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岁月有个约定》 正文 第1章 自序 2016年4月2日,我追逐着小米粒儿在庭院里欢快地骑自行车,收到心理所一位恩师发来的微信,恍然记起那天是国际自闭症日。我摸摸儿子的头,启动了写这本书的念头,决定用一年的时间,重温那段不堪回首的凌乱。由此,书的名字叫《我与岁月有个约定》。 我虽喜欢读书,也或有高学历,但不是文学出身。我没有华丽的语言天赋,没有流畅的文字功底,更谈不上出口成章。我性格内向,必要时可以粉墨登场面对几百人上千人,自信满满地做一次学术汇报,做一次主题分享,可以主持研讨会。但生活中却不善于自我表达。我扪心自问到底有什么资本能完成这本书,关键能完成一本对读者负责,对社会,对公众有价值的书。 思考片刻,仍然没有想到自己的优质资本,有的只是两个自己可把控的事实,第一,我亲历的过往;第二,我会用心撰写。于是在2016年5月,我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开始积累素材。愿意再度流泪回忆那段往事,只有一个朴素的念头,不把用生命之重历经的岁月,轻易被时光冲洗掉,要对得起曾经受过的苦难。记录下来,对读者有参考的价值。读杨绛老师的《我们仨》,我意识到原来真正的优雅更深藏着“坚韧”与“真实”。杨绛先生从生活熬出来的优雅,有穿越时尚的清澈,这种清澈让任何修饰都变为多余。事实本质是朴素的,不需要华丽的修饰,因为那样读者反而要去掉很多外衣,才能获取最深层的价值。 养家糊口的生活压力,经济成本外,我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成本,超过1/2的专业著作和文献资料是在北京拥挤的地铁上读完的,反而沉浸在书中的内容我会忘掉周围的拥挤,我很享受。当然更有这份与岁月的约定,我要遵守的承诺,旁人看在眼里的辛苦,我却没有任何付出感,美好向往着书完成后,哪怕读者从中受到一点鼓舞,我也会欣慰。 写“第一卷生命归零,艰难启程”是最难熬的日子,回忆2012年5月,我们带小米粒四处寻医的历程;2012年6月一11月,小米粒儿康复中心的日子;2012年12月一2013年4月,小米粒儿适应新生活环境的历程时,我仍然无法掩盖情绪,会梗咽着哭泣。有次假期哄儿子午睡后,写那段历程,忍不住哭出声来,妈妈过来疑虑地摸摸我的额头,老人担心我生病了。2015年公司年会上,我朗诵了自己的《接纳》,我摒住呼吸不去流泪,而台下多愁善感的同事们却已泪流满面。在写小米粒儿幼儿园的生活时我更理性了,这个阶段小米粒儿已经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了。 我在“第二卷 阅读他人 提升自我”中,写了很多自闭症康复案例,包括行为干预康复的案例,自然成长康复的案例,自闭症科学家的案例,一生自闭状态却能自立于社会的案例等等,希望大家能对自闭儿在心理c生理上的异常有更开阔的认识。特别是自闭症患者的家长,不要仅仅沉浸在孩子自闭的痛苦中,不仅帮不上孩子,而且巨大的精神压力会垮了自己。反过来我们去思考自闭症是否有治愈不治愈之说?高功能自闭症患者罗伊说“当人们谈到治愈或治疗孤独症时,我感觉到很受伤,就好像社会不需要我一样” ;自闭症科学家天宝说“如果我打个响指,就摆脱掉孤独症,那么我不愿意,因为那样我就不是自己了。孤独症是我的一部分”。我在书中也强调了,一定要区分“个性”与“障碍”,只要不妨碍他人,不妨碍公共秩序,不影响个人健康,那就不是“障碍”,就看作孩子的“个性”,忽略即可,这样孩子与家长都放松。 “第三卷 平和接纳 乐观人生”,我解读了一些生活c育儿的普适性问题。的确每个人从出生到老去这一辈子的成长充满了风险,没有最终的成熟,只有不断成长,我们总不能浪费一生去抱怨遭遇!我的硕士导师说了一句入我心坎的话,换个角度思考,实际上又可能是另外一种父母人生,让你更容易悟道,而不是纯粹纠结于世俗生活。我很欣慰,遇到小米粒儿,他成长了我的心智,完善了我的性格,柔和了我的内心。本意是帮助孩子成长,却意外收获了更多的自我提升。 在这本书的写作中,我的博士导师曾鼓励我的话被研究小组广泛流传,陈老师说:“爱通过行为遗传的形式在家庭传承,亚萍有幸有着有爱会爱的父母,也在继续往下一代传承爱,祝愿也相信小米粒儿在爱的滋养下成长为自立的个性人。爱也可以在社会网络中传递传播,社会有幸有像亚萍这样的人在传递爱,祝愿也相信亚萍通过文学的形式会把爱传给更多的人。家庭爱传承,社会爱传递,传的不仅是爱的信念,更重要的是爱的能力,我想这才是这本书的最重要价值”。我会在书的最后一章专门谈爱的能力。 这本书中融入了一些教育学c心理学c也有一些医学常识。这些我依靠自己当前的知识和阅历能够驾驭。恩师鼓励我不仅从心理学上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解释;也尝试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整合,通过这本书让读者不仅能看到一位母亲阐述抚养自闭倾向孩子成长的叙事,还可以让读者领会到事实背后的道理,以及面临危机时,我们如何开启智慧,如何重新调整自己完成与外界的和谐同一。我表示我会努力,感恩这么多人愿意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推我一把。 每个生命都是老天爷为我们分别撰写的故事,人生的每个过往都会为你当下的生活留下痕迹,看似零散,却都有牵连。人生踏出去的每一步都算数,积极生活,为生命谱系一部阳光的故事。 2017年3月22日晚 北京家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2章 书评汇总 (按时间顺序排序) 亚萍通过她朴实细腻的文笔为我们呈现了一位自闭症患儿及其母亲的生活,一种极不寻常的生活。设身处地,我能感受到那个灵魂由慌乱无助到怨天尤人再到平静接纳的过程,这个过程与一个人面临死亡的心理过程是如此相似,我觉得亚萍就这样迎来了全新的人生,一个不断反省自身与孩子重新成长的一生,一个体会担水挑柴皆妙的悟道人生,一种充满圣洁感的精神生活。与自闭症儿童的相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无条件接纳,接纳一个如此与众不同的灵魂,不把差异理解为病症(从人文角度看,自闭症是一个错误术语)。这个没有难度,只是需要耐心和细心,以及巨大的付出。 亚萍做到了,而且也将一直做下去。看着书中的孩子一天天成长,我祝愿他身体健康c心理平衡c心灵圣洁,有朝一日能把他的天赋异禀回馈于人类。这本书对于为人父母师友的普通人亦极有启发,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不要顾及ta对我们的冒犯,而是要去感受孩子的悲伤c愤怒与无助,要完整地理解孩子的生活,并且帮助他去理解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和自己,接纳这个世界和自己。这本书也让我警醒,我们这些所谓的健康人,难道不也游走在自闭边缘吗?虚假人际关系下孤独的灵魂,关起门来欣赏自己的贪婪和懦弱。好在我们能自救。救人先救己。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杨开城 2017年7月12日 认识亚萍姐四年多,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乐观c开朗c坚强,不仅是一位善良的知心大姐姐,还是一位乐观坚强伟大的妈妈。书中提到的给小米粒儿录制100多个视频,我参与其中很多录制。很开心能够参与到亚萍姐录制的课程当中,一开始只是觉得亚萍姐在尝试一些教育研究,到后来才知道一位伟大母亲的用心良苦。从一个发音个数字个动作个物品再到加减算术c穿衣吃饭c折纸捏泥一点一滴都倾注了亚萍姐的爱。希望亚萍姐的爱心能够通过文字传递到更多人的心中,影响到更多的人。 协助录课的朋友:杨艳霞 2017年7月16日 孩子成长,家长修行,而“星星的孩子”的成长是更为艰难的修行旅程。《我和岁月有个约定》这本书记录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为养育自闭孩子而做出的修行努力,有自我成长的心路历程,有日常点点滴滴的爱之行动,有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喜悦,点燃了爱的希望;更有独特的思考和解析,给人予爱“星星的孩子”之能力的启发。 这不算是自闭儿童养育的专业指导书,却仍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作者记录了爱之行动的生活经历,充满了爱与接纳的点点滴滴,分享了作者独特视角下对育儿生活实践的解读。使孩子未来能够自立于社会应该是养育自闭孩子的目标。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培养社会情感和互动能力是核心,而为这些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是基础。这本书并不给出痊愈自闭孩子的灵丹妙药,但处处体现了爱的信念和能力,相信对于家长学习爱与接纳能力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参考价值。这里可以看到,平凡的人们即使没有专业的知识,但却有爱心和会爱的能力,使得朴素的生活智慧契合了孩子成长的爱之需求,为孩子的社会情感发展提供了成长的土壤。作者成长于有爱会爱的家庭,也继承了这种能力,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到有爱会爱的家庭传承,看到爱的社会传递。读完本书,有感动,引人思考,会有启发。有爱会爱,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相信孩子会成长为自立的个性人。幼苗虽有缺,但爱的浇灌下也照样会成长为参天大树,还予收获的希望和生命的奇迹。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文峰 2017年7月17日 亲爱的宝贝,老师爱你,转眼间你已经在幼儿园度过了四年,四年也见证了你是最具独特的自己,如你妈妈书中的描述,为你这四年也保留下了宝贵的记忆,老师很幸运见证了你的成长,看着你每天的变化,你的淘气c你的专注c你的多动c你爱闯入厨房等等对老师们来说都是一种音符,无论老师们付出了多少都值得,老师真心对你说,去吧孩子,勇敢去做自己。 河北宁晋县童心语幼儿园园长:王云超 2017年7月18日 亚萍在我公司工作了5年,基本囊括了她这本书发生的整个时间段,平时的业务接触只知道亚萍工作上的敬业和勤奋c高效。读完这本书才真正了解了一个完整的亚萍,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人的全貌。读完这本书,一段悲痛的煎熬,这个经历让人难忘,传递温暖,无私的奉献折射出母爱的光辉,世间万物皆有爱来互联。原来,人间还有一种坚韧的美好要通过生活的历练才能熬出来。 北京中清研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 张志千 2017年7月22日 岁月留下的真实痕迹,才叫人心动不已。记录并有参考作用,是亚萍写此书的初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暗伤,不轻易对人显露。总希望掩藏在最深的角落,让岁月的青苔覆盖。亚萍的书不仅带我们了解自闭症,且深刻触碰到她真实的生活。敢于将自己的苦难剖开付之于众,是何等的勇气和力量。 白皙安静c短发扣头c俨然一个女大学生模样的亚萍,如此书一样简约从容c坦率真诚。一段记忆或许片刻,一段记录会是永远。落笔再无纠缠,尽力便是心安。 北京源心家(yxj faily)心理督导师:源心 2017年7月25日 在这本厚厚的书里,我看到“爱”与“专业”在不断的平衡甚至角逐,不断螺旋式上升,不断的把母亲本能的稀里糊涂的爱,梳理成用理论和智慧为基础的爱的本能,在这条路上,我看到一个很棒的亚萍。之前,我接触过不少“专家型”家长,说什么理论c疗法都懂,讲得头头是道,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更像个老师或者治疗师,我觉得还挺可惜的。老师和专家可以有很多,带给家长和孩子支持和帮助。而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妈妈”这个身份更暖,更有光,“妈妈”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为了“治”好孩子的“病”,一些“专家型妈妈”让孩子失去了带着本真来养育教育他的妈妈,或许短期有效,但对于孩子的发展未必是好事。而亚萍真的做得很好很好,在她给米粒儿录的视频里,我看到充满爱的神采,在她的文章里也充满松弛有趣的气氛。我想这并不是亚萍故意的拿捏,而是她本身的魅力与能力。 亚萍的网名叫“幸运亚萍”,读完了她的书我想,亚萍真的是幸运呀!她有和她血脉传承爱与放松的父母,真性情不掩饰的孩子爸,淳朴真诚的姐姐一家和一路上遇到的有生活技能,接地气儿的阿姨和朋友这些人的本真,平衡掉了科学主义的严肃和一丝不苟,让生活与教育都变得灵动和有余地。当然并没有凭空而来的幸运,这和亚萍本身的个人修养和坚韧的意志有太大的关系。她在这条看似是教养孩子,矫正孩子行为的路上,不断的修正自己,疗愈自己,爱自己,成为自己,让亚萍成为更好的亚萍。于是孩子开始有机会有余地也成为最好的他自己。 所有的理论和疗法,都是重要的,那些是一个个不同的通向更高层次的爱的法门,殊途同归。当你到达那里,也可以说所有的理论和疗法都是不重要的,你只要做本真的自己。亚萍,一往无前的做自己吧!感恩米粒儿,没有他,我们哪里有这么美妙的际遇。 北京华德福特教小学:高爽 2017年8月1日 第一次接触亚萍是2015年秋,课题组的汇报会议。我们俩住一个房间。她认真地准备第二天的报告,做ppt的照片引起我的注意,谁家的孩子?这么漂亮!照片中,那个可爱的孩子神情专注地在玩ipadc蹲在书桌上摆弄电脑。亚萍恬静地笑着告诉我,这就是她的宝贝儿子。第二天的报告中,我才知道,这就是书的主人公“小米粒儿”,亚萍曾经患有孤独症的唯一儿子!我惊讶亚萍的平静,我佩服她的坚韧有爱。无条件地接纳一个独特的孩子,坚信他就是天使,比别的孩子需要更长的时间长出翅膀!有这样智慧又从容的妈妈,如此勇敢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妈妈,米粒儿的成长是毫无悬念的幸福快乐!感谢在课题组认识了这样一个好妹妹,成为我的良师益友!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认知研究小组成员:霍云贞 2017年8月2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3章 接纳缺陷,人间最有力量的爱 人生,很多事情不能计划,很多事情会不期而遇,包括灾难 面对突来的打击,痛定思痛后,我选择了平和接纳,重新启程。自此,我和家人为儿子开启了自救的旅程 ———————————————————————————— 我喜欢爬山,因为攀爬的过程要经历不同的心境,犹如在复盘自己的人生路。就如在山脚下,望不到山顶时,需要做的不是仰望山顶,那将带来难攀的焦虑,而是踏实走好脚下的山路,只有这样才可能爬到山顶。生活本身就是自我成长和修炼的过程,曾经难处的环境突然有一天被自己过好了,很多时候是自己改变的结果。思想只有付诸于行动,才可能产生价值。抚养特殊成长的儿子已经历和积累了很多,从彷徨到稳重,终于达到想用自己积极的心态,记录从幼稚c任性到成熟且保留纯真的蜕变。内心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上什么样的日子就能过上什么日子,只要不轻易放弃和过分固执。2015年,哄儿子午休后随笔写下的这几年的一些感触,面对成长不走寻常路的小米粒儿,我从手忙脚乱到心态平和的一个转折点,我和岁月有个约定,就从这篇散文——《接纳》开始吧。 午后,阳光照进孩子卧室的床上,暖暖的。 儿子如在蹦蹦床上般跳跃了一会儿,才入睡,真的很佩服孩子对弹力的满足感。 因为生活中给予的陪伴很少,所以经常看着睡熟的娃,舍不得离去。 思绪在蔓延,回想起三年前。 也是一个午后,妈妈侧卧在床上轻拍着睡熟的儿子,爸爸在客厅看着他喜欢的电视节目,那天的主角是我。 我站在客厅通往卧室的通道上,这样便于爸妈都能听到我讲话。 我郑重地宣布“专家说了,即便核磁共振与脑电图正常,也无法排除孩子可能是阿斯伯格综合症,就是一种高功能自闭症”,而且这还是最好的情况。 本以为这些会吓到老人,我马上解释到“其实,爱因斯坦c牛顿都是阿斯伯格综合症”,就连漫画家朱德庸老师在他的一本书里也曾表示自己小时候很自闭,不合群。 爸妈没有反应,我开始进一步客观解释。 “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可能会成为一名科学家,但大部分患者可能没有这个机会和能力”。 出乎我的意料,爸妈如同提前商量过,他们根本就没把我的诉说放在心上,若无其事的继续着他们正在做的事情。 我就如一位孤独的呐喊者,终于忍不住了,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我发动了歇斯底里的哭闹。“妈妈,我的人生完了,我觉得自己根本就不会生小孩儿!” 客厅的爸爸终于按耐不住,噗嗤一声,笑喷了他刚入口的茶水,然后被呛得不停的咳嗽。 我停止哭闹,走过去轻拍爸爸的后背,他止住咳嗽,其实小时候爸爸经常用这种幽默的言语让我破涕为笑,但那天我没有效仿父亲,我说的每句话都没有违背内心的焦虑。 我俯下身趴在爸爸的腿上,接着撒娇般哭泣“爸爸,其实我不该怀孕时让自己过敏;爸爸,我也不该频繁用电脑和手机;爸爸,我还用了两次电熨斗;还有爸爸,我偷着在外面吃了一次电磁炉烧的小火锅”。 父亲不作声,只是平静地抚摸着我的头发,不时低头擦擦我的眼里的泪水。隐隐感觉此刻父亲把一个男人所有的刚毅凝结为温柔,献给了我。 妈妈也终于说话了。“孩子,或许你比爸妈更有文化,可是你说的这些症儿根本不重要,这个漂亮的小孩儿是我外孙,你觉得还有比这个更好的理由吗?” 母亲的话触及到内心,我停下哭泣,但犹如受伤的小鸟般依然依附在爸爸的腿上。 只有父母能读懂我每个毛孔都渗透着对孩子的内疚,妈妈走过来,轻拍我的肩膀,示意我把头抬起来,对我说“孩子去做你该做的就是了,佛祖会保佑外孙的”,妈妈是位虔诚的佛教徒。 我抹抹眼泪,停下思绪,那份回忆再次加深我对父母的感恩,不仅给予我生命,更给予我历经生命时,朴实而又善良的坚定。 继续望着熟睡的儿子,忍不住亲吻了一下他俊朗的面颊,他突然睁开眼,望着我,扯着被角试图擦拭回忆余留在我眼里的泪水。我轻轻地对他说“谢谢你,孩子,妈妈只是给了你应尽的接纳,你却还给我一份生命的奇迹。” 孩子就是孩子,他没有理睬我,继续闭上眼睛,很快又进入了梦乡。 几年过去了,孩子已长成了一名俊朗的小伙儿。儿子不到2岁时,我们发现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甚至倒退,不愿接触外界,逃避人群。自闭症必然是我们想到的。最初我曾失声痛哭,哭完我对家人说“我一定要挣很多很多钱,我愿意养孩子一辈子”,那一刻痛苦让我的智商降到了零,很幼稚的表述,但还好仍不失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 家人没有放弃,我们给了孩子很宽松的成长环境,与其说给了孩子很多包容,不如说是给了孩子很多理解,宝宝逐渐好转,兴趣面扩大,脸上出现笑容,听到他爽朗的笑声,淘气的与家人打闹,算是松了口气,情况没有当初想的那么糟糕。这时我对自己讲“愿意陪孩子感悟不同的人生”。 再后来,我们发现上天为孩子关上一扇门,也会为孩子打开一扇窗。发现孩子超长的记忆力,钦佩他的专注力,语言缺陷并未阻挡家人发现他内心丰富的世界,只是需要被理解和打开。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把孩子的个性优势进行最大化发挥,这时我对自己讲“孩子,成为与别人不一样的你是你的权利,妈妈接纳,愉快地做自己即可”。孩子的情商相对同龄人还是迟缓的,全家人紧绷的心弦也未曾放松过,但我们已经适应了,愿意等待孩子按他的节奏成长。 2012年5月,在众人的围观下,我放下所有的自尊,跪在妈妈的佛堂里,我祈祷佛祖保佑儿子能够快乐成长,我许愿好好抚养孩子,同时愿意用自己的人生余力帮助跟我一样陷入困境的家长们,我走心地体会到了那份生命的煎熬。自从决定博士论文要深入做儿童自闭症方面的研究,了解的越多,越发感觉自己浅显。很多时候,也会担心把孩子们的共性,误作为儿子的问题行为,那对孩子来讲,是不公平的,不断在关爱c客观c谦虚c耐受中保持一份平衡,也奠定了我完成这本书的基础。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4章 炫耀到绝望,故事这样开始的 2014年,朋友好像从博客中获知到我两年前的遭遇,通了近两个小时的电话,朋友很难想象我是怎么挺过来的,2012年,在6个月内,我接二连三破产了这辈子都无法再挽回的人生积累,卖了房子,卖了车子,更残忍的是“自闭之魔”正在侵蚀和剥夺我的独生子。感恩岁月和经历逼出的勇气和坚定,几年前的彷徨无助,已经被我过 得风平浪静了。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儿子,小米粒儿。 2010年6月12日凌晨3点,羊水破了,那一刻我非常激动,艰辛的10月怀胎,终于要见到我的孩子了。先生思考了一下,决定不自己开车去医院,他担心万一要把孩子生在路上怎么办?可见我们是多么小心翼翼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这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常有的带有生涩的喜悦和恐慌。于是先生叫了辆救护车,他再次决定还是要把我从二楼卧室抱到一楼,我和肚里的孩子快130斤了,他很坚持,先生实在担心我走几步,孩子万一掉出来怎么办?我已经习惯了,因为我们盼个孩子整整两年了,就为了避免去医院监测胎心的排队,先生直接买了个医用胎心仪方便随时监测。 准爸爸把我抱到一楼客厅的沙发等着救护车过来。我们足足等了40分钟,救护车才到。其实自己开车这个时间也已经到医院了,专门过来照顾我的大姐也坚持用救护车,以防万一,所以我也不敢大意。救护车来了,准爸爸再把我抱上电梯,折腾上救护车,但一上车先生开始火了,因为这个“救护车”是代理的,车上没有护士。大姐的劝说下准爸爸才压住了怒火,这就是我国的医疗体系在最严肃的时候出现的最不严谨的情况。后来听说,很多医院夜间的救护车服务都是外包出去的,也不用大惊小怪。准爸爸的怒火只是表达出医院这样的“服务”对他妻子和孩子实在没有保障,可从整个社会来讲,这难道不是对生命的亵渎。 到医院后,外包“救护车”的“床”不能移动下来,先生只能又把我抱下来,直接抱到急救室,若不是眼前的马上临产,以先生的脾气绝对要为此火冒三丈。羊水继续外流,护士为我做好分娩前的各种准备工作,这时已经快8:00了,这家部队医院不允许陪产,于是我一个人被推进了待产间等候,我盯着胎心仪的显示屏,独自忍受着宫缩的剧痛, 更担心着羊水随着宫缩的排出量,孩子是否失去养分,突然胎心仪的监测屛不再是规律的波形,我使出浑身的力气嚷来了主治医生。她一边安慰我没关系,一边安排主刀医生,大意我太瘦弱了,不要等着顺产了,马上进行剖腹产,我被送进手术台,主刀医生和他的副手都是男医生,无论如何我还是感到很尴尬,直到进来一位女护士,我稍微放松了一下。手术很顺利,只是最后孩子取出来后,医生提醒我不要乱动,因为肠子脏器还没有归位,我才有些害怕。像所有的第一次做妈妈的女性一样,伴随着孩子的第一声哭,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护士把孩子抱过来,对我说,“儿子,6斤6两6”,我扭头看了一下,儿子很白净,看不出像我,还是像他爸爸。但儿子的体重数字更吸引了我,心想或许这是我们的吉兆,但儿子的成长之路却事与愿违。 毕竟那时也要30岁的人了,生完孩子我表现的很利索,月子里大姐照顾了我15天,确保我会独立喂养婴儿了,她就回河北了。孩子他爸正在处理经营7年的一个连锁店,几乎每天都要去约人商谈,当时可能由于淘宝网店的冲击,线下实体店的每日流水下降了很多,当时每天的流水是以往平均日营收的30,利润真的很薄很薄了。2004年,年仅24岁的孩子他爸,从中关村电脑生意转行投了40万拍买下这家连锁店的经营权,当时很多人不看好,但他觉得是个商机。的确,这家连锁店的收入支撑我们很快买房买车。先生的智商很高,但生意衰退时,他更多的精力都孤注一掷地投在股票上,却没有心思考虑互联网大趋势下实体店的可持续经营策略,只是考虑到在利润下降到成本线时,必须将其转手或者想出其他的策略,后来先生决定换另一个经营品牌,并增加了其他两个经营项目,就这样每天增加了一些营业收入,连锁店继续经营着。 那时家里大部分时间只有我和小米粒儿两个人,我能够自己做饭,实在太累,我会叫外卖,过着80后坐月子的生活,反而没有家长的约束,我感到很自由,事实证明这种自由很快让我付出了代价。饮食不是特别规律,小米粒儿的母乳不够吃,开始喝配方奶粉。我把控不好奶粉让孩子吃多少合适,经常让孩子喝完奶粉,很长时间不吃母乳,而自己没有经验考虑到要及时吸出奶水,导致两次堵塞引发的高烧,多亏有通乳师的协助。后来在妈妈的电话指导下,我开始调整自己的饮食,确保了小米粒儿有足够的母乳,停掉了配方奶。直到孩子4个月,我必须上班了,孩子他爸的生意不好,再加炒股的不稳定带给我很多经济上的焦虑,出去工作才会有更多的安全感。于是爷爷奶奶来照顾小米粒儿,公公脾气很好,但婆婆性格倔强,难免两个人也有争吵,但在儿女家碍于面子又不能表现出来,因此公公婆婆带了小米粒儿4个月就回老家了,这样至少他们生活的放松些,吵出来比憋屈在心里会让人更舒展。由于爸爸心脑血管病多年了,妈妈脱不开身,无法同时照顾小米粒儿,又照顾爸爸,因此2011年2月,我们外请了育儿保姆,这样总算转开了,那时小米粒儿8个月,虽然加大了开支,日子总算舒展了一些,我在2010年10月离开工作4年的单位,换了一份离家更近的工作,这是生活的责任感,当时的收入足以满足当下的生活开支,就这样很快一年过去了,直到小米粒儿20个月。 每次回想起来,我也会自责,或许在照顾儿子的日子里,我完全忽视了先生。就在那一年,孩子爸的状态很不好,因为先生经商,我基本不太干预,我从来也不过问家里到底有多少余钱,他不仅把我们的积蓄全部放入股票,更隐瞒着我把朋友的钱也放了进去,很快这些都套牢了。孩子爸几乎进入抑郁的状态,我随之也变得惶恐不安,那些日子我经常夜里做噩梦,一身冷汗醒来第一件事是摸摸孩子爸是否还在呼吸。我心里越来越不踏实,后来我们商议把家里的车换了,这样至少能腾出来一些资金,因为我每天工作还能分分心,孩子爸每天只能思考着他套牢的股票,这下总算有了点事,于是他每天去车市,终于一天他开回了一辆二手伊兰特,同时腾出来10万元现金,我还没有来得及商议腾出来的现金做什么,先生就把其再次投入股市了,后果可想而知。我毕竟是个女性,传统又保守,我们的争执一天天多起来了,我甚至不再顾及楼下的爸妈了,我俩的争吵经常把妈妈引到二楼。我和先生都很固执,谁都不肯让步,先生是家里的长子,他很大男子主义;我是家里的小女儿,大姐长我10多岁,自小备受宠爱,我理性清高。现在才知晓,家事儿没有讲理的余地,只有包容和理解,甚至让步和妥协。孩子爸的心情越来越不好,其实先生家境贫困,娶了一个高学历的我,本来就有心理压力,在他心里,白手起家的经济富有是我们婚姻的最大资本,后来这也是我想明白了,为何孩子爸宁愿专注于可能一夜暴富的股票,也不愿踏下心钻研其他生意或打一份工,孩子他爸已经失衡了,人在失衡的状态下,更容易犯错,再加上我没有给予先生更充分的理解,我们的争执只能给他更大的心理压力。进入恶性循环的生活总是祸不单行,连锁店的生意利润下降到成本线了,先生已经没有一点经营的欲望,只能尽快转手,联系了几家买主都没有谈成,终于有一个买主,但把价钱压的很低,这样先生也想抓住机会,尽快解决了这件事情。他那天早晨开车出去了,上午我在单位接到孩子他爸的电话,出了车祸,且撞了一辆豪车,忘记那是第几次车祸了,但这次撞的豪车把我们的二手伊兰特卖掉也赔不起,我下了狠心非常坚决必须让孩他爸卖掉车,我真的恐慌了,先生当时的情绪和心态真的不能再开车了,我把生活水准再降低,我只希望人是平安的。 2012年3月,妈妈感冒了,那时单位离家近一些,我中午骑车回家给妈妈买了药,在家吃了午饭,我去上班时,爸爸想去晒太阳,可妈妈身体不适。于是我跟先生说,由他推轮椅带爸爸出去晒太阳。但孩他爸很反常说,自己要打球。育儿阿姨很懂事儿,说小米粒儿一会午休,她推爸爸去晒太阳,这件事儿就这样过去了,但又没有过去。晚上妈妈把我叫到他们卧室,对我讲他们想回河北了,最近爸爸情绪也不好,担心这样下去爸爸再犯了心脏病,白天的事情我已经目睹了,我还能说什么,我答应了妈妈,这周末就送他们回老家。就这样我们周末送爸妈到河北老家,恰恰小米粒儿在2012年4月开始出现了异常。 其实,小米粒儿在1岁前,各方面都超长,6个月大时,我和先生就带他去上亲子班,7个月时儿子会各种见识,让拍手欢迎就拍手欢迎,让恭喜发财就恭喜发财,让学老虎叫就学老虎叫,让帮他人捶腿,两只小手就交替进行,可爱至极,这种明显的超长,成了先生骄傲的资本,但那时我还是滋生了一种莫名的不安,儿子在10个多月就能走的很稳,几乎没有过程,而且很少由于走路不好跌倒过,这些超乎同龄宝宝的特长真的成了我们的骄傲,甚至感觉是对外炫耀的资本,先生是位自尊心很强的人,天生好胜,再加上娘胎里他就有培养天才宝宝的欲望,我吃了各种营养,只要对孩子好,不管价钱,不论多么难吃,先生总是不厌其烦地哄劝我吃下。 无论如何,这样一个俊朗又聪明的孩子还是带给了我们沉重的打击,之前的不安终于兑现了,我后来经常这样思考,或许这是上苍对我们之前炫耀的最有力的惩罚。2012年4月,儿子22个月时,也就是姥姥姥爷离开北京的第一个月,小米粒儿语言基本停止了发育甚至开始倒退,我们真的焦急了,抱着孩子寻医问药,跑遍了各大医院。“自闭症”终于闯入了我们的视野,先生查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他好像绝望了,特别是再加上他事业上的不顺,对生活和整个人生都呈现出了绝望。一天由于处理一些棘手的工作,我下班回家晚了些,我进家时,先生坐在小米粒儿的地毯上背靠着沙发,阿姨下班了,小米粒儿独自在饮水机旁站着玩,天都黑了,但没有开灯,孩儿他爸对我说“今天没有做饭,随便出去吃点吧”,但进屋后的那种冷清,令我滋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家里阿姨没有上班,房子很大,我要亲自做家务,我让先生带儿子到外面玩耍,先生唯唯诺诺地拒绝了,碍于一个男人的面子,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年龄什么都会讲了,而我们的孩子落后了,小米粒儿已远离了爸爸盼到30岁才相遇的天才宝宝。这种拒绝记不得已经第几次了,先生说完上楼去了书房,我试图理解他,毕竟还有事业的不顺,沉重的生活打击,他已经疲软了。我此刻又未必不是绝望,这些日子经常无精打采,已经几夜没有合过眼了。我搂着怀里的儿子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不到两岁的孩子已经将近两个月没有露出笑容了,伴随滋生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刻板行为,小米粒儿大部分时间都在哭闹,不愿出门,不能见人,本应天真烂漫的婴幼儿却在与整个世界为敌,孩子关闭的内心将是多么痛苦。那是我人生中最无助的时刻,全世界的水都已经冰封了,包括我的眼泪。 此刻怀里的儿子那么安详,眼里全是无辜,昨天带儿子去朋友家,她对我的劝说又回荡在耳边,因为一个月折腾下来我又瘦了6斤,本来瘦弱的体质更呈现出了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状态,朋友说“米粒儿妈妈你现在的状态不可能带给孩子幸福,因为你本身就不是个幸福的妈妈”。我突然意识到我要为儿子扛起这一切,必须从改变自己做起,我不能再为先生固执的财富和事业观惊恐地生活,我必须让怀里严重安全感缺失的孩子走出孤独。我必须改变当前的生活环境。 接下来,23个月的小米粒儿结束了到处诊断,开始了行为康复治疗,我们启动了新的生活方式。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5章 行为康复,遇见并肩作战的众多家庭 面对儿子逐步退化的语言,随之滋生的刻板行为,我非常理解先生作为父亲的焦急心态,但真的无法忍受先生为小米粒儿选取的一些极端治疗方式,针灸扎满头顶,再通上电,天呐,不到两岁的婴幼儿。每次被医生抱出,小米粒儿伴着撕心裂肺的哭声,全身都在发抖,我紧紧地抱着孩子,每次小米粒儿都是哭的累了直接睡觉。 “必须结束了,这样下去肯定会有副作用,孩子太小了,我不能忍受了”。我同先生又开始了争持,这已经是第n次了。有时感觉我比先生幸运,每次争持后,妈妈会开导我,但孩子他爸没有更多支撑,婆婆的性格不会开导他人。 我很多天都难以咽食了,在单位,中午总是约着同事一起吃饭,这样分分心还可以吃进两口,若自己吃饭,内心都是小米粒儿一口饭都吃不下去。那段时间我似乎失去了饥饿感,只有看到小米粒儿带给我短暂希望的一个动作或者一个微笑,会令我记起自己还空着肚子,孩子他爸已经开始担心我的身体了,每当我说感到饿时,他会迫不及待找食物,哪怕我吃一块饼干也感到欣慰,毕竟饥饿感是我们维持生命最明显的信号。平时,我满脑子都是小米粒儿的刻板动作,垫脚走路c斜眼看人c原地转圈。先生为了调节氛围,周末我们带孩子去了颐和园,我们采用各种方式让小米粒儿不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总是维持的时间很短,小米粒儿又会进入自己的刻板动作,小米粒儿穿插在人群中漫无目的奔跑着,根本听不见我们在呼唤他,唯一的一个办法就是追上去抱起孩子,我抱着小米粒儿坐在颐和园的石阶上默默开始掉眼泪,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拯救我的孩子,内心的恐慌和无助已经吞噬掉了我所有的勇气,剥夺了我的智商,留给我的只有无奈的眼泪和勉强行走的躯体。在家里小米粒儿特别喜欢看广告,喜欢看天气预报,但不喜欢看动画片,那种着迷令我们很慌张,最后先生干脆强调不让儿子看这些。小米粒儿的电子琴能播放一些曲子,小米粒儿自己能打开播放,一旦播放了儿子喜欢听的曲子,小米粒儿就不让停下来,即便孩子睡着了,我们轻轻关了他的电子琴,孩子也会马上醒来,一股脑翻下床哭闹着打开他要听的曲子,孩子真的“魔怔”了一般,从此很长一段时间那架电子琴藏起来再也不敢外放了,小米粒儿哭闹着找了几次,最后无奈只能放弃。从此,在小米粒儿那里我们几乎“谈琴色变”,直到2014年,我们拿出那架电子琴小米粒儿才消除了“魔怔”,2015年买了一架大一些的电子琴,并非为了学习琴艺,只为了小米粒儿彻底消除对琴的“魔怔”。那时,小米粒儿发脾气会把他的积木扔的满屋子都是。自从姥姥姥爷走后,小米粒儿的饮食我们也把控不好,生活真的如一团乱麻。 我苦口婆心说服了孩子他爸,要带孩子接受康复训练,先生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当时我们更多担心让孩子去自闭症康复中心无疑就是默认了孩子是自闭症。像很多家庭一样,我们不愿去面对这个事实,还存在一丝侥幸心理孩子过些日子或许会好起来的。但当时有一个信念我坚信一定是正确的,比起极端的治疗措施,至少行为纠正不会给孩子造成负面伤害。另外一个要克服的心理障碍,我们思考在康复中心必然遇到各种有“障碍”的孩子,是否小米粒儿会去负面模仿。我当时也担心小米粒儿是否会去进行负面模仿,但比这个更紧迫是当下的小米粒儿完全对外部世界失去了兴趣,这比负面模仿更令我不安。那到底普通孩子与更多特殊障碍的孩子一起生活,是否会有负面模仿造成的不利成长。可能有些家长或研究人员还是产生疑问,我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亲历。2017年元月,一次我拜访北京的一家特教小学,学校一位老师告诉我,他儿子经常在自己学校跟特殊障碍的孩子们一起玩,恰恰这样的融合教育让自己孩子更有爱心,对社会与弱势群体有了深刻的认识,再有进一步更珍惜自己健全的身体和心理,增加一份对生命的珍惜。所以融合教育中受益的不仅仅是特殊成长,有成长障碍的孩子,参与的普通孩子也是受益方,但这件事更多需要教师的引导c家长的接纳,需要社会的博爱。2017年6月,由于工作需要,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的邓猛教授,讲到我国的特教改革正走向融合教育,教育界已经开始反思和疏通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冲突,这是走向融合教育的必经之路。 那天夜里,哄睡儿子后,我上网查阅了所有自闭症康复中心的联系方式并记录下来,虽然我们没有等到小米粒儿被最后确诊,也或许没有勇气去接受那个万一。但我们实实在在已觉察到孩子的确出了问题,一千个不情愿,一万个侥幸心理,一千万颗心祈祷着小米粒儿绝对不会是自闭症。也许是姥姥姥爷上个月的离开给孩子造成的心理打击?也或许是我们请的阿姨照顾孩子时出了什么问题(但阿姨真的很好)?也许过两天孩子就好起来了?也许孩子就是语言发育迟缓的类型?,我每天夜里望着儿子要去做千千万万这样的假设,毫无睡意。 第二天,排除了其他三家要排队的机构,选定了一家。我一天也等不起了,小米粒儿一秒也等不起了,我们必须开始一个不会给幼儿造成伤害的治疗方式,至少让孩子停止退化。唯一一家顺义的康复机构,答应可以马上接受治疗,我经常跟自己讲,唯一选择就是正确选择,因为无其他选择了,那就坚定去选吧。于是我向单位请了一个月的假,希望能“在家”办公。一直很感恩那家单位的老板,因为他那个月给我发的全额工资,那年经济很困难,对我来讲是很感恩的帮助。 第三天,康复机构派车来家里接我们,我没有让先生参与,因为先生极强的自尊心,以及焦虑带给他的急功近利,更有事业上的不顺带给他失衡的心理,对小米粒儿的治疗都是不利的。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呢,但或许女人的天性,即便焦虑,但我更能克制急功近利的心理。我决定与一直照顾儿子的阿姨一同到康复中心。我们收拾好所有生活用品c小米粒儿的玩具c绘本c换洗的衣服,总之满满的一后备箱。本来孩子他爸要送我们一起过去,但康复中心来了两个人,车上没有了位置,我对先生说让他放心,我能行的,再说还有育儿阿姨。其实车开动时,我很无助,育儿阿姨只是一个辅助,小米粒儿是孩子,以后我要自己做决定。这也是我第一次为小米粒儿争取到的生命福利。路上我与康复中心的人谈话的第一个主题就是“有无完全康复的孩子,一般多长时间”,瞧瞧我的急功近利吧。 我们来到入住的四合院,四合院里住的都是弱势小孩,有自闭儿c有脑瘫患者c有智力障碍c也有身体残障的孩子。因为这里的家长都带着对孩子的焦虑和担忧,在这里我反而内心更平静了,大家都有同理心,抱团取暖,共勉共进。 小米粒儿仍然每天夜里哭闹,睡眠很少,洗脚不拖鞋子,睡觉不摘帽子,每次哄睡儿子后,我和阿姨在屋里总是蹑手蹑脚,儿子睡的很轻,总是如同受到惊吓一样,偶尔我也会着急,搂小米粒儿到怀里掉眼泪,幸亏有保姆大姐,大姐是四川人,姓叶,我叫她叶姐,叶姐干练聪慧,不厌其烦地协助我一起引导孩子纠正刻板行为。特别每次送小米粒儿到学校,前10天我经历的煎熬让自己深刻明白了做母亲的艰难,我与儿子的嗓音都哭哑了。 针对小米粒儿夜里醒后的哭闹,毕竟也会影响到邻居的休息,其实没有来康复中心时也有过类似经历,小米粒儿从1岁到1岁半,经常半夜12点醒来一阵哭闹,好像也不是由于饿,因为喝上配方奶后,孩子还要哭闹,哭闹大约一个小时才入睡,特别准时,真得如“半夜幽灵”般困扰着孩子。后来听说是孩子缺少一些微量元素,但监测结果是正常的。小米粒儿一些摸不清原因的症状总是让第一次做父母的我们焦虑不安,不知道应该诉求于谁。的确小米粒儿1岁多,由于楼下装修的电锯声吓到过两次,且第二次被吓到时,孩子夜里发起了高烧。当时小米粒儿正在客厅玩耍,突然刺耳的电锯声响起,小米粒儿扭头抱住他阿姨的腿哇哇大哭,那天夜里小米粒儿突然高烧40度,贴上物理退热贴我抱了孩子一夜,凌晨4点才退烧。第二天一早我找到楼下的邻居,郑重地警告,第一,正常时间有电锯装修,通知我们抱走孩子;第二,若在午休c晚间休息时装修我会直接投诉。我很少这样对他人说话,但违背了底线我也会愤怒。无论如何,当我懂得了一些儿童心理学,一些医学的常识后,理解了电锯声也不是吓到孩子的核心原因,之所以被吓到主要还是小米粒儿失去了婴幼儿正常成长应有的勇气。另外就是要自我反思了,我们不太会疏导孩子的惊吓。记得小米粒儿3岁时,有一次,孩子儿在床上玩,突然一声刺耳的电锯响起来,儿子吓得愣神儿了,大姐在旁边,对小米粒儿说“谁放了个屁屁啊,这么响”,孩子马上咯咯笑了。 儿子分离焦虑很严重,每次抱到康复训练室,都不能离开我,无论如何哄,孩子紧紧搂住我的脖子,他撕心裂肺的哭闹让我崩溃到决定放弃治疗。直到叶姐建议我,下次她一个人来送孩子,我不要跟着,可能会好一些,老师也下令不要我送孩子了,我只有权力去接孩子。20天过去了,那天我去接孩子,老师高兴地说:“这次40分钟”;我愉快地问:“这次我儿子就哭了40分钟吗”?老师说:“不是!你儿子这次课40分钟没哭”,150分钟训练,有40分钟不哭,就是进步了。当时,小米粒儿是他们组里进步最慢的孩子,20天都没有适应新环境,没有与老师建立起亲密关系。 我每天都在焦虑,小米粒儿的睡眠很少,经常凌晨4点天不亮就醒了,醒后必然一通哭闹才能完全清醒。那几天在训练室进行手眼协调训练,串珠子,家长一起参与。在训练室,小米粒儿注意力不集中,做的很不好。那个星期天叶姐回家了,听到一点动静,我醒来,摸摸旁边没有儿子,我惊恐中翻身下地,打开灯,小米粒儿坐在地上,把盒里大大小小的珠子都穿起来了。凌晨4:15,天还没亮。天呐,眼前的这个孩子对我来说就像一个谜团。从那时起,我开始怀疑,对眼前这个不走寻常路的孩子,或许一切皆有可能。后来,小米粒儿不到3岁能将中国地图在2分钟内拼在一起,不到4岁时,能将世界地图2分钟内拼到一起。或许这就是上帝为孩子开启的另一扇窗吧,祈祷。 在康复中心,我近乎每天为小米粒儿做如下的的行为康复记录: 2012年7月20日 小米粒儿 纠正行为: (1)不再咬人 (2)不再斜眼看 (3)不再咬手指 (4)不再摸生殖器 余留问题 (1)对厕所的恐惧仍未解开 (2)喜欢翻书,让其他人协助读 生理性问题 (1)口水减轻 (2)感冒,一直咳嗽,流鼻涕,偶尔发烧 (3)拉的次数多,每天2一3次 适应性锻炼 (1)去上课时,仍然哭,一直情绪紧张,恐惧分离,但课上的紧张有所缓解 能力锻炼 (1)彩虹塔可以自由串 (2)可以组装巧虎拼图(3块装) (3)可以跳大龙球,并喜欢 (4)手脚协调车,只能推,并小心站上去 (5)指令执行很好,可以跟阿姨和妈妈分享自己的食物,可以亲亲阿姨和妈妈,可以跟其他人握手,可以简单拿送东西 (6)能静坐下来,跟妈妈一起读儿歌,并喜欢 (7)偶尔会参与其他人的游戏中 (8)可以自己吃饭,但还未达到熟练,双手捧碗喝粥已经完全掌握 此外,翻开以前的日记,还会看到这样点点滴滴的记录: 2012一11一02 儿子开始掌握了一些词汇 2012一10一22 儿子基本恢复到了半年前的状态 2012一10一16 小米粒儿进入康复停滞期 2012一09一10 儿子会叫阿姨了,第一次想起了以前的词汇 2012一09一06 儿子开始站着尿尿了 在我和育儿阿姨来到康复中心的第5天,孩子他爸过来了,仅仅几天不见,我和先生突然陌生了很多,也很明显他对康复中心也很陌生,甚至不愿意跟四合院的邻居多说一句话,即便邻居们们非常热情地与他打招呼,孩子他爸也只是象征性微笑一下,然后很快收回笑容进入严肃状态。先生跟我说,他不想在家里住了,空旷的房子以及高大尚的邻居们令他窒息,当时我们住的那个小区的那栋楼的那个单元,从1层到15层,所有的住户都是名校毕业,不是硕士就是博士,或是海外留学生,就拿我家的左右邻居,左边是清华的两位博士夫妇;右边是北航的两位博士夫妇,整个小区所有的高才子都聚到这个单元了,相比先生的沦落破产,再加孩子那时的无名症状,他的压力也可以理解。这种来自人性对比的压力需要自身更多能量协调才能冲破,可孩子他爸那会儿根本达不到冲破压力所需要的心平气和。别说孩子他爸,就是换作我估计也很难一下子冲破。而四合院里面临同样困境的家庭们聚在一起,这个环境其实更利于我的心态平衡,人只有心态平衡了,才能达到与自己智商匹配的思考力,才能做出更多正确的决策和选择。这也就是为什么不提倡把孩子放在远超出孩子能力的环境里,孩子的心态失衡将让其失去最佳的成长力。 孩子他爸突然提出要卖掉房子,我起初一万个不同意,那是我们的婚房,爱巢。家里到处都是结婚照。再现实点,北京离谱的房价,这套复式房的户型很好,以后我们的经济实力是否还能遇到相应的机会。可是先生股票套牢的压力,那时房子每月还有按揭,虽然不多,但经济困境下也是开支了;眼下还有小米粒儿的治疗费用也不少,更有家里高大尚的邻居们给孩子他爸生活带来的无形压力。我思考了一夜,答应了,但没有跟老人们讲,爸爸妈妈都很传统,百分百会反对的。我不再想滋生任何事端了,我不再想为小米粒儿之外的任何事情分心了,在无辜的小米粒儿身上我真的承受不起了。先生开始寻找房子的买主,在一个月内就找到了合适的买家,房子很快出手了。若没有小米粒儿正在接受艰难的康复治疗,卖房子相对也是一件人生大事儿,但我整个心思都在小米粒儿的康复治疗上,反而很轻松地度过了卖房这件事。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6章 四合院,人生有机会接近弱势群体 来这里康复训练的孩子与家长大多都生活在附近的一个四合院里,房东的儿子在康复中心工作,房东夫妇很热心,四合院里孩子们活动区之外都种上了菜,特别是大葱,房东经常分享给住户做炒菜的佐料。 四合院里的邻居们也总是互相帮助,比如下雨天一般开车的家长会把孩子们以及陪同家长统一从学校接回四合院。四合院里很多外地的住户,周末大家会一起逛超市买日用品,生活用品也经常相互借用,有些专门过来为孩子做饭的老人经常分享一些自己烧好的家乡美味,谁家包了饺子,都会互相给各家的孩子送几个,在我人生最无助时,这样的氛围给了我内心很多温暖,一份关爱的力量必是生存的支撑。我和小米粒儿周末有时回家,有时不回家,毕竟每次回家路上就需要花费3个多小时,更主要若坐公车,一旦路上堵车,小米粒儿就会哭闹着马上下车,若每次打车回家成本真的很高,所以回家一路的折腾很熬人。因此,大部分周末选择不回家,特别康复中心的老师也强调,周末布置一些训练的作业要完成,建议不要回家,一些教学资源也在周末开放。 周末四合院里很热闹,我们会带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四合院里有位妈妈性格开朗,经常带孩子们一起唱儿歌,一起跳舞。我后来也加入队伍,学一些小舞蹈,周末带孩子们打开音乐一块玩。买一些过家家的玩具,带着孩子一起耍。无论如何,这个过程让我能暂时忘掉烦恼,沉浸在跳一段舞蹈的欢乐中,专注带给我一些放松。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刻板的理性性格开始打开,我开始学着苦中作乐,我必须生活下去。 四合院还有一家邻居是河北人,由于同乡,再加孩子母亲是位小学教师,我跟她很谈得来,也从这位母亲身上学到了很多。她儿子比小米粒大几岁,当时好像6岁,说话有点迟缓,相比外出更喜欢把自己封闭在室内,而且必须关上门子,但孩子当时会写拼音,写数字,能说简单的词语,但连不成句子,每天在大厅吃饭,同乡的儿子特别喜欢“飞机”飞过,康复中心的位置恰恰离机场很近,所以总是有飞机过来,一旦飞机过来,孩子就会跳跃起来大喊“飞机,飞机”,每顿午饭至少5架飞机起飞,可想每次带“飞机男孩”吃饭的费力,但妈妈很有耐心,四合院里每家都有每家的苦。我从来没有给他人提及过康复小米粒儿之外,我们家庭正在经历的巨大经济变故,这背后的压力其实也真不小,沉默或闭口不谈都无法掩饰我的脸上偶尔的忧郁,这位同乡对我说,不要太难过了,大不了我们养孩子一辈子。对方这句话一出口便同理了我的内心,一份朴实的力量。后来慢慢地我也逐渐明白,比养孩子一辈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幸福地自主生活,让孩子有生活的乐趣。 四合院里住的家庭有生活条件好的,更有来自偏远农村的。其中一位跟儿子曾经一个感统训练康复教室的孩子,2016年9月,孩子父亲患了重病,在网上发起了募捐,我第一次在各朋友群转载这样的募捐,一个小时内完成了我想捐助的目标。正由于那时建立的信任,因为从孩子母亲朴实的装束,平时聊天的信息,我基本信任这个家庭的经济情况不太理想,在这个信任危机的年代,看来所有交心的经历都是信任建立的基础。 回忆四合院生活,让我最暖心的一件事,是一个患有脑瘫的8岁男孩儿,在父母的照料下孩子恢复的还好,能独立行走,小男孩每次看到我总是笑眯眯的,每次与孩子相望,他纯真的眼神总给予我生命乐观的力量。那天,走廊里我又与孩子相遇,这次他拉住我的胳膊,我顺势弯下腰,孩子慢慢在我脸上亲了一下,孩子妈妈马上过来为留下的口水向我道歉。而此时,我感动到了内心,坚信孩子喜欢我才勇敢地这样做。 这位孩子的家长好像来自山西,家住农村,小男孩还有个姐姐,姐姐是正常孩子,成长的很好。但两口子为儿子的治疗应该承受了很多经济负担。因为中午阿姨在屋里哄小米粒儿睡觉,为了不妨碍孩子午休,我一般会在四合院的大厅里处理工作,那天几位父亲家长在大厅里喝啤酒,虽然隔着很远,但他们的聊天我基本都听进去了。那位患脑瘫的孩子父亲说“不论多苦,我都要给孩子治疗,不让俺媳妇为难”,这句话让我震撼,一位朴实的乡下男子,一位生活重压下借酒消愁的父亲,好高的情商。那时,我懂得了情感才是人与人之间最相通的渠道,而不是知识,财富。 四合院的孩子,患脑瘫的8岁男孩之外,其他孩子,特别是自闭症的孩子基本都不是在乡下生活的。的确自闭儿乡下的患病率也远远低于城市,我在后面的章节专门会讲述城乡环境差别对自闭儿成长的影响。四合院里有一位来自呼和浩特的母亲,是我敬重的智慧型的妈妈,带孩子来这里康复的大部分两个家长陪同,但她们家有三位,且是孩子的姥姥和奶奶,一般儿媳与婆婆的关系都很难相处好,婆婆与妈妈更难相处好,而这位妈妈把关系调节的很融洽,康复孩子的工作任务和分配的很到位,更甚至三个大人与一个孩子同住在不到10平米的一间屋子里生活了4个月,有时婆婆或妈妈也会多说几句,但她从不在意。这位妈妈令我最佩服的她是一直在亲自执行康复孩子最核心的任务,很细致很系统,其他生活琐事和辅助她就协调婆婆和妈妈来做。同时我也很羡慕,因为我没有这样的资本,我背后还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我必须平衡生活的天平,我不能完全停掉工作,相比之下,又有点愧疚于小米粒儿,幸亏有育儿阿姨和家人的协助,更客观的原因是小米粒儿对我过分依赖,导致孩子只要在我身边就几乎失去接触外界的一切动机,至少这个阶段我的离开强迫孩子去接纳了更多的人。这位妈妈性格开朗,能歌善舞,很有主见,也很有热心,周末四合院的很多活动都由她来组织,她家的孩子也是恢复最明显的,特别是语言能力。我们也经常联系,后来她带孩子又来北京的其他康复机构学习,并让孩子学习了绘画,当前这位宝贝也正常上了幼儿园。所以,爱的能力对孩子的康复重要性是排在第一位的。爱的能力不是溺爱,而是给予孩子恰当的爱,有了爱的能力,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和睦的家庭氛围也就水到渠成了,孩子成长正向的支撑力量自然也就有了,在后来小米粒儿的教育中,我从这位妈妈身上汲取了很多经验。 相对于这位智慧的妈妈,四合院还住着一对南方夫妇带着儿子来康复,儿子很可爱,基础能力也很不错,但夫妇俩几乎每天都在争吵,有时也会吵一宿。毕竟四合院的住房很紧凑,无论孩子的哭闹还是大声争执,整个四合院都能听见。毕竟还有生活的压力吧,孩子爸爸要去上班。很多时候也只能孩子妈妈一个人在这里,我有时跟这位妈妈交谈,她对我说,他们最对不住孩子的就是从孩子还没有出生,她与爱人就这样经常争吵,也知道这样对孩子成长不好,但有时真的忍不住。我开始反思我和小米粒儿他爸之间的争吵,即便不是这么经常但不能解决问题的争吵留下了很多感情的负能量。就如王小波老师对搞艺术的外甥说的“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自己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我目睹了这对夫妇的争执,也从这对夫妇身上领悟到了争吵对孩子的影响,基于他们的痛苦的基础上,我受益了,一直到现在我都会自动远离不能解决问题的争吵。今天我写这本书,也把我的挫折,我的苦难展现出来,希望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晚饭后,有时,我和阿姨会带小米粒儿到村子里散步,那天我们路经田地,听到一位女性的痛哭,后来知道是四合院里一位妈妈,面对自闭儿的无奈,一种压力释放和疏通的方式。这个经历,内心的酸楚让我领悟到弱势群体以及家庭成员,在社会中所忍受的巨压。感恩小米粒儿带我来这里,四合院的所有经历,触动和激发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开始领悟佛教文化中的“慈悲为怀”。 这位痛哭的妈妈,好像与爱人都是中小学教师,很和睦,总之很少见其争吵就算作和睦吧,他们的儿子,当时3岁半,若把这个孩子放在土堆上,只要你不招呼和介入,我相信这个孩子能用一个动作玩一整天,就是抓起一把土,举高撒下来,两只手交替进行。就是这个对普通孩子来说的机械动作一个自闭儿能反反复复进行,毫无厌倦感,孩子妈妈也就是利用孩子的这个“专注”点能放心地收拾一会儿家务。四合院同时还有一个自闭儿,也是个小男孩,当时7岁,是四合院年龄最大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不是玩沙土,而是玩水,把孩子领到水管旁,当时水管的开关坏了,会滴滴答答流水,孩子把手伸出来,让滴答的水流顺着手指流下,一直就这个动作能维持很长时间。每当我看到这两个孩子时,就想起刚到康复中心,一群孩子进行能力测试时,一位老师对这组能力测试的孩子家长们说的话。她的测试组不到20个孩子,关在屋子里,其中一个小男孩哭的最凶,但只有这个小男孩走到门前用眼睛盯着她要求打开门,她至少能从孩子的眼里看到需求和渴望,而我们需要康复的大部分孩子都对环境无动于衷,老师描述的这个小孩就是小米粒儿。当时老师只是向家长们说明语言不是最重要的,沟通的动机更重要,我当时没有太在意,其实我也陷入对孩子“语言”本身的表面需求,满脑子都是对孩子“不会说话”的担心,而忽略了小米粒儿的优点。但眼前的这两个小男孩,让我真正领会到了老师说的话,孩子的兴趣面,孩子自我探索的需求比语言本身更重要。后来,这也成为我和家人指导小米粒儿康复的一个原则,扩大孩子的兴趣面。 我们居住的那座四合院里大约住着20来户吧,但每个月都会有新住户进来,康复完成的住户回归。来这里康复的大部分都是男孩子。在这里5个月,我只接触了3个女孩子。一个女孩子7岁,很温和,是一对老夫少妻的小女儿,因为孩子的姐姐已经上大学了,女娃娃长得白白净净,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但功课跟不上。小姑娘走路从不抬头,妈妈说孩子非常喜欢看下水道,恰恰小米粒儿那段时间也总是低头走路,也喜欢看下水道,我们当时对儿子说的最多一句话“小米粒儿,抬起头来”。我当时怀疑过难道自闭儿都喜欢看下水道,这是共性吗?当前,小米粒儿完全对下水道没有兴趣了,我反思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自闭儿内心的胆怯,低头走路把视野缩小让孩子们更有安全感,至于看下水道,那是因为在孩子低头的视野中,下水道是最常见c最规则的存在物。发现事物的规则以及对这一事物的高频率遇见让自闭儿更能滋生安全感,对自闭儿来说这些是可控的。那时,我实在很难制止小米粒儿看下水道,索性每次孩子低头看下水道时,我就对他说这是“下水道”,“井盖”,这两个词也是小米粒儿习得语言后,掌握较早的两个词汇,无法制止时,就从兴趣点正向引导基本都会收效。这位老夫少妻的小女孩,很腼腆,不怎么爱说话,1个月后就离开了。 另外一个小女孩是我们紧挨着的邻居,山西人。很明显家境很殷实,这家有两个孩子,大的是男孩,很健康,小女儿是自闭儿,4岁。孩子妈妈还不到30岁,很年轻,大大咧咧有山西妹子的泼辣豪爽,小姑娘长得如妈妈一般好看,非常可爱,大大的眼睛,很水灵。平时主要是妈妈照顾,爸爸和哥哥有时假期会过来,可以看出爸爸很爱女儿,因为他总能把小姑娘逗得哈哈大笑,小女孩会说话,但几乎不说话,小女孩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时,随地大小便,不能控制必须在厕所大小便,有时就在走廊里解决,但每次孩子能自己脱下裤子,被妈妈发现后孩子会被喝斥一顿。无论如何,小姑娘不是如小米粒儿一样惧怕厕所才不如厕,更多是没有养成习惯,但如厕的习惯对我们普通孩子来说很容易养成,所以家里抚养自闭儿要比正常家庭艰难10倍。孩子妈妈疲惫中的喝斥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相比其他住户,只能一个人照料孩子。 我最后遇上的一个小女孩,5岁,记得是河北保定人。妈妈也是教师,小姑娘非常胆小,这一点跟小米粒儿有点像,我总是在寻找孩子们的共同点,后来才知道这些都是表面行为,真正的共同点是隐藏孩子们行为背后的心理和动机。小姑娘能讲话,但不说话,最大的问题是孩子没有更多与外界连接的需求和动机,妈妈抱着就安静的抱着,没有沟通动机并排斥与外界接触,总是看上去有情绪。这个小女孩来后不久,小米粒儿就从康复中心毕业了,后来一次孩子妈妈联系过我,是由于早晨发现孩子抓起鱼缸里的金鱼直接吃到嘴里,妈妈说有时孩子还会抓起虫子没有惧怕的感觉。我当时非常理解这位母亲,但没有更多的理论支撑,只是给予同命相连的妈妈一些安慰,或许孩子大一些就好了。现在反思问题在于孩子没有滋生出“害怕”这一情感,但到底是何原因又如何去做,我没有太多思路,或许是感统的紊乱,导致孩子古怪的行为?总之也是个谜。所以每个自闭儿的表现都是不同的,这样给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带来了很大的困境。但踏入这一领域就会有一种责任感,我从来都没有底气说自己懂自闭症。 小米粒儿终于适应了训练,停止退化,开始关注外界,之前的词汇慢慢记起来了,认知能力逐步提升,开始喜欢老师,小米粒儿的语言老师叫刘爱华,感恩是刘老师帮助小米粒儿发出了所有的基本音。小米粒儿由于舌位高,是班里发音课上有名的“差生”,为此我买了很多医用“压舌棍儿”,一直到现在儿子的很多音还是发不准,包括我的名字里的“萍”字,我的小米粒儿总要发成“qi”或“pi”,但我已经很知足了。有时想,姥姥抚养我这本“教科书”的经验或许都不能移植到小米粒儿的身上,但事实并非如此,每次我对儿子的慢成长着急时,姥姥会指责我“你是你,孩子是孩子,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姥姥对外孙的教养,让我意识到爱是有弹性的,并能随对象不同而自发调整。 小米粒儿的阿姨很开朗,经常带儿子与其他小孩一起过生日,一起做游戏,每次活动小米粒儿的参与度总是最低。这个我不怪孩子,我与他爸都是性格很内向的人,自己都没有做好,又何苦为难孩子呢! 在四合院,我基本不下厨房,我不会做饭,当然也从不挑食。另外,叶姐也心疼我工作的劳累,总是她抢着去做。一天中午,我陪小米粒儿在屋里玩,阿姨去忙着做午饭了,但马上过午休时间了,阿姨还没有招呼我俩吃饭,我只好拉着儿子去厨房。发现,菜切好了,没有炒,面条在锅里已经泡涨了。我很纳闷到底怎么了?但眼前必须要让孩子吃上饭,于是我开始炒菜,幸好这时公共厨房就我们家了,否则大家是反对小孩子进厨房的,我一边看着小米粒儿,一遍炒菜。我关火的那刻,叶姐匆匆回来了,连忙道歉,洗手帮我盛饭。叶姐说,四院里一个孩子头摔破了,都是血,的确叶姐上衣也沾了血渍。孩子母亲很惊慌,她只能关上火,快速协助那位母亲带孩子去医院,也就没有顾上跟我打招呼。我已经成熟到了知晓什么更重要。我对叶姐说,我不责怪她,换做我,也会这样去做。 总之,我与叶姐相处的一直很好,直到后来我上班,大姐过来照顾小米粒儿。叶姐向我提出了离职,有时就想难道是血缘关系,姨妈来后,小米粒儿对姨妈的依赖和亲近,慢慢疏远了叶姐。叶姐说姨妈很溺爱孩子,自己很难做,毕竟小米粒儿还要接受他不喜欢的康复训练,但大姐说自己照顾外甥外甥女都是这样的,很顺其自然。总之,后来我还是接受了叶姐的离职,2013年,叶姐电话我咨询过小米粒儿的康复情况,我发了孩子的照片给叶姐,毕竟陪伴儿子成长近两年,无论对我还是对孩子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就没有再与叶姐联系过。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7章 小米粒儿从康复中心毕业了 来到康复中心整1个月,小米粒儿有些正向提升,但很缓慢。遇到这么多并肩作战的家庭,看到四合院每家的难处,我的心态平和了一些,并非自己一人在为孩子煎熬,大家之间能够同理的温暖缓解了我内心的紧张。先生还在着急出售房子,虽然定个买主,但买方需要贷款,整个付款周期也很长,至少3个月,这件事我压在心里一直没有跟妈妈讲,当初买这套房子时,爸妈非常高兴,老人认为有了房子我们在北京的生活就能安定了,并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为我们补足了首付款。几年过去了,再思考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就如人生的一个荒诞的玩笑,真是应了那句话,两口子过得是“日子”,不是“房子”。我俩的情商相加一定是112的,日子没有经营好,房子已经营出手了。 我不能再耽误工作了,不仅有小米粒儿昂贵的康复治疗费用,更有破产后整个家庭生活的经济压力,我必须工作,我们总不能依靠老人资助过活儿,何况父母就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 可是我要上班小米粒儿怎么办呢?有时公司开会,必须赶回去留下育儿阿姨一人照顾孩子,行走在路上我会心神不宁。对于职业女性若有人帮你带孩子那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何况是小米粒儿这样特殊成长的孩子。 来到康复中心第二个月,大姐决定辞掉工作来专门照顾小米粒儿,这也应该是妈妈的决策,大姐比我大十岁有余,很心疼我,在我心里大姐和妈妈的地位一样。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挺身协助的家人和朋友都需要用一生去感恩。大姐是看着小米粒儿出生的,是我生完孩子坐月子时的照料者。此后在康复中心的4个月,都是大姐照顾小米粒儿。我星期五晚上无论下班多晚会匆匆赶到康复中心,周日晚上再赶回来,准备周一上班。 在康复中心,小米粒儿每天的必修课是感统训练c认知练习c发音练习。此外,康复中心还安排了美术c舞蹈课等活动。感统训练对小米粒儿是最受益的,因为孩子感统严重失调,曾经双只小手无法拍到一起,大龙球c平衡板c蹦床c平衡车一直到现在,这些器材小米粒儿都有,他最喜欢的是大龙球。也正是大龙球正常化了小米粒儿全身的触觉系统。之前小米粒儿不允许陌生人碰到他的身体,更别提亲密的拥抱,现在已经完全克服。当然这一点也要感谢大姐,自从大姐照顾小米粒儿,孩子晚上睡觉再也不让穿衣服了,全脱光且跟大人一起睡,这种肌肤的接触也促使孩子滋生了与他人相处中的亲密和安全感。 小米粒儿一开始跳大龙球时,并不能掌握要领,孩子站在大龙球上没有弹跳的欲望,另外大龙球上的突起也会令小米粒儿对这项训练很排斥,但老师强调必须用有突起的大龙球,那些突起是为了刺激孩子的触觉系统。先从跳跃练习,因为大龙球的弹力会有一些娱乐感让孩子先不排斥训练项目,从穿鞋跳,到光脚跳。再就是利用大龙球刺激全身的肌肤,让孩子先趴在大龙球上,家长稳固住孩子的胳膊和腿,前后转动大龙球;再让孩子躺在大龙球上,同样稳固住孩子的胳膊和腿,前后转动大龙球,这样不仅刺激孩子的触觉神经,同时在转动和跳跃中也有利于孩子前庭觉的刺激。 前庭觉掌管着身体的平衡系统,平衡系统如果出现问题人就容易眩晕,摔跤,恐高,对快速移动感到恐惧。据有关研究表明,严重的前庭觉失调还会影响听觉和视觉系统的发展,会让人产生“听而不闻”和认错路,认错人等行为。严重的前庭觉不足还会导致耳鸣c幻听或幻视,或者承受不了某种声音的刺激。在自闭儿人群中,这些症状很明显,很多自闭儿听到一些声音时,经常捂住自己的耳朵。小米粒儿有一段时间,听到马桶的冲水声,马上捂住耳朵;“听而不闻”在自闭儿人群中是更普遍的症状,有时对着一个自闭儿大声叫孩子的名字,孩子几乎充耳不闻,但孩子的听力真的没有问题。在康复中心有一次小米粒儿拉住一位与我发型相似的女性,怎么都不松手,那一刻我真的害怕了,孩子真的会认错人。所以前庭觉的刺激在感统训练中非常重要,大龙球是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刺激方式。 前庭觉功能的改善主要依靠躯体运动产生的加速度而实现 , 包括旋转加速度和直线加速度这两个方面 。所以小米粒儿的多动儿也不完全是坏事儿,孩子跳上跳下,跑来跑去对前庭觉的刺激,恰恰弥补着孩子前庭平衡不足的缺陷。另外这与孩子的学业发展也相关,若前庭平衡觉不好,影响视觉系统的发展,视觉空间的逻辑判断就会差,可能会导致数学学不好。小米粒儿现在的数学逻辑思维还待开发,儿子现在只是有超强的记忆力。当梳理清这些来龙去脉,我的内心才真的底气去等待,不去拔苗助长。宁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要等到孩子能在起跑点站稳,才有信心发号前进的命令。从孩子的一生来讲,绝对是受益的。2017年3月工作上我去拜访了北京通州一所小学的教学主任,教学主任说“千万不要把小学阶段的差生,看作差生,从孩子一生来讲,小学的差生不一定就是人生的差生”,同作为教育工作者,这句话让我深深感动,这恰恰是基础教育“不要落下一个孩子”最充分的理由。 其实荡秋千也能刺激孩子的前庭觉,但当时在康复中心,小米粒儿不敢荡秋千,直到5岁,小米粒儿才能自由荡秋千。 小米粒儿的认知练习表现不错,认知课上主要辨认物体c图形,对于像小米粒儿这样没有口语的小孩子主要是让孩子指认,有口语能力的孩子们主要就是读认。小米粒的指认很好,几乎不出错,这至少说明孩子的听觉加工能力没有问题,那段日子里,我只要明确了孩子哪里没有问题,我才能知足片刻。在一堆图形c物体,图画中,让孩子指认家长说出来的物体,如“哪一个是香蕉”“哪一个是三角形”“哪一个是皮球”,在学习参与的过程中,小米粒儿的表现让我看到了一丝挽救的希望。渐渐地在认知课上还学习到了分类,一堆物品中询问孩子哪个是食物,哪些是交通工具,那时对2岁的小米粒儿是有难度的,孩子虽然没有语言却可以把这个任务执行的很好。 如果向任何一位正常孩子的父母打听“你家小孩是怎么学会说话的?”肯定大部分父母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大多数小孩,家长没有刻意去教怎么说话,渐渐地自然就会说了,说话好像就是人类的本能。因此,家长们也就没有意识把说话这个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去解读。但康复中心的这些孩子们需要用发音理论来教导,因为这些孩子的模仿力很差,不能看着说话者的口型学会发音,也不会循声发出相同的声音。因此,发音教师就要掌握人类发声系统生理构造及声带工作原理,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打通孩子们的发音通道。从发音的动力区—肺部,让气流通过声门使声音振动发出声音,然后再通过调音区(口腔c鼻腔c咽腔)发着不同的声音,很多自闭儿说话没有声调,也就是孩子能从肺部让气流通过声门振动,但调音区的器官控制能力还很薄弱。对自闭症小孩来说,调动各发音器官完成一次发音是一项很艰难的工程。所以,他们宁愿不选择用语言沟通。若孩子总是停留在不动用发音器官的舒适区,将永远不会说话,因此我们必须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 发音老师先用一只手将孩子的口腔支撑为要发音的口型,同时控制孩子的肺部,会轻轻拍击,让气流通过声门发音,这里面很多手法和技巧,有时也会让家长配合用压舌棍压住孩子的舌头,康复中心的很多孩子就是这样通过外力开始发音的,包括小米粒儿。但真正要学会说话,必须学会口型模仿和循声模仿。无论如何,小米粒儿的发音明显落后,我会用专门一章来讲述小米粒儿的发音以及语言学习。 小米粒儿活动课的参与度也很低,我强制孩子参与过两次,小米粒儿会哇哇大哭,后来被大姐制止了,毕竟一开始就引发孩子的负面情绪会使孩子直接排斥这项活动。若直接能判断一项干预会带来负面影响,一定要停止,去寻找其他办法,因为负面情绪的补救会让家长翻倍付出努力。 从那时起,我说服自己学会接纳,落后也是我儿子,是我把孩子无辜地带到这个世界上,就有责任和义务接纳孩子。至少我欣慰于小米粒儿开始有了笑容,开始关注外界。 康复期内,小米粒儿的饮食能力还不够,由于感统失调,小米粒用勺子的姿势还是一把抓,没有一顿饭能全部独立自己进食。在康复中心每次吃饭都是一项挑战,因为在学校做课业训练时,零食是鼓励孩子的强化物,每次做正确了才会喂孩子一块他喜欢吃的零食,以此来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这是aba行为干预的核心,也由于这个原因,很多学者会排斥行为干预,担心这样会把孩子训练成机械的机器人,而失去孩子应有的灵性。我会在第二卷用专门的章节介绍aba行为干预。留给家长的问题时,孩子们在学校吃了一上午零食,午饭基本就不怎么吃了,小米粒儿在康复中心的食欲一直不好。特别是第一个月,由于适应新环境带来的负面情绪,小米粒儿也瘦了很多。一般是象征性吃两口,并且经常吃的心不在焉打翻饭碗,小米粒儿那时还不会自己捧着碗喝粥,即使喂也不好好吃饭。小米粒儿晚上会喝一次配方奶,但慢慢大姐停掉了孩子的晚间奶,因为这样影响孩子进食。 当时康复中心还流传着很多说法,比如自闭儿是肠道益生菌失衡,因此不要让孩子吃小麦(面食),不要喝牛奶。毕竟没有得到确切的实验证明,所以我就没有太在意。段云峰老师一篇专业文献中提到2006~2010 年, 美国3~17岁的自闭症儿童患有腹泻或结肠炎的比例是正常人的7倍。61的自闭症儿童同时伴有至少一种胃肠道症状, 并且所有伴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情感问题都比较严重。小米粒的肠道没有相应的问题,孩子也不腹泻也不便秘。但也许小米粒儿是个案。无论如何,2015年,我在中科院心理所读博士,修习学分课程期间,修过金峰教授的益生菌课,金教授还给我们分享了他培植的乳酸菌种,那些菌种我反复培育,作为酸奶喝了一年,直到去年9月份搬家,无法培育只能停掉,总之那段时间我没有生过病,不知是益生菌的原因,还是什么,其他我没有反应,总之我用自己做了一年的实验。期间,我也带回家让小米粒儿喝,但由于口感不好孩子没有喝,另外家人也很反对,后来就没有尝试。很多时候即便方法很多,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真正能实施下去的并不多。 当前也有研究人员把自闭症患者的病因归到大脑神经发育异常和肠道杆菌异常。我还是不敢为此下结论,但我能确定感统失调是自闭儿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康复中心,小米粒儿一直恐惧厕所和马桶,基本都是用便盆,或者到室外解决。由于大姐的坚持,小米粒儿晚上不再用尿不湿了,无论多么辛苦,大姐还是坚持让小米粒儿顺应正常小孩的成长轨迹。感谢大姐的坚定,那时每一步对小米粒儿都至关重要,我们在跟时间赛跑,挑战“自闭之魔”来争夺孩子。 康复中心的近5个月内,小米粒儿的嗓音有4个月是沙哑的,孩子以哭闹的本能捍卫着自己闭关的内心和身体。但我们要做的就是闯入他的世界,让孩子能习惯和适应外界的“打扰”,毕竟孩子要长大,成为一个社会人,适应群居的生活。增加接触外界的机会,提升接触外界的勇气,感受到外界的冷暖,并能习惯沟通外界,是整个训练的原则。 2012年11月17日,我和家人带小米粒儿离开了康复中心。那个时候小米粒儿基本停止了退化,逐步回忆起之前习得的生活常识,语言和发音每日的进步缓慢,但孩子总算开始正向发展。这期间付出的艰辛,只有经历了才能体会,每次回忆和讲述这个过程,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和情绪。感谢家人的付出,特别是小米粒儿的两个姨妈和舅妈,放下自己的孩子,轮流过来照顾儿子,就像姥姥对小米粒儿说的,“现在总该笑了吧,你把人家的妈妈们都借走了!”。感谢所有关心小米粒儿的朋友,感谢那个温暖的四合院,感谢刘爱华老师。 小米粒儿毕业那天,我在单位也请了同事们一起聚餐,那段时间我的情绪很不稳定,满是焦虑,工作上也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很是抱歉。一段历程结束了,当时内心还在疑虑小米粒儿离开康复中心是否还会出现退化,对孩子未来的成长都是未知数。我那段日子最喜欢听的歌曲就是刘德华的《今天》,生命开始情不情愿都要走完一生。人生与命运的一次艰难抗争,顶住压力挺过来了。 经历了这些之后,最走心的收获一定要让自己幸福,妈妈幸福了,孩子才能感受到幸福。对于孩子的教育,心态更趋向平和,我们都不是天才,所以没有理由让孩子承担天才的压力。只要儿子快乐,心理健康足矣。像四合院里一位孩子妈妈说的,只拿自己孩子的今天与昨天对比,发现进步了,健康了,便知足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8章 姨妈带走小米粒儿,下乡散养 离开康复中心后,几次讨论,家人“剥夺”了我抚养儿子的权利,我真的不是一个懂孩子的好母亲,包括怀孕时过敏,虽然已经被医生排除与小米粒现在的状态基本没有相关性,但我仍然一直心存内疚,特别是跟小米粒儿的姨妈相比,我没有育儿经验。后来思考也是件好事儿,因为我对孩子的直接焦虑,若一直在身边反而不利于儿子的成长。 第一次跟儿子分居在两个地方,小米粒儿回河北之后,我每日早c中c晚都要打电话咨询。儿子不在身边,我心里空落落的,很不适应。当初从康复中心回来上班,第一次晚上睡觉没有小米粒儿在身边也是这种感觉,一夜的担心和煎熬,慢慢也适应了。所以,我也坚信自己能适应与儿子的“两地分居”。后来妈妈给我电话,示意我不要总打电话了,因为大姐每天接我电话将耗费很多精力,本来带小米粒儿一天就很辛苦了。多亏妈妈的提醒,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随性做事情,却没有换位思考大姐的感受。从那以后,我减少了与大姐通电话的次数,反而面对小米粒儿每次的进步,家人都会迫不及待的电话通知我,与我一起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 来到乡下,小米粒儿有了一个大的家庭,不仅面积大,而且成员也多,自2012年12月,小米粒儿开始跟着大姨妈,大姨夫生活,直到现在。家里有哥哥c姐姐;姥姥姥爷c二姨家都住的也很近。宽敞的住所供小米粒儿做感统训练的空间比康复中心的环境还要大,更主要后院的菜地为孩子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庭院也很大,小米粒儿有了自己的“车库”和“广场”。总之,足不出户就能展示他好动的天性。常规认知,乡下自闭儿的患病率要远远低于城市,事实也是如此,因为城市里,家居及道路因注重平滑便利人为建造成了单一质感,室内室外环境几乎都消灭了儿童培养感官体认的机会,而大多数自闭儿都伴有感统失调。特别要关注的一点,很多乡下的自闭儿即便没有特殊训练,但能自愈,真的与成长环境有关。 曾经,有朋友对我说不能把孩子放在乡下养,那样孩子说话会带口音。当一个人面对生命之重时,口音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何况当时这是我为孩子能做的唯一选择。直到现在感恩给予儿子第二次生命的这片土地,小米粒儿能带有乡音恰是对这片土地最好的回报。 2012年12月,刚回到乡下,小米粒儿的情况很不理想,家里不能来陌生人,那样会令小米粒儿非常不自在,严重时会大哭大闹;只在自己家,不能去别人家,只要去了陌生地方小米粒儿也会大哭大闹,更别提玩耍,吃饭;晚上睡觉,小米粒儿不让关灯,一般都是哄睡后,悄悄关上,但小米粒儿只要醒来,发现没有开灯,也会大哭大闹;更令人头疼的是小米粒儿只穿一双鞋子,不能换其他鞋子,晚上睡觉时可以脱掉,但午睡时休想脱掉他的鞋子,带孩子去商场c鞋店买鞋更是一大难题。 这个状态令家人几乎崩溃,小米粒儿睡觉很轻,且听不进或许孩子根本就听不懂家长们的哄说,每次哭闹都是自己哭的实在累了,才会停止。大姨夫经常开玩笑说:“我家小米粒儿那可是真哭,你们最好不要惹”。因此,小米粒儿,有个绰号叫“惹不起”。 我网购了在康复中心的所有感统训练器材,以便于大姐训练。当初我和家人还有一个担心,是否孩子离开康复中心会倒退,当初康复中心的老师提醒过有倒退的案例,后来一位家长也咨询过我,说他们从康复中心回家后,没有系统干预,孩子在康复中心学的东西都忘记了。所以,我们一方面不敢掉以轻心;另一方面,大姐比我更聪慧,大姐考虑到康复中心的教学不能从孩子个体出发,特别是发音训练,过于机械,在大姐看来,说话应该是自发的,后来从大姐和大姐夫的育儿的经验中,我领悟到在育儿上一些朴素的道理,不亚于高端的理性归纳,养育是感性的活动。我也反思过,即便我们不采用康复中心一模一样的训练,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肯定有自然自发的成长力。就如我们很难判断小米粒儿的进步是我们的教导干预,还是孩子自然成长的结果?或者哪个因素起决定作用。 所以,对于那些倒退的案例,更多要归因于家庭对孩子的放弃,归因于孩子负向的成长环境。 2012年12月至2013月3月,大姐一直没有间断小米粒儿的感统训练。此外,我不得不说一下小米粒儿对感统的自我调整。因为在乡下,会有很多机会让孩子完成对感统的自我调整。麦收季节小米粒儿会赤脚踩麦粒儿,毕竟孩子不像我一样会皮肤过敏,家人一般都随孩子意;秋收季节小米粒儿会踩玉米堆,从高高的玉米堆上跑下来,不仅要掌控好平衡感,而且要克服缓冲力,是很自然的感统训练渠道;小米粒儿骑车专门走崎岖不平的地面,走雨后有水洼的地面;小米粒儿一直到现在还是喜欢在床上c沙发上跳来跳去的,更希望顺着沙发的边沿走过,这时我们一般都称孩子在“飞檐走壁”,只要没有危险性,我们基本不制止;小米粒儿会推着独轮车穿梭在菜地里;小米粒儿特别希望走台阶,若到一个陌生地方实在没有可玩的东西,小米粒儿就会走台阶。以上这些我都列为有利于孩子感统调整又不妨碍他人的行为,我基本不制止孩子。当前小米粒儿有个优势,能坚持下来跟我爬十公里的山路。 在2015年,我和家人还在担心小米粒儿感统失调的笨拙动作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不便,等待孩子成长中更希望能辅助干预。2015年5月,小米粒儿坐在沙发上费力的自己穿袜子,可爱于孩子的专心和努力,但笨拙的小手如何都穿不好,最后孩子自己也就放弃了。因此,小米粒儿非常不喜欢穿着袜子,直到2016初,小米粒儿自己系纽扣c拉拉锁c系鞋带还很难自行完成;一些零食的密封袋小米粒儿都是用牙辅助打开,总之能吃上东西就是的,无论如何我考虑到后期这样会伤害儿子的自尊。因为一次我去幼儿园陪读,小米粒儿用牙撕开包装袋时,一位小朋友对我说“阿姨,他真笨,每次都用牙”。这句话作为妈妈的我实感难过,有一种没有教好孩子的自卑感袭上心头,我回家后尝试让小米粒儿用手来撕,但孩子掌握不了如何用力。2016年6月,在同事的协助下,我帮小米粒儿录制了一个“如何打开包装袋”的视频,大姨妈妈说小米粒儿看着视频,把家里一大包蛋黄派全部都给撕开了,看到孩子的进步,只能痛并快乐着。在2016年8月,我给小米粒儿自行制作了系纽扣工具并录制了视频;拉拉锁c系鞋带的用具是我直接网购的,也录制了视频,配合家人的指导,小米粒儿在2016年底能轻松的打开包装c系纽扣c拉拉锁了,但系鞋带的最后一步还做不来,想想我小时候系鞋带也不是很利索,也就不强求孩子了。 无论如何,正常化小米粒儿的生活习惯,扭转整个局面的是大姨夫。晚上不让关灯,大姨夫就练习必须关掉,哭闹也要关掉,结果不到两个星期,小米粒儿就纠正了开夜灯的坏习惯。更针对不能见外人,大姨夫每天抱着他去串门。在乡下,街坊邻居之间串门是家长便饭,时间长了,孩子也不那么排斥陌生环境了。记得小米粒儿最喜欢大姨夫的自创的“举高高”,直接在空中360度转,那种刺激恰恰迎合了小米粒儿的感统失调,从一开始害怕,到主动要求,小米粒儿的胆子慢慢放开了。 小米粒儿回到乡下后,我频繁收到家人关于小米粒儿成长的“喜报”,虽然与孩子分割两地,但我的心态比在康复中心又平和了一些。我的平和源于把孩子交给了自己信任的家人,交给比自己更有抚养能力的人,执意把孩子留在身边又怎样,多亏那时我只有唯一选择,没有任性的余地。从此,我做事的方式开始逐步调整,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事情本身如何更好发展去做出决定。无论从哪一方面,小米粒儿回到乡下都比留在北京更有优势。伴随着孩子的思念我开始重新规划自己,不仅工作上更为专注。本想买辆车方便回家看孩子,但被妈妈和大姐制止了,我开车会带给家人更多的担心。妈妈支持我去读博士,在老人看来这样至少能分心一下我对孩子的思念,以及家庭破产的忧虑。在2013年下半年,我本想回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技术学的博士学习,但学校有规定必须脱产,我思考了其中的利弊,生活要继续毕竟有经济负担,至少当下,我没有脱产读博士的资本。生活的无奈只能放下回母校继续读书的心愿。我在网上漫无目的地搜查在职读博的信息,看到中科院心理所可脱产读,但毕业的门槛真的很高,无论如何我当时进修的目的还没有考虑到毕业,于是就报名了,无论修读学分课期间与心理学界各老师的接触,更有选定博士导师后,参加研究小组研讨会,再与老师和同学参加学术研讨会,心理所的师生很温和,在这里给我一种学业上的归属感,我感叹当初幸亏选择了心理所。 家里不仅会传来小米粒儿成长的“喜报”,也会传来磨难,后来我思考这样苦甜参半的生活才令人心安,真正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2012年12月,刚回家的第一个月,一天夜里大姐打来电话,说小米粒儿不停地坐在便盆上,尿不出尿来,以前有过类似情况吗?我有点慌张的确没有过这个情况,我对大姐说别太担心,是否小米粒儿感觉家里的便盆很好玩儿,大姐说不是,孩子尿不出来时就会哭。真是一个很奇怪又让人担心的行为,那天夜里全家人开车带小米粒儿去医院检查,折腾到凌晨4点才回来。没有检查出什么,只是多喝水,就有尿了。第二天妈妈给我电话说,她昨天去看小米粒儿,孩子坐在便盆上哭,大姐心疼的在旁边蹲着掉眼泪,大姐夫无奈地盯着现场琢磨原因。听完后我黯然泪下,当前没有语言表述能力的小米粒儿,或许很简单的问题,因为不能有效沟通,给大姐和大姐夫带来了更多的抚养难度。后来我思考这里面的原因,小米粒儿只是觉得用上便盆就应该有尿,且这种解决他小便的方式与北京家里,康复中心的都不一样。在北京家里自己随意,在康复中心虽然用便盆,但去小便的时间都是按照教学系统规划的。来到乡下的家里,便盆就放在洗手间,偌大房间小米粒儿去哪里都是自由的。在一个新环境里,小米粒儿也在学着感知和发现世界,从中认识自己,因此频繁地蹲便盆,过于频繁就尿不出来了,孩子就会滋生恐惧感。就像小时候,在7c8个月,小米粒开始有了害怕的情感后,有一段时间,若我抱着小米粒儿,孩子自己放个屁,就会立马扭过头紧紧搂我的脖子,伴随身体也会抖一下,小时候完全没有这个意识。经解释和安慰小米粒儿对自己“放屁”的恐惧很快过去了。 2013年4月,小米粒儿在家附近的托儿所上了豆豆班,第一个月又哭又闹,但大姐坚持必须这样,让孩子与更多小朋友接触,便于观察和模仿其他孩子,毕竟激发孩子自我成长的能力是最终目标。从4月到8月,小米粒儿断断续续在豆豆班上课,这四个月内,小米粒儿从未摘过书包,午休从未脱过鞋,睡觉必须抱着自己喝水的瓶子,中午吃饭基本都是老师喂。小米粒儿最美好的时光是下午放学,哥哥或大姨夫接他回家。想起那段时光,很感恩托儿所的阿姨们,面对一位没有语言的孩子,更没有强迫孩子必须摘书包,必须脱鞋子。 后来小米粒儿离开这家幼儿园,是因为换了一位新老师,这位老师比较“严厉”,更偏爱统一的模式管理全部孩子,用姥姥的话讲,这位新老师从来没有笑过。小米粒儿开始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每次送到幼儿园门口坚决不下车,孩子的心灵和行为是不会撒谎的。毕竟还不到上幼儿园的年龄,大姐也就没有勉强小米粒儿再去那家幼儿园。从幼儿园一直到孩子的整个求学历程,遇到善良c有爱心的老师绝对是上苍的恩赐,这些老师的一言一行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教育事业是良心活儿,特别在幼儿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孩子们还未形成行为准则的判识能力,基本要依靠老师引导。 2013年9月,小米粒儿正式上了幼儿园,选这家幼儿园是因为认识园长,园长是位有20多年幼儿教学经验的老师,善良,有爱心。后来我经常去园里给孩子们代课,六一和圣诞节不能回去时,我都会快递礼物,并亲手做贺卡,孩子们也喜欢上了我,有次刚到园里,走入教室前,就听到一位男孩高喊“宣布一个好消息,今天小米粒儿的妈妈来了”,接着一个小女孩冲出教室撞进我的怀里,抬头眯眯眼睛望着我叫了一声“阿姨”,掉头走了,丫头在验证刚被宣布的“好消息”。那一刻的感受永远记忆在我的生命里,唯有“爱”是教育中不可缺的要素。偶尔应园长托付给园里老师们培训。小米粒儿一直在这个幼儿园,从没语言到有语言,从完全不听指令,到认字c读书c跳简单的舞蹈,虽然一直都是落后生,但比起他的昨天,我知足于他的今天。 在分离的这几年里,小米粒儿克服了分离焦虑且开始接触和亲密于我之外的家人,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收获。不在一起的这几年里,我养家糊口外,更想办法提升了陪伴孩子的质量,有时开玩笑说,我是一位成功实施“一2一”陪伴的母亲。这几年给孩子录制了100多个微视频,也钻研了很多文献资料,记录了很多,为本书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本书第二卷我基于查阅的文献c著作展开对自闭症更多的认识,也会逐步讲述小米粒儿是如何通过视频课件以及其他渠道的学习方式。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9章 学会等待,无论我还是娃 小米粒儿回到乡下,对家人最大的一项挑战就是小米粒儿对任何事情都无法等待,走到哪里都不能多停留片刻。 2013年2月,全家人带小米粒儿去参加亲戚的结婚宴席,现场人比较密集,声音自然有些嘈杂,但毕竟充满了喜庆的氛围。小米粒儿始终让姨妈抱着不下地,哭闹着要求马上离开,饭也不吃,没有能吸引小米粒儿下地玩耍的任何理由。最后,亲戚给小米粒儿拿出一些吃的,一些饭菜,放在小米粒儿过来时坐的车上,这样儿子才获得了一些安全感,从哭闹调整到安静状态,姨妈陪小米粒儿两个人远离热闹的婚礼现场,在车上吃了一顿安静的“婚宴餐”。后来我思考,其实对小米粒儿而言,这样的反馈不仅仅是心理的排斥,更是孩子身体感统失调造成的。过多的声音同时传来,对小米粒儿的听觉加工会有障碍,那时候小米粒儿经常在嘈杂的环境里捂上耳朵。 从2012年到2013年底,每次带小米粒儿到商店里,买完东西,若家长跟店主聊上几句,小米粒儿就会很不耐烦,然后用哭闹的形式发脾气,要求马上离开。 2013年8月,姥姥生日,家里孙男娣女来了不少人。我和小米粒儿的表姐带孩子去蛋糕店买蛋糕,蛋糕现加工需要过程必须等待一会儿,小米粒儿哭闹着不留在蛋糕店,然后我带孩子去外面等,姐姐在蛋糕店等着。小米粒儿站在我们骑的电动车上,要求马上离开,孩子的哭闹,造成我们的忙乱失措,钥匙没拿开,小米粒儿顺手把电动车打开了,那一刻车子失控的危险,多亏他姐姐手疾眼快,避免了一场不敢设想后果的灾难。我如何哄都无法止住儿子的哭闹,仅仅15分钟的等待,我跟小米粒儿如同在战场上进行了一翻搏杀。蛋糕终于做好了,我一边拉着哭闹的小米粒儿,一边等他姐姐付完款,出门小米粒儿生气的误推了姐姐一把,蛋糕基本“花”了。我真的很无奈,在儿子腿上拍了一下,感觉自己没有用力,但小米粒儿的腿上已经落下我的手指印,儿子哭的更凶了,我搂住哭闹的孩子流下了眼泪,外甥女拉开我们,示意赶紧回家吧,这些都是小事。我跟外甥女年龄相差不多,感情很好,虽然我是“小姨”,但交流起来,如同姐妹。每次外出办事儿要消耗这么大的精力。眼前一个最大的问题,这样下去怎么带孩子外出? 有一段时间,我们带儿子出门,都带上他感兴趣的东西,可以是玩具,可以是ipad,一本书,爱吃的零食。这样可以延长孩子的等待时间,缓解等待焦虑。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是辅助行为,对孩子什么时候能消除等待焦虑,我们没有过多的期待,只是老人说人大心开,孩子懂事后慢慢就自然缓解了,但这些经验和劝说对第一次做母亲的我来讲,还是有所焦虑。 由于小米粒儿不能等待,我每次洗澡都是个大问题,我在洗手间洗澡,小米粒儿就要在门外不停的敲门,孩子要立即见到妈妈,用小手把洗澡间的门子敲的很响,我真的心疼孩子的手掌。因此,我一般会等到小米粒儿睡着了才敢洗澡。甚至我上卫生间超过5分钟,小米粒儿也会哭闹,因此我有时只能把孩子一起关进厕所,但孩子总要长大的。由于孩子的分离焦虑我的生活变得异常紧张。我在家里的时候,小米粒儿会这样依赖我,我不在家的时候,小米粒儿也同样会依赖姨妈和姨夫。有一次大姐夫去河南出差,小米粒儿从幼儿园回家,平时都是姨夫去接,这次姨妈去接的,孩子不像平时那样高兴。回到家,小米粒儿满屋子转了个遍,孩子很沉默地回到客厅坐在沙发上。姨妈告诉小米粒儿,姨夫出门了,今天晚点才能回来,小米粒儿一开始是抽泣,后来干脆放声大哭。那天小米粒儿拒绝吃饭,让姨妈妈抱着,他们娘俩坐个板凳,在大门口一直等到晚上8:00多,看到大姨夫,小米粒儿才吃饭,据说那天小米粒把自己的背心哭得湿了大半截,这件事一直被家人之间相传。 分离焦虑是一种安全感缺失的表现。小米粒儿不仅不能与亲人分离,也不能与物分离,这些都将带着孩子内心的焦虑。就如小米粒儿在4岁之前,午休从不脱掉自己的鞋子,后来在自己家里脱鞋子,但不在幼儿园里脱,直到上了中班在幼儿园午休才肯脱下鞋子。小米粒儿若发现自己的东西不见了,或者没有在自己放置的位置,也会特别焦虑。有段时间孩子特别迷恋他的平板电脑,每天抱着平板睡觉,早晨醒来一睁眼必须摸得自己的平板电脑,否则就大哭大闹,容不得家人给找的时间。 小米粒儿在5岁之前,还有一个习惯晚上睡觉必须抱着喝水的瓶子,有一天晚上我试着剥夺了孩子这个权利,藏起了他的水杯,小米粒儿非常生气但找不到很无奈,后来小米粒儿取回他哥哥喝饮料的瓶子,抱着睡着了。看着儿子抱着饮料瓶熟睡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也要学会等待,在育儿上,特别遇到小米粒儿这样特殊成长的孩子,更要学会等待。 我觉得一句话特别好,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就是能不实施教育的条件下,孩子也能长好,就不要刻意教育。越好的教育给受教育者留下越少的教育痕迹。关于小米粒儿“等待焦虑”的问题,我们束手无策,能做的只是先让自己学会等待,等待和祈祷孩子能自我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能正向辅助。后来姨妈c姨夫还是经常带孩子外出,没想过刻意这样做,只是要迎合日常生活的必需,又迎合小米粒儿愿意随从家长外出的意愿,生活所需必须去集市买菜,必须去商店c超市买日用品,在乡下谁家结婚生孩子办宴席,出席是最礼貌的回帖,甚过礼金。姨妈妈基本都带小米粒儿凑个热闹。即便小米粒儿每次哭闹,但家长外出办事的重点,是必须把事儿办了,小米粒儿想随从,那就要遵守家长的规矩,日复一日小米粒儿也习惯了,当前基本没有了等待焦虑,若实在等待过长,超出了孩子的耐性,小米粒儿会自行玩耍,虽然很多时候他的淘气程度总能出乎家长的预料,但比起孩子的哭闹不止,我们真的心满意足了。 无论如何,很多时候我们也并非所有事情都要依着孩子。也就是我们眼里只有孩子,而完全忘记自我,忽略自己要做的事情,忽略自我的需求,这些表现在育儿上其实不是一种良性的平衡状态,需要让孩子理解大人要处理事情时,他需要等待,领会人与人之间沟通c相处的对等原则。 2014年4月,小米粒儿“不容等待”的习惯有所调整,2014年9月,我们带孩子第一次出远门去呼和浩特参加了堂弟的婚礼,小米粒儿第一次做长途火车c坐飞机,婚礼现场小米粒儿穿梭在人群中愉快地跑来跑去,没有了哭闹,孩子有所改观,但一个大问题,小米粒儿不去公共厕所,胆怯于冲马桶的水声,这又是我的一大疑虑。3岁可以不用公共厕所,但孩子总是要长大的,社会公共秩序的问题马上就摆在眼前了。我会用专门的章节来讲述小米粒儿恐惧公共厕所的原因,以及克服的措施,遗留的问题。 在小米粒克服“等待焦虑”的过程中,我也克服了作为一个母亲的“等待焦虑”,尽力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正向辅助后,其余能做的只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改变,成长的主动权把控在孩子自己手里,我们剥夺不去,对家长来说,所有无法解决问题的焦虑都是徒劳。家长c老师所有能做的事情都是辅助c促进孩子的成长,都是为了等到小米粒儿自我成长力激发出来的那一天。 当我写这本书时,小米粒儿对饭店用餐的“等待”还是个大问题,由于不是孩子当前成长的刚需,也或许孩子逐步长大,当饭店用餐成为孩子的刚需时会自然消除,那当前的担心就是多余的,所以我没有特别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毕竟有更紧迫的问题要先克服掉。记得2016年5月,我带小米粒儿从连云港回北京后,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小米粒儿进了饭店非常不自在,要求我背上书包马上离开,我抱着儿子在餐厅转来转去,让小米粒儿多熟悉一下环境,延长孩子在陌生环境的时间,熬了将近一个小时,小米粒儿才来到大家一起用餐的桌子前吃了一盘西瓜,而且只吃西瓜,其他盘子里的食物根本连看都不看。但我已经很知足了,这也是进步,幸亏我没有应着孩子的性子,马上离开,若这样做,连尝试克服问题的机会都将失去。2017年3月,我带小米粒儿去三亚,面临同样的问题,小米粒儿会在餐厅转来转去耍着玩但不坐下来好好吃饭,一旦回到房间马上要去吃零食,我初步判断这是孩子不良的生活习惯,平时给予的零食太多了,总之不参与饭店吃饭,也饿不着自己。 2017年4月我利用周末,与朋友一起带孩子们去洛阳看牡丹。2017年4月16日,我带小米粒儿从洛阳回到石家庄火车站,那次我没有回宁晋老家,从石家庄回宁晋来回路上至少要折腾3小时,在家待不上几分钟。家人担心我返京太晚,姨夫来石家庄火车站接小米粒儿,走出车站小米粒儿抬头看到姨夫,非常开心,一手拉着自己的行李,一手拉着姨夫就走了,都没有回头看我一眼。直到我提醒孩子,是否要跟妈妈说再见,小米粒说“妈妈,再见”,很欢快拉着姨夫离开了。那一刻我欣慰于孩子没有了分离焦虑,又心酸于必须接纳孩子的成长,接纳与孩子必然的分离。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0章 四年时间驱赶公共厕所的恐惧 小米粒儿对公共厕所的恐惧持续了整整4年,直到2016年5月儿子对公共厕所的恐惧才彻底解除。 2012年3月,我带小米粒儿去游乐场,那时不满两岁的小米粒儿在公共场所还要用纸尿裤,这是图便利的80后职业妈妈惯用的方式,后来我发现朋友中做全职妈妈的大多数都有精力在孩子年龄很小时,就停掉用纸尿裤的习惯。我与小米粒儿的阿姨带孩子玩耍快1个小时了,我摸了一下孩子的纸尿裤还是干的。于是我把小米粒儿的纸尿裤脱下来,马上抱去厕所小便,刚要进入厕所,一位高大男士,身高有两米,身材很魁梧,脸色偏黑,高大男士洗完手迎面与我和小米粒儿目光相撞,这一相遇完全超越了小米粒儿恐惧的警戒线,孩子突然嚎啕大哭,浑身发抖,要求立马离开厕所。我哄劝孩子“尿完尿后咱就走”,根本无济于事,小米粒儿开始在我身上打挺,我几乎抱不住儿子,叶姐听到孩子的哭声,也循声赶来。那位男士或许有些尴尬,或者发现也帮不上我们什么忙,便很快离开了。我拗不过小米粒儿,于是孩子没有小便我们就出来了。在小米粒儿的哭闹中我们已经无法继续待在游乐场。我抱着小米粒儿,叶姐收拾好行李,我们马上离开了游乐场。 这件事情若发生在现在,我采取的做法或许是向孩子解释那位高大叔叔其实很友好,让孩子与这位让他无端陷入“恐惧”的叔叔握握手,甚至委婉要求对方能给予孩子一个微笑,我都能做到。无论如何,绝对不是当时那种当恐惧留给孩子阴影时,却无动于衷,只是本末倒置地想着先解决了眼前孩子尿裤子的问题。比起留给孩子恐惧的心理阴影,进而影响孩子一生,尿裤子又算得上什么! 我们赶到家后,小米粒儿已经睡着了,整个过程孩子都没有小便。接下来令我更束手无策的事情发生了,小米粒儿睡醒后,我进家里的厕所把孩子尿尿,被小米粒儿拒绝了。从此,家里的厕所小米粒儿也不能用了,只能客厅把尿,这样孩子他爸的工作也多了一项,墩尿,在育儿上又滋生了一层困难。自此以后2年多,小米粒儿不能用家里的马桶,不能听到厕所的冲水声,这些会带给孩子很多恐惧。 小米粒不进厕所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12年6月底7月初,带他去康复中心。在康复中心,小米粒儿敢进厕所了,但仍然不敢用马桶,特别是马桶的冲水声更会引发儿子的恐惧,若要冲一下厕所,小米粒儿听到冲水声,会马上逃离现场。很幸运,在康复中心住的平房,四合院屋外,允许两岁的孩子随地大小便,及时清理掉不给大家带来生活的不便即可。但大姐照顾小米粒儿期间,停掉了纸尿裤,终于解决了一个问题,小米粒儿能用便盆了,解决了晚上睡觉的一大问题,后来为了让小米粒儿适应厕所,我们锻炼着儿子,把便盆逐步靠近厕所,最后干脆放进厕所,小米粒儿也接受了,但宁愿在厕所用便盆撒尿,小米粒儿也不用马桶,与马桶保持一定的距离。后来我还想了一个办法,每天留出几分钟,把马桶盖盖上,让儿子坐上去,然后拉着娃的手念童谣,唱儿歌。总之,让厕所c马桶伴随着轻松欢快的氛围,一开始小米粒儿胆怯坐上去,但慢慢习惯了,那又怎么样呢!孩子只是习惯了坐在马桶上与妈妈一起唱儿歌,在小米粒儿眼里我所做所为与帮助他用马桶大小便毫无关联,小米粒仍然不敢用马桶方便。若不知情,听起来我这是多么怪异的行为。无论如何,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没有在短时间内能让小米粒儿能够正常如厕和惯用马桶。这些经过思考的努力,或许为后来儿子正常如厕打下了基础,但当时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我还是有一定的心理冲击。所以,对我们来讲等待的耐心很重要,只要为孩子采取了正向的干预,不能立马见效时,就移交给时间来解决吧。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羡慕跟小米粒儿同龄的男宝宝不用穿开档裤,都能站着撒尿。真是第一次做母亲的心理焦虑,与其说羡慕更多是担心,我担心小米粒儿穿开档裤到什么时候?小米粒儿站着撒尿的问题在离开康复中心时,终于解决了,这件事带给我好几天的愉悦。 小米粒儿不用厕所方便的习惯一直持续到2014年,孩子4岁。多亏在乡下小米粒儿大部分时间都住平房,且后院有菜园,直接有土地,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有时想,若小米粒儿没有回乡下,则这个问题的处理真得很棘手。 小米粒儿对公共厕所的第一个跨越式改变是在2014年夏天,即克服家里的厕所。小米粒儿居住的房子厕所很大,分男女厕,且同时都有蹲坑和马桶。终于小米粒儿开始坐在马桶上方便,但只限于自己家里的,别人家的不敢用,公共厕所不敢用。我相信小米粒儿的这个接受过程有模仿和示范效应发挥作用,因为家人经常带小米粒儿一起如厕,次数多了慢慢孩子自然就消除了对厕所的恐惧感。 2014年围绕如厕,小米粒儿发生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故事。蹲坑还是有一定宽度,所以一段时间小米粒儿只用马桶,但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娃会探视着用蹲坑,防不住也就有掉进去的时候,被我就撞到两次,娃经常站好脱裤子,蹲下时,为了防止尿在裤子上,他动作又很笨拙,两只脚挪来挪去,然后一只脚就直接踩进去了,然后小米粒儿很无辜地抬起脚,脱掉鞋子,要求家人把他抱走!我们有时真的很生气,但所有的劝说都挡不住小米粒儿试误的好奇心。自己尝试用蹲坑如厕扳不好尿裤子,掉进脚丫子的事情经常发生。无论如何,这不是小米粒儿用厕所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是儿子把手纸捣成一团扔进马桶,然后尝试用水冲下去,冲下去了,他就咯咯乐;再捣纸,扔进马桶,继续冲水。小米粒儿的这种行为被家长发现后,会马上制止,但真的防不胜防,有一次小米粒捣纸过多,堵住了马桶,于是马桶的水溢出来,越冲不下去,娃越慌张,使劲冲水,结果卫生间被溢满了水。恰好哥哥去厕所,把紧张失措的娃抱出来,那次家人费了很大力气,才把马桶疏通。从此以后,小米粒儿再没有犯过这个淘气。有时特别感谢大姐,大姐夫,在抚养小米粒儿这么淘气的孩子时给予的耐心,就如2017年春节时,小米粒儿玩耍炸掉了家里的洗衣机,他发现情况不妙,立即逃离现场,然后客厅的家人就听到“砰”一声,再去洗手间现场已不堪入目。家人只是幸运,小米粒儿逃出的及时。抚养一个淘气的娃,随时充满风险,无论如何我还是欣慰,小米粒儿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可以旁若无人地专注自己正在“淘气”的事情,至少脱离了对外界漠不关心的阶段,这样才能滋生生存的动机。 总以为小米粒儿在家里对厕所熟悉程度,在公共场所也必然能克服厕所。2015年春天,小米粒儿来北京检查舌头,我独自带小米粒儿去购物广场的超市购物,并特意去了一下商城的厕所,我有意试探一下孩子对厕所是否能克服。小米粒儿刚进去时很轻松,我总以为这个困难就这样迎刃而解了。但当我们再进一层,看到马桶时,小米粒儿开始退缩,再听到冲水声,小米粒儿如同受了惊吓的小马,横冲直撞穿过人群跑出厕所,我边喊边追,直到离开厕所很长距离,小米粒儿才停下奔跑,我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咱不去厕所了,再也不去了”。此时,我心里还有一个恐惧的原定思维模式,这次是否家里的厕所孩子也恢复到以前的恐惧,我的急于求成真的会令孩子倒退,我后悔莫及,打上车继续紧紧搂着孩子,跟娃讲着路边的所见所闻,尽量让孩子放松下来。到家后,一推开门,小米粒儿马上去厕所解决了自己的小便,我这时才松了一口气。 2015年下半年,大姐和大姐夫带小米粒儿出过两趟门,大姐夫说小米粒儿跟他去公共厕所很放松,我开始怀疑难道是我的瘦弱不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或者小米粒儿不应该去女厕所,这本身就违反了常理,可孩子也才5岁啊?总之,这个问题我未解开,直到我自己带小米粒儿去公厕,亲眼看到娃不紧张了,我才放心了。我们必须抓住问题的本质,小米粒儿对公共厕所的恐惧彻底战胜必须是靠孩子自己,若取决于协助者或环境,说明孩子还没有真正克服这一困境。 小米粒儿对公共厕所的第二个跨越式改变是在2016年5月,终于跨越了公共厕所的使用。那年5月休假我带儿子去连云港旅行,更为了见多年的一个朋友。我第一次独自带小米粒儿出远门,家人还是不放心,希望一切都妥妥的。很早就出发了。结果提前3个小时到达石家庄火车站。在工作中我已经锻炼了自己并行多事的协调能力,那时正好处于调动工作的间歇,眼前只有一件事,看好孩子,感觉很轻松,我整个人精力充沛,心态积极。在这3个小时的等待中,小米粒儿必须去厕所,而且我不能总是进进出出让娃到站外小便,毕竟有安检的手续。因此我尝试带娃去公共厕所,起初我只带小米粒儿去其中的一个专门为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用的厕所,里面很宽敞,两个人在里面也很宽松。第一次,小米粒儿有些害怕,用厕时,孩子很紧张,一副尽快要离开的样子。第二次,我带小米粒儿还是去了同一个厕所的同一间,毕竟重复的事物,地点,能让人更快速发现其中的规律,只要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自然带给我们一定的安全感。有研究证明自闭症患者偏爱重复可控的事物,其实任何人都有这一倾向。一旦失控,我们必须重新调整自己,发现新的规律,才能达到新的稳定心态,达到了稳定心态,我们才有余力进行新的探索。 有时我也会去反思,为何科学界很多高功能自闭症患者,他们驾驭科学的共性特征是什么?其实自闭症患者比我们普通人更注重规则,他们必须找到规则并按规则办事,才能滋生安全感。而普通人这种“求实”的心态就没有那么强。包括发现科学规律的动机以及专注力,做科学实验更遵循实验原则和步骤的“机械”操作,这些都是高功能自闭症患者的优势。相对我们普通人,更“偏爱”草草了事,进而就缺少了科学研究的精神。 那次在石家庄火车站,我带小米粒儿连去了3次同一个厕所的同一间,小米粒儿变得不是那么紧张了,然后我就要求小米粒儿用厕后自己冲水,在孩子情绪不慌张时,才具备学习新事物的能力。那天晚些我带小米粒儿去火车站二楼用餐,就改变了用二楼的厕所,但我还是带孩子用残障人士和老年人去的厕所,我判断这个特殊的情况,空间上,设施上与一楼应该相似,果不其然,长得差不多,小米粒儿一点都不慌张,又连去了3次石家庄火车站二楼的厕所,且最后一次小米粒儿很放松的用了大号,这是第一次,一般小米粒儿必须在自家的马桶用大号才自在,老师反馈儿子幼儿园里几乎没有大便过,我们经常调侃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我当时叹了口气,无论如何,这次外出已经开始有收获,心情更加愉悦了。那次去连云港,我们从石家庄转到北京机场坐飞机,在北京机场又有2个小时的候机,小米粒儿对机场的平行电梯乐此不疲,那段等待时间我带小米粒儿去了3次机场的厕所,这次我没有特意固定到某个厕所,只是小米粒儿基本都能轻松公厕了。在飞机上,小米粒儿是拒绝去厕所的,到达连云港机场,又去了一次连云港的机场公厕,我深吸一口气小米粒儿彻底克服了公厕,这是真的!对于抚养特殊成长的小米粒儿,那一刻我真的很高兴。那次连云港之行,收获很大,下飞机到宾馆,小米粒儿拿出本子就能写复韵母的拼音了,关注同龄人,跟朋友的女儿模仿学东西。但我觉得最让我开心的是小米粒儿对公共厕所的战胜,孩子4年前遗留的恐惧阴影终于被驱赶走了。2017年3月,去三亚,小米粒儿用了飞机上的厕所,当时连哄带骗,我哄孩子去买飞机上的好多鱼,结果被带到公共厕所,事情很轻松地解决了。 2016年5月后,小米粒儿多了一个爱好,无论走到哪里,孩子都先熟悉一下厕所,去厕所瞧上一瞧,真是一个不太好的癖好!但想想小米粒儿就是个特例,战胜了恐惧多年的厕所,他或许要补齐以往多年不敢进厕所的次数。不过我还是有所担心,于是我给小米粒儿的ipad下载了儿童如厕的小软件,给小米粒买了“过家家”用的卫生间里的全部模型,希望多渠道感知,能逐步消除对厕所的“迷恋”,毕竟由于特殊成长造成的这一行为,不太符合一般人的认知习惯。 这个过程,我彻底明白了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当两件事同时发生时,体验到孩子能进公共厕所,比学会书写拼音重要的多。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1章 无法制止的墙上涂鸦 幼儿园中班就需要写写画画了,但由于感统失调小米粒儿手握笔的姿势很笨拙,且孩子写和画时都用不上力。为此,我们给孩子在家里创造了丰富的写和画的环境,激发孩子写和画的动机。小米粒儿双手抓握的平衡能力一直很弱,每次吃饭捧碗的姿势都令人提心吊胆,当前小米粒儿的饭碗一色都是不锈钢的,若小米粒儿用玻璃杯喝水,我一般都会辅助一下,在这方面小米粒儿与同龄人相比,更像一个小宝宝。小米粒儿4岁半时,我给孩子买了辆独轮车,小米粒儿经常推着他的独轮车在后院菜地里转来转去,有时我特意从后院拔下来几棵葱,让小米粒儿推着独轮车走大约1公里送到姥姥家,这个期间锻炼了儿子双手抓握的平衡能力,此外也有孩子自己不断试误的过程终于锻炼出了书写能力。随着而来,小米粒儿又给家人带来乱涂鸦的烦恼。 小米粒儿的房间有两块黑板,一块是独立的架式黑板,我在儿子3岁时买给他的,这个黑板买来不到半年就被小米粒儿搞坏了,娃去掉了黑板固定平衡的夹板,这样黑板下面的空间就足够大了,然后小米粒儿说这是“小门门”。从此,这个黑板又多了一个功能,小米粒儿总是小心翼翼地把黑板支好,然后从下面钻来钻去的,一边钻,一边念叨着“小门门”,这完全是家长没有干预的自创。但儿子经常一不小心,钻过时碰到黑板外侧,让黑板砸到身上。一次哥哥在客厅看电视,小米粒儿自己在房间钻他自创的“小门门”,一不小心身体卡到 “小门门”里,小米粒儿背着他的“小门门”走出房间求救,儿子那一刻的滑稽,像一只背着壳的大蜗牛,更像偷了谁家的门子正在费力搬运,这些举动带给家人无限的快乐,眼前的情景,让人不由的联想到“看家,看门”,“看门,搬门”等幽默调侃。 另一块黑板固定在墙上。油笔和粉笔c铅笔的供应都很充分,无论如何3一5岁期间,小米粒儿并不会安分的在这两块黑板的画,他更偏爱画在黑板之外的墙上。于是小米粒儿房间的墙上可想而知了。反正自家,为了孩子成长,我们容忍了,但是小米粒儿开始在幼儿园的墙上用铅笔画,一次我去幼儿园陪读看到了小米粒儿拿着铅笔在墙上乱画,便要求儿子用橡皮擦掉。后来,园长跟我讲过,小米粒儿也有过几次在幼儿园的墙上乱画的行为,但哄着制止了,但每次都要求孩子用橡皮擦掉。 其实,那段时间小米粒儿不仅在墙上画,我看的书上小米粒儿也要借过来画上几笔,读高中的哥哥上课用的书也没有幸免小米粒儿的乱涂乱画,哥哥本来学习成绩就不好,一次周末回来被小米粒儿乱画了作业本,周一上课打开书本,哥哥的尴尬可想而知,这无疑向老师暴露了自己学习效果背后隐藏的学习“态度”,哥哥过多的解释是弟弟画的,也都徒劳。这件事作为淘气包的妈妈,一直很内疚于外甥。大姨妈妈调侃说,拍几个小米粒儿房间“墙文化”的照片给老师验证一下,这个行为绝对是弟弟的。事情既然发生了,家长总是期待孩子们能心平气和地接纳,很感谢大姐对小米粒儿的教导和包容。 不仅小米粒儿,我的人生成长都要感恩大姐和大姐夫。我读小学五年级时,爸爸由于高血压开始吃药,当时工作关系,爸爸也经常喝酒,像所有男士一样,爸爸对于酒肉无法自控,更由于一直在内蒙古工作,酒肉是每顿饭必须的,已经成了爸爸不能剥夺的生活习惯。再加工作的劳累,酒肉是缓解疲劳的一种方式,年轻时还好,但毕竟那时爸爸也已经半百的人了。妈妈去了太原,要照顾爸爸的起居,也想试图“管控”一下。妈妈过去后,应酬之外,这样大部分时间爸爸能在家里吃饭。虽然后来我们知晓,妈妈的“管控”都是徒劳。爸爸停止抽烟,喝酒,吃肥肉的习惯,更多是心血管病的反复发作倒逼的。对父亲来讲,病痛的难忍已经超越对不良习惯的享受。 妈妈离开河北去太原时,我正准备参加小升初的考试,好像全家人都没有把其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我很轻松上了重点初中,一所封闭管理的住宿中学。那年我12岁,从那时起,我开始跟着大姐和大姐夫,还有3岁的小外甥女一起生活,我主要周末回家,大姐夫经常做生意外出,大姐就是一家之长,其实那时大姐只有20几岁。父亲回河北办事,顺便回家看我们,到了太原跟妈妈说“你快回去吧,咱家里一个孩子带着两个孩子。”所以,妈妈间断的回来照顾我们,再过去照顾爸爸。初中三年,大姐和大姐夫对我的学习影响很大,或许没有他们的教导,我就没有今天的思考能力。他们都很聪明,在初一时,主要大姐辅导我功课,都是大姐参加我的家长会。初二初三,我的脑子基本开窍了,老师们经常“拿”我去比赛,也数不清我获得了多少奖励。大姐夫在我成长中提示了很多朴素的道理,在关键时刻总能推动我的成长。就如打羽毛球时,我总是掌握不好要领,用很机械的蛮劲儿,大姐夫告诉我“手握拍子时不要太紧,留点空隙,确保不掉出来就行”,也是这句点拨我对羽毛球这项运动的彻底开窍。直到2015年,我不敢骑电动车,大姐说不会就不会吧,反正她都能开车,大姐夫对我说“你不会自己就不方便,院子这么大,你自己练练,车也能开,博士都读了,骑个电动车你还学不会吗?”我硬着头皮开始学,不到10分钟我就能骑了,当天就骑电动车带小米粒儿去了姥姥家,真的一下子自如了。用发小的话说,在大姐和大姐夫眼里若不是年龄关系,他们对待和教导我的方式更像自己的孩子。就包括2016年8月,小米粒儿在院子里玩,我帮助孩子玩耍,大姐夫反对说“让孩子自己玩,有需求时你再帮”,接着他说“我们必须先建立小米粒儿的自信,孩子有了自信才能滋生互信,才有胆量跟外界交往”,这句话一入耳,我惭愧于自己学到的知识能转化为智慧的简直太少了。 但无论如何,只要在我们能容忍的范围内,包括我读的书上,小米粒儿房间的墙上(只限于他自己房间),我们都不去刻意制止孩子。因为越刻意制止,孩子越反抗。我曾经严厉批评小米粒儿在墙上乱画,娃低着头一副认错的样子,但我一转身,小米粒儿也转身在墙上又画了几笔,好像特别挑衅妈妈的批评。从此,我不再要求孩子了,家人对这件事也疲惫了。无论如何我必须要说的是小米粒儿乱涂乱画为后来的书写奠定了基础。付出的代价就是家里到处都是孩子创造的“墙文化”。 小米粒儿最初能在黑板上写的有意义的字是11一2, 就一个阿拉伯数字“2”,小米粒儿的手如何都写不出来,小米粒儿好像上中班时就可以从1数到100,还可以倒着数回去,但书写很差。当时小米粒儿已经快5岁了。妈妈说我5岁时,拾起一根小棍儿,在地上能从1写到100。面对小米粒儿,连个“2”都写不成的现实,无论我c还是大姐c还是妈妈,心里都有点着急了。我大胆做出了决定让小米粒儿复读一年幼儿园大班,所以第一年大班,用姨妈妈的话,小米粒儿就是个“学混子”,我们从不要求小米粒儿回家写作业。但小米粒儿每次去幼儿园回家笔和本子就丢了,后来有一次我去幼儿园,在园长的办公室看到一堆铅笔,园长告诉我都是小米粒儿丢的,让我拿回去吧,并要求以后不要给小米粒儿带笔了,留一支就行。 说快也快,就在大班第二学期,小米粒儿所有的数字都能写出来了,不仅在黑板上,也可以在纸上写,虽然写的不是很规范。姨妈妈经常用写数字来“惩罚”淘气的小米粒儿。有时,我回家会静静观察姨妈妈和小米粒儿的沟通,互相“斗智斗勇”,非常可爱。 姨妈妈只要洗衣服,就欢了小米粒儿这个捣蛋鬼,小米粒儿特爱鼓捣洗衣机。因此,姨妈妈拿来笔和本,命令他“从1写到100”,这样至少能占用孩子一些时间。小米粒儿倒是也乖,拿起笔就开始写,不一会儿小米粒儿又跑到姨妈妈身后玩洗衣机。 姨妈妈问他“写完了吗?” 姨妈妈拿起本子,小米粒儿的确写了,只写了一个“100”。 姨妈妈再次命令“从1写到100”,这次盯着小米粒儿写,小米粒儿表现很好,但字写的很大,越写越大。 姨妈妈发令“写小点”,刚好小米粒儿写到数字28,写完一个大大的“2”,就顺从了大姨妈的命令,然后写了一个特小特小的“8”。 姨妈妈哭笑不得,我和哥哥c姐姐在旁边看着整个过程,笑得前翻后仰。而这时小米粒儿可爱于的一脸的无辜,对大家的笑好像莫名其妙,也是孩子在严格执行指令啊,哪里有错?! 无论如何,在小米粒儿乱涂乱画这件事儿上,我们还是采取了一些措施,买了很多a4打印纸,素描纸,彩笔等,逐步让孩子从墙上书写转向纸张。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小米粒儿开始在自己的课本上乱画,乱写,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还乱撕书,包括在幼儿园也是这样。 特别关于小米粒儿撕书的行为,一开始我们也是严厉制止,发现没有用,越制止,撕书便成了小米粒儿发泄的方式。后来我找了哥哥不用的一个作业本,放在桌子上与小米粒儿一起撕,边撕边挑逗娃,“妈妈撕吧,你别撕了,”,每次听到我这么说,小米粒儿都会把书藏到他背后,这件事我只是希望让儿子明白撕是可以的,妈妈不在乎,妈妈还可以跟你一起撕,没有必要作为发泄的方式,因为愤怒者的发泄都有目的性,往往选择发泄指向人最在乎的方式和事物,采用“暴力”式的发泄大多数是给别人看的。若一个人真的独自遇到难题,无人求助,或者能求助于谁本身也必须思考时,一般都采用“非暴力”式发泄,这个时候最需要内心的安静,最好无人打扰。当时,我与小米粒儿一起撕书时,大姐也提醒我,是否这样做反而会强化孩子撕书的习惯。必要时才能让大脑中的知识完成向实践的转化,从儿童心理学c教育理论上我都坚信这样做从长远看至少不会强化孩子的错误行为。无论如何小米粒儿乱撕书的习惯并未由于我这一次干预而制止,后来也发生过多次,每次孩子用撕东西来发泄时,大家都偷偷望着他,并假装毫不在乎,根本不关注他,慢慢小米粒儿也感觉没有意思了,也就不再用撕书来发泄。但孩子还是有发泄的各种办法,一次我带他在院子里玩,娃不小心碰到了自己的自行车,估计碰疼了,然后小米粒儿把自行车放倒,说“我给你尿尿”,娃真的在车轱辘上撒了一泡尿,我在远处望着,静观孩子,没有作声。愤怒的负能量不易积累,必须及时发泄出来,孩子采取的方式一没有妨碍他人,二没有违背社会公共秩序,我又何苦去干预。不过有一次被我发现小米粒儿又采用同样的方式发泄,而是用了茶杯,这次激怒了我,一顿严批,屁股上拍了两下,这是养男孩子的一个优势。我很少生气,这次娃害怕了,小米粒儿落泪了过去搂住姥姥开始哭,姥姥平静的劝说娃,“用茶杯尿尿是不对的,下次记住不要这样做了”,小米粒儿搂着姥姥好大一会儿,才跑开了,从那以后,娃再也没有犯过同样错误。 在壹心理公众号有篇文章《真正智慧的人都敢表达愤怒》,其中提到愤怒就是底线和原则的刻度,当我们感到愤怒时说明被触碰到了内心的一条警戒线,愤怒正是一个信号,提醒着我们需要自我保护。堆积久了的愤怒就像房间里的垃圾,污染你的内心。若不能清理掉,愤怒会以其他渠道散发出去,从而伤害到无辜的人。若一个人无法合理疏通自己的愤怒,其人生将变成一条被严重污染的苦海。小米粒儿的墙上作画,一部分是好奇心做崇,另外就是孩子发泄的方式,是一种情绪的释放。毕竟满足孩子书写的途径有很多,包括黑板c本子c纸张都备着,小米粒儿却还要迷恋墙上乱画。 接下来我又采取了措施,我买来同样的两套幼儿园的练习本,其中一套留给小米粒儿和大姨妈妈,另一套我开始了用于视频教学,我直接在练习本恰当的位置书写,并转化给微课件,小米粒儿开始通过视频模仿我的行为,孩子还模仿我讲课的样子,我的语言,在相应的位置进行涂写,那本书被小米粒儿重复描了很多遍,每次小米粒儿取出练习本“假装”很认真的样子,特别是凌晨6点他一般就起床了,拿着课本和笔在重复了n遍的笔迹上,学着我视频的样子写上一阵儿,看上去很认真,很勤快的样子,很萌很可爱。孩子意识不到妈妈只是通过这些途径让他形成一个在书本上正确位置写字的习惯。在我写这本书时,小米粒儿墙上涂鸦的行为已经彻底制止了。当然我也非常羡慕,很多乖巧的孩子根本就没有经历过墙上涂鸦的阶段,家长不让画,就很顺从的不画了,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很遵从权威制定的规则。但也是恰恰遇上小米粒儿乱涂鸦的行为,让我对育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2章 关注与模仿他人的行为 关注外界,扩大兴趣面,通过模仿学习他人是小米粒儿从康复中心回归家庭后,我们最关注的几个方面。对大脑如一张白纸的婴幼儿,观察和模仿是学习的基本能力。小米粒儿的现场模仿能力非常弱,其实我小时候现场模仿能力也很弱,上小学时,体育老师教的广播体操,我很少一次性能跟老师学会,而是回到家里,通过姐姐或同学,以及个人回忆才能获取熟练的技能。 小米粒儿的模仿能力很弱,很难通过面对面教导完成模仿学习,模仿屡遭失败后,孩子会变得很容易失去耐性,每次我与小米粒儿做手指操,小米粒八成都不配合我。我只能总结出问题,这个阶段,面对面模仿不是小米粒儿学习的最佳渠道。 小米粒儿不模仿的一个因素是对外界的恐惧感,我写这本书时,针对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儿子还是会逃避与他人的对视。若我一个月不回家,刚进家门小米粒儿也会躲闪我的目光,我们称孩子是慢热型的,总是共处半个小时左右,才能亲近起来,这是内向性格的特质。 但幼儿期c儿童期必须通过观察和模仿来架构自我的认知基础。自闭症儿童偏爱可控和重复的事物,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拓宽了教学的方式,视频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大帮助,假设利用提前录制好的视频课件应用到自闭症儿童的教学上,或许比面对面授课效果更好,因为录制好的视频课件中,教学内容之外的人为干扰因素也就固定下来的。事实也是如此,小米粒儿会模仿我录制的视频,偷偷模仿pad视频中的舞蹈动作。在2014年,我曾经给小米粒儿录制了一个“头部操”的视频课件,这个课件的目的是让小米粒儿区分左右,结果小米粒儿把整个视频中的动作c语言都模仿下来了,包括每次我做操前,为了提示孩子区分左右,在左手上做个记号,娃也学着把家里药箱的创可贴粘在自己手上作为记号,而且肯定贴在左手上,若一时找不到创可贴,小米粒儿会用双面胶代替,更要命的一次,小米粒直接把擦桌子的抹布放在左手上作为标记,听上去真的不错!家里的创可贴都被小米粒儿浪费完了,再去测评我的这些教学资源配套的教学目标,小米粒对“左右”别说区分了,孩子根本没有形成“左右”意识,孩子只是机械的模仿,这样我也非常知足,就算歪打正着吧,左右可以等孩子再长大些去区分,但模仿能力的培养是儿童期更迫切的。 2014年,小米粒儿才开始了模仿,儿子凌晨5点起床,学着姨妈妈的样子做饭,把家里的小米,玉米面混在一起;把食用油倒进炒勺里,一倒就是半锅;小米粒儿还会学着家长的样子接一盆“冷水”泡上露露(因为暖水瓶放在他够不到的位置);把花椒八角都摆好;更令人不安的是小米粒儿也会拿起菜刀切“菜”,孩子这些淘气行为给家人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姨妈妈只能自己找来工具重新把小米与玉米面进行分离,要处理孩子倒出的半锅食用油,有时孩子往炒勺里倒完食用油后还要倒上一些酱油和醋,这个时候就必须扔掉,感恩娃出生在当前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不然这些行为都将付出不可原谅的代价。小米粒儿还会学着我的样子,随便找本旧书放在琴架上,然后乱弹一翻;学着姨妈妈的样子,把洗手间盆里的脏衣服都放进洗衣机,然后倒上半桶洗衣液,把洗衣机打开,更过分时若洗手间里没有脏衣服,小米粒儿会自己创造一些,例如把床上的枕巾c床单随意撤下来都扔到洗衣机里,他姐姐的一件羽绒服曾经被小米粒儿一天洗了3次,所以我们总是防不胜防,贵重的衣服绝不能随意放在洗手间;小米粒儿还会学着大姨夫的样子,用打气筒给他的车子们打气,需要不需要打气的都会打一打,然后学着大人给电车充电的样子,给他的三轮车c拖拉机都要“充充电”;小米粒儿的一大癖好是给家里人的手机充电,只要手机找不到了,去找插座就行,十次有八次是被小米粒儿拿去充电了。2014年整整一年只要小米粒儿从幼儿园回家,基本就是个“火星土匪”,姨妈妈的眼睛基本不敢离开娃;有一阵子,小米粒儿还迷上了大姨夫的钥匙,因为能挂在裤子腰带的扣上,娃也学着挂到自己腰间的松紧带上。更有2014年孩子经常生病,每次都要打针,小米粒儿回家也模仿医生的样子,经常发现一个类似针的模仿物,就露出屁股给自己扎上一“针”。小米粒儿的这种模仿能力开始于4岁左右,其实一般孩子开始于2岁,也就是小米粒儿直到4岁才开始,才敢于观察周围的环境,并形成模仿力。即便晚了两年,我也非常知足,激发出孩子的模仿力这是一大进步,若孩子没有模仿力那就真的是问题了。 小米粒儿模仿我收拾行李的过程,让我留下了泪水。感恩岁月带给我不只是年龄这个数字的增长,我的心态开始慢慢成熟了,能辨识生活中什么更重要。每年春节,我都要回家陪着孩子和老人,这是第一要务。家乡有年三十祭祖的习惯,我从上小学一年级,就同爸爸每个年三十去祭祖,直到爸爸患上心脑血管病,以及后来我结婚生子,几年都没有去,一般都是姐姐们去。小米粒儿回家乡生活后,我又开始坚持每年去,不然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按照习俗,一般年三十的祭祖c上坟都是家里的男孩子,但爸妈就有三个女儿,我是计划外想要男孩才生的。爸爸从不忌讳带小女儿年三十去上坟,对父亲来说这些都是对祖辈的敬意,儿女都一样。2017年春节我第一次带小米粒儿去给祖辈上坟,也许小米粒儿还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意义,但我只希望孩子的成长有正向的引导和发展。 一般我回家返京时会支开小米粒儿,这样至少我不会太痛苦,毫不留情地把痛苦都留给了小米粒儿。小米粒儿睡觉醒来,或回家后发现我不在了,孩子会很悲伤,一般会情绪低落1一2天,包括一次在姥姥家抱着我的相册哭睡了。但2015年春节,我返京上车时,被小米粒儿看到了,孩子就在车后面追着跑,那一刻我的心都碎了。回到北京第二天,小米粒儿的表姐给我发来几段视频,儿子学着我的样子,行李箱打开在地上,小米粒儿站在衣柜上,开始收拾他的衣服,一边收拾一边嘴里嘟囔着“棉脑(袄)”“棉兔(裤)”收拾完把行李箱合上拉上连锁,拉上姨妈妈,这架势要去北京找妈妈,孩子拉着行李箱从客厅穿到庭院,在院子里转来转去。姨妈妈为了缓解孩子的思念,当小米粒儿把行李箱拉到车棚时,姨妈妈说去北京前,先去看看姥姥,于是骑车带小米粒儿去了姥姥家。 心酸的同时,我也欣慰,小米粒儿有了思念的能力,这种思念可以激发孩子的成长,就像小米粒儿的姐姐怀疑弟弟看视频课件的专注很可能是由于对妈妈我的思念。 2016年2月,我给小米粒儿录制了一套“每日一画”,主要画日常用品,包括桌子c椅子c房子c床c衣柜c电冰箱c闹钟c蝴蝶c小鸭子c小兔子等等,以及小米粒儿喜欢的用品,比如洗衣机c电吹风等。从那时开始,小米粒儿开始了绘画模仿力,但我并没有要求孩子学习绘画。小米粒儿会按照他自己的思维以及当前的能力基础来模仿我的画,这是我的教学目标。我只希望孩子扩大兴趣面,并通过多渠道感知自己认识的事物。每日一画的视频课件外,纸质材料我也留存下来了,等小米粒儿长大后,我想作为礼物送给他。 2016年5月,小米粒儿与朋友家的女儿一起玩耍,小姐姐上一年级了,要写作业,小姐姐写了一页汉字。小米粒儿看到后,也要了一张纸一支笔,自己写起了拼音,写了他刚学会的复韵母。我很欣慰小米粒终于有了自适应的模仿能力,孩子在模仿行为而不刻意模仿内容,基于自己的能力基础来调整内容。 2016年6月,考虑到要系统介入语言训练,为幼升小做些准备,于是启动了小米粒儿的语言沟通干预,在幼儿园的教学设计里,我策划了同学与小米粒儿的活动主题,包括手指操。那个阶段园长亲自教学,基本按照我的教学计划走,由于小米粒儿面对面模仿能力很弱,我同时给娃录制了一套手指操的视频,那个阶段,小米粒儿有幼儿园老师同学的刺激c视频的刺激c姨妈妈亲自教,终于手指灵活了,能做出“剪刀”的动作,以及各种手指动作,对一个感统严重失调的孩子,手指没有我们预想的灵活。后来在幼儿园老师的努力下,小米粒开始追赶上了教学的步调,开始模仿着做课间操,模仿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2016年8月,小米粒儿独自在房间模仿ipad上的舞蹈动作,大姐暗示我不要说话,家长一说话孩子会害羞并停止模仿。 2016年10月,我带小米粒儿拼车来北京,正好车上还有一个小男孩,长儿子几岁,看上去也是内向性格,不爱说话。我分别给了两个孩子一人一瓶矿泉水,小男孩把矿泉水瓶外面的商标纸撕下来贴到车窗上,小米粒儿也模仿着小哥哥,把自己的水瓶商标也撕下来贴到另外一个车窗上,小哥哥把商标调了个,小米粒儿马上也把自己那边的商标调了个。整个过程两个小家伙没有一句语言交流,我摸摸儿子的头,好欣慰! 我有时也会反思,小米粒儿更偏向模仿的对象是能给予他安全感的人,相处让他舒服的人。小米粒儿愿意模仿我朋友的女儿,朋友教导的女儿性格非常温和善良;模仿车上不爱说话的小哥哥。但我记得2015年7月,我带小米粒儿去北戴河度假,回京坐火车遇上一个小哥哥,特别爱说话,活泼可爱,孩子向我们传达了很多信息,“他家里有3套房子,他现在能从1数到100,”。小男孩也非常热情地给小米粒儿分享了他的零食,但那天非常奇怪,小米粒儿始终看着窗外,我示意他扭头跟哥哥玩,儿子给我一个不高兴的脸色,我只好随着他的性子,小哥哥给的零食他也只是拿在手里,没有吃意,只是感到此时的小米粒儿非常不自在。后来我分析可能是小哥哥的能说会道伤了儿子的自尊心,毕竟小米粒儿在2015年的语言能力还非常弱,但那时小米粒儿其实不仅能从1数到100,还能从1写到100。现在后悔的一件事,我应该抓住孩子们这个共同点,让他们沟通一下,让小米粒儿能理解,面对不同性格的交流者都能尝试找到共同点。 小米粒儿的语言模仿是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的,一开始有鹦鹉学舌的倾向,比如对小米粒儿讲,跟阿姨问好,孩子也会说“跟阿姨问好”,现在逐步好转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3章 艰难的语言习得路程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言语在一定程度上会传递我们的情感和情绪。试想一个人若没有语言能力,不仅妨碍有效沟通,更将失去一个重要的情感输出窗口。很大比例的自闭儿没有语言能力,无论如何,比没有语言能力更可怕的是没有沟通能力。语言只不过是沟通的一种手段,在我们的社会交往中伴随着语言还有很多眼神c肢体动作,这都是进行沟通的要素。不仅仅语言,眼神与肢体动作也照样传递着一个人的情感。正如一句名人言“出卖你灵魂的不是眼睛,而是你无法掩饰的肢体语言”。自闭儿不喜欢眼神交流,甚至恐惧眼神交流,要思考的是自闭儿能否通过肢体动作理解他人要传递的情绪?当我写这本书时,国外自闭症领域的一些学者已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在现实生活互动中阅读肢体语言线索的能力要远远超于普通人。对盲人来说,盲文是其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客观条件,我们不能强迫盲人必须用眼睛或者语言来沟通;对于聋哑人而言,哑语是其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我们没有强迫聋哑人必须用言语;对自闭儿来说,不善于用眼睛和语言来读懂他人的情绪,那我们是否就不要强迫于自闭症患者通过其不擅长的方式达成社交的某些目的,就如理解他人的情绪,并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响应他人的情绪。而鼓励其用擅长的方式达到有效社交,从而减轻自闭儿的沟通压力。无论如何,自闭儿具备语言的硬件能力,即便不擅长,还是要尝试激发孩子们的语言,有了语言就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这是现实。 写这本书时,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我经常参加一些教育界的会议,其中也包括很多政府举办的会议,非常欣慰地发现教育界开始关注“语言康复与人类健康”。我由于个人的特殊经历对语言障碍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非常深刻。父亲由于心脑血管病堵塞了脑语言区,已经失语10余年了,再遇到小米粒儿这样的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我真的领会了在这个世界上,语言作为我们大众沟通的常用方式,若没有语言将给自身带来多少麻烦。妈妈一直坚持自己照顾父亲,早期爸爸刚失语时,妈妈很难辨认爸爸笨拙的肢体“语言”表达的需求,因此发生过很多危险行为。比如让爸爸吃错药,更有一次爸爸想表达说洗澡,妈妈如何也听不懂,爸爸无奈之下拿起拐杖走到卫生间指着浴霸说明自己的意图,妈妈终于理解了,可爸爸掉头回走时,一不小心重重地摔倒在地板上,爸爸在这10年的失语中,类似的事情时长发生。 2015年,一次小米粒儿从幼儿园回家,又哭又闹,我们家人模糊听懂了孩子好像说的一个词“哑巴”。于是猜测是否在园里跟小朋友们打架了,甚至孩子们是否由于小米粒儿的语言迟缓对孩子说了“哑巴”。姥姥给我电话说明此事时,有些抽噎,担心小米粒儿在幼儿园受了气!我也担心并好一个心酸,毕竟过了幼稚的年纪,我对妈妈讲不要担心,这是我们小米粒儿必须面对的成长挑战。还好我没有纵使母亲必须去幼儿园找到那位与小米粒儿打架的孩子回击和质问,或者找到幼儿园的老师必须理论一翻。后来我们与幼儿园老师进行了交涉,毕竟孩子们之间的打架是很难避免的,但我还是提醒了老师多留心能当场化解不要给小米粒儿留下心理阴影即可。此外,感到让孩子受点气,也不是什么坏事。这就是语言障碍给孩子带来的沟通困难。 小米粒儿没有语言之前,主要通过肢体动作来传达需求,比如孩子要开门,自己却打不开,小米粒儿会拉着大人的手走到门前,然后把大人的手放在门上。比如高处够不到的东西,小米粒儿会把大人拉到储物柜的旁边,并向上指出他需要的东西,若家长取错,小米粒儿就会发脾气。后来,我们经常帮着孩子故意拿错东西,倒逼小米粒儿用语言表达需求,也是这样,逐步激发了小米粒儿的语言能力。在这一章我来谈一下小米粒儿艰难的语言习得历程。 2012年5月,23个月的小米粒儿开始出现异常,最核心的一个异常特征是语言的发育迟缓,甚至倒退。我记得小米粒儿在1周岁左右就开始有语言了,会叫爸爸妈妈,阿姨叫成“阿”,1岁半左右会说扫地c浇花等词汇,能从1数到10,但我们始终没有等到孩子能够说出句子,等来的却是一场恐慌的挽救,一份延长的期许整整四年,小米粒儿才获取了句子的表达能力。 2012年7月至11月,在康复中心,小米粒儿的各项技能学习中,发音学习效果最不理想。2012年12月,回到乡下依然没有完整的语言,基本处于无口语状态。所以,对孩子语言发展我有刻意的焦虑,更何况继续等了一年,二年,三年,小米粒儿仍然没有激发出踏上正规儿童语言发展的能力。亲戚朋友“贵人语迟”的劝说令我越来越不安。作为母亲,我不敢奢望儿子成为“贵人”,我只希望他能健康长大,做个快乐小老百姓,能独立过日子即可。在常人看来的最低育儿目标,却是我心头最大的焦虑,就如海伦凯勒把听力c视力都作为人的天赋一样。 无论如何,小米粒儿的舌位高,孩子的起步发音就是个障碍。有时真的想,姥姥说的:“我外孙是从困难中长出来的”,形容的真是贴切。孩子出生不久家里经济破产,感统严重失调外,孩子的舌位还高。离开康复中心时,发音老师交代我门,要经常让孩子哈哈大笑,每次都要发出声的笑,多么可悲,那段日子,小米粒儿不仅失去了笑容,即便笑了也没有声音。哈哈大笑不仅调节情绪,且锻炼发音器官。 那第一步必须铺垫发音基础。两岁半时,小米粒儿只要脱离奶瓶,在空气中的呼气和吸气都掌握不了。小米粒不会吹蜡烛,不会吹泡泡,热饭盛上来,让娃吹吹,儿子会象征性地发音“噗噗”。针对孩子的无口语状态,我们做的铺垫工作主要有两项,第一,紧密的感统训练,调整生理;第二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孩子快乐的哈哈大笑,营造愉悦的情绪。 2013年,小米粒儿3岁时,儿子已经能说出更多的词语,但发音非常不清晰,而且声音很小,微弱到难以听见。我们那时带儿子出去,“叫人”是最尴尬的一件事,因为会被误解为这家人很没有礼貌,我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孩子就这样,你就假装听见吧”,熟悉的人只要看到小米粒儿张嘴的动作,就主动答应,给予孩子语言表达的鼓励。现在反思,其实那是孩子对语言没有自信的表现。这一年的语言进步还要归功于儿子与家人的对视越来越多了,对视多了自然就注意到了他人说话的口型。所以,对视训练比语言本身的习得更为基础。 2014年,小米粒儿能通过读绘本上的文字,掌握了很多汉字的读音。小米粒儿那一年对文字很痴迷。不放过路标c车牌c墙上的广告语,只要看到文字,儿子就要指认,并读出来,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厌其烦地教。有一次我带小米粒儿去石家庄玩,跟朋友在饭店吃饭,小米粒儿非常多动,他在饭店转来转去,只要饭店不直接管,孩子不妨碍到他人,我是允许他这样的,我不太想限制儿子的自由。突然小米粒儿停在一个餐桌前,很不礼物地推开一位用餐人的胳膊,因为一个桌牌号被这位客人的胳膊压住了,我连忙跑过去道歉,孩子指着说“3”,很和蔼的一位男士,笑着摸摸他的小脸说,“谢谢你告诉叔叔这是3,说的没错!”。 无论如何,要欣慰,这让我们知道孩子有发音基础,小时候为语言检查过两次舌头,我们总要犯用世俗通用的理由去面对问题,80的人都会劝说孩子是否舌弦紧,实际真的不是,检查结果也如此。 无论如何,小米粒儿文字发音,还是不能向语言思维转化,脱离了文字载体的指引,儿子仍不能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语言。后来我反思,孩子偏爱于通过书上的文字学习语言,而不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说话者来学习语言,可能因为书上的文字更可控,而说话者的语言和语境总是在变化。再追溯一下,小米粒幼儿期的成长环境,我们家里的成员和语音。我和孩子他爸基本说普通话,但对话姥姥时我说河北家乡话,照顾孩子的保姆,叶姐是四川人,说四川普通话;经历过爷爷奶奶照顾,他们说偏山东那边的家乡话,爸爸与爷爷奶奶对话时说家乡话。我无法判断这些语境是否对小米粒儿的语言发展有核心影响,但我相信至少对小米粒儿的语言发展没有促进作用。 接下来,如何让小米粒儿已习得的语言能力得到泛化对我和家人另一个挑战。大姐很聪慧,大姐把日常生活的用语,小米粒儿喜欢的事物描述出来都记录在本子上,让孩子先读熟,然后用孩子读书的语言和句式在生活中训练。例如其中一篇大姐写道“小米粒儿家住北京,但现在与大姨c大姨夫一起住在河北。小米粒儿喜欢去北京家里,去北京要先从宁晋到石家庄坐上动车,坐上动车到北京火车站,然后坐出租车或者坐地铁” 我受大姐启发,开始给儿子亲自策划绘本,包括我要上小学啦c我要学会独自购物c照相c我去比如世界c认识和关心弱势群体c真实和假装等等。为了让孩子能专注看口型,我用了他可控的视频课件,我不仅录制了全部汉语拼音的发音与书写,也录制了系列讲故事的微课件,拼音对儿子效果很棒!但讲故事儿子不太感冒。因此,我一边录制课件,并把录制用的教材同时给孩子读,扩大儿子的感知渠道。多渠道感知是发现规律最好的方式,发现规律后孩子情绪才能稳定,才会获取安全感,从而才具备学习的基础。无论如何,效果还是不明显,后来我分析,讲故事涉及到的语音和词汇过多了,孩子出现言语信息量的过载,小米粒儿的语言基础还没有达到能听懂故事的程度,这项技能根本不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相对来说拼音每课只学一个,简单多了。果不其然,我在写这本书时,也就是在2017年3月,重新给儿子又录制了讲故事的视频,这次小米粒儿开始感兴趣,换句话说孩子有了听故事的语言基础。小米粒儿还会用乱七八糟c支离破碎的言语把故事讲给他姥姥。姥姥拿着我讲故事的道具说:“这是小红帽的奶奶”,小米粒儿纠正说:“是小红帽的姥姥”。 2016年,三个月系统的语言干预,幼儿园和家里同时进行,也扩大小米粒儿的词汇量,我把事物的标示作为基础训练,如看到什么就能发音这个物体名字,说的再不清晰,也必须让孩子说出来。特别是在幼儿园老师与小朋友们的配合下,对视训练也帮了不少忙,并建立跟小朋友的沟通基础。 (小米粒儿语言训练过程中的记录,家人付出的痕迹) 2016年9月,儿子的语言发生了变化,至少声音大了,但问题又来了,鹦鹉学舌的现象屡次发生。如: 我:“小米粒儿,叫阿姨” 小米粒儿:“叫阿姨” 我:“你叫什么名字” 小米粒儿:“我叫小米粒儿yi xia一” 我:“跟姥姥说再见” 小米粒儿:“姥姥再见yi xia一” 有一阵子,小米粒儿说什么都有带上yi xia一,终于在他哥哥的提示中,我们明白了,yi xia一是你好。记得2015年4月,清明节放假我回家,小米粒儿每天午休后,第一句话就是“da bu ji ji da一”,孩子每次都是这样规律的发音,所以我能确定孩子说的是他认为有意义的语言,但我们实在猜不透这样的“火星话”,直到同年5月,劳动节放假我回家,小米粒儿午休后,醒来又说“da bu ji ji da一”,我突然明白了,孩子说的是“老师,中午好”。这就是我的小米粒儿,无时无刻都在考验我们的思考力,也是2015年8月,小米粒儿从幼儿园回家,要求吃“qi hu si”,大姐无论如何也听不懂,最后小米粒儿自己打开冰箱取出一个西红柿,大姐才明白。有一次回家,我返京坐车时,我对小米粒儿说“再见”,儿子哭闹着冒出一句“妈妈,不再见”。这首先说明,小米粒儿还没有掌握汉语表述的规则,孩子对语言感知的经验整合能力很弱;第二,儿子听觉系统对语言加工的环节可能有失调,若这个环节没有问题,那就是儿子发音和表述这个环节出了问题。 我写这本书时,小米粒儿的语言还未到同龄人的水平,但我已经具备了等待孩子语言自我成长的平和心态。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4章 静心聆听着孩子为自己搏斗的呐喊 面对儿子的自闭,恐慌失措后,我选择了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在这个互联的时代,通过阅读,通过交流,我连结了众多自闭儿的案例,接触了丰富的自闭儿康复理论与实践,我感受到了被同理的温暖,我不那么内疚和彷徨了,我努力到了让努力本身成为最好的享受 ———————————————————————————— 我时常反思,上天赐予我们小米粒儿是如此的公平。小米粒儿的爸爸性格有点孤僻,作为妈妈其实我性格内向,但作为父母好像我们都有很好的学业智商。多亏2012年,孩子给我们敲响了沉重而明智的警钟,不然孩子当前肯定承受着“天才成长规划”的巨压。感恩生活的积累让我有了些通透的思考力,那次警钟就如孩子为自己未来搏斗的骤然呐喊,彻底惊醒了我,甘愿用一生的平和聆听一个孩子成长的真实心声。 在抚养小米粒儿的过程中,我感悟到了关爱的愉悦,责任的充实,自我改变的动力,好像能搭上一条成长为更好自己的道路上渐走渐宽。理解了以前不曾理解的环境;谅解了曾经愤怒过的人和事儿;平和而不失激情地处世;自然而然让换位思考成了一种习惯。即便生活的压力但不妨碍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每个自闭症小孩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小米粒儿胆子小,虽然很多见过孩子的亲友都说孩子不是自闭症,是否你们惊吓过孩子?的确小米粒儿很小的时候受到过几次惊吓,之所以孩子能够被惊吓到,说明小米粒儿失去了孩子天性中的一些坚强。家人时常也会跟我探讨一些朴素的道理,大姐和大姐夫坚持改善了孩子内在的性格,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确这个理念,让孩子的安全感得到了很多改善;老妈坚持先忽略规则,给予孩子更多的宽容,有了胆量,有了勇气,孩子心理成熟了,自然就能调整和理解规则。我坚持不拒绝让孩子去做看似危险的事儿,如玩电梯,甚至想孩子只有探索够了,才会淡化兴趣。大家都努力去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小米粒儿就像一个被家人期待的奇迹,期待孩子获取自我成长的力量,自我保护的能力。 无论如何,我不回避孩子孤僻c自闭的明显特征。已经不觉得这个必须惧怕,甚至回忆自己小时候好像也是这个状态。只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在独特的环境下自然发展的个性结果,只有尊重和理解才能让孩子最大化恢复到大自然与社会文化赋予的一个自然人的常态。平和让我真正聆听到了孩子呐喊中所需要的自由,所需要的理解。逐步接受让孩子成长为自己的现实和勇气。当该做的都做了,我会为孩子祈祷来寄托一份愿力,平和内心不去纠结指向未来的不确定性思绪。 孩子的笑容,每天的自我进步,家人的健康,融洽互助的氛围足矣愉悦身心。不是存在不存在拿小米粒儿与其他孩子对比的心理,而早已养成了对比心态不成立的习惯。从而,让我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对自己c家人c工作有意义的事儿。担心恐慌本身是最耗费精力的心绪,就如我们女性都会担心自己变老,但自己这几年过的好像连担心自己变老的空闲都没有了。我会自觉远离脾气暴躁的人,特别是发觉自己没有能力去平静他人时,因为那种恐惧会消耗我很多能量,离开时会接纳自己的软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感恩,家人这几年承担起照顾小米粒儿的重任,我才能腾出时间读了很多关于自闭儿的文献,书籍。伴随着阅读,我与家人想尽一切力所能及的办法协助小米粒儿更好的成长。借这本书,我记录下自己边学习,边与儿子实践的点滴,心平气和去“聆听”孩子为自己搏斗的呐喊,无论孩子的“呐喊”多么无常,都欣然接纳。坦然于无常;愉悦于内心;成就于孩子,更有自我。就如佛家语,人生就是一场无常的醒来,期待孩子在经历了生命无常后,自我醒悟。 聆听了小米粒儿发育迟缓的语言“魅力”,也收获孩子慢成长的“火星语”带来的愉悦;聆听了小米粒儿的情绪波动,才换来了对孩子内心的正确解读并舒展了孩子的情感;聆听了小米粒儿睡眠中的不安全感,才换回了孩子正确的作息习惯;聆听了小米粒儿感统失调的痛苦,才换来孩子能愉悦驾驭各类玩具。总之,聆听到孩子成长的任何无常,都能平和接纳并用爱去化解。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5章 让孩子吟出他独特的生命交响曲 工作的忙碌,我利用搭地铁上下班的时间读完了自闭儿母亲瑾心的著作《生命的装备》,与瑾心同样的命运,专心阅读着书中的每行文字,深深感受到被同理的温暖。 因为瑾心的康儿已经走出自闭,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青少年。我的小米粒儿还在路上,即便孩子每天的进步,我和家人从未放松过心弦。读瑾心的书之前,其实内心有点恐慌,担心瑾心的策略与我的策略有相悖之处,毕竟瑾心谱写的是她成功的经验。读完后,发现作为母亲,我们是何等的相似。瑾心在《生命的装备》的自序中说“我要与大家分享自己用生命代价所认识的自闭症”。我曾跪在佛堂里许愿“只要我的米粒儿能快乐成长,愿意用自己的余力去帮助与我一样陷入恐慌的父母”。这样的经历如同刻在生命里的音符,响在内心而恐于发掘,但又必须挣扎着由内而外地奏响它。 瑾心《生命的装备》这本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l一vaas博士aba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一r analysis),skner的vb言语行为干预法(verbal behavi一r terventi一n),其中dtt分次尝试训练(discrete trial trag)是aba的一种实践方法,原理比较容易理解,只有将任务细分的足够细,来适应自闭儿的很弱的模仿能力,但行为训练过程却是异常艰巨的。整套体系,瑾心都贯穿于这本《生命的装备》中,融入情感和鼓励的切身体会,不单单是枯燥的理论讲解。 瑾心说“孩子所有的失控行为都是内心胆怯的呐喊”,胆儿小的小米粒儿在这点上让我体会很深。归零心态让我们先改变和调整自己,因为这可能将是我们一生需要学习和奋斗的课题,从中去发现陪伴成长的乐趣和愉悦。直到现在我敢于用“乐趣”与“愉悦”,因为在抚养小米粒儿的挣扎中一路走来发现只能这样,别无选择。如同瑾心描述她所经历的抓狂c婚姻的紧张c崩溃的心情,我都经历过。一边是孩子的无语和自闭状态,一边是先生生意的惨淡,股票的沦陷。更核心是先生对人生的绝望,像很多家长一样执意追寻灵丹妙方来治愈这个2岁的娃,我深刻理解作为父亲这种焦虑的心绪,但无法忍受诊疗中小米粒儿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每次接过医生抱出的孩子都在浑身发抖。这个时候,还算公平,一向胆小的我醒悟到必须先拯救自己,才可能让我们都跳出恶性循环。 边读边羡慕着瑾心,因为美国有专业的aba治疗师c职能治疗师c物理治疗师,复健师等,即便aba治疗师在美国也很昂贵,但国内真的没有这么好的条件。2016年4月份就业办全面取消了cettic证书,大体原因是证书的含金量不高,为证书而证书。但像aba治疗师应该是特教领域的刚需啊,的确应该设置,不仅薪资高更是一个充满爱的职业。但当瑾心为康儿选aba治疗师时,竟挑选了一位没有任何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主要是这位大学生懂得如何与孩子玩。此事,我也联想到小米粒儿后来的生活环境,家人都很朴素,甚至不懂aba,但都很爱小米粒儿,哄他玩。 给妈妈通话,每次电话说起小米粒儿进步了吗?妈妈总是跟我讲“孩子没一点事儿,你就放心吧”,我岂能放心,每次都会为妈妈说的话默默祈祷。妈妈跟我讲她前些日子看电视节目,一个20岁的小伙子描述自己的姥姥,视频里姥姥做了很丑的鬼脸,小伙说自己小时候是自闭儿,姥姥用这种方式能逗他开心。我坚信小米粒儿的姥姥也能做到这点,一次我刚走出家门,看到儿子站在很高台阶上,示意姥姥背他下来,姥姥过去,他欢快地搂住姥姥的脖子。姥姥快70岁的人了,小米粒儿都快40斤了,我还是训斥了孩子,姥姥却很开心说“姥姥抱不动了,可是还能背动”。大姐和大姐夫由于长我很多,在对小米粒儿的教导中扛起了重担,小米粒儿最喜欢跟大姨夫玩的游戏就是拉住双手扔过大姨夫的头顶,其实这些游戏对小米粒儿的感统失调给了很大帮助。姥爷最喜欢安静,但当小米粒儿偷玩他拐杖时,爷孙俩还是要较量一下反应速度,小米粒儿也不会由于一次失手没抢到姥爷的拐杖就灰心,默默坐在姥爷的旁边继续等机会,爷孙俩经常引起家人哈哈大笑。我也彻底明白2012年,家人把我从小米粒儿的抚养中支开,一方面考虑到我的伤心和焦虑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另一方面考虑到不能让我垮掉。 小米粒儿2岁半,在接受了近半年的康复训练后,被家人带到了老家,全面结束了外请阿姨的照料。感谢命运的安排,这当时是我唯一的选择,却无意间给小米粒儿带来了成长的最佳条件。正如瑾心在书中所说都市化的社会,家居及设备因注重平滑舒适而形成了单一质感,消灭了儿童培养感官体认的机会。特别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自闭儿大多都感统失调,对感官输入的信息呈现两个极端,不是特敏感,就是特迟钝。小米粒儿曾经不能让身上有一滴水,粘上一点水立马要求换掉。正如瑾心所言,当孩子的感官认知整合系统能从警戒状态调整到镇静,孩子才能具备基本的去学习的认知能力,感统平衡后,我们就能帮助他们学习了。 这样,小米粒儿离开了北京我当时为工作便利租住的狭窄到大姐曾形容“只有门子和墙“的公寓,搬到了乡下的成长环境,真的活动开了,在加上家人的精心照料,很快一些晚上不让熄灯,不脱鞋子,不换衣服,洗澡恐惧等症状都消失了。小米粒儿特喜欢在床上跳跃,每当孩子跳时,表现的很欢快,所以家人从不制止他,从瑾心的书中我也了解到,其实这正是孩子对自己感统失调的自我平衡和自我治疗。这样应了家里一个老理儿,乡下自闭儿的患病率远低于城市,而很多乡下的自闭儿即便没有特殊训练,但能自愈。 感官认知失调是自闭儿的身体跟不上自己的头脑。小米粒儿2015上半年写字还很轻,明显手用不上力,能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来,但用铅笔写不好,这时若教孩子写字就是跨越式发展,但2016年他写字的力度已经足够大,常常把本子划破。期间我给他买了独轮车,在玩中锻炼的双手的平衡能力。与瑾心有同感,在教育自闭儿上一定要认识孩子学习障碍背后的真实原因,不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最后再谈一下,言语沟通方式可不仅是语言,包括动作c眼神,图片交换等。所以,家长一定不要轻易放弃。就如瑾心书中的举例,一个口语低能的自闭儿能有目的利用各种沟通方式达到他的要求,比一个自言自语的高口语能力的自闭儿是更有沟通能力的。我也持这样的观点,我们最终要激发孩子自我成长的能力。另外,小米粒儿的口语能力低也逼迫我有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因为着急一定用都没有,反而烦乱了人的内心。结果发现:实际上,孩子不去主动表达是对自己的语言能力没有自信,因为自己发出的音符很少能被听懂,直到2016年发音掌握的一些规律,小米粒儿才敢大声说话。但还处在标示阶段,达不到对话沟通的水平,但我和家人很知足了,我举个2015年小米粒儿沟通的例子。姨妈担心危险,把电吹风放在柜顶上,小米粒儿发现后,拉着我说“电吹风”,他表达不出要求的句子,并指向柜顶,我故意做出用力但够不着的姿势,我对小米粒儿讲“快去叫哥哥,哥哥个头高,妈妈个子低”,小米粒儿马上跑去客厅拉来哥哥(1米83),哥哥也假装够不着,回头对小米粒儿讲“哥哥也够不着,怎么办”,然后小米粒儿开始拉着哥哥的双手,明显让哥哥抱起他来够到柜顶,哥哥不再坚持,抱起小米粒儿,当孩子拿到电吹风时,脸上那种充满成就感的开心,足以让我舒缓对他低口语的担忧。 只要你持之以恒,不偷方便,孩子一般是不会让你失望的,我也坚信瑾心说的这一点。当你掌握了孩子的学习规律后,渐渐发现很多都在掌控中,生活中失控的慌张逐步减少。我曾给儿子录制拼音时偷懒写3行,小米粒儿结果一个本子每页都写3行。下次录制我不偷懒,每张都写满,儿子就自然改掉了原来的习惯。 生活中,去观察自闭儿的优势智能,利用优势来弥补孩子的弱势,也就是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这点我与瑾心感悟一致。在教育孩子的整个过程中,不仅是孩子的进步,而是重新认识了自己,遇见了自己。正如一位也在抚养自闭儿的朋友所言,恰是一个自我救赎的历程。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6章 教育要遵从孩子个体的成长季 同样,利用上下班的地铁我又读完了瑾心的第二本书《生命的执着》,相对第一本书《生命的装备》,《生命的执着》这本书更多介绍了教导的方法,偏重术的层面。 瑾心在书的最后一页展示了令我羡慕的全家福,康儿已经完全走出来了,且比正常少年还优秀。有这么一位坚韧的母亲给予的陪伴与支撑,上帝都会被感动的。如作者所言对待我们的孩子,就犹如池塘里学游泳的小鱼儿,要放回湖内与众小鱼一起享受自然的成长。祝福瑾心,祝福康儿。 瑾心在第一本书《生命的装备》开头就介绍了海伦凯勒,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并非励志鸡汤,因为我们的孩子有视力c听力c健全的四肢。而海伦没有听力和视力,在7岁时,才由sullivan老师的教导开始学习,10岁开始通过触摸说话者的嘴唇学发音。所以对我们自闭儿的教育任何时间都不晚,孩子们也有这个基础,只要从现在做起,坚持下去。正如瑾心在第二本书里谈到“被海伦凯勒的生命坚持所震撼,不再软弱地任由自怜的波浪甩弄我的心绪”。时常看看外界,才发现自己还不够努力,才发现自己的那点苦难都不算苦难。 小米粒儿的语言和交互沟通不仅比同龄人发育迟缓,其实比一些高功能自闭儿也要晚,特别是孩子早期强烈的不安全感,再加严重的感统失调。这个事实我也欣然接纳,就让孩子做一个缓慢而持之以恒的人,总有一天他会绽放的。就如2012年前他胆怯不敢坐上秋千,但2015年能自由地荡秋千,我已满足,慢就慢点吧。 若我快速读完瑾心这两本书,就为了写一点读后感,那真得对不住瑾心用生命代价来完成的著作。读完后接下来我就把瑾心书里的内容进行了实践,亲自为小米粒儿这个“个案”写了家庭c幼儿园的语言和行为干预计划。先从小米粒儿开始,也将融入我的博士研究。祈祷能有更多受益人群,哪怕从这里能得到一些精神的鼓舞,我也感到欣慰。 小米粒儿的感统失调基本调整过来了,也掌握了发音技巧,有了一定的语言和认知基础,情绪稳定。具有了介入aba的基础,我等这个条件等的如此艰辛,我的家人更艰辛,2016年春节后第一天上幼儿园,我晚上忍不住给园长打电话咨询孩子是否适应,园长说“你是我今天接到咨询小米粒儿的第4个家长了,”,总是这样,真正成熟是领悟到给予自己最多感动,最需要感恩的竟是身边最亲近的人。环境逼迫必须沉下心来尊重孩子个体成长的规律。我接下来做的事情: 1把这两本书送给小米粒儿的大姨妈,作为教材; 2制定全年的成长目标,并分解到每月; 3每月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并准备好教学素材和视频课件; 4每月对孩子的社交沟通能力c语言能力进行评估,并调整下个月的执行计划。 小米粒儿的规划会不同于瑾心的康儿,正如瑾心在书中所言“孩子的真正需要,才应该是你我教导内容的决定因素”。因为康儿近6岁正式进入幼儿园大班,之前一直做aba/vb的康复训练,瑾心给康儿制定的学习规划系统而紧密,是我应该学习的。按说小米粒儿2016年能完成幼儿园的全部教育,但小米粒儿接受了零散的知识,有了些零散的课业基础,问题在于每天都跟小朋友在一起,但交互会话能力没有质的提升。所以,我安排小米粒儿重读了一年幼儿园大班,毕竟在熟悉的环境里,稳定的安全感垫底,更便于激发孩子的语言发展,并在2016年正式结合小米粒儿的成长需求开始aba/vb的训练。不论成败,但我都尽力。后来系统持续了4个月,由于幼儿园老师的调换,没有进行,此时,孩子基本跟上了学习,家人的建议不如把精力放在孩子随班上课完成作业,步入正规教育。深入思考,家人的建议恰恰迎合了“以终为始”的教育目的,对小米粒儿来讲最终目标是回归社会,当然这其中也会保护孩子的个性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上,我不敢抱有任何侥幸心理,虽然姥姥经常电话我汇报,小米粒儿的话越来越多,大部分已经能听懂了,我祈祷孩子能在享受着家人给予爱的融合中自愈,但我愿意把每次祈祷的愿望与自己的勇气与付出真诚地融合在一起,尽力而为到不留下人生的遗憾才能使自己更踏实。家人对小米粒儿的爱和付出已远远超出了我。大姐是位聪慧又执着的人,我带小米粒儿外出的每一天,都被牵挂着。2016年本来7天的旅途安排,大姐只批准我4天,我再不情愿,也遵从这份爱的牵挂。几次提示我小米粒儿的小学不要急于带到北京,这里面有对孩子的不舍,更有对我抚养孩子的一份担心,一个连顿饭都给孩子做不好的母亲,我惭愧中愿意去做到我的优势能做到的。只要孩子在沟通和语言上好起来,彻底放下这块沉重的心石,我也不再固执于必须把孩子带回北京小学,家里的环境的确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还有什么比孩子健康成长对我更实在的。 我会用专门的章节来分享小米粒儿的aba实践教学的方法,成果,更会分享其中的失败和挫折,期待大家从中领悟到一些价值点,能在孩子的教育上少走弯路,我们的时间如此宝贵。读完瑾心的书更有此感 “要做的事儿是那么多,可我们所有的心力只有这么多”。 相信经过自闭症的人生历练,父母的心应能体会,知识不可能使孩子懂的什么是自主的人生历练,唯有应用才是孩子一生受用的智慧内涵,尤其人是群体动物!”——瑾心 珍惜孩子每步跨出得到自由的宝贵,愿每颗因感恩的心所流下的泪珠,化为对我们孩子觉醒的呼召,化为生命诗篇的音符,声声颂出爱的真谛——瑾心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7章 重读凯勒,深入认识儿童语言障碍 在迷茫于小米粒儿的语言发展障碍时,我决定重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最初只是想从凯勒身上找到一些语言发展的线索,读完后发现收获远远多于此。之前读凯勒的自传,纯属一种消遣式阅读。但今天带着目的性的学术研究,更是挽救生命使命的阅读,让我更深刻地感悟到了人一生的成长交织在“天赋给予的聪明头脑”与“弥补缺陷的笨拙行动”之间,而能成就一个人的关键往往在于后者。 我们的自闭儿有视力c听力c健全的四肢。而海伦没有听力和视力,在7岁时,才由sullivan老师的教导开始学习,10岁开始通过触摸说话者的嘴唇学发音。所以对我们自闭儿的教育任何时间都不晚,孩子们也有这个基础,只要从现在做起,坚持下去。正如瑾心谈到“被海伦凯勒的生命坚持所震撼,不再软弱地任由自怜的波浪甩弄我的心绪”。时常看看外界,才发现自己还不够努力,才发现自己的那点苦难都算不上苦难。 相比凯勒,我们时长在浪费天赋,唯有缺陷是人进步的源泉,就如《黄帝阴符经》中所言“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凯勒同时失明和失聪,在凯勒的眼里,有视力,有听力都是人的天赋,凯勒为了追赶一般人都习以为常的“天赋”,默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凯勒说“我不会指责任何人,,如果说他们是在无意之间在我的成长之路上设置了障碍的话,那么,当我知道自己有能力将这些障碍一一攻克的时候,我依旧会感到无比宽慰”。这种内心的平和必然激发凯勒的无限成长力。 阅读是自我反省最好的方式。凯勒说“在我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书籍的功效要远远大过其他方式”,其实,我也觉得在人的一生中,阅读一直占据功不可没的功效。人生需要智慧的阅读,更需要阅读激发的智慧。回想在攻克人生难关时,涉猎群书的习惯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人的成长很多时候是你的缺陷c天赋在交织发挥作用,往往“缺陷”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如我的过敏性肌肤,所以从不化妆c也不敢捯饬头发,进而我节省下很多时间,缩减了大量经济开支。一直朴素的生活着,而恰恰这些缺陷为我的阅读预留出了时间。起初,也曾感到上天的不公,我和家人要用理论与加倍的付出来抚养孩子,但每次协助孩子上个台阶,都能感到无比宽慰。渐渐在这件事儿上没有指责,没有抱怨,平静地接纳现实,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渐渐开始感恩上苍我已感悟到了不同的父母,并从中受益。 凯勒的自传主要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从而也折射出了凯勒阅读中所收获的快感,语言非常优美。对其生平成长经历的记载只在前面一些篇幅,然后时间和地点的交代外,描述的事件不多,但每件事的描述和感悟都是心的体验。对于凯勒身体条件的限制,这些真的已经了不起了,曾试问我自己能否做到?凯勒说“由于我的生活受到了种种限制,因此我不得不在书籍之中寻找尚未发掘的新世界”。然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更多依赖我们深切的同情心,而非我们的理解力,即“能看见的人却看不到什么”。所以,凯勒在阅读中的获取可以远远超越我们这样的平常人。受此启发,小米粒儿自2016年也开始阅读,不仅提升了他的语言理解能力了,也纠正了孩子的一些发音。尽管孩子对书中的内容不能全部理解,但我想至少给孩子留下了在未来某个时间点顿悟的机会。 最后,我要谈谈凯勒的经历对教养沟通障碍儿童的启示,特别是语言。无论是凯勒的家庭教师,还是其他老师,凯勒的人生中总有一些人让她的思维保持在活跃和求知的状态。这一点非常重要。 (1)正确激发孩子沟通的动力,进而让沟通,言语交流成为自我成长的动力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也在逐步探索这方面的方法。 (2)扩大孩子对外界的感悟和接触,是扩大词汇量很好的一个途径,更是打开沟通心灵的窗口。凯勒去参观尼亚加拉瀑布,世界博览会,去听戏剧。我们别忘记凯勒可是位聋盲人,她主要靠触觉感受外界,如书中凯勒提到“当我站在美洲瀑布的悬崖边上,感受着空气的震动和大地的颤动”。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上,尽量让孩子更多接触人,接触大自然,这里我所谈到的不是单纯的旅行,而是对外界的感悟,甚至包括让孩子去田野里感受一下麦田和土壤。相对于凯勒,若我们不去感受大自然,多么浪费我们听力和视力的“天赋”! (3)凯勒是在10岁时决定用语言与外界沟通的,所以不要盲目相信3一7岁的最佳语言发育期,还是最佳什么的,只要从现在并坚持下去就是最佳了。凯勒决定用语言沟通,是她强烈感到之前的沟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她成长的需求,再附加sullivan小姐(凯勒的家庭教师)用“ater”这个单词给了凯勒探索语言的启发。就如凯勒所言“一种沉睡意识的回归和觉醒;神秘的语言世界展现在我面前。于是我知道了,ater是奇妙而凉爽的东西从我手上流过”。 (4)语言需要反复,大量的练习,然后下一步就是大量阅读。凯勒提到“屋子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被我们当做练习造句用的道具”,“在书中,我如饥如渴搜寻着那些我认识的字”。一旦开始,抓住每一刻机会都要给予孩子语言刺激,并激发学习语言的乐趣,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5)有个良好的预期,让孩子走出对沟通的胆怯。《霜王》给凯勒留下的阴影,真得无法想象8个陪审团成员如何完成对一个12岁的孩子及其作文的残酷审判。但为了克服困难,sullivan老师鼓励凯勒写一篇自传,或许自传能大大降低与凯勒以往阅读进脑入心的内容再有任何重合。一个良好的预期,让凯勒重拾写作的自信。 (6)相信孩子们是因为没有体验过,所以没有正确的情感表达。凯勒把自己的布娃娃摔的四分五裂,而此时只是感到心里十分痛快,既不悲伤,也不愧疚。因为生活在寂静c黑暗的世界里,凯勒没有强烈的柔情和关爱。但sullivan给到凯勒一次对外界的体验后,凯勒突然想起被自己摔坏的娃娃,眼里噙满了泪水,凯勒说那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既懊悔又伤心。写到这里,我深信:同理人c爱心是一个人从外界环境的体悟而获取的能力。平静地看待孩子的“发脾气”,但要观察孩子的“脾气”是否越来越平稳。毕竟沟通的障碍,适当给予孩子理解和调节的空间。正如凯勒所言“我每发一次脾气,就能更好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直到获取内心真正的平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8章 凯瑟琳,痊愈两个自闭幼儿的母亲 瑾心外,凯瑟琳是一位痊愈了两个孤独症孩子的母亲。阅读《让我听到你的声音》就如亲历凯瑟琳从遥远的世界把两个孩子拯救回来的历程。向世人挑战那句绝对的c现成的和律令式的认定“自闭症儿童不会恢复”。 2016年6月,刚系统介入语言训练的第二周,大姐微信我说,孩子不怎么配合。于是我马上停下阅读sandberg的《lean 》,投入到凯瑟琳莫里斯的《让我听到你的声音》,期待能挖掘点给家人借鉴的什么。很欣赏sandberg,喜欢《lean 》里的内容,我与sandberg的性格差异很大,但仍从书中获取了作者努力的痕迹,即便学不来也确定能让自己的心态更豁达。无论如何,育儿的责任感,特别是我与家人同时间赛跑的育儿经历,敲打着自己一刻都不能停留,必须为大姐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有效措施。 凯瑟琳是文学出身,她的著作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深厚的文字表达功底,且有能力把很多人有体会而无法表达的心绪描述的清晰到位。《让我听到你的声音》是一本融入了情感的婴幼儿自闭症康复的指导书籍,正因为融入了情感让书读起来有了灵气,把这本书推荐给家长们和自闭症课题的研究人员。 首先,我汇总一下凯瑟琳两个孩子成功获救的一些共性,可借鉴: 1两周岁左右介入治疗; 2和睦的家庭环境; 3优越的经济条件(至少不要为此占用精力); 4专业c系统c紧密的行为干预和语言干预。 凯瑟琳两个孩子都有语言丧失和倒退的现象,但紧密的干预课程分别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基本让孩子达到了同龄人的交往和语言水平。 很多自闭儿家长的困境在于,一方面国内暂时还没有形成自闭症系统干预和治疗的环境,最核心的是没有专业行为干预师这个行业能服务到家庭教育,必须家人充当行为干预师。也有很多家长不敏感,直到孩子四五岁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有承担不起经济投入最终放弃找到正确干预途径的很多案例。但更可怕的放弃心态是律令式的认定,自闭症儿童不会恢复。读完这本书我陷入深思,若真得四个条件都具备,或许婴幼儿自闭症的痊愈率能提高更多,远远超越l一vaas博士行为干预实验中的50。 此外,我也想为自己曾经怀疑的行为干预进行一些辩护。恰当的行为干预不会把孩子变为机器人,家长们可以大胆的试用。在国内暂时没有行为干预师的条件下,最好让自己成为一个行为干预师。凯瑟琳在书中提到“最关键的是让孤独症儿童始终有事情做。如果可能的话,在第一年,或者前两年的治疗期间,在白天每个醒着的小时里,都把孩子放在有人的环境里”,我相信这个一定有用。我对小米粒儿成长环境的要求就是有更多的家人陪伴。 行为纠正时要记得,孩子就是孩子,任何时候不要剥夺他们淘气的天性,正如书中凯瑟琳所言“如果孩子们不做这些事情,他们就不是孩子了,他们就是四十岁的人化身在五岁孩子的身体里” 凯瑟琳的女儿是退化性自闭症,上天也许考虑这位母亲痊愈女儿的经验,眷顾于让患上婴幼儿自闭症的小儿子也投胎于凯瑟琳家,来确保孩子最大的康愈机率。回忆凯瑟琳在怀儿子期间,恰恰经历着女儿自闭症的焦虑,经历着女儿自闭带来心理创伤以及治愈中的痛苦经历。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经历,我在怀孕期间,其实由于身体条件很弱,更应该休假。但来自先生投资股票的莫名恐慌,我还是没有选择彻底停掉工作。另外,家里公公c婆婆c爸爸c妈妈四位老人来照顾我,兴师动众,有些“爱的绑架”,也充分看到,全家人对我怀孕的重视程度。虽然我每天早7:00一晚7:00都不在家。单位领导很照顾,我可以每天早回家,于是先生每天4:30去单位接我,但一路上准爸爸会不停地跟我说股票,当然非常理解如果跟家里四位老人说股票跌进去多少,估计会炸锅,环境所致只能选择一个孕妇倾诉。难免经常会争吵,也总是担心孩子爸爸正在驾驶才冷静下来停止争吵,也更多考虑到还有肚子里未出生的孩子。现在没有精确的研究数据记载,孕妇焦虑造成孩子自闭症的分析报告,或许这个实验本身就有伦理问题,遇上一位焦虑的孕妇,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给予关怀和疏导,焦虑的危害是人人皆知的。而不会思考从任何一位焦虑的孕妇身上去提取实验数据。但我坚信孕妇的焦虑对胎儿一定会有副作用。无论如何,今天对自己孕期的焦虑与小米粒儿状态的关联我已释怀,不再浪费心思去追寻原因,甚至不再浪费生命去想这件事儿,坦然接纳所有这些是对我生命的考验。留给我的只是,经常会规劝孕妇一定保持良好的心态。 最后,谈谈凯瑟琳同时采用的干预方法 1行为干预 2语言干预 3拥抱法 我建议家长一定要采用综合性方法,但行为干预和语言干预一定是必选项,无论瑾心痊愈的康儿,还是凯瑟琳痊愈的马莉和米歇尔都是这样做到的。凯瑟琳也在书中谈到,拥抱疗法只是辅助作用,不是关键作用。 就在我读这本书期间,小米粒儿的语言干预也越来上道了,感谢家人的努力,大姐几乎每天都跟我交流小米粒儿能正确发音,标示了哪些新词汇,句子。说到这里我仍没有十足的信心,但如凯瑟琳所言,我也坚信孩子已从他迷茫失措的世界走在回家的途中,在不断努力的同时也为孩子祈祷。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9章 无蛋糕的生日,愿为你开启一扇门 从1岁到5岁,每次小米粒儿的生日,我都会买很多食品和玩具送给孩子。但2016年的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的行为是多么的不负责任。因此,我计划尽一位母亲的职责,去送给孩子有正向成长,有纪念意义的生日礼物。 虽然我在孩子生日前提前两天回家看望孩子,在2016年6月12日,小米粒儿的6岁生日当天,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必须回京。于是在从石家庄到北京的火车上,我写下来这封信。 小米粒儿,今天是你6岁生日,一切都简化了,妈妈甚至没有顾上给你买生日蛋糕庆祝,因为妈妈已经约满了比吃蛋糕更重要的事情。妈妈现在火车上继续写完这封信。本来在车站餐厅写,但电脑断电了。 墨镜真的很实用,妈妈上车前支开你,只为不想看到你和妈妈的离别哭泣。可妈妈就在那副墨镜的掩盖下,泪水默默撒了一路。这次假期,妈妈如此忙碌。回家当日,也是由于一位年近90的长辈在家等待妈妈。那是为你祈福的老人,是我们一生的恩人,是位只要面对面坐谈就能让人内心获得平和与安宁的佛家人。直到最后上车10分钟,妈妈还在与幼儿园园长谈论交到她手里的那份针对你的教学计划,直到刚才妈妈还在跟园长微信沟通。园长回复妈妈“共同努力,我相信我看见”。她喜欢你,我看得出。妈妈愿意为你做到不留遗憾,从来也没觉得伟大,因为这是自然母性的常态,就这样一直延续着,因为姥姥也是这样爱妈妈的。家人也接受了妈妈给你制定的言语发展教学计划。大姨妈特别表示愿意尝试,因为家人都渴望着你更好地成长。妈妈不能预知未来,但这么多人都愿意为你尝试,祈祷我们正在启动一扇门,为了消除焦虑,妈妈会告诉自己至少做到为今天不留遗憾。 无论如何,小米粒儿,妈妈想做你人生的协助者,不想为你撑起一片天,妈妈也担心自己没有这份能力。妈妈更想用行动告诉你自主的人生才有价值和乐趣。妈妈很高兴这次回去,你不再死缠着妈妈一个人,而乐意跟随更多人,有需求地享受不同的乐趣。妈妈更希望你接下来交到一些好朋友,将来觅到心爱的人共度一生。或许这也是妈妈对你人生所有的期待。 很高兴,假期我们在石家庄水上乐园的疯狂,其实那天也是妈妈最长的一次水里活动,为了你对外界的感知,你让妈妈也变的勇敢起来了,看到你自由地光脚丫踩麦粒儿,看到你推着独轮车穿梭在菜地里,妈妈很欣慰,没有目的,愿你有个快乐的童年,去快乐地尝试和接触。就如大姨夫所言,只有这样不限拦,才能培养你到心开,只有心开了,才能通透地理解外界,理解他人,才能不惧怕沟通。 (2016年6月12日于火车) 2017年,我送给小米粒儿的生日礼物,是晚一年进入小学。写这本书时,还没有到孩子的生日,仍然起草了一封送给儿子的生日书信。 亲爱的儿子: 今天是你7岁生日,7岁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年,是人格养成最核心的一年。芬兰的研究与教育单位认为,七岁的孩子,就心智与情绪各方面的发展才能成熟到适合进入小学,他们国家的孩子7岁入小学。虽然在我们国家,都是6岁就进入小学。但妈妈这样想的,与其在年龄上不让你输在教育的起步线上,不如在你人生中的每个起跑点都先能站稳,妈妈觉得后者更实惠。何况小米粒儿,等你长大些你或许会明白,你比同龄人成长的慢一些。在人一生中,教育占据最核心的地位,上小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所以,妈妈更不想急功近利以年龄来盲目衡量和实践你的教育。当然妈妈已经自责了很多年,为何偏偏妈妈就把你生的发育迟缓于同龄人。但现在已经不自责了,妈妈宁愿相信你是大器晚成,妈妈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绽放的,因为每个人的成长并非少儿时期那么短暂的几年,而是用一生在成长。就像妈妈,在生育和抚养你的过程中,那份责任感促使妈妈得到了30多年来最快的成长,也是最稳健的成长。 小米粒儿,晚入小学这件事外,妈妈今年还送你一份礼物,妈妈的处女作《我和岁月有个约定》,这本以你的成长和教育为主题的图书,也是妈妈博士研究的成果,妈妈会在2017年出版。小米粒儿请不要责怪妈妈,在这本书里暴露了你的所有成长经历。比起同龄孩子,你的每一步成长都是一次艰难的蜕变。妈妈记录下来,送你作为一生的纪念。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如抚养慢成长孩子的父母们,能从你的成长经历中获取更多的育儿智慧。最后,小米粒儿,我希望你长大后能认真去读这本书,因为书里不仅记载着妈妈,更有全家人,有你幼儿园的启蒙老师,甚至有妈妈的老师,妈妈的朋友等等很多很多人爱你的见证,都已融入到了书中。今天,妈妈告诉你,人的一生最需要学会的品质是感恩,最需要保持的性格特质是善良,能让你一生受益的不是聪明的头脑而是平和的内心。 小米粒儿,一个人的缺陷一点都不可怕,成就一个人的往往是他的缺陷,而不一定是他的天赋。所以,在缺陷面前,不用自卑,每个人都有缺陷,缺陷才会真正让一个人成为独特的自己。在天赋面前,也不要骄傲,所有骄傲滋生的虚荣心,都会是你成长的屏障。感恩上苍赐予我们天赋,利用自己的天赋好好学习,享受教育带来的愉悦,利用自己的天赋去帮助他人。 最后,小米粒儿,妈妈希望你有自己的信仰,因为在信仰面前我们能由生敬畏之心。敬畏心让我们能更清晰的知晓什么可为什么可不为,这种自律能让我们活的更自由,更心安。 妈妈一生都会感恩上苍把俊朗的你赐予我的生命,成为妈妈生命里重要的一员。 爱你的妈妈(2017年6月12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20章 自然成长中挣脱自闭的肖恩 《男孩肖恩,走出孤独症》是肖恩的妈妈朱迪巴伦与肖恩合作完成的一本书,记录了自闭症患者肖恩的成长历程。相对于自闭幼儿采用aba行为干预走向正常化的案例,肖恩是在自我成长中经历了种种磨难逐步战胜自闭的,肖恩直到17岁自然萌生出冲破自闭症的脱胎换骨。也就是我经常说的,面对一个特殊成长的孩子,一切皆有可能,不要轻易放弃,孩子将其一生都是用来成长的,何况孩子,每个人都在按自己的方式用一生在成长。这章我来分析激发肖恩每次转变,逐步走出自闭的重要里程碑,希望在实践探索中,家长和研究人员相对于自闭儿教学能从中有所启发。 感谢朱迪巴伦,这位伟大的母亲创造的奇迹,特别在早期不相信自闭症能康复的年代,做出的牺牲。直到肖恩面对众人风趣幽默c光彩四溢c侃侃而谈的时候,人们还是用否定的信息“要是他完全康复了,那他根本就没有得过孤独症”来回击这位伟大的母亲。 一c肖恩本人对“干预”的理解 本书末的一段对话: 妈妈:“要是之前对你用(行为)干预手段,你觉得会有用吗” 肖恩:“我真的看不出怎么能管用,我从来都不在乎什么奖励和惩罚,” 妈妈:“或许我不应该对你大喊大叫,不应该揍你,不应该发脾气” 肖恩:“如果你真让我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敢肯定,我会滞留在自己的世界里,永远出不来。伴随着那些争吵c那些叫嚷,我脑子里有根筋还是被触动了,” 在aba的行为干预中,我们用的奖惩只是让孩子树立正常行为的手段而已,其实孩子没有奖惩的概念。朱迪巴伦这本书给我最核心的启发,就是如何利用更自然的方式,能让孩子尽早走出自闭,回归社会。因为当肖恩走出自闭症后,说到这样的话: “近年来,孤独症带给我最大困扰是,我必须承认我有太多东西需要学习,我经历了两个成长期,第一个是我小时候,第二个则是在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后的那些年”。肖恩强烈地希望自己的每件事都走向正规。妈妈对肖恩的劝说“肖恩,人一生中都在学习——如果他们有兴趣,有活力的话,没有任何时间限制”。 每一位自闭幼儿的回归都有其独立的环境,独特的回归之路。若能自然走出自闭,又是何等的幸运。因为被迫干预不仅给孩子,也会给家长带来很多痛苦。自然走出自闭的自我冲破能量,将赋予生命崭新的奇迹。 二c谈谈本书给我的个人感受 “获得爱”与“被理解”是肖恩自述中最核心的汇总。肖恩在成长中深深感觉到了自己与他人不一样,肖恩没有自我认同感,缺乏自信引发了种种自卑,甚至还要采取一些自欺的方式来掩盖自卑。肖恩有强烈的自尊心,但也有脆弱的自信心,很容易就滋生嫉妒,承受不了任何微小的失败。把自闭儿看作一般的孩子,给予认同感,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2017年的六一儿童节,家人去幼儿园看小米粒表演时,发现小米粒儿的所有动作都是低着头完成的,完全没有自信的表现,与平时在家里的表现判若两人。 肖恩提到由于爸妈,妹妹都已经读了成百上千本书,而自己永远不可能超过他们,所以自己不费神读书,直到有一天肖恩意识到自己没有必要赶上他们,没有必要对比,那样做纯粹是摒弃自己受教育和获得快乐的机会。这不仅是肖恩,而是很多普通人都可能存有的一种心理,这种来自与外界的对比,而滋生自卑并发泄于阻止自我进步的封闭心态必然阻碍我们的进步。一天,当你不再从与外界对比中获取任何自卑感或优越感,即你已忽略与外界的对比时,此刻的开放心态将让你获取更多的人生快乐,消除了成长中的自我封闭,一个人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感,获取以自我需求为核心的正向成长。 肖恩的思想转变,反应了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一个误区,用与外界的对比或参照来安排我们的孩子去做什么,而忽略如何激发孩子内心成长的需要。从肖恩各种怪异的行为,以及自己内心的体验,总结发现只有预见性的行为,如开关灯的电源,才能让他感觉到安全,但是安全感也没帮他多大的忙!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尝试更多的变化,让变化成为一种常态,就如肖恩妈妈所说“如果我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未来在我眼前缓慢笔直地铺展开来,这样的生活又有何意义呢”。变化才能真正给每日生活带来惊奇和成长,生命从一开始就是一次无常的旅行。 肖恩经常处于两难情结,如本人自述“我下定决心想要避开的人恰恰都是那些最吸引我的人”。这是自闭儿普遍的一个性格特点。我的小米粒儿5岁前,甚至包括现在,经常我刚回家,他会搂住大姨的腿,偷偷瞄着我,或者故意眯上眼睛不直视我。总是我的主动进攻才让儿子给跟我亲近起来。现在我一回家,大声说妈妈回来了,他会跑出来,脸上露出喜悦,但往往还是躲一会儿,不自在一会儿,才能跟我更亲近,才能在我面前让自己更舒展。 肖恩经常自我设定规则,且让他人必须遵守,这点听上去非常怪异,更怪异的是肖恩设定的规则,如每天必须第一个进厨房,否则就会大发雷霆。这的确很难让常人理解,问题的核心在于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太强。曾经读过一篇自闭症研究的文献,有个概念是“最强男性脑”。自闭症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反而又有很强的控制欲,一旦失控,其实也谈不上失控,只是不符合他自身设定的规则,孩子便陷入恐惧状态。需要做的是让孩子明白“打破他的规则,没什么大不了”,尽早能从与他人的交互活动中获取快感,从而脱离这种痛苦的自我戒律,以及间接对他人的戒律。 三c肖恩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这些转折点,同时也折射一个温暖的家庭教育环境,恰是肖恩获取情商的一个脉络。而我们的自闭幼儿基本都会面临情商的缺陷。所以,本章中下文的汇总也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 (1)意识到要对另一个人负责——责任心 当肖恩把女友扔在一个陌生的环境,自顾自去打台球而未意识到这样做有任何问题时,妈妈对肖恩说“你必须要和她在一起,要对她负责,因为你是唯一和她有关系的那个人”。那一刻肖恩得到了巨大的启示。自己要对另外一个人负责,要尽力照顾好她,让她觉得幸福全取决于自己,在这之前,肖恩很少能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负责。 (2)看到比自己问题更严重的人——同情心 在危机处理中心的工作把肖恩从自己的世界中拉了出来。在书中肖恩写到:当自己听人们诉说酗酒c吸毒c儿童虐待c充斥暴力等五花八门的问题时,人生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从此,对自己生活的看法也开始发生了转变,原来自己的问题不是最严重的。 有同情心的人,会更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更善于帮助他人。所以,要尽早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若有一天孩子由于看到他人正在经受着痛苦而落泪,我们应该庆祝那个时刻。同情人会激发孩子更深层的善良,会让孩子更全面的认识自我。 (3)体会离别——思念c自立 第一次分离是父母把肖恩送到寄宿学校,第二次分离是肖恩一意孤行,离开家人,去俄亥俄生活。第二次分离后,肖恩描述了自己的孤独,经常生活在胆怯与冲破的矛盾中。自己接待朋友,自己选择和放弃朋友,但每次只要冲破,便能带来可喜的成长。通往自立是我们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未成年之前所做的各种努力都在为孩子自立做铺垫。 (4)偷了外公的香皂和止汗棒且被发现——后悔,羞愧 由于财务紧张,肖恩偷了外公的香皂和止汗棒,本以为不知不觉。但还是被外公发现了,可贵的是外公恰当的处理方式,并非不理不睬的溺爱,而是恰当的点化和正面的言辞,让肖恩体验到了羞愧的感受。人非圣贤,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正向面对孩子犯错后的心理,激发孩子后悔和羞愧的情感是智慧之举。 (5)不回避未知,不假装自己知道,敢于求助——幽默感 正当求助需要勇气,是一种能力。肖恩在幼儿园实习,发现自己不会系蝴蝶结,非常恼怒。回家后,在妈妈的劝说下开始“不会就学,求助的心态”,逐步肖恩具有了幽默感,会讽刺别人,有时也嘲笑自己。之前肖恩也曾努力让自己幽默,但经常弄巧成拙,因为肖恩只表层地学习他人的幽默表达,而没有理解幽默的内涵,因为幽默的底气是自信,敢于嘲笑自己来化解问题是勇敢的表现。 (6)观看自闭症题材电影《沧海赤子心》——认识并正视自己 肖恩在书中描述到,自己与主人公的相似深深吸引了他。“一时百感交集,我觉得有点不舒服但同时心里又滋生出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一种奇怪的内心的平静。”这时肖恩突然问:“妈妈,我也有孤独症,对吗?”妈妈给予肯定的回答。肖恩写到:“一种对我全新的感觉,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可以问妈妈任何事情,跟她说任何话,那么做不会有任何问题——她会理解我的”。缺陷无法通过逃避解决,一天你能认识并表达出自己的缺陷时,那个缺陷对你来说已经不是缺陷了,它已转化为你成长的切入点,也或者从这个切入点将成就你的一生。 (7)克服内心恐惧,成功与朋友们进行了一次对话——快乐 当肖恩冲破自己,尝试加入妹妹以及朋友的圈子,控制自己开始了第一次正常的交流,接下来的交流,即便肖恩没有听懂,但发现自己融入了这个群体,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写到“我内心有一种哼鸣的声音,后来才意识到那是快乐”,确切地说,沟通的快乐。 四c反思自闭儿行为干预介入的措施 (1)尽早给孩子介入情感教育,让孩子了解生气c高兴c嫉妒c同情等七情六欲; (2)激发孩子自我成长的需求和动力; (3)拒绝重复,帮助孩子摒弃重复,让孩子多接触变化的世界; (4)不要让孩子混入一个太优秀的朋友圈子,给孩子创造更温和的朋友圈子; (5)做错事儿,让孩子学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让孩子亲自参与收拾烂摊子做起; (6)孩子时常都处于恐惧和冲破的自相矛盾中,所以要鼓励孩子冲破原来的桎梏; (7)孩子掌握了足够的语言和文字能力,就鼓励孩子阅读,从阅读中感悟他人,发现自己; (8)鼓励孩子战胜公众面前说话的恐惧,逐步从3至5人到更多,从熟悉的人到陌生人。 最后,再次期待通过外界的各种刺激,以及我们主动融造的刺激,等待小米粒儿开悟的那一刻,协助孩子从自身奋力催生一个新的生命。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