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绝境帝师系统》 正文 第一章 公子扶苏(求收藏) 前世的胡子睿是个生活在现代都市的小会计,整天“营营役役”地干着财务工作,在一次连续加班以后,晕倒了再也没有起来 此时映入眼帘的,是一间类似于影视剧中军营的地方,他独自一人躲在床上,看着周围的陈设和自己身上穿着的古装,不禁自言自语道:“这是在那里,我是谁” 胡子睿慢慢苏醒过来,两世的回忆交织在一起,令他不禁头痛欲裂。 此时,确认周围没人,房门紧闭之后,胡子睿立即开始去做一件“生死攸关”的事情。 “系统,你给我出来!” 没到听到叮当的声音。 “金手指!” 还是一片沉默。 “老爷爷?” 空荡荡的房中毫无回应,胡子睿还是有些不甘心,他将自己身上,里里外外又翻起找了一遍,忽然一屁股坐回椅子,愁眉苦脸地哀叹:“金手指?金手指呢?我的金手指到底在哪里?” 好事总是姗姗来迟,胡子睿的脑海中响起一道机械的声音:“检测到宿主的疑问,系统觉醒,请问是否与宿主绑定?” 胡子睿前世看过不少网文,对重生,系统这档子事非常熟悉了。 在胡子睿的前世,一直流传着一个神话: 你是否工作不如意?你是否厌倦了千篇一律的生活?你是否人生失败,想从头再来? 那就穿越吧!只要穿越了,纵使你是个废柴也能立即咸鱼翻身,当上神皇,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只要穿越了,那都不是事! 长得丑的能变英俊,肥肉能变肌肉,懦夫能变成勇士,即使白痴也能立即变成绝世天才! 穿越如此重要,而这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点——便是金c手c指! 既然他明白金手指的重要性,胡子睿连声道:“安装,马上安装!” 伴随着一连串叮当的声音,系统冷冰冰的声音响起:“这是一个类似于秦朝的平行时空,你穿越到了秦始皇的大公子扶苏身上!” “什么,扶苏?难道自己真的回到二千多年前的秦朝!”胡子睿眼珠一转,原来前世的胡子睿,平时喜欢看历史书,书总没白看,他回忆起来了。 原来这扶苏乃是秦始皇的大公子,扶苏其名出于《诗经》的《山有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的喜爱,寄托着他作为父亲无限的期望。 “本系统为扶助皇帝系统!”。界面上方有几个大字,乃是扶助皇帝系统。屏幕上面前出现了一个三维立体的人物,胡子睿颇有自恋的想着果然还是和自己一样帅。 胡子睿不懂就问道:“请问扶助皇帝系统,你把我从现代传送过来,是什么意思啊?” 系统毫无感情的声音道:“你平时不是总想来个屌丝逆袭么,今天‘时来运转’,被来自宇宙中的神秘力量选中,执行扶助皇帝的任务!” 胡子睿睁大了眼睛,迷惑的问道:“扶助皇帝任务?” 系统冷淡的道:“你知不知道,在这个时空,现在的时间是什么时侯?” 胡子睿眼珠一转道:“是什么时侯?” “公元前210年”系统一向平淡的语调,突然多了些幸灾乐祸的意味:“按秦始皇的纪年来说,今年是三十七年!” 胡子睿听后有点不祥的预感,他绞尽脑汁的想着:“始皇帝三十七年,我记得秦始皇寿命不是很长啊,这肯定是到了执政末期,等等,难道说” “没错,秦始皇已经死了!”系统冷淡的道:”赵高他们秘不发丧,就是想派使者来取你的命!” 胡子睿这一惊非同小可,脸刷的一下就白了。原来,秦始皇死后,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阴谋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伪造一封遗诏赐给扶苏,列举扶苏和蒙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 胡子睿第一世不过是个小会计,只是“茶余饭后”爱好历史故事,每每读到秦汉之间的这段历史,也为扶苏的遭遇感慨,也曾设想扶苏没死,大秦帝国会往何处去,可他没想到自己真的穿越到这个时代,穿越到扶苏身上。 “为什么,别人穿越可以慢慢种田,可以抱金大腿?” 胡子睿欲哭无泪道:“时空管理局,我要退票!” 胡子睿这番表演声色俱佳,可惜系统完全不卖账! “胡子睿你省省吧,本系统任务级别,从上到下,乃是按照天地玄黄c宇宙洪荒的规律依次排列。”系统毫无表情的道:“你此次执行的乃是荒级任务,是难度最低的,而且你直接魂穿到扶苏公子身上,虽说本系统是扶助皇帝,可不是每一次都能穿到皇帝身上,你也有可能会穿到平民甚至乞丐身上再来执行任务!” 胡子睿仍然不依不饶的闹道:“我不要,我要回家!” 系统冷酷的道:“完不成任务,抹杀宿主!” 胡子睿摸了摸脑袋,心道:“p,既然是来自宇宙的神秘力量,可不是,现在的我能够匹敌的,既然如此,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胡子睿心里暗道一句p,不过这个系统的设定,在胡子睿看来,还是有点意思,主要是通过壮大自已的阵营,削弱敌方的阵营。 原来系统会不定时地发布一些任务,主线任务完成情况分为三个等级——三星c二星星。 完成任务得到80分以上为三星,70一一80为二星,60一一一70为一星,系统在主线任务之外,会鼓励探索一些未知剧情,得到一些宝物,都可以得到积分。 主线任务之外,改变历史,将原本其他阵营的人才拉拢到自己阵营,也是有奖励的。根据人才的能力来评价,并获得相应的积分。 比如樊哙原来是刘邦的人,拉到自己这边来,就可以获得一个a级评价,萧何拉过来,可是s极的评价。 除了上述两种得到积分的方法之外,打赢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也是奖励丰厚。比方说巨鹿之战,如果自己反推了项羽和诸侯联军,那积分可是个天文数字。 不过,在胡子睿看来,这种战役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且难度确实挺大。 胡子睿也看了看自己的五围数字:武力50,统率55,智力60(括号里面的数值是80),政冶55都是平平,看来天才也是需要磨炼的。 他想了一下,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凭借着后世的经验与熟知的历史,勉强可以与一流谋士斗一斗,若是历史出现了变化,只怕会被人算计的裤衩都不剩。 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胡子睿可以与张良,韩信等人斗一斗,甚至能够战而胜之。但若是历史出现了变化,不跟着剧情走,胡子睿可就泯然众人矣了。 而左侧,则是几个重要的选项。分别是背包,积分,商城,抽奖,人物。 背包之中空空如也。积分为零。 商城中物品“千奇百怪”,有的是非常普通的物品,比如香烟,打火机这种个人享用的东西。 但也有可能是这个时代所没有的玉米,番薯,西红柿种子;又或者是延年益寿,驻颜养颜的丹药,兵书阵法,甚至后世朝代才有的武器制造技术,还有武功技法,甚至连时光穿越的技术都有等等。 这些物品,也不是全部都用积分换的,有些直接可以资励给他。不过总的原则是:做出对己方阵营的事情越有利,奖励的越丰厚。 胡子睿叹了个气,真是一座宝山啊,创造这个系统的,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一位大能,可惜现在只能空手入宝山而回了。 至于抽奖嘛,没有积分形同虚设。 人物这一拦也是空着的。 就在他暗中纠结的时侯,系统提醒到有人来了,同时提醒胡子睿他和秦人的言语本来不通,为了他更好地完成任务,和秦人能够更好的交流,系统自动地对他和谈话对象的语言作了翻译。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二章 夺命使者 (求推荐) “公子,你终于醒了!” 胡子睿放眼望去,就见一中年胖子谄笑躬身问好。 胡子睿看着这人,脑海中忽然涌出一股熟悉之感,脱口而出道:“蒙将军!” “属下在!”这蒙将军虽然表面上“憨态可掬”,但动作尚可称作敏捷,他瞬间挺直腰梁,一副“赤胆忠心”的模样。 胡子睿回忆起来一段往事,原来秦始皇生前未立皇后,自然没有嫡子,因此作为庶长子的扶苏,按礼法就是皇位理所当然的第一继承人。 前世的扶苏刚毅勇武,有政治远见,本来也是秦始皇中意的继位人选。 扶苏针对始皇帝坑术士一事,曾多次上书劝谏秦始皇说:“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全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而今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臣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 秦始皇被扶苏的奏章所触怒,于是将扶苏发配,让他离开咸阳前往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的军队,协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 扶苏无辜受难,心中郁结难消,塞外苦寒,他感染风寒加上抑郁成疾,久而久之,病情越来越严重,竟然就此“一命呜乎”,这样才便宜了胡子睿这个穿越者。 当然,关于自己是穿越者这个终极秘密,胡子睿可不会傻到告诉蒙恬,虽然他是公子扶苏的死党。 胡子睿笑道:“本公子偶感风寒,今天出了一身大汗,已经好多了!” 蒙恬“如释重负”道:“这就好,这就好!” 两人又寒喧了一会,胡子睿不禁对这蒙恬“刮目相看”,别看他人生得胖了点,秦始皇在平定六郡统中国的过程中,蒙恬可谓是其不可或缺的顶梁大将。 秦朝确立后,也是由于蒙恬的存在,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可见其威名。除了北逐匈奴,蒙恬还率军收复了河套等地,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与秦道,无论是对秦朝还是整个中华,他都功不可没! 这时,门外有军士来报,始皇帝有使者前来宣诏,胡子睿与蒙恬不敢怠慢,连忙前来接迎。 今天晚上胡子睿与蒙恬接见天使,因为是机密要务,所以平日天使升帐的那些排场,例如擂鼓奏乐c军中文武官员大声报名参见等仪节,统统免去,只把始皇帝赐的玉斧,节仗露出一半的兵符等摆在大堂正中的捕木条几上,靠着黑漆屏风。 使者拿出诏书,大声朗读起来,原来这封招书指责扶苏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c蒙恬死。 胡子睿听到诏书的内容,便大声哭泣起来,一边哭一边观察众人的反应。他看出蒙恬脸色铁青,似有愤怒之色,而使者则是面有得色,“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地上前来捉拿他。 胡子睿多么聪明的一个人,他明白蒙恬绝对不甘心就这样束手就擒,原来蒙恬出身于世代将门之家,秦始皇非常尊宠蒙氏,信任c夸奖蒙恬的才干,并且亲近蒙恬的弟弟蒙毅,官至上卿,外出则陪秦始皇同乘一辆车子,居内则侍从在秦始皇的跟前。 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人称他们为忠信两绝。因此,其他的诸将相,都不敢和他们争宠。 此时巨变突发,蒙恬心中有疑虑,所以才没有明显才站出来。胡子睿多么聪明的一个人,他眼珠一转,决定给眼前的形势再加把火刺激一下,凑巧的是,使者在旁边也等得不耐烦,一再逼迫催促。 秦汉之际,沿袭战国时代的崇武之风,不管男女老少,个个习武,人人佩剑。胡子睿涨红了脸,刷的一声,拔出长剑,对蒙恬说:“如果父亲命令儿子自杀,那活着还要什么意义呢?” 胡子睿说完,作势就要自尽。 “微臣听闻陛下如今在外巡视,陛下有疾在身,还未立太子,派微臣率领三十万大军把守边疆,让公子你来监督,这是关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 蒙恬也不傻,见势不妙,连忙阻止扶苏说:“如今情况未明,公子只因一个使臣到来,你就想自杀,你哪里知道这不是有奸人施展的诡计呢?微臣请求你重新去请示一下,等请示之后再死也不迟!” 胡子睿心道“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前生的公子扶苏什么都好,就是为人未免也太老实了,好好的一条命就这样送掉了,老子我三十万大军在手,还怕赵高,胡亥之辈的阴谋诡计!” 胡子睿把剑放下,沉吟半响道:“蒙将军说的也有道理,如此就请天使在军中暂往几日,待本公子遣人查明真相后,再作计较!” 使者脸刷地一下子白了,他万万没想到,本来公子扶苏就要自尽,赵高交代的任务要看就要完成了,一切看上去很美好,可是,形势马上急转直下,等公子扶苏查清了真相,自己那有命在,更何况,临行前,赵高已经下了死命令,务必要让公子扶苏死! 使者决定豁出去了,他大喝道:“尔等好大胆,居然敢不奉诏,你们是想要造反么?” “孙子兵法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胡子睿看他赤膊上阵,不禁喝道:“更何况,你这道诏书是乱命,来人,将这个使者给我请下去好好‘招待’!” “你们要造反么,放开我!”使者大声抗议道。 如此“龙傲天”式的宣言,当即令胡子睿翻了个白眼。 旋即,他也知道,跟这人之间,没有任何好谈了,当即一撇嘴道: “上!” 始皇帝派他来监军,这里自然由他说了算。 蒙恬身边的副将,连忙带着几个兵冲上去拿人。 “哼!尔等不过是蝼蚁罢了!” 使者冷笑一声,拔出长剑,一抹青光在手上浮现,骤然划过一圈。 副将和围上去的兵卒面色凝滞,忽然眉心c脖子等处各浮现出一道血线,笔直地倒了下去。 “扶苏公子,既然你不肯乖乖就范,本使就送你上黄泉路啦!”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三章 大秦国尉(求收藏) 蒙恬喝道:“好功夫,刚柔并济,由我前来领教!” “嗖!” 话声刚落,蒙恬化为一道黑影,蓦然腾空,手上长剑竟然闪烁着精铁般的色泽,骤然斩下: “鹰击长空!” 嗤嗤!蒙恬手中的剑气凌厉非常,曲直如意, “长得这么胖,居然还是一个高手?”使者似有些意外:“给我打埋伏,看来在解决扶苏之前,要先解决你!” 好个使者,心里暗暗打鼓,脸上却是丝毫不惧,手上青光收敛,化为一柄绕指软剑,刹那间幻化出三道剑影袭往蒙恬,喝道:“梅花三弄!” “变生肘腋,时间太紧张了,没有来得及准备弓弩带在身上否则就算他武功再了得,也可迫走!” 胡子睿慢慢往后退,心里却是大恨:“若是没有蒙恬在身边,恐怕无一人能挡得住他!我的小命今日立即玩完!” 胡子睿心里既是懊恼,又是庆幸,向门外退去。 使者见到正主要跑,顿时急了,如果让他逃走,他也没有把握立即找到胡子睿,致其死地:“扶苏,你想往哪里走!” 蒙恬也算机灵,看使者分心,知道机会来了,脸上一红,手上长剑如“电闪雷鸣”一般灵动。 呲啦!使者“猝不及防”之下,肩膀中剑,闷哼一声,倒在地上。 “想要本公子的命,也不秤秤自己的斤两!” 胡子睿没有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良机,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c黑的c紫的都绽将出来。 使者挨不过,连忙出声向胡子睿求饶。 胡子睿喝道:“你刚才不是挺凶,要刺杀本公子的,来啊,来刺杀我啊,还真把自己当成荆轲那个反贼了!” 胡子睿又给了他几下重击,打得使者当场晕倒在地,动弹不得,才让军士把他押了下去:“给本公子关在监牢里,没有本公子的命令,不准任何人探望,另外来几个会逼供的狠人,让他把所有知道的消息吐出来,否则就让他生不如死!” “喏!”军士们连忙像拖死狗一样,把死者拖走了。 “平日里看着公子温文尔雅,没想到真下起手来这么狠!”蒙恬额头上流出冷汗,心道:“公子毕竟是始皇帝之子,身上流敞着帝王之血,刚才发威的样子竟让我产生了错觉,仿佛就是始皇帝站在面前!” 蒙恬心忖以后务必要尽到臣子的本份,可不有怠慢了公子,想到这,他对着胡子睿行了一礼道:“微臣无能,让公子受惊了!” 胡子睿连忙扶他起来,笑道:“刚才如不是有将军出手,本公子危矣!” 蒙恬面带愧色道:“只怪微臣学艺不精!” “将军,我大秦帝国以武立国,本公子以后也会学两手武功防身“胡子睿笑道:“说不定,日后还会有和蒙将军切磋的机会“ 两人又寒喧了几句,胡子睿摆了摆手,蒙恬会意,让手下人等尽数退出房间。 胡子睿作为一个穿越者,非常了解这道诏书的“前因后果”,可是这件事如果从自己的口里说出来,显得既荒唐又无凭无据,说服力颇感不足。 “使者虽已束手就擒,但他代表皇帝下诏这件事,恐怕已传遍军中。“胡子睿理了理思路道:“此事依蒙将军之见,该如何收尾?” “这“蒙恬脸涨得通红,憋了半天,吐出来一句话:“尉缭子先生跟随公子而来,他素有智谋,公子何不召他前来议事。” 胡子睿拍了拍脑袋,暗道:“晕,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我都没有想起来这个人“ 尉缭,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姓失传,名缭,战国著名军事家。《史记秦本纪》中有载:秦王政十年“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可以为证。 尉缭提出必须经过大规模的战争来实现国家的统一,而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必须加强治军的手段,制定c颁发严格的军纪c军规,便所有军官c士兵都知晓,一旦触犯将处以重刑。 在以严刑惩处罪行的同时,还要用重赏奖励有功,做到赏罚分明,即“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喜者赏之”(《武议》)。这些措施与秦始皇一贯推崇的法家思想显然是不谋而合的。 他虽然是个主战派,但具体主张与秦始皇又有不同,希望战争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越小越好,甚至提出:军队所过之处,农民不离其田业,商贾不离其店铺,官吏不离其府衙。另外他还希望靠道义(即正义战争)c靠民气(即人心的向背)来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是因为这些与秦始皇的分歧,在扶苏与秦始皇出现执政理念上的分歧时,他毅然舍弃国尉这样的高官厚禄,陪着扶苏来到塞外。 胡子睿忙命军士去请尉缭前来议事。 尉缭听完蒙恬介绍完前因后果后,沉吟片刻道:”依微臣之见,如今公子虽然制伏了使者,但仍然面临三个困难。“ 胡子睿饶有兴致道:”愿闻其详,请先生为本公子解惑!“ ”首先是粮草问题,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公子不奉诏,朝廷肯定会断供我们的军粮c军饷,士兵没饭吃没钱发。“ 顿了一会,尉缭摸了摸山羊胡子,“侃侃而谈”道: ”其二,我军现在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亲人们则按军中惯例,留在咸阳,按照秦法,很可能被连坐处死,再加上军队远离朝廷对发生的事根本不完全了解。你觉得到这种时候,虽然说公子向有贤名,军官们会同冒着这个风险跟公子走么?“ 胡子睿默然片刻,继道:”请先生继续往下说!“ ”微臣最后还要提醒公子,别忘了副将王离的存在,他可是王翦的孙子,王卉的儿子!如果公子起兵,你说他会怎么做。“ 尉缭续道:”毕竟王离可没接到始皇帝立长子扶苏的旨意,他在军中也是有很大影响力的。所以说,即便公子冒然南下开战,军队还是有不稳定的因素。“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四章 未卜先知 (求推荐) 蒙恬听到这里,站起来杀气腾腾的向胡子睿道:”为稳定军心计,末将这就去为公子诛杀此僚!“ 尉缭也是聪明人,看蒙恬如此急于杀掉王离,他略一思忖,便明白了原因,原来蒙,王两家均为大秦帝国世代将门,有道是“同行是冤家”,两家常常在暗处较量,而且蒙恬,王离两人既然同在边关为将,时间一长,正,付将自然有些隔阂,他此刻却不便在胡子睿面前点破这层意思,只是静静地观察着胡子睿的反映。 胡子睿微笑着摆了摆手道:”蒙将军请稍安勿燥,先生自有妙计,我们先听听先生的高论,“ 蒙恬闻言乖乖地坐了下来,他面有愧色道:”公子,先生,我是个粗人,请勿怪罪!“ ”蒙将军也是为公子着想,‘何罪之有’啊?“胡子睿笑道:”只是王离不过一匹夫而已,想杀他‘易如翻掌’尔,也不急在这一时,还请先生继续往下讲!“ 尉缭心道公子扶苏确实有颗仁心,不是滥杀之辈,不枉自己舍弃官位,远赴千里跟随他。 ”为公子谋,微臣有上,中,下三策,以供公子选择。“ 胡子睿喜道:”先生果然大才,愿闻其详。“ 尉缭未语先施了一礼道:”变生肘腋,微臣以下的言语可能会得罪公子,请公子恕罪!“ 胡子睿连忙扶他起来道:”尉公,你为本公子舍弃高官厚实禄,来这河南地,本公子心中甚为感谢,今天尉公不论说什么,本公子绝不搞因言获罪,日后如有违背此誓言,当如此案。“ 说完,胡子睿拔剑,将木案斩落一角。 ”多宽大的心胸,多好的主公,真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尉缭被胡子睿感动得老泪纵横:”如此,请恕微臣冒犯了!“ 尉缭擦了擦眼泪,正了正衣冠道:”公子是以何身份来军中?“ 胡子睿道:”监军!“ ”始皇帝向来最喜欢韩非子的术c势学说,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帝王的威势,威势是帝王之器,不可随便借给人玩。大秦帝国素重军功,对于大秦的帝王来说,军队就是帝王的威势所在。”尉缭“侃侃而谈”道:“对韩非学说理解很深的秦始皇,把帝国最强大的部队长城军团交给公子,让公子和主要将领蒙恬c王离培养感情,就是为了将这支部队掌握在手,以防备万一。” 蒙恬此时插言道:“先生,我为何越听越糊涂,什么叫万一呢?” 尉缭摸了摸白胡子,露出一个微笑道:“什么是万一呢?自古以来宫廷既然是最尊贵的地方,同时也是最危险的地方,随时可能有人阴谋来制造万一。始皇帝并不是神,不能预料将来会发生什么,但很显然,他给了公子应付万一的武器,这就是长城军团30万大军。” “先生说的意思,我明白了,始皇帝把公子派到这河南地来,是要把这长城军团的军权交给公子。”蒙恬露出一个不解的神色道:“但为何会有这道诏书要我们自尽,这岂不是与始皇帝的初衷‘背道而驰’么?” 尉缭闻言,没有马上作声,观察了下胡子睿的反应,见他也露出问询的神色,顿了顿才续道:“以微臣的推断,这道诏书有问题!” “正题来了!”胡子睿揣着明白装糊涂道:“先生的意思是“ 尉缭道:“微臣听闻圣驾到了沙丘,便停顿了,听说是始皇帝生病了,此后便一直没有消息“ 蒙恬闻言有些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道:“人那有不生病的,先生就此来做判断,未免多疑了些“ “微臣大胆作一个假设,或许是在海上受惊的缘故,始皇帝走到平原就生病了。这一病病得不轻,看来长生不死之药也是等不来了。”尉缭“斩钉截铁”地说道:“始皇帝又忌讳说病啊死啊这些字眼,到了沙丘,始皇帝想起这是赵武灵王饿死的地方,突然在生死之间有所觉悟,把宦官赵高喊过去,写了道圣旨给远在边境的长子扶苏” 蒙恬被他的假设给惊呆了,忙道:“圣旨的内容是什么呢?” “依微臣对陛下的了解,这道圣旨的内容应该是让公子回咸阳主持葬礼啊!“尉缭道:“依照大秦帝国的礼法制度,这也就是说公子将继承皇位,成为大秦帝国的二世皇帝!” 胡子睿闻言,环顾四周道:“先生慎言!” 蒙恬露出嘲讽的神色道:“先生是不是搞错了,诏书的内容明明是要公子和我自杀啊!” “始皇帝死得突然,很可能没有来得及发出我刚才所说的诏书!“尉缭顿了顿,摸了措白胡子道:“所以我推测此诏书乃是伪诏,这后面有阴谋!” 胡子睿心中暗暗佩服尉缭子果然是高人,历史真相被他猜了个八九不离十,颇有几份后世的诸葛亮,刘伯温那种“未卜先知”的能耐,看来大秦帝国并不是没有人才啊,只是赵高,胡亥等人冶理不当,才异致大秦帝国二世而亡,如今既然我穿越而来,大秦帝国的命运就由我来改变! 想到这里,他决定再加把火道:“先生,你这次恐怕弄错了,大秦帝国向来以法冶国,何人敢搞一道假的诏书出来,更何况发布诏书涉及中书令赵高和丞相李斯。” 尉缭叹了口气道:“坏就坏在这个赵高身上,他一向亲近胡亥公子,自然不愿意让公子继承大统!” 蒙恬也插嘴道:“这个宦官一肚子坏水,当初要不是始皇帝给他求情,我弟弟早就杀了他。” 原来蒙毅在朝为官,一向清正廉明c执法为公,赵高当年曾经在他手下犯过重罪,蒙毅按律就要斩他,赵高哭求始皇帝放过他,始皇帝看他平时待侯自己有功,一时心软,便向蒙毅求情,救下了赵高。 胡子睿颇有几分恶趣味的想道:“如果秦始皇知道赵高竟然敢私下改动自己的遗诏,逼死扶苏c蒙恬,改立胡亥为帝,后来又杀掉胡亥,给秦帝国留下了个天大的祸患,直接导致大秦帝国灭亡,恐怕肠子都会悔青了吧!”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五章 仓鼠丞相 (求收藏) “赵高这个宦官,仗着始皇帝的旨意由他代为传达的职务之便,一向喜欢在人面前‘狐假虎威’,当日,我就曾为此劝谏过皇帝陛下,他总说,赵高不过一阉人尔,朕从来没把他当过正常人来看!“ 蒙恬忍住极大的痛苦而咬紧牙齿道:”皇帝陛下啊,你一世英明,为何在这件事是如此糊涂啊!” 蒙恬顿了顿,又道:“可是李斯应该会阻止他啊,他可是丞相!” 尉缭笑道:“要说清楚李斯丞相是个什么人,还要说仓鼠说起。” 原来李斯生于上蔡县(今河南省上蔡县有李斯楼),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李斯看到厕所里吃大便的老鼠,遇人或狗到厕所来,它们都赶快逃走;但在米仓看到的老鼠,一只只吃得又大又肥,“悠哉游哉”地在米堆中嬉戏交配,没有人或狗带来的威胁和惊恐。 于是,李斯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他认为人无所谓能干不能干,聪明才智本来就差不多,富贵与贫贱,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 胡子睿叹道:”李斯确实有才华,可是自他被胁迫参与阴谋之后,他就不再是写《谏逐客书》(这篇文章是先秦的散文名篇,强烈建议感兴趣的书友找来看看!)时那个睿智机敏的客卿李斯,再也不是一统六国后那个议定天下的廷尉李斯,伴驾东游时那个作篆勒石的丞相李斯,能看到的,只是为贪图富贵而‘利令智昏’的走狗李斯。“ 胡子睿这番说得“慷慨激昂”而又“掷地有声”,蒙恬c尉缭两人被他的情绪所感染,不禁纷纷点头称是。 “蒙毅曾经私下跟微臣说过,他曾经在暗中观察过赵高与李斯两人,当赵高面对李斯传达皇帝诏书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自己就是皇帝“的错觉。“ 蒙恬叹了口气道:“李斯则始终保持另外一种心态,当他面对这位丑陋的被去势之人,他始终不敢有片刻'疏忽大意',因此,每次见面,李斯都是将赵高当做皇帝的替身来对待。” 胡子睿道:“你的意思我懂了,李斯是被赵高吓唬往了。” 听到这里,胡子睿心中不禁叹道:“爱卿只知其一,其二则在爱卿身上啊!” 在胡子睿的记忆中,秦始皇原来诏书的内容是:“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会同大臣元老议立二世皇帝! 诏书展开的过程便是:兵权交付大将军蒙恬,扶苏回咸阳主持皇帝国葬,而后再由扶苏主持会同大臣并(皇族)元老议决拥立皇帝! 这一切,完全符合秦国历来的立储立君传统,也完全符合秦法以才具品性为立储立君之根本的行法事实。从预后而言,也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皇帝垂危而独断传承的不利后果。 列位书友需要留意,皇帝独断传承,对于后世皇帝而言再自然不过,没有谁会非议;然在紧接战国之后的秦帝国时期,秦法之奉行“蔚然成风”,遵奉法治的始皇帝选择最符合法治传统的方法,则是最为合理有效的选择。 蒙恬闻言,摸了摸脑袋道:“公子把我说糊涂了,微臣一向在这河南地驻守,他们的密谋怎么会涉及到微臣身上?“ 尉缭慨然道:“在我大秦帝国,丞相只是一代君主之臣。如果公子真的当上皇帝,蒙将军就会当上丞相,李斯恐怕就只会落得个悲惨的下场。历朝历代的丞相,在他们侍奉的主人死掉以后,都无一例外地被罗织出各种罪名,甚至被'株连九族'赶尽杀绝。“ 胡子睿点头称是,他知道高官退休的制度,要等到后世的汉宣帝一朝才开始,汉宣帝时的丞相韦贤因老病辞官,汉宣帝觉得他年事已高,不可以太劳累,就准他辞职,赏给他一百斤黄金。 从韦贤开始,汉朝始有丞相致仕制度,胡子睿心道:“待我真正当上皇帝以后,这项制度我可要向汉宣帝学学。“ “蒙将军是一名功勋卓著的武将,并不像丞相是一位屡有建树的文臣,但人能够取得何种功业,还是要看所处的位置。”尉缭续道:“如何让李丞相去统率三军,像蒙将军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恐怕就不敢想象了。更重要的是,公子当上皇帝后,肯定会和蒙将军更亲近一些。“ 蒙恬叹道:”原来李丞相犯了嫉妒我的心,才会犯下大错。“ 胡子睿插嘴道:”既然是伪诏,我们现在应当如何应对!“ ”所谓阴谋,无非就是诬陷诽谤c狐假虎威,公子完全不必害怕,始皇帝给了公子蒙将军,还给了公子30万大军,难道这些还不能让公子掌控局面,九泉之下的始皇帝只能无语了! 尉缭侃侃而谈道:“公子声明这个使者是假的,挥师进击,赵高所直接掌握的护卫兵力,简直不堪一击,只要一万骑兵,就可以将赵高c李斯捉拿,按律斩落他们的人头,然后安葬始皇帝,公告天下,顺利继位。此为上策!” 胡子睿“不置可否“道:“还有两策呢?” “固守这河南地,让赵高他们在咸阳胡闹,然后晓以天下人大义再讨伐他们,此为中策。 尉缭苦笑道:“至于下策么,这是乖乖地奉诏送死,坐视天下大乱。” 尉缭说完又向胡子睿行了个大礼:“天下纷乱数百年,大秦帝国刚刚一统,微臣请公子念在天下苍生之故,速速兴义兵,讨伐逆党。” 胡子睿作势就要去搀扶他:“先生这是何故啊,变生肘腋,兹事体大,请先生容本公子深思。” 尉缭斩钉截铁地说道:“公子不举义兵,我就不起来。” 蒙恬也给胡子睿跪下了:“公子请速举义兵,讨伐逆党。” ”两位请起。“胡子睿给他们的情绪感染,慨然日:”既然两位爱卿鼎力支持,本公子就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尉缭,蒙恬闻言方才起身。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六章 天生的战将 (求推荐) 胡子睿顿了下道:”可是王离还有他手下的兵马,始终是一个潜在的危胁,杀了他简单,可是站在他的立场,看也是在尽臣子的本份,本公子杀了一个王离,还有张离,李离,此隐患不消,本公子如何能放心得下。“ 尉缭连忙献计道:”公子无须烦恼,微臣有一计,可以让他‘鞭长莫及’。“ 胡子睿忙道:”先生请说。“ ”使者秘密来此,王离未必知道,所以须用快刀斩乱麻。“尉缭摸了摸白胡子道:”近日匈奴频繁骚扰大秦边境,公子可请那王离为主将,让他率领本部兵马出塞讨伐匈奴。“ “果然好计!”胡子睿道:“军队接上火,匈奴必然先往东面跑c后往北面跑——因为东边是肥美的水草地,而北边儿都是大戈壁嘛,就算要跑,肯定也先挑个好地方不是?” 蒙恬拍手道:“尉公高明,这一来一去就是几千里路,现在是夏天,恐怕要到初冬才能回来,如此,大势定矣。” 胡子睿道:“妙极,就依先生所言,本公子明日就派王离出兵,讨伐匈奴!“ 胡子睿如此爽快的定下计策,也考虑到王家世代将门,王离领兵打仗也算是个好手,如果自己真把蒙恬带走,王离正好可以在此镇守,大秦军人为这河南地抛头颅,洒热血,他可不想白白送给匈奴头曼单于。 待蒙恬,尉缭走后,胡子睿连忙调出系统道:“刚才我的表现可以吧,快说可以获得多少分!“ ”叮叮叮”的悦耳声音响起! 系统道:“恭喜宿主成功收复尉缭c蒙恬两名下属,开启人物栏!” 胡子睿看了看,原来空着的人物栏多出来两个小人的头像,分别是尉缭c蒙恬。 他又点开他们的四维值看了看,蒙恬的四维值为武力75,统率80,智力60,政冶65;尉缭的四维值为武力15,统率24,智力90,政冶60。 系统冷淡的声音传来:“恭喜宿主得到宝物尉缭子!” 胡子睿好奇地问道:“尉缭是我的人,但尉缭子也是什么?” “尉缭所著的《尉缭子》一书,在古代就被列入军事学名著,受到历代兵家推崇,与《孙子》c《吴子》c《司马法》等在宋代并称为《武经七书》。“系统冷淡的声音传来:”尉缭虽然还没献书给你,但他既然已铁了心辅助你,这件宝物早晚也会归你!“ 胡子睿心中暗喜,这才叫做人,宝二得,这买卖划算。 原来这胡子睿前生当会计久了,出于职业习惯,凡事都喜欢用利益来计算。 胡子睿暗中吐了吐舌头:”我现在两世为人,前生的这毛病要改啊!“ 正在胡子睿纠结之时,脑海之中系统的声音响起:“宿主可以用宝物换取积分,再用积分提升四维,扶苏才十八岁,还年轻,经过系统多年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越是年轻,其四维越高的话,那么他的成长空间就越大,像尉缭c蒙恬这样的就没有成长空间啰,这叫做天赋异禀,毕竟依靠后天的努力成长,很艰辛!” “还多年的研究”胡子睿听了系统的话,不禁暗道一声p,但他却没有忽视系统的话,毕竟前世多年的经验告诉他,系统的话肯定是对的。 他献出了《尉缭子》,换出来200积分,又用积分兑换了一次抽奖机会。 ”立即使用抽奖机会“ 胡子睿本着试一试的心态就点击了抽奖,手一碰,屏幕是有触感的,根据提示选择确定,抽奖界面一闪,出现了一块虚拟转盘,有指针,有按钮,轮盘上面写着和,每个类别对应不同的颜色和区域,当然最多的还是谢谢光临! 是绿色,面积范围最大,几乎占了一半,其次是,蓝色,占了剩下的小一半,区域最小的是,指示区域最小,红色,最不显眼。 游戏屏幕出现介绍了! 备注:指针最后停下的位置栏为宝箱最终出现的物品种类。 胡子睿试着点了下开始摇取的按钮,吧嗒,抽奖开始,小轮盘上的指针一弹,以顺时针方向火速旋转起来,大约过了几秒钟,指针才慢慢趋缓,越来越慢,终于指向了转盘区域最小的属性类一栏,停下选定了——是丹药类! 金光一闪,一颗经验丹出现在他面前。 “使用,使用。”胡子睿心中大喊。 脑海里顿时传来一连串系统提示音: “叮,宿主‘胡子睿’服用了初阶经验丹,获得一千经验值。“ 一千经验值全部加在武力栏,一百经验值可以提升一点属性,此时的武力值增加了十点。 ”恭喜宿主胡子睿成功将武力提升到60点!” 胡子睿感觉像被一股强劲的电流贯穿,头皮瞬间发麻。可紧随而至的是一种舒畅感,浑身毛孔像被彻底打开,贪婪的汲取四方灵气。 轰!很快,他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与大自然更加亲近,仿佛能融入万物,掌控万物。 第二天,胡子睿便召来了王离,以参军的身份,命他率领本部人马出塞与匈奴作战,王离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战前准备作好之后,王离便率军出征。 在行军中途休息的时侯,王离副将主动找到王离道:“王将军,这次出征情况有些诡异啊?” “嗯,你的意思是“王离瞟了副将一眼,道:“说说你的想法“ 副将道:“公子扶苏似有什么举动,而且我听手下兄弟们听,似乎有使者来找过他,如果真是这样,公子扶苏应该通知将军才对。“ “原来你说的这件事啊,你的话说完了么“王离笑着对副将道:”你小子白白跟了我这么多年,还是不了解本将军啊!“ 副将脸上带点困惑的表情道:”将军的意思是“ 王离眼中精光一闪而过:“本将军是天生的战将,所以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战场上,我一心只想多打几个匈奴,才没有那么多闲心去朝庭上那些‘乌七八糟’的乱事,谁想操那份心,谁去操吧“ 副将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将军果然高明啊!”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七章 牛刀小试 (求收藏) “你小子休息够了,就出发吧,孙子兵法有云:兵贵神速。”话声刚落,王离就翻身上马。 副将不敢怠慢,连忙跟随,他心道:“果然不愧是王翦之孙,把那老狐狸的做法学了个十足!” 原来当年王翦尽起秦国之兵,领六十万大军攻伐楚国。出征时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c“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连部下也开始担心会不会太过份,王翦才说出了自己的用意:秦王生性多疑,如今秦国全国士兵尽交到自己手中,此时唯有向秦王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 王翦得到秦王的支持,果然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虏楚王负刍,灭楚后,无论秦王怎么劝,王翦都要彻底隐退,从而得以善终。 王离不愧是大秦帝国名将之一,此次出征,果然大破匈奴,令匈奴人闻风丧胆,此役后面会提到,这里暂不详述。 虽然前路艰难,但心中温暖,暖意来自几位“同道”——蒙恬c尉缭等人。正如尉缭所说,扛起创建大秦另一盛世的任务,他们几个人“责无旁怠”,亦正因如此,胡子睿接受了现实。 第二天,胡子睿和蒙恬c尉缭约在一间酒楼见面,胡子睿“单刀直入”的道: “两位爱卿,本公子要的是一支集塞内c塞外众民族真正好手的奇兵,‘贵精不贵多’,须是自愿参加,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斗志,大家一起并肩作战,战场并不限于某时某地,为大秦帝国共创不世功绩。” 蒙恬叹道:“这番话由公子的金口说出来,‘掷地有声’,令人感动。”蒙恬c尉缭两人均目闪异芒。 他们乃职业军人,以战场为家,“马革裹尸”为最高荣誉,胡子睿语气坚定c“铿锵有力”的一番话,激起他们心内那团热火。 胡子睿问蒙恬道:“照爱卿估计,此次出征我们须带多少兵马呢?” 蒙恬顿了片刻道:“王离带领本部人马出塞,九原城也需派人留守,依微臣看来,带一万人马足矣。” 胡子睿以问询的眼光看着尉缭,尉缭微笑点头。 胡子睿大喜道:“比我预想的多一些,虽只得万人,可是其战力的强大,却是天下难寻,长期作战下培养出来的默契和信任固毋庸多言,更可贵是投放在他们身上的训练和所经历的实战洗礼,就算是我们想重复一次绝不可能。” 胡子睿顿了一下,续道:“在始皇帝架崩的现实下,人心多变,难一概而论,我对这支远征精兵团的要求,是必须有钢铁般的意志,要符合我先前提出的所有条件。有少许怀疑,绝不可选用。远高于在宫城内当飞骑御卫,飞骑御卫中有些人平常不晓得在干甚么。” 尉缭提议道:“蒙将军可号召兄弟里有意参与远征者,加以严格训练,从各方面去考验他们,‘去芜存菁’,到最后能留下来的人,就是我们需要的。其他人也不用‘投闲置散’,可组成后援团,有事时立刻开赴战场。” 胡子睿拍掌道:“就这么决定。” “当惯了兵,做起其他事总觉得‘索然无味’,我看着办好了,尽量不让他们中有人感到‘厚此薄彼’,有特别任务时抽调精锐应付。”蒙恬兴致盎然的道:“公子准备让微臣如何训练他们?” 胡子睿沉吟道:“训练的内容包括攻防c行军c阵法c野战c夜奔,孙子兵法有云:兵贵神速,大军不日就要出发,兄弟们可要携手负此重责。千万勿分官阶高低,大家须如兄弟般不‘斤斤计较’,此正为我们昔日能纵横塞外的精神。”三人知他言有未尽,静待他说下去。 胡子睿道:“个人的作战能力非常重要,因今次作战的环境变化万千,水上c陆上,甚或在闹市之内。武技非是‘一蹴而就’的事,还看个人的天份悟性,故此本身须臻达一定水平者方能入选,否则等于着他去送死。有资格在这方面做良师的,我方大不乏人。” 三人一边喝酒,一边聊起远征精兵劲旅团的组建事宜,谈得投机之处,不禁酒兴大发,共度了个难忘的良宵。 第二天,蒙恬拿来一封竹简,原来是蒙毅遣人送来的。蒙毅这封信上说始皇帝巡游会稽,取道海上,北走琅琊。途中突然患病,病情很困难,便派遣蒙毅折回会稽祷告山川。他在信中提醒蒙恬要提防赵高。 蒙恬c蒙毅兄弟两人感情很好,蒙恬立即准备给他回信。 胡子睿看他拿刀契在竹简上刻字,不禁莞尔一笑。 蒙恬驻军边疆,经常要向始皇帝奏报军情,而当时文字书写,是用刀契刻的。由于边情瞬息多变,文书往来频繁,用刀契刻字速度太慢,不能适应战时需要。蒙恬对此也是措手无策。 胡子睿“急中生智”随手从卫兵手中的武器上撕下一撮红缨,绑在竹杆上,他让蒙恬蘸着颜色,在白色的丝绫上书写,由此大大地加快了写字速度。 蒙恬忙问:“此物可解决了我的大难题了,对了,请问公子该如何命名此物?” 胡子睿笑道:“就叫做毛笔吧。“ 此后,胡子睿又因地制宜不断地改良,根据北方狼c羊较多之便,利用狼毛和羊毛做笔头,制成了早期的狼毫和羊毫笔。 尉缭听闻此事,也厚着脸皮向胡子睿要了几支毛笔,用后也是赞不绝口。 胡子睿心道:“制笔只是牛刀小试尔,我心中已有造纸的计划,只待有时间便行动。“ 在远征精兵团出发前胡子睿下令,对大军的装备粮草进行一次大检查,所有准备远征的部队,盔甲兵器则要仔细检查,看盔甲是否腐朽锈烂c战弓是否裂体缺弦c刀枪棍棒是否个个堪用,这些都是重中之重,规定必须在临出征三天之前全部整理替换完毕。要是有隐瞒不报,临战时却以装备不全做理由推脱不战的,一律军法处置。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八章 桃花源 (求推荐) 部队参加完出征仪式,就要上战场一刀一枪地玩命了,这些武器c甲衣在战场上都是保命的凭仗,自然马虎不得。 此次征战的性质是长途奔袭,为了避免过于浪费人力,一万骑兵都配备了双马,还佩备了大量骡子c骆驼以及辎重车辆来运送装备粮食。 三天之后,所有准备出塞的部队都整理完毕。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 出征的这天上午,“万里无云”,所有出塞的部队都选出了精锐壮士,接受胡子睿的检阅。 操场上耸立起一座高台,胡子睿午时会在那里检阅出塞的将士。校场上已是“人山人海”,将士们身着阅兵礼服分阵排列,号角高扬,军旗猎猎,一眼望不到尽头,其场面极为壮观,展现了一幅场面宏大c威武雄壮的阅兵图。 吉时已到,胡子睿c蒙恬c尉缭等一大批将领立于高台之上。在台下的军士们看来,公子扶苏今天头戴金冠,身披“黄金甲”,杀气腾腾,有如天神下凡,巍然屹立如松柏。 旁边站立的尉缭大声道:“大军出征之前,请皇帝陛下发表军誓(类似现代的战时动员大会)。” 按照记载军誓最早为夏后氏所创,其“誓众于军中,欲人先诚其虑也。”后来的周武王起兵时也采取这种形式“誓众于军门之外,欲人先意,以待事也。”而周人亦“将交刃而誓之。” 虽然夏c商c周三代军誓形式有些许差别,但其本意是一样的,即“出兵伐罪,必立誓命之文。”为的是鼓舞士气c凝聚人心。从此,军誓便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战前准备工作被后世继承下来。 “本公子在此通告三军,你们即将随本公子一起出征。各部要严整队伍听从领军将领的指挥。如今朝中出了奸臣,试图用阴谋诡计暗害本公子c蒙将军,流毒于百姓万民“ 胡子睿肃然道:”希望各部将士有‘马革裹尸’的勇气和荣耀,而不要有‘贪生怕死’做逃兵的耻辱。等到得胜归来,作战勇敢者自然有奖励发放,而‘畏缩不前者’也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蒙恬大声道:”大家听清楚公子扶苏的话了么?“ 原来长城军团在蒙恬领导下战无不胜,在普通士兵们心目中蒙恬的威望很高,在大秦帝国,路人皆知,蒙氏一向对赢性皇族“忠心耿耿”,甘当隐藏在幕后的保护神。 而公子扶苏以他一向心怀天下,仁慈,干练的作风甚得军士们的拥戴,被他们视作未来的大秦皇帝。 可是今天,公子扶苏在检阅台上亲口指认朝中奸臣要谋害他和蒙将军,怎么能让他们不“义愤填膺”。 下面三军大声吼道:”听清楚了!“ 看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咬牙切齿的模样,如果赵高c李斯等辈在场,恐怕都会当场被愤怒的军士们撕碎了。 ”本公子今天兴义兵,清君侧,此战必以‘雷霆万钧’之势扫除奸臣!“胡子睿高高举起一把长剑支虎符交给蒙恬,大喝道:“擂鼓升旗!” 伴随着他”斩钉截铁“的声音,擂鼓c号角声响起,一面面”秦“字大旗迎风漂扬。 蒙恬站了出来,振臂高喊道:”必以‘雷霆万钧’之势扫除奸臣!“ 从将军到士兵,在场的每个人在蒙恬接过长剑c虎符时都疯狂了,大声喊“必胜!必胜!必胜!” ”你们中有人会流血牺牲,你们怕不怕?“胡子睿高亢的声音震动全场:”你们即将面对局面有可能很险恶,你们怕不怕?“ 远征精兵团都自豪地答道:”不怕!不怕!不怕!“ ”有人说你们不是最精锐的军团,告诉我,长城军团是不是最精锐的军团!“胡子睿大吼道: 远征精兵团都自豪地答道:”我们是大秦帝国的铁军,‘统一六国’c'战无不胜‘的秦军!“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胡子睿跃上战马,大吼道:“全体将士出发!” 校场上如雷般的鼓声震天响起,远征精兵团开始出动,前面的将士开始出发,后排的将士仍然巍立如山,论到自己才终于开动。 他们的身手是那样敏捷,动作是那样有力,上万人马“整齐划一“而又迅速地出动了。 俗话说:”人上一千,彻地连天,人上一万,无边无沿!“远征精兵劲旅团足足走了几个时辰,负责殿后的部队才离开了九原郊区,远方的地平线上,滚滚尘土逐渐扬起,几乎遮蔽了半边天空。颇为壮观。 这条笔直宽阔平整的大秦直道自云阳北部的秦林光宫(即汉甘泉宫)北门始,沿子午岭向北,经榆林和内蒙古东胜县西部,过黄河,跨经山甘蒙三省区,穿越14县,直达包头西南的九原郡治所,全场约合今700余公里。 直道基本宽度30米,最宽处达60米左右,并排可行驶12辆大卡车,而它被称为“直道”则是因其修建的原则:平坦c笔直,遇山劈山,逢石凿道,堙沟填谷,可见其难度不亚于长城。 一路上山势起伏延绵,草木茂盛,风光如画,山涧深溪,飞瀑流泉,教人“目不暇接”。 路旁是广阔的原始森林,巨大的云杉高耸云端,其中粗壮者数人合抱不过,阵阵林涛中夹杂着猿猴们互相奔窜号叫的声音,远征精兵劲旅团沿途打了些旱獭野兔,好作晚餐的美点。 行军途中有时登到高处,极目而视,只见远处草原无限,林海莽莽,草浪中偶见村舍农田,二千多年前的大秦帝国,与现代社会相比,那种良好的生态环境确是让人感觉处处皆是桃源。 行军队列之中,胡子睿望着脚下宽阔平直的直道,不由思绪万千。原来他忆起前生曾经作过一次从西安出发,去包头的自驾游,走的就是在秦直道并列平行的包茂高速。从西安到包头高速全程只要八百多公里,胡子睿只开了六七个小时就到达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九章 万世一系(求推荐) 胡子睿正沉浸在‘前尘往事“的回忆中,此时蒙恬在旁边小声提醒道:”公子骑马的时侯不要分心啊!“ 胡子睿这才从回忆中惊醒,定了定神道:”蒙将军,此条直道听说是你负责修造的,说说这里面的故事呗“ 蒙恬一听他此言,顿时来了精神道:“说起这条直道的‘前因后果’,可没有比我更清楚的了!“ 胡子睿指往前方不远处道:“天色将近黄昏,大军就在前方安营休息吧“ 在一道清彻见底的小溪旁的草原上,秦军竖起了多个营帐,蒙恬安排警戒巡逻自不在话下。 在主帅大账里,胡子睿,蒙恬,尉缭,副将等人围坐席上,享用美味的晚餐。 这些行伍之人,话题自然离不开战争和兵法。此时蒙恬正以大将身份,“高谈阔论”道:”微臣记得,那还是始皇帝二十六年的事情了,当时我大秦军队已经攻灭了韩c魏c楚c燕c赵等国,始皇帝遂使将军王贲迫降齐国,至此,始皇帝并吞天下,结束了战国时期长达二百五六十年的群雄割据,互相攻伐的纷乱复杂局面,创建了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统一大帝国。“ ”微臣也认为始皇帝确是‘千古一帝’,可谓’雄心勃勃‘,’志向高远‘,他创建皇帝尊号,实行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周朝沿继下来的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有感于六国都使用自己的文字,实在是太不方便,于是统一文字,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实施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更大的制度和措施。“ 尉缭捻着白胡子道:”始皇帝为了让将自己费尽心力才打下来的大好江山,能够万世一系,首先是想求自身的长生,曾派卢生等方士入海寻求仙人的指点,可是卢生‘牢民伤财’,大费周章地折腾了几年,却没带回来长生不老仙药。卢生怕始皇帝责怪他,带回来了一本《录图书》,这本谶书上记录着一个足以让秦始皇震惊的秘密:‘亡秦者胡也’。“ 胡子睿知道谶语即占卜预言,不同于现代社会,谶语在秦汉时期非常流行于社会的各阶层中。在始皇帝看来,这条谶语中的胡人就是匈奴人,而胡子睿知道,这个胡乃是指的胡亥,当然这件事情,他放在心里不会跟他们说。 “微臣曾听家父说过,早在战国之时,匈奴单于利用骑兵行动迅速的优势,经常深入中原,对以农业为主的各国进行袭扰和掠夺。” 蒙恬道:”当时,秦c赵c燕各国都有边境与匈奴为邻,经常发生战争。由于各国忙于内战,一般对匈奴都采取守势,在北边修长城并派军队戍守。“ 蒙恬倒了杯水,润了润喉,接着说道:”战国末期,燕赵等国受到大秦帝国的打击,渐渐衰弱下来,匈奴人乘机南下,重新占领了北部边郡的许多地方,并以河南地(今内蒙c河套地区)为据点,直接威胁着秦朝的政治中心咸阳。对匈奴用兵,消除匈奴人的军事威胁,成为了始皇帝统一六国后的当务之急。“ 尉缭插道:”始皇帝在扫灭六国后,曾有意‘趁热打铁’一举收服匈奴,当时还曾经咨询过微臣的意见,但始皇帝的一腔热血,却遭到以丞相李斯为首的群臣的强烈反对而不得不搁置。“ 胡子睿带点不解地问道:”开疆拓土,对每个帝王来说,都是件好事,李斯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为何他们要阻止呢?“ “究其原因,还是他们认为‘劳师远征’匈奴只会消耗朝廷的力量却没有实际收益,不利于大秦帝国的长期发展。”蒙恬怒道:”在这帮人眼里,只看到钱!“ 副将插嘴道:”话说回来,听老人们说,以前的战争简单多了,胜败取决于一次性的’冲锋陷阵‘,数日便可作出分晓,即使是比较持久的围城战,也只二三十日的光景,哪像现在的战争,其中辛酸,真是说之不尽。” 尉缭道:”古时打的是君子仗,讲究的是’堂堂正正‘的对阵,目的是夺取俘虏c降服敌方。但现在却以占夺土地,杀死敌人为首务。败者便是亡身灭国之恨。所以谁敢不誓死抗敌,战争确是愈来愈艰难惨烈了。” 蒙恬也道:”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骑兵的战法也是越来越成熟了!“ 胡子睿”不懂就问“道:“我们此次出征的远征精兵劲旅团,是全骑兵的战队,编制上有不同吗?” ”最大的分别,是‘马皆有副’四个字,每个骑兵拥两匹战马,交替而骑。战马的训练更要严格,除能高速奔驰外,还要求跳跃c卧伏c渡水c上坡,能在战场交锋的’千变万化‘中,熟练地听从骑手的指挥,配合得’天衣无缝。‘“ 蒙恬慨然道:”所谓‘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是也。“ 胡子睿心道:”谁说只有现代人才思古的,你看,这大秦帝国的人不是也有思古之情么?“ 众人又聊起大秦直道的情况。 “微臣记得那年是始皇帝三十二年,始皇帝委派微臣率领三十万精兵强将向匈奴人发起了强悍的冲击,匈奴人没有料到大秦军队竟然敢主动进攻,当地驻守的都是一些小部落,大秦军队一举收复了河南地与榆中地区,第二年为预防匈奴人的报复,先发起进攻,又收复高阙,秦军的兵锋直抵阴山及河套地区。” 蒙恬笑了笑,似乎沉浸在往日荣耀的回忆中,顿了下道:“至此,大秦帝国的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c羌中,南至北向户(北回归线以南),北据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匈奴实在顶不住秦军的沉重打击最终远遁漠北。然而,凯旋的三十万秦军没有再接再厉进攻漠北,而是转攻为守,开始以战国时期燕c赵c秦三国北方长城为基础,就地修筑长城防御匈奴,这又是为什么呢?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章 克平天下(求收藏) 为了进一步巩固这里的统治,秦始皇于公元前211年迁三万多户居民到九原c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垦田生产,开拓边疆。这次大规模的移民,无论在经济上c军事上均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力地制止了匈奴的抢掠,而且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 秦始皇大力倡导的屯田制度,在大汉朝大放异彩,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都大力倡导,屯田的规模越来越多,尤其是宣帝朝的老将赵充国,写下千古雄文《条上屯田便宜十二事状》,系统总结了屯田的种种好处。 赵充国虽然身名不显,但他用计巧破羌人,羌人在西汉和平相处了几十年以后,东汉时再度崛起,他们为祸甚烈,可惜当时再无赵充国这样的将领,也正应了那句老话:“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赵充国c还有前文提过的韦贤等人都生活在汉宣帝一朝,“中兴大汉”的宣帝朝也是一个相当精彩的时代,他们的事迹详见拙作《重生之草根皇帝》。这里不详述。 三国时代,曹操鉴于当时战争连年不断,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发出了“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哀叹。 建安元年(196),曹操采纳枣祗c韩浩的建议,在许都(今河南许昌)附近进行屯田。屯田的土地是无主和荒芜的土地。劳动力c耕牛c农具是镇压黄巾起义中掳获的,有一部分劳动力号称为招募其实是被迫而来的。据说当年屯田收获谷物百万斛,缓解了社会矛盾。“于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 随后的隋c唐c明朝等各个历史时期,屯田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何屯田制为何如此“经久不衰”呢,我们就拿西域来举例,实施屯田制有三大好处: 首先,如果没有屯田,历代中央王朝统一西域的进程是很难实现的。西域地处边陲之地,距中原路途遥远,古代的技术水平没有现代发达,中央王朝想派出一支大军,从中原进入西域并耗费一定时间来完成军事任务,从后勤如粮食保障上讲,具有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笔者在此试举两例:1公元前89年,汉武帝曾经派汉军攻打投靠匈奴的车师,事后汉武帝自己评论这场战役时说道:“汉军破城,食至多,然而士卒自载不足以竟师(回师),强者尽食畜产,羸弱者道死数千人。” 2再比如后世的明朝成化年间,蒙古鞑靼部常常进犯陕北c甘肃一带,皇帝于是召集大臣讨论防御事宜。大臣们算了一笔账,如果征集5万劳工,用两个月的时间修葺长城,耗银不过100万两;而派出8万大军征讨鞑靼入侵者,每年粮草c运费折合银两,总计耗银近1000万两,成本高出十倍; 可见,如果中原王朝没有事先在西域设立屯田点以储备军需,是很难迅速而又持久地统一西域的。 其次,如果没有屯田,西域的社会稳定是难以保持的。西域不比中原那样人口稠密,自有其独特的地理特点:那就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往往被沙漠c戈壁分割成一块块相互隔绝的绿洲,这样的地埋特点也就造成了西域特有的政治格局,即各大绿洲往往会形成多个彼此不相统属的政治势力。 在中央王朝的势力没有统一西域前,它们之间往往相互攻伐,内乱不断,给当地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只有中央王朝的驻军在西域,才确保了各政治势力之间的安宁。而中央驻军所需的一切物资,又几乎全部依靠屯田来提供。 再次,屯田极大地节省了物资消耗。屯田是一种有组织的生产行为,其主要产品就是粮食。但是,笔者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屯田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聚财,而是为了消费。这里所讲的节省物资消耗,是指因为有了屯田,就可以避免由内地向西域长途运输物资带来的巨大消耗。 在古代的运载工具和道路状况的条件下,长途运输的物资消耗是巨大的。不论是在西域派军驻守,还是在派兵从内地到西域展开军事行动,都需要有巨大的物资支持,而消耗这些物资的主体,不是军队本身而是运输物资的民夫。 为何在中国古代,游牧民族能够屡屡危胁到中原王朝,其实主要原因就在于运输线啊!以步兵为主的汉人王朝,机动力比不上以骑兵为主的游牧民族,既使开始能取得一些胜利,而随着运输线的延长,防御的力量越来越弱,越来越容易遭受攻击;而且两条腿的步兵怎么追得上四条腿的骑兵,所以胜则小胜,败则全军覆灭。这个问题,在冷兵器时代,几乎是无解的! 胡子睿前世曾经看过云梦秦筒,他记得从一个秦国小官吏“喜“的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竹简上有如下规定:“军粮是由国家统一供应,士兵不许冒领军粮,违者戍边两年;私自买卖军粮的士兵,同样要受到惩罚;在饮食上,军官的待遇与士兵不同“ 出于会计的数字敏感性,胡子睿记得一个士兵每月的口粮大概在40斤左右,对于蒙恬戍边所带的30万秦军来说,粮草和武器装备的消耗是庞大的,仅一个月就要消耗掉粮食1200万斤,也就是6000吨,这还不包括军械c甲胄等其他军用物资。这些物资必须定时地由各地征收集中到咸阳,再由咸阳”千里迢迢“地送入九原。 像这样大的工程,始皇帝在各地同时进行着,这样巨大的消耗也只有像大秦帝国那样的耕战系统才能担负得起。 蒙恬道:“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以当时的路况从中原运1石粮食到北方前线,路上运输队要消耗192石的粮食,成本巨大,为了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始皇帝决心修建直道。” 尉缭也叹道:“为了向前线输送粮草,‘成千上万’的民夫死在了路上。”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一章 轩辕庙 (求推荐) 尉缭的话让胡子睿想起孟姜女的传说,其夫范喜良(卫辉人)被魏王征召修筑长城(今卫辉与辉县交界的战国长城)劳累而死,埋于长城之下。孟姜女寻夫哭至卫辉池山段长城,感动天地,哭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 因为秦始皇执政期间劳役众多,于是当时的人余就把魏王替换成了秦始皇,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胡子睿知道秦始皇这个锅背得其实挺冤的,不光是秦朝,各朝各代的中央王朝,只要有条件c有需要,也都尽量采取修筑长城的方式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 胡子睿知道有了万里长城就可以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然而匈奴人并没有消失,他们随时可能会再次南下。攻打匈奴的战争的难点便在于后勤运输,这成了困扰了秦始皇这位帝国的决策者长期的难题。 ”雄心勃勃“的秦始皇在帝国浩瀚的版图上,”高瞻远瞩“地反复地在心中勾画着反制匈奴巩固国防的宏伟蓝图。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秦始皇突然来了灵感,用中指从九原至云阳中间笔直而又利落的划过,像变魔术戏法一般地连接起了关中和漠北,于是便有了这条造福千年的秦直道。 胡子睿笑道:“如果说万里长城像一面‘牢不可破’的坚盾,那么大秦直道就是一柄‘无坚不催’的长剑;” 尉缭也笑道:“公子的比喻好生动啊,微臣也来一个,如果说长城是一张‘蓄势待发’的宝弓,那么大秦直道就是一支即将射出的利箭。” 胡子睿总结道:“横有万里长城,纵有大秦帝国直道,我大秦帝国对于那匈奴来说‘攻防一体’,‘收放自如’。” “公子说得好!”蒙恬c尉缭等人忙不迭的点头称赞。 “正是有了直道和长城的有力支撑,秦军随即取得了空前的军事胜利,沉重打击了匈奴人的嚣张气焰。” 蒙恬慨然道:“匈奴人打不过我们长城兵团,只好不断向北迁移,后退七百余里。正所谓‘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河套内外的广大地区摆脱了匈奴的侵扰,得到安定。” 他们几人又寒喧了一会,直到夜色深沉,才各自回营账休息。 胡子睿躲在床上睡不着,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从脑海中不断涌现出来,“辗转反侧”了半天,他终于进入了梦乡。 胡子睿梦见自己化身成太史公司马迁,为写好《史记》的开篇,他决定亲自去当地考察,第一站先来到翟道城(今黄陵)桥山一带。他独自一人四处奔走,观察地形,访问当地的老人,查看地方史料,抄写碑文,瞻仰遗迹,听取神话传说故事,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在翟道城周围方圆几十里,整整考察了四十多天,搜集了当地流传的大量的有关轩辕黄帝的传闻逸事,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可靠实据。 他结束了黄陵的考察,只身沿“秦直道“北上,穿行九原(今包头)千里之地,见到了秦筑长城c直道c亭障,领略了沿途那些美丽的风光。面对周围特异的地形地貌,面对秦人“天堑变通途”的改变大自然之功,司马迁也惊叹不已, 回长安后,他首先写出了《史记》中的第一篇《黄帝本纪》,第一次肯定了“黄帝崩,葬桥山“的重大历史事件。从此,黄帝陵始得传名于世。根据地方县志记载:司马迁这次考证过后,地方官员马上就创建了“轩辕庙“, 轩辕庙就是传说中华夏民族的始祖轩辕皇帝的陵园。汉武帝时代所建立的轩辕庙,一直延继到东汉末年,经过魏晋南北朝长达几百年的战乱,至隋唐时已基本湮灭无存。 唐代宗时重新于黄帝陵建轩辕庙,正式将祭祀轩辕皇帝这位华夏民族人文始祖的活动列为国祭,并开始重修扩建黄帝陵庙,轩辕庙遂成后世历朝历代君王祭祀黄帝的场所。 关于此次对秦直道的考查,司马迁感触万千,他在接下来的《秦始皇本纪》里说:“始皇帝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 在《蒙恬列传》中司马迁又说道:“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之说。 直道,其实是一条凶险的大道,为了修这条大道,军士c民众如同牲口般被驱赶着“堑山堙谷“,其状苦不可言。路途艰险,他们的尸体堆满了沟壑——没有大秦帝国的苛政严法,要完成此项“前无故人”的修建工程,绝无可能。 胡子睿更清楚修筑秦直道的那一年,秦始皇还同时开始修建阿房宫。司马迁在写《蒙恬列传》时,写道蒙恬被逼死前发出的叫屈声,他写下了“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的批判。 随着,梦中景色一变,胡子睿竟变成了著名的飞将军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他跟随骠骑大将军卫青从直道进军,杀得敌人“闻名丧胆”。 时空变幻中,他又变成了冠军侯霍去病,年青的战神充满着活力,他率领汉军铁骑沿着这条秦直道,率军北进两千多里,像飞将军一样突然出现在匈奴骑兵面前,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胡子睿驾着长车,长驱直入“踏破贺兰山缺!”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别称或曰即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为此悲歌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时空继续变幻,胡子睿这一次竟变成了汉武大帝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二章 旌旗千里 (求收藏) “雄才大略”的他,深知万里长城和秦直道的重要性,他效仿秦始皇,亲自颁下了巡边诏令道:“朕将巡边陲,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率师焉。行自云阳,北历上郡c西河c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 在胡子睿看来,秦始皇为后来强汉的崛起打下了深厚的根基,汉朝皇帝采用“黄老之术”与民休息,才有了后世的“文景之冶”以及“汉武大帝”的雄起;同样为继任者打根基的事,隋炀帝也做了一遍,而李唐王朝继承了大隋基业,也迎来了龙腾盛世。 与汉c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五代时石敬塘向契丹人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宋朝一开国就丢失了燕云十六州这种天然对异族的缓冲和防御关卡,面对已经封建化的强敌契丹人,宋朝只能在河北作消积防御,更何况北宋建都的开封本身就是四战之地,虽说宋军战力不弱,可是在战场上只有进攻才有主动权,光防守始终会有破绽,于是在立国一百多年后,北宋皇帝惨遭“靖康之耻”,虽然赵构在南方又将宋朝延续了一百多年,终于还是没有挡住蒙古人的铁骑,亡国亡天下。 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致力于恢复中原,在病榻上仍然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千古名句,可惜他的遗憾一直延续到明王朝建立,徐达率军北伐,才顺利收复燕云,此时距离燕云十六州离开中国,已经过去了四百多年。 当然,胡子睿既然携着扶助皇帝系统穿越而来,原来历史的进程肯定会改变!原来那些历史的遗憾,胡子睿不会再让他们发生,否则他穿越过来干么! 第二天上午,当他们在进军途中时,派出的斥候前来禀报军情。 原来,秦始皇崩于河北沙丘,按照路途的远近,本应由此循太行山前大道,转经函谷关,返回咸阳,可是胡亥等人却舍近求远,沿井陉c九原经直道回到都城,就是为了办一件事一一借此稳定和控制秦朝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一一长城军团,剪除正在上郡的扶苏和蒙恬,而且剪除行动应在胡亥等抵达上郡阳周之前结束,否则扶苏c蒙恬要朝见秦始皇,赵高c胡亥的阴谋就要败露。 在公子胡亥的大营里,此刻正是一付的景像,公子胡亥的大腿上枕着一个美人,他正搂着另外一个美人在饮酒作乐,旁边几个歌舞伎正在一边奏乐。他得知公子扶苏c蒙恬没有奉诏自裁,反而“兴义兵,清君侧”,正从九原出发,赶赴咸阳之时,不禁大吃一惊。那公子胡亥虽然生得白白净净,斯斯文文,颇得始皇帝宠爱,却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只继承了荒淫残暴的一面,始皇帝的雄才大略却是一点也见不到。 公子胡亥此时感觉有如“五雷轰顶”c“六神无主”,立即召集赵高前来议事。 赵高本是秦国宗室的远亲,究竟是什么样的远亲,何时从赵氏公族之中分出,因为没有其它更为确切的史料,已经无法准确地知道。可以确定的是当赵高出生时,已与普通庶民无异。 赵高的母亲当年因为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秦朝官府专门设立的收容刑满释放人员工作的隐官,赵高兄弟皆出生于此。 隐官一词,不仅用来指称收容刑余者的官府手工作坊,更用来指称被收容于隐官的刑余之人,在实行爵制等级身份的秦朝社会中,隐官是一种法律定义明确的身份,其身份与(减刑有期)刑徒的司寇同等,在没有爵位的什伍c公卒和庶人之下一等,其田宅名有量的限制为半顷半宅,相当于庶人等级的一半,允许单独立户。 通俗来说,隐官是介于庶人和奴隶之间的一种身份,相当于今天的刑满释放人员。因为母亲的身份为刑余隐官的原故,所以史称赵高出生卑贱。 在秦代的等级身份规定中,在隐官劳动生活的人,地位在普通庶民之下,所能占有的土地和住宅,只有普通庶民的一半。 秦朝法律注重公正,隐官虽然地位低下,其婚姻却不受限制,隐官子女的身份也同于普通庶民。赵高的父亲,大概是在隐官工作的下级文法官吏,通晓法律,精于书法,他在隐官任职时结识了赵高的母亲,组建了家庭,生下赵高兄弟。 秦朝是注重世代传承的国家,“子承父业”c重视吏冶成了秦朝的国策。赵高成年以后能够走法律c书法的道路入仕,成为当时第一流的书法家和法学家,与父亲的职业和影响可谓是密不可分。 与赵高类似的是,汉代名臣张汤也是刀笔之吏,是子承父业,他的执法行政能力,完全受家传和父亲的影响。张汤之子张安世也是如此,张家世代以律学传家,皆是身传家教的世业。如是赵高不是去了势的话,而是类似张汤这样有儿子传承家业,也许他就不会走上那条不归路,当然,历史是不容假设的。 赵高从小精明强干,敏捷好学,二十多岁时就进入宫廷担任尚书卒吏,类似于皇帝的文秘,赵高的书法水平,堪称一流,尤其善长写大篆,在秦国朝堂上,他的书法水平仅次于丞相李斯,被后世列为书法大家之一。 秦王嬴政听说他为人勤奋,精通法律又写得一手好字,在众多尚书卒吏中能够脱颖而出,于是任命赵高为中车府令。 大秦帝国的中车府令主要是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对车马的驾驭管理和保卫皇帝安全的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 根据秦代法律规定,合格的车士,身高七尺五寸以上,车技熟练,能追逐奔马,能上下驰车,能驾车左右周旋。武艺高强,能引八石强弩,能在驰骋中左右开弓。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三章 祖龙魂死秦犹在 (求推荐) 赵高能够胜任中车府令,并不应该是人们印象中的那种太监形象,而应该是当时秦国宫内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才。 后来始皇帝命赵高兼任公子胡亥的教师,叫他判案断狱。由于赵高善于“观言察色”c“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 始皇帝晚年为求长生,听取方士之言,不再轻易让外人接近身边。咸阳宫室众多,如此宏大的宫廷里,始皇帝究竟身在何处,一概不许外人知道,只有中书令赵高除外。 赵高负责将所有内阁有关政务的文书拿到宫中,送到皇帝的面前,为的是得到皇帝的裁示,皇帝的圣裁结束后,当即将那些文书送往作为执行机构的内阁。 始皇帝彻底废除了古代的分封制度,他把战国时期秦国已经实行的郡县制推行到全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叫郡县制,如郡设郡守c郡尉和监御史,分别掌管政务c军事和监察。一郡之内辖若干县,县设县令或县长,此外还有县尉c县丞。一县之内再分为若干乡,乡之下有亭c里等,构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 秦朝的中央机关实“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c太尉c御史大夫,分管政务c军事和监察。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相互制约,都直接为皇帝负责,使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 三公之下设九卿,具体是: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卫尉,掌管皇宫保卫;郎中令,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典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廷尉,负责司法;治粟内史,负责租税和全国财政;宗正,管理皇室亲族内部事务;少府,掌管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廷尉,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 这个倒金字塔的最塔尖的就是皇帝,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废除子议父c臣议君的“谥法“,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c三世计,以至“传之无穷“。这些规定都表明皇帝的神圣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使皇帝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 皇帝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大秦帝国掌管内阁大权的丞相职务,由“闻名遐迩”的李斯担任。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李斯与王绾c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秦始皇“投桃报李”,任命李斯为丞相。 李斯感念秦始皇的知遇之恩,于是他向秦始皇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c《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随后,李斯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c文字c度量衡制度。 李斯的政治主张全部获得了秦始皇的实施,这些政冶制度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胡子睿清晰记得,郭沫若曾经写过《十批判书》尊孔反法,后世的天朝太祖曾经给他写过一首诗: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这首诗的具体意思,作者就不分析了,只是对其中的几个人作解饰:祖龙是秦始皇,子厚指柳宗元,文王指周文王。 李斯的几个儿子全都娶了始皇帝的女儿为妻,他的女儿则全部与皇帝家族结为秦晋之好,可是就连李斯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宰相,竟然也无法获知始皇帝究竟身在宫殿何处。 尽管始皇帝的行踪非常隐密,还是有个人是例外的,这人就是赵高! 赵高之所以会如此特殊,完全是出于秦始皇的以下心态:“宦官怎么能算人呢?“ 历朝历代的宫廷里,帝王身居深宫,任何私生活的秘密,都逃不过那些宦官的耳目,其理由就在于他们不算是正常的男人。 大秦帝国攻灭六国,一统天下后,自然会将宫女c美人也收纳进来,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后宫团。因为美女太多,在灭六国的过程中,嬴政只得不断地营造宫殿,方便置纳。《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 仿佛是感知到死神的脚步离自己越来越近了,在秦始皇死之前两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在渭南上林苑(今陕西长安境内)大兴土地,修造的“史无前例”的巨大工程“阿房宫”,著名的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而阿房宫仅仅只是完成了其前殿部分,可见秦始皇规划中的宫殿范围之大,里面的美女之多,嬴政如何荒淫了。 有了“始皇帝”的带头作用,此后的历朝历代封建帝王,纷纷效之,在后宫的营建上不遗余力。《礼记·昬义》中所记的后宫“标配”:“古者天子后立六宫c三夫人c九嫔c二十七世妇c八十一御妻”,根本就没有人遵守,纵欲成为中国古代帝王的一大性格特征。 这么多宫人自然需要有人来管理,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皇帝,皇宫里还有数百名按照例都要去势的宦官,其中赵高的资格最老,他特别善于辞令,为人机灵,反应敏捷,因此深得始皇帝的宠信。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四章 生杀予夺 (求收藏) 赵高显然修练过某种呼吸秘术,他走起路来步子极为轻盈,即使是呆在始皇帝身边,料理日常事务时,他也不会让始皇帝感到他的存在。当他走在宫庭里铺满青砖的地面上,赵高就像猫儿一样,从不发出声响。 始皇帝夜里经常要到后宫临幸女子,他每次临幸的女子都不同。在临幸前,赵高要把那些女人领到皇帝所在的房间里去。 赵高事前要让女子脱掉衣服检查一遍,以防其随身带有匕首或毒药等物品;皇帝临幸时,他会呆在房间里侍候,监视里面的动静,防止在高潮时侯女子不会突然暴起发难。 他精心安排好与这件事有关的一切,除此之外,赵高一直跟在始皇帝身后,不分白天黑夜地在宫中走来走去。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始皇帝,宫女和宦官们私下里常常这么评价道:“赵高简直就像是个皇帝的影子!” 这样的评价,久而久之,自然也传到始皇帝的耳朵里面,他内心也渐渐得出了结论,即:赵高只是朕的影子,不算是个人。 始皇帝还“理所当然”地认为,神仙也不会把这个影子当成人的,影子不会影响朕的长生大计! 尽管在始皇帝c宫女c宦官们的心目中,赵高只是个始皇帝的影子,赵高心中却从来不这样想,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正常的人,不仅如此,赵高心里甚至还抱有这样一种想法:普天之下,难道还有我这么了不起的人吗? 作为一个出身如此卑贱的人来说,赵高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多,而且他掌握的都是非常机密的事情。对于宫廷外面的人来讲,由始皇帝创造,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皇帝概念让人耳目一新,而且皇帝不光有着尊贵的身份,还掌握有绝对的权力,确实颇让人感觉奇妙和羡慕。 但对于赵高这位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的宦官来说,始皇帝只不过是一个露出老态的男人而已,虽然赵高极善于隐忍,然而在他头脑里还是不可抑制的滋生出一种奇妙的权力意识,自己暗中握有对皇帝的“生杀予夺”之权, 随着岁月的流逝,赵高头脑里的这种对权力的渴望和运用权力的意识变得愈来愈强,赵高拿着文书往返于始皇帝和丞相李斯之间。始皇帝的旨意也由他代为传达。对于丞相李斯来讲,既然始皇帝已变成平日里难得见一次面的君主,那么从宦官赵高口里吐出来的话语,也只好“信以为真”地当成是始皇帝的诏书了。 赵高传达始皇帝的旨意时,总要先说上一句:“皇帝诏曰。“以显示其异常的威严,暗含着要求李斯乖乖听命的意思。 赵高这套玩弄权术,“狐假虎威”的把戏,其实并不十分高明,李斯是多聪明的人,一眼就看穿了,他心里难免很不受用,不过,他也明白赵高毕竟是皇帝的近臣,倘若惹恼了赵高,就不知道他会到始皇帝跟前怎样告自己的状了。 李斯的丞相宝座来之不易,他三十岁之前一直无所建事地在小城上蔡混日子,后来看到老鼠的不同迹遇,有了深切的感悟,才终于鼓起斗志,踏上政坛。 经过了将近四十年的仕途生涯,李斯一路上斗倒了吕不韦c韩非等天才政客,历经艰难险阻,才爬到丞相这一人之下的宝座,他太明白大秦帝国至高无上的权力只掌握在始皇帝一人手里。虽说大秦帝国以法冶国,但唯独始皇帝是可以超越法律的,他的话就是法。如果始皇帝听信了赵高的谗言,李斯不敢想像自己会有怎样的结局。 为了保往“得来不易”的丞相宝座,李斯“思前想后”终于屈服在了赵高的淫威之下,在他面前表现出一副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的样子,就宛如是在始皇帝面前一般。 “连百官之首的丞相李斯都畏惧我了。“赵高心中暗自得意,虽然他“心里自鸣得意”,不过表面上来看赵高对李斯还是一如既往地谦恭有礼。 当赵高面对李斯的时候,偶尔还会产生“自己就是皇帝“的错觉。言行之间巳开始逐渐露出锋芒。李斯则始终保持另外一种心态,每当面对这位丑陋的被去势之人,他都是将赵高当做皇帝的替身来对待,始终不敢有片刻疏忽大意。 赵高闻讯后也不敢怠慢,忙命手下去寻李斯,前来议事。然而,李斯并不在营账中,原来他和小宦官一起去了辒凉车那里。 此时正至夏季,温度很高,秦始皇已经死了数天,尸体已经越来越散出强烈的臭味。 宦官不知所措,于是来向李斯问计。 李斯明白过来,急步向秦始皇所在的辒凉车中奔去。 秦始皇的交通工具叫“辒凉车”,这车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房车”:车体宽大,可卧可躺,乘坐舒适,“幸”女人很方便。内置碳炉,冬可取暖;四周有窗,夏可纳凉,如现在空调车一般高级。每次出巡,必配置美女跟随。 这里清风跟大家说句题外话,如果去西安游玩的时侯,看到的兵马俑坑出土的二号铜马车,即为辒凉车,只不过按比例缩小了一半而已。 李斯刚刚进入车内立即顺手将车门带上。果然,那种强烈的臭味,正是从嬴政尸体上散发出来的。 路上随行的宦官也是机敏之人,早已将车窗紧闭,强烈的臭味盘踞在狭小的车厢里,散发不去,更显得格外浓烈。 宦官谎谎张张地问道:“丞相,味道越来越重了,该如何遮掩下去?” 李斯神色凝重,像是没有听到他的话。 “始皇帝怎么会死,他怎么能丢下我就这样死去呢!” 原来李斯一直在内心里回避着嬴政的死,只是大家都怎么说,他才勉强接受这个事实:“我都快活到80了,他才50多岁啊。“ 虽然眼前的始皇帝已然白发苍苍,但在李斯心目中,永远忘不了当初他初见嬴政时的情景,那时的嬴政还是个一个在雪中赏景寻梅的英俊少年,那时的秦国大权还掌握在吕不韦手里,那时没有几个人会相信秦朝会统一天下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五章 千古一帝 (求推荐) 李斯为年轻的嬴政划画出了一幅宏伟无比的蓝图,他深深地打动了嬴政,从此君臣携手斗垮了吕不韦,统一了六国,打造出一个流传数千年的大秦制度。 ”没有‘天崩地裂’,没有‘电闪雷鸣’,天地间什么异象都没有啊!“李斯浑身颤抖,哭的眼泪鼻涕满脸乱淌道:“陛下可是一统六国的始皇帝啊,居然就这么走了,就这样突然的走了。” 宦官见状连忙劝解道:“丞相,陛下已经走了啊,去了另一个世界,再也会不来了啊。现在,我们还是想个办法,掩住臭味吧。” 李斯知道始皇帝的尸体开始散发出臭味,虽然看起来虽然是一件小事,却足以影响到他们计划的成败。 自从始皇帝死后的那一天,大臣中没有人再看到他从辒凉车出来,李斯知道已经有人在私下里议论纷纷,已经开始怀疑始皇帝的生死了,如果散发出的臭味越来越重,引起大家的怀疑,甚至他们会要求始皇帝接见他们,那样就会引发一场巨大的信任危机! 李斯又看了一眼嬴政的遗容,他的面容“栩栩如生”,嘴角似乎露出一抹笑容,像是在讽刺他,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背叛了两人共同的理想。 李斯道:“多买些鲍鱼吧,放在车上,有人问起,就说是皇帝陛下要吃的,现在也只能以臭攻臭了。“ 说完李斯头也不回地走了,在回去的路上,他边走边想着心事:”嬴政,我的确背叛了你!我和赵高c胡亥合谋修改了你的遗嘱,还下诏书逼扶苏c蒙恬自裁!“ ”我也不想我们君臣如此收场,如果我死在前面,该有多好,可惜的是,生死不是人能够掌握的,所以,尽管你身前是‘号今天下,莫敢不从’的至尊,死后却什么也不做不了。“ 李斯暗自下了决心:”'世上没有后悔药卖’,现在的我既然做上了贼船,想抽身也不是这样容易了,恐怕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赵高派来的宦官此时终于寻到李斯,听闻公子胡亥传唤,李斯不敢怠慢,连忙赶到公子胡亥的营账时,当李斯匆匆忙忙地进账时,看到公子胡亥和赵高两人正谈得起劲。 原来自从战国末期,赵国女子擅长歌舞,化妆之名传遍全国,公子胡亥久闻赵女妖艳,便命赵高从附近州郡强抢民女供自己淫乐。 李斯听闻公子胡亥一路上无女不欢,肆意淫乐,始皇帝驾崩,他毫无为人子的悲伤,此时不禁出言劝谏道:“数日不见,微臣听闻公子你把女子藏在车队里,有没有这件事?” 公子胡亥做出一付惊讶的样子道:“丞相,你听那里传出来的谣言,根本没有这种事。” 李斯又追问道:“听说公子不仅将女子带在车里淫乐,还私下命人买鸡肉,猪肉吃。” 公子胡亥顿了一下,才“吞吞吐吐”地说道:“没有没有这回事!” 李斯的质问并非“捕风捉影”,他手下早就查得“清清楚楚”,一些文武大臣也找过他,让他奉劝胡亥收敛些,只不过公子胡亥对他一直避而不见,今天好不容易见到了他,岂能让他就这样蒙蔽自己,李斯还待追问,赵高此时插嘴道:“丞相,关于这些琐事,我私下会和你解释。今天请丞相来,是有紧急的公事要和丞相商议。“ “这那里是什么琐事啊,从三代开始(夏,商,周)孝道便是大道,如今在始皇帝的丧期内,私下买肉,和女子欢好,都是违反孝道的行为,《诗》说:‘籍曰未知,亦既抱子。’五刑的条文也规定,罪孽没有比不孝更大的。” 李斯捉住赵高言辞上的漏洞,趋势发威,他此刻“怒发冲冠”,有如雄狮猛虎,尽显丞相之威道:“古代的周襄王不能侍奉好母亲,《春秋》就说‘天王出居到郑国’,因为他不孝而被赶出京城,使他与天下人隔绝。“,大秦制度也规定,宗庙比君王更重要,公子还没有到高庙接受大命,就不可以继承上天的意旨而奉祀祖宗宗庙c统治天下万民。” 赵高见李斯发怒,心中也有几分忌惮,便给公子胡亥作了个眼色。 赵高打圆场道:“丞相息怒,公子年少,这些都是小宦官纵容公子做的!” 公子胡亥也作势怒道:“将他推出去斩了。“ 小宦官忙不迭地喊冤,刽子手不容分说地将他推下去斩了。 李斯这才摆了摆手道:”请公子收敛些吧。’“ 公子胡亥闻言,脸上一红,连忙闭上了嘴,正了正衣冠,摆出一付正襟危坐的架式。 赵高毕竟老到一些,虽然心里瞧不起李斯,但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对付公子扶苏和蒙恬,他摆出一付谦恭有礼的样子道:“这里有紧急军情,请丞相过目!” 李斯阅后,不禁惊讶不已,心道:”公子扶苏没有奉诏,而且还调离王离,还以”起义兵c清君侧“的名义,亲率大军,正从九原赶赴咸阳,这不像是他一贯的风格啊,听闻之前,公子扶苏得了一场大病,病得快要死了,怎么不但没有病死,现在反而还转了性子呢“ 公子胡亥道:“丞相,公子扶苏作反,该如何应对?” 李斯出言搪塞道:“天命如果在公子这边,怕什么扶苏呢!” 赵高见势头不对,连忙向公子胡亥使了个眼神,胡亥会意,连忙按刚才两人合计好的话,说道:“本公子素闻丞相文才斐然,当日所写的《谏逐客书》可谓千古雄文,且丞相对始皇帝了解甚深,本公子欲让丞相再写一封诏书给那扶苏,最好能让他羞愧自杀!” 李斯何等聪明人,他们的技俩再看在眼里,他此时有心再劝公子胡亥几句。 可是公子胡亥早就露出不耐之色,李斯欲言又止,反被公子胡亥笑为年老痴呆。 李斯一怒之下便拂袖而出,在回来的路上,他不禁回想起当日初见始皇帝的情景,为何始皇帝c公子胡亥,父子二人,一个聪明绝顶,一个愚如猪狗,自己在聪明绝顶的始皇帝面前颇受重视,可是在愚如猪狗的公子胡亥心目中则被讥笑c嘲弄,可见能遇到始皇帝这样的“千古一帝”也是自己的幸运,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六章 颠覆秦朝的大太监(求收藏) 李斯的脑袋里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难道始皇帝将公子扶苏贬到九原去,是为了保护他? 他在心中反复推敲着,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原来始皇帝见公子扶苏数次反对他的政策,而以自己为首的朝中大臣,个个都持法家观点,与扶苏政见不合。 始皇帝何等聪明之人,知道再让公子扶苏留在咸阳,还是会被朝臣们各种攻击,最后只会让他更加孤立,不如让他去九原,远离朝堂,这样既保护了他,还能让他在军中培植威信,未来一旦始皇帝架崩,公子扶苏即位后,有蒙氏一族的支持,长城军团做后盾,面对朝堂中的反对势力时,也能纵容把握大局。 李斯知道秦国的王子从军或者有军队支持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秦孝公任命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触动了秦国权贵们的利益,引起了强力反弹,幸亏有他在军队中的哥哥,全心全意的支持他,把反对势力都弹压下去,商鞅才能把改革进行下去,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始皇帝小时侯是被吕不韦从赵国回来的,没有军方的支持,所以一直是被架空的,一直到李斯和始皇帝联手放逐吕不韦之后,才掌握了军政大权。 李斯还记得初见始皇帝的时侯,他能明显感到始皇帝郁郁寡欢的情绪。这段悲惨的记忆,始皇帝想必是记忆深刻,所以他怕扶苏将来会像自己一样被架空或者被推翻,才“放逐”扶苏到军中,去接触蒙氏兄弟。 蒙氏身为大秦世代将门,大秦统一六国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始皇帝更相信他们会忠于自己,忠于扶苏。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年下“逐客令”的时候,身为赵人的蒙氏家族未被驱赶。始皇帝这么做是为了让扶苏有自己的班底。 李斯刚刚回到自己的营账中,手下人来通报,赵高求见。 李斯心里对赵高也有几分忌惮道:”这个时侯他来做什么?我不想见他,打发他走!“ 赵高此时已经闯入账中,笑道:”丞相,不必拒我于千里之外,我来只是送件东西给丞相看。“ 李斯挥了挥手,手下全部退出账外,账内只余他和赵高两人。 李斯有点好奇的道:”赵高,你有何物跟本相看啊。“ 赵高拿出一份诏书,笑道:“丞相,你看这是何物啊?” 李斯汗流夹背,接着诏书的双手抖得厉害,他根本不用看,也不会会忘了这份诏书,原来赵高拿的来正是始皇帝的遗诏。 李斯惊道:“当日,我不是看见你把诏书烧了么,为何,现在诏书还在你手上?” 那天的情景,李斯经常在噩梦中回想起,那实在他漫长人生中的最黑暗一天,李斯,堂堂的帝国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名满天下”的贤臣,居然被赵高这样一个宦官,他平素瞧不起的小人物危胁着,走上了背叛始皇帝,背叛大半生的事业的不归路! 七月流火,那天中午更是让人热的受不了,始皇帝从早上开始就陷入了昏迷中,他勉强支撑到了中午,终于停止了呼吸,在他弥留之际,他留下了一道诏书:“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会同大臣元老议立二世皇帝!“ 当时只有赵高在一旁待侯,始皇帝非常信任赵高,毕竟这个宦官在自己身边”鞍前马后“地待侯了二十多年,然而始皇帝一死,一直隐忍多年不发的赵高,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魔鬼,开始了他一生中最疯狂,也是最精彩的表演。 赵高心道:”李斯,扶苏,蒙恬,蒙毅你们几个在台上表演的时间够长了,我也研究了你们多年,你们每个人的弱点我都了解得清清楚楚,现在该是我上台表演的时间到了。“ 始皇帝的车上除他之外,还有一个太医在旁待侯,赵高满脸凶恶之色地威胁道:”始皇帝架崩的事情谁也不能说,否则就要你的命!“ 赵高脸色阴沉,一字一句道:“陛下并没有驾崩。还在这辆辊琼车上。直到还幸咸阳,一直还花在人世,如果你胆敢泄露出去,我会按谋反罪来处罚你,到时侯不光是你自己要死,你的亲族都会受到你的连累而被诛灭。“ 太医本来就是他的人,此时那敢反抗,他低下头,大声道:”诺!“ 安置好了太医,赵高定了定神,在心中盘算好了接下来的说辞,便叫了两个小宦官,分别去请公子胡亥,李斯前来。 赵高把胡亥,李斯两人叫到车上,遣散了宦官,紧闭着车上的窗门,才向他们宣布了始皇帝的死讯。 公子胡亥本就是个无能之辈,此时吓得脸色发白,不知所措。 李斯大惊失色,吓得几乎无法站稳。 “这是臣的失职。臣身为丞相,没有想道陛下的病竟然会严重到这种程度。“李斯将额头碰到地板上,痛哭失声,他说话的语气中也包含着对赵高的愤恨这情一一可误的宦官,竟然胆敢隐瞒始皇帝的病情。此刻的李斯真想依照哪条刑律将赵高处以死刑。对作为刑名家的李斯来说,运用法律手段让赵高身首异处,对他而言“易如翻掌”。 “现在始皇帝都已经死了,自己还能怎么做呢?可恨,自己居然连陛下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李斯心道:“陛下,你怎么能如此轻易就走了啊!” 赵高仿佛感觉到了他的敌意,伸手将烛光拔亮了些。 车里面光线很暗,李斯看着赵高那张熟悉的面容,心中突然一惊,在烛火的照射下,他那张脸看上去比竟比平时显得狰狞了很多。 赵高从杯里拿出了一捆帛书,展开来放在书案上,代头跪拜道:“始皇帝有遗诏在此!” 李斯c公子胡亥也连忙起身跪拜。 诏书的内容是:兵权交付大将军蒙恬,扶苏回咸阳主持皇帝国葬,而后再由扶苏主持会同大臣并(皇族)元老议决拥立皇帝!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七章 相爱相杀(求推荐) 赵高补充道:当时皇帝已经预感到自己的死,便口述了这道诏书,并要将它送到公子扶苏那里。 李斯此时回过神道:“既然是始皇帝的遗命,为人臣子者也只能遵守了。” 公子胡亥本就是个没主意的人,此时,只拿着眼睛看着赵高。 赵高来出对始皇帝的态度对公子胡亥道:“请公子回去敬侯佳音,微臣与丞相有几句话要说。” 赵高此时送走公子胡亥是因为胡亥的心思他再了解不过,他一切皆会听自己的,更何况,自从始皇帝创立皇帝宝座以来,天下人那个不想当皇帝。 送走了胡亥,赵高才“斩钉截铁”地说道:“丞相,我不认为此时要把这道诏书给公子扶苏!” 李斯带着迷惑的眼神望向他。 赵高慨然道:“始皇帝一统天下,创造皇帝尊位,然而天下之人未必都信服,如今,当他们得知始皇帝已经驾崩,恐怕关东诸国都会起来造反,那时只怕这天下不再为大秦所有,所以还不如隐藏这消息,直到回到咸阳,给始皇帝发丧时才宣布。” 李斯多聪明的人啊,岂能被赵高几句话打动,李斯作势道:“君欲不奉天子明诏,欲造反乎!” “丞相言重了,高岂敢有谋反之心!”赵高道:“俗语有云:乱命不受!此地为皆日赵武灵王病死之地,赵武灵王当年因为立储之事,而死于非命,始皇帝弥留之际,想起这段历史故事,才改立了扶苏,原本始皇帝立的就是公子胡亥!” 李斯叹道:“始皇帝尸骨未寒,斯岂能擅自更改遗诏。” 赵高于是又将蒙恬拿出来劝李斯,李斯反倒嘲笑他道:“蒙恬c蒙毅两个小辈,皆是斯看着长大的,此辈乃是君的对手,非吾敌手!” 赵高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道:“诚如丞相所言,可是那公子扶苏一向与丞相政见相反,他才是丞相的大敌啊,遍观众公子,只有扶苏和胡亥能继承大统,如今,公子胡亥已经同意,只待丞相一言,则大秦江山永固。” 李斯此时摸着胡子,沉吟不语,良久叹道:“君之所言,也不无道理,可是如今天子诏书明示公子扶苏为继承人,不容修改啊。” 赵高见李斯态度有所转折,连忙趁热打铁道:“公子扶苏的母亲乃是昌平君之妹,素闻当年丞相也曾参与处置昌平君一案,丞相可还记得否?“ 李斯闻言苦笑了一声,昌平君可是末代楚王,围绕着昌平君以及发生在他身上的一系列事件,对秦国政坛的影响可谓巨大,通过解析昌平君这个人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史官们当年没有记录,浮在浩瀚史书下的隐藏的历史。 昌平君,芈姓(没错,和芈月同样的姓)熊氏,外祖父为秦昭襄王。原来战国末年,楚国郢都为秦国所破,大片国土为秦所占,楚顷襄王将都城迁至寿春,甚至将王子作为质子送到秦国,以求取和平,这个王子就是熊元。此时的秦昭襄王尚且在世,楚国无力与秦抗争。等到楚顷襄王病逝,熊元在春申君的帮助下回国夺取王位,也就是后来的楚考烈王。 《战国策》又载:“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后来因春申君引荐李园之妹给楚考烈王后,间接引发楚国动乱。这场动乱又是因为李园之妹怀孕,生子熊犹,这个熊犹后来继位,是为楚哀王,但楚哀王后来又为异母兄负刍所谋杀。 楚考烈王后来在秦国娶了妻,生了一儿一女,昌平君就是他的儿子,扶苏的母亲则是他的女儿。 当年吕不韦之所以能在秦国兴起,无法摆脱一位后宫的女人,这位女人就是华阳太后,华阳太后本是楚国人,嫁到秦国。华阳太后是秦孝文王的王后,这位女人并无子嗣,因公子子楚很孝敬,而将他认为为养子,这直接促成子楚继位为秦庄襄王,吕不韦成为一朝国相。因秦孝文王c秦庄襄王在位时间都非常短暂,能够决定秦王嬴政的地位的人就是华阳太后,其作用“举足轻重”。 华阳太后尽力撮合赢政和昌平君之妹的婚事,显然也含着给秦,楚两国联姻,希望两国能够和平相处之意。 后来公子扶苏便出生了,算起辈份来,公子扶苏还得叫昌平君一声舅舅。 正是有这些前因后果,当日昌平君作为楚国公子,在秦c楚两国连年大战之际,居然还能在秦国被列为丞相。 当然昌平君也是一个才华横溢之人,在秦王嬴政前期,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在嫪毐之乱中,最大功臣就是昌平君。《史记》载:“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c官骑c戎翟君公c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c昌文君发卒攻毐。” 此年为公元前238年,这年是秦王嬴政亲政之年。昌平君有“发卒”之权,显然说明在秦王嬴政亲政之前,昌平君已借华阳太后之力,已经掌握了秦国的部分军权。 随后赢政除掉吕不韦,昌平君也立下了不少功劳。然而,这一切随着华阳太后的死都改变了,昌平君发现嬴政不仅仅只是要作秦王,他竟然要攻灭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帝国,昌平君与嬴政政见不合,不容于朝堂之上,他也渐渐被“投闲置散”。 昌平君最后消失在秦国,是在一场关于秦统一六国的大会议之后,而这一切还要往前追溯到秦王政二十年,当年,燕国太子姬丹派遣荆轲刺杀秦王,行动失败后,暴怒的嬴政命令秦军进攻燕国,大破燕军,当时统领秦军的大将,乃是与白起同辈的名将王翦。王翦主持的这次军事行动,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秦军攻克了燕国首都蓟城(今北京)。 在这场战争中,王翦的部下,少年将军李信作战勇敢,在众多秦军将领中“脱颖而出”。李信领军深追猛打,击杀燕国太子姬丹,将姬丹的首级呈送秦王嬴政。姬丹是策划荆轲行刺的主谋,是嬴政发动这场战争的目标,志在必得的仇敌,李信的功绩,大得嬴政的赏识,嬴政赞曰:“李将军果然年少勇壮!”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八章 千百年前的错(求收藏) 进攻燕国的军事行动结束以后,秦始皇开始筹划新的军事计划。当时,韩国已经被攻灭,赵国的首都邯郸也已经被攻占,如今,燕国首都蓟城也被攻占,魏国也被打残了,秦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锁定在楚国。这个时候,围绕着进攻楚国的军事计划,秦国朝廷出现了意见分歧。 秦王嬴政以为,历次秦楚之间的战争,都表明在秦国虎狼之师面前,楚国似乎不堪一击,秦军可以如灭燕国一般以摧枯拉朽之势速定楚国。 嬴政作为千古一帝,做出这个判断,也有他的根据。原来,就在王翦统领秦军主力进攻燕国的同时,王翦的儿子王贲统领另外一支秦军,对楚国作了试探性的攻击,结果是大胜而归,似乎显示了以大秦之力灭楚并不困难。 在朝廷的会议上,秦王嬴政意气风发,与诸位大臣c将军们开怀畅饮,意欲一举灭楚,早日统一天下。嬴政特意问李信说:“寡人准备攻取楚国,以李将军度量,需要动用多少军队?“李信年轻气盛,又刚刚立下灭燕国的大功,他站起来满脸涨红地当即表态道:“请大王给臣二十万士兵。“ 嬴政闻言“不置可否”,回过头又问王翦:“王将军您看呢?“ 王翦为人老诚稳重,他考虑表刻后,回答道:“楚国是大国,如果让臣带军,非六十万人不可。“ 六十万军队,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相当于全国所能够动员的军队的总数。王翦要用六十万人,表明王翦以为,攻灭楚国相当艰难,必须倾举国之力,实行总动员,才有成功的可能。 嬴政正在兴头上,当众嘲笑王翦说:“王将军果然年纪大了,怎么变得如此胆怯。“他还夸奖李信说:“李将军果然是年轻气盛,说得好!“ 始皇帝召开朝廷会议征求大臣们的意见时,他对进攻楚国的方略或许已经有了看法,对于人选也有了腹案。但既然是会议,应该要听取大家的意见,最低程度也应该做到尊重,说明这个时候三十多岁的嬴政,已经开始走上专权主断之路。 不管怎么说,廷议的结果,嬴政任命李信为大将,统领二十万秦军进攻楚国。而王翦呢,则被免职贬斥出京,让他退休回到故乡频阳去安度晚年。这件事情,是秦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秦国史官特地在二十一年的大事记中记录了这件事情,后世的司马迁也是根据秦国史官的记载来写的史记。 秦国君臣讨论攻楚方案的这次会议,秦国政府的主要大臣和秦军的主要将领都出席了。当时,昌平君是右丞相,不管是按制度还是依常理,他都是会议的参加者。 然而,史书上有关昌平君对这件事情持什么态度,有什么意见,完全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载,让人难以理解。 笔者学习历史的方法是:史书上没有记载的事,绝不等于没有;不可思议的事情,一定有大可思议的理由。 前文已经提到过,昌平君是楚考烈王的庶子,楚国是他的祖国,当时在位的楚王负刍是他的庶兄弟。以情理而论,在祖国即将灭亡的时候,在亲人们即将灭绝的时候,昌平君肯定会有有苦恼和痛苦他会对这件事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即使不考虑任何个人的情绪,身为秦国丞相的楚国公子昌平君,在秦军即将大举进攻楚国,甚至发动灭国之战时,他在秦国朝堂上的处境一定是非常微妙的。 让我们代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考虑到昌平君与王翦几乎在同一时间被贬斥出咸阳,考虑到他的食客几乎全部跟随出了咸阳,再考虑他后来反秦复楚c被项燕立为楚王的事情,我们来作一个大胆的推理,当日在秦国君臣讨论攻楚方案的这次会议上,提起进攻楚国的问题,昌平君与秦王嬴政意见不合,他可能是附和王翦,持慎重态度,甚至有反应可能比这反应得更加激烈,结果是遭到与王翦同样的命运,被免职打发到郢陈去了。 被秦国灭掉的韩国发生了暴乱,派昌平君去镇压了叛乱。虽然韩国叛乱被成功镇压,但是其他各地的贵族们却也“蠢蠢欲动”,因此嬴政派他到楚国的旧都郢陈安抚当地的楚人, 在昌平君被迁徙到郢陈这件事情上,秦王嬴政可谓是一箭双雕:一方面,他借韩国发生了暴乱之事,打发昌平君前去处置;另一方面,也趁机将他从政权中枢排除出去一一既为任命李信为大将领军灭楚清除了障碍,也排斥了老臣们的掣肘,有利于建立起听命于自己的年轻化的朝堂班子。 那么,昌平君来到郢陈以后,他又做了些什么事情呢,他未来的命运又将是什么呢? 昌平君来到郢陈,是在秦王政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史书中没有关于他的记载,二十三年,他再一次出现在史书中,《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记载如下: 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 这条材料中的“荆“,就是楚,因为嬴政的父亲字为子楚,秦国史官避讳,称楚为荆。项燕,是项羽的祖父,楚军的大将。淮南,淮河以南地区。这条纪事说,秦王政二十三年,楚将项燕拥立昌平君为楚王,在淮南地区反抗秦国。 由此看来,昌平君来到郢陈以后,反叛了秦国,在淮南地区被拥立为楚王。那么,他究竟为什么反秦,他在什么时候与项燕接上头,又是什么时候离开郢陈来到淮南地区的呢?凡此种种,又是疑问重重。这么多的疑问,史书竟然都没有记载,不能不说是很有些奇怪。秦国史书为何对昌平君的事情刻意淡化,让我们不禁认为这是有意在为尊者讳。 主流的声音未必就是真相,那也可能是因袭千百年前的错,从而使谬误万世流传。面对纷乱繁杂的史书记载,惟有靠读史者自己去思考,去推测,去判断,从全无路标的茫茫迷雾中寻出真正的方向,一步步接近谜局的核心。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九章 隐伏线索(求推荐) 历史中隐伏的线索如同深藏在海底的每一颗神秘水晶球中。每当读史者的苦恼终解之时,思路触及之处,紧锁的水晶球“豁然开启”,恍若珍珠连缀成串,辉映于天地之间,“流光溢彩”c“光芒四射”。这才是独属于治史者的推理体验,也是每个读史者的乐趣所在。 翻开《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政二十二年,仅仅只有一条记载: 王贲攻魏,引河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这条记载说,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将王贲进攻魏国,引黄河水冲灌魏国的首都大梁城(今河南开封),大梁城毁坏,魏王请求投降,于是收取了魏国的所有国土。 同样一件事情,出土的秦简《编年记》也有记载如下: 攻魏梁。 仅仅三个字,说秦军进攻魏国的首都大梁。 《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司马迁是根据秦国的史书《秦记》编写的,来源于秦国史官的正式纪事。《编年记》的纪事,是秦国的小官吏喜从秦国政府的文书上抄录下来的,也是官方记录。由此看来,《史记》和《编年记》都没有记录李信攻楚失败这件事情,正是因为秦国的史官在《秦记》中隐瞒了这件事情,司马迁和喜都不了解情况,不知道真相。 由此推论,秦国的史官,同历代的史官一样,对于当代的事情,持有一种维护当朝声誉的立场,出于种种现实利害的考虑,往往是报喜不报忧。 攻灭魏国,以秦军的胜利结束,当然要大书特书,引起始皇帝龙颜大悦;另一方面,对于秦军失败的消息,则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顶多也就是在某个不引人注意的地方轻轻着笔一下。这种春秋笔法,当然不止秦代采用。 在秦王政二十二年这一年,秦将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楚国,大败而归。秦国的史官在《秦记》上隐瞒了这件事情,秦国朝堂也没有通报这次的败绩。 幸运的是,在中国这个有悠长冶史传统的国度里,关于时间的记载无处不在,它们便成为后人得以解开谜题的契机。 《史记王翦列传》叙述王翦被罢免回乡以后说,于是秦王任命李信为大将,蒙武为副将,统领二十万秦军分两路进攻楚国。(蒙武为副将攻楚,《王翦列传》误写为蒙恬。根据《六国年表》及《蒙恬列传》,攻楚为蒙武,当时,蒙恬还没有为将。 作为秦王选定的主帅,李信并非是有勇无谋的人,他并没有轻视楚国,反而在战前做了非常周密的安排。 灭楚之战,李信制定了二套作战策略,第一套是用二十万大军形成一个拳头直扑楚国当时的都城寿春,一战定乾坤; 第二套策略是,他和蒙武兵分两路,先清扫寿春前沿的各个据点,一步步蚕食楚国,最后等寿春成为孤城,再攻克之。 李信初次担任大军的主帅,比任何人更想拿出战绩,来证明秦王选择自己是正确的,因此他选择了相对稳健的战法,李信计划将伐楚大军分为两路,他统领十五万大军,攻打鄢陵,蒙武统领五万人马,攻击平舆。 李信军的北侧是昌平君控制的陈城,南侧是蒙武军。如此一来李信大军的南北两侧都有友军支援,李信知道在战场上形势千变万化,先立足于不败是最重要的。秦军如此大范围的推进,楚军的主力就很难隐藏起来了。 在投石车,井阑等各种攻城器械的掩护下,“气势如虹”的李信军团一天之内就攻下鄢陵,蒙武的军团也顺利到达平舆城下。 平舆是楚国一个屯粮据点,挥兵平舆,李信目的有三个:第一是抢粮为秦军所用;第二是破坏楚军屯留点,让楚军无法再次集结;第三是保证秦军主力侧后方安全。 按照李信的计划,昌平君在陈城安抚楚人,接应粮草辎重,李信过陈城不入,向东移兵,攻打城父,待蒙武攻克平舆,就在城父会师。 然而在李信看似稳健的计划当中,也存在了一个致命的遗漏或者说一丝疏忽。 楚国的朝堂中有三大家族,即屈c昭c景,都和楚国王室有着极密切的联系。 三大家族自春秋以来,便长期把控楚国朝政和军权,大家所熟知的屈原就出于屈氏家族,景氏家族则多出名将,很多人担任过上柱国这一职务,到了战国末期,楚国上柱国为景燕,景燕有块封地,在陈的南部不远处,叫项城,因此景燕又称项燕。 项燕作为楚国上柱国,自然成了此次楚国抵抗秦国战役的总指挥。 如果说李信当初制定战略时,有什么没有考虑周全的话,那就是忽视了项燕和项城的存在。 李信毕竟年轻气盛,有些小看了天下的英雄,在他看来,楚军由谁指挥并不重要,项燕的封地在哪儿更是无关痛痒,在李信看来,楚人三大家族的封地很多,管不了谁的封地在哪,楚国的土地全部都占领就对了。 李信十五万大军,开赴城父之前,先到郢陈,从昌平君处获得补给。 陈这座大城,原是春秋陈国的都城,楚国从郢都东迁的时候,第一站都城选择的就是陈,这里城池坚固,许多楚国宗室成员在这里定居,是楚国一座著名的城邑。 李信在郢陈获得补给之后,按计划东进抵达城父,准备占据这里,在逐步征服其他据点,最后南下攻打楚国都城寿春。 李信的大军,从郢陈路过,兵不入城,往东进发。而昌平君则留在郢陈安抚军队和民众,昌平君果然能力不凡,他调动了无数军士c民夫,给李信的大军运送辎重。 李信挥军徐徐东进,沿途遇到楚国的城关,“步步为营c软硬兼施”,一路上“势如破竹”三天后到达城父城下。李信得了城父的粮草,不但可以就地补给,更是消除了东侧的安全隐患, 在李信军抵达城父之时,平舆那边也传来好消息,蒙武军团顺利拿下了该城。 李信立即派人通知蒙武,粮草能带就带,不能带就地销毁,两军在城父会师,准备南下攻打寿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二十章 千载难逢(求收藏) 其实此时的李信还有一个选择,就是与蒙武东西夹击项城,攻打项燕的封地,迫使项燕提前应战。 如此一来,项燕势必不会让自己的封地落入秦军手中,秦楚的决战就会提前上演。那个时候,不能说秦军有十足的把握取胜,但起码双方都在明处较量,不会吃暗亏。 李信以及秦军将领,并没有考虑这个方案。李信放弃项城,而是东进城父,不能说是昏招,事后李信曾经对这场战争做过复盘,这个举动绝对是这场战争的”胜负手“。 李信此时并不知道,在给秦军运送辎重的楚人身后,有一支楚国的大军,由项燕统领,尾随秦军已经三天三夜,他们有如草原上追踪猎物的饿狼群,悄悄跟在猎物身上,等猎物虚弱后,随时准备扑上来,”痛快淋漓“地的享受眼前的美味。 在秦军沿途攻打那些小城据点的时候,项燕根本不为所动,他此次志向不小,“打草惊蛇”的事情不会去做。 李信万万没有想到,昌平君居然暗中和项燕结盟,项燕的楚军主力,正是隐藏在昌平君运送粮草辎重的楚人身后。 李信作战水平一流,但要是此战除战场上的因素外,还要考虑政治因素,这个李信就不在行了。 就在秦军修筑壁垒,建造攻城器械的时候,项燕发动楚军,对秦军后队进行了突袭。 秦军不愧是虎狼之师,虽然遇到了后方的突袭,李信迅速组织秦军迎战,居然打退了楚军。 此役虽胜,然而十五万大军的粮草补给却已经跟不上了。如果继续耗下去是没有活路的,所以李信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和南方战线上的蒙武会师后一起先打通粮道,具体该怎么打呢? 翻开地图,此时的粮道上有两个重镇,一个是上蔡,一个是郢陈。但是郢陈已经因为叛乱回不去,而要去上蔡还得经过郢陈,突然的后方叛乱,交通线被切断,上蔡又不能直接去,那只有攻下郢陈,先补充后勤补给再做打算。 做出决定后,秦军主力很快北上攻到了郢陈。然而此时的郢陈居然成了一座不设城的城市,三国时的诸葛亮后来也摆过一次空城计,司马懿没有进城,反而退兵而去。 李信不是司马懿,他不信这个邪,大手一挥,秦军大部人马入了城。 然而秦军很快发现,郢陈周围居然全部都是楚军,楚军人声鼎沸,战马嘶鸣,楚军的营寨将郢陈团团围着。 李信闻听楚军来袭,亲自站上城楼观察敌情,他不禁大吃一惊,原来初步估计楚军人数居然达到二三十万众。 李信此时终于明白他中了昌平君和项燕的计策,彻底丧失了主动权。仗打到这种程度,要再不撤回秦国本土,那十五万秦军主力不是被楚军全歼,就是因为断粮而全军覆没了。 但是只管自己的主力军团突围,作为主帅的李信也难向秦王交代,蒙武那里还有五万人的军团,在还不知到昌平君已经叛乱的情况下,蒙武是不可能接的到李信的军令的,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也不会相信在伐楚战争中“所向无敌”,“高歌猛进”的秦军,在居然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所以这个时候,李信除了尽快通知还在朝着城父方向东进的蒙恬一起撤退以外,别无他法了。 虽然秦军被围,但是毕竟是以守待攻,在楚军没有大型攻城器械的情况下,秦军还希望能等援军到来便可发起反攻。 然而当楚军发起第一轮全面攻势时,李信就发现楚军早有准备,他们从城父城中运出许多攻城器械,看起来郢陈是守不往了, 秦军自商鞅变法以来的100多年来一直在征战,虽然遇到了突然的的叛乱,但秦军主力的指挥系统并没有失灵。 李信一看形势不对,及时调整,祭出了第二招,他将10多万人划分为20多支队伍,每队5000人,由都尉统领,筑起营垒,互相支援,希望能阻挡住楚军的攻势。 当楚军发起第一轮全面攻势时,李信就发现楚军像换了一个对手,人人奋勇向前,楚军“气势如虹”地发起了进攻,第一天就攻克两座边缘的营垒,一万秦军和随军的都尉全部都战死了。 李信“当机立断”,决定放弃营垒,转而向西,边打边走。争取早点与东面城父方向的蒙恬军队会师。 事后证明,李信的这个决断,是非常明智的,如果继续守营垒,势必被楚军一个个攻破,不但自身会损失惨重,那蒙武军五万人更是难逃全军覆没。 此时的蒙武军,也被项燕派出的一支偏师纠缠住,项燕的计划是,先解决李信的主力,然后回过头来收拾蒙武军。 如果李信军向北撤离,那项燕就有机会追击重挫李信军,然后回师再全歼蒙武军。 李信还是以五千人为单位,以都尉为各队指挥,结阵向西方的蒙武军靠拢。 途中楚军不断冲击秦军的防线,各有伤亡。 “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韬略好说,基本就是拼勇气,拼人数,楚军占优,就是和秦军一换一,都是很划算的。本将好不容易说服昌平君,和我们一起作战,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多杀一个秦军,秦军下次战争的攻势就会减弱一分。”项燕在战前作了全军动员,他面色通红,举起右手,大声道:”为了大楚,我们拼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国自楚杯王以来,饱受秦国的侵犯,对秦军无一胜绩,被秦国占了大片国土,甚至连国都也沦丧了,秦人甚至扣压了来会盟的楚杯王,一直扣留到死而不送返,这样毫不讲情义的行为,对秦人的恨一直郁结在楚人的胸中。现在眼看大反攻的机会就在面前,战士们此刻也处于亢奋的状态,高喊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军有如潮水般一波波地向秦军直扑而来,李信彻底陷入了苦战,等到两支军队终于在去城父的附近会师的时候,此时的秦军主力因为一路遭到楚军的追击早已”伤亡惨重“,断了后勤补给的秦军虽然撤离了楚境,也很快遭到了项燕和昌平君两支的追击部队的夹击。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二十一章 蝴蝶效应(求推荐) 自此,秦国第一次伐楚战役结束,20万秦军损失半数以上,之前李信所划分的20多只队伍有7支部队全军覆没,领队的都尉也随部阵亡。 蒙武军团的骑兵因为断了补给而没了草料,基本上全军覆没,所有战马几乎”损失殆尽“。 以李信的性格,当然是不甘轻易放弃,可是目前遗留的兵力很少,士气也很低,实在是不可能”扭转乾坤“,李信只好派人到咸阳,向秦王请罪。 咸阳城家家户户“披麻戴孝“,咸阳甚至整个秦国沉浸在一片悲痛的气氛中,因为战死的人太多,甚至连殡葬的物质都不够用了,秦王嬴政紧急下令从外地调拔,才能安葬战死的将士们。 秦王嬴政为此役牺牲的将士们举行了国葬,出殡的那天,咸阳城“凄风苦雨“,“天地同悲“,似乎老天也要为战死的将士们送行,秦王嬴政一身素服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后面是望不到头的白色长龙,一眼看上去似乎“无穷无尽“ 与秦国相反,此役楚国大胜,不仅收复之前全部失地,而且项燕和昌平君的联合大军顺势进军魏地,计划进一步进攻秦国本土。 李信攻楚的失败,是战国时期,秦军的最后一次战败,也几乎可以算是整个战国时期,楚军唯一一次大败秦军。关于这次战争的真实情况,秦国史官在《秦记》当中没有留下正式的记录。 《王翦列传》中的上述叙事,是为了交代王翦隐退后又复出的原因时,顺便牵连出来的片断。正是由于秦国史官的刻意隐瞒,这段叙事语焉不详。那些本应值得信赖的史书们,或许也会在漫长的岁月中悄然改换原本的模样。 糊涂账有糊涂账的原因,这种原因往往在封锁的消息当中,李信大败的消息秦政府不希望公开,这已经说过了。事实上,秦王嬴政不希望公开李信大败的消息,后面还有一个更大的理由。 这个更大的理由是什么呢?就是李信军攻楚的失败根源在于秦国内部的政冶斗争,笔者在这里提醒大家,秦国朝堂上自芈月之后,一直活跃着一股来自楚国的势力。这股力量在秦王嬴政亲政后本来已渐渐隐退,但在秦王嬴政”一意独行“地发动灭楚战争之后,他们”忍无可忍“地作出了致命的反击。 前面已经说过,昌平君是秦王政二十一年来到郢陈,二十三年到淮南地区的,二十二年,当李信军攻击楚国的时候他应当正在郢陈。那么,我们再继续追问,秦王政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这段时间,昌平君在郢陈干什么呢?回答是,暗中和项燕联系,作着反秦助楚的准备。 如果将这些史实略作梳理,细心的读者们就会发现这几件事情是有内在联系的。 在秦王政二十二年这一年纪事中,秦国史书《秦记》至少隐瞒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昌平君在郢陈起兵反秦,第二件事则是李信军由此大败而归。昌平君反秦的事根本没提,李信军大败的事情,则在《王翦列传》中略写了一下。 前面已经说过,历史的发展有时侯就像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ard nl一rent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昌平君郢陈起兵,导致李信军攻楚失败。李信军的大败,又引发出一桩新的历史事件,王翦复出。 李信败归咸阳,秦王嬴政知道此次秦军惨败,主要责任不在李信身上。他安抚了李信几句后,便亲自前往频阳,登门造访此时已经回乡下养老的王翦。对于这件事情,《史记王翦列传》有详细的记载。 二人见面时,嬴政先是屏退左右,“推心置腹“地对王翦说:“寡人当初一时头脑发热,没有听取将军的意见,如今任用李信使秦军蒙受耻辱。眼下楚军趁着大胜之势,不仅收复楚国故土,而且通过魏地,逼近秦国,如今大秦的情形非常不利,将军虽然有病在身,也不至于‘袖手旁观’,眼看着大秦面临覆灭的危险吧。“ 王翦推辞道:“臣已经年老而且又生了疾病,灭楚如此重任,臣实在担当不了。大秦‘精兵如雨,良将如云’,还望大王另外选用良将。“ “老将军,推脱的话到此为止,不用再多说了!“嬴政默然片刻后,用”斩钉截铁“的语气道:”这件事情就怎么定下了!“ 王翦是了解秦王嬴政的人,他当初奚落自己而任用李信,如今李信大败而归,秦王嬴政贬斥昌平君出京,昌平君反秦为楚,这两件事情,使秦王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如今他亲自屈尊前来,已经是给足了自己面子。 历史有时侯惊人的相似,王翦发觉自己现在的处境竟与当年的“战神“白起颇为类似,他不楚流出一身冷汗,原来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白起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活埋赵国四十万降卒,“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力抗关东六国,为秦国攻取城池达70馀座,歼灭六国军队近百万人,被秦昭王封为武安君。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神,由于几次拒绝了秦昭王让他当主帅的任命,不肯率兵伐赵,而被秦昭王赐剑让他自裁,白起拿起剑注视着,良久后仰天长叹曰;“我何罪于天下而至此哉?” 顿了一会白起继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国降秦的士卒有数十万人之众,我欺骗了他们,尽数坑杀了他们,把他们都活埋了,就就够得上死罪了。”这时秦昭王的使者也在催促他,白起一时兴起遂引剑自杀。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二十二章 总体战(求收藏) 有白起这个”前车之鉴“,王翦不敢再顶撞秦王嬴政,他语气坚定,态度又很柔和地对秦王嬴政道:“大王你说的对,我愿意带病出战,但是楚国是大国,我还是请求带六十万人出战。” 秦王嬴政是个聪明人,他早已经料到王翦会这么说,已准备好了一套说辞:“寡人闻春秋五霸威加诸侯,其制国不过千乘,以一乘七十五人计之,从未及十万之数。今将军对楚用兵六十万,古所未有也。” 王翦也”不是盏省油的灯“,他从容应对道:“古者约日而阵,旨阵而战,步伐俱有常法。致武而不重伤,声罪而不兼地。虽干戈之中,寓礼让之意。故帝王用兵,从不用众。齐恒公用兵,不过三万人。“ 顿了一下,他续道:”今列国兵争,以强凌弱,以众暴寡,逢人则杀,遇地则攻。斩首动之数万,围城经之数年。是以农夫c童稚皆操戈刃,势所必至,虽欲用少而不可得。况楚国地尽东南,号令一出,百万之众可具。臣谓六十万,尚恐不相当,岂复能减于此哉?” 为了正确理解他们两人的对话,解答秦国当时为何能派出六十万人的大军,笔者就花点篇幅讲下当时的兵役及后勤等制度。 中国各诸侯实行的是一种称为‘总体战’的军事制度。‘总体战’的指导思想就是把尽量多的人送上战场,所以当时各国都制定了相当严格的义务兵役制:把所以有年满17岁(左右)的平民男子全部应征入伍,接受正规的军事技能训练,编入正规部队或后备役部队,直到规定期满之后方可退役。 各国因为战争升级的需要,往往通过各种法律强迫适龄甚至不适龄的国民服役,肆意延长服役期限。男子从17岁或身长五尺就需要服兵役,一直到60岁才能退出服役行列。应该说明的是服役期并不是从17岁一直持续到60岁,而是服役一段时间就回家,所有适役男子轮流服役。 战国时期沿袭春秋时期惯例,士兵戍边服役时间是1年。不过各国都通过各种军令来强迫士兵延长服役时间。比如秦国就有一条军令“同伍之人有逃亡或战死而不能夺得其尸体,或大将战死,身上没有军功的士兵都要罚戍边3年。” 这条军令摆明就是给士兵挖了一个大坑,要知道,那可是”枪林箭雨“的战场,作为普通一兵,能够活下去就很不容易了,谁能够在一边打仗杀敌割首级,一边捡战友尸体,大家说下是不是很搞笑?更何况光自己做到还不够,大将还不能战死,否则一切白搭!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征兵工作是建立在郡县制上的,官府在各个郡县中按户轮流征发壮丁服役,当时为了兵役数量,往往规定男子成年就必须单独立户,秦国法律就规定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原则上说,征兵时不会征发家中所有男丁,只有当战事紧急时才会不顾一切,所有男丁倾巢出动,例如长平之战时秦国“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 值得一说的是战国时期户籍制度是跟兵役制度密切相连,征兵是依据户口而来的,一个户口就意味着一份田地,一份兵役义务。但是有几种人比较悲剧,他们是监门逆旅(守门人;开旅馆的人,泛指商人),赘婿,后父,这几类人不得拥有田地,也没有户口,在战国早期他们也不用服兵役,战国后期因战争升级,国家又制定了法令强制规定这几类人没有田地也必须无条件服役。 战争时期的特殊服役除了上面讲到的战事紧急时男子尽出外,主要就是妇女老弱的服役问题。妇女老弱的服役主要是在防御战时,尤其是守城战。她们在战前要对城市的郊区及农村实行清野的任务,将所有粮食c物质全部带进城,作为军粮储备,负责为军士提供食物,搬运守城物质,修筑城防,当战况激烈,城池面临失守危险,或守城人手紧张时还要亲自上城参加战斗。 有些朋友,会拿明c清时的战例,来质疑战国时期战争的规模,他们大多数不清楚战国时期军队后勤补给方式。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战国时期军队后勤补给很大部分都是士兵自己解决! 为了让读者能够更清楚地理解,笔者试举两个实例来说明: 第一个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自赵献书于齐王章》“宦二万甲自食以功宋(自备粮食攻打宋国),二万甲自食以功秦”, 第二个例子是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木牍,记录了当时秦军中的一对兄弟,名字叫做黑夫和惊,写给家人的一封信。 黑夫和惊两兄弟写信给家里要求家里送钱和衣服,否则他们“即死矣”。要求送衣服很正常,战国时期士兵必须自备衣服,可要钱干什么?联系他们说的如果没钱和衣服就会死,要钱显然是要购买粮食和其他日常必须品。前线士兵有钱找谁买粮食?除了其他士兵或者国家外,有谁能卖给他?至于这些钱和衣服怎么送过来,毫无疑问只能由家人从家里送往前线。 处于进攻方的军队,其军粮补给另一来源是劫掠敌国百姓和破城后城内的存粮。最后一个来源则是国家供应。当预期战事会持久激烈的话,国家通常会动用粮食储备供应士兵,例如当年司马错(战国后期秦国名将,太史公司马迁即是他的后人)伐楚就调用了600万斛米,但不管如何,这两个军粮来源都是次要的,士兵大部分粮食和全部衣物依然要靠家中妻儿兄弟生产后送往前线。 防御方的军队补给则相对充裕一些,敌军来临前都会实行“坚壁清野“,从《商君书兵守》《墨子》“号令”“备城门”中总结一下,守城方通常会将所有城外房屋拆掉,木料运入城内充当守城器械,这样也可以让敌人没有材料造工程武器。此时所有百姓都必须服从战时管制,粮食,衣服,财宝甚至水缸,瓦盆通通要上缴,官府将之集中起来用于士兵需要。百姓上缴财物后官府会发给凭证,如果不幸战败,自然全完了;假若赢了,官府会加倍奖励。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二十三章 风中之烛(求推荐) 秦,汉时期士兵服役时无论出征还是戍守,口粮均由国家供应,士兵只须负担部分衣服费用。 隋唐时期士兵口粮,衣物需自己负担,国家会发给一些田地作为士兵屯田只用,屯田所得充作士兵平时口粮,另外国家会购买粮食补充屯田缺口,(开元年间屯田收获足够供应41万士兵口粮,能够满足全国士兵七成需要),出征或者国家延长士兵服役期限时会供应士兵口粮。 于是,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往往很少有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大战,但是在战国未年和秦代,动辄数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捉对厮杀的场景就变得很常见了。因为按照‘总体战’的指导思想:一个国家如果有一百万人口的话,按照当时比较常见的五人一丁的情况,战时动员二十万参战男丁就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这样算起来,对于秦c楚c齐等拥有四五百万人口的大国来说,全国动员后兵力达到六十万甚至上百万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作者曾经考证过,仅秦和关东六国就合计超过了两千万人,如果再加上新征服的南方诸地,估计全国的人口可以达到二千五百万人左右。有这样大的人口基数,完全可以短期内动员数百万大军捉对厮杀。 说到粮食,当时各国的农业生产也是相当发达的,甚至可能超出大部分现代人的想像,这里以秦为例:当时,农民是不允许离开土地的,安心耕种是他们的宿命;秦国所有的耕牛在官府都是登记在案的,农民没有官府的命令,绝对不允许虐待c杀害耕牛,否则可能被重罚,甚至耕牛如果饿瘦了,相关责任人也会遭到十下的鞭打,并且如果耕牛管理不善的话,县令和县丞都可能被朝廷治罪,当然,官吏和农民对耕牛照顾好的话,国家是有奖励的。 秦国非常重视先进农具的普及和保护,在秦国军队还装备大量青铜兵器的时候,秦国农民已经基本都用上了铁制农具,甚至官府为了保证一些贫穷农民的利益,官府会免费借用给这些贫民先进的铁制工具,即使被农民正常使用而搞得磨损了农民也无须负责任何赔偿。 秦国上下对天气的重视也是空前的,天如果下雨的话,各地就要向上准确汇报雨量的大小,雨的范围也要汇报清楚,如果发生旱灾c蝗灾,更要及时汇报,否则国家的处罚会很严厉。 秦国农业部门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是非常先进c严格且注重实际经验的,比如在关中地区,秦国规定:水稻种子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谷子和麦子用一斗,小豆三分之二斗,大豆半斗,如果土地肥沃,每亩撒的种子可以适当减少一些相似规定还有很多,就是这些看似严酷无情的规定,保证了当时秦国农业生产的高度发达,为秦军的四处征战提供了充足的粮食。 关东各国虽然与秦的法律有所不同,但能够与秦国争斗一二百年之久,他们的农业管理也有自身的特色,否则根本不可能支撑这么长的时间,各国都建有强大的军工系统,有青壮年工工匠和妇女日夜赶工为军队制造庞大的军需物资,其先进和完善程度可能在现代都让人叹为观止。 当时的百姓经过了春秋以来延续数百年的连绵征战,对贫苦的忍受力极强,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秦王见王翦不肯松口,也只好奉承几句:“非将军善于用兵,不能透彻至此,寡人就依将军矣!” 秦王将王贲调到咸阳控制起来,王翦被任命为大将以后,秦军颁下总动员令,六十万秦军从各地征发,陆续开赴前线。 王翦离开首都咸阳,秦王嬴政亲自送行,一直送到咸阳西郊的灞上,可谓期待殷切,恩宠荣耀之极。就在这对君臣分别之际,王翦出人意料地开口,向秦王嬴政提出了古怪的请求:“臣如今已年老矣,譬如风中之烛,能在世上光耀几时?臣此刻唯有多请美田宅,为子孙留用,世世代代受大王之恩耳。” 王翦毕竟是在秦王身边多年的老臣,对于秦王的心思和个性,揣摸得透彻,他对于秦王的猜忌,自有老到的应对。王翦的行事,更有超出个别事件的道理,这就是说,在集权专制国家,不管什么人,一旦具备了颠覆现状的可能条件,就必然要面临被怀疑的境地。这种事情,古今中外皆然。 明白了王翦的用心,也就明白了嬴政的担心。将全国军队交由一人指挥,可以说是任何君王都放心不下的事情,军队倒戈导致王位更替的事情,历史上屡见不鲜。况且,对秦王嬴政来说,由于自己的失策,大将王翦和丞相昌平君同被罢免迁徙,由于自己用人不当,二十万秦军惨败;如今,楚国反攻秦国,他在此严峻的形势下,不得不请王翦重新出山,万一这第二次伐楚战争再出点什么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此战的胜败不仅关系到自己王位的安危,更关系到秦国国运的兴亡。 当时的情况下,秦王嬴政的处境,不可不谓艰难险恶;他重新起用王翦,不可不谓是冒着绝大的政治风险做出的重大决断。由于王翦老到周全的应对,秦王嬴政对王翦的戒备之心,不禁缓和下来。不过,秦王嬴政毕竟也是老到的政冶家,在他心里深深明白“形势比人强,意外不可不防“的道理。 王翦复出以后,六十万攻楚秦军如何行动,在何处集结,首先攻击何处,与哪部分楚军交战,史书都没有具体的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只有一句笼统的话说,王翦军出动以后,“取陈以南至平舆“。陈就是郢陈;平舆,是郢陈南部的平舆县。前一年李信军统领二十万秦军攻楚,就是由郢陈出发,攻取平舆后突然退回来的。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王翦统军二次伐楚,走了与李信军完全相同的路线,由郢陈出发,攻取平舆,再东进攻取楚国的首都寿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二十四章 栩栩如生(求收藏) 在前面介绍秦国的第一次伐楚战争时,我们曾经提到过,由于昌平君在郢陈起兵反秦,导致了李信军大败。李信军败后,郢陈及其附近地区被楚军占领,楚军以郢陈为基地,大举西进,进攻秦国。王翦统领六十万秦军反击攻楚,郢陈是他首先必须攻克的地区;昌平君所统领的叛军,是他必须首先打击的对象。 第二次伐楚战争中,“郢陈攻防战”这场双方激烈冲突而又很有看点的战役,竟然又成为一桩失载的历史疑案,史书中对于王翦军出动以后,郢陈地区秦楚两军的动向,昌平君与王翦这两位旧日同僚之间的直接过招,竟然都没有记载。。 应该如实记载的史官们却故意“为尊者讳”,没有记载这场重要的战役,难道这场战役就此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还是“默默无语”,不得不留待将来,留待新的历史证据出现。历史的证据可能出现在官修的史书和民间的笔记里,也可能出现在墓碑上。幸运的是,历史爱好者们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新的证据出土了。这个新的证据就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 在睡虎地被发掘的多座墓葬中,有一座被编号为四号墓的秦墓,从这座墓中,出土了两封秦军士兵的家信。这两封家信,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家信实物,非常宝贵。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两封家信的寄出时间,正好是王翦军出动后的秦王政二十四年,而发信的地点呢,恰恰在秦楚两军交战的郢陈前线。 这种千年难遇的巧合,自然使我们想到,失载的郢陈攻防战的历史,会不会从这两封家信中透露出一些消息呢?让我们从头读信,细细体味,用心搜寻。 两封家信的收信人,同是一位叫作“中“(衷)的人。两封家信的发信人,一位叫作“黑夫“,一位叫作“惊“,是中的两位兄弟。中是长兄,与母亲住在一起,照料着整个家庭。大弟弟惊已经结婚,生有一位女儿。黑夫未婚,应是最小的弟弟。 我们先来看幼弟黑夫所写的信。黑夫在信中首先问候大哥,再问候母亲,离别后是否一切安好。他在信中说,不久前在淮阳前线与同样从军的哥哥惊相会,两人都很还好,请母亲和家人放心。然后,黑夫请求送些零用钱来,也请母亲在家乡买些丝布,做成夏衣,与钱一道送来。 看得出来,黑夫是个会过日子的人,他在信上说,如果家乡的丝布太贵的话,就只送钱来,自己在当地买丝布做夏衣。 黑夫还有个特点,就是他亲情很浓厚,他在信的末尾问候家中的其他亲人。他问候姑妈,问候姐妹,问候邻里的亲人,也代从军的哥哥惊问候惊的妻子和家人,真正做到了礼节周全。 惊是写第二封信的人,他在问候了哥哥中和母亲以后,也谈到自己与黑夫一道同在淮阳军中,二人都“安然无恙“。与黑夫一样,惊也请母亲送钱和布来。与黑夫不同的是,惊的性子比较急,说话也直接了当,他写明送钱五百到六百,要布二丈五尺以上。从他的信上看得出焦虑之情,他要得很急,甚至写了不马上送来,就会急死人的。 惊大概结婚不久就参军了,一个女儿年纪也小,他对妻女非常牵挂。他问候妻子,请妻子一定要孝顺父母,赡养老人。他最放心不下年幼的女儿,特意嘱咐哥哥中,定要多加管教,务必不要让她为取柴火一类事情,跑到离家稍远的地方去。 惊也关心大哥中,他在信中说,听说家乡附近有的地方不太安稳,提醒哥哥不要到这些地方去。他也在信中提到战况有进展,说自己所在的部队已经进入“反城“,屯住于淮阳城中 这两封信,因为文字有残缺,信中提到的人物很多,还不能完全读通。不过,通过专家们的解读,信中所涉及的家庭内部的事情,大体上是清楚了。 在感慨古代人重视亲情的同时,笔者也生出一个小小的疑问,这个墓葬的主人“中“为什么会把这两封信放在自己坟墓中呢? 以当时的情况度量,放在墓葬里的陪葬品,多是死者珍爱的东西。死者看重这些物品,希望永远不离开它们,所以才将它们陪葬,让它们伴随自己离开人世到另一个世界去游历。人性的这种特点,古今中外皆然,上至秦始皇那样的“千古一帝”,下至普通的秦国人“中“,都有这样的特点。 两千年前一位普通的秦国人“中“,死前将两个弟弟两封来信放在自己的墓葬里,正是表明他在自己的人生中特别看重这两封信。那么,他为什么特别看重这两封信呢?是因为这两封信是两个弟弟从战场上寄回来的。根据专家推测,他的两个弟弟在发出这两封信后不久,可能都战死疆场了。于是,这两封信就成为两封异常珍贵的遗书。 如果上述推测不错的话,这两封遗书,对于一个当时秦国的普通家庭来说,分量可谓是重而又重;对于撑持整个家庭,爱护和关照两位弟弟的大哥来说,可谓是人世上最贵重的东西了。哥哥中一直珍藏着弟弟黑夫和惊的信,当他临死时,他要求将这两封信放进自己的墓中,他希望兄弟三人,永远在一起。 黑夫的信,写于秦王政二十四年二月,惊的信稍晚,大概写于同年三四月间,可能因为天气已经转热,所以他在写给母亲要钱置办夏衣的信中,显得情势十分紧迫。这两封信,都发自淮阳前线,信中的内容,不仅涉及一个古代家庭的钱财琐事c儿女亲情,也第一次从一个普通士兵家庭的角度,“栩栩如生”地讲述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实况,一场史书所没有记载的战事,也因为这两封信的出土而从历史的黑洞中浮现出来。 黑夫在信中写道:“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一一这句话是说,黑夫等人在淮阳作战,进攻“反城“已经很久了。淮阳,就是前面提过的郢陈,因为地处淮河之北,所以又被称作淮阳。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