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万仙阵》 封神榜上我无名 第一章 仙颜荀草 茫茫东海,碧波无垠。 海上有岛,岛上树木丛生,野花乱放,各种虫鱼鸟兽随处而栖,鸣叫不休。 时而又有仙鹤飞舞,灵豹漫步,花落鱼动水,林空鹿饮溪,溪水缓缓而动,落英飒飒而分,彩蝶穿草数只过,猴攀藤蔓结对行,好是一派海外仙景,自然秀丽风光。 岛上又有一座孤立而上,笔直矗立之峰,峰腰间有一山洞,坐南朝北,聚集精华,吸纳天光。 洞前有石桌,石桌旁有两个粗糙石凳,一左一右,相对而立。 石凳上正坐着两人,其中一人麻衣道服,脚踏芒鞋,面容年轻,气质不凡,神态轻松自在,谈笑风生,俨然是此间主人状。 另一人却面如蓝靛,赤发獠牙,身披道服,高一丈七八,腰间挂着个葫芦,看似道门中人,却凶神恶煞,更作一派威风。 这二人风格迥异,气质不同,身形也大有区别,相坐在一起,画面十分奇异。 “我前几日只听闻道兄魂魄已去了,方上岛来,不料道兄尚在岛中,实是可喜可贺!” 开口的乃是那位蓝面赤发的道者。 “余元道兄,此话怎讲,你如何知我大限何时会至?” 那年轻人开口便笑,一笑起来,仿佛将蓝面赤发道人余元身周的凶气都化去了许多。 余元道:“李道兄得罪,我听外人说起,李元在海上采药受伤,故而有所担忧,所谓殒身之事也全是我胡乱猜测罢了。” “只是我那化血神刀的解药欲要炼制,非得贵岛的那味仙草不可.......” 李元摆手道:“那株‘仙颜荀草’还未成熟,我预计还消一年时日,道兄自能凭着机缘得去的。” 余元闻言大喜,连道:“好,好,那么便多谢道兄了。” “我上一次见荀草已是三年之前,不知今日可否再去一睹?” 余元往山洞之中望去,他知道,那株仙草正是在洞中一处绝佳的聚灵风水宝地生长。 李元站起身来,挡住他的视线,为难说道:“仙颜荀草本有灵性,一见人则闭而羞之,若是你去了,反而欲速不达,延缓仙草成熟之机。余道兄若肯听我一言,就还是莫去搅扰它了!” 余元思索片刻,颇有犹豫地点头说道:“也对,那么便有劳道兄帮我看管了。” 他此前见过“仙颜荀草”,也熟悉其性如何。 李元又笑道:“无需如此,我二人有同名之谊,本该好好亲近,互相携助才是。” 二人姓氏虽不同,“名”却都是单字作“元”。 余元眼睛一转,又露一丝不屑与厌恶之色,嘴中却道:“是极,不过那化血神刀尚在炉中烧炼,还须有人时时守住,以免多生枝节。我便先走了。一年之后,我再令我徒儿余化前来取药。” “只是我那徒儿有些顽劣,若是有所冒犯了道兄,还望勿要怪罪。” 他说话的神情看似礼貌,其中的话却暗藏锋芒。 李元心念一动,已明其意,只道:“慢走不送。” “一年之后,我遣我徒儿来取此仙草!李道兄莫令我失望才是!” 余元身躯顿时化作一道黑色光芒,冲天而起,如同一道狼烟,破开山中雾气,远远地遁去,才过一阵,便消失在岛屿之上了。 他走得十分仓促,显然是担忧“化血神刀”无人看管,最终致使炼制无功。 “金灵圣母门下,‘一气仙’余元......此人图谋我岛上灵药,甚欲暗害于我,来者不善啊!” 李元凝眉远眺,自言自语。 他转而又作苦笑道:“不曾料过,我有一日居然也会和这些只存在于神话中的前辈人物打上交道,勾心斗角,争夺谋划。” 日出东方,天光照耀。 空中云雾层层,一望而去,也不知天高有几千几万里。 云来云去,风来风往,风云在空中不住招摇,掩映着这一方灵气充沛的海外小小岛屿,以及岛屿上的道人李元。 ——李元本为后世修仙之人,乃是当时的华夏国唯一修炼至地仙境界之人。然而他欲强行突破至天仙境界,飞升而上之时,却为末法时代的灵气稀薄所不允,后来遇劫,身亡在泰山之巅。 他万不曾料及,此时竟重获新生一般,又附身到了另一具身躯之上,出现在了这片岛屿的一方山洞中。 更令李元讶然的是,这竟是上古神话之中的封神时代。 而他附身之人的原本身份,原是截教中的一位无名散人,此人正是唤作李元,法力虽然不强,却因为机缘不凡,听过一回碧游宫通天教主之法讲,后来勤加修炼,堪堪到了天仙之境。 只是自从那一日在海上被人暗算,负重伤之后,勉强逃回岛中,却还是落得魂飞魄散,而且令根基大损。 所以死又还生后,又重新被如今的李元魂魄附体,也仅是堪堪有一番地仙境的法力修为。 这位无名的截教散人本是该死去多时的,然后岛屿上唯一的珍稀之物——“仙颜荀草”也原该被余元夺走,拿去炼制他的“化血神刀”。 然而李元来到此人身上之后,努力调息养伤,立根筑基,返元大还,令这副躯体起死还生,事况之发展却又大大不同了。 这才有了方才余元上岛,向他讨要“仙颜荀草”一事。 余元本来大可以强抢,只不过碍于“东海之内,皆是截教”的同门情谊,不敢做的太过分罢了。 李元送走余元,回到一处山洞之中,将岛上的唯一一本修炼典籍《五行要诀》收拾起来,又出山中,深吸一口灵气,目光在山水间徘徊。 他心中暗忖:“听余元言中之意,若是一年之后,我不肯献出仙草,他便要欺我修为倒退,要令他徒弟前来强抢仙颜荀草了。” “他好面要尊,不愿对同门下手,倒令他徒弟来做此恶人!” 李元又看向此座岛屿。 海岛上面,山水之间,野兽遍地,花草盛放。虽无比那些仙家洞天福地,却也不失为长居之所,至少比之李元前世所修之道场,却要大大好过许多了。 然而李元叹了一声,道:“我在后世本是修的入世之道,此间灵气虽佳,却未必适合我的修行之道。加上东海犹有余元、余化师徒二人对我虎视眈眈,不怀好意.........我还是早走为妙,不若去寻纣王,入世修行一番罢。” ——他其实不是不愿留在东海继续“看护仙草”,而是那株未完全成熟的“仙颜荀草”早已化作温润甘霖,琼汁玉液,芬芳满口,往他的肚中而去了。 当初他的魂魄刚刚附上此具躯体之时,一副身躯已是油尽灯枯,奄奄一息,若不炼化那味仙草,根本无法再苟延残喘下去的。 而余元若是知晓“仙颜荀草”已然没了,必是要勃然大怒的。 ——李元记得,古籍之中有记载荀草: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本,名曰荀草,服之可美人色。 荀草此物对于修行者而言,本不算特别出奇,但是偏偏相当珍稀,难得一见,除了在远古的“青要山”上曾被西王母得去一株以外,几乎再没有为世人所见过。 而余元却是恰好要借“仙颜荀草”来调和他的化血神刀的戾气,所以才来到此岛,向李元索要仙草。 ——李元是生怕余元得知仙草不在,盛怒之下,抓他这位服药之人去作药引炼制神刀,故而编造了个一年之期,作为缓兵之计。 而他既已食罢仙草,便不欲再多留了。 于是李元收好那本《五行要诀》,四处一望,吐纳灵气,运转法力,掐了个咒诀。 咒诀一用,只见他的脚下慢慢腾起一朵白色的淡淡的云,轻盈波动,似水如胶,格外神奇。 飞遁之术有许多种:有的化作霞光而掠,有的乘风而飞,有的御剑而行。而五行遁法,乾坤横纵,腾云驾雾也自是其中各类。 李元原本所精擅的乃是后世仙法,是以云雾之术居多。 “此地不宜久留,我该速速离去了!余元炼制法宝到了关键之期,纵然一年后发觉仙草不在,一时半会也大抵也顾不得远出东海,来寻我麻烦的!” 风吹草动,淡云渐浓,李元的双足之间如同有一团白色棉花在盘旋围绕,云缭雾绕,如真如幻,白皙如新,却久久不散。 “待我修成大功之日,便不须惧他了!” 李元手中一动,法诀变换,顿时使得那团“棉花云”腾地飞起,将他载于半空。 又是法诀一变,云随风而动,伴鸟随鸣,倏然远去,托着他向西方而行去了。 ······ ps:“纣王”之名,是否是他死后的谥号,似乎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纣王”是谥号,残义损善曰纣;但也有人认为“纣王”是先号后谥,即本就如此称谓,只是因为他太过暴虐,所以后人才将其作为一个不好的谥号来看。 但在封神原著中,是有人直接直呼“纣王”之名的,所以这里都遵从原著。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封神榜上我无名 第二章 朝歌之气 商朝,朝歌。 “一担柴八十文青蚨!” “算卦,不准不收钱。” “半碗阳春面,快活赛神仙。” “........” 朝歌不愧为商之都城,有景繁华如梦。 李元从东海而来,却降下云头,落在此地,放眼望去,只见朝歌街道上面,人多如蚁,热热闹闹,各铺一片荣象。 正是:集市熙熙攘攘,车马来来往往。商贩弄场摆摊,货郎走街串巷;文人举杯饮觞,渔樵高歌吟唱,君不见,今日荣贵尚归你我有,又难晓明日劳燕各奔何方! 李元运转法力,聚于双目,稍稍一观,便见得浓烈的国运萦绕空中,凝而不散,变换形状,交织成一片炽烈的大红颜色。 这本是他修过的“观气法”,可观万物之气;人有人之气,官有官之气,国有国之气,万千宝物亦各有其气。 “观气之法”,看来容易,其实博大精深,极有妙途,乃是他前世主修的功法《龙虎气运术》中的一门技巧。 所谓“大日照贵人”,贵人头上,自有祥云笼罩,福气加身;大国气端,亦会炽炽如火,兴旺强盛。 与之而反,朝代之末,往往有亡国之气,垂垂不起,沉沉无力。 而李元察观朝歌之气,其表面仍然很蒸蒸而上,十分旺盛,然而实已暗中有所亏损,外强中干,甚而隐隐有妖气在个中盘旋骚扰。 只不过遥目远眺,森严王宫之中,又有一方神秘的仙气腾升,隐隐压制住了妖气作祟,却不知是何缘故了。 按道理讲,李元要么在东海潜修,要么去寻西岐真凤,倒都比为商朝之官来得好;然而他想着余元一年之后便可能要追来,他必须得赶快借助浩大的王朝气运修行才能加快速度,早成天仙。 李元心中默算道:“我前世修行所用之法,乃是“龙虎气运术”,借一国之运力荫蔽自身,顺人间大势而修行,人与运势而合,与天地交泰,自然一日千里,事半功倍。” “只是那后世背景,借不得太多气运,到了这时,倒说不定可夺得那朝代更迭,地覆天翻之运势,一举飞天,成就金仙之位!” 在后世的背景下,已无什么朝廷供养炼丹师,或是使道士成为国之国师,享受一国气运之事,是故此法素来难行。 再兼之《龙虎气运术》又只是龙虎山掌门才可修行之法,所以龙虎山后来的修行者中,大多修的是“出世”清修之道,只有李元曾对之苦心钻研,勤加探索。 为修此道,李元甚至跑到了后世的非洲的原始部落之中,经营多年,成为了一个很大部落的巫师,获得了不少运力,才能快速地增长修为。 这也是在那种灵气匮乏的末法时代下,他还另辟蹊径,敢于冲击天仙境界的原因! “此时我被余元逼迫,头如悬剑,脚如踏针,不若便借着朝歌气运,速速提升修为,再作打算!” 殷商是泱泱大国,包含人族气运,携裹莫逆之势,比起后世的什么原始部落却不知要远远胜过多少了。 若能获得商朝的一部分气运庇护,这对于李元的修行是极其有益的。 李元走至一方小摊坐下,点了一碗阳春小面,缓缓凝视着朝歌宫殿的方向。其间自有皇气、仙气、妖气三股夹杂,妖气藏在皇气之中,而仙气却隐隐在压制妖气。 他心念一动,将其中情况猜了个大概。 “小哥,敢问朝歌近日有何大事发生?” 一位砍柴的樵夫也在面摊歇息,闻声答道:“我听说最近有一件大事,是天子命令朝野上下,进贡美女,据说有一位名作‘妲己’的美人得蒙垂恩,如今夜夜笙歌,天子不再早朝了!” —————————— (注:“天子”的称呼在历史上应该是从周代开始的,然而在《封神演义》原著之中,出现过大量的对于纣王的“天子”之称,所以这里也遵从原著。) —————————— 李元闻得此言,已明其事:此日他入朝歌,正逢上纣王好色纳美,娶了妲己,而阐教十二金仙中的“云中子”进宫除妖,赠了一柄仙家松木剑与纣王,挂于宫中,以镇压妲己妖气。 ——所以才会观得皇气、妖气、仙气三者紧紧纠缠之象。 “亦是运势方好,正合我去邀三分功劳!” 李元心中暗动,口中对樵夫叹道:“哀哉,此事确实不幸之至,我欲进宫一去,劝谏君上,不知小哥可否指点一条明路?” 那樵夫盯着李元瞧了又瞧,看了又看,瞧他一身破烂行装,忽而大笑道:“你是何人?你也要进宫?罢了,我看你一双草鞋,浑身麻布,难不成是个疯子?” 李元只是笑道:“请指条明路,日后我飞黄腾达,自然少不了兄台好处。” 樵夫忙摆手道:“好处不要,你莫牵连了我便是。你且顺着这条路往前走,走过半时辰便是了。” 李元拱手道:“多谢小哥。” 他摸了摸怀中,本无钱币,于是扔下身上仅有的一块海外玉石雕成的玉佩,当作面钱,又将樵夫之面一并请了,这才离去。 樵夫瞧着那块宝玉被收走,又惊又悔,心知李元乃是有钱人,心里明白自己先前小觑了高人,然而李元三两步便走远,他却无缘再去攀谈了。 ······· 话说纣王正从九间殿外,驾辇回宫,一旁自有左右侍卫拥立。一行人尚未至寿仙宫前,忽得一位侍御出见,又道:“启禀陛下,门外又有一位道人求见。” 纣王问道:“可是方才那位献了一柄宝剑的‘终南山’炼气士云中子道长?” 就在此前,有一位道人云中子亦来过此地,还称宫中有妖气作祟,故赠与纣王一柄木剑,以镇妖魅,肃清宫中。 侍御答道:“不是,是另外一位道长,穿麻衣芒鞋,仗一竹拐,似从山中才出来一般。” 纣王沉思半晌,暗忖道:“所谓普天莫非吾之王土,如今就连方外之人也纷纷来朝,看来是我大商当兴,天下归命!” “嗯,此或又是一位高人,请进来罢!” 他只以为王命尊大,至高无上,纵是出世之人也要来朝,其实却不知乃是宫中邪气兴盛,妖怪作乱,方才引得得道之士接连前来。 纣王一面往寿仙宫中起驾,一面令人传呼那位道士前来。 他今日上朝疲累,心中念着一位爱妃苏妲己,所以行得快些,方至寿仙宫前,却不见妲己前来接见,于是心中颇是不安。 他正欲问清原委,只听远处传来一阵歌声,宏亮清彻,远远荡开,歌曰: “海外拜师求修仙,山中闲坐过百年。” “今日入朝见天子,道中散人名李元。” 远处,一位道士,果然麻衣芒鞋,执杖行来,看来不快,却似两足御风,转眼便至纣王驾前。 李元轻稽一礼,说道:“陛下安好,道人李元有礼。” 纣王端坐辇驾上,道:“道长此来何故?” 李元道:“方在宫外,观得宫中显出妖气,故而前来一拜。” 纣王更生惑然,道:“先前来了一位云中子道长,亦是说我宫中有妖气,还赠我一柄‘巨阙剑’,已被我令人挂在分宫楼前,镇压妖邪去了。” “不知.......”他俯身前倾,询问道:“不知道长可否解惑,这妖气究竟从何而来?” 李元笑而不答,只道:“云中子道长之宝剑,虽然灵妙,却又有一妨。” 纣王问道:“妨从何处来?” 李元手指寿仙宫上,言道:“此剑可除妖,却会将此宫中一位妃子妨了。” 纣王心中已有预感,惊道:“不知是谁?请道长明言!” 李元道:“陛下进宫便知。” 正在此时,寿仙宫中有人匆匆跑出,禀告道:“陛下,苏娘娘一时染了暴疾,人事昏沉,卧榻不起!” 纣王看了李元一眼,慌忙下了龙辇,抛开侍卫,急入寝宫。 李元立于门外,不过多时,自有人传他进去。 他进宫后,站在离金色床帐五丈之外,苏妲己正在其中躺着,纣王坐在近旁。 苏妲己身躯上盖着厚被,只露出一张脸。 脸上有柳眉微蹙,樱嘴紧合,水晶鼻,玲珑耳,容貌似花,肌肤如冰,千娇百媚,魅惑十分,正是一副绝世美颜。 她似是有所烦心之恼,又说之不出,额头上微微见汗,双颊泛红,有些病态,模样却又显得说不出的诱人。 “嗯,道长,还请救我。” 她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声如喘息又清脆悦耳,更是让人心神摇曳,心猿意马,有些把持不住。 ps:“天子”的称呼在历史上应该是从周代开始的,然而在《封神演义》原著之中,出现过大量的对于纣王的“天子”之称,所以这里也遵从原著。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封神榜上我无名 第三章 老松木剑 “嗯,道长,还请救我。” 妲己一声呻吟唤出,惹得纣王心疼爱惜,也忙道:“道长,还请救一救苏美人,只要你能使得苏美人安好如初,朕赏你百两黄金,帮你置田办屋,为你封官加爵!” 李元以目光轻轻一瞥躺于床上的苏妲己,见得其眉目一动,眼波传情,仿佛一轮明艳的月亮洒落光辉,直落在新鲜的露叶上面,突然之间展露出极大的魅力,使得他心中暗跳,竟也有些动心。 李元忙定了定神,运转法力,摒除杂念,说道:“此事无难,只需苏娘娘好生讲一讲病情则可。” 苏妲己从被褥中抽出一只莲藕玉手,晶莹透亮,轻轻扶在自己额上,叹道:“陛下!妾身早晨送驾临轩,午时远迎陛下,不知行至分宫楼前候驾,猛抬头见一宝剑高悬,不觉惊出一身冷汗,竟得此危症。妾身恐日后不能再复当初之愿,要离陛下远去了。” 此言一出,纣王又悲又怒,叫道:“云中子妖道,献出魔剑,敢来惑朕之心,朕险些偏信那方士之言,害了苏美人了!” 李元心知肚明,苏妲己本是青丘的九尾妖狐所化,云中子的仙剑本就是为克制九尾狐而挂,苏妲己自会有所反应。 此刻,纣王又望向李元:“道长之话,所言不虚。如今又该运作何法,救回美人?” 李元顺势而道:“将那老松木剑取下即可,陛下可随我来。” 纣王又顾盼苏妲己两眼,随后说道:“好,朕随你去,你切要速速毁掉那妖剑才是!” 纣王宽慰苏妲己几句,立刻起驾,与李元一同离了寿仙宫,行至分宫楼前。 好一座楼,楼高六丈,窗开门敞,坚壁硬瓦,堂皇莫比,屋檐高高翘起,如翼欲飞,果是皇家大气之楼。 此楼前面是九间大殿,早朝之地;后面却是三千后宫,安寝之所。 其屋楼檐上,两个对角之间,正正悬着一柄松木剑,剑长三尺,宽有一寸六分,上面纹理玄妙,颜色古朴,迎风一晃,似又隐隐发着宝光。 纣王遥指此剑,对着李元说道:“道长且看,妖道云中子所进献之物,正是此剑!” 他说罢,命人去摘下木剑,立时焚烧,已有侍卫去寻高梯,却被李元止住。 李元道:“我自有法可落此剑,看好即是。” 他忽扯下一块衣布,咬破手指,蘸了些血,在布料上面以布为纸,以指为笔,龙飞凤舞起来。 “一点灵光即是符,” “世人枉费墨与朱。” “三祭五序诵礼后,” “风雨雷电画不出!” 李元前世是龙虎山修行者,本来精通符咒之术。 封神时候的符咒法术犹不太显,唯有夹龙山飞云洞的惧留孙擅画“指地成钢符”,只是一地一天,却又与李元所使符咒有所不同了。 而寻常道士画符,合该静心、静身、静念;三静之后,又要斋戒沐浴,甚至祭拜祖师之后方可动笔;所用之符纸、笔墨,也都是好生打磨、注入灵气之物。 然而李元此刻三两下便将手中符咒画完,符上显出三横,蜿蜒盘旋,看似古老,隐隐构成一条灵蛇之形,几乎跃纸而出。 他将灵符凌空一扬,飘在空中,那灵符顿时便化作狂风,旋转倒过,猛力吹动起来。 符化仙术,平地生风。 云动水摇,风声大作! 分宫楼边,一阵大风呼啸而起,直吹得飞沙走尘,缨络乱舞,卫士摆晃,纣王退避。众人纷纷掩面呼叫,以为宫中袭来风患! “怎么了?” “哪里来的风?” “好大的风,吹得朕睁不开眼了!” “.......” 一干卫士急急将纣王围在中央时,却见大风忽又停了。 此风来得甚快,去得也甚快。 再一看,李元已将那柄云中子所挂的“松木剑”握在手中,持剑作礼,道:“陛下不必惊慌,方才乃是我画符作术,乘了一阵大风,好将此剑吹下罢了。” 待得风停,纣王这才能睁开双眼,怔怔问道:“这便是那柄巨阙剑?” 李元笑道:“此剑何以称‘巨阙’?不过一株老松!” 他嘴上虽如此说,心中却暗暗惊叹云中子炼器手段之高明,区区一支老松树枝,平平常常削成一柄木剑,居然便可以镇压九尾妖狐苏妲己。 此等造法器之术,却远远超过李元以往所见过的炼器师的水准了。 纣王听得其言,却只对李元的道术高超所钦服,赞叹道:“道长法力果然高深之至,实在令本王佩服万分,大开眼界!” “只是这剑甚是妖邪,道长还是速速拿去焚了,免得再生祸端。” 这柄“老松剑”虽不入后天法宝之列,却也是一件充有法力,蕴藏玄机的上品法器,李元怎会让纣王拿去焚烧? 于是他又撕下一面麻衣布,将老松剑缠绕包裹在内,使得其宝光不露,法威不显。 “剑非妖邪,观其用之。此剑在我手中,已不会妨了苏妲己娘娘,陛下不必忧心了。” 纣王犹在沉思,李元继续道:“若是不信,还请回寿仙宫一看究竟!” 二人在一众卫士的簇拥下,一齐回了宫。 寿仙宫中,妲己果然已容光焕发,精神倍长,又起床来画了妆容,更是显得妖媚万分,动人心神。 李元初见她时,只有病娇之色,此刻却又比之前美艳不知多少,乃是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叠春山,娇柔握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她轻轻一笑,简直有勾魂夺魄,销命蚀骨之功。 纣王见了大喜不已,上前急忙握住苏妲己的玉手,摸了又摸,一对眼睛再也离不开妲己的脸庞, 而妲己一面低头娇羞,一面却暗暗看了李元两眼,问道:“陛下,那位就是把我救下来的道长么?他的穿着打扮看起来好似山中才出来的一般。” 纣王忽然回神,答道:“是了,这位李元道长果真是神仙高人,他方才一道符画出,竟然唤来一阵大风,便将先前云中子所献的那柄害你的木剑吹落下来,而后美人的病患自然就好了!” 苏妲己娇柔道:“那这位李元道长可真是妾身的救命恩人,再造父母!” 纣王道:“不错,朕一定要好好地赏赐他!” 苏妲己低低地道:“陛下要赏赐他什么呢?” 纣王沉吟道:“赏他黄金百两,在朝歌城中赐他一间大屋,然后......” 他话至此处,突又停住,倒是在犹豫要封赏李元一个何等的官职。 苏妲己却恳求道:“陛下,今日有妖道前来卖弄魔剑,明日若是那妖道去而复返可如何是好?不若让李道长留在宫中吧。” 纣王点头道:“也好,李道长,你可愿留在宫中,为朕与爱妃驱散妖患,除去魔障?”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