也就了了,以后就该好好工作才是。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拿到新的户口本不到两个月,小代居然将一纸辞职信递到了我面前,还一个劲道歉。人事部所有的人都愣了。 原来,她在毕业前曾经联系到一家外资公司。别人很满意她的个人能力,她也满意那里的工作环境和薪酬。可是那家公司没办法替她办理入户手续,她只好放弃。后来又遇到好些单位,也都没法替她办户口。好容易联系上我们银行,在知道能解决户口后她就拼命争取,终于进来了。 户口解决后她本来也想好好在这里干下去的。谁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又见到了最初去的那家外资公司的人事主管,别人仍然希望她过去工作。我们行虽说算不错的单位,但毕竟是公家机构,薪酬什么的跟外企肯定没得比。所以综合考虑后她还是决定去那家公司了。 听到她的解释,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从个人的角度考虑要是换成我,我也会像她这么做。人嘛,总是想往高处走。留在这里,要是没有本地户口,不说每年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21 章 要多jiāo一笔托管费,很多私企甚至不给你买基础保险,就连以后结婚生孩子都有一大堆麻烦事。把户口问题放在首位考虑也是正常的。 第三部分:寻道篇她拿到新户口本不足两个月辞职了(2) 可要是站在单位的角度,我就有些头大加火大了。你说我们辛辛苦苦替你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办了,你甩甩手就走人,对得起谁啊?何况还刚由单位出钱送她去进行了最新的业务培训,这钱算是我们白花了。所以后来我们再进人时都会先接收本地生源,就算有外地的也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户口问题,不想再办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我说的这4件事算是当时闹得最严重的,其他的人也各有各的状况,没两个肯踏踏实实为人处世的。 现在只剩一个家在农村的叫小郑的男孩子还留在计算机部,其他的都走了。那个小郑倒是个踏踏实实的孩子。农村出来的是要比大城市里的孩子能吃苦,也更懂得珍惜眼前的机会。别看他来的时候在那拨里面条件不算好,现在却已经是即将上马的一个新项目的预备主管了,手下要管好几个比他资格老的老员工,工资也比试用期那会儿翻了一番。听说小伙子最近还跟我们办公室老赵的闺女好上了。老赵那闺女也是我们银行的,级别比小郑还高些,人也漂亮,说看上的就是小郑那踏实劲儿。现在两个年轻人已经准备等单位分房结婚了。 你说说看,都一起进来的,人家怎么就能做到那样? 经过这些年市场经济的风风雨雨,目前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一方面是人为设置的政策xìng障碍,一方面也是这些学生自己的观念转不过来,才使原本就难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 按说这些学生在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时应该更珍惜得到的工作机会,谁知他们的心理素质反而越来越糟糕,情绪也很不稳定,变得异常浮躁,不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只会简单盲目地追求高薪和轻松。当然我不是要反对他们寻找更好的工作,有追求也不是坏事。只是如果不负责任地频繁地换工作,有时还甚至连招呼都不打就走人,那无论对单位还是对他自己来说都不是件好事。 刚毕业的学生本来就需要在工作中去锻炼、积累自己的社会经验。积累经验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像他们这样“三天一换岗、五天一换行”的除了能积累找工作的经验外,真正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不到多少。这样的人多了,单位也头疼。招聘、培训,都是要花大把力气的事情。总不能让那些搞人事的同志把时间精力都花在给他们办入职、离职的手续上吧? 要是那些孩子都能踏实一点,心气别那么高,让人事部的同志能把精力用到员工培训上去,这不是对大家都有好处吗?要真做到这些,我看大家对应届毕业生也不会有那么多怨言吧。 做公司原本要讲“惟才是举”,其实并不是不想要应届毕业生,可是大多数应届生仗着自己有文凭,东家干一会一不满意就跳槽,西家干一会又觉得满不是自己想的那么回事,于是又跳,那么公司哪?公司除了支付你的薪水以外,对你的培训啊,给你时间去适应工作啊,其实这些都是成本。 而如果公司找一个熟手,他们知道做生不如做熟,他们上手不仅快而且经验丰富,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一份合适的工作来之不易,所以不会在短暂时间内跳槽,这么算下来当然是熟手的总成本要低的多,那公司何乐而不为哪?所以啊,不要看现在公司不招新人,其实实在是有太多的例子把用人单位吓怕了,比如我来说,我向老板推荐人的时候当然要考虑这个人对公司的忠诚度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我能不能推荐,如果推荐以后没有多久这个人就会跑掉,那我为什么要给自己找麻烦? 采访后记: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某城市HR俱乐部的新年酒会。一位著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在闲聊中谈到了对招聘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一些看法,没想到引来众多应和。“我们尽量不做应届毕业生方面的招聘计划。”“我们公司内部规定坚决不要聘应届毕业生。”“我们不愿意冒风险招聘应届毕业生。”……要知道,这帮HR精英们平时各有各的一套管理模式,在聚会中常常产生分歧,为些问题争执到面红耳赤也不鲜见,难得这一次的态度竟然惊人的一致。 这几年招聘的大学生感觉上一年比一年浮躁,但是他们的思维又很活跃,不肯踏踏实实做好基层工作,没有社会经验,吃了亏就怨声载道,导致用人单位对应届大学生非常不满意,在心理上对大学生产生了一种抵触。频繁地跳槽是企业不愿意招聘应届大学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为人员过于频繁地流动对企业的发展壮大非常不利。而现在的大学生们不知道究竟出于怎样的心理,一年之内换两三个工作也是常有的事。一方面是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频繁地换工作,这样的矛盾真是令人费解。是他们观念太新?是他们太浮躁?还是他们太自私利己?这样的问题大概只有留给他们自己去深思反省。我想说的是:希望他们能有更多的责任感,对别人,也是对自己。 大学毕业生在步入职场之初最好做一做思想功课:首先,要忘掉自我。忘掉自己在学校时的辉煌。小我融入大我,吸纳社会营养。第二,设立自己的方向xìng目标。比如尽快熟悉自己从事的行业和领域,学习和他人工作式相处等。这样你就能忍耐过程的挫折和困难,因为你有了目标,能从远处看面前遇到的问题。再者,融入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只能使你更强大,你的风格更明确,绝对不会泯灭你自己。这是一项预备,决定你的眼界和心态。 第四部分:务理篇好机会就出现那么一次 大学生初涉职场,在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的前提下,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有效的工作经验的积累,学会从一个“学校人”变成“职业人”,逐步提炼自己的职业含金量和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是保证职场顺利发展的有效手段…… 好机会就出现那么一次小贾,北方某省综合xìng大学中文系2004年应届毕业生,博览群书,思维敏捷,xìng格偏内向。2004年是全国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二年,共有280万毕业生。参加名目繁多、大同小异的jiāo流会、招聘会是学子们寻找工作的重要途径。他们怀揣简历奔走在不同的jiāo流会上,有时候甚至是跨省市地奔走。小贾就是其中一位…… 我是我们班在找工作过程中波折最多、经历磨难最多的一个。其实学校在2003年10月就举行过招聘会了,当时我周围的同学特别积极踊跃。在招聘会那天我看到男生穿着西装、cāo着一口自认为很成熟老练的腔调;女生们大多数都化了妆,至于妆化得好不好另说。那天我没有去参加应聘。 刚刚十月份,课程还都没有结束呢!不好好地抓紧在学校的最后时间学习,却花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参加招聘会,我认为不值得。我用自己的不参与作为一种的反抗。当时对大学生就业的难度我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认为先把自己的学业完成是最重要的,下学期找工作也不晚……我的求职经历很曲折,我跑了很多地方,这几个月的经历使我改变了很多,尤其是在思想上。 第四部分:务理篇刚明白那家公司说待遇比较低的真正含义 我们班男生中有个浙江宁波的,平时跟我关系比较密切。学校招聘会那天我在宿舍看书抗议,他也在宿舍。他不去的理由是简单:他根本就没有想过在北方找工作。浙江经济发达,工作机会也多,他理所当然要回去找工作。他还对我说:“等你找工作的时候去宁波吧。”我就说:“那可好,到时候我就住你的、吃你的。”一开始也只当玩笑话,后来细想想,为什么不能当真去南方试试呢?说不定真有好运气呢! 春节放假在家期间,我跟父母说自己想去南方看看,看能不能在那边找到合适的工作。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村人,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建议。我在跟同学联系以后决定动身去宁波市毕竟有人在那边接应,可以省不少事。 2月10号,我乘火车到达杭州,又换乘汽车才来到宁波市。同学家是宁波市的一个区说是宁波市其实是郊区了,距离市中心也很远。晚上他家招待我,他父亲说南方这边找工作也不太容易。我第一次喝了南方的黄酒,他们的方言我也有很大一部分不明白什么意思。晚上在同学狭小的房间内我打地铺睡,有点失眠,那是对于明天找工作的期待和憧憬。 第二天早上我们早早地起床,随便吃了点东西,倒了两次车,一个多小时才匆匆赶到宁波市人才市场。一进大门看到里面人很多,招聘单位也满满地排开了。这是一个好的兆头。我跟同学约定我们各自行动,然后中午11点的时候在门口见我们知道到里面转转肯定会被挤散的。我想首先应该把招聘单位的大致情况了解一下,然后再有重点地选择单位投简历,否则一家一家地看下去,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在我转的过程中,确实发现了不少好的单位,在国内名气不小,实力不错,比如波导、奥克斯、杉杉等。但是一圈转完之后,我就有些失望:首先是招技术、机械、财会类的占招聘会的大部分职位,招中文的不多;有几个单位需要办公室文员、秘书,但是无一例外地强调需要女xìng。其次是很多的招聘单位在招聘的海报上明显地注明“应届毕业生勿扰”,还有的单位要求应聘人员需要有宁波市户口。 后来我才听说一些中小企业将招聘当形象宣传,借招聘之名行广告之实,看似诱人的工作岗位实际是为给自己树招牌的广告行为。有时承办展会的单位为了吸引人才前来与会,会通过许多“关系”找一些正规企业来当“托儿”装门面。 更有甚者,一些组织单位向个别小公司承诺“返点”,他们在招聘会上的“任务”就是收集一大摞简历,却不招“一兵一卒”。 也有些大型企业,为了保证运行稳定,不至于因为人员流动导致瘫痪,就通过大批量的招聘来建立人力资源储备库;其次有些企业的岗位由于薪酬、岗位等原因,必须时刻了解人才市场的行情,人力资源部门就通过大量的招聘来掌握这些岗位的薪酬“行情”。 我心想,这“只招不聘”,拿人耍呢,也太欺负人了。 那天,我来到一家感觉不错的单位面前,客气地把自己的简历递上去,招聘人员大致浏览了一下就说:“你是应届毕业生?”见我点头说是,那个人也很客气地说:“对不起,我们不招应届生。”我刚想辩解几句,后面的人就挤了上来。 类似的情况我碰到了好几家。看到几家广告公司,我想可以尝试应聘文案、策划什么的。来到一家广告公司前,当他们知道我是应届生,还是北方一个不出名的、他们没有听说过的学校的毕业生时,很坚决地拒绝了我。我很生气,尤其是因为他们以一个学校的名气来判断毕业生的质量,这本身就说明他们的浅薄;我还为不和这样的人做同事感到欣慰呢! 接着是第二家广告公司,他们知道我是应届生后没有明确反对,但问我有什么成功的策划案例,有没有大公司实习背景什么的。当我不得不回答“没有”的时候他们一样地拒绝了我。我想这样提问也是他们不欢迎我这个应届大学生的手段。我这个从农村出来只知道读书的学生是没有机会到大公司实习更别谈有什么成功作品的。 我已经感觉失望了,周围的人依然是在不断地拥挤,整个大厅闹轰轰的。就在我濒临绝望的时刻,看到角落的一个广告公司的招牌上面的广告宣传词:“我们不看你的学历,不看你的资历,只注重你的能力”,大概是意思是这样,我感觉到喜出望外,走到这个求职人不是很多的公司摊位前,把自己情况向招聘人员说明。 他们说,“我们可以考虑你先来实习,但是因为我们的公司刚刚起步,规模不大,目前的待遇不是很好。” 我赶忙说,“没有关系,只要先能满足自己基本生活条件就行。” 他们答复说,“前三个月算你的试用期,月工资是600块钱。”当时我还不是很清楚宁波市的生活消费水平,这工资虽然不高,满足自己生活必需应该还是可以的,以后过了试用期肯定能涨上去。这样一想觉得还不错,就把自己简历留下了。 11点的时候我跟同学在门口碰头后,相互询问情况。同学说,早知道中文这样不好找工作就不学了。他是宁波市人,相对我来说应聘有优势,投了好几份简历。他鼓励我,“今天刚刚开始,别泄气。” 中午我们就在一个很小的饭馆要了东西吃,花了近20块钱。我问同学怎么这么贵,他说,“当然了。宁波市的生活消费水平很高……一室一厅的房子在远离市区的地方房租都 300多块钱呢,两居的得七八百呢!” 我惊愕无语,我学校所在城市两居的房租也就400块钱!我这个时候也明白上午那家广告公司说待遇比较低的真正含义了!但就是这个我自己感觉还有点把握的广告公司最后也没有再打电话给我。 下午我们再次赶到人才市场的时候,招聘单位还是上午的那几家,我们就早早地返回了。 第四部分:务理篇喜欢要那种招进来就能干活的 第二天,同学说,“今天我们先不再去盲目的投简历了,我们应该分析一下我们昨天去人才市场的情形,适当调整下我们的策略。”最后我们决定:一方面我们以人才市场为找工作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我们可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22 章 过其他途径比如在网上投简历、看当地的报纸上的招聘信息。于是我们先对自己的简历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改,在网上也发了不少。下午出门买报纸浏览招聘信息。……依然是忙碌没有什么收获的一天,但是我跟同学都很期待,大概像播种之后等待收获一样。 第三天我们又来到了那家人才市场,大部分的招聘单位已经更新了,但是各家单位的要求依然跟以前差不多,尤其是适合中文专业的依然要求是女xìng。不要求xìng别的要求户口,不要求户口的要求专业或者工作经验等等。寻觅一天后,我又投出可怜的三份简历。 晚上回去后极度失落,一天天地就这么在外边奔波,却一点点收获都没有。我开始抱怨用人单位的苛刻,故意设置门槛,简直是不给大学生出路。要是所有的单位都招聘有经验人员的话,那么应届大学生就集体找不到工作了;再说,谁都是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开始的,总得有这么一个过程呀! 接下来的几天,同学决定报考当地的公务员考试,忙着复习功课,我看书或者是上网发发简历,一边等着消息。 终于一天有个广告公司打来电话通知我去面试。 当时我很兴奋。第二天我到达广告公司的时候,门口已经有几个人在排队等候了。我知道他们都是我的竞争对手。轮到我的时候,我先做了个深呼吸,提醒自己要镇静。面试人员泛泛地问了我一些基本的情况,还问我在学校是否有过文案或者成功的策划案例,我老实地回答说“没有”。 看出他们的不乐意,我马上补充说,“虽然我的经验不足,但是我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会有进步的。” 面试人员惋惜地告诉我,“说实话,我们也很看好你的发展潜力,但是要最后决定招不招应届毕业生的话,我们还得回去再做商量。” 我尽力地为自己争取,因为我知道机会对我来说实在很难得。我说:“没有经验是我的不足,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是我的长处。因为没有固定的模式来束缚我,我可能有更多的新鲜想法、创意。” 面试人员说,“你说的道理其实我们都清楚,但是我们如果把你招到公司的话,需要花费时间和财力来培养你。你能长期在公司做那还可以,而你一旦走人的话,就是我们的损失,我们就相当于为别人培养了人才。所以现在公司招聘的话一般喜欢要那种招进来就能干活的人……我们回去再商量一下吧,能通过的话我们就会通知你的。” 这一等又是一个星期,终于他们打来电话的时候通知我却说十分抱歉,他们经过研究决定还是录用有经验的人,暂时不考虑应届生。虽然感觉我很优秀,但他们有他们的难处,希望我能谅解。这个我当时惟一的希望也破灭了。那个时刻真的是万念俱灰。两个星期以来的所有的种种经历和遭遇一起涌上心头,那个时候真想大哭一场呀! 以后的日子真的不想再去人才市场了,说实话是心底的抵触和害怕,不想再让别人一遍遍地问我“是应届生吗?”“有经验吗?”我一次次地重复我怯懦地回答…… 这段时间以来我有太多的感受,从开始我跟同学一起跑人才市场,到后来我自己去,自己在陌生环境里坐车去面试,遇到挫折后自己走在陌生的大街上,真的是很累,晚上回去睡觉的时候脚趾头都是肿的。 变化最大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到宁波的经历是这样的艰辛,还以为自己给人看个简历就能轻松通过呢。尤其是觉得在南方人才市场应该更注重能力,不会这么计较经验问题,但是结果却不是这个样子。有时间的时候我也跟同学一起议论、发牢骚,抱怨这个社会不公平,尤其是对待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人为地设置各种门槛,xìng别、专业、工作经验和户口……我们不求毕业的时候一定给分配个好工作,但是现在我们在人才市场上连公平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虽然有诸多的愤慨,但是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依然一次次地去人才市场,我在网上发的简历也有过一个回音。我去面试的时候,甚至都没有让我跟其他人一样参加笔试,就告诉我回去等消息吧。人才市场上只有保险公司业务员是不需要工作经验的,最后万般无奈我应聘这个职位,jiāo钱培训讲课,告诉我没有底薪,先做成一单业务之后才能成为正式的员工等等。我稀里糊涂地混了几天,感觉实在是不适合这个行业,就退了出来。此时学校也要求我们回去准备写毕业论文,在来宁波一个多月之后,我又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第四部分:务理篇因为你是刚刚毕业 我的第二段求职经历是在石家庄。 我们是6月27日毕业离校的,离校后我回家待了几天,主要是看看父母,让他们别为我工作的事情担心;在与同学取得联系后我直接来到石家庄。 同学知道我对石家庄不熟悉,到车站接的我。同学跟我说找到工作之前的时间让我就先在他住的地方凑合着:一来省点钱,二来距离他住的地方不远就有一个职业介绍中心。晚上同学请我吃饭,把石家庄的几个主要的人才市场的情况一一向我做了说明,比如怎么坐车什么的。那一刻我特别的感动。同学鼓励我说,“你就放心吧,在石家庄肯定能找到工作的,这里跟宁波可不一样,咱们学校的牌子到外面不行,在石家庄的话绝对没有问题的,少则两星期多则一个月,保证你能上班。” 第二天我就带着自己的简历,坐旅游2路车到了位于繁华路段的河北省人才市场。石家庄市有多个人才市场,省市两级的,有的叫做职业介绍中心,总之xìng质是一样的。这里的情况跟在宁波的情况真是大不一样,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我到的时候是上午10点多钟,可是整个大厅还是空dàngdàng的,总的看来是有点萧条的感觉,根本没有我在宁波看到的那种热闹的场面。大致看了下情况后感到有些失望,这些招聘单位都是一些很小的不知名企业,他们中的大部分在自己的招聘说明中对学历的要求是高中、大专什么的,还真没有几个是要求本科学历的。你可能不是很相信这是一个省级人才市场的情况,但是这确实是事实。 当然跟宁波的情况相同的地方呢就是大部分的职位是理工xìng质的,与中文专业有关的职位很少,在这些职位中要求业务员的最多。虽然有几家单位对我比较感兴趣,但是我却并没有高兴起来,因为像这样本来只要求专科甚至是高中学历的单位能看中我的大概只是我的学历,而且他们提供给我的也是石家庄市明文规定的最低工资水平。我感觉到一种悲哀! 我有选择xìng地投了几份简历,就回去了。 晚上我和同学聊起了今天在人才市场情况,同学说,“其实这很正常,河北省经济不是很发达,企业的总体实力也不是很好,到人才市场招聘的也肯定是以一些小企业为主。也不排除偶尔有好一点的单位去,但你需要经常地去碰碰运气……” 第二天上午,我再次来到省人才市场,看到的还是那几家单位,前来应聘的人依然不多。 我正准备出来前往另外一处人才市场的时候,有电话打来通知面试,让我下午两点半到××大厦××房间面试,我还想这边的速度还真比南方快了呢!这个单位是我前一天投的不多简历中的一家,当时比较看好他们的发展前景,我应聘的职位其实是业务员。 7月份的石家庄天气很热,地表温度大概都有40度了,中午我随便买了点吃的和一瓶水,在人才市场大厅的椅子上一边吃一边继续浏览载有招聘信息的报纸。 下午,按照通知我的地点,准时到了该公司驻河北办事处。 面试的是一个姓王的主管,他问:“你学中文怎么想到应聘我们的业务员呢?” 我说:“首先是有关本专业的职位不多,其次是业务员确实很能锻炼人,我刚刚走出学校的大门需要的是磨练。” 他说:“我现在就能明确地通知你,我们可以录用你。但是,因为你是刚刚毕业,你在开始的时候做的业绩肯定比不上有经验的人员做得好,所以在底薪和提成上都相应的少一些。另外呢,公司的规定是每个人在进来公司的时候需要办一张卡,有了这张卡呢,不管你是坐火车还是飞机、住宾馆等等都有非常的优惠。这是我们工作必需的,是公司统一的。” 我问,这么好的卡要钱吗?他说,需要押金680块钱,什么时候不干了呢还可以退还。我当时就感觉不对劲,就说:“这样吧,我先回去考虑一下,还得再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我尽快给您回复吧。” 晚上回去后我把这事跟同学说了。同学说:“这肯定是骗子,怎么能还不上班就先jiāo这么多钱呀?以后还是小心为好。” 后来还有一个公司打电话让我面试,我去了之后,告诉我还得去东北的一个城市最后面试说是总公司在那边。我觉得不踏实,也拒绝了。 第四部分:务理篇争取在每一个环节都能赢得胜利(1) 除了省人才市场,我还去了其他几个人才市场,大致的情况基本差不多。 有天我看到一个医院在招聘院报编辑人员,很兴奋,感觉这个工作很适合自己:一方面是与自己的专业相关;另一个方面在医院里做报纸肯定比在竞争激烈的报社要轻松得多,而且估计医院各方面的待遇也不会很差。我就上前跟招聘的人员说明自己的基本情况并详细地询问了一下有关医院的情况,把自己的简历也留给他们一份。 来招聘的是两个年轻人,他们对我也比较感兴趣,告诉我,如果可以进行面试的话三天之内给我通知。我看他们不是很忙,就在一边和他们开始聊天。他们向我透露说,这事情最后的决定权在他们的主任,一切得回去由主任决定面试人员,让我安心地回去等面试通知,又说像我这样的情况进面试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果然在我投出简历的第三天,医院打电话通知我进入面试。电话是医院管人事的一个姓刘的主任打来的,他告诉我:这只是第一轮的面试,就是先见面做个了解和感xìng的认识;要是这轮能通过的话还有一轮笔试,就是看写作的能力;最后通过的人经院长批示同意后就算定了。 我很认真地准备这次面试,从穿着仪表到该怎么jiāo谈说话,还设身处地地设置几个可能被问到的问题,想好尽可能圆满的答案。这一切忙完之后我基本做到了成竹在胸。 面试是刘主任主持的,他让我自己说一下自己想来医院做院报的想法。 我说自己在学校的时候做过校办刊物的编辑,也发表过自己的文章;我学的是中文也很希望自己以后能从事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工作;我也有信心做好医院的这个报纸,只要我有这个机会的话。 刘主任大概40岁的年纪,看起来很和善:“年轻人有这样的想法很不错,敢闯敢干就是优点;但是你们缺乏的是经验,往往会意气用事,容易出乱子,最好让有经验的老师带一带就好了。虽然我们的院报只是面向很小的一部分人群,但是一样不能出一点问题,否则就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坦白地跟你说,这次跟你竞争这个职位的还有一个有实力的人,他曾经在某某报社做过采编人员,我们也很看好他;毕竟在大报做过,有经验、 有心得、有原则,做企业报应该是游刃有余,最起码不会出大的问题。这样吧,我们还有一轮面试,给你几天的时间,你采写一篇稿子,然后我们看看再决定吧。” 刘主任的话对我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早上建立起来的那点自信有点不稳固了。我很清楚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坚持下去,争取在每一个环节都能赢得胜利,尤为重要的是要让招聘人员相信我这个没有经验的毕业生也有自身优势,让他们信任我,相信我能做好这个工作。 我首先上网搜集了有关医院的基本资料,也到书店翻阅了相关医学书籍,我必须保证在自己的文章中不出现常识xìng的错误,我还做了一些笔记。前期工作做得差不多之后,我着手开始写作,可在我写到一半后就难以继续了。我感觉到这篇稿子没有热情,没有一点能吸引人、打动人的地方,我停下来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窘境。想来想去也没有结果。 我把稿子拿给其他人看,以征求意见。同学说:“你的这篇文章只是罗列了空洞的理论,想当然地陈述一种现象,空发一通理论,这样是感动不了人的。一篇好稿子在感动别人之前需要先感动你自己。你只有进行实地观察,去亲自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意包含在文章当中。” 我想想也对,凭空想像写出的文章不过是我的自言自语,谁又会把它当回事呢?于是我来到医院亲身感受其氛围,观察每一个细节,寻找时机询问病人、家属或者医护人员,得到大量的一手资料。虽然只是要写两三千字的文章,但是我最后收集到的资料不少于两万字。晚上回来后我开始整理、写作。我把这些资料仔细地筛选,然后组织、安排、加工。一连几天,有时候晚上要弄到一点钟。上学时从没有为一篇文章花费过这么大的力气,当最后我把一切都弄好的时候都记不住稿子已经修改过多少遍了。 笔试的时候其实只是我和那个有经验的前报社人员的竞争了。简单看完我们的稿子之后我们被通知说,他们需要再仔细看一下两篇文章的好坏,然后再做商议,下午通知谁的话就是决定录用谁,要我们先回去等消息。 这个下午实在是难熬,我不时地看一下自己的手机,一会儿担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23 章 心电量是否还充足,一会担心千万不能欠费了其实自己都很清楚还有话费呢。 第四部分:务理篇争取在每一个环节都能赢得胜利(2) 在不安中度过下午的一点钟、两点钟……依然是没有消息。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我的希望在一点点地破灭,最后我简直是绝望了! 五点的时候终于有电话,是医院打来的。刘主任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我说:“小贾,祝贺你呀!我们经过最后的商量决定录用你来医院工作,试用期三个月,院长办公室批准后你就能来上班了,具体的事宜你下次过来我们再说。” 我在电话里说了千万遍感谢的话,几近哽咽! 事后我才知道,在录用我还是那个有经验的人的选择上,医院内部有很大的分歧:一部分人主张招用有经验的人,不用花费时间来培养,可以顺利进入工作状态;另外有人主张录用我其实最主要的是刘主任的坚持因为是我的稿子感动了他们。他们从文章中看出了我为了这篇稿子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决定录用我是看中了我为了能够做好一件事情舍得吃苦、下大功夫、努力追求完美的精神,同时他们也看出那个有经验人员的稿子则不是用心写出来的,比较肤浅,很大程度上属应付xìng质。 经过了半年的时间,我费尽周折终于有了现在的这份工作。赢得这场胜利真的很不容易,如果这次我还是失败的话,或许以后我真的再没有勇气和信心来重新寻找工作了。 我在开始的时候就说过,我是我们班找工作最曲折的一个了。很多人都是在毕业之前找好工作、签订了就业协议书的,像我这样失败多次、被拒绝多次的人也不是很多,毕竟多年来我们学校在河北省内的就业情况还是很好的。 通过我自己的这番经历,我也有了一些感悟,说出来或许对大家有些帮助。从整个社会情况来看呢,大学生就业总的趋势不是很乐观。连续几年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一直在增加,但是社会对应届大学生的吸纳和这是不成比例的。另外的一个方面就是大学生一定要转变就业的观念。比如说,我们一些学中文的学生受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比较深,以为自己毕业后一定要去政府单位呀或者是报社、电视台什么的;不能否认到这样的单位是很好的选择,但这不是我们惟一的选择,毕竟每年这些单位需要的人是有限的。大家不要只盯着这些单位,一定要开阔眼界,其实学中文的去企业或者做教师等等都是有自己发展机会的。 我自己在寻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没有公平竞争的机会,这在宁波的经历尤其明显。只要用人单位知道你是应届生没有什么经验,就会对你另眼看待:不是拒绝你,就是在某些方面给你的条件比那些非应届生要低一等。其实企业这样做是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也不是不对;但是我们现在期望的是整个社会为大学生创造个比较宽松的就业环境。每个人都是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开始的,不去培养和开发永远也不会有经验的。另一个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利用假期、空闲什么的多多参加社会实践,增加自己跟社会接触的机会,增强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这样在就业时就能缩短适应社会的时间,尽快得到单位的认可。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我想这个是双方面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来改变的吧。 采访后记:小贾讲述他在宁波的经历时,哪天哪天发生的什么事情他记得非常的准确,看得出那一阶段艰辛经历给他留下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 与他的jiāo流过程中我感受最强烈的是:他希望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们争取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别让年轻的学子们在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时候就遇到这样的冷遇,别让他们在找寻工作的过程中遭遇那么多人为的“门槛”。只要整个社会有个宽松、公平的环境,相信大学生们在求职过程中肯定能获益匪浅。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大学生应该把自己当作一个公司来经营,整个大学期间就应该充分为就业做准备。如果能从大一、大二开始,将会更加有优势。看看自己有什么样的目标,有什么样的优势,有什么样的资源。评估完自己的资产之后,要分析就业市场有哪些趋势,应该怎样跟它相匹配,然后制定策略采取行动。这样三四年做下来,对找工作的目的xìng、方向xìng是不是就更明确了呢?未雨绸缪或者说笨鸟先飞,都是明智之举。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biqugedu.com--【水泥想衣裳】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访问小说分享者(诗雨焉)的书库,阅读更多TA分享的书籍! 地址:http://www.biqugedu.com/u?id=30904 也可以百度搜索或者访问www.biqugedu.com -------------------------------------------------------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