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无疆》 正文 第1章 肚皮上的穿越 七月,骄阳似火,整个城市都仿佛放进了蒸笼里面。程睿智坐在老虎山公园的长椅上,一边大口的喘着气,一边把手上的文件夹摇的飞快,希望能够借此能够缓解一下身上的燥热沉闷感。“这鬼天气,这才上午9点多钟太阳就这样火辣辣的,还让不让人过了。话说回来,也不知道那些简历投出去有没有用?唉,现在的工作真是太难找了,难道我这样一位有志大好青年就要堕落下去了吗?难道祖国现代化建设就不需要我去加砖添瓦了吗?我就这样一辈子走入黑暗之中了吗?”稍微平缓下来的张冲埋怨道。 程睿智作为一个90后,三年前从一所普通不能再普通的本三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毕业后,怀揣着报国梦想,毅然而然的参了军,成为了一名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军战士。在经历了两年军营磨炼后,两个月前刚刚退伍回到家乡,找个工作就成了程睿智现在的头等大事。可是两年多没有接触到自己的专业,大学学的那点专业知识早已经忘的差不多了,而现在的企业对于技术岗位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要求都是相当高的,张冲前前后后跑了十几家公司也没能成功的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今天正好是真州市举办一年一度的夏季特大招聘会的日子,程睿智带着他的简历,一大早就来到了真州市的人才交流中心。但是在当今本科多如狗,硕士满地走,博士到处有的情况下,找份好工作实在太难了。从早上八点进入会场,到现在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程睿智几乎走遍了所有的招聘摊位,他一共递出去30多份简历。但今天参加招聘会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只是和他简单交流几句之后便让他回去等消息了。最后,程睿智只能无奈的挤出人才交流市场,走到市场对面的公园里面休息一下,顺便看看网上有没有新的招聘信息。 刚刚拿出手机打开招聘软件的程睿智,突然听见前面传来救命声。他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子在前面不远的荷花塘里不停的挣扎着。“咦,这个女孩子不就是刚刚一直拿着手机走在马路上边走边看的那个嘛。怎么掉到池塘里面去了?不管她怎么掉进去的,救人要紧”程睿智立马脱下他的t恤,把手机钱包都扔在长椅上。“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面救人去了。掉进池塘里的女孩害怕得厉害,不停的挣扎着,结果越挣扎离岸边越远。程睿智游到她的身边时,女孩已经离岸边有十几米的距离了,程睿智想把她拽向岸边,可是女孩挣扎的过于厉害,程睿智无法顺利的把女孩拽向岸边,只能抓住女孩的衣服一点一点的向岸边挪动。岸上的人看到了这边的情况,都纷纷跑到池塘边来参与救援。在经过十几分钟分钟的拖拽之后,程睿智终于顺利的把女孩拖到了岸边。他把女孩抱起,让岸上的人拉住女孩的双手,他从下面托着女孩的屁股,准备把女孩救上岸去。突然,程睿智感觉到一阵疼痛从两个摆动的腿上传来,由于退伍后缺乏锻炼,在经历过长时间拖拽以及运动后,他的两个小腿都抽筋了。这时程睿智大叫一声:“救命”,就慢慢的向池塘的底部滑去。岸上的人也看出来程睿智的异状,连忙伸出手去想拉住程睿智,可惜已经来不及了,程睿智已经沉了下去。在沉下去的那一刻,程睿智心里喊道:“这也太坑爹了吧!救个人都把自己的命给搭上了。不过这下我以后再也不用为找工作而烦恼了吧。可是我的父母该怎么办呢?我对不起他们啊!他们一定伤心欲绝啊,谁来给他们养老啊?不过我这也算见义勇为了吧。政府也应该发点奖金给我爸妈吧。可是最重要的是我还没有谈女朋友呢,我还没尝到女人的滋味呢,我不甘心啊!” 在无边的黑暗中,程睿智突然听见一阵嘈杂声,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尖叫声和呼喊声,还有无数物件倒地所发出的声响。这让程睿智的脑袋有种撕裂的疼痛感。他艰难地睁开眼睛望去,他看见他被人架在半空中,而他的下面则是一个白花花肚皮,一个女人的肚皮。这时旁边架着程睿智的人看见张冲突然睁开眼睛惊喜地喊道:“陛下醒了”。听到这话张冲觉得好像哪里有些奇怪,就想好好想一下到底哪里奇怪?可是一阵疼痛感再次袭来。张冲来不及想任何东西就再次晕了过去。 程睿智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两天之后了。此时他的脑袋疼的厉害,他正准备想一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脑袋的那种疼痛感变的更加强烈,脑袋就像要被撕裂了一样。所以张冲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什么也不想什么也没干,就静静的躺在床上看着一群奇怪的人在小心翼翼的忙前忙后着。 又过了二日,程睿智终于知道了现在的状况了。他穿越了,而且还是穿越到明朝,成了明朝倒数第二任皇帝天启帝。前几日,天启皇帝在新婚之夜过于兴奋,不知道咋回事一不小心就一命呜呼了,程睿智的灵魂不知道为何正好落在天启皇帝的身上,就这样神奇的穿越了。这两天程睿智融合了天启帝的记忆,知道现在是天启元年既1621年,努尔哈赤攻陷沈阳的那一年。程睿智从未想过这样的剧情会落在他的身上,这也太出乎意料了。 此时,程睿智在考虑之后到底该怎么办?这样的事情张冲其实还是难以接受的,对于历史他不算特别了解,别人穿越后有的啥金手指啥的,他好像也没有。最害怕的是,如果别人发现他是冒牌货怎么办?程睿智只感觉脑子里面一团乱麻。草了,算了,不想了,现在就该吃吃,该睡睡。好不容易穿越成为了皇帝,怎么说也得先享受享受,这样就算被发现砍了也不会亏太多。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2章 清道夫系统 “呼”程睿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几天以来。程睿智是躺在床上吃,躺在床上喝。之前瘦弱的身体倒是养的白白胖胖许多。 “叮咚,宿主身体条件符合标准,系统开始绑定。” 一个电子合成音顿时在程睿智的脑海里响起,吓了程睿智一跳。 “是谁,是谁在说话?”程睿智仿佛见了鬼一样回顾四周。自己不会这么倒霉吧,刚穿越没几天,难道又遇见鬼了。 “叮,系统已经绑定成功,宿主获得一级权限!”机械的声音再次在程睿智脑边响起,不带一丝感情。 “到底是谁,你出来吓我好不好,这样我真的好怕” “宿主不用紧张,我是清道夫系统,是来帮助宿主扫尽天下一切敌人的!”那金属声再次在程睿智的脑海里响起。 “清道夫系统?”程睿智一愣,旋即又兴奋起来,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金手指? “那个清道夫系统,你好。你能告诉我这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嘛?难道我的穿越也和你有关系吗?还有你到底有什么作用?还这个一级权限是什么呀?”程睿智一口气问出了好几个问题。 “系统的存在就是帮助宿主,扫除一切的敌人,成就无上霸业。至于宿主穿越与系统有没有关系?宿主权限不够,无法解答。本系统采用的是积分制,一级宿主可以用积分向系统购买各种未来高科技技术。宿主现在为一级权限拥有100积分,升级二级权限,需要1万积分。宿主可以通过消灭敌人和完成任务获得积分。” 程睿智听到这段话心里一阵火热,这是要成为主角的节奏啊,装逼打脸吊炸天啊! 这时,冰冷的机械声再次传来:“系统成功绑定宿主后,宿主在心中默念清道夫便可召唤系统界面。” 听到这张冲不由的兴奋起来,立马在心中默念清道夫。只见自己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虚拟界面,这个虚拟界面特别的简单,如同微信公众号界面一样。最下方是三个功能栏分别写着仓库,商城和自己。张冲首先选择了自己这个选项,这时,只见界面上出现了一排信息。 姓名:朱由校(明熹宗) 性别:男 年龄:16 能力值:64 等级:一级(升级到二级需10000积分) 积分值:100 程睿智看到自己的信息,感觉还好,就是这个帝号太蛋疼了,还有一个字他不认识,真是愧对自己的语文老师啊! 关闭宿主界面,程睿智随手打开商城选项,只见商城界面里全是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有好几百页,看得程睿智口水直流。 “也不知道我的100积分能够买点啥,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兑换?”说着,程睿智便点开了我可买购买商品选项。结果系统屏幕上只剩下一包中华烟,购买积分为80。程睿智一脸蒙圈,这积分也太值钱了吧! “宿主首次绑定系统,将获得一次随机奖励机会。宿主升级为第一级权限,获得一次随机奖励机会,奖励物品将直接发送至宿主仓库中,仓库只能存放商城购买以及系统奖励物品,物品取出就无法放回。”冰冷的声音又从程睿智的脑海中传来:“现系统发布第一个任务,请宿主在系统界面查看。” 听到这话程睿智迫不及待的打开系统界面。 主线任务:新力量 任务内容:建立自己统帅的新式的军队(人数不低于500人) 任务时间:十五天 任务奖励:完成任务奖励500积分,失败将扣除100积分(注意如果积分为零宿主将会被系统抹杀) “我x”系统提示刚刚结束,程睿智就大骂起来“你是不是存心和我过不去啊,看不到我死不爽啊,一直想弄死我干啊。”骂归骂,程睿智还是接受了现实,谁叫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程睿智突然想起那两个随机奖励,立马点开仓库选项,只见仓库前两个格子里面有两个物品静静的放在里面。”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不会是中华烟和茅台酒把?如果真是这个,我立马上吊自杀。“带着心中的疑惑,程睿智点击第一个物品的信息查询功能 超级战士,25世纪智能军事机器人,机器人拥有强大的武力和相当于师长级别领导能力。 ”我勒个去,这也太强悍了吧。不行了,不行了,要晕了,幸福来的太突然啊!“程睿智控制不住的大叫起来。 “皇上,您没事吧。”伴随着说话声一个太监的脑袋从寝宫的大门探出问道。程睿智知道这个小太监是被自己的大叫所惊动了,便回到:“刚刚做了个梦,你去弄点吃食来,朕有点饿了。”小太监听到这话,便立即回到:“奴婢这就去。”说完便转身离去。张冲看着小太监离去的身影,又进入系统界面查看起第二件物品来。 意大利伯莱塔92f手枪,口径9毫米,全长217毫米,空枪重096千克,初速3337米/秒,有效射程50米,装弹量15。 看到这,程睿智不由的心跳加速,哪个男人对枪械不感兴趣?尤其程睿智从小就对机械着迷,否则他也就不会去当兵了。程睿智立马选择了提取物品,只见一道微弱的白光闪过,那把意大利伯莱塔92f手枪就出现在程睿智手中了,他抚摸着枪身不由的沉醉其中:“嘿嘿,我是皇帝,这个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没警察管我。 就是子弹少了点,嗯,到时候积分多了用积分换,到时候天下武功,我手枪破。”程睿智在欣赏完手枪后,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连忙叫出系统问道:“手枪这些小玩意突然出现没问题,那些大物件怎么办,比如那个就机器人,如果他凭空出现不把人给吓死啊?” “宿主取出物品时,可以出现位置,距离远近用积分兑换,10积分兑换1公里。如果宿主取出机器人时用100积分兑换10公里,则机器人可以出现在宿主方圆10公里范围内任意指定地点。”听了系统的解释,程睿智还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弄完这些事情之后,程睿智觉得自己有点头发沉,应该是躺床上躺太久了吧。程睿智便下床走到大殿门口透透新鲜空气。望着外面明媚的阳光,程睿智忍不住得大声喊道:“这个操蛋的世界,哥来了。鞑子们,小日本,还有什么西班牙葡萄牙。哥会让你们知道花儿为什么会那样红。大明的王旗会飘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3章 朝堂大忽悠 五星级酒店大堂,程睿智看着自己身边的美女,心中的兴奋早已按耐不住。 “先生请您出示身份证。” 程睿智听到这话连忙拿出钱包,掏出身份证。突然,程睿智听见身后好像有人在叫喊着什么,但却听不太清楚,正当程睿智转头看看发生什么情况时,一声“陛下,该起床了”突然在程睿智耳边炸起,惊的程睿智立马坐了起来。程睿智左右环绕一圈,周围还是古代的风格,看来之前是在做梦,自己还在明朝。 “皇上,该起床上朝了。”小顺子看见程睿智坐了起来,立马凑过来说道。程睿智看着小顺子那张谄媚的脸,恨不得上去踹上两脚,你t等我办完事再叫我会死吗? 在经历繁琐的步骤后,程睿智终于坐在了奉天殿御座上。随一声“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程睿智的第一次早朝开始了。 对于早朝,程睿智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坐在宏伟的大殿里,坐在御座上的程睿智看着层层叠叠的朱红色的紫禁城,不禁有种睥睨天下感觉。 “各位,朕有些事情想要和各位臣公商讨一下。昨晚朕梦见太祖皇帝了,太祖和朕说了很多事情,朕也略感困惑,朕想和各位臣公商讨商讨。” “臣等愿闻其详。” 殿下群臣整齐洪亮的回答让程睿智心中不由升起几分王霸之气。 “太祖皇帝说我大明既将进入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外族入侵和国内叛变不断,大明王朝几十年后不复存在,汉人十不存一。‘’ “臣等罪该万死,请皇上责罚。” “众位爱卿请起,朕只是转述梦中太祖之言,并无责怪之意。” “陛下”首辅刘一燝站出来道:“如今大明虽不说四海升平,但百姓生活还算不错。北方鞑虏虽势强,但不过是疥癣之疾,不足为虑。梦中之言过于虚幻,不可全信啊。” “爱卿所言极是,朕也是这么和太祖皇帝这么说的,但太祖皇帝大骂我愚蠢,太祖却说会和我做个约定,以验证梦中所言为真。” “不知太祖皇帝要怎样验证?”刘一燝问道。 “太祖皇帝说今日卯时三刻会有一人从永定门而来,那人穿着怪异,他将带给朕一个礼物。” 殿下群臣听了朱由校的话都面面相觑,这个该怎么说呢,嗯,不说了,好好听吧。 朱由校扫了群臣一眼,继续说道:“今天一早朕已经派王安就永定门去等了,看看时辰,也差不多要回来了。” 话音刚落,只见王安从门外走了进来跪拜道:“万岁,你说的人,奴婢给陛下带回来了,名叫张冲,就在殿外侯着内。” “嗯,召他进来吧。”朱由校吩咐道。王安随即起身向殿外喊道:“宣张冲进殿。” 随着一阵由远及近的脚步声,一位穿着奇异服饰的青年出现在殿中,张冲目不转睛的走到殿前跪拜道:“草民张冲参见皇上。” 朱由校微微点头,这系统就是想的真周到,还把这封建社会的一套输入张冲的大脑里。 “平身吧!说说看你是从哪来的?谁派来的?要给朕什么礼物?” “回禀陛下,我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就记得是一个叫朱元璋的人派我来的。” “大胆狂徒,尔敢直呼太祖皇帝之名。” 朱由校看着那群大臣要吃人的表情,心里不禁直摇头,这系统真不经夸。 “众位爱卿,此人是太祖皇帝派来的,定不会有意叫太祖皇帝名号,有可能并不知晓是太祖皇帝,无知者无罪,这次就不予追究了。张冲你以后不可直呼名号,要称太祖皇帝,可曾知晓?你把太祖皇帝所说的东西拿出来吧。” “我知道了。太祖皇帝要我给陛下的是把手枪。”刚刚说完张冲就从怀里掏出那把意大利伯莱塔92f手枪给了旁边的王安。王安则小心翼翼的把手枪呈给了朱由校。朱由校拿着那把手枪假装翻翻看看问答:“这手枪有什么作用?” “手枪作用是杀死敌人,保护陛下的安全。陛下在使用时,握住把手,把枪口对准目标,扣动扳机即可发出子弹,准确度极高,可以杀死十五丈内目标,一枪毙命。” “呼”听到张冲的解释,朝堂上议论纷纷,最后首辅刘一燝走出班列说道:“陛下,此物与我朝火器相似,只是外形更为精致,小巧。既然张冲所言此手枪功能强大,何不试上一试便知真假。” “刘先生所言极是,朕也想看看此物是否如张冲所言神奇,王安让刑部送一个死囚过来,朕看看此物是否有怎么神奇。各位爱卿随朕一起去演武场一看究竟吧。” 来到演武场,死囚还没到了,朱由校只好无聊的扣着指甲。 不多时,死囚就被带到了演武场,朱由校让人把死囚的眼睛遮上,然后把枪递给张冲说:“开始吧。” 张冲接过枪,点了点头,便朝死囚方向走去。在距离死囚十五丈地方站定,张冲举枪c瞄准c射击一气呵成。伴随着一声巨大的枪响,死囚身体慢慢的向后倒了下去。 演示完成,张冲拿着枪向朱由校走来。王安看到张冲的身影,倒是紧张了一下,立马站在了朱由校的面前。朱由校看到王安的动作,不由的笑了笑,站起来拍了拍王安的肩膀,王安掉头看到拍自己肩膀的是朱由校,刚想说话,就看见朱由校摇了摇头,王安看来眼朱由校,又看来眼张冲,就转身让开了。 “陛下,草民刚刚演示完毕,请陛下查看。”说着张冲把手枪递到朱由校的面前。朱由校拿起手枪,点了点头,径直向死囚处走去。 “不愧是高手啊,正中眉心”望着那伤口不断往外涌的鲜血,朱由校转过身来,对着群臣说道:“今天早朝到此为止,等会众位爱卿也来看看这死囚,看看这手枪效果如何。”说完朱由校转身向宫内走去。 在恭送走皇上后,众位大人也按捺不住,快步向死囚方向走去。 “嘶,这手枪怎么这般厉害” “难不成,太祖皇帝托梦是真的?” 见到了死囚的情形,各种议论不由传开,所有人都被死囚眉心血洞所震撼到了。 这真的太神奇了!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4章 皇家警卫营 刚刚从演武场回到懋勤殿的朱由校正在大快朵颐着,早上起的太早,肚子里早已空空如也。 “王安你去叫内阁学士,六部尚书和兵部给事中过来,朕有事与他们相商。”吃干抹净的朱由校头也不抬的对王安吩咐道。 “奴婢遵旨。”王安带着旨意,转身出门而去。 “皇上,皇上” “嗯,谁叫我?” “皇上,诸位大臣已经到了,正在门外候着呢。” “嗯,让他们进来吧。”朱由校坐起身了擦了擦口水说道。穿越到明朝后,最让朱由校不习惯的就是早起。每天四c五点就要起床,让朱由校这个后世懒癌党苦不堪言。 “臣等参见陛下。” “平身,朕召集你们过来,是想问问你们对太祖之事的看法。”朱由校看着台阶下的众人说道。 众人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首辅刘一燝说道:“臣以为太祖托梦之事,虽然有张冲现身证明,但此事过于玄妙,臣认为还是谨慎对待为好。” “嗯,朕也觉得此事虽然不可全信,但也不可一点不信。张冲不是说是军事奇才吗?所以朕觉得我们应该先试上一试。朕准备成立一个皇家警卫营,由张冲担任营官,如果张冲训练出来的士兵真能百战百胜,朕就相信太祖托梦为真。” “陛下,此事不妥,虽有太祖托梦之说但张冲身份不明不白,而且我大明军队军力强盛,兵强将勇,臣觉得无需用张冲来训练新军。”东阁大学士刘景第反对道。 “刘大人此言差矣,陛下令张冲练兵主要是为验证太祖托梦之事真假。而且张冲练兵只有一营人马,就算出来什么事情也是可以控制的。臣觉得陛下的这个法子不错。”兵部给事中杨涟站出来说道。 当刘景第正准备反驳杨涟之言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殿内所有人都皱起眉头,如何敢在宫内急走,难不成出了什么事情。 “皇上,辽东六百里加急。”一个小太监的身影出现身影人面前。 王安上前把小太监手里的信件呈给了朱由校,朱由校看封口处的火漆完好,便把信封撕开,拿起信件浏览起来。 大臣们伸长脖子,眼巴巴的看着朱由校,只见朱由校的脸由白变黑,不由心中大叫不好。 “刘大人,刘阁老,这就是你说的大明军力强盛,兵强将勇。”朱由校把信件往桌上一拍怒道:“建虏头子努尔哈赤率兵围沈阳,沈阳沦陷。刘大人你且说说我大明兵强马壮,沈阳沦陷是怎么回事。” “皇上,臣知罪”这个消息太突然了,刘景第一时不知怎么应答,只能磕头认罪。 “陛下,现在不是责怪刘大人之时,当务之急应当尽快想出应对之策。” “杨大人所言甚是,刚刚朕太激动了。众位爱卿,你们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皇上”首辅刘一燝吉拜道:“陛下,现今要稳定辽东的军心,加强防御,防止建虏再犯。另还要选派一得力大臣镇守辽东,袁应泰实乃难以当担此任了。” 朱由校知道刘一燝想把袁应泰换回来,并不是想治他的罪,而是要保他,同为东林党人,如如果不把袁应泰弄回来,到时候再出什么幺蛾子,那些对立的党派如秦党,齐党c楚党等可是会要他的命的。 正当朱由校思绪万千时,门口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所有人的心都咯咚一下。 “皇上,辽东六百里加急。”又一个小太监的身影出现身影人面前。 王安用了比平常快几倍的速度把小太监手里的信件叫过来朱由校,因为他看见朱由校的神情更加的恐怖了。朱由校拿过信封,取出信纸看来起来。 殿下群臣的脑袋上都已经微微冒汗了,然而他们想象中的狂风暴雨并没有到来。 此时,朱由校的脸上已经看不出如何表情了,他把信纸递给王安吩咐道:“来把信件内容读给众位大臣们好好听听。” 谁都听出来朱由校这话语蕴含这巨大的怒气。当下都大气不敢出,小气不敢喘。王安小心翼翼的接过信纸,翻开读道:“天启元年三月十九日,建虏努尔哈赤率领军队在攻取沈阳之后,进攻辽阳。经略袁应泰在沈阳陷落之后,撤奉集c威宁诸军,合力共守辽阳,引水注濠,沿濠列火器,陈兵环守。建虏努尔哈赤兵临城下,袁经略和巡按御史张铨登城,袁经略督领总兵官候世禄c李秉诚c梁仲善c姜弼c朱万良出城五里迎战,我军战败,士卒望风而逃。第二天,两军接战,建虏军掘城西闸以泄濠水,分兵塞城东水口,击败我军,渡濠攻城。我军败退,袁经略入城,与张铨等分陴固守。监军高出c牛维曜c胡嘉栋及督饷郎中傅国逾城而逃,军心大乱。二十一日,建虏军攻城甚急,袁经略督军大战,又败。傍晚,城门楼起火,建虏军从小西门入城,城中大乱。袁经略在楼上佩剑印自缢死。建虏军遂克辽阳。” 众臣听后大吃一惊,十三日建虏努尔哈赤才攻下沈阳,这才几日,怎么连辽阳也失守了,连袁应泰也自尽了。 “皇上,当务之急是要派人至辽东调查并督战,并选派重臣赴任辽东经略,这样才能够稳住面前形式。” “嗯,刘爱卿可有人选。” “陛下,臣觉得熊廷弼可行。假使廷弼在辽,想来不会弄成这样,熊廷弼长年经略辽东,熟悉辽东情况,而且也与建虏努尔哈赤也过交手,也曾胜之,如让熊廷弼经略辽东必让建虏努尔哈赤有所忌惮,这样才能有喘息之机,以求收复损失国土。” “嗯,朕知道了,传旨令熊廷弼明日来参加廷议。王安你明天陪张冲去京城大营挑选500军士,成立皇家警卫营。朕有些乏了,你们散了吧。” 看见朱由校执意要成立皇家警卫营,刘景第刚要起身反对。首辅刘一燝便一把拉住了他,摇了摇头。刘景第只好看着朱由校向后宫走去。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5章 朕要你当皇后 朱由校漫无目的在皇宫中走着,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御花园,朱由校找一亭子坐下,此时的朱由校感到有点喘不过气来。其实刚刚他让王安读给过大臣们听的辽东急报只是第一张纸,第二张纸一直死死的被朱由校攥着,上面写道:“河西的军队和百姓全部奔走逃亡,建努军队四处捕抓汉民,押送至沈阳城外斩首。自塔山到闾阳二百多里地方,烟火断绝,旷无人迹。” 朱由校在刚刚穿越到明朝还是挺兴奋的。俗话说得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因为救人而溺亡,但是现在给他个皇帝做做也算后福了。他一开始也豪情万丈,但是看到那封后,朱由校突然感到有些无力和泄气。一切都变的索然无味。心中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的方向。 突然靠着柱子闭眼假寐的朱由校闻到了一阵清香。朱由校睁开眼睛一看,只见一位穿戴着凤冠霞帔的美貌少女走了过来。 如果朱由校所记不差,这位美貌少女就是自己未来的皇后张嫣了,后来在崇祯朝被尊称为“懿安皇后”。 史书上记载张嫣是“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为中国古代五大艳后之一。如今朱由校一见,果然如此,想到这样一位绝世大美人成了自己的老婆,朱由校那颗布满乌云的心,也稍微照进来一丝阳光。 张嫣朝朱由校微微一欠身:“臣妾张嫣参见陛下,臣妾见陛下愁容满面,不知为事所愁?” “免礼坐下吧。沈阳和辽阳被建虏攻下了,经略袁应泰自尽,辽河以东全部沦为后金所有。建虏大肆烧杀抢掠,辽东百姓十不存一,塔山到闾阳二百多里地方,烟火断绝,旷无人迹。”朱由校不由的恨恨道。 张嫣听到朱由校的话,不由的大吃一惊。差一点尖叫出来。 “朕真的是太天真了,朕以为可以慢慢来,慢慢去改变,大明追究会便得强大富饶。但是时间不等人啊,建虏和小冰河时期要比朕的改革来的更快。朕如果不加快改革步伐,大明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但如果朕真的现在就要进行改革,那么现在的忠君爱国之臣,到那时还会一样吗?朕动的可是他们的利益啊,他们愿意把他们的利益让出来吗?他们反对‘矿使’c‘税监’是真的为了百姓吗c这恐怕不仅仅如此吧。” 朱由校虽然对历史不是很精通,但是大概的历史事情还是知道的。 东林党代表的是东南那些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地方豪强,他们兼并土地,走私,进行海上贸易。可以说每个家族都是富得流油,可是他们却总想着不交税,于是东林党就每吹重农抑商,藏富于民。 其实这个时代的皇帝对重农抑商的理解是错误的,重农抑商不代表着重征衣税,而少收甚至不收商税。这些东林当人篡改了这条理论,根据他们的说法,农业才是国家喊税的主要来源,要重征,而商人的地位低下,要少收税。 这个时代的商人并不是简单的商人,他们有田地,有矿山,最让人气氛的就是开矿的居然不交税。后世的人都知道,开矿是多么的赚钱,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竟然不交税。反而总是鼓吹向农民征税,那些有土地的农民只能将地卖给大地主自己租田做佃户。很多人没有土地或者不能忍受大地主的盘剥成为了流民,这也就是为什么徐鸿儒的白莲教起义会有那么多人跟随的原因。还有就是这个时代地球正处于小冰川期,天灾不断。陕西的大汗让无数的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朝延下发的救济有全部被晋商和当官的给黑掉了。最后官通民反,有了高英祥,罗汝才,张献忠,李自成,陕西的农民起义成为了压垮大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提到陕西的起义,就要说道晋商,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团体,产生于丝绸之路兴起的时候。可是到了明朝,丝绸之路早就荒废了,靠着丝绸之路生存的晋商没有了出路,他们只能圈地买地。后来干脆做起了走私的买卖,和大明朝的官员勾结将武器c军需c粮草,卖给了蒙古诸部以及后来的大清。在朝堂上代表晋商的党派就是秦党,原本也是齐浙楚党之中的一员,可是因为声名不显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至于齐渐楚党,则是代表了山东c浙江c福建等沿海的商人和地主,他们和东林党很多的利益都有重叠。包括海外走私c开矿c固地,所以这两个党也就争得最厉害。说到底,明朝的党争,就是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的斗争,或者相同利益阶层中的不同人群的争斗。这些大的地王和商人和地方官员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形成了祸乱地方的恶霸。而在朝堂上,它们因为有东林党这样的党派撑腰,所有也就越发的牌无忌障。 张嫣看着愁容满面的朱由校,心疼不已不由抓起了朱由校的手:“陛下,不管怎么样,臣妾相信陛下,也支持陛下。相信陛下能够带领我大明百姓战胜各种困难的,让大明变得更为富强,大明会恢复太祖时的强盛的。” “得后如此,夫复何求,皇后朕就借你吉言了,大明一定会富强的。”朱由校看着张嫣微微露出一丝微笑。 张嫣听了朱由校的话,不由心神一紧,虽然二月已经和皇上大婚了,但是皇后却还没有定下来,陛下这么说难道是要立我为皇后吗? 正当张嫣胡思乱想之际,朱由校转身对王安说:“明天下召封张嫣为皇后。” “奴婢知道了。”王安躬身道。 张嫣听到朱由校的话,不由的感觉整个人都被幸福环绕着,身体不由的望朱由校的身边靠了靠,朱由校则一把搂住了张嫣。王安见状,立马吩咐所有人都离得远远的,这场景不是他们应该看的。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6章 熊廷弼 乾清宫,人声鼎沸,辽东大败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京城。 “皇上驾到。”随着王安的一声叫喊,整个大殿就瞬间静了下来,仿佛刚刚的人声鼎沸只是幻觉。 朱由校慢慢的走到御座坐下,眼光从每一个的脸上扫过问道:“诸位爱卿,沈阳和辽阳被建虏攻下了,经略袁应泰自尽。建努大肆烧杀抢掠,辽东局势岌岌可危,朕欲派一人前往辽东调查,以了解详细情况,好让朝廷做下一步策略。不知众位爱卿,谁愿前往啊?” 朱由校等了一会,别说有人站出来了,下面就连一点声响都没有,好像生怕弄出点声音就要派他去一样。 “刚刚朕在殿外不是听见各位大臣们讨论的甚为激烈嘛,怎么现在都不会说话了?”朱由校的这般话让殿下许多人的脸的红了起来,但还是没人站出来。 “陛下,臣愿前往”正当朱由校准备让内阁指定人选时,兵科都给事中朱童蒙站了出来。 对于朱童蒙朱由校没啥印象,但是看其面相还是挺忠心爱国的便称赞道: “朱爱卿挺身而出,不愧为国家栋梁之才。”朱由校顿了顿继续说道:“调查之人确定了,下面就讨论讨论这辽东经略的人选吧昨日刘一燝向朕推荐了熊廷弼,各位大臣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皇上臣赞成刘大人的意见,萨尔浒之战后,熊廷弼在委以重任,在辽东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使建虏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明光宗泰昌元年八月。建虏努尔哈赤率兵攻打沈阳,熊廷弼亲自督阵,击退建虏军。熊廷弼功劳甚大,而且熊廷弼也熟悉辽东,能更快稳定局势。”御史江秉谦站出来说道。 “陛下不可,熊廷弼在边地假名增税,勒索小民,声言筑城御敌,实是误国欺君,皇上万万不可任命熊廷弼为辽东经略”江秉谦的话刚刚说完给事中郭巩就站出来反对道。 “陛下,郭事中这是在诬陷凭空熊廷弼,熊廷弼在辽东所取得成就有目共睹,如不是冯三元c张修德c魏应嘉c郭巩c姚崇文等人蒙蔽圣上,何来如今这辽东之患。臣恭请皇上以制他们的罪过。”说完便跪拜在地。 “陛下,江大人所言极是,臣附议。”给事中杨涟也站出来道。紧接其后不断有人站出来支持处罚姚崇文等人。 熊廷弼的才能朱由校也是知道的,他本也是有意启用熊廷弼的,望着跪了一地的大臣们,朱由校说道:“冯三元c张修德c魏应嘉c郭巩各贬三级,除掉了姚宗文的官籍,永世不可录用。令熊廷弼乾清宫见朕。”说完朱由校也不管跪着的众人,起身就离开了。 乾清宫内朱由校问王安道:“王公公已经进宫多年了吧?” “回皇上,奴婢进宫已经进宫五十余载了。” “五十多年,人这一辈子差不多就过去了。你也服侍我大明几代皇帝了。王公公,从今天起你就不要做秉笔太监了,去管司礼监吧。” 不多时,熊廷弼便来到乾清宫。 朱由校看着熊廷弼问道:“以现在辽东形势,你可有和对策?” “陛下,臣早已想好对策,需三方布置。广宁用马步兵在河上设立壁垒,凭山川形势打击敌人,牵制敌人的全部兵力;天津c登c莱各港口建置水军船队,设立巡抚,乘虚打入敌人南方的驻地,动摇他们的军心,这样敌人势必有内顾之忧,辽阳就可以收复了。” 熊廷弼的法子朱由校想了想还是不错的,也是目前最好的应对之策。 “朕准备在山海关特设经略一人,管辖一方,统一事权,经略辽东军务,不知爱卿可能胜任?” “只要陛下给足臣兵马,粮草,臣定叫建虏不敢在往前一步,假以时日,臣定会打到建虏老家去。” “好,朕赐你尚方宝剑,调兵二十余万,责成户c兵c工三部给齐兵马c粮草c器械。你要替朕好好守住辽东的大好河山。” 熊廷弼的能力,朱由校还是知道的,熊廷弼在辽东巡抚任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他还亲巡沈阳c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使建虏一年多内不敢轻进。如果不是因为经抚不和,也不会导致广宁惨败,说道这就不得提提王化贞这个人。王化贞东林党重要成员首辅叶向高的弟子。是东林党人,但后来背叛东林投奔阉党。王化贞平素不学习军事,轻视大敌,好说大话。文武将吏的规劝一点也听不进去,与熊廷弼尤其抵触得厉害。他妄想投降建虏的李永芳会做他的内应,相信蒙古人的话,说是虎墩兔将派援兵四十万,因此想不战而获全胜。一切事务如兵马c甲仗c粮草c营垒等都放置一边不加过问,一意说大话蒙骗朝廷。尚书张鹤鸣很相信他,他有所请无不答应,因此熊廷弼无法实现自己的心愿。广宁有十四万部队,而熊廷弼的山海关上却没有一兵一卒,只是有经略这么个虚名而已。最终导致了广宁惨败。但这并不是说王化贞一无是处,他在医药和安抚人心上还是有较大能力的。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7章 火药司 一大早朱由校正津津有味的吃着早饭时,突然听见一阵大呼小叫的声音的传来,朱由校不由的皱了皱眉头:“曹化淳去看看怎么回事。”自从王安被朱由校任命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后,曹化淳就被派到朱由校身边服侍了。 “皇上,是奉圣夫人来了。”话音刚落,朱由校就看见一个三十多岁,风韵犹存的女人走了进来。 “皇上,奴婢才出宫几天皇上已经忘记奴婢了吗?奴婢的命好苦啊,奴婢辛辛苦苦伺候皇上这么多年,到头来还被大臣赶出宫去,皇上你可要给奴家做主啊。” 朱由校望着跪在地上哭哭啼啼的客氏有些头疼。这客氏虽说不是好人,但她也曾和自己这个身体发生过关系,而且她现在也没有做啥坏事啊,还有与客氏对食魏忠贤到底要怎么处理呢? 正当朱由校一筹莫展之时,门口跑过来个小太监跪拜道:“皇上,张冲和500皇家禁卫营将士都已经准备好了,正在演武场等皇上呢。” “乳娘你先回去吧,朕有军事要务要办,曹化淳,去演武场。”说完张冲放下筷子,擦了擦嘴,立马起身向门外走去。只留客氏在大殿里“皇上,皇上”的叫着。 来到演武场,只见五百个人正排列的整整齐齐等朱由校的到来。 “陛下,皇家禁卫营已经准备完毕,请陛下检阅。” “请陛下检阅”张冲话音刚落,演武场五百人就大声突然跪拜道 朱由校一下子有点懵,将士的突然大喊声让他有点猝不及防,不过这感觉真好。一开始朱由校还担心张冲现代军事能力不适应明朝,可当系统告诉他会把古代军事知识全部输入张冲哪里里面的时候,朱由校还是怕张冲不能够适应,毕竟实战和理论不一样,不过看着,效果还不错。 “众位将士平身。”朱由校调了调气息继续说道:“众位将士你们都是从二十万人大军里面挑选出来的精英中的精英,前几日太祖皇帝托梦给我,说我大明将有万劫不复之难,但幸运的太祖皇帝派来此人帮朕,想必你们营官张冲的本事你们也应该见过了。覆巢之下无完卵,保卫大明,不仅仅是为了朕,为天下的百姓,也是为你们自己。所有选中的士兵将奖励50两银子,你们坚持下来则在奖励50两。表现特别优秀者在奖100两。”朱由校刚刚说完,底下就一阵骚动,要知道明朝当兵一个士兵一年36两银子,按朱由校说的来,如果表现特别优秀则有200两银子,相当于5年半的俸禄,如何不激动。 望着底下士兵殷切的眼神,朱由校知道自己所说的奖励让他们心动了,俗话说得好,要想马儿跑就要多吃草。光有精神奖励可不行的。望着斗志昂扬的众人,朱由校拍了拍张冲的肩膀说道:“替朕好好练练他们。” 回到乾清宫,客氏已经离开了,朱由校坐在椅子上,拿起水杯正在喝着水,一阵机械声音便从朱由校脑海里传出,吓的朱由校一口水喷了出来差点把水杯扔掉。 “恭喜宿主完成任务,获得500积分。请宿主在系统页面查看下一个任务。” 朱由校把水杯放下,擦了擦嘴,带着对系统的不爽打开了系统页面。 主线任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任务内容:改良火药配方 任务时间:十五天 任务奖励:完成任务奖励500积分,失败将扣除100积分(注意如果积分为零宿主将会被系统抹杀) 看到这个任务,朱由校不禁微微一笑,哥虽然学计算机出身的,但好得当了几年兵,在部队里面对火药最感兴趣,改良火药配方还不是手到擒来。朱由校把曹化淳喊了进来,看向曹化淳,问道:“曹公公,目前火药由谁制造” 曹化淳应道:“启禀皇上,我朝火药皆是由工部火药局和兵仗局火药司所造” 朱由校道:“那就带朕去看看兵仗局火药司”说完站起身来 曹化淳道:“是,皇上”但是他心里不明白皇上要去那干什么?皇上又不懂火器,难道是觉得新鲜曹化淳摇了摇头。 听闻皇上要来,兵仗局掌印太监陈杰早已带着一众下属在门口候着了。看到朱由校走近,陈杰刚准备开始跪拜,朱朱由校挥挥手道:“不用了,朕这是随便来看看,不用那么多讲究。” 曹化淳介绍道;“皇上,这位就是兵仗局掌印太监陈杰,负责兵仗局的所以一切事物” 陈杰忙拱手道:“奴婢陈杰参见皇上?” 朱由校说道:“陈杰,带我去看看你们造的火器”说完便率先往里面走去,其余的人赶紧跟上。 火器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热火朝天的生产着火统。 陈杰向朱由校介绍道:”皇上请看,这是我们目前最新制作的火统,内塞火药,用火绳点火,管内塞入石弹,可射八十步远?”古人一步约为15米,八十步就是120米。 朱由校淡淡的道:“有效射程多远?” 陈杰一愣,有点尴尬的道:“八十步左右。” 朱由校一笑:“那就是还没弓箭射的远。”弓箭一般可射到120步左右。 陈杰尴尬的笑了笑,刚想说话,旁边的一个老头突然插了句嘴:“皇上说火统没有弓箭射的远,这是事实,不过草民斗胆敢问皇上,这世上可还有别的火统射的比这更远的?” 这一插嘴顿时把曹化淳和陈杰都吓个半死,曹化淳大怒道:“大胆,你是什么人?敢质问皇上?” 朱由校摆摆手道:“哎,这位老人家只是跟朕一起探讨火器问题嘛,不要大惊小怪的,就让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嘛。这位老人家,请问您是”陈杰连忙答道:“启禀皇上,他叫周铮,是我们兵仗局的火器专家,对我朝火器的改进做了很大贡献”陈杰也是一头冷汗,这周师傅火器技术是好,就是这个脾气也跟这火药一样,一点就炸,听不到别人说他的火器半点不好,当然这世上敢说他周师傅火器不好的人已经是极少数了,所以陈杰生怕皇上一怒把他给砍了,赶紧趁机说了几句周铮的好话。 朱由校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火器都是这老头改进的,怪不得一听我说这火器不好的话,就跳出来怒怼。朱由校也不在意,继续问道:“那周师傅,你觉得朕哪里说得不对” 周铮道:“皇上说的都对,目前这火统射程确实赶不上弓箭,但是我看皇上似乎有点看不起这火统。这已经是目前射程最远的火统了,虽然受技术所限,射程还不是太远,但是草民相信在以后随着技术的进步。火统的射程一定会超过弓箭,并将取弓箭而代之?”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8章 火药改良(一) “这老头挺有远见的嘛!是个人才!”朱由校暗暗的道。朱由校不置可否,说道:“给朕再介绍下火炮。” 周铮道:“让草民给皇上介绍吧!目前我朝火炮有碗口统,大将军炮,二将军炮等,造地材料大多为铜,少量为铁,炮身有数道铁箍,防止炸膛,目前射程约为200步,炮弹还是以石弹为主。” 朱由校看着这些火枪火炮,作为曾经现代化军队的的陆军战士,在他眼里这些火枪火地实在是太简陋了,当然他也知道在明朝,这些火器的水平甚至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火药是蒙古人西征的时候传到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在14一19世纪,欧洲的火器水平突飞猛进,而中国却因为闭关锁国导致火器水平停歇不前,结果鸦片战争的时候被英国的火器打的一败涂地!这时候才开始放下大国的架子,开始学习西方的技术,比如“洋务运动”等,但是已经太迟了,从而导致从了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中国一直处于被殖民和内战的混乱之中,也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朕绝不允许这种事情再次发生”朱由校发心里默默的道。 “周铮,你觉得火器还需要哪些改进” ”启禀皇上,目前火器射程太近,精度不高,而且装填太慢,造火器的材料也不是很好;目前火器材料一般是铜和铁,铜炮韧性较好,但是太贵,无法大量装备;铁倒是便宜,但是过于坚硬,韧性不够,容易炸膛,这也是目前火器无法普及,暂无法取代弓箭和长枪的重要原因。” 朱由校暗暗点头,看来这老头确实有点真材实料,对火器的忧缺点都了解的很透彻。 朱由校继续问道:“那么你觉得要改进这些缺点需要多久?” 周铮沉思了一下,道:“不好说,草民估计快则几十年,慢则上百年都有可能。” 朱由校笑道:“这么久,等你这火器改良好,朕早已不在了。” 周铮不卑不亢道:“皇上恕罪,草民实在无法短时间内改进火器缺点。” 在场的众人心里也知道,火器改良何其之难,一点一滴都是在前人的经验积累上逐步改进,要短时间内改良火器绝无可能。 朱由校扫视了下旁边的众人,呵呵一笑,道:“你们是不是觉得这绝无可能曹公公,你说说看。” 曹化淳道:”皇上,恕奴婢愚钝,实在想不出来有何办法可短时间内改良火器,不过奴婢相信皇上乃天纵之才,定有良策!“ 曹化淳这马屁虽然拍的朱由校很舒服,但是语气里的意思还是不相信。 朱由校笑笑道:“朕能在一天之内改良这火器。” 曹化淳还没答话,周铮早就跳了起来:“这绝无可能!皇上,草民愚钝,但在这火器上草民还是略懂几分,皇上说在一天之内改良火器,这是万万不可能!” 朱由校调侃道:“要是朕做到了呢?” 周铮涨红着脸说道:“如果皇上能够做到,草民将一辈子不碰火器。” 陈杰赶紧出来解围,道:“皇上,这周铮就是这臭脾气,您别跟他一般见识。”陈杰也是觉得一天内改进火器不可能,担心皇上赌输了失了面子,到时候怪罪下来他可担当不起。 朱由校笑笑道:“周师傅,不用这么较真,就是你输了也不用不碰火药,努力帮朕造好火器就行了!”言下之意,是说周铮输定了! 周铮还待再说,陈杰赶紧一个眼神示意他闭嘴,周铮忍了忍,终究是没有说出来。 接着众人就在朱由校的带领下齐朝火器车间走去。 听说皇上跟周铮师傅打赌,一天内改良火器,如此大的热闹惹的其他冷兵器部门的头头脑脑都想过来看,但是没经过皇上允许,谁都不敢贸然上见过来围观,怕冲撞了圣驾。 朱由校看见他们满怀期待的眼神微微一笑,告诉陈杰让他们过来,顿时人群里三层外三层的把朱由校他们围在了中间,搞的朱由校的侍卫们高度紧张,费了好一番功夫,才把人群和朱由校他们隔离开来。 看人都到齐了,周铮问道:“不知皇上打算从何入手改良火器?” 朱由校道:“先把火药给朕拿来!” 明朝的火药就是传统的黑火药,用硝石,木炭,磷磺混合而成。硝石分解释放出氧气,使末炭和硫磺剧烈燃烧,分解出大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从而使气体迅速膨胀而产生爆炸。因为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硫化钾,飘散在空中呈现为黑色的烟雾,而火药本身也呈黑色,所以俗称黑火药。但黑火药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残渣,导致堵塞炮管和枪管,所以每次射击完都需要清理管身,所以才造成火器射速慢。随着技术的进步,无烟火药也就逐渐取代了黑火药。 黑火药拿上来后,朱由校问道:‘周师傅,你这黑火药是如问配比的?’ 周铮答道:“当然是硝石,木炭,硫磺各一份啊。” “那你现在改一下,改成一份硝石,两份硫磺,三份木炭。”朱由校说道。 周铮虽然不解为何要这么改,但是还是按照皇上的吟咐执行了。片刻之后,重新配比好的火药拿了上来。周铮忍不住问道:“皇上改进火器的办法,就是改变火药的配方比例?” 朱由校发笑道:“周师傅,别急嘛,我这还没说完呢接下来,倒两杯水到火药上?” 全场一片哗然,周铮以为自己耳朵不好,听错了,重新问了遍道:“皇上,你是说把水倒到这火药上”朱由校点了点头。 这下不只是周铮,就连朱由校身边的太监,侍卫们都以为朱由校是来过来瞎胡闹的,这火药沾了水还有什么用 周铮不解道:“皇上,你改变火药配方比例草民能理解,但是这把水倒到火药上是做什么这样火药就没法用了啊!” “晚点朕再给你解释,你只管照做就行。”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9章 火药改良(二) 无奈,周铮只好按朱由校的吩咐,把水倒至火药上,顿时火药就成了一团稀糊一样,围观的人看了都是一阵摇头,觉得皇上是来拿他们消遣来着,但是也就心里想想,断然不敢说出来。 朱由校继续吩咐道:“找一个棍子把这火药搅拌下,尽量搅的均匀点,搅拌完把火药铺开,拿去太阳底下晒干。” 周铮摇摇头,继续按朱由校的吩咐做着,他倒是想看看皇上要是打赌输了怎么办。 “好啦”朱由校拍拍手道,“火药晒干还需一段时间,先带朕继续参观下这兵仗局吧” 陈杰立马应道:“是,皇上,这边请。” 参观兵仗局花了一个时辰左右,朱由校想想火药应该也快干了,便领着众人回到了火器生产车间,大家一看皇上回来了,呼啦一下马上又围搅了过来,反正看热闹的不嫌事大。 周铮已经把晒干了的火药拿了回来,经过水泡的火药铺平后经过太阳一晒,早已经坚硬成形,跟个烧饼一样凝成了一整块,谁都不知道这样的火药要怎么用。 朱由校道:“拿个锤子来,把火药敲碎,恩,也别敲的太碎了,跟豆子差不多大就行了。” 一阵噼里啪啦的敲打声过后,所有火药都被敲成了豆子那么大小。 朱由校笑道:“差不多了,各位一起跟朕去试试火器改良后的威力。” 火药司作为火器制造工厂,自然是有测试火器的场地的,明朝时候的土地可不像现代那样寸土寸金,到处都是大片的荒地,火药司的火器测试场就是一大块荒地,远处摆了几个稻草人当靶子。在众人的簇拥下,朱由校他们来到了这块测试场。 周铮问道:“不知皇上要如何测试?” 朱由校道:“很简单,直接射击,看射程和威力。” “好,不知皇上想把靶子放多远的位置呢?”周铮继续问道 朱由校沉吟了一下,说道:“那就保守点,150步吧!” “什么?”在场众人都愣了一下,没听错吧,皇上说的是150步? 目前火统的射程才80步,有效射程才60步,朱由校却要将靶子摆到150步。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目前火统将近两倍的射程啊,皇上刚才就那么简单处理了下火药,就能把射程提高到两倍,怎么可能? 周铮也愣了愣,一脸疑惑的确认道:“皇上说的是150步还是50步?” “150步。”朱由校淡淡的道 稻草人已经摆发的场的放到了150步外了,稻意人的背后绑了一个瓷盘,如果石弹可以击碎瓷器,那说明石弹已经打穿了稻草人的身体。 现场围观的众人也在窃窃私语,谁都不相信火统可以打那么远,弓箭的射程才120步,要是能打150步,那不是射程都超过弓箭了?就算火统经过改良,射程有所提高,也不可能提高这么多。 一切准备就绪,周铮对朱由校说道:“皇上有几成把据?” 朱由校笑笑道:“射完不就知道了。” “好,既然皇上如此有信心,那就由草民来亲自试射”说完,周铮端起火统,瞄准靶子,就准备点火射击。 就在周铮准备点火的时候,朱由校大喊一声:“慢。” 周铮疑惑的看着朱由校,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吩咐。 朱由校笑道:“周师傅别着急嘛。朕的改良还没弄完呢。”“还没弄完?”周铮也是郁闷了,道:“那皇上还要如何改良?” “来人!”朱由校说道,“弄些泥土来,然后把泥土碾碎,从前面灌入火统,别灌的太多,盖住石弹就好,然后用根棍子压紧咯。” 测试场本来就是荒地,大把的泥土,很快这些都弄好了。 朱由校说道:“周师傅,朕的改良已经完毕,你可以开始了!” 周铮重新端起枪,瞄准,点火,众人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砰!”一声巨响,一股黑烟从火统上方升起,缓缓散开。怎么样成功了吗在场所有人都想知道这个答案,包括朱由校自己,虽然他以前在军队里面玩过火药,但毕竟没接触过黑火药和火统啊。完全是靠理论对火药进行的改良。 稻草人附近负责检查结果的小兵跑过去看了看,然后激动的喊到:“瓷盘碎了。” 声音远远传过来,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150步,足足150步啊。而且还是穿过稻草人的身体击碎瓷盘,那说明150步完全都是有效射程啊?比以前60步的有效射程将近提高了一倍。 众人还都沉浸在对事实的震惊中,半天现场鸦雀无声,谁都想不出来皇上是怎么做到的。还是曹化淳最先反应过来,面带喜色,激动的道:“恭喜皇上,贺喜星上!火统改良后居然能有如此远的射程,我们打败建虏就易如反掌了啊!皇上真乃天生英才,令奴婢敬仰。”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向皇上表达各种敬佩之心。 朱由校看向周铮,发现他一脸死灰,神情泪丧之极,赶忙问道:“周师傅,改良成劝了你应该高兴才对,为何如此神色?” 周铮苦笑一声,道:“启禀皇上,草民浸淫火器之术三十多年,自以为天下无人能比草民更了解火器,今天才知道原来草民只是井底之蛙。皇上雄才大略,天纵英才,年轻虽轻,却能在火器上有如此造谐,实在令草民佩服啊。草民觉得有皇上在,以后草民也没什么用了,请皇上准我致士,让草民回家颐养天年。” 朱由校惊讶道:”周师傅,你这说的什么话。难道朕改良了火器你就要致士?要是以后再有人改良了火器,那朕是不是要退位啊。不管朕的火器如何,这造火器还不是得靠您和兵仗局嘛。难道还要朕亲自去打造火器不成“ 周铮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不解道:”草民造火器的水平都不如皇上了,那草民还留在兵仗局有何用啊“ 朱由校乐了:”那我把这技术传授给你不就行了。都是为了大明,你还怕我敝帚自珍不成。“ 周铮一听,眼睛一亮:”皇上说的可是当真?“ ”君无戏言!“ 周铮激动的双膝一确,拜道:”谢皇上,请受草民一拜“ 要知道在古时候,各行各业的独家手艺那都是秘密,不得轻易外传的,要不让别人学了去自己还怎么赚钱,周铮在这圈子待久了,思维惯性的认为朱由校不会把这火器之术传搅授给他,可他忘了朱由校是一国之主,不是普通人,怎么可能在这种事情上敝帚自珍呢。毕竟他不可能自己去造火器,还得靠兵仗局去打造呢。不过即使这样,周铮也对朱由校能将如此重要的火器之主传授于他感激万分,因为只有他才知道这火器之术有多么珍费。说不定以后就可以取代刀枪,改变整个战争的格局。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0章 火药改良(三) 众人散去后,朱由校看到周铮在旁边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心中觉得好笑,于是向他招了招手,周铮立马乐呵呵的跑了过来。 朱由校笑道:“周师傅,你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跟联说” 周铮老脸一红,说道:“草民就是想问问皇上,为何只是把火药改良之后射程就可以增加如此之多”其实周铮也有点不好意思,毕竟这可是人家的秘密。 朱由校却不以为意的说道:“周师傅,朕最开始让你按一份硝石两份硫磺三份木炭的比例去配火药,是因为这才是火药的最佳配比,可以让火药得到最充分的燃烧,如果按你每个各一份的比例,会造成硝石过多,硫磺和木炭过少的情况,产生的腔压也会大大减小,自然射程就不会太远了。” 周铮听了之后恍然大悟道:“对哦,我以前老发现发射完毕后,硝石还剩不少,但是木炭和硫磷都用光了,我怎么就没想到更改火药比例呢。皇上的一番话,真是让草民茅塞顿开啊。” 朱由校笑笑,继续道:“这是其一,其二呢,朕让你把火药打湿,晒干,打碎成粒状,这样的话火药的燃烧面积就会增大,可以大大缩短火药燃烧完毕的时间,让石弹在腔压达到最大的时候发射出去。如果是粉末状的话,火药燃烧比较慢,可能火药才燃烧一半,石弹就被腔压给推出去了,腔压没有达到最大,自然会影响射程。而且如果是粒状的话,每一粒成分都比较均匀,不会变动。如果是粉未状的话,在长期的运输过程当中,有的成分较重,有的成分较轻,一路颠簸,慢慢的重的成分会下沉,这样就会导致火药配方比例不均,从而大大影响火药质量。” 周铮感叹道:“真是听皇上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皇上对火药的理解如此之深刻,草民真是难以望其项背。” 朱由校则在心中暗暗想道:“我比你多了500多年的知识,要是还让你赶上了,我就真的可以去买块豆腐撞死算了。” 周铮继续问道:“那皇上在枪管之中加入泥土又是为什么呢” 朱由校答道:“周师傅你难道没有发现,石弹和枪管之间是有空隙的吗” 周铮道:“这个我知道啊,因为石弹形状不规则,而枪管制作也不够精细,难免会有些空隙,跟这有什么关系吗” 朱由校道:“关系大了,你想象一下,要是给你一个袋子让你吹气,但是袋子有一个小破洞,你能把这袋子吹的鼓起来起来吗?” 周铮听了,眼神一亮,若有所思。 “枪管就跟这袋子一样,两边那么多的空隙,发射的时候气都从空隙跑掉了不少,真正用来推动石弹发射的气体要少了很多,自然就会影响射程。” 周铮如雷贯顶,一拍脑袋道:“对啊!我怎么就决想到呢。如此一来,改良后的腔压比改良前至少增加好几倍,怪不得射程可以提高这么多呢。草民多谢皇上指点,否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完又要下拜,朱由校发赶紧扶住,虽然他是皇上,但是老让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给他下确,他也有点不适应。 回到乾清宫,机械的声响又在朱由校的耳边响起,还好这次朱由校有了之前的经验,做好了准备,所以没受到啥惊吓。 “恭喜宿主完成任务,获得500积分。请宿主在系统页面查看下一个任务。” 主线任务:经济基础建设 任务内容:成立银行,保障明朝经济发展 任务时间:一个月 任务奖励:完成任务奖励1000积分,失败将扣除500积分(注意如果积分为零宿主将会被系统抹杀) 建立银行,这个好像有点难,不过还有一个月时间,应该可以搞定,今天已经完成2个任务,获得了一千积分了,也算个大收获了。嗯,肚子饿了,找老婆吃饭去。 来到皇后的寝宫,张嫣已经在门口等着朱由校了。 “这才三月,风还是挺大的,不用再门口等着。”说着朱由校牵着张嫣的一双柔荑进入了房间。 刚进入房间,御膳房的太监走了进来:“陛下,可以用膳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传命就在这里用膳,不多久便有几个小太监提着装有菜肴的红漆木盒进来了。 自从辽东有战事以来,朝廷每年用数百万两白银供应辽东军队,导致国库压力日益加剧且早已是入不敷出,从万历晚期到天启,不得不用内帑补充军饷。 正因为此,明朝晚期的帝王根本就没有满清文人说得那么腐化奢侈。 为了节约开支,从万历到天启,皇帝用餐的规格是一降再降。不过现在才是天启初年情况还好,虽然不至于上什么满汉全席,但是鸡鸭鱼肉还是有几样的。 朱由校吃出来一会儿,就见曹化淳躲在殿外,便忙喊了一声:“进来吧,躲在外面干嘛?” 曹化淳有点畏手畏脚的走进来道:“陛下,孙大人来了。” 朱由校一听是孙承宗到了,立即放下碗筷抱歉的对张嫣笑了笑说道:“没办法陪你吃饭了。” “陛下当以国事为重。”说完就拿出手帕给朱由校。 朱由校接过手帕擦了擦嘴,说道:“嗯,朕去了,你好好吃饭吧,朕晚上在来陪你吃。” 望着朱由校离开的身影,张嫣的脸上不由的浮现出幸福的表情。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1章 孙承宗 来到养心殿,朱由校看见孙承宗正背着手思考着什么,不由的咳嗽了一声。 “臣孙承宗,叩见皇上。”孙承宗听见咳嗽声,立马转身叩拜道。 “孙师傅请起。”朱由校连忙将孙承宗扶了起来,然后对曹化淳说道:“给孙师傅赐座。” “谢皇上。”孙承宗躬了躬身,随后君臣二人面对而坐。 “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有何事?”孙承宗问道。 朱由校笑了笑,说道:“孙爱卿,你作为朕的师傅,朕有些事情感到不惑,所以让人叫你来给朕解解惑。” 孙承宗点了点头,拱手说道:“不知陛下有什么疑惑?” “孙师傅,我看到一些奏本里面说北方抛荒严重,至使我大明北方粮食供应不足,我想问问北方为何抛荒严重?” “陛下北方抛荒严重的原因一是天灾频发,二是水利年久失修。“孙承宗解答道。 “天灾朝廷没办法控制,那水利年久失修为什么不去修补?”朱由校继续问道。 孙承宗看了一眼朱由校说道:“陛下,水利年久失修是因为朝廷财政不足,没办法对水利进行修复。” “那朝廷为什么会没银子呢?”朱由校继续问道。 “朝廷没银子是因为朝廷的收入也越来越少。”孙承宗已经感到有点不对劲了。 “那为什么朝廷的收入也越来越少呢?”朱由校打破砂锅问到底。 孙承宗已经知道朱由校今天叫自己来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解惑而已,朱由校喊他过来必有深意,再想到刚刚传出的朱由校改变火药配方,让火统的有效射程增加一倍的消息可知,这个小皇帝可能真的不简单啊!想到这,孙承宗站起来说道:“请皇上恕罪,微臣对朝廷的收入也越来越少这件事确无看法。” “孙师傅过虑了,朕今日只是和孙师傅闲谈而已。既然孙师傅不知道为何,那朕说说自己的看法如何?” “臣洗耳恭听”孙承宗恭敬的说道。 朱由校让孙承宗坐下后,说道:“朕以为自万历年间开始,北方大量土地抛荒。南方则因为商人崛起,土地被商人大量兼并,田赋方面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少,所有朝廷的收入也越来越少,至于南方又为何会被商人大量兼并了土地呢其实我大明在嘉靖以前,商人地位是很低的,商人子弟不能参加科举。当时只有考取了功名的士子才能免除田赋。士子尽管可以免除田赋,当时的官员比较廉洁,没有足够的财力去兼并大量土地,就算是兼并了大量土地,如果其子孙无法考取功名,也就会逐渐落败。所以嘉靖以前的土地兼并并不严重。然而嘉靖以后就不同了,商人子弟逐渐可以参加科举了。一旦考取了功名,再加上商人庞大的财力,兼并土地的势头就遏制不住了。在商人子弟能参加科举之前,商人尽管有钱,但是普通百姓自己有土地,依旧可以过活。当土地被商人大量兼并后,很多百姓就只能依附于商人,使得南方商人势力迅速膨胀。同时商人在科举上是极有优势的,他们的子弟不用发愁吃穿,可以用心攻读,并且还可以聘请名师,甚至是可以贿赂考官。以至于嘉靖以后,大量商人子弟考取了功名,所有商人田赋大部分被免除了,但是南方大部分的土地却都在商人的手里,导致田赋方面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少。而诸如矿税c商税的情况,我想孙师傅也是明白的吧。” 孙承宗望着笑盈盈的看着自己的朱由校,内心是波涛汹涌:“皇上的意思傻子都能够明白,皇上是想对东林党下手了。皇上把我叫来,还问我是否明白。皇上是想把我拉到他这一边啊,想让我和他一起对付东林党,可是东林党是那么好对的嘛,整个朝廷里面大部分全是东林党人,东林党人占据了朝廷所有重要的位置。算了我就揣着明白装糊涂吧。” “皇上言之有理啊!”孙承宗一脸佩服的说道。 朱由校看见孙承宗说完这句话就没有下文了,心里不由的骂了句“老狐狸,既然你装糊涂,那我就让你装不了糊涂。”朱由校看着孙承宗说道:“大明的税收系统朕肯定是要改革的,但现在不是时候,自萨尔浒之战后,我大明精锐一战全灭,现在辽东局势危机,朕准备先对大明军队进行改革,然后再进行其实改革。不知师傅可否助我?” “看来皇上看出来我是装糊涂,这是硬要我选择啊,我该如何是好?”孙承宗不由的进入天人交战之际。 朱由校望着陷入沉思的孙承宗也不催促,而是拿起随便的水杯大口喝起来,刚刚讲了一大堆,渴死了。 “不知皇上要臣如何去做?”孙承宗抬起头来问道。 看来孙承宗做出选择了,朱由校满意的笑了笑说道:“朕将任命你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替朕改编训练大明军队。” 天下兵马副元帅,这个名头让孙承宗一阵激动,当即跪拜道:“臣孙承宗必当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为陛下守护大明王朝。只是不知道陛下要如何整编大明军队。” “朕准备重新编排大明军队编制,以10人为一班,设一班长,5班为一排,设一排长,一副排长,4排为一连,设一连长,一副连长,4连为一营,设一营长,一副营长,4营为一团,设一团长,一副团长,4团为一师,设一师长,一副师长,4师为一军,设一军长,一副军长,军长为正三品,副军长为从三品,其余皆往下排。再把军分为甲c乙c丙三等,甲等最强,乙等次之,丙等最次。甲等可出兵征战,乙等守卫边境,丙等守卫内陆,武器装备顺序由甲乙丙三等排序,军饷也有所差别。朕这里有我写下的想法,孙师傅拿回去看看吧,但也不用全按如此,如有更好的法式可以禀报于朕。”设着,朱由校便从怀里掏出用240积分和系统兑换并转化为文言文的军队编制和训练方法的书递给孙承宗。 孙承宗拿着书随手翻看几页,不由对朱由校知晓军事这件事感到疑惑,难道帝王天生对军事精通?合上书本,孙承宗对朱由校说道:“陛下,这本书上的方法固然不错,但大明军制已有百年,推行起来难度甚大啊。” 朱由校笑着道:“朕知道有难度,不然也不会请师傅出马了,我们先从京营开始,先选择一部分军队开始实验,发现其中不足,积累经验,在大规模推广。” 孙承宗听了朱由校的安排切实可行,便道:“老臣必当尽心尽力为陛下练出一只铁军。”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2章 锦衣卫和东厂 孙承宗前脚刚走,曹化淳就进来禀报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在外面候着呢。朱由校揉了揉太阳穴,当皇帝可真不轻松,脑力消耗甚大,可是一想到清军进关的各种屠杀,为了让二十年后的大明不生灵涂炭,中华民族不遭受磨难,朱由校只能撸起袖子玩命干。 骆思恭走进养心殿,立马跪拜道:“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校看着下面跪着的骆思恭,只见骆思恭身材高大健硕,是个当兵的好料,不由的点了点头。 “骆爱卿起来吧,曹化淳给骆爱卿搬个凳子。” 骆思恭听到朱由校的话连忙叩谢道:“谢陛下恩赐” 朱由校看着骆思恭战战兢兢的坐到凳子上,屁股只坐了凳子的五分之一面积,朱由校不经的感到好笑,这样坐着恐怕比站着还难受吧。 “骆爱卿,锦衣卫这些年立功不少啊,尤其在朝鲜之役之中可是立下了赫赫战功,作为我大明男儿理应如此啊,朕准备对你们锦衣卫职责进行重新的安排,不知骆爱卿意下如何?” “陛下过誉了,锦衣卫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骆思恭恭敬的说道:“锦衣卫是皇上的锦衣卫,陛下想怎么调整就怎么调整,不用问臣的意见,臣只管做好陛下交代的任务就行了。” 看着骆思恭的态度,朱由校不住的点头,这才对嘛,如果大臣都这个态度,我也不用这么操心了,大明也早就蒸蒸日上了。 朱由校满意的看着骆思恭说道:“锦衣卫以后就不用再管巡查缉捕之事,要把全部力量转到刺探情报上来,锦衣卫以后就专管大明境内外情报搜集。骆爱卿,你不要认为朕削你们锦衣卫的权,锦衣卫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只有你们朕才放心的把这项任务交给你们,对境外情报的收集,不仅仅只是建虏,东边的日本,南边南洋,还有西边的众多国家都要派人去,朕以后都会用到这些信息。这项任务很是艰难啊,骆爱卿可要把握做好” “陛下放心,锦衣卫必当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臣一定把皇上交代任务完成好,为陛下,为大明效忠。”骆思恭跪拜道。 “好”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转向曹化淳问道:“内帑里面还有什么银子?” 曹化淳见朱由校突然问自己,赶忙回答道:“回陛下,因去岁的登基大年,以及前几月的陛下大婚,内帑银子已经不多了,还有八万多两。” 只有这么点钱了啊,看来要早日赚钱了。朱由校想了想对骆思恭说道:“骆爱卿,朕的内帑银子已经不多,朕还有些其他用处,暂时不能给你太多的银子,朕先给你三万两,你要把银子用到刀刃处,你可明白?” “臣必当尽心尽力,让这每一两银子都用的有价值。” 随着骆思恭的退下,朱由校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下,稍微假寐一会后,朱由校突然想起什么,对曹化淳道:“你去把魏忠贤叫来。” 曹化淳一愣,过了一会对朱由校说道:“陛下,可是说的是李进忠?” 朱由校一拍脑袋,现在魏忠贤还没有当上司礼监秉笔太监,还未改回原名,现在还叫李进忠。 “嗯,对。就是李进忠,你派人把他叫过来。” 曹化淳得到朱由校命令便出去找人去安排了。 刚刚假寐时,朱由校突然想到了魏忠贤。朱由校心中不由得一动,魏忠贤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对付起一些不听话的官员来说,是把好手。以后自己想要改革税收,东林党一定会站出来死命的反对,到时候少不了许多麻烦,倒不如让魏忠贤提督东厂来钳制东林党。 “奴婢参见陛下,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魏忠贤来到乾清宫后立马跪拜道。 “起来吧,朕叫你过来是要封你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守护大明江山,好好监督。”朱由校懒洋洋的问道。 魏忠贤顿时激动不已:“皇上,奴婢一定替您守护好大明江山,一定不会放过作奸犯科之人,谁要是和皇上作对,奴婢一定和他拼命。” 朱由校看着泪流满面的魏忠贤顿时感到有些无语:“好了好了,你的心思朕知道了,你只要干好自己活就行。不用在这哭哭啼啼的,成何体统。对了,你把名字改一下,还用以前名字魏忠贤吧。这样才习惯。” “谢皇上,奴婢知道该怎么做了。奴婢誓死为陛下效力。” 打发走哭哭啼啼的魏忠贤,朱由校终于可以清净一会了。随手便拿起手边的奏章翻看起来,看了一会,朱由校是头昏眼花,这文言文遇上繁体字,真是要人命啊。朱由校随手把奏章扔给曹化淳,让他把奏章内容大概读给他听。 “皇上,这本奏章是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徐光启请求辞职养病的奏本。”曹化淳把奏本从头到尾看一遍后对朱由校说道。 “徐光启”朱由校坐直了身体“我怎么把他给忘了。徐光启作为明代著名科学家,毕生致力于数学c天文c历法c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想到这,朱由校不由的心里乐开了花,对曹化淳说:“不准,这么个人才怎么能放跑,曹化淳你派人去传口谕,就说做人要持之以恒,不要一点挫折就要辞职,叫他这几日写个折子上来,好好写写他的想法,另外通知他参加下次的早朝。” 忙完这些事后,朱由校看看外面的天色已经不早了,便起身向坤宁宫走去,他可是答应和张嫣一起吃晚饭的。来到坤宁宫,朱由校看见张嫣正眼巴巴的等着自己,不由的感到一阵温馨,手不自觉的揉了揉张嫣的头发。倒是把张嫣弄得一脸殷红。当夜,自是一片春意上枝头。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3章 人事变动 天启元年四月二十日,又是例行早朝的日子。朱由校登基后,嫌早朝起来太早,便将早朝改为每逢10c20c30日上朝。 乾清宫,文武百官一个个按照次序站立,没有人私自交谈c耳语c咳嗽,早朝的规矩还是很严的,一旦有谁露出不敬的迹象,便会被记录在案,等待着他的,便是惩罚。 “皇上驾到!” 一声清脆声传来,文武百官齐刷刷地跪拜下来,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官员三叩九拜之后便进入正题,照着惯例,曹化淳朗声说道:“有本奏来,无本退朝。” 朱由校觉得这话简直就是玩笑,大张旗鼓地来御门听政,居然说无便要退朝这本样的话来,倘若真是刚刚坐下,然后便无本退了朝,那岂不是把家国大事当做儿戏。不过大家也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并没有什么含义,只是惯例上这样说而已。 曹化淳刚刚说完,吏部尚书周嘉谟就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吏部将于天启元年大计,吏部拟定,将由臣与刑部尚书黄克缵主持,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所谓大计,朱由校现在已经知道,这是大明考察官员的一种制度,大明帝国对官吏的考核主要是通过“考察法”来实现。所谓“考察法”,即按“贪酷c浮躁c不及c老c病c罢c不谨”八法考察官吏。考察又分为“京察”和“大计”。“京察”是每隔六年对六部官员进行考察以决定去留。考察地方官的制度称为“大计”,从州县到府道司,三年一次,层层考察属官,再汇总至督抚复核,造册上报吏部。 对官员进行考核,自然要通过吏部来进行,由吏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主持大计,并没有什么问题,况且在这个问题上,朱由校还没有开始着手研究,因而值得点点头,道:“准爱卿所奏。” “皇上”周嘉谟显然要奏的事情不止一个,“吏部前日检点了罢黜闲置的官员,经公议提点出以下人等,供皇上擢拔使用:原首辅叶向高,先帝即位之时,曾被召为首辅,但未到任而先帝猝然崩逝,如今已到京师;原吏部考功郎中星,先帝即位之时,曾被召为太常少卿兼左都御史;现亦已抵京师待命;凡此先帝擢拔之人,奉诏而至却未曾安置,望皇上酌情安顿。” 泰昌皇帝安排了一大推的人担任京中要职,却因为他匆匆早逝而搁浅,这的确不是个什么好的兆头,而且就算给他们官复原职,他们感谢的也是泰昌皇帝朱常洛,而不会是天启帝朱由校! “周爱卿,先帝所简拔众人,宜当何职?”朱由校心中虽然有所想,但还是小心翼翼地问道。 周嘉谟环顾了一下四周,道:“此事宜皇上定夺,然既问与臣,臣以为,皇上以孝治天下,当从先帝遗愿,今阁中未定首辅,当以叶公向高为首辅,而使赵公南星为太常少卿兼左都御史,余者皆依先帝所命为宜!” 没有来地给塞进一个内阁首辅来,内阁中如今有二孙和大学士刘一燝c韩爌,按照内阁制度,先入阁的刘一燝此时当为内阁首辅——尽管朱由校还没有任命,可是叶向高如果回来,就接任首辅位置,那么将置刘一燝于何地?叶向高此人朱由校也听王安说过,此人在万历年间就曾经担任过内阁首辅,因而复召回来担任首辅也无可厚非,只是一个户部尚书,竟然能够示意皇帝任命内阁首辅,这未免有些奇怪。 “臣御史王安舜附议!” “臣给事中魏应嘉附议!” “臣太常卿曹珖附议!” “臣光禄少卿高攀龙附议!” “臣御史冯三元附议!” “臣御史傅宗龙附议!” “臣御史马逢皋附议!” “臣御史李希孔附议!” 浩浩荡荡的一大帮子人,顿时使得整个朝会上热闹起来。朱由校终于见到了东林党的强大。朱由校不由得心头有些火气,但也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安排些自己人进来,于是顺水推舟道:“准卿所奏,朕也些人员安排,就一并安排了吧。擢左庶子孙承宗为兵部尚书c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擢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洪承畴为兵部侍郎并提督京营,袁应泰为副,擢詹事府少詹事徐光启为礼部侍郎,主管钦天监,修缮历法。” 一语既出,满朝文武都有点吃惊,孙承宗竟然一下子便擢升为兵部尚书c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这却是大家所没有预料得到的。孙承宗的军事才能朝野都知道,但也不至于升迁得这样快,看来那天皇上单独召见孙承宗,一定是对其欣赏有加了。对于另外三人,众人更是大吃一惊。 “陛下,臣以为骤然升洪承畴c袁应泰及徐光启为各部侍郎,有所不妥,他们虽有功绩。但是骤然升此高位恐怕难以适应。” 看见有人反对,朱由校心里不由的一阵不爽说道:“既然爱卿说他们都有功绩,而且适不适应是当上去之后才知道这样吧,先给他们三人两月的考察,如果干的好就留人,做的不好就退回原职。”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4章 徐光启 徐光启他本来有些心灰意冷了,突然被升官为礼部侍郎,还让他主持一直非常感兴趣并且非常想做的事情。他很早之前就想制定新的历法,只不过朝廷一直对此并不热心。 他自己仕途也没什么进展,没人支持他,他一直是自己收集相关的资料罢了。他被任命的第二天,就去钦天监走马上任了,钦天监虽然测量天时的仪器倒是有不少,可是关于历法,并没有什么好的方案。其实钦天监也知道现在的历法已经不太准确,但是还是不得不继续用。 在钦天监没的得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就想起了他之前的老朋友利玛窦曾经向他介绍过了西方的历法,好像更为准确一些。他于是着手找这方面的资料。而恰巧耶稣会的人一听说知道他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就派人和他联系,希望他可以上书为之前的南京教案平反,让耶稣会的人可以重新在京城公开活动。 徐光启自己是天主教徒,之前南京教案的时候,也是一直陈情说明,无奈当时当时首辅是方从哲浙党把持朝政。因为南京教案中直接上奏折,反对天主教要求驱逐耶稣会教士的人正是当时的南京礼部侍郎沈纮。沈纮是铁杆的浙党更是方从哲的亲信,最后朝廷决定把传教士全部驱逐出境到澳门。 徐光启也一直想让耶稣会重现公开活动,在他受召从天津来京城之前,耶稣会的一些传教士已经到了天津,想让他进京陈情,好公开活动。徐光启本身已经受洗为天主教徒,自然责无旁贷。而且他觉得用修订历法作为借口,即便南京教案平反不了,也能让耶稣会的传教士以帮助自己修订历法为借口,进京公开活动。 不过徐光启在被任命为礼部侍郎的第二天晚上,就去拜会了孙承宗。虽然徐光启不是东林党人,但是他和孙承宗都是万历三十二年中的进士,有同年之谊。而且,又都是早朝一起升的官,更重要的是现在孙承宗已经是兵部尚书了,徐光启一直想在军队中推广大炮和火器,他觉得和孙承宗面谈一次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其实,孙承宗和徐光启的私人关系倒还算不错,因为他们都出很年轻都中了举人,但是中年之后才中了进士,之后又一起在翰林院呆了十年。当然孙承宗比他要一些,孙承宗是那届的榜眼,后来自然为庶吉士,之后孙承宗又成为东林党一员,光宗即位之后,孙承宗就开始受到重用。 之前东林党人也两次举荐他成为兵部的尚书或侍郎,只是当时没被批准。而徐光启,因为仕途不顺就把精力放到了别的地方。他在翰林院的时候认识了利玛窦,开始和西方传教士接触的多了起来。后来他自己也成为了天主教徒,而且他本身对历法天文等等科技更感兴趣些。他也一直没怎么受到重视,之前的确有些心灰意冷,才上疏称病辞官。 徐光启在上完自己称病辞官的奏折之后,还专门去拜会了孙承宗,一方面是告别,另一方面也是诉苦。当时,孙承宗也稍微有些郁闷,两次推荐都被皇上否定了,所以徐光启的话也引起了他的共鸣,他第二天也上了奏折称病辞职。可是戏剧性变化的时候,他们两人却在同一天全被升官重用,都感觉自己可以一展抱负了。 徐光启进入孙承宗家门之后,孙承宗直接迎了出来。虽然孙承宗他今天高升了,来拜会贺喜的人不少,但是徐光启和其他人不同的,很多相同的经历让他们心理距离很近。进入客厅分宾主落座之后,徐光启当然要首先向孙承宗道贺了,“孙兄,今天一下遂了凌云之志,以孙兄才干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孙承宗虽然心里是比较高兴,可是并没有表露出来,毕竟他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了,在官场怎么多年历练,虽然没做到宠辱不惊,确也做到了不喜形于色。自然谦虚到:“哪里哪里,无非承蒙天子厚爱罢了。再者,徐兄也是高升了,我还要恭喜徐兄呢。” “其实也是,前段时间我们两个还在这里商量称病辞职的事情,没想到今天已经全部我两已经全部被皇上重用,犹如在梦中一般。”徐光启也不想在之前那个问题上纠缠什么,毕竟套话说一下就可以了,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没人是傻子。 “这个倒是,今天任命出来之前刘首辅和韩次辅都没得到消息,好像完全是皇上的意思。”孙承宗对徐光启说了一点自己的疑问。 “是吗?你说刘首辅和韩次辅之前都不知道消息?这很难说通啊,孙兄你好歹是皇上的日讲官,与皇上经常接触。皇上一直很信任你,独称你为先生,你被重用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是我并不是这样的情况,只能说皇恩浩荡了。”徐光启接着话说到。 客套话说的差不多了,徐光启开始开门见山说到,“孙兄对红夷大炮等火器在军中应用怎么看?” “我在宣大的时候,就见过用大炮鸟统对付蒙古骑兵。这些东西用来守城效果的确不错,野战的效果就不如人意了。”孙承宗想了想之后,说到。 “孙兄既然也看到火器大炮的威力,也知道我一向推崇在军队里推广火器大炮。我像孙兄推荐一个人,此人是我的弟子,专精火器和大炮,尤其红夷大炮,这个人就是孙元化,目前在兵部做事。”徐光启说到。 听到徐光启推荐人的时候孙承宗稍有不快,不过听说他推荐孙元化时候,不快就消失了,他的确需要一个熟悉精通红夷大炮的人才,他其实之前就看中了孙元化,就满口答应了下来。徐光启主要目的已经达到,就起身告辞,他知道孙承宗高升不久,来拜会的人必然不会不少。 徐光启回到家后,李之藻已经在等着他了,他和李之藻关系非比寻常,二人都对天文历法数算有兴趣,还和西方传教士很熟悉,对西学也都很有研究,而且二人还是都天主教徒。 之前李之藻就不时的来徐光启家做客,探讨些历法火器等方面的问题。今天他来是为了专门感谢徐光启的,正是徐光启的举荐他才升为了工部主事。虽然官不大,但是他毕竟是升官了。让他兴奋的事情,他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了,专门负责红夷大炮之事。 因为他们二人本来关系就不错,徐光启就留李之藻吃饭,没多久孙元化也来了,就一起喝酒。三人就边吃边喝酒,李之藻和孙元化自然接着酒敬了徐光启不少酒,以表达谢意,尤其孙元化知道徐光启去求了孙承宗,很是感动。 徐光启也把耶稣会的想法跟他们二人说了,二人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都觉得以让耶稣会教士来帮修订历法为借口让传教士重新回京,倒不是一个办法。宾主尽欢之后,各自散去回家。 徐光启吃完饭,连夜写好了请求让耶稣会传教士重新入京以帮忙修订历法的奏折,准备明天上疏。第二天,结果他没来得急把奏折上奏。就有太监来钦天监传旨,让他即刻去文华殿见皇上。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5章 经筵 五月二日,朱由校早上起来之后就到了文华殿进行经筵。 先朝旧规经筵是:春讲以二月十二日起五月初二日止,秋讲以八月十二日起十月初二日止。经筵就是日讲的豪华升级版,讲究的礼节比较多,相对日讲来说就是豪华升级版。今天就是五月二日,所有就在今天举行春讲最后一次经筵。 朱由校到了文华殿以后,就发现今天的来的大臣比前几天日讲时候要多不少。因为今天是经筵,本来参加的人就比较多。而且还是春讲经筵最后一次,平常只有名字挂着名并不是真正进行讲课的人也都来了。像和刘一燝同为知经筵官的少师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惟贤就是这样的人。 虽然经筵礼制要比日讲重不少,但是流程其实差不多。君臣见完礼后,一起祭拜孔圣人。之后就日讲差不多了,照例先由内阁的大学士们象征性的讲一下之后,由日讲官主讲。 不过眼下的日讲官主讲官依然是孙承宗,孙承宗升职兵部尚书之后,这个差事并没有免除。不过他就要马上前京营训练新式军队,春讲经筵也是最后一次了,所以这个日讲官主讲官马上就要卸任了。 “孙先生马上就动身去军营了,下次再听先生讲课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朱由校颇有些动情的说到。孙承宗是探花出身,文采出众,又懂军事。 “承蒙皇上厚爱,臣这就开始。”孙承宗回答到。因为朱由校文化底子太差,登基之前并没出阁读书,所有开了经筵之后也主要教千字文识字为主,教授论语也是讲些通俗易懂如什么“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之类的。但是孙承宗最后想讲些为政之道。 “那接下来臣讲论语为政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孙承宗顿了顿,让朱由校重复一遍之后开始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避免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教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朱由校作为一个从后世穿越而来的人,对以道德治国这种做法并不是十分认同。道德作为社会提倡的精神文明是不错,可是道德他本身有很大不确定性和很大模糊性。道德没有明显是非判断,不像法律那样可以很明确,让人一目了然。 但是显然以德治国是现在这个时候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朱由校也并不想为了这些和他们辩论起来,强迫他们改变他们的想法。之后孙承宗又引用来历史的很多例子,来论证这句话。 就在孙承宗在讲课的时候,朱由校派曹化淳去钦天监去召徐光启。孙承宗正在讲课并不知道是为何事也当做不知道,继续讲自己的课,继续孙承宗论证以德治国的正确性。 孙承宗旁征博引,引用大量的历史事例来进行论证。朱由校听着孙承宗讲着各种历史故事,倒是听的津津有味。 孙承宗讲完之后,其他日讲官如魏广微c钱象坤等人也都上台开始讲课。不过这几人都是每个人简略的挑选一个简单的题目进行讲解。 钱象坤还没讲完,徐光启就已经到文华殿。徐光启是礼部侍郎按照管理一般礼部的尚书侍郎都要在经筵上挂名的,可是他是刚当上的礼部侍郎,而且今天就是春讲最后一次经筵了,所以他没有来参加经筵。曹化淳去亲自传皇上圣谕说,在文华殿召见他时,他心里一点谱都没有。他来到文华殿后,经筵还没结束,就在一旁候着等经筵结束。 不一会钱象坤就讲完了,朱由校就让徐光启过来。徐光启和见过礼之后,朱由校就问“徐爱卿,历法的事情有眉目了么?” 徐光启没想到皇上亲自关心历法的事情,急忙回复到,“臣有了一些想法,正要启禀,”徐光启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就把写好的奏折拿了出来,由曹化淳转递给朱由校。 “现在的历法,还是郭守敬的授时历传续下来。我大明建国以后实行的是由刘伯温先生在授时历基础上改进的大明历,历法本身是比较精确的。但是存在着岁差,两百多年后今天也已经相差很大了。臣之前也是按授时历进行推演,但是依然无法避免过上几年就开始有误差了,而且会越来越大。”徐光启一下子说出来很多历法方面的专业知识,怕皇上一时间理解不了就稍微停了下。 “存在这岁差,哪有有没有办法可以避免呢?”朱由校后世在历史书倒是简略的看过中国古代的历法,只是在他印象中历史上中国的历法是一直很先进的。 “臣之前从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哪里得到一本西洋历法,准确度和我们现在的历法不相上下,却比较好的解决了岁差问题。臣就想让可是不是让几个耶稣会传教士帮助臣一起修订历法。还有就是红夷大炮就是西洋制造出来的大炮,耶稣会修士对此也可以提供帮助。”徐光启递上奏折之后说道。 朱由校正说自己提问,主动让徐光启扯到西方传教士这个事情上,没想到徐光启倒是主动提了。朱由校马上说到:“那好,让他们帮你就是了。” “还请皇上允许耶稣会教士们进京,”徐光启马上进一步说到。朱由校觉得没什么酒直接回到,“好,准许他们进京就是了。” 朱由校的话刚落,徐光启还没答话,内阁大学士沈纮已经抢先回话到:“皇上不可,断不可再让这些西洋传教士再入京。这些传教士和白莲教有染,一向图谋不轨,诽谤孔圣人,蛊惑百姓不要祭祖,不参加朝廷组织的对祖先和孔圣人的祭奠。” 朱由校一听就一愣,这些传教士还有这种行为?他穿越前学的历史课本上没提到这些啊,看来这事不简单。 “沈大人这就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了。当时在南京也就龙华民等几个人有这样的行为,其他地方的绝大多数耶稣会修士都遵从利玛窦规矩,并无这样的过激行为。当时南京教案就是沈大人一手造成的,更过分的是沈大人还以南京教案为口实上书让朝廷,最后把包括在北京在内所有的耶稣会修士全部驱逐到了澳门。”徐光启马上反唇相讥道。他自己就是天主教徒,当然知道里边的情况,而且对当初造成南京教案的罪魁祸首沈纮当然没什么好感。 朱由校还真没想到,这里边还有这样的渊源,没想到这个沈纮还是当初制造南京教案的始作俑者,怪不得一说让西方传教士进京,他立马强烈反对。 朱由校就寻问徐光启:“南京教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徐光启自己也是当时事件经历者,而且当时他还上疏反对驱逐西洋传教士,故具体情形他是十分了解的,他就开始对皇上详细解释南京教案是怎么回事。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6章 传教士问题 朱由校记得历史上提到,明末西洋传教士在中国活动,尤其以利玛窦c汤若望等人最为著名。记得他们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的地理和当时欧洲兴起的天文历法等知识,具体剧情他并没有多少了解。听到徐光启和沈纮就南京教案争论起来后,他倒是真的想知道南京教案是怎么回事了。他就示意让徐光启讲下去。 “利玛窦等进入我朝之后,开始进行传教。行为与道佛两家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样都是劝世人向善。当然也尊重我朝的风俗习惯,对我朝祭祖敬孔圣人并不反对,这就是利玛窦规矩。一直执行的很好,耶稣会修士之前在京城也有过活动,对我们修订历法和制造火器大炮提供过帮助。利玛窦就埋在了北京,这也是当时朝廷同意的。”徐光启看皇上想听,就开始详细叙说起来。如果得到皇上的支持说不定可以为南京教案平反。 朱由校对徐光启说这些并不陌生,这些他在穿越前的历史课本上都有学到过。这些应该是南京教案发生之前的事情,看来应该发生了事情,才导致了南京教案的发生。沈纮想打断插话,朱由校示意徐光启继续说下去。 “利玛窦死后,耶稣会出现了分歧,个别修士如龙华民等在南京有过激言行。当时就在南京为官的沈大人就一连上了三道奏折,对耶稣会修士进行全面否定,最终出现了南京教案,最后朝廷把所有的耶稣会修士全面驱逐到澳门。臣同样认为龙华民等个别的行为是极其错误的,对我朝的大不敬。但是像龙华民这样有过激言行的只是耶稣会极少数几个人,其他人还是都遵从利玛窦规矩的。所以臣认为不能因为龙华民极个别少数几个人就把整个耶稣会传教士都否定了。”徐光启仔细回顾了南京教案后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朱由校对此事并不了解,虽然他对西洋传教士带来科技知识很是欢迎。但是他同样也知道这些人是传教士而非科学家,这些来中国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传教,后世清末民国西洋传教士也在中国为非作歹过。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朱由校等徐光启说完后就示意沈纮说。 沈纮听到徐光启说起南京教案的情况后早想反驳了,毕竟他是南京教案的始作俑者。之前他想说被皇上阻止,现在得到皇上的示意后,颇为激动的说到:“徐侍郎当然要替这些西方传教士辩解,当初徐侍郎就和他们走的很近,据说徐侍郎还成为他们的教徒。当初在南京,龙华民等人的确蛊惑老百姓不得敬孔圣人和祭祀祖先,毁坏我朝的传统,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是有个别人有大逆不道的行为,是应该给予惩罚,但是也不能把所有人都惩罚了。眼下,我朝辽东军情吃紧,红夷大炮制造和购买耶稣会修士都可以帮上忙,现在历法误差不小,耶稣会修士能提供帮助,让历法更准确,为什么不让他们进京?”徐光启看沈纮抓住龙华民这些的过激行为不放,觉得平凡南京教案估计很难。于是他不再在南京教案上纠缠,直接提出重新允许西洋教士重新入京眼下更为实际更为重要的事情。 沈纮看皇上快要被徐光启说服了,马上进一步说到:“徐光启用西洋制定历法的方法来修改我朝历法,有违我华夏一直以来以尧舜制定历法之传统,于礼不合。”沈纮知道,在传教士帮助制造购买红夷大炮这个问题,不好反对。毕竟自从萨尔浒之败到现在三年时间里,军情一直吃紧,于是他故意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而是集中反对让传教士帮助修订历法这件事上,并开始就搬出上古的尧舜为自己站脚助威。 他开了个头,把问题最后上升到传统c祖宗之法c礼仪上。很多之前对南京教案等具体问题不熟悉不好发表意见的浙党之人,史继偕c朱国祚也发表意见,支持沈纮批评徐光启。三个内阁大臣一起批驳徐光启,徐光启顿时就显得势单力孤了。 朱由校也有点心急,听到他们几个说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之类的言论,朱由校就反感。可是他一时却没什么好理由辩驳,难道告诉他们未来的世界的会有惊天动地的变化。死抱着所谓的祖宗之法,最终变得落后挨打? 就是在朱由校有这种想法的时候,韩爌开始说话了,“臣同意徐侍郎的话,那些个别过激分子予以惩处就好,大部分耶稣会传教士还是很好的。而且眼下军情紧急,正是用人之际,应该给耶稣会传教士们一个机会。” 韩爌一方面之前和西方传教士接触过,他族里就有人成为了天主教徒他就没有反对,他觉得应该应该为西方修士说句公道话。更重要的一面是,浙党反对西方传教士进京,那么东林党就要支持西方传教士进京。这就是政治斗争经常见到的一种现象,为了反对而反对,敌人支持的我们都反对,敌人反对的我们都支持。 而且韩爌则可以对西方传教士帮助修订历法是不是合祖宗之法这一事避而不谈,不在这个问题上和浙党纠缠,只说西洋传教士帮助制造红夷大炮这个问题问题。 东林党的刘一燝,孙慎行也都是老政客老狐狸。他们立刻闻琴音而知雅意,纷纷附和韩爌。 朱由校开始还有点纳闷,东林党和浙党明明在争论,可是双方争论的表面上看完全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修订历法问题和一个是制造红夷大炮问题。过了好一会,朱由校终于明白了,这些老政客就是不简单。表面看是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就是让不让传教士进北京。 如果因为红夷大炮问题让传教士进京,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就顺势解决了,因为修订历法问题不让传教士进京,那么另外一个问题直接就不存在了。朱由校不得不感慨,这些老狐狸不愧为老政客。自己的确还很嫩,开始只看到了表面。 双方争论不休的时候,一直没说话的孙承宗站出来开了口。大家都以为他说红夷大炮的问题,毕竟他现在兵部尚书,说红夷大炮非常正常也有说服力。但是他缺说了历法问题:“沈大人,既然说到祖宗之法修订历法,那我想请教沈大人,我们现在的历法一年是多少天?” 沈纮不知孙承宗是何意,也就回道:“一年三百五十五天,三年一闰,平均每年为三百六十五天。” “沈大人的确说的不错,沈大人说到祖宗之法,尧舜治定历法,在尚书中尧书中有记载三百六十六日闰年时长,四年一闰。臣当时接触过利玛窦,从他哪里得到一本西洋历书,上边说西洋现在使用格里高利历也同样是四年一闰,如年为三百六十六日。”孙承宗胸有成竹的说到,稍微停了继续说。 “那也就是说其实西洋之人今日制定之历法和尧舜历法就是一致的。用和尧舜历法一样的西洋历法来修订我朝现在的历法,有何不妥?”孙承宗微笑着说完之后,又补充了一句“沈大人可以现在去取尚书来看看。” 沈纮开始对孙承宗不谈大炮而谈历法还纳闷,缺没有想到孙承宗在这里等着他,挖个坑让他跳。 徐光启大大的出一了一口气,有些兴奋的说到:“那本历书就是初我和利玛窦修士一起翻译的,里边记载的就是西方现在使用的格里高利历。最后虽然我朝没有采用,但是作为借鉴现在钦天监还有保存,我这就去让人把取来给沈大人看。” 本来是日讲经筵的地方,四书五经等书籍都很齐全,不一会就找来了尚书,大臣们纷纷围着尚书看。不一会徐光启让人把西方的格里高利历也拿了过来,两下比较发现两者的确大致相同,徐光启让人取来授时历,发现授时历关于回归年和岁差的概念,在西方历法中同样有。 沈纮顿时脸一阵红一阵白不再说话,浙党的几个人也都不在说话。相反东林党的人都有些扬眉吐气。现在东林党利用西方传教士问题,在声势上对浙党进行攻击。其实东林党也并非真的赞成西方传教士进京,如果浙党没怎么先一步反对,说不定东林党自己内部的人就直接开始反对了。 浙党不再反对,徐光启的提议顺利通过,朱由校让内阁即可拟旨,让耶稣会传教士进京。朱由校心里颇有些不爽,自己冥思苦想出来的让徐光启自己扯到西方传教士话题的借口完全没用上,就已经解决了问题。 朱由校很期待西方传教士进京,因为他可以通过这些传教士来了解欧洲现在的科技发展水平,并且了解下现在欧洲的局势。使朱由校改变大明国运进行的变革能更好的推行,更容易成功。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7章 设立银行 进入六月以来,天气也越来越热,朱由校也加快了改革的脚步,朱由校这十几天来召见了一波又一波的人,也有不少人是朱由校可以牢牢掌控的,例如礼部尚书顾秉谦c户部尚书汪应蛟之类,也算有所收获。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成立银行也该提上日程了,朱由校让曹化淳把孙承宗找来,他要找个人商议商议,虽然孙承宗练兵也很忙,但是目前孙承宗是最好的商议人选。 朱由校看见孙承宗大汗淋漓的走进来,再看看那晒的黝黑的,不禁走下御座,一把把正欲下跪的孙承宗按在早已准备好的软凳上说道:“孙师傅,这几日辛苦了,看看这都晒的黑成这样,孙师傅可谓为我大明鞠躬尽瘁了,快快坐下。” “陛下,这都是臣应该做的,何有辛苦而言。只是不知今日陛下召臣而来所谓何事?”孙承宗谢了恩,坐在软凳上问道。 朱由校也坐回御座,说道:“朕叫你过来,是有点想法和孙师傅探讨一下,前几日,孙师傅和朕说道大明财力匮乏,所以朕准备成立大明银行,至于这个银行呢的基础功能像钱庄一样,但是和钱庄又不一样,相当于钱庄的升级版,用以缓解我大明财政危机。” “那这银行到底怎么挣钱呢?难道就像钱庄那般去放贷?”孙承宗疑惑地问道。 朱由校摇了摇头说道:“孙师傅,这些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了。这样跟你说罢,这个银行建立起来之后,我大明许多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了!比方说,现在我们的税赋在征收的时候,最早是以实物的形式来征收的,然后又需要折算成银两。然后呢,将这些银两交到官府之后,又需要将那些银两铸成银锭,然后再一级一级上交,这里面得要耗费多少的人力物力?” 孙承宗点了点头,他对这些事情自然是十分清楚的,说道:“那是自然。” 朱由校接着说道:“若是有了这个银行之后,这种情形就不存在了!我们的银行在每个县里都会设置机构,到时候这些税赋之类的东西只需要当地的银行存进去,朝廷这边就可以划拨过来,一切都会变得简单高效。各个地方需要的资金,到时候全部通过银行划拨下去,也不再需要士兵们进行押运,一切都简单多了!” 孙承宗对朱由校的这点分析十分赞同,说道:“这点倒是十分在理!” 朱由校有接着说道:“当然这只是其一。其二,通过银行,就可以大大加强朝廷对地方的管控能力。因为有了银行,所有的账目都能比较清楚,就杜绝了火耗一类的贪腐行为!” 火耗就是地方官府在征收税收的时候,将碎银子融化成银锭的时候,会有一个损耗,因此叫火耗。但是发展到了后来,这火耗却变成了官员们贪污的一个手段。有些官员的火耗达到了三成,实实在在是一大弊病。 “其三,我们这些银行也会给那些商家发放贷款,以后朕肯定是要收商税的,但是直接规定必须缴纳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而且提供自愿上缴税收,可能阻力会小很多,到时候银行可以只给交税的商行发放贷款,所以这样一来,就会促进那些工厂c商行去登记交税。而且,有了贷款的支持,那些商家和工厂就可以很快发展做大,缴纳更多的税赋。不出三四年,我朝廷的税收便会大大增加。我看了看,今年朝廷的税赋,已经有两千多万两,这还不算朕内帑的收入。但是若是过几年之后,咱们再回头看时,会发现,这不过是一个小零头罢了!” 朱由校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堆,直说得天花乱坠。 “陛下你确定你说得这些都是真的?这个银行真的有这么重要?”孙承宗问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十分肯定地说道:“当然,以后这大明银行会成为我大明最重要的机构,是国之重器。等到几十年之后,也许单单靠着银行,我们就能打败一个国家!” 孙承宗的低头沉思一会,抬头说道:“陛下,既然开设银行有这么多好处,就可以干了,陛下可以把银行挂在宫中机构中,这样就可以避开大臣们的反对了!” 得到孙承宗的支持,朱由校很是高兴说道:“既然孙师傅也说可行,那朕就有信心了。” 大明天启六月十八,一个十分吉利的日子,大明银行正式在王恭厂的总部成立了。 总部的大楼还没有修建完毕,但是已经可以用王恭厂以前的办公室办公了。 总部大楼虽然没有修好,但是银库却是修好了的。银库一半位于地下,一半位于地上。银库的周围还有一道围墙,上面是戒备森严的警卫。库门有五道,都是厚重的铁门。每道库门都有两把锁,这十把钥匙分别在十个人的手里,只有这十个人全到齐的情况下,才能够打开库门的锁。 在朱由校的支持下大明银行的开展速度还是很快的,在同一天,大明中央银行在大明各省城分行也都挂牌成立了,等到人员培训完毕之后,在年底的时候,各个县里都会成立支行。 “银行,受到朝廷监督。皇上亲自发下牌匾,受到户部监督,信誉可靠,主要是从事汇兑业务,力求做到汇通天下。从此之后,只要在银行中存钱,会得到一张汇票,只要是凭借一张汇票,就可以在任意的分行提取现金。从此之后,行商不必携带大量金银,只需要一张汇票就可以了。当然,若是汇票丢失,经过官府确认户籍,也可以提取现金,只是会扣除本金的百分之一作为赎金!” “银行,还有存款业务,存款会得到一定的收益,有长期存款和短期存款两种,短期存款时间不定,利率为千分之一;长期存款,分为一年,三年c五年,五年以上,一年存款利率为千分之五,三年存款利率为百分之一,五年存款利率为白分之二,五年以上一律是百分之二!这些利率只是占时的,会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而调整时会公布于各位!” “也可以贷款,贷款分为短期,长期之说,短期贷款时间不定,利率为百分之一;长期存款为一年,三年,五年,一年贷款利率为百分之二,三年贷款利率为百分之二,五年贷款利率为百分之五。若是受灾青黄不接,可以适当优惠,而一些特殊项目,可以低息,甚至是免息!” “对于一些信誉良好者,资金充足者,会设立贵宾卡,给予相应的优惠!” “银行讲究,服务至上,只要一两以上,就可开设一个户头,总行会不定期对各分号进行检查,设立客户建议本,由客户来监督你们,不论是谁如果一个月内被客户投诉超过十次,那么恭喜你了,停职查办吧。” 此时,大明银行的第一任行长黄子连,正在讲述着银行的规章制度,存款,贷款等业务。 黄子连是孙承宗介绍的,是个很会做生意的小官,朱由校也很满意,随让他担任第一人的大明银行行长。 银行,最重要的是信誉,商鞅徒木立信,而大明银行为了立信,也是讲述着规章制度。同时在门口,立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银行的各种规章制度,处罚措施等等,为的就是取信于人。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8章 和张嫣的日常 第一天,银行营业额很不理想。 看着银行的账本,此时仅仅有三十万多两银子,朱由校再次叹息,果然银行不是那样好创办的。 银行是高利润产业,也必然是高风险,一些精明者自然是看出其中不足,谨慎对待。 虽然是第一个银行,又是国家性质,只是奈何民众信心不足,对银行缺乏信心,致使一天下来仅仅有几十人存款。这三十万多两银子其中二十五万两是朱由校内帑存进来的,剩下的也主要是以一些商人为了拭水,一些官员只是象征意义的存钱。 虽然开局不利,不过朱由校并不在乎。 反正他是皇帝不怕不赚钱,也不在乎赔本,这点损失还是承受得住的。坚持下去,冬天会渐渐过去,春天很快会来临。 夜色再度降临了,朱由校回到了皇宫中。 朱由校刚刚吃完晚饭,曹化淳就进来通报,魏忠贤来了。 魏忠贤这么晚过来,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朱由校让曹化淳把魏忠贤叫了进来。 “陛下,奴婢有重大情况禀报。”魏忠贤刚刚走进乾清宫就立马说道:“今年年初北方大旱,北地粮食大量减产,京城等地粮价飞涨,而朝廷有些官员则与江浙商人还有晋商联合起来,大肆低价收购粮食,囤积起来。导致北地流民大增,出现了几股乱民。” 粮食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明朝后期不断的农民起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天灾导致粮食短缺,而官员联合商人打压粮食收购价格,在高价抛出,这是在挖朱由校的根基啊。不过既然这样,朱由校也是不用留情了。 “魏忠贤,朕要派你去次江南。”朱由校想了半天对魏忠贤说道。 去江南,魏忠贤心里一阵嘀咕,难道是要对东林党下手了?魏忠贤可是不止一次的感受到朱由校对于东林党的忌惮 “至于你去江南做什么,朕到时候会告诉你,我也会让骆思恭配合你,总之一句话,要好好的完成朕的任务。” “皇上,奴婢为皇上赴汤蹈火的。”魏忠贤连忙回应道。 打发走魏忠贤,朱由校看着漆黑的夜色,不由感叹到:“黑夜过后终将是绚丽的光明” 六月十九日,因为上午并没有其他的安排,所以朱由校在坤宁宫陪着张嫣一起睡了个懒觉。临起床时,张嫣拗不过的朱由校,又在明媚的阳光已经把窗帘照的格外的明亮的情况下,陪着朱由校共赴了两次巫山。 云消雾散之后他们二人一起更衣起床,接着一起在坤宁宫吃了早餐。朱由校之所以今日早上对张嫣格外的恩爱,是因为张嫣昨夜提到让他也可以施些雨露恩泽下其他五个妃子。他就准备今天批阅完奏折之后,就去其他妃子哪里转转,习惯后世的婚姻思想的他今日这样做,只是觉得让自己心安理得些罢了。 后世的男人都梦想着回到古代,古代虽然物质条件等等各个方面要差很多很多,但是古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的情况,还是让后世男人艳羡的。虽然后世成功人士也可以变相的实现三妻四妾,但是毕竟为社会法律和道德所不容许。可是古代就不同了,男人三妻四妾是常态,而且还会被社会所推崇。加上古代女人讲究的三从四德,更是后世很多人梦寐以求而却不得到的。 当然女人回到古代就比较悲催了,除非是有女王心理,想当武则天。否则基本上都要和其他女人共享丈夫,即便是成为皇后也不例外。当然古代有些皇后比较强势企图独占皇帝丈夫的爱,除了明孝宗的张皇后等少数成功案例外,其他大部分都是比较悲剧的。 就像现在张嫣贵为皇后,而且明明皇上独爱自己,可是她缺要发扬母仪天下的风格,主动提出让自己丈夫的爱分给其他女人。而母仪天下说白了,就是要皇后可以让皇上遍撒雨露,早日可以让皇上拥有继承人,以稳定朝廷的政治大局。 朱由校当然知道这些,只不过他越知道这些,越觉得对张嫣有所亏欠。当然他也明白,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其他五个妃子也是他的女人,也都是需要他的爱。 吃过饭后,朱由校就离开坤宁宫回到了乾清宫,然后在乾清宫开始批阅今天的奏折。批阅了一个半时辰才把奏折批阅完,于是他就在曹化淳等人的陪同下离开的乾清宫。 现在已经快到夏天了,天气开始的变的热起来,尤其是中午时分。他到了乾清宫外的院子里后,走在阳光里,让太阳好好的晒晒自己的。他站在院子里晒了会太阳,伸了伸懒腰,恢复下因为批阅了三个小时的精神。接着他就开始散步,走着走着就不自觉的走到了乾清宫后面的坤宁宫门口。 他走到坤宁宫门口,才想起了他本打算说批阅完奏折之后去其他妃子哪里转转的,没想到又走到了坤宁宫。他苦笑了下后,对自己说道既来之则安之,就径直走进坤宁宫。 他走进坤宁宫后看见张嫣正在忙碌,他制止了那些看到他来到而准备见礼的宫女,而走近在专心致志写东西的张嫣。他走近之后从张嫣后边看她写的东西,原来张嫣正在写女戒。历史上的张嫣好像倒是文采不错,熟读史书,曾经还以回答在读《赵高传》的方式劝谏朱由校。 就在他想心事的时候,张嫣已经写完了,抬起来头看到周围宫女的异样,才转过头去看到皇上不知道时候已经站位自己的身后了。她颇有些惊奇,就准备起来见礼。 朱由校直接拉了她,说到:“皇后认真的时候也别有些与常日不同的气质。” “臣妾想着今日皇上应该去其他妹妹那里,就抽空练了会字。”张嫣眼中带着疑问,却不明就已只是解释了下。 被张嫣说中了心思的朱由校,稍微有些尴尬。他原本的确准备去其他妃子哪里的,虽然他并没有跟张嫣明说。他直接对张嫣问起了其他的事情,而掩饰了过去。 二人聊了一会,正好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二人又一起吃了午饭。稍事歇息了下后,曹化淳又跑了进来。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9章 手雷 一大早,刚刚吃完早饭的陈杰就去到火药司转了转,自从上次皇上来火药司改良过火药之后,每天一大早到火药司转一圈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刚刚走到火药司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喧闹声,这可吓了陈杰一跳,莫不是出了什么事故,来不及多想连忙跑了进去。 气喘吁吁的陈杰刚刚站定正准备问话时,周铮就对陈杰说道:“陈总管,出了什么事吗?” 听到周铮的话,陈杰一下子愣住了,不是应该我问你吗?陈杰环顾四周,见没有出现什么意外情况,便灿灿的说道:“刚刚在跑步,没什么事情,就是听见这边有声音,顺便来看看。” “老汉还有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呢,本来老汉正欲去寻陈总管,这下就不用跑了”周铮接着陈杰的话说道。 “哦,找我,有什么事情吗?”陈杰好奇的问道。 听到陈杰的问话,周铮立马神采飞扬起来:“陈总管,上次皇上来改良了火药的配方,增强了火统射程,我根据这个大受启发,发明出来了手雷。” “手雷?”陈杰不解看着周铮问道。 周铮解释道:“震天雷你知不知城道?” “你这个老周头,震天雷我还不知道?我好歹还管着你们火药司呢。”陈杰大怒道。 周铮嘿嘿一笑说道:“我做的手雷就是和震天雷一样的,但是可以小到一只手能握住,所以我才叫这个为手雷。” 陈杰惊道:“这么小的震天雷,有杀伤力吗” 周铮笑道:“以前没有,现在用皇上改良过的火药肯定有。除了火药,我还在手雷里面预置小铁片,这样 爆炸的时候杀伤力更大了。” 陈杰眼前一亮,赞道:“你这老汉不愧为火器方面的专家,如此一来,这手雷可是对付骑兵的一大利器啊!” 周铮怕怕胸脯说道:“那是当然,不过具体威力还不知道,还要去测试一番。” “那还等什么,走走,快点去试试这手雷到底有多大的威力。”说完陈杰就拉着周铮往外走去。 来到测试场,陈杰安排人放了两排的稻草人,用来测试手雷的威力。 “老周头,准备好没?”陈杰不放心的问道。 “好了,你就等着吧,我去了。”说着周铮拿着一颗手雷向测试场中央走去。 一阵轰隆巨响,只见那两排十个稻草人倒下去了七八个。陈杰看到这效果,脸上笑开了花,立马向周铮跑去。 周铮也是一副笑呵呵的模样,陈杰拍了拍周铮的肩膀说道:“老周头,你把东西整理整理,我这就呈给皇上,到时候领到皇上的赏赐别忘记请我们喝酒啊。” “一定一定,我这就去准备,也要让皇上乐呵乐呵。”说完周铮就头也不回往火药司走去。 刚刚吃完午饭的朱由校看着曹化淳走进来禀报道:“皇上,火药司的周铮制作出一种新式火器,叫手雷,就是把震天雷做小,可以一只手抓住,然后里面加入陛下改进的火药和一些小铁片,经过试验有不错的杀伤力,因此特来呈给陛下。” “手雷?不错,不错,这周老头不愧为火器的专家,会举一反三,曹化淳你去内帑提一千两银子赏给周老头,并告诉所以兵仗局的人,所有人谁有想法都可以说,朕可以来资助他们,如果成功了,朕还大大的有赏。” “奴婢知道了,奴婢这就去。”曹化淳转身就快步向兵仗局走去。 朱由校把手中是手雷转了转,摸着下巴思考到:“我这个脑袋瓜子,怎么没想到做点新玩意出来去卖钱的么,小说里的穿越者不都是靠着发家的嘛,嘿嘿,黄金票子,往哥这来。” 朱由校打定主意要靠做些后世小玩意发财致富时,便找来纸笔准备写下要制作的东西的工序,然而想了半天,啥也没写出来。他好像啥也不会做啊,玻璃不会,肥皂不会,水泥也不会,这可怎么办? 系统,我怎么把系统给忘记了,真是罪过罪过。朱由校把系统商城打开,在里面是左挑右选终于选了几样东西做法,有玻璃c香水c香皂和高度酒,一共花了朱由校1460积分。望着桌上是几张纸,在看看系统里面仅剩400积分。不由的一阵心疼。 不多时,曹化淳就回来了,朱由校看了看曹化淳,看了看手上的那几张纸,说道:“曹化淳,朕决定设立一个新内宫机构,名字就叫国资监。以后专门负责制造销售朕发明的东西,在造福我大明的同时也增加内帑之收入。国资监就成为内宫第二十五监,机构设置比照其他的设立。国资监以后就由你负责。朕这边有几个物品的制作方法,每样成立一个工坊,找个聪明的人负责着,尽快把东西做出来。你已经是盈利监的掌印太监了,先去皇城内找个地方挂牌成立。然后开始招兵买马,只要看重的内宫里边的太监随你挑选,朕给你做主。之后找些合适进行制造生产的地方和熟练的工人。” “皇上,之前矿监被废除后房子还空着,臣觉得国资监用那个房子就合适。至于生产的地方和所需要的工人,奴婢会尽快备妥来制造皇上所说的物品。”曹化淳虽然不知道朱由校所说的物品具体是什么,也不知道国资监以后会成为内宫最肥的衙门,但是他还本着皇上吩咐就百分之百去完成的心思来应对。 “好,国资监的衙门就用矿监的地方,朕批准了。其他事情你下去之后尽快准备。另外,朕把制造物品所需的原料清单给你,你按照清单进行准备。你要好好办差,这个国资监对朕乃至整个国家来说都非常重要。朕之所以把国资监交给你,就是相信你的办事能力和忠心,望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朱由校简单的对曹化淳交代之后,就给桌上的几张纸交给了曹化淳。 曹化淳看着身边的一个个太监都,说不眼红是假的,现在终于自己也算熬出头了,不禁跪倒在地说道:“奴婢一定尽心尽力的办差,不负皇上厚恩。”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20章 国资监 七月十六日,朱由校因为昨晚和张嫣进行了好几次异常激烈的战斗,战斗结束后抱着张嫣美美的睡了一个好觉。早上醒来之后,他们两个又进行了一次战斗,他发现张嫣经过犹如经过雨露滋润的牡丹,更加明艳动人了。 有时候他也会想如果是自己在后世娶了张嫣,就可以天天黏在一起,让自己的世界中只存在美好的爱情,不用丝毫去想什么家国天下,那该多好!可惜,他现在是成为了皇帝,如果是盛世的皇帝还好些,少些勤勉多点爱情。天不遂人愿,他成为的是明末的皇帝,他不能让自己沉浸在温柔乡里。就算了他自己可以多享受做皇帝的感觉,他也得努力不能让大明这艘船沉了。 早上的这一次战斗也非常激烈,战斗结束后他又抱着张嫣重新躺了下来。停了一会,就在他想着要起床时,张嫣倒是先劝他,“皇上,该起床去批阅奏折了。国事重要,臣妾可以陪皇上一起批阅奏折。” 他本来就想起床了,皇后又劝他起床,于是他马上起床更衣。见他起来,张嫣也想起床陪他一起吃早饭。他让张嫣重新躺下,吻了吻她额头,轻声说道:“不要起来了陪朕吃早饭了,你再睡会,好好休息,恢复恢复体力。”说过之后他就在坤宁宫吃了早饭,之后就回到乾清宫批阅奏折。 他回到乾清宫又开始了每天都要进行的批阅奏折时间,都是些日常政务性的奏折,而且内阁都票拟好了,王承恩念了一遍朱由校基本是都马上同意了。自从曹化淳去管国资监之后,朱由校就让曹化淳把手下的王承恩拨来听用。最后花了半个时辰才批阅完,其实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到念奏折的时间上了,这些奏折就如同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朱由校很想推行简体字和标点符号了,如果这两样推行开凭借自己在后世看网文多年养成的一目十行的功力,这些已经内阁票拟过的日常政务性奏折,看几眼知道大概内容就过了。 批阅完奏折的时候,记得他看到一份奏折是河道衙门奏请拨款修缮大堤的奏折,内阁票拟是因为现在财政吃紧按往年标准的百分之七十进行拨付。对这份奏折的内容,他倒是没有其他异议,而是这封奏折提到财政吃紧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内帑增收计划。他虽然发明创造出来了几样东西,国资监也开始生产,可是还并没有推向市场进行销售。 朱由校让王承恩把曹化淳和王安叫过来回话,询问国资监的事情自然要找来负责人曹化淳,之所以把王安也叫来是有其他原因的。王安现在虽然是内宫太监的头号人物司礼监掌印太监,按照以前惯例掌印太监都是和皇上非常亲近的,掌印太监虽然不会像乾清宫主事太监那样和皇上形影不离,可是也会经常陪在皇上身边的。 太监不同于大臣,太监最大的政治资本就是皇上的信任和器重,能多和皇上接触就意味更容易更多政治资本。但是因为朱由校穿越而来后,用曹化淳习惯了,无论他做的大小事情,基本上都是交代曹化淳去办的,而现在用王承恩居多。而王安自从封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之后基本上就再没有见面了。 朱由校也是无意中侧面听到消息,王安的掌印太监当的不踏实。可是在朱由校看来王安,目前还是最合适的人。王安有资历有威望,办事也勤勉,人也很有分寸,最让朱由校看重的是他和外朝大臣的可以的保持距离。 为了让王安知道自己肯定他与外朝大臣保持距离这一举动,给他吃个定心丸让他好好的安稳的当好掌印太监。朱由校昨天在内书堂和张嫣聊天时就考虑好此事,一会商量国资监的事情正好是个借口,所以让曹化淳派人也去传了王安来问话。 没多久王安和曹化淳先后来到乾清宫,见完礼之后,朱由校直接开门见山的询问曹化淳:“现在国资监的情况怎么样了,各个厂都的情况如何?”朱由校让曹化淳按每个物品设置一个生产厂标准去生产。 “回皇上,现在国资监衙门还留在皇城内,下边的各个生产厂已经全部搬到了皇城之外,并且集中在一起方便相互协作。现在各个厂的情况很不错,酒厂的十套生产设备已经全部就绪投入生产,每天可以生产300斤高度酒。玻璃厂的生产设备也全面投入了,产品也不错,而且玻璃厂的大师傅杨正兴也根据陛下的指点开做了其他玻璃物件。”曹化淳对这些倒是如数家珍一般。 曹化淳回答的产量让朱由校猛一看感觉很低,因为他后世印象中那些酒厂都每天产量论吨计的,不过他马上就反映过现在国资监这些工厂,虽然他把他们命名为工厂,实际这些工厂只能算是手工作坊。想到这里,朱由校就对产量释怀了,工业化大生产不是一朝一夕才有人,后世也经过了两百年的历史才最终形成。 这五个工厂,都是朱由校用积分从系统那换来的,在这五个工厂建立之初,还是有些问题无法解决,朱由校用他最后的800积分兑换了一些简易设备,终于把这五个工厂建了起来。五个工厂朱由校把它们定为一期工厂。第一期工厂有几个共同特点就是产品没有任何污染,也基本没有生产废料,危险性也不大,所以很快就让这五个一期工厂成立起来,并马上投入生产了。 “随朕一起去亲自看看现在几个工厂的生产情况。”朱由校听过曹化淳汇报后因为思考问题就愣在那里,王安曹化淳王承恩看到皇上若有所思的样子也不敢贸然打扰。朱由校回过神后,就对他们吩咐到。 朱由校等一行人就离开皇宫,离开皇城,去到国资监的所属的几个工厂,朱由校要实地了解情况。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21章 玻璃工厂 朱由校在王安c曹化淳和王承恩等一行人的陪同下出了皇城,去现场查看一期五个工厂的情况。这还是朱由校第一次离开紫禁城和皇城,虽然他贵为皇帝,可是也不是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之前他的皇祖万历皇帝,也是做了四十多年皇帝,没出过京城,皇城都很少出。 他这次在几个太监的陪同下去工厂,并没有微服出访。他现在只想尽快的了解几个工厂的情况,好让产品快点上市赚钱。他并不想微服出访中间出什么事情,给他带来什么干扰。所以,他直接让军队把去工厂的道路进行了封锁,然后直接去到了工厂里。 虽然几个工厂都挨着在一起,可是要挨个来看的。他记得曹化淳在汇报的时候,有专门提到现在玻璃厂还生产出来了其他的玻璃物件来。他也想见见杨正兴,看看到底捣鼓出来什么新的东西。 来到玻璃厂之后,就看到一幅繁忙而井井有条的现象,十套生产的玻璃的设备分别再十个房子之中,杨正兴和几个师傅本来在另外一个房子里好像实验些什么,听到皇上驾到之后就出来迎驾。其他工人依然在繁忙的工作者,并没有停止手中的工作,来专门迎驾。 这件事情还是朱由校亲自下旨的,他怕以后自己亲临国资监的工厂会影响了正常的生产,这是要不得的。所以规定只需工厂的领导陪同即可,一线的生产工人不得离开停止手中的工作而专门来见驾。 “现在玻璃厂的情况怎么样了,听曹化淳说你最近搞出来一些新的玻璃物件?”朱由校看到杨正兴到来之后,就直接开门见山的询问他玻璃厂的情况。 “回禀皇上,制作平板玻璃时奴婢从京城的一个琉璃厂请了两个老师傅来,前几日这两个老师傅也介绍了两个同样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做出玻璃板之后,我们几个就商量着把制作琉璃物件的经验用到了玻璃上,制作出来些不少新类型的玻璃物件。”杨正兴听皇上问就马上解释到。 “把制作制作琉璃物件的经验用到了玻璃上,可行么?效果如何?拿点样品来给朕瞧瞧。”杨正兴一说真让朱由校来了兴趣,所谓一朵花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想让玻璃厂等这些朱由校新创造出来的东西发展壮大起来,只靠自己的有限的知识和很少的实际经验是不可能的。他自己只能当个领路人,最后还要靠整个大明的力量作为主要力量去发展推动的。如果能琉璃厂的老师傅们的经验对玻璃有用,那么琉璃厂的熟练工匠也就直接招来用了,这样起码解决了玻璃生产再扩大化面临的最关键的人才问题。 杨正兴马上让人拿来一些玻璃物件,有玻璃瓶c玻璃酒壶c玻璃熏香炉c玻璃碟子等等十几种。朱由校拿在一一看过,拿在手里爱不释手,他这些玻璃物件,个个都晶莹剔透如水晶一般,各个都是珍贵的艺术品。 看来这些以前做琉璃物件的老师傅们把玻璃物件也当做的艺术品来到了。他虽然有心制止这种风气,让玻璃物品也可以让普通人用到。不过反过来又一想,自己开始国资监的目的不就是想从这些富贵大款们手里赚钱么,做成精美的艺术品更容易捞钱。 “很不错,这些老师傅们技术很好。一会给他们每人一百两白银做赏赐,提高下他们的待遇。的确做的很不错,尤其这对龙杯。”朱由校拿起来做成金龙吐水样式的高脚玻璃杯,不由得赞叹到。 “这些老师傅本身就制作琉璃物件的大师,经验非常丰富。对他们来说制造玻璃物件要比制造琉璃物件简单很多,因为做琉璃物件的时候,还要顺着琉璃本身的花纹纹路,而玻璃直接就是纯透明不用考虑花纹颜色的问题。还有就是琉璃材料千差万别,烧成琉璃水制作成品时候,失败几率很大。玻璃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几个师傅来了之后很快掌握了烧制玻璃的最佳火候。”杨正兴进一步解释到。 “没想到玻璃还有这样的优点,不过你回去还是交代下,让他们先集中制作几种物件,做成外观尺寸等等都是一样的。他们做熟练之后就传授经验给其他工人,让其他工人熟练掌握之后,他们再开发新的品种。”朱由校没想到几个琉璃老师傅怎么厉害,于是吩咐道。 说到这里,朱由校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就问杨正兴:“你请这几位老师傅来玻璃厂没有为难他们吧?” “奴婢哪敢啊,不用奴婢为难他们,奴婢找到他们让他们来玻璃厂时,开始有些犹豫。随即知道玻璃厂是国资监,是属于皇宫的,马上就答应了。他们对能来玻璃厂感到很荣耀,说是这是当了御用工匠了,而他们所在的琉璃厂知道他们是去做御用工匠更是高兴。奴婢听他们说,那些琉璃厂出了御用工匠就代表制作水平非常高超c御用工匠虽然离开,可他们的徒弟还留在琉璃厂里,他们那些琉璃厂就声明在外,以后生意会非常好。”钱向学详细的进行了解释。 “是这样啊,那就好。”朱由校边听边惊诧,果然现在和后世的人们的在认识一些事情上是一致的,比如面对皇家这个事情上就很一致。人们都是理所当然的认为皇家的东西都是最好的东西,成为皇家的工匠那也是技术水平最高的象征,御用工匠御医就是这样的。想想后世一些酒店推出的皇家宴席,愣是比不带皇家但是实际一样的宴席要搞出来好几倍,他就释然了。 他一开始还担心市场的能不能接受呢,看来只要国资监坚持首先注重质量做高端产品,有了皇家这块金字招牌,市场应该完全不用担心。 他没想到把无意中就把国资监以后的市场定位想好了,不过眼下并不太关心。因为眼下他生产的东西都还完全是新东西,起码整个大明来讲国资监是独一份,这些东西现在只有国资监能生产出来,自然而然形成了天然垄断。天然垄断下,不存在市场定位问题,每种商品的市场都利用垄断可以独吞,获取暴利。 看来玻璃厂将会成为一个聚宝盆,既然是聚宝盘朱由校当然想让聚宝盆变的更大些。于是他就问,“现在如果再把玻璃厂扩大一倍,还有哪些困难,朕会让王安和曹化淳全力给你支持。” 杨正兴想了想后才说到,“请奴婢无罪,奴婢才敢说。” “说,朕既然问你就是想听你的实话,朕恕你无罪,”朱由校催促道。 “皇上的问题,奴婢前几日就考虑过。几位琉璃厂的老师傅的到来,不但直接让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还间接的解决了扩大生产需要的工匠问题。依然琉璃的经验可以用到玻璃上,直接让琉璃厂的老师傅们传授技术也好,又或者直接招来琉璃厂的工匠使用也好,反正工匠是不成问题了。问题出在原料上,现在京城的口碱库存已经让玻璃厂用去了一半了。而口碱是从蒙古运来的,现在商人们每天运来的口碱大半也卖给了玻璃厂,才刚刚满足玻璃厂的需要的。除非能解决口碱的问题,玻璃厂才有扩大的可能。”杨正兴之所以前边求恕罪,在于他的回答其实就给皇上泼凉水,皇上说全力支持扩大,他来个现在扩大不了。 “好了,朕知道了。你一边按照朕的吩咐,先让老师傅们集中把已经做出几种物品,定好标准统一的标准后,把技术传授给其他工人。全力进行生产,朕准备尽快让玻璃厂的玻璃物件拿出去卖钱,增加内帑收入。另外,尽快做好扩大规模所需的工匠等工作,口碱问题朕解决了之后,你要可以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朱由校没想到,玻璃扩大生产的瓶颈就是纯碱的问题。他心中有了定计之后,最后对杨正兴吩咐到。 王安对国资监玻璃厂这些事情,了解的并不多,今天看到了玻璃厂的生产盛况和那些十几样晶莹剔透如水晶般的玻璃物品时颇为惊讶。之前他对国资监赚钱增加内帑收入信心并不是很大,不过这次玻璃厂的之行让他信心十足。能赚钱增加内帑收入,皇上又非常重视甚至亲自到现场看情况,王安也开始对盈利监的事情重视起来了。 朱由校让杨正兴忙去,他和王安,曹化淳,王承恩等人离开了玻璃厂,去查看其他四个厂的情况。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22章 开皇店 朱由校一行人离开玻璃厂之后先后去了另外的四个厂,另外四个厂清楚也是差不多的,目前的产量之所以比较低也主要是因为原料的制约。酒厂的生产的酒精是直接从酒里蒸馏而来,而不是向后世,直接用有机化工技术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现在的酒都是用粮食酿造的酒,现在酒厂用的酒竟然是御酒坊生产出来的御酒。 朱由校很早就在考虑这件事情了,产品生产出来销售出去成为商品,商品它的使用价值充分被人使用,这样产品生产出来才有意义。他开办国资监发明出来这些东西,主要是想通过销售这些东西增加内帑收入。他昨天就让王承恩通知司礼监承笔太监和五个工厂的厂长今天来商议国资监的问题,让这些人先做好功课准备好,他自己也在做功课。 他通过查档案和询问曹化淳,了解到了之前一些情况。原来明朝从朱元璋建立起就设立过官店,官店开始也主要是为了盈利,之后商业色彩就变的很淡了,官店逐渐变为了收取商税的通课司和贮放商货的塌房。正德年间,首开皇店来增加内帑收入,到了嘉靖年间皇店逐步变少,但是到了万历中后期,皇店越开越多,不仅在京城还在不少重镇都有开设。不过光宗即位之后,在东林党的建议下,这些皇店和矿监税使一样全面被废除掉了。朱由校了解到这些后,就在想要不要也通过重开皇店来作为销售渠道。 时间并没有过多久,司礼监的高级太监们和五个工厂的厂长就一起来到了乾清宫门外求见。朱由校让他们进来,这些人先和他见礼,见完礼之后他们自动按照各自的地位依次序站好。显然这些人来之前,就站位问题尤其五个厂长的站位有过安排。 朱由校对这些细节并不在意,而是直接开门见山到:“朕设立国资监造奇物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内帑收入,现在奇物已经生产出来了。既然这样,那么国资监的奇物如何变成内帑收入?这就是今天的朕找你们商议之事。朕想想你们的建议,不要怕说错话,要言无不尽。” 皇上说完之后,曹化淳首先发了言,“奴婢以为,可以重开皇店,直接由皇店来卖这些奇物。”曹化淳之所以首先提到皇店,就是因为昨天他陪皇上视察的时候,皇上对他问过皇店的一些情况。皇上既然问皇店的情况,想必对皇店有想法,然后曹化淳回去之后专门深入的了解了之前皇店的情况。 皇上对皇店有想法,还专门问他情况,现在问话就先不说皇店,曹化淳明白这是皇上再让他先说。这样如果皇店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皇上的态度就要比较主动,但是这是皇上信任自己才能他曹化淳说,对太监来说皇上的信任比不说错话显然更重要。 “皇店固然是个不错的办法,但是之前也给民间带来不小的困扰,奴婢觉得重开皇店之事应该慎重。”当初东林党等人要求全面废除皇店的时候,王安听东林党一些人说过皇店的危害,现在曹化淳说要重开皇店,王安就想到了当初当初的情况。 “王公公说的事情,奴婢也去有所耳闻。当初皇店因为用人不当,的确给民间造成了一些困扰。之前的皇店具体来说主要是茶酒店c牙店﹑塌房(货栈)等,尤其茶酒店本身就是非就多,牙店﹑塌房也存在过强买强卖的情况。可是奴婢说重开皇店,并不是说让皇店还做这些营生,奴婢说重开皇店是想让皇店直接专门来卖盈利监所产奇物。”曹化淳听到王安的的话后进一步做解释,他听到知道皇上对皇店有想法之后,看了很多皇店的资料,这才对答如流。 “如果按照曹公公所言,奴婢认为这样皇店在京城开设几家就好,一方面专门进行零散的卖,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批发给商人们。”王安听到曹化淳的解释倒是觉得如果这样,重开皇店并不存在给民间带来困恼的状况,于是说出了自己的建议。王安之所以提出在开皇店的原因,还有之前皇店给民间带来困恼,更多的是其他地方的皇店。京城的皇店就在天子脚下不太过分,而且其他的皇店则仗着自己具有皇家的身份肆意妄为。 朱由校自己对皇店有想法,不过经过王安和曹化淳怎么一说,倒是觉得也比较可行。现在国资监生产出来的奇物,还完全处于垄断地位,他自然要高价来卖。而富贵之人在京城很多,在京城开皇店可以直接零售给这些人,然后也进行批发,利用其它商人现有的渠道把这些东西卖给其他地方的有钱人。想到有钱人,他还想到了一个地方。 “两位说的不错,那就这样定下来。就在京城开六家皇店,另外在南京也开两家皇店,京城的皇店既零卖也批发,南京的皇店只零卖不批发。”南京就是朱由校想到的另一个有钱人的集中之地,而且南京毕竟还是陪都,开两家皇店也说的过去。 “启禀皇上,既然国资监的奇物要准备由皇店来卖,奴婢想是不是我们国资监生产出来的奇物样式是不是应该要改变下?现在新生产出来的一些奇物,尤其玻璃厂的一些都是大内的样式和色彩,普通人并不能用。”曹化淳自己是国资监的领导,对盈利监比其他人都了解,于是提了一些很细节的问题。 “朕昨日拿那对金龙吐水高脚玻璃杯给皇后看时,皇后也说到了这个事情。以后国资监生产的时候,要把大内所用和拿到皇店去卖的分开,不仅样式方面要注意,色彩等方面也有符合礼制。眼下以增加内帑收入为优先,国资监应该多做些可以拿到皇店卖的产品。”朱由校正想说这个事情,曹化淳先提到了,他自然肯定了曹化淳的想法。 “这点玻璃厂尤其要注意,如果产品样式简单,直接拿到皇店去卖并无不妥。最近琉璃厂的老师傅们作的物件,样式奢华新奇,件件都是难得的艺术品,可都是采用的皇家样式。杨正兴回去之后,去和那些老师傅说,让他们既要做出来奢华精致的艺术品,同时也要用普通之人就可以使用的样式。”朱由校就这个事情专门吩咐了玻璃厂厂长杨正兴,其实现在五个厂也只有玻璃厂存在这个问题。 “国资监下边的工厂在进行生产时,一定要严格保证产品质量,同时还要让产品上档次。因为你们是皇家工厂,这些关乎着皇家的脸面。你们以后回去后要努力生产,皇店的事情搞好之后就要把产品拿去卖,卖的好朕有重赏。”朱由校虽然知道现在眼下的并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因为那些工匠老师傅都是精益求精的在进行制作。可是国资监生产的东西现在是天然的垄断,垄断很容易让人产生懈怠,因为垄断并不用再去追求产品质量就可以获取暴利,这是朱由校对他们提前打预防针。 事情基本有了定案,朱由校最后吩咐,皇店直接归国资监管理。皇店之事由曹化淳具体负责,司礼监要权力配合,尽快把皇店开起来。同时,吩咐曹化淳和五个工厂的厂长,在东厂的配合下了解下现在市场上类似的物品的价格后,给自己的产品先定个适当的价格,最后来向他汇报,他亲自给这些产品定价。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23章 辽东奏报 朱由校从昨天跟张嫣从内书堂一起回到坤宁宫后,就一直呆在坤宁宫内陪张嫣。直到早上起床后他吃过早饭后离开坤宁宫,留下张嫣继续睡懒觉。朱由校则回到乾清宫内做日常任务,批阅当天的的奏折。 他来到乾清宫后坐下后,王承恩就是开始读奏折。虽然日常性的政务奏折都由内阁票拟过了,朱由校对这些繁琐的政务也不擅长,听着这些奏折也很是比较枯燥,但是他依然每天都十分认证听着这些奏折的内容和内阁是如何批阅的。他穿越前并没多少从政的经验,朱由校之前的记忆里政治经验也基本为零,他就是想过这个来慢慢了解并学习如何处理这些政务。 这些日常的政务奏折基本上的流程就是王承恩读一遍,朱由校听一遍表示同意内阁的意见后,奏折全部转去司礼监。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朱批,掌印太监用玺,之后转给内阁办理。 不过今天王承恩读完日常的奏折后,开始读人事方面的奏折前,他手里拿了一本奏折郑重其事的专门对皇上提醒道:“皇上,这本奏折是熊廷弼的奏折。” 虽然朱由校是一直在认真的听着,可读完日常政务性的奏折竟然花了一个小时还多,加上听这些奏折的确有些枯燥,所以他逐渐就注意力没怎么集中了。不过他在听到是熊廷弼的奏折的时候,喝了一口茶水提了提神然后示意王承恩开始读。 “臣熊廷弼今有一本启奏:臣蒙皇上厚爱,用臣为辽东经略。离京之后臣等即快马加鞭赶往广宁城。到了广宁城后,臣首先收拢整顿从辽阳沈阳败退下来的士兵,并由孙元化主持开始在广宁成和西平堡修城和添置大炮。臣刚到前线,正在到各处了解情况,以求得出切实可行的应敌策略。” “不过臣首先详细了解的辽沈之败的情况,一些叛徒的临阵倒戈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其他因素也非常关键。辽东军队从前年萨尔浒之败后屡战屡败士气比较低,而且敌人对辽东军太过熟悉,渗透的也比较深,加上之前的将帅轻敌等众多因素造成了三月的辽沈之败。”王承恩念了很长一段后,稍微停了下,又接着继续念。 “原辽东军虽然如此,不过在辽沈战役中还是奋勇杀敌伤亡也非常惨重。臣准备重新练一只新辽东军,以招募辽东难民为军。一则辽东难民有国仇家恨从军杀敌心切民心可用,二则招募难民为军还解决了大部分难民生存问题,还望皇上恩准。” “不过辽沈之败中,我军仍有浑河大战这个亮点。浑河大战中秦良玉的四川白杆兵加上戚金率领的戚家军一共七千余人,大战敌人数万人,却杀敌近万人。最后寡不敌众加上叛徒李永芳用沈阳城头大炮轰击,我军损失惨重,陈策c童仲癸c秦邦屏c戚金等大小将校共120多人悲壮殉国。” “在此战中白杆兵和戚家军英勇杀敌战斗力不俗,臣请皇上恩准秦良玉回川再招白杆兵和重新组建戚家军。秦良玉将军此前已经出发去京城到兵部述职,还望皇上能够给予信任。辽东的具体方略,臣等正在抓紧了解情况,争取快点拿出方略来。臣乞陛下能多关注军事,臣诚惶诚恐,辽东经略熊廷弼上。”王承恩读完松了一口气。 朱由校边听边思考,熊廷弼果然没让他失望。虽然熊廷弼奏折中说还没有应敌方略,不过已经开始着手整顿军队,加固前线城防备战了。还准备以辽东难民组建新辽东军,请求恢复戚家军和白杆兵。 朱由校没想到戚家军到现在还有,并且还参加的之前的辽沈之战,戚金虽然他没听说过,可是大名鼎鼎的戚家军他还是知道的。竟然在浑河战役中死伤大半,统率戚金也殉国了。无论是熊廷弼请求还是他对戚家军的仰慕,都一定要恢复重组戚家军。不过戚金战死了,不过戚家还有没有后代掌握戚家军的训练作战之法。 秦良玉与白杆兵在中国历史上那是声名赫赫,尤其是秦良玉更被后世人说传颂。秦良玉是我国古代历史中唯一写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在明末为国征战几十年,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朱由校想到了传说的秦良玉,又想起了刚才说孙承宗说的白杆兵的应用,他就下定决定秦良玉进京之后,要好好嘉奖这位伟大的爱国女将军。 想到秦良玉即将进军回京述职,熊廷弼说想让秦良玉再回四川招募些白杆兵,朱由校突然想到了一个事情奢安之乱,现在孙承宗上奏折想让秦良玉回四川募兵,这不正好是个机会。让秦良玉这个善战之将回军四川,无疑多了一份胜算。而且一旦真的爆发奢安之乱,到时候还可以对秦良玉委以重任。 朱由校有了主意之后,让王承恩接着念弹劾人举荐人辞官这一类的人事奏折,言官们弹劾人的奏折大多没什么营养,辞官的朱由校都是先让东厂调查调查情况,看是真是年老了要辞官还是有什么事情。举荐人才,朱由校则让锦衣卫去了解了解其人什么情况,再调阅下吏部的档案后定夺。 今天的人事类奏折有营养的也不多,王承恩念完之后朱由校就吩咐他去找来戚继光的档案,他要看下戚继光有没有后代继续从军,如果有就让其后人重组戚家军。不一会就找来的戚继光的档案,朱由校让王承恩先查看戚继光有没有后人从军,曹化淳看了一会就向他汇报情况。 “戚将军有五个儿子,现在四个儿子在世。老大戚祚国:现在为济南府掌印都司;老三戚昌国:中乙未(1595年)武举,现在为锦衣卫内做事;老四戚报国和老五戚兴国,现在也都在锦衣卫中效力。”曹化淳言简意赅的说到。 “你一会去让兵部查下老大的情况,去锦衣卫哪里问问其他三人的情况,看看那个对军事比较擅长。孙先生请求的恢复戚家军的提议,朕批准了。如果这四人中有人堪当大任,朕就直接让其重组戚家军了。这个事情非常重要,关乎到辽东前线作战,你现在就让人去传旨给兵部和锦衣卫,让他们好好的调查了解下情况后,报与朕。”朱由校对期戚家军的事情颇为上心,秦良玉的事情可以等她到京城述职后详细说,可是重建戚家军从现在就要开始了。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24章 粮食问题(一) 这几天朱由校的心情很是烦躁,北方粮食欠收,百姓缺乏粮食的奏张也越来越多了。民以食为天,粮食对于百姓的重要性朱由校还是知道的,那些什么易子而食之类的,朱由校心里想想都觉得悲愤。更何况,再不解决粮食问题就会真正的发生,而且他穿越成大明的皇帝,他就要对百姓负责。 “陛下,皇后娘娘派人送粥来了”王承恩端了碗粥走了进来,放在了朱由校的御桌上。 朱由校望着桌上的粥,朱由校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奶奶,小时候奶奶给他熬的玉米粥最香了,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人过的怎么样了。 等一下,玉米。他记得当初学历史课的时候,书上有说到玉米是明末传入中国的,从菲律宾传入到福建和广东一带。玉米虽然在他的记忆中主要是被家里人做玉米粥吃的,不过他也听村里的老人们说过,以前玉米有可以磨成面配上一些大豆面做成窝窝头吃的。 穿越前他记得玉米大部分都是被当做饲料和被用来制作酒精等工业加工了,可玉米毕竟是一种粮食,而且玉米还是一种非常高产的粮食。后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玉米不在是主要是食用粮食,可是明朝这个时候很多老百姓还在为吃饱饭而发愁。那么如果可以推广玉米种植,那么就是大大提高农民的粮食产量。 虽然他知道玉米很多优点,可是他并不知道眼下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正在他发愁的时,他突然想到了徐光启,顿时眼前一亮。他之前看过徐光启的档案,记得他是徐光启是南直隶松江府人,而他记得玉米最早传入中国的地方就是福建等东南沿海,而且他还记得徐光启历史还写过农政全书,虽然徐光启现在有没有写成此书他不知道,不过想来徐光启在农学上很有研究。既然这样,朱由校就赶忙让王承恩把徐光启叫了过来。 “徐爱卿是南直隶人吧?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一种从西洋传入名字叫玉米的庄稼?”对着刚刚赶到乾清宫的徐光启,朱由校问道。 “臣是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这些年来的确从西洋传入不少庄稼,不过臣倒是没听说一种叫玉米的。”没想到皇上突然问起来一种庄稼,他的脑子稍微感觉有点跟不上,有点没反应过来。 “你没听说过?”朱由校有点纳闷。 他心说到,不应该啊,难道玉米这个时候没传入中国,还是徐光启确实没见过呢?难道是名字不对?他继续给徐光启描述玉米的情况。 “这个庄稼会长一人多高,成熟的时候会结一个棒子,然后棒子上会有籽粒。”他看到徐光启露出思考的表情后,感觉真的可能是名字没对上,然后他试着说了当初他老家玉米一种叫法,“这个东西也叫玉蜀黍。” “哦,原来皇上说的玉蜀黍。皇上描述情况的臣就觉得好像在有印象,皇上一说玉蜀黍臣就知道了。玉蜀黍,臣当然见过。玉蜀黍传入我国已经一段时间了,最早就是从福建和广东东南沿海传入的。据臣所知玉蜀黍现在福建种植的不少,因为福建有很多山,山里有些地方不太适合种水稻,农民就开始种这个东西了。这个玉蜀黍,本草纲目中还记载,还可以入药。”徐光启不知道皇上突然提到玉蜀黍是何意,不过他还是把所知的情况都说了出来。 “现在只有福建广东种植么?你觉得这个东西适合北方种植么?”朱由校继续追问到。 “主要还是福建和广东种植,江西湖南也有种植的,不过种植的很少。玉蜀黍倒是合适在北方种植。去年臣在天津时,让人从福建捎带玉米种子专门种了一亩地,到秋天产量竟然有四百多斤呢。还有之前臣在松江时也种植过玉米,产量也很不错。”徐光启之前在南京教案后也受到影响,就称病在天津。他在天津一边写书做学问,一边也种子进的庄稼。 “依你之见,如果在全国推广种植这个玉蜀黍,你看如何?”朱由校最后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微臣认为如果能在全国进行推广,这是利国利民之举。玉蜀黍产量颇高,而且成熟期也比较快。一些不适合种植水稻和小麦的田地,完全可以用来种玉蜀黍。”徐光启听到皇上竟然说推广玉蜀黍种植,显得非常兴奋。因为他一直有此心,只是无能为力。 “从西洋传入福建不少庄稼?你还见识过哪些都跟朕说说,还有那些庄稼也适合进行推广的?”朱由校非常高兴,他完全没想到徐光启不但是个大科学家,还是个大农学家,对这些传统读书人鄙视的农学竟然也有如此深入的研究。 “臣之前有写过甘薯疏,微臣认为甘薯同样非常值得推广。甘薯虽然只是一种粗粮,不过胜在甘薯可以利用闲地进行种植。而且如果夏天有洪水造成水稻小麦无收的时候,还可以种甘薯来救急。”徐光启马上想到了自己的甘薯疏,并且对甘薯进行了简单介绍。 徐光启说的甘薯,朱由校知道是那种东西。甘薯在他老家哪里叫做红薯,红薯的确是种好东西,闲地就可以种植,而且产量还非常高。挖个红薯窖,还能进行长时间的保存。红薯除了可以直接煮熟食用外,还可以切做红薯丝炒菜吃,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的红薯可以在收获后切成红薯片,晒成红薯干。红薯干听过村里的老人们说就是穷人们的灾年的救命粮,红薯干已经煮熟了吃,也可以直接干吃。红薯干虽然口感一般,胜在红薯产量高,可以做成红薯干来吃,让人们不至于饿死。 朱由校想到红薯的情况,他突然觉得推广红薯或许比推广玉米更能解决老百姓饿肚子的情况。中国的农民忍耐力还是很大,历史上的中国的农民起义虽然很多,但是往往都是有直接直接诱因就是出现自然灾害,让某地的农民吃不饱饭开始饿死人了。吃饭是人生存的最根本的基础,记得之前农村的人们打招呼都是相互问候吃了没有。 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是保证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最首要问题,所谓民以食为天。朱由校来到明朝后,也一直想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现在终于这个问题终于可以解决了。 玉蜀黍和红薯这种庄稼要在全国大力推广,让这两种高产庄稼早日产生应用的作用。不过他随即有想到,他记得玉蜀黍和红薯都是需要大量的水,尤其玉蜀黍是非常怕干旱的。而中国地域广阔,各种气候都有,比如山西陕西甘肃雨水就不丰沛,加上中国的气候特点让包括这些地方在内的北方又非常容易发生旱灾。 想到这里,他想到和红薯有点象的另一种庄稼,或许可以解决连这个问题也解决掉。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25章 粮食问提(二) 朱由校由红薯想到另一种农作物,就是土豆。 土豆的特点是所含淀粉很多,既可以做菜还可以当粮食吃。而且土豆很耐旱耐寒,现在大明境内的比较干旱的山西c陕西c甘肃和海拔比较高的贵州都是很适合进行种植。尤其是陕西的陕北黄土高原和甘肃,常年雨水较少,容易发生旱灾。种植小麦很容易因为干旱而颗粒无收,出现饿死人的情况。土豆正好就可以进行弥补,即便是出现旱灾,耐旱的土豆不会减产多少。让这些地方的农民广泛种植土豆,来充饥吃饱饭想来不是什么问题。 朱由校记得明末的农民起义就是爆发在陕西,而当时陕西就是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在饿死很多人,农民感觉活不下去的情况下,于是揭竿而起。其实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很多,秦c隋和元都是被农民起义推翻或者瓦解掉的。诚然古代农民的思想很落后,他们的理想也很低,就是所谓“几亩田头牛c老婆孩子c热炕头”的小农意识。所以一般来说,不是他们活不下去的话,他们一般是不会起义的。 毕竟起义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但是起义成功率缺非常小。一旦失败下场就是诛九族,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起义的。他们起义的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天灾,尤其是旱灾引起的庄稼颗粒无收,出现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况。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初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父母哥哥活活饿死,之后去要饭起义就很容易理解了。 一旦农民面临起义会死,不起义肯定饿死的情况下,多数人在求生的本能下都选择去起义。民以食为天是非常非常有道理的,让农民吃饱饭这是国家想长治久安的第一要务。朱由校穿越前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听过村里的老人讲述大旱的惨状,他很能理解这句话。 朱由校穿越到明末之后,一直就化解明末的诅咒,改变大明的命运。其中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让他们能吃饱饭,从而避免农民起义是首要的问题。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农民起义问题如果可以解决掉就为改变大明的命运奠定了基础。历史上的明朝也是直接亡于农民起义之手,而非亡于女真。 而推广普及种植土豆在朱由校看来,就是改善农民生活状况让农民吃饱饭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明末正是小冰河时期,气候非常异常,表现就是气温整体变低,降雨变少。让北方的确变旱变寒,尤其本来就降水稀少的陕西甘肃的确更是雪上加霜。而土豆的特点是耐旱也耐寒,正好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 朱由校心里就有了主意之后,就询问徐光启,“甘薯,朕知道。回头把你的甘薯疏拿给朕看看,如果可以的话,在进行全国推广种植。另外,土豆这种庄稼你听说过没?” “臣回去就把甘薯疏重新誊写,好了以后臣会第一时间呈给皇上。”徐光启听皇上要看他的甘薯疏非常高兴,甘薯疏他写出来多年了,一直不被重视。当初写好之后变石沉大海,没想到皇上现在竟然对这些很有兴趣要看甘薯疏。 不过皇上问的土豆,他想了想后才说道:“皇上说的土豆,臣想起来一种农作物,或许可能就是皇上口中的土豆。这种农作物,臣哪里叫做洋芋。这东西也是从西洋传入的,和甘薯类似,果实是长的土里的。这种东西,福建浙江都有种的,不过比较少,都是种在闲地当菜来吃的。” “对。朕说的这种土豆就是洋芋,它的确可以拿来做菜吃。不过它和红薯一样,也可以煮熟了当馒头来吃,而且土豆更适合充饥。福建浙江种植这种东西,产量应该不太高吧?”朱由校听徐光启说福建浙江有种植很高兴,毕竟这就意味着土豆种子不成问题了。 “皇上圣明,福建浙江种的这个土豆,产量的确比较低,尤其相比甘薯来说。所以人们一般都是种甘薯,不过因为土豆做菜好吃一些,所以依然有种植的。”徐光启现在都有点目睁口呆了,没想到一直皇宫大内的皇上,对这些只在东南沿海才有的庄稼竟然是如此的熟悉。 “种植土豆的土地需要干燥一些,福建浙江雨水充沛所以土豆的产量就受到了影响。土豆耐旱耐寒,朕准备再陕西甘肃等雨水较少的地方进行推广,作为农民的补充粮食,你看如何?”朱由校对徐光启的惊奇并没有在乎太多,而且不让大臣们看透反而是件好事。 “如果土豆确实如皇上说的可以可以耐寒耐旱,那么在这些地区推广的话,自然是利国利民。微臣认为,在这些的确推广种植土豆,可以让农民先在闲地上试种,如果效果良好再广泛种植。”对于土豆的耐旱和产量徐光启并没有把握,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很稳妥的建议。 “徐大人不亏是老成谋国,以后就按徐大人的意思办。”朱由校虽然知道土豆的特性,而且知道肯定会成功。但是他最后也觉得徐光启的建议更稳妥些,毕竟自己了解的都是后世陕西甘肃等地的气候,现在这些地区的气候是不是就和后世完全一致,朱由校并无把握。 土豆的事情基本定下来之后,朱由校从土豆想到了另一种东西,那就是西红柿。这两种都是从南美传入中国的,在后世也非常普及。 想到了西红柿,他就忍不住想到了那道西红柿炒鸡蛋的国菜。西红柿炒炒鸡蛋的炒法多种多样,各个的确的做法和口味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是什么菜系都好,都有西红柿炒鸡蛋这道菜。而且这道菜营养丰富,色味俱佳,全国各地的人都喜欢吃。想到这里他就有些饿了,他现在真想吃西红柿炒鸡蛋,可惜现在西红柿也是只有福建浙江才有一些种植,他就算是皇帝也吃不到。 看来推广这些由南美传入的弄做事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他只是想到了这几种作物。相比应该还有其他的作物,他并没有想到。于是朱由校交代徐光启,派人去福建等地收集从西洋传入的新作物,并开始在皇庄里进行进行试种。 徐光启虽然现在已经有了钦天监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他是非常熟悉的,所谓能者多劳,朱由校还是把这个差事也交给了徐光启。 事情确定好以后,朱由校特赐徐光启陪自己吃了御宴。给徐光启打气,让他把这件事做的漂漂亮亮的。徐光启吃着御宴的时候,云里雾里的感觉像做梦一样。从皇帝升他做了礼部侍郎之后,皇上对西学有兴趣,对农学有兴趣,连对大炮都很重视,所有他想做感兴趣的事情,皇上也都很有兴趣,并且大力支持,顿时给他一种士为知己者死之感。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26章 粮食问题(三) 第二日,坤宁宫内,朱由校一大早起来。他起来之后,看着还在睡懒觉如睡美人一样的张嫣,不直觉产生了一种怜爱感。他已经穿好衣服在床边,又俯下身子吻了吻张嫣的额头。 朱由校的吻吻醒了张嫣,张嫣看到朱由校醒来之后,她也就也准备起床,被朱由校制止了。张嫣现在和自己一样才16岁,还是长身体的时候,尤其对于18岁就停止发育的女人来说16岁更是发育的黄金年龄。 而且张嫣这些天经过他耕耘灌溉之后,张嫣变的更加明艳动人,个子好像也长高了些。而充足的睡觉对发育来说至关重要,朱由校就让张嫣继续睡,他一个人起床了。张嫣也的确感觉到有些困,不一会竟然迷迷糊糊的又睡了过去。 他就在坤宁宫吃早饭,吃早饭的时候就想起来了昨天的事情。昨天朱由校让徐光启一起陪自己吃饭的时,把今天要去京城外皇庄查看庄稼长势的事情确定下来。朱由校一方面派人去通知内阁大臣们让他们今天随行,一方面派人去通知司礼监和御马监等准备做必要的准备。 朱由校在坤宁宫吃过早餐后,又到乾清宫见到了司礼监的众位大太监。之后又在午门外,大臣们加入队伍。一行人浩浩荡荡的经过长安街出皇城,之后出京城。行了二十多里到达一处皇庄后,队伍停下来。 朱由校看着走了二十多里有些劳累的众人颇为有点不忍,其实这个事情他轻车简从,直接和几个人带一些侍卫骑马而来是最省事省力的。可是他之所以让怎么多人一起来是有他的用意的,他就释然了。 朱由校到了皇庄之后,和众人稍事休息后,他就带众人一起去往田地里查看庄稼的长势的。今天是七月十九,他心里原本想的是现在是应该看到的快要成熟的小麦,结果他到田地边上才看见遍地的小麦成熟后被镰刀收割剩下的麦茬。他心里很是疑惑,不是说明末的是小冰河时代么,怎么小麦是提前输了? 他就把徐光启叫来了过来,问徐光启道:“朕本来说来看今年小麦的长势呢,没想到这小麦都已经收割完毕了。小麦一般都是什么时间成熟收割?” “启禀皇上,小麦一般都是芒种前后成熟收割,收割一般持续到夏至。今天正好是小暑,小麦成熟的节气早已经过去了。”徐光启看皇上问就细心答道。本来这个些事情,该是户部尚书来回答的,不过他现在是兼任钦天监监正掌历法节气,农时也是他分内之事。 朱由校问小麦成熟是什么时候,不但没有引起大臣们的反感,反而让更多的大臣有了好感。他们知道是徐光启这个对农业家见过皇上后,皇上才决定去查看庄稼长势,都以为是徐光启向皇上鼓吹的结果。可能皇上只是想走个形式罢了,不过即便是走形式,这个也是好的形式。 朱由校可不知道大臣们在想什么,他听到徐光启的回答后,才意识到自己是糊涂了。 他抬眼望向田野,一道道的麦茬显得格外醒目,然后麦茬周围是一道道绿色。他走进弯下腰看,原来这一道道绿色是大豆的幼苗。田野上之上并没有劳作的农民,因为他们已经在事先被通知,皇上视察庄稼闲人回避了。 朱由校弯下腰看着绿油油的大豆苗,很有是有亲切感。大豆做成的各种豆制品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菜谱,有名的比如豆腐c腐竹c豆皮c豆卷等等。记得他穿越前去吃大排档和串串香,豆制品要占很大一部分。大豆里边蛋白质非常丰富,对于中国这样人口大国是人民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大豆虽然很好优点很多,不过他记得就是后世的大豆产量好像也不太高。 不过他还是有点失望,因为他四处看了看的确没有玉米的踪迹。玉米虽然相比大豆来说,实用方法就要少很多,不过玉米的产量很高,后世记得一般田地都可以达到亩产千斤。那么对于现在更多人还吃不饱饭的大明来说,种植玉米更为迫切。 看到大豆也是如后世一样直接就这麦茬种的,他不禁想到后世的玉米也基本都是“麦茬玉米”。麦茬玉米就是直接在小麦收割之前就种下,等小麦收割后,玉米苗正好开长,这样就极大的节约了时间。就可以达到夏收小麦秋收玉米,小麦和玉米交替种植,交替成熟达到一年两熟的效果。 朱由校又沿着路继续查看,直到他看到一处谷子田,他听了下来。谷子苗已经长的比较高了,但是谷子苗地里并没有麦茬,那就是说这个谷子是留的春地种的。所谓的春地就是,冬天不种小麦,让田地歇息一季后,在来年春天再种上庄稼。一般来说春地种的庄稼,因为之前的地是歇着的,庄稼要比麦茬种的庄稼收成要好。 朱由校想到这里,他想到了一个问题,明朝现在的耕作制度是如何的? 朱由校来到一片谷子地里,看到是农民留的春地种的谷子就想到了明朝的耕作制度。不知道明朝这个时候北方的确是一年一熟还是两年三熟,他就想找人询问。只是眼下并没有农民在,他只能问跟着的官员们了,他转过身问身边最近的刘一燝。 “刘爱卿了解这边庄稼种植的情况么?”朱由校问道。 “回皇上,臣是江西人,老家那边以种水稻为主的,臣对北方这边庄稼种植情况了解不是十分详细。韩大人是北方人,应该比较了解。”刘一燝确实对北方这边的庄稼种植的情况比较了解,不过他怕朱由校问的别的大臣,直接推荐的同是东林党次辅韩爌来回答。 “那韩大人来回答吧。”既然刘一燝怎么说,朱由校就顺势让韩康回答。 “回禀皇上,臣是山西人。出身农家,对这些农事有所了解。”韩爌知道刘一燝这是不想给浙党等人发言的机会,所以他站出来回答到。 “那你来说说,农民们一般都是种什么庄稼的?朕看刚才那边有麦茬的田地里种的大豆,这边没有麦茬的种的谷子。种这两样影响冬天种植麦子么?农民为什么不统一种庄稼呢?”朱由校问的有点颠三倒四乱七八糟的,因为明朝这个时候没有耕作制度这个词,所以他试着去描述代替。 “这个臣倒是知道,那边的大豆是在小麦没收割之前就种下的,一般这种地呢叫做麦茬地。而这边谷子之前没有种其他庄稼的,农民叫做春地。这块谷子地之前没有种庄稼歇一冬天,春天种上谷子到秋天收获,因为春地的庄稼种的早所以收获也早,收获谷子后正好种上小麦。小麦到第二年初夏成熟收割,在收割之前种上大豆,小麦收割后大豆正好开始开始成长。”韩爌顿了顿后继续才继续说。 “大豆秋天成熟的会相对比较晚些,因为相比春地里庄稼麦茬地庄稼种的时间要晚。不过成熟晚不要紧,农民正好吧这块地留作春地,第三年再在春天种谷子。这样农民两年内就可以收获三次,比一般的只种小麦或者只种植谷子两年都收了一季庄稼,现在近些年来这种种植方法为农民们广泛采用。”韩爌对这些的确比较熟悉,说的也比较详细。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27章 粮食问题(四) 朱由校听了半天终于听明白了,原来这个时候已经实行实行了两年三熟耕作制度了,具体朱由校眼下看到的就是谷子-小麦-大豆连年三熟制度。他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还是很厉害的,这三种作物轮作就是有它道理所在的。或许农民并不知道这里边的原理,但是他们可能就是完全通过实际的经验的得出来了结论。 谷子需要的养分比较多,所以第一茬种谷子。谷子收了之后,种小麦时候是会耕地的,耕地的时候一般农民都会往地里施之前用小麦谷子秸秆等沤的有机肥,所以同样需要养分的小麦也可以得到满足。第三茬选大豆就非常秒了,因为是在小麦成熟之前直接种的,所以没法耕地和施肥。但是秒就秒在第三茬选的大豆,因为大豆与一般的庄稼相比有一个特点,它根部长有根瘤菌可以产生化学作用而固氮,自己制造肥料。所以一般大豆比较节省氮肥,而且还可以养地,让地里氮元素变多。 朱由校听过韩爌讲完除了感叹古代农民的智慧之外,还在想着他来看的本来目的。农民目前这种做法固然不错,可是大豆和谷子产量都是不太高,和高产的玉米没法比。结合目前农民的耕作的制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玉米代替谷子和大豆,由谷子-小麦-大豆两年三熟变成玉米-小麦-玉米这样的两年三熟。不过最理想的还是后世的玉米-小麦-玉米-小麦这样的一年两熟耕作制度,只是直接在现在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他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毕竟后世各方面的条件比现在要好太多了。 虽然是这种情况,不过他眼下并不想这这个问题上纠结太多,毕竟现在首要的是推广玉米等新作物种植。虽然徐光启对玉米很熟悉,这件事朱由校也交给了徐光启负责。不过估计没有直接问徐光启而是问诸位大臣,就是想知道大臣里是不是还有其他了解玉米的人,给徐光启在这件事上多找些援力,但是他正在和韩爌答话,就直接韩爌了。 “玉蜀黍这种庄稼不知道韩爱卿听说过没有,朕听说这种庄稼产量非常高,不知道在朕的皇庄种植效果会如何?”朱由校直接问韩爌道。 “臣也有所而闻,好像是从西洋传入我朝的,臣在本草纲目这个医书中看到一些情况。不过微臣了解的情况很少,也没有实际讲过玉蜀黍这个东西,微臣给不了皇上答案,望皇上恕罪。”韩爌的确没讲过玉蜀黍,庄稼这种东西可没法可以随口胡说,说他直接就来个不知为不知。 “启禀皇上,玉蜀黍这个东西,臣比较了解。”看到东林党人吃瘪,一直伺机而动的浙党等人终于找到了机会,而恰巧内阁大学士史继偕的确了解玉蜀黍,终于等到了机会说话。 “哦,史爱卿了解玉蜀黍的情况?那史爱卿来详细说说。”让朱由校意外的竟然是浙党大佬之一的史继偕对玉蜀黍有了解。 “谢皇上,臣是福建人,玉蜀黍在臣家乡话中也叫番麦,玉蜀黍由西洋传入我朝最早的地方就是我们福建。福建因为山多,能种水稻的水田较少,这个玉蜀黍传入之后,农民就开始在旱地种植。玉蜀黍这个庄稼产量的确比大豆等庄稼要高不少,只是因为玉蜀黍也是粗粮,所以玉蜀黍并无法取代水稻的地位,所以成了水稻之外的农民们最重要补充粮食。”玉蜀黍因为是先传入福建的,所以史继偕的确有留意到这个新庄稼,他对皇上说玉蜀黍高产这个说法先给予了肯定。 “至于皇上问能不能在皇庄重视玉蜀黍,臣无法确切回答。不过,臣听说之前徐侍郎在天津成功种植了玉米,既然天津可以种植想来京城应该也可以。”史继偕的确对玉蜀黍比较留意,在史继偕看来玉蜀黍就是福建的特产,一种乡情让他也对玉蜀黍上了心,所以徐光启在天津这样北方的确成功种植玉米这种一般很少关系的事情他也知道。 “启禀皇上,臣也是福建人,臣对玉蜀黍了解的情况和史大人完全一致,玉蜀黍这个庄稼的产量的确比较高。”刑部尚书黄克缵这个浙党还是史继偕同乡,当然要站出来支持了,同时他也想站出现显示下自己的存在感,也想留下自己重农的好评。 这种场合皇帝身边都是跟着史官记录的,每个人大臣说了什么人一般也会有所简单记述,所以一般来说大臣们也都说话比较慎重,但是也都说话。要知道每个人都存在着,自己的一言就可以兴邦这种想法的。 “徐爱卿既然在天津成功种植过玉米,你来说说吧,朕如果在皇上推广种玉蜀黍如何?”朱由校看史继偕和黄克缵在玉米这件事上推崇徐光启,他就专门就问一遍。其实徐光启对他说过在天津种植的情况,不过他现在问徐光启更多的是想让徐光启说给其他大臣们听的。 “启禀皇上,臣的确在天津成功种植了玉米,而且产量还不错。从前年开始,臣就是用玉米代替了谷子和大豆,用玉米和小麦交替种植,替代了现在农民一边采用耕作方法。玉米的产量的确很高,一亩地的产量可达400斤,玉米一季的产量就相当于谷子加上大豆的两者的总产量了。臣认为如果能在北方的确进行推广代替目前的谷子小麦大豆这样轮作的方式,粮食产量会增加不少。”徐光启也知道皇上又专门问他是想让他说给其他大臣听的,所以他就多说玉米产量高这个事。 “臣在天津除了成功种植了玉蜀黍之外,还成功种植了甘薯。甘薯这种粗粮利用闲地可以种植,更重要的是一个地方如果遭受洪涝灾害造成水稻小麦颗粒无收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种植甘薯来做应急粮。”徐光启说完玉米之后,就想了他一直在想进行推广的甘薯。 “看来玉蜀黍的确很不错,如果真如徐光启所言,那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朕听说由西洋传入我朝不少像玉蜀黍甘薯这样新的农作物,还有什么洋芋c西红柿之类的。既然这样推广新农作这件差事就交由徐爱情具体办,内阁全力协助。”朱由校给这件事最后定了调子,依然还是让徐光启负责这件事。 徐光启负责这件事,其他大臣倒是没什么怨言,毕竟徐光启同时是个农学家这件事世人皆知。不过对于今天,浙党因为玉米而皇上面前出风头,而东林党自己则因为不了解玉米而落下风,东林党的反应是不忿,浙齐楚三党则个个很高兴。 朱由校看这件事定了下来之后,就直接起驾回宫了。同时也让大臣们早早回去歇息歇息,因为明天又是例行早朝的日子。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28章 杨涟上疏 朱由校从皇庄回来之后,在乾清宫吃了午饭稍微休息了下之后,就开始批阅因为上午去皇庄查看庄稼而耽误没有批阅的奏折。依然是王承恩念奏折,朱由校听说过批阅。朱由校深深感到这种方式太没效率了,每天他花到到批阅日常奏折的事件最少也要一个时辰。就这还是绝大多数的奏折都是日常政务性的,并且由内阁票拟过的。 他有时候真想拿起来自己直接看,可是一想到奏折中没有句读过,一坨坨的文字就忍住了。看来全国的夏粮的确已经都是收割完毕了,今天各地关于夏粮的收成和收取赋税的奏折大了大多数。这些奏折都经过内阁中规中矩的票拟了意见,他也没啥好意见,都是直接让照着内阁的票拟办理。 今天的奏折明显的比较多,光政务性奏折花了都一个半时辰。朱由校喝了一口茶水后站起来对王承恩吩咐道,“再念一本,朕出去走一会,再回来继续。” 王承恩答应一声后,拿起来一本奏折打开之后,他就是眉头一皱。是兵科给事中杨涟的奏折,而且反对重开皇店的奏折。重开皇店这件事是前几天皇上亲自定下来,并交代司礼监全力支持尽快开张的,没有想到曹化淳那边皇店还没开张,这边已经有言官告状了。 王承恩皱眉头的原因还在于这个兵部给事中虽然才七品的言官,但是这个杨涟可不是一般的言官。当初朱由校的父亲的朱常洛刚登基,就被杨涟上疏直接骂。还好朱常洛为人比较厚道,不但不惩罚杨涟,反而临终之时专门把杨涟这个七品芝麻官叫去,和当时的内阁辅臣方从哲刘一燝韩爌成为托孤之臣。而后杨涟在移宮案中更是出了大力,所以别看杨涟只是个七品言官,影响缺不小,而且是出了名的硬骨头。 因为王安的关系,王承恩和东林党也不陌生,王承恩对东林党却是敬而远之的。就如同杨涟一样,王承恩很敬重其为人,不过对其和其他一样东林党有时候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皇上都咄咄逼人,王承恩觉得很过分,就如这到奏折反对重开皇店一样。 王承恩虽然心理一直在活动,不过嘴上却没停,开始念杨链的奏折,“臣杨涟今有一本启奏:臣近闻,内廷欲重开皇店,此乃祸国殃民的之策。先前正是因为京城内外的皇店,骚扰百姓,一些皇店的主持之人依仗身份无法无天,尤以京城之外的皇店为重。正介于此先皇登基之后,即连同矿监税使一起关停所有皇店。今必是小人在陛下之前巧言令色,欲重开皇店。臣请陛下将此小人充军,以绝后患。臣乞陛下能亲贤臣远小人,臣诚惶诚恐,兵部给事中杨涟上。” 朱由校一听到杨涟的名字就是精神一震,因为历史上的杨涟名气很大。他不光曾经上疏骂过刚登基的朱常洛,还参与了移宮案。更重要的是历史上,他做东林六君子被阉党迫害之时所表现出来的铮铮铁骨。只是当他没想到的他穿越以来杨涟第一次给他上疏竟然就是反对重开皇店的,而且还要他亲贤臣远小人。 他听完杨涟的奏折顿时没了出去走走的心情,重开皇店虽然是曹化淳提出来了,可曹化淳在自己之前给其暗示的情况下才在商议之时提出重开皇店的建议的。按照的杨涟的说法,小人表面是指的曹化淳,实际自己这个皇上才是主谋。而且重开皇店关乎着国资监几个工厂的产品的销售大计,也是直接影响着他这个皇帝私人钱包内帑的进项。 重开皇店这件事杨涟上疏反对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更有可能只是一个打头阵的先锋而已。朱由校对之前他爷爷万历皇帝开设的皇帝,也专门进行了系统的了解。万历后期很多皇店,尤其京城之外的皇帝,的确影响比较恶劣。有些皇店的人依仗身份也的确做了不少如强买强卖c欺行霸市c敲诈过往其他客商等等扰民恶行。 凭着大臣们对皇店以往的印象,态度就可想而知了,肯定多数人都是反对的。如果明天早朝上有大臣提到此事,那么朱由校就变的很被动了。如果早朝上大臣们都反对此事,最后朱由校就是凭着自己皇帝的身份不予理睬,执意重开皇店。作为皇帝和大臣们本来就有些不和谐的关系,就会再蒙上一层阴影。说不定早朝结束后,就会有言官群体上疏的局面出现,难道自己也要像当初自己的爷爷万历皇帝那样对待“争国本”中那么大臣么? 现在已经有了辽东女真严重的军事威胁了,而且奢安之乱这个大内?挡欢ɑ够崛缙诒3衷诘拇竺鞯那狈糯掖椅;那榭鱿拢绻傧裰叵帧罢尽敝型17热撼嫉某∶妫突岵豢暗木置娓硬豢啊k员匦胍敫霭旆ǎ纫乜实辏惨萌撼济遣恢劣谔炊浴?br /> 朱由校一时束手无策,在屋子里急的团团转。 朱由校不禁感慨,自己这个政治小白,即便是成为了皇帝,面对朝廷中的老狐狸们也显的智商不够用。 但是光着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他喝了一口茶定了定神,让王承恩把剩下的奏折念完。 王承恩亲眼见证了国资监工厂的几种奇物的诞生,对于国资监这个几个工厂的事情他了解的非常多,甚至很多国资监掌印太监曹化淳都不知道的事情,他也很清楚。当初决定重开皇店时,他当然也在现场,重开皇店销售国资监的产品他也认为是个很不错的办法。而且在他看来皇店一旦开张,开始出售国资监的产品,那么内帑的财政困局就可以解决了。 看到朱由校团团的转时,他也在冥思苦想。可是之前皇店的劣迹可能会招来多数大臣们的反对,他也想不出来什么好办法能不让大臣们反对。皇上吩咐他继续念奏折,他停止了内心的思考,继续念奏折,直到把今天的奏折全部念完。 批阅完所有的奏折之后,只把杨涟的奏折留中了。朱由校直接把杨涟的奏折拿在手中,走出来乾清宫。他打算出去散散步,边散步边想这个奏折的事情。他出去散步,王承恩自然也跟着。他走着走着还是忍不住回头询问王承恩有什么好主意,既可以让皇店重开又可以避免大臣们的反对。 不过王承恩并没有给他好的建议,他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内书堂。他到了内书堂,众人和他见过礼之后,他就吩咐众人继续做自己的事情。他看到众人好像是在抄书,就寻问负责内书堂的太监施大用。从施大用的回答之中,他才知道原来这是皇后吩咐内书堂让把四书五经等书全部誊写成俗体字的版的,于是施大用这就组织所有识字的小太监们进行誊写。 他随手拿起一本论语,翻开来看映入眼帘的确都是用俗体字,而是还都是句读好的,他顿时爱不释手。一种他乡遇故知的心情油然而生,终于看到和后世自己当初的差不多的书了。自己之前因为句读差看到那些书就头晕,根本就看不进去。现在有了这种句读过后的书,自己也可以没事看书了。 他翻了几页论语后,又拿起了一本书,这本书名字叫中庸。看到中庸二字,他好像想到了什么,又拿出杨涟的奏折又看了一遍。没想到无意中看到中庸,让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直接离开了内书堂而回了乾清宫,之后把王安叫到乾清宫进行了交代,最后让王安通知司礼监其他高级太监参加明天的早朝。王安走后,朱由校最后叹了一口气。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