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岁月正青春》 正文 第一章 第一章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六日这天清晨,灰蒙蒙的天空笼罩着大地,细细的雨丝随着柔和的秋风在空气中舞动,慢慢悠悠地撒向广茅无垠的大地。立秋已过处暑将至,细雨当然不能汇流成小河,还没等到湿润大地,就已经被厚实松软的黄土层吸收,犹如将水滴撒向巨大的海绵球,就已经完全消失了。西海固地区六盘山麓的秋天正缓缓的向人们走来,丰收的季节还远未让农民过上富足的生活。 在这样一个细雨过后的日子里,农民们都忙碌着家中的农活,丰收的景象暂时掩盖了西海固地区的干旱贫瘠。田野中到处都有农民收割荞麦c糜子c胡麻的忙碌身影,也有一对一对的夫妻往返于田间地头,行走在他们前面的是两头黄牛,黄牛的脖子上架着肩夹,拉着一具木犁。男人左手按着木犁,右手偶尔挥动着手中的鞭子,吆喝着黄牛一趟趟的往返于田地两头,跟在男人身后的女人一手提着框子,时不时的从框子中抓去一把小麦种籽,用手指搓动着散向土地的犁沟,开始了新一季农作物的播种。 白小村村民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没有像村中其他人一样,乘着小雨过后的凉爽气候到田间收割秋田或播种小麦,他们今天暂时歇息一天。说是暂时的歇息一天,其实是有其他比收割或播种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及时的处理。早晨九点过后,妻子李银兰蒸了一锅白面馒头锅小米米汤,切了几颗用开水掠过的小白菜,用盐醋等调料搅拌后呼叫自己的二儿子。“小强,快点将炕桌摆到院子中间,将馒头c米汤和白菜端过去,叫你大过来吃饭,还有你的兄弟姐妹们也都一块吃。”张金平听到儿子的呼叫,他停下手中的杂活,来到了炕桌面前,其他兄弟姐妹闻声后都聚集了过来,一家六口人围坐在院子中央的一个小炕桌周围吃了起来,唯独缺少其一大早就出门放牧家中两头黄牛的十六岁的大女儿张小梅。 张金平一边吃饭一边安排着全家当天的事情:“小红c小军c小芬在家中待着,看好家中的门,我和你妈c小强三人一起去一趟集市,给小强置办一些初中住校用的物品。”农民家庭中的事情安排,没有国家工作单位的会议形式,一般都是借助晚饭或早饭的时间,由大人们安排家中一天的劳动事项。农民的生活虽然比较艰苦辛劳,但他们的自主性却较强,可以随着季节和时间的变化,适时适地的调整所有活动,过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平淡生活。 早饭过后,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带着他们的儿子张小强出发了,他们赶往十里之外的西集乡集市,那是十三岁的张小强去过为数不多的几次的集市。白小村的村民大多数依山而居,张小强家居住在半山腰的位置,下山的道路两旁零乱无序地布置着村民的院落。张金平夫妻带着儿子张小强沿着家门口的小山坡一路而下,步行走过的山路上便留下了三个人的足迹,脚上的布鞋已被松软的黄土覆盖,那就是西海固地区常年干旱所导致的结果,只要是有山路的地方,道路总会被厚厚的一层黄土所覆盖。 下了白小村的山坡,便经过一公里的河滩,虽然说是河滩,但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小河的两边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形成了一个较长的河滩。这条小河是世世代代的白小村村民赖以生存的生命水源,一公里的河滩是他们世世代代去往外地的必经之地,也是到达西集乡集市和海阳县城的唯一通道。无论晴天雨天,无论干爽泥泞,要出行的村民总会行走在这条河滩上。 穿过河中的沙滩,便是随着地形起伏的四公里的山区土路,张金平一家三口步行在不太宽阔的山路上。张金平的心情是非常高兴的,他为儿子张小强从小学毕业,顺利考入西集乡中学而高兴,因此特意将张小强也带到西集乡集市上转一次,目的是为了让儿子熟悉一下从家到新学校的道路,也让儿子看一下即将到来的初中学习生活所在的地方。从家中到西集乡集市,五公里的山路,张金平一家三口步行用了一个半小时,他们顺利地到达了西集乡集市。 秋日的西集乡集市,尽管只有一条街道,由于正处于农忙时间,街道上来赶集的农民不是很多,偌大的街道显得稍微有一些空旷,除了街道的门面和商店正常开门外,街道上摆摊销售蔬菜c水果的人员也比平时少了许多。街道上有零星的修理自行车c鞋子的工匠,他们面前放置一部简单的修理工具和缝鞋机,时不时地有前来修车或修鞋的人,双方还不时地进行着讨价还价,即使一两元钱的修理费,一方说要的价格太高,一方说如今的社会已进入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物价都涨了,修理这个物件这个价格一点也不算高,讨价还价或许需要几个回合才能最终交付,到不是说前来修理的人员为了修理个物件还要讨价还价,只能说明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农民们的家中经济还不是十分的富有。 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已经在东南沿海地区如火如荼地进行了近十多年的时间,但在这个贫穷落后而又干旱少雨的地区,好像才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沉睡的黄土高原c宁夏南部山区c干旱的西海固,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其比富裕湿润的江南水乡沉睡的太久太久,也许是世世代代生活在此的人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他们仍然过着比较贫穷落后的生活。 西海固地区社会发展变化是缓慢的,但也有着一些不同寻常的变化,有些变化甚至在自觉不自觉的进行着,父辈们经过几十年的农业劳动生活,他们切身感受到了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沉重,也经受了西海固地区常年干旱而导致经济不发展的痛楚,部分农民在不断的寻找着可能有效的脱贫致富办法,企图能够改变世世代代生活贫穷的长期局面。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两人就是白小村中的一对,几年中曾经尝试着改变土地的种植结构,以提高家中的粮食作物收成,能够满足一家七口人食用的粮食,还能够多出一定数量小麦和胡麻,作为土地承包税而及时上交于国家。 更重要的变化是部分农民对孩子读书的重视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张金平的大女儿张小梅小就从没有去过学校读书,大儿子张小红由于在上小学之前放了几年的羊,上学也比别人家的孩子要迟一两岁,但争气的张小红头脑要比其他农民家中的孩子似乎更聪明一些,从小学读书开始后学习就一直比较好,他已经于前一年的夏天考入了西集中学,这一年他将升入初二学习。 二儿子张小强的年龄要比哥哥张小红小两岁,在小学跟着哥哥读书的几年学习时间,虽说平时的学习成绩远没有哥哥张小红那么优秀,但还是能与其他同学一样跟上学校学生的学习步伐,他也在今年夏天小学毕业后顺利地考取了西集中学。 西集中学是西集乡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也是西集乡的最高学府了。如果在旧社会的年代,一个家中要是能够出一个高小毕业的人都算是出人才了,但现在的社会变化大了,普通农民家庭中的孩子上初中的比例相对比高了许多,张金平一家已经有一个孩子上初中,还有一个即将要上初中了,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怎能不高兴呢。 夫妻两人首先带着儿子张小强进入了西集中学,他们想让张小强看一看自习将来要学习生活的校园。暑假期间学校还没有开学,学校中几乎没有人员往来,由于不识字的原因,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只记得大儿子张小红就读班级的教室c住宿的宿舍和一日三餐打饭的食堂。学校中所有的教室c宿舍都是人字型的架子房,所有的墙面全是用黄土高原特有的方法制作的泥土块堆砌而成,这一种泥块就如同一个大型的砖块,只不过没有进行烧制,而是用土制模具夯实而成,其硬度要远比砖块小了许多。就是这样的乡村校舍,在当时的西集乡来说,已经是最好的学校了,张小强所读的白小村小学的办学环境或许更差一些。美丽的西集中学校园,对第一次进入的张小强来说,这一些都是特别新鲜的事物,这也预示着过几天后,他自己将要跨入这所中学,开启自己的初中住校生活,此刻他的心中似乎有许多更加兴奋的滋味。 高兴的张金平夫妻两人为了支持儿子张小强的上学,将儿子带到了西集乡的集市,准备给儿子置办一些上初中时住校必需的相关物品。这一次的准备已经不是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第一次准备了,去年他们为了大儿子张小红的上学可费了不少的心思,当时准备了些许时日,但今年与去年相比,第二次准备起来就相对比较顺手多了,准备哪些如何准备等相对要简单一些了。 张金平一家三口在街道中伴随着零散的流动人群,进入到西集市唯有的一家供销社,准备寻购所需要的相关物资。这是一家由国家管理的供销社,供货渠道都是由政府来控制和管理,之所以叫国营供销社,就是因为当时还没有私人商店,私人是不允许开大型综合型的商店,只有零星的销售专门某一类物品的小型化的私人商店存在。国营供销社中的销售员的社会地位可高了,所有的销售人员均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他们为国家而不断地工作服务,并负责国营供销社货物的日常零售活动。 张金平第一个到达的货架位置是五金货架,他观察着五金货架上的诸多货物,随之向售货员要了两个合页个锁扣把小锁小桶油漆,这些五金小件是用来加工小木箱所需的必备之物。加工的小木箱是张小强初中住校时存放书籍c衣服和食物等东西的工具箱。 第二个货架位置就是布料的位置了,五颜六色的布料和各式图案类型较为丰富,可供人们选择的余地相对较大。这一次决定购买什么样的布料主要由李银兰来把握,李银兰看到了一块蓝色的布料,这种布料叫“的确良”,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布料,也是人们穿衣服的主要布料,她扯了四米多“的确良”布料。还需要购买制作被子c褥子c床单的布料,李银兰选取了三款图案比较搭配的棉布,她征求了丈夫张金平的意见后,决定购买选定的三款布料,另外她还在棉花的柜台前购置了六斤棉花,作为被褥的填充物之用。所有的这些物品共花去了张金平夫妻两人三十八块五毛钱。 张小强住校所需的物资器材购买完毕之后,该到他们回家的时候了。张金平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口袋中还剩下几元钱。虽然还要准备几个孩子上学的学费,但他还是决定破一点费用,给孩子们买一些少量的零食,以愉悦孩子们的胃口。看到跟随着他们的儿子张小强,又想想家中的其他孩子,心情高兴之余,他便购买了几斤苹果斤葵花籽。张金平夫妻便背起布料c棉花,挎包中放着购置的五金配件折返而回,跟在他们身后的张小强一手拿着一个苹果,一手抓着一把葵花籽,边走边吃着可口的苹果,时不时地将一颗颗小葵花籽送入口中,一边行走一边享受着非常难得的美味零食。 回家的路途,可能要比来时的路途稍微辛苦一些,因为张金平夫妻身上背负着所购买的布料c棉花等物品,走路的速度要比上午来时明显地慢了一些。张金平夫妻沿着山路一边行走,一边谋划着近几天家中的农业劳作,如何更好地完成家中的秋收和播种。当然,张金平夫妻两人还谈论着几个孩子上学的问题,特别是张小强上初中前诸多准备工作,他们展望着子女上学后的进一步学习生活,成长进步等等。 张金平夫妻两人和儿子张小强不知不觉的行进途中,夕阳也即将慢慢地西下,沿途田间劳作的农民陆续收工,劳作了一天的农民步行在回家的途中。张金平夫妻两人时不时碰到回家的农民,并对认识的农民招个手c打个招呼,从其招呼的语气来看他们的内心是比较高兴的。 西边的晚霞映红了半边天空,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月亮却已经悄悄地出现在了东方的当空,在深秋蔚蓝的天空衬托下隐隐可见,像一个银色的玉盘一样缓慢地徐徐升起,而在西边的夕阳却绚丽红润巨大,向这块贫瘠的西海固大地洒下艳丽的余辉。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绿润和谐,山间的鸟鸣声音传向近前,回家比较早的家庭主妇已经燃起了烟火,开始了全家晚饭的准备工作,沿途的村庄中不时地升起袅袅炊烟,缕缕炊烟缓慢地从屋顶或窑洞的烟囱升起,缕缕炊烟在傍晚的微风中随风而去,逐渐融入到了大气的怀抱。 回到家中的张金平还要借助月亮的光线,他带着大儿子张小红来到家中的苜蓿地,乘着夜色割取一些苜蓿草,父子两人各背一捆,将苜蓿从一里远的地中背回家中,然后用铡刀将苜蓿铡碎,用作两头黄牛当天晚上的草料。苜蓿草被父子两人切碎之后,张金平将草料装入竹框,背着竹框将草料填入到牛槽之中,两头黄牛享受着主人送来的美味可口大餐。 李银兰要准备全家人的晚饭,晚饭没有别的更好食材,只是平常的洋芋面片。她取出一碗白面,向白面中加入适当的水分和碱面,用十分钟时间将面粉搓揉成面团,然后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薄片。大女儿张小梅削去几个洋芋,将洋芋切成一块块条状,放入锅中用开水煮熟,然后将切好的小面片倒入锅中搅匀,顺手向灶堂中填加一些柴火,不多时间一锅香气腾腾的洋芋面片出锅了。 全家人围坐在房间中的小方桌周围享用着当天的最后一顿饮食,每人手中端着一大碗洋芋面片,他们不断地将碗中的洋芋面片送入口中,并时不时地用筷子夹着桌上一盘菜碟中的咸菜。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两人一边吃饭,一边安排着第二天所要完成的农活,还不时地继续筹划着孩子上学准备的问题。 晚餐过后,李银兰还要喂喂家中的小猪c小狗和小鸡,几个儿女可以帮助她端送盆子,分方向送到几类家畜的窝棚,等所有的家畜喂过之后,全天的劳动才算结束。平静的山村夜晚,全家人收拾完毕一切之后开始休息,他们伴随着时间的延伸而逐渐地进入梦乡 西海固地区的农民就这样在不适合人类宜居的地方世世代代地生存着,似乎过着与世隔绝的平凡生活,形成了一种独有的西海固群居生活品质,他们世代在这样平静的山村生活着,在这块土地上与日月轮回做伴,并延续不断地过着属于他们的平静而祥和的生活。 农民们的奋斗岁月已经献给了这片贫瘠的黄土地,而他们子女的奋斗岁月才刚刚开始。如何让子女的人生岁月过的更加地轻松自在,就需要父母在子女们的成长过程中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为子女们的成长发展做出一些巨大的付出。贫穷的西海固地区,要让子女的人生有一个与他们不一样的生活,最为可靠有效的一种办法便是供孩子们上学读书,通过供孩子们读书而改变孩子们的命运,当然也会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知识能够改变社会。西海固地区的农民孩子们将会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成长,真可谓是扬帆远航正当时,奋斗岁月正青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二章 第二章 开学前的日子里,有一天天空下着绵绵的阴雨,农民们不能到农田中劳作了。白小村村中的男人们便利用这难得的时间,前往别人家中或在自己家中成群地开展简单的娱乐活动,享受着老天给予他们的短暂休息时间。男人们的主要娱乐活动是下棋或打扑克牌,两人一组下象棋,四人一组打扑克牌,旁边还围坐了四五个人观看,他们谈论着不同的话题,时不时的发出爽朗的笑声,消遣着属于他们快乐而简单的平凡幸福生活。 阴雨天气给了农民们很好的休息时间,但张金平则没有休息娱乐的时间。他要利用难得的雨天时间,给儿子张小强制作住校所用的箱子。他在一间房屋内摆放了长凳子,找来一些家中贮存的旧木板,开始制作住校用的木箱子。大儿子张小红被父亲叫到身边负责抬木板c按木板c拉线条c递工具等活儿,帮助他干一些辅助性的简单工作。 张金平原来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木匠,年轻时曾跟别人学过木工制作手艺,成家后利用农闲的时间到附近的农民家中揽点木工活,制作木制家具c盖些土房子,挣点小钱以弥补家用。别看他小时候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他的木工活一点也不差,似乎做木工时不需要知识一样,对于尺寸的把握得心应手,正是凭借着这一点好手艺,才在村子里面小有名气,用村中长辈或其他同龄人的说法:“他是靠锯子和偏刃斧子谋生的,比别人有那么一点可用的手艺,除了用种地的粮食换取点金钱外,还可以通过作木工活挣点零用钱,家中过的要比其他农民相对稍微较好一点的日子,可以勉强供得起几个孩子的上学。” 对木匠出身的张金平而言,十几年的木匠生涯,制作过的各种家具不计其数,加工一个学生住校用的木箱是比较轻松简单的事情了。他按照现有木板的尺寸大小,用卷尺丈量和计算着,别看他从小没有读过小学,没有学习过数学和几何,但对木工活的丈量和计算还是得心应手,他不时地在木板上记下简单的几个数字,并划出几个关键的拐角,短短的几分种时间过后,箱子的精确尺寸基本就定了下来。 张金平一手拿着墨斗,墨斗是用牛的犄角制作而成,里面放入海绵并倒入墨汁,用一条细细的棉线穿堂而过,当棉线条拉出时有墨汁渗入其中。他将墨斗中拉出的线条递到儿子张小红的手中,然后在木板的另一端用手暂时固定,从线条的中间拉起,使线条和木板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瞬间松手之后,线条经过反弹便在木板上留下黑色的印迹,同时用铅笔在木板上迅速的标记,片刻功夫,线条完全划好。张金平将木板放置于长条凳子上,一脚踩着木板,一手拉着锯子,用其有力的双手将木板按照划定的线条锯开,箱子的六面分别按照比例锯好。张金平用推刨将六块小木板的各面推平整,使每块小木板的两面光滑平整,以便张小强住校时能够更好的存放食物c衣服和书本。 第三道工序就是锯边装缝,钉钉合拢,使六面木板简单的组装成为一个长方体,张金平用锯子在长方体的一个表面锯出半部分,作为开箱用的盖子。第四道工序就是利用集市上购买的合页c锁扣,将合页和锁扣安装到木箱子上,使其能够能为一个可以开启和关闭的箱子。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刷漆,他将一个小小的漆刷伸入油漆桶中,用油漆刷捞取一点油漆,用刷子在箱子外表面来回的刷漆上色,快速地将箱子刷成了金黄的颜色。 张金平在大儿子张小红的帮助下,用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制作成了一个住校所用的木箱子。箱子的颜色被刷成为金黄色,也许是代表着对丰收或成功的极度渴望,也许代表着对儿子以后学有所成,金榜题名的美好寓意,这也是张金平心中一直以来所存在的美好愿望。 妻子李银兰当然也没有闲着,她这一天还要比丈夫张金平更加地忙碌一些。同样是为了准备张小强上学所需的诸多物品,夫妻两人虽然分工不同,但她的活儿对于即将住校的儿子而言则更加的重要了许多。 李银兰将张小强叫到了她的身边,她用布尺子丈量着儿子的身高c胸围和腰围等尺寸,在“的确良”布上比划着衣服的尺寸,用院子中拣来的黄土块代替粉笔,将需要裁剪的线条清晰的画在了布料上。她用剪刀将布料沿着划定的线条裁开,用针线简单的将几块裁剪开的布料边角进行暂时性的缝锁和固定,用家中经常使用的缝纫机进行缝制。缝制的时候,李银兰灵活地挪动着手中的衣服布料,不时地用手启动着缝纫机的起运轮,她用双脚踏动着缝纫机的踏板,并不时地卷边剪线条,以较快的速度将布料缝制成了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 张小强脱去了身上破旧的衣服,换上母亲制作的新衣服,试一试新衣服的合身程度,穿上新衣服的他顿时精气神上来了几分,瞬间从一个衣衫褴褛的丑小子变成一个衣着崭新的小家伙。真是应验了故人常讲的一句话:人靠衣裳马靠鞍。就是说人是需要衣服来撑起形象的,马是需要好的鞍子才能体现其身价这一至理名言。张金平看到儿子张小强身上一身崭新的衣服,他平静的注视着眼前的儿子,平和地对儿子说到:“你妈做的这身衣服穿着合身,有了新的衣服穿,将来到了中学后就要好好读书,争取每回都能考个好的成绩。” 张小强换下来旧的衣服仍然不能丢掉,还需要李银兰清洗干净,缝补后给三儿子张小军来穿呢,张小军可以继续穿着它读小学。别看张小强换掉的那身破旧衣服,它可是大儿子张小红穿过的衣服,由于张小红个头长高了,衣服小了不能穿了,便让二儿子张小强穿着,况且上小学的同学中穿身破旧衣服的小朋友也不少。小学同学们的家庭贫穷程度大多数一样,农村的孩子读小学时穿着破旧的衣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说小同学们都不会相互的嘲笑彼此。张小强弟兄三人,年龄分别相差了两岁左右,一套衣服兄弟三人可以先后穿着,当然也可以穿它好几年时间,真是“新三年c旧三年c缝缝补补又三年”,但对经常活动不停的孩子们来说,穿九年的衣服实在是比较少的,甚至有点夸张的成分,但一套衣服至少穿五六年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一身崭新的衣服制作完毕之后,李银兰便又开始制作住校所用的棉被和褥子。她将一块棉布铺在家中的土炕上,然后教二儿子张小强c大女儿张小梅撕棉花,三个人不断地将一团团棉花块撕开,将棉花整理成手掌大小的圆块形状,圆块形的棉花每一处厚度大体上保持均匀。李银兰与子女三人撕了一半棉花之后,她便将棉花块从棉布的一边摊起,不断地向棉布的另外一头延伸。她们不断的重复着撕棉花c摊棉花的动作。不一会儿的功夫整个棉布上面覆盖了一层雪白松软的棉绒,李银兰又在棉花层的上面铺上一层棉布作为被面。 一床被子的内胆棉花被三个人填充完毕,棉花的上下全被棉布严密地包裹起来。李银兰用针线快速地在棉被上一行行的缝针引线,每条线的行距之间的距离大约十厘米左右,其缝针引线速度之快,足见她二十多年的家庭主妇生活,练就了一手好的针线手艺活,不多时间一床棉被制作完成。李银兰以同样的工序和流程缝制完毕褥子,然后用一大块塑料布将床单c被子c褥子包裹起来,放置于家中的一把椅子上边,只待开学那天将被褥送往儿子上学的初中学校宿舍。 李银兰还想着有一件什么床上用品没有准备,她发现还缺少一个枕头。她便在家中的衣厨中翻来找去,找到了一件破旧而无法继续穿着的蓝色衣服,她将破旧的衣服裁剪开来,选取相对较为结实的部分旧布料,然后用缝纫机缝制成了一个枕头和枕巾,用当地比较盛名的农作物荞麦皮填充枕头。荞麦皮是一种很好的枕头填充物,据说可以起到较好的保健功效,同时也可以做到杂粮外壳合理利用的目的。生活在西海固地区的农民们,黄土地给予了他们特有的农作物产品,他们尽可能地利用着农作物的一切,做到物尽其用,一点也不浪费资源,真是黄土地滋养着农民,农民合理地利用着黄土地的一切,真正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李银兰缝制衣服c缝制被褥之后,还要对大儿子张小红的住校被褥进行拆洗,她用洗衣粉将被褥外边包裹的棉布清洗干净,然后以同样的方法予以缝制。一天的缝制和拆洗等劳动,给几个孩子上学前的针线活准备工作,也倾注了李银兰的一份劳动和心血,也是她对儿子即将到来的初中读书生活的极大厚望,也是在西海固贫困地区上演的一幕现代版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慈祥的母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着儿子的上学,为儿子的上学贡献着自己的劳动,养育子女和付出劳动对她们而言则是莫大的人生幸福。 初中学生的住校生活,还需要油料c面粉c土豆这三样必须品。如果赶上天气晴朗的一天,张金平便会独自下地劳作,李银兰用扫把将院子清扫干净,将一大块塑料雨布铺在院子的中央,她在儿子张小红和张小强的帮助下,从家中存放粮食的窑洞中抬出一袋胡麻c三袋小麦,将粮食倒于雨布之上,用筛子c簸箕等工具进行筛选。李银兰时而用簸箕上下摆动,时而用筛子来回摇摆,时不时地拣掉了粮食中的杂物或小土块。一个下午的功夫,她将一袋胡麻和三袋小麦收拾干净,然后在粮食中泼洒少量的生水,以保持粮食有足够的湿度,保证粮食在加工的过程中不至于太干燥,从而确保加工时更易于提取更多油料和面粉。四袋粮食被收拾妥当之后,李银兰又重新将粮食装入袋中,与两个儿子一起抬放于家中的上房地上,以待开学前的某一天将粮食运往几公里外的地方加工。 李银兰又从窑洞中拿出半袋燕麦c几斤豆子,以同样的方法筛选干净,她将燕麦和豆子倒在一起充分的搅拌混和,用凉水冲洗的方式去除掉粮食中的灰尘,之后将燕麦和豆子倒入锅中,放入食盐c花椒c大香等调料,倒入一定量的生水进行蒸煮。她不时的向铁锅下的灶堂中填入树叶和木材等燃料,不时的用勺子搅拌着锅中的燕麦和豆子,不出十多分钟的时间,燕麦和豆子在温度的作用下,升起淡淡的缕缕香气,厨房中顿时弥漫着杂粮的气息和调料的香味。 等到锅中的水分煮干之后,便开始第二道工序。李银兰继续往灶堂中填加燃料,开始不断地翻炒,将燕麦和豆子炒熟,待粮食的表皮散发出金黄色的光泽时,证明粮食被翻炒到了研磨所需要的程度。 翻炒之后的燕麦和豆子,还需要最后一道加工程序,用最古老的石磨进行研磨。李银兰带着自己的儿子张小红和张小强,在自家的石磨上进行研磨。石磨磨盘由两块圆柱形的石头打磨而成,中间有石纹相反的小槽,上面一块磨盘有下食料的小洞口,下面一块磨盘固定于一个堆砌的水泥台子上面。上面磨盘的一边连接绳扣,可以用两根木棍推动着围绕旋转,将燕麦和豆子用石磨磨成面粉。通过三便的不断研磨,燕麦和豆子被研磨成为面粉,细细的面粉闻起来香气溢人,当地人把这种食物叫“炒面”。饥饿了之后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开水搅拌食用。加工的“炒面”成品可以长时间保存且不会变质,这些“炒面”将被张小强弟兄两人带往学校,可以在他们感到饥饿时应急食用。 开学前的一天清晨,天色刚刚蒙蒙发亮,张金平简单地吃过了早餐之后,他便从家中出发了。他用自行车后座载着李银兰前几天收拾干净的那一袋胡麻,胡麻是西海固地区特有的油料作物。张金平一大清早便从家中出发,他要赶往西集乡街道中的油坊,用胡麻榨取一些胡麻油,一百斤的胡麻能榨取约三十斤的胡麻油和七十斤的油畉,其中的十斤油将要被上交于学校的食堂,油料加工完毕后他便匆忙返回,平坦的地方可以骑行,陡峭的地方则推着自行车前行,于中午时间赶回家中。 午饭过后,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便将收拾干净的三袋小麦装到架子车上,张小强牵着家中的一头黄牛,拉着三袋小麦前往相邻的白沟村磨面。当时的白小村还没有通上电力,全村人晚上只能靠点煤油灯照明生活。白沟村距白小村大约一公里路程,一家三口花去了半小时的时间抵达了白沟村的磨面房,恰好前面没有农民来加工面粉,凑巧的时间节点能够让张金平夫妻及时加工自家的小麦。张金平夫妻将三袋小麦搬入磨面房中,倒入磨面机旁边的一个大木框中,硕大的木框子足足可以装下五袋小麦。虽说磨面机是电力进行传输,但机器开动起来之后,仍然需要一个人将木框子中的小麦用小斗铲起,一斗一斗的往磨面机的粮食入口中倒入小麦,而且要始终保持一定的填充速度。经过四次反复不断的机器研磨,才能一遍一遍地研磨出精细的面粉,其中第二遍和第三遍的面粉又细又白,基本可以满足学校食堂上交面粉的质量要求。张金平夫妻便将这两遍的面单独装入布袋之中,以供开学时作为儿子住校期间所需物资上交于学校食堂。余下的第一遍和第四遍的面粉质量相对较差,当地人俗称其为黑面,只能留作家中日常食用,最差的皮畉也要作为家中黄牛或猪狗的食物,保证粮食加工后的一切产品能够被完全利用。 开学前一天下午,李银兰带着儿子张小强,她挑着一个长扁担,扁担的两头挑着两个笼框,准备从土豆地中选取一些较大的土豆。她带着儿子趟过一条小河,爬上一段小山坡,来到了二亩土豆种植地。虽然天气已经进入到了秋天,有部分的秋季农作物已经收割,但土豆还未到收获的时节,田地中的土豆藤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绿色。挖土豆不能一颗藤连根拔起,只能观察土豆藤下面的泥土。如果泥土有被撑起来的样子,呈现一个小小的土包,则证明下面一定有一个比较大的土豆。李银兰不断的寻找着,时而低头往前行走,时而停下来观察着脚下的泥土,并不断地翻着脚下的泥土,不一会儿功夫,便找到了两笼框的土豆,只有足够大的土豆才能达到学校食堂所要上交的质量要求。 李银兰挑着两笼框土豆,她行走在返家的途中,要经过白小村村前的小河,她要在小河中清洗掉土豆上的泥土。这一办法是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只要农民家中采取少量的土豆,都要在小河中清洗干净后带回家中。究其原因,农民们家中平时用水比较缺乏,他们每天都要从小河中用水桶向家中挑水,以保证家中正常的用水。如果不清洗掉土豆上的泥土,回家后还要从小河中挑水,反而费时费力且多了一道程序,增加了劳动的工作量。 水资源的缺乏俨然成为制约白小村农民生活的一个现实而重要的问题,农民们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若是逢上天气干旱,庄稼的绝产少产局面是一定会出现的,甚至连生活用水都成了农民们难以保证的问题。就是在这样干旱的地区,西海固地区的农民们世世代代在这样的土地上生活着,同大自然坚持不懈地作着持久的抗争。 人类不断地与自然做着艰苦的斗争,为了生活忍受着干旱,但还是要在生存的土地上不断的抗争,只有不断的抗争和劳作,才保证了他们一代一代地在干旱贫瘠的黄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生活,过着属于他们的平凡日子。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三章 第三章 八月二十六日这天,是开学报到的第一天,李银兰起床后便在厨房中忙碌着,她不但要准备全家人的早饭,而且还要比平时制作更多的馒头。制作馒头的面是前天晚上发酵而成的,这次蒸制的馒头比平时的数量多了许多,需要用竹制的三层蒸笼制作,蒸出来的馒头经过半个多小时冷却之后,她将馒头装入一个军绿色的帆布挎包,帆布挎包要被带到学校,挎包中的馒头可以作为张小强兄弟两人两三天的主食之用。 张金平起床后也没有闲着,他在两个儿子的帮助下,将前一天采取的土豆装入袋中,用塑料壶装入十斤胡麻油。张金平将两袋子面粉袋子土豆c十斤胡麻油只箱子c两床被褥全部捆绑于架子车上。装车完毕后,李银兰烧制的饭菜已经就绪了,全家人围在方桌上简单的享用完毕之后,他们要送两个孩子到中学去报到了。 张金平和李银兰夫妻带着他们的两个儿子出发了,这是张小红初二开学的第一天,也是张小强初中开学的第一天。开学报到的这一天,张小强身上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而张小红则身着去年升入初中时制作的衣服,一家四口从家中出发了,他们将前往五公里外的西集乡中学报到。张金平拉着架子车离开了家门口,架子车从门前的小坡缓慢而下,车子的后面顿时扬起了一缕缕的灰尘,车轮过后便在路上的泥土中留下了深深的两道痕迹,痕迹顺着泥路延伸至村外的山路。 张金平一家四口人行至白小村的村口,正好碰到了同村的王光明c李小荣c李小玲等同学和他们的家长,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在这一天送自己的孩子前往中学报到。每一个家庭拉着一辆架子车,车子上拉着学生住校所需的生活用品和物资,几辆架子车浩浩荡荡的向着西集乡中学所在地点进发。这一壮观的送学大军和上学队伍也说明了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是饱经苍桑的白小村村民经过痛苦的生活磨难,认识到了知识对于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开始重视他们子女的读书求学问题。农民们的这一变化也是响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的大政方针,利用改革开放时期政府对教育的大力支持,尽可能供养他们子女读书的重要行动,期望他们的孩子能够永久性地走出农村走出大山。 长期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农民们世世代代过着贫穷的日子,有了党的好政策的帮助支持,农民们的日子就有了好的盼头。对于农民们来说,他们已经半辈子与黄土地打了交道,他们的人生已经无法改变,需要改变的是对下一代的大力支持,给他们的子女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机会,试图改变世世代代为农民的局面。 送学大军的行进队伍到达西集中学后,各家自然而然地分散开来,他们按照不同的年级和地点报到。张小红的报到相对简单,也有自己固定的宿舍。张金平和李银兰夫妻便将两个孩子的被褥统一放置于张小红宿舍的铺面上。夫妻两人推着架子车,来到学校东北角的学生食堂,将从家中带来的面粉c土豆c胡麻油上交于学校的学生食堂。学生食堂的师傅用秤称去了每一类物品的重量,按照学生食堂的要求和物资的重量,一斤面粉追加一毛钱的加工费,一斤土豆追加一毛五分钱的加工费,作为加工饭菜时的煤块c调料等辅助性材料的费用,张金平夫妻两人根据学生食堂的规定上交了相应的加工费用,领取了与上交物品相等数量的面票和菜票,他们便将面票和菜票分别交给两个儿子。 上交面粉c土豆和油料的同时,考虑到张小强还需要一个大的洋磁碗,张金平便独自一人离开了中学,到街道上的商店中给儿子张小强买了一个大碗,这类洋磁碗可以打一碗半斤饭的面条或洋芋菜,足够张小强这样年龄大小的学生填饱肚子。 由于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两人不识字,对学校的报名流程就不得而知,此时的报名流程对于小学毕业的张小强而言还是可以应对的,况且还有张小红的帮助指导。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两人只需要向报名点的老师询问报名的经费即可,得知张小强报名的书本费c学杂费共计一百叁拾捌元,张金平便从自己的口袋中掏出学费交于儿子张小强,张小强手中拿着录取通知书和报名费用加入到报名队伍之中。 张小强初中所在的班级是一年级(一)班,所有一班的同学排列在班主任的门前等待着初中的入学报名。张小强排在报名队伍的中间,他的个子显的十分瘦小,瘦长形的脑袋上呈现出的是一幅稚嫩的脸庞,他在队伍中时不时地左顾右盼,环视着眼前陌生的一切环境。前面的同学报名完毕后陆续离开,后面的同学便陆续地向前挪动,后来的同学加入到排列的队伍后面,张小强在队伍的中间等待着自己报名时刻的到来。 排在张小强前面的是一位女同学,她的个子与张小强差不多一样高。她亭亭玉立的小身材在他的前面显得格外独特,她看上去眉清目秀,圆圆的脑袋与张小强的长形脑袋恰好形成反差,圆型的脸庞上面闪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红扑扑的脸蛋上相嵌着一对迷人的小酒窝,脑袋后梳着两条半米长的小辫子,她身着一身蓝花格子的衣服,也正在焦急的等待着报名。出于对学校环境的陌生,她也不时地向校园的其他方向张望,寻找着她能够观察到的别样景致。 她偶尔回眸一瞥,眼睛正好与张小强的目光对视。两个十二岁的男女孩子第一次在一起排队,第一次的目光对视,对视的时间十分短暂,他们双方都显示出了某种不确定性的不自在。张小强迅速的低下了自己的脑袋,看着自己的脚面,前面的这位女同学也迅速的将脑袋转向了前方,脸上泛起了微微的红晕,那可能是女孩子害羞的表现。对于这个年龄段的男女学生,有如此的表现确属于正常现象,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正处于自己的羞涩期。 排列的队伍不断地向前移动,当班主任老师呼叫姚永艳时,便轮到了前面的这位女同学报名了。排在她后面的张小强发现老师叫的是前面的这一位同学,才知道这位同学的名字叫姚永艳,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她,也是第一次知道她的名字。 姚永艳小同学是另外一个乡的学生,她的家住在西口乡的姚林村,她之所以就读西集中学,是因为西集中学与家中的距离要比西口中学近一些,其姐姐姚永娟在西口中学上学时路途较远,回家时有诸多的不方便,她的父母才决定让姚永艳就读西集中学。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决定将女儿送往距家更近一些的西集中学就读初中,从而方便女儿姚永艳回家,也方便他们从家中向学校送食物。 开学前的那几天,姚志全和赵玉花夫妻和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一样做着相同的准备工作,即要准备已经在西口中学就读初中的大女儿姚永娟的物资,还要准备二女儿姚永艳的被褥c物资,可谓有同样的忙碌c同样的负担c同样的经历。不同的是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准备的是两个儿子的上学,而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则准备的是两个女儿的上学。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并没有彻底解放妇女,男尊女卑的观念在当时贫穷的西海固地区还是比较盛行,大多数农民对男孩子的学习支持程度远要比女孩子重视许多,但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的思想观念则更开明一些,他们根本不存在重男轻女的观念,夫妻两人对女孩子的教育一样重视,全力支持他们的两个女儿读书,给她们提供能够学习的一切机会,姚永艳姐妹两人也不辜负父母对她们的期待,她们都能够陆续地考上中学,开始她们的初中住校学习生活。 开学报到的当天,姚永艳由其母亲赵玉花送至西集中学报到,而姚永娟则由父亲姚志全送至西口中学报到,父母无法一起送姚永艳初中开学第一天的报到,由其母亲陪伴她报到,大部分的报到事情由姚永艳自己来完成,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应了女孩子比男孩子生长发育较早的事实,女孩子初中时一般都具有比男孩子较早独立的心理状态,处理事情也比同龄的男孩子成熟。 姚永艳报到完毕后,已经离开了报名的队伍,她已经在其母亲赵玉花的陪伴下到宿舍处理其他事项去了,这一次她离开时再也没有回头看看她身后的张小强。张小强上交了报名费,领取了初中英语c数学c语文c地理等课本后,他总算完成了初中入学报名的所有手续。张小强双手捧着发下来的书本,与自己的父母一起来到了报名时所指定的宿舍。 张金平前往张小红的宿舍,他从张小红的宿舍中取来了张小强的被褥c箱子。张小强住宿的宿舍是一间大房子,宿舍由一间大教室改造而成,里面靠墙壁的两边摆放着两排高低木架床,中间留有一个不足两米宽的人行过道,每一个人的床铺位置相对有限,只能将两个同学的被褥重叠铺在一起,才能不至于超过划定的宽度要求。紧张的住宿条件可以从宿舍的床铺布局集中的反映出来,导致如此紧张的住宿条件是大部分学生都是乡村农民家庭来的,他们的家庭与学校的距离相对较远,不便于每天往返于家中和学校走读学习。 孩子们的一切入学手续办理完毕后,白小村的几位家长利用难得的机会,他们有的为了秋季播种的需要,及时地到乡农村供销社购置了播种用的化肥,包括尿素c磷肥等肥料,有的购买其它部分的家庭生活用品之后,他们又拉着架子车,一起沿着来时的路途向家中的方向走去。 家长返回后留下了他们的子女,他们的子女将要在远离家乡的西集中学开始住校生活,进行几年的初中学习生涯,摆在同学们的面前是即将到来的陌生而憧憬的初中生活。人生需要成长,一个人出生之后便作为个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开始需要依靠父母的完全照顾,生命慢慢地成长壮大,一旦时日足够或者有更多的机会,他们便不断地脱离父母走向外面的世界,开始半脱离状态的学习成长,向着一个更加成熟的生命体转变,以至于后来完全脱离父母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开学第一天的报到工作基本结束,所有的家长陆续的返回了他们的家中,西集中学的教室c宿舍中便热闹了起来,安静的校园有了学生的气息,整个校园显得非常的富有生气,到处洋溢着年经的活力。预定的下午五点全班集合,班主任老师安排全班同学的座位,传达学校对初一新生教学管理等相关要求。 班主任老师开始在教室中安排同学们的座位,座位的安排基本是按照学生的个子高矮进行,同时也参照了报到时的排队顺序。姚永艳被安排在了第二排的第一个桌子,她一手提着自己的书包,快速地走向了属于她自己的座位。她的名字对张小强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他已经在开学排队报名时知道了她的名字叫姚永艳。尽管他知道她的名字,但她还是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什么,排队报名时两人目光的相对一视实在没有给她留下什么影响,也不可能给她留下什么影响,当然她也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影响。 “张小强,你坐在这个位置。”这是班主任老师的安排。听到班主任老师的呼叫,张小强提着自己的书包,慢慢的走向了姚永艳已经坐下来的课桌,这次他们两个同学居然又坐在了同一张课桌上。张小强瞥了一眼已经坐下的姚永艳,姚永艳也向身边的他投去一丝丝的目光,看看是谁即将和她自己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当她发现是一个男同学时迅速地将自己的目光移向了教室的正前方。 姚永艳知道了自己的同桌是一名男同学,她的头脑中想到了排队报名时的情景,想到了这位男同学就是排队报名时站在自己身后的那位男同学,便问到:“排队报名时你是不是站在我的身后的那一位呀?”得到的回答是一个简单的“是”字,他们之间便再没有更多的交流,他们只是知道了彼此的名字,并且知道他们将来会以同桌的身份在这座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开始学习c聆听老师的讲课。 所有同学的座位安排完毕之后,班主任老师宣布了学校的纪律要求,并对座位的安排进行了重点的强调:同学们的座位基本上是按照每个人的个头大小进行安排,但考虑到女同学的心里成熟年龄要比男同学早一些,而且自律性要比男同学强一些,此阶段女同学的学习成绩普遍的要比男同学好一些,内心要更加地安静一些,学习态度当然也会认真一些。而男同学相反绝大多数可能要调皮一些,外表要好动一些,学习的自律性可能要比女同学差一些。为了学习上的相互帮助,班级暂时将男女同学安排在同一张课桌上,希望同学们要相互学习c相互交流,共同努力奋斗,争取班级的各项成绩能够排在全年级的最前面。 那个时期的男女同学还仍然处于非常害羞的年龄,与异性说句话都显的脸红和不安,封闭落后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质朴的外表和腼腆的性格,小学学习时总是男同学与男同学c女同学与女同学在一起玩乐,男女同学之间几乎不相互交流。班主任老师也是从小生活于西海固地区,他当年考取本市的一所大专院校,他对本地的教育现实状况相对比较了解,经过三年的师范专业学习生活,自从大专毕业之时,当他走上老师的工作岗位以后,他发现安排男女同学同桌学习有许多好处,基于对自己初中学习生活亲身的经历和感受,他才做出这样的座位安排,目的是促进男女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帮助同学们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智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全班同学的整体学习水平。 同学们当天的晚餐是从家中带来的白面馒头和学生食堂的土豆菜汤。到开饭的时间节点,每一位同学带着不同的盛饭器具前往食堂排队打菜。张小强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拿着洋磁碗,加入到排队的行列。前面排队的同学一个个的散去,张小强将手中的半斤菜票亲手交与厨师,厨师便将一大勺子土豆菜倒入洋磁碗中,再填加半勺的土豆菜汤。张小强端着自己的洋磁碗,与其他同学一道回到自己的宿舍,坐在宿舍床铺的边沿享受着可口的饭菜。他拿出家中的白面馒头,一口馒头口土豆菜,不一会儿功夫,馒头和土豆菜被消灭干净了,这是张小强初中生活的第一顿晚餐,也是他离开家后的第一次晚餐,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学校大食堂的伙食味道,此时此刻的他还没有考虑到他将会在接下来的初高中生活中继续过这样六年的住校生活。 熄灯的铃声响起,张小强与王光明钻进了他们自己的被窝,崭新的被褥盖在身上,全身有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张小强第一次住进有五十多人的集体宿舍,陌生和兴奋使他自己久久的不能入睡,他回味着自己初中开学第一天的生活,报到c座位c晚餐等等,这一切使他忘记了想家,忘记了想念父母。姚永艳与其他女同学一起入睡,她第一次离开父母,却又与姐姐姚永娟不在一所中学,她的心中难免产生了一点点的失落情绪,她想念自己的母亲,想念家中晚上睡觉的日子。 时间在不断的逝去,年经的人生需要不断地成长,学习就是最好的成长,离开家庭也是最好的成长。属于他们自己真正的学习生涯c住校生活c奋斗岁月才真正的开始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四章 第四章 学校的课程正式开始了,所有的课程对张小强等同学而言都是新鲜的,各门课程的进度要比小学快了许多。上课的老师都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上课期间每位老师都进行了自我介绍,经过一周的课堂学习,张小强基本了解了所有的代课老师。西集中学的大多数老师都毕业于固原师范学校,他们的文凭当然就是中专文凭了。有少量的老师毕业于固原师范专科学院,他们则具有大专文凭。少数极个别的年轻老师则是宁夏大学毕业,具有大学本科学历。 最有特点的就是他们的英语老师,主要来自于海阳县职业中学。当时全国上下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各地的教育事业不断地得到了有力地发展,固原地区教育部门根据省级政府的指示,在西海固地区实行初中普及英语教学。普及英语教学,当然需要更多的英语老师,当时英语老师还是比较奇缺的资源,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只能自己想办法。海阳县政府和教育部门根据上级开展广泛英语教学的要求,加强了英语教学老师的培养工作,培养了一批基本能够胜任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师队伍。绝大部分负责英语教学的老师,他们都是海阳中学毕业后未能考上大学,由政府统一组织选拔考核,作为普及英语教学的苗子,尔后由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初中英语教育岗位培训,他们于海阳县职业中学开展为期两年的英语速成培训,经过培训后分配到全县所有的初级中学。 经济不发达,教育就落后,教育落后则影响更为深远。单从西集中学的师资力量来看,就足以说明西海固地区整体教育水平的相对滞后,师资力量的相对薄弱和不足。张小强所在的一年级,就有两位女性英语老师通过县职业中学培训的方式任教,她们与政府签订的是合同制协议,待遇与其他有正式编制的老师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其他年级也有相应的这一类老师被补充到英语的教学岗位上,甚至连初一的地理c体育等非主要课程都是由这些英语老师兼任。 初一的课程是全新的课程,老师上课的进度要比小学的快多了,课程的难度也要比小学的难多了,课后的作业也要比小学的作业多了许多。当然住校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学习时间,早操过后的早自习和晚饭过后的晚自习时间都可以用来学习。同桌的姚永艳同学比较聪明好学,她在课堂学习中认真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准确高效,而且课后能够第一时间完成作业。张小强同学比较顽皮好动,不能长时间静下心来专注于学习,他的学习效果就显得很一般化了。对张小强同学而言,能够与姚永艳做同桌,碰到了一个爱学习c肯上进的好同桌,也是他的一份运气,她的沉稳好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某种程度上可以抵消他顽皮好动的坏毛病,从而对他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同坐在一张书桌上学习,两人有时在写字c翻书时偶尔会相互之间碰到对方的胳膊,就是简单的一个小接触,似乎都在他们彼此之间出现一些不自在的表现。为此,姚永艳在课桌上用铅笔沿课桌的中间划了一条竖线,以示两人对课桌桌面的主权界线,并要求张小强在日后的学习中严格遵守。张小强虽然顽皮好动,但迫于姚永艳同学所划定的一条界线,他也从不敢故意地逾越,贸然地触犯姚永艳同学的地盘,两人从此表现的相安无事。 按照班级打扫卫生的任务分工,每一张桌子上的两位同学负责一天的黑板擦拭和地面卫生清扫等工作。面对卫生打扫工作,张小强和姚永艳不得不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协商,张小强性子中有一种难于安静下来的天性,作为男同学的他主动地承担了每节课后的黑板擦拭任务。早晨同学们出早操后,下午最后一节课结束后,张小强和姚永娟同学便要及时地清扫地面c清除垃圾。虽然他们两人时不时地要共同完成教室地面的卫生清扫工作,但他们之间却很少有过多的话语交流。 每逢周三,如果西集乡街道上有集市,张小强的母亲或者白小村中的长辈利用赶集的机会,他们总要从家中带一些李银兰亲自制作的馒头或饼子。临近中午放学的十二点左右,学校门口一定会聚集许多学生的家长,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步行,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目的,就是为住校的学生送来食物,以满足剩下来三天的饮食所需。中午放学后,学校的大门才会打开,有时候张小红和张小强会拿到家中送来的馒头或饼子,兄弟两人分半后各自带回自己的宿舍。 要是家中大人没有送来馒头,他们手中的面票又不足时,张小红和张小强兄弟两人不得不返回家中取馒头。由于家中距学校较远,五公里的山区路程,中午往返时间根本不够用,他们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回家。晚上九点晚自习结束之后,其他同学陆续返回宿舍准备休息,兄弟两人就要从西集中学出发,有月光时行走到是方便一些,没有月光时只能借助手电筒的照明,回家的路线要经过好几处无人居住的地段,其中有一处叫做沙河堰的地方,夜间感觉到无比的恐惧,兄弟两人行走时感觉头皮有点发麻,他们自觉不自觉的加快步伐,有时候会小跑步经过,以求最短的时间能经过那一处可怕的地段。距离家中一公里的地方,是沿着小河前行,河滩中的树影c蛙叫等,兄弟两人感觉到比较阴森,对于张小强兄弟两人而言,他们的内心也充满了一定的恐惧。张小强弟兄两人终于到达了白小村的村口,劳作一天的农民们早已经进入了梦乡,整个白小村村庄漆黑一片,农民家中的小狗听到兄弟两人的走动,会时不时的朝院落外吠叫几声。五公里的回家路程,大人们白天需要一小时的时间才能走完,但是晚上兄弟两人只需要四十分钟的时间即可走完全程。 张小强弟兄两人终于到达了自家的大门口,院门早已经从里面关闭,需要兄弟两人敲门,家中的黄狗听见是兄弟两人的声音便不再吠叫。李银兰听到狗的叫声,她知道是两个孩子们回家来了,她便快速的从炕上起来,简单的穿上自己的衣服,出来给孩子们开门。李银兰知道孩子们是回来取食物的,她便吩咐兄弟两人睡去之后,她还要连夜忙碌一会儿。她来到了厨房,点燃厨房中的煤油灯,借助昏暗的灯光,她找到一只面盆,挖取几碗面柜中存放的黑面,就着开水和酵子,将面粉和成面团,之后将面团揉搓在一起。昏暗的灯光下有她劳作的身影,这是一个农村家庭主妇对家庭的负责,对自己子女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是对子女读书上学的大力支持。 当面团搓揉好之后,她还要在锅中填上一些生水,燃起灶火后将锅中的生水加热,等水加热到七八十度左右时,她便将面盆放入锅中,盖上锅盖以保持锅内有一定的温度,只有在温热的环境中面团才能在几个小时之内得到有效的发酵,发酵后的面团才可以制作可口的馒头。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她完成了面团的发酵,她顺手熄灭了厨房中的油灯,然后返回炕上继续睡去。 第二天凌晨四点钟左右,公鸡叫鸣之后,李银兰便要比其他的农村妇女更早地从炕上爬起来,独自到厨房中燃起昏暗的煤油灯,开始制作前一天晚上发的面团。类似的劳动她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了,自从大儿子张小红进入初中以来,她也时不时地起这么早来制作馒头。她从锅中取出夜间放置的面盆,查看面团发酵的情况,尔后将面团倒在案板上。她向锅中加入半锅生水,用水淘洗好半碗小米放入锅中,随之在灶堂内燃起材火。她不断的向灶堂中添加材火,并不断的揉搓着案板上的那块面团,放入适量的碱面,等揉搓到一定程度后迅速地将面团分割成一块块小面团。等到锅内的水沸腾之时,她迅速的在锅灶上架起蒸笼,在蒸笼的夹层中放入衬布,将一块块小面团放入笼梯中,然后盖上蒸笼的盖子,继续加火蒸煮半小时后,蒸笼中的馒头基本已经被蒸熟,锅中的小米米汤也基本被煮好。 时间将近凌晨五点,她叫醒了还在熟睡中的两个儿子,张小强兄弟两人快速地起床,简单地洗漱一翻。李银兰给每个儿子盛一大碗小米米汤,切点家中菜缸中贮存的咸菜,兄弟两人快速的吃着馒头c喝着米汤,不一会儿功夫就吃完了早餐。李银兰将大部分馒头装入黄色的挎包,兄弟两人便又从家中出发,他们乘着黎明前的夜色赶路前行,清晨的道路行走没有夜晚那样的恐惧,兄弟两人于六点之前抵达学校,恰好可以赶上学校的早操,时间一点也不耽误。 距家较近的同桌姚永艳,她的家中距学校大约两公里,家中老人到学校送食物的机会则没有那么的多。她一般是每周三中午下课后与同村的其他同学一起回家,家中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女儿中午要回家来拿食物。她便在上午花去一些时间制作馒头,然后将馒头分成两份,一份由姚永艳自己回家来取,另一份则由其丈夫姚志全骑自行车送往距家较远的西口中学姚永娟的学校。姚永艳同学回到家中后,还可以在家中吃到母亲亲手制作的午餐,午餐过后她又背起挎包,与其他同学一道返回学校,此时距下午上课还有半小时的时间,一点也不耽误下午上课的时间。有时候姚永艳则晚上回家,她可以不用上晚自习,但第二天还是要及时赶到学校出早操。第二天天不亮她就要从家中启程,离开家的一段路程需要母亲护送,等碰到其他同学后母亲才与她分开,她便和其他同学一起匆匆赶路以便能够赶上学校的早操。 春去秋来,张小强和姚永艳同学每逢周三都过着如此的生活,当天中午或晚上往返于学校和家中。只不过他们每次回家的路线则是方向相反,一个向西走沿着山路走向大山,而另一个则沿着公路向东走向川区,当他们从家中拿到食物后,都会向西集中学的同一个地点返回。 有时候,天气下雨,张小强无法回家。他临桌的一位回族同学,其家距学校只有五百多米的距离,对他而言就没有住校的必要了,他一直过着走读的学习生活。他知道临桌的张小强暂时不能回家去拿馒头,便在晚上九点多下晚自习后叫张小强到他的家中去,张小强当然也不会拒绝同学的一片好意。夜晚的外面一片漆黑,路面的水坑会毫不留情地湿去他们脚上的布鞋。张小强到达同学家中后,也会有同学父母预先剩下的面条,面条中尚未成熟的绿色西红柿,吃起来也是上等的佳肴。晚上睡觉的时候,那位回族同学将湿了的布鞋放进土炕的洞口,盖上洞口的盖子,等第二天起来上学时,便会又是一双干燥的鞋子。西海固地区回汉群居的地区,他们的和睦相处,相互帮助融洽了民族关系,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民族团结和谐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 每逢周六,张小强弟兄两人与同村的王光明c李小荣c李小玲等同学一块回家,热闹的学校进入了一天的片刻宁静之中。回到家中的张小强有时白天还要放牛,夜晚休息之际,兄弟两人坐在家中土炕上的炕桌边,拿出学校的课本,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学习c写作业。张小红上学以来总是比张小强高一年级,升入初中后张小红的学习成绩更是名列前茅,而张小强的学习则处于中间层次,张小强学习中遇到什么不会的问题,他总要向哥哥请教一番,总是能得到比较满意的解答。 姚永艳每逢周末都会与在西口中学读书的姐姐姚永娟见面,姐妹两人会时不时的谈起自己所在中学的老师c同学等学习和生活的趣事。周日的一天时间,姐妹两人还要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尔后于周日下午各自背起挎包,挎包中装的是母亲制作的馒头,她们分别回到各自的学校,开始下一周的学习住校生活。 周日下午,张小强兄弟两人又背着一挎包馒头返回学校,学校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张小强会时不时的和同班同学溜出学校大门,他们来到西集乡的街道上游玩。几个同学乘着街道上夜晚的灯光,漫步在街道的每一个角落,欣赏着眼前的街道风景,感受着人员聚集的街道风情,体验着离开家中来到全乡唯一的一个街道求学的另一番生活。 冬天的学习生活相对较为辛苦一些。学校的教室中只安装一个了取暖的煤炉,煤炉所需的煤块由学校统一配发,班级的学生只需要将煤块垒放于教室前面的一个角落即可。生火的木材学校没有配发,要求同学们周末回家时从家中带来一捆木材,作为生火用的引火材料。生火时只有在木材燃烧的火焰足够高c木碳块足够多时,才能够将煤块投入到炉堂内,便有可能保证将炉火生着。 记得有一次,姚永艳周末返校后忘记带一捆木材,被班主任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一次。被受批评的她满脸绯红地站在自己的座位前,委曲的心情不知向谁诉说,任凭班主任老师的严厉批评。这件事也是对她的一个特别深刻的教育,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忘记过带木材的任务,也不会忘记老师安排的其他任何事情。 忘记事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吸取教训。人的一生总会犯一些小的错误,但人生是需要吸取教训的。优秀的学生更是有很好的自制能力,总能够将老师的批评教育看作是对自己成长进步的一次机会,将某些事情记在自己的脑海中,力争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犯同样的错误,争取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和完美。 星期一的早晨,轮到张小强和姚永艳值日打扫卫生了,冬天打扫卫生时便多了一项生炉子的任务。张小强从自己用过的作业本中撕下几页纸张,他顺势将纸张搓揉成一个纸团。姚永艳划着一根火柴,点燃张小强手中的纸团,张小强将燃烧的纸团迅速地投入到炉内,姚永艳配合着将木材放入炉内,生怕纸团一会儿灭去,引不燃炉堂内的木材。 炉内的木材及时地燃烧起来,待到木材火焰足够的旺盛,炉堂内便有足够多的红色燃烧碳块,张小强从教室的角落中取些煤块,一块一块地放入到炉内,还要预留出火心,能够保证使空气从炉下顺利地向上流动。生疏而紧张的生火经历,张小强忙乱中用手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滴,但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在他的额头上留下了一抹碳灰。姚永艳看到了张小强额头上的黑色碳灰,也不好意思去帮助他擦拭掉,她只是告诉对方额头上有点碳黑。情急之下的张小强便向自己的手掌心吐了几口口水,顺势将额头上的碳灰的痕迹擦拭了些许,寻亲虽然不能及时彻底地擦拭干净,但总能有效地减少额头上的碳黑度。 为了能够使炉火更快地燃烧起来,张小强还要找来小扫把或者书本,他晃动着手中的小扫把或书本,从炉灶的下边入风口向炉内送风,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煽风点火”吧,尽管在他们这个年龄还不知道“煽风点火”的真正含义。 教室的温度有了煤炉的作用,足够保持了一定的暖和度,而他们住宿的宿舍中则没有煤炉。由于学校住宿环境紧张,每一个人的床铺都划定了宽度。每一个学生能够拥有的宽度只有八寸,寒冷的冬日夜晚,三个同学将褥子铺在一起,三床被子圧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相拥着抵抗寒冷,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夜晚,以这样的方式度过了初中三年住校生活的冬天。中间由于宿舍调整,没有足够多的床铺,宿舍中的一角放置着一个乒乓球桌,张小强等八名同学不得不将自己的被褥铺在上面,一张乒乓球桌上容纳了八个同学的身躯,就在这张乒乓球桌上他们睡了整整一学期。真是寒冷环境也可以锻炼人,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当然也会造就同学们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格。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五章 第五章 冬天校园中的早晨虽然寒冷,但再严寒的天气也抵挡不住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教室外也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好去处。老师要求同学们早操后尽量背诵英语c语文等知识,若大的教室中只要有部分人员朗读背诵,声音就会变的嘈杂无比,从而影响其他部分人员的背诵效果,吵杂的声音无法使张小强静下心来背诵。教室外面下着鹅毛般的大雪,他还是拿着书本来到教室外的房檐下学习,虽然飘洒的雪花落不到他的身上,但天气的严寒却可以让他感觉到彻骨。张小强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背诵,不一会儿的功夫,他的两手两脚被冻的发冷发僵,脸面被冻的发红。 张小强看到同桌的姚永艳也在屋檐下背诵时,他便打消了进入教室取暖的想法。他心想自己的同桌是一个女生,她可以在室外忍受严寒而勤奋学习,他作为一个男生有什么不能承受严寒的理由呢?他更应该接受严寒的洗礼,在室外继续背诵学习。姚永艳平时一贯学习十分的认真,她的期中考试成绩远远超过了自己,尽管学习中他们交流不多,但他还是要暗暗地向她学习,试图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对于张小强的这一些举动,作为同桌的姚永艳当然一无所知,她是班级中学习上的佼佼者,她也不会想到同桌张小强内心会有如此的想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的身边如果有好的榜样,那就会对他的言行举止产生意想不到的示范效应,他可能会在榜样的面前收敛自己的毛病,改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争取使自己变得相对较为完美和优秀。 挺过寒冷的半小时早自习后,同学们一窝蜂似的冲向了宿舍,他们拿出自己的饭碗跑步到厨房附近,到开水房中盛上半碗开水,或者到食堂打去一个半斤面的馒头,或者取出家中带来的馒头,乘着热乎劲享用,以此解决早晨起床后的饥饿,同时可以抵消晨读寒冷天气带给他们的不适。 上午的课程紧张而忙碌,上课时同学们认真的听着老师讲授的内容,有的同学会下课后利用课间的十分钟时间抓紧写一写老师布置的作业,部分同学则要等到晚上自习的时间完成作业。学习的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小强和同桌姚永艳同学在学习的岁月中辛勤地耕耘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不断地向着前面未能确定的学习阶段前行。 临近中午的最后一堂课,绝大多数同学不争气的肚子开始发烧,那是饥饿所致的结果,终于等到第四节课的下课铃声,老师们离开教室之后,同学们便一窝蜂似的涌向宿舍。张小强回到自己的宿舍,他拿出自己的洋磁碗,加入到食堂前面的排队大军之中。第一轮排队是将自己的碗送入厨房,碗中放着半斤面票或菜票,不一会儿功夫,厨房的锅灶上摆放了好几摞各式各样的大碗,当大碗送进去之后,大家便在外面焦急地等待饭菜出锅的那一时刻。 不多时刻,厨房中的面条或土豆菜煮熟开锅了,学生食堂外面便会闻到香喷喷的气味,饭菜的气味又进一步地激起了同学们的食欲。同学们便又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基本上以第一轮的顺序开始了第二个轮回,每个同学先后从厨房的橱窗中接过师傅递过来的饭菜。当轮到张小强时,他发展自己的洋磁碗不知被哪一个同学拿走,他沮丧地回到队伍的最后方,直到所有同学都拿走了属于自己的饭菜后,只剩下一个破旧的大碗,那一定是某个同学拿错了。张小强只能用别人留下的那个碗了,吃那份无人认领的饭菜,至于自己的那个洋磁碗,只能在下次开饭时再在排队的队伍中观察,即希望能够找回丢失的饭碗。 同学们从厨房的窗口中拿到饭菜后,有的将饭菜拿回宿舍饮用,宿舍中没有饭桌,他们只能坐在床边上享用。部分同学不愿意麻烦来回走路,他们就会在厨房附近的空地上半蹲下来,蹲在地上吃掉碗中的面条或土豆菜,饮食地点虽然简陋,饭菜质量虽然简单,但对张小强等同学而言,他们感觉到饭菜还是相当的可口美味。当一个大碗空空如也的时候,同学们就用厨房旁边的水龙头冲洗干净碗筷,然后拿着碗筷放回自己宿舍的箱子之中。前期回宿舍吃饭的同学,吃完饭菜之后还要返回到食堂旁边的水房,用水房外的水龙头清洗自己的碗筷。 晚上自习课结束后,有时也会有些饥饿感。此时,母亲制做的炒面便会派上了用场,张小强要么抓几把干炒面放入嘴中嚼一嚼,要么打点热水搅拌后吃一些。炒面的清香往往也是晚自习后的一道佳肴,可以解决暂时的饥饿,保证晚上睡觉时不至于感到非常的饥饿。 寒假将近,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每一位同学都带着自己的寒假通知书返回家中。做了一学期同桌的张小强和姚永艳同学第一次分别,他们将度过初中以来的第一个寒假,第一次的分别对他们而言什么都不存在。回到家中后,家长们的第一件事便是看看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单,分数较高的往往会得到家长的表扬,差一点的当然会得到一次严厉的批评,甚至还会被痛揍一顿,以便让自己的孩子吸取深刻的教训,促使他们在下一学期的学习中更加的勤奋努力。 张小红的学习成绩很好,这一次理所当然的得到了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的一致表扬,当他们看到张小红的成绩单时,夫妻两人的脸上露出了一些喜悦,对于大儿子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满意。张小强的学习没有哥哥那么好,他的考试成绩只能说是一般化,夫妻两人看到张小强的考试成绩,他们只是轻描淡写的看了一下,鼓励他继续向自己的哥哥学习,同时对他的学习提出一些的要求,希望他能够在下一学期中争取学习成绩有所进步。 两所初级中学,姐妹两人分开学习,姐姐姚永娟和妹妹姚永艳寒假回到了姚林村。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看到大女儿从西口中学取回的寒假通知书,满脸的喜悦和幸福,大女儿的成绩很不错。当夫妻两人看到二女儿姚永艳的通知书后,他们表现的更加高兴,夫妻两人被姚永艳的成绩所震撼,妹妹的成绩居然要比姐姐的成绩好许多,姚永艳自然得到了比姐姐更多的表扬。姚永艳更是自豪地大声向她的父母汇报:“下学期我要更加的努力学习,争取使自己的成绩更好一些。”对一个学生而言,在自己的父母面前,考得了好成绩,就可以代表自己优秀了,可以更亲切地在父母面前撒娇,也许还能得到父母更多的宠爱。 年关将近,农民们都在准备着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日子,期待着过一个欢乐祥和幸福的春节。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以后,过年的氛围逐渐变得非常的浓厚,这是西海固地区农民们一年来最为放松和惬意的日子,没有集市时选择天气晴朗日子杀猪宰羊,有集市时则赶集筹办年货,为过一个欢乐的春节而准备着一切。 白小村村子里在外面工作的长辈或已经工作了的大哥c大姐们陆续地从外地回来,回到老家过春节,享受着他们自己的假日。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端国家饭碗的人,他们的工作轻松自在,生活要比农民们好许多,他们自然而然地被村中的农民们高看一等,部分农民会争先恐后的邀请他们到自己家中做客。 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他们没有读过什么书,只能作为农民,在白小村这块贫穷的土地上劳动了大半辈子,夫妻两人经受了辛苦生活的磨难,感受到了西海固地区靠天吃饭的艰辛和不易,辛苦的劳作使他们对知识的力量有所敬重,他们非常羡慕同村中在外面端国家饭碗的工作人员,由此而重视他们子女的读书,期望着他们的子女有一天也可以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可以端上国家的饭碗,过上一种比在土地上劳作较为轻松而体面的生活。 李小荣c李小玲同学的三个叔叔在外面工作,他们的年龄要比张金平年轻十多岁,其中有两人供职于海阳县政府相关部门,一人则在兰州市工作,弟兄三人都在外面工作,这对拥有四十多户家庭的白小村而言,一个家族有弟兄三人在外面工作,是一个很耀眼的家族了。弟兄三个在外面工作,对于张金平他们这辈人而言,弟兄三人则是在村子里面最有出自息的人物了,他们过着与农民不一样的幸福生活,由于他们没有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与同龄人相比还是要显得年轻一些。对其他农民孩子的同学而言,有几个叔叔在外面工作,李小荣和李小玲要比张小红和张小强等同学有更多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也有更加充足的底气去读书上学。 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于正月初五邀请李小荣的三个叔叔来家中做客。弟兄三人都带着自己的媳妇和孩子,他们的媳妇都是有工作的国家人员,每个家庭一个孩子,九人一行到达了张金平的家中,房子中突然多出了九个人,看似硕大的房子就显得比较拥挤。 看着与自己父母年龄相差不太大的长辈,他们都有正式的工作,当然工作没有田地劳作的艰辛,从他们的脸上看出至少要比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年轻许多岁,那或许是岁月和劳作留给夫妻两人的苍老痕迹。国家工作人员的孩子就是和农民的孩子不一样,穿着十分的干净整洁,言谈举止十分的得体大方,小小年纪的孩子出口就是普通话,一点不像农民的孩子张口就是方言。 大人们喝着茶水c吃着花生和水果,聊着他们各自的生活。一旁的张小红c张小强边给大人们烧茶水,一边倾听着长辈们的闲谈,羡慕他们美好的外面生活。他们能从几个叔叔的身上看到与自己父母不一样的东西,对比之下还是工作人员的生活较好,这一切都会在兄弟两人的脑海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影响。当然这也是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的刻意安排,就是要让孩子们感受国家工作人员的风光,无形中教育他们的孩子们,引导孩子们好好学习,将来争取能够学有所成,能够考上学,走出他们生活的小山村,成为一个端国家饭碗的人,过一种比较轻松而体面的幸福生活。 几个小时的闲谈结束之后,李小荣的三个叔叔要离开了。他们从张金平的口中得知兄弟两人已经上了初中,便鼓励张小红c张小强两人要好好地努力学习,临走时还送弟兄两人一本《现代汉语大字典》作为鼓励,并对弟兄两人表示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话可以到县城找他们,他们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村中还有与张小强同辈的两位哥哥读书取得了成功,一位是同族的堂兄张小维,他已经于前两年从宁夏大学毕业,其真正是全村的第一个正儿八经考取的大学本科生,现已经在海阳县第二中学从事教学工作,年经有为c意气奋发。张小维是全家族的榜样,也是全家族的骄傲,整个家族爷爷一辈由于受到地主富农成分的影响,有的在年青时坐过牢房,有的被人打入社会的下层。父辈们由于受到成分的牵连,曾经受到过贫下中农们的改造,他们的命运也受到了上一辈的影响,整个家族的父辈一代人没有出头之日,他们只能面对白小村的黄土地,一个个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十几个兄弟没有一个能够走向白小村的外部世界,或者成为国家工作人员。 张小维的确赶上了好的时代,也赶上了党的好政策,文化大革命后社会趋于稳定,整个社会阶层发生了变化,农民们不再唯成分论,不再以成分划阶层,父辈们终于摆脱了长期禁锢在他们身上地主富农子弟的帽子。张小维受益于教育事业改革的好处,有了上学的机会,学习成绩优秀的他一路过关斩将,他终于学有所成,最终成为全村唯一的大学本科生,不得不说是家族的荣耀和骄傲。张小维个人的成功洗去了家族长辈们几十年的沉气,也预示着这个家族终将会有更多的人金榜题名,走出这个大山环抱的村庄,走向更为广阔的外部世界,出现更多的国家工作人员。 王光明同学的哥哥中专毕业后,现工作于西集乡税务所。那个年代,税务单位是一类很好很吃香的单位,他的哥哥当然也是农民们非常羡慕的后生了,也是张小强等同龄同学们奋斗的榜样啦。他们一起上初中时,王光明经常可以到自己的哥哥那儿去吃饭,借以改善改善自己的伙食,这种条件是张小强等同学所不具备的条件,张小强还为此而感到非常的羡慕。 张小维和王光明的哥哥作为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的晚辈,像春节这样的节日,只要张小红前去邀请,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到张金平的家中做客。这二位后生也是白小村晚辈中年龄较大的人员,他们从小学习一直保持的非常优秀,都不同程度的考取了学校,成为一名真正端国家饭碗的人员。他们与长辈们所聊的便是出道工作的感受,外面生活的人情世故,也聊父辈们一生的辛苦。除了与长辈们聊天之外,他们更多的是与张小红c张小强兄弟聊天,聊他们过去读书的艰苦往事,当然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他们从中学聊到高中c大学,在他们的眼中是多么的美好,当然他们也会问问张小红c张小强弟兄二人的学习情况,鼓励两人好好学习,争取能够上高中c考大学,给予张小强兄弟两人精神上的莫大鼓励和支持。 西口乡姚林村的姚志全家中,整个家庭的春节也过的十分的热闹红火。大儿子姚永刚高中毕业后未能考上大学,自从离开海阳县第一中学后,经过半年的外地打工,他也从外地回到了家中过年,他给父亲姚志全和母亲赵玉花两带回来了一千多元的现金。虽说他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但也成为了能挣钱的好后生,可以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了。姚永刚看到两个妹妹的学习非常优秀,他感到非常的高兴,回家后还给自己的两个妹妹给了几元钱的零花钱,让姐妹两人着实地高兴了一阵子。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的两个女儿自从上初中以后,她们的学习成绩一个比一个好,看来姚志全家中的两只金凤凰要展翅高飞了,这怎能不让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高兴呢。 姚林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要远比白小村的发达许多,这个小村庄已经通电十五年了,反观白小村至今还没有通电。经济发展的领先,思想观念的开放,也是姚志全和赵玉花夫妻认识到了孩子读书的重要性,夫妻两人破除了农村女孩子读书没用的陈旧思想,依然而然的供供他们的两个女儿读书。姚永艳姐妹两人也相当地争气,她们的确不负父母的期望,虽然她们在不同的中学读书,但姐妹两人往往在底里面暗中较劲,学习上互相比拼互不相让,不断地展开成绩比赛。 邻居家的一位大姐姐就是姐妹两人的最好榜样。这位大姐姐现在恰好还是张小强和姚永艳的英语老师,虽说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但经过海阳县职业中学两年的英语老师速成培训,如今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初中英语老师了,算是该村比较出名的女孩子了。对于姚永娟c姚永艳姐妹而言,这位大姐也是她们学习的好榜样。榜样就在身边,只不过邻居大姐是姚永艳的初中英语老师,且平时两家关系就相当熟悉。当这位邻居大姐来到姚志全的家中时,姚永艳怵于她的这位英语老师兼邻居大姐姐,她可能担心着什么,躲在一边也不敢和这位邻居大姐姐聊天,生怕作为老师的邻居大姐姐在自己的父母面前说自己表现不好的“坏话”。相反她的这位邻居大姐姐还是当着姚永艳父母的面好好的表扬了她一番,其实姚永艳在学校表现相当的不错,她在学习方面非常地努力用功,学习成绩在班中也非常优秀,站在一边的姚永艳像个孩子一样聆听着邻居大姐姐对她自己的这一切评价。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六章 第六章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白小村通往西集乡的河滩中的冰冻已经开始融化了,河滩中的河水静静地显露出冰面,悄无声息地不断向前流淌,冰面闪动着粼粼的白光,就好似天空夜间闪动着明亮的星河,凝视着这春天山野的秀色,眺望着远处的白色山峦。远处山顶的积雪在太阳的照晒下发出耀眼的光线,雪山被春日的阳光逐渐地暖化了,山峦缓慢地抖动着自己沉睡的身躯,它要急于摆脱覆盖在自己身上厚重的白色外衣,缕缕白色的气流腾空而起,随着微微的春风在原野中舞蹈。黄色的泥土被融化的雪水所湿润,大地暂时失去了飞扬的尘土,野草经过冬天的沉睡已经钻出了地面,零星点点地露出嫩绿的草芽,泥土和青草的气息在和煦的微风中流动,到处都能感受到一种萌发向上的自然力量。 初中的第二学期开学了,这一次的开学没有前半年的那次开学那么的麻烦,但仍然需要长辈们送一些面粉c土豆,去往西集乡的道路上又一次呈现出了送孩子上学的送行队伍。张小强c李小荣c王光明等同学按照学校的计划来到了学校报到,这一次的报到再也不用排队了,同学们对学校的情况和班主任的房间早以熟悉,他们只需要在班主任老师那儿登记一下,上交学杂费就可以了。 张小强报到后回到教室,他发现姚永艳已经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翻看着自己的新课本。早到的姚永艳已经将两人的课桌用抹布擦拭干净,她的桌面上早已经摆放好了自己的新课本和作业本。真是早起的鸟儿有食吃,早谋划的人儿有成就。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事情有所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落实,并尽可能早地付诸行动,他就会有良好的开端和美好的结果。对于一名中学的学生也是如此,学习方面的事情提前到位,就能够尽早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当然就会有相应的更好结果。姚永艳先于张小强来到学校,将自己的课桌打扫干净,就从这一点上来说,她做事情就是比张小强有提前量,学习中也要比他勤奋许多,难怪她的学习成绩要比他好许多。 面对已经擦拭干净的课桌,张小强不好意思的向姚永艳说了一声:谢谢!他的一声谢谢并没有得到同桌姚永艳的回应。张小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环视了一下全班同学,大多数同学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安静地看书,他应该是较晚一个来到教室的学生,感觉到自己比大多数同学迟了许多,他只能快速地整理自己的书桌,将上课所需的课本放置于自己的桌面上,简单地翻看起新学期课本的相关内容。伴随着老师们的每一堂授课,学习的生活一如既往地进行着 转眼到了春分前后,一年一度的义务植树活动即将拉开帷幕。西海固地区的严重干旱,导致所种植的树苗存活率较低。西海固地区的树木只能在春分前后进行种植,借着春季树木尚未发芽的时机种植,而且只能种小树苗,一颗大树基本是种植不活的,这与西海固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有较大的关系。如此的环境c如此的气候,西海固地区的人们却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他们与大自然进行着长期的斗争。不论是各级政府机关干部,还是学校医院的人员,或者是乡村的农民,都被动员起来开展春季义务植树造林活动。 学校老师提出要求,凡是距家三公里内的学生都需要回到家中,从家中带一把铁锹到学校,作为植树造林活动的劳动工具,开展为期两天的义务植树造林活动。植树活动的地点距学校约一公里,这个地方叫西堡湾山梁。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以班级为一个相对较为独立的队伍,带上干粮向植树点步行出发。张小强家中距学校有五公里,他没有负责从家中带铁锹的任务,姚永艳的家中距学校的距离较近,她从家中带来了一把铁锹。按照老师所确定的两人一组的要求,张小强只能和同桌姚永艳共用姚永艳从家中带来的铁锹,一般情况下是两个人一把铁锹,领取一捆小树苗,相互配合着完成树苗的种植活动。 植树造林的现场红旗招展,一个班级一面红旗,整个场面颇为壮观。鲜艳的红旗在原野中迎风飘扬,作为共立主义接班人的同学们不能完全理解红旗的重要意义,只知道红旗是由鲜血染成的教导,部分知识也来自于思想品德课教育。植树造林的现场,有乡政府林业站的技术人员当场讲解,现场操作传授植树的技能,提出植树的相关要求。由于所有同学们均来自于农村,他们从小生长于农村,都曾经有过跟随父母种树的经历,所以植树的技能对他们而言或许不需要太多的辅导。唯一需要强调的是植树树坑的大小c深度要求。 种植的树苗有榆树c山棘c杏树c桃树等抗旱耐活的树苗,这些类型的树苗种植时不需要浇水,种植后只需要天空下几次及时的春雨,树苗基本可以保证一定的存活率。张小强与姚永艳作为同桌是一组搭档,他们两人共用姚永艳带来的一把铁锹展开植树活动。张小强手中握着铁锹,用脚踩着铁锹,手脚并用,挖出了一个直径五十厘米,深六十厘米的土坑,然后再向土坑中放入一定量的虚土,虚土的厚度大约有二十厘米,只要有这二十厘米的虚土,才能更好地保证树苗的根部土壤储存水分,也保证树苗更容易向泥土中扎根生长。 姚永艳手中拿着一棵榆树苗,将树苗直立于挖好的土坑之中,张小强一锹一锹的将刚才挖出的泥土填入树坑之中,等土层将近填满之时,还要在树苗的周围用土围一个圆形的小土坎,以保证在天气下雨时树苗的根部能够收集到一定量的雨水,雨水通过树苗下的虚土渗入到其根下的泥土之中,似保证树苗存活的水分之所需。张小强同学挖土累了,姚永艳同学接着继续干,两人交替进行着作业,播种着绿色的希望,美化着可爱的家乡,他们为西海固的绿色大地挥洒着他们自己的汗水。临近中午时分,全体人员在植树造林活动现场就地休息,同学们吃着他们自己带来的干粮,喝着从学校带来的凉开水。短暂的野外休息之后,同学们又开始了下午的植树造林活动 两天的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结束之后,张小强的手上被铁锹的木柄磨出了几个水泡,只要触碰到手掌的水泡,立刻就会感觉到一股刺疼。他的同桌姚永艳同学也不例外,女孩子的皮肤更是比男孩子的细嫩,但姚永艳一点也不叫疼,她能承受劳动给她带来的伤痛,并从劳动中找到人生的快乐。同学们用针挑破手掌中的水泡,挤掉水泡中的积液,积液挤出的时刻伴随着一阵刺痛,但挤出之后疼痛会降低许多,而且更容易短期内伤愈,这也是父辈们教给他们的一种土办法,根本不需要去医院救治,也不需要什么药物治疗,当然这也是他们时常在家中劳动时经常使用的办法。 西海固地区的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壮举,在一幕幕的义务植树场景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正因为有了一代一代人的伟大斗争,才有了人类在这块最不适宜居住的黄土地上世世代代生存着。只有人民才能改变社会,人民是社会的真正主人,也只有人民可以改善自然环境,让自然环境逐渐地变化为适合人类易于生存居住的地方。十几岁的初中生都能为了家乡的原野更翠绿c环境更美丽而付出辛勤的劳动,他们积极投身于改变自然环境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着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c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画卷,还有什么能够挡得住西海固地区人民对自然环境的不断改造呢? 清明节将至,又到了春季播种的季节,对于乡村的学校而言,这个时节往往要放七天的农忙假,一方面是保证老师能够有时间回家帮家人种地,另一方面是保证同学们能够帮助父母牵牛打杂,共同完成每个家中的春季播种。人们只有耕耘脚下的这片土地,播种下春天的种子,才会有秋季收获的希望,从而使他们有一定的生活保障。 张小强弟兄两人回家的劳动任务就是负责牵牛,帮助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做一些零碎性的跑腿活儿。但每天有两项重要任务,一项任务是与哥哥张小红负责全家人的生活用水。弟兄两人用一根木棍,抬着家中的一只水桶,到白小村山坡下的河流中抬水,装满水的水桶较重,上坡时张小强走在前面,张小红则走在后面,坡度的落差与兄弟两人的身高落差基本一致,可以基本保证水桶中的水位平衡,不致使水桶中的水向外洒出更多。全家人一天的生活用水需要四桶,兄弟两人上午需要抬四趟,每趟的时间需要半小时,仅抬水的时间就花去了两小时。 下午就是第二项任务,兄弟两人要前往自家的苜蓿地中割草。苜蓿是当地喂牛的一种上等好草,每个农民家中都会种植一定数量的苜蓿,以满足养牛或者其他牲口的草料需要。出发之前,张小强会检查鐮刀的锋利程度,如果镰刀不够锋利,那割草时便会费时费力。为了节省时间和体力,让镰刀变得更加地锋利,他还要拿出家中的磨刀石,从厨房中盛来一碗生水,花十分钟的时间将镰刀磨锋利。检验镰刀是否锋利,是否达到轻松割草的要求,简单有效的检验办法是将大姆指在刀刃上轻轻的摩擦,当发出轻脆细微的沙沙声音之后,证明镰刀已经磨到位了。 张小强弟兄两人一起出发,他们前往自家的苜蓿地割草,割草时一只手握着镰刀柄只手揽住一把苜蓿,用镰刀将苜蓿割掉。兄弟两人换着割草,你累了休息会,他接着继续干,人可以停下来休息而镰刀不能停止,有时两人会带两把镰刀同时展开劳动。三十分后,两捆苜蓿草割好了,可以满足当天晚上两头牛的口粮。张小红将两把苜蓿拿在手中,将苜蓿的一头打成结,然后放于地上,将一捆苜蓿放于上面,兄弟两人坐在地上,每人手中握住一小股苜蓿,配合着用双脚蹬踏苜蓿捆,用力地将苜蓿捆捆紧,然后迅速的交叉打一个结,保证苜蓿捆在背回家的路途上不致松开散落。 苜蓿背回家中之后,兄弟两人还要用铡刀将苜蓿切割成两寸左右的小草截。铡刀也叫铡子,是农家碎草的常用工具。张小强负责向铡刀的刀口中填草,当地人称之为续草。张小红年龄较大,他的力气相比较弟弟张小强大一些,他负责按铡刀的木柄,上下抬动着铡刀的刀柄,由于没有足够的力气,一小捆苜蓿需要上下施两把劲才能切割掉。苜蓿切割完毕之后,张小红用木叉将苜蓿的茎与叶子进行充分的搅拌,使叶子和茎杆完全混合均匀,从而防止黄牛只吃叶子而剩下苜蓿茎。 等到傍晚时分,兄弟两人还要负责用家中的竹制背框,将苜蓿草揽入背框,背到牛圈中倒入牛槽之中。黄牛享受着可口的草料,一次填加草料不够,兄弟二人还要填加第二次。草料填加完毕之后,弟兄二人还要时不时地轮流返回,不断地观看黄牛的反应,有的时候黄牛饿了,如果吃草速度过快过猛,牛儿会被噎到,此时就得及时的告诉父母,父母立刻会用浇水等办法及时地予以解决。 姚林村的姚永艳姐妹两人也没有闲着,除了帮父母牵牛外,还要在家中的大棚中给父母帮忙。家中的大棚是全家主要的经济来源,春天播种的季节也正好是蔬菜种植的季节。大棚中种植的蔬菜品种有茄子c豆角c西红柿等蔬菜。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负责翻整大棚中的土垅,向大棚的土垅里撒入化肥c牛粪,姚永娟c姚永艳姐妹负责向地垅的土壤中按照一定的间隔播撒种子,用小水壶提水浇水,帮父母按住地膜一边,将虚土压在地膜的两边,从而保证地膜下面的土壤层有足够的湿度,好让种子生根发芽c茁壮成长c开花结果。 赶上父母劳作一天疲惫时,姐妹两人可以帮助母亲制作家中的晚餐。姐姐姚永娟负责和面,揉搓面团,然后将面团用擀面杖碾压成一张薄薄的圆形面块,将面块切成很小的小面块。妹妹姚永艳则负责向锅中填水c生火,往锅灶内不断的填入材火,以保证灶内火焰的旺度,及时地将锅内的生水烧开。当锅内的开水沸腾之时,姚永娟将切碎的小面块倒入锅中,用勺子进行搅拌,然后盖上锅盖,不出几分钟的时间,面条被煮熟了,姚永娟便向锅中加入一些调料,一锅香气溢人的面条便出锅了。 这是姐妹两人对母亲最好的帮助,全家可以享受到两个女孩亲手制作的可口面条。晚餐过后,姐姐姚永娟还要负责家中猪和狗的喂养,她从厨房中取出猪饲料和狗饲料分别放入小盆中。妹妹姚永艳负责洗锅涮碗,不一会儿功夫,所有的锅碗被洗涮干净。别看小小年级的她,干起活来如同学习一般,干脆利落又快又好。姐姐姚永娟将洗锅用过的水倒入盆中,搅拌好猪食和狗食。姐妹两人每人端一个小盆,各自分别送往猪圈和狗圈,好让猪狗吃到晚间的食物。 全天的劳动基本结束。西海固地区的男孩子们农忙时间可以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但女孩子们除了可以帮助父母干一些零碎活之外,还可以帮助母亲做饭。别看做饭这项任务,那也是需要一定的人力去完成的,每一个家庭一日不可以无三餐。姐妹两人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高贵品格,也许这是西海固地区农民家中女孩子身上特有的品质吧。 平时在家中的时候,姐妹两人还要和其他村中的女孩子一样,学习一些女孩特有的手艺活。虽然她们的主要精力是学习,但偶尔的还要在农忙假的时候帮助母亲做一些简单的针线活,给家中破旧的衣服补个补丁,缝缝全家人穿过的破旧袜子。穿针引线c剪布选料,缝补丁等小的针线活,对姐妹两人来说简直不在话下,干起来十分得心应手。衣服缝补之后,她们还要帮母亲洗洗全家穿脏了的衣服,由于双手没有足够的力气,不能有效地拧去衣服中的水分,姐妹两人各握住衣服的一端,合力向相反的方向使劲拧去,可以将衣服中的绝大部分水分拧掉,以便更快更有效地晾干。晾晒衣服的时候,姐妹两人个子不够高,她们只能搬来家中的椅子,姐姐姚永娟站在椅子上向院子中晾晒衣服的绳子上挂晒,妹妹姚永艳在椅子下从盆子中拿起衣服传递给姐姐,姐妹二人配合着共同完成衣服的清洗和晾晒活动。 农忙假期之中,除了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外,他们还要利用晚上的时间复习功课,不管是姚永艳姐妹两人在电灯泡下学习,还是张小强兄弟两人在煤油灯下学习,他们还是将学习放在了第一位,做到劳动学习两不误,在劳动之余学习,在学习之后劳动,夜晚的灯光下的他们学习的背影,显示了农民家庭孩子刻苦学习的奋斗历程。 七天的农忙假期很快过去了,同学们弹去身上的尘土,他们按照学校的放假时间节点如期的返回校园。几天的辛苦劳作,张小强的脸庞明显的黑了许多,双手的掌心也磨出一些小茧,身上的衣服还留有苜蓿草的气味,尤其是肩膀上的衣服还留下苜蓿汁浸染的绿色印迹,那是每天背一捆苜蓿草而留下的印迹,也是劳动给他的身上留下的印迹。姚永艳的衣服上也会沾有少量的面粉,真是征程未洗身着衣,贫家子女为劳力。 艰苦的日子和恶劣的西海固地区自然环境,家中父母要进行繁重的农业劳动,他们的子女也要从小进行必要的劳动锻炼,通过劳动改变着家中的生活条件。西海固地区农民家庭孩子的日常劳动,造就了他们立足于在那片贫瘠的黄土地上生活,为了生存和成长的需要,逐渐培养了他们坚忍不拔,苦于劳动c勤于学习的高贵品质。孩子们从小的艰辛劳动,终将会是他们人生的毕生财富,必将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从而寻找属于他们自己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七章 第七章 一九九二年十月份,中国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号角吹响神州大地。西海固地区也不例外,西集乡的街道也明显的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存在几十年的乡供销社进行了改革,政府允许部分私人在原来供销社的货柜中开展销售活动。街道周边部分有经济头脑的农民,利用自家的房屋或租赁街道中的闲置房屋,然后在房屋内设置一些货架,开展各种货物的零售业活动。 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可以给人们带来机遇,有思想头脑的人总会善于把握住发展的机遇,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顺势而为地做一些开创性的事情,进而引领各行各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每逢集市的街道上,外地来的商贩数量明显的增多,贩卖的货物品种也名目繁杂,市场经济的活力日趋显现。西集街道中发生的这一切的变化,预示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将会发生一个更大的变化。 学校的老师会结合政治课开展必要的时事形势政策教育,张小强和姚永艳等同学能够从老师的授课中了解到一些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c发展方向和宏伟目标等知识信息。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也给同学们的思想带来了相应的变化,他们对西集乡的外部世界有了一些诸多不确定性的认识。 张小强由于受到西集街道外来商贩等现实变化的影响,他自认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他可以凭借所学的一点知识去到外面的世界中闯荡。他那一颗躁动不安的心难以平静了,出于对外面美好世界的好奇心里,也出于对校园生活单调乏味的厌恶,当然更主要的是受到同班一位年龄较大c高子较高的同学的不断引诱,张小强准备与这位同学一起到外面的世界去创一创,看看西集乡外面的花花世界。年青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人生正确的道路,如何才能走一条正确的道路,或许年青时走错一步,自己的人生将会走向一个更加苦难的境地,殊不知年青的人对此却一无所知。 当时,风靡校园的一首歌曲是《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那是一首老师教唱的新歌,歌曲中有几句歌词:“沈阳啊,沈阳啊我的故乡,马路上灯火辉煌,大街小巷是人来人往,披上了节日的盛装,社会主义的高楼大厦”这一首歌曲描写了沈阳城市的美丽,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展示了外面世界的丰富多彩,至少是张小强等同学们待在西集中学这一校园中无法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这也是影响张小强放弃学习的念头,致使他做出了逃学决定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这学期的开学前,张小强的弟弟张小军辍学了,张小军小学未能毕业而辍学,小小的年级不能认识到未上学的危害,他只知道暂时的轻松和贪玩,在他的认识中辍学或许是一种较好的生活方式。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迫于供两个初中生读书的巨大压力,也没有过多的强迫张小军继续上学读书,从而真正的使张小军丧失了校园的学习机会。张小强感觉父母对弟弟张小军的辍学没有过多的过问,自己又不想和弟弟张小军一样,辍学后回到家中无所事事的贪玩,他便打算用另外一种方式逃学,到家乡以外的世界中走走看看,寻找属于他自己的自由生活和美好明天。 张小强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冲动在他年经的脑海中不断的膨胀,最终导致了逃学事件的发生。同桌的姚永艳从张小强平时的言谈中知道了他要逃学,准备到外面世界创一创的想法。姚永艳知道她的同学有逃学的想法,但她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付诸行动,加之男女同学之间不善于相互交流,她也就没有将他逃学的事情当作一回事。 一天清晨的早操过后,张小强和那位同学便偷偷地溜出了学校的大门,他们前往西集街道的班车点,坐上了前往固原地区行署所在地的班车。班车顺利地从西集街道出发了,车辆行进在蜿蜒的山间公路上,车上的张小强心中有一种强烈的兴奋感,但也有一份更多的恐惧感,小小的年级就要离开校园,到外面的世界游荡,心中的不确定性充斥着他自己的脑海。不管他如何去想,现在他已经跨出了校园,既然走出了校园,他就没有回头的路了,就得硬着头皮向前闯了,他在行进的班车上不断地回忆着自己两年来的初中生活,他的心中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悲凉。 第一节课上课开始,数学老师发现教室中少了两位同学,便向张小强的同桌姚永艳询问情况,得到的回答是可能逃学,外出打工的猜想时,数学老师急切的了解了可能出现的情况。数学老师随之将这一严重情况通报给了一班的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前两年刚从固原师范专科学院毕业,他对西集乡至海阳县c西集乡至固原地区的班车发送时间了如指掌,想想张小强和另外一位同学可能要去的地方或者要乘坐的车辆。 班主任老师对于自己所在班级学生逃学的情况,作为一名年青的班主任老师,他为自己没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而深深地自责,两位学生已经离开学校而去,事情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地步,他没有什么别的更好的办法,唯一的补救措施是尽可能快的找到这两位学生,给学校和家长一个较好的交待。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差,怎么才能够追上已经出发的这两个小子呢?班主任老师思考着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想到了自己的大学同学,随之利用学校仅有的一部办公电话,分别向他自己的大学同学求助,班主任的几位同学有在固原师范专科学院留校任教的,也有在海阳县第一中任教的,他电话中分别求助自己的同学快点到海阳县车站和固原地区汽车站守候,期望以这种方式找到自己的两位学生。 电话沟通的过程之中,班主任老师尽可能的将张小强和另外一位同学的外表形象c衣服着装等特征描述清晰准确,以便能够使他自己的大学同学及时发现辨认,并且希望能够从自己的大学同学那儿得到利好的消息。 教室中的座位上,姚永艳同学此刻也无心认真地听老师讲课,看着自己课桌一边的空空位置,她的心中确有了一丝丝莫名的气愤,她似乎为他的逃学而感到某种程度的惋惜,那种惋惜却似乎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两人虽说在同一张课桌上学习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她与张小强之间却很少认真地相互交流过,但毕竟是两年的同桌同学,在精神世界中他对她还有一点点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两人一起打扫卫生c生火炉c植树等任务性的劳动,以及他那顽皮好动的行为模样。姚永艳同学边想边思,感觉自己可能将会失去一个不太令她讨厌的同学,她的心中尽然有了一丝莫名的害羞。对于此刻的内心害羞,连她自己都感觉到为之一震,她迅速的调整了自己的思绪,将自己的思绪从对他的回忆中拉向了课堂,继续临听着老师课堂上的讲解。 张小强和另外一位同学乘坐的班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驶,车辆顺利地抵达了固原地区汽车站,当他们从班车上下来之后,就被班主任老师的大学同学逮个正着。班主任都是的大学同学二话不说,抓住就是一顿严肃的批评,并将两人带往了固原师范专科学院。回到校园内的班主任老师的大学同学利用电话向班主任老师时行了勾通,班主任老师得到了准确的消息,两个学生已经被自己的同学截到,并被带到了固原师范专科学院的校园内。 高兴中的班主任老师迅速出发,坐上了开往固原的另外一趟班车。当班主任老师风尘仆仆的赶到自己的母校,见到自己的两位学生后,他的神态表现的是那么的平静如常,他平静的表情让张小强与另外一位同学都不敢直视,甚至感到了某种不确定性的可怕。班主任老师并没有立刻正面的批评他们,而是将他自己的两位学生带离了大学同学的办公室,他带着自己的两名学生沿固原师范专科学院的校园内走了一圈,然后就坐上了返回西集乡的班车。班主任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怎能知道,他是想让张小强与另外一位同学看看美丽的大学校园,以此拉回两位学生混乱的思绪,让两位逃学的学生认真思考问题,认真思考人生,自我反醒自己所犯的错误。同时也让两个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作为学生只有好好地读书,以后才能有上大学的机会,才能够将来在美丽的大学校园中享受不一样的学习生活,那种生活应该远比外出打工的生活要惬意,更加的有成就感,更加的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追求。 逃学未能成功的张小强和另外一位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回到了西集中学的校园,面对老师和同学们异样的目光和眼神,他们不知道回校后班主任老师如何的批评惩罚他们,也不知道同学们将如何的嘲笑他们,此时他们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下一波的批评教育了。 班主任老师毕竟是学中文的高材生,他有与普通老师不一样的思维,也有不一样的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简单的粗暴批评,他也没有通过严肃的批评方式教育他们,而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教育着自己的学生,展现了他兄弟般一样的博大胸怀。 班主任老师首先向张小强讲述了一件真实的事情,这是发生在西海固地区一件真实的往事。还是在他本人读师专第一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曾经到西海固地区采访,记者在路上碰见了一个放羊的牧童,记者与牧童之间进行了一段非常另人心酸的对话,记者与牧童的对话内容为: 记者:“你为什么不上学?” 牧童:“我要放羊给家里挣钱!” 记者:“那挣到钱干什么?” 牧童:“盖房娶媳妇!” 记者:“那娶媳妇干什么?” 牧童:“生娃!” 记者:“那生娃干什么?” 牧童:“让他再给我放羊,挣钱!” 班主任老师讲述这一真实的事情,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例子,足以证明西海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c教育层次低下,加之农民们不重视子女的教育,才有了这样的痛苦对白。牧童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生活道路与记者进行对白,他可以在贫困的西海固地区生活一生,但这一种生活方式也许是上天对牧童的人生安排,也许是牧童的父母对他的生活安排,或者是贫瘠的自然环境对人性的一种摧残。 你们已经读了几年的小学,也读了两年的初中,难道你们的思想境界还不如牧童吗?你以为你们出去可以打工赚钱?你以为你们可以出去生活的更好吗?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你们真不知道已经在外面打工的人生活有多么艰辛?你们现在如此小的年龄,你们有体力吗?你们有知识吗?你们对外面的世界真正了解吗?一连窜的发问,让张小强和另外一位同学无言以对,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回答班主任老师的问题。 班主任老师继续教育着张小强和另外一位同学。咱们西海固地区贫穷,环境的恶劣致使农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永远也过不上轻松幸福的生活。咱们这儿的唯一出路,就是学生能在学校中好好学习,只要学习足够的好,父母能够供得起你们读书,学习恐怕是你们更好的一种出路和选择,也许有一天你们会明白老师今天对你们所讲的话。如果你们平时好好的读书,也许将来你们可以继续上高中c考大学,彻底走出这贫困的西海固地区,到那时候你们将学习生活在美丽的大学校园,你们将无止境地畅游知识的海洋,不断地使自己具备更强大的社会生活能力,生活出属于你们的幸福人生。 几小时的促膝长谈,张小强的内心经受了一次次深刻的洗涤,他深刻地认识到了此次逃学的严重错误,并愿意诚肯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希望老师给自己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让他重新开始努力学习,能够在以后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张小强还恳请班主任老师,不要将逃学的相关情况告知自己的家长。究其原因,如果家长知道逃学的事实后,张小强必将会承受一次皮肉之苦,或者得到父母一顿严厉的批评教育。班主任老师答应了张小强的请求,但也不能轻易地放过他,最后是以张小强向班主任老师写份检查为结果,是张小强向班主任老师的交待,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深刻的警醒。 姚永艳听到班主任老师对张小强的批评教育,她在内心中有了一丝的窃喜,好动顽皮的同桌终于得到了老师的严肃批评,得到了一次深重的教育,她感到老师的教育及时适当,可以压压这个不争气的同桌的傲气。但她还是为他的逃学行为而生气,以至于后来的一段时间也没有理会他。 姚永艳的生气,另外一个原因是她想到了自己的亲弟弟,姚永平同学已经于半年前辍学了,辍学在家的姚永平整天无所事事的贪玩。姚永平的辍学,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两人非常生气,但也没有办法指使家中的小儿子继续读书。从小学习非常优秀的姚永娟和姚永艳姐妹,对于弟弟的辍学也是非常的生气,她会时不时的想起未能继续读书的弟弟。同桌张小强的此次逃学行为,使姚永艳想到了她的弟弟逃学不读书的情况。她讨厌逃学的人,所以自然不自然的便会生同桌张小强的气。 张小红的学习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他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当他得知弟弟张小强逃学后,也是非常地生气,当看到弟弟张小强被老师追回校园后,他内心即有一些高兴,但更多的是愤怒。俗话说:长兄如父。但在他这个年龄,肯定是没有这种想法,也不知道如何更有效地批评教育自己的弟弟。张小红面对面地狠狠的批评了张小强,但他深知父亲的严厉,他还是决定为弟弟保密逃学这一事实,不告诉自己的父母,总算也是对张小强的一次保护。 经过老师的批评教育,哥哥的严厉痛斥,同学的玩笑评论,张小强虽说内心承受了较大的痛苦,但他还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行为。班主任老师要求他写一份深刻的检查,张小强便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的写着检查,平时他的语文学习成绩本来就一般化,平时的作文写起来都费劲,写一份深刻的检查对他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一份检查整整写了四个多小时才完成。 检查是写出来了,但张小强担心检查在老师那儿会过不了关,他左思右想,还是决定求助于自己的同桌姚永艳,希望她能够帮助自己修改修改,其主要原因是姚永艳的学习向来很好,特别是她的语文学习成绩更是突出,她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进行宣读讲解。 张小强将自己的检查偷偷的递给了自己的同桌,低声的恳求姚永艳帮自己修改修改。姚永艳什么话也未说,拿起检查后将检查撕的粉碎,她将撕碎的检查揉成一团,愤怒好扔到了张小强的课桌上面。此刻的张小强脸色早以绯红,他顿时显得极为尴尬和不知所措,此刻的他也不知道说什么为好,也不知道他的同桌为什么会撕掉自己好不容易写成的检查,但他还是不敢做声,更不可能当面生她的气。他不知道姚永艳还在为他的逃学事件而生气呢,他也不会知道她生气的真正原因。可怜的张小强无可奈何,只能重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重新写检查,他凭着第一次写过的记忆花费一些时间写了一份新的检查。 张小强将检查交到了班主任老师的手中,班主任老师认真地看了张小强所写的检查。你的检查态度是诚肯的,不过你的文字写作能力还很欠缺吗?你要吸取这次逃学的深刻教训,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更加地刻苦努力。一个学生犯点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只要一个人能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育,改正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和缺点,相信他也会从错误中得到一定的成长,不断地使自己变得更加的完美。 逃学事件终于以检查过关了结,在张小强初二的那年夏天成为他中学学习生活岁月中的一个小插曲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八章 第八章 一年一度的中考工作即将拉开帷幕,许多同学都在为考中专c上高中而思考着,打算着他们自己的未来学习道路。当然,同学们的思考也会受到家中经济条件的制约,也会受到父母的意见性安排,或许经过初中毕业后的中考,同学们可能会走向不同的学习生活道路。 西海固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育发展水平的低下,同时也限制了同学们的求学之路。无论那一所中学,同学们初中毕业时第一选择便是报考中专,特别是固原师范学校,该学校是一所上等的中专学校。农民们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考取中专学校,自有他们的理由。某个学生初中毕业报考中专学校,只要能够被一所中专学校录取,经过四年的学习,他就可以尽早地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或者老师,家中可以较早地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对农民而言也算是光宗耀祖的一件大好事,就比其他农民脸上更加的有光彩。 同学们当时争先巩后的报考中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费较低,尤其像固原师范学校,为培养教育而设立的中专学校,毕业后的学生分配基本面向乡村的小学,农民们不会为过高的学费而担忧,且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在农村也是一份很荣耀的职业,让多少农民为之而羡慕不已。 反观报考高中,同学们还需要再上三年的高中,仅比中专少上一年学。高中的学习生活费用也不少,如果读了三年的高中后,能不能考取大学还是另外一回事。即使能考取大学,还需要再上三年或四年的大学,高昂的学费使许多农民家庭望而却步。农民和他们的子女们大多数会权衡利弊各种情况,还是希望初中毕业后能够报考中专,如果能够考取中专,那将会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直接最有效的回报。 家长和学生对报考学校的畸形想法,造成了当时报考中专的现象相当火爆,而对高中的报考则相对冷淡了许多。各类中专学校招收的人员数量是固定的,学习好的同学争相报考中专,导致的结果是要想考取一所中专学校则相当困难。学习优秀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报考中专,通过中专考试便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烈性局面,许多学生第一年考不上,第二年c第三年接着再来,补习生一茬接一茬,诸多的补习生报考中专,当然就给应届毕业生考取中专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西集乡每年基本能够考取五至六名中专生,而一年的大学生才能考取一至两名。对比中专和大学的考取人数,那种报考方式火爆,那种报考方式冷淡便一目了然。 这种畸形的教育发展方式,使许多学习较好的学生失去了上高中的机会,补习几年后如果仍然不能考取中专学校,摆在他们面前的只能是接受失败的命运,他们只能回家后和自己的父母一样生活,无奈地与土地打着交道,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穷生活。相反上了高中的同学,则有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结果,只要高中几年学习足够努力足够好,考取大学的机会便大大增加,人生的道路也将是另外一番风景。 姚林村的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的大女儿姚永娟今年初中毕业,如何报考学校,着实让夫妻两人和女儿姚永娟思考了一番。当年大儿子姚永刚就读海阳县第一中学,高中成绩还算过的去,即使高三补习了一年,仍然未能考上大学,这给夫妻两人的心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他们认为上高中考大学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夫妻两人考虑到大女儿姚永娟的学习成绩优秀,考取中专的机率会更大。夫妻两人思考再三,还是决定让大女儿姚永娟报考中专,姚永娟报考的第一志愿就是固原师范学校,他们希望女儿通过四年的中专学校学习,早日能够成为一名小学老师,不但可以解决家中经济困难的局面,还可以为家庭争光添彩。 张小红是家中第一个上初中的学生,虽然说其学习一直以来很优秀,自己也可以报考中专学校,但考虑到中专考试的难度太大,诸多补习生也造成了空前的竞争压力。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想着让自己的大儿子改变考试的方向,不参与激烈的中专考试,他们盘算着直接让张小红报考高中。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两人由于受到同村的李小荣几个叔叔的影响,特别是自己的远房侄子张小维的影响,夫妻两人的决定是让自己的大儿子张小红报考高中,希望自己的儿子高中学有所成,将来能够考取大学,也像张小维一样成为本村的第二个本科大学生。 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希望自己的大儿子张小红能够上高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家中的经济能力,他们两人认为通过努力可以负担起一个孩子上高中的费用。丈夫张金平是一名木匠,他可以经常外出揽活,到附近的村庄给别人盖几间房子,做几件家具,供孩子上学的资金比其他家庭来的要稍微的容易一点。但是,张金平经常的外出揽活,家中的许多事情就难以顾及,李银兰则不得不承担起家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她即要干一些男人沉重的体力劳动活,也要干一些农村妇女承担的家务活。多亏有大女儿张小霞的帮助,可以适当的减轻家中的负担,张小霞放牛c挑水c割草c做饭样样都会,穷苦的家庭使她成为了父母劳动的好帮手。 中考结果出炉后,姚永娟以一分之差与中专失之交臂,而张小红则以较高的成绩考取了西城高中。张小红为什么不考取海阳县城的高中呢?原来本地初中考高中时实行划片区招生,按照西集中学的地理位置,所有就读于西集中学的学生报考高中,只能报考海阳县西南面的西城中学。西城中学属于乡下的一所高中和初中混合办学的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当然无法与县城的高级中学相提并论。一所西城中学,每年毕业的高中学生,只能有三四名学生考上大学,其余的不得不重新选择到县城的高中再次复读补习,以图第二年能够继续参加大学入学考试。 张金平对于儿子张小强考取西城中学不是十分的满意,他想到了在海阳县第二中学任教的侄子张小维。当时的海阳县第二中学的校长是西集乡人,但张金平对他不可能认识,张金平只能通过自己的侄子张小维进行活动,经过校长和张小维的全力帮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张小红转入了海阳县第二中学。未来的三年高中学习,张小红将在海阳县第二中学开始他的高中学习生活。 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两人却高兴不起来,大女儿姚永娟以一分之差未能考取。分数差多一点到是作罢,为什么就是差一分呢,命运似乎未能给他们一个较好的安排,也未给这个家族一个较好的眷顾,全家几乎没有一点高兴的气息。面对无奈的现实,夫妻两人只能鼓励自己大女儿姚永娟,不要为第一年的考试失利而气馁,许多学生考两三年还不能考上呢,他们鼓励自己的女儿精神要振作起来,为即将到来的下一年补习做出更加充分的准备。 张小红选择上高中,姚永娟选择考中专。两个家庭的选择不同,可能的结果也会不尽相同,从此两人的学习道路不同,工作和生活的道路将会存在一定的差别。有选择就有不同,有选择就会有取舍,取舍不同便会造成人生的道路不同,道路不同则有不一样的别致风景。正因为有了不一样的别致风景,人世间才会有许多不一样的彩色风尘。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姚永娟依然决然地打起了精神,收拾起自己住校所需的物资行礼,在父亲姚志全的陪送下来到西口中学,开始自己的初三补习生活,她将在西口中学再次学习一年,为能够考取中专做着第二次的努力奋斗拼搏。张小红则在父母的陪送下前往海阳县第二中学报到,他便在海阳县第二中学开始了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活。 张小红已经高高兴兴地上高中了。原本兄弟两人同在一所初中就读,这一次开学后他们兄弟两人又分开了,西集中学只留下弟弟张小强一人,回家的路途已经不是兄弟两人了,只能是张小强与王光明c李小荣c李小玲等同学经常往返学校与家中。初中最后一年的学习生活开始了,张小强与姚永艳仍然还是同桌,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逐渐地多了起来,交流的内容从学习向生活等方面拓展。初三时同学们身体的不断成长,心智的不断健全,生理的不断变化,他们身上或多或少的褪去了初一入校时的那种胆怯和害羞。 有一天的早晨体育晨跑,发生了一件令数学老师极为愤怒的事件。全班同学集体排队跑步,跑步的路线是沿着中学大门口外边的马路,向西堡村方向跑步一公里,然后调头返回校园,这一路线是同学们早操时经常跑步的固定路线,同学们会按照正常的跑步速度行进。当天的跑步队伍出发时非常正常,但整个队伍返回时却不听指挥,不知是前面带头的同学的缘由还是整个队伍的缘由,全班同学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疯狂的向前奔跑,将负责带队的数学老师远远的甩在了队伍的后面,任凭老师在后面追赶大叫,同学们一点没有减慢速度的意思。待到全班同学跑回学校自行解散后,愤怒的数学老师将全班同学集中起来,必不可少的一顿狂风暴雨般的批评在校园的操场上上演了,其他班级的学生不时地驻足观看和嘲笑。 上午的第一节课恰好是数学课,数学老师走进教室后,俨然余气还未完全消去,他对同学们早操的表现极度的失望。老师从如何遵守学校的校规,如何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如何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如何将自己锻炼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等方面进行反问式的逆向教育。老师的批评教育及时适当c语重心长,似乎是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这对张小强和姚永艳等同学的触动颇大。类似的事情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辛苦的园丁c平凡的老师c关怀的兄长,他用自己的聪明c才智c学识和人格教育着学生,他不但传播着自己的学识,而且还教会了同学们成长过程中做人的道理。 一年多前经历了那一次不光彩的逃学事件,张小强的内心又不平静了。九十年代的乡下农村,看到一身军装的人员是那么的神气,特别是绿军装的亮丽和军人的帅气,对大部分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里冲击,这使得张小向对军营生活有了一种强烈的向往。每年的征兵工作开始了,看到西集街道上张贴的征兵宣传标语:到部队建功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自己的青春。这些标语标志着当年的征兵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张小强等同学们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也被唤醒啦,他们在心中为能够当兵而准备着什么,想象着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张小强与王光明两人相约,一起去报名参军,到部队中去锻炼自己,企图以当兵的方式走他们人生的另外一种生活道路,两人对从军的道路产生了美好的憧憬。张小强与王光明偷偷的报了名,按照征兵工作的流程进行体检等项目。不料在乡政府组织的初次体格检查中,王光明身体各项指标检查正常,他顺利地通过了征兵的初检关口。而张小强则因为眼睛的原因未能通过,他感到非常的沮丧,但他也没有办法,只能认命自己没有那个条件,对于参军入伍的事他只好作罢。 原来在读初二的时候,他的眼睛得过一次角膜炎,正是这个病影响了他的当兵体检。贫困地区的农民正常情况下得一个什么小灾小病,最基本的应对方法就是硬抗几天时间,病情可能会自动地好转,基本不需要跑到医院进行治疗,也不需要购买些药物使用。平时,父母们生病时经常会硬挺着不去治疗,张小强也受到类似惯性的影响,平常的感冒发烧等小灾小病,他也不会主动到医院治疗,何况离开家中在外读书,他也没有将眼睛的严重性放在心上。几天的时间过去了,他的眼睛疼痛难忍,恰好被来到学校送馒头的母亲发现,母亲才带张小强到乡卫生院进行紧急性的医治,根据医生的处理要求,他每天早晚点一些眼药水,口服一些医生开的西药,经过十多天的治疗,张小强的眼睛才有所好转。 眼睛疼痛期间,张小强一边治疗,一边还要学习,致使自己的眼睛视力受到一定的破坏,因而在这次的征兵体检中身体指标不合格,这使他丧失了一次入伍参军的机会。张小强内心非常无奈,他没有别的想法,只能继续坐在自己的课桌前认真学习。上帝向你关闭了一扇窗户,也许会为你打开一扇门,看似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也许人生还会有更好的机会等待着自己,让你在另外一个机会中得到更大的弥补。 同村的王光明则幸运的多了,他的体检项目一路全部绿灯,身体各项指标全部合格,政治审查也完全合格,他被顺利地应征入伍了。王光明入伍出发的那天,张小强c姚永艳等同学们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站在欢送王光明的队伍中为他送行。当看到同村的王光明一身崭新的绿军装,精气十足的帅气派头样子,张小强的那份羡慕劲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能目送着一起玩到大的同学离开校园和家乡,投身部队的训练生活,走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别了,昔日一起玩泥巴的小伙伴,他们偷食农民家中的水果,小河中一起玩乐洗澡,大树上一起掏鸟蛋,田野中一起捉松鼠,假期中一起去放牛,王光明将要去远方生活,到部队过不一样的人生,张小强突然感觉到他们的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送走了王光明之后,张小强又将思绪拉回到了校园,他继续过着平淡而又乏味的学习生活。突然有一天,张小强收到了王光明从部队寄来的信件,信件来自陕西省合阳县八四八七五部队六十二分队。牛皮纸的信封上居然连邮票都没有张贴,只有一个红色的三角形的印戳,中间还标着军邮免费字样,部队还有那么好的事情,寄个信件居然还是免费的,他之前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类信件。张小强兴奋的打开信封,发现有一张王光明的军装照片,照片中的王光明是那么的英俊帅气,他几乎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这使张小强更加地羡慕自己的同学了。 王光明在信中讲述了自己离开家中的旅途,描述着部队丰富多彩的生活,描写着外面世界生活的精彩,这些无疑是对张小强的平淡生活的又一次巨大冲击。但由于逃学事件的教训和征兵体检不合格的现状,他也只能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切。同样是一起长大,同样是一起读初中,王光明已经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蜕变,他走向了人生的另外一个广阔天地,而张小强还仍然待在宁静的校园中继续着自己苦闷的中学岁月。 寒假将至,张小强和姚永艳同学各自回到了他们的家中,他们这将度过初中的最后一个寒假。张小红对他讲述高中生活的趣事,海阳县城的美丽和漂亮,一切的新鲜事物,都对张小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姚永娟则对妹妹姚永艳诉说着补习生活的艰辛,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压力,这一压力或许将对姚永艳将来初中毕业后的选择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张小红和姚永娟的学习经历,对张小强和姚永艳同学来说,应该有他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他们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人生的选择不同,心情就会自然的不同,张小红的心情是愉悦的,姚永艳的心情是压抑的,传递给张小强和姚永艳的信息自然会不一样。距离初中毕业还有半年的时间,前面的道路如何选择,值得他们去认真的思考,进而使他们利用好最后一学期的时间抓紧学习,力争在初中毕业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九章 第九章 初中的三年学习生活,同学们由十二岁左右的懵懂孩子成长为十五岁左右的少男少女,岁月的痕迹都给他们带来了相应的人生变化。每个同学的个子不同程度的有所长高,部分同学胖了不少,但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而言,由于平时食物的营养难以有效的保障,个子虽长高了,但人却依然很消瘦,个个看上去显得面容发黄,那应该是营养不良所造成的结果。 张小强的个子比三年前足足的长高了二十多厘米,但他依然如初中入学时一样消瘦。姚永艳的个子也长高了不少,但对于这个时期的女同学而言,生长发育总是要比男同学早一些。姚永艳同学与张小强相比较而言,她的个头相对高一些,心智也相对成熟些。随着男女学生生理特征的不断变化,使他们彼此之间开始有了相互交流和接触的愿望,初一时的那种羞涩开始渐渐的从他们的身上蜕去,男女同学的交往开始正常而自然起来了。 经过三年初中的同桌学习,张小强与姚永艳同学共同学习c共同进步,学习中的有些话题已经成为他们经常所讨论的焦点。面对即将到来的初中毕业,下一步的学习方向选择,是报考中专还是上高中,有时也会困扰着他们,他们对此进行了一次了解式的交谈,报考初中还是高中,对他们而言初中中专以他们的学习成绩很难考上,两人初步想法是报考高中。通过两人的相互交谈,他们一方面想知道彼此毕业后去哪儿读书,另一方面也有青春尚未完全萌发的情愫起着作用,他们对彼此至少产生了某种习惯性的朦胧情感,毕竟经历了三年的同窗学习陪伴生活。 毕业的时间越来越临近了,学习的时间起来越紧张了。张小强和同桌姚永艳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毕业考试做着全力的复习冲刺,不管是最终报考中专还是报考高中,都需要利用一切时间抓紧复习,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更为充分的准备工作。张小强和姚永艳决定报考中专还是上高中,又成为了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一家和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一家的各自决定的时候了。选择好了也许就是另外一种结果,选择不好可能会耽误孩子的人生,因此选择报考中专还是高中就得慎之又慎,做出比较合理的决定。 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两人受到大女儿姚永娟第一次中专考试名落孙山的打击后,他们知道了中专考试的难度不小,也看到了姚永娟在西口中学初三补习生活的巨大压力,他们决定调整一下方向,让二女儿姚永艳报考高中。姚永娟以一分之差未能考取初中中专,进而第二次重新走进校园复读初三,接受命运的又一次挑战,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她倍受煎熬,但她还是鼓足勇气,勇敢地面对复读的学习生活,全力地做着第二次备战考试的准备工作。姚永娟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认为姚永艳不应该走自己的老路子,她应该换一个方向去报考高中,她认为姚永艳只要通过高中的努力学习,将来还是可以考取大学的。这是她对姚永艳上学的一点建议,她的建议对父母和姚永艳的共同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姚永艳决定报考高中,她要去上高中,也可能将来要上大学。 张小强上高中的决定则没有那么的顺利,他报考高中的决定着实地费了一番周折。他本身经历了逃学事件,也曾经想走捷径参军入伍,他的梦想一个个的相继破灭。由于他的学习成绩实在一般化,考取中专对他而言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考虑到家中已经有一个上高中的孩子了,如果再有一个上高中的孩子,本来家中的经济能力就十分有限,如果供两个孩子上高中将会是非常困难的一种局面,夫妻两人希望张小强能够报考中专,他们积极地鼓励张小强报考中专,第一年就当试一试考中专的难度,父母也不给他什么过多的压力,也不报对他报更多的希望,那怕是第一年考的成绩不太理想,补习几年总可以考上的吧。况且,夫妻两人是根据张小强的平时学习成绩作为依据,张小强的平时学习成绩平平,即使能够考上高中,高中的学习会怎么样,高中三年结束后也未必能够考上大学。 张小强则有自己内心的小打算,他可不按照父母的想法做决定。他看到自己的哥哥张小红上了高中,而且在寒假时听了哥哥介绍高中的学习生活,描绘着海阳县城的美丽景色,描绘着海阳县第二中学的美丽校舍,一切的一切都在吸引着张小强那颗不安躁动的心灵,他要追随哥哥张小红的步伐,到距家更远的外面去c到县城去c到高中去。张小强考虑到自己的学习情况,他清楚地认识到他一两年内不可能考上中专,其实他内心何尝不想考中专呢,如果真的考取了中专学校,通过四年的中专学习,那他就可以早早地工作,成为一名端国家饭碗的人了。只是迫于自己学习成绩的一般化,他只好退而求其次了,选择报考高中或许是他较为明智的一种选择。 面对初中毕业后的求学之路,同桌姚永艳曾经告诉过张小强,她准备报考高中的,如果能够考取高中的话她将会上高中。懵懂的情愫使得张小强思考着自己的未来学习之路,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即将过去,分别的时刻终将会到来。如果他的同桌姚永艳上了高中,他仍然在初中苦苦的补习,为了能够考上中专而痛苦地挣扎着,他的心里便自觉不自觉地惆怅了起来,他难免会有那么一点点的不甘和不舍,他还是不断地坚定自己的信心,他会考取高中的,而且他将来一定能够到县城去c到高中去学习,并为之而拼搏奋斗。 综合各种因素,张小强心中下定了报考高中的决定,他暂时说服了自己的父母,父母同意他报考高中,他便没有选择当时竞争非常激烈的中专考试。张小强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报考高中,他将自己报考高中的信息告诉了自己的同桌姚永艳同学。 姚永艳得知自己的同桌张小强也要报考高中时,她在心中暗自思量着,她的这个同桌同学生性顽皮好动,平时学习成绩一般化,他居然也要报考高中,要想上高中了。同时她内心还是有一丝丝的窃喜,说不定她以后还可以和他继续在一所高中学习呢,他们还可以继续当同班同学呢,或者成为同桌同学呢。厌烦与窃喜在姚永艳的脑海中相互交织着,但张小强对这一切却一无所知。姚永艳和张小强在学校的学习更加地刻苦努力了,他们为了几个月后的高中考试而进行着全力的复习冲刺,期望着能够顺利地考上高中。 全县的中考政策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当年的高中考试招收方式与前几年大不相同,全县的招收工作不在按以前划片区的方式招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情况任意选择报考县内的一两所高中。这一重大变化意味着只要他们的高中考试成绩足够好,他们就可以不用到原来定点的乡下高中(西城中学)去上高中了,他们可以到海阳县城的高中去读书了。 高中考试的日子终于临近了,他们的初中三年生活终于结束了。回望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他们年级的同学有的已经辍学回家,有的已经外出打工去了,有的年龄大一点的已经结婚了。这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年代,西海固地区部分农村的农民思想还相当封闭,从而导致了十六七岁孩子结婚的事情常有发生。而姚永艳和张小强等同学们,他们还是单纯地过着属于他们的校园生活,为了学习而不断地奋斗着拼搏着。 初中毕业离开学校的那一天,班主任老师向参加高中考试的同学们发放了准考证。高中考试的考场就设在海阳县城的第一小学,班主任老师强调参加高中考试的同学要注意保管好自己准考证,每个人都要于考试前一天下午四点钟到达海阳县城的汽车站汇合见面,到时由他带领着前往高中考试的地点熟悉道路和考场设置情况。 考试的日子终于到了,不料前一天偏偏天公不作美,全天倾盆大雨下个不停,如何前往县城参加第二天的高中考试便成了部分同学的难题。姚林村本来就靠近公路,姚永艳的家就住在公路旁边,她乘坐顺路的班车较为方便。当天的大雨并没有给她的出行带来什么困难,母亲赵玉花和姚永艳打着雨伞出了家门,她们站在路边小商店的屋檐下,焦急地等待着由西集乡发往海阳县城的班车。这是姚永艳第一次一个人去海阳县城,虽说还有其他同学一同前往,但母亲赵玉花还是一百个不放心,自己的女儿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独自去县城,第一次坐两小时的班车,怎么能让她放心呢?但她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只能让自己的女儿一人独自前往县城参加考试。终于等来了发往县城的班车,赵玉花亲自将女儿姚永艳送上了班车,她目送着自己的女儿出发,班车起动之后便逐渐地消失在狂暴雨之中。 姚永艳坐在班车之中,外面的暴雨越下越大,车辆行驶的速度比较缓慢,她时不时回想着母亲送她上车时的场景,那种企盼的眼神使她难以忘怀。此刻她虽然坐在行驶的班车中,班车的防护使她未能被雨水淋湿,但车辆外面却是疾风暴雨。开始,姚永艳的思绪如暴雨一般想个不停,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就是父母给予的么,父母暂时提供的保护壳,足以让她继续求学生活。她庆幸父母对她上学的全力支持,感谢父母能够让她参加高中考试,并在风雨中为她送行。她暗暗地下定了决定,她要以这次高中考试为契机,考场上一定要认真答题,争取考出一个好的成绩。但由于她是第一次坐班车,车上的她被山路不断颠簸,她因晕车而感觉到极度的难受,身体的不适使她无暇多想,她只能倚在座位上随车而前行。 张小强当天去参加考试的路途则没有姚永艳那么顺利。白小村距西集乡有五公里的路程,除了河滩便是山路,还有两公里的平路。由于父亲在外面揽活,母亲还要照顾家中的一切,他只能一人独自在雨中出发。当天的雨下的实在是太大,同村的李小荣和李小玲同学家境都要比他自己的家境好许多,张小强认为她们应该是在大人的护送下早已经到西集乡坐班车去了,他就没有去刻意的叫她们一同前往。 为了防备准考证不被雨水淋湿,张小强将准考证装入一个塑料袋中,用细线进捆扎后装入衣兜。母亲给了他五十元钱,这五十元钱中有二十元钱是捎给哥哥张小红的,另外三十元钱是几天考试的花销。李银兰一大包食物(馒头)装入塑料袋中,那是张小强两天的食物和捎给张小红的食物,随后将食物装进了一个挎包内,让儿子带着前往县城。张小强推着自行车,背着挎包出发了,天气的原因注定了他今天要同暴风雨做斗争了,他将会在暴风雨中前行,独自去参加他人生中的一场非常重要的考试。 暴风雨中的白小村山坡下的河滩,张小强推着家中的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前行,河滩的泥泞致使他无法骑行。加之大雨的作用,河滩中的水位比平时高出了许多。他只能按照平时农民走过的路在河滩中绕行,偶尔遇到难以跨过的洪水,他就利用河滩中的石头,将较大的石头扔进河中,使石头成为他过河的支点,他踩在事先摆好的突出石头上安全地过了河流,人与自行车完好无损,几次过河都以类似的方式通过。 白小村至西集乡的山间道路主要是土路,雨中的山间道路泥泞湿滑,雨水也模糊了他的视线,浇透了他单薄的衣服。当他骑行一段路程之后,总会有泥巴卷入自行车的车轮,被泥土堵塞的车轮难以转动。每当骑不动的时候,他都要停下来,用一根树枝掏掉车轮中的泥土,然后骑上继续前进,他反复不断的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平时他步行一小时可以走完的五公里路程,这一次骑着自行车居然被用去了一小时。 张小强好不容易到达了西集中学,已经是上午十点钟的时刻。他如何能够顺利地去县城呢?自己以前根本就没有去过县城,无论是坐班车还是骑自行车,他都没有去过。此刻的他不知道去县城的道路是怎么走的,他只能在学校中等待着其他的同学一同前往,终于等到了几个一起去考试的同学,他们结伴出发了。虽然他们都不知道去往县城的道路怎么走,但有了几个同学的相互陪伴,张小强内心的担忧被消除掉了许多。 大雨依然下个不停,张小强一行骑着自行车,冒着风雨前进在去往县城的道路上。他们不知道通往县城的具体道路,只能沿着班车能够行走的大路前进,这一条大路应该是通往县城的公路,路面也不是白小村至西集乡的那种土路了,而是比较宽阔的沙石路,骑行时自行车再也不会有泥土被卷入到车轮之中,再也不用树枝掏车轮中的泥土了,他们行进的速度当然就快了许多。 要是经常骑自行车去县城的人们,他们就知道如何骑自行车去县城。本来去县城有一条捷径路线,到达姚林村后左拐,从姚林村前方塬上的那一条道路走可以节省时间和体力,可当时的他们却全然不知。事后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张小强才知道了那条捷路的存在,而且还骑着自行车一跑就是三年。 张小强与同学们沿着公路骑行,到达了西口乡附近,出现了一个三叉路口,往那个方向而去呢?他们只好停止前行,询问靠近路边村庄的农民,得知了去县城的方向,他们按照农民所指定的方向继续行进。他们骑行的路途中,遇到了一座叫马洼梁的山梁,他们要翻越这座山梁,陡峭的山路没法骑行,他们只能推着自行车沿着公路攀登,说是一个山梁,其实也是一座大山,光上山的蜿蜒公路就有五公里长,他们只能经受着暴风雨的洗礼,推着自行车艰难的向山顶前进。山路弯弯又漫漫,通向山顶的道路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此刻的困难已经阻挡不住张小强一行前进的脚步了。 他们终于到达了山顶,终于在暴风雨中攀登到了山顶。回望风雨中攀登的崎岖山路,他们不断地隐显在风雨和山野的树丛之中,不知经过了多少个拐点和漫坡。人生道路就如同上坡,有风雨相伴,有爬坡前行,也许经历过风雨的洗礼,可以暂时到达人生的某一个小高峰点,当你回望自己走过的艰辛路程,必将会有一定的成就感涌上心头,感慨自己负重前行的历程,自己必将得到另外一种不一样的收获,感受另外一种不一样的人生。张小强等同学学习的几年时光,不也正像风雨中的爬山一样,经历艰苦的学习,到达一个学习的顶点,终会有不一样的学习结果,美好的结果必将伴随着自己的幸福人生。 前面的路程便是一段下山的公路,长度应该也有五公里左右,下山骑行即轻松又省时,不需要过多的用力,只需要不断的拉紧自行车的手刹,不一会儿的功夫,他们就抵达了西城乡的地界,也到达了柏油铺就的公路,公路的条件要比土路和沙石路的路况好了许多。这是一段柏油公路,也是海阳县境内唯一的一条柏油公路,道路的两端连接着海阳县城和固原地区行署所在地。当他们到达柏油公路时又,摆在他们面前的又是一个三叉路口,又是片刻的驻足找人询问,得知通向县城的公路朝向东方,张小强便与同学们向东骑行。 暴雨中的柏油公路,骑自行车更是省时省力。他们飞快的骑行在黑色的柏油公路上,道路两边的白杨树不断地向他们摇动着枝体,不断欢迎着他们的到来,又不断地欢送着他们继续向前骑行。突然而过的车辆将他们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但是道路两边的蛙叫声c鸟鸣声则不断的陪伴着他们,甚至被他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暴风雨中的日子,没有阻挡住张小强等同学们雨中赶考的步伐,战胜暴风雨的勇气必将激励着他们为接下来的学习而努力拼搏奋斗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章 第十章 海阳县城虽说是西海固地区比较贫穷落后的一座小县城,县城中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路,但对于第一次到达县城的张小强而言还是让他感受到不少的惊诧。骑自行车进入县城的张小强不知所措,县城宽阔的道路,道路上偶尔飞驰的车辆,街道两旁高大的垂柳,五六层的高楼大厦,美丽程度简直是西集乡政府所在地的街道所无法可比的。 时至下午两点钟,张小强等同学左打听,右寻找,好不容易找到了县城汽车站旁边的宾馆,那是一座二层楼的宾馆。雨还在淅淅沥沥地的下个不停,而张小强雨天的赶考路程终于顺利结束了。张小强见到了自己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和部分同学,他们已经早于他到达了车站宾馆,部分同学坐车c部分同学骑自行车已经到达,还有少数的同学仍然没有到达。 张小强看到了同桌姚永艳已经到达,她全身上下衣服一点没有被淋湿的样子,甚至连鞋子都是干的,此刻的她全身非常的干净整洁,他忽然发现她是那么的美丽漂亮,他的想法片刻让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他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感觉呢?他的内心瞬间的陷入了一丝的不平静,脸部甚至都有点发热,也不敢用眼光注视他的同桌姚永艳同学。 张小强此刻的内心有一丝丝的不平静,更重要的是他如落汤鸡般的外部形象让他感觉到十分窘迫。他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微的汗珠,汗珠与雨滴混合在一起,头发被雨水冲的非常零乱,全身的衣服也被雨水完全淋湿,整个衣服粘在了他的身上,他的身材显得那么的瘦小。他衣服上的雨水在不断地滴向地面,两只裤腿上全是骑自行车时被甩上去的泥巴,脚上母亲制作的布鞋已经黄色一片,早已经看不清鞋面的布料颜色了。 虽然部分同学和班主任老师都在旁边,但张小强还是没有想的太多,他匆匆地脱掉了自己的鞋子,脚上的一双袜子已经破裂,露出两个脚姆指头,被雨水浸泡过的脚姆指头雪白,还带着一些皱痕,他顺势倒掉了鞋子中的雨水。自行车的后座上还带着从家中带来的馒头,他打开自行车座位上的挎包,挎包中的馒头被塑料袋包裹着,一点也没有被雨水所浸泡,但帆布挎包中有一些积水,他将挎包中的积水倒掉。张小强所有这一切动作是那么的自然,他并没有一点点的做作,也没有一点点的不好意思。 张小强全身被雨水淋透的样子,他弯腰倒掉鞋子中积水的动作,这一切被站在一旁的姚永艳看在了眼里。她突然之间发现了什么,站在旁边的这个同桌脸上还是有一些男子汉的帅气,他已经不再是一年多前逃学的那个坏小子了,他已经是一个小男子汉了,一年的岁月真的还是让他变化了不少。她知道从西集乡到海阳县城的遥远路途,她也知道当天暴风雨的强度,在暴风雨中骑自行车行进是何等的困难,她为他的这一次行程而感到震撼。 姚永艳自觉不自觉的思考之中,她的心里出现了一些不平静,她并没有感觉到他的鞋了和裤子是脏的,反而感觉到他骑行四个小时赶考的确很不容易,她的心中顿时莫名的升起了一丝怜悯。她还不能注视着他多看他几眼,只能在脑海中勾画着他风雨中骑行的样子,突然之间她有了种心跳加速的感觉,红晕自然不自然地显现在了她的脸上。姚永艳为了平静自己的心里,也为了掩饰她自己思绪的慌乱,她居然没有过多地思考有什么不便之处,随之顺手将自己的手帕递了过去。 张小强看到同桌给他递过来的手帕,他随之迟疑了片刻,内心高兴地接过了她的手帕,他连续不断地擦拭着自己的脸庞,用手指梳理着自己的头发,整理完毕之后将手帕还给了她,也低声地向她说了一声:谢谢!虽然只是一句谢谢而已,她还是多少有所感觉到了他内心的不安与害羞。送人玫瑰,留有余香。她的递过去的手帕,是她自己使用的物品,她的目的是帮助他擦干脸庞,给他一点点小的帮助,但在他的内心却留下了温暖的记忆。对姚永艳而言,她也许想是通过这种方式引起他的注意,让她的初中岁月在他的记忆中留下点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班主任老师带着他的学生们来到海阳县第一小学看过了考试地点。姚永艳仍然回到了汽车站旁边的车站宾馆,这是她两天考试时的住宿之地。姚永艳回想起今天白天发生的一切事情,母亲在风雨中亲自送她上车,母亲送行的目光让她一时难以忘记,张小强被雨水淋湿的样子也着实窘迫,他的样子也在她的脑海中不断地闪现,看来他今天能够前来参加考试也相当地不容易,明天就要参加高中考试了,也许考试过后他们将会分别,他们将会走不一样的生活道路。初中的学习将会暂告一个段落,甚至成为她们的过去,只有这次参加考试一个环节了,但无论如何,她都要考好这次试。 张小强看过考场地点后,他没有住在车站宾馆,他要去的地方是海阳县第二中学,那是他的哥哥张小红就读的学校,兄弟两人几个月未见面了。张小强好不容易地找到了海阳县第二中学,他见到了自己的哥哥,张小红得知弟弟今天冒着暴风雨骑自行车到县城情况后,他看着张小强全身被雨水浇透的样子,他的内心久久地不能平静。张小红迅速地拿出来自己的干爽衣服,让弟弟换掉被雨水淋湿了的衣服。张小强拿出了家中母亲捎带来的馒头,将馒头交给了哥哥,并从衣兜中掏出了母亲吩咐带给他的二十元钱。 张小强的内心是高兴的,他见到了自己几个月未见到的哥哥。而且他也看到了哥哥所描述的美丽的高中校园,夜晚的校园内灯火通明,每一间教室都坐满了上自习的学生,这儿的学习氛围就是要比西集中学浓厚许多。他心中暗暗地定下更大的决心,这次一定要好好的考试,争取能够步哥哥的后程,也能够来到这所中学读高中。两天的考试,他都是住在海阳县第二中学的学生宿舍中,这是哥哥张小红特意为他准备的,之所以能够有多余的床铺让他住宿,恰好是因为那几天同宿舍的一名同学请假回家,宿舍中才空出了多余的床铺,也算是节余了在外面车站宾馆住宿的费用。 两天的高中升学考试很快结束了,张小强将未花完的十五元钱交给了哥哥,他知道哥哥距暑假还有一段时间,他还需要钱来应付生活。考试结束离开海阳县城后,姚永艳和张小强的初中学习彻底算是暂告一个段落,他们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等待着考试成绩的出炉和录取的结果。 中专考试也日益临近了,姚永艳在西口中学复读的姐姐姚永娟全力地进行着考前复习准备。她的姐姐终于迎来了残酷的中专考试,经过几天的紧张考试,姚永娟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中,这一次她的感觉要比去年的感觉稍微的好那么一点点,但她还是无法保证能够考上中专。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两人与他们的两个女儿始终在忐忑中等待成绩出来的时间,尤其是等待着大女儿姚永娟的成绩,希望这一次全家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会有回报。高中的考试成绩和中专的考试成绩相继出炉,张小强和姚永艳同学都被海阳县第二中学录取,姚永娟也被宁夏财经学校所录取。对姚志全c赵玉花一家而言,一个女儿考取中专,一个女儿考取高中,真是皆大欢喜的幸福事情。虽然两个女儿的学费较高,但心情舒畅的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还是没有被暂时的困难所困扰,夫妻两人决定再扩建一个蔬菜大棚,以应对家中经济暂时困难的不利局面。 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谋划商量过后,他们决定利用家中第一个蔬菜大棚旁边的空地,将那块空地作为建第二个蔬菜大棚的地点。建蔬菜大棚的条件虽然辛苦,人员相对有限,姚志全动员起了全家人,一起上阵建蔬菜大棚。建一个新的蔬菜大棚,就必须有三面封闭的土墙,且前面和顶部开口。姚志全决定筑土墙,这一种墙是用潮湿的黄土层层夯筑起来的,他在墙体的上面不断用柱子夯实土层,赵玉花与孩子们不断地在下面向上输送黄土,并时不时地更换着筑墙的木椽。蔬菜大棚的墙体夯筑完毕之后,姚志全用家中细长的木条作为蔬菜大棚顶部的支架,然后在支架的上面覆盖一层移动的塑料篷布。大棚的一侧开一个简单的小门,用几根结实的木桩作为门框,赵玉花用家中的破旧布料制作一个厚厚的门帘,以便冬天能够起到保暖作用。全家人经过几天的辛苦劳动,一个崭新的大棚如期建设完毕,家中又多出了一个赚钱的蔬菜大棚。 姚志全从集市上买来一些蔬菜种子,然后在第二座大棚内种植一些相应的蔬菜。种植蔬菜的时候,姚永艳姐妹两人感觉父母为了她们能够上学,长期如此地辛苦劳动,看到父母艰辛劳动的不易,她们也积极参与到了其中,和父母一起翻地点籽c施肥浇水,主动地帮助父母干活,减轻父母的劳动负担,并为自己能够上学而辛勤地劳动着。 每逢集市的那一天,天空刚刚放亮,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便要将第一座蔬菜大棚中的蔬菜收割掉一部分,姚永娟和姚永艳姐妹也要早起,帮助父母割菜c拣菜c分菜c洗菜,等蔬菜准备妥当之后。姚志全要将收割的蔬菜拿到集市上出卖,以此换取金钱,有计划地筹备着两个女儿的学费,有时姚永娟和姚永艳姐妹也会随父亲来到集市,帮助父亲销售蔬菜。 张小强虽然考取了海阳县第二中学,但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考虑到家中的经济状况,他们还是希望张小强能够留下来补习初中,希望他通过几年的补习,可以考取一所中专学校。但夫妻两人也处于矛盾之中,主要原因是张小强上高中的愿望十分地迫切。 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也做着两手准备,为了应对儿子张小红c张小强c小女儿张小芬的学费,他们也不得不进行着另外的一番打算。夫妻两人经过考虑合计,他们决定从现在开始,家中开始养一些羊,扩大农牧业以增加家庭的收入,恰好三儿子张小军在家中无事可作,正好可以让其放羊。家中不但要养羊,还要增加黄牛的养殖数量,争取每年能够在养牛和养羊上增加一些收入,以满足三个孩子上学读书的学费需求。 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在家中的院落里建起了羊圈,他们从集市上买回一头小牛c十只小羊,开始了全家的又一次养羊活动,家中的第一次养羊经历还是张小红上小学之前的事情。现在,放羊的主要劳动任务是张小军,但暑假期间,张小红会偶尔的替代弟弟放羊,放羊对他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活了,这与他在上学之前的放羊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张小强也会时不时的代替哥哥或者弟弟放羊。开学后的放羊任务就完全交给了弟弟张小军,他也为其他三个兄妹的读书做着自己的应有贡献。 姚永娟考取了宁夏财经学校,整个姚林村都轰动了,她作为全村的第一个考取中专的女生,为家中争光添彩,也为自己的读书找到了一个好的出路,可以说她是一个读书成功的孩子,她几年的读书学习终于得到了有效的回报,她的书本总算是没有白读,按农民的说法是:“馍馍搭搭没有白背”。 邻居的大姐姐,姚永艳的初中英语老师也未能考取正规的学校,虽说她已经拿着工资,但还不是正式的编制,只是与政府签订临时性的合同,还未能够转正,基本上说暂时还不属于真正端国家饭碗的人。 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心里特别高兴,他们的大女儿要离开这个地方了,到远在银川的省城去读书了,怎能不让他们高兴呢。姚永娟终于成功了,她可以通过四年的中专学习,将来可以有一份较好的工作,可以成为真正端国家饭碗的人了。 按照农村的风俗人情,凡是谁家有什么大事。谁家孩子结婚,谁家生了个孩子,全村的人都要前来祝贺。姚永娟作为全村第一个考学成功的女孩,不但为姚家争了气,也为全村争了光,祝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就是以另外的一种方式给即将上学的姚永娟送行,当然是对她即将所拥有的美好前程的一种祝愿。 祝贺的那一天,鞭炮声响彻整个村庄,姚志全c赵玉花的家中热闹无比,甚至比别人家娶媳妇还要热闹。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喜悦,也感受着女儿的成功,他们为女儿的成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姚永艳也感到无比的高兴,她的姐姐终于经过刻苦努力的复习,顶着巨大的压力考取了属于她应该获得的成绩,姚永娟即将离开她而到外面去上学,她暗暗地下定决心,也要向自己的姐姐学习,争取在三年后的高考中能够考出好成绩,到很远的地方去上大学,到外面的世界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姚志全陪伴着姚永娟前往省城银川报到,姚永艳恋恋不舍地送走了姐姐。车辆在去向省城银川的道路上飞驰,姚永娟终于挣脱了西海固地区的贫穷,坐在车中的她内心无比的兴奋,她这个金凤凰终于可以飞出去了,宁夏财经学校的美好学习生活在向她招手。姚志全父女二人一行到达了省城银川,省城银川城市的宏大,使姚永娟感觉到非常的震撼,以前她参加中专考试,只去过海阳县城,但省城却要比县城大好多倍,所到之处都是高楼大厦c车水马龙,所有的场面都繁花似锦,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她要利用好四年的校园生活,在这里好好学习奋斗,争取在这里扎根,在这里有所发展,追求属于好自己的人生幸福。 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的心里一直处于矛盾纠结之中,虽然他们在前期报考时勉强同意了张小强报考高中,但考虑到家中的经济困难,他们还是希望张小强能够留下来补习,不要去上高中了。终于等到了高中开学的日子,夫妻两人依然没有做通儿子的工作,他们还是希望张小强能够待在西集中学继续补习考中专。另一方面他们还是为张小强上高中作了必要的准备工作,他们到集市上为儿子准备一些高中住校生活所需的物资。如果张小强到县城上高中,高中也是住校生活,那这次的准备工作比较简单,被褥可以使用初中时的被褥,他们只需要准备必要的面粉。 张小强最后一次来到了西集中学,他是来领取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的。这是他暑假第二次来到西集中学,第一次是打探自己是否考取高中,得到的消息是自己被高中所录取,但到底是海阳县内的那一所高中他不得而知。这次他拿到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时,他看到了自己被海阳县第二中学录取,他的内心无比的高兴和激动,他可以追随自己的哥哥,可以到海阳县第二中学去上高中了。 高兴之余,他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同桌姚永艳考取了那所中学,平时她的学习成绩要比他好许多,她一定考的比自己好。张小强不好意思单独向老师询问姚永艳的录取结果,他只能问问班级中还有其他同学考取高中的情况,当得知姚永艳也被海阳县第二中学录取时,他的内心即高兴又害羞。 姚永艳会不会知道他被海阳县第二中学录取呢?此刻的他有了一种想见她的冲动,他高兴地向老师道了别,心情愉快地走出了曾经学习过的校园。张小强走在街道上哼着小曲,他要溜达一下这个学习生活了三年的街道,看看街道中的别样风景。猛然之间,张小强在街道出售蔬菜的地方看到了姚永艳,他高兴的向她喊了一声。她被他的喊声着实地吓了一跳,姚永艳不敢在自己的父亲面前多说什么,她只是问他考取了那所中学,当得知他也考取海阳县第二中学时,她的内心也充满了与他一样的喜悦,只是当时碍于父亲姚志全的面而无法用语言予以表达,她只是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但那目光只是一瞬间而已。 同桌学习了三年的两个同学,高中考试后第一次见面,张小强和姚永艳得知彼此都同时被海阳县第二中学录取了,他们的内心都是非常的高兴和喜悦,他们可以继续在一起到县城上高中去了,他们渴望着能够在高中的校园中再次相见。高中考试结束一月有余,他与她竟然以这种方式见面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还是在一个月之前,三天的高中升学考试,张小强未能见到李小玲同学的身影。张小强考试结束回到家中之后,他得知李小玲因为当天的大雨未能前往县城参加考试,他为那天大雨中没有叫她一声而感到自责。张小强与李小玲见面之后,李小玲埋怨他为什么没有叫她一声?是呀?他为什么没有叫她一声呢?他们两人的家庭相距约五十米,平时上学放学时他会时不时的叫她一声,与她一起经历了青葱的成长岁月。当天的暴雨确实很大,张小强以为以她的家庭条件,她的父母完全可以护送着她去参加考试,但结果情况却恰好相反,李小玲未能如愿参加考试,她永远地失去了一次上高中的机会,以后也未继续在初三进行补习,直接辍学回家了,张小强多少有一点为她的辍学而感到惋惜。 人生的许多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瞬之间一念之差,各自的人生道路将会超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其决定可能影响人的一生,以至于后来明白过来时就悔之晚矣,许多事情往往都无法予以弥补,甚至再去奋斗也将无济与事。李小玲的这一决定,使她与上学失之交臂,她可能要过早地生活着与父辈们一样的生活状态。人生的紧要关头就那么几步,一步走错之后,便可能会步步错误,甚至赶不上同龄人的步伐。对西海固地区农民的孩子而言,失去了继续读书的机会,意味着自己极有可能一辈子成为农民,继续着父辈们苦难的生活岁月。 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送走了大女儿姚永娟,他们现在操心的是二女儿姚永艳的上学。夫妻两人为她准备了上高中的学费c被褥c面粉等高中住校生活的必须品,尤其是姚永艳的母亲赵玉花,作为家庭的主妇,她事无巨细地准备着一切。常言到:“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赵玉花的一件“小棉袄”已经离开了她,到远离家乡四百公里外的省城银川上学去了,第二件“小棉袄”也即将离开她的身边,她将会到距离家中二十五公里外的海阳县第二中学上学,虽然海阳县城距离家中不是太远,但母女两人可能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这还是让她有了些许的担心。两个女儿先后离开家中,长时间的不能见面,想想以后的几年时间,她的心中便额外地多了一份惆怅,当然也多了一份牵挂。 第二天便是海阳县第二中学开学报到的时间,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千叮咛万嘱咐,他们告诉姚永艳到了学校要好好的学习,要给家中争光,要超过自己的姐姐,好好学习c天天向上,争取三年后能够考取一所大学。这或许是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对大儿子未能考取大学一直以来所报有遗憾,他们希望在大儿子身上未能实现的大学梦能够在二女儿的身上得以实现。谁说女娃娃读书无用,女娃娃不如男娃娃,这一定是极其片面性的认识,他们的女娃娃就是要比男娃娃强许多,而且他们两个女儿优异的学习成绩早就证明了这一切,将来可能不会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相比姚永艳报考高中的整个过程,张小强的高中上学之路也许没有那么的顺畅。虽然同样考取了海阳县第二中学,但他的父母考虑到家中的经济状况,整个假期都在做他的工作,希望张小强能够补习初中。即便是高中上学的物资已经准备齐全到位,张小强临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还是希望他们的儿子张小强不要上高中了。全家人讨论的结果是张小强依然要去上高中,既然他决定了要去上高中,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此时才最终定下了决心,他们决定按照儿子的意愿,全力支持他去上高中,他们不得不面临着同时供两个儿子上高中的局面了。 孩子养育的多了操的心就多,每个孩子都要吃饭,都要穿衣服,都需要得到父母的照顾,就如一个单位一样,人多了就要考虑的更多,做好更多的服务保障工作。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辛苦地支撑着这个七口之家,平常的抓养好五个孩子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但他们还要艰辛地供他们的孩子读书,或许只能通过供孩子读书才能改变孩子们的未来生活。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再困难也要供养孩子读书,这是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共同一致的想法和目标,夫妻两人也一直为此而不断地努力着。 当时的白小村,还没有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同时上高中的情况,村子里的个别农民甚至当着张金平和李银兰夫妻的面调侃到:我家就一个儿子,无论他读书能否成功也罢,将来压力不会太大,最差也是自己的儿子一人占有全家的财产,娶一个媳妇对家庭而言比较容易。看你们家的三个儿子,即使将来能够考上大学,光学费就得让你们两口子喝一壶的。如果读书不能取得成功的话,供两个孩子上高中花费不少,就浪费了家中的金钱,到时候一个家庭要三个儿子来分,家产都不够分的,甚至连找媳妇都非常的困难,搞不好你的儿子还要一辈子打光棍呢!你看到时候要不要你们两口子的老命,让你们两口子吃苦的事情还在后面呢,到时候有你们的苦日子过。 不管这是调侃的意思,还是善意的提示也罢。总之,村民们的言论给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提了醒,注定将来他们家中的经济负担不会太轻。夫妻两人思前想后,决定还是坚定地供他们的两个儿子上高中,因为只有供孩子们读书,才可能会使孩子们有更好的出路,而且是孩子们走出贫困山村的唯一出路,当然也是改善家中贫困情况的希望之所在。对于这样的诸多想法,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与儿子张小强和张小红在平时的交流中均有相应的探讨。这种探讨无疑是对张小强兄弟两人很好的一次教育,他们的家庭条件不好,家中仅有的几十亩干旱土地,几个窑洞和几间房屋,如果不好好读书,考不取大学,走不出这贫穷的小山村,将来有谁家的女儿愿意给他们做媳妇呢?那点小家产如何让他们弟兄三人分呢?最好的出路就是上学读书,争取将来学有所成,一个个能够考取一所较好的大学,走出这个贫穷的小山村,保证这个家庭以后不分家,将这个家产留给已经辍学的弟弟张小军,这无疑是对弟兄两人最有效的警示,当然也是最好的鞭策。 大儿子张小红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只要保持平常的学习状态,高中毕业后考个大学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反观,二儿子张小强的学习一般化,这次高中考试都有点超常发挥。原本夫妻两人的内心是不希望张小强考上高中,就可以有理由让其在初中补习了,但争气的张小强却考上了高中,还和他的哥哥在同一所高中了,夫妻两人还是对二儿子张小强的学习有所担心,担心他的几年高中学习不会有好的结果。 张小强对这些情况心中自然明白,自己的哥哥学习就是优秀,自己的初中同学姚永艳也相当优秀。就他自己的情况而言,初中经历过逃学事件,还瞒着父母准备参军,他始终有一颗不安躁动的心灵,想离开家中走的更远一些。不过这一次,他深知了自己上高中的机会来之不易,他还是下定决心要在高中的几年校园生活中好好学习,一定不会让父母失望,也不会让自己成为全村人的笑柄。他还要向自己的哥哥张小红和同桌姚永艳学习,要和他们比一比学习成绩,暗暗的想着三年后的考试结果一定不会让父母失望,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考取大学。 高中的报到工作相对初中简单了一些,依然是面粉和被褥,唯独少了携带箱子。只需要父母将面粉和被褥送到西集乡街道的车站,帮助兄弟两人将物资固定于班车顶部的物品携带架上即可。这次是兄弟两人又一次在一起上学,他们两人将共同前往县城,需要携带的物资较多,所以此次报到只能借助发往县城的班车了,因而所有的物资均由张小强一人在班车上看管,张小红已经提前两个多小时骑自行车出发了,他要赶在班车到达之前抵达县城汽车站,当汽车到达的时候,他们弟兄二人要从车站将面粉c被褥等学习生活之所需物资运回学校。 张小强坐在行进的班车中,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坐班车。班车在通往县城的沙石公路上快速前进,班车经过之后,车后总会扬起滚滚的灰尘,那是路面的黄土被卷起的尘土。随着车辆的不断前进,他发现班车行进的线路就是一个月前雨中骑行赶考的路线,他的思绪又回到了一个月前的那一天,暴风雨中的他曾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这次上高中他还要经历更为严峻的人生洗礼,他不得不认真地思考着将来三年高中学习出路的问题。是啊,生活需要承受磨难,人生需要经历坎坷,只有经历过艰辛奋斗,或许就会有好的结果。那天的风雨之行没有白白的浪费,至少他成功地考入了高中,他还可以继续向更高的学习阶段迈进。当然,他也不能确定人生中的第一次班车旅行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但可以肯定地说他会在将来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拼搏奋斗。 班车中同行的还有白小村的另外一人,她就是李小荣同学,她也被海阳县第二中学录取。同样的上学旅行,但她的行礼则相对少了许多,缘由是她的两位叔叔在县城工作,高中上学她不需要住校,食宿都由其叔叔全部负责,这无形中减轻了家中的支撑负担。李小荣的上学应该要比张小强轻松许多,至少在外围的保障方面具有某些天然的优势。李小荣上学有张小强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她可以部分性地依靠自己的叔叔,而张小强兄弟两人只能依靠自己的父母,他们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学习生活。无论如何,他还是以进取之心来面对这一次的高中学习生活。 班车行进两个小时后到达县城的车站,张小红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兄弟两人快速地将车顶的被褥c面粉等物资卸下。他们合力将面粉置于自行车的后座,由哥哥张小红骑车运回学校,张小强则在车站负责看管其余的物资。两袋面粉床被褥,张小红在一小时之内往学校和车站,他骑着自行车跑了整整三趟,终于将所有的物资运回了学校的宿舍。 张小红已经在海阳县第二中学读了一年的高中,对海阳县第二中的情况非常熟悉。新生入学报名的工作流程他比较了解,张小强在哥哥的帮助下顺利地完成了报名工作。张小强这一次被分到了高中一年级的一班,和初中一样他还是在一班,李小荣则分在了二班,幸运地是他的初中同桌姚永艳也分在了一班,命运的安排似乎是在他和她之间有一种什么样的联系,但似乎还是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因素存在,他为她能和自己仍然在一个班级中学习而感到高兴,两人可以继续在一起学习三年了,不管他们还能不能继续成为同桌。 姚永艳高中入学的这一次还是先于张小强报到。她初中报到时排队排在了他的前面,高中考试时她先于她到达县城,高中的入学报名还是她先于他报到,而且初中的三年学习她的成绩总比他好许多。冥冥之中她总是拥有先于他的步伐,也具有优于他的学习成绩,她始终走在了他的前面。姚永艳报到完毕之后,她知道了张小强也被分在了一班,但此刻他仍然没有看到他报到的身影,她担心他不会来报到了,因为高中升学考试分别之后,他曾经告诉过她:家中希望自己能够继续补习初三。暑假他们在街道上相遇,她当时也没有问他能不能够继续上高中。对于张小强能否来上高中的不确定,姚永艳的心中存在着些许的忐忑,他会不会来上高中呢?会不会继续和她在一个班级中上学呢?她只能在心底默默地思量,希望他能够继续上高中,追求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梦想。姚永艳在期盼中得知张小强报到了,她不安的内心终于平静了下来,美好的愿望可能就要从高中的学习生活中开始了 张小强入学报到后,当他发现姚永艳和自己都被分到了一班后,他急切地想见到他的初中同桌姚永艳,毕竟从初中一个班级中考到高中一个班级的就他们两个人,部分同学则分到了其他的班级,能在初中一个班级和高中一个班级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看来还是上天的特意安排,他要与她同在一个班级中学习了,这一次她能否与他还是同桌呢?张小强不得而知,但同在个教室中学习是一定的了,他们可以有许多交流学习的机会,他还可以向初中时那样向她学习,学习她良好的人生品格c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优秀的学习成绩。 殊不知,此刻的姚永艳也想见到张小强,她想了解他假期的一些情况,他最终决定上高中的情况,报名工作的完成情况等。栖凤山的脚下c茹河畔的岸边,他们又一次以这种方式相聚在海阳县第二中学的校园之中,校园对她们而言暂时是陌生的,但她们两人却并不陌生。姚永艳感觉到自己的心跳要比平时快了一些,她的脸上出现了少有的红晕。她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欢迎新同学前来报到,我以为你会继续在初三补习,不会上高中了呢,没想到你会来上高中,我们又可以继续成为高中同学了,我们又可以在一起在一个班级中学习了。” “哈哈,这话说的似乎你是老同学一样!是呀,我真的差点上不了高中呢!这一次的高中上学机会确实来之事易,昨天晚上我父亲还在劝我补习初三呢!当时我的态度非常坚决,父母最后关头才同意了我的上学要求,才最终支持我上高中。我不要补习初三,我要向自己的哥哥学习,也要向你学习,因为你们的学习成绩都要比我好,你们都比我优秀。”张小强表面虽然平静,但他的内心是不平静的,因为刚才报到之后他还想急切地想见到她。他极力地用平和的语言掩盖着自己内心的激动,并和她分享着自己争取这次上高中的难得机会。 张小强和姚永艳站在美丽的海阳县第二中学校园内,随意性的聊着不同的话题。这一次他没有了第一次初中排队时目光对视的羞涩,也没有了参加高中考试时风雨过后的紧张窘迫,他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反观,姚永艳则显得有些不自在了,张小强向自己的哥哥学习到是很正常的事情,为什么要向她学习呢?绯红逐渐出现在她的脸上,她笑着说到:“我有什么好学习的,为什么要向我学习呀?”其实她的内心是认同的,本来她的学习就要比他优秀许多,向她学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呀。 张小强还要向她问一件事情,假期在西集乡街道的蔬菜摊点旁边的情况。那天由于她的父亲姚志全也在现场,姚永艳被张小强一声大叫所惊吓,他的声音着实地让她吓了一跳,在父亲面前她只是随便的敷衍着回答了张小强几句话,就是问问考试录取的结果等问题,她没有来得急问他是否上高中,他们就匆匆的分别了。 高中开学后的这一天,是张小强单独面对着姚永艳,他想知道关于她那天的情况。姚永艳告诉了张小强,她们的家中以前有一个蔬菜大棚,大棚中种一些蔬菜,全家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大棚种植蔬菜的产出。现在家中为了解决她们姐妹两人的上学问题,又建起了一座新的蔬菜大棚。寒暑假的时间,她会时不时跟随父亲来到集市上销售家中的蔬菜。她之所以那天对他表现的相当冷淡,就是因为她的父亲在旁边,她不敢在那个时间点当着父亲的面与异性有过多的语言交谈,让父亲看出有什么不一样的破绽。 原来姚永艳的家中是种植蔬菜的,此刻的张小强才知道那天她为什么一直站在蔬菜销售的地点。想想初中的诸多往事,对于他而言,面前的她还些许有些陌生,只不过青春的情愫促生着他的想法,他希望能够尽可能多的了解她的一些情况,也许有些问题可能是他自己想的太多了。高中时的想法比初中时多一些或许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或许是成长所致,学习必然,也是他不断的思考着即将开始的高中学习生活,不管他张小强想什么问题,但高中的几年学习他还要继续拼搏,他只有努力拼搏,才能够对得起难得的高中上学机会,或许通过几年的努力,他会有一个让父母意想不到的结果,他会考取一所较为理想的大学。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海阳县第二中学建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已毕业过四届高中毕业学生了。其与海阳县第一中学相比较,却整整晚了四十多年的时间。但就是这样一所新生的学校,第一届毕业生中高考成绩斐然,其中一位同学考试成绩位列自治区理科第一名,为自治区当年高考的理科状元,他被清华大学所录取,这在当时的小小县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将海阳县第二中学的名气扬了出去。后续的几届毕业生的高考成绩也很不错,短短几年的成就使得海阳县第二中学的风头一时盖过了海阳县第一中学,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争先恐后地选择报考海阳县第二中学。 西集中学在全县的教育质量只能排在中等水平,张小强和姚永艳这一届毕业的百余名学生考上高中的只有十多人,其余的要么辍学回家劳动,要么继续进行初三的补习。对张小强而言他的初中学习一般化,他能被这所学校录取也是的较为幸运的一件事情,在全班的高中考试录取排名成绩中,他的成绩只能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根本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姚永艳的成绩倒是要好的多,她在全班的成绩排名比较靠前,但还是与其他学校来的学生有一点差距。不管如何,他们还是进入了海阳县第二中学就读高中,他们将在这所高中再次学习奋斗三年,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将度过属于他们自己的高中岁月。 海阳县第二中学只有一座四层楼的教学楼,全校只有二十四个教学班,高中一年级只有四个教学班。宿舍只是一座两层楼房的宿舍,饭堂则是两座人字型的砖瓦房。教室中的环境就是与西集中学的土房子的教室不一样,黑板是由玻璃制成,不是初中时的水泥黑板。教室中地面上摆放的崭新桌椅,屋顶明亮的电灯,墙壁周围完善的取暖设施,似乎一切条件都要好于西集中学。宿舍的住宿环境也要比乡下中学的干净明亮,两人一张床的配置,再也不是初中时每人八寸宽的距离。教学楼和宿舍的条件都要比西集中学好许多,学校的条件真是一个适合学习的好环境。教学楼后面靠近街道,种植着一排高大的垂柳,倒垂的枝条在秋日里随风摇曳,不断欢迎着乡下的学子到这所名副其实的学校学习生活。 张小强虽然在高中考试时已经在这所学校住宿过两个晚上,但忙于紧张的高中升学考试,他没有来得急熟悉学校的一切,而此刻他却实实在在地享受着学校美好的环境。除了校内的环境外,学校南面的栖凤山雄伟壮观,苍萃碧绿,高大的栖凤山使海阳县第二中学有一个依山的仙境,张小强可以在教学楼上注视着面前的这座大山。人生就是不断翻越山峰的过程,翻越了家乡白小村的大山,翻越了雨中的马洼梁山,如今雄伟的栖凤山就在他的眼前。面对人生新的一座山峰,他就要开始一段新的翻越征程了。 透过教学楼后面围墙的栅栏,海阳县城的道路宽阔笔直,街道上人来人往。繁花的小县城的景色非常迷人,难道这就是初中时所唱的《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中马路上灯火辉煌,大街小巷是人来人往的现实写照吗?张小强忘却了对东北沈阳城市美景的遐想,他喜欢上了海阳县城的美丽景色,如果将来他能够读书成功,有机会能够在这个县城工作,那将会是非常幸福的生活,也必将是非常美妙的人生。 远离学校的海阳县城北边,就有一条不大的河流,这条河流被叫做茹河,茹河的水流虽然不大但也足够宽阔。对于在海阳县城生活的人们而言,她可能就是母亲河了,茹河中的河水滋养着海阳县城的人民。名副其实的海阳县第二中学,近有栖凤山c远有茹河水,栖凤山和茹河水将海阳县第二中学夹在了中间。人们往往欣赏和喜欢一个地方的美景,常常以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赞美之,用有山有水或者山海相依为最美。海阳县第二中学环境也相当不错,用依山傍水形容其美丽当然不曾为过。 高中学习生活相对于初中则更为繁重而紧张。早晨六点准时起床,第一项活动便是晨跑,由于学校内场地太小,所有学生都会被带到学校外面,沿着海阳县城的主干道跑一公里多后折回学校。每个班级排成一个队伍,平时由班级的体育委员带队,跑步的速度要比初中时候快了许多,但就是这样的速度,还是赶不上直正军人的步伐。每天跑操时,都会有一支二十多人的武警战士小分队跑步与他们相遇,武警战士从县城的最东边出发,抵达学生跑步队伍的地方已经跑了大约两公里。当两个队伍平行前进时,同样是跑步前进,但就是十多秒钟的时间,学生的队伍就会被武警战士的队伍轻松地超越,甚至学生的队伍刻意加快速度,试图和武警小分队比一比速度,同学们加快他们的步伐的原因是想多看看绿色的服装,但还是被训练有素的武警战士小分队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绿色的武警服装,年轻帅气的小伙们,统一整齐的前进步伐,声音洪亮的口号,显得是那么的整齐划一。这让在另一个队伍中跑步的张小强羡慕不及,想想自己曾经的入伍报名,要是眼睛能够合格,他也许会和他们一样,威武矫健地行进在另外一所军营的队伍之中。此刻,他想到了同学王光明,好长时间没有收到他的来信了,他在部队过的怎么样,他还不知道他上高中的消息呢,他有必要给王光明同学写封信告诉他现在的一切。当天晚上,张小强便利用自习的时间给王光明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其他同学上高中的情况,自己现在的学习情况,每天早操时看见与武警战士相遇的场景等等,期待着他能够分享王光明在部队的有趣生活。 平时一班的教室中,张小强和姚永艳再也不是同桌了,全班座位安排基本也是男女生同桌而坐。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张小强的个子明显地要比姚永艳高出了许多,姚永艳自然被老师安排在教室的前排,她与另外一位叫陈刚的同学成为了同桌,陈刚的学习也特别优秀,他是从乡下另一所中学考进来的学生,高中考试成绩名列全班第三名。张小强的座位则在姚永艳斜后方的第五张桌子,与他同桌的是一位高个子的女同学,这位女同学叫郑雪,学习成绩也相当的优秀。只要张小强在课堂上向前张望,即使看看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听着老师的正常讲解,他的视线轮廓中总会有她的身影。即便是内心有某种情愫,但张小强不得不控制着自己萌发的情愫,认真地在课堂上学习听讲。 姚永艳则没有那么好的机会,她想看见张小强时没有那么的方便了,要想看见他的话则显得极为不便利,她就需要回头向后张望,课堂上向后张望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的身影只能在课间活动等时机出现在她的视线中。这样的局面也挺好,姚永艳时常会在内心暗自想着,她们两人初中时同桌三年,他的好动顽皮也曾经给她的学习造成过不好的影响,这一次她可以不用和他继续作同桌了,她可以安心地好好学习了,当然也不会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了。 高中的课程确实安排的比较紧凑,难度也比初中增大了许多。学校的老师大部分都毕业于宁夏大学,少数毕业于固原师范专科学院,他们基本上都有本科或大专文凭,老师队伍的整体质量要比西集中学强出许多。张小强的同族大哥张小维就是本校的政治老师,还有一位远房的表兄是物理老师,这位表兄毕业于固原师范专科学院,恰好也给张小强带物理课程,不过这位表兄则是二班的班主任。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用英语交流,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张小强而言的确有些困难,语文课程两节课一篇文章,每段的段落大意和全文的中心思想需要自己去总结,老师会时不时的提问并抽查,张小强有时因为回答不上来而显得非常的羞愧。数学c物理和化学对张小强而言则较为易于应对,这几门课程他学起来相对稍微轻松一些。 姚永艳的学习相对而言则没有张小强那么的困难,这一切的原由在于她的学习成绩好,知识功底较为扎实,每一门课程学的都不差。高中第一学期一开始,她在学习方面又一次的走在了张小强的前面,留给了他的大多数是无奈的追赶步伐。为了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张小强不得不利用周六的休息时间来到教室中加班学习,努力弥补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提高一些。 学习的生活虽然紧张,但对从乡下进城读书的学生而言,高一的学习不是他们的唯一。县城街道c百货大楼c茹河河滩c栖凤山峦c兴海公园等等,都将是他们熟悉这座城市的好去处。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娱乐也可是生活的一部分,就看他们如何调整学习生活。优秀的同学学习时会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全神贯注地作好学习这第一重要事情,当然也能合理地安排好他们的休息娱乐活动。同学们只有通过偶尔的娱乐活动,将自己紧张的学习神经放松片刻,偶尔享受青春散漫的生活,他们才能作到一张一弛,使学习和娱乐两不误,从而更好地保证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学们的娱乐活动理所当然地是他们高中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周末的休息时间,是属于他们的自由时间,县城离家中的距离较远,每周回家也不方便,同学们才有了闲睱的时间和机会逛街游玩。高大秀丽的栖凤山是他们的首选目标,栖凤山距海阳县第二中学最近,其就坐落在海阳县第二中学校园的大门口,出了学校的大门,就会到达了栖凤山的脚下了。 张小强与同宿舍的男同学一起相约攀登栖凤山。栖凤山满山遍野是种植的松树,树木不算高大,大部分树木不足一人身高。山的入口是栖凤山大门的牌坊,山间有人工铺就的石头台阶道路,同学们拾级而上,不时地驻足回头向下观望,看看美丽的海阳县第二中学校园,干净整洁c整齐有序,不愧为一方学习的静土。随着攀登高度的不断增加,山顶的望海厅出现在他们的眼前,张小强与同学们感到从未有过的兴奋。望海厅,驻足于红色的仿古厅台,可以使整个海阳县城尽收眼底。海阳县建县于一九八三年,距今才二十年多一点的时间,县城的规模不算太大,仅在一座山峰峰顶的厅台,就可以府视整个海阳县城,这应该就是“望海厅”名字的由来。山高峰秀,秋日的栖凤山在蓝天和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壮观,绿树和野草给山峰披上了翠绿的外衣,与远处的荒山形成了显明的对比。 海阳县城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干街道,名曰兴海大街,街上行人和车辆来来往往,城市的建筑布局合理,拔地而起的座座高楼坐落有序。城中的兴海公园成为市民们休闲的好去处,公园被周围的灰色混凝土建筑所包围,简直就是城市中央的一座明珠。与栖凤山相对而座的北边茹河河滩,河滩中高大的杨树和柳树树叶泛黄,不时有树叶从枝头飘落而下,蜿蜒东流的河流像夜空中流动的星带,河水发出流动的光泽宁静地闪烁着。美丽的茹河没有长江的壮丽c黄河的奔腾c延河的著名,但它则是大自然赐予海阳县人民的珍宝,贫穷而干旱的西海固地区,能有这样一条滋养人民的河流,不得不说就是海阳县城人民的福祉。 姚永艳则与同宿舍的女同学相约,欣赏兴海公园的美景。兴海公园,寓意建设美好家园,振兴海阳县城,可能得于此意吧。秋日的兴海公园,菊花盛开c丹桂飘香,景色更是宜人,美景则不胜收。几位女同学行走于园中,她们早已经将繁重的学习任务抛在了脑后,轻松地享受着属于她们的自由和青春。青春亮丽的少女尤如小说红楼梦中的美女穿行于花园之中,声音悦耳动听,姿态妙嫚婀娜,步幅轻盈优美。姚永艳与其她同学相比,更是显得青春美丽c楚楚动人,混身上下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当然还有少女独有的特质。她像一片轻轻的云朵在公园的花丛中飘动,清丽秀雅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美丽的笑容。她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闪烁着晶莹,桔红色的衣服领扣自然敞开,展现出红白相间的衬衣,天蓝色的紧身长裤,衬托出修长的双腿,整个人显得既高挑又富有美感。 女同学们游玩公园之后,她们走进了县城的百货大楼,当她们看见货架上摆放的琳琅满目的货物时,真是让没有见过世面的她们大饱眼福。县城百货大楼的货物就是要比西集乡街道的供销社丰富多样,四层多高的大楼每层都有不同的货物,每一个楼层每一个柜台前面,她们边走边驻足观看。姚永艳和几个同学看见一条美丽的纱巾,她感觉到围在脖子上一定很好看,但看到价格有十五元,如此高的价格使她根本不可能消费得起。还有那造型奇特且颜色美丽的发卡,她也感觉到非常的漂亮,但她还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购买。姚永艳感觉家她们姐妹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那还能会有多余的金钱让她们在如此高档的地方购物呢,想想她们自己的处境,姚永艳等同学在心中默想,高中三年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能够过上到这类地方购物的体面生活。 贫穷是暂时的,物质的贫穷是由经济的落后造成的,对于年青的学生而言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物质贫穷不可怕,也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只要精神世界不贫穷,有些事情或许没有那么的坏。对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而言,精神的富足才是人生的富足,当人生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人们才可能在精神财富的推动下,不断地克服面临的贫穷生活,从而逐步地将精神财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进而获取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双丰收。年青的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地建立起了强大的信心,或许这种强大的信心会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推动着他们取得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双丰收,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夜晚的县城景色更是迷人,五颜六色的灯光闪烁着,比白天多了更多的美丽色彩,市民的夜晚生活更是丰富极了。露天广场的青年男女,他们应该是辛苦工作了一整天,来到广场上放松休息,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旋律,两人临时结成一对舞伴,相互之间配合的非常密切,轻盈的舞步随着一曲又一曲不同的旋律欢快地流动。这大概就是城市青年人的生活,他们与农村青年人的生活完全不一样。张小强心中想到了农村,农村人的生活还是很辛苦,每晚的这个时间要养猪喂牛,盘算着第二天的农活和下一步的打算。 街道两边到处都是露天的卡拉一k播放点,摊点上一台不大的彩色屏幕台播放机个麦克风c几张小凳子,就构成了一个娱乐小摊点。有兴趣的市民,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是有兴趣的唱歌爱好者都可以点唱相应的歌曲,唱三首歌曲收取一元钱的服务费,由唱歌者交于小摊的摊主。张小强等同学时不时地驻足观看,时而欣赏着美妙的音乐,时而向学校的方向走去。沿途不同的唱歌摊点,唱的歌曲略有一些不同,《渴望》《千年等一回》《涛声依旧》《潇洒走一回》等旋律优美,成为夜晚动听美妙的声音,同时也深深地触动着张小强等同学的心灵。 和谐幸福c歌舞升平,大概描写的也就是这一种社会生活状态吧。城市人的生活就是丰富多彩,他们远比农村群众的生活幸福快乐,轻松而且自在。他什么时候能够成为一个城市人呢?能够拥有如此幸福的生活呢?这些问题他也不得而知,当下唯有的最好办法是好好地学习,将来才可能拥有如此美好的生活,这种想法无形中鞭策和鼓励着他下定决心,为将来的幸福生活而好好地学习奋斗。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班级的同学大部分都是从乡下中学选拔上来的佼佼者,他们的高中考试录取成绩相对比较高,每位同学的学习能力都不会太差。平时周末只要不回家,不论白天还是晚上,教室中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在刻苦努力地学习,张小强和姚永艳也不例外,他们除了熟悉海阳县城的环境外,大部分时间也会用来学习。张小强的学习成绩在全班中理所当然地要差一些了,本来上高中的机会就来自不易,他当然要利用更多的时间抓紧学习了,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张小强和姚永艳虽然同在一个教室中学习,但他们没有了初中同桌而坐的便利条件,加之高一年级男生女生仍然羞涩,高一学生之间也会有逐渐熟悉的一个过程等因素,他们并没有过单独的接触交往,有时只是在内心深处时不时的对对方予以默默的关注。张小强有时利用教室中座位的便利条件,他听课时自然不自然的会看见姚永艳,他偶尔在课堂上会出现思想开小差的情况,有时心神也会不安宁起来,老师的声音经常会打断他的思绪。张小强会从震惊中惊醒过来,他及时地调整着自己的状态,时间有限的课堂上自己怎么能如此浪费呢,他及时地将思绪收回到课堂,继续跟上老师的思路听着老师的讲课,好让自己的心思用在课程的学习上。 高中突然增加的学习任务和课程的难度,不得不让同学们为之而调整和适应,不断地努力拼搏c刻苦努力学习。高中以来的第一次期中的考试很快结束了,张小强的考试成绩很是平平,只能排在全班同学的中下游。而他的同桌郑雪则排在了全班前十名,姚永艳的同桌陈刚排名全班第五名,姚永艳的成绩更是排在了全班的第三名。面对如此良好的成绩,姚永艳仍然不甘心,她也有不满意的地方,她仍然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努力学习,能够让自己的成绩向前再提一两个名次。张小强知道了自己成绩在全班所处的位置,他也知道了自己学习水平的低下,他的心中自觉不自觉的感到了一丝丝的悲凉,这种悲凉多少也带有一些痛苦地自责。 班主任老师作为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发放了期中考试的试卷。他完全知道全班同学的高中考试录取成绩,当然也会掌握全班同学的总体学习情况。根据平时他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和掌握,也会粗略地估计出每位学生的大概成绩。张小强接到数学老师递过来的试卷,试卷上面的成绩为七十分,他心中立刻感觉到了某种无法形容的无奈。老师的第一句话便是:你的高中考试数学成绩还好,平时的数学学习的还可以,怎么考的分数如此的低呀?数学老师的责怪有他的良苦用心,老师是对他的一次特意提醒,这一提醒可谓及时到位,能够让张小强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便他能够及时地从不足中吸取教训,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把自己的成绩较快地提高上去。 七十分的成绩确实低了许多,全班五十多人中只能排在三十多名,老师的说法是很正确的,自己的学习差是不争的事实。张小强被老师的这一句话深深的刺痛了,看来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不好是一件比较丢人的事情,他为他的学习成绩不好而感到深深的自责,他在自责之中又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暗暗的发誓一定不能辜负难得的高中上学机会,以后更要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学习,切实把自己的学习搞上去,以较好的学习成绩证明自己,给自己和老师以证明,给家中辛苦劳作的父母以回报。 物理老师是自己的远房表兄,他可能顾及面子而没有在课堂上对张小强的学习进行点评。张小强的物理成绩为八十分,在全班属中等水平。物理老师知道张小强是他的表弟,张小强也知道他是他的表兄,但师生两人在课堂上从来没有谈论过什么,只是偶尔的机会他会让张小强站起来回答问题。张小强也深知,他是一个穷学生,怎能与作为老师的表兄谈话呢,况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对老师都存在一定的敬畏之心。一次偶尔的饭堂前的相遇,表兄在张小强的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的物理成绩还可以,简单的两句话寒暄过后,表兄就匆匆离他而去了。是阿,他还是一名穷学生,他正在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努力奋斗着呢,而他已经是一名工作的老师,他能够与他有什么交流呢,年龄有一定的差距,学识和社会经历又远不一样,造就了他们无法像同学一样交流。 英语和语文的成绩也是相对较差了,这和张小强平时的课程学习有一定的很大关系,他的理科课程总是强于文科课程,似乎他天生就不是学习语文c英语等文科课程的材料。还记得有一次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向他提问,那是一篇英语的阅读短文,老师让全班同学通读全文后回答问题。短文的故事情节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个故事情节,外国的传教士来到清朝,乾隆皇帝招待传教士的一个小片断。老师要求张小强回答这一接待活动是什么季节,他没能够回答出来问题,他也没有读明白到底是什么季节。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解答,英语短文中有一处的英语单词为“大理石”,用大理石建造的房子,乾隆那个年代大理石建造的房子比较少,只有在夏季避凉时才会经常居住。这一合理的解答,也许对一名高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似乎好像是有一定的难度,但不管什么情况,他还是没有回答出来老师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英语学习水平还是没有达到老师所要求的标准。 期中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课堂中间的问题回答不出来。面对自己的不利困局,张小强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用实际行动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张小强与姚永艳半学期也没有单独接触过了,他也在不能像初中时那样就近询问她了,她也无法像初中时那样及时地帮助他了。姚永艳知道他的成绩不理想,她知道他的情绪是低落的,心理定会有一定的压力,她如何才能够帮助他呢?现在依然不会有初中时同桌帮助指导的机会,当面鼓励他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了能够对他的学习有所帮助,姚永艳还是颇费了一番心思,她思来想去,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甚至连她自己都觉得或许有些不妥,但她还是报着为他好的想法,她准备冒险一下尝试一下,不管他对她的态度如何,不管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她都要勇敢地实施自己的大胆计划。 姚永艳写了一张纸条:“不要为一次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气馁,底子的薄弱是暂时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信你能够通过长期的刻苦努力学习将成绩提上去。不要见怪c不要见外c不要生气。曾经的同桌同学。”姚永艳写好纸条后,如何将纸条交给他便成为了一件颇令她费心思的事情,当面交给他好吗?他们半学期来没有单独直接交谈过,轻率地当面交于他,他会不会尴尬而生气呢?中学时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有些事情是十分微妙的事情,她与他只是初中三年的同桌同学而已,她怕当面给会伤及他的自尊。她的初衷是能够鼓励他帮助他,如果起不到好的作用,相反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的负面效应,那简直是得不偿失。 她考虑了再考虑,思考了再思考,姚永艳觉得还是不能当面交给他。聪明的学生当然会想出更为聪明有效的办法,猛然之间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利用同学们早上出早操的时间,乘她打扫教室卫生的机会,将她写好的纸条放入到他的文具盒中。美好的计划形成之后,她在寻找着适当的机会,终于有一天晨跑的时间,轮到她和同桌陈刚打扫卫生,当地面清扫完毕之后,她请求陈刚同学倒掉垃圾。此时,教室中只有她一个人,她便利用这个机会实施了自己的计划,她快速地走到了张小强的课桌旁,从他的课框中找出了他的文具盒,并迅速将纸条地装入了他的文具盒,然后又将文具盒放回了原处。她的速度之快,就像小偷偷窃取别人的东西一般,内心有一丝丝的担心和害怕。纸条放入完毕之后,她内心反而平静了许多,毕竟她为他的学习而着急,她多么地希望他能够理解她的初衷和心情,她在精神上和心里上是鼓励支持他的,她不希望他在学习掉队,她希望着他能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 早餐过后,同学们陆续地进入到了教室,他们准备着当天的第一堂课程。姚永艳的内心是忐忑的,她不知道他何时会看到那张纸条,她也不知道他看到纸条后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是生气还是高兴她不得而知,总之她要看他有什么反应,但愿他能够明白她的意思。 第一堂上课之前,张小强到达了自己的座位。他将自己的手伸入桌框,取出第一堂课上课的课本,随之他又拿出了自己的文具盒,准备开始第一堂课。当他打开文具盒后,看到了是一张折叠的纸条,他拿起纸条即时打开,发现纸条上有别人写的文字。看到纸条内容的瞬间之时,他环顾了自己的四周,发现同学们都在正常地准备着上课的书本,同桌郑雪也没有观察到自己的异样行为。 张小强偷偷地将纸条放入桌框之中,两手在桌框中再一次打开纸条,借助桌框和自己身体的掩护,低头快速地读完了那张纸条:不要为一次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气馁,底子的薄弱是暂时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信你能够通过长期的刻苦努力学习将成绩提上去。不要见怪c不要见外c不要生气。曾经的同桌同学。 张小强看着陌生的语言,但语言的字迹他较为熟悉,那字迹十有是姚永艳所写,何况曾经的同桌同学,让他确定那纸条一定是姚永艳所写的。张小强知道了纸条的来源,他便抬起头向姚永艳的座位看去,她和平时一样认真地做着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张小强快速地将纸条装入自己的外衣口袋,老师的脚步跨上了讲台。张小强整理了自己混乱的思绪,他此刻的内心并没有生气,他为他的初中同桌同学能够帮助他,而且是在他学习处于低谷时期鼓励他,此刻他的内心感到无比的高兴,也为她的勇气而倍感喜悦。 整个第一节课,他时而想起初中三年的同桌学习岁月,时而想着字条的内容,时而听着老师的讲课,时而将视线投向前方的她。他的脑子中时不时地出现:不要见怪c不要见外c不要生气。终于熬到了第一节课下课,张小强借故到教室的外面走一圈,当他返回座位准备上第二节课时,刻意地从她的课桌前经过,他发现她并没有什么面部表情上变化,她根本就没有看自己一眼,他的心情不免有一些莫名的失落。 姚永艳则和平时一样,低头看着自己的书本,根本没有想在课间十分钟时观察他,她主要担心他会生气,因而没有在短短的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观察他的举止,她故作镇定地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根本不去理会他,也不观察他有什么样的反应。但她心中还是想着他的可能感受,低头看书只是为了掩盖她的内心想法,不至于让她看见他的反应而尴尬。 学习聪明的人就是不一样,张小强怎能体会到她的内心世界呢?他也不明白她为什么在第一节课下课后没有丝毫的反应,那怕是给自己一个眼神或暗示都足矣。第二节课上课后,张小强依然利用与第一节课上课前相同的办法,偷看了一遍衣袋中的纸条。不要见怪,不要见外,不要生气这三个不要始终在他的头脑中闪现。他的学习本来不好,她的鼓励非常正确得当,他感激都来不急呢,他有什么理由生气呢? 前两节课终于结束了,迎来了照例的课间操,所有同学都被要求下楼到院子中间排队做广播体操。全班同学一涌而出,张小强排在了姚永艳的后边,全班同学井然有序地陆续下楼。姚永艳座位在教室的前面,她不需要几步便跨出了教室,她走在了全班同学的前头,行走在楼道中的他只能看见她的背影和脑袋。全班同学先后排队,先到位的同学排在前面,由于姚永艳先于他到达广播体操场地,她便自然而然地站在队伍的前头。 张小强匆匆地走出教学楼梯,他要加快自己的步伐,争取在课间操时能够站在她的附近,以便观察她的反应。当他到达时体操场地之后,前面到达的同学已经站好了队伍,他只能无奈地站在距她身后的第六排做课间操了。最后一节调整运动结束之后,广播体操的队伍零乱地散开,同学们有的去厕所方便,有上教学楼准备下一节课,人员相对较为混乱。姚永艳没有像平时一样随着同学们的队伍上楼,她不安地回头向后张望,在散开的队伍中寻找着他的身影。而张小强也是急切地向前张望,希望能够看到她的身影,得到她的一丝回应。 散乱的同学群中,张小强和姚永艳的目光交织在了一起,他们不能走的更近,只是在五六米远的地方相互地注视着对方,十多秒钟的目光对视,仿佛时间为他们而设计,他们从彼此的目光中读到了信息。此时无声胜有声,目光是最好的交流,无言是最好的鼓励,无言是最好的回应,无言是最好的感谢,所有一切尽在不言中。 张小强一切都明白了。她清澈明亮的瞳孔,弯弯的柳眉,长长的睫毛微微地抖动着,白皙无瑕的脸庞透出淡淡红粉,薄薄的双唇如玫瑰花瓣娇嫩欲滴。她这一次的不安与当时初中一年级报到时有所不同,那时她的脸上泛起了微微的红晕,而今天她绯红的脸庞证明了她的情愫,即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给予他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姚永艳虽然脸面绯红,但她的内心却经历了第一次如次快速的心跳,为了掩饰她的心跳和绯红的脸庞,姚永艳主动的转过身去,她快速地走向了楼梯。楼梯中的她此时心中才些许平静不少,脸色的红晕才渐渐地散去。 无言的目光对视,张小强如今再也没有了初中一年级报到时的羞涩,他没有躲开与姚永艳的目光对视,他也再不是昔日的那个羞涩的小同学了,况且这一次是同学对自己的鼓励,是另外一种鼓励式的表达。虽然他的脸会微微地发红,心跳会略微有点加速,但此时的他多了那么一点点的淡定和从容。张小强从她的眼神中读到了期望和鼓励,面对她的转过离去,他目送着她进入了楼梯。张小强还在原地回味着刚才的目光对视,想着那个纸条的内容,想着她刚才的面部表情,理解她的脸红和不安,但也从她的脸红中看出了她的美丽漂亮,瞬间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涌上他的心头。 姚永艳已经上楼了,当她走到教室门口时,她看到楼下的他还在原地站着,她不知他在想些什么。总之,她能够从刚才的眼神中读到他的意思,他并没有表现出不高兴的意思,也没有一点点的生气和厌恶,她感觉到他是理解她的一片苦心的,她为他的理解而感到高兴,也为她的绝妙想法和大胆做法而感到非常满意,所有的一切都按照她所预想的情况良好地发生了。 所有的同学已经进入了楼梯,张小强也快速地进入楼梯,他回味着刚才发生的一切,想着姚永艳在教室门口的向下再次张望。他快速地走进教室,顺便向她的座位望去,这一次他们两人没有什么尴尬,他们只有两秒钟的目光对视,彼此的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较为复杂,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技巧,优秀的人可以做到非常完美,还可以造成良好的效果。姚永艳同学学习向来十分优秀,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相当有技巧,她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乐于帮助其他同学。优秀的她这一次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给张小强以巨大的鼓励支持,这一鼓励支持对他而言则是及时雨,给了张小强以信心和勇气,她的作法必将对他的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王光明从部队寄回了信件,张小强收到了他的信件。他渴望了解王光明在部队的生活情况,也想知道他对未来生活的打算,所以他高兴地打开了信件,想一探信中的内容到底写了什么。同学的友谊还是比较深厚久远,他离开了校园去当兵,他还在校园中艰苦地学习,两人的道路虽说早以不同,但张小强还是想知道他的朋友在部队的发展情况,且急于知道他在部队的思想状态,目的是对他的学习生活有所启发和帮助。 信件中夹着一张军装照,那是王光明在训练场上拍的照片,他手中还握着一把钢枪,其身躯着实英姿挺拔,着实令张小强羡慕不已。一年多的军营生活经历,他已经蜕变成一名成熟英俊的革命军人,整个混身上下从骨子里都透露出了一种成熟的气质。王光明在信中告诉了他对部队的了解,前两年入伍的老兵面临退伍的相关情况,自己以后的打算等话题。他告诉张小强,自己的学历文凭为初中,与其他同志相比文凭明显偏低,发展明显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拥有高中文凭的话,他就可以报考军校,会有许多好的机会,但现在作为只有初中文凭的他只能通过刻苦的训练,努力提高训练成绩,看看将来能不能转成为一名志愿兵。 王光明在信中也微妙地表露了他本人的意思,他庆幸他的同学张小强没有在初中时被征集入伍。当兵后他才深深地明白,初中毕业后应该好好的读书,高中毕业后如果考不上大学,当兵可能是最佳的选择,那样考军校就会更有可能。王光明得知自己的初中同学,有几个已经上了高中,部分还在补习初三,他在信中对上高中的同学表示祝贺,在他看来知识的增长远要比当兵更能有效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为张小强能上高中而感到非常的高兴,也为李小荣等同学上高中而高兴,但更为李小玲的辍学而感到某种程度上的遗憾。他希望听到张小强能够在高中好好学习,将来可以考上好的大学,用知识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 王光明在信中还告诉张小强,他能在第二年的年末回家探亲,到时候他们可以相见,见面时在同学们可以当面详细地聊天,他会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详细地告之同学们。张小强期待着他能够在他军旅生涯的第二年,与他们暂时未能走出西海固地区的同学相见,欣赏他军人的英俊和威武,感受他不一样的从军阅历。 学期中间的有一天,张金平来到了县城给张小强兄弟两人送来了面粉和资金。父子三个相见,张金平询问儿子在学校的生活是否习惯,学习紧张程度如何等等。张小红告知自己的期中考试成绩位于班级前十,张金平显得非常高兴,他的脸上洋溢着慈祥的微笑。张金平得知自己的二儿子张小强的成绩处于中等偏下,他也知道儿子的高中考试成绩不高,初中时的学习成绩不是十分的优秀,所以他没有过多的责怪自己的儿子。况且,半学期的成绩也不能代表将来的学习成绩,张金平以期待的眼神与儿子张小强对话沟通,也许通过几年的努力学习,你的成绩会有所长进,将来还可以考取不错的大学。 张小强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他也知道父亲的鼓励之心,也许是父亲对他的学习有一个更好的期盼,父子三人的短暂相见,张金平便匆匆离开了他们回家了。张金平离开张小强兄弟两人时的背影,恰似语文课本中一篇短文所描述的那样。朱自清的《背影》,望着父亲离开学校的身影,张小强的心中再一次地下定了要好好学习的决定。张小红也按照父亲的意思鼓励着自己的弟弟,询问自己弟弟学习上有什么困难,他随时都可以提供帮助。他能有什么帮助呢?最好的帮助就是依靠自己,就是自己好好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班主任老师的批评,表兄的客套表扬,姚永艳的纸条鼓励,王光明的信中愿望,父亲当面的鼓励,哥哥的帮助支持,还有父亲离开时的背影,给了张小强一波又一波的心里冲击,同时给了他极大的思想触动,也给了他更大的信心和勇气,使他能够下定决心c排除万难,准备克服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争取将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上去。 学校的高三年级和初三年级,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和中考,学校总会刻意地在其他年级晚自己结束后多提供一个半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晚自习结束后,其他年级的教室电灯会全部关闭,只有高三年级和初三年级的教室灯光依然通明,他们在为即将到来的升学考试加班加点地复习准备着。每当同宿舍的同学回到宿舍准备休息的时候,张小强便拿着书本出现在高三年级或初三年级的窗户外面,他要为较差的成绩牺牲掉自己的休息时间,向高三年级和初三年级的同学一样刻苦努力学习。 十点半过后,高三年级和初三年级的同学陆续回到宿舍,张小强也和他们一样回到了自己的宿舍。宿舍走廊中的灯光便为他们继续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照明条件,许多同学在宿舍的走廊中一学习又是一个多小时。张小强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他不断地克服自己的懒惰心里,也尽量控制着自己的睡欲,仍然坚持在宿舍的走廊里学习,直到十二点后才回到宿舍中睡去。 第二天凌晨五点左右的时刻,天色还未发亮,楼道中便会有早起的学生的身影,他们个个依靠在宿舍走廊的墙边,依然进行着苦行僧般的学习。张小强也会早早的起来,加入到楼道中学习的行列中间,他默默地翻着需要背诵的书本,为了能够提高成绩而做一个“早起的鸟儿”,早起的鸟儿有食吃,他如同鸟儿一样期待着能够有好的学习成绩。 周六和周日两天的休息时间,张小强再也不出去欣赏海阳县城的街道美景了,也不计划爬山涉水的游玩了。整个周末两天的时间,教室c宿舍c食堂是他全天候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周末的教室中,不回家的同学大部分都在教室中学习,不论上午c下午,还是晚上,教室中都会有张小强的身影,他在努力地加强自己的学习,特别是几门相对较弱的课程,他企图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学习逐步缩小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尤其是与姚永艳同学的差距,他要在学习上向她看齐。 周末的姚永艳也没有闲着,她的身影理所当然地也会出现在教室之中,她在学习方面的确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加上勤奋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保证了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张小强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他顾不了那么多的害羞或者面子,偶尔会在周末的学习时间来到姚永艳的座位上向她请教,与她探讨更有效的学习方法,询问不会做的题目,课本中不明白的地方,对于张小强的问题她都能完美的给予帮助和解答。由于两人同在一所初中读过书,这反而成为他们探讨学习的更有利的因素,他们之间的学习交流丝毫不会引起班级中其他同学的怀疑,因此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他们可以安心的交流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尽可能的使张小强得到某种程度的提高。 姚永艳告诉张小强,女生宿舍有时没有电灯时,也会偷偷地点燃蜡烛学习,偶尔会被宿舍的管理人员发现,蜡烛会被全部收走,女同学们也会得到严肃的批评。姚永艳只是随口的说一说女生宿舍的学习情况,说者无意c听者有心,这对张小强来说则是一个不小的启示,偶尔他也可以利用蜡烛的照明进行学习了。本来生活费就很少的张小强便打起了小注意,他便从有限的生活费中挤出金钱买来蜡烛,当周末的晚上或者其他时间没有灯光时,宿舍的床头总会燃起微微的烛光,烛光下的他安静地看着自己的书本。 姚永艳为他的刻苦努力态度而感到由衷的高兴,看来传递的那张纸条还是发挥了很有效的帮助作用。而张小强着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刻苦地学习,不断地为提高自己的成绩而奋斗着。冬天的学习和住宿,由于教室和宿舍都安装了暖器,住校生活就没有了初中时的那么寒冷不适,高中的住宿条件相对于初中要好了许多,张小强可以在暖和的环境中勤奋地学习,舒服地睡觉休息。 高中第一学期终于结束了,期终考试的结果也出炉了。这一次姚永艳的成绩稳稳地占据着班级的第三名。张小强的成绩没有期中考试的结果那样差,他的名次向前提升了十名左右,他的辛苦努力得到了较好的回报,他现在可以排在班级的二十多名了,他为自己能取得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想想班主任老师的批评,表兄的客套表扬,姚永艳的纸条鼓励,王光明的信中愿望,父亲的期望和离开的背影,这一切的一切他都应该感谢,尤其是他要感谢姚永艳同学。她不但写纸条鼓励自己学习,而且还时不时的给予他学习方法上的帮助,帮助他解答他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她是他取得学习较大进步最大最有力的帮助者。 姚永艳得知张小强前进十多名后,她在心中为他能够在这次的期末考试中的取得巨大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她在内心也分享着张小强快速进步的喜悦。寒假放假回家之际,这一次她们的目光又一次的相对,他们彼此都少了一份害羞和不安,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这种从容和淡定是在共同学习中建立的友谊基础,不带任何额外的东西,不掺任何额外的杂念。张小强平静地看着自己的好同学,郑重地向她说一声:“谢谢!”,这一句感谢也是他发自内心的真挚表达,以感谢姚永艳对他学习上的巨大帮助和支持。 “我有什么好谢谢的,关键还是你努力学习的结果!”姚永艳为他的普通和真实所打动,原来张小强是一块可造之材,他经过不断的鼓励和鞭策,是可以取得较大的进步,是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她决定在下一学期的学习中继续鼓励和帮助他,为提高他的成绩而做出一些努力。张小强虽然只是说了句简单的谢谢,但他在内心深处还是深深地感谢他的初中同桌为自己提供的诸多帮助,他也决定从下学期开始,一如继往地努力学习,争取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人不可能独立成长,也不可能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人们只有相互之间学习c相互之间帮助,才可能取得生活中的共同进步,那些乐于帮助别人的人给了他人幸福,同时也给予了自己的莫大幸福。姚永艳的帮助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对他的学习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醒着姚永艳自己而努力使自己的学习更加优秀,只有让自己变的更加优秀,她才有足够的资格帮助张小强,或者与他一同取得更大的进步。 高中的第一个寒假开始了。姚永娟也从省城的财经学校回到了家中,父母高兴的迎接大女儿的回家,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急切地询问姚永娟在外半年的学习生活,夫妻两人感受到了女儿的成长,也为女儿的成长进步而高兴和自豪。村中的父老乡亲也时不时地到姚志全c赵玉花的家中窜门,看看姚永娟半年时间外出学习归来后的变化,听她说说财经学校的趣事,描绘省会城市银川的美丽漂亮。隔壁的那位大姐,姚永艳的初中英语老师,由于已经工作三年有余,更是了解学生在外求学的不易,还专门登门看望姚永娟,了解她的学习情况,最后还硬是给姚永娟手中塞了五十元现金,以此为帮助和鼓励,希望姚永娟能够更好地完成财经学校的学习,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 姚永艳与姐姐有半年时间没有见面了,她虽然与她在学校中有过几次书信来往,姚永艳只是通过书信了解了姐姐在外学习和财经学校的概况,也了解了美丽的省城银川。但几次的书信来往,不足以让她完全了解姐姐在省城学习生活情况的具体细节,她非常羡慕姐姐在外的学习生活,渴望着自己能够有一天也到外面去读书。午夜时刻,姐妹两人全无睡意,姚永艳纠缠着姚永娟,让姐姐告诉她想知道的一切,姐妹同心,其利成金,姐妹两人无话不谈,几乎就是彻夜未眠。 姚志全c赵玉花的家中还有重大的喜事即将发生。姚永艳的哥哥也从外地打工回到了家中,家中正在筹划着姚永刚的婚事,他已经于前一年和临村的一位女孩定亲,现在到了应该结婚的时间了。双方父母讨论着姚永刚结婚的事宜,决定姚永刚和临村女孩在农历年前结婚。对于农村家庭而言,某个家庭有儿子结婚,将会是全村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每一个家庭希望将家中的第一个孩子的结婚能够办得更加的浓重一些。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为儿子的婚事操劳着c忙碌着,陆续地开展着一切准备工作。 姚永娟与姚永艳姐妹也非常的高兴,为了减轻父母和哥哥的工作量,她们也加入到姚永刚婚礼的筹备工作之中。前期的准备工作有许多零碎性的事务,需要准备许多使用的食材,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姚永艳按照父母的分工,负责蔬菜的摘选工作,她先是剥去大蒜的外皮。她拿起一颗大蒜头,将整个大蒜头搬开成一个单独的蒜头,再将蒜头轻轻地剥去其外衣,剥离去外衣的蒜头色泽白里透亮,活像个个白色的珍珠体。蒜头准备完毕后,她还要挑选芹菜c香菜c白菜等,干起活来真是眼急手快,完全可以替代一个大人干活。 张小强所在的白小村今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村通上了电力,他们告别了过去依靠煤油灯照明的历史。村中每户人按人头交钱,一户人五十元钱,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全家就上交了三百五十元钱。为了能够实现全村的通电,村民们集资一部分,国家投资一部分,解决了通电的资金问题。前期准备工作要挖坑栽电线杆,全村中的大部分学生,包括张小强兄弟也被动员了起来,他们高兴地加入到各项活动之中,目的是春节前能够早日通上电。经过全村人的共同努力,在县供电局员工加班加点的劳动之下,白小结终于在春节前解决了全村几十年未能供电的问题,这一个春节对白小村的村民而言,他们注定迎来了一个明亮的春节,也迎来一个明亮的时代。 通上电的白小村中,少数家境较好的人家,会及时地购置黑白电视机。张金平的家中要供几个孩子读书,家中经济压力较大,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购买电视机,偶尔兄妹几个会在晚上拿着家中的小凳子到邻居家中观看电视。从此,乡村中的夜晚又多了一项娱乐活动,村民们可以有电视看了,他们能够通过电视了解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啦。白小村告别了黑暗的年代,这个春节的白小村整个村庄注定会光亮无比,村民们将会在除夕夜晚中度过他们一生中最为难忘的一个春节。 姚永艳的家中要准备哥哥姚永刚的婚礼,张小强的家中需要购买一些小的照明设施。西集乡的集市中,张小强与姚永艳不期而遇,寒假已经分开十几天的时间了。假期之中的突然见面,他们之间交流说话的机会少之又少,春节前的街道人山人海,他们没有顾及上多说几句话,只能用眼神默默地相视一笑,彼此随之便消失在混杂的人群之中。 姚永刚的婚礼如期举行,家中充满欢乐和幸福,远近前来祝贺的人员络绎不绝,酒席桌上人声不断,划拳声更是此起彼伏,昔日安静的院落欢声笑语。懂事的姚永艳姐妹两人主动帮助父母招待客人,不时的帮助婶婶们干一些厨艺活。学习聪明的孩子就是表现的不一样,不但能够快速地学习婶婶们的厨艺,还能够完成一些礼仪性的活动,这些根本都不需要父母们去教化,她们能够做到应对自如。前来参加祝贺的村民,除了道贺之外,得知姚永艳的学习成绩特别优秀,乡亲们均纷纷地伸出了大姆指为她点赞,鼓励她继续好好地学习,并期望着她能够在高中毕业后考上的大学。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春节将至,农历新年前的几个集市,白小村的男女老少都会赶集,每个家庭都会从集市中买一些春节所需的物资,花生c瓜子c蔬菜c鞭炮等多多益善,条件较好的还要购买一些家用小电器。没有集市的两天中,全村会时不时地传来猪和羊的嚎叫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杀猪宰羊过年,蒸制一些白面花卷,油炸一些葱黄的油饼和馓子,为过一个幸福欢乐祥和的春节而准备着一切。 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大年三十这一天,农历年末的最后一天,白小村的村民每个人都为农历的新年到来做着最后的各种准备。张小红与张小强兄弟这一天上午的工作就是帮助其他村民写春联,特别是帮几个叔叔家写春联。天气刚刚放亮,兄弟两人便准备好墨汁c毛笔c纸张等,他们首先要将自家的春联写好。家中的春联包括大门c房门和院落等地点,共计需要贴七幅对联,兄弟两人拿出对联大全书本,在其中找着适合他们自己家中特点的春联,必要时还对春联的个别词语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或者纯粹拟制一副春联,这也许是学习带给他们的好处,他们不但可以写毛笔字,而且还有能力将对联的部分内容修改调整,使春联的意思更加地符合乡土气息,也更符合他们家中的现实状况。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这是杜甫的一首诗句,张小强兄弟两人将其修改为:“茹河春色来天地,西海祥云变盛景”,诸如此类的修改到有一番意境,也符合西海固地区春节的乡村风情。兄弟两人有时还自行创作春联,如“兴国安邦靠人才,农家求学凭智力”等,这也体现着农民孩子对社会发展的看法,对学习改变命运的追求,对家中现实状况的客观描述。张小红的毛笔字写的要比张小强好许多,弟弟张小强学习不优秀,毛笔字也比哥哥差了许多。家中的春联当然由哥哥张小红来写就,因为家中的春联就是要写的更好一些,兄弟两人互相配合,折叠红色的纸张,使纸张成为能够写春联的长形纸条,张小强负责移动纸张,张小红负责用毛笔书写,书写过后的对联还要放置于适当的位置晾干,晾干的对联等到当天下午张贴。 上午九点过后,张小强的几位叔叔的孩子定会陆续来到他们的家中,他们都带着纸张和墨汁,要求给其家中写春节的对联。这一天的上午,张小强兄弟两人要写六七个家庭的春联,张小红一个人难以应对,必要时张小强也会帮助其书写两三户的春联,他的字虽然没有哥哥写漂亮,但勉强还算得上过得去,写出的字还是能够让春节期间的来客评述表扬一番。 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则在厨房中制作春节时的全家食物。炸油饼和馓子,这两种食物的做法是将面团发酵后,用手工压成饼子和拉成细条,然后在胡麻油中炸熟,可以在家中放置好多天,用于自家食用或招待正月里到家中做客的亲戚朋友。李银兰还要蒸制一些花卷c荞面馒头等其他特色食品,这些食品不需要冷冻装置,将其放置于家中的地窖中,能够保证在寒冷的春节期间保持质量不变,可以作为全家春节期间十多天的食物使用。 姚永艳姐妹两人从小就学会了做面食的技能,对当地农民家中的女孩子而言,她们制作面食的技术非常娴熟。姚志全则不会像张金平那样亲自到厨房中制作,厨房中的油饼制作完全由姚永艳与其母亲完成,压制面饼等活在她的手中轻而易举。姚永娟则找出父母及其他人穿脏了的衣服c被套等,用家中火炉上烧的热水一件件的进行搓洗,衣物清洗完毕之后,她还要打扫着家中房屋和窑洞的卫生。贫苦的西海固地区农民家庭的女孩子,总是要比男孩子成熟许多,她们从小就要学习洗衣做饭,简单的衣服缝制,而男孩子们则不会学习做饭,只负责部分体力性的零活。 当天下午的三钟左右,张小强兄弟两人用面粉制作一些面糊,面糊具有一定的粘性,可以将对联粘到门框上。兄弟两人急匆匆地一起张贴完自己家中的春联,悬挂完毕院落中的红色灯笼,整个院落中瞬间红色亮丽,春节的欢乐氛围顿时显现了出来。春联张贴完毕之后,兄弟两人还要快速的印制纸钱,将白纸折叠成八开大小,用十元的人民币在其上面虚拟印制,作为上坟时燃烧的纸币。李银兰还要炒一些小菜,作为上坟的祭品。下午四时左右,整个家族男性成员都要集合起来,长辈们兄弟十几人,张小强一辈兄弟们二十几人,真是一个庞大的张氏家族。他们来到逝去长者的坟前,烧去印制的纸钱,洒一些家中带来的小菜,燃放一些鞭炮等,寓意给逝去的祖先送一些金钱和食物,当然还有其他的意思,希望在天堂的逝者安心的不要挂念他们的后代,希望逝者能够保佑全家平安,保佑他们的子孙身体健康c生活幸福等诸多祈愿。 姚永艳姐妹则利用下午的时间,在家中将红纸折叠成一定的形状,用剪刀裁剪成各式各样的窗花,制作的窗花形状美丽而又漂亮。姐妹两人将裁剪的窗花粘贴于窗户上,窗花与对联形成美丽的一道亮丽风景。琴棋书画c烹饪缝裁,对她们姐妹两人而言不能全面精通熟练地涉足,也是由于农村条件的制约,没有琴具等昂贵的器具,但只要有一定的条件,她总可以做的有模有样,其制作的作品一点也不比专业的人士差许多。 正月初一的上午,全村所有人员陆续从家中来到村头,他们开展一项叫做“迎喜神”的传统文化祭祀活动,不但全村人员集体齐出动,而且还将家中的黄牛c骡马等赶出家门,黄牛或骡马的头上也被挂上了红色的布条。正月初一的白小村,不但是农民的节日,还是黄牛c骡马的节日。男人们以乡村特有的方式在庙中祈求祷告,儿童们高兴地燃放鞭炮,妇女们成群地闲聊,牛马在河滩中任意的奔跑,新年属于老百姓,欢乐属于白小村。“迎喜神”结束之后,家家户户的大人总会采摘一颗干枯的山蒿子,作为家中的“摇钱树”,山蒿子的枝叶越多越好,农民们将其带回家中后插放于房子的墙壁之上,然后在上面摆放各种纸质的人民币,寓意全家在新的一年中能够有更好的收入,能够发更多的财。当天下午,张小强兄弟两人等晚辈还要给奶奶们去拜年,向奶奶磕头问好,祝奶奶身体健康,并分享长辈们发给他们的糖果或可口零食。 第一个通上电力的春节,白小村的夜晚显的非常的美丽漂亮,家家户户悬挂的红色灯笼照亮了院落,映红了整个白小村,似乎要将黑色的乡野农村点燃。天上人间c人间天上,白小村夜晚的灯笼和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从另一角度去看如同天空中的颗颗明星,照亮着白小村农民前进的道路,点燃着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更好向往,这一巨变彻底改变了白小村农民长期黑暗的生活,白小村必将迎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正月中走亲戚则为一项传统风俗,已经在西海固地区有较为久远的历史。农民们在春节期间到亲戚家中坐一坐,聊聊过去一年的好光景,交流下一年的美好愿望,同时拉近亲戚与朋友之间的情谊,这一风俗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前后。张小强兄弟两人有时也会陪伴父亲或母亲去走亲戚,感受别的亲戚家中不一样的年景,当然也会与亲戚家中的表兄妹玩乐,同时也相应地了解他们在校的学习情况,看看同龄人的成长和学习。 虽然是放假,但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完成。寒假中的学习任务不多,但张小强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白天有时间的时候,他总会抽出必要的时间继续复习高一的课本,遇到不会的地方,他会及时地向哥哥张小红请教,假期在家中的这一段时间中,兄弟两人可以在一起相互学习,张小强可以从哥哥张小红处得到满意的解答,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益处。 夜晚来临,他们再也不用像初中时那样,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学习啦,社会进步的时也改变着张小强的学习环境。宁静的乡村原野,祥和的农家院落,房子中向外透射出电灯的光茫,张小强兄弟两人总是坐在土炕的炕桌,书本在他们的手中一页页的翻过去,知识在他们的脑海中一天天的增长着。唯有奋斗才会有艰辛,唯有艰辛才会有收获,唯有收获才会有成功,他们努力地获取知识,寄希望通过知识彻底改变他们自己的人生命运。 正月十五前后,农村还会有社火。每到晚上的时刻,举行社火的队伍就会走家入户,到每个农民家中走一通,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营造节日的深厚氛围。社火的主角不尽相同,有敲锣打鼓的,有舞狮斗龙的,有跳秧歌舞的,还有呐喊助兴的,张小强等同学们也会加入到舞狮斗龙的队伍之中。呐喊助兴的人员会根据每个家中的不同情况,临机地说出一段顺口溜。对张小强一家而言也有许多可以值得去发挥的顺口溜:“这个家庭不一般,求学儿子同进县,将来一定中状元,文武二子能实现”等等语句,总之也是对农民家庭的美好祝愿,期望家中财源兴旺,幸福美满,子女学习优秀等。正月二十三是“燎干”的日子,张小强兄弟两人从山野中拣拾一些野草,当天晚上将野草堆成小堆,里面放入细竹点燃,待火焰升高之时,全家人围在火堆旁边,有序的从火焰中跳跃而过,预示着这一年中每个人的身体就会少得病,全家大人小孩会身体健康。经过二十三这一天,整个农村的农历新年才基本结束,农民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忙碌劳动。 节日过后几天时间,张小强的家中又有一件大事需要家中忙碌起来,他的姐姐即将出嫁。家中为第一个女儿的结婚做着相应的准备,就是准备相应的嫁妆。对于贫穷的西海固地区,女儿的出嫁要比儿子的结婚简单了许多。“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儿子结婚就是家中增加人员,女儿出嫁就是家中减少人员,一多一少情况当然不尽相同,各自家中的重视程度也不相同。 李银兰的大女儿张小梅出嫁后,家中的劳动力将会相应地减少一个人,平时张金平外出揽活,李银兰打理家中,三儿子张小军则负责放牛羊。张小梅的嫁妆也相对比较简单,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个大衣柜台录音机c几套衣服,算是嫁妆的全部了。大女儿张小梅出嫁的前一天,村中的人会陆续的来到张金平的家中,以示祝贺和送行,张小梅从此以后将不会是白小村的一员了,她将生活在距西集乡外几十公里的另外一个乡村农民家庭中,开始她的第二段人生生活。 张小强与姚永艳的高中第二个学期开始了,有了上学期最后两个月的努力,张小成绩有所进步。面对家中劳动力的又一次缺少,张小强认识到更加不能辜负父母对自己读书的支持,依然而然地下定决心继续努力学习,他要在前一学期的基础之上,使自己能够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向全班同学的更前面靠近。 清明节来临,全班被选中前往本县西城乡附近的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逝去的英烈和为共和国牺牲的英雄。任山河烈士陵园位于海阳县城的西边,距海阳县城约二十三公里。同学们早晨骑自行车前往,张小强和姚永艳一样骑行在班级的行进队伍中间,他们经过两个小时的骑行终于抵达了烈士陵园。 这是他们第一次参观烈士陵园,也是第一次接受红色革命教育。任山河位于固原东南的黄峁山与海阳县西城乡之间的一条十公里的峡谷,任山河在历史上和地理上历来作为宁夏的南大门,可以说兵家必争之地。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三日,当年解放宁夏的战役从此地拉开序幕,彭德怀指挥的第一野战军的先头部队,由十九兵团杨得志司令员率领,在任山河同防守宁夏的马鸿逵集团展开激烈战斗。三百六十多名解放军指战员牺牲于此,他们远离了自己的故乡,长眠于六盘山的附近,他们不再会有接受战火洗礼的机会,只能在避暑胜地永久的安息。 烈士陵园的大门上有杨得志上将亲笔题写的陵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多么豪迈和壮美的诗句,张小强努力地背记着这首诗句,旁边的姚永艳看到他的同学现在如此的用功,一句诗句也要背诵下来,看到他的表现,她便会心地笑了。 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英雄们生前南征北战,横刀立马,驰骋沙场,如今他们的忠骨与青山为伴,英魂与日月齐辉,安静地长眠在用自己鲜血滋润过的黄土地上。十几米高的英雄纪念碑,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是曾思玉将军亲笔题写的“正气留千古,丹心照万年”的题词。这一题词也许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充分体现了英雄的民族气节和精神,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着共和国无数志士仁人为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 同学们祭扫陵园中的每一座坟墓,凝望着一座座坟碑的介绍。与他们年龄最近的一位烈士名叫陶克叶,他是是海阳县的优秀儿女,也海阳县人民的骄傲。二十多岁的芳华年龄,正是风华正茂的时节,他的生命则定格在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南疆热土上,海阳县人民不会忘记自己的优秀儿女,他的骨灰被安放在了这所陵园,作为海阳人民的骄傲必将永垂不朽。年青的学子们,享受着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环境,在英烈们的忠魂鼓舞下必将继续成长,为共和国的发展和海阳人民的幸福而学习奋斗。 陵园祭奠完毕,全班同学得到了片刻的休息机会,同学们就地解散休息一小时。利用这一小时的时间,同学们可以吃一点来时带的馒头和开水。姚永艳对张小强学习上的帮助,她为了他的学习向他传递了鼓励的纸条,他不知如何感谢她才好呢,这一次他终于有了一次绝好的机会。 张小强知道这次的外出活动需要大半天的时间,长途的骑自行车会导致人非常疲劳。出发之前,他多了一个心眼,花去了一元钱买了一个简单的塑料瓶子,加上自己本来使用的瓶子,他装了两瓶子开水,然后将开水装入自己的挎包之中,一路携带了二十多公里。 同学们休息时间,张小强瞅准时机,快速地向姚永艳席地而坐的地方走去,乘其他同学不注意的时机,以迅雷掩耳之速度向她扔去了一瓶水,然后迅速地转身离去,外部的这一切对他而言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程非常简单利落,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虽然其他同学未曾发现,但张小强的内心蹦蹦直跳,他简直控制不住自己的心跳,这还是第一次在众多的同学身边向她送东西。即使是一瓶简单的开水,只要被其他同学发现,也许会被看见的同学们所嘲笑,可能会在全班同学中间造成轩然大波。 姚永艳看到张小强扔过来的水瓶,她着实受到了一些惊吓。她迅速地环视了周边的同学,好像没有被发现。她受到惊吓的心情经历了瞬间翻越才得以平静下来,她想到的是他不知何来的勇气,他不知何来的胆量,但不管如何这瓶水是他给她带来的。姚永艳从心中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好意,看来为了感谢她对他的学习上的帮助,他用了其他的办法来感谢她了,这个坏小子还有一点感恩的心呀,不过他的胆子确实也变的大胆了许多,大的让她觉得也许有那么一点点的可怕,万一被同学发现取笑那可就惨了。此时姚永艳似乎真的有一些口渴,她还是享受了手中的这瓶凉开水。 姚永艳吃着自己带来的馒头,喝着张小强送给他的凉开水。此刻,她感觉到从口腔到胸部,那种湿润感立刻让她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舒服,这爽口的凉开水就像甘甜的美酒一样让她陶醉。只是这“美酒”没有白酒那样浓烈,没有葡萄酒那样甜美,但似乎掺杂着淡淡的一丝甜味。什么味道,姚永艳也说不出来,只是感觉到有某种不一样的美味,这美味还是让她感觉到非常的舒服。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张小强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他也不在顾及什么面子的问题,只要对学习有所帮助有所益处,他都不在掩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学习方面他有时还真能破除男女说话时就脸红的现状。同桌的女同学郑雪学习就比较优秀,虽说她的成绩不如姚永艳好,但要比他张小强的学习强出许多,郑雪可以为他的学习提供一些更直接更有效的帮助。 姚永艳与同桌的男同学陈刚的学习排在了班级的前几名,她与同桌偶尔也会为学习的事情相互交流。张小强与姚永艳即不是同桌,他们两人的座位也没有相临,他经常向姚永艳讨教学习则不太方便,何况男生与女生们的思想本来就非常保守,男女之间的交往有时也相当微妙,他也不能时不时的去打扰姚永艳,以免给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使他与姚永艳成为班级同学之间可能议论的焦点,从而影响到她的心情和学习。 同桌的女同学郑雪学习成绩也好,也有便利的条件,张小强决定向他的同桌学习。况且平时早操时间教室c教学楼的楼梯c校园中的一小块区域,都是由负责值日打扫的人员完成。初中时他与姚永艳配合打扫卫生,高中时便换成了郑雪同学,他们在完成卫生清理的过程中接触自然不自然的多了起来,至少没有那么的陌生,这到是给他的学习带来了些许的便利条件,他可以好好地利用这一条件来加强自己的学习。 张小强考虑到,姚永艳与她的同桌陈刚同学共同学习,他们又配合着打扫卫生,他俩会不会像他与姚永艳一样,在慢慢的配合当中产生某种情愫呢?这一问题时不时的也会闪现在他的脑海中,每当抬头向教室前方观看时,他发现姚永艳与同桌一切如常,他的心中才得到某种不一样的释然。 张小强与自己同桌郑雪同学学习将近一年时间了,正好可以利用同桌的优点来加强自己的学习。以后的日子,晚自习的时间,周末的时间,他与郑雪总会出现在座位上,不断地刻苦学习。只要遇到书本中不会的地方,他都会诚恳地向同桌郑雪询问,向她探讨学习的方法,尽管郑雪的回答没有姚永艳那么到位,但他还是相信自己的同桌,他相信的理由是学习好的人总有自己学习好的道理,总能够给自己的学习提供一些不一样的帮助。 张小强与郑雪作为同桌接触多了,互相探讨学习的时间多了,他自然地向姚永艳询问的少了。姚永艳面对这一变化,她似乎还有一点不太适应了,她发现她的某些角色被郑雪所代替,她便时不时地利用晚自习或周末观察张小强的行为动态,有时她心中难免会自觉不自觉地躁动起来,为张小强的举动而生气,他不理会他了吗?他的心态变化了吗?他不需要她的帮助了吗?诸多的问题萦绕在她的脑海。有时候想多了她也会变得心烦意乱,烦恼让他定下了一个短期性的决定,她决定不理会这个曾经的初中同学了,她需要平静自己的心里,一如既往的加强自己的学习。 张小强每天进入教室时,姚永艳也不会刻意地去看他,她只是偶尔的观察着他的动态。张小强的心中可不这么想,他还是会经常的观察姚永艳一举一动,有时候他观察她时,她也不予以回应。打饭时偶尔的相遇,她也不会理会他,或者干脆躲开他的目光和视线。姚永艳想表面上给予张小强冷淡的感觉,但她的内心有时也会时不时的关注着曾经的那个坏小子,并从心底中希望他的学习能够提高的更快一些。 学校的住宿生活,食堂的饭菜保障要比初中时差了许多。家住乡下的他们,从家中拿来的上等白面,上交于学校食堂时总会被食堂的师傅找点毛病,面粉不够雪白,面粉有些粗糙,不符合标准要求等诸多理由。如果仔细观察面粉,面粉中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麸皮,那是乡下磨面机所造成的结果,与专门的面粉加工场中制作的面粉相比当然还是有一些略微的差距,但那也是家中所能拿出的最好的面粉了。 面粉收取如此麻烦,而保障则不是很有力。一般学生的家中经济条件有限,张小强与姚永艳等同学只能依靠家中的面粉,换取面票保障他们每天的饮食。家中每周提供给他们的菜钱也不是十分充足,张小强一周的菜钱只有五元钱,他们兄弟两人每个月回家一次后只能在母亲手中接过五十元的生活费。姚永艳的保障稍微要好一点,每个月回家时父母可以保障她三十元的生活费。但就是每周几元钱的菜钱,有时由于买蜡烛和洗衣粉等其它开销,每天的菜钱也不能完全地予以保证。 学校食堂中提供的饮食主要有馒头c包子c面条c煮菜,就这四类品种。一天中每顿只能保证两样,有了馒头就没有面条,包子只有少量供应,开水煮包菜或煮白菜时常会有。大多数时间,他们过着一天三个馒头的生活,每个馒头半斤面的量,每次一个馒头一杯开水,经常作为他们日常的饮食。女同学每餐一个馒头还能吃饱,男同学有时饿了一个不够吃,打两个又吃不完,况且还没有多余的面票可以保证一次吃两个,所以经常会出现吃不饱肚子的现象。 食堂的开水煮包菜或煮白菜,出锅之后看着色泽不错,香气也溢人,但吃起来则食之无味。究其原因是加工的工序过于简单,师傅们将包菜或白菜切成碎片后并未在锅中进行翻炒,而是直接将生菜放入开水中煮熟,然后在上面撒一些少量的葱花,用勺子从油缸中取一勺子生的胡麻油,将生油撒在锅中,再无其它调料掺杂,这样只有生的胡麻油才能在菜汤的上面形成很大的油花,加之有葱花的点缀,外表看似很漂亮,近距离的鼻子感觉也有一定的香味。但由于菜叶未经过翻炒入味,吃起来甜丝丝的没有一点口感可言,相反经常吃会感觉到一点味觉也没有,同学们再也不想吃开水煮菜叶了,所以只能用馒头和开水充饥,过着食不裹腹的艰苦生活。 土豆丝包子和面条算是比较好的食物了,食堂一周只能保证两三次,就这两三次的机会,可以使同学们改善一下生活,品尝与馒头不一样的味道。学校中只有两个学生食堂,每个食堂的窗口只有两个,到了开饭的时间,整个窗口前就显得无序而拥挤。男同学们通常挤在前面,女同学们只能等到男同学打饭离去后,再到窗口拿去馒头和饭菜。 男同学拥挤打饭时,女同学只能站在旁边观看,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力气与男同学挤,另外一方面是女生害羞的性格不愿与男生争夺。好长一段时间,站在外面等待的姚永艳也不理会张小强,当他打饭后离去的那一时刻,他还刻意地观察她一下,而她却无动于衷,他不知道她内心的真实想法,为什么她会对他变得如此的冷淡。机会终于有了,张小强也变的聪明了起来,每当与其他男同学争抢打饭的时间,如果有土豆丝包子的话,他会向窗口中伸进去一斤面票,换到两个土豆丝包子,然后退出拥挤的人群。 张小强缓慢地向姚永艳等待的地方走来,他时不时地将自己的视线投向她的身上。他之所以缓慢地向她的方向靠近,就是在观察周围有没有其他同学注意到他的行为。张小强观察到没有其他同学注意时,他快速地向姚永艳的手中塞去了一个包子,然后匆匆地离她而去。姚永艳会被张小强的大胆行为所吓到,她双手捧着张小强塞给她的热乎乎的包子,她也会迅速地向四周观望一下,当观察到没有其他同学发现时,她的内心才能暂时地平静下来。当她从惊吓之中反应过来时,他早已离她而去了,连他的背影也看不到了,她手中的半斤面票还在捏着,她甚至连向他给面票的机会也没有。 姚永艳拿着手中的包子,她不敢回宿舍进行享用。因为宿舍中的女同学几乎是抢不到包子的,只要她拿着包子回到宿舍,宿舍中的其他女同学定会向她询问,她是如何打到包子的,她也不好意思向她们进行过多的解释。姚永艳想到女同学可能会取笑自己,她只能索性将包子带回教室,和少数的同学一样在教室中慢慢地享用,很少吃到包子的她感觉这包子还是要比馒头好吃许多,她感谢他今天为自己打的包子,原来他还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关心她的呀,证明她在他的心里还是有一定的位置的,她便从心底中对他也不再那么的抵触了。 从此以后的日子,每逢食堂有包子的那一天,只要张小强看见她站在不远的地方等待,他都会刻意的将目光投向姚永艳,姚永艳的目光再也不会拒绝和回避了。张小强会意地理解她的意思,他便加入到争抢包子的学生群中,仍然会打到两个包子,一个自己享用,一个及时地送给在不远距离等待的姚永艳,好让她能够改善改善自己的胃口。 长此以往,他们的目光又开始了正常的对视,她也不再拒绝他的好意。有时候当他将包子交于她手中时,她会快速地向他的手中塞入一斤面票。姚永艳认为,她们每个同学的面票数量是有限的,况且男生的饭量要比女生的饭量大许多,或许有时候他会没有饭票,可能他也会为没有饭票而发愁呢,她也不能不要他的包子,她只能将每次给她包子的面票如数的递给他,张小强也心照不宣地拿着面票离她而去,一切似乎都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默契。 食之无味的食堂馒头,有时候真的让他们难以下咽,同学们只能借助开水的作用勉强的吃下去。部分同学有时不想吃馒头时,便会用半斤面票换取一碗凉皮或者一碗豆腐脑,男同学还要打一个馒头,女同学只需要一碗凉皮或者一碗豆腐脑就可以充饥。偶尔的外出就餐,个别同学也是在学校门口的小店旁,用面票换取一个可口的酥馍,或者到张老师爱人所开的酸汤面馆中吃一碗热乎乎的酸汤面,借此改善自己的伙食。诸如此类的改善次数毕竟十分有限,同学们还是生活在物质较为匮乏的校园之中,过着属于他们自己平凡的学习岁月。 最好的改善伙食的办法则是每周的周末,回家的同学可以在家中享受到母亲做的可口面条。张小强与自己的哥哥一般情况下会轮流回家,每两个星期回去一次,星期六回家的当天下午,几十公里的山路骑行,人已经相当疲劳,回家后能够好好地吃一次母亲做的晚饭。周日走的时候,母亲又要花去半天时间,用蒸笼制作一些馒头,可供兄弟两人吃两三天,同时还会用玻璃瓶子装一大瓶酸菜或咸菜,借以调剂学校的伙食。离开家的时候,母亲往往会做一次油拌面条,面条中放入烧熟的胡麻油,吃起来一点不像学校中吃生油时的那种感觉。 姚永艳回家的时候,有时可以吃到母亲作的可口的饭菜,母亲给她制作爽口的馒头。有时候当母亲处于较为忙碌的状态而抽不出时间时,她便会自己亲自制作面条,供全家人食用。周日返回学校的上午,姚永艳会自己发面,自己揉面团,自己亲手制作馒头或饼子,然后又是自己做一顿面条,当她吃饱之后便从家中出发返回海阳县城的学校。 张小强周末回家的时候,同村的李小荣同学的母亲总会打听一下,以便给自己的女儿捎带一些现金和食物。张小强返回学校的路途中,张小强的自行车后座位上往往会梱绑两个挎包,一个是他自己的挎包,一个是捎给李小荣同学的。母亲做的饭菜非常美味可口,饱餐一顿的李小强返回学校的路途中,他有足够的体力应对三十多公里的骑行路程,上山的速度也比周六下午返家时轻松了许多,整个全程骑行的速度比回家时快了许多。 到达学校后,没有回家的学生处于饥饿状态之中,时间还没有到晚饭的时候,同宿舍其他未回家的同学就会享受回家同学从家中带来的馒头,你吃一块,他吃一块,你分一块,他分一块,同学们相互品尝着各自母亲制作的馒头,品尝家中带来的酸菜或咸菜,可以有效地缓解饥饿带来的不适。整个宿舍中每周都会有回家的同学,每周其他同学都会吃到别的同学带来的馒头,每个同学的机会是平等的,当然也是相对公平的,同学们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馒头被吃掉而生气,原计划周三吃完的馒头,周二半天就没有了,但下周不回家时,他可以吃其他同学带来的馒头。 张小强带给李小荣同学的馒头,其他男同学明知是带给同村的那位女同学,同宿舍的男同学打起了歪主意,半开玩笑地将李小荣同学的馒头吃去了一半。他们到底要看看,李小强如何向他的那位女同学送过去,又如何向她解释,无奈的李小强只能提着半袋馒头送给李小荣,并向她解释情况,李小荣当然会理解同学们的行为,因为女生宿舍也会有周日改善伙食的习惯,她便再不会多说什么。张小强在以后的日子里吸取了教训,凡是他带给李小荣的馒头,他都事先将携带的馒头送给李小荣后再回到自己的宿舍。 校园中同学们贫穷的生活,并没有使他们感到自己有多么的辛苦和艰难,而且时不时地会有一些生活的小插曲来调剂他们清贫的住宿生活。张小强所在的宿舍,有一位同学发现了一个小秘密,教学楼的每一层楼的楼梯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储藏间,这位同学上下楼梯的时候发现了学校的一位历史老师偶尔从里面取菜。那是一个很小的储藏间,里边的空间不大,门的上方有一个小小的窗户。这位同学发现了老师在储藏间中还存了放酸菜,就伙同张小强所在宿舍的同学,他们利用夜间晚自习后人少的时机,由两三个同学相互配合,从门上的小窗口翻入储藏间中,偷去老师制作并存放的酸菜。 酸菜由大白菜制作而成,所用的花椒c味精c酱油等调料非常丰富,酸白菜的味道确实不错。长期缺乏胃口调剂的同学们感到非常好吃,一次吃不够便想着下一次,第二次晚上照旧弄来一部分享用,一个宿舍十多个人,不大的一小缸酸菜几乎就被他们用尽。他们发现老师还没有发现酸菜被吃的状况,最后决定将全部的酸菜吃尽,最后一次取走酸菜后,一位同学不小心将菜缸踢倒了,坚硬的水泥地面致使菜缸破裂。最终的结果是被老师发现,经过老师的调查询问,得到的答案是张小强宿舍的同学集体所为。 酸菜被吃掉了,菜缸被破坏了,无奈的老师只能将情况告诉张小强等同学所在的班主任。班主任老师也觉得过意不去,对全宿舍的同学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酸菜吃掉了就免了,可破裂的菜缸不能不陪,全宿舍参与的同学你一元我一元,凑齐了老师的菜缸成本钱,还与了那位历史老师,算是对老师损失的一次补偿性的交待。 偷吃酸菜的故事终究在全班传开了,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叫张小强的宿舍是“酸菜”宿舍,他们几个同学也被称为“酸菜”学生。部分同学还开玩笑称,学习没有使他们身上具有学生味,反到是他们身上有一股“酸菜”的味道。虽然只是一种玩笑式的调侃,但对于生活保障比较缺乏的同学们而言,“酸菜”事件或许是他们人生中的美丽回忆。 生活不因艰苦而乏味,反到能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些有趣事情。鲁讯笔下的孔乙己辩解到: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表达了旧时代知识分子自命清高而又将迂腐不堪的形象展现无余的本质,令人叹服!但如果将这个事例用到张小强等同学的身上,也许不是那么的十分恰当,他们还是非常贫穷的学生,也谈不上是什么的知识分子,但这些到是给同学们的生活增添了些许不一样的色彩。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经过高中一年的辛苦努力学习,张小强的学习成绩终于赶了上来。高中第一学年结束后,他的成绩跃升到了班级的前十名。班主任老师也没有想到张小强的学习进步如此大,他为张小强同学的快速进步而感到高兴,并在全班的同学面前还专门表扬了他的进步。张小强的内心无比高兴,他的辛苦没有白费,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他拥有,这一段学习中的拼搏对他而言则是一次极大的锻炼,这种锻炼可以更好地帮助他完成以后两年的学习。 姚永艳看到张小强的成绩进步很大,她为他取得的进步而暗自高兴,并为她的那张纸条的作用而感到自豪,他的成绩和进步有她的重要因素,姚永艳为她能有如此上进的同学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从此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她对他的看法有了进一步的改变,她再也不为他与同桌郑雪的探讨学习而生气了,突然之间她感觉到他成熟了许多,他终于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他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强,而且他还有了很好的自制力了,他能够克服学习中带来的诸多困难,并最终从困难中寻找到前进的动力,取得与以前不一样的成绩和进步。张小强成绩的进步证明他现在变的比以前优秀了许多,姚永艳在心中再也不能轻视他了,她要改变对他的总体看法,以平等的姿态与他学习交流,说不定他可以在将来超过她的学习成绩呢! 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看到张小强的学习成绩后,他们十分的高兴。二儿子取得如此大的学习进步,这是他们两人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事情,考虑到张小强的以前学习成绩,想象他能够慢慢地将自己的成绩提起来就很不错了,不料争气的张小强通过近一年的刻苦努力学习,他使自己的成绩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其成绩提高的速度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这给了他们莫大的欣慰,将来张小强考上大学的可能性正在增加。从现在开始,他们夫妻两人对二儿子的学习更有信心了,他们更加支持儿子的高中学习了,当然他们夫妻两人不得不要为两个儿子的大学学费而谋划和打算了。 暑假的农忙时间,弟弟张小军在田地中耕地,他小学辍学后没有继续上学,只能在家中劳动了,这将可能是他一生为之生存的手端之一。哥哥张小红作为家中兄弟中的老大,他知道弟弟的辛苦,有时在家中休息的时候,他会顶替弟弟到田中耕地,张小红很快地学会了按木犁耕地的方法,其耕地的质量一点也不比弟弟张小军的差多少。张小强有时会借助给哥哥和弟弟送干粮的时机,他出于好奇的心里,也想学习学习犁地的本事,但他感觉犁地的感觉不是很好,犁地对他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不是个技艺性的活儿,他也不容易一时半会儿学会。但他学习犁地的这一情况被父亲张金平知道后,父亲颇为生气地批评了张小强一顿,对于父亲的批评张小强有所不理解,张小强也不好有什么更好地理由向父亲解释。 张金平的内心有自己的想法,大儿子和三儿子都学会了犁地,只要有人能够稍微分担他自己的部分劳动就可以了,不必要更多的孩子学会犁地这个低技能活,家中不能再有更多的人去学习犁地。如果两个上学的儿子都学会了犁地,那三儿子心中可能就有了依靠的思想,他宁愿让三儿子张小军去犁地,未能上学的他本应该去干这种劳动,从小培养张小军的个人劳动本领,以便三儿子能够掌握所有的农活技能,确保他能够面对自己的农民生活而不畏惧劳动。虽然二儿子张小强的学习成绩进步较快,但也不能使他参与更多的劳动,他应该将更多的精力用到学习上,保证他以后有个较好地出路,使他不再像父辈们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三个儿子,两人已经上了高中,一个已经辍学回家劳动,或许是上天的刻意安排,既然已经有如此合理的安排,张金平还是想着按三个儿子现在所处的身份,为将来的生活道路做出不一样的安排,同时他还要求孩子们不断的成长进步,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解决以后面临的分家等不利局面。 麦子收割的季节到了,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带着三个儿子,往返于田间地头的麦趟之中,小女儿则负责放羊和放牛。麦地中的张小强半蹲在田间地头,左手握着一把小麦,右手用镰刀将小麦割掉,并将割掉的麦子打成小捆,但他的速度要比父母和其他兄弟的速度慢许多。看来割麦子也不是一件轻松的劳动活,还是需要一些劳动的技能和体能,而他则相对缺乏如此劳动的技能和体能。夏季的三伏天气热浪滚滚,张小强混上下全是汗水,他体会到了劳动的不容易,更为农民生活的不容易而叹息。辛苦的劳动又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为了不让自己以后过的如此辛苦,不让自己以后也成为像父母一样的农民,只有学习才是出路,而且只有好好地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立足于社会的根本,通过考取大学走出白小村的农村,实现与农民不一样的另外一种生活。 随着弟兄三人的不断成长,家中劳动力便自然而然地不断壮大。麦子割完之后经过几天的田间晾晒,麦捆的重量大大地减轻了,此时就需要将田地中的麦子运回家中,陡峭的山间小路,张小强可以和自己的哥哥顶着一辆架子车,父亲和弟弟可以顶着一辆架子车,架子车上装载着硕大的麦垛,母亲在前面赶着家中的两头黄牛。麦子被运回家中后要经过晾晒,堆垛c摊场c扬场等程序性劳动,这些劳动对于张小强这个年龄的农村孩子而言,基本都能够掌握一些,当然也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劳动经历。劳动是最光荣的,劳动是最伟大的,但对于他们这个年级的少年,过早地参与犁地c收麦等繁重的劳动,还是有一些显得沉重了许多,沉重的劳动也是他们的背部变得弯曲,脸部变得比城市中的同学黝黑不少,这也是西海固地区农民孩子所必须经历和承受的生命阶段,谁让他们生活于如此干旱贫瘠的黄土地上呢? 姚永艳的弟弟姚永平也已经长高了许多,他于春节过后跟着家中的亲戚外出打工去了。姚永刚夫妻也外出打工,家中的劳动力一下就缺少了三人,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家中里外的许多零碎小活也来不及去干,只能靠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全天候地运转,整个家中的活能干多少算多少,所有的辛苦都是为了家中能够过上好日子,也能够将两个女孩子的读书供起来。难得的暑假时间,姐妹两人从学校回家之后,就得帮家人做饭,收割田地中的麦子,种植大棚中的蔬菜,打理家中的苹果园,这样可以大大缓解父母的劳动压力。 姚永艳也独自学会了蔬菜的种植,她可以在父母的安排下独自在大棚中劳动,也可以独自到苹果园中修剪树枝,疏松苹果园中的土壤,打农药c施化肥c清杂草,干活一点也不比男孩子差多少。每逢乡镇中有集市的时间,姐妹两人还要推着自行车,到西集街道的集市上出售自家生产的蔬菜,以此换取她们上学的生活学习费用。 张小强的最小的妹妹张小芬小学毕业后,成绩不太理想,初中升学考试偏低。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考虑到家中的经济负担,供三个孩子上中学实在太困难了,夫妻两人做出了比较违心的决定,让张小芬辍学回家,帮助家中放羊或干一些零杂活。夫妻两人决定只供两个儿子读书,并期望着两个儿子能够学有所成,将来能够为家中争口气。 平时的放羊c放牛任务便由妹妹张小芬来承担,三儿子张小军便可以不再放牧。为缓解家中的经济压力,张金平决定在西集乡的街道上租几间房子,从外面购买一些木料,然后将木料加工成家具,用来换取两个儿子上学的学费。李银兰则仍然在家负责家中的农活。张金平便开始了在街道上加工家具赚钱的生活,三儿子张小军自然地成为了父亲的好帮手,他一边学习木工的制作程序,一边帮助父亲给两个哥哥赚学费。为解决父子两人的一日三餐,李银兰又开始了向街道中送馒头的同样事情,以前是给两个上学的儿子送,如今则是给自己的丈夫和儿子送。平时中午和晚上的时候,张金平有时还要自己下点面条,当作父子两人的饮食解决吃饭问题。加工家具的效益还算过得去,张金平的这一劳动一直持续了好几年,一直伴随着两个儿子的读书时光。 初秋的校园景色更是迷人,教学楼后面的一排高大垂柳的叶子渐渐变黄,使其成为学校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栖凤山的松树依然翠绿,但绿草开始变黄了。高二年级的一班决定开展一次野外赏秋活动,活动的地点位于距海阳县四十公里外的六盘山。周日的清晨,全班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骑着自行车前往,兴奋的同学们第一次去六盘山,他们个个精气神十足,去的行程力量十分充沛,同学们骑行的速度较快,全班同学只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便到达了六盘山国家自然风景区,这个景区也是一个红色革命胜地。 六盘山景区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物种资源丰富,森林茂密,气候凉爽,环境优美,蕴藏着魅力独特的自然景观。六山景区内有流泉瀑布c怪石嶙峋;有松竹翠木c苍郁葱笼;有鸟语花香,争奇斗艳。景色随季而新,各有风姿,山光水韵集雄c奇c险c峻c秀于一体,即具北国风光之雄宏,又兼江南水乡之秀丽,气度风情别有特性。 六盘山景区有红军长征的微型道路,微型道路将湘江之战c遵义会议c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c飞夺卢定桥c过雪山草地和胜利会师等集于一体,沿山间小路以时间顺序构设模型式的展景。高大耸立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纪念碑的侧面镌刻着诗词:清平乐六盘山。广场上树立着三面红色的巨大旗帜,分别代表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c第二c第四方面军的旗帜,旗帜上印刻着“长征精神永放光茫”八个金色大字。 一九年十月,六盘山作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伟人一首气壮山河的诗词《清平乐六盘山》,使六盘山名扬海内外。同学们朗诵着这首诗词,他们似乎找不到伟人的感觉,个别同学感叹到:高高的天,淡淡云,飞过大雁一群又一群。平凡的学生就是没有伟人的深遂意境,也没有伟人超越凡人的想象能力。他们或许只是看到了高高的蓝天,蓝天上飘着朵朵淡淡的白云,而难以想象南飞雁是一种什么境界。 同学们相互说笑着,张小强若有所思地想象着,他经过短暂的酝酿之后,便临时即兴赋诗一首:六盘山。 天高云淡山雄风,草青松绿雀声鸣; 红旗迎风三军越,万里征程赋远名。 长征精神育后人,扎根西海为民众; 接续奋斗精诚至,振兴中华建功勋! 张小强的诗句虽然没有伟人那样的磅礴有力,但也在同学中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老师更是大加赞扬。姚永艳虽然不能与她面对面地交流,但她还是向他投去了不一样的赞美眼神,她的眼神中第一次对他多了一种羡慕,或许是欣赏,或许是高兴,她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初中同学如此地有才气。 殊不知,张小强也有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的欲望,更有在她面前展示的愿望,他希望通过样的方式引起她的注意,使她改变对自己的认识,他的目的基本达到了。张小强向姚永艳投去不为其他学生所发觉的别样眼神,他的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姚永艳也微笑着向他点头示意,她的目光中多出了一分少女应有的柔情。她发现此时的张小强却是那么的帅气,一年多的高中学习生活,使他变成了一位帅气淡定的少年,他再也不是以前那个顽皮好动的坏小子了。 同学们爬上了山顶,欣赏着美丽的山峦风景。六盘山的风景要比学校前面的栖凤山的风景美丽许多,同学们第一次享受着如此壮观的美丽景色,他们陶醉于自然风景的奇妙美丽。张小强感觉到了自然界的异常美丽,清新的空气夹带着山花的芳香,沁人心脾,使人心旷神怡,伴随着他们和其他同学们不断的登高望远,大大小小的山脊蜿蜒起伏,高低不同的山顶纵横交错,高山被踏在了他的脚下。不到长城非好汉,几年以后的自己一定要学有所成,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中去走一走看一看,亲自到真正的长城去感受万里长城的雄风。 同学们在纪念碑前c六盘山顶合影留念,这是张小强和姚永艳第一次在一起的拍照,照片中虽然人数众多,但有了他们两人的身影,他们的内心是非常激动和高兴的。怎么才能有一张属于他们两人的照片呢?还是活泼好动的张小强的点子多,他想出了一个即可以拍照,又不致引起其他同学怀疑的好办法,真是个两全齐美的好法子,他为自己的小聪明而得意,但他不知道她是否同意和他拍照呢,此刻他在心中是不确定的。 初中毕业时,学校没有组织照全班的毕业照,这一次终于有机会在一起拍一张照片了,拍照的原因是有一定理由的。张小强告诉拍照的班主任,他与姚永艳同学初中三年一直是同班同学,而且也作为同桌共同学习,初中毕业时没有照过合影照。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丝豪未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怀疑,他认为他的做法天衣无缝。姚永艳当然认为张小强的聪明恰到好处,她内心深处也渴望着能与他单独拍张照片,她便顺水推舟般地配合着拍下了两人的第一张合影照片。青春需要激情飞扬,友谊需要瞬间定格,他们的友谊或者某种朦胧的情愫将会在这张照片中永久性地留存,这必将会在他们激动的心中留下些许的甜蜜美好回忆。 同学们游览了美好的大好河山,他们开始了简单的调整休息。平时男生们会在宿舍中相互品尝食物,关系较好的女生也会如此。张小强再也不会像去任山河烈士陵园时那样,偷偷地给她递过去水瓶,这一幕再也不会重现了,许多事情是不能重复的事情,如果再重复了就缺乏新意,甚至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会给对方留下一个很不好的影响。 张小强并没有向姚永艳送去食物,他半开玩笑似地向她讨要食物,他到是要看看她对他的态度,张小强试探的心里在不断的作怪。姚永艳明明知道他不是真正地缺少食物,而是向他示意着什么不可言语的东西,面对同学的玩笑式求助,她还是向他递过去了半块馒头。张小强第一次吃到由女生亲自递来的馒头,他的内心简直乐开了花,他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要求或者小聪明而高兴。馒头的味道当然要比烈士陵园那一次她品尝的开水要美味许多,他细细地品尝着这份情意。 通过这次的六盘山秋季游览活动,张小强对姚永艳有了一丝淡淡的喜欢,姚永艳对他则有了一丝淡淡的温情,他们之间自然地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喜爱之情。青春的男女学生,曾经的同桌同学,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愫在彼此的心中慢慢的滋生,这是一个属于他们的小秘密,也许是一种属于青春萌动的意念。 什么是人类美好的东西,这可能就是人类美好的东西。至少在他们这个年代,贫穷落后的西海固缓慢地发生着变化,农村的生活没有在他们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迹,校园的艰苦生活也只是他们奋斗历程中的小插曲。属于他们的是不断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并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克服最初的羞涩心理,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并在学习生活中逐渐产生的一种难以言表的简单情怀,这一情怀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一种情怀经历着时间的诉说,这一情怀推动着他们不断地学习进步,使他们不断成熟淡定,并且使他们淡然地面对他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周末的宿舍,不再像平时上课期间那样的整洁干净c秩序井然,同学们有的卧床休息,有的清洗衣服,有的相互聊天,有的打牌娱乐。除了教室中有同学们学习的身影外,宿舍中更是同学们活动的好场所,宿舍的女同学们大多会认真地清洗衣物,而大多数男同学们则会开展娱乐活动,不同的学生都在忙着不同的事情。 姚永艳与郑雪比平时起床晚了许多,她们躺在床上直到睡意全无时才起床,真正地将一周的疲劳和困顿消除过去。九点钟过后,她们换下穿了一周的衣服,从宿舍楼的水房中打来生水,在宿舍中清洗着自己的衣服,宿舍的地面被溢出的污水逐渐淹没,整个宿舍的地面被弄的非常潮湿。她们一边洗着衣服,一边随意地聊着各自家中的情况,家中父母如何,兄弟姐妹如何等话题,她们所聊的话题基本全部涉及家中常见事情和同学们之间的小故事。 部分同学只能排在她们的后面洗衣服,半天的时间,整个宿舍就会变成水漫金山,她们只能用拖布将地面的积水拖去。洗过的干净衣服只能挂在床边进行晾干,宿舍中悬挂着颜色各异的衣服,外衣内衣比比皆是,直到周日下午的时候,悬挂的衣服才基本会全部晾干。 周日晚上自习之前,等衣服晾干之后,宿舍的女生们会收起衣服,折叠之后放进壁箱,部分衣服还得及时穿戴,宿舍又恢复了往日的原状。姚永艳还要穿针引线,缝补自己破旧的内衣和袜子,剪刀c布块c针线样样俱全,她一针一线地将破损的服装补好,使其能够穿着更舒适。 男生们的宿舍更要比女生宿舍更脏乱,除了洗衣服c聊天之外,还多了开玩笑c打扑克c下棋等娱乐性活动。张小强缝补着自己破旧的袜子,他缝补袜子的水平一定没有姚永艳缝补的美观好看,但他缝补袜子的水平也不差,线条距离之间匀称,补丁表面平整美观。张小强缝补好自己的袜子之后,他也会加入到同学们的娱乐活动之中。 同学们四个人打一幅扑克,从周五下午放学的晚饭后开始,他们随意结成对子之后便在床了摆出扑克牌,你赢一局,他赢一局,进行着简单的娱乐活动,有时会玩的不以乐乎,达到彻夜不眠的状态。他们甚至周六全天继续进行,三餐饭的馒头让其他同学捎带着从食堂打来,在床边一边吃着馒头,一边继续打牌,也不曾片刻的中断休息,直到周日的下午才收工作罢。几乎两天两夜的时间,他们不知从哪儿来的精气神,居然可以娱乐那么长的时间,甚至一点也不感觉到疲劳。或许是年轻使然,气盛必然,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有更加旺盛的精力娱乐,当然也会有足够的精力应对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 象棋c军棋也是他们娱乐的好工具,两人一组,楚河汉界,激战正酣,同样杀的不以乐乎,甚至为了能够悔一步棋局互不相让,争的面红耳赤。同学们争执归争执,玩笑归玩笑,下棋的时候,他们还会相互的开一些玩笑,甚至个别同学会主动将自己的趣事分享出来,他喜欢上了班级的那个女生,他想追求班级的那个女生,简单的报料只求搏得大家的高兴,当然也在炫耀着自己的帅气。 周六的晚上,个别的男同学还会相约,他们到县城街道的一些地方开展娱乐。他们在街道上寻找着录像厅,并走进录像厅,花一元钱看场录像,感觉与电视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得到两三个小时的放松休息,当看完录像九点返回宿舍后还要向大家讲述录像的情节故事,还有那录像中的唯美银幕画面。 茹河河滩的秋日景色迷人,张小强c姚永艳c陈刚c郑雪等同学们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相约到河滩中漫步游玩,他们呼吸着河滩树林中新鲜的空气,听着鸟儿的歌唱,水流缓缓的声音。张小强等同学们脱掉脚上的鞋子,将裤脚挽到膝盖以上,行走在河流之中,寻找着泥鳅的影子,他们不时地低头弯腰,企图能够捉住一条泥鳅,从而炫耀自己眼急手快的神功。张小强发现了姚永艳水中的双脚,她的双脚瘦长c略小,雪白雪白的,整个双脚看似一对鲜嫩的莲藕,脚趾头像嫩藕芽儿似的。莲藕不断地经历着河水的冲洗,煞是白嫩好看,看来异性的脚趾对他而言似乎都有那么一点点的好奇心。 九月份马上就要过去了,开学之后同学们还没有回过一次家中,每个月回家一次的时间到了,他们需要回家拿取下一个月的生活费。同学们周六上午在教室中学习完毕之后,馒头加开水的午餐过后,需要回家的同学们便分头出发了,部分同学乘班车回家,部分同学骑自行车回家,他们都希望赶在天黑之前能够回到乡下的家中。 秋日的天气凉爽,天空云层密布。张小强和姚永艳等同学从学校出发,他们骑着自行车飞驰在回家的道路上。回家的路途属于漫上坡,骑行起来相对地困难一些。张小强等同学一行到经过一段柏油公路后,他们通过半小的爬山到达马洼梁山的山顶,天空下起了大雨,上山下山,道路湿滑,视线受阻,他们不能继续骑行了,每一个人只能推着自行车前进。天空中不断向下倾盆的大雨让张小强回忆起了他参加高中考试的那天,他向其他同学讲述着一年半前那次不平凡的经历,其他同学默默地听着他的叙说,仿佛他们此刻也在赶考一般,相互结伴行进在漂泊的大雨之中。 同学们推着自行车上了一座山,下了一道梁。他们的衣服早已经被雨水湿透了,雨水经过他们的头发顺着衣服向下流淌。前面必经之路是一条较大的河流,由于大雨的作用,河面变得比平时宽阔了许多,但依然能够辨清平时行走的过河路线。为了能够保证安全过河,几个男同学搬来几块较大的石头,将石头投入河中,在河流中形成一道横向的零星突出物,其可作为他们趟过河去的脚下支点。 男同学用肩膀扛起他们的自行车,将自行车扛过河去,然后再以同样的方法也将女同学的自行车扛过河面。姚永艳c李小荣等女同学胆子较小,对河水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里。张小强等男同学便发挥胆子大的优势,主动帮助女同学过河。尽管男女同学们之前连手都没有拉过,但为了应对他们当前面临的困难,对同学给予相互的帮助便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无需顾及男女同学的害羞或其他因素。男同学自然而然地在前面拉着女同学的手,牵引着女同学向宽阔的河面走去,每两个人先后踩着石头,他们共同小心翼翼地行走在水流湍急的河面。 张小强自然地牵起了姚永艳的一只手,他先踩着河流中的石头,倒退着向前走去,他不时地回头向过河的方向张望,确保自己的下一个脚步能够踩实踩稳,并不时地向姚永艳观望,必要时还对姚永艳给予口头上的提醒,从而确保她能够平稳地行走在河面的石头上。 他们相视而行,缓慢地向河面的另一边走去。当他们到达河面的中间时,忽然张小强的眼睛中闪现出了不一样的神情,他感到自己的心跳急剧地加快,他的脸庞也变得红润起来,一副略微尴尬的表情明显地出现在他的面容上,他的行为明显受到什么异样的事情影响,但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想多看几眼眼前的场景。什么场景使张小强的情绪瞬间有如此大的变化呢?原来是大雨的作用,姚永艳身上的白色衣服被雨水所淋湿,整个衣服贴在了她的身上,白色的衣服使她的身体隐隐地暴露在了他的面前,她的半透明身体也完全映入到了他的眼帘之中。姚永艳修长的玉颈之下,白色衣服的里面,若隐若现的一片小酥胸如凝脂白玉,似乎半遮半掩,纤细的腰身清晰分明,一双颀长匀称的秀腿站在河水中的石头上,就连秀美的双足都是那么的美丽。她好似天上的仙女漂浮在河水的中央,如此好看的轮廓和美景怎能不吸引他的眼神呢?怎能不让他凝视观望呢? 张小强前进时自觉不自觉地间歇停顿,过河的速度明显变慢了一些,他的脸庞渗出了一团微红,但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情不自禁地想多看几眼她的美丽身形,他的眼神和面部表情被她及时地发现。姚永艳琢磨着他的不大对劲的变化,看看前面过河的其他同学,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回望自己的身后也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再低头看看自己的衣服,她才发现了事情的根源所在,原来是她的身体吸引了他的目光,放缓了她们过河的速度。宽阔的河水中央,她没有其他可以躲避的地方,也没有其他可以过河的方法,只能在水流湍急的河面上贮立着,这一情景使她显得极为尴尬,她不知道如何是好,她瞬间感觉到了自己的心跳加速,脸部开始发烫,面色开始绯红,瞬间的尴尬使她向他投去了厌恶的目光。姚永艳随口小声地向他表达着自己的不满:“你真讨厌,你什么时候怎么变得这么坏了?” 张小强从姚永艳厌恶的目光和小声的警告中清醒了过来,片刻的河面中间的步伐停滞过后,他拉着她的手指顺利地通过了水流湍急的宽阔河面,过河之后的姚永艳再没有指责他,一切似乎和没有发生过什么一样。所有同学安全过河之后,他们继续向前行进赶路。行进在风雨中的他们,即饥饿又寒冷,距姚林村一公里远的土塬路比较平坦,他们可以勉强骑行。他们几人一行终于到达了姚林村,姚永艳的家就住在道路的边上。姚永艳看到同学们混身全部淋湿,个个早已饥寒交迫,风雨还在继续,她邀请同学们到她的家中暂时躲避一会风雨,等风雨小一点了再出发。 同行的几位同学盛情难却,他们决定暂时到姚永艳的家中避避风雨。原来姚永艳的家就住在大路边上,张小强高一时也在这条道路上来回走过好多次,但他也不知道她家的具体地方,之前他也没有向她说过具体的地点。同学们到达姚永艳的家中后,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都在家中,当他们看到女儿及同学五六个人时,便知道是雨大无法行走的原故,夫妻两人便热情地招呼着姚永艳的同学。 张小强已经见过姚永艳的父亲姚志全了,那是初中考试结束后在西集街道的菜市场碰到过。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非常的热情好客,他们给同学们端来洗脸盆,倒入热水,递来毛巾,让同学们洗把脸,擦去头上脸上的雨水。黄土地的农民就是这么的热情,西海固的人民就是这么的朴实。 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热情地招待女儿的同学,姚志全拿出家中的水杯,给每人倒了一杯热烫的开水。赵玉花从厨房中拿来一盘馒头碟咸菜c几双筷子,招呼大家吃一点,暂时压压饥饿,抵御一下寒冷。他们知道孩子们已经非常饥饿了,被雨水淋湿后身体会更冰凉,更需要一些食物补充能量。平时姚永艳只要回到家中,第一件事便是找吃的食物,这已经成为他们家中的习惯。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对于来到家中的客人总是有那么一份热情好客的习惯,即便是家中比较贫穷,没有像样的食物招待客人,但总能提供必要的基本服务,就是简单的饮食也足见主人的热情好客。 姚永艳回到家中,有了便利的条件。她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换身干爽的衣服,换过衣服的她从另外的一个窑洞中回到房间,轻盈的步伐缓慢地移动着,她不时用手梳理着自己零乱的头发。张小强看见姚永艳走进了房间,刹那之间,只见秀丽清纯c娇羞可人的少女那晶莹剔透的脸庞闪烁着象牙般的光晕,线条柔美的身材如一朵出水芙蓉,绝色娇美的面容晕红如火,清纯美眸时而含羞紧闭时而闪烁灵光,又黑又长的睫毛紧掩着那一双剪水秋瞳,她简直就是从墙上的画中飘来的美丽女子。 张小强眼中看到了她的美丽,他手中拿着馒头,用筷子夹着碟中的菜叶,用饮食来掩盖着他的害羞,不时地与其他同学相互交谈,但他还是时不时地将目光投向了姚永艳,欣赏着她青春美丽的外表,内心想着她完美无缺优秀品格。 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关切地询问每个学生家庭的地方,还有多少路程需要返回家中,学校的学习情况,生活保障情况等等,闲谈中充满了父辈们对子女学习的关心,也寄寓了父母对孩子读书最大的希望和最好的祝福。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风雨也变的小了许多,同学们的饥饿也解决了部分,他们便离开了姚永艳同学的家中,继续行进在回家的路程中。 姚永艳望着离去的张小强等同学,她看着被衣服裹紧的张小强渐渐地从她的视线中消失,她便和父母一起回到了家中的房子。回想起今天的雨中行程,某种躁动的心情涌上了她的心头。她想到了张小强参加高中考试时的雨中行程,那是一年半年前的那次高中考试,他还不知道去往县城的道路,暴雨中的他能够克服风雨带来的极端困难,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考试。他的身上具有农民孩子吃苦耐劳的品格,但更有其他男孩不一样的坚强气质,他与其他的男同学似乎不大一样,张小强有他自己坚忍不拔的品质,他能够从全班三十多名跃升到全班前十名的行列,必定会有其他男同学不一样的地方。 今天的雨中行程,同学们之间给予了相互的帮助和支持,尤其是张小强能够帮助将她的自行扛过河去,还能牵着自己小心地过河。虽然在过河的过程中出现了少有的尴尬,张小强看到了自己半透明化的身体,他在她的批评下显得稍有不安,她看到了他的脸红,但她相信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恶意,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是一种欣赏的柔光。出现了那种尴尬的情况,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她自己的衣服所致,白色的衣服被雨水淋湿后的确会暴露自己的身体,但那种情况下怎能挡住他的视线呢?答案是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多亏只有他一个人看见,她不应该为此事而耿耿于怀,想想曾经的那个坏小子,想想现在那个好学上进的同学,她似乎没有生气的理由了,她不应该生他的气,反而要为他的主动帮忙而在心中予以感激。 张小强仍然骑行在回家的路上,一年多前的雨中赶考他都经历了,今天的雨中行程对他而言也不再是什么困难,何况这条道路他已经跑了好多次了。反倒是他今天有一个天大的收获,有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在与她非常近的距离的情况下,他清楚地看到了她的漂亮和美丽。她的美丽身躯不断地在他的眼前浮现,并不时地在他的脑海中回放,她的声音也在他的耳畔回响:你真讨厌,你什么时候怎么变得这么坏了? 他自己变坏了吗?他在脑海中不断地想着这个可怕的问题。也许在姚永艳看来,他还是比初中时候变坏了那么一点点。那里变坏了呢,他说不清c道不明。可能是身体的成长,生命的使然,让他在生命的历程中总会有那么一段青春岁月,默默地开始注意异性,关注异性,对异性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情愫。只不过今天有天气帮助,让她近距离清晰地看到了美丽少女的身体,原来男女生的身体有那么巨大的差异,女孩子的身体还是对他有一定的吸引之力。他好像变坏了那么的一点点,初中时那个懵懂的他已经逐渐褪去害羞的心里,随之而来的是成长过程中的不断成熟和淡定。 姚永艳进入房间的瞬间,步态轻盈的她,经历过雨水清洗的她,秀丽清纯c娇羞可人,俨然一朵出水芙蓉,晶莹的脸庞,柔美的身材,娇美的面容,要比画卷中的还要漂亮,让张小强情不自禁的在脑海中去想象。想象归想象,现实总归现实,他们现在还是学生,学习是他们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相互之间学习好了,其他一切可能会变得更好,自己不就是高中时学习成绩变好,才有了更强大的自信心里么。她美丽的身体和亮丽的脸庞,不可能现阶段去欣赏,他更应该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艰苦的学习之中,为了保持那份美好,为了不打扰彼此的学习,他不得不将这份美好深深地压在自己的心底,不让这一美好的记忆受到一些不好因素的破坏。 年轻真的绽放美丽,生活真的需要洗礼,人生真的需要不断成长,就如同生命中的画卷需要自己去不断地描绘,一个人也许才能追求到自己所要拥有的东西,才能使自己的青春生命之花才变得更加绚烂多彩。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 海阳县第二中学的校园面积相对较小,学校内没有足够的地盘作为学生活动的体育场所,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所为海阳县体育场。学校之所以能够利用海阳县体育场,主要是因为体育场和海阳县第二中学距离特近,两者之间只隔了一条南北走向的马路,从而为学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了便利条件,体育场也成为老师开展体育课程的唯一场所。若大的一个县体育场,其实也没有什么体育活动的项目,整个操场还是黄土一片,跑道也是沙石跑道,只有三个篮球场地和一个足球场地而已。学校所有年级的体育课程一般在下午开展,而且每个班级一周有两节的体育课程,每当有体育老师上课时,学校西边的侧门就会被打开,以方便同学们快速顺畅地到达县体育场。 每周下午的两次体育课堂,体育老师所组织的课程大多是让同学们先围绕操场跑几圈步,然后有兴趣的同学们会分组开展打篮球c踢足球等体育活动。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学校的体育教学器材资源也相对有限,当然可供同学们进行体育活动的项目则十分有限。整个体育场只能满足少数人进行体能锻炼活动,其他同学则在一旁注足观望,有时候同学们会成群地围绕着操场自由自在地散步,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消耗掉五十分钟的体育课时间。姚永艳同学始终会和其他女同学一道漫步于操场之中,她们谈论着属于女生们之间的一些小秘密,享受着难得的五十分钟的休息时间。 部分男同学打篮球和踢足球水平较高,他们会在体育课间结成小组展开球技对抗活动。张小强c陈刚等同学球技水平则差了许多,他们不能与球技较好的同学一起同台竞技,只能相互之间组成一个水平较差的队伍进行篮球赛活动。一般情况下他们会进行篮球运动,六人或八人分成两个小组开展半个场地的对抗。二十多分钟过后,他们感觉篮球运动不舒服不痛快,看到其他同学有踢足球的,他们便将篮球当作足球踢。一个用手来拍打的球物,立刻硬生生地被变成了用脚来踢的球物。这一作法在他们看来不是不爱惜篮球,而是想找一会踢足球的感觉,主要原因是学校的足球数量太少,难以满足同学们运动的需求。 正当张小强和陈刚等同学们踢球正酣之时,他们的行为却被操场上的体育老师及时发现。同学们的踢球活动无条件地被老师予以叫停,随之而来的便是严厉的批评教育,张小强和陈刚等同学只能站在被批评的队伍中,接受老师严厉的批评教育。体育课堂结束之后,全班同学陆续从学校的侧门返回校园,进入楼梯返回到班级的教室,他们也会将班级的唯一的一个篮球带回教室,这个篮球是学校配发给班级的唯一的运动器材,平时就存放于班级教室之中,只有上体育课时就会被带到体育场。就是这个唯一篮球,给张小强的高中学习生活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教训。 平时课间或其他休息时间,个别同学们偶尔会在教室内拍拍篮球,或者是课桌之间的人行过道中间踢几脚篮球,进行简单的娱乐活动。张小强也不例外,他也会乘其他人不玩篮球的时间在教室中拍几下篮球,或者用脚在课桌过道中间踢几脚篮球。有一次由于他的球技不够过硬,在课桌的过道中来回踢了几下篮球,他的脚法水平实在是太差了,没有能够较好地操控篮球的运动方向,从而将教室前面的一块玻璃黑板打了个粉碎。只听到“咔嚓”一声巨响,由三块玻璃拼接的玻璃黑板,其中一块在篮球的碰撞下变得粉身碎骨,破碎的玻璃碎片散落于教室的讲台之上。 瞬间的巨大响声,张小强呆立在原地一动不动,他被自己的不当行为所震惊。自从高中入学以来,教室中的黑板玻璃还是第一次被打碎,自己成为了破坏班级公共财物的第一人了,这下他在全班真出名了,损坏了班级的公共财物,他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感到后悔,即便是再后悔也没有办法,他只能承受这个不利的现实局面。 三块拼装的黑板瞬间成为了两块拼装黑板,整个教室的前面看上去却是那样的不和谐,破碎的玻璃黑板的后面露出了灰色的水泥墙面。上课时,老师只能在其它的两块黑板上书写,这明显影响了老师的教学书写活动。班主任老师知道后,他便将张小强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对张小强展开了一次严厉的批评教育。教育归教育,但损坏的公物还是要赔偿的,如何赔偿便成了张小强一项难度极大的事情。 一块玻璃黑板的价格大约在六十元左右,对于一个月只有二十元生活费的他而言,根本就没有如此多的资金来赔偿那块破碎的玻璃黑板,且六十元钱的现金远远超出了他的赔偿能力。六十元钱的现金,相当于高中普通老师一个月工资的六分之一左右,对老师而言也是需要他们辛苦工作一周是才能挣到的薪水。如此较大数目的现金,老师们在平时花钱时都会进行节省计算,何况一个正在读书的穷学生呢?张小强根本不可能拿出如此多的现金来赔偿玻璃黑板。 张小强为了能够赔偿那块玻璃黑板,他硬着头皮去找自己的堂兄张小维老师,这是他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找自己的堂兄帮忙。张小强向自己的堂兄汇报了自己打碎玻璃黑板之事,期望堂兄能够借给自己五十元现金,以解他当下的燃眉之急。张小维对于张小强的行为感到十分的生气,他严肃地批评了自己的堂弟,他也深知张小强家中的经济状况。但由于自己购买了商品房屋,每个月还要还房屋贷款,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资金提供。张小维只表示现在手中没有五十元现金,他需要几天时间的准备,让张小强自己先想想办法。这等于间接地拒绝了对张小强的帮助,张小强只能无功而返。张小强也向自己的表兄,也是自己的物理老师求助,他的表兄没有严肃的批评他,但也未能给他予以支持和帮助,一样的结果同样让张小强感到失望至极。 社会地位的不同,决定了做事方式的不同,他们也许有他们的难处。他们都是人民教师,都是拿着工资生活的人,都端着国家的饭碗,具有与普通老老百姓不一样的身份。社会的生活阅历和经济负担,使他们往往追求向上看齐,而对与自己有负担的事情尽量避而远之。张小强作为一个穷学生,不可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帮助,反而要寻求他们的帮助,或许给他们造成了相应的负担,他们都避之不及呢,怎么能够去帮助解决他的困难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几乎是社会生活中永远不变的法则。他们需要的是向更好的方向工作努力,怎能顾及影响他们教学工作或正常生活的事情呢?看来自己的堂哥和表兄也是靠不住的,张小强也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还在为赔偿玻璃黑板的事情而继续烦恼。 正当张小强为赔偿玻璃黑板的事情陷入绝境之时,一件利好的事情帮了他的大忙,一天时间解决了他所面临的严重困难。全班同学大部分都来自于农村,同学们当然都知道自己家中的经济状况,他们也知道要让张小强同学一下拿出六十元钱来,那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同学们理解他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姚永艳的同桌陈刚与班长等其他同学商量,决定在全班开展一次募捐活动,给张小强同学捐款,用捐款的办法帮助张小强赔偿损坏的黑板玻璃。几位同学一经提议,他们便在班级开展一次捐款活动宣传,全班同学很快地被动员了起来。 班级的每位同学手中虽然没有多余的现金,但每人完全可以挤出一两元钱来,当然被挤出的一两元钱也是每个同学从自己的伙食费中挪用而来的。大家你一元,我一元五角,甚至少数家在城市条件较好的同学还捐出了两元钱。一个晚自习的时间,全班同学共捐了五十元钱,这可帮助了张小强的大忙。还是同学们之间的情谊深厚,同学之间团结的力量巨大,只要足够的智慧和想法,便会有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全班同学齐努力c共帮助,形成了巨大的支持,解决了赔偿玻璃的大部分困难。 班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公开了所捐的现金总额。张小强不安地走向讲台,向全班同学深深地鞠躬致谢,他的内心非常感激同学们的帮助。然而,此刻的他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对同学们的感激之情,他只能站在讲台上连续地向同学们表达着感谢。为了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他只能将其转化为日后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谢同学们的帮助。 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离开教室陆续走向宿舍,张小强也离开了教室,他慢腾腾地走出了教学楼的楼梯口,行走在相对黑暗的校园之中,他的思绪还停留在全班开展捐款的活动之中。姚永艳先于张小强来到校园之中,她站在张小强回宿舍必须经过的地方,那儿的距离大约是教学楼与宿舍的中间地点,她焦急地寻找着张小强的身影,等待着张小强能够来到她的身边,她决定着给予他更多的帮助。 张小强发现姚永艳站在了自己的前面,他不知道她将会说些什么,他的心里还是小有一些紧张,那种紧张倒不是说有什么害怕或担心,而是有那么一种不好意思的感觉。他想起了两年前初中逃学时的情况,那时的她为他的逃学事件而感到生气,她这次会不会也为自己的行为而生气呢?紧张之中,他不敢面对面地看着姚永艳同学,他只能尴尬地低头站在她的面前。相对较黑的夜晚确实是一个极好的隐蔽环境,能够减少同学们的不合理怀疑,从而避免了他的部分不安和尴尬,此时的他不知如何是好,也不知道向她说些什么,也不知道她会向他说些什么? 姚永艳从张小强的表情中感觉到了他的一丝不安,五年的同窗学习生活,她对他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她没有责怪自己同学张小强,她也知道他家中的经济状况和高中生活的异常艰苦,过着每周只花五元菜钱的生活。姚永艳将早已经准备好的三元钱递到了张小强的面前,直截了当地说:“全班的捐款还不够一块玻璃黑板的价格吧,这三元钱是我单独给你的帮助噢,请你收下,全当是三年的初中同桌同学给你提供的帮助吧!” “全班同学还是很能帮助你的,终于解决了你这次面临的巨大困难,事情已经发生,玻璃黑板的赔偿问题将会得到及时地解决,你不要再为此事而感到有什么后悔,最重要的事情是以后要抓紧时间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感谢大家的帮助和关心。”姚永艳说完这些话之后,她直接将三元钱塞入到张小强的手中,不允许张小强的拒绝和解释,她怕她的举动被其他同学所发现,便急匆匆地离他而去了,她径直地走向了一楼的女生宿舍。 张小强望着匆匆离去的姚永艳,他连句谢谢都未能来得及表达。他站在学校的院子中间,还在想着刚才发生的事情,这件事情几乎像梦一样。黑暗的校园掩饰了他的尴尬和不安,至少他的窘迫没有被其他同学所发现,他可以借助黑暗平息自己不安的心情,渐渐地恢复自己紧张的心里和尴尬的面部表情。 姚永艳晚自习的时间已经与其他同学一起捐过一次款了,她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已经捐了一元钱。为什么她还要在晚自习后再次给予他帮助呢?可能的原因就在于,她不想让全班同学知道,她也不想在全班同学面前显示出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帮助。对他而言,她可以提供一点较大的帮助,但就是仅仅的帮助而已,目的是为他现在所面临的困难提供一种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帮助。 躺在床上的张小强则难以入眠,他反思此次打碎黑板玻璃的事情。为了自己一次莽撞的娱乐活动,曾一度让自己陷入了巨大的被动之中,多亏有全班同学的大力帮助和支持,特别是班长与陈刚等同学的牵头,才使自己得以渡过此次难关,他不至于被暂时的困难所困扰。他初中三年的同桌同学姚永艳,对他的帮助更是让他感到非常的意外,四元钱可能是她一星期吃饭的蔬菜钱。他回忆着初中时自己的逃学事件,高中一年级时她为了鼓励他学习而传递给他的纸条,风雨中河滩过河的情景等等,他为他能有这样的同学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些困难也许是个人所无法克服的,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可以形成一股巨大的磅礴力量。众人的力量可以将一人身上的困难轻而易举地予以克服,这足以显示了集体团结的重要性,显示了集体力量的伟大性,还真是应验了故人所言: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六十元的玻璃黑板,张小强只赔偿了七元钱,可以说天助他也,当然也可以说大家的帮助也。与其说是张小强赔偿了玻璃黑板,到不如说是全班同学帮他赔偿了黑板。不过以后的两周时间内,张小强再也不能够吃上学校食堂中的水煮包菜了,他只能节约自己的生活费用,为这次莽撞的行为而承受饥饿了。 第二天,一块崭新的玻璃黑板被安装了上去,但与其他两块玻璃黑板还是存在一定的色泽差别。班主任老师上课时,看到安装完毕的黑板,对捐款活动表示了支持,并对全班同学的集体荣誉而感到高兴,课堂之上他表扬了全班同学团结协作的精神,并要求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相互之间共同努力学习,争取班级各项活动取得更大的成绩。 课间休息时间,班主任老师专门对张小强进行了安心教育。张小强同学,你在班级中的人缘不错吗?全班同学都乐意为你捐款,都能够为你提供一定的帮助,这次全班同学为你帮了大忙。你要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与同学们进一步搞好团结,更加地刻苦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以学习成绩感谢全班同学的巨大帮助。如果其他同学遇到什么困难,你也要像这次事情一样给予必要的援助,这样才能体现人生的成长,体现同学们之间的良好关系。 哥哥张小红知道了自己弟弟的破坏行为,他也为张小强的行为而感到生气。当他了解到张小强的全班同学已经捐款赔偿了黑板玻璃之后,他也为弟弟能够度过这次困难而感到高兴。张小红知道张小强为了赔偿玻璃黑板支付了七元钱,接下来的两周时间,张小强就只能每天吃着馒头,喝着开水充饥了。向家中多要一些钱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没有充足的理由向家中讨要额外的现金。唯一的办法是,张小红将自己的蔬菜钱分一半给自己的弟弟,原来每天可以吃一次蔬菜,现在变成两天吃一次蔬菜,但可以保证张小强两天吃一次蔬菜。 殊不知,为了帮助张小强赔偿玻璃黑板,姚永艳提供了四元钱现金,那也是她自己生活费用的一部分,她也需要将她的生活费用适当的压缩削减,逐渐地缓解暂时的紧张生活局面。但她没有为她的举动而感到一丝的后悔,她则为她所做的一切而暗自高兴,这件事也是她完全心甘情愿的,她认为对她对他的帮助是有意义的,就如同她对他学习上的一些巨大的帮助,不管怎么说都可以更好地帮助他完成高中的学业。 生活就像一望无际的大海,友情则是大海中的浪花,大海有了浪花更加美丽,生活有了友情更加完美,困难有了帮助更容易克服,趟过了困难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全班同学的友情,全班同学的巨大帮助,使张小强在遇到巨大困难时,使其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帮助,温暖其受困的心灵,为其前进道路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也给予他继续努力学习的巨大动力。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离开家乡将近两年时间的王光明,他第一次从部队回家探亲,他从陕西省合阳县出发,经过一天多的时间到达了海阳县西集乡的家中。一身绿色军装的王光明回到了白小村,立刻在白小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村里的父老乡亲争先恐后地目睹这个年青有为的小子。年青帅气的王光明,加之一身军装的衬托,显得高大挺拔,精气神十足。将近两年的部队生活,彻底改变了他的形象,他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稚嫩的学生,现在的他已经是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他的举止行为和言语谈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父母对于他回家探亲非常的高兴,王光明的父母拉着儿子的手左看看c右瞧瞧,仔细地注视着两年未曾见面的儿子,儿子的确长成一个小大人了,父母从他两年的部队生活中看到了儿子的成长变化。全家人高兴地坐在一起谈论着家中的光景,他当兵以后全家和全村的一些变化,王光明则向父母汇报着部队的有趣生活和回乡探亲的经历,还有自己两年多来对生活的一些具体感受。 回乡探亲的间隙,王光明理所当然的要见见昔日的初中同学,他来到了海阳县第二中学。张小强c姚永艳c李小荣等同学感到非常的高兴,他们看到自己的初中同学经过两年的部队生活,整个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王光明的这一步已经暂时地使他走出了西海固地区,走出了那个贫穷的小山村,不管一年后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但至少他已经向人生的另一个方向跨出了一大步,他要比他的初中同学更早地迈入社会,寻找属于他自己的更好的人生生活道路了。 王光明被邀请到了张小强等同学的宿舍,他看到男生宿舍床上的被子,他嘲笑张小强的被子折叠的就像馒头一样。他拿出自己随身带来的照片,照片中他折叠的被子方方正正c棱角分明,简直像一块绿色的大砖块,照片中的被子的形状确实与张小强等高中同学宿舍中的学生被子没法相提并论。他向张小强c姚永艳等同学讲述着自己在部队的经历,部队训练的辛苦,时间的紧张,当兵两年来的一切感受。王光明看到自己的昔日初中同学,学习上有所进步,将来还有考取大学的机会,人生的发展机会可能更多,发展空间可能更大,他为同学们的将来而感到高兴。同时他也为自己下步的发展多了一分惆怅,他不知道一年后服役期满之时将会干些什么?他将来一年后的人生之路会在哪里? 张小强招待王光明的午餐便是学校食堂的馒头c包菜c开水,这也是学校学生平常的生活现状。王光明感受了一次张小强提供的食堂饭菜,他感到高中的饭菜质量确实一般化,原来同学们的物质生活要比部队艰苦了许多,部队的午餐和晚餐至少可以有肉吃呀,而他的同学们则许多天也不能吃到肉,这让他再一次地感受到了西海固地区的贫穷,农民家庭孩子上学的不容易。 部队每个月还给战士们发放部分津贴费,尽管只有几十元,但只要能够节约使用,总是可以省下来部分津贴的,节省的津贴可以购买牙刷c洗衣粉等日常用品,也可以在其他应急时发挥作用。这次回家探亲,王光明的口袋中还留存了两百元的现金,他决定请张小强c姚永艳c李小荣等同学到外面的饭店吃一次饭,给他们提供一次改善伙食的机会。 下午放学之后,同学们来到学校外面的一家饭店,说是一家饭店,其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面馆,王光明给每一个同学点了一大碗炒面。炒面是当地很出名的一种特制面条,由人工制作而成,面块咀嚼起来很有胫骨,吃起来味道相当可口,加之炒面中放入一定量的牛肉,真是让长期以馒头充饥的同学们好好地解了一次馋。他们不时地享用着炒面的美味,不时地交流着相互之间的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有意见性的指导,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支援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宁夏作为福建的对口支援省区,长期以来形成帮扶交流对象。福建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区按照中央的政策要求支持内陆的经济发展,经济欠发达的宁夏则有幸成为福建的帮助省区,福建一直以来对对宁夏的经济发展提供着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帮助。闽宁两省的交流合作堪称国家东西部支援发展的典范,宁夏作为经济欠发展的地区需要更多的发展机会,也需要更多的巨大帮助。 福建和宁夏两省对口的交流支持渠道较多,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党政干部进行定期的双向交流任职锻炼,福建的干部将东部经济发展的先进理念带入宁夏,宁夏的干部到福建学习东南沿海的执政理念。诸多交流活动实实在在地推动着宁夏经济社会向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闽宁两省的相互交流活动中还有其他更多的举措,如何发挥宁夏闲置人力资源较多的优势,向福建输送劳务人才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李小玲初中辍学后一直在家中劳动,向福建输送人力资源为她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她经过报名筛选,被选中作为优质劳动人才。李小玲将与全县的其他一百名青年前往福建工作,她们即将前往工作的单位是福建的一家服装企业。李小玲同学两年前未能参加高中考试,失去了上学的机会,这一次她将外出远行几千公里,去东南沿海的福建莆田去工作了。张小强与姚永艳等同学前往送行,这是姚永艳与李小玲两位女生在初中毕业后的第一次见面,她们之间有聊不完的话题。 张小强由于与李小玲同住一个村,他们见面的机会倒是要多一些。张小强在道别之际对李小玲说:“感谢你能在前往福建时通知我们同学一声,大家可以给你送行,到了那边要好好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噢!” 李小玲面带微笑地回应张小强:“告诉同学们是应该的呀,这总比前两年高中考试时不叫一声要好许多吧!”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也表明了她对两年前未能参加高中考试而感到非常的遗憾,为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而感到了某种的不与释然,也许她的这一次远行可以给她以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补偿,让她也可以过一种与父母不一样的生活。李小玲带着同学们的情谊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他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他将会在远方寻找属于他自己的未来。 昔日的同学,当兵的离开了,外出打工的离开了,远行劳务的也离开了,而张小强和姚永艳等同学还仍然需要在海阳县第二中学的校园中进行他们艰苦的学习生活。他们跨入社会的时间注定会比其他已经离开校园的同学们晚一点,他们所走的人生道路可能也会是另外一种生活,尽管他们还不知道另外一种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一边收获着家中的洋芋c胡麻和荞麦等农作物,一边还要忙于大棚的蔬菜种植,孩子们上学的上学,外出打工的打工,繁重的劳动就压在了夫妻两人的身上。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家中的苹果园长势不错,树枝上的苹果挂满了枝头,红彤彤的苹果将树枝压的几乎垂向了地面。夫妻两人每人手中提着一个篮子,他们将较低的苹果摘了下来。对于站着难以够到的苹果,姚志全找来梯子,赵玉花扶着梯子,由姚志全踩着梯子爬到高处,一颗颗地将枝头的苹果摘下。摘下来的苹果,夫妻两人经过筛选,将大的鲜的艳的放在一块,将质量较差的放在一块,然后用箩筐将筛选后的苹果运入到自己家中窑洞内的地窑之中。 地窑是西海固地区农民家中不可或缺的洞穴,农民们在自家院中或窑洞中挖一个小的土窑,作为存放水果c洋芋等保鲜保湿农产品的储藏空间。土窑里面冬暖夏凉,夏天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存放农产品,不至于农产品霉烂变质,冬季可以保持较高的温度存放农产品,不至于农产品被冻坏。土窑内还能够保持足够的湿度,以保证农产品长期存放不至于缺少水分,从而保证农产品长时间存放的质量。 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将上等的苹果存入土窑内,每逢集市时便从土窑中取出一些苹果,与家中的种植的蔬菜一起运往西集乡的蔬菜市场进行销售。寒假回家的姚永娟和姚永艳姐妹也会代替父母到集市上进行销售。筛选后质量较差的苹果,也要单独存放于土窑内,以供全家人平时享用或招待客人。 秋季农忙时间,张金平要和最小的儿子张小军返回家中,他们与李银兰一起收获家中的秋季农作物,同时还要展开秋季的小麦播种任务,集中一段时间忙完家中的阶段性秋季农活。张金平便和三儿子张小军来到街道的出租屋内继续加工家具,李银兰则要操持着整个家庭里里外外的运转,忙于家中日常事务性的农活。她最重要的任务是喂好家中的黄牛和绵羊,白天张小芬要赶着家中的牛羊外出放牧,她负责担水c割草和做饭等家务劳动,还要准备黄牛和绵羊晚间的大料。为了应对家中两个儿子的学费压力,家中时不时地要加工一些牛羊的饲料,李银兰将家中的麦糠c大燕麦等加工成饲料,用于喂养家中的一头大黄牛和几只生产的绵羊,等到年底育肥后能够及时卖掉大黄牛和生产的羊羔,以此换取两个儿子的学习费用。 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自从两个儿子上高中以来,便一直筹备着两个儿子上学所需的费用,当然更重要的是为大儿子张小红筹备上大学的经费。张小红历来学习比较优秀,他将于半年后参加高考,如果能够顺利地考取大学,那就读大学的费用必将是全家的一笔巨大开销,夫妻两人一直提前筹划准备着。张金平父子两人到街道中租房加工家具,家中增加牛羊的养殖数量,就是能够尽可能地相办法增加家中的收入,以应对未来儿子上学经费之所需。 张小红正处于紧张的高三复习冲刺阶段,他每天的学习任务相当繁重,每月回家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张小强的身上。张小强的学习紧张程度没有哥哥那么严重,有时周末不回家时,张小强便会到要好的同学家中去,体验体验其他农村同学家中不一样的生活。 陈刚的家位于县城西北方向的西川乡,张小强与陈刚骑着自行车前往陈刚的家中。他们行进的路途全是山路,当然也都是黄土路啦。西川乡美名说西川,其实全是山,根本就没有小的平川,反到是县城北边的西山乡则没有山,全是小平川,黄土地的地名名称也是叫的奇怪,其地形特征与地名一点也不匹配。当地老百姓调侃到:说山没有山,叫川没有川。道路交通的不便,即使西川乡的当地有上等的石料,石料可作为建筑使用的上等石材,但由于地理环境和道路交通条件的限制,上等的石材则根本无法开采和运送出去,无法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较大的帮助作用。 黄土高原的西海固地区,到处是崇山峻岭的荒凉大山,气候条件异常的干旱恶劣,植被环境相当缺乏,导致的结果是干旱少雨,有时连人畜饮水都难以保障,张小强在西川乡的陈刚家中第一次见到了水窑,第一次感受到了缺少生活用水的痛苦生活。水窑是国家在宁夏南部山区支持的饮水工程之一,西海固地区大多数乡村农民家中都会有几个水窑,将其作为全家人畜饮水的保障性基础设施。 农民们一般会借助院落周围低洼的地势,分地点挖几个深度达三米c直径达三米的地下窑洞,用水泥将窑洞里面的表面抹平整,然后将窑洞上面封堵起来,留一个直径约一米的窑口,就可以作为存水的设施了。水窑可利用每年天空下雨的时机,依靠从高处流下的雨水沿着地势自动地流入到水窑内。最初,流入水窑的水质中混杂着黄土和杂草等物质,暂时积聚的水质浑浊不堪,农民们将窑口密封起来,经过几个月的沉淀和发酵,水窑中的水质才可以达到饮用的标准要求。几个水窑轮流装水,轮流自然沉淀发酵,轮流保障家庭用水,不断地为全家人畜的全年饮水提供较为安全可靠的有效保障。 陈刚用一只水桶从水窑中吊出些许生水。张小强发现水质的颜色有些略微的发黄,那种水质与白小村前的小河中的水比起来清澈程度差了许多,但闻起来一点味道也没有。张小强的家中有一条小河,小河中的流水可以常年保障全村农民的人畜饮水需求。当他看到陈刚家中的水窑后,便以好奇的心态向陈刚询问着水窑的相关问题。陈刚告诉他,这水就是颜色有点不一样,其他的与学校的自来水没有什么很大的差别,农民们可以大胆放心的饮用。陈刚还不断地向他介绍着水窑的制作流程及其他相关情况。 晚饭过后,张小强的身体还是有些略微的不舒服,他的肚子不时地感觉到发胀,他的身体时不时地向外排气,可能就是第一次饮用窑藏水所导致的结果。但陈刚却没有什么不良反应,这或许是长期饮用,他的身体自然而然适应了的结果吧。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对人也一样,西海固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辛苦的农民只有不断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根据自然环境的条件创造性地生活着,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世世代代地过着属于他们特有的苦难生活。 西海固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导致部分乡村的农民长期与自然界做着艰苦的斗争,长期缺乏雨水,饮水难以保障,每逢干旱的季节,农民种植的麦子c胡麻等农作物将会大大地减产,往往难以保障有较好的农业收成。对于农民家庭而言,供养孩子读书上学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但有远见的父母总会想法设法地将自己的子女送入学校,期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够走出大山,走一条与他们的自己不一样的生活道路。 清晨的一天早晨,张小强所在的宿舍,不知是那位同学将一盆水从窗户泼向了宿舍楼下。这一不良行为被远处行走的宿舍管理人员看见,由于没有看见到底是那一位同学所为,但他可以肯定地认为是该宿舍的某个同学所为。全宿舍的同学一个一个的被班主任老师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询问,最终没有人能够承认是自己所为,同学们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也许是不敢承认罢了。 张小强被叫到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室,班主任老师态度严肃地调查询问。张小强早晨起来后确实没有向楼下泼水,他心中没有一丝的害怕和畏惧,针对班主任老师的询问,他感觉到他有十足的底气予以应对。班主任老师以怀疑的口气询问他时,张小强未能充分感觉到老师的严肃态度,他顽皮好动的性子瞬间外露了出来,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就是他的这一个微笑,招来了班主任老师的严厉批评,对老师不够尊重,不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年青的学生,有时不能够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给学校的管理和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当然他们也会时不时地不理解班主任老师的管理和教育方式。班主任老师调查的结果是没有同学敢于承认是自己所为,全宿舍的同学只能集体站在宿舍中央,接受班主任老师的集体批评教育,班主任老师的批评语重心长,他不但教育同学们要如何勇于承认错误,更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教训中更好地成长。这是继“酸菜”事件之后,全宿舍十六名同学又一次接受了班主任老师的集体性批评教育,“酸菜”宿舍又成为了“倒水”宿舍,张小强同学所在的宿舍也成为令班主任老师感到非常头疼的一个宿舍。 教书育人,对张小强所在的宿舍的十六名同学而言,班主任即是老师,又是兄长,班主任老师批评过后,他还不忘安抚同学们,他还从学习生活等方面给全宿舍的十六名同学上了半小时的精彩“课程”。批评归批评,教育还得教育,班主任老师依然鼓励宿舍的十六名同学不要放弃应有的大好青春年华,不应浪费了应该属于自己珍贵的学习时间,应全力好好地刻苦学习,争取高中毕业后能够学有所成,考取一所较为理想的大学。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年的冬天,对姚林村的姚志全和赵玉花夫妻而言,家中又有发生了一件天大的大喜事。大儿子姚永刚夫妻两人终于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这可是全家的大喜事,姚志全和赵玉花夫妻有了他们的孙子,他们已经是爷爷和奶奶了。姚永艳姐妹两人自然在家中的辈份又长了一辈,她们已经是孩子的姑姑了。全家人高兴地为出生的小男孩举行了满月酒,全村人高高兴兴地来到她们家中,为她们家中送去美好的祝福。从此,姚永艳又多了一个角色,除了正常的家中劳动和学习外,闲下来的时候她就要帮助嫂子抱抱孩子。 张小梅也于春节前生下了女儿,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一下又变成了上一辈的人了,他们也成爷爷奶奶辈的人了。张小强兄弟们的辈分又多了一层,有人要将他们叫舅舅了,一两年时间他们变成了中间一代的群体了,看来时光的飞逝还是将他们推向了成熟,让他们快速地长大成人。西海固地区的农民,一代人在这块土地上出生,一代人在这块土地上成长,一代人在这块土地上老去。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农民,西海固的农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过着属于他们特有的代继接续生活。 平静中往往会孕育新的生机,新的生机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人的一生也许就是这样,当新的一代人出生后,你将会变成上一代人,这不仅仅是一代人的变化,而是说明你将会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属于张金平和姚志全他们一代人的使命就是作一个合格的农民,尽可能的给自己的子女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平台。属于张小强和姚永艳他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注定会是不一样的生活,父辈们经受了社会的巨大历史变迁,他们不得不滞留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永久生活,整天处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境地。有了父辈们的坚定支持,张小强这辈人的生活注定将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他们或许正在变化的道路上前进,当然他们能够进入高中学习就是通向另外一种生活道路的有效方式。 寒假期间,他们还要利用闲暇的时间学习。张小红正处于高三的紧张复习阶段,假期中他对学习时间抓的比较紧,张小强也会时不时地陪伴哥哥学习,尽量地将自己的学习成绩再往前提高一些。 家中的大黄牛已经喂的足够肥壮,可以卖一个好价钱了。按照全家原来的计划,应该是到了卖掉大黄牛的时候了,尽管大黄牛已经被他们喂养了好几年,但为了家中经济的需要而不得不被卖掉。张小强牵着家中的大黄牛,母亲李银兰跟在黄牛的后边,赶着黄牛来到了西集街道的集市,准备将自家的大黄牛出卖掉。张金平在街道上的出租房中等待着母子两人的到来,母子两人牵着大黄牛到达集市时,由张小强去叫自己的父亲,一家三口便牵着大黄牛来到牲畜交易市场。 集市上的农牧市场人来人往,他们都商量着各种牲畜的交易。一方只要看中对方的牲畜,双方便在说客的联络下商讨着交易的价格。交易价格的方式独具特色,也是延续了几十年或者上百年的交易习惯。买方与说客c说客与卖方c买方与卖方分别伸出自己的右手,将手放入一个人的衣襟下面:“这个千数,这个百数,这个拾数。”用手指的方式商讨着价格,其他人员无从而知他们之间商讨的具体价格。 张金平与说客和买方分别商讨完毕价格后,他便将价格商讨情况轻声地告诉妻子李银兰,夫妻两人一经合计,觉得这个价格交易还可行,但他们还是将价格向上提了几十元,目的是能够尽可能地给孩子们多准备一些学费。他们的要求没有得到全部的满足,买方只是加了他们所提高价格的一般,经过说客的从中调解,最终还是达成了大黄牛交易的价格,购买双方不用签订什么合同,只需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以最简单的方式完成了大黄牛的交易活动,同时还向现场的税务人员上交必要的税收。 喂养了四年多的大黄牛,平时用于拉车犁地,只有在待出售的半年时间内,享受到了较好的草料喂养待遇。为了家中的孩子的上学费用,今天又被它的主人出售了,与它的主人分别了。大黄牛对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有一份不舍,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对大黄牛也有一定程度的不舍,但为了家中经济的发展和孩子的上学,大黄牛也做出了自己的牺牲,这一分别必将是永远的分别,大黄牛将会被运往远方,被宰杀后变成餐桌是的美味佳肴。牲畜是西海固地区农民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大牛生产小牛,小牛长大后被出售,然后变为金钱,支撑着农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孩子读书的学习费用。 姚永艳姐妹两人在假期中代替了自己的父母,她们来到西集街道的集市出售自家种植的蔬菜和苹果。她们每逢集市都要赶往西集乡,姐妹两人推着家中仅有一辆自行车,自行车后架上放置两个竹框,一个竹框中装满蔬菜,一个竹框中装满苹果,姐妹两人推着自行车向西集街道的方向出发,一个在前面握着车把掌握着方向,一人在后面推着自行车前进,经过一小时的步行,她们就可以到达西集乡的农贸市场。有时姐妹两人同时销售蔬菜和苹果,有时一人负责销售,一人便前往其他商店购买一些家中生活的必需品。对于农产品的量取,价格的计算,姚永艳早已经得心应手,应对自如了。 张小强等到父母卖掉家中的大黄牛后,他的父母回到了租赁的家具加工屋。张小强一个人在街道上溜达,她看见远处姚永艳销售蔬菜和水果,她向农民递蔬菜c算账c找钱,动作干净利落,仪态落落大方,她的举动中透露出了这个年龄段其他同龄人所不具有的某种特质。这就是他的同学吗?姚永艳的学习成绩一直以来比他优秀,想起问题来也要比他成熟许多,做生意也是一把好手,看来她不但是一名优秀的好学生,而且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子。 张小强这一次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方便,他的内心早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羞涩,他到是想近距离地向她打个招呼,近距离地看看她销售蔬菜和苹果的技巧,当然也能够更清楚地看清她美丽的身影。“老同学,你在集市上卖蔬菜和苹果呀!”张小强以平和的语气向姚永艳问候到。 姚永艳听到了张小强的招呼声音,那声音比较熟悉而富有磁性,她为他能够在集市上与她相见而高兴。姚永艳的摊位上有现成的苹果,她挑选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用毛巾擦拭之后递向了张小强的手中。“老同学,尝尝我家中种植的苹果,可甜可好吃了。”姚永艳的声音清脆悦耳,她的脸上面带微笑。 张小强也毫不客气,这是同学送给自己的红苹果,自己当然要尝一尝,他咬了一口苹果在嘴中咀嚼,苹果真是香甜可口,也许是他自己吃过的最甜的苹果了。一个苹果,她情愿地递给了他,他安然地享受着。到不是一个苹果有多大的作用,或者值多大的价钱,而是她身上具有某种品质吸引着他,他身上也有某些气质吸引着她。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蜕去了昔日男女同学相互排斥的心里因素。岁月的成长,使他们彼此之间产生了某种淡淡的喜爱情愫,他们对彼此渐渐地产生了某种好感,他们彼此都渴望着见到对方,与对方相互交谈一些生活中的趣事,共同见证属于他们的青春成长岁月。 姚永艳姐妹两人只有将当天带来的蔬菜和苹果销售完毕之后才能回家。回家的路途相对轻松了许多,姚永娟骑着自行车,姚永艳往往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她的后背上背着一个竹框,手中拿着一个竹框。姚永艳姐妹两人带着一天的劳动收获,他们顺着下坡的道路骑行回家,不多时辰便可回到姚林村的家中,回到家中之后他们还要将当天的收入全部上交于父亲手中。 不论寒假还是暑假,姐妹两人时不时地进行着同样的劳动,她们以这种方式换取她们自己读书的费用和家中的日常开支。西海固地区艰苦的环境,造就了农民的孩子较早地帮助家中打理生意,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弥补着家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为自己将来的更好发展而辛勤地劳动者。光荣属于劳动人民,同样光荣也属于姚永艳姐妹两人,她们用劳动不断地成就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人生做着更好地准备工作。 张小强来到集市上与姚永艳见面的时间,他的母亲李银兰则在丈夫所租赁的房间中,将家中带来的馒头放置到灰尘扬不到的地方。李银兰要利用一点时间给丈夫和三儿子作一顿面条,至少她制作的面条要比丈夫制作的好吃许多。李银兰利用难得的机会和时间,给丈夫和三儿子制作一顿面条犒劳父子两人,让为家中挣钱的两个男人感受到妻子或母亲的一份关心。临近傍晚时刻,张小强和母亲结伴返回白小村的家中,返回家中的李银兰还要做一次晚饭,从而确保其他孩子能够吃到一顿热饭。 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也就是高二的第二个学期。将近两年的高中学习生活,张小强已经是班主任办公室的常客了,他被班主任老师批评教育过好几次了。每一次的批评都是对他的不当行为的批评教育,或者对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的提醒。班主任老师对男生的批评教育次数要远多于对女生的批评教育,这或许是由男生的好动性格所决定,也许是男孩脸皮厚的原因所致,但每一次的批评教育都会不同程度地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成长。 姚永艳高二第一学期结束后学习成绩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她第一次成为班主任老师批评教育的对象。她的成绩由全班第三名下降至第十名左右,或许是其他同学的进步更快,或许是自己学习的一定退步,总之和其他同学相比,她的排名下降了一些。 “姚永艳同学,你的学习出现了什么情况?高中升学考试的成绩在全班还是比较靠前的,为什么到高二后学习成绩没有一直保持住呢?你要查找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提起来。”班主任老师的批评教育准确而又到位。 班主任老师批评教育的同时,也对她进行了极大地鼓励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开放式的教育,高中时期的男女学生,往往是男同学的身体和心智成长要比女同学较晚,男同学大多具有贪玩的天性,从而导致他们前期的学习成绩要比同龄的女同学差许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男同学只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后,他们就会渐渐地收敛自己的贪玩天性,从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学习,此时的男同学的学习成绩将会有较大的提高,他们会不断缩小与女同学的学习差距,甚至超过班级的大多数女同学。 男女学生身体发育阶段的不同,心智成长阶段当然也会不同,这使得男女同学在学习方面存着时间差异,这也是较为普遍的规律。所以,高二和高三年级,女同学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地加强自己的学习,不致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倒退,只要她们保持一定的水平,将来考取大学应该不成什么较大的问题。班主任老师即有批评,也有鼓励帮助。他是一名合格的老师,不但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对症下药,还能洞悉学生学习成长的普遍性规律,也知道男女学生的生长规律,从而全方位的引导学生刻苦努力地学习进步。 姚永艳面对老师的第一次直接批评,她也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了不少,她只能诚肯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回到教室之后的她心里久久地不能平静,姚永艳想想刚才班主任老师的批评教育,她回想着自己初中和高中的学习成绩,自己的学习成绩确实下降了不少,现实的状况连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她的学习怎么能退步如此大呢? 平时学习时间抓的不够紧,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假期劳动时间太多而耽误学习等情况。她逐一地思考了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寻求着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深刻思考之后,她也暗自定下了提高学习成绩的决心,她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加强自己的学习,将自己的学习成绩重新的提高些,不辜负班主任老师的批评教育和期望。当然她学习的目标之一是要超过她的姐姐姚永娟,她要努力学习并考取大学,为自己争口气,也为家中争口气。 张小强的成绩基本保持在全班的前十名左右,他知道姚永艳的成绩下降的情况,但他对她的学习帮不上什么,他也不知道如何能够帮助到她。她的成绩一直以来要比他优秀许多,或许她的成绩下降只是暂时的,他相信凭借她的聪明和才智,她可以及时地迅速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努力地加强自己的学习,将自己的学习成绩快速地提起来。张小强没有什么办法可帮助到姚永艳,他只能默默地关注着她的变化,或许他认为他可能影响到了她的学习,为了能够促进彼此学习的共同进步,他只能将某种潜在的好感情愫深深地埋在心里,他期望他们能够在学习上共同成长c共同提高c共同进步。 学习成绩下降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时地做出调整,任凭成绩的下降而不管不顾。姚永艳则是另外一类学生,她不会任凭自己的学习过度地下降,她完全有能力从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姚永艳暗暗地下定了决定,她要将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努力地加强自己的学习。周末的教室,晚上的宿舍楼道,她的身影出现的次数更多了一些,学习持续的时间更长了一些。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她也做出了比以前更加辛苦的努力。姚永艳一直以来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独自学习的能力较强,学习方法也科学合理,只要她稍加调整,她的处境就会有所好转,她想信她的成绩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到以前的名次。 自从李小玲离开海阳县的老家,前往福建工作之后,她也没有与姚永艳c李小荣和张小强等同学联系过。几个月时间过去了,终于有了远在福建几千里之外的信件。李小玲的信件寄至李小荣同学处,当然也是寄给其他几位同学的信件。她将自己离开海阳县之后的一路所见所闻,福建的经济发展等在信中详尽地给同学们进行了描述。跨省大巴从宁夏出发,经过几天的长途行驶抵达福建。路途中经历了干旱荒凉的黄土高原,到达的地方是连绵不断的山峰,整个旅行途中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平原中有绿油油的麦田,有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最后就是绿色的丘陵地带。沿途短短的几天时间,就风景而言,走过了冬秋春夏,她第一次比其他同学更早地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福建莆田的经济发展要远远好于海阳县的经济发展,城市中到处高楼林立,工厂有序布置,经济发展水平超过海阳县几十年都不至,李小玲通过简单的几天了解也无法准确地判断两地的真实差距。看来西海固地区的贫穷是一种断代性的贫穷,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没有达到协调一致。她在信中告诉同学们,服装厂中的工作任务不是十分的繁重,相对土地劳动而言要轻松些许。但外出劳务工作,她还是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明显不够,希望同学们要珍惜好在学校的大好学习时光,争取能够在学习上有一个好的出路,只有学习上有了一个好的出路,那样以后才可能过上一种相对较为轻松的生活。 西海固地区的孩子们,只有走出了那片贫瘠的土地,才能感受到外面世界的发展,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李小玲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她曾经在土地上劳动了一年多,如今又远离家乡外出劳务,她过早地体验着不一样的生活经历,她从自身的经历中悟出了人生的一些简单的道理,那就是知识对人而言还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当然也是人生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人生需要苦难,也需要经历风雨,经历风雨之后才能感受生活的真谛,才能更加地使自己变得完美起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 同学们平时的学习时间紧张而又忙碌,住校的生活艰辛而又乏味。张小强等同学们没有在紧张的学习压力面前退缩过,也没有被食堂无味的饭菜所困扰着,他们乐观向上地享受着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时光。除了学习c饮食和睡觉等活动外,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看几场特别有趣的电影,读几本好的小说,这些都为他们的高中学习生活增添了不少有趣的文化色彩。 《渴望》《新白娘子传奇》等电视剧风靡全国之时,大街小巷都会传来《渴望》《涛声依旧》《千年等一会》等歌声的优美旋律。尤其是中午和下午学校放学的时刻,校园后面街道中的喇叭总会播放《歌唱祖国》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上班的人们陆续离开单位下班回家,他们骑着自行车穿行在海阳县城街道的马路上,其中就有学校老师们的身影。张小强感觉到还是工作人的生活状态好,休息之余有优美的音乐旋律陪伴,那种上下班的感觉应该非常美妙,工作人的生活当然要比农民的劳动生活舒服而有趣多了。 张小强等同学没有条件和时间观看《渴望》和《新白娘子传奇》等电视剧,但他们可以每天从喇叭中听到电视剧中优美的歌声旋律,并从旋律中感受到电视剧的部分魅力。特别是中午或下午下班时街道播放的“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多么壮丽美妙的歌词,多么激昂奋进的旋律,真是鼓舞士气c催人奋进。他真是要好好地学习,将来他要走向外面的世界中感受高山的雄伟,感受平原的广阔,感受长江黄河的壮丽,感受祖国宽广美丽的土地,这一切也许只能通过好好的学习,才能够使他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去享受。 学习的闲暇时刻,全班同学也可以抽出少量的时间看场电影。每学期的一两场电影,全班同学整体承包部分场地的座位,只有整体承包部分场地的座位,电影的票价会比零散人员购买时要低一点。即使比较低廉的电影票价,张小强有时由于手中没有足够多的现金而不得不放弃,事后只能听其他看过的同学讲述电影中的主要故事情节,以此分享着别人观看后的感觉。就是简单的一场电影,对于精神和物质匮乏的张小强而言,能与全班同学一起看一次电影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电影《人生》,是根据路遥的中篇小说改编拍摄而来。小说以改革开放时期陕北黄土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情节。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了主人公高加林面对生活的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电影《人生》对高中的同学们而言,就是一部难得的人生教科书,它能让张小强和姚永艳等同学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同样是黄土高原,小说描写的是陕北地区,但他们生活的是宁夏南部山区,是干旱贫瘠的西海固地区。小说中所描述的时代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相距十五年左右,张小强他们所处的时代变化更大一些,但此时的西海固地区的贫穷程度也许与十五年前的陕北没有什么较大的差别。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高中已经毕业,而他们则仍在高中学习阶段,但也即将面临着毕业的时刻,他们将在不久的未来走向社会,他们也许会像《人生》中所描述的那样,面临着一系列的命运抉择,过一种坎坷的生活道路。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柳青 这是路遥《人生》这部作品的开篇题记,对于张小强而言,他已经经历过一次这样的事情,初中时的逃学事件,差点让他自己走向了另外一种生活道路。而现在对他们而言,高中时期紧张的学习过程,也是十分关键的人生一步,高中毕业后的高考也是他们生活上的岔道口,只要在这一步上c这个岔道口,走好人生的正确一步,其结果同样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同学们生长于西海固贫穷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天性不足往往导致他们的学习比其他地方的学生要更加的艰苦,但他们还是热爱着这片贫瘠的黄土地,奋斗于自己学习的美丽校园。 “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得不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可是,社会也不能回避自己的责任。我们应该真正廓清生活中无数不合理的东西,让阳光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那些正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轻人走向正轨,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他们的理想得以实现。祖国的未来是属于年轻的一代,祖国的未来也得指靠他们!”多么语重心长的名言锦句,多么催人奋进的励志格言。张小强他们应该有理想c有报负c有作为,他们应该好好地刻苦努力学习,当他们踏入社会后才有足够的能力应对社会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担当起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 张小强没有观看《地狱就竟有几层》这部电影,他从同桌郑雪和姚永艳等人处了解到了电影的大致情节,其故事发生于震惊中外的日本侵华战争期间。震惊世界的日本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影片讲述了一段慰安妇的血泪故事。虽然那场战争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同学们只能从历史书籍c电影中学习和了解那段难以忘却的历史,但作为当代的高中学生,他更应该好好地学习历史,增长自己的见识和才能,为中华民族之强大做出必要的一点点奉献。 同学们除了少之又少的电影享受之外,他们享受着文学带给他们的乐趣。同学们不但阅读国内名著,还阅读世界名著,阅读的书籍类型有历史小说c军事小说c武侠小说c言情小说c科幻小说等等。他们阅读的小说来源主要是从县文化馆借阅或从街道上的书店中租赁而来。 张小强喜欢阅读的小说主要是历史小说和军事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被他全部阅读完毕。他更爱阅读的书籍是人物传记,《拿破仑》和《希特勒传》是他的最爱,绝大多数人物传记中的历史人物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独有的战争风云。 《拿破仑》一书中所描写的内容颇具传奇色彩,拿破仑在他的时代则开创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辉煌,出生在法国科西嘉岛的他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他多次击败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颁布的《民法典》更是成为了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蓝本。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形成了庞大的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拿破仑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其伟大就在于他能够很好地把握历史的机遇。拿破仑在自己走向辉煌路途中一次失败后,他一直在等待机会,奋斗累积,他紧紧的抓住了机会,让机会没有丝毫的余地可以溜走。拿破仑知道,机会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有时一生只有一次,所以要好好的把握,让自己的光芒露出来,只有这样才能造就成功,才造就了拿破仑的辉煌时期。 张小强从拿破仑的一生中看到了伟人与普通人之间的不同之处,作为普通人的自己就是要学习一点点伟人的品格,他应从伟人奋斗的历程中寻找点有用的东西,学习伟人应对生活道路磨难的过程,不断塑造自己的性格品质,那怕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大学考试,甚至于将来的生活道路,都会有较大的益处。 《希特勒传》也被他通读了一遍,希特勒和其他平凡的人一样,他的出生并没有什么神话色彩,开始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为了追求他的艺术家梦,他独自一人离开家庭去异乡追求,有所造诣却没有伯乐欣赏,最终未能考取艺术学校。希特勒面对艰苦的生活,他每天拼命看书c学习和工作,使他对各方面的知识基本涉猎和了解,为他今后的疯狂演讲提供了素材。历史给予了希特勒机会,使他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德国的国家元首,武装部队领导人,拥有最大的权利,他利用自己的优势控制国家,发动了举世闻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横扫欧洲西部,一洗德国一战失败的屈辱历史,但过于自信的狂往,使他在苏德战争中承受了失败的命运,他不得不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张小强能从《希特勒传》中了解到希特勒个人奋斗的历史,他也羡慕历史人物超长的军事才能,和其为了个人梦想而不断追求的人生信仰,还有善于把握机会的良好品格。尽管他不能区分社会历史形态的认识,不了解历史学家对其的全面客观评价。但就其内心而言,他认为历史人物总是有与普通人不一样的特点,他们可以发奋图强,把握自己的命运,甚至把握社会的发展机遇,创造属于历史人物所处的那个年代特有的辉煌,不管他最终成功还是失败。 星期三的早操时间,站在队伍中的陈刚晕倒了下去,同学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情急之下,班主任老师与其他同学将他送往医院,检查的结果是他的身体并无什么大碍,医生只是给陈刚补充了一些葡萄糖,简单的处理过后,他的身体又完全恢复如常。经过医生和同学们的提示,原来陈刚晕倒的原因是前一天晚上看小说入迷所致,一本小说看到凌晨三点才结束,结果导致第二天大脑一时性缺血c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陈刚同学的这一惊吓,倒是引起了班主任老师的紧张,好在他没有什么大碍,但也受到了班主任老师严厉的批评教育,老师也对全班看小说成风的状态进行了批评教育。陈刚同学的一点小意外,加之老师的批评教育,便引起了张小强等同学的注意,在以后的日子中学习和阅读小说不能过渡疲劳,不能过渡的熬夜了,作为学生就是要将精力用于文化课程的学习上去,对阅读小说要适可而止,不能过渡地将精力用于文学的阅读之中。 姚永艳阅读了《简爱》和《平凡的世界》等几部小说,张小强的同桌郑雪也阅读过不同种类的小说,部分小说则与姚永艳的完全一样。《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风靡整个校园,男女同学都会争相传阅和评论。《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小说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c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书中所描述的人性的自尊c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使同学们读起来真正感觉到令人荡气回肠,简直是不忍释卷。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在学生中有巨大的轰动效应,其最重要的原因是陕北的农村与宁夏的南部山区有许多相似之处,西海固地区的农民家庭生活和平凡世界中的故事相类似,其中主人公的奋斗历程尤如同学们艰苦的学习生活,这也许是吸引他们的最大地方。作家的现实主义描述,太像同学们生活的这个年代了,他们也为小说中的许多情节所感染,同学们感觉到他们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小说中某些人物的影子,感觉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也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将小说中的情节与自身的生活经历对照着,企图从中吸取生活的养分,让他们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的不平凡。 姚永艳认真仔细地阅读过了这部小说,她将小说中的部分精彩语句摘抄进了自己的笔记中:“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没有爱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设想。爱情啊!它使荒芜变为繁荣,平庸变为伟大;使死去的复活,活着的闪闪发光。即使爱情是不尽的煎熬c不尽的折磨,像冰霜般严厉c烈火般烤灼,但爱情对生理和身体健康的男女永远是那样的自然;同时又永远让我们感到新奇c神秘和不可思议。” 张小强本来喜欢军事题材和人物传记,但他受到姚永艳和郑雪等同学的影响。他还是完整地阅读了一遍《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是姚永艳同学向他推荐并提供给他的,他被小说中的许多故事情节所打动,十年前的陕北黄土高原似乎很像现在的西海固地区的黄土高原,小说中农民的劳动场景和自己父母的劳动场景特别一致,孙少平的成长经历或许和他们的成长经历有某些相似之处。张小强在阅读的过程中,他自觉不自觉地在心中将自己和孙少平对比一番,也将田晓霞与姚永艳同学对比一番,人物与现实生活确实不尽相同,但还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被张小强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欣赏完毕,归还小说的时候,张小强将小说递给了姚永艳,他向她询问了她对小说的一些读后的感受,她还是认真地向他回答了她的一些感受。当姚永艳问到他对小说有什么感受的时候,张不强则没有直接地去回答她的问题,他面带一些不一样的笑容,半开玩笑地对姚永艳说到:“文中的主人公田晓霞怎么特别的像你呀?甚至你还要比田晓霞优秀许多,你们都是非常优秀完美的,而我好像有点像孙少平一样,但感觉自己却比孙少平要差了许多。”这或许是他对她的问题的一种重点式的解读和回答,他的话语虽说是一句玩笑式的表达,但姚永艳也能从他的语言中体会到他对她的某种喜欢之情。 姚永艳的脸色已不在绯红,她现在可以做到外部表情的镇定,但她的内心些许的有些激动,还有人这样赞美自己,这一种赞美对她而言还是第一次听到。她用微笑掩饰着自己内心的不安:“你讨厌死了,借与你文学书籍是让你享受文学之美的,而不是让你想到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你的脑袋中真能够想象问题,居然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你真有意思。”姚永艳的话语中表达了某种程度的对他不满,她没有想到张小强对她开如此一般的玩笑,或者有如此强烈的意思性暗示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高二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同学们忙于复习迎接物理c化学c政治和历史等科目的统考。经过统考后,部分课程高三时再也不用学习了,高三时只要按照文科和理科的要求开始分理科班和文科班进行学习,以便更好地为即将到来的高考作好准备工作。 张小红高三读的是理科班,他马上就要高中毕业了,他不得不进行着紧张而忙碌的高考冲刺复习准备工作,每天过着教室c宿舍c饭堂三点一线的生活。终于迎来了高考的日子,一九九六年七月的七号至九号的两天半时间,这三两天半时间是紧张的高考时间。张小强已经放暑假回家了,张小红则进行着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紧张的两天半高考考试。十号是估计考试成绩的时候,张小红按照自己考试的感觉和成绩的估计情况,也根据家中的经济状况,他在父亲的当面建议之下,他选择了报考西安的一所军事院校,作为其填报的第一批次录取的志愿。第二志愿则是石油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第三志愿为宁夏大学。 志愿填报完毕之后,张小红在父亲的帮助下从学校将自己的被褥c书本等全部带回了家中。此时正值夏收的农忙季节,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抢收小麦,翻耕麦田的土地。张小红又投入到繁忙的农村劳动之中,他还要在家中帮助收割小麦,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并在劳动中等待着高考成绩的出炉。全家人在焦急的等待之中迎来了七月二十六日的成绩公布的那一天,张小红清晨便骑着自行车赶往县城,他要到教育局设置的公布栏的位置查看自己的高考成绩。将近中午时分,张小红到达了县城的教育局门口的成绩公布栏前,当看到他自己的高考成绩高出一本线二十分,他非常的高兴,此时的他觉得有机会去上军事院校了,上军事院校可以不用交学费,国家提供了上学的一切费用,那样他就可以为家中省不少的钱了,也许弟弟张小强第二年上大学时家中就没有那么沉重的负担了。 成绩公布栏旁边还张贴着其他通知,其中一个通知就是报考军校的人员参加体检的时间和地点,张小红得知体检工作定于三天后在宁夏银川的陆军第五医院进行。张小红报考的是军事院校,这在之前他已经与堂兄张小维沟通过了,他也希望堂兄到时候能够给予必要的帮助,此时他的堂兄张小维也知道军事院校的体检定于三天后在银川组织。堂兄张小维曾答应陪同前去体检,但因其临时有事而无法前往,也许不是亲兄弟的原因,张小红的事与他张小维没有多大关系,或者就是一种推辞而已,总之他不能陪同张小红前去参加体检。张小红带着些许的失望回家,但他的心情也有更值得让他高兴的地方,那便是他考上了大学。张小红的心情还是比较高兴的,他当天没有耽误一点点时间便于下午返回了家中,将自己的考试成绩告诉了全家,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两人和全家对他在这次的高考中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非常的高兴。 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对于自己的远房侄子没有给予帮助而感到非常的失望,张小红及全家人也感到了非常的无奈,关键时刻有时也指望不了别人的帮助,有时候期望别人帮助的确是不现实的问题。本来他们夫妻两人一辈子识字不多,他们两人也从没有出过远门,半辈了也没有去过省城银川,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前往,看来体检的事情夫妻两人也不能提供什么帮助了,他们夫妻两人只能由儿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了。张小红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他决定由弟弟张小强陪同他前往省城银川的陆军第五医院参加体检。 体检工作即将开展的前一天,张小红兄弟两人带着父母提供的几百元路费,母亲制作的维持两人两天的干粮,他们骑着家中的一辆自行车来到了西集街道。兄弟两人乘车到达海阳县汽车站,他们买到了当天中午一点钟发往省会银川的汽车票。海阳县距银川市有四百公里的路途,客车经过长达八个小时的行驶,张小红兄弟二人从山区来到了塞上江南的省城银川,客车于当的九点钟到达了银川长途汽车站。银川作为宁夏的省会,城市的规模远比海阳县城要大许多倍,兄弟两人一出汽车站,他们立刻就感觉到了夜晚银川城的明亮。 解放军陆军第五医院在什么地方,那儿将是张小红第二天参加体检的地方。从长途汽车站出来的他们,顿时失去了方向感,偌大的一座城市高楼密布,城市中的道路纵横交错,行驶的车辆川流不息,他们一时难以辨别出东南西北,当然也不知道如何能够抵达陆军第五医院。兄弟两人四处寻找着公交车站台,他们在长途汽车站附近的几个公交站台找了个遍,就是没有发现前往陆军第五医院的直达公交汽车。张小红发现附近有交通警察值班,他便上前向交通警察询问了前往陆军第五医院的路线。原来陆军第五医院距长途汽车站要二十公里的路程,中间需要倒一次公交车才能够到达,也难怪他们在长途汽车站的公交站台看不到陆军第五医院的站台号。兄弟两人按照交通警察的指示,先后乘坐了两路公交汽车,终于在当晚的十一点多钟抵达了体检的陆军第五医院。 临近十一点钟的深夜,医院的几栋楼中透出零星的光线。医院外边的大街上已经漆黑一片,道路中间行驶的车辆明显减少了许多,道路两边的高大建筑物内的大部分灯光已熄去,偶尔能够看得见少量的宾馆,还有一些零星分布的录像厅还在亮着灯光。张小红弟兄两人第一次来到如此大的城市,也是他们两人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他们对城市中的一切都相当陌生。他们不敢到附近的宾馆中去住宿,生怕夜间十一点后住进宾馆不够安全,他们的身上还带着回程的几百元路费钱呢。 兄弟两人从挎包中取出母亲捎带的干粮,喝着带来的一瓶凉开水,简单地解决了当晚的温饱问题。没有可供休息的地方,弟兄两人只能在大街上游荡,他们无心感受银川城市的美好,只心想着第二天的体检活动。为了他们自身的安全,兄弟两人找到相对有路灯照明的地方,累了就靠在街道旁边的墙壁下休息会儿,困了就相互轮流交替着靠在墙壁上睡一会儿。说是睡一会儿,其实张小红兄弟两人却怎么也睡不着。西海固地区环境比较干燥,没有空气污染,他们在那儿生活了十几年,根本没有见过蚊子,没有被蚊子叮咬的经历。可是,当天晚上他们第一次经受着成群蚊子的叮咬,蚊子在他们的耳边嗡嗡直叫,他们的混身上下多处被蚊子叮咬,被蚊子叮咬过的地方发痒,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蚊子叮咬的感觉,他们要时不时地用手予以抓挠中子叮咬过的地方,以便减轻蚊子叮咬后的痛苦。 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兄弟两人整整在夜晚的大街流浪了六个多小时,寒冷和饥饿使他们感到非常的疲劳。天亮之后,兄弟两人找到了路边的一家小摊点,要了两碗稀饭c几个刚出锅的热馒头,热乎乎地吃了一顿早餐,顿时减轻了夜间带给他们的寒冷。 早晨体检开始之后,第二军医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的招生人员已经贴出了面试的公告,两所军医大学在全区共招收六人,张小红不知道军医大学的面试公告为什么会出来的那么早。张小红按照医院的检查指示要求,加入到参加军校招收体检学生的队伍,按照体检的流程逐项进行着体检,张小强只能在医院的楼外等待着哥哥的体检结果。经过一天的时间,完成了所有的体检活动。 第二天还要参加西安那所军事院校的面试活动。兄弟两人来到医院外边的大街上,四处寻找着价格相对比较低廉,感觉相对比较安全的宾馆居住。他们要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住宿的地方,经过半小时的寻找,兄弟两人终于找了一家感觉到较为安全的宾馆,花去了八十元的住宿费用,总算解决了当晚的住宿问题,这一夜他们再也不用承受蚊子的叮咬了。张小红兄弟两人拿出了家中带来的干粮,就着宾馆中烧的开水,解决了当晚的温饱问题。张小红向弟弟谈论了当天体检的一些环节,然后估计着第二天面视时可能面临的相关情况,不知不觉中已经到达了深夜,这一夜他们睡了一个舒服的好觉。 第二天上午九点钟左右,张小红参加西安那所军校的面试,面试的军官是军校临时派往宁夏负责招生的军官,两杠一星的军装穿在身上真是让张小红羡慕不已,他也渴望着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穿上那身绿色的军装。面试的军官介绍了自己所在军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向张小红询问了家中的主要情况,父母对报考军校的看法,本人报考军校的原因,以及将来想在部队发展的打算等问题。张小红临机地回答着面视军官的问题,他的回答流利自然c平和普适。 张小红的成绩高出一本分数线二十分,面试军官表示其分数还是比较高的,有很大的希望被录取。同时也要求张小红做一些简单的蹲下c起立c行进等动作,查看其体能情况。面视的军官对张小红的情况还比较满意,他告诉张小红回家后等待结果,如果被录取后学校会及时告知录取结果。两天的体检活动终于结束,兄弟两人也没有欣赏银川城市美景的兴致,他们便急匆匆的离开省城银川返回了家中。全家人对张小红考取军校怀有了极大的希望,满心期待着可能的录取结果。 假期的姚永艳除了帮助家人干点农活,逢集时到集市上买菜,她还要抽出时间复习学校的功课,及时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秋日的一天清晨,姚永艳要和自己的嫂子前往西口乡街道中的粮库交粮。西口粮库距姚林村约十公里,西口粮库负责西集乡c西口乡c西河乡三个乡的粮食收购任务,农民们每年都要将家中的种植的小麦和胡麻上交于粮食,作为家中土地承包税而上交于国家。 姚永艳与自己的嫂子一起出发,她们拉着家中的架子车,车子中装载了二百多斤小麦和一百斤胡麻,麦子和胡麻的数量是按照家中所承包的土地数量确定。她们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步行,终于到达了西口粮库。当她们到达时,粮库中前来交粮的农民早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他们也加入到排列的队伍中间。轮到每一个农民,收粮人员都要认真地检查粮食的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的提出一些质量问题,要求农民当场进行整改,整改之后才能上交入库。姚永艳和嫂子从家中带来的小麦和胡麻,粮库工作人员以粮食不够干净,粮食里面有少量的草截,粮食的干湿度不符合要求,要求她们现场进行整改。 姚永艳发现大部分农民第一轮都会被提出质量问题而推迟上交,粮库的工作人员对农民的态度极不友好,不能体谅农民的辛苦,对农民上交的粮食挑三拣四。姚永艳感觉到农民真辛苦,农民真不容易。她和自己的嫂子按照粮库工作人员的要求,找到一块空的水泥地,她们用筛子将二百多斤小麦和一百斤胡麻重新筛选了一遍,然后将小麦和胡麻摊开晾晒了三四个小时,经过筛选和晾晒后的小麦和胡麻,质量基本能够达到粮库工作人员的要求。 偌大的粮库大院内,到处都有农民筛选和晾晒的粮食,你收拾上交完毕之后,他会来继续筛选和晾晒,整个院内几乎没有闲置的地方,到处都是紧张的繁忙劳动。姚永艳和嫂子完成了粮食的筛选工作之后,她们又一次排在了农民的队伍之中,准备第二次上交粮食,这一次还算比较幸运,粮库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提出过多的要求,她们两人终于完成了粮食的上交任务。时间已经是下午的五点左右,她们还得急匆匆的赶回家中,就为了上交三百多斤的粮食,用去了她们两人一整天的时间。 张小红终于等来了录取通知书,他没有被西安的军事院校所录取。当时体检的时候,西安的军事院校的体检人员较多,面试的人员比录取的人员多两三倍,自己虽然成绩靠前,但他还是没有被军事院校所录取。张小红也为自己没能被军事院校所录取而感到非常的遗憾,家中无人无关系,许多事情可能没有那么容易的去实现,大学的录取通知他只能接受,那就是需要家中提供几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了,这给家中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 张小红被第二志愿北京工业大学所录取,录取的专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北京工业大学的学费c住宿费和生活费用共计需要约三千五百多元,这对西海固地区的农民家庭而言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两人长期准备着张小红上大学的费用,家中还小有一点积蓄。半年前的大黄牛出售的价款基本可以保证张小红第一次上大学所需的全部费用,但他们还是要为接下来几年的上学费用做一些前期的准备。他们卖掉了家中的近两年增加的几只绵羊,历年剩余下来的小麦等粮食,家中能够用于变现的粮食和牲畜,全方位筹备着儿子上学的经费,同时还要考虑预备部分以备张小强上学的费用。 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两人担心张小强第二年也会考取大学,那样供养两个孩子读大学,家中的经济负担将会十分沉重。九十年代的国家教育政策发生了一些相应的变化,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免息住学贷款。学生在上大学期间,每年可以从学校免息贷款,以解决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按照通知书的要求,张小红可以获得免息贷款两千元,只需开学之前家中开具相关的证明,到学校可以办理相关的免息贷款手续。有了免息贷款帮助,就可以暂时缓解家中的经济压力,只需要大学毕业后一至两年将贷款还清即可。 张小红考取了北京工业大学,也是一所重点大学。整个西集乡当年只考取了两个大学生,另外一位同学考取了云南大学,这在当时的西集乡全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张小红考取北京的大学当然也在白小村引起了轰动。张小红给父母争了光,也给自己的初中母校西集中学添了彩。他终于考取了大学,意味着他将不会再成为农民了,他将会成为一个国家工作人员,以后能够过着比农民稍微轻松的生活,他将会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白小村,到外面去学习生活和工作。 农村农民家中孩子去当兵,去上大学,全村人都要前来祝贺送行。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高高兴兴地准备着这一庆贺活动,他们把儿子的送行活动当作一件大喜事来操办。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花去几天时间,制作油饼c馒头,从集市上购买一定数量的蔬菜。送行活动的前一天,还杀羊宰鸡,准备其他必要的食品。送行活动的当天,全村人都来到张小红的家中祝贺,赞扬张小红考取一个好的大学,部分村民还鼓励张小强继续努力学习,争取第二年也能够考上大学。张小梅带着自己的女儿和丈夫,回到了娘家,准备给自己的弟弟送行,预祝他在大学学习更上一层楼,将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张小红的几位叔叔和婶婶c舅舅等亲戚也前来送行,当然也是对张小红大学生活的更好祝愿。所有来的客人吃着简单的饭菜,烘托着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家中的节日氛围,共同为张小红上大学而送行。 张小红带着父母的企盼,带着全村人的情意,他穿着新买的衣服,揣着三千多元的银行卡和路费,还有一挎包的行礼离开了白小村,他终于要离开西海固的贫穷地区了,他要到北京去上大学了。离别之际,父亲c叔父和张小强将他送往了西集乡的车站,他将从这里出发,开始人生下一个阶段新的旅程。 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看到自己离去的儿子,高兴的心情不免也多了一分惆怅,儿子要离开自己的身边,只身到外面去学习生活了,其中也有许多的不舍和担心。鸟儿大了就要离开自己的巢穴,翅膀硬了就会飞向更高的蓝天。孩子长大了也是一样,只要有足够的学识和本领,他们也可以走出家乡,走向更好更宽广的外部世界。张小红感激父母多年来供养自己读书的恩情,他将要远走高飞,离开他生活过的黄土地,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学习生活,他终将会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和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 高中三年的最后一年,张小强和姚永艳等同学按照自己的意愿,他们选择了理科班级,理科班还是原来的一班,班主任老师仍然是原来的数学老师。他们两人之所以选择理科班,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理科成绩要好于文科成绩,另外一方面是近几年的理科相对于文科而言比较容易考取大学,他们经过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学习理科。他们将经过一年的理科学习,准备来年高考时候能够报考理工科大专院校。 张小红已经离开家乡去北京上大学了,原来兄弟两人一起读高中,现在变成了张小强一个人上高中。他非常羡慕哥哥张小红能够考取北京工业大学,也期望着自己通过一年的继续努力,能够考取一所好的大学。兄弟两人你追我赶,张小强在内心向自己哥哥的高考成绩暗暗地发起了挑战。张小强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他都紧跟着张小红的步伐,不断的学习成长,不断地取得进步。 你的脚步,我来跟进;你的道路,我来追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有人在其前进的道路上树立一个标杆,后来者往往会以前行者的足迹为目标,沿着前面的道路继续前进,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找到属于适合他自己的人生生活道路。初中毕业后学习成绩一般化的张小强,他追随着哥哥张小红上了高中。高三时他已经将学习成绩提高到班级的前五名了,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通过一年的努力学习,继续追随张小红的前进步伐,争取考上一所较好的大学。 姚永艳高二时经过老师的批评教育,她的学习成绩在短短的一学期又回到了班级的前三名,但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她一点也不敢放松。昔日的初中同桌已经从高一的三十多名提高到了全班第五名,她怎能没有压力呢?她可不愿意让张小强的学习成绩超过自己,她永远要在学习方面走在他的前面,要比他更加地优秀更加地全面。全班同学们都利用一切时间,进行着高三一年最后的学习冲刺 王光明寄回了信件,他在信中告诉了大家一个喜讯。张小强从他的信中得知,王光明在部队进行的一次野外训练活动途中,他救起了一名落水的儿童,部队给他记二等功一次。这个二等功可能将会对他的人生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他或许可以转个志愿兵继续服役,或许还有提干的机会,或许几个月退伍后按照政策的要求安置工作。人生的道路有时确实特别关键,只要你平时做着相应的准备工作,机会可能会随时出现。一旦机会出现之后,只要你能够抓住有限的几次机会,你的人生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你将过着与其他人不一样的生活。王光明的这一次立功,就是部队多年培养和锻炼的结果,当出现立功的机会时,他便理所当然地抓住了难得的机会,这一机会也许真正地会改变他的人生。 周日的一个下午,张小强来到姚永艳的座位旁边,与姚永艳坐在了一起,他想和她聊一聊学习和生活的感受,高三最后一年学习的基本打算。青春和生命的成长,使他们早已经蜕去了初中时的那种羞涩。伴随着时光的流逝,彼此对异性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吸引,他们之间的相互交往已经变得较初中自然了许多,相互交流起来不会显得尴尬,他们可以海阔天空的谈论事情,任意交流着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张小强谈及初中两人第一次报到时的情景,那时的姚永艳还是一个很小的女孩,而如今她已经变成了一个十分优秀的美丽少女。为什么她在学习方面总是走在了他的前面,他对自己毕业后能否考取一所大学心存怀疑。 姚永艳则嘲笑他,初中时他的个头要比自己矮一头左右,现在的个头反而要比自己高出一头,当年的那个顽皮好动的坏小子现在已经长大了。当年如果你逃学外出打工,不知道你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如果你去参军入伍,也许又不知道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自己学习成绩较好是因为一直以来不敢放松自己对学习的要求,可能学习方法要比他得当点吧。 高中三年的学习,张小强的成绩还是有所提高,他也为自己能够取得的进步感到些许的满意。但长期的学习不优秀,导致他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应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张小强骨子里有某种长期的不自信,还源于姚永艳要比他优秀许多,他对她只有羡慕的份儿,那种羡慕也包含着某种淡淡的喜欢,但他从来不敢过多的奢望什么,许多时候只是心中的意念罢了。 姚永艳则回应到,你高中三年的学习成绩提高的很快呀,从班级的三十多名提高到第五名,证明你的潜力是巨大的。两年多的学习时间,发现你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过去那个顽皮好动的个性失去了许多,你现在能够持久安心的将精力用于学习上,这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你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要比我大了许多。你应该消除掉自己的不自信,应该有足够强大的底气应对明年的高考。 张小强在两年的高中学习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姚永艳在心里感到还是非常的高兴,她的初中同桌同学现在已经赶上了自己的学习成绩。他的快速成长进步,让她对他有了某种程度的好感,她有时渴望着与他共同学习成长,经常交流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他的成长进步,她的内心从最初的帮助心里变化成了另外一种心态,慢慢地她发现他的身上存在着某种强大的拼搏进取精神,不畏困难所屈服和打倒。他与其他同学不一样,他不断地树立起了自己的理想和报复,冥冥之中她在心中也逐渐地喜欢上了张小强同学。 五六年的学习陪伴,他们发现彼此从小男孩和小女孩,慢慢的成长为少男少女。过去的羞涩心态早已经不复存在,伴随学习交流的不断深入,心智的不断健全,身体的不断发育成长。他们之间慢慢地形成了某种不一样的情愫,那便是对彼此的某种欣赏,欣赏中还掺杂着淡淡的喜欢,甚至某些感觉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暑假时间,张小强陪同张小红去银川参加军队院校招收体检活动。面对第一次的外出行程,他们兄弟两人夜间不知道省城银川城市大街的道路方向,害怕不安全而不敢在夜间住宿,半夜流浪在陆军第五医院外的情景,缺乏外出生活的经历和经验等等。说到底他们还是没有长大,还是缺乏应对生活的知识和技能,现在的能力不足以应对外面世界的生活。想想过去的历历往事,张小强很庆幸初中那一次逃学没有成功,如果那一次没有老师留住,他不知道他现在生活在什么地方,过着什么样的悲惨生活。 姚永艳听着张小强的诉说,突然之间她也想到了上交粮食的场面,她想起了暑期期间的一件刻骨铭心的事情。暑假期间,她和自己的嫂子到西口粮库上交粮食,由于农民携带的粮食质量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几乎每一个前来交粮的农民都会受到粮库工作人员的刁难,粮食中有杂物c干湿度不合要求等诸多问题。农民们只能按照粮库工作人员的要求,现场及时进行筛选和晾晒,尽量地满足粮库工作人员所提出的要求,还要给粮库工作人员笑脸相陪c好言相劝,乞求粮库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收取自家的粮食。这或许是农民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农民们生活一辈子不知会遇到和经历过多少这样的事情,或许为了孩子的上学,或许为了病人看病,他们不得不求助于不同的人员,过着似乎低人一等的贫穷生活。 这对姚永艳的触动太大了,农民真的很辛苦,农民真的很不容易,农民仍然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我们不要在当农民了,要通过学习摆脱父辈们的那种贫穷生活困境。姚永艳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是多方位的,把握问题深度总是要比其他同学准确,这或许是她一直以来非常优秀的品格之所在。姚永艳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对农民命运的准确分析,对人生的认真思考,都在张小强的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迹,同时也告诫着张小强要好好地学习,争取将来学有所成,为了不当农民而努力奋斗。 姚永艳想起了平凡世界中的一段精彩描述: 既要脚踏实地于现实生活,又要不时跳出现实到理想的高台上张望一眼。在精神世界里建立起一套丰满的体系,引领我们不迷失不懈怠。待我们一觉醒来,跌落在现实中的时候,可以毫无怨言地勇敢地承担起生活重担。这是孙少平教给我的道理。每个人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要心平气静地在生活的道路上继续耕种。要做到这一点,路还好长,还需要她继续努力地刻苦学习。 姚永艳引用这一段精彩的描述时,她的心中想到了高中几年的刻苦学习生活,想到了假期在家中的繁重劳动。她们不但要在劳动中成长,更要在学习中成长,使她们的理想在学习和劳动的基础上开满多彩的鲜花,结出丰硕的成果。 张小强的内心感到了一些隐隐的惭愧,同样的阅读《平凡的世界》,而她能从中学习到许多道理,感受文学带来的生活真谛,记住许多精彩的描述,并不时地用精彩的描述语句鼓励自己成长。看来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秀品格,这种优秀的品格成就了她强大的气场,或许这一气场使得她变得更加优秀和完美。 高三的学习生活无疑是高中三年学习中最艰辛的,最紧张的,甚至犹如地狱一般。可它必定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绕过去的阶段,它毕竟属于张小强他们年青学子,只要他们能够坚持一下,走过那段艰辛的学习岁月,他们终将会获得风雨过后的彩虹和成功的喜悦。纵然走向他们的是失败的眼泪,但他们依旧会收获无悔的信念和难得的经历。 两人相互交流之际,他们相互地开起了玩笑。一年的高中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们无法预测和确定。姚永艳想到农民交粮的困难,想到家中劳动的艰辛。她便微笑地向张小强说到:高中毕业以后,如果考不上大学,几年以后甚至十几年以后,她或许会在西集街道碰到张小强。那时的他可能灰头土脸,全身的衣服满是灰尘和圬垢,手中提着一个破旧的挎包,满嘴说着家乡的老土话,甚至口中抽着旱烟,从集市中购买点油盐酱醋,或者背着一只小猪仔,过着普通农民的贫穷生活。 “嘿嘿嘿”说不定将来真的会有那么一天。张小强也开起了玩笑:也许有一天他会碰见姚永艳,她粉嫩的脸庞已不再青春,昔日的优秀品格已复不存在,她带着自己的几个娃娃,开口就是西海固地区的老土话,手中拿着的也会是油盐酱醋,过着普通农村妇女的生活,好像当年那个优秀的同学已经根本不存在了,或许岁月和劳动将他们迅速地带向苍老。 姚永艳会心地笑着,她的笑容是那么的美丽,正因为美丽才使得她对他有某种天然的吸引力。当然,或许经过多年的农民生活,也许她们的生活会是那样。但眼下的一切情况表明,他们的学习成绩都不错,她相信她们会考取大学,走出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到外面更广阔世界中去闯荡,真正地过上不同于农民的另外一种生活。这一次的全面交流,也是他们自从初中同桌以来第一次真正的交流,当然也是升入高中后的第一次面对面的心灵互动。相互的交流拉近了他们彼此的距离,纯真的年代c纯真的情谊,让他们有了一种知音般的纯洁友谊,也有了某种潜在化的喜欢之情。但他们只能将某种情愫深深地压在心底,她们还要为最后一年的紧张学习而努力地奋斗。 张小红从北京寄来了信件和包裹。他在信件中向张小强介绍了离开家乡的所见所闻,前往北京上学的沿途感受,北京工业大学校园的美丽风景,大学的所有课程设置,第一次经历军训的亲身感受。他特别提及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早晨与同学们一起去看天an门的升旗仪式,天an门广场的宏伟壮观,故宫博物院的富丽堂皇,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美丽校园,校园中青春奔放的学生等等。这一切的一切给张小强以心灵和视觉上以巨大的冲击,也激励着他更加地刻苦努力地勤奋学习。 张小红寄来了自己的几张照片:天an门广场的照片,故宫博物馆的照片c北京工业大学校园的照片,军训时候的照片。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张小红与弟弟过着不一样的学习生活,他从高中校园的学生变成了大学校园的学生,照片中的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人混身上下散发出了与高中时完全不一样的气息。 高考录取时,他未能如愿考取喜欢的军事院校。但一个月的军训生活,一身军装的张小红过足了军人瘾,尽管肩膀上没有佩带什么军衔,但笔直的军装更是显得挺拔,军事训练使他变得更加强壮,他享受了军事化的训练科目,感受了不一样的军旅人生。他在信中还告诉弟弟张小强,军训结束时他们进行了操枪训练,亲手摸到了真实的枪支,感觉了进行枪支训练所带来的快乐,每一名同学还进行了轻武器射击训练,每人射击了五发子弹,他自己射击的五发子弹有三发击中目标,这一切对弟弟张小强而言都是那么的诱人和新鲜。 张小红也在信中对张小强进行了鼓励,他感觉到在首都北京巨大的城市读大学,学习成绩的好坏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各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学校学生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当他们游走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校园时,两所名校学生那个精气神远比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气质强许多,那是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和气质。张小红期望着自己的弟弟在学习中更加的刻苦努力一些,争取能够在一年后的高考中考取一所更好的大学。 张小红给弟弟寄来的包裹,包裹中有参加高考的五门课程的复习资料,那是他利用周末的时间前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在人大附中附近专门给弟弟张小强购买的复习资料。五本资料加起来将近一百元钱,购书的资金也是他从自己有限的生活费用中节省出来,目的是给弟弟的学习以更好地帮助,希望张小强能够在第二年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考取一所比自己更好更理想的大学。 张小红进入了大学校园,他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从一个中学生变为一个大学生,他走的地方远了,他的眼界也就开阔了许多,思考问题的深度也比弟弟多了许多,除了繁重的大学学习任务之外,他还是想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的学习,尽可能地给予其最大的帮助。同胞兄弟,情同手足c血浓于水,一个娘肚子中生出来的亲兄弟,他们有着共同的成长环境和奋斗历程。成功的哥哥用自己的行动为弟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给予弟弟学习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张小红的鼓励和帮助,给张小强以极大的鞭策,也是他刻苦努力学习,继续拼搏奋进的动力源泉。 张小强翻看着那五本复习的书籍资料,语文c英语c数学c化学和物理,与高中理科班学习的课程也非常的配套,这是哥哥张小红高三复习时所不能看到的书籍,正因为张小红经过高考复习的经历,其选择的复习书籍针对性更强一些,也很适合弟弟张小强的高考复习备战活动。张小强有哥哥提供的必要帮助,他可以好好地利用哥哥的那一分心意和关心,但他也没有独自享用那五本复习资料,他将学习资料借与姚永艳同学,目的是也能够对她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以感激她在他学习差的时候对自己的鼓励和帮助。姚永艳欣然地接受了他递给他的复习资料,并时不时地抽出时间学习资料中的精华部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时令已至大雪。张小强自开学后已经回过了一次白小村的家中,这一次已经是他第二次回家了。姚永艳则是第一次回姚林村的家中,她也有点想念自己的父母了。天寒地冻的时节,远处原野的积雪白茫茫的一片,前行的道路被人们行走时的脚步所趟开,同学们照就骑自行车回家,他们回家后从家中带一些食物和以后两个月的生活费用,以保证寒假之前的所有生活之需。 周末的星期六下午,张小强和姚永艳等同学结伴同行,他们从学校出发回家了。张小强带着张小红写给他的信件和几张照片,经过四个小时的长途骑行,他终于抵达了白小村的家中。抵达家中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解决自己的饥饿问题,长途骑行后人早以饥饿疲劳,张小强便在家中搜寻着能够充饥的馒头或饼子,还从家中的酸菜缸中夹取一盘酸菜,临时性地填充一下空腹的肚皮,然后等着母亲晚上制作的面条。 第一次回家后,他只带了张小红刚到大学报到后寄回的信件,书信只是向家中报了平安,信中的内容非常简单。这一次回家,张小强带的信件的内容丰富多了。李银兰很少认识汉字,读信的任务交给了张小强或张小芬。张小强带回的信件,就由他来读给母亲及全家人听。张小红在信件中讲述了他在北京工业大学的学习生活,天an门广场的雄伟壮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校园的美丽,军训生活的感受等内容,最后还有对张小强学习的鼓励和对父母身体的问候。 李银兰仔细地观看着儿子张小红的照片,她的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内心浮动着幸福的喜悦。张小强从母亲脸上的笑容中读出了什么叫望子成龙,什么叫为父母争光。全家其他的弟妹也争相从母亲手中接过照片,认真地观看着哥哥的大学照片。张小强的几位叔叔过来窜门之际,李银兰便拿出张小红的照片,让自己的几个弟弟看看侄子的照片,几个弟弟也非常高兴,感觉自己的哥哥供出来了一个大学生,张小红为整个家族争了光,他们出去感觉到脸上都很有光。大家看完照片后,李银兰便将大儿子的照片放入墙上的相框之中,只要想看时不用来回挪动,便可抬头看看儿子的照片。日后窜门的邻居或亲戚,可以随时看到张小红的照片。 深夜即将休息时刻,李银兰还要询问儿子张小强的学习情况,她鼓励他好好学习,争取一年后能够考上大学。此时的母亲李银兰对张小强的学习现状有了新的看法,她原来以为凭借初中时的那种学习状态,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情况,将来考大学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没想到张小强十分的珍惜来之不易的高中读书机会,他通过不断地刻苦努力学习,他的成绩已经位居全班第五名了,他完全有考取大学的希望了。李银兰的内心是非常高兴的,他们的二儿子现在学习也不错,将来参加高考时定能考取一所较好的大学,这怎能不让她们高兴呢?唯独另他们头疼的是如何供养两个孩子读大学的问题,高昂的学费绝对是全家沉重的负担。 张金平夫妻曾多次筹划着再多养两头牛c两头猪和几只羊。只要家畜养的足够好,等到一两年以后,待家畜长大后可以出卖,那时两个儿子恰好正在大学读书,家中的前期筹备的费用也基本用完了,他们可以用出卖家畜的金钱,以暂时应对供养孩子读书费用紧张的局面。他们也要种植好家中田地,以保证每年的粮食作物收成,除每年留存够吃的粮食外,其余粮食也要出卖变现,以补贴高昂的读书费用。未来四五年将是家中经济非常紧张的几年,夫妻两人经常不得不筹划着如何度过关键的这几年。家中的那些亲戚比较富有,可以借给他们一些现金,以解他们未来的沉重负担。夫妻两人曾计算着自家的每个亲戚,寻找着可能的借钱之路,以解决家中所面临的困难紧张局面。 第二天的上午,李银兰又要开始忙碌了,发面c揉面,蒸馒头,为张小强午饭后的出发做着准备工作。虽然现在一个儿子上高中,带往学校的馒头没有以前两人时带的多了,但张小强的父亲和弟弟还在西集街道的租赁房屋中加工家具呢,他们也需要一部分食物,这一次她需要加工供三个人吃三天的食物,工作量就比平时要大了许多,且每道程序都不可缺少,她就需要花去更多的时间准备,一上上午她基本都在厨房中忙碌着,几乎没有片刻的休息时间。 这几天,李银兰的身体极不舒服,加之患有严重的季节性感冒,使她感觉到非常的疲劳和难受,但家中没有其他人可以替代自己给张小强父子制作馒头。她只能拖着沉重的身体,缓慢地在厨房中劳动着,她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才将张小强父子三人三天的食物准备完备。李银兰用家中的玻璃瓶子装了两大瓶子的酸菜,一瓶被二儿子张小强带往学校,可以替代学校中难以下咽的开水煮包菜,另外一瓶带往丈夫张金平在西集街道的租赁点,以供张金平和三儿子吃面条时作为下饭的菜食用。 母爱是冬天寒冷中的碳火,奉献给他的是暖和;母爱是辽阔无际的海洋,袒露着宽广的胸怀;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哺育着儿女茁壮地成长。李银兰为儿子的读书拖着生病的身躯,照顾着儿子的一切,为丈夫的劳动承受着疲劳,支持着丈夫的生意。张小强看到今日的母亲,他的内心涌现出了某种酸楚,他知道母亲今天准备食物的难度,家中只有母亲一个人会制作馒头,他也是没有其他办法,他根本不会制作馒头等食物。望着母亲制作馒头和午饭的背影,来回在厨房和窑洞中穿梭的身影,他的心中有一些说不出的滋味。张小强突然发现母亲的头上已经多出了许多白丝,母亲的背竟然有些弯屈。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乌黑的头发开始多了银丝;母亲白皙的双手开始变得粗糙,母亲明亮的双眼变得无神。岁月无情地在母亲的身上刻下了苍老的印记,岁月也像刻刀一般一点一点 地切去她的人生,使她再也回不到过去的年青漂亮了,一切都回不去了。 母亲为了这个家庭,操碎了她自己的心。 母亲那种献身精神c那种专注,灌输给一个男孩的是伟大的自尊,那些从小拥有这种自尊的人将永远不会放弃,而是发展成为一个自信的成年人。如果你有这种信心,加之勤奋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张小强从母亲吃苦耐劳的品格中读出了生活的真谛,获取了刻苦学习的动力,得到了奋发向上的源泉。如果他能够像母亲一样坚持,他定可以走的更远,获取另外一种与母亲不一样的生活。 李小荣的母亲得知张小强回家后,她便来到了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的家中,给女儿李小荣捎带一些馒头和现金,顺便向张小强询问女儿在学校的各种情况。她在房间的相框中看见了张小红上大学的照片,也不断的夸赞了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学生总算没有白供,话语中即有赞美,还有些许期望,她期望着自己的女儿一年后也能够考取大学,让她们夫妻两人供女儿读书的心血没有白费。李小荣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女儿的学习情况,她的学习也非常的优秀,考取一所大学对她而言也许不是什么难事,主要就是大学的好坏而已。 姚永艳的父亲当天外出帮助亲戚干活去了,她的母亲独自到西集街道销售家中的蔬菜和苹果去了,嫂子也带着自己的侄子去了娘家,偌大的家中空无一人。姚永艳要独自完成家务活动,她要独自的给自己制作三天的食物,并制作两碗面条,供她自己吃饱后能够及时返程,并与当天下午顺利返回到县城的学校。发面c揉面c蒸制这些母亲经常劳动的活儿,对她而言现在已经是非常娴熟了,制作面条也不在话下。姚永艳在三个小时的时间内全部完成了馒头和面条的制作,她享受着自己制作的面条,饱餐过后她又将馒头装入挎包,休息个把小时后她便骑着自行车向学校的路上进发。 张小强现在的个头长高了,身体的力量上来了。午饭后他早早地出发了,沿途是下坡路,加之刚刚吃过午饭,混身有的是力气,他骑车的速度要比平时快了许多。他的自行车后座位上面绑着三个挎包,一个是给父亲带的,一个是自己的,一个是同学李小荣的,虽然有一定的重量,但对刚刚饱餐一顿的他而言则不需要费多少力气。 出发不到半小时,他便顺利地到达了西集街道,张小强需要在西集街道父亲的劳动点暂时停留半小时,一是看望两个月没有见面的父亲和弟弟,二是给父亲和弟弟送去母亲捎带的馒头和酸菜。强小强抵达租赁点的房间后,屋内传来了刺耳的电锯声音,他走入房间之后,映入他眼帘的是到处乱飞的锯沫,父亲和弟弟正在低头加工着家具,灰色的帽子下面的脸上粘满了灰尘,似乎与没有洗过脸一样没有什么大的差别,衣服上的灰尘和锯沫清晰可见。 张金平为了儿子的上学费用,他和自己儿子张小军每天都辛苦地加工着家具,他们的食宿环境是那么的简单,这让进屋的张小强看在眼里,他的心中似乎有了一种想哭的冲动,内心的难受和不安折磨着他的心灵。他明白父母及全家为了他们上学做出的巨大牺牲,并为之而付出了比以往更加艰辛的体力劳动,他只能强作镇定地控制着自己的内心情绪,不让自己的情绪波动被父亲和弟弟所发现。 父亲看见了儿子张小强,吵杂的出租屋内立刻安静了下来。虽然是艰苦的劳动,但当他看见自己的儿子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时,脸上露出了些许的高兴。张小强将哥哥张小红的来信告诉了父亲,并向父亲递上了哥哥在大学校园的一张照片,张金平高兴地听着张小强给自己朗读着儿子的书信,一直注视着儿子的照片,此刻的张金平是非常幸福的,他与妻子这么多年来的辛苦没有白费。信件复读完毕,张金平不忘询问儿子张小强的学习情况,并鼓励他在学校好好学习。此时的天空下起了大雪,张小强不得不立刻再次动身出发,张金平嘱咐儿子路上骑车要多加小心,一路上注意自己的安全。 风雪中骑自行车前行没有大雨中那么困难,张小强经过姚林村的那个土塬,到达距马洼梁山一公里附近的河滩时,他看到了姚永艳在他的前方。姚永艳一个人骑行在他的前面,漫天的鹅毛大雪致使天地间浑然一片,风雪中的她像画中飘来的女子,轻盈的步态向前徐徐挪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可能就是伟人眼中的雪中风光吧,当然也是黄土高原壮丽的山川景观啦。伴随着呼啸的北风和飘洒的大雪,他们来到了马洼梁山的山脚下。 他们要攀爬一段陡峭的山路,这条山路是人们骑自己车经常走的捷路。山路虽然很陡,但可以节省去半个小时的路程。陡峭的山路为土路,此时已经被大雪所覆盖,他们只能缓慢地推着自行车在漫天的风雪中艰难地攀爬。张小强穿着母亲手工制作的布底鞋,他的鞋子在雪地上走起来一点也不打滑。姚永艳脚上穿的则是购买的运动胶鞋,由于胶鞋的鞋底是橡胶制成,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便会打滑,她每行走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 陡峭的山路时而平缓,时而陡立,时而笔直,时而弯曲。遇到平缓笔直的地方,张小强和姚永艳各自推着自行车向山顶攀登。遇到陡立弯曲的地方,姚永艳的脚下就会打滑,根本不可能推着自行车攀登。张小强只好先将自己的自行车推到前面比较平缓的地方,然后折返回来将姚永艳的自行车也推到平缓的地方,他第三次由返回姚永艳站立的地方,拉起她的手爬到前面平缓的地方。 经过了五六个陡立弯曲的小坡,他们即将到达这座山的山顶。通过每一次的牵手,张小强感觉到了姚永艳手指的冰凉,她的脸庞被呼啸的风雪吹的紫红。前面还有一个更陡的陡坡就可以到达山顶了,翻过这个山顶就意味着翻越了这座山峰。两辆自行车已经被张小强推到了山顶比较平坦的地方。张小强拉着姚永艳的手指向最后一个陡坡爬去。张小强的力气已经在不断的往返攀登中消耗掉了不少,拉着一个人在陡峭的山坡上爬行也是费力。 两人感觉快要到达了山顶,他们便自觉不自觉地放快了步伐。随着步伐的加快,注意力的稍微不集中,不料姚永艳的脚下一滑,她突然失去了重心,她的身体快速地向一边倒去。说时迟那时快,张小强迅速地将姚永艳向自己的身边拉去。关键时刻,由于他用力过猛,便将姚永艳的身子拉入了自己的怀中,刹那间的身体接触。张小强握住了姚永艳冰凉的双手,他将她拥入到了自己的怀中。姚永艳当然也没有想到,自己突然的身体侧滑,使她被张小强拉入到了怀中。张小强拥抱着姚永艳的身体,两个人站立是漫天的风雪之中,若大的一座山峦,他们两人相拥而立。 张小强紧紧地握住姚永艳冰冷的双手,看着她被冻的发紫的脸庞,他大胆地亲吻了她的面颊。她的面颊由于风雪的作用而紫红,颜色没有明显的变化,但他能够感觉到她脸部变的滚烫。厚厚的棉衣不能使他们感觉到彼此的身体温度,但可以听见彼此的心跳和短促的呼吸。短短的几十秒钟时间,风雪弥漫在他们的周围,掩去了远方的视线。姚永艳从惊恐和不安中挣脱了开来,她害羞地看了看站在她前面张小强,张小强却不敢去看她的眼神,他生怕她会生气。相反,姚永艳却没有生气,她快速地从震惊和不安中恢复了过来。 “张小强,你真的很讨厌,你什么时候学的这么的坏呀?”她以少女特有的温柔口气向他发问,眼神中却透露出柔和的目光。张小强听到她温柔的语气,感觉到了她平静的心态,他便抬头向姚永艳看去。姚永艳的目光中透露出柔和的眼神,脸上显现出了少有的害羞表情。张小强从她的面部表情c柔和的眼神和温柔的口气中读懂了一切,她没有责怪他的意思。 “我这是从《平凡的世界》中学来的,是从孙少平那儿学来的,因为你太像田晓霞啦。”张小强调皮地回答着姚永艳的问题。“姚永艳,你就像田晓霞一样优秀,我喜欢你!”他的语言和口气不由她拒绝,他用含情脉脉的眼神注视着姚永艳,姚永艳微笑着向他的面颊亲吻了一下,短短的一秒钟时间,简单的一个无言的回应动作表明了她此刻的心情。张小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用男人特有的眼神脉脉地望着眼前的这位仙女。 风雪山野之中,他们彼此感觉到了对方双手的冰冷,同样也感受到了对方心跳的速度,也感受到了对方面颊的热烫,更感受到了彼此眼神中的爱意。张小强感谢着天气带给他的这次机会,也感谢她对他的反应没有生气,她反而接受了他的回应。姚永艳的表面些许有些害羞和不安,但她内心则非常的甜蜜。两年多来,她不断的关注着他的变化,注意到了他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她渐渐地从内心喜欢上了曾经的那个坏小子。 张小强和姚永艳终于攀登到了山顶,风雪的寒冷和艰难的攀登,耗费了他的巨大体力。听说姚永艳带的馒头是她自己制作的,张小强便向她要了一个馒头,他站在风雪中尽情地品尝着她制作的馒头,他感觉到她制作的馒头确实非常的好吃。姚永艳站在他的身边,一直注视着他将馒头吃完。张小强似乎感觉还有些不过瘾,他二话不说便又从姚永艳的挎包中取出了两个馒头,顺手将两个馒头放入自己的挎包之中,然后取出了自己挎包中母亲制作的三个馒头还给了她。 “你的馒头我不能白吃,给你还三个我母亲制作的馒头,我们交换一下如何?希望你不要见外”张小强微笑着向姚永艳望去,姚永艳只是淡淡的微笑。剩余的路程便是柏油路面了,路面的积雪被来去的车辆所压开,风雪中的他们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他们脚下好像踩着风火轮一般,骑行的旅途又快又有劲。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