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的麻糖》 正文卷 第一章 民国十九年(公元一九三0年),中国正处于自然经济、新兴资本工业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的中期。武汉三镇九省通衢,工业商业发达,十里长江码头,千帆竞立,船来船往,好一片繁华。 汉口的街头,商铺林立,人流如织,叫卖声四起。在一个街道口,有几个拖着小孩的妇人做着提篮小卖的生意。孩子们在一起做着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输了的额头就要被弹蹦。暖暖的太阳下,小家伙们玩得高兴,时而传来热闹的欢笑。一旁,一个个子矮小的男孩,他叫杨安,只是专注地看着,却没有参与,偶而也会随着大家的欢笑而微微一笑。 汉口十里码头附近的一条老街,木匠杨青林在得月酒楼里便听到熟悉的“叮当、叮当”铁片敲击的声音。一出门就大喊了一声:“麻糖,敲块麻糖。” 麻糖是湖北有名的小吃,是用麦芽、糯米等原料熬制的。卖麻糖的往往将麻糖做成一块直径尺许、厚三四指的圆形大饼,放在箩筐的衬板上,盖上草纸或纱布,再压上镇石,担着沿街叫卖。更多的时候,卖麻糖的并不吆喝,一手拿着那小铁锤和铁片,随着行走有节奏地敲击,发出“叮当、叮当”的声音,也算是这个老行当的吆喝。 杨木匠看着那人掀开草纸上的镇石,露出黄里带白的麻糖,用手指在糖饼上比划了一下。那卖麻糖的便将铁片的刃口放在了比划处,“叮当”,一声清脆的声响,麻糖震裂一块。听到“叮当”的声响,杨木匠唇舌间仿若感觉到那麻糖的“香、甜、纯、润”,顷刻唇齿生津,下意识地咽了下口水。 在酒楼门前左侧的街边,杨木匠接过草纸包着的麻糖,仿佛看到了儿子高兴的样子,自个开心地笑了一下,将它放在衣袋里。 杨木匠扁担串起一个还未送完的蒸笼,半挑在肩后,正准备起身,这时从酒楼里走出两个身着长袍的人,出了门即向左走去。突然,蹲在门前另一侧的一个大胡子不知从哪里摸出一把尖刀直奔那二人,那二人并未察觉。这一切刚好被杨木匠看在眼里,他觉着喊叫提醒似乎不及,情急之中冲向前去,身形左转将背后的蒸笼甩了出来,挡住了大胡子的去路。惯性还让杨木匠的身体刚好停在了大胡子与那二人中间。“滚开!”大胡子恼怒地低声喝道,手持尖刀猛刺杨木匠身躯几下。前面行走的二人被惊醒,一人手持梨木拐杖劈打过来。 大胡子见对方貌似一个练家子,或许是觉得事不可为,遂转身逃窜而去。 临近中午,酒楼的小二黄三儿在门口迎客,看到邻里杨木匠被刺,便从酒楼里冲了出来,大声惊呼:“杨木匠!”杨木匠冲他喊道:“快到那边街角喊我老婆儿子。”说罢,体力不支地倒了下去。 那二人将杨木匠送到酒楼斜对面的诊所,医生解开杨木匠身上对襟薄袄,看到胸腹部有三个吓人的黑洞,像三个咧开的小嘴,随着呼吸的起伏,沽沽地吐着鲜血。这时,杨木匠好像想说些什么,口鼻一涌一涌地流血,已不能言。医生对着那二人无奈地摇了摇头,二人心情沉重起来。 李桂花带着儿子匆匆赶来,看到杨木匠的惨状,手中的竹篮掉到地上,千层底布鞋、针头线脑滚了一地。李桂花扑上前去,哭喊着“木匠”,杨木匠却再也发不出声来。 杨安看到父亲满身的鲜血,忽地想起以前邻居家中喂养的小白猪,长大后被杀时血流尽了就不再叫唤,就再不动弹了。这时,杨安第一次意识一个人真实地死去,而且是父亲将要死去,幼小的心灵生出深深的惶恐,继而是无限的依恋。 杨安很快迈出小脚奔向前去,大喊:“爸爸!爸爸!……”杨安疯狂喊叫希望挽留住他的父亲。听到这喊声,弥留之际的杨木匠,眼睛一亮,抑或是想说话,口鼻里不停地冒出血泡,不知何时右手攥着染血的麻糖,竭力地递给了儿子。这是儿子最喜的吃食,遗憾的是他没有看到儿子一如既往的笑容。杨木匠抬起手想抚摸儿子的脸庞,手抬起一半就落了下来,睁着满是不甘的眼睛离开了这个让他留恋的世界。 杨安哭泣着接过麻糖,父亲身躯上还在流淌而出的鲜血映入泪水,只感觉满目一片血色。这血色和母亲的哀号,化成了杨安幼小心灵中伤悲的底色。 被救的二人是扬州中医世家的家主林修和下人福伯。二人看到这一幕,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后来,林修通过了解知道,李桂花生于清光绪十七年(公元一八九一年),竟然与自己同庚,杨木匠叫杨青林,生于清光绪六年(公元一八八零年),只是生计的因素,杨木匠、李桂花远远比实际年龄看着大上不少。不过当时,国人平均寿命也就四十来岁。杨安生于民国十年元月,快十一岁了,比自己女儿大一岁多点,身材十分的瘦小,看着比自己女儿却是矮小了不少。 再过几日就是民国十九年冬至,或许是因为一个好人的离去,中午过后开始变成阴天,晚上“呜呜”地刮起了大风,好似老天也不情愿杨木匠这样的好人离去,也在哭泣杨木匠命运多舛。 在汉口的一条背街,有一丛棚户区,居住着穷苦的人们。民国十七年五月,杨木匠一家从麻城来到这里,已经两三年了。 下午,林修二人备了一口上好的棺木,找人将杨木匠更衣入殓,棺木放在小巷子内一棵树下,还搭起雨棚。杨木匠有手艺,平日又乐于帮衬邻里,短短两年来挣得不错的人缘,小巷的穷苦人都很实诚,不少人都纷纷前来吊唁,安慰苦命的李桂花,都在棺前说着“好人走好”之类的话语。 夜深了,吊唁的人都走了。寒风呼啸,凉棚扑扑作响,白烛摇曳欲灭,马灯光线昏黄。夜风穿透凉棚,吹动着李桂花额前凌乱的头发,满脸的憔悴让这个女人一下子苍老了至少十来岁。林老板二人知道这时说什么安慰的话都是无力的,陪着李桂花缓缓地向灵前瓦盆里奉送着纸钱,纸钱燃烧的火光映照着李桂花悲苦、憔悴的脸颊。看着这可怜的穷苦人,林修在心里默默地喊道:“杨兄啊,杨兄,你的大恩,我林修一辈子都还不完!我们一定会照顾好嫂子和安儿,把安儿当成自己的孩子,把他抚养成人,你放心地走吧。” 半夜里,李桂花才慢慢缓过神来,对林修念叨道:“木匠是个好人,民国十七年初收留一个游击队员养伤,后来被发现,就在那年五月仓惶地丢下麻城的家,带我们逃到这里讨生活,没想到还是这么快去了……。林老板心里不要有什么,这都是他的命,都是我们的命苦。”在李桂花的一意坚持下,林修二人离去住店休息。 这一夜,林修和福伯二人彻夜难眠,说到李桂花的善良与无求,二人心中觉得越发亏欠得很。一方面商量着怎么报答这天大的恩情,怎么安置这苦命的母子。另一方面,也在思量着林家世代行医积善,不知道在哪里伤害了或是得罪了什么人,以至于要下这么狠的手,心里也泛起了一阵忧虑。 下半夜,李桂花絮叨了不少话语。从母亲的絮叨中,杨安才知道自己三四岁才会摇摇晃晃地走路、才会说话。父母亲和周围的人都担心自己会养不大。名字也是别人起的,就是希望平安长大。父亲四十岁的时候,自己才出生,出生后不久母亲奶水不够,父亲拼命地挣着钱,白天晚上做木活,赶早还要割马草卖给大户或是兵营里,寻着买牛奶、羊奶喂自己。就是这样一直到三岁,自己还不会走路说话,还是不怎么长个。 安葬好杨木匠,林修留下了十块大洋,就带着采购的药材回到了扬州老家,直到提前赶来汉口给杨木匠烧“五七”。那块染血的麻糖,杨安一直揣在衣袋里,直到烧“五七”那日,才在临走前放到父亲的坟前。麻糖放下了,伤痛却深深地留在了心里。这一天是民国二十年一月二十二日,杨安刚刚十一岁。 两天来,在林修和福伯一直努力劝说下,李桂花感受到了林家二人的真诚与执着,想着这林家或许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好人家,看着瘦小的杨安,终于同意跟着到扬州生活。杨安执意带走了父亲曾经用过的工具箱。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卷 第二章 初临上海 十九世纪中叶,上海良好的港口优势、区位优势逐渐突显,世界列强纷起觊觎之心,自公元一八四二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成为中国开放对外通商口岸之一,世界列强先后在上海设立租界。巨大的商业利益,犹如磁铁不断吸附世界各国的投资,带动上海快速建设与发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已发展成为各国对华倾销、商贸中转与交流的枢纽,成为亚太地区最繁华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被誉为“东方巴黎”,上海也因此成为亚洲唯一的国际化大都市。 “七七事变”的爆发,引发了国内的难民潮。平津、大沽、烟台、青岛一带的外侨和我国难民纷纷南下躲避战火。上海,世界列强林立,利益交织,外侨和不少南下的我国难民把这里的世界列强当作了保护伞,纷纷涌入上海,给大上海的街市带来更多的人流,更增添了一分“繁华”。 “七七事变”后,为拱卫国都南京的安全,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早于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中下旬开始加强长江口、上海方向防卫,计划陆军集中精锐力量准备歼灭驻扎上海虹口的3000名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国海军沉船堵塞江阴配合全歼日军长江舰队,以清除后方隐患,确保后方安全。因军事计划泄密,日军长江舰队逃出长江口。国民政府拟集中军事力量在上海开辟战场,也有吸引分散日军军力,力图防范日军从华北一路南下的意图。 民国二十六年八月九日下午5时许,日军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一等水兵斋藤要藏驾着军车沿虹桥路由东向西急窜,直冲虹桥飞机场大门进行挑衅。上海保安团第一团警告无效,遂开枪射击来车,先后将二人击毙。至此,战争的阴云开始笼罩上海。 就在这一天,在福伯的带领下,17岁的杨安和16岁的林小荷来到上海大哥林小诚家里。这次行程是杨安离家出走一年多被找回后,林老爷专门安排他们到上海散心,算是对杨安的一个安慰,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到上海长长见识。 林小诚自幼随父亲学习中医,后来到德国留学学习西医,认识了赵剑眉,二人结为夫妻,并在上海开了一家林氏诊所。这是个带着小院的住宅,二楼住人,一楼是诊所,开业几年下来诊所已小有名气。赵剑眉的母亲早年过世,父亲赵益清是个风趣的大学教授,没事的时候,都会来诊所。 林小诚夫妇二人带着儿子林海站在月台等待着火车到来,林小诚穿着一身笔挺的洋装,皮鞋一尘不染,一幅干练的样子。赵剑眉身着白底浅绿色碎花短袖旗袍,大波浪式乌黑的头发,让这个典型的上海女人多了几分俏丽,清新温婉又不失端庄。 一下火车,福伯一行很快看到站台上的林小诚一家人,一边走一边挥手大声喊着“少爷、少奶奶”。林小诚夫妻二人带着儿子迎了上来,亲切打着招呼:“福伯,一路辛苦了。”林小诚接过了福伯手中的藤条行李箱。林海一点都不认生,可爱地喊着“叔叔、姑姑”。林小荷如小鹿般地跃上前去,喊着“小海子”又弯腰摸了摸小家伙可爱的脸,喊了声“大哥”,又一下子挽着赵剑眉的胳膊,亲热地喊着:“剑眉姐、剑眉姐,越来越漂亮了”。杨安背着一个小的藤条行李箱,并没有忘记母亲的交代,一手把着小藤条箱的背带,怯怯地跟着小荷喊“大哥、剑眉姐”打着招呼,林小诚笑着对杨安说道:“小安,长高了,长帅气了”。杨安淡淡地笑了笑。 三四岁的小侄儿林海自来熟,从一见面就开心地粘着杨安、林小荷,童趣很快融化了杨安的冷淡与拘谨,杨安脸上漾起轻快的笑容,小家伙一会要牵着、一会要抱着、一会要顶着,杨安时不时地与小家伙说着话。看到杨安的变化,林小诚、林小荷兄妹和福伯会心地笑了。 来到上海的第三天,林氏诊所歇业。上午,林小诚、赵剑眉打算带福伯、杨安、林小荷逛一逛百货公司。坐在电轨车上,杨安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睛不停地扫视着南京路两侧的风景,连路上匆忙的人流也不放过。 从电车上下来,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体量庞大、雄伟壮观的高层建筑,杨安抱着小林海,仰视着这个庞然大物,心中震惊不已。杨安心中正在默默地数着有多少层,剑眉姐和小荷已经看到了杨安停留的脚步,剑眉姐介绍道:“这栋大楼有十层高,应该是南京路乃至上海最大的单体建筑,大新公司建它就用了七八年。去年元月才开业,是继先施、永安、新新公司之后又一个大型百货公司,它们都在南京路上这一段不到一里路的街市。这楼里夏天有冷气,冬天有暖气,很现代的。”杨安看着大楼一楼全是巨大的玻璃橱窗,橱窗里展示着商品做商业宣传。 杨安在扬州、汉口生活过,即使如此,看到这大楼,心中恍若隔世,竟然有些神思不属。小海子一双小手揪扯着杨安的耳朵喊道:“小安叔叔,小安叔叔,走了走了。”杨安这才收回思绪,跟着进了大新公司。赵剑眉带杨安、小荷专门乘坐了自动扶梯。之后又去了新新公司,在新新的六楼,杨安和小荷扶着玻璃墙,看着里面的“玻璃电台”,看着年轻漂亮的女播音员现场播着广告,他们觉着这些都好新鲜。最后还是在剑眉姐提醒下,这两个学生才收回了自己的目光。 在永安的西餐厅吃完午餐出来,杨安脚上的千层底布鞋也换成了系带的皮鞋,手里还提着新买的夏衣,最让杨安高兴的是剑眉姐给自己和小荷各买了一个可背可提的大帆布书包,既轻便大气又可以装很多东西。 在人流中行走,杨安看到先施公司壮观而又精致的外观问道:“剑眉姐,先施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剑眉答道:“它的名字来源于《四书》中的‘先施以诚’。” “先施以诚?”杨安嘴里念叨着,似懂非懂。 “剑眉姐好有学问。先施以诚意思就是做事首先待人以诚,对吧,剑眉姐。”林小荷抢着说道。 剑眉淡淡地一笑,轻声道:“对,是这个意思,先施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百货,年龄比你们还要大。这个公司有七层,建成于民国六年,建筑外貌是欧洲文艺复兴风格,算是南京路标志性的建筑之一。据说,永安的大楼也是参照它的风格设计建造的,也是欧洲文艺复兴风格。” 听到这里,杨安若有所思,又转头看了看南京路南侧的永安公司大楼,两栋楼还真是有点像“姊妹楼”,都有粗壮的腰线,楼顶都有塔楼,先施的塔楼渐高渐细是由方到圆的,永安的塔楼也是渐高渐细、却是方形的,高度还都差不多。杨安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两栋楼外形线条多少与汉口俄租界、五国租界有些相似。回想对比大新的大楼,杨安觉着大新的外形线条简洁,好似一个白面书生,更多上一种现代气息,而对先施、永安的楼自己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好像带有一种优雅与傲慢。反正杨安似乎更喜欢后者。 下午,这一行六人逛了逛先施公司,看了一场电影。晚上准备在先施的东亚酒楼吃饭。 这天下午,赵剑眉的弟弟赵怀远早早地来到东亚酒楼预订了一个靠窗包间。上午接到父亲的电话,才知道是姐夫家来了重要客人,让他帮忙订餐并一同吃饭。同行而来的还有赵怀远大学的学长、赵益清教授的学生张一浦。 晚上,林小诚、赵剑眉一行六人来到酒楼的大堂询问赵怀远订餐的包间,在服务小姐的陪同下来到了包间。一见面,赵怀远与林小诚打招呼后就叫道:“姐,我们都等你们半天了,有没有带什么礼物。” “小远,你这个没良心的家伙,姐让你帮点小忙,就要这要那的,这些年姐白疼你了,给!这是姐夫和我为你选的腰带,永安的美国货。” 赵怀远向姐夫、姐姐道了声谢,像小孩一样高兴地接过了小礼盒。 大家打着招呼还未入座,门口传来赵益清教授的声音:“还给怀远买了礼物,有没有老爸我的礼物?” “有,老爸。我们给你买了一件新款的衬衣,回头给您,我们尊敬的赵教授。” 赵益清回道:“都当妈妈了,还没个正形。” 小林海也快速地粘着了舅舅,赵怀远抱着小海子,给他剥先前买来的糖炒栗子。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卷 第三章 局势 在包间里,大家打着招呼,好不热闹。在这里,除了林海最受欢迎,林小荷的表现无疑是最可爱的,落落大方,一米六七的个子,身材有些单薄,人如其名,犹如初苞的荷花,婷婷玉立,清丽脱俗。 看着这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氛围,杨安似乎也受到感染。跟着小荷后面打着招呼说着话,虽然没有小荷那么大气,脸上却也有了一些温度,让人感觉不再像以前一样是一张清冷、寡淡、无味的书生白脸。 福伯早已留意这些,落座后回想杨安这两天的变化,心中甚是开心和满意。心想回去以后大家也一定都会满意这次安排,或许经过这一次上海的行程,林家终会捂热这块冰冷的石头,让他真正回归这个家庭。福伯想到当年十一岁的杨安随母亲来到林家,因为父亲的死受到刺激,像个小哑巴冷淡得厉害,一直寡言少语。但是,小家伙却还听话,学什么都能沉静、吃苦,上手还快,连书香门第出身的林夫人周氏对此多次大为赞赏。一年前,周氏向杨安母亲提出杨安、林小荷订亲的事情,这才阴差阳错地导致了杨安的出走。福伯作为林家的一员,真心地希望这两个优秀的孩子能够走到一起。 张一浦与赵益清一家颇有缘份,早已熟悉得如一家人。到政府部门工作已经有些年头,早熟的张一浦已是人精,明显地看到杨安与大家温度的差距,微微察觉林小诚夫妻、福伯认真地对待杨安的态度似乎有一点蹊跷,心忖起来:林小诚、林小荷是兄妹,从福伯的小翼一看便是下人,只是很受尊重和信任,和家人一样,那么这个杨安和林家这些人是什么关系呢? 张一浦看着杨安,这个学生将近一米七的个子,身材略显单薄,长了个过于白净的娃娃脸,面相让人看着绝对比实际年龄要小不少,有些孤傲冷淡,接人待物之类的怕是要比同龄人差上不少。张一浦也是穷苦出身的人,也有自己的傲慢,虽然有点看不起这个“书生”模样的小家伙,却也有意无意地“关心”起这杨安与林家的关系来了,不知怎么着就在心中与这个问题暗暗较上了劲。 大家全都落座。坐在最里的赵益清问着女儿今天一天的行程,女儿回答逛了逛四个百货公司、照了相、吃了西餐等等。听着赵剑眉的回答,福伯想,少爷开诊所,诊所不能老是歇业,所以集中一天多玩一玩多买点东西。“老哥,今天走这么多路累么?”听了女儿的介绍,赵益清对身边的福伯问道。 “还好,还好!谢谢关心!六七十岁的人了,跟他们年轻人是没法比了。”福伯觉着赵益清没有一点教授的架子,感激地回应。 赵益清当起了东道主,给大家说起了南京路上“四大百货公司”的故事:“民国四年,广东华侨马应彪来到上海筹建先施。在上海考察后,公司高层吩咐随行人员到各个路口统计行人流量,每经过一人,就往坛子里放一粒豆子,根据调查结果,选定了现在的位置。而民国六年,马应彪的老同乡、老伙伴、老对手郭氏兄弟二人也跟进到了南京路,也用数豆子的老办法选址,结果这亲兄弟在南京路南边,并且就在先施的对面租地建起了永安公司大楼。” “据说,这两家公司建塔楼时还有些故事,先施听到永安正式上马,便派人暗中‘调查’,当了解到永安的楼层比先施高一层后,就连忙将原来设计的五层改为七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永安这两兄弟同样天天派人打听对方的情况,得知先施加层后,就决定在楼顶建塔楼,这样对设计改动小,成本增加少,工期还快,塔楼塔尖的高度还远远超过对手。他们起名绮云阁,意思就是楼高绮云。先施一得到这个消息,当即决定,来吧,加个塔楼还不简单,你永安叫绮云阁,我就叫摩星楼,你只是挨着云,我却可以擦着天上的星星,看看谁的高。” “先施、永安这对老伙伴、老对手从建楼时就搭台比武,开业后也一直竞争,这些年他们都挣得盆满钵满。他们究竟谁是螳螂、谁是蝉?谁也不清楚,但他们的商业智慧、商业信誉,却在上海乃至东南亚商界传为佳话。这先施还是第一个招女售货员的,开创了不少商业先河,后来才是新新、大新。” 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都惊叹四大百货公司传奇故事,被他们的商业智慧和成功所折服。 这时,赵益清好像想起了什么,对张一浦和儿子问道:“一浦、小远,自7月中下旬以来,上海来了不少北方的难民,有时候还会看到有人举家夜宿街头。政府有没有什么得力的举措。” 张一浦答道:“北平事变爆发,引发了难民潮,大量难民涌入上海,市政府也感受到了极大压力,曾致电江、浙两省,希望他们能劝阻和收容一部分逃难的民众。” “上海是个国际化大都市,人口本来密集,难民涌入,人口迅速膨胀,住宅和粮食都是大问题,若再有人持续涌入,粮食供应一旦出现问题,将引发本市民众的恐慌。难民进入上海,居无其所,政府在粮食和生活必需品供给上也有困难,影响国际观瞻事小,解决民生问题才是大事、才是根本,这是政府最大的担忧。” 听到这些,包间的气氛顿时压抑起来。 看到氛围的变化,张一浦话锋直转继续说道:“市政府从七月以来对此作了很多努力,8月1日,《申报》发布公告启示,受各界委托代收救国捐,9日,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上海市社会局为统筹当前救济事业,专门组建上海市救济会。目前,上海市政府、本市救济委员会一直在努力工作,全市计划成立收容所达20余处,以后或会好些吧。” 赵益清说到了前日下午发生在虹桥机场的日军挑衅事件,谈到日军被击毙一事,赵益清对机场保安团的行动大为赞赏,同时也露出满脸的担忧。 张一浦明面上是上海市政府的一个小科长,是一般工作人员,实际上也是军统上海站二组副组长,他已经知道国民政府日前将派国军德式师八十七师、八十八师进入上海市区预设阵地的消息,因为上级已通知他们做好相关情报保障工作。但是,对于军事机密,自然是缄口不言。 张一浦思忖着当前的困局,脸色凝重起来。对于上海的局势,他也十分担心。7月24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以军事演习士兵失踪为由,向中国方面提出进入虹桥机场检查,被中方拒绝。“七七事变”刚刚发生14天,日军这是要干什么,想在上海引发战火吗,小日本是要华北、上海两线作战吗?8月6日前后,军统方面已发现日本放弃武汉至上海长江沿线的利益,开始紧急撤侨,这本身就很诡异,也是准备开展军事斗争的征兆。最新观察和情报发现,今天(8月11日)中午,日军从佐世保开来的第二舰队所属舰艇16艘驶抵上海,随舰队而来的陆战队2000名随即登陆,这是非常明显的战争信号。根据前期秘密侦察掌握,截止目前在虹口、杨浦驻扎了6个大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加上其他部队至少有4000多人。其军事阵地以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为龙头,沿吴淞路到提篮桥南侧的黄浦江汇山码头摆出了一条长蛇阵,位于杨浦军工路的日本公大纱厂是其外围的主要军事据点。上海日军正规部队只有四千多人,但是上海日本商团的武装护卫人员数量庞大,难以估计,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退役的日军士兵和日本武士,其战斗力自然不弱,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加之,民国二十年“一.二八”事变后,日军把虹口一带的据点早已用钢筋水泥建得固若金汤,还有日本海军随时可以将大量兵源输送到上海,随时可以用军舰大口径火炮进行火力支援,这在“一.二八”淞沪战争时已是不争的事实。德式师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斗力是强大,在轻武器方面已接近日军,但是在有火炮、舰炮、坦克、飞机等强火力支援的日军面前,这次战争会有多大胜算,还是难以预判战争的前景。在这个“拳击台”上双方的实力对比很明显,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往往还有很多,这一次国府的战斗决心究竟有多大,即使是一个军统上海站的站长也不能得知,更不用说他一个小小的副组长了。在这一刻,连张一浦都有些茫然了,包间竟然宁静了下来。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卷 第四章 情愫 窗外,上海的街市灯火通明,仍然是一片繁华,隐约传来《夜上海》绵柔的歌声。杨安心中忽地冒出了一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街犹唱后庭花”。其实,杨安并没有感觉到这是自己自傲的想法。在这种环境下,杨安没有想到自己也在这里享受着大上海的夜宴。 宴,还是一样的丰盛,玉盘珍馐。酒,还是流行的红酒,香味独特醇馥幽郁。 在林家,逢年过节,林家老爷子都会让小孩子饮少量黄酒,杨安、小荷在家都饮过温热的黄酒。小荷是女孩,每次饮的量很少,杨安是男孩,加之林家人都宠着他,只要母亲不管,都会饮不少。前几年,林家老爷子看着饮了几两黄酒的杨安,都会开心的说:“还是儿子好,小小的个子还能饮这么多黄酒。”小荷听后就嘟着嘴只喊“爷爷偏心眼。” 以前,杨安饮完黄酒,都不会有吃米饭和主食的想法,出门风一吹,顿生微醉的感觉,美美睡上一觉就好了。去年,出走到汉口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也和师傅喝过白酒,白酒太辣喉,像一串火流过喉、嗓、肠、胃,又容易醉人,醉后头轻脚重、脑胀头痛,这种感觉杨安确实不喜欢。然而从未喝过红葡萄酒,看着赵怀远开始斟酒,杨安心中跃跃欲试,但是冷淡的个性让他在表情上仍然如故。 福伯是北方人,又是练家子,酒量很好,年轻时好酒,常年外出护卫林修,已是老江湖,也知道喝红酒没有什么,想到杨安这两天的变化,觉得杨安都长到大人的个头了,心里对这个男孩竟生出了一种期待,这时对在斟酒的赵怀远说道:“怀远少爷,给小安、小荷一人来一杯洋酒。”赵怀远心如电转,迅速对福伯回应道:“好,福伯,您老叫我少爷就见外了,就叫我小远吧,这样亲切,嘿嘿。”赵益清看着儿子的表现满意地笑了笑。 酒水都已斟好,杨安、小荷、小海子面前还倒有一杯可口可乐。在白天的时候,杨安第一次看到电轨车车体上面可口可乐的广告。午餐的时候,杨安第一次喝这种饮料,也没想到是那么个怪味,但感觉真好,又甜又爽。 餐前关于局势的话题有些沉重,甚至让人有些喘不上气。晚宴,在赵益清的欢迎辞中开始。赵益清竟然有意地用上海方言语调说了两句欢迎辞,大家都还听得懂,教授的热情与幽默让氛围一下好转过来。杨安眼神光顾着赵益清、林小诚和张一浦他们,学着端起高脚杯,轻轻地微微转动杯子,一次只饮一小口。林小荷饮酒的姿态十分优雅,半杯酒过后,竟然有微醺的样子,双颊酡红。 杨安看着对面剑眉姐身边的小荷,不知道她和剑眉姐小声说着什么,清丽脱俗的小脸上飘着红云,笑靥如花,娇美动人,让人怜爱。杨安怦然心动,竟然生起了一丝男女爱恋的情愫。这个半大的小男孩第一次心生这种感觉,那么美好、那么幸福,深深陶醉其中。然而,这种陶醉非常短暂,几乎是一过性的,这陶醉犹如夏末的凉风,一吹而过。这阵令人舒爽的凉风过后,心底竟不由地生起一阵自卑、自惭。在这一刻,他想到自己的出身,想到了当初如一只受伤的小兽来到林家,把自己封闭得严严实实,连白天有时都会觉得孤单寒冷。正是因为小荷的出现,犹如一只吉祥的小鹿跃到跟前,让他从封闭的内心找到了一线残存的童趣。在这之后的几年,他总觉得小荷是自己关闭的窗户中射进的一缕阳光,正是有了这缕阳光心里才会透亮。想到了如荷般纯洁的小荷,这时,杨安更加讨厌自己的冷淡,觉得自己内心太冷太暗。自从小荷进入他的生活,他总想着去改变这种冷淡。然而,每每想到改变时,心灵的底色又很快湮没了快乐的因子,他的心灵犹如深陷泥潭无法自拨。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他的这种内心,他的内心既企盼阳光,然而面对阳光,却又有一种自惭自卑的感觉,这种感觉抵制着自己去生出那种男女爱恋的美好。这时,杨安心情没有了躲藏,没有了平静,竟然有一种自我压抑、难以喘息的感觉,神色顿时黯然。 福伯先前让赵怀远给杨安、小荷倒酒原本就有锻炼杨安的想法,想让杨安这小子多经历些人情世故。酒喝到这个时候,正好该让杨安出手了,福伯看向杨安,发现了他的神情变化,并没有停下对杨安招呼:“安儿,福伯已经感谢了赵教授他们这番盛情。来,你也敬敬酒,谢谢这番款待。”杨安站起来,从赵教授开始敬酒,神情有些局促喊了声“赵伯伯”,或许是一向寡言,或许是因为个性使然,或许是还未从刚才的压抑中回过神,杨安停了一两息时间才又说道:“赵伯伯,谢谢盛情款待!”杨安已是初中生,饮酒的辞令在林家还是见识过不少,由于杨安的个性,林家人从未对此刻意训练,顺其自然,这是杨安的第一次。 张一浦看到杨安这番表现,心中窃笑,即便是小地方来的,但也是初中生,算是有文化的人了,这小子的表现也太不经看了。其实,在这一刻,福伯和小荷二人满是惊喜,眼睛感觉一亮。之后,杨安的敬酒辞令虽然还有点生涩,但这个过程还算顺利。最后,杨安还端起酒杯对小荷说道:“小荷,谢谢你!”也许是站起来给大家敬酒,让杨安更加清醒,和小荷喝过酒,似乎有一种放下重物后的轻松。小荷端起酒杯,落落大方地向杨安示意一下,微笑道:“凿子,谢谢!”愉悦地饮了一口杯中的红酒。 看着杨安敬过酒,福伯松了一口气,心道:“这个臭小子终于开始长大了。凿子是怎么回事,小荷怎么这样叫他?”餐桌上人多,福伯把疑问暂时放在了心里。 南京路上,四大百货公司这一段街市是最繁华的地段,而先施、永安这两栋姊妹楼无疑是这繁华街市上缀着的两粒明珠,两栋大楼精致的立墙上一排排明亮的灯光照亮了街市,几如白昼。结束晚宴的一行人,揖手告别,从这里坐着黄包车回家。杨安看着小荷挽着剑眉姐上了一辆黄包车,随后福伯让杨安带着小海子上了一辆黄包车,福伯和林小诚上了最后一辆车。小海子或许是累了,一上车就依在了杨安的怀里,杨安将小家伙搂得更紧了。看着街市上的行人,看着这繁华的街市,杨安回想起晚宴前的谈话,心中升起莫明的不安与担忧。回想起赵教授讲述“一.二八事变”导致数千家商铺受损,国军五万之众竟有近三成伤亡,杨安不知这一次虹桥机场事件会不会引发战火?这繁华的街市会不会毁于战火?早在去年,在汉口杨安就听师傅讲过战争的残酷,行走在这繁华的街市,晚风让杨安更加清醒,这时他对繁华没有了新奇、没有了留恋,只有深深的担忧。 离家出走,让他更加感觉到家的珍贵。这次上海之行,更让他感觉到林家这个家庭的温暖,他不敢奢想对小荷的爱恋,但是他不想小荷身处不安全的境地,只有远离战火才能更加安全。杨安下定了决心,明天一定要找福伯说早点离开上海,他甚至还想让小诚哥和剑眉姐他们也离开上海,这样才能远离无情的战火,心灵才能更加安宁。一番思索,竟然让杨安生起一阵焦虑。带着焦虑,杨安一行的车影消失在这段繁华的街市。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卷 第五章 战端开启 8月12日早晨,或许因为前一天逛街累了,大家起床都晚一点。这天的早餐略迟一些,杨安最后一个进来,主动地向大家问早上好,好象换了一个人。福伯感觉这个早晨实在是太美好了,因为他看到了期待中的杨安。杨安对福伯说道:“福伯,我想我们是不是早点回家。” “杨安,这两天不是挺好的吗?刚来就想家了。”剑眉姐抢着问道。 “剑眉姐,不是的。剑眉姐,不对,不是你说的这个意思。我是想,我是想上海的局势这么紧张,也许就要打仗了,也许现在上海不安全。剑眉姐,我想你和小诚哥、小海子,我们大家一起回扬州避一避,等上海的局势清楚了,确定不会打仗了,你们再回来,好不好?”杨安着急地说道。 看着杨安着急的样子,听到杨安说出的话语,福伯一阵惬意,心想:“这下,这小子终于成为林家人了,都会为大家安全着想了,小儿子长大了。” “打仗的事,自是国民政府的事,是军队的事,你操心有什么用。会不会打起来还说不定。来了就多玩几天。”剑眉姐说道。 吴妈是剑眉姐的奶妈,后来跟着过来照顾这一家人,附和着说道:“就是,就是,来了就多玩几天。” 这段时间大学放假,赵益清一早就赶了过来,一进门就作报告:“大家听好了,国军德式师到上海了,他们昨晚、也许是今天凌晨赶到上海的。我来的路上,听人说有好多国军士兵,据说是八十七师、八十八师,‘一.二八事变’那回就是他们出战的。” 虹桥事件后,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大上海。国军精锐开进上海,无疑带来了战争风暴即将降临的气息。得知国军精锐抵达的消息,敏感的杨安心中更添一分不安与焦虑。 “看来,国民政府是下决心与上海的日军开战了。不过也说不定,也许只是为了防范日军借虹桥机场事件滋事。再说,打起来,也不会影响到租界,外国人也会干预中日之间的军事摩擦。”赵益清说到国民政府的决心时眼睛一亮,而说到外国人的干预,眼神都有一种可以察觉的黯然。 在剑眉姐和赵教授的挽留下,杨安和福伯决定暂时先留下来观察两天上海的形势。 其实,赵益清教授还不清楚黄浦江上的情况。8月11日,已有20余艘日本海军巡洋舰、驱逐舰抵达黄浦江,在中国的河流里巡航。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有一栋红楼,它是日本领事馆。在它前面的江上码头,已经有日本海军的舰船驻锚停泊。这么多军舰驶入黄浦江,是上海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无疑是日军向上海政府、国民政府展示其海军强大的力量,也已经向中国方面表明了其战争的决心。就在8月12日又有日舰5艘进入吴淞口。至此,在黄浦江和长江的日舰已增至31艘。此外,还有9艘日舰停泊于吴江口外海面,其中包括航空母舰1艘。日军在沪海军陆战队也增加到5000人以上。国军已经分析出日军开始增兵上海。如果赵益清知道这些详细的情况,他的分析就不会这么平静了。 8月12日凌晨,国军精锐德式师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开进上海。上海居民一早醒来,看到街头遍布国军士兵。国军身着卡其色军服,头戴德式钢盔,看到这些,上海民众一阵惊喜。国军受到上海各界夹道欢迎,上海市爱国救亡团体纷纷派代表到国军驻地慰问。此时此刻,民众的心理却又十分复杂,他们既有欢迎自己的军队进驻上海的喜悦,同时又担心战火会波个人。 然而,在这貌似热烈的氛围下,上海的气氛越来越怪异,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多的民众提前感知战争真实到来的气息,以至于发生了战争的恐慌。的确如此,一觉醒来,看到满街都是全副武装的国军士兵,带来的不仅仅是惊喜,也带来了惊慌。因为,接连发生的“7月24日日本水兵失踪事件”、“8月9日虹桥机场事件”让上海的民众已经十分紧张,上海民众内心已经脆弱得犹如惊弓之鸟。 7月24日晚,上海日军以一名水兵失踪为名,在城中大肆搜查。在天通庵、横浜路等相关交通要道,在坦克车的支援下,全副武装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端起三八大盖,对着经过的黄包车、汽车进行盘查。面临黑洞洞的枪口和明晃晃的刺刀,被检查者无不惊恐万分。这一事件与7月7日的北平事件何其相似,“七.七北平事变”就是宛平城外日军士兵短暂失踪而引发的战火。这次水兵失踪没有多长时间,上海局势骤紧,次日大批闸北居民,携带家中值钱的物件拖家带口地逃离。这次恐慌很短暂,因为日军这名失踪士兵很快在当地妓院找到,四天后逃离的居民又纷纷回到自己的家园。即使是一场虚惊,也在居民心中深深地留下了恐慌的阴影。 8月12日,看到这满街的国军,民众已经确认了最不想确认的事实,这见鬼的战争风暴这次是真的又要降临了! 面对战争,个人实在是太过渺小,个人犹如飞蛾,战火随时都会湮没飞蛾。战争残酷无情,随时都会给予卷入战争的民众以毁灭。时隔五年,闸北的建筑上仍有上次“一.二八事变”战火的痕迹,至今仍然触目惊心。看到这些曾经的战争印迹,上海民众犹如看到身体上创伤愈合后留下的狰狞瘢痕,都会心生一种后怕,想到战争的残酷让他们的后背不由地直冒冷汗。即使是故土难离、家园难舍,但是求生是人的本能,大多数上海民众还是坚决地选择了逃离战火。然而,战争究竟会在何时何地爆发,灾厄会不会降临在自己和家人逃离之前,这个不确定性,让人产生恐慌,实在让人感觉太过恐惧。这种恐慌,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它会快速传染,很快就席卷上海公共租界以外的华人民众居住区。 这一天临近中午,闸北一带的形势骤然紧张,突然出现了混乱,宝山路、宝兴路、虬江路、北浙江路、北河南路一带,上海居民携老扶幼纷纷举家向公共租界方向逃去。一些路段,几乎被逃难的民众堵塞了道路。午间,谣言四起,在上海坊间引发恐慌,随之而来的是更多区域更多民众逃向公共租界,出租汽车、黄包车几乎被闸北外逃的居民包租一空,车上满是箱笼,苏州河北的街区人与车熙熙攘攘,如潮水般朝着一个方向涌去。然而,跨越苏州河通向南面租界的各个要点,均有英美驻军和万国商团所把守,交通被阻断,逃难的居民被阻于苏州河北岸,难民多得数不胜数。 苏州河,是上海民众最熟悉的河流,对有的人来说甚至是熟视无睹。平时,她是一条贫富的分界线,线这边是贫穷,线那边是繁华。如今,她是一条战火的分界线,线这边是战争,线那边是和平。难民没法进入租界,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只能焦急地等待,承受无尽的煎熬! 后来,上海红十字会与英美租界当局多次交涉,闸北难民才得以进入公共租界。闸门打开,难民如潮水般涌入租界,随处可见难民身影。 8月12日晚,王敬久八十七师进到杨树浦以北地区,拟由北向东南方向进攻日公大纱厂日军。孙元良八十八师进至日控制的虹口西侧的上海北站,准备进攻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京沪警备军所属各部全部进入预设攻击出发阵地,随时准备全线出击。在此同时,增援日舰也不断抵达上海黄浦江及附近水域。 8月12日15时,日驻上海领事馆向中国代表和英、法、美、意等国外交官控告中国军队违反《一.二八停战协定》单方进入上海,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坚决反驳。四国外交官害怕战火威胁其利益,电告国民政府,建议改上海为不设防城市。对此,国民政府下达了暂停进攻的命令,错失了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围歼日军的先机。 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三日,上海恰逢夏季第二场台风。这天,大上海的上空乌云密布,大雨滂沱,雷电交加。黄浦江上,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对期盼和平的上海民众来说,战争的阴云虽然早已感知,但还是希望战争的恶梦不要如这夏日的雷暴一样降临。即使这恶梦降临,民众也希望它如这夏日的雷暴与台风会很快消散,还民众以晴天。可是,战争根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8月13日上午刚过9点,日本海军陆战队一个小队约七八十人,全副武装自北四川路日本小学出发,在虬江路口横滨桥,以轻机枪向上海保安部队扫射,企图穿越淞沪铁路冲向宝山路,上海驻防保安队和警察,当场予以坚决而猛烈的还击,一柱香的功夫,日军被击溃。这天上午,日军海军陆战队还从司令部出发,先行抢占了粤东中学、爱国女校等军事要点,下午3时许向八字桥进攻,八十八师一部提前在此处设立阵地,被动接敌开火射击,八字桥一带先行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音,战火正式开启。下午3时50分,日军以军舰巨炮向闸北炮击,炮弹爆炸的声音响彻闸北,闸北青云路、西宝兴路多处起火。同时,江湾新市区也遭到日军舰炮炮击。 战端开启后,上海闸北、虹口、杨树浦、南市和近郊一带直接暴露在日军炮火之下,后知后觉的民众纷纷逃向苏州河南租界方向。爱而近路以北、老靶子路以北的交通要道,因为日军前出布置阵地,用沙袋设置战斗街垒,布置兵力加强警戒,业已断绝交通。上海市救济委员会紧张工作,组织车辆到苏州河北收容、转移难民,各收容所人满为患,大量难民露宿街头。 战端终于开启,战争的恐慌全面降临,即使是公共租界的街市,行人步履似乎也更加匆忙。14日上午,上海的上空响起飞机的轰鸣,接着长江口和虹口方向传来巨大的爆炸声音。14日下午,上海驻军全力调度精锐部队围绕上海虹桥日本海军陆战队设立的军事据点,发动全面猛烈进攻。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卷 第六章 轰炸出云号(一) 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四日,上海《申报》等各大报纸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其原文如下: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近年来,中国政府及人民一致所努力者,在完成现代国家之建设,以期获得自由平等之地位;以是之故,对内致力于经济文化之复兴,对外则尊重和平与正义,凡国联盟约,九国公约——中国曾参加签订者,莫不忠实履行其义务。盖认为“独立”与“共存”,二者实相待而相成也。乃自九一八以来,日本侵夺我东四省,淞沪之役,中国东南重要商镇,沦于兵燹;继以热河失守;继于长城各口之役;屠杀焚毁之祸,扩而及于河北;又继之以冀东伪组织之设立;察北匪军之养成;中国领土主权,横被侵削。其他如纵使各项飞机在中国领土之内不法飞行,协助大规模走私,使中国财政与各国商业,同受巨大损失;以及种种毒辣之手段:如公然贩卖吗啡、海洛英,私贩枪械接济盗匪,使中国社会与人种,陷入非人道之惨境。此外无理之要求与片面之自由行动,不可胜数。受一于此,已足危害国家之独立与民族之生存,吾人敢信此为任何国家任何人民所不能忍受,以迄于今,吾人敢言中国之所以出此,期于尽可能之努力,以期日本最后之觉悟而已。及至卢沟桥事件爆发,遂使中国几微之希望归于断绝。 由于日本大举扩张天津驻屯军,且屡于辛丑条约未经允许之地点施行演习。日本此种行动,已足随时随地引起事变而有余;而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深夜,日本军队竟于邻近北平之卢沟桥,施行不法之演习,继之以突然攻击宛平县城。我守土有责之驻军,迫而为正当防卫;我无辜之人民,于不意之中,生命财产毁于日本炮火之下,凡此事实,已为天下所共见。 日本之行动有深足注意者,即其口头常用就地解决,及不欲扩大事态之语调;而其实际,则大批军队及飞机、坦克车,以及种种新战争利器,由其本国及朝鲜与我东北,源源输送至河北境内。其实行武力侵略,向我各地节节进攻之事实,绝不能为其所用之语调,所可掩蔽于万一。 中国政府于卢沟桥事件发生后,犹以诚意与日本协商,冀图事件之和平解决。七月十三日,我外交部曾向日本大使馆提议双方及时停止军事行动,而日本未与置答。七月十九日,我外交部长复正式以书面重提原议,双方约定一确定日期,同时停止军事动作,同时将军队撤回原驻地点。并曾声明:中国政府为和平解决此次不幸事件起见,准备接受国际公法或条约所公认之任何处理国际纠纷之和平方法,如双方直接交涉,斡旋,调解,公断等等。然而以上种种表示,均未得日本之置答。 于此之际,中国地方当局为维持和平计,业已接受日本方面所提议之解决办法。中央政府亦以最大之容忍,对于此项解决办法,未予反对。乃日本军队于无可借口之中,突然在卢沟桥、廊坊等处,再行攻击中国军队,并于本年七月二十六日致哀的美敦书,要求中国军队撤出北平。此则予双方约定解决办法以外,横生枝节,且为吾人所万万不能接受者。 于期限未至之前,以猛力进扑中国文化中心之北平,与中外商业要枢之天津。南苑附近,我驻军为日本轰炸机及坦克车所围攻,死亡极烈;天津方面,人民生命横遭屠戮,公共建筑、文化机关以及商店、住宅,悉付一炬。自此以后,进兵不已,侵入冀省南部,并进攻南口,使战祸及于察剩凡此种种,其横生衅端,扩大战域,均于就地解决及不扩大事件语调之下,掩护其进行。 当此华北战祸蔓延猖獗之际,中国政府以上海为东方重要都会,中外商业及其他各种利益,深当顾及,屡命上海市当局及保安队加意维持,以避免任何不祥事件之发生。乃八月九日傍晚,日军官兵竟图侵入我虹桥军用飞机场,不服警戒法令之制止,乃至发生事故,死中国保安队守卫机场之卫兵一名,日本官兵二名。上海市当局于事件发生之后,立即提议以外交途径公平解决;而日本则竟派遣大批战舰陆军以及其他武装队伍来沪,并提出种种要求,以图解除或减少中国自卫力量。日本空军并在上海、杭州、宁波以及其他苏、浙沿海口岸,任意飞行威胁,其为军事发动,已无疑义。迨至昨(十三)日以来,日军竟向我上海市中心区猛烈进攻,此等行动,与卢沟桥事件发生以后向河北运输大批军队,均为日本实施其传统的侵略政策整个之计划,实显而易见者也。 将使中国于危急存亡之际,尚不能采用正当防卫之手段。须知此等停战协定,其精神目的,即欲于其地点内双方各自抑制,以期避免冲突,不妨碍和平解决之进行。若一方自由进兵,而同时复拘束他方,使之坐而听受侵略,此为任何法理任何人情所不能曲解者。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 此等条约,其最大目的,在维持正义与和平。中国以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日本苟非对于中国怀有野心,实行领土之侵略,则当对于两国国交谋合理之解决,同时制止其在华一切武力侵略之行动;如是则中国仍当本其和平素志,以挽救东亚与世界之危局。要之,吾人此次非仅为中国,实为世界而奋斗;非仅为领土与主权,实为公法与正义而奋斗。吾人深信,凡我友邦既与吾人以同情,又必能在其郑重签订之国际条约下各尽其所负之义务也。” 至此,国民政府正式宣告“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这标志着国民政府正式进入抗战。 8月14日早晨,保姆吴妈已做好早点,大家围在餐桌上。杨安一边喝着粥,一边剥着馒头喂给坐在腿上的林海吃。 “海子,自己坐椅子上,安叔喂的方便些”,剑眉姐把一把椅子轻轻地放在杨安左侧,轻声说道。 “没事,没事,这样挺好。”杨安说道。 林海扭了扭身子下来,乖巧地坐在了椅子上。 这时,赵益清拿着几份报纸进来,略有激动地说道:“国民政府发布《自卫抗战声明书》,终于正式向日本宣战了。”赵益清教授手里还拿着两份《字林西报》,从报上获得了不少中日双方的军事信息,分析着个人对局势的一点看法。 赵益清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教授,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虽然平易近人,但内心还是十分高傲的,尤其是深藏的民族自尊。居住在租界,赵益清这些年享受着租界这份虚浮的繁荣与安稳。然而,早年出国留学的他,自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正是因为有了见识,才更多了解到中国的贫弱与屈辱。近几十年,中国所受的屈辱何止是租界,实在是太多太多,尤其以日本强加为甚。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崛起的时间并不长,然而,这小日本就是一头永远喂不饱的恶狼。中国有多少尊严丧失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中日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九.一八事变”导致中国失去了整个东北,“北平事变”仅仅发生了一个多月,中国又失去了大片国土。在日本的铁蹄下,中国已经分崩离析,还有多少尊严和土地可以失去。从《字林西报》得知黄浦江上日舰的情况,赵益清的心情一阵沉重。如今只有奋起反击,只有全面抗日,宁可玉碎,不为瓦全。赵益清在心中呐喊。因此,看到国民政府发布《自卫抗战声明书》,赵益清久久不能平静。 福伯说:“也许局势不会象报纸上讲的这么乐观,要不然东北怎么给日本人占了,北平也丢了。” “这次不一样,国民政府是下决心打了,下决心抗战了。再说上海就这么点日本海军陆战队。八十七师、八十八师两三万人的德式师,是精锐,还对付不了。京沪铁路已被政府完全征用,用于输送部队。”赵教授回应,“再说,上海还有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会允许这样打下去的。” 福伯说:“日本人是不会善罢干休的。” 两人说了会,都沉默了下来。过了一会,福伯看着外面雷电大雨天气,转首对林小诚说:“少爷,我们还是按昨天说好的,下午天气好些了,还是去看看火车票,准备准备回老家了”。 因为到火车站要过苏州河,那边是中日双方的交战区域,林小诚忧心地对福伯说道:“那边还在打仗,福伯一定要小心、要注意安全。要不,就留在租界吧。反正国民政府因为战事已通知学校暂不开学,留下来对杨安、小荷也没有什么影响。” 福伯看了看杨安和林小荷,轻轻地摇头作罢。 赵教授似乎有点意外,热情地挽留道:“来上海一次也不容易,小荷、杨安也是第一次来,还是多住几天。” 福伯连声道谢,并连声说道:“昨天和少爷、少奶奶说好了的,以后还有机会。” 午饭后,福伯在街上叫了辆人力车去火车站看看车票。剑眉姐说要再给小荷、杨安一人买支自来水笔。林小诚交代了一声:“注意安全”,留在了诊所。杨安背着小海子和小荷、剑眉姐出了门。 离开先施百货商场,剑眉姐说带杨安、小荷去看一看上海的外滩。从先施出来,不知什么原因,杨安并没有满怀得物的喜悦。小荷身着学生套装,依然像一只小鹿般轻快地迈步前行。很快,他们到达了外滩。在下午出来的这一路,杨安发现南京路上的行人似乎比上次来时多了很多。他想,这随处可见的人一定是从闸北逃难而来的。对此,杨安心生怜悯之情,希望这该死的战争早点结束。 8月14日上午开始,国军空军不顾上海台风来临,不顾每秒20米左右的风速以及雷雨等极其恶劣的气象条件,出动数十架次飞机,先后对虹口日本海军司令部、日公大纱厂、汇山码头和吴淞口、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进行了六轮轰炸。公大纱厂区域部分目标被击中,燃起熊熊大火。从上午到下午,这些地方都传来一阵阵巨大的爆炸声,还有一阵阵日军防空炮火的声音。日军以“出云号”巡洋舰为旗舰,有近20艘巡洋舰、驱逐舰巡航在黄浦江上,还有几艘巨舰停靠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的汇山码头,是非常容易识别的军事目标,自然是轰炸的重中之重。因为大风的因素,长江口附近停泊的日军航母上的飞机根本不能起飞应战,日军在上海几乎丧失了制空权。黄浦江上的日舰数百门防空炮火,发射数以万计的炮弹,在天空中形成密集的火力网,防空炮弹在空中爆炸,密布一阵阵黑云般的弹幕。双方的战斗甚是火热。 苏州河以北的难民进入公共租界,有不少人流浪到外滩,看到汇山码头水域激烈的战斗,身为逃离家园的人,对日军更是痛恨至极,自然密切关注着这激烈的战斗,纷纷聚集在外滩“看热闹”。“从众效应”让本地人、难民和部分外国人陆续集中到外滩,成为这一水域战斗的看客。他们兴致勃勃,看到中国空军轰炸汇山码头、轰炸江上日舰的雄姿,激发了中国民众的爱国热情,不管空袭战果如何,都会爆发出一阵欢呼,他们终于看到了小日本挨揍的场景,终于出了一口恶气。观看的兴致以至于一轮轰炸结束后,还聚集在外滩不肯离去,企盼着下一轮轰炸的精彩与解气。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卷 第七章 轰炸出云号(二) 下午四点多钟,杨安一行四人步行到南京路的尽头,来到外滩路。外滩路是一条沿江而建的景观大道,从南京路过来这段路面正处于黄浦江的一个巨大的转弯处。在这里,杨安、小荷看到了横在面前的黄浦江,他们按剑眉姐的介绍向北望去,只有六七百米左右就是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口。再往前看去,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江上有许多巨大的军舰停泊或巡航。 在苏州河汇入黄浦江的入江口东侧有一个码头,它是日本株式会社邮船码头,码头的北面就是日本领事馆。在那个码头停泊着一艘巨舰更加引人注意。它是一艘一百二三十米长的双桅巨舰,舰首三分之一处是高高的舰岛指挥楼,有三个高大的烟囱,舰首立着一个高高的旗杆,上悬的太阳旗异常醒目,宽大的舰体上林林总总地密布着各型巨炮。这就是日本的旗舰“出云号”巡洋舰,只是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 在外滩路上,目睹江面上的那些日军军舰,上海民众心情异常复杂,仇视地目光聚焦着那军舰驻泊的方向! 看到这些,杨安心里不平静起来,日舰就这么闯进我们的家园,毫无顾忌地停泊在我们的家园,随时准备用猛烈的炮火蹂躏我们的家园,而我们却是毫无办法。想到这里,杨安恨恨不已。 杨安思绪未尽,空中传来飞机轰鸣的声音。有民众惊喜而自豪地高喊:“是飞机,我们的战机来了!”杨安和外滩路上的民众一样循声抬头望去,然而眼睛却看不到飞机的身影,显然飞机还在乌黑的云层之上。听着轰鸣的声音,杨安心中一片期待。 日军旗舰“出云号”巡洋舰停泊在日本领事馆前日本邮船会社码头,这个码头就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口东侧,与这个码头邻近的外滩区域和租界区域无疑将会成为战时最危险的地方。但是,外滩上的民众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种危险,仍然意兴盎然地观看着这场激战。 日舰早已是万炮齐鸣,天空中一片火光与黑色烟幕形成了密集的弹幕。看到这一幕,杨安心中也是深深地担忧。 突然,一架飞机从低矮的云层中俯冲而来,外滩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欢呼。由于距离不远,人们能清晰地看到飞机上喷涂的青天白日标志。这架飞机很快进入密集的弹幕,似乎要被防空炮火爆炸的火光和黑烟包围。这是杨安第一次看到飞机作战,竟然没有想到是如此的凶险!看到这里,杨安听到有人惋惜地惊叫:“完了,完了,要被鬼子的炮火打下来了。”“小心,小心,注意鬼子的炮火!”……。剑眉姐、小荷也发出了担忧的惊呼。在这些惊叫声音此起彼伏,还未结束之时,只见那飞机机头一昂,向远处云层盘旋高飞而去。 显然,这架飞机只是一次突破云层的侦察或试探。因为云层遮挡了飞行员的视线,飞行员在这次从云层突袭俯冲的短暂时间内也无法瞄准和锁定日舰进行轰炸,为了不浪费有限的炸弹,只能将这一次突袭作为侦察或试探,却没想钻进了弹幕。抑或是一次先行计划的侦察与试探,飞机没有投弹,而是带弹爬升,飞机发动机的轰鸣更加低沉,机尾窜出一阵浓烟,带弹爬升更影响了速度,爬升的速度明显慢于俯冲。看着日舰上炮口射击的闪光,看着弹幕中的飞机,大家以为飞机会被日舰防空炮火撕碎,都为这架飞机捏了把汗,看着又一阵弹幕在飞机附近爆炸,“观众”的心很快再次揪了起来,好多声音叹息:“完了,完了,完了……!” 杨安感觉防空炮火的弹片或许早已击中飞机的外壳,只是不足以让其坠落,这飞行员真是够拼命的!心中升起无限敬意!飞机侥幸脱离弹幕范围,外滩的“观众”明显松了口气。 又一架飞机钻出乌黑的云层,只是没有刚才那架飞得那么低,看着飞机下了两只黑蛋,黑蛋在空中划出了美丽的弧线坠下,两只黑蛋飞行轨迹弧线延伸的势头正对着那艘巨舰的中部,眼看一定会命中日舰,“观众”心中满是惬意,顿时觉得那弧线是格外美丽!黄浦江边响起了响亮的吼声:“好!好!好!……!”大家跳跃、欢呼起来。其实,大家并不知道这就是日军的旗舰“出云号”巡洋舰,若是击中它将对局部战局产生重大影响。可是,炸弹并未在舰体上爆炸,大家看到正对舰体的略远处水面向天上冲出巨大的水柱,三四秒钟后听到巨大的爆炸声。又是一阵叹息声音发出!原来,受距离较远影响,视线上形成了的错觉,大家误以为炸弹落下的美丽弧线正对巨舰,其实是对准了舰体的远处。 飞机的轰炸引起了江面上日舰的“骚动”,驻泊的军舰纷纷启动,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在江面上巡航避弹。 在大风的恶劣气象条件下,飞行员冒着被防空炮火击中的危险,快速突破云层,快速估算炸弹飞行轨迹的提前量,要想一击中的是何等的困难!飞行员的冒险精神与牺牲精神,让“观众”折服。 上天总是公平的。大风,这恶劣的飞行气象条件,使得长江口海域日军航母上的飞机完全不能起飞与降落,看似战争的天平短时间偏向了中方,中方占据了制空的优势。然而,成立仅仅五年时间的中国空军,一直在2300米高度以固定的航速对固定目标进行投弹训练。这次,他们突破密集的防空炮火,飞行员在极短的时间内估算大风的影响,让炸弹命中敌舰,简直是难于登天。因此,命中目标多半是技术加运气,这一轮轰炸注定难有大的作为。 上海外滩上的“观众”似乎都忘记了身边的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北方的天空。杨安双手手指在胸腹前交叉而握,小海子坐在他的双手上,两只小手搂着杨安的脖颈,二人身体侧向对着北方,分别偏转着头,注视着天空的战斗。小海子竟出人意料的没有说话,而是静静地观看。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卷 第八章 意外事件 这一架次飞机未中敌舰,“观众”自然又是一阵叹息。这一阵叹息,没有让大家意兴阑珊,反而让大家意兴更浓,因为大家都十分期待小日本真正地挨揍!大家都十分期待日舰被中国空军投下的炸弹命中、舰沉黄浦江! 这时,又一架飞机从云层钻出俯冲而来,那艘最大的舰只仍然是最突出的目标。 前面两架次飞机是沿长江方向飞来,由西向东俯冲,早已是日舰防空炮火防范的主要方向,飞机是穿越弹幕进攻。 这架飞机显然是有备而来,它是先飞到这段江面的东方,由东向西俯冲,避开了日舰防空炮火防范的主要方向。只见这架飞机一个漂亮的俯冲突入,下了两只巨大的黑蛋,因为炸弹投下,重量大幅减轻,飞机快速盘旋爬升,迅速地脱离了日舰防空炮火的范围。两只黑蛋划着美丽的弧线,朝着预定的目标袭去。“中了!中了!中了!……!”大家兴奋地跳跃着、喊叫着。两只黑蛋越变越大,“观众”似乎隐约听见风中传来巨舰上日军发出绝望的叫声,已经看到巨舰甲板上面一片小人影从中间向舰首、舰尾混乱地奔跑。两只黑蛋几乎擦着巨舰中部的舰舷落入江中,炸弹或许离舰舷只有数米或十数米,爆炸击起冲天水柱,甚至溅到巨舰的甲板上,接着很快传来巨大的爆炸声音。这是因为巨舰在朝着公共租界这段江面行驶而来,炸点距离“观众”更近。 “出云号”这艘日军巨舰三个巨大的烟囱冒着滚滚浓烟,加速行驶,企图以高速运动增加对方轰炸命中的难度。同时,它想行至公共租界这段江面,让中国空军的飞机投鼠忌器,不敢轰炸。因为,前期公共租界列强各方均早已知会中日双方,要求战火不得波及公共租界。中日双方都不想招惹到列强,避免波及租界也是双方军队早已明令禁止的事项。然而,战争具有的最大特性就是----不确定性。 在刚才飞机轰炸“出云号”的同时,另一架飞机轰炸了更远处汇山码头。这汇山码头距离南京路东头的外滩路目测都有五六里远,巨大的火光伴随浓烟升起,向大家自豪地宣告击中敌军目标,只是目标的重要等级无法得知。上海人都知道那远远的码头依稀可见,就是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的汇山码头。这次爆炸声音几乎连着前面一架飞机的投弹爆炸声音传来。前面炸弹与巨舰擦舷而过,让大家心生很大遗憾,就这一两秒钟,很快汇山码头上的目标被炸,一样是兴奋与激动,这兴奋与激动甚至掩盖了刚才的遗憾,外滩欢呼声高起,传来一阵又一阵叫好,真是痛快!中国民众看到了期望中的胜利了,即使这只是一次小小的胜利! 在“出云号”旗舰舷侧的爆炸及码头的爆炸声音间隔一两秒先后传来,杨安、小荷、剑眉姐心中极为震撼,他们没想到飞机投下的炸弹威力如此巨大,声音亦如雷鸣。小荷、剑眉姐发出了轻声的惊呼,小荷甚至抬手抓住了杨安的左臂。小海子似乎也受到了惊吓,身体一抖,杨安把小海子往怀里搂得更紧了。 这时,或许是因为杨安的敏感,心中顿生惊悸,这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阵警觉也随之升起。 突然,一架飞机钻出云层,由东偏北方向冲着公共租界方向俯冲,显然还是冲着驶向租界的巨舰而来。这个方向先前是防范薄弱方向,已被飞机突入,险被炸弹命中,日舰因为先前经历危险,已有防范。日舰防空炮火凌空爆炸,飞机已经进入日舰防空弹幕的火光与硝烟之中,几乎要击中了飞机的底部,或许已经有大量弹片击中飞机机体,飞机在俯冲这短暂的时间内投下四个黑蛋,飞机快速爬升逃离防空炮火的魔网,犹如雄鹰盘旋穿透云层,杳无踪影。在飞机俯冲的惯性与大风的作用下,黑蛋脱离了飞行员设计的飞行轨迹,脱离了“观众”的设想,黑蛋的身影越来越大,划着四道美丽的弧线冲着杨安他们而来,冲着黄江江边的“观众”而来。 黄浦江边上的“观众”看到越来越大的黑影向自己飘来,人群响起一阵惊呼声。有的人被惊呆了,呆若木鸡一动不动,有人尖叫,有人准备逃窜,企图挣脱这注定的厄运。 杨安早先一小步产生了警觉,看到黑影还是很小,炸弹刚刚突显飘来的迹象时,极度的恐慌和求生的欲望同时在心中升起,杨安突然想起了什么,右手抱着林海,左手迅捷地拉着小荷右手大喊:“小荷,剑眉姐、剑眉姐,快、快趴下、快趴下。”赵剑眉、林小荷不知所以,但还是盲从地趴下。三人忙乱地趴下,赵剑眉挨着小荷、林小荷靠近杨安,头冲着西北方向,自己快速在二人右侧卧下,右肘着地,卷曲着右腿,右手将小海子的头捂在胸前,林海的身体搁在右腿上,左臂捂着小海子的身体,左手扶在小荷的肩部。三人还未完全准备好,外滩已是一片尖叫,混乱不堪。 刚刚趴下,杨安感到自己的脚被乱窜的人踢了两下。这时,杨安感到自己的左后背又被人狠狠地踢绊了一下,“扑通”,“啊呀”,一个大个子一个趔趄扑倒在三人的头前位置并叫唤了一下。突然,外滩岸上先后传来两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音,杨安他们感到大地的颤抖。接着江面上传来两声爆炸。其中一枚炸弹就在南京路与外滩公路交汇的丁字路口附近的南京路上爆炸,这枚重磅炸弹可能重达数十公斤甚至上百公斤的炸弹,距离正对南京路口的杨安他们只有一两百米的样子。此时,杨安已经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耳鸣如蝉。林小荷、赵剑眉伏在地上发出大声尖叫,小海子受到惊吓,撕心裂肺地嚎哭起来。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