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殇》 《大明殇》正文 第1章 李自成三围开封 崇祯十五年四月二十四(农历,以后所有章节之中所用时间皆为农历),李自成第三次把开封城围困起来。一直围到八月份的时候,整整四个月时间,开封城食物殆尽,开始吃人。 第一次李自成围困开封要从崇祯十四年的二月十三日开始,起初李自成并没有采用所谓的囚笼战术,而只是一味攻城。当然,他的攻城方法很独特,不是让大军架着云梯直接攀城墙。而是挖地道穴攻打,这就有点意思了。当然,李自成肯定不是对于打地道战有特殊的爱好,而确实是因为直接硬攻开封,伤亡太大,只好采取这个形式。李自成穴攻了七天七夜。 然而,城里的守军比李自成还有意思,你不是挖地道吗?那好,我就往地道里面灌粪便、灌毒气、灌热油,所以到了后面,李自成只好放弃了所谓的地道战(其实也不是他想放弃,只是实在没有人敢去了。) 在第一次开封之战中,明军官兵是很有骨气的,首先是山西巡按(十三道御史之一,明朝一共有十三个省,每个省都设了一名御史,名叫巡按。品级不高,权力很大。)高铭衡率领大大小小的官员亲自上城守备,鼓舞军心。其次是周王自己掏钱五十万两作为军饷(那个时候开封城的军饷已经告急了),同时还悬赏将士,组织敢死队——杀死一个闯军,赏五十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全军士气高昂。 想比于周王自己掏钱,秦王和楚王就明显显露出见识不足。宁可把钱烂掉,也不给守城的官兵。后来城池一破,钱财一分也没有留住。 对此周王的表示是城池要是破了,命都保不住,何况是钱?要是城池保住了,还怕没有钱吗? 这就叫觉悟! 李自成攻打了几天,觉得再打下去也每没个结果,于是决定走人。高铭衡守城有功,于是巡按升了巡抚(一省的最高长官,比现在省委书记还牛。因为明朝的一个省比现在的一个省面积要大很多。) 李自成不死心,因为他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 第二次,李自成又来了。第二次来的时候是十二月,距离上次围攻开封整整十个月。还是老套路,高铭衡带着黄澍(开封府推官,推官是主管一城的诉讼之事的长官)、总兵(一个省的军事长官)陈永福、游击将军(不是打游击的将军,而是武官品级的一种,相当于现在一个城市的警备区司令)左明国依旧上了城墙,周王还是老套路,依旧使钱。秉承着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原则贯彻到底的精神,这一次他不仅给钱,还加了码。杀一个闯军给五十两,活捉一个闯军给一百两,战死的还给抚恤家属,受伤的根据伤情的轻重给钱。李自成攻打了几天,结果和上次一样,久攻不下,人员伤亡还忒惨重。觉得有些没劲,于是带着手下跑到承明门下面秀肌肉(炫耀军事力量,吓唬开封城投降)去了,这一秀,就把一只眼睛给秀没了。因为城楼之上的陈永福总兵箭法很好,一箭射过去,把李自成左眼射了下来,从此以后,李自成成为了独眼龙。 这一箭把李自成伤的不轻,不仅赔上了一只眼睛,还差点死掉了。陈永福还是个厚道人啊!要是箭镞上面涂点毒药什么的,后面的故事里面也就没李自成什么戏了。 第二次攻打开封就被陈永副这一箭解围了,李自成走人,离开开封,在朱仙镇屯兵。当然,朱仙镇距离开封也不远。而如果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的话,朱仙镇是属于开封市祥符区的一个镇。在朱仙镇这里,李自成也没有闲着,和丁启睿、左良玉还打了一仗,打赢了! 李自成自信心爆棚,在崇祯十五年四月二十四的时候,再围开封,鉴于两次攻打开封城硬上的教训,这一次李自成只围不攻。 人,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中总结出来的! 于是,便又回到了我们开头说那里。 光围不打,这就很头疼了。当然,也仅仅是不打开封而已,周围的州县,他照打不误。而且,仗着人多,总能打赢。 五月份的时候,打下了开州、亳州。 开封,依旧还在坚挺! 六月份的时候,崇祯急了,开封军事地位和政治地位实在是太过于重要。于是命令侯恂以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的身份总督援剿官兵讨伐李自成,同时命令孙传庭救援开封。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七月份的时候,因为开封依旧是被围困状态,取消了河南的乡试(乡试,差不多类似于省一级的公务员考试。乡试通过的,叫做举人。举人在明朝,就已经具备做官的资格了。)其实,取消乡试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因为开封是河南的省城,也就是河南乡试考试所在地。考场都被李自成围起来了,即使不取消,你敢去考吗? 八月份的时候,开封城,就正如前面所讲的。食物殆尽,开始吃人了!为什么吃人,因为缺粮。有人也许会问,才围困了四个月,怎么会缺粮呢? 事情是这样的。因为开封城属于城市而不是农村,如果打农村,别说打一个月,打一年都没有关系。因为在农村,地主家里面是有余粮的!(至于葛优在甲方乙方里面说的“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啊”,各位就当时笑话看吧)。但是,开封不一样!开封是商品经济,不是农业经济,开封城里面的市民要吃饭,就得去米号买米。而米号自己也不种水稻,就得从开封城外的农民手中去收购大米。那么问题来的,既然开封城已经被围困起来,那么米号自然不能去购买大米,米号的储粮一旦被购买一空,在没有新的大米购置之前,开封城的市民就只能饿肚子。所以,缺粮!缺粮所以饿!饿的受不了了,吃人! 很简单的逻辑,很残酷的现实! 当然,城里面缺粮,城外面也缺粮。当时,罗汝才(外号曹操)的大营之中也缺粮,因为缺粮的原因,罗汝才还差点放弃了攻打开封。可以理解,大家都是出来抢东西的,开封这里抢不到,自然要换个地方抢。 李自成把自己的粮食分了一部分给罗汝才,这才把他留下。并且还许诺罗汝才,等攻下了开封城,把开封城东边给他。 那好,既然这样,我就不走了,去哪里抢不是抢!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大明殇》正文 第2章 所谓的局限性 从崇祯十四年的春天开打,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李自成对于开封城可谓是情有独钟。 一直打到了崇祯十五年的深秋,李自成从棉衣换上了短袖,又从短袖换上了秋裤,就连去年的除夕也是在开封城下面度过的。 事实证明,人只要有耐心,有毅力,就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 只是,代价很大,不是李自成的代价,而是开封城人民的代价! 对于李自成打开封这段史实,我翻阅了很多历史书籍,每每看到关于这一段时期描写我都会觉得毛骨悚然,暗自心惊,感慨在农业文明生产力落后的背景下,在战火烽烟之中,底层老百姓生活的艰难。 是的,我要说的是底层老百姓生活的艰难。当然,造反的也是底层老百姓,当官的人也很惨。但是,毕竟有一点是不一样的——当官也好,造反也罢,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多多少少是主动的。而对于当官之人,投降也好,死战也罢,好歹有的选,好歹可以死前求个忠义,好歹后代的丹书铁券上面,会记下你的姓名。而老百姓在乱世之中,死了就是死了,仿佛参天大树之上飘落下来的一片枯叶,茫茫大海之中遗漏的水滴,没有任何人会记得。 乱世之中,老百姓似乎就是该死的。去帮政府守备城池,会战死;不帮政府守备城池,农民军进城屠城,也活不了;躲起来呢?躲到没有战争的地方,能不能活下来呢?很不幸,乱世之中,没有桃花源,所以,结果依然是死。而更加不幸的是,死了就立刻变成一堆数字,一堆死亡数字,没有姓名,没有意义,没有尊严。 我曾经看《集结号》的时候,有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谷子地历经艰辛地将自己曾经并肩作战的弟兄们找到了,政府将这些烈士安葬在陵园之中。然而,墓地之中在插在地上的一块块木碑上却没有一个是有姓名的,谷子地沿着墓地走着,为他们一个个地戴上钢盔,禁不住哽咽道“都是爹妈生的,爹妈都给起了名字,怎么死了以后,连个名都没有?”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也不禁有些哽咽。 又不禁心生出了感慨,珍惜目前的繁荣与和平。生活在太平的年代里面,没有战乱,没有刀兵,幸哉!而此刻,非洲、中东地区依旧是战乱不断,感谢先辈之留血,换来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做人,是需要去感恩的。 不好意思,有些扯远了。 还是继续说说开封城的现状吧。 如果历史穿越,你有幸回到开封,在开封城的街道小巷上走着,便会发现四处支起的大锅。干什么用的?答曰:吃人!太饿了,没有办法,怎么办?你家有小孩,我家也有小孩,怎么换一下,煮着吃。自己家的小孩实在是吃不下,那就吃别家的小孩吧。这种说法,历史上叫做易子相食。 危言耸听吗?我很客观。 当时的开封城,就是这种情形。 而官府对于这种惨绝人寰的情景也是默许,不默许又能怎么样?官府本来兵力就不足,对于这种现象是有心无力。 官府态度很简单:你们吃死人,换着孩子吃,我都不管。只有一条,不能满大街乱咬人! 那么城中的情况,李自成了解吗?他当然是了解的,那么既然了解,为什么还要攻城呢? 因为,局限性! 局限性,是我们经常会在历史书里面看到的一句话。比如某某某农民起义了,但是由于其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以失败了,但是其进步意义还是有的,依然不失为一起具有进步意义的由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运动。 这局限性是什么,历史老师往往会一笔带过。 我翻阅史料。 唐朝黄巢农民起义,杀人八百万,大军所到之处,赤地千里。黄巢发明一种绞肉机,把无辜百姓推进去,日夜绞肉,作为军粮。——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明朝农民起义,张献忠屠武昌城。每日,见人就杀,不问男女老幼。这个叫做大杀,没有固定对象,没有任何目的,只是为了杀人。大杀以后,是小杀。所谓小杀,是指张献忠每日杀两三百人来立威,杀人对象同样是随机。武昌城中,被张献忠杀死的不下八十万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清朝中后期,太平天国起义。洪秀全封天王,从广西一路杀来,凡攻占一个地方,来不及逃走的青壮年一律被迫参军,不肯参军的,杀。刑罚五花八门,惨不忍睹,你知道的凌迟,分尸、剥皮,他这里有。你不知道的点天灯,这里也有。如果被斩首,恭喜你,你上辈子祖上一定烧了高香,因为可以这样去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李自成屠临颍、屠陈州、屠南阳。什么开城门、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屁!都是自己编的歌谣。前期,李自成杀戮一点不亚于张献忠。——农民阶级局限性。 看完了,觉得在历史书籍之中一笔带过的东西竟然是这样触目惊心。我想,我们不能去对于历史书籍这样的笔法去进行攻击和诋毁,因为,历史具有总结历史进步价值,指导后人去变革世界、改造世界的功能。所以,它习惯于更多的向世人呈现一些积极的、光明的、正面的东西,这没有错。但我认为,那些隐藏在历史的缝隙之中、潮湿阴暗之地的那些黑暗的、见不得光的东西,同时也需要被拿出来,洗一洗,晒一晒,拾掇拾掇。 因为见过黑暗,所以珍惜光明。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大明殇》正文 第3章 水淹开封 崇祯十五年九月,李自成做了一件缺德的事情,说是缺德,可能还太轻了。 天怒人怨!罄竹难书! 李自成派人在黄河上面动了点小小的手脚,在黄河的河堤上面决了个小小的口子。 然后,黄河就咆哮了。流不尽的黄河水依照着地形地势,立刻洪水滔天,开封城被淹没。历史上管这件事叫决河灌汴。这个河,便是指代黄河,这个汴,就是指汴梁,也就是开封。 水有多高呢?据历史记载,是数丈。数丈也就是将近有十多米,古代是没有高楼大厦的。超过十米的建筑屈指可数,这样的水位,足以淹没开封城。 对于这段历史,说法不一。有人说,淹没开封城是明朝政府自己在搞事情,目的是不让李自成拿下开封城。宁愿自己不要,也不给李自成。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从结果上来看,这一次淹没开封城,李自成的军队并没有受到什么实际的创伤,反而是开封城的军民百姓被淹死几十万,这个叫动机和结果背道而驰。另外,这里面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疑点,那就是周王自己也被困在了城中,差点淹死。周王是皇亲,如果真的是明朝政府自己动手,没有理由不和周王打个招呼。所以,这种传闻是站不住脚的。 所以,这件事情十有八九是李自成干的。而且正史中记载,也确实是李自成所为。至于目的,十分明显。开封城一直围困不下,再加上他上一次被陈永福一箭射掉左眼(据说李自成被射瞎左眼以后还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每次阴雨天气,眼睛都会痛三天。还有就是每次行房事的时候,都会留血不止),无论是从战略目的还是个人泄私愤的角度,他水淹开封都是有理由的,只是,过于残忍。 开封城就这样被李自成攻下了。说是攻下了,其实也不正确。因为按照李自成的意愿,自己攻城是为了拿开封城立脚,可是黄河口子一开,收不住了。开封城里面全是大水,根本就没有办法驻扎,所以,李自成虽然破了开封,但是却并没有驻开封,而是转道向西走了。(向东是黄河,他过不去。) 至于崇祯皇帝发诏让侯恂率军和孙传庭率军救援开封,就落空了。因为开封城被淹没的时候,这两个人还在路上。孙传庭大概还行军在南阳(河南省,在开封的西面)一带,显然是还没有赶上。 黄河水进入开封城,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我给大家简要地描述一下。因为这一部分的史料是极其有限的(因为见过案发现场的人几乎都死了,或许有活过来的,精神受到了重创,未必愿意说这件事情。所以,一般这件事情后来史料的来源都是一些官员的回忆录或者传闻之类)。 首先说周王。周王家里房子比较高一点,毕竟是王府,比普通百姓家的房子肯定高很多。所以,大水一下还淹不死周王。他和十余个女眷抱着一根房梁泡在水里面,然后是其中有一个女眷用头把房顶顶穿(估计练过铁头功),周王这才浮出水面。后来是开封府推官黄澍在大水之中找到了周王,然后随便用木头扎个木筏带着周王逃出了开封。黄澍也因为这件事情立功,从推官一直升任御史,走上了光辉的仕途。 高铭衡呢?他的命也比较好,自己搭了个小船,也逃离了开封城。事后追究责任的时候,崇祯皇帝顾及他前两次守备开封有功劳,没有深究,只是罢了他的官。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公道的。 当然,在李自成攻打沂州的时候,当时已经是老百姓的高铭衡因为不肯投降李自成,还是被杀。这是后话了。 而当时的开封城里面有这样一个人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人不是什么官员,但是很难得,也进入了历史。 之所以引起了我的注意。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他的性格很放荡不羁。这个人是万历年间的举人,中举以后去北京城参加会试十次,没有中进士,干脆不考了,闭门读书喝酒。这没有什么,关键是喝酒的地点。他不在家里喝,而是要在城外南边水里面喝,一边泛舟一边喝酒,而且不仅自己喝,还是拉上别人一起喝,见谁拉谁。不仅喝,而且喝的还很多,每次喝还都要喝醉。但是,你以为他只会喝酒那就错了,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第二。在李自成攻打开封的时候,他还给政府写了一封建议信。信的内容是请河南这边让左良玉火速增援开封,然后打通黄河来运粮食,这样就可以解决粮草不足的问题。这一点,我认为是很有见识的。因为当时左良玉距离开封并不是很远,从距离上来说,他来救开封是可行的。而遗憾的是,崇祯皇帝只调了侯恂和孙传庭两个人来救援开封,可惜的是,两个人,都没有赶上。同时,他还建议让陈永福不要躲在城里面防守李自成以免被李自成围城,从结果上来看,他的提议是完全正确的,而且极其有眼光,因为李自成确实就那么干了。可惜当时意见没有被采纳。 当时开封被淹没的时候,这位老先生是抱着自己祖宗的牌位还有一筐一筐的书被淹死的。 可以鉴定,这是一个热爱读书,并且有眼光的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者。老人家的话,还是要听的啊。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大明殇》正文 第4章 打南阳 自从李自成水淹开封以后,开封城便成为一座死城。 什么场面呢?城内里面的瓦房和茅舍只剩下一半,乡野之间的瓦房只剩下十分之三,至于人,基本上都不剩了。 史料记载,有客商从汝宁府固始县经过的时候,一共走了六天,竟然连一个人都没有看到。 这种情形,大家可以想一想。你去一个地方旅游,走了六天六夜,不见一人,鬼都没有。即使没有吓死,都会寂寞死。但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事实就是这样。 李清照有首词这么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所不同是,李清照那个是文艺片,这个是恐怖片。 好不容易,这个客商看到了有人的地方。发现大家门前都长满了一米多高的草,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草呢?原来是因为城里有狼群,长草是为了不让狼群发现自己。不仅如此,人走在道上都是结伴而行,同时身上夹带一根柳木做的棍子防身用。 至于,治安,就完全谈不上了。城里面因为死人太多,竟然公然出现了卖人肉的情形。不过,因为周王的禁止,一共只卖了三天就不让卖了。 匪夷所思。 还有的人多长了个心眼,在腰间别了许多大饼,趁着大家都没吃的,高价出售自己的大饼。一个大饼一钱银子,相比于正常时候的一文铜钱一个,这个饼的价钱翻了一百倍。 李自成淹没开封,受到波及的面积绝对不仅仅限于开封一城,而是面积到达了八百里。 乱世之中,百姓是最无辜的人啊。 李自成没进开封,一直往西走,到了南阳(二月河先生就是南阳人)。孙传庭在南阳那里打了李自成一个伏击。谁打的呢?高杰。 高杰这个人本是李自成的同乡,后来投降了明廷,现在是明朝的将军。这没有什么,农民军自从造反以来,不断有人投降明政府,也有投降以后又反叛,反叛以后又投降的。比如张献忠。但之所以要介绍高杰是因为这个人和李自成的小老婆偷情,后来被李自成发现,高杰无奈才投靠了明政府。 对于这样投降过来的人,明朝政府当然是乐意的,因为考虑到高杰同志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了解起义军的作战方法(其实,后面大家会发现,所谓起义军没有什么作战方法,能赢,全靠人多)又和李自成老婆刑氏有一腿,降而复叛的可能性没有。所以,明朝政府还给了高杰官做,让他当了个总兵,跟在孙传庭混。 后来,这小子官是越混越大,孙传庭死了他没有死,崇祯死了他还没有死,李自成死了他还没有死。后来一直混到南明朝廷里面,竟然还混到了个太子太傅(从一品),祖坟上真是冒了青烟了。 后来是在城中嫖妓吃酒喝高了,总兵许定国看他不顺眼,给了高杰同志一刀,后来就没有然后了。 孙传庭这边小胜了一场,往西是没法走了。李自成把马头一调转,往东走。 一边走,还一边让士兵把盔甲财物丢一地。 被打的丢盔卸甲?不是?这是李自成的计谋。 孙传庭的官兵一路走,一路捡钱。 不捡白不捡。 是吗? 不是的。 有的时候,地上的东西不能乱捡,尤其是李自成的东西不能乱捡。比如高杰捡他老婆(从床上捡的),比如士兵捡他掉到地上的装备。 这些官兵不仅捡了,而且还身上穿了。有的士兵比较贪心一点,还穿了不止一件。盔甲这种地方,其实是很重的。仅仅穿一件盔甲,士兵的作战灵活性都会下降很多,何况身上是盔甲套着盔甲,和穿三件套一样。 李自成终于回头了,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孙传庭的部队。从来只有老子抢别人的东西,还没有别人抢老子的东西。既然你们拿了我的地方,那我还得加点利息。什么利息,你们的小命! 李自成挥师向西,官军彻底蒙了——不是跑了吗?怎么又回头了? 官军这个时候才忽然明白过来有诈,李自成的东西果然是不能白要的。可是还又还不回去了,穿在身上的盔甲要脱下来得有多难,还没等脱下盔甲,就成了李自成的刀下亡魂。这一下,李自成可以说是反败为胜,一共斩杀孙传庭麾下有名有姓的将官校官七十八人,收回了自己被捡的装备,顺便把孙传庭这边的装备也没收了。 李自成这一次大败孙传庭,攻陷了南阳。 没办法,李自成的人实在比孙传庭多太多。 孙督师和李自成打攻城战还可以凭借着火炮优势和城墙之险占据点优势。至于,打野战,基本没戏。不是孙督师不行,而是李自成人多。 打下了南阳城以后,李自成依旧是屠城。这基本上已经成为李自成行军打仗的固定模式了——攻城,破城,屠城。 孙传庭呢?他上了一道折子,上疏自己弹劾自己。毕竟南阳是在自己手上丢的,主动承担责任的精神,一定要有。 崇祯当然不会追究他的责任,处分了孙传庭,派谁和李自成打仗。 所以崇祯的意见是,你主动承担责任,我都知道了,但是我不处分你。你接下来该怎么打还怎么打。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大明殇》正文 第5章 张献忠屠舒城 李自成先打开封、又打南阳,一直以来,可以说是忙得不亦乐乎。那么,在这段时间里面,张献忠又在干什么呢?请原谅我在这里的时候,又插着讲一讲张献忠,因为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这段历史中没有办法绕道而行的一个角色。 首先这位张屠夫的知名度实在太高,明末的农民起义者光是首领就有百人之众,什么闯塌天、射塌天,这个王、那个王的,光是称孤道寡的人数就比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将还多。但是后世流传下来,名声大的也就是两个人——一个是李自成,一个是张献忠。这两个人简直可以说是明末起义大戏中的反一号和反二号。所以,我讲李自成的时候,顺便还得把张屠夫捎上。 李自成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进了北京城,作为一个革了崇祯皇帝老命的人,闯王在历史上没有名气是说不过去的。 张献忠为什么出名呢?因为杀人,杀人如麻,有人管这个人叫张魔王,我觉得有些抬举这个人。所以,我给他起个外号叫张屠夫,因为相比魔王来说,张献忠是很不上档次的。 崇祯十五年正月十一,张献忠先是打下了潜山县,紧接着在二月份的时候又打下了全椒。然后时间就到了四月初三,张献忠打下了舒城。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这个时候李自成正好第三次包围开封城。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张献忠打舒城和李自成起初两次打开封,在作案手法上是有相似性的——都是地道战。从城外挖地道挖到城里,从而将堡垒从内部破坏。正因为其手法相似,所以结果不相似的话也有些说不过去,张献忠的地道刚挖了几个洞,立马就被胡守恒给堵上了。当时胡守恒是舒城的编修,官不算大,在那个时候名气自然也算不上大。但是他祖先不得了。这位胡守恒先生是宋朝胡瑗先生的第二十一世孙。胡瑗先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理学家,文学巨擘。世人称为安定先生。 当然,胡守恒堵上了张献忠的地洞,张献忠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否则,连张屠夫这个外号都对不起了。所以,在张献忠攻打下舒城以后,他很残暴地给了胡守恒几十刀。 张献忠攻下了舒城以后,还给舒城改了一个名字,叫得胜州。当然,给攻下的城池改名字,也不是张献忠头一回做的事情。平心而论,张献忠的文化水平实在是太差,这个名字起得也实在是很拙劣。因为舒城确实算不上是什么耀眼的城池,相比李自成打开封一打就是半年,张献忠才用了三天时间打下的城池,这样的城池战略地位和军事地位能有多重要,可想而知。但是,张献忠却给这样的城池取名叫得胜州,张献忠志向和胸襟,就可见一斑了。 张献忠四月初三攻城,四月初六就攻下了舒城。可以说明张献忠实占据了绝对的兵力优势的。 攻下了舒城以后,张献忠休息了两天。说是休息,其实也不是很准确。因为在这两天的时间里面,张屠夫依然在忙着杀人。 先是杀胡守恒,这个之前已经提到。在张献忠的眼里,胡守恒应该算是一个很不识时务的人,竟然敢和张屠夫硬碰硬,简直是找死。张献忠在四月初三的时候把自己的劝降书射了进去,然后胡守恒先生表示自己看不惯张献忠这号人,确切的说是看不起这号人,所以张屠夫的劝降书就被胡先生像是挂尿布一样挂在了城门楼子上面,把张屠夫恶心的不行。我们要知道一点,那就是胡守恒先生是书香门第,安定先生的后人。家学渊源和文化风气一直从北宋熏陶到了大明,老子英雄儿好汉——胡守恒先生自己本人也是崇祯年间的进士,顶尖的知识分子。你张献忠一个文盲写的劝降书,文采不说,简直是狗屁不通,老先生没有拿去擦屁股简直是抬举了张屠夫。 于是,张献忠满怀着对知识分子的仇恨将胡守恒杀了。 他觉得还不能泄愤。 于是,抓了一个毫不相干的人,这个人,叫韩光祖,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个读书人。既然是读书人,张献忠是很残忍的。可能是张屠夫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在旧社会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张屠夫的造反精神十分的强烈,动不动就要革人家的命。而对于知识分子,张献忠基本就是能杀就杀,杀累了休息一下再杀,总之,一革到底。知识分子碰上张屠夫,下场基本就只有一个,死。而且,死的惨不忍睹。 韩光祖不仅自己被张献忠分尸,不是死后分尸,而是活着被分的尸,连家里人也不能幸免。妻子张夫人投火而死,儿媳妇李氏和一个妹妹、一个女儿,投井死。他的儿子有一个小妾,此刻已经怀了孩子,因为有了身孕,可能是为了给老韩家留下一点骨血,于是就没有投井。 惨重的教训教育世人,在张屠夫的面前,简直就不要心存任何幻想。因为要等张屠夫人性爆发、大发慈悲,简直是太阳要从西边出来。于是,这位小妾的肚子被剖开,胎儿被取出来,在韩家人里面死的最惨。 当然,不是最惨。 因为,接下来张献忠在呆在舒城八个月里面做的事情,才叫一个惨绝人寰。 一言以蔽之吧,张献忠在舒城八个月,只做了一件事,杀人。 整整八个月,舒城经过张屠夫的杀掠,房子茅舍人烟,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一片白地。 我很感谢张献忠这样的人最终没有造反成功,天意昭昭,一盏明灯高悬在举头三尺,天道和仁义有时缺位,但终究会来到。 历史不会永远是毫无来由的杀戮,当黄沙退却以后,总会回归世道人心。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大明殇》正文 第6章 乱世和自保 当张献忠在四月初六攻毕舒城那日,这座位于安微中部的小县城便从此和死亡与屠杀紧密相连。曾经匍匐在太行山脚下与巢湖之滨的小城,再也没有机会去重温那些悠闲恬静的日子,在接下来的八个月里面,只有望不到头的恐怖和鲜血。 四月应该是这个小县城春红柳绿的季节,孩童们可以追逐嬉闹着去郊野里面放着无拘无束的风筝;憨厚而从不知抵抗的的封建社会农民将会成群结队地扛着自家的农具在田垄上行走着,去开始这一年的春耕;读书士子们也会在蜗居在一小方天地读书读累的时候,推开紧闭的扉门,去姹紫嫣红的室外去做几首小诗。大明朝四月的季节,不就是这样的吗? 但从崇祯十五年的这个春天开始,从张献忠的步子登上舒城城楼的那一刻开始,从坚守固城的胡守恒先生死于张屠夫的屠刀开始,一切,都结束了。 张屠夫开始挥舞着他的屠刀,张牙舞爪地挥舞向着舒城数万无辜的人民。这个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的底层农民,在举起了起义的大旗以后,却屡屡向着底层的老百姓挥舞屠刀,张扬力量,在苦难者痛苦和哀嚎之中满足着他那空虚扭曲而近乎变态的心理。 于是,崇祯十五年的舒城成为了《地藏经》里面所谓的无间地狱,刺鼻和令人作呕的血腥味掩盖了本该充盈在原野的油菜花芬芳,遍地的哀嚎和痛苦的呻吟惊散了满城飞鸟。当崇祯十五年的冬天漫天飞雪从苍穹之上徐徐覆盖下来的时候,再也没有曾经的房屋茅草给这些雪白的精灵落一下脚,也没有倔强顽皮的孩童在片片雪花落地之前便伸出稚嫩的手掌将其融化在手心,舒城已经俨然如同史前,似乎文明从未诞生,只有裸露出来的空白的大地在静静地宣誓着这里曾经遭受过的苦难和悲痛。 舒城,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 应该说,张献忠之所以能在安徽中部这样肆意妄为,从某种角度来说,有两个人是要负起责任来的。这两个人,一个是李自成,还有一个是左良玉。 李自成负责,是要负间接责任。当然,鉴于李自成自己也经常做屠城这种事情,而且心黑手狠一点不亚于张献忠,而之前李自成屠城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说要让张屠夫负一下间接责任,这个时候突然让李自成为舒城之难负责,乍一看是有些说不过去的。但是,仔细想一下就会明白这里面的道理。 大明朝的国防力量是有限的,要用这有限的国防力量去对付四面八方的农民起义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抓住重点。正所谓抓大放小,谁冒尖打谁。而当时,李自成浩浩荡荡地带着麾下几十万大军把开封城围成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大粽子的时候,自然就成为了明朝政府举朝上下最关注的焦点。 考虑到李自成每次带来的人都很多,明政府掂量了一下,只派一个代表团去接待闯王阁下是不够礼仪、不够分量的。在这场明末年起义大戏的面前,既然反一号出现了,那么应该多找些人和他搭戏,这样李自成的反一号才好顺理成章地唱好这出大戏。所以,当李自成跨着那批乌驳马向着这十朝古都的时候开炮的时候(第二次攻打开封),接到崇祯皇帝命令的左良玉也带着自己本部兵马浩浩荡荡地朝着开封的方向来,并且和丁启睿合兵十八万在朱仙镇和李自成大战一场。 大败,铩羽而归。 正如前面所讲,明朝的国防力量有限,而左良玉之前的主要军事任务就是在四川安徽湖北一带剿灭张献忠,如今左大帅把大军带走去搞李自成,张献忠这里就没有人管。而张屠夫的实际行动表示在有人管的时候他本就无法无天,没人管的时候就更加无法无天。因此,客观上讲,李自成攻打开封的行为吸引了明朝政府大半的军事力量而造成安微一带防备的疏松,给了张献忠可趁之机。说李自成负间接责任,是不为过的。 那么左良玉要不要负责任呢?当然要负责任,而且责任是巨大的。自从左良玉在朱仙镇被李自成打得屁股尿流以后,可能就得了一种病。一种叫做恐李症的病。那一年的朱仙镇之战中,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断定的。那就是左大帅应该是受到了严重的精神刺激,这种精神刺激在医学上叫战争后遗症,也有一种民间比较通俗的称谓——打怕了。从这位左大帅日后在军事中的种种表现来说,基本上只要是和李自成有关的战役,这位左师傅就是一个字——躲。能躲多远躲多远,哪怕是造大船渡黄河,只要能够躲过李自成就行。 在开封城被围困起来的那一刻,几乎是同一时间,安徽的舒城也遭受到了张献忠的攻击。鉴于左良玉的战后表现,让左良玉去救援开封,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那种对于李自成的恐惧会大大降低左良玉军队的战斗力,而左良玉本人也一定不愿意亲赴开封的战场。 那么,去救援舒城,防止张屠夫在安徽一带撒野呢?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左良玉朱仙镇兵败以后就退守到了襄阳,而且他不光退守,还凭借着自己超高的声望,吸引了一大批政府的杂牌武装,共计二十多万人。打张屠夫,应该是够了的。 然而左良玉终究是没有去救援舒城,开封城也最终覆灭于决堤的滔天洪水。他终日只是拥兵自重,骄奢淫逸。 坐拥二十余万兵马,整日却驻扎在襄阳城中奸淫掳掠,沦为兵痞,害苦了楚中百姓。以至于楚中人民对左良玉深恶痛绝,烧毁了他造来逃避李自成而渡黄河的大船,而后又大开城门,杀鸡宰羊地把李自成迎进了襄阳城。明朝政府的形象就在左良玉驻扎湖北的那一段时间里面,被左良玉败了个精光。所以楚中的人民即使相信李自成,也不愿意再相信明政府。 我一直很好奇,依照左良玉的兵马进攻李自成是没有胜算,但是兵峰向南去会会张献忠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即使不敌,也不至于让张献忠在安徽一省杀人如麻,毫无顾忌。 几百年前的这一段历史我今日看来依然心有不甘,张献忠几乎就在明朝政府军的眼皮子底下杀人,可是,竟然没有人去管,除了各地州府的地方官兵会在自家城池上面和张献忠抗衡几日,大部的援剿大军(指左良玉)却按兵不动,为何? 最终,我找到了一个可以说服我自己的理由——因为自保。从跟随袁崇焕镇守辽东到松山、杏山的与后金之战,再到崇祯五年之后辗转中原剿灭农民军,一座座城池在他的手上失去又收复,一次次失败以后又胜利,胜利以后又失败。在左良玉眼中,和农民军的作战好似永远是一场打不完的拉锯战。在东边刚刚平定的叛乱,没过多久,便会在西边、北边和南边迸发。十几年的征战生涯,农民军没有越剿越少,反而如同一原永远无法焚尽的野草,一点零星的火便足以酿就熊熊的烈焰。在这场平叛贼寇以及抵御清兵的过程中:袁崇焕死了、卢象升死了、曹文昭死了。我相信左良玉已经开始在怀疑了:这些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我应该也做不到吧。而我同时也相信朱仙镇的那一战也成为他心路的转折点——数以百万的农民军终于汇聚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这种力量比决堤的滔天黄河之水更加的猛烈,那一刻,我相信他心中升起了退意:“何必去苦苦剿灭农民军呢?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这纷繁复杂的乱世之中,我已经见过了太多无辜的性命成为毫无价值的齑粉,而我,不要成为乱世之中那个无辜的人,而要不成为无辜的人,就必须依靠力量而不是寄希望于皇帝的仁慈或者农民军的仁慈,就得拥有兵马,乱世之中,只有刀枪和军队可以给自己带来绝对的安全。” 所以,左良玉没有救舒城,因为,他要救自己。 我想,这应该是历史的答案吧。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大明殇》正文 第7章 作为演员的张献忠 如果说张屠夫的在舒城的那段日子是但丁神曲里面的地狱,那么张献忠攻袭庐州(今安徽合肥)则是卓别林氏的闹剧了。 历史果真是一个喜怒无常的老顽童,而这个老顽童想必觉得重复是一件无趣的事情,并且也一定厌恶了单调。所以当舒城的惨烈依然还在进行中的时候,他便急着要换一换口味,并放松一下心情。而张献忠的庐州之战(说是庐州之战,其实压根也没战)便是一计良好的调味品,将历史的神经一下子从紧张置换成了舒缓。 崇祯十五年的五月初六,也就是张屠夫攻下舒城整整一个月以后的那天。在整整一个月的血腥杀戮麻木了神经之下,以及强烈的野心刺激之下,这个杀人如麻的屠夫将视线暂时从小小的舒城移开,而贪婪地觊觎上了庐州城。 庐州城不比小小的舒城,对待舒城张献忠可以自信饱满地搭上自己攻城的云梯,可以在攻陷了舒城以后大气都不喘一个,紧接着又去攻打六安。但是,对待庐州是绝对不能用这种方法的,张屠夫性子虽然暴躁,但是肯定不傻。在张献忠的眼里,舒城就好比是一只蚂蚁,而庐州则不异于是一头大象,因此,张献忠不会头脑发热到在碾死一只蚂蚁之后去不知死活地挑衅一只大象。 庐州,这个被后代军事家称为是“江南唇齿、淮右咽喉”的城池,历来便是江淮地区的行政军事首府。密集的人口、坚固的城池、显赫的地理位置,这几个要素叠加在一起,足以让张献忠心生退意。 张献忠不是李自成,他没有李自成的百万雄兵。虽然在明末起义的三十六个大营里面,他张献忠曾经是最为强大的一营,虽然当年三十六大营首领聚会他和老闯王高迎祥坐在一起商讨大事的时候,李自成不过只是站在一旁连坐的资格都没有的闯将。但是今时已经不同往日,当李自成号称闯王、拥兵百万,横扫大半个中原的时候,自己才刚刚从龟缩许久四川盆地探出头来。张献忠明白,自己不能和李自成攻打开封那样毫不计成本,毕竟自己没有李自成那么殷实雄厚的家底。 因此,要用计谋。 可以断定的是,这个面色仓黄如虎,胡须长一尺六寸的张屠夫虽然在万恶的封建社会没有受到过任何正统的教育,但是出于业余的爱好,张屠夫应该是看过一些军事书籍,比如三国演义、战国策之类的。想来张献忠的军事素养应该是还不错的,否则也很难做到今天这个位置了。 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张献忠坚定这一点。 鉴于庐州城确实坚固无比,所以一定要有内应才行,而像上一次将降书射进舒城那样射进庐州是不可能的了。小小的舒城都敢将张屠夫的书法作品像是挂万国旗一样挂在城门楼子上面,更可况是庐州! 张献忠是一个极其好面子的人,有了上一次屈辱的经历,这一次他无论如何也丢不起这个人了。 于是,张屠夫就如同戴望舒雨巷里面所书: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庐州城下,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怨仇的姑娘。 紧接着,丁香一样的姑娘就出现了。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不是别人,正好是来庐州城讲学的学使,鉴于历史资料在这一部分的匮乏,这是一个在历史上无名无姓的人,我们就姑且称他为某老先生吧。 当某老先生要来庐州讲学的消息和张献忠的城池外徘徊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诡计就应运而生了。于是,张屠夫果断地丢下了那把寂寥而又彷徨的油纸伞,换上了一身戏服。前者我评论张屠夫是明末农民起义大戏之中的反二号,如今看来,这还远远不足以衬托张献忠的才华,事实上,他不仅仅是一个敬业的演员,还是一个天赋异禀的导演。 所以,当某老先生要来庐州讲学的消息随风飘进张献忠耳朵的时候,一个剧本便在张导的脑海之中紧急地构思了: 我这样子的气质,胡须飘飘、双目有神,如果找一件戏服扮上去饰演那个所谓的某学使先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仅如此,为了使得这场戏更加的活灵活现,我应该再找一群小弟来作我的跟班,这些人都打扮成为读书人的模样,紧紧地跟在我的身后,我拿着庐州城请某老先生讲学的令牌,坐在高高的抬舆上面,大摇大摆地在官员簇拥下面进入庐州城。好,就这样演,天衣无缝。 正如张献忠的剧本设计一样,故事的情节完全顺着张屠夫的构思进行着: 当庐州城内发出的信牌刚刚出城不久,张献忠便在半道上面把他截了。很好,第一个桥段顺利。 紧接着第二步,张献忠派遣士兵拿着截取的令牌伪装成送信的书役去迎接所谓的某老先生,然后再一刀把这个某老先生结果。第二个桥段也很顺利。 最后的压轴戏来了,张献忠严格地按照自己设计的剧本换上了某老先生的专业服装,扮演起了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某老先生,手下的士兵们伪装成一身青衣、肩负书卷的学子,张献忠坐在高高的抬舆之上,任由一尺六寸的长长胡须在胸前摇晃,在数百人队伍的簇拥之下,远远地看见,庐州城大开的城门。 庐州城大小官员想必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浩大的学使队伍,急忙将城门大启,出城相迎。张献忠在大小官员的陪同下、在青衣儒冠的衬托下,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庐州城。在张献忠的身体刚刚闪入庐州城的那一刻,三声早约定好的炮击响起。这炮击不是城内官员对于张学使的盛大迎接,而是张导事先在庐州城下埋好的伏笔——三声炮击过后,那些早已经埋伏多时的甲兵即将完成这出剧本的最后一出重头戏。突如起来的刀兵将一众官员惊成了仓皇失措的田鼠,而等他们的魂魄稍微聚拢一点,头脑刚刚清醒过来的时候,那个坐在高高抬舆上面的学使先生已经脱去了身上伪装的戏服,变成了豹眼黄须的张屠夫。 张屠夫显然没有打算继续把这出戏唱到地老天荒,当观众们都差不多到位的时候,他便急不可耐地卸下了伪装,露出他吃人的本色。相比于唱戏,张屠夫在杀人这方面,显然是更加的专业。 戏是不能白看的,尤其是张屠夫自导自演的这出精彩大戏更加不能让任何人蹭了场子。因此,张献忠给每一位前来看大戏的官员都收了一份票钱——他们的脑袋,而且,一个都不能少! 惊慌失措的官员们像鸟雀一般四散而去,等候多时的甲兵强劲地挥舞着雪亮的利刃开始一边倒的屠杀。 就这样,凭借着超高的艺术天分和精心铺排的桥段,张屠夫用最小的代价打下了这座被号称为“铁庐州”的城池,靠的,都是演技!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大明殇》正文 第8章 习惯的力量 当张献忠在庐州城门口大肆屠杀着来不及逃离而又仓皇失措的官员之时,城里面听到风声的官员这个时候已经带好了官署的公文和印章,趁乱逃出了庐州城,捡了一条小命。 以至于日后张献忠毁掉庐州这座城池的时候,这些官员也成为了漏网之鱼,躲过一劫。 虽然说是逃跑,这些大明朝官员还是很负责任的,因为在他们开溜的一刹那,还是保留了些许的理智和冷静,带上了象征着大明朝政府行政权威的公章印篆。事实上,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这些人都是在庐州城外的船上理事。于是,巢湖上面飘荡的小船,既成为这些官员的避难场所,也成为这些官员的临时办公场所。 好吧,既然跑了就跑了吧,这些人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没有带,偏偏带上了公章,张献忠也是无可奈何。不管怎么样,打下了庐州城的张献忠依然是志得意满的,相比于李自成此刻在开封城下面急得跺脚,张屠夫轻而易举地拿下庐州城。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军事角度考虑,都显得要比李自成高明一筹。 当张献忠成功地占领了这座千年古城的时候,他的老朋友,同样是农民军起义首领的贺一龙(外号革里眼)也在庐州城边的无为州打的火热。 无为州名为一个州,其实就是庐州城的一个小县城,可能是沾了张献忠打庐州的光,贺一龙打无为州显得异常的顺利、波澜不惊。按说这个曾经和张献忠一起被明朝政府军赶到安徽山区里面吃土的难兄难弟应该和张屠夫合兵一处才是,然而结果却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在地图上显示,无为州和庐州的距离十分的接近,甚至可以说是紧紧相连。然而贺一龙显然和张屠夫有些不对付,并没有一起联手造反的意思。 这位贺一龙同志或许是有些看不起张屠夫,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看得起李自成。 所以,在贺一龙打下无为州的不久他就舍近求远,屁颠屁颠地跑到河南投奔李自成去了。当然,他之所以去投奔李自成,是因为在无为州这边混的不是那么顺利。 为何不顺利? 因为颍州的参将李栩在他打下无为州不久,就悄悄地在无为州东南的小路上给贺先生设了伏。当时,贺一龙刚刚打下无为州,可能头脑发热、过于兴奋(当然,这个也可以理解,毕竟在安徽中部山区里面窝了四年),竟然忘记了穷寇莫追的道理——打下了城池不好好在城里面呆着,竟然追出了城来。这一追就正好掉进了李栩给他备好的口袋里面。几千骑兵蹲在角落里面恭候多时了,所以单等贺一龙带着一群农民军们追击过来的时候,骑兵健勇们便从草丛的掩护之中杀将出来,直抄贺一龙的后路。骑兵的机动作战能力固然不如步兵,但是在没有遮拦的原野冲击能力远在步兵之上,再加上李栩的军队埋伏多时,钢盔铁甲且是以逸待劳,贺一龙则是猝不及防,这一下便被李栩包了饺子,大部队被冲散,并损失上千人马。最后,刚刚打下来的无为州也没有保住,迫于无奈,只得仓皇北上投奔李自成。 不过,如果贺一龙知道自己是被谁打了伏击的话,估计也不会觉得太冤枉。因为打他伏击的这个李栩,是明代兵部尚书(国防部长)李精白的儿子。虽然这个李栩在读书方面比他老爸差很多,毕竟没有考上进士,但是似乎对打仗充满了兴趣,而且从来都是不等不靠不要,连打仗的钱都是自己掏,从来不主动问政府要一分钱。 难能可贵啊! 如果你认为这位李将军是个执绔子弟,打仗是为了好玩,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结果显示:对于打仗,他不仅是很有兴趣,而且是很有能力;不仅是很有能力,而且是很有成绩。就不看李栩这一次伏击贺一龙的战绩,光算从崇祯八年以后,死在他手中的农民军首领就有闯塌天、白虎神等人,虾兵蟹将更是数不胜数。以至于作战能力太过于显著突出,被明朝政府提拔成为了参将。 贺一龙被这样的一个人打了伏击,实在是算不上冤枉的。 于是,贺一龙,这个被称为革里眼的起义军首领,在被李栩打了一通闷棍之后便北上去往河南。怀着对于张屠夫的不屑和心中遭遇伏击的愤懑,带着本部人马,去找李自成,这一次,就再也没有回来。 当然,贺一龙在安徽的这段日子,也不算是默默无闻的,例如那些庐州城下三声炮响便飞奔上船的官员便是受了贺一龙的影响。 这就要从几年前说起了。 贺一龙曾经在安徽中部的英霍山区里面猫过几年的时间。山区里面空气虽然好,但是却有一个很大的坏处——没有粮食。而贺一龙显然没有准备自己去种粮食,明朝政府军更不会给他种粮食的机会。所以,一到秋天(为什么选秋天呢?因为秋天天气转凉,而且是收获的季节),贺一龙便抖擞精神,趁着秋高气爽,带上他的部队来城中抢粮。城中的官员每次听到贺先生抢粮来了,都很害怕贺先生在抢粮的时候一失手把自己的性命也顺便抢了。因此,官员们都养成了在秋天的时候带上自己的公章和公文在船上办公的习惯,等贺先生抢粮走了,他们再回办公室办公。而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张献忠打下庐州城的那一刻。所以,不难理解的是:在庐州城下三声炮响过后,他们在决定逃跑的一刹那条件反射性地带上了自己的公章和印篆,直奔城外巢湖的大船。 这一切,都是习惯的力量。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大明殇》正文 第9章 两把硬骨头 相比于贺一龙刚打下一个无为小县城就被李栩打的仓皇逃窜而言,张屠夫在庐州城还算是勉强站稳了脚跟。而这一点也充分证明了,这个从小就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的黄脸屠夫,在军事素养和指挥作战能力方面,是要比贺一龙优秀很多的。 庐州城拿的很顺利,进了庐州城以后也比较顺利。 所谓城池,有一点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不管是多么难攻打的城池,不管在攻城的过程中遇到多么强烈的抵抗,只要在城门被打开的那一瞬间,所以的抵抗基本都会放弃。好似那一扇城门同时也成为一道守城将士的心理防线,随着城门缓缓地开启的一瞬间,这道防线也就随之溃却。所以,当张屠夫进入庐州城以后,他再也没有没有碰到什么像样的军事武装的抵抗,所有的官员、乡绅、士兵、百姓,都是跑的跑、降的降,大家都选择乖乖地在张屠夫的治下做一个顺民。 当然,也有两把硬骨头,宁死不降。 而在中国的军事战争史上,甚至在全人类的军事战争史上,我们都会看到一群这样的关键少数。这一群被称为所谓“硬骨头”的人,他们总是显得不合时宜、不被理解,总是选择在那么关键的一瞬和普罗大众站在相反的方向,从来都不会随波追流。这种人,譬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譬如中世纪文艺复兴中的布鲁诺,总是在危急的时候把身家性命看成粪土,而将内心的价值追求当做是头顶的星空与永恒的法则。 这样的人,鲁迅称之为“民族的脊梁”。 这群人所谓宁死守候的东西,西方人谓之为原则,中国人管他叫气节。 所以当张屠夫一把黄脸进入庐州城的时候,一场小范围的关于暴力和气节的战争就开始了。 第一把硬骨头是庐州知府郑履祥,作为庐州城的最高行政长官,所谓的一把手,在这个时候,他表现出了一把手的担当和责任。 当大小官员都带着公章往城外巢湖的那条大船上狂奔的时候,老先生依旧没有任何要走的意思。当然,其实他是完全有机会走的,因为官位比他还小的小吏都能逃出去,他一个堂堂的知府,要想趁乱逃走,应该是一件不难的事情。即使他不逃走,留下来。如果愿意背弃自己的原则和忠义,摇尾乞怜在张屠夫的治下做一个伪官总是可以留下一条命的,毕竟在两年之后李自成进入北京城的时候,很多官员都作出了那样的选择。但是,他依然选择了不屈与死亡。 死亡,在中国的士大夫史上是别有一番注解的。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死亡从来都不是意味着终结,而是意味着延续和表达——这种表达的内容便叫做气节。肉体之死亡的那一刻,而张扬出来的气节和忠义,当会成为鼓舞后世之人“宁折不弯”的精神财富,历久弥新,纵使沧桑也依旧不老。 第二把硬骨头叫卢谦。这个硬骨头卢谦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是个退休在家的大明朝官员了。但是,老先生显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身为大明朝命官的身份,时时刻刻将忠君爱国和士大夫操守放在胸中。 随着庐州城下三声炮击,张献忠进城的消息已经是满城风雨了。乱世之中,消息往往是传播的最快的——无论是真消息还是流言蜚语,顺着浮乱以及恐慌的人心,他传播的速度之快,顷刻便满城皆知,远远要快于北部长城上的烽火狼烟。 所谓三人成虎,虽不见虎,而满城之人皆散焉!况且这一次,狼真的来了。 在听到了张献忠进城的消息以后,这个退休在家的老人没有一丝的惊恐和慌乱。他的脸上反而是浮现出一种淡定而看破的笑容“天命如此,岂是人力可以移哉”。 他缓缓地起身,从家中衣柜之中拿出多少年都没有再穿过的明朝官服。他充满感情地望着自己曾经在真定府当御史的时候穿过的朝廷命服,轻微细致地抚摸着上面振翅高飞的云雁。 “一切都要结束了吧。云雁啊,云雁,我终于再不能同你一起振翅高飞了”老先生如此地喃喃细语。 他静静地凝视许久,最后将这身官服装充满感情地披在了他的身上,整理好衣冠束带,正襟危坐在自家的宅门之中。默默地等待着张献忠的到来。 在静静地等待之中,在装容肃穆的大明朝官服的下面,除了淡然还是淡然。 终于,他等来了张屠夫,并开展了一段这样的对话: 张屠:你是明朝的官员? 卢:官服在此,你看不出来吗? (张有些气愤) 张屠:你可知道我是谁? 卢:你是盗贼,这还用问吗? (张十分的气氛,然而依旧忍住) 张屠:庐州城已经破了,大明朝亡国是早晚的时间,你干脆跟着我干,依旧还可以当官。 卢:哼(鼻子出气) (张忍无可忍,让人打) …… (打完了,老先生遍体鳞伤) 张:我最后问你一遍,你到底是选择投降还是选择去死 卢:我堂堂朝廷大员,怎么可能去屈辱于你们这些鼠狗!你们这些盗贼,早晚会不得好死的,竟然敢欺凌我堂堂大明朝官员! (张忍不可忍,杀之) 老先生死了,一把硬骨头终于被包裹在淌着鲜血的明朝官服下再也没有站起来。 至此,庐州城的两把硬骨头都已倒下,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庐州城内,张献忠再也没有碰到这样的硬骨头。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大明殇》正文 第10章 李自成西进 大雪,崎岖难行,眼看着就要封山了,李自成一行走的极其的缓慢,原计划十日之内便可以抵达潼关,如今看来,时辰已然是好些都耽搁在路上了。 闯王跨与乌驳马上,漫天飞舞的雪花已经浸染他的眉头,透过层层的冰霜,右眼依然依稀可见开封之战中为陈永福射伤害的左眼,他的这支队伍十多年来东奔西走,一直都是被官府成为流寇,而自己的这个闯王也是一直被明军称为是闯贼,全部皆是由于自己未能有一城之地来立足,如今攻打开封不得,又要前往陕西,眼看着自己这支队伍越来越庞大,而境况却和以前无甚区别,李自成此刻感慨万千。 宋献策缓缓将马头与李自成并立于一起,他望了一眼黯然神伤的李自成,缓缓地开口了:“闯王不必心忧,眼下的时局固然是艰难,但是所谓难者,是相对而言,永远没有绝对之分,当年闯王在米脂县拉起一杆大旗的时候,人数不过数百,刀不过数十把,可照样还是发展成了如今这支虎狼之师,而反观明军,年年围剿、月月围剿,可是咱们的人是越来越多,可见明朝气数已尽,天下早晚都是你的啊” 闯王听完宋献策之语,脸色明显冰释消融了一些,然而心中仍然有疑虑:“明朝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明军我不怕,只是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对手兵力是否强悍,军队是否优良其实与人数的多寡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孙传庭是一员虎将啊。两年前老闯王用子午谷奇谋欲打南京的计谋就一下被此人识破,五万多人就这么被他的五千秦军堵在了关口,硬是被打的溃不成军,也就是那一次老闯王才被迫入了川湖一带流窜,最后被洪承畴活抓了。如今想来,这些往事依然是历历在目,心有余悸啊” 宋献策听完李自成之一番感慨,没有回答,笑了笑,:“闯王,你且回头看一看咱们之支队伍” 李自成回头头来,只见浩浩汤汤,几十万农民军金戈铁马,首尾相连竟然一眼看不到边,在这冰天雪地之中竟然宛如天兵一般。李自成也竟然被眼前之副景象惊呆了,因为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李自成竟然没有去仔仔细细地观看这支队伍。 看见李自成眼中那动容的神色,宋献策才不紧不慢的说:“明军这么多年来,一直就是内外交困,南北交兵,因此苛捐杂税不断,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早已经是民不聊生,方才闯王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固然是对的,但是恕在下之言,闯王之话也只说对了一般而已” 李自成心中之忧虑几乎是一扫而光,如今对宋献策的话是越发的感兴趣了:“那你说说我那没有说对的半句是什么?” 宋献策:“但凡优秀之将军,想要成就一番大视野,都需要一个前提,而且是必须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需要一位明军。像这样的人,比如汉代的卫青、霍去病、周亚夫,唐朝的徐懋功,明初时期的徐达、常遇春,因为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这样的君王可以称得上是明军,在这样的君主领导下,将军们当然可以施展他的才能,我们再看朱由检吧,应该说他的治下能打仗的将军不少,有才能的也不少,但是你看看,结果是什么呢?袁崇焕在山海关把皇太极打的是畏缩不前,可是朱由检却听信谗言杀了他,自毁长城。再看看熊廷弼,如此优秀之将领竟然被传首九边。这其后就有洪承畴、卢象升官、曹文诏,这些人都是帅才,可是朱由检偏偏就不能之人善任,竟然让熊文灿、汪乔年这样的人来当什么三边总督,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打仗的本事,却屡屡被委以重任,足以见得崇祯根本没有识人之明,疑心之重,洪承畴兵败降清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明朝的人心已经散了,君昏臣庸,民不聊生,这个时候就是有一个孙传庭又有什么用呢?大明要亡,这是天道,您主中原,这也是天道,天道有常态,不因尧存,不因桀亡,崇祯阻挡不了,孙传庭更加阻挡不了!” 李自成眼神兀地变得迷离了,雄关漫道、大好山河,锦绣天地和黑山白水,此刻仿佛正呈现在他的眼前:“我果真可以主宰天下,做新朝的主人吗?” 他的言语中透露着些许的不确定,更多的是对未来迫切而焦急的渴望。 宋献策目光如炬,神情坚毅“天下兴亡,人心向背,当年朱元璋能够做到的事情,闯王你一样可以做到!” 李自成神情几度动容,:“若果真如此,你便是我的开国军师!” 宋献策听闻此言,如同千里马之遇见伯乐,下马当着李自成跪了下来:“如此,平时之所学,毕生之报复也可以尽的施展了” 李自成也是感慨万千,下了马将宋献策扶将起来,:“我得先生足矣” 主臣二人于冰天雪地的秦岭山脉笑声响彻云霄。 这是崇祯十五年水淹开封后的两个月,已经进入了隆冬时节,李自成出于战略目的之考虑,选择了向西行军回到陕甘宁一带继续养精蓄锐,为今后之决战做好准备。同时孙传庭第二次出关,这一次同样是尚方宝剑、蟒袍玉带,不同的是,这一次他面对的不再是崇祯九年秋天的那个李自成,如今的李自成席卷大半个北方,先后下无数州县,又得到刘献策、李岩、牛金星等人的辅佐,队伍数十万之多,一路杀了唐王、福王、擒获了三边总督傅宗龙,大有裂土称王的气象。这一次,孙传庭也犹豫了,还能不能再一次缔造崇祯十一年春天的辉煌是一个未知数。三年的牢狱之灾,时过境迁、斗转星移,三年前基本大定的中原如今又是盗贼蜂起,灾祸延年,流民又重新举起了大旗,愈演愈烈,大明王朝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这三年里面,杨嗣昌、周延儒、汪乔年、傅宗龙相继离世,洪承畴投降了满清,皇太极拿下了松山,天下大局日益不利于明朝,放眼整个明朝,能打仗的将军只剩下了自己以及在西南围剿张献忠的左良玉,还有一个辽东的吴三桂。 潼关的军营依旧是残破不堪,孙传庭继续带着甲胄巡视着每一座营房。 这一次跟在孙传庭后面巡视的不再是徐春,而是陈永福了,此人便是当时开封一战时一箭射瞎李自成一只眼睛的陈永福。 孙传庭眉头紧锁,然而天空之雪却没有丝毫的温柔之意,依旧是越下越紧、越来越重。 陈永福望着眼前这个文人统帅,心中流露出了深深的不忍:“伯雅,你这是何必呢,将士们穿甲胄也是他们的本分,你又何必甲胄不离身体呢,这隆冬腊月的,你又是刚刚从天牢那个阴冷地狱里面爬出来的人,身体本来就弱,何不穿棉衣啊” 孙传庭摇摇头:“我是三军的统帅,虽然是个文人,但是既然是统帅,就必须要身先士卒。如今战士们缺少冬衣,大家穿的都是厚厚的盔甲,如果我这个时候穿棉衣,大家看到了会怎么想,士兵们会没有斗志,将军们会有怨言,这样的话军队还怎么去和李自成打仗?” 谈起李自成,陈永福也是狠得牙齿痒痒:“真恨不得当时一箭能够射死李自成,果真如此,这次的仗也就不用打了” 孙传庭:“永福啊,你那一箭虽然没有射死李自成,但是却让他成了独眼龙,大大挫伤了他们的锐气啊,只可惜啊,还是没能保住开封,你的一个儿子也战死了” 说到这里,孙传庭的眼神空灵了起来,而陈永福此刻也是被孙传庭一言穿心,此时此刻,他们两个人不仅仅是主帅和将军,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一个相同的身份:父亲。 陈永福面色之中有了些许的悲痛之情:“我那孩子为国捐躯,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只是督师你为何将自己的妻儿老小带到前线来呢?” 孙传庭:“天下哪有太平之地啊!到处是流民、到处是草寇,这一次,我是做好了和李自成决战的准备,这一次赢了,天下大定,我之性命、兄之性命、我全家老小的性命自然无忧了,若是输了” 孙传庭的话到这里戛然而止。 “若是输了又当如何” 孙传庭眼神坚定地望着远方的白雪:“若是输了,便如同古人所言,马革裹尸而已,我之家人也绝不会落入李自成之手受其侮辱” 陈永福黯然点点头:“既如此,我当与兄生死与共!” 孙传庭点点头,两人继续在军营里面视察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几乎压垮了三成的营帐,夏天固然是可以勉强挨过去,可是隆冬腊月,天寒地坼,这样的天气如果没有营帐就会有人陆陆续续的冻死,一旦这样的事情出现,便会严重扰乱军心。 是啊,军心,军心。他是多么怀念崇祯十年的那支秦兵兵啊,那闻名全国的黑水峪一战一扫十余年剿贼之颓势,缔造了秦兵的辉煌,也缔造了孙传庭的辉煌。那大概是自己人生中最快意的日子了吧。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金戈铁马常常还在孙传庭的梦中盈盈绕绕。 只是,时过境迁,秦兵被调到山海关一带人为割裂,和秦兵一起消失的还有屯田。如今,自己手下的只有五万新招募的兵勇,不知道他们还能不能和自己同仇敌忾啊。 孙传庭:“永福啊,营帐不固定则军心不稳,军心不稳,则大事难成,这些天你一直在主管这营帐修复还有大衣赶制的工作,现在完成的怎么样了” 陈永福:“军士们的营帐还好办一些,这些天里面我一方面命令士兵们抓紧修补,一方面把相邻接的几个镇的总兵都叫了过来,问他们也借了不少的军帐,只是这棉衣的问题,还是个麻烦事情。我们库存的棉衣只有五成左右,满打满算也就仅仅够一半的军士使用,剩下的一半还是没有大衣穿,所以现在军士们都是谁站岗放哨谁就穿棉衣,剩下的就依旧是穿着盔甲御寒,不足的棉衣我已经让人赶制了,只是最快也要七天才能运到,而且都是半斤棉花的” 孙传庭眉头儊了起来:“一件大衣怎么会只有半斤棉花,这样的天气,半斤的棉花怎么能够御寒” 陈永福无奈地摇摇头:“半斤棉花是苦了点,可是有总比没有要强,若是按照两斤的棉花来算,两万五千套棉衣就至少要花费五万两银子,这还不算一路的运费,若是换成了半斤的,勉强一万两银子就够了,银子本来就不多,大户们基本上能拿出来的也就是这么多,剩下的都是银票还有田产,这些东西太平光景还能去兑换,可现在兵荒马乱的,这些东西吃又吃不得,穿又穿不得,商人们如今是只认真金白银啊” 孙传庭继续追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用现银多买一点,哪怕是一斤的棉花呢,半斤的棉花实在是太薄了” 陈永福:“督师,我何尝不想将士们穿的暖和一点,只是蕃库里面的存银本来就不多,朝廷的拨发一直就没有下来,将士们自千户以上的薪俸都是压着没有发,都是紧着士兵们,就这点钱还是东挪西挪的,要是朝廷的拨发能够早点下来,或许士兵们的衣服还可以增点棉花,若是还迟迟不下来的话,只怕士兵们不仅仅要受冻,还得饿肚子啊” 孙传庭面色显得尤为的吃惊:“怎么,那么多大户就没有搜出来点粮食” 陈永福:“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大户们都极其的谨慎,家里面基本上没有留什么粮食,而是变卖成了真金白银,然后又把真金白银换成了银票,徐春带人去搜的时候,连地窖都找遍了,除了银票和地契,粮食寥寥无几” 孙传庭撰紧了手中的拳头,狠狠地锤向了风中的营帐:“银票岂能当饭吃,五万大军危矣”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打头风,一个军士踏着厚厚的积雪,口中喘着粗气,面色苍白,紧张不堪地朝着孙传庭的方向奔跑而来,单膝跪与地上,拱手而报:“禀督师,方才有人冻死了” “什么” “什么” 孙传庭与陈永福两人表现出同样的吃惊,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而后的事实却证明,如果单纯的冻死或许还好办一些,而事实情况确是: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因为天灾导致的士兵死亡,而是比这个恐怖万分,历来足以令将帅胆寒、统治阶级战栗的事情——瘟疫!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大明殇》正文 第11章 军中之会 古往今来,但凡大灾之后便有大祸,大祸之后常常伴随着大疫。而这一场瘟疫,则是从崇祯十五年开始蔓延,由于连年的战乱和饥荒,尸体无处掩埋因此容易传染疾病。封建王朝往往有焚烧尸体的惯,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朴素的可以防止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手段。然而,明朝末年十几年来都是刀兵四起,战火狼烟,加上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又是流窜造反,兼之已习惯性的屠城和滥杀,很多尸体便这样暴尸荒野,久而久之,天地之间戾气充斥,瘟疫便流行开来。直隶、浙江一带是瘟疫的流行地带,可是这一次,孙传庭的兵营也没能幸免。 孙传庭几乎是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了兵营,只是短短一会的功夫,大营里面又有几个军士陆陆续续地倒了下去,还有几个面色苍白、呕吐不止。 “怎么回事,怎么突然之间这么多兵士都出了问题” 陈永福也是一脸的惊愕:“看这样子,来势汹汹啊,看样子,由于天气严寒,许多士兵怕是得了伤寒啊” 孙传庭愁云密布,忧虑之情更重了:“大战在即,却出了这样的事情,出师不利啊” 陈永福点点头:“督师,我看这样的情况必须及时制止,让军衣过来吧” 孙传庭面色凝重,依旧点点头:“眼下也只能如此了,去惠民药局吧” 陈永福:“我亲自去一趟” 孙传庭拦住了他:“让徐春去一趟吧,你留在这里,和我一起去其他的营帐里面看看,我有预感,这应该不是个别现象” 孙传庭离开之际,对着尚为康健的几个兵士道:“好好照顾好伤病员,等医官过来” “是” “是” 孙传庭和陈永福一个营帐接着一个营帐视察,果然一如同孙传庭的预期,营帐里面有许多兵士得了这种伤寒病,上吐下泻,甚至还不断增加死亡人数。 而与此同时,北京的内阁也发来了八百里加急。 又是气喘吁吁的军士“督师,有旨意”、 孙传庭同陈永福此刻正在视察各营的兵士情况:“知道了,回去报告来人,请他在大堂等一下,我马上就过去” 孙传庭隐隐约约有不祥的预感:“近日以来,可以说兵事连连不顺,北京那边会有好消息吗?” 他迟疑了片刻,难以掩饰面色中的愁容:“永福,兵营里面你先看着,我去去便回” 陈永福明白孙传庭此时此刻之心情:“督师尽管去吧,无论结果如何,我等当生死与共” 再没有比这更贴心之语,孙传庭投来感激的目光,去了。 巡抚衙门大堂,身着绣锦鸡花案的来使背手而立,案几上面放的是崇祯皇帝让内阁发的庭寄。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张晋彦。 大堂外面传来匆匆的脚步,张晋彦回过头来,听这声音,他知道是孙传庭过来了。 孙传庭方步入大堂才发现来人竟然是自己的好友张晋彦。“濂源,我知道这次来传旨意的人不一般,真没有想到是你亲自来传旨” 张晋彦也是快步迎接了上去:“一年不见,伯雅,你可是越来越憔悴了。” 孙传庭此时也不过就是四十过后而五十不到的年纪,却已经白发临头,看起来竟然像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知道此时此刻应该是先谈公事再叙私情:“濂源,你既然带了旨意过来,就先传旨吧” 张晋彦点点头:“陕西总督孙传庭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时乱岁凶、闯贼扰攘,孙传庭既为陕西总督,有守土抗贼之责,剿除内乱之务,今卿出兵依然逾年,然未见兵卒之动也,而闯贼则日益猖獗,四处为患,朕对此亦痛切极其,卿手中有兵、麾下有粮,大明之精锐尽付与你,当恪尽剿贼,早日出关与敌决战,勿屯兵不前,劳师糜饷,钦此!” 孙传庭最担心的事情果然还是发生了,皇帝一如他想的那样,没有一兵一卒,甚至连一两银子给他。而是催促他火速出关和李自成决一死战。 孙传庭瞬时间觉得浑身一阵无力,挣扎着站了起来。他蓦然地看着宣读圣旨的张晋彦,张晋彦也是同样无力地看着孙传庭,四目对视之瞬间,两人便心心相印:“这是皇上的意思还是阁老的意思” 张晋彦将圣旨合拢至于桌案,:“阁老对你发来的急递是认可的,也想皇上表奏了,还有内廷的王公公,对你的提议也赞同,只是皇上还有陈之芳,对你的增饷不认可啊” 孙传庭:“你说的是陈侍郎” 张晋彦不等孙传庭说完,便打断了他的话:“陈之芳已经不是侍郎了,皇上亲自把他召进了内阁,显然是对他赞赏有加,阁老因为这个陈之芳,也被气晕在了大殿” 孙传庭一阵默然。:“阁老的身子骨还好吗?” 张晋彦:“还是老样子了,大的毛病没有,毕竟阁老是江南一带的老人了,一到冬天,北京的气候还是受不了,三天两头的膝盖疼” 孙传庭关切地问道:“阁老的风湿是痼疾了,要细细调理啊” 张晋彦望了一眼孙传庭:“你这边更难,阁老你就不要操心了,这次来,阁老特地嘱咐我给你带了点人参和雪莲,温补降燥之物,阁老说了,伯雅这个人是个有才华的,可就是脾气太直,性格太燥,这次来非要让我带些补品来给你,说你在外面带兵不容易,干系大、担子重,让你遇事缓和一点,不要那么急躁” 孙传庭似乎望见了张晋彦离京之时阁老慈祥嘱咐的面容:“阁老费心了,他也难” 张晋彦:“伯雅啊,阁老说的对啊,大明朝的担子现在一大半担在你的身上,西北战局关乎天下苍生啊,皇上关心这边的战局,心急如焚,阁老也是翘首以盼啊,这边的战局到底如何啊” 沉默,一阵长时间的沉默。此刻两人已经坐与大堂的两把紫香檀木椅子上面,张晋彦是阁员还兼着钦差的身份,坐与大堂的主位,孙传庭则坐在大堂的宾位。茶房也早已经沏好茶,然而此时二人谁也没有喝。 这是极品的功夫茶,茶叶是浙江那边采摘的龙井,茶水则更加是夺天地之造化,是将树叶上面的积雪抖落下来煮沸的水来冲泡,一冲下去,茶香氤氲。然而此时此刻,再好的茶叶也不能唤起两人的口感,两人只是默默地坐着。 孙传庭徐徐地开口了:“战局迷茫,前途未卜” 张晋彦紧急追问:“怎么个迷茫,怎么个未卜” 孙传庭接着说道:“我来陕西,这已经是第二次,前一次我持尚方宝剑来还是崇祯九年的时候,这一次还是持这尚方宝剑来督师陕西。来到陕西第一件事情,我便是诛杀了弃城而逃、纵兵为患的贺人龙,收拾了军心,紧接着便面临部队粮草不济的问题,我没有问朝廷要,不惜得罪了权贵,抄了大户的家,补了粮草的亏空。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兵荒马乱之时,大户家里面的存粮也不够大军几天的用度,前一阵子突如其来的大雪压垮了三成的营帐,眼看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营里面的士兵只能穿着半斤棉花的冬衣,将军、总兵的军饷已经一个月没有发了,士兵们的军饷要看着也就只能发这个月,大雪封路封山,李自成更不知道什么时候从潼关过来,一天一天这么耗下去,便是一天一天的银子、一天一天的粮食,这些当兵的大多不是本地人,他们当兵吃粮本来也就是为了活命,没有银子他们还可以挺一挺,但是一旦没有了粮食,他们便不会再帮我们打仗,而会转身去投靠流民。我的部队人数有五万,但是马只有两万匹不到,反观李自成的部队,一人有三匹马交替使用,这场仗,说实话,我越来越没有底了” 说罢,他径直向张晋彦望了过去:“涟源,你说这算不算前途未卜啊” 张晋彦脸色已然发白:“我素知西北这边打仗艰难,可是没有想到会艰难如此。可是伯雅啊,三年之前你也没有银子,那个时候你只有五千人,照样击败了高迎祥,这一次,难道就不能再击败他一次吗?” 孙传庭:“涟源,三年前和现在能比吗?三年前的秦兵全部是本地人,他们对陕西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感情,李自成打进来便会蹂躏他们的妻儿、杀害他们的父母,他们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可现在呢?除了榆林那边还有一千秦兵留守,全部都被调往了东北,陕西的秦兵已经是名存实亡。还有屯田,原先的屯田基本已经荒废,加上连年大旱,根本就是颗粒无收,现在的情况和三年前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语。” 张晋彦的脸色已然是越来越惨白了:“那潼关就真的守不住了” 孙传庭望了一眼张晋彦:“当然能守住,但是要粮饷、要战马,只有这些东西都到了,我就一定能击败李自成,还有一点,千万不能出关” 张晋彦摇摇头,神情显得尤为的复杂:“伯雅,你说的粮食,皇上不给,我以兵部的名义去给你筹,战马虽然没有,但是这次来我给你带来了二十万辆火车,只是这第三点,你说的不能出关,这点是万万不可的” 孙传庭:“你能为我解决第一第二两点这么难得问题,为什么不能出关就一定不行呢?” 望着孙传庭万分焦急的表情,张晋彦:“因为这是皇上的旨意,刚刚的宣读圣旨你不是没有听见,皇上要你出关迎击李自成” 孙传庭的眼神慢慢地暗淡了下去:“难道就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张晋彦没有直接回答孙传庭的话,而是似答非答地说道:“圣旨上所言,言你屯兵不进、劳师糜饷的意思是什么你可明白?难道仅仅是说你花了多少银子不干事,皇上是冲主不假,但却不是昏君啊,他对你孙传庭还是了解的,你不同于左良玉那样拥兵自重之人,那皇上又何必要说你屯兵不进呢?你想过没有?三年前你给皇上留下的印象太深了,这一次你出关,是满朝大臣的保举,你一来便杀了贺人龙。贺人龙是谁啊?他可是跟过卢象升、洪承畴的援剿总兵啊,那么多总督巡抚,如汪乔年、郑崇俭他们动他不得,可你却能杀的了他,你说,皇上对你能放心吗?试问,整个大明朝,有谁能制约的了你孙传庭啊?” 孙传庭对此无力辩解,他只是如是说:“我孙家世代的书香门第,学的是孔孟之道,为官半生,我也是侍君如父,难道这样,皇上对我还是不放心吗?” 张晋彦一口长叹,背对着孙传庭:“皇上其实对谁又何曾放心过呢?当年袁崇焕有何曾有丝毫反意,皇上却依然杀了他” 说到这里,他转过身来,语重心长对孙传庭说:“伯雅,袁崇焕前车之鉴,问题不在对与不对,在于听与不听,袁崇焕就是太固执而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你可不能重蹈覆辙啊,哪怕出关是错的,你也只能出关,因为我大明朝只有一个皇帝,而皇权天授,皇上便是天子,天子一言九鼎,是绝对不能错的” 孙传庭默然,他白白地注视着张晋彦,似乎想说些什么,迟疑了一会,终究还是点点头。 张晋彦见他稍稍默许,也略微心宽了些,取出从袍袖里面深藏一路的那副字。:“伯雅,此次来,阁老还让我给你带了一样东西,这里面个许深意,你便自己去领会吧,你军务繁忙,我不便久留,保重吧” 他说罢,将那一个气字依旧卷着递给了孙传庭,孙传庭十分谨慎地接了过来。又朝孙传庭一拱手,这便是要走了。 孙传庭:“我送送你把,你能来着实很不容易,我现在在风口浪尖上,你非但不避嫌还能对我指教一二,仅凭这一点,我孙传庭认定你这个朋友” 张晋彦:“伯雅,我也认定你这个朋友,终生不悔!”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大明殇》正文 第12章 瘟疫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孙传庭于中军帐里反复吟咏这韩愈的这首诗,那一个饱满的“气”字也一直在他的脑海里面挥之不去…… 此时不出兵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若是如同圣旨所言即可出兵便直接打乱了自己据守潼关,与冰天雪地之中和李自成打守城攻坚战的准备,自身准备不足,明明有潼关之险可守,皇上却要自己避吉就凶,出关便对不起将士,不出关便对不起皇上。何况如若一直坚守,皇上猜疑,自己的主帅位置丢了是小事,若是将这支队伍落入了郑崇俭之流,只怕白白葬送了将士的性命。难啊! 雁山雪花大如席,西北潼关冰天雪地也已经有一段时日,李自成倒是不紧不慢,一路迤逦而来,目前也仅仅是刚刚渡过黄河。 孙传庭紧紧地闭上了双眼:“自己担着陕西总督的担子,系着大半个明朝的兵马钱粮,朝廷里面已经有人心存顾忌,如果这个时候抗旨不遵,授人以柄事小,一旦皇上猜忌起来,三年前的事情很有可能再重演一次。自己固然是不怕死的,只是闯贼未死,流寇未灭,自己的抱负还没有施展,对不起国,对不起君啊” 陈永福的兀自进帐打乱了孙传庭的思绪,他的脸色在焦急神色的掩盖下显得有些慌张。 孙传庭从他的脸上读出了些许不祥的预感,该出事的想必还是出事了:“永福,是不是大营军士又有死伤?” 与孙传庭所料不差,陈永福艰难地点点头:“今日,统计上来的数字里面,又有108民军士死亡,还有不少军士也下不来床,军中谣言四起,已有传闻说这是天意示警,大明要亡国了” 孙传庭细长的眉毛不经意抖动了一下:“军心之乱其灾祸远甚于兵凶啊,根源还在伤寒这里,这个病到底是不是伤寒,惠民药局的人到底是怎么说的” 陈永福:“人我已经带过来了,督师还是直接问他吧” 孙传庭:“在哪,让他进来” 来人战战兢兢,伫立于孙传庭面前,面色中露出难以掩盖的惊恐神色。 孙传庭从他的眼神中似乎读出了什么异样的东西,他疲惫而焦躁的神色中增添了更多的不安,然而他毕竟是朝廷的封疆大吏,几十年的宦海浮沉,毕竟练就一身静气的本事。:“你有什么话就直接说,你是医生,军人们是病人,平时看病的时候怎么说,现在还怎么说” 那医官怎么能听不出这是恕他无罪的暗示,于是便慢慢开启了他的喉咙:“大人,是瘟疫” 石破天惊!虽然无数次从孙传庭的脑海中也出现过这样的恐怖字眼,然而,他毕竟是用理智将这样的字眼紧紧地压在自己的潜意识深处,不敢让其浮出水面。 瘟疫,是亡国之兆啊! 孙传庭只觉得头疼欲裂似刀砍斧劈,他的面容瞬间变得苍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渗出,面部的肌肉由于剧烈的痛苦和压力变得扭曲,他艰难地用手撑住那把黄花梨木椅的扶手处而支撑着不让自己倒下去。然而,毕竟剧烈的痛苦面前,他变得憔悴起来,他的双手仿佛没有了力气,而耳畔似乎从地狱深处传来冥冥之声:“大明要亡了!大明要亡了!” 他痛苦地大喊一声,声音中透露出无比的苍白和无力,划破苍穹的声音又凄厉无比:“不!”他终究不支,倒了下来,重重跌落在黄花梨的椅子下面,只留下惊愕不止的医官还呆若木鸡。 陈永福慌忙地冲上前去,这是他有史以来第一次见过孙传庭这个样子。“还愣着干什么,你自己不就是医生吗?”他冲着呆在原地的医官咆哮着。陈永福的额头也同样渗出了豆大的汗珠,他深知此时此刻不省人事之人不光是自己的挚友,更是大明朝最后的栋梁。 那医官突然之间被一声暴呵从恍惚中清醒过来,急不择路地来到了孙传庭的面前,使劲地掐着孙传庭的人中。 孙传庭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碍和顽疾,只是方才医官晴天霹雳之语成为压垮孙传庭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一时之间气血阻塞所以才晕倒过去。医官一边掐着他的人中,而陈永福也不停地摩擦着孙传庭的后背,没有多久,由于气血的通畅,孙传庭慢慢地睁开了眼睛。那眼神之中透露着虚无和说不尽的惆怅。 陈永福的眉头也慢慢地舒展开了:“伯雅,你可是差点把我给吓死了,你这要是有一个三长两短的,大明朝可怎么办啊!”说罢,陈永福的眼眶之中竟然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孙传庭没有接陈永福的话,只是淡淡地开口:“拿水来” 那医官便立刻起身,奔向离他最近的一口景泰蓝敞口茶壶,迅速地倒了一杯凉茶。 孙传庭接过,一口气将那凉茶喝下,惨白的面色之中几慢慢地有了血色,精神也上来了些。 陈永福慢慢地将他依旧扶在了那把黄花梨椅子上面,自己也搬了把黄花梨的椅子慢慢地坐在他的身边,而眼神确实小心翼翼地望着孙传庭。 孙传庭看出了他眼神的异样:“永福啊,你不必担心,我不会再晕过去了” 陈永福点点头,担忧的眼神稍稍收回去了一点,不一会,那眼神又又透露出更大的担忧。 显然孙传庭已经从方才的深痛之中缓和了些许,他依旧端坐在那把黄花梨木椅上面,大红的官袍从椅子的边角垂落下来,他声音很低沉,缓慢地问道:“瘟疫凶吗?能不能治?你说说吧” 扑通一声,那医官跪在了地上,两股战战,声音颤抖:“小人死罪,此瘟疫小人实在是医不了,请大人不要杀小人” 说着说着,这医官险些就哭出声来。 孙传庭低呵一声,虽无多大的声响,却威严十足:“起来,我不杀你!” 孙传庭平静地看着从地上颤颤巍巍起来的医官,那医官也用一种仰视神灵的眼神可怜巴巴地看着孙传庭。 “我非好杀之人,瘟疫之事,我不会怪你,也并非是你的责任,朝廷蒙难,四面兵灾,我穿上这些戎装也是迫不得已,所以杀人也并非是为了自己的私仇私怨” 医官被孙传庭的话一说,得知自己脑袋暂时还不会搬家,于是乎神色也慢慢地缓和过来,先前惨白的脸色慢慢地血红了起来,腿也渐渐不抖了。只是依旧用畏惧的眼神看着孙传庭。 孙传庭继续说道:“你是个医生,我是个军人,我负责杀人,而你负责救人,可要是全大营的兵士都死绝了,靠我孙传庭一个人恐怕还杀不死李自成几十万人,所以,朝廷把平贼的担子交大了我这里,我就得为君父分忧,为朝廷分忧。你懂我的意思吗?” 那医官点点头,也不知道是真懂还是假懂。 孙传庭没有继续说下去,他轻轻地挥挥手,示意让他这名医官员离开。 这医官便只觉得是上天开恩了一样,恨不得脚底下抹油,低着头,朝孙传庭行礼后便迅速离开了。 大厅里面便只剩下孙传庭和陈永福两人。 孙传庭:“原想瘟疫只是在浙江福建一带,可如今竟然通关这里也有瘟疫,得立刻想办法才行” 孙传庭这一番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着陈永福说的。 陈永福话语中也是长长的愁绪:“是啊,张大人送来的二十万辆火车是和李自成打仗的好玩意,可是一切都在军士,要是军士还这样一个个倒下去,不等李自成打,我们自己就先败了,可惜吴又可不在啊” 孙传庭:“你说的是原来太医院的那个吴又可,我听说个这个人,脾气很怪,不过却擅长于治疗传染瘟疫一类的疾病,他现在在哪里,能不能把他请过来?” 孙出庭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中透露中些许的期待。 陈永福摇摇头,:“他现在在浙江那里,就是等他过来,没有一两个月也是不行了” 孙传庭刚刚露出光芒的眼睛又暗淡了下去,他疲惫地倾斜在椅子上面感叹:“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孙传庭话题一转,不再谈论瘟疫之事情:“李自成到哪里了?” 是啊,瘟疫是表面,李自成才是根本,是孙传庭的心头大患。 陈永福:“到了商洛了” 孙传庭听到商洛二字,陷入了一阵回忆:“商洛是个好地方啊,三年前的时候,也就是在商洛我把李自成打得只剩下十八骑,最后将他杆入了鱼腹山。想来,就和昨天一样” 孙传庭的眼神从回忆中回到了现实:“李自成从商洛过来,看来是直接本着潼关来的” 陈永福:“李自成想要回陕西老家,潼关是他越过太行山脉的唯一口子,不过潼关,他就去不到西北,我们可以在这里打他一个伏击” 孙传庭没等他把话说完:“打不了了” 陈永福一脸不解:“督师,为何打不了,难道我们之前的计划不是在潼关截击李自成吗?” 孙传庭:“皇上的旨意到了,让我们即刻出关迎击李自成,若是再屯兵不战,恐怕袁崇焕就是咱们的前车之鉴了” 陈永福:“糊涂” 孙传庭:“放肆。永福,你怎么如此出言不逊!难道你不想做大明的官员吗?” 陈永福自知方才犯了大忌,便立刻在孙传庭面前认错:“是我失言了,请督师降罪” 孙传庭当然不会降罪与他:“永福,你我都是大明的官员,应该知道君上就是天下人的父,千错万错,君上无错,眼下的形势是皇上已经对我们的屯兵起了顾忌,只有现在出兵才可以打消皇上的顾忌,如果我们不出兵,朝廷上就会有人来弹劾我们” 陈永福此时此刻的声音已经降了下去,也没有方才的冲动,只是言语之中还是满满的不解:“难道督师怕被弹劾吗?” 孙传庭:“笑话,我是劫后余生之人了,三年前入狱本来就没有打算活着出来,年年等着秋后的勾决,可皇上就是没有勾,捡回来了一条命,我早就不把他当自己的了,死都不怕,还会怕参!” 陈永福一脸的肃穆,但是同时也透露出更加深刻的不解:“督师既然不怕参,我陈永福也是个不怕死的,那督师何不放手去干?” 孙传庭接过陈永福的话头:“放手去干?去抗旨?” 陈永福:“旨意上并没有让我们明确出关的日期啊,我没有说明里抗旨,那样当然不可,暗抗呢?比如说延缓出关日期,或者让小分队出关,大军还驻扎在潼关静候李自成呢?” 孙传庭摇头叹气:“我何尝没有想过这样的办法,只是军队里面的监军都是宫里的太监,我们这里一举一动,北京城那边都是清清楚楚,纸包不住火,我们要是真这样做了,北京城早晚就会知道,到时候,皇上只怕会更加恨死我们。何况,我之所以出关也并非是为了自己考虑,那是因为我知道,只有出关才能赢得皇帝的信任,而只有皇上信任我,这支部队才能放心的交到我的手里,而不是贺人龙之流” 陈永福一下子全都明白了:“伯雅,你操劳的真是太多了,奈何朝廷竟无一人理解啊” 孙传庭正色凌然:“大丈夫立与天地之间,但求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君王,无愧于百姓!” 陈永福暗淡了:“伯雅自无愧于天下,天下又何加于伯雅” 孙传庭慢慢地用手支撑着从那把黄花梨木椅上面徐徐起身,他的面色峻严肃穆,声音里面透露着沉重,:“大军即日开拔吧,感染了瘟疫的战士留在潼关,剩下的前往商洛” 陈永福点点头。说不出来的无奈。:“我去组织人将瘟疫感染的和没有感染的人区分一下,还有那二十万辆火车也要清点一下,这些也需要时间” 孙传庭慢慢地走向大厅的门口,望着衙外漫天飘扬的雪花,没有接过陈永福的话,只是感叹道:“天公造物啊,这么美的雪花,可惜要变成战场了。” 他不禁伸出手去抚摸着空中满天飞舞的鹅毛大雪,任由雪花打湿他的纱帽和袍子,他慢慢地闭上了双眼,一言不发。 一会儿,孙传庭开口了:“三天的时间,永福,三日之内,必须把瘟疫军人隔离开来,死亡的由朝廷发给抚恤,病情轻微的隔离以后尽量抢救,费用有朝廷出,二十万辆火车全部带上,一辆都不要落下,不要受人以口舌” 陈永福也慢慢地走向了门口,也一如地望着漫天的如席大雪:“雪是好雪啊,只是下的不是时候啊!” “去吧”孙传庭无力地说道。 陈永福去了,他径直走向了漫天的白茫,孙传庭依旧倚门而立,他似乎若有若无地看着陈永福走过去的方向,望着陈永福走过了台阶,走过了内衙,走出了大坪,一直消失在孙传庭的眼帘之中。他在一瞬间似乎恍惚了起来:“自己这样做真的是对的吗?” 他将自己的视线投向了苍穹,然而从天际不停降落的湿湿的雪花又一遍遍无情地打湿了他的眼眸,他艰难地张望,又无可奈何地闭上了双眼,两只眼睛慢慢地已经落满了白色的冰凌……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大明殇》正文 第13章 重回商洛 同样的大雪,同样的太行山…… 李自成又一次回到了他曾经失意的地方,商洛。他感慨万千。岁月和征战给这个中年男人的心里和面容都涂上了重重的沧桑和痕迹。 李自成已经是箭衣毡帽,这是他自从起义以来一直没有改变的装束,即使现在他已经是全中原最强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拥有和大明政府一决雌雄的力量,手下兵卒百万,勇士如云。再加上由杞县投奔而来的李岩、牛金星、宋献策等人,此时此刻的李自成已经俨然一副王者气象,然而,他依旧没有改变的是他一直以来的装束。而眼上别着的金黄色的箭筒确实明晃晃地扎眼,显示出强烈的革命性和造反精神。 商洛,老子来了。老子再也不是当年的李自成,在也没有人可以抵御自己的起义军,大明朝,你已经是一棵已经腐烂不堪的大树,就由我来讲你推倒,为你敲响丧钟吧! “这里是什么的方法呢?”李自成明知故问。 宋献策一下就听出了这里面的玄机,然而却没有去急着戳破。有的时候,你必须要顺着领导者的意图去走,而不是去卖弄什么小聪明。他一言不发,因为宋献策知道,这个时候自己最好的角色就是一个听众,听李自成把他接下来要说的东西说完,那是自己最应该做的。 “商洛”李自成重重的落下了声音。 旁边的刘宗敏和李自成是过命的兄弟,同时也是和李自成一起从米脂县起兵的元老级人物,更重要的是,他和李自成拥有着同样的职业。都曾经是大明底层的人物,一个默默无闻的铁匠。想必如果不是由于天灾,不是由于崇祯皇帝听从了给事中的建议大肆才见驿站的麸子和衙役,自己也是绝对不可能走上这条造反的道路的。 “哼。大哥,我记得这个鬼地方!当时咱们十八个弟兄就是从这里被孙传庭打散的,串进了深山老林,那算日子真是苦透了”刘宗敏一下子想起了几年前的痛苦经历。 李自成将他的眼神望向了刘宗敏,那不仅仅是上级对下属的那种目光,也不是君王对臣子的那种目光,那种目光是一种兄弟之间的目光,是大哥对自己小弟的目光,情深义重! 李自成:“是啊,现在想来当时的情景依旧是历历在目啊,当时不光是我们只剩下了十八骑,更为痛心的是老闯王也因为孙传庭而被卢象升或捉,被崇祯凌迟处死!” 在场的所有人听到了李自成这句话的时候,心里面都是五味杂陈,沉痛不已。而刘宗敏更是眼神之中燃烧着熊熊的怒火,那种怒火继而衍生出深深的仇恨和斗志。所有的军人听到李自成的话都默然了,他们心中也都是充满了仇恨,在未来的几十天里面,这一股怒火将会毫无保留地倾泻在孙传庭身上,并且在一年的时间里面迅速席卷整个中原大地,从陕西一直向东烧到北京城,一路摧枯拉朽,最终使崇祯身死国灭。 李自成静静地看着这一伙被自己一下点着了的军人们,他知道自己的短短一席话起了作用,他紧接着说道:“然而,。结果怎么样呢?十八骑到现在发展到了五十多万的队伍,粮草军械无数,明朝的军队三个人才能分到一匹战马,而我们的人,每个人都有三匹战马,明军的守军都是老弱病残,都不是真心实意为明朝效力,因此,我们的军队打到哪里,他们就降到哪里,有的时候,我们的队伍还没有到,他们就屁颠屁颠的投降了” 这个屁颠屁颠一词用的清新脱俗,一下子李自成的风趣将士兵们感染了,大家都被他这种诙谐逗乐了。慢慢地,手中不忙的士兵都聚在李自成的旁边,听着这位他们崇拜的闯王说着。 李自成:“明军的粮食越吃越少,而我们的粮食确实源源不绝,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明朝上下离心离德,而我们全军同心同德,用同心同德之军队去击打一支离心离德的军队,哪有不赢的道理,你们说,对不对?” “对,对,对”士兵们齐声高喊着,那股冲天的士气响彻云霄,似乎为与孙传庭的决战作预演一样。 “就是”刘宗敏此时接过李自成的话头:“现在啊,不光是我们一支队伍,就连西南的张献忠也再次反了,还有几个头领也继续在反抗者。现在的明朝军队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还要四处作战,老百姓的税负重啊,一直征收到了他娘的崇祯五十年,把孙子辈的税都交了,你说这样的朝廷能不亡吗?” 被刘宗敏这么一说,原先士气高涨的士兵们的精神头更足了。 “必亡、必亡、必亡” 士兵们齐声高呼着。 李自成望着这支活力四射,激情高昂的军队,这是他夺取天下的根本,他为这支虎狼之师感到无限的自豪。 这个时候宋献策知道是自己的时候,该说话了。:“所谓神语有言,十八子,主神器。如今更是应验了这一点,闯王起义到现在,一直和明庭作着不懈的斗争,明朝要亡国了。天数有变、神器更易,今后代替朱明王朝主宰天下的必然是闯王,这是天命所归啊!” 李自成没有急着表态,按说这句话便是在劝进了。虽说闯王名义上是闯王,然而这个闯王毕竟只是一个称谓,并不具备如同皇帝一样的政治符号性质。而宋献策的这一句话,可以理解为要李自成在真正意义上称王,建立真正的李氏政权。 但是越是这个时候,自己就越需要表现出沉着冷静。所谓,将天子之位予之。当一辞、二辞、三辞。 倒是底下的将士们被李自成的豪言壮语撩的不知所以了,再加上刘献策这个“鬼军师”的一番谶纬,更是不知道所谓了,也纷纷得在劝进了。一时之间,人语纷纷,嘈嘈杂杂,总之主题就是一个。崇祯不行了,皇帝要李自成来当。 李自成不想当皇帝吗?当然,李自成内心深处是渴望坐上那把龙椅的,不仅仅是由于他拥有这个远大的理想,更重要的是,他现在已经拥有了这个实力。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关键时刻要矜持! 李自成摇摇头:“我本是陕西的铁匠,因此明朝的腐败和政治的腐朽,失去了职业。老家的土地也基本上被地主老财霸占了,无奈之下才干起了造反的勾当。十四年来,脑袋都是别在裤腰带上,没有过上一天安稳的日子,到现在虽然拥有了百万雄兵,也不过是弟兄们的爱戴,信任自己才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自己罢了,其实自己也并非拥有什么真正的真才实学。在这支军队里面,实在是藏龙卧虎,宗敏兄弟的勇敢,三军皆知,不亚于三国时期的关羽。刘献策的计谋当时无双,可以称得上是诸葛孔明,还有牛金星,顾君恩,他们的能力都比我强。因此,我是断断不会去做皇帝的。之所以还一直现在打仗,也并非是为了自己的王侯霸业,而只是因为受不了明朝统治的腐败,为了拯救天下的黎明百姓啊” 李自成说完以后,所有的人都安静了下来。他们此刻心中更加坚定了:“大哥,这皇帝除了你,没有人能做” 李自成从他们的目光中看出了深深的期许。那种目光之中透露出满满的信任和托付,李自成明白,自己作为这支军队的主心骨,有义务带领着自己的弟兄打下大明的江山! 这是他的豪情壮志,虽然后面我们知道满清窃取了革命果实,但这里面的原因复杂,并非是李自成的个人过错,充其量,李自成也只需要负领导责任和次要责任! 李自成:“十多年了,我们终于是拨开云雾见青天,明朝的军队如今就只剩下孙传庭还在苟延残喘,但是他也没有什么可以怕的。孙传庭也是人,一刀下去也照样是个死!三年前,他孙传庭没有杀的了我李自成,不仅没有杀死我,我还回来了,带来了百万的雄兵!潼关,就是孙传庭的葬身之地!” 一语落地,石破天惊!这是闯王才有的豪情壮志,还没有开打,便已经预言了孙传庭的死期,即使当年只剩下十八骑,如今卷土重来,面对曾经战胜自己的老对手也没有丝毫的恐惧,而是充满着斗志,丝毫不把对手放在眼里。 这是真正的胜利者和勇敢者才有的姿态和胆识! 大雪依旧从苍穹无休无止地飘落下来,李自成的箭衣上面布满了白色的雪花,他的眼神在雪夜之中变得肃穆和宁静,他的目光在雪夜之中显得无比的深邃。 孙传庭,我来了!我闯王李自成又重新回来了!来吧!和我决一死战吧! 也正是在同一天,孙传庭的大军从潼关出关,迎击李自成。由于瘟疫的原因,出关以后也是陆陆续续有士兵病倒。孙传庭这一次带上了张晋彦给他的核心装备,五万辆火车。 张晋彦给孙传庭的火车数量是二十万辆,然而,孙传庭的士兵只有五万余人,如今大军开拔,也只带上了四万余人,火车携带的数量所以有限。 这一次的出征,孙传庭还带来了一个人:高杰。 此人原本是李自成的好兄弟,农民起义军的一员,也是曾经的核心成员之一。然而此人却因为容貌奕丽(长的帅),被李自成的老婆邢氏一眼看上,接下来的事情便可想而知。李自成那边自然是容不下任何人给他戴绿帽子,高杰敏感地感觉到留在李自成身边早晚是个死,因此,便带着邢氏投奔了孙传庭,这一次,孙传庭出征的时候把他也带上了。 孙传庭对于高杰是绝对放心的,他一点也不担心高杰会再次回到李自成的身边,也不担心,高杰会带着自己的手下哗变。这一点倒不是因为高杰这个人人品有多么的好(其实高杰的人品并不是很好,这一点从他偷李自成的老婆就可以看出来的。)。而恰恰是因为高杰投降的原因。毕竟高杰并非是战败投降而是主动投奔,其投降的理由也是因为给李自成戴了绿帽子,在李自成那边混不下去了。所以,向高杰这样的人,就算是放他到李自成那边去,他也不会肯的。毕竟,他还是要命的! 所以,无论如何,孙传庭也交了一支队伍给高杰带领,毕竟此人跟过李自成,打仗方面也还不错。并且,更加重要的是,孙传庭认为,高杰应该懂得农民军的作战方法,因此在战场上是可以派上用场的。 然而,这一次,孙传庭的估计出现了错误,起义军的作战方法并不需要估计。如果说原先的时候,起义军是一伙乌合之众,打起仗来像一群无头的苍蝇。那么这个时候,孙传庭重新面对的起义军已经不需要什么战法了,他们的胜利只有一个秘诀:人多。 就如同十九世纪美国的那场南北战争北军之所以能赢得最终的胜利一样,实在没有什么特殊的秘密。就是人多。 孙传庭的手下只有四万士兵,而李自成的手下却有五十多万人马,且无论是粮草。战马还是军械方面,李自成的装备都要比孙传庭的好。虽说战场的胜负并不全是由人数的比例来决定的,但是五十五万对战五万不到的人,其间的胜负又有多大的悬念呢? 固然孙传庭是猛人一个,但是李自成也绝非等闲之辈!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大明殇》正文 第14章 兵出潼关 朝廷的耳目无处不在,就在孙传庭兵出潼关之际,监军太监便把孙传庭出关的消息报告去了北京城。 监军太监,在有明一朝开始,就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不仅仅是监军太监,两厂十二监,明朝的宦官集团在明朝的一百余年的时间都成为足以与明朝文官集团抗衡的力量。因此,在明朝皇权高度集中的前提上便滋生出了宦官这一特殊的毒瘤。 此时此刻,在北京城中日夜不宁的崇祯皇帝终于可以安心下来了,虽然不能不说此时此刻让孙传庭出关无异于拿五万官兵的性命开玩笑,然而,崇祯皇帝到底是一个内心深处极其的不自信的人。大臣对他表示最好尊敬的方式便是崇祯说什么,大臣便去做什么。 孙传庭出关了,带着迷惘和未知,带着明王朝最后的一支中原精锐。 明崇祯十六年,孙传庭自潼关出,携军旅四万众,火车五万辆,前往商洛…… 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满清东北那边也在召开紧急的军事会议,这一次的会议由皇太极主持,参加会议人员包括多尔衮、阿济格、豪格、以及八旗的满清贵族们。 天下局势陡然大变化,自从开封一战以后,清国也慢慢地看清楚了明王朝这个所谓的庞然大物也不多就是一只纸老虎。皇太极自从占据松山以后,自信心也更加是膨胀到了顶点,加上现在洪承畴这个五省总督这样的重量级人物都归于自己的麾下,皇太极想要一统中原的野心便再也按捺不住了。 统一中原,称霸天下,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而不是只是仅仅局限于做一个小小的部落首领,只是限制于一个小小的草原,皇太极是时代的英雄,也出生在了一个英雄的时代。他从借着七大罪兴兵南下的那一刻起,便始终没有忘记在五百年的时候,他的祖先曾经打败了北宋王朝,俘虏了他们的最高统治者(徽宗、钦宗),而最终却遗憾地倒在了一统天下的最后一公里。 皇太极不是自己的祖先,他心里面清楚,他强于自己的祖先,他比完颜家族的人都要强大。他知道,他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统一王朝,他要建立的是他的祖祖辈辈从来没有建立过的、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的王朝,一个满汉合一的统一的农耕王朝:大清! 这一次的军事会议开的异常的顺利,所有的人基本上都统一了思想和步调。对于满清的贵族而言,一统天下,便意味着他们的牧场、草原比现在将会扩大无数倍,对于将军们来说,一统天下将是他们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而对于文人们来说,那些在汉人书籍之中看到的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那些江南楼阁、小桥流水将会真切地呈现在他们的面前。而对于皇太极来说,一统天下便意味着他可以成为这片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之主,天朝之王,万邦来贺! 然而,皇太极没有立刻动手,他只是慢慢地等待时机,他知道欲要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就必须能够忍常人之不能忍,行常人之所不能行!山海关的数百门红衣大炮曾经一炮打死了努尔哈赤,这令他心有余悸!山海关的雄关漫道,他曾经私自去扣关,在他的心头留下了深刻的震撼:山海关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样的雄关漫道是不能硬打的,而必须避其锋芒,从长城的防守薄弱处徐徐进关,如今他已经拿下了松山,就可以将清军的补给线延伸到大明的心脏地区。满洲的八旗的战刀便可以直接挥舞到崇祯的脖子旁边! 但是,皇太极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预想中的统一中原的霸业会出现两个致命的转机! 一个转机便是,农民出身的李自成比他先一步进了北京城,执掌了天下的牛耳,他的王朝梦想险些毁于一旦。然而,命运毕竟是眷顾自己,眷顾大清的。虽然自己没有看到这一天,然而历史上还是浓墨重彩地如此书写:崇祯十七年,多尔衮会同吴三桂合击李自成与一片石,李自成兵败。 清王朝最终在1647年的时候,也就是朱由检自缢与煤山的同年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壮举!鼎定了清王朝两百余年的基业! 商洛的李自成也一刻没有放弃自己主宰天下的事业,他一直在等待着一个人,一场决战,这个人叫孙传庭,而这场决战,史书上记载叫做潼关之战。 陕西隆冬腊月的天空,不停飘落着如席的大雪,覆盖着太行山脉和这数十万平方公里的黑山白水,孙传庭的队伍徐徐由潼关出来,向着商洛的方向挺近。 李自成自从进了陕西的境内,便一直严阵以待,厉兵秣马,连营五十里,以待孙传庭! 路面上早已经结了厚厚的冰,孙传庭命令部下将马蹄用厚布裹起来,一方面是防止马在行军的过程中打滑,第二个方面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战马!因为,不同于李自成的是,孙传庭的战马并没有那么富裕,相反,他的马匹少的可怜。 这并非是行军打仗的好天气,应该说孙传庭的兵马并非是以骑兵为主,而且因为拥有朝廷发放的二十万辆火车(一种远距离攻击器具),所以,如果孙传庭能够按照原来的计划拒守潼关的话,完全是可以打李自成一场漂亮的歼灭战的。然而,却由于皇上的猜忌和一帮苍蝇一样官员的频频搅局不得不兵出潼关,再一次于是五百余年后重蹈哥舒翰的覆辙! 于是乎,孙传庭在出关之克也是明知不可为为为之,长叹一声:“唯出关死战耳,何能再受辱于狱卒乎!” 孙传庭是这样说的,当然也是这样做的! 他的大军是这样排兵布阵,大军分为前、左、中、右四路,另有一支专门的机动运粮军。这样的排兵布阵是很有讲究的,之所以没有后军,是因为孙传庭这次是出关迎敌,自己的后面就是潼关(留有部分的守军,大多是老弱病残和感染了瘟疫的士兵),李自成不可能从潼关杀过来,而太行山也只开了一个口子,潼关是李自成的必经之路,他不可能取道河南或者山西绕过去,因此,后军的设置也就毫无必要。再加上天寒地冻,陕西与山西的交界地带是平原地区,可以说大军开拔是一马平川,因此大军分为前、左、中、右四路可以互为犄角、互相掩护,这样交替前进,便不会担心被农民军围歼和伏击,孙传庭果然是将帅之才! 前军将军是牛成虎,率军一万;左军将军是左襄,领军一万;右军将军是郑嘉栋,领军一万;中军是自己和高杰(勾搭了李自成老婆邢氏)。陈永福负责机动力量和全军的粮草。 孙传庭果然是善于用兵,他虽然是几乎倾城而出,应该说携带的粮草有限,按说应该迅速找到李自成和他决战才是上策,然而孙传庭并没有轻易冒进,因为他明白孤军深入的后果很有可能是全军覆没,虽然这次出关是被逼无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孙传庭就会束手就擒,他的心里面还是抱着胜利的希望的! 孙传庭勒住了马头,他环顾了四周。只见是一马平川,无边无际,慢慢地,远方山脉的轮廓便浮现在他的面前,他知道自己已经由平原地区走向了山区,平原好走,山区难行! 他下命令暂停了三军的行进,命令所有的士兵原地休息,等待命令! 孙传庭:“牛成虎,你可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牛成虎:“督师,这里是一片交界地带,往东边去一点是阳北县,往西边走是柿园” 柿园,一个陕西腹地的一个小小的县城,并没有什么起眼和值得让人注意的地方。然而,接下来的十几天里面,这个地方便会成为天下闻名的战役发生地,史称:“柿园之战” 孙传庭思索了片刻:“平地行军尚可,一旦进入了山区,大范围的行军只怕是会成为李自成的靶子,现在李自成在明处,我们在暗处,应该分兵行动,你率领一支人马走在前面,一方面试为大军打前站,一方面也是为了侦查李自成的动向,我率领大军殿后,一旦发现李自成,不要孤军深入,死死地吸住他,等待大军的合围” 孙传庭这样的调兵遣将是极其有道理的,后面的战争事实也确实证明了孙传庭这样的布置是天衣无缝。 阳北! 牛成虎率领着一万士兵先行开拔,慢慢地进入了太行山的腹地,数日以后吗,他将会在这里和李自成的农民军进行崇祯十六年的第一次交锋。 牛成虎,险些在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因为贺人龙的牵连而被斩首。当时的贺人龙拥兵自重,在对抗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屡屡谎报军情,且不听从上级上级号令。并且在李自成的起义军围困襄城的时候,贺人龙竟然不顾三边总督汪乔年的生命安全,致使襄阳城破,汪乔年陨国。同时死在李自成手里面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这就是当今皇帝的亲叔叔:襄王殿下。藩王的战死不是小事情,按照大明律令,一旦藩王战死,所有高级官员都要连坐,当时虽然自己不是高级官员,但是局势混乱,谁又能说的清楚! 崇祯皇帝怒不可遏,而孙传庭督师陕西的第一天便是用拥兵自重、不听号令、纵兵为匪的罪名杀了贺人龙,而自己作为贺人龙手下的第一大将,却得以幸免!自己在内心深处是对孙传庭感恩戴德的,而这一次,孙传庭又再一次将重任委托与自己,是对自己的信任!自己无论如何也要报答! 就这样,牛成虎率领着自己的一支朝着太行山的深山老林挺进,他一边前进,一边排除骑兵去探查农民起义军的所在,而就在牛成虎的五十里后面,孙传庭率领三万大军还有二十万辆火车压阵! 太行深处,李自成的军队也启程了,无独有偶,李自成的行军路线正好是向着牛成虎来的,他们一个向东,一个向西,而他们的即将汇合点便是阳北县! 牛成虎是个职业军人,拥有的职业军人所能拥有的你能行想象到的素质,而这个素质里面的很核心的一条便决定这这一次在阳北战争的胜利与否:这个核心素质叫做嗅觉。 是的,不要小瞧了这个嗅觉,他虽然没有什么根据,也算不上是什么战场的法则规律,但是却是行军打仗之人长久以来在刀光血影中磨砺出来的经验,这份感觉是靠生命换回来的!看多少的兵书都学不到! 牛成虎环视了阳北县周边的地形地势,这里的地形可以用一个葫芦口来形容,什么意思呢?就像是一个袋子,口子很小,但是越往里面走就越宽,而往上面看则是四面环山,只有这一条险道可以通行。这是打伏击的好地方。若是熟读三国便可以知道,在三国里面有一条路和这条路是何其的相似,而那条路的名字就叫做华容道! 牛成虎下令全军放慢了速度:“探马回报了吗?” “将军,探马半个时辰前刚刚出去,应该马上就回来了,是否让大军原地修整?” 牛成虎点点头,:“让大军原地休息吧,大家都吃点东西,补充点干粮和水分,但有一条,不许点火!” “是” 这正是隆冬腊月的天气,虽然是几百年前,但是地球的大气候是没有变得。那个季节正好是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冷西北风肆虐西北大地的时候。天寒地冻,风如同刀。古战场上也没有现在今人这样的先进科技,在冬天的时候还可以往手上脸上抹点大宝sod蜜。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抹猪油。虽说效果不大,但总是聊胜于无。 于是乎,这些士兵们一边吃着行军带的那一点口粮,一边喝着水分,也有的士兵从行军袋里面拿出了冻成快的猪油,艰难地朝脸上摸着。就是这样的猪油,也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得好几个人才能分到一块这样的猪油! 探马回来了,一路的风尘仆仆。 “怎么样,周边的山林子里面有没有李自成的痕迹?”牛成虎问道。他隐隐约约地觉着这是一块打伏击的好地方,同时也感觉自己应该是先了李自成一步,这会李自成应该还在距离这里十里开会之处。 果然,和牛成虎预料的一模一样,探马报告在这附近没有发现任何农民军的痕迹。他们判断的标准有如下几个: 一、山林子里面没有任何除了动物以外的人的脚印。因为李自成有几十万大军,这么多人马浩浩荡荡的走在山林丘壑里面,当然会不可避免的留下大量的脚印。而李自成当然也不可能无聊到一边走一边让人把脚印清楚干净。 二、草木没有折断的痕迹。同理,大军行进的时候,折断树枝是十分正常的事情,这里面包括人为的砍伐树木埋锅做饭以及不小心在路过的时候身体与树枝接触的时候折断。当然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没有任何的树枝折断,充分地说明了李自成并不在这里。 牛成虎认真分析了探马报过来的话,他仔细地思考着,他确定这是一个优秀的侦查员的报告结果。没有什么的疑问,仅凭这两点便足以证明李自成不在这个地方,至少现在还不在这个地方。 牛成虎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深邃狡黠的笑容。是的,十分的狡诈,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领先了李自成一步来到这个口袋里面,接下来他要在这里布置兵力,慢慢地引诱李自成上钩,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牛成虎:“张星,你带两千人马,埋伏在山谷左侧” “是” “韩忠,你带两千人马埋伏在山谷右侧” “是” 牛成虎停顿了片刻,随后正色说到:“所有的人没有得到我的命令都不能轻举妄动,如果我没有下令,谁就轻举妄动、擅离职守的,斩!” “是”三军将士一起喊道。 张星和韩忠各自带着两千人马分头占据了两边的山谷。真是适合打伏击的地方啊!四千人马一进了山谷,就仿佛凭空消失了一样,竟然连半点人影都没有看到,应该说连他们的呼吸声都听不到。牛成虎再一次将自己的视线扫视了一遍山谷,真是一线天之地,易守难攻。李自成若是掉进此圈套,必定损失惨重! 牛成虎另外还埋伏了两千名火车兵就守在山谷的出口位置,只等李自成的农民军被张星和韩忠掠了一番之后必定会往山谷外逃窜,那个时候就使劲用火车火箭招呼,这一招叫痛打落水狗! 牛成虎此时此刻还有四千余人马,他觉得自己吩咐妥当了,便自信满满地带着这四千人马出了山谷,一路缓慢地行军,一路大声张扬!他就是要吸引李自成的注意,然后再将李自成的部队吸引过来。 他是这样想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事实证明,他成功了!然而,却没有胜利!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大明殇》正文 第15章 诱敌深入 历史证明了孙传庭的伟大,他不愧是明朝的一大猛人!然而历史却和孙传庭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这场玩笑叫做大雨! 如果说只有一场大雨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时偶然因素,但是如果是接连两次的大雨,我们就必须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大明的气数尽了!因为无论是后世从气象学还是概率论来分析的话,这两场雨都下的十分的蹊跷。 前面我们说到牛成虎和李自成的大军一个向东一个向西,他们的汇合地便是阳北县!而现在,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慢慢地逼近了阳北县,而牛成虎的四千先锋队伍却在高声歌唱、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因为,他在的等着李自成发现自己! 这一次牛成虎率领的都是轻骑步兵,没有携带任何的火器和重武器,原因十分的简单,作为一支吸引敌军深入的队伍,主要任何并非是和敌人硬战,而是要保持绝对的机动性吸引最大程度的敌人进入自己的包围圈,而这个时候,兵马粮草辎重非但不能成为自己的优势,反而会成为自己的累赘! 牛成虎此刻估计已经唱起了小曲,几百年前老牛唱的是什么什么曲子我们暂且是不能知道的,但是大意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来猜测:“大概是自成自成你在哪,牛哥牛哥很想念”之类的话吧。 李自成并非是守株待兔之人,他心里十分的清楚,自己已经进入了孙传庭的地盘,也就是进入了所谓的雷区和高压地带!虽然明朝末年还没有大范围使用地雷的军事传统,但是孙传庭要想派几支骑兵来骚扰一下他还是可以的。因此,李自成也是一面行军一面派出骑兵探查。 此时此刻是农历的十一月份,郏县周围的柿子树上已经慢慢地结出了青涩的果子,像这样的果子在这个季节还只是在拼命的吸收氧气和储存糖分,等待着明年春天过去,在夏天的时候便能结出沉甸甸的果实。然而,这个季节它们还只是干瘪的果实,十分青涩,还不能吃,至少味道还是不那么的好。 探马回来了,气喘吁吁。 “怎么,探查到什么了?”李自成问道。 “报告闯王,在阳北县东边看到了官军” “哦”李自成眉毛不经意抖动了一下。 “有多少人?” “我们远远地看过去的,他们行军队伍很简单,分成三列前进,行军的长度大概是五百步,据估计,也就是四五千人” 李自成露出了轻蔑的表情:“怎么,孙传庭是无兵可派了吗?就派出五千人不到,就像和我打仗,我看孙传庭是在异想天开吧,还是说崇祯小儿已经穷的连士兵都招募不起了” “哈哈哈哈”首先发出大笑声的便是刘宗敏,他是一个直来直去的汉子,听李自成这么一说,忍不住大笑起来。 刘宗敏:“大哥,就这几千人马,大哥就不要出马了,趁着他们还没有发现咱们,我带一千个兄弟过去,给他包饺子” 李自成:“宗敏兄弟,你先不要急,有你包饺子的时候,我还有几句话要问清楚” 李自成接着问道:“孙传庭这么人我还是知道的,他和其他的明朝督抚还是有区别,会打仗,是个好材料。他不会只派了这几千人出来吧,后面是不是还跟着他的大军?” 探子:“闯王,后面我们也去看了,我们一路骑马探了几十里路,路上连人影都没有看到” 李自成这才放心下来。 李自成:“看来,孙传庭用兵也不过如此,我军势如破竹。看来孙传庭是怕了,躲在潼关不敢出来了,好,既然孙传庭要当缩头乌龟,那就先让他当几天,只是,这几千号人的人头我们就收下了。” “宗敏” “在” 李自成:“你率一千个弟兄去把他们灭了吧,我率大军在你后面殿后,然后一起杀至潼关,捣了孙传庭的老窝!” 匹夫之勇便是匹夫之勇敢,刘宗敏竟然仅仅凭借哨骑探来的表面信息便判断孙传庭主力不在。需知道,大军压阵百里之外面也是常有的事情,仅仅探了几十里便妄下结论,这里面可靠性便可想而知了。 此时的牛成虎正部下了天罗地网等着李自成往里面钻! 刘宗敏果然是个不要命的,面对着牛成虎手下至少四千人马,竟然率领着一千人马就火速杀往! 宋献策望着牛成虎骑马呼啸的声影,脸上略过了一丝的忧虑,这一丝的忧虑仅仅是一瞬间,便又消失了。:“应该不会的,孙传庭占据潼关这座雄关,何况还有黄河之险可以依靠,他是断断不会越过黄河来和自己决战了,所以,这支人马应该不会是伏兵吗,而只是沿边州县的部分武装” 宋献策这样想着,于是他很快打消了自己的疑虑。宋献策没有错误地估计孙传庭,确实依靠潼关和黄河天堑和起义军进行决战是孙传庭最初的想法,也是在孙传庭看来最有胜算的做法。一者是占据潼关,拒守黄河,明军有险可守,即使在人数上明军处于劣势,但至少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二是农民军长途跋涉,一路翻山越岭,又是隆冬季节,明军呆在关内可以以逸待劳,没有必要贸然出关,在西北大陆的狂风里面到处寻找农民军;三是明军呆在关内可以就近粮草接济,而越过黄河的话,就大大拉长了粮草的补给线而明军是政府军,完全不可能抢劫百姓的粮草和大户的粮仓,这一点起义军就不同了,起义军一路掠夺州县,本来就不缺粮草。所以从这三点来考虑,孙传庭确实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出关。 宋献策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并非是完全正确。他对战争和局势的判断基本准确,然而,宋献策依然忽略了一个人。这个人便是作为明朝最高统治者的崇祯皇帝。那么这位皇帝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呢?明史的评价是任查则寡恩,尚气则好杀!并且,崇祯还是一个十分多疑的皇帝。他先前授意孙传庭杀了不听号令的贺人龙,但是贺人龙毕竟只是匹夫之流,论计谋、论手段、论智慧,和孙传庭比起来相差何止万千!这样的一个人崇祯就尚且不放心,他又怎么会放心孙传庭这样的猛人在陕西拥兵自重呢?所以,孙传庭的计划虽然完美,然而,却没有得到崇祯的信任。因之,孙传庭才会在这个时候仓促出关,而顾不上士兵新募,不堪任用的问题,也顾不上尚未完全处理的瘟疫问题,在几天前,率领四万大军渡过了黄河! 当然,这些都是宋献策预料之外的! 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的是,崇祯的这道出关令竟然还造就了一番战机,这个战机便是起义军无论如何也不敢想孙传庭竟然会空城而来!然而,这样的战机毕竟也只是昙花一现,事实证明,这一次的战机依然没有换来大明的中兴和天下的大定。而孙传庭的死也成了压垮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自孙死后,明政府再也没有组织起什么像样的武装,而史可法的南京的募兵最后换来的也只是崇祯帝自缢煤山的下果。 然而,这些毕竟是后话,让我们回到战场吧! 牛成虎的行军速度并不是很快,因为必须要保证和孙传庭的大军以适当的距离,避免孤军深入,才能达到牛成虎的目的。快来吧!李自成!牛成虎在心里面这样呼喊着,不过,他没有等来李自成,却等来了李自成手下第一大将:刘宗敏! 刘宗敏的行军速度倒是很快,当然了,他就是冲着牛成虎这支队伍来的,却丝毫不知道中了牛成虎的计。 空谷之中人马疾行,刘宗敏连人衔枚、马裹蹄也丝毫顾不上了,于是一千人马在山谷中奔行,几里开外,牛成虎便听到了人马之行声。一丝喜悦之情略过他的脸庞,他知道自己的计谋已经成功了一半。于是,牛成虎下令,只留一千士兵跟着自己和来军正面冲击,而剩下的三千士兵分别埋伏与山谷的两侧。牛成虎要用添油战术慢慢地把农民军的主力吸引过来,所以他的战术就是一个字:粘!通过不断地增加人数和边打边退,慢慢地让敌人钻入自己设置的口袋!同时,马上派出了探马去报道孙传庭,让督师知道自己的计划并且做好相应的布置! 终于出现了,山谷之间,两支队伍面对面地碰到了一起!牛成虎和刘宗敏。两军交战,向来都是要互相通报姓名,这是战场的规矩。一来是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虽然是两军交战,但是天朝上国的礼仪气度不能丢;二来也是出于实际情况的考虑,如果一方在这场战斗中不幸阵亡,那么将来自己人报仇起来,也知道要找谁! 这一次,如故。 牛成虎:“来者何人,可认得我牛成虎吗?” 刘宗敏勒住了自己的马头,本来刘是一个急性子,按照他往日的逻辑,倒也不会和对方问话,直接大刀招呼。不过,这一次,还没有等刘宗敏亮出自己的大刀,对方的将军便首先问起了话,这个时候如果不答话的话想必是十分的不礼貌和不友好,何况在这么多的下属面前,刘宗敏还是颇想表现出古战场的大将风度,毕竟他对自己有着绝对的自信,而牛成虎的手下也不过就是千把人,说几句也没什么关系。 刘宗敏:“老子没有听说过什么牛成虎,不过老子倒是听说过汪乔年、卢象升,还有你们那个什么狗屁福王,做福禄汤的时候,老子还多喝了几碗。你想知道老子是谁,老子只怕是会吓着你,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老子便是陕西榆林的刘宗敏,就是你们通缉的二号匪首!” 牛成虎心里面颤动了一下,倒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激动。刘宗敏的大名在明军里面如雷贯耳,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刘将军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平日里面和李自成兄弟相称。这一次竟然是刘宗敏亲自来叫阵也就说明李自成离这里不远了! 牛成虎压制着内心的激动之情,他还想再确认一下:“怎么,李自成自己不敢来,让你来送死,看来,闯王也不过是个胆小怕事之徒!” 刘宗敏是个火爆的脾气,被牛成虎这么一激,腾地火起,满脸通红:“放屁,我大哥现在就在不远,对付你这样的喽喽,还需要用我大哥亲自出马。我现在便要扒了你的皮”一边辱骂者,一边挥动了手里面那口大刀,跃马而来!那手下的士兵看见刘宗敏开始掠者,便紧跟着掩杀过来! 牛成虎已然确定了李自成在这里不远,起义军的主力便在附近。他决定开始实施自己的计策! 一时之间,短兵相接,山谷之中,杀声震天!万里无垠的洁白雪地,顷刻之间便染上了层层的殷红,雪地之间立刻弥漫这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此刻的孙传庭已经接到了从牛成虎那边发过来探报和计划:“哈哈,牛将军深得兵法要义” 于是,孙传庭这边也开始了紧张的部署。他集合了各部人马,左中右三军开始朝着颊县方向加速前进,同时一同过去的还有两万门火车。 牛成虎并不恋战,边打边退,那刘宗敏也是杀红了双眼,再加上牛成虎方才辱骂李自成,刘更是决定要亲手抓住牛成虎把他剥皮抽筋! 牛成虎已经张开了巨大的口袋,佯装往峡谷的方向退却,而李自成的主力部队这个时候也已经到了。并和牛成虎的先行队伍合兵一处。 颊县地形独特,地形如郏县的名字一样,两边的山谷夹着中间的平地,所以李自成的人马在这样的地形里面根本就施展不开,只能三三两两地进入峡谷,就如同是解放战争中的巷战一样。 牛成虎一边打一边逃,李自成这边一边打一边追,牛成虎一路佯装丢盔卸甲,李自成这边浑然不绝,几十万大军如同鱼贯而入,钻入了郏县这个口子里面。牛成虎一边打一边添油,人数一边打一边多,到了峡谷埋伏好的原先六千人马和孙传庭的大队人马已经严阵以待多时。 一时之间,推石头的推时候,放箭的放箭,李自成这才突然明白过来:“中计了” 可是明白的太晚了,由于牛成虎锲而不舍的添油战术,此刻自己的几十万大军已经被牢牢地钉在了一线天,而山谷两边杀声震天,巨石和弓箭如同暴雨一般从四面八方发射过来,而几十万大军就这样被困在谷口,要想转身谈何容易。 然而,好戏还在后面。一时之间,巨石和弓箭都停止了投射,一直和自己胶着对战的牛成虎也不知什么时候被掩护着退出了峡谷。只剩下了李自成的几十万人马困在里面。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战场之中最可怕的不是杀声震天,而是安静。明明双方人马加起来都是数十万之众,明明此刻的战场应该是金戈铁马,杀声不绝!然而,却一丝声音也没有。几十万农民军困在了峡口。孙传庭就在山谷的高处静静了注视着这些人,就如同是屠夫注视着待宰的羔羊,一言不发,就那么直勾勾地看着你,光这眼神,就足以让人绝望! 寂静的山谷之中,迷茫恐惧的农民军,嗜血的明军。一方被困在山谷,而一方占据着有利的地形。 数分钟的战场沉默! 突然,一声震天动地的炮声打破了这可怕的沉默,将雪地击打出一个个巨大的大坑,不一会,几百门大炮一齐打响,沉默被震天的轰隆所取代,一时之间,血肉横飞,喊声凄厉! 一门门乌黑的抛空对着谷口一刻不停地轰炸着,战场一片硝烟狼藉! 顾不上了,李自成大令一声:“全军撤退” 乱了,乱了全部都乱了。数十万大军一时之间四面八方逃窜,完全没有了撤退的方向。 但毕竟李自成还是具有着人数的优势,数十万大军,想要被完全封锁在山谷之中谈何容易,加上孙传庭这一阵轰天炸地,农民军求生的意志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开始慢慢地聚拢在李自成的麾下,仓促地逃奔出了山谷。而手脚稍微慢点的,便成为了孙传庭炮下的亡魂。 狼狈,无比的狼狈!李自成仅仅带着一群在炮火中惊魂甫定的农民军逃出了谷口。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会在郏县这里遭遇孙传庭的主力部队!而且,他确定方才自己没有看错,那伫立在山谷之上的阴冷的眼神同三年前的黑水峪一战一模一样,那是孙传庭的眼神! 可恶,这是第二次李自成被孙传庭用盯猎物一般的眼神死死地盯住,这是对李自成最大的侮辱! 还好,自己的主力部队还在,虽然方才在山谷里面一战自己损失惨重,然而,从长远看,自己的人数仍然占据着优势,越往后面,孙传庭便会因为粮草不济慢慢地呈现弱势。所幸的是,粮草被没有损失,这便是最大的胜利。拖!一定要拖死孙传庭! 历史上有趣的一幕发生了,李自成人马四十余万,孙传庭人马四万,当然,孙的部队带着重武器(火车)。就这样,从郏县出发,这四十万人便被孙传庭的四万人马一路猛追,一直追到了柿园。 而这个时候,李自成的四十万农民军可能也回过神来了,前者被孙传庭的大炮打蒙了,现在突然意识到孙的队伍远远没有自己的多,自己的人数还是占据很大的优势的。然而,为时已晚。孙传庭此时此刻是一边追赶,一边寻找有利地形的,等起义军明白过来的时候,孙传庭早已经布置好了大炮阵地,暴露在起义军面前的不是明军,而是一个一个的铁疙瘩。 纵使起义军人再多,但是毕竟是血肉之躯,何况起义军也是人,并非刀枪不入,自从郏县被孙传庭的大炮好好教育一番以后,士兵们多少对这个黑压压得东西产生了心理阴影。毕竟,起义军也是怕死的,方才的血肉横飞的场景在他们的脑海里面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因此,纵使李自成怎么督战,农民军只是一动不动。任由孙传庭的大炮万炮齐鸣,农民军这里纵使死伤无数,就是没有人敢于出战。 李自成心里慌乱了起来,这里已经是柿园了,后面便是滔滔的黄河,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了。要不突围,要么死在孙传庭的炮阵之下。 而孙传庭最希望李自成做的也是突围,毕竟自己虽然暂时占据了优势,然而,粮草毕竟是自己的硬伤,虽然自己陆陆续续从沿边的州县征调粮草,然而,即使征调到了,也要派人去运送,一来二去的,颇费时间,当下最好的办法是速战决。 李自成正在紧急地召开他的军事会议,核心班子已经到齐全:“当下这种情况,怎么办?难道就让孙传庭给我们轰死在这个鬼地方吗?” 牛金星首先发言,他的回答是绝不能坐以待毙,但是他也不主张从正面突围:“目前孙传庭的数万门火炮对着我们,这里是平原地形,一马平川,若是突围的话,我军就会千军万马暴露在孙传庭面前,到时候势必会损失惨重,如果孙传庭在趁机掩杀的话,只怕我军会兵败如山倒” 李自成仔细地思索着牛金星的话,默不作声。 李自成:“那怎么办呢?如果不突围的话,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吗?” 牛金星:“当然也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可以往东走,先去山西,然后绕道河南,再回到陕西” 宋献策及时制止:“不可,我军的优势是机动性强,速度快,目前我军需要尽快回陕西进行修整,那里的明朝军队薄弱,及时明朝军队来攻我们。只可惜他们的补给线太长,因此,肯定不能久战,况且,陕西是闯王的家乡,闯王到了陕西以后必定能够站稳脚跟,一呼百应,到时候就可以和明军的打持久战,这也是当时我们的初衷。一旦取道的话,便迁延日久,久必生变,何况还会给明军以集结的时间,所以,目前我军只能按照原有的方针去潼关,入陕西,而后图天下” 牛金星摇摇头:“目前想要取陕西,只有一条路,而这条路已经被孙传庭封起来,我固然也知道取陕西是最终目的,但是目前形势艰难,只能权益行事。依我看,取道河南是最好的法子” 宋献策:“我们现在是两军对峙,是脸对脸,如果一旦回头,把屁股暴露给孙传庭的话,到时候他的火炮照样会招呼过来,我军只怕伤亡会更惨重!” 牛金星一下被宋献策说的愣神,而李自成也迅速反应过来了:“是的,当下这种情况绝对不能退后!” 李自成:“既然不能后退,也不能走,那就集合兵马再攻一次”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大明殇》正文 第16章 大雨 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一句话:人算不如天算! 孙传庭此刻信心满满,他的几百门大炮正对着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可谓是轮番炮轰,在有效地打击对方有生力量的同时,也大大鼓舞了明军的士气。 孙传庭颇为得意:“永福啊,你说这会李自成在想什么?” “八成是想着突围吧,李自成不是一个沉得住气的人” “不错,我也是这么想,我现在就等着李自成突围啊,到时候,准保管让他做炮下的亡魂” 孙传庭:“这一次,牛将军诱敌深入,是大功一件啊!” “不敢,全赖督师平日统兵有方”这个时候牛成虎自然地推却起来。 孙传庭微笑着:“牛将军不必过谦,有功便是有功,我军向来是赏罚分明的,等这仗打完了,我上奏朝廷为你表功” 这便不能推却了。“谢督师!” 孙传庭提高了自己的音量,他要为这场战争再做一次紧急的动员:“众将士们,天下就在此一战了,李自成的几十万贼寇如今已经被我军围住,他们的后面便是黄河,已经插翅难飞了,我知道弟兄们打仗都很辛苦,等会李自成冲出来的时候各位弟兄们只管拿出最后一战的勇气来,痛快杀贼,杀一个人赏五两银子,杀十个人赏五十两银子,除此之外,我还要向朝廷表功,对表现卓越的将士们还要论功行赏,免除你们的赋税,赏给你们土地。弟兄们,成败在此一举!” 孙传庭的话极具号召力,三军将士听闻此言,个个都是摩拳擦掌,所有的人都死死地盯着李自成的驻军方向,等待着从里面冲出待宰的羔羊! 不一会,只听着杀声震天,是李自成的一标人马杀将出来。 孙传庭:“看来,李自成还是比我们想象的要狡猾一点,自己没有出来,倒是派了一群探路的来送死” 于是乎,和我们预计的一样。孙传庭这边绝对是炮弹充裕,万炮轰鸣。炮击的声音明显淹没了人群的喊杀声,第一标冲出来的农民军已经被炸死在阵地上! 火炮这种东西是宋朝末年产生的武器,至于明朝中期神机营的出现以后这种武器已经的得到了大范围的运用,而到明末,这种武器已经具备了十分巨大的杀伤力和威慑力。 就这样,李自成的突围幻想被孙传庭的火炮无情地打破了。看来,郏县,将会是李自成的葬身之地。 当然,如果事情继续这样发展下去的话。 而历史似乎是一个永远不会疲惫的老顽童一般,自汉唐以来,历经了多少朝代,他这喜爱开玩笑的心态一直没有更改。 接下来,他又即将在世人面前展示他的幽默。 李自成那边基本上已经灰心了,第一次的突围结果给他上了精彩的一课:在巨大的火炮面前,人数将没有任何的优势。 李自成:“为之奈何?为之奈何?” 显然,这位闯王也是没有丝毫的办法了。 宋献策也只是地头不语,这个语言李自成当皇帝的“鬼面军师”第一次觉得如此的力不从心。 牛金星依旧向李自成建议:“如今这个时候,闯王你还在犹豫什么,我们只好度过黄河去了,虽然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是留在此地就是必死无疑啊” 又一次,李自成被说的有一些动心了。 他抬头看了宋献策,似要再征求他的意见。 然而宋献策毕竟没有正面回应,他缓慢地说到:“事到如今,何不算一卦” 这当然是无奈的举动,换做旁人说这个话,李自成只怕会一刀砍过去,然而,这个人不一样! 宋献策毕竟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心理学家和预言家,这位曾经预言“十八子,主神器”的人此刻依然在迷信领域有着别人不可以挑战的权威。 于是,李自成也如同三百年前朱元璋那样,点点头,将最后的希望留在了这一卦上:“好吧,那就请先生为我一测吧” 宋献策从口袋里面掏出了两枚铜钱,当空一掷:“一阴一阳,大吉啊!” 李自成的眼神突然发亮,又重新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在当时那个年代,大家对于占卜和阴阳之学还是深信不疑的。 牛金星一言打破了这一短暂的惊喜:“卦好,有什么用,算卦也不能帮我们冲出去。” 被牛金星这么一说,李自成方才发亮的眼睛又再一次暗淡下去。 宋献策则不然,他收起了这两枚铜钱,怡然自得地说:“天机难测啊” 他的言语中透露着对自己卦的自信,他相信卦象是天意的传递,既然天意是大吉,肯定错不了。 宋献策:“闯王,天意难违,卦象便是上天的旨意,此一战我们一定能够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他的眼神坚定地看着李自成。 李自成受到宋献策的鼓舞,也坚定地给了他一个回应:“ 不错,天无绝人之路,想当年,我们十八骑被围困在鱼腹山也没能绝了起义的火种,今天的境况比起当时好了何止万倍,怎么可以轻言放弃!” 刘宗敏:“大哥说的有道理!今天我们肯定能够从这里杀出去。” 众人被李自成一番豪言壮语鼓励起熊熊的斗志。 想必是人心通了天意,可想必李自成果然是具有天子的气象,方才还是万里无云的天空这个时候竟然晴空一阵霹雳。 好一个晴空的霹雳啊! 李自成闭上双眼,认真地聆听着,他有些疑惑,似乎还不是十分的确定:“刚才是打雷了吗?” 言语未断,又是晴天的霹雳。 不错,是打雷了。 这一幕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战场上也出现过,诸葛亮火伤上方谷,眼看着司马懿就要死在一片火海之中,可惜天意助曹不助刘,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破了诸葛亮一统天下的梦。、 如今,时隔一千多年,在郏县的战场上,上天的旗帜这一次倒向了李自成。 惊雷过后便是瓢泼的大雨,孙传庭的火炮在大雨之中完全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火炮的声响变得稀疏起来。 孙传庭怒曰:“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开火,起义军都以机构和一波一波的冲出来了!” 陈永福:“督师,雨来的太大太猛,火炮的引线一点就灭了,督师,还是把这些火炮放弃吧,留着他也没有用啊。起义军的人数比我们多,撤吧!” 突如起来的战场变局让孙传庭手足无措,然而他很快便冷静下来。 孙传庭:“天要亡我啊,太行已经几个月没有下雨了,今日为何大雨倾盆啊?” 孙传庭仰望着参天,几乎垂胸顿足。 陈永福:“撤吧,督师,起义军已经涌过来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留的青山在,不拍没柴烧!” 孙传庭眉眼已经被大雨完全打湿,他万分无奈:“安排高杰的一支断后,大军后撤,所有的火炮全部销毁,不能留给李自成!” 在孙传庭的命令下,士兵们在撤退之前将几万门火炮能够销毁的尽数销毁了,基本上没有留什么给李自成。 起义军越来越多,眼睛越来越红,声音越来越大。铺天盖地,如果饥饿的狼群,在喊杀声中可以清晰地听见孙传庭的名字。 他们已经受够了,从一线天被孙传庭一路用大炮轰到了黄河,他们实在是压抑的太久了。 李自成一马当先,旁边是刘宗敏和李岩,在几十万农民军的掩护下冲杀过来。 孙传庭的队伍都是新招募的军人,比不了李自成手下这支造反多年、流窜中原几省的主力军,于是,顷刻的功夫,孙传庭的第一道防线便被冲垮。 好在高杰一直死战,才拖住了李自成大军的步子,给孙传庭的转移以机会。 孙传庭留下高杰殿后不得不说是极其的高明,他看到了高杰是降将这一点,且是和李自成老婆私通。所以就凭借这一点,高杰也会拼死地抵抗李自成。 孙传庭是对的,高杰没有让他失望。他确实死死地利用地形优势把李自成托在了郏县几个时辰之久。而给孙传庭转移到柿园以机遇。 李自成见了高杰,怒不可遏:“高杰,我平日待你如何,你竟然敢勾引我的夫人,你对不起我吗?” 高杰依然是不甘示弱:“李自成,你平日待我有诸多猜忌,听信牛金星的谗言,我在前方屡立战功,你却视而不见,反让我从前线撤下,只做了个管账本的小人物,李自成,你这也叫平日待我好吗?” 李自成:“高杰,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米脂的同乡,你背叛我就罢了,为何还拐走了我的夫人?” 高杰:“我与刑氏是情投意合,再说,她不过是你抢过来的罢了,算什么你的夫人?” 李自成听闻此言,更是气的脖子红脸也红。 一旁的刘宗敏此刻再也听不下去了,作为李闯王的第一兄弟和头号粉丝,面对给大哥戴了绿帽子的高杰,此刻手中的大刀已经轮的虎虎生风。“高杰,你认得这把刀吗?” 刘宗敏将明晃晃的大刀举起,横刀立与马头,瞪着两之铜铃般的眼睛,一副将高杰生吞活剥之样。 高杰本就是性情残暴之人,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挑衅:“刘宗敏,那你又认得这一杆长枪吗?我用这边长枪杀人无数,这时候你也想做枪下的亡魂吗?” 说完,两人便一个举刀、一个轮枪,挎着腿下的战马冲击而去。 高杰武艺不凡,刘宗敏也不是善类,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都是一点就着的脾气,两人在那里鏖战着。 双方的士兵也是在奋死拼杀,慢慢地,高杰一方终由于人马数量的劣势不敌李自成,慢慢地落于下风。 高杰不敢恋战,边战便退,一路从黄河向东逃窜,到了襄城下面。 李自成的部众也便在大雨之中一路追杀,最后在襄城落脚。这是宋献策的建议。 他的考虑是农民军损失惨重,需要依靠城池进行修整,二是雨夜追敌行军不利,且恐怕中了孙传庭的埋伏。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李自成的大军追到了襄城便驻军停止了追击,只是派遣其中一营人马前去追击高杰。也正是因为这样,孙传庭才得以有一丝喘息之机会。 然而,高杰便没有那么幸运了。从郏县一路被李自成追到了襄城,还不放过,李自成还派出人马一路追赶,一直把他往东追。足以见得,闯王对这个给他戴了绿帽子的人是恨之入骨。 高杰一路逃窜,但是由于自己压阵的原因,所以落后了孙传庭几十里。在襄阳城下,高杰遇到了白广恩(此时白是总兵、高是副总兵)。 高杰大呼:“广恩救我?” 然而,白广恩仿佛没有听见一样,带领着自己的队伍就如同是检阅了高杰一样,从他身边悄悄地划过,就是没有理他。 高杰此时心情是极其的郁闷和痛苦的,然而,后有追兵,连骂白广恩的力气都没有,只顾自己的逃窜了。应该说,高杰的命大,运气似乎也特别地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曾经在农民军干过的原因还是这些追自己的往日弟兄有别的想法,这些人倒不是真正地想至高杰与死地(反正高杰也没有抢他们的老婆)。 高杰慢慢地反应过来了:“这些人虽然现在在起义军混的还不错,但是现在局势这么复杂,保不齐那天这些头头脑脑就要被官府招安,到时候,自己也可以做一做他们的向导,在孙督师面前给他们说说好话。” 想到这里,高杰不禁露出了鄙视的笑容,奔命的速度也放缓了下来。“什么闯王,到底还是一群乌合之众,成不了大器!” 就这样,高杰带着他的残兵败将回到了柿园,和孙传庭合兵一处。 高杰:“督师,我回来了” 孙传庭听见是高杰的声音,感觉十分的意外和惊喜。:“回来了,好样的,李自成也不过如此,高总兵只是一万人马,竟然拖住了李自成的数十万大军,难得啊?只可惜我们现在身处野地,否则,我一定为高总兵接风洗尘那,没有高总兵的话,我们哪有转移的时间啊” 高杰心中无奈,但是面色依然恭敬无比:“督师谬赞了,我不过是起义的降将,能够蒙督师不计前嫌,做门下一小吏本就应该知足,督师还委以重任,怎么能够不肝脑涂地啊。” 孙传庭心中觉得十分的满意,虽然高杰是投降的将军,但是眉宇轩昂,一表人才,而且是快打仗的好材料:“为朝廷举贤是孙某的职责,高总兵要感谢就谢朝廷,谢皇上。” 高杰:“是,属下感谢朝廷,感谢皇上” 陈永福不失时机地插嘴:“你就不感谢李自成?才一万人马对战几十万人马,你还能安然无恙的回来,督师仁慈,不愿意点破而已” 高杰面容失色:“陈总兵,此话何意啊?” 陈永福:“莫不是你和李自成串通好了,到这里来做细作” 高杰觉得心中委屈,强力申辩:“我但说一点,我抢了李自成的老婆,纵使我想做细作,诸公何不想一想,他李自成会肯吗?” 一语中的,陈永福此刻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孙传庭瞪了陈永福一眼:“陈总兵,说话要有根据,高杰是朝廷的副总兵,也是三品大员了,诸位不能有亲疏之分,大家都是为朝廷效力,为皇上效力,眼下战局紧张,我们要和衷共济才是啊” 这句和衷共济说的异常地重,显然是说给陈永福听得。 孙传庭扶住高杰:“陈总兵方才语气过重,他也没油别的意思,你就当他是一个粗人,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了” 高杰诚惶诚恐:“陈总兵心有疑惑是人之常情,千错万错,总是属下的错,属下向陈总兵谢罪了” 陈永福见高杰如此低声下气,也没有什么火气,拱了拱手,便径直走开了。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大明殇》正文 第17章 柿园 高杰心中愤懑地告辞了孙传庭,从旁边的柿子树上面随意地摘了一棵柿子,有恶狠狠地吐了出来:“这是什么玩意,这么难吃!” 自从投奔了孙传庭以来,陈永福和徐春一伙人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他娘的,不就是看不上老子是投降的将军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要是论起打仗来,陈永福和徐春都不是老子的对手!他日必要出人头地,要你们这些人好看!” 李自成那边由败势转为了攻势力,目前也和孙传庭对峙在柿园一带。 穷寇莫追的道理,想必李自成是明白的。因此,仅仅是将孙传庭围堵在了柿园里面,李自成便放弃了追赶。而是把柿园围困起来。 孙传庭的几万兵马几乎没有一个漏网之鱼,如今都蜷缩在柿子园里面。 李自成在柿园外面原地驻扎,信心满满。 宋献策却在愁眉苦脸。似乎心事重重。 李自成看在眼里:“宋军师啊,你看来有一些担忧啊?你在担忧什么?” 宋:“闯王,眼下的形式在下不能不忧啊?” “哦,说说看” “闯王,我们的人马号称几十万,而孙川传庭不过是几万人马,人数比例是十个打一个,说起来惭愧啊,在阳北县那边,我们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啊,虽说明军有火炮,但是我军也是有火炮的,然而我们就连架起炮台的机会都没有,闯王,这说明什么?” 李自成正色:“说明孙传庭此人确实十分知兵” 宋献策:“知兵不难,难得是知人,他孙传庭是吏部主事出生,一个文官能知道什么兵法,他是知人啊!他了解咱们的将军轻率,所以打我们的埋伏;他也了解您对高杰的恨,所以让高杰断后,因为他知道,明军谁都可以投降,唯独高杰不能也不敢投降” “没错,军师一言,确实是一针见血啊,孙传庭确实是个知兵知将的人啊!所以,柿园这里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孙传庭出去了,柿园就是他的葬身之地啊!” 宋献策点点头:“只是成也是雨,败也是雨啊” 李自成不解:“成也是雨我明白,无非是一场雨浇灭了孙传庭的火炮,败也是雨怎么解释啊?” 宋献策没有正面回答:“闯王知道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吗?” 李自成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如若不是这场雨,我们完全可以用火攻一把火烧了柿园,然后围堵住所有的缺口,守株待兔,是然?” 宋点点头。 “哎”李自成垂胸顿足,果然是一个“成也是雨,败也是雨啊。” 李自成:“倒也无妨,孙传庭的兵也就几万人马,我军是他的十倍,兵法有云,五倍于敌,攻之:十倍于敌,围之,我们就在这里埋锅造饭,拖也要拖死孙传庭!” 宋:“闯王说的没错,围是要围的,但是要给孙传庭开一道口子” 李自成只觉得自己可能听错了话:“军师,你想放李自成走吗?怎么还给他开口子” 李自成盯着宋献策,确定宋不是在开玩笑。 宋献策神色严肃,确实没有半分开玩笑的意思。:“闯王,兵法还有一句话闯王可能不知道,叫围三缺一。孙传庭就好比是一头走投无路的狮子,如果你围死了,孙传庭就一定会作困兽犹斗状,到时候我军未必能够挡得住,而现在呢?我们给他开一个口子,那么士兵们有了一条活路,自然会想着去逃命,战斗力就差了下来,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屠猪宰狗!” 李自成不由地点头:“有道理!那就给孙传庭把西面的口子开出来!” 高明的计划,险恶的用心,只可惜,对手是孙传庭。 孙传庭虽说此时此刻被围困在柿园,然而,作为一名主帅,他时时刻刻关心的是战局,而不是个人的安危。 李自成在柿园外面一直在围困,而迟迟没有动静,孙传庭就知道李自成一定要甩围三缺一的把戏,等着孙传庭突围,然后围而歼之!这套把戏,在崇祯十三年的时候,孙传庭就已经使用过了,那个时候李自成还不过是一员小小的闯将! 现在的局势是突围是必须的,但是突围就可能进入李自成的圈套,关键是怎么突围。 孙传庭苦苦地思索着,他吃了一个从柿子树上面摘下来的柿子,这柿子冰冷而苦涩,是啊,冬天哪里是吃柿子的时候。然而,大军仅仅携带了三天的粮草,而此时部队已经断粮了。一个个饿的面黄肌瘦,好在大家还都挺得住。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大明殇》正文 第18章 愤怒 孙传庭没有坐以待毙,他一边整顿军备,一边派出探子四面八方去打探,得到的结果正好印证了自己心中的猜想。 孙传庭此刻正踱步:“永福啊,这一切和我想的一样,李自成采用了围三缺一的方法来打我们,你说怎么办?” 陈永福态度坚决,:“不能上李自成的当,这个办法一定是宋矮子想出来的,他的目的也无非就是诱使我们主动出击,他好打我们的埋伏” 孙传庭赞同地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眼下战局对我们不利啊,士兵们都怎么样了?” 孙传庭话峰一转,没有继续谈论突围的事情,而是把话题谈到了士兵头上。 陈永福回答:“士兵们情绪比较低落,但是好在柿子还是可以充饥的,所以目前大家还都挺得住!” 孙传庭:“再等等!” 陈永福一脸的不禁:“等什么?” 孙传庭:“你听过哀兵必胜吗?现在我军的士气不如李自成,如果贸然出击的话,一定会惨败。但是时间确是对我们有利的,因为李自成现在是胜利的状态,士兵肯定就不愿意拼命,而我军现在确实连连都没得吃,到时候,就会为了自己的生命杀敌,这就是哀兵必胜!” 陈永福双眼放光:“高明啊!” 孙传庭想了想:“只是这条计策要生效,就得有一个大前提” “什么前提” “瞒住所有的士兵,不能让他们知道有缺口,士兵的心理往往是飘忽不定的,只有置之死地才能后生,一味想着去逃命的话,必败无疑” 陈永福表示极大的赞同:“我明白了,督师,这个包在我身上!” 陈永福起身便要离开,孙传庭叫住了他:“永福,去把高杰叫过来” 陈眼神中有不解,孙传庭重复了一遍:“去吧”。眼神肯定,态度坚决。 陈永福也顾不上自己的疑虑,便唤高杰去了。 孙传庭一直在原地等待高杰。 “督师” 从身后传来一个声音,是高杰的声音。 孙传庭转过身来,面容变得尤为的慈祥而具有长者的风范。 高杰此刻也是感觉如沐春风,心里的防备也卸去了一大半。 孙传庭慢慢地扶起了跪在地上的高杰:“高将军快快起身” 孙传庭将高杰扶了起来:“高将军一直以来受委屈了” 这个受委屈说的贴切,一箭穿心。高杰瞬间泣不成声。 孙传庭从袖子里面取出一块手绢给高杰搽拂:“自古投降的将军,没有一个不过处境艰难的,高将军,我是十分的了解你现在的心情啊,毕竟你之前是参加过农民军的,手里面也有明军的鲜血” 高杰低着头,一声不吭。他不知道此刻孙传庭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因此选择了沉默。 孙传庭继续说道:“朝廷里面有人盯着你们,想办法找你们的差错,这样便可以给你们定罪,军队里面将军们也看你们不顺眼,农民军那边把你们当叛徒,你们是夹在中间不好做人啊。但是,本督看到了,你高杰,对朝廷绝无二心,之前参加起义军也是迫不得已,如今已经是改邪归正。我马上就会给朝廷上折子,让朝廷表彰你在阳北一战的战功,升你做总兵官。” 高杰听后,感激涕零。当然孙传庭不会白白给他这么一个好处。 高杰:“督师的恩情,高杰就是粉身碎骨也没有办法回报,督师有什么吩咐,高杰就是拼死也会去完成” 孙传庭表情依旧是那么慈祥,他扶起了因为感激而跪拜在地上的高杰:“我没有什么吩咐你的,升你做总兵官也并非是我个人的私愿,我是陕西的总督,为国举贤本来就是我的职责,你回去好好打仗,为国效力就是了” 高杰这才相信孙传庭确实是没有私心的,千恩万谢以后便离开了。 孙传庭并非是没有私心的。眼下农民军虽然是你势如破竹,但是天下的局势还是很不明朗。何况,即使是农民军也并非是个个都和李自成那样想要夺取政权,毕竟大多数的农民还只是想要吃一口饱饭,如果朝廷给个一官半职的封赏,便不会有任何人愿意去打仗的。 孙传庭就是要用高杰的升迁来给那些暗地里有归心的人一个信号:“朝廷是愿意接纳他们的” 可惜,孙传庭没能活到那个时候,大明也没有能挺到那个时候,而真正等到四海归一,海晏河清的是大清! 时间一天一天正在过去,柿园里面的柿子虽然没有什么水分和营养,士兵们确是饥不择食,眼看着柿园上面的柿子却是越来越少。 后来,孙传庭便索性命令士兵们把柿子树的果子都摘下了,给士兵们定额发放。这样本来就少的柿子就更少了。一开始的时候,士兵们还怨言颇多,但是看到孙传庭也是和所有的士兵一样吃柿子,就没有任何人有怨言了。 眼看着士兵们一天天憔悴下去,孙传庭的心里面慢慢有了喜悦之情感,他知道突围的日子不远了。 而李自成的军队这会在干什么,回答是他们在吃白面馒头。因为李自成的军队从来是不缺粮的,而且随行队伍里面便有不少是家眷军,平时的时候,上战场凑人数、壮声势,休息的时候便埋锅做饭。 那袅袅的炊烟,仿佛正透过上空,一缕一缕地飘到了柿园,而这边只能吃着干瘪的柿子的士兵的眼神之后充满了羡慕还有恨意! 时机成熟了! 一个孙传庭营中的士兵将口中嚼了一半的柿子吐到了地上:“吃他娘,这是人吃的东西吗?猪都不吃” 士兵里面情绪的感染力是惊人的,紧接着便有无数的声音交汇在一起,不断有柿子被丢在了地上。 当然,这并非是士兵的哗变,而是孙传庭安排好的。 此刻的孙传庭正在某个地方,观察这这一次,紧紧地看着士兵们的眼神,他在找寻一种东西,而这种东西,叫做愤怒。 当成千上万的愤怒汇聚在一起的时候,便可以成为毁天灭地的杀气,接着这杀气,便可以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大明殇》正文 第19章 突出重围 孙传庭突然屹立出来,站在这红了眼的士兵们面前:“没错,这就根本不是人吃的东西,我们在吃什么,李自成在吃什么?” 孙传庭寥寥数语,响彻云霄。 所有的士兵都停下了吃食,认真地看着自己的大帅。 孙传庭继续说道:“将士们?我们你们当兵是为了干什么?” 士兵们没有回答,显然正在思考着。 孙传庭没有等待士兵们的回答:“当兵就是为了吃粮,现在粮食都没有了,怎么办?” 这一下,士兵们的回答出奇的一致:“去抢,去抢!” 好,孙传庭要的就股子哀兵的气势。“抢谁的粮!” “李自成的粮,李自成的粮!” 孙传庭看着这几万将士得眼睛,他们的双眼布满了血丝,这是愤怒的血丝,在饥饿的狼群的眼睛里面你可以看到这种布满了愤怒和仇恨的眼神。 “杀!”孙传庭大喝一声。 所有士兵的情绪都被点燃了,所有的人这个时候都望着孙传庭,只等他一声令下,就要出关杀人。 三百多年以后,也有一个这样的将军,他叫戴高乐,和孙传庭一样,他也总是能够点燃士兵们的斗志! 而 千年以前,也有军事家这么评论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的话,李自成的军队战局了地利,而孙传庭的军队则占据了人和。 孙传庭没有和李自成预想的一样从西边突围,之前的侦查工作并不是白做的。 孙传庭早已经摸清楚了四面的布置情况,孙传庭知道表面上看起来最薄弱的西边,恰恰是李自成主力所在的地方,所以这一次孙传庭没有选择西边,而是防守相对较为薄弱的东边。这边的守将不是别人,正是刘宗敏! 见过饥饿愤怒的狼群吗?在饥饿的驱使下他们去捕杀猎物,此刻明军就如同饥饿的狼群一样,从东边突围而去。 此时此刻的刘宗敏正烧烤这他的牛肉,在大快朵颐。士兵们正吃着白面的馒头,而不知危险的来到。 霎时之间,在大雨的掩护下面,杀声冲天。等待刘宗敏明白过是孙传庭在突围的时候,和明显为时已晚。因为他看见这伙明军全然没有政府军的感觉,而此时此刻的明军比自己更加像是土匪,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杀气。 刘宗敏终于反应过来了:“明军突围了,杀!” 他自己挥刀跃马而去。 而此时此刻,大部分的农民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做了刀下的亡魂! 大势已去!眼下的情况,农民军在白面膜的美味之下,已经丝毫没有了斗志,在民军的刀片下,全部变成了待宰的羔羊,面对这数万民军的冲击,虽然刘宗敏的人数是孙的两倍,却在孙传庭的冲击之下,连一次像样的反击都组织不起来,一群人马只顾着逃命。 李自成那边已经得到了消息,而从西面赶到东面,又是大军的行进,也要在半个时辰以后。 等李自成匆匆忙忙地赶到了柿园以东,战争已经结束了! 孙传庭顺利突围,死伤几百人,农民军伤亡五六千人,实在窝囊。 李自成垂胸顿足,在愤怒的驱使下,李自成不顾宋矮子的阻拦,在大雨之中,去追击孙传庭。 于是在大雨之中便上演了这样的一幕,几十万人的农民军追着几万人的明军在襄城、阳北一带绕着圈子。 孙传庭的目的地当然是潼关,一方面那里是自己的根据地,可以补充粮草和军械,另外一方面,过了潼关便可以依靠黄河的天堑和李自成打防守战! 李自成驻扎在襄城,终于听从了宋献策的建议驻扎了下来。而孙传庭入潼关不久补充了军械,便又接到了兵部催战的命令,因此,第二次出关。 这一次,依旧是迫不得已!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大明殇》正文 第20章 再出潼关 崇祯十六年初春,孙传庭仓促整顿军马,携大军八万,再次兵出潼关。 与此同时,皇太极加紧对南下中原的军事部署,派遣多尔衮与松锦一带观望,同行者有洪承畴、祖大寿之流。 张献忠在四川蠢蠢欲动,建立大西政权。为此,李自成也曾怒不可遏,恼怒张竟然抢在自己前面称帝,重金悬赏十万金购张的人头,把张吓了不轻。 孙传庭延续旧的部署,依旧是左中右后四路大军交替前进,两军会战于阳北。 孙传庭军八万,携带火炮数万门,李自成大军四十万,号称百万,气势滔天,且不断有流民加入,孙传庭劣势尽然现之。 两军交战,李自成联营六百里,营帐连营帐,飞车走马,煞是壮观,孙者气势稍弱,然而营盘设置皆合兵法,俨然有古战场大将之格调。 两军对阵数次,孙传庭排兵布阵优于李自成等人,因此数次交锋下来,孙传庭皆是战局优势,而李自成则伤亡不少。且孙传庭又多次焚烧李自成军中之粮草,使得李自成不得不连连顾此失彼,因此边战便退。一直退到了襄城。 正是西北平原的春旱季节,狂风略草,冰天干地,整个西北平原水分极其稀少。李自成数十万大军被孙传庭围困在襄城之中,又被切断了水源,士兵们军心不稳,已然出现了投降的声音。 孙传庭只管围而不攻,整日只让高杰等人前去说降,城内围困之闯军已然有黯然思归者。 嗖的一声,一支挂着书信的箭矢射向襄城守军,紧紧地钉在城门楼子上面。 闯军中有些许认字的秀才,将那箭拔下,从箭头上取下包裹的蜡黄纸书写的几行大字:“尔等聚众造反,本应为诛灭九族之罪,然朝廷思虑尔等事出有因,乃是迫不得已,加之闯贼等匪首蛊惑人心,方作出背弃祖宗、朝廷之事,今日围城,尔等当顺天稽首,归顺朝廷,返回乡里,破城之日,只问闯贼,其余人等皆可赦免。” 下落款:陕西总督五省剿贼总督-孙传庭 一时之间,人语纷纷。 原来孙传庭命人书写此类书信百余份,令人一齐射向襄城。书信之内容不久便早已传遍了襄城守军。霎时间军心动摇,降声四起。 李自成、李岩、牛金星、宋矮子、刘宗敏皆坐于中军账内,李自成居于主位,左一为宋,右一为牛,再次之为李岩、刘宗敏。 “如今我等被围困在襄城之下,兄弟们都饥渴难耐,孙传庭那厮又散布谣言,如今各营的弟兄都有窃窃说降者,大哥,你说怎么办?”牛金星焦急。 李自成依旧箭衣在身,笔直坐立,并无一丝慌乱神色。“依众位弟兄的想法,此事应该怎么办?” 刘宗敏暴怒起身,抡起手中的大刀:“谁敢投降,我便用手中的大刀把谁的脑袋砍下来”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