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集》 正文 第0章 锲子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c伦理思想c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c《中庸》c《孟子》并称“四书”,与《诗》c《书》c《礼》c《易》c《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c492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c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c“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c至圣c至圣先师c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c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c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论语》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该如何为人处事。只要你认真读了,并且照着上面写的去做了,那相信你的人生一定很精彩!当然了,《论语》毕竟是几千年以前的东西,由于夸时代因素,里面有些东西是针对那个年代讲的,比如:三年之丧c视君如命等等,所以在现代看来,难免有些不适用,所以大家在品读《论语》时,一定不能盲目的听从,自己一定要擦亮双眼,不适用的看看就好,对于那些适用的,铭记于心,并且坚决按照写的去做,那就对了。 以下是我从《论语》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感觉非常实用的32段,以及我的感悟,另外还有特意精心挑选的古今经典故事,望君品读,祝君愉快!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章 时习 第一章时习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感悟:对于学过的东西,如果不经常温习,会容易忘记,所以要经常温习它,才能时刻把学到的东西铭记于心。常言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人生在世,无论你身处在哪个角落,都需要多多结交一些朋友,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挫折,大家都可以互相鼓励支持帮助。当有人不理解你时,你要明白,毕竟人家不是你,不理解是很正常的。我们能让别人理解最好,理解不了,那也不必懊恼或者生气,凡事问心无愧就好。 故事1c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在后周节度使赵匡胤手下当推官。后周显德七年(960年),赵率军部队到达冻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于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后来,宋太袓任命他为宰相。 从宋太祖取得政权开始,到平定南方,赵普是主要的谋士,立了不少大功。宋太祖拜赵普为相后,事无大小,都跟赵普商量。 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认真诵读。第二天上朝,他处理起政事来总是十分敏捷。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不过是一部《论语》。于是人们就流传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粗人,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合适。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 有一次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能超出《论语》。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会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故事2名小男孩来到一处出售小狗的店铺。 小男孩对店主说:“请允许我看看小狗,好吗?”店主从狗舍里带出来五只毛茸茸的小狗。其中有一只远远地落在后面。这名小男孩立即发现了那只落在后面一跛一跛的小狗,“那只小狗有什么毛病吗?”店主解释说:那只小狗没有臀骨臼,所以它只能一拐一拐地走路。小男孩说:“就是那只小狗,我要买它。” 店主说:“你用不着花钱,如果你真的要它,我把它送给你好了”小男孩十分气愤,他瞪着店主的眼睛:“我不需要你把它送给我。那只狗和其他的狗价值应该是一样的,我会付你全价。我现在先付237美元,我现在只有这么多钱。我会在以后每月付50美分,直到付完为止。” 店主劝道:“你真的用不着买这只狗,它根本不可能像别的狗那样又蹦又跳地陪着你玩儿。”听到这句话,小男孩弯下腰,卷起裤腿,露出他一只严重畸形的腿。他的左腿是跛的,靠一个大大的金属支架撑着。他看着店主轻声说道:“嗯,我自己也跑不好,那只小狗需要有一个能理解它的人。” 小男孩后来成了美国一州之长。 故事3c颜回家贫,平时又不善言谈,更使一些富家弟子看不起他,有时还借故侮辱他。颜回从不和这些同学计较,只是一门子用功读书。 一天,有个同学的铜方圈丢了,就怀疑是颜回偷了。虽然大家都在颜回面前旁敲侧击,颜回依然镇静自若,不理不睬。这样,同学们更加怀疑是他偷的了。 这天放学,同学们都到孔子面前说颜回偷了铜方圈,开始孔子不信,可告状多了,孔子就生气了,没想到自己门下竟会出现偷儿,就要把颜回赶出学堂。可转念一想,颜回偷方圈又没人抓住手脖子,假如不是他,不是白白冤枉了一个好孩子吗?孔子想了想,就拿出一锭金子写了几个,说:"那就试试他吧!" 饭后,又见颜回第一个来到学堂。他脚一进门就被一个硬东西碰了一下,颜回穿的草鞋,这下碰得可不轻,疼得他弯腰按摩脚指头,忽见脚下有个白纸包。颜回心想,这是啥玩意儿这么硬,打开一看是一锭金闪闪的金砖,纸包什么写到:"天赐颜回一锭金。" 颜回笑了笑,取出笔也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又把金子包好放再原处,然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出经书放声阅读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人趁颜回不注意,把那纸包交给了孔子。孔子打开一看,纸包上又多了几个字:天赐颜回一锭金,外财不发命穷人。孔子看了莫不做声,那些诬赖颜回的弟子们都低下了头。后来,丢失的方圈找到了,那同学找颜回道歉,颜回只是一笑而过。 从此,孔子更加器重颜回。颜回呢,也不负师望,不仅学问大进,而且品德修养也居孔门弟子之首,成为孔子三千弟子c七十二贤中的首位。 故事4c有对父子,儿子只知道老爸在边疆守卫祖国。好几年才能见一次。有一天老爸回来了发现儿子迷上了网络游戏。老爸什么也没说找到儿子一起买了2台电脑回来。要儿子教老爸一起玩。就这样儿子带老子在另一个世界里杀怪连级,打架,旅游成了战友! 有一夜儿子睡不着,把老爸叫进了自己的房间。老爸为什么别人的父母都反对儿女玩游戏,你不但不说我还和我一起玩呢?儿子,老爸很惭愧,很少在家陪你们母子,老在边疆守着随时都可能就义。那有父母不希望儿女成材的,但我已经失去了教育你的资格了。所以只要能陪在你身边,看到你高兴我也就很高兴。不久后老爸回去了边疆,只留下沾满灰尘的2台电脑!!!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二章 三省 第二章三省 原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感悟:每天到了晚上,都要花个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来想想自己这一天下来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对于错误的要记下来,看看自己错在哪里?下次注意不要再犯;对于正确的要继续保持。 故事1c于1992年被评为全厂劳模的吴晓秋同志有一个“吾日三省吾身”的好习惯。每天睡觉前他总会对着镜子,认真审视自己,从工作到生活,从现实到理想,年年岁岁,每日必省,从不间断。 他从回顾一天的日常工作着手,细细思索每一个细节,工艺上是否有更简单易行的方法让操作更稳定;管理上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协调班组成员间的矛盾;与人交流如何措辞能让他们乐于交谈,欣然接受;在教育别人的同时我自己是否做到了,为什么自己没做到却去要求别人;向领导汇报工作时怎么表达才能言简意赅c突出要点c体现关键等等。 通过一系列的反问,吴晓秋从中发现了许多自己在工作方法和方式上的不足。有一次,他早早来到班里,找到前一天因迟到被他严肃教育了一番的班员,很诚恳的向他道歉,表明自己在没有弄清事实的情况下却妄自论断,当着众人之面给与严厉批评的不近人情。 提起这事,吴晓秋至今仍显歉意,他说,“那天晚上躺在床上挺不踏实的,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颠过来倒过去回忆硬是觉得有点不对经,但就是不知哪端。后来才想起来,教训人家的时候,他只低着头,一声不支的,其实我早该发现了,肯定是特殊原因,我没弄清楚情况,他是受了委屈,后来连夜打电话去其他同事那里了解情况才知道他迟到是因为送一个在路上遇到的急诊病人去医院了 我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训他,本想提高大家的认识,结果却让人家失了面子,是做错了,方法不当”看到班长很诚恳的前来道歉,那位班员深受感动,逢人就夸,“吴班长啊,心思细,心眼好,我们都服他!” 故事2c牛顿小时候很聪明,但读书并不用心,都把心思用到做手工c想问题上了,所以在老师c同学的心目中,他是一个笨孩子。 有一次,他自己做了一架小风车带到学校。同学们都围拢过来看。正在一帮小家伙眨巴着眼睛羡慕牛顿的时候,一个同学怪声怪气地说:“哟!这风车做得还怪灵巧呢!”这同学讲的是反话,因为他平时学习成绩好,一直在牛顿之上,看到牛顿在他面前表演,很不服气,于是又提高嗓门说:“你这小风车外型造得还可以,可它为什么会转动,你懂得这原理吗” 牛顿一时答不上来,脸就红了。那位同学劲头更足了:“哼!说不出来吧,可怜!自己做的东西自己讲不出原理,说明你只不过和木匠一样!”牛顿被他这番话羞得无地自容,他哭丧着脸,走开了。这时,原来围在牛顿身边的一群小同学也一个个对他另眼看待了。“木匠!木匠!连原理都讲不出来,还在这里显示!”说着,有的同学就动手打他的风车,别的同学也跟上去,七手八脚把牛顿的小风车打了个稀巴烂。 牛顿心里很难过,眼泪一滴滴地流下来,事后他细想:这些同学为什么欺侮我呀还不是我自己不争气自己为什么不下决心把功课学好呢夜已经深了,小牛顿还在想白天发生的事。最后下了决心:一定要把功课学好。人小志不小,小牛顿自从立志勤学后,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下课认真复习功课,有空还不忘他的小手艺。不多久,他的学习成绩就赶上来了,而且超过了骂他是“木匠”的那位同学,成为班里的优秀生。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三章 信用 第三章信用 原文: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译文: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c恪守信用。 感悟:对人不要轻易承诺,一旦说了,那必须要说到做到。如果食言,那下次便不会有人再相信你。 故事1: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故事2:曾子的妻子叫公羊氏,他们的儿子叫曾元。传说有一天早晨,公羊氏要到集市上买东西,曾元哭闹着要跟着母亲同去。公羊氏劝来劝去,曾元就是不听,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公羊氏一眼看到墙脚躺着的一口猪,于是说道:“曾元乖乖听话,妈妈买东西回来就给你杀猪吃。”曾元一听很高兴,就不再缠着公羊氏啦。 公羊氏走后,曾元就跑到屋子里,告诉正在看书的曾子,把母亲要杀猪的事情告诉了曾子。 当公羊氏从集市上回来的时候,就看见曾子正在捆猪呢,小曾元在一边欢呼雀跃地喊叫。 公羊氏奇怪地问曾子:“你捆猪干什么?” 曾子说:“杀猪吃肉呀。” 公羊氏白了一眼曾子说:“不过年不过节的,你杀猪干什么呢?” 曾元在一旁嚷嚷道:“你刚才出门时说的,回来就杀猪给我吃,你现在怎么又赖账呢?” 公羊氏对儿子的话理也不理,径直走到曾子跟前说:“我刚才说要杀猪,是为了不让曾元跟我去集市。骗小孩子的话,你大人怎么能当真呢?” 曾子正色道:“小孩子是不能哄骗的,他不懂这是一句戏言,他是以父母为榜样,按照父母的教导做事的。你做母亲的怎么可以欺骗孩子呢?父母是孩子最可信赖的人,你今天欺骗了他,是教他学习欺骗。母亲欺骗他,从此他就不再相信你了。等他将来成了大人,也学着你的样子去欺骗你或别人怎么办?” 曾子的一席话,说得公羊氏低下了头,帮着曾子把猪杀了, 故事3: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后来项被围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怒愤之下,刘邦下令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说:“汉王朝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 朱家是关东一霸,素以“任侠”闻名。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并且告诫他的儿子说:“田间耕作的事,都要听从这个佣人的吩咐,一定要和他吃同样的饭。”不仅如此,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对他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跟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汉马功劳。他很同情季布的不幸处境,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在这个时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后来季布被皇上召见,表示服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 当时,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结他。于是,曹丘生特地请求皇亲国戚窦长君写一封信给季布介绍自己给季布认识。窦长君早就知道季布对他印象不好,劝他不要去见季布,免得惹出是非来,但曹丘生坚持要窦长君介绍。窦长君无奈,只好勉强写了一封推荐信,派人送到季布那里。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们楚地有句俗语,叫做‘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您和我都是楚人,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呢?” 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曹丘生确实也照自己说过的那样去做,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这样,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后人用“一诺千金”亚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四章 稳重 第四章稳重 原文:君子不重则不威。 译文: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 感悟:做人一定要稳重,哪怕泰山压于顶,也要做到临危不惧c面不改色,绝不轻浮。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头脑才最清醒,做出的事情才最为理智。 故事1c公元497年,孔子开始周游列国,第一站选择了卫国。孔子为什么先选择卫国呢?这是因为卫国当时政治顺昌,社会安定,经济富庶,加之弟子子路妻胞兄颜浊邹是卫国的贤名大夫,可以利关系宣扬政治主张。孔子到了卫国,卫国国君卫灵公果然对孔子非常尊崇,以年薪2千石粮的优厚待遇供他们师生享用,只是鉴于不完全同意孔子的政治主张而不予放官。优厚的生活遇待并不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所以,他决定离开卫国南下陈国。在去陈国时途经匡城(位在睢县西南25里)遇难。 这天中午,风和日丽,农夫们都在田里耕耘,忽然听到有车马声传来。不多时,车上阵阵欢声笑语传入农夫们的耳际,只听车上有人高声说,当年阳虎带领大军攻打匡邑,就是从正北方向的几个道口攻入的。攻进城后,阳虎杀人如麻,抢劫金银财宝扬无数,真是痛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田里干活的农夫一听又是阳虎来了,人们不约而同的想起了旭虎在匡城犯下的滔天罪行,大家一哄而起,掂着锄头c镰刀c长鞭等农俱赶来,把孔子师生围个水泄不通,高喊着,抓住阳虎,不要让他跑了,让他偿还欠下的血债。围困“阳虎”的消息不径而走,不多时,成百上千的农夫从几里之外赶来,声言要向阳虎讨回血债。 人们为什么会把孔子错看成阳虎呢?据史书记载,孔子个子大c膀匝腰圆c大脑门c大脸庞c高眉骨c深眼窝,长得粗俗,其貌不扬,酷似阳虎,匡城人错把孔子看成阳虎就不足为奇了。 孔子的第子们见农夫们包围了老师的车子,并扬言要讨还血债,他们怎么也不能接受,因为老师是天下圣人,有知识c有修养c为人师表,怎么能受这等污辱?子路合手起武器准备迎击围攻的农夫,其他的弟子也作好了战斗的准备。双方剑拔弩张,一场血战一触即发。此时,孔子非但不惊慌害怕,相反却镇定自若,坦然说道:匡城人是有仁义礼貌的,眼下只是一种误会,把我们当成是阳虎一伙暴徒了,现在我们只能以礼义消除误会。说着让子路抚琴,他悠闲自得地唱起歌来。 悠扬的琴声,悦耳的歌声四周飞扬,向原野扩散。琴声c歌声飞进了农夫的耳际,慢慢的农夫清醒了,明白了,啊,这不是野蛮的阳虎,这是德高望重的孔圣人,是来教化我们匡城百姓的。于是,农夫们放下了手中的家俱,鞠着躬让道给孔圣人及他的弟子们。 当天夜里,匡城一些长者及有学问的人聚在一起议论说,今天我们冤枉了孔圣人,这也显得我们匡城人太不懂礼貌,太不仁义了,我们必须向孔圣人赔情道歉,也让圣人知道咱匡城人是他儒学的忠实信徒。 第二天一早,匡城人派出的代表,带着丰盛的礼品,追赶到杞县裴村店撵上了孔子师生。匡城代表以极其虔诚的态度赔礼道歉,我误将圣人当成阳虎围攻,真是太无礼了,万请孔圣人原谅我们农人的无知。说着,涕泪双流,泣不成声。看到这种场面,孔子也颇感动,也动情的说,不知者,不为错,知错能改,仍是完人。在场的村人也感慨万分,随及向孔子提议说,匡城人在此向圣人赔情道歉,是一件值得永远纪念的大事,那我们“裴村店”,就改名为“赔情店”。但事隔千年,不知什么时候又恢复了原名“裴村店”。 虔诚的匡城人为纪念此事,在孔子唱歌,子路抚琴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华丽典雅的“抚琴亭”,现早已不复存在。 故事2c有一个孩子生性暴躁,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和不顺眼的人,他都会无端的发脾气,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天长日久,周围的人几乎都被他的暴躁而伤害过。慢慢的人们和他的家人都远离了他,他身边没有一个朋友了,孤独使他原本不好的脾气变的更坏了。他的父亲实在不忍心孩子就这样发展下去,想了好长时间,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父亲想通过这个办法,试着让孩子慢慢接受,从而能改变孩子的坏脾气。有一天,父亲拿着一个锤子和一块木板来到孩子身边,心平气和的说:“孩子你怎么发脾气都可以,但是以后每发一次火你就往这块木板上钉一颗钉子。” 以后孩子果然每次发火的时候就往木板上钉一颗钉子。渐渐地随着孩子发火的次数增多,木板上的钉子也多的没有地方可以再钉了。有一天孩子看着被自己发脾气而钉满钉子的木板,觉得心里也不是滋味,他想:自己为什么非要每次发火的时候都要钉一颗钉子呢?不发火就不用钉钉子,这样不是挺好的吗?想到这里,孩子就强忍着自己,不管遇到什么让自己不高兴的事情,都尽可能的少发脾气或者不发脾气。 有一天父亲来到孩子的身边,看着被钉满钉子的木板问:“你怎么不接着钉了呢?”孩子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完高兴的又说;“你这样想的对,以后你可以不发火一次就从木板上拔下一颗钉子”。此时的孩子也比以前听话了,他就照父亲的话去做了。终于有一天木板上的钉子因为孩子一次次的不再发脾气而全拔下来了。 这天父亲又来到孩子的身边,看着被拔完钉子的木板,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父亲抚摸着木板上深深浅浅的钉眼意味深长的对孩子说:“孩子你现在不发火了,脾气也随和多了,可你看见了吗?这是一块完好的木板被你因为发脾气而造成什么样子了。你再想想,因为你每次无端的发火,而使你的朋友和亲人又被你伤到什么程度?” 这时孩子明白了,看着这块好好的木板被自己发火而造成的伤痕累累,百孔千疮。孩子流泪了。 一个人稳重成熟的体现,便是能够很好的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而不是被情绪左右。 故事3c谢安。大敌当前,临危不惧,泰然处之。 太元八年(383年),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当时军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可是谢安依旧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并派谢石c谢玄c谢琰和桓伊等率兵八万前去抵御。谢玄手下的北府兵虽然勇猛。但是前秦的兵力是东晋的十倍多,谢玄心里到底有点紧张。出发之前,谢玄特地到谢安家去告别,请示一下这个仗怎么打。但谢安神情泰然,毫无惧色,回答道:“朝廷已另有安排。”过后默默不语。谢玄不敢再问,便派好友张玄再去请示。 谢安于是驾车去山中别墅,与亲朋好友聚会,然后才与张玄坐下来下围棋赌别墅。谢安平常棋艺不及张玄,这一天张玄心慌,反而败给了谢安。谢安回头对外甥羊昙说:“别墅给你啦。”说罢便登山游玩,到晚上才返回,把谢石c谢玄等将领,都召集起来,当面交代机宜事务。 当时,桓冲在荆州听说形势危急,打算专门拨出三千精兵到建康来保卫。谢安对派来的将士说:“我这儿已经安排好了,你们还是回去加强西面的防守吧!”将士回到荆州告诉桓冲,桓冲很担心。他对将士说:“谢公的气度确实叫人钦佩,但不懂得打仗。眼看敌人就要到了,他还那样悠闲自在:兵力那么少,又派一些没经验的年青人去指挥。我看我们都要失败被俘了。” 同年十一月,谢玄遣刘牢之以五千精兵奇袭,取得洛涧大捷。十二月,双方决战淝水,谢玄c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当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憋不住问他,谢安淡淡地说:“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以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舞跃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淝水之战的胜利,使谢安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以总统诸军之功,进拜太保。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五章 学思 第五章学思 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不切于事而迷惑不解。 感悟:学习知识,如果只是一味的死学习,而自己不知道思考这是为什么?那会使自己迷惑不解,书上怎么写,你就怎么想c你就怎么做,会成为一个书呆子。所以在学习中,要不忘思考,根据书上的经验,在结合自己的所得,才是最有用最宝贵的东西。如果光思考,而不学习,也不行。那样会使自己感到迷茫,毕竟自己的阅历有限,不通过学习先辈的经验,自己很难有所知有所得,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才是一个人最正确的选择。 故事1c孔子学习知识能够虚心向别人求教,而且善于自己思考。有一天,他带领学生们去拜访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老子。 他们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老子的住处,但不巧,老子正在闭目养神。孔子没有打扰,就安静地站立在旁边等候。过了很久,老子睁开眼睛,孔子就施礼拜见,然后就向老子请教做人处世的道理。 老子听了,又闭上眼睛,过了一会儿,他张开嘴巴,说:“你看,我的牙齿怎么样?”孔子莫名其妙地看了看,老子的牙稀稀落落的,大部分都掉了。于是他摇摇头,说:“您的牙齿差不多都掉光了。”老子没有说话,又伸出自己的舌头,说:“看看我的舌头。”孔子虽然疑惑,还是认真看了看老子的舌头,说:“舌头的颜色红润,很健康啊。”听了这话,老子点点头,又闭上了双眼,不再说话。 孔子和弟子们就向老子道谢离开了。回去的路上,孔子的弟子们感到很疑惑,有的说:“我们白白走了这么远的路,却没有收获。”有的说:“本想求学的,没想到他老人家这么小气,不肯教我们。”有的说:“就是,只让我们看他的嘴巴,太不懂礼仪了。” 孔子听了这些,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起来。学生们更疑惑了。这时候,孔子说:“老子他老人家教给了我们大智慧呀!他张开嘴让我们看他牙齿,是想告诉我们,牙齿虽然坚硬,但是他们之间却经常磨碰,以硬碰硬,久了,自然受到的磨损大,有的就脱落了,即使没有脱落,剩下来的也是有残缺的;他又让我们看他舌头,是想告诉我们,舌头虽软,但和牙齿这样坚硬的东西相处起来,却能以柔克刚,所以至今完整,没有丝毫损坏。” 弟子们听了,才纷纷点头,表示佩服。一是佩服老子的大智慧和他的无私传授,一是佩服孔子能够深入思考学习。原来,真正的学习不是别人教什么我们就记住什么,而是要自己动脑筋去思考。 故事2c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年轻的时候,他常常喜欢在夜晚凝视星空。浩瀚夜空,群星闪烁,许多疑问时常在他的脑海中翻腾:为什么天上皎洁的月亮和大大小小的星星,怎么老是悬挂在天上不掉下来呢 一天下午,牛顿在花园里散步,不知不觉又陷入了沉思中。突然,一只熟透的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打在牛顿的头上。这不轻不重的一击似乎提醒了牛顿,他的眼睛不由地一亮。是啊,苹果为什么不在天上飞,也不横着跑,偏偏垂直地落到地上呢?难道地球对它有一股吸引力? 牛顿将苹果落地和他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一些现象放在一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来,他发现宇宙中一切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力,他把这种力叫“万有引力”。 故事3c在马列主义传播到中国大地的时候,以毛泽东c周恩来等为领导的共产主义者,在汲取马列主义精髓的同时,结合中国实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争道路,最终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六章 无适 第六章无适 原文: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不要怎样做,而只考虑怎样做才合适恰当,就行了。 感悟:凡事不可束缚c墨守成规,怎么做正确c合适,便怎样去做。 故事1c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c陈平那样的智慧。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 贾诩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贾诩拥有如此随机应变处理事情的才能,像这样的事情很多。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贾诩的说服下,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合。从此,二人便成为曹操的心腹之患。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三月,曹操南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 不久,曹操闻袁绍欲趁虚袭取许都,便立即从穰城撤退。张绣率兵尾随追击,刘表也派荆州军占据安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出奇兵大败张c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赶快再追,一定会获胜。”张绣说:“不听你的建议才落到这种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何要再追?”贾诩说:“形势已经起了变化,赶快去追准能获利。”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 得胜后,张绣问贾诩请教是怎么回事,贾诩解释说:“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罢了。将军虽然擅长用兵,但绝非曹公敌手。曹军虽然刚撤,但曹公必然亲自殿后,我们的追兵虽精,但将领比不过他们,他们的士兵还很有士气,所以我知道将军你必败。曹操之所以还未尽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后方出了事,所以击破将军的追兵后,一定会全力撤退,留别人断后,他留的将领虽厉害,却比不上将军,所以我知道将军用败兵也能取胜。”张绣大为佩服。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着张绣的面回绝了袁绍的来使,准确地指出袁绍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点优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曹操闻讯后大喜,亲自接见贾诩,执其手说:“使我的信誉扬于天下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由于当时冀州为袁绍所占,贾诩便留参司空军事,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 故事2c有一次,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路过匡城。匡人看到车上坐着的孔子很像以前在这里施过暴的阳虎,于是拦住车子,说什么也不让走,把他们围困了五天。孔子十分平静地对弟子们说:“文王死后,周代的文化遗产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如果要毁灭这种文化,我们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如果毁灭不了这种文化,匡人能把我们怎么样呢?”后来经过协商,让跟随孔子的一个弟子做了卫国宁武子的家臣(人质),留在了卫国,然后孔子才得以离开。 多年之后,一次孔子又经和匡城相连的蒲地经过。这时,正好公孙氏在蒲地作乱,他们占据蒲地和卫国国君对峙。蒲人不问青红皂白截了孔子。当时有个叫公良儒的弟子驾车跟随孔子,他非常有胆量,对孔子说:“我从前跟您在匡地遭到过危险,现在又在这里遇到同样情况。如果发生战斗的话,我可以为您去牺牲生命!”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蒲人看到孔子众多弟子身手不凡,有些害怕。于是让人给孔子传话:“如果孔子答应不到卫国去,就可以放他过去。”孔子听了传话之后,马上说“可以”。他们又要孔子订立盟约,孔子说“也行”。订约之后,他们将孔子放了过去。 孔子从蒲地放出后,就径直往卫国去了。他的弟子子贡对此很不满意,就问孔子:“这不是不遵守盟约,不信守诺言吗?”孔子回答说:“被迫签订的盟约是没有效力的,这种盟约连神也不会理睬。”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七章 贤齐 第七章贤齐 原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感悟:对于自己伟大的梦想c理想,一定要下定决心不惜一切努力去实现。对于那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或者性格,一定要坚决杜绝并加以改正,养成良好的东西。 故事1c夏朝的时候,一个反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 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衣着朴素,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故事2c智永是南北朝时代陈朝永欣寺的和尚,名叫法极,别号智永禅师,浙江会稽县人。本姓王,是东晋王羲之第七世孙。 智永的书法,以羲之c献之父子为宗师,笔力纵横,能综合各种书体的特色,尤其擅长草书。他建了一栋楼房,每天专心在楼上习字,曾立誓:“学不成,决不下楼。” 后来果然苦学有成,成了著名的大书法家。当时远近人士,慕名求书的很多,每天络绎不绝地从大门进进出出,连门槛儿都给踏穿了。智永把写秃的笔头,放在大竹筐里,前后30多年,日积月累,居然装满了五大篓秃笔,后来他还特别把这些秃笔埋起来,取名“退笔冢”,并且写了文章记叙缘由。可以想象他学习书法的毅力和专心。 故事3c清朝乾隆进士,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52岁才得一子,对其管教甚严。据说他在病,危时偏让儿子亲手做馒头给他吃,儿子不会做,就命他请教厨师。待馒头做好时,他已咽气。他给儿子留下这样一张字条:“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郑板桥的教子方法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家长应当首先教孩子学会生活。 一些家长把孩子当成“小皇帝”,总怕孩子受“委屈”,就连削铅笔c装书包c穿衣服c整理床铺等事情都统统包下来,以致孩子上幼儿园了,家长还要喂饭。更有些年轻的家长,或因工作忙,或因怕伤神,图省事,将孩子推给爷爷c奶奶或外公c外婆代管。老人对孙辈的溺爱比父母更甚。这样的爱,名为爱,实是害。 据说在一些招聘现场出现了怪现象:家长到处寻摊位询问就业岗位,而孩子却无所谓,在旁或坐着或聊天,对寻找岗位的洽谈根本不感兴趣。一些青年人靠父母养着,整天看球c旅游c上网,倒也并不乏味。 这种状况,不禁使人想起了清朝的八旗子弟。清朝后期时,原八旗的王公贵族,因四海“承平”日久,没有战事,加上过分溺爱子女,为子女营造了享乐的环境,因而,八旗的王公贵族子弟大都不肯读书或学习骑射,溺于物质生活的享受,从而一代不如一代,成为无一专长本领c只会吃喝玩乐的寄生虫,等到社会发生变化,他们只有乞食挨饿穷困潦倒的份儿。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八章 患立 第八章患立 原文: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足以胜任职务的本领。不愁没人知道自己,应该追求能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感悟:有多大的本事,做多大的事。没多大的本事,就要甘心居下位。不要觉得自己总是默默无闻,没人知道自己,先想想自己有什么值得别人注意的地方,如果没有,那就要努力了。 故事: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奇人异士辈出的时代,这当中仅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四处游说就将战国七雄——齐c楚c燕c韩c赵c魏c秦摆布得服服帖帖c身佩六国相印c高居六国纵约长之位的苏秦,可谓是奇人中的奇人。他的言行处事,对后世影响颇大。 苏秦出身贫寒,他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师从古代著名谋略家鬼谷子先生,可是出徒后先后游说周显王c秦惠文王失败。他失望至极,回到家中,但不仅没有受到暖言安慰与鼓励,反而“势利起十家庭”,母见其狼狈就辱骂不止,妻子端坐织布不肯下机相见。他饿极了,向嫂嫂讨一日饭吃,嫂嫂竟托言没有柴火,不愿下厨煮饭。苏秦不禁落泪感叹:“一旦贫贱,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母不以我为子。”兄嫂c弟妹c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是,人们都以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为事业。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苏秦听了这些话,暗自惭愧c伤感,就闭门不出,重新发愤学习。 苏秦每天读书到深夜,为了防止自己打磕睡,就把自己的头发吊在梁上,头一低,头发一扯,醒了,就继续读书。再不行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脚上。这就是自古流传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 苏秦把自己十箱子的藏书个部阅读了一遍,又找到周朝姜太公的《阴符》,伏案钻研。用了整整一年的功夫,终于把握了真一啼,找到与国君相合的门道。他激动地说:“凭这些足可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苏秦认为: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从师受教,埋头读书,可又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也没有用处。于是他决定再度出山,出来游说诸侯。 苏秦再次出山,向燕文侯献上六国“合纵”抗秦之策,一说见效,立即被封为宰相。当时战国七雄之中,秦国为七雄之霸。其余六国要对抗强秦自保,苏秦的“合纵”计虽为良策,但实施起来并非易事,需要一一去说服六国结成联盟。那时的战国策士说客多以恐吓开始,用利害动之。苏秦与众不同,另有创意。他在说服韩宣工时有句名言是:“犷为鸡首,勿为牛后。”这句话道出一个人的自尊心的重要,对慑服于大国威力的小国君工而言,这是最好的甜言蜜语。结果,韩不再服从秦国,而赞成合纵。最终六国都拜苏秦为相国。 苏秦身佩六国相印回到家乡,妻嫂都出外远迎,并且匍匐在地,侧目而不敢仰视。这时,苏秦与其嫂进行了一番很有意思的对话。他问:“嫂嫂以前不愿给我煮饭,今天为什么又对我如此恭敬呢?”嫂嫂答:“看见兄弟地位高而且钱财多,不能不使我敬畏呀。苏秦闻言再次感叹:“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我现在才明白功名富贵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于是付之一笑,不计前嫌,用香车宝马载其家人荣归故里,并散发千金救济其家族中人。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九章 三思 第九章三思 原文:三思而后行。 译文:反复考虑多次后在行动。 感悟:凡事不可说做就做,一定要先考虑一下好坏得失,考虑全面了,如果感觉可以了,那再去做不迟。 故事1c颜回在街上碰到买布人与卖布人在吵架,买布人理直气壮的说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什么要我二十四钱于是颜回说,三八就是二十四。买布人急了要与颜回打赌,并且要让孔子评判,如果自己输了愿意输自己的人头,颜回说要是自己输了就输自己的帽子。两个人找孔子评理,孔子却出乎颜回意料的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啊。颜回于是输了自己的帽子,颜回听了老师的话,将自己的帽子乖乖的送给了买布人。但是颜回却觉得孔子老糊涂了,于是决定不再跟随孔子学习。 颜回借口回家有事,跟孔子告别,孔子嘱咐颜回说,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颜回走到路上,忽然下起雨,颜回赶紧跑到一个千年古树的树洞中避雨,可是想到老师的话,马上跑出来,刚刚出来就见到一个闪电将大树劈倒,于是心中佩服老师的先见之明。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颜回不愿意打扰别人了,于是用佩剑拨开妻子的房门走到床边,却摸到床头睡着一个人,床尾睡着一个人,于是大怒,举起佩剑要砍,又想起老师的话,于是点上灯,却发现妻子与妹妹各睡一头,于是颜回非常震撼。 天明的时候颜回返回老师那里,见到老师就跪倒在地,说了自己的经过,问老师何以有先见之明。孔子说,你走的时候我见到要下雨了,于是嘱咐你一句,见你带着佩剑生着气走了,觉得不放心也嘱咐你一句,并不是有什么先见之明。 颜回又问为什么老师一定要说三八是二十三,孔子说,你要是输了只是输掉一顶帽子,如果是买布人输了就是一条人命,难道你想要人家的命吗颜回大彻大悟,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离开过孔子。 故事2c有一对夫妻养了一只狗,它就象是家里的成员一样,主人回来它总要摇着尾巴欢快地跑到主人怀里撒娇,伸出热乎乎的舌头舔舔主人的手。两夫妻也经常带着它出去散步,非常喜欢它,狗也很尽责,有生人来根本不让进门,直到他们劝住它。 后来这对夫妻有了个儿子,很漂亮,很自然就疏远了狗,那条狗经常用一种好象是嫉妒的眼神看着他们刚出世的儿子,开始他们怕狗会伤着儿子,想把狗送走。谁知过了一段时间,好象狗比他们还更喜好他们的儿子,经常一动不动地在摇篮旁看着小东西,也不叫唤,有时还会学着主人的样子推着摇篮哄小家伙睡觉,见到小家伙把被子踢开还会用嘴帮他盖好,很尽责的样子,儿子似乎也熟悉了它,只要这条狗在旁边,他就不会哭,还很开心地和它玩!俨然一个小保姆!两夫妻就放心了,他们经常出去买菜或者办事都让狗独自看着儿子。回来时狗总是安安静静地呆在摇篮旁,他们相信这条忠实的狗甚至于超过其他人! 有一次,他们要去临近的一个城市办事,几个小时就回来。走时把儿子喂饱,看着他睡着后,拍拍狗,指指儿子,让它好好照顾儿子,狗就象平时一样向他们呶呶嘴,意思是让他们放心去。他们就走了,谁知办完事回来的路上遇上高速路上塌方,被堵在高速路整整一个晚上!他们想着儿子心里急得不行。还想到准备的狗食也不够,狗饿了会怎么办。他们在的地方手机又没信号,终于等到通车已是第二天中午,急忙赶回家,刚打开门就发现地上一些血迹,他们好象明白了什么,发疯似的进去一看,儿子已不在摇篮里,周围都是血迹,狗从里屋跑出来,一样地向他们撒娇,舔着他们的手,只是它的满嘴和身上都是血迹。他们明白了:畜生毕竟是畜生,不管平时多么忠实,在饿极了的时候也会爆发野性,把儿子吃掉了。他们就这样呆呆地看着这一切,半天回不过神来。突然男主人回过神来,从厨房拿出一把菜刀抓住狗,拖到院子里。狗被吓懵了,还不知道男主人怎么会这样对自己,但没有反抗,当它看到主人手里的刀落下来的时候,眼神里流露出不解和凄楚,主人看到后手里的刀停顿了一下,但那只是一瞬间,他的心里满是被仇恨燃烧着,毫不犹豫地将刀落下,狗一声不吭地倒下了。看着地下狗的尸体,他们仍呆呆地站着。。。。 过了一会儿,突然从里屋传来婴儿的哭声,他们回过神来,赶紧跑进去一看,儿子正好好地躺在床上刚醒,顿时他们就后悔了,一定是冤枉了他们的狗,但那些血是怎么回事呢?他们在家里搜索了一会,终于在外面的大床下发现一条蛇,被咬得七零八落,到处都是血,他们明白了:当狗发现这条蛇对儿子有威胁时,先把儿子叼到里屋,然后独自在外面和蛇展开搏斗,把蛇咬死,保护了儿子。他们这才想起为什么狗的嘴上和身上都是血,再想到刚才杀狗时它的眼睛里流露的不舍和凄楚,不禁抱着儿子跑到狗的尸体旁痛哭失声,痛恨自己为什么不把事情看清楚,可是大错已铸成,他们只好把狗拿到郊外埋了,为它立了块碑,上面写着“义犬之墓”。 故事3个男人在外工作20年,终于要回家了,老板问他:你是要20年的工资还是要3句忠告? 男人说我明天上路,明早给您答案好吗?老板说可以。当晚男人未眠早晨,他对老板说:我要3个忠告。于是老板给他3句话。 一c不要试图寻找不可能的捷径,世上没有便宜的事,只有脚踏实地才是最好的方法无论做何事。 二c不要对明知不是好事的事过分好奇,有可能你会因此而丧命。 三c不要在冲动时做任何决定,否则这个决定就有可能成为你一辈子的遗憾。 说完老板给男人一些钱和三个面包,并叮嘱:最大的面包在到家后才能吃。 男人上路了他走了好几天把第一个面包吃了一半了,没过多久遇到一个路口,他打听:请问到邻村走哪条路近? 路人甲:走小路吧,近。 路人乙:走大路吧,安全。 他迫不急待要与妻子见面,于是走了小路。走了没多久就听到有路人说附近闹山贼。 于是他想起了老板的第一个忠告:不要试图寻找捷径。于是他回头去走那条大路。 又走了几天,第二个面包也吃了一部分了他找到一家极便宜的客栈投宿。半夜听见有女子哭声,他睡不下。 于是决定出门看看。这时他想到了第二个忠告:不要对明知不是好事的事过分好奇。 于是他又睡下了。第二日起程时,店家惊道:你还活着?!他不解,遂问原由。店家说他有个疯女儿,发病时用哭声引人出来再将其杀害,昨晚投宿的客人只有你一个活着。男人长叹:啊 又走了几天,当第二个面包吃完时他已离家不远了。他更加激动了。天刚黑下来没多久,他就走到了自己的村子。到家时他刚准备敲门,却听到屋里有男人的声音。 他气极了,拿起一把砍柴刀就准备冲进屋子将那男的杀掉。但这时他想到了第三个忠告:不要在冲动时做任何决定,可能这个决定会让你后悔一辈子。 于是他冷静下来,在屋外坐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很早就敲开了门,妻子见他回来十分高兴。但他却很冷漠:那个男人是谁?他妻子笑曰:那是我们的儿啊你走后没多久我就这时他发现这个年轻小伙竟和自己长得相似极了。 父子初次见面,相拥而泣一阵关切过后男人拿出第三个面包准备和妻c子一齐分享 切开之后却发现20年的工资全在里面。 其实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谏言:不要试图寻找不可能的捷径(任何捷径都可能是陷阱,踏踏实实走正路才能一生平安) 不要过分好奇(好奇心害死猫,同样也会害死人!) 不要在冲动时做任何决定(冲动是魔鬼,你连自己的情绪都无法控制的时候同样也控制不了别的任何事情) 故事4c父亲在洗车,儿子拿起小石头在车门上划起来。父亲见此大怒,拿起扳手就打了下去,后来儿子被送到医院,证实手指骨折。 面对父亲,儿子轻声说道:爸爸,手指会好的,不要担心了。父亲内心无比自责,一怒之下,冲回去要把自己的汽车给砸了,他看见儿子划的痕迹:爸爸,我爱你!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一章 身正 第十一章身正 原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感悟:想要教导别人,首先要端正自己。 故事1c曹操是三国时期人,这个人虽然野心很大,有很多坏毛病,但是他却在他统领的军队中留下了诚信的美名,这自然与他常常以身作则分不开的。 一次,曹操亲自统领大军去打仗。行军的路上,看见路边的麦子都已经成熟了。原来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逃到外边,不敢回来收割麦子。 曹操派人挨家挨户告诉村里人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说:“我奉皇上旨意,出兵讨伐叛逆的贼人,为民除害。现在正是麦田的人,只要有践踏麦田的,就斩首示众,说到做到。父老乡亲们请不要害怕。” 老百姓们开始都不相信,仍旧躲在暗处观察曹操带领的军队的行动。 经过麦田的官兵,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蹚过麦田,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 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欢喜称颂的,望着官军的背影跪在地上拜谢。 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有一只鸟惊叫着飞起来。曹操骑的马受了惊吓,一下子蹿入麦田中,践踏坏了一块儿麦田。 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 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我自己都不遵守,还有谁会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想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 曹操沉思了好长时间,才说:“既然古书《春秋》上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但是我不能说话不算话,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 于是,曹操用剑断自己的头发,扔在地上,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现在割掉头发找替。” 现在的人觉得剪头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当时的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头发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是不孝的表现。因此,在当时的人看来,曹操当众割头发和割脑袋没什么两样。 故事2c前日本经联会会长土光敏夫,他是一位地位崇高c受人尊敬的企业家。 土光敏夫在一九六五年曾出任东芝电器社长当时的东芝人才济济,但由于组织太庞大,层次过多,管理不善,员工松散,导致公司绩效低落。 土光接掌之后,立刻提出了“一般员工要比以前多用三倍的脑,董事则要十倍,我本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口号,来重建东芝。 他的口头禅是“以身作则最具说服力”他每天提早半小时上班,并空出上午七点半至八点半的一小时,欢迎员工与他一起动脑,共同来讨论公司的问题。 土光为了杜绝浪费,还藉着一次参观的机会里,给东芝的董事上了一课。 有一天,东芝的一位董事想参观一艘名叫“出光丸”的巨型油轮由于土光已看过九次,所以事先说好由他带路。 那一天是假日,他们约好在“樱木町”车站的门口会合土光准时到达,董事乘公司的车随后赶到 董事说:“社长先生,抱歉让您等了我看我们就搭您的车前往参观吧!”董事以为土光也是乘公司的专车来的。 土光面无表情地说:“我并没乘公司的轿车,我们去搭电车吧!” 董事当场愣住了,羞愧得无地自容。 原来土光为了杜绝浪费,使公司合理化,乃以身示范搭电车,给那位浑浑恶恶的董事上了一课。 这件事立刻传遍了整公司,上上下下立刻心生警惕,不敢再随意浪费公司的物品由于土光以身作则点点滴滴的努力,东芝的情况乃逐渐好转。 土光敏夫说:“要督促政府达成革新,再也没有比国民一齐监督更有效的方法了。” 故事3c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c南开女中c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二章 远虑 第十二章远虑 原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感悟:凡事要想的长远,且勿如同井底之娃一般,只看到了头上的一点天。 故事1c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许多领域都有建树,齐恒公继位后,经鲍叔牙推荐用管仲为相,尊称为仲父。管仲,从政四十多年,在齐国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从而使齐国国力大振使齐恒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当他还是平民时,与召忽鲍牙叔关系很好。三人都有壮志,想在政坛上一展身手。当时齐王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纠,一个叫小白。召忽认为公子纠是长子一定能继承王位,因此,对管仲和鲍叔牙说:“对齐国来说,我们三人就像是大鼎的三条腿,缺一不可。既然公子小白不能继承王位,那么干脆我们三人一同辅佐公子纠吧。” 管仲说:“这样等于干吊死在一棵树上了,万一公子纠没有继位,我们三人不就完了?国中的百姓都不喜欢公子纠的母亲和公子本人,公子小白自幼丧母,人们必定,可怜他,究竟,是谁继承王位很难说,不如由一个人服侍公子小白,将来统治齐国的肯定是这两个人中的一个,这样不管哪个继承王位,我们当中都有人,可以相互照顾,进退有路,左右逢源。” 于是他们决定由鲍叔牙却服左公子小白,后来管仲奉公子纠之命偷袭小白,鲍叔牙叫小白装死,管仲以为小白意思,从容地陪公子纠回国,准备继位,不料公子小白一先回国当了国王,成了齐桓公。鲍叔牙成了功臣,管仲和召忽成了罪人,正因为管仲是先想到退路所以鲍叔牙可以在齐恒公面前说情,齐桓公不但没有杀管仲,反而让管仲当了宰相,协助自己干出一番霸主的事业。 可见管仲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给自己设置了宽广的空间,进退得宜,如果换那些只顾眼前的人,胡做了一个,没有当上国王的公子,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一个道理,在待人处事中千万不可把事做绝,时时都为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就像行车中马一样,你一下奔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调头就不容易,你留一些余地,调头就容易多了。 故事2c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c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 故事3c这是一个18世纪八十年代的故事。 威廉·亨利·哈里森小时候,大家都说这个孩子有点儿傻。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有一次,一个大人逗着他玩儿。拿着5分和10分的两枚硬币给他,让他任选其中一枚,他略略思索了一下,没去拿那枚10分的,却只拿走了那枚5分的硬币。 这件事情在当地传开了,许多人都不相信。时常就有人也拿着5分和10分的两枚硬币去逗他玩儿,然而,威廉·亨利·哈里森每次总是只拿5分的,从来不去拿那枚10分的硬币,这在当地已经成了一景。这样的孩子不傻吗?于是,大家总嘲笑他。 一天,有一位外地人从此经过,听说了这件事儿,就想亲自试验一回,其结果果然与大家说的一样。就在威廉·亨利·哈里森拿走那枚5分的硬币的时候,外地人哈哈大笑,拍着他的肩膀说:“小朋友,你真聪明。”威廉·亨利·哈里森也对着外地人笑了,外地人转身飘然而去。大家却莫名奇妙,于是傻笑了一阵儿,也就散了。 然而,就是这个叫威廉·亨利·哈里森的“傻”孩儿在1841年3月4日就职美国第九任总统。试想,你第一次拿走的如果是10分的那枚硬币,你还会拿到后面的那么多的5分的吗?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三章 勿施 第十三章勿施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感悟: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或者不想做的事情,比如洗碗c洗衣服c打扫卫生等等,不要施加给别人,坚决自己去做。自己感觉好的东西,同样不要强施加给别人,你喜欢的,别人不一定也喜欢。别人的好恶,一定要先弄清楚了以后,再做选择。 故事1c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洋妞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 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的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向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 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 原来,她已被太阳晒黑了。 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故事2c有一天,父亲带我去拜访他的上司,过去他们曾是朋友。 因为过去是朋友,他对我们非常热情,又因为现在是上司,这热情中又多了几分矜持。父亲大概感觉出来了,和他聊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 他客气地挽留我们,见我们执意要走,就转身对老伴说:“把家里的苹果给他们带点儿。”父亲客气地谢绝,但是他们执意要给。 回到家,我和父亲把苹果拿进屋里,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些皱皱巴巴c比鹅蛋大一圈儿的小苹果。 我忍不住大叫:“什么破玩意儿!扔了都没人要!” 父亲指着地上的苹果说:“这些苹果至少告诉我们两个信息:第一,这是别人送的,如果是自己买的就不会放这么久;第二,这是他们吃不了挑剩的,扔了又觉得可惜,就顺便送给我们。” 我看也不看那些苹果,哼了一声:“哼,什么破玩意儿!” 父亲看着我,说:“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 “什么破玩意儿!”我看着父亲,一时没明白他的意思。 “对!什么破玩意儿!你要永远记住这句话。当你把自己不喜欢c不需要的东西送给别人时,你得到的就是这句话!” 我的脸唰地一下红了。我想起以前送给朋友的那些穿过的衣服c挑剩的玩具c不要的饰物,当他们回家打开时,也一定说过相同的话。 父亲看着我说:“记住,不要把别人当傻瓜。他们会和你一样,知道这东西的价值。要么不送,要送,就把自己认为最好c最适当的东西送给别人。” 故事3c有一天,鲁国的城郊飞来了一只海鸟。鲁王从来没见过这种鸟,以为是神圣,就派人把他捉来,亲自迎接供养在庙堂里。鲁王为了表示对海鸟爱护和尊重,马上吩咐把宫廷最美妙的音乐奏给鸟听,用最丰盛的筵席款待鸟吃。可是鸟呢,它体会不到国王这番招待盛情,只吓得神魂颠倒,举止失常,连一片肉也不敢尝,一滴水也不敢沾,这样,只三天就活活饿死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四章 能忍 第十四章能忍 原文: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小事上不忍耐,就会扰乱了大的谋略。 感悟:凡事能忍的c该忍的,坚决要忍,切勿沉不住气,逞一时之勇。 故事1c公元前二世纪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中国的万里长城就是在这个朝代初具规模的。但因为父子两代皇帝的暴政,秦朝的统治仅有15年。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韩信就是其中一位有名的军事统帅。 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军事统帅,他出身贫贱,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建立军功之前的韩信,既不会经商,又不愿种地,家里也没有什么财产,过着穷困而备受歧视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与当地的一个小官有些交情,于是常到这位小官家中去吃免费饭,可是时间一长,小官的妻子对他很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饭的时间,等韩信来到时已经没饭吃了,于是韩信很恼火,就与这位小官绝交了。 为了生活下去,韩信只好到当地的淮水钓鱼,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见他没饭吃,便把自己带的饭菜分给他吃,这样一连几十天,韩信很受感动,便对老太太说:“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老太太听了很生气,说:“你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谁还希望你报答我。”韩信听了很惭愧,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在韩信的家乡淮阴城,有些年轻人看不起韩信,有一天,一个少年看到韩信身材高大却常佩带宝剑,以为他是胆小,便在闹市里拦住韩信,说:“你要是有胆量,就拔剑刺我;如果是懦夫,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围观的人都知道这是故意找茬羞辱韩信,不知道韩信会怎么办。只见韩信想了好一会儿,一言不发,就从那人的裤裆下钻过去了。当时在场的人都哄然大笑,认为韩信是胆小怕死c没有勇气的人。这就是后来流传下来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其实韩信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他看到当时社会正处于改朝换代之际,于是专心研究兵法,练习武艺,相信会有自己的出头之日。公元前209年,全国各地反对秦朝统治的农民起义爆发了,韩信加入其中一支实力较强的军队。军队的首领就是后来成为下个朝代开国皇帝的刘邦。最初,韩信只是做了一个管押运粮草的小官,很不得志。后来他认识了刘邦的谋士萧何,两人经常讨论时事和军事,萧何认识到韩信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于是极力向刘邦推荐,但刘邦仍不肯重用韩信。 一天,心灰意冷的韩信悄悄离开刘邦的军队,投奔别的起义军。萧何得到他离开的消息后,也没向刘邦汇报,赶忙骑马去追韩信。刘邦得到消息,以为是二人逃跑了。过了两天,萧何和韩信回来了,刘邦又惊又喜,责问萧何是怎么回事。萧何说:“我是为您追人去了。”刘邦大惑不解:“过去逃跑的将领有几十个,你都不去追,为什么单单去追韩信呢。”萧何说:“以前逃跑的将领都是平庸之辈,容易得到,至于韩信是难得的奇才。如果您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您就再也找不到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刘邦说:“那就让他在你手下作个将领吧”。萧何说:“让他做一般的将领,他未必肯留下来。”刘邦说:“那就让他作一个军事统帅吧。” 从此,韩信由一名运粮官变成了一位将军。在后来帮助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他每战必胜,立下了赫赫功勋。 故事2c李天成是一家公司的小职员,女朋友小秀则在一家面馆做服务员,总之,二人都属于从农村进城打工的普通人。 这天傍晚,两人好容易都不上夜班,于是一起出去逛街了。不知不觉中下起了雨来,他们去路边的店铺门口躲雨。没想到这是一间金店,小秀的目光立即被那些金光吸引了,忍不住向里走去。李天成囊中羞涩不敢去,就站在门口等着。 这时,有个老太太怀里抱着一堆东西冲了过来,到门口时脚底打滑,好在李天成迅速出手扶住了她,才不至于摔倒。但她怀里的东西却散落下来,那是一堆绣花鞋垫。 地上污水横流,李天成赶紧和她一起捡了起来。虽然捡得快,但一些鞋垫上还是沾了污水。老太太谢过他之后,用衣服擦起那些鞋垫来,但越擦越脏,显然是卖不掉了,她唉声叹气。 李天成突然生了怜悯之心,问:“老人家,鞋垫多少钱一双?”老太太说十块钱。这比别的小摊上贵,不过他还是将那几双被弄脏的鞋垫买了下来。老太太又一次谢过了他,听到别人谢自己,李天成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雨停了,老太太抱着鞋垫走了。小秀也意犹未尽从金店出来,一眼看到他手上的鞋垫,问他哪来。李天成就说了,小秀苦笑说:“这上面的花倒是手工绣的,十块钱也不算贵,不过,这根本不是你的鞋码。”李天成一愣,笑说::“不管了,难得帮一回人,就算买了个高兴。” 两人往回走,见那老太太仍旧在那里卖鞋垫,两人对视一笑。就在这时,突然有人狠狠地撞到了他,这一撞,他和那人双双倒地。小秀赶紧将他扶起,他晃了晃发蒙的脑袋,这才发现那人竟是个醉汉。 醉汉摇摇晃晃地从地上爬起来,嘴里嚷着:“为什么撞我?”就挥拳打来。李天成一时没注意,被打了脸。 小秀吓坏了,她知道李天成从小到大就是个闯祸王,三天不打架拳头就痒痒,也就是认识了她后才改了这脾气。她赶紧将他往后面拉,意外的,李天成竟然没生气。 那醉汉骂骂咧咧地走了,小秀奇怪地问:“你今天怎么没生气?”李天成嘿嘿一笑,说:“那老太太刚才在看着我,我不能刚在她面前做了好事,就又自毁形象。”小秀看向那老太太,老太太向他们微笑着点点头,她赶紧也回以感激的微笑。 小秀很高兴,为了奖赏他没动手,特意在路边烤了两个串给他。两人一人一根,一边吃一边回去。 前面有很多人在围观着什么,走到近前,两人凑过去看了一眼,顿时大吃一惊,原来地上竟躺着一个倒在血泊中的人,边上有个手拿血刀坐在那里发呆的人,这竟然是刚才那个醉汉! 有人在说,这醉汉刚才撞了那人,那人打了他,结果醉汉掏出刀来扎了对方好几刀。 两人顿时胆战心惊,如果刚才他动了手他们赶紧回到老太太的摊前,把所有鞋垫都买了下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五章 察之 第十五章察之 原文: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众人都喜欢他,一定要去考察;众人都喜爱他,也一定要去考察。 感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切勿随意听取别人的说法,只有自己前去考察了,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故事1c春秋的时候,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做曾参,曾参是个非常用功念书c孝顺父母的人!有一天,有人跑去对曾参的妈妈说:“伯母!曾参杀人了!”曾妈妈马上说:“不可能的!我们家曾参是个乖孩子,他不会杀人的!”,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跑去对曾妈妈说:“伯母!曾参杀人了!”曾妈妈还是说:“不可能的!我们家曾参是个乖孩子,他不会杀人的!”,可是,当第三个c第四个人跑来对曾妈妈说:“伯母!曾参杀人了!已经被官兵抓起来了!” 曾妈妈开始相信曾参杀了人,难过地哭了起来:“参儿呀!妈妈相信你是一个好孩子,可是大家都说你杀人了,这些人跟你无冤无仇的,他们干嘛要骗我呢?参儿呀!你真的杀人了吗?呜~参儿呀,你为什么还不回来,你一定是被官兵抓起来了!” 大家都劝曾妈妈赶快逃走,免得被官兵一起抓起来,曾妈妈擦干眼泪说:“不行,如果我逃走,那谁来照顾全家大小呢?” 这个时候,曾参回来了,大家都吓了一跳:“曾参,你不是杀了人被官兵抓起来了吗?”曾参说:“那个曾参不是我,是一个和我同名同姓的人!”曾妈妈才放心地笑起来:“我真是的,因为大家都说曾参杀人了,让我也怀疑自己的乖儿子杀了人。” 故事2c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象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c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故事3c孔子和子弟们周游列国时,曾在陈c蔡两国间被围困,断粮了七天。在这困境中,有一次子贡得到一个机会混了出去,买一石米回来,颜回和子路便马上开始煮饭。这时大家都很累,孔子也在对着灶房门口的椅子上睡着了。在等饭熟的那段时间里,子路坐在门槛上休息。 不久饭香四溢,子贡便催着子路陪他一起去灶房看看,却看到令他们根本无法相信的情景:他们一向尊敬的颜回,此时竟背向住他们,偷偷把一团香喷喷的饭往自己嘴里塞。他们不动声色,悄悄退了出去,终于按耐不住,把看到的告诉孔子。孔子听了,并没有惊讶的反应,只叫他们跟着他进入灶房。他对颜回说:"不久前我梦见祖先,相信他们会保佑我们,我因此用煮好的饭先祭拜祖先。" 孔子这一招十分厉害,因为谁都知道,若用吃过的米饭来祭祀祖先神明,就是大为不敬。 想不到颜回连忙说:"老师,不可!万万不可!" "为什么?"孔子问。 "老师,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竟让一撮灰掉了进去,弄脏了一小团饭,我觉得弄脏的饭绝不能给老师和同学们吃,扔掉又可惜,于是我就将那团饭吃了,这样的饭,怎能用来祭祀?" 这回答,使到子贡和子路目瞪口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六章 改正 第十六章改正 原文:过儿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真叫有过错了。 感悟:做错事并不可怕,只要知道悔改,那就好了。可怕的是明知道做错了,却还不知道悔改,这就不对了。 故事1天,孔子带领着子路c子贡c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平常歇脚的地方。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听了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 孔子觉得老渔翁的活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 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翁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 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礼!” 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老渔翁瞧着子路的窘态,也不答活,飞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打起鱼来。 孔子看着老渔翁熟练的打鱼动作,想着他谈海水c改诗句c议“圣人”c责子路的情形,猛然间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把门生招拢在一起,严肃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句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罢,顺口吟出小诗一首: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 故事2c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 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 第二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 故事3c在吴国和西晋灭吴时期有一个人名叫周处,至今许多人都知道他除三害的故事。 周处是江苏宜兴人,从小死了父亲,缺乏家庭管教。他力气大,喜欢骑马打猎,可是性情暴躁,动不动就和人争斗,做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干,不讲理也不管后果。在村子里为所欲为,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村里人讨厌他,把他和山上的猛虎c水里的蛟龙合称为“三害”。 有一天,周处看到一些老人围坐在一起愁眉不展,一边叹气一边议论着什么。他走过去问:“现在天下太平,又丰收了,你们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 其中一个胆子大的老人说:“三害不除,人们哪会快乐呢” 周处忙问:“什么三害,快说给我听。” 老人告诉他,一害是南山上的猛虎,二害是长桥下的蛟龙,该说第三害了,老人闭口不语了。周处性急,非让老人说不可。老人就说:“要问这第三害,就是欺压乡邻的恶人,弄得大家不得安生。” 周处没想到这第三害是指自己,看见大家看着他,以为是希望他去除三害。就说:“这三害算得了什么,我去除掉它们。” 大家都说:“你要是能除掉这三害,这可是大好事,我们一定感谢你。” 周处真的除三害去了,他背着弓箭,带着钢刀,迈开大步,爬上了南山,用弓箭射死了张牙舞爪的猛虎。他又来到了长桥,纵身跳下了水,去擒拿蛟龙。那蛟龙异常凶猛,周处和它在水中搏斗起来,蛟龙顺水下游了几十里,周处紧追不舍,三天三夜没上岸。 村里的人见周处一去不回,以为他与蛟龙同归于尽了,大家就互相道贺,庆祝三害已除。 可是周处凭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最后杀死了蛟龙,爬上了岸,回到了村里。他一见大家正在庆祝三害已除,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是三害之一。他难过极了,心想:一个人被看作和吃人的老虎c害人的蛟龙一样,他痛下决心,改过自新。 周处去访问了名师,经名师指点,他回到家乡,振作起来,改变了以前的所作所为,不再专横无理,尽心尽力帮助别人,尊老爱幼,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忠厚老实的人。 周处这种勇于改过的行为,得到了乡邻的赞扬和拥护,后来有人推荐他在吴国做了官,西晋灭吴后又出任晋朝的官吏。他为官清正,大家都称赞他是个了不起的清官。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七章 择住 第十七章择住 原文: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才好。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怎能说是明智呢? 感悟: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小时候,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对于身边的事物耳濡目染,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择一个好的环境居住,是非常有必要的。 故事1c孟轲是孔一子之后儒家学说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继承人,与孔子一起被合称为“孔孟”。 孟轲小时候,家住在墓地附近。年少的孟轲经常看到墓地有人抬死人,他就模仿埋葬死人的游戏。孟轲的母亲就说:“这里不是你能住的地方。” 于是孟母就把家搬到一个集市附近。在这种环境里,孟轲所看到的都是商人在集市上的叫卖行为,于是就跟着学起来,做游戏也学着商人做买卖。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你能居住的地方。” 于是孟母又把家搬到一个学宫附近。在这里孟辆所接触到的和见到的都是祭祀活动,孟轲所做的游戏也就是学祭祀c礼仪等。孟母见到了非常高兴,说:“这个地方你可以住下去了。” 于是孟轲就在那里长期居住下来。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孟轲从小就学习礼仪,健康成长。人们都说孟母善于利用环境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 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纺织,见他回来,就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轲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还不是和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生气,就用剪刀把已经织好的布剪断了。孟轲不知道母亲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气,十 分害怕,就问母亲,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是为了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够平安无事,做起事情来就可以避开祸害。你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以避免祸患。” 孟轲非常震惊,他从此勤学不止,后来拜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为老师,学习礼c乐c射c御c书c数等技艺,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学者c天下有名的大儒。 故事2c“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c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c打架c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八章 正得 第十八章正得 原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金钱和地位,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但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君子不享受。贫困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是,不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它们,君子是不会摆脱的。君子违离了仁的准则,怎么能够成名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和仁同在。 感悟:不管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一句话: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问心无愧,绝不越过道德这条线。 故事1c2013年10月30日晚8时30分许,于德水揣着2000元现金,来到惠阳区新圩镇的一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点,通过柜员机存款,先后几次存入300元,均遇到现金退回的情况,经多次在柜员机查询,发现账户余额相应增加,其后,于德水尝试从该网点旁边的农业银行跨行取现2000元,获得了成功。 于德水开始通过反复操作,使得自己账面金额达到9万多元,随后,他又分多次将94万余元取出,随即赶回了襄阳老家。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惠州市惠阳支行工作人员发现上述情况后,于2013年11月3日联系被告人于德水无果后报警,直至2013年12月12日,于德水被公安机关抓获。 于德水在被抓时,他拿出了还没用掉的7万余元,其亲戚们也凑钱将花掉的2万多元补上了。 2013年12月15日,于德水把非法获得的94万余元悉数还给了银行。 2014年10月17日上午,该案在历经三次开庭审理后,于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被告人于德水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惠阳法院院长万翔用45分钟宣读完12000多字的判决书。于德水当庭表示不上诉。 故事2c颜回是孔子的弟子,他家里很穷,常常连买笔墨纸砚的钱都没有。就这样,颜回还是坚持用功读书,从不懈怠。但是因为他穷,同学们丢了东西总疑心是他偷的,之后也就有人把自己的怀疑告诉了孔子。 孔子听说颜回偷东西,心里半信半疑。为了弄个明白,一天他就带了几个学生到颜回家去,明着说是去拜望老人,实际上他‘是查看去了。 颜回的母亲和妻子都是忠厚老实的妇女,妻子十分贤慧,人长得也很俊气,见丈夫的老师和同学来了,又是喜又是愁。喜的是老师和同学难得来家,愁的是家里什么也拿不出来,可怎样待客呢!俗话说“急中生智”,她心眼一转,提个筐子出门去了。一出门,就狠了狠心,忍痛把乌黑油亮的头发剪下来一大绺,到了街上把头发卖了,用卖得的钱买了一点酒肉,就回家来啦。 晌午,颜回给老师和同学端饭吃,忽然见到又有酒又有肉,他一阵高兴,心想这回可对得起老师和同学了。但是他一转念,心里可就疑惑了:自家穷得没有隔夜粮,又无亲朋能够借贷,哪里有钱买这酒肉呢?越想越觉得解不开,莫不是妻子不规矩吗?越想他越难受,有心立刻问问,又怕问起来引起争吵,叫老师听着不好。他只得先把酒肉端给老师和同学们去吃,一面却小声对妻子说了句气话:“等客人走了,咱们再算账吧!”妻子摸不着头脑,只是觉得丈夫话中有话,她心里很不好过。 孔子和他的几个弟子,见颜回端出酒肉来,都你看我,我看你,互相递着眼色,意思是说:“你看,颜回果不其然是偷东西了,要不,哪儿来的钱买酒肉呢!”颜回见这光景,心里一阵难受。 孔子是一个很讲“礼”的人,据说谁家请他吃饭,不把桌子放正,他不入坐;肉不切成四方块,他不吃。颜回家里的日子那么穷,他的母亲和妻子哪里明白那么多的“礼”呀,就没有把肉切成四方块,只切成一大块一大块的。孔子见了这碗肉,认为这是颜回对他不尊重,又加上他这次来就是为了查看颜回的,正好颜回家买了酒肉,他认为这是被他抓住“破绽”,就立刻生起气来,大声质问颜回:“你买酒肉的钱是从哪里来的?”颜回正为酒肉的事心里不痛快,经孔子这一问,更是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孔子见颜回这个样貌,越发怀疑了,一迭连声地责怪颜回,而且说:“今后你再不要叫我老师,我也不要你这样的弟子了。”当时连饭也不吃,气冲冲地领着几个学生就走了。 颜回忍住气把老师和同学送走,转回屋就追问他妻子,那买酒肉的钱是怎样来的?他妻子气得说不上话来,眼泪像脱了线的玛瑙一样簌簌地往下掉。她又慢慢地打开了头发让颜回看,颜回一看,她妻子少了一大绺头发,心下一愣,才觉得自己太冤枉妻子了。他母亲见到这般光景也气极了,就指着颜回骂起来,还要颜回跪下赔礼。颜回跪下,对他妻子把好话说了一大堆,他妻子才打开笑脸,让他快去对老师和同学说个明白。颜回也想到是老师没弄清楚,就急忙起身出门追赶孔子去了。 孔子和他的几个学生,一肚子不高兴,正走得不起劲,听后面老远有人喊,一听,原先是颜回。孔子也没叫学生停下来,只从怀中掏出一串钱扔在地上,又折了根树桠枝在地面上划了几个字:“天赐颜回一串钱。”那几个学生问:“师傅,这是为了什么呀?”孔子说:“我还要试试颜回的心哩!我们回头看看,他见到这串钱怎样办吧。” 颜回只顾往前看,没留神让那串钱给绊了一跤,他爬起来,看到是一串钱,又看到一行字,认得那是老师写的,心里就全明白了。平日间他不爱掉眼泪,可此刻忍不住流泪了,他心想:“唉,我颜回再穷也不捡这不明不白的钱啊!”想着,擦了擦眼泪水,顺手抹去了孔子划的字,又在旁边划了几个字:“颜回虽穷有志气,非礼不取半分文。”写罢,又往前赶去了。 孔子和他的几个学生把眼前的事看得一清二楚,那几个学生要去接颜回,孔子说:“等等,得问问他买酒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等颜回气喘嘘嘘地追上了孔子,孔子还是带答不理,直到颜回把妻子为了款待老师和同学剪了头发卖掉买酒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孔子,孔子才感到自己的确太冤枉颜回了,觉得实在对不起弟子颜回,也有负于颜回的妻子和母亲的一片好心。他上前拉着颜回的手说:“你还是跟我去读书吧!” 颜回仍然跟着孔子读书去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