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高手》 第1章 历史进程 黑夜中,亮起了冲天的火光。夹杂人们的哀嚎声。 “天杀的洋人啊。烧了我们的圆明园。” “清政府无能。” “天杀的。谁来救救这个国家啊。” 1900年,八国联军,进军北京,火烧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三夜。 400公里外的河北清河县连庄镇马二庄,一村几百户的人家,望着北方的冲天火光。 “我滴个娘了。这把火烧的。咱祖宗的基业没了!” “清政府,倒台了!” “中华之不幸!”几百户人中,有一穷酸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说这话,眼泪蹒跚,一脸的凄苦神情。像他这般的爱国青年不在少数,光是这一个小村子里,就有三十几号。 “这年头,活不下去了。跟那般龟孙拼了。”村长老马头五十多岁了,身子佝偻,大喊一声。 一时间,众人拿起铁锹,菜刀,激愤。 到了县城再转邢台,坐上火车。300公里,呜呜作响,奔向京城。 北京城内。 达官贵人匆忙逃窜,他们在后面逃,前面是爱国人士组织的义和团。冲撞八国联军。 嘟嘟嘟 枪口对准,一阵扫射,长城脚下,尸横遍野。 义和团参战十万余人,装备落后,双方一交火,立刻就被八国联军的五万精兵打的溃不成军。 惨死宫门。 “我的国!” 爱国人士,悲呼一声,绝望的看着大火。 故宫内。 大鼻子,小鼻子,绿毛鹰,猖狂的笑。 “哈,哈哈,清国大大的富有。这些黄金文物搬,搬,搬走。”八国联军统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尔德泽伯爵大叫着,命令德国的士兵,不要打击义和团了。搬东西才是大大的正确。 “将军,大大的英明!”日本一位高级军官冷冷的一笑。也撤回了士兵,搬东西大大的。 这两位大将军不与其他六国将军通信。专找富有之地,烧杀抢掠。 “借着镇压义和团大大的捞金。就是那个老太太,去哪里了?”阿尔弗雷德·冯·瓦尔德泽伯爵命令士兵寻找慈溪老太太,找了半天没找到。 “呦西。那个老太太早就不见了。留着老太太与清国谈判还能大大捞金。老太太就是摇钱树。”日本高级军官指挥士兵快快的掠夺。 老太太就是慈禧太后,她化妆成老妇,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混入流民中,逃出了城。 “老佛爷!洋人太可恶了。”大内总管李莲英一脸愁苦。 “义和团不是洋人的对手。”慈溪老妇人跑丢了一只鞋,苍老的脸上,显出悔恨之意,“早知义和团如此不堪一击。本宫就该听了列强的话” “老佛爷呀。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还是抓紧逃吧。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慈溪老太太逃出东华门,向西而去,走到半路,撞见一伙拿着铁锹,铁厨的流民。 人都是从城里往外跑,这伙流民却是从外往城里钻。 二方人,走了个对头。 这伙流民红着眼睛。上来一个麻衣大汉抓住李莲英,嘶吼道:“城里怎么样了?” 李莲英还以为被人认出来了。浑身一个激灵。扯着嗓子道:“洋人把义和团打败了。没人是洋人的对手。快跑吧。”说完低着头就跑了。 大汉闻言,眼珠子更红了,冲着身后流民喊道:“村长!怎么办” 老马头跪在地上,仰天一声悲呼:“还能怎么办。义和团是指望不上了。清政府更是完了。” 其他人闻言,也流出了血泪。 众人之中,有一对父子。 父亲马大元老实巴交,这次来北京,他不主张,要不是老马头一行人非要来,他断然不会来的。 一旁的小男孩只有十岁,黑眼珠滴流流直转,透着一股灵气。眨巴眨巴眼,盯着“老太太!”离去的背影,扯了扯马大元的衣角,说道:“爹!那个老太太好像会做妖。” 马大元闻言,连忙拉住小孩,道:“别瞎说。你知道个啥。你个龟蛋。就不该带你来的。” 小孩低下头,不再言语。 这伙人,哭嚎了一阵,离开了北京城,又花了一天的时间返回了清河县连庄镇马二庄。 八国联军一战后,老太太把战败的责任全推到了义和团的身上。并令奕劻c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列强进行谈判,对义和团进行“痛加围剿!” 同年9月7日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按照当时中国人口的数量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内赔款98亿两白银,惩办主战官员,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所有炮台等。同年10月6日,慈禧发卒数万人,带行李车3000辆,从西安出发,出潼关经河南c直隶,历时三月于1902年1月8日回到北京。 为了维持统治,改变自身守旧无能形象,慈禧太后在“西狩”期间宣布实行“新政”,进行经济,军事,教育,官制等方面的改革。 然而,这并不能挽救一个病死的政府,只是缓解崩溃的时间而已。 国内动荡混乱,外有列强瓜分。再有地主专权,匪患横行。各种矛盾日益激化了清政府的破灭。 老百姓饭吃不饱,时常有饿死者。这也激化了越来越多的人铤而走险上山当了土匪。 吃不起饭就去抢,抢地主,抢有钱人。却也时常遭到官府围剿。当然也有一批枭雄。在这个战火混乱的年代拉起了军阀,成了一方豪强。 马大元坐在坑头,吧嗒吧嗒的抽着烟卷,火都没点,也没烟气,他抽的还津津有味,“哎,这年头。干什么都不成。说起良儿他爷爷那辈咱家也算半个地主,到了我这辈怎得就落得如此清贫。家里家外,就剩下一只羊。”说到这,唉声叹息,脸上有着浓浓的忧愁。 一旁村妇也叹了口气:“良儿今年十二了。我寻思着他读了几年私塾也算识字了。要不,就让他到镇上找个活干?” 马大元一听这话,眼睛一亮:“这倒是个主意。只是良儿他同不同意?”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2章 马良 “他有个啥不同意的。我们为了供他上学,家里的羊从三只卖到两只再从两只卖到一只。眼看着这最后一只总不下崽。只能羊毛制成羊绒换两个钱花。总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咱也老了做不动工了。不靠良儿还能靠谁。难不成靠咱小儿子?他才五岁呀。再有几年也要送去读私塾的。可咱也没钱啊。只能靠良儿了。” “哥哥回来了!”门口一个光腚的小孩子,露出一口小虎牙,笑嘻嘻道。 马大元夫妇看向门口。收起了方才的谈话。 一个少年,走了进来,生得眉清目秀,穿的虽是粗布麻衣却异常整洁,走路时,两袖浮动,背上一个木制书篓,个头一米五,一脸清瘦。 这小伙便是“马良!” 刚刚读书回来的马良,很有礼貌的见过了马大元与马秀芝。便开始与他们讲解这一天所学。说到一半,马大元突然打断了少年的话:“良儿啊。你跟随马老读书已有四年了吧?” 马良点头。 马秀芝道:“良儿啊。咱家的情况你也知道。我跟你爹两鬓斑白,越来越不中用了。家里家外” 话说一半,马良打断道:“爹娘。你们放心。今日回来时我已经跟老师请辞了。明个我就去县里找活干。” 马良自小聪明。没等马大元夫妇把话挑明,他就先一步把话说开了。 这年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尤其是马良这号人物,脑袋开光较早。 再说他也早就想出去见识见识了。 马大元夫妇听了这话却是泪眼蹒跚,心里过意不去,要是再多点积蓄,何故如此! 迫于生计,只能苦了孩子了。 “哥哥。”虎牙小孩子拉了拉马良的衣角,天真无邪的眼睛里冒着亮光。 马良蹲下身,抚了抚小孩子的衣衫,笑着道:“弟弟。再有两年。等哥哥赚到了钱就把你送去读私塾。” 弟弟“马超!”咧嘴笑着,“读书,读书!” 看到这里,马大元夫妇心里越加难受,忍不住想哭,“这天杀的世道。苦了我家孩了。” 这天晚上,马秀芝狠下心来,买了一小块鸡肉,炖了清水肉汤。 这一顿吃喝顶了半个月的花销。 马良只喝了一口,剩下的全给了弟弟马超。 “你多喝一些。” 弟弟懵懵懂懂,只觉得好喝,就多喝了。 “哎!” 马大元坐在院子里,唉声叹息。马秀芝抱来杂草,望着家中唯一的一只羊,悲从心上来。 第二天。马良早早的出门了,去了镇上。 路上,开始思考该找什么活干。 自己除了认识几个字,就没别的本事了。 当苦力,年纪太小,怕是没人要。 当店小二。倒是可以。 马良走到一家姓“张”的门户前。 门前,吵吵闹闹,聚集了不少的平头百姓。 人群里,一个五十来岁的福相老者清了清嗓子道:“本人张有财。现成立保安队。年轻的小伙子们。可以来我这试试。工钱不高但吃喝不愁。每个月五两碎银子。” 清河县本地没啥土匪势力。不过周边几个县搭起了几个土匪团伙。 那些家伙不抢自家乡镇反而时常来清河县抢夺钱财。 连庄镇的几个大户人家都被抢过了。几人一合计干脆出钱建立保安队。抵御土匪。找官府剿匪琐事诸多不如自己撑起一个保安队。随叫随到。枪支马匹,他们都已经买好了。组建一个二百来人的保安队不是问题。 这年头,什么买卖都不好干,就保安队吃香。平日里若是不打仗,吃喝不愁,还有五两碎银拿。这年头五两碎银对老百姓来说就是保命钱了。 张有财刚把话说完,门前的人,便就炸开了。抢着争着加入保安队。 连庄镇,人口一万,青壮年两千余人,两千人争抢二百个保安名额,那不得抢破了头。 “我。我,张大虎。学过骑射。参过军。” “我。李永豪。打过枪。” 众人往上直扑,张有财一看,得嘞。干脆就地让他们耍弄武把超,有功夫者优先。 马良没功夫,但也往人群里挤。 划出个场地。 一精瘦的汉子跳了上去,耍了一通长拳。 张有财一伙人里面有个姓李的师爷,人称李师爷。他懂点功夫,看出这精瘦汉子打的是外八拳。便是一声叫好,就把这汉子招进了保安队。 “好!” 众人跟着起哄,又一年轻人跳上去,耍了一通短刀。李师爷眼睛一亮,看出这年轻人比大汉还厉害。又是一声叫好,把这年轻人也招进去了。 马良不会功夫,但是他会看,不论是年轻人的短刀还是大汉的长拳。他都尽收眼底。低着头,琢磨起来。 会功夫的人表演完毕,一共也才五十余人,还都是些三脚猫的功夫,这也比普通人强。 这批人优先录取。 “没了吧?”张有财扫了众人一眼,刚要宣布下一个规则。这时。一个少年,跳了上去。 “老爷c我想试试。”这少年,一身粗布麻衣,两袖浮动。眉清目秀,眼缘极好。 众人见一少年上台,都是一脸怀疑,有一满脸麻子的家伙,啐了一口:“小毛孩。学人家打拳。” 张有财以及几个大老爷包括李师爷也都一脸怀疑之色。 “小子,马良。” 马良人小面对这般多大老爷却丝毫没有压力。不顾众人议论,略显细长的手臂一晃。打了几拳出去。却是稀松平常。没有半点功夫可言。 “这里二两碎银子,当老爷我心善。拿去吧。以后别来这种地方了。这不是小孩该来的地方。”另外一老爷多看了少年几眼,全因少年面貌惊奇。 马良脸皮发红,觉得自己可以照猫画虎的。没想到打出来的长拳气势全无。再是拿起短刀耍了几招,差点伤到自己。这才知,功夫并不简单。二两碎银也没拿。对着那老爷施了一礼。无功不受禄,这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跳下台,消失在了人群当中。保安队这碗饭,是吃不成了。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3章 王府 “走吧。这不缺工人。” “你这小毛孩,大两岁,再来吧。” 转了一圈,马良垂头丧气,这年头,做生意的十个有九个死撑,压根就雇不起工人。 倒是镇子上有个王二麻子,他家里良田几十亩,乃是连庄镇的大户人家。家是个大宅院,里里外外,仆人几十号,在当地,很有名气。 王二麻子五十高龄了。大儿子王天霸在清河衙门当差,官拜一营副统领,位高权重。二儿子,王子文在省城读书。 两个儿子都有出息。王二麻子也高兴。可最近有一件事让他很心烦。家里的长工无缘无故的跑了几个。 眼看就到秋收季节了。没人割稻田怎么成?一方面报了官捉拿几个跑掉的长工。又一方面贴出告示征召长工。 告示如下: “征召长工。十年为期。每个月,100个铜板。管吃管喝管住。干得好,再加钱。” 100个铜板相当于一两碎银,待遇并不低。告示是这么贴的。可到了结算工钱的时候,还得是王二麻子说了算。 这王二麻子,为人刻薄,克扣工钱是常有的事。在他家干过的农工都吃过亏。但也不敢到处说,都怕得罪王二麻子。惹来报复。知道王二麻子为人的躲得远远的。都不愿给他家当长工。不知道的。可就倒了霉了。 马良来到王府大门前,冲门前一大哥道:“小子,马良。想来贵府讨口饭吃。” 门口大哥见一少年来,心中不免惊奇,不过他也没有多言,只说了句:“去里面报名。” 马良应了一声,进入大宅院,他还是头次见到这么大的宅院,比他家的茅草屋大了几十倍,院子里花花草草红砖绿瓦,真叫一个阔气。 长工报名处。 王大军,王二麻子本家侄子。大字不识几个,身子肥胖,晃晃悠悠的,凡是来这里应聘长工的,都要经过他的同意。 这段时,包括马良报名的共有五人。有两个是外镇来的。还有个光着脚的大汉,面如土色,不知几天没吃饭了。最后一个跟马良年纪差不多。是个黄皮肤少年。长得呆头呆脑,老实巴交的样子。 前面两个身形体壮,王大军只是扫了二人一眼,便点头道:“做我家的长工,不光要料理稻田。平日里,府中的杂活也由你们干。明白了吗?” 两个外镇人点点头,便就随着管家下去了。 王大军又一扫赤脚大汉,问道:“叫什么,家住哪里?” 赤脚大汉道:“前连屯。元洪。” “哦!”王大军晃了晃脑袋,“本地的。挺好。你也跟着管家去吧。” 元洪也跟着管家下去了。 到了马良与黄皮肤少年这里,王大军冷脸道。 “两个小屁孩。能做什么?” 马良上前一步,“大人能做的我都能做。” 黄皮肤少年也跟着点了点头。 王大军嘴一歪,眼一斜,心说:这两个小子没个把的力气。干活跟不上。就是不给他们工钱,光是饭钱,都得赔本。这样的小子,要不得。” 这家伙损不损,他这样想着,就要打发二人走。 这个时候,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丫鬟出现在了门口。穿的是比寻常人家稍好一点的半锦缎衣衫。脸庞清秀,个头一米五,与马良一般个头。这是三姨太身边丫鬟,小翠。真名,不详。自小就被卖入府中,命运凄惨。 “大军哥!三姨太身边缺个贴身书童。舞墨弄砚。这两个小子,哪个识字?”小翠的声音很脆,厅内几人都听的真切。 “三姨太身边不是有你吗?怎么还缺个贴身书童?”王大军漫不经心的问了一句。 “我下个月就要回娘家了。三姨太已经同意了。” 王大军又道:“这事,请示老爷了吗?” “早已请示。” “那好吧。两个小子。”王大军一句话没说完。马良站了出来,“我读过四年私塾,识文断字。”另一个黄皮肤的少年闷头闷脑,默不作声。 王大军打量马良几眼,道:“家住哪里?叫什么?” “马二庄,马良!” “这小子。成不?” 小翠看了马良几眼,发现这少年,眉清目秀,两袖浮动。眼缘极好。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挺好的。” 马良跟着小翠下去了。 “等会见了三姨太,要知道问安。”小翠叮嘱道。 马良点头。 不一会,二人到了东宅院,这就是三姨太住的地方。 王府三个女主人,大夫人也就是王天霸的生母。二夫人也就是王子文的生母。唯独三姨太王羽婷没子嗣,年纪也还小,二十六岁。 王羽婷自幼家贫。生了一副好皮相。十二岁那年被卖入了王府。起初只是二姨太身边的贴身丫鬟。后来她十九岁那年趁着王二麻子醉酒,爬上了床。事后。王二麻子也动了心。这才不顾非议,给了王羽婷名分。 打从她成了三姨太,日子却是更加难过了。不光大姨太打压她,二姨太也打压她。甚至于王天霸看向自己的目光也都是色眯眯的。王羽婷哪个也不敢得罪。日子凄苦。 为了缓解心中的压力,找来个教书先生,教自己识文断字,学习书法。久而久之,爱上了这一行当。前几天教书先生有事请辞。没了老师,她就自己琢磨。 “小姐。人带来了。” 小翠带着马良走了进来。 “三姨太,好!” 王羽婷见了小翠身后的少年,眼前一亮。 “名字?” “马良!” 马良偷眼观看眼前的年轻妇人,心中暗暗赞叹,他在马二庄从未见过这么美丽的女人。 “识文断字?这几个字,怎么念?”王羽婷拿起桌上一副图纸,上面一手行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马良念道:“杜甫的绝句。” 王玉婷轻轻额首:“打今起,你就先跟着小翠。跟她学习仆人之道。第一个月。100铜钱。管吃住。一个月后,干的好。再加100铜钱。” 马良谢过王羽婷,又道:“夫人。今个我能不能先回家一趟。得向家中父母报个平安。” “今个,准你回去。”王羽婷。准了。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4章 做工 马良出了王府,出了连庄镇,返回了马二庄。 马大元夫妇见马良回来了。上前问道:“怎么样?找到工了么?” 马良含糊几句,就说找到了。具体干什么也没明说。 马大元夫妇当然要问清楚了。几番追问,马良还是不肯说,到最后,马良只说了薪资待遇。一个月100铜钱。管吃管住,明个他就不回来了。等开了工钱,请一天假,回来看望二老。 这天夜里。马良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第二天一早。揉了揉发青的眼睛,简单的整理了下行礼。告别了马大元夫妇。赶奔连庄镇。 马良冲着王府门前的大哥笑了笑,那大哥一脸惊奇,似乎没想到这小毛孩能进王家大宅做工。 到了东宅院,见了小翠。上前见礼。 “咱家小姐,平日里,喜欢花草,书画。每天早起,你都要为这些花草施肥浇水。”小翠边说边拿个水壶浇花。 这些个杂活,很容易学,马良很快就入手了。 前面三天,就一直干些杂活,到了第四天。小翠把马良带进了三姨太的书房。 “三姨太,好!” 王羽婷正进行晨练,每天早上起来她都会写上几十个大字。见马良来了。也没言语。小翠便拿起了墨砚,一旁伺候着。马良也跟了上去,帮着小翠。 每日除了浇花,墨砚,还要到书店去买书籍。王羽婷不光对诗词感兴趣对当代杂志也很感兴趣。1902年,正是报刊兴起的一个年代,很多报社登出的报纸,提倡爱国主义,以及各界名人,也时常出现在报纸上。 前几次,马良跟着小翠去买报纸,到了后来,就是他自己去了。一来二去,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 到了领工钱的日子。王羽婷去账房支了100铜钱。支付给了马良。对马良的表现还算满意。承诺下个月加薪100。 马良十分高兴,拿着工钱,请了一天假。回到马二庄。时隔一个月,马大元夫妇时常想念马良,可又不知马良在哪做工。想去探望都没路子。 马良一回来,马大元夫妇的话匣子就打开了。问东问西的。 马良只是含糊几句。随将100枚铜钱交给二老。 第二天,赶忙又回到了连庄镇。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