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点来生》 正文卷 楔子 秋风萧瑟,一片片落叶,随着风儿起舞,慢慢洒落大地… 清晨,李家村的村口,里正李大牛手里拿着一个粗布包裹,眼里满是愧疚担心的望着眼前的几个孩子,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开口: “此去艰难无比,危险重重,外面的世道不好走啊。”低头顿了一下又道: “四丫头太小,如果你们还想留在村里,叔……会帮你们想办法……。” “里正叔叔,四丫不怕。”清脆的女童声响起,好似风铃,随风而去。 “谢谢里正叔,我们已经没有回头路……就算村里还能容得下我们,我们…也不愿在这了。”于正竹一手牵着弟弟妹妹妹,神色坚定。 从前活泼调皮的于正梅,经过一连串的打击,虽然年纪不大,但浑身也稳重了很多,此时也满是坚韧的眼神望着里正。 “既然你们决定,叔也不劝你们……,这个包袱你们拿着。”李大牛把手里的包裹递给于正竹。 “别推辞,里面有你们的身份路引。”看到于正竹准备推拒的双手,李大牛瞪着眼睛道。 于正竹看了看旁边的弟弟妹妹一眼,两人单薄的衣裳在风中鼓荡… 最终还是接过了包袱。 他拉着弟弟妹妹两个,向李大牛弯腰深深鞠了一躬。 …… 风,呼呼肆虐,席卷着落叶吹向前行的兄妹三人,李大牛望着远去的人影,心里满是苦涩担忧。 已是深秋,冬天渐临,此时上路,艰难重重!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卷 第一章 启程 “四丫,冷不冷?” 于正梅侧过头问于小语。两人此时蹲在路边的草丛里,等着二哥于正竹。 “三哥,我不冷。” 于小语闪着亮亮的眼睛。 于正梅摸了摸妹妹的头,目光坚定。 “四丫,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找到大哥的,到时候我和大哥二哥一定会让你重新有一个家。” 于小语看着身边严肃的二哥,重重的点了点头:“我相信。” …… 此时,对面的树林里,隐隐传来车轱辘的声音。 于正梅拉着于小语的手跳起来:“四丫,走,二哥来了。” 这条荒道,是从前他们兄妹发现的,正好这次把他们的家当藏在这边的林子里,两人望了望道上,除了他们两兄妹,就剩草木虫鸣。 他们俩快步迎上去,看到二哥牵着驴车走出来,两人加快了脚步。 “二哥,东西都还在吗?”于正梅紧张的看了看。 “在着呢,别急,先把四丫放上来。” 于正梅连忙把妹妹抱起来放到车上,二哥已经弄好了一个小窝,于小语躺靠着刚刚好。 于正竹两兄弟一人坐一边,挥起鞭子,伴着晨雾,迎着朝阳,希冀前行… …… 于小语靠坐在驴车上,摇摇晃晃,连日来的紧绷情绪松了一点,思绪也慢慢涣散开来。 于小语来到这个世界三年了,按照这个世界的说法,她已经四岁。 对于小语来说,踏上旅途,进入陌生的世界,就算前路迷茫,危险重重,也要比待在李家村好。 上一世,她身体健康,能吃能睡,平平淡淡的过完一天,按照往常的时间闭上眼睛睡觉,一夜无梦。 等到再次睁眼时,她已经是一个新生婴儿,她被一个干净温柔的女子抱在怀里。 于小语不知道她到底遇到了什么,上一世虽没有经过大风大浪,却也从磕磕绊绊到平淡从容的过完了一生,所以坦然的面对,当做是带着记忆重新投胎做人了! 或许她带着记忆重生,总是有些特别,过目不忘,适应力强,,但也没有特意去发掘自己拥有些什么能力,只是顺其自然的融入这个家庭,以及这个史书上没存在过的世界。 …… 大夏建朝百年有余,百姓安居乐业,称得上国泰民安。 李家村,李姓居多,家族颇大,于姓次之,剩下一些其他姓氏,都是前朝战乱时期迁移而来,已有百年历史。 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村民扎稳脚跟,立足于这片土地上。 秀才于清风在李家村颇有地位,是李家村这十几年来唯一的秀才,虽然应举屡试不第,但凭借秀才的身份,以及办事能力在县衙谋了一份出路,是谷林县县令身边的一名押司。 多年来在县衙人缘很好,家中也富裕。青砖瓦房,十亩良田,还有三个出色的儿子,与妻刘秀娟琴瑟和谐,且妻又身怀六甲,羡煞旁人。可天不从人愿,祸从天降,打破了这个和乐的家庭。 谷林县县令胡不为,在他的治下,谷林县百姓富足安康,一片和谐。然,这只是表面上,暗地里,欺男霸女,家破人亡的事情不在少数。灭门的知府,破家的县令,胡不为在谷林县一手遮天,掩盖了他的一切罪迹。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胡不为又一次的逼迫一名良家妇女时,其家人举全族之力,将之状告到府衙,换来的却是官官相护,为了给百姓一个交代,在上头的示意下,胡不为找了个替罪羊以平息民意。 很不幸,于清风就是那个被挑中倒霉蛋,不知道为什么会挑中他,也许胡不为看不惯于清风在衙门里的好人缘,感觉比他这个县令还要受欢迎,凭什么,他才是谷林县的头. 他忘记了于清风这几年的兢兢业业,于是,于清风锒铛入狱,受尽酷刑,被迫画押,最终因伤势过重,在狱中含恨而终。 这一切都发生的太快,快到于清风措手不及,没有跟家人交代一句就天人永隔。 当消息传到李家村时,一片哗然… 刘秀娟突闻噩耗,动了胎气,好在孩子已经足月,因年纪偏大,艰难生下于小语。 利益面前,人性丑露。 于家家族内部本就觊觎于清风家的家产,一栋青砖瓦房,十亩良田。所谓患寡不患均,就算得不到好处的其他村民,也只是冷眼旁观。 于清风的叔伯兄弟,开始想尽办法从一众妇孺手中谋得好处。 唯独里正李大牛曾与于清风交好,冒着风险,对于家兄妹伸出了援手 大哥于正松从父亲死后,一直奔波在家和谷林县之间,因为绝对相信父亲的为人,试图找出证据为父亲正名。 因于清风生前的为人,他的同僚心有戚戚焉,还是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告知了于正松,以此打消他心中的念头,连府衙那边都不了了之,想为他父亲翻案,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于正松的举动,引起了胡不为的注意,他找了个由头,将于正松抓了起来,给他编排了罪名,发配到邻县平安县的矿场。暗中发布了斩草除根的命令,包括还在李家村苦苦挣扎的妇孺。 刘秀娟心受打击,又艰难生产,产后忧虑成疾,此后一直缠绵病榻。 半年前听闻了大儿子的消息,更加一病不起,矿场是什么地方,人人都知道,那是九死一生。加上叔伯欺凌,雪上加霜,虽放不下儿女,但最终油尽灯枯,撒手人寰。 父死母亡,大哥身陷矿场,彼时,于正松十四岁,于正竹十岁,于正梅八岁,于小语未满三岁。 从前幸福快乐,天真烂漫的几个孩子,在一连串的打击下,迅速成长。在胡不为的逼迫下,于正竹兄妹三人一致决定,离开李家村,去矿场寻兄。 三年一换的县令,胡不为不知为何没有调迁,今年是他在谷林县的第四年,按照三年一换,在任期内,胡不为在谷林县还有两年。 两年,足够把于正松几兄妹弄垮,族内的亲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只会落井下石,母亲刘秀娟在嫁给于清风之前只是一个孤女,他们已没有退路,唯有离开,积蓄力量。 于正竹此时虽然只有十岁,但因之前生活条件好,长的非常高大,比同龄的小男孩要高出许多,加上家庭的变故,一下成熟了很多,像个十三四岁的少年。 半年前,他领着兄妹几个操办完母亲的丧事之后,找到里正李大牛。央求他帮忙把自己家的十亩田地卖出去,还有宅子一并卖出。 李大牛听了之后吃惊之余,连忙劝阻,几个小娃娃,就这样走出去跟送死有什么区别。 可是又一想,这两年有胡不为在谷林县,他们兄妹几个一样没有活路。况且于正竹也说了,他们需要钱,还在平安县矿场的兄长,在等着他们相救! 李大牛无奈摇头,只能帮他们去打听消息。十亩良田,并不是多大的买卖,但有胡不为从中作梗,想卖出去也无人敢接手。在胡不为心中,于家兄妹对他而言,只不过是猫戏老鼠,闲暇时的乐子。 于家兄妹抓住空子,让李大牛帮他们找到了买主。一亩上好的良田可以卖到十一二两,最终李大牛以十两一亩的价格帮他们卖了出去,有胡不为这个威胁存在,能以这个价格卖出,也算买主厚道又胆大。不过买主既然敢买,自然有对抗胡不为的实力。 至于宅子,李大牛想以二十两的价格买下,这样以后兄妹几个想回来,他再还给他们就是。于正竹不答应,既然李大牛想要买下,他准备送给李大牛,反正就是不会便宜想抢占他家家产的那帮于家人。 李大牛知道他们需要钱,怎么会接受,最终两人约定,宅子过户给李大牛,若以后他们兄妹还回来,就还给他们,免得被别人侵占。至于李大牛以后会不会失信,于正竹想,里正叔叔帮了他们这么多,房子送给他又何妨。 这一切都在暗地里进行,任那帮于氏族人为夺他们家产尽显花招,兄妹几个沉默不语,默默为离家而准备。 今天就是他们兄妹几个准备离家,前去平安县矿场的日子,为了这天,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发,因为早一点到达平安县,就能早一日见到大哥于正松。 距离于正松去到矿场已经将近一年,晚一天去,大哥就危险一天。其实他们早就想去寻于正松,无奈母亲病情危重,家里为母亲抓药看病早已没有银钱。种种情况下拖到今日才出发,他们早已心急如焚。 昨天他们就把家里的东西都收拾好,放在家里的驴板车上,只要能用的上的,全部都带上。半夜于正竹把驴板车牵到他们以前发现的山谷里。早上跟李大牛告别时,兄妹几个身上都只有一个小包袱。 当暗处观察他们的人,终于发现他们有异动的时候,已经失去了他们的踪迹。他连忙跑到县衙去向胡不为汇报。 胡不为得知后,只是不屑的笑了一声:几个毛头小子而已,能翻起多大的风浪,真以为外面的世界很容易吗!随后吩咐手下,继续暗中注意兄妹几人,有机会就像他们发难。 只是,莫欺少年穷,胡不为最终会为他今日的决定而后悔终生!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卷 第二章 于小语 太阳渐渐高升,带走了深秋的寒气。红叶纷飞,落地化泥,只是路人无暇欣赏这凋零的美… 驴板车上塞满了东西,于小语手里拿着村长给的包袱,打开查看。 里面有一百两银票,几锭碎银,少许铜板,还有路引及他们兄妹几个的身份证明。 一百两银票都是小额十两一张,应该是他们卖田的钱,几锭碎银和铜板应该是李大牛给他们几个路上方便用的,包括银票弄成小额也是。 于小语感慨李大牛的细心,把情况告诉两个哥哥。 “大牛叔跟爹爹从小就要好,这次不留余力的帮助我们,你们都要记在心里!”于正竹叮嘱着弟弟妹妹。 “嗯,我们会记住的!”于小语和三哥同时点头。 于正梅回头看了看于小语,两人相视而笑。 “二哥,这些银钱怎么办?”于小语开口问于正竹。 “四丫,你都收着,我可是相信你藏东西的本领。”于正梅回头,朝妹妹挤眉弄眼。 “三哥……”于小语对三哥的眼神不满,软糯的女孩童音,暖透了前面两个哥哥的心,听到妹妹声音,连日紧皱眉头的两人,脸色缓了下来… 对于弟弟的提议,于正竹非常同意,显然对于小语的这个能力他非常认同。 “就按梅花说的办,四丫,你都收起来吧,这车上的东西都归你管。” 于正竹点头附和。 对`梅花`二字,于正梅瞟了瞟二哥一眼,无声抗议。 “那不行,你们身上也要放点应急的银钱。”于小语脆声道。 “嗯,确实要给我们点,这一路上要掏钱买东西都让二哥来。这样四丫安全点。”于正竹正色。 “记住,四丫,这一路上尽量不要出声,一切都由我们来。”于正梅也道。 于小语接受到了来自兄长们的浓浓关心。 “知道了…” 她把钱分成了三份,一份十两银票还有几锭碎银及铜板给了二哥,一份十两银票给了三哥。剩下的她自己收着。 清完这些又躺靠在车里,伴着车轱辘咚咚咚的声音一路摇晃前行。 …… 是的,于小语对自己藏东西也很有信心。 在听闻大哥于正松发配矿场那时,母亲刘秀娟在打击之下,雪上加霜,没过几天便丢下几个孩子撒手人寰。 兄妹几人悲痛不已,于氏家族之人听闻后,心思各异。但不管怎么样,死者为大,兄妹几人还需靠着族人料理母亲的身后事。 那些天,家中来人进进出出,异常慌乱,不少偷鸡摸狗之辈顺走了家里的一些物件,兄妹几人气愤不已,但兄弟两人分身乏术,她年纪尚小,别人根本不拿她当回事,家中如入无人之境。 在又一个好吃懒做的本家族人进到他们家内房时,她又着急又气愤,父死母亡,大哥生死未卜。 因着这几场变故,家中早就捉襟见肘,眼看着与她家不知隔了几层的婆子,在房中翻箱倒柜,她胸中生出一股戾气,发出刺耳的尖叫声来, 那个婆子做贼心虚,身体慌乱一跳,回过头来冲她咒骂一声,赶忙冲了出去。 她立马蹦着小短腿,小脸蛋绷得通红的使劲关了门,冲到家中仅剩的银钱收藏之处,将钱匣子抱在手里。 不知是不是因为太激动,身体过于用力,右手手腕上那个淡粉色的胎记感觉突然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随着痛感袭来,那个钱匣子突然不见了,望着空空的双手,饶是以她前世淡然的性子也不禁吓了一跳。 过了好久她才回过神来,把双手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确定自己没有眼花,钱匣子确实不见了,这才骇然起来! 她回想了一下刚刚的情况,手里抱着的与其说是钱匣子,其实是一个首饰盒,像前世装手镯一样四四方方的盒子, 只是这个盒子做工精细,古朴盎然,不知道是父亲祖上传下来的还是母亲祖上传下来的,算是家里的传家宝。 本来也不是用来装钱的,家中富裕时另有储钱罐,后来银钱用的差不多了,只剩几钱碎银子才收到这个盒子里。 所以刚刚下意识的想保住家里最后一点家当,可现在这个盒子不见了。 她反复回想刚刚的情况,对了,刚刚好像手腕上的胎记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因为紧张忽略了,她连忙举起手来凑到眼睛边上查看。 大概脉搏处有一个淡粉色的胎记,平常其实与皮肤一体,不仔细看看不出来。 现在看好像比平时的颜色深一点,她摸了摸胎记,也没什么伤口,对刚刚的刺痛来源很疑惑,又想着小盒子的事情,突然小盒子又出现在手中,吓得她差点扔掉。 惊讶之余又有种失而复得的欣喜,连忙打开盒子,剩下的那两块小小碎银静静的躺在那里,盒上盖子又仔细查看的一翻,没有发现什么机关,百思不得其解之下,突然她想到了什么…… 她手中拿着盒子,闭着眼睛摸着手腕的胎记心中默念:收…… 果不其然,盒子不见了,她欣喜的睁开眼睛,前世的闺蜜是书虫,自然从其嘴中多多少少听到穿越、空间等词汇。 她是穿越还是重新投胎做人暂时不知道,但有空间应该是差不离了! 等到母亲安葬,家中稍微平静一些时,晚上她一个人悄悄的摸索,大概知道了盒子的具体情况。 她把盒子拿出来时,也就和平常一样,就是一个首饰盒子,收起来时,她脑海中仔细观察了一下,盒子的空间大约只有一立方大,没有像闺蜜看的书中说的,鸟语花香,亭台楼阁,泉水汪汪…… 就是一个可以存放物品的大柜子,不过就算这样,也算意外惊喜了,空间虽不大,但也为后来兄妹几人的一路奔波提供了很多便利! 盒子的特别之处她并没有和兄长们说,只是告诉他们自己很喜欢这个盒子,想自己收着,于正竹他们欣然同意,家里也没什么好玩意了,一个小首饰盒而已,妹妹喜欢就给她玩! 后来闲暇时她总找机会和兄长们玩猜猜猜的游戏,她拿着一些小东西,在他们注视的情况下,双手伸进大大的袖筒,暗中收进柜子里,拿出来时两手空空,于正竹他们每次都找不到东西藏在哪里,惊讶之余又觉得妹妹鬼马精灵, 看妹妹这么厉害,便干脆把家中剩的银钱也归她收着,一来她藏东西这般厉害,二来那些贪婪之人一般也想不到这么小的娃娃身上不会有什么贵重物品,他们本身也没多大,也没养过孩子,丝毫不觉得这么小的妹妹有什么怪异之处。 何况妹妹向来懂事又乖巧,家中也帮着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渐渐的,于小语说话哥哥们也会重视了! 临行前,柜子里她收拾了兄妹几人的换洗衣物,家里的粮食米粮之物也全都带上了,也就百来斤大米,几斤面粉,占了大半柜子,加上些零零碎碎,满满当当的没有一丝缝隙。 家里还有一辆值钱的驴板车,早就有人眼红觊觎,于正竹聪明,让李大叔打着借用的名义一直寄放在他家,临行前一天晚上,才牵回来。 于小语连忙从柜子里拿出三分之一的大米出来,这段时间以来,兄长们忙前忙后,基本上是于小语管着他们的伙食,灶台太高,好在家中厨具颇多,有烧水的小炉子、小锅。 她用着挺顺手的,于正竹他们看着惊讶又心疼,惊讶妹妹的本事,又心疼她的懂事,本身在家庭变故之前,他们也是宠大的孩子,每天除了学习就是给母亲帮点外面的活,摘点菜,打点水什么的。 再不然和村里的小伙伴们玩一玩,自然不懂得做饭其实是一件繁琐的事情,只当是妹妹跟母亲学的。 吃过几次妹妹做的饭之后,吃饭的问题上,就一直是妹妹吩咐要准备什么,他们就去帮忙,其它的就给妹妹自由发挥了。 所以家中存粮他们也不是很清楚。于小语拿出一些粮食,又换了一些别的东西存在柜子里。 驴板车上放了垫了一床棉被,又折了一床棉被,要考虑到一路上的风餐露宿,又要衡量一路上的颠簸需轻车简行,删删减减,还是装了一车东西,剩下家里的东西都交给李大叔去处理了。 于小语把一些常用的东西拿出来一点放在驴车上,差不多也有一车。 为了防止颠簸物品散落,于小语还特意提醒兄长们想办法固定好车上的东西,于正竹笑着夸她聪明。 太阳已到头顶,虽是深秋,中午的阳光依然毒辣。 兄妹几个已经奔波一上午,于小语从来没有坐在这样的车上颠簸过,第一天着实吃不消,虽然二哥已经把棉被垫在下面,于小语毕竟还小,还是颠散了架。 可她知道,兄长们只会比她更累,他们何尝不是第一次这样出远门,也都只是半大小子,可他们都咬紧牙关,不喊一声,他们比她想像中的还要坚韧。 于小语没见过她的父亲,但听兄长们说,这一世的父亲身材高大,虽说是书生模样,却充满英气。母亲曾说三个哥哥都像他,特别是二哥于正竹最像。 三兄弟都已启蒙,于清风亲自教导,据说二哥三哥读书天赋都挺高,让他看到了希望,他自己放弃了科举,全力教导三兄弟。 如今他们虽然前路迷茫,但于小语决定一定会让他们继续学业,不管是为了什么,取得功名,是能在这个世界自由活下去的最大保障。 何况,取得功名,还要回家为父亲翻案,怎能让仇家逍遥法外,还有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无论是李大牛,还是肯买他们田地的人,至少有恩必报。 …… 于正竹看了看弟妹,抿了抿干干的唇,望着前方的树荫道: “梅花,四丫,坚持住,到前面树底下我们就休息!” 两人不说话,默默坚持。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卷 第三章 寺庙过夜 终于,驴车停止了摇晃,于正竹把妹妹抱下来,然后解开套子让驴吃草休息,两人一个颠簸的想吐,一个腰酸腿麻。 反观于正梅,或许他体质异常,下了车后龇牙咧嘴,稍稍活动一下,没一会又生龙活虎起来。 “梅花,看你没事的很,你去车上拿吃的和水下来吧。”于正竹对东张西望的于正梅吩咐。 于正梅虽无比怨念`梅花`二字,但对方是自己的二哥,只得每次无声抗议,不然早就揍得对方鼻青脸肿。 “三哥,还是我来吧…” 于小语见三哥正望着驴车上的东西发呆,他根本不知道吃的放在哪。 于正梅转过身,把摊坐在地上的妹妹抱起来放在胸前:“还是你来吧,省得我把东西都翻乱了!” 于小语习以为常,反正都是小孩,况且又是自己的兄长,抱就抱吧! 于正梅把妹妹放回车上,就看见她在那一大堆的东西里面翻翻找找,没一会儿,递给他一个包袱,一个水囊,然后放下东西,把妹妹又抱下来。 兄妹三人在树荫地下,躲着午时最烈的太阳,一人手里拿着一个白馒头,就着水吃了起来。 果然饿的时候吃什么都香。 三人一边休息一边吃东西,本来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赶赶往平安县,但于正竹怕弟妹第一次出远门身体受不住,驴子也要休息,还是打算歇上一个时辰。 休息的间隙,于小语问:“二哥,我们走的这条道对吗?” “四丫放心,里正叔叔家有亲戚在平安县,他每年都会走这条道去亲戚家,熟悉的很,他已经详细告诉过我,比起走谷林县道,这条路虽然绕了点,但能避开胡不为,总要安全点。”于正竹摸了摸妹妹的脑袋。 此时于小语心中焦急的,担心矿场里的大哥。 大哥于她而言,就是她这辈子的父亲,她出生时,父死母病,婴儿时期,是大哥一手照料她,像父亲一样抱她,像母亲一样喂养她。 于正松对这个乖巧可爱的妹妹也是疼到骨子里,谁家有个这样省心聪明伶俐的孩子,谁会不疼! 于正竹望着眼前小小的人儿皱着眉头担忧的样子,开口安慰:“四丫放心吧,大哥一定会没事的,他那么聪明,一定知道怎么保护好自己。” …… 休息了一阵,太阳弱了一点,兄妹几人再次启程。 从李家村到平安县,李大牛告诉于正竹他要赶两天的车,也就是明天下午他们才能到达目的地。 途中还要休息一晚,黑灯瞎火的夜晚不能赶路,否则与找死无疑。 他们得尽快赶路,找到可以住宿的地方,不然只能夜宿路边。 经过上午的适应,虽然仍旧不舒服,三人状态要好一点。 但总归都是第一次长途跋涉,渐渐的坚持不住。 太阳渐渐西斜,仍没有看到李大牛说的路边废弃的寺庙。 于正竹看着弟妹强撑着,一路上没喊过一句,他从没这么急切想要有间屋子,能让弟妹好好休息,可他也忘记了,他自己也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 太阳马上就要落山,只剩天边如火的彩霞… 终于,在天黑之前,兄妹三人看到了寺庙的屋檐,此时驴子已经呼哧呼哧的大声喘气,好像感觉到主人的情绪,马上就可以到达地方休息,使出最后一点力气前行… 太阳落下山头,天边最后一点余晖暗淡下来,深秋季节特有的寒意随风乱窜,吹的人畜颤抖。 兄妹几人到了落脚的地方,终于不用夜宿野外。 于正竹把驴车牵进寺庙,心一下子踏实下来。几人忙了开来,于小语把要用的东西都找出来递给两个哥哥,让他们搬到寺庙里去。 进了寺庙查看一翻,发现还算干净,除了灰尘,就只有墙角有点蜘蛛网。 于小语心中猜想的乞丐满屋的现象没有出现。也是,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怎么会有人。 偷偷吐了吐舌头,心想:肯定是前世狗血剧看多了!乞丐也是要生活的,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怎么生活… 于小语指挥两个哥哥动起来,二哥去安置驴车,三哥趁着天还没黑透,去周围找些干柴,不然深秋的夜晚也是很冷的… 对于妹妹小大人的样子,两个哥哥已经见怪不怪了,妹控已然形成。 趁着兄长们忙的功夫,她也没闲着,利落的准备着晚饭的晚饭,大家都累了一天,晚上这顿一定要吃饱一点。 条件简陋,她准备焖顿米饭。带了一只陶罐,先下了三个人的米饭,从李大叔那得知这座寺庙有一口水井,装好米放在陶罐里,放在一边,这个小身板还打不动水,等兄长们回来帮她打水。走的时候就考虑到要在外做几顿饭,所以准备了一点青菜及腌制的几块腊肉。 调味料之类的东西小,不占什么地方,菜刀也带上了,除了做饭用,一路上也不知会遇到什么凶险,必要时可以当武器用。 过了一会儿,于正竹先回来了,她连忙让兄长打点水来。接着于正梅也带着干柴回来了,生火烧东西自然得做个简易灶,这也难不倒他们,搬了几块大的石头把陶罐架起来就行。 米淘洗干净后,加了适量水盖上盖子放在临时的灶上先焖起来。 生了火后,小小的寺庙里瞬间充满烟火气息,好在秋天的树枝本就干枯易燃,一会儿明火就很旺了,围在火堆边逐渐暖和起来,驱散了一点深秋的寒意。 等到水快干的时候,于小语取出小块的腊肉,叫二哥切成薄薄的片状放进陶罐里,腊肉本就偏咸,她也就加了少许盐继续焖。 没过多久,米香加上腊肉独特的香气扑鼻而来,本就饥肠辘辘的几人感觉更饿了。 “四丫,应该可以吃了吧!”于正梅摸着肚子望着冒着香气的陶罐! 兄妹几人从小到大,家庭条件一直不错,一直没怎么挨过饿,这种饥饿感很少体会。 “在等一会会就行了。” 说完,于小语接着吩咐二哥小火再焖一会,同时迅速的揭盖把准备好的青菜段铺了一层。 “三哥,把这个壶去洗一下,然后装满水过来。” 于正梅听话的去了! 等到火堆剩下点点火星时,于小语拿了块家里厨房用的抹布让二哥把陶罐端了下来。 这时于正梅也提了水壶过来,重新生起旺火烧起热水。 三人注意力都转向晚饭,于小语拿出餐具,又拿出一小罐在家时自制的辣萝卜干,在青菜上铺了一层,切得细细的萝卜干,加上碎红辣椒,看起来更好吃了。 她先让二哥把米饭上下搅拌一番,腊肉肥瘦相间,知道肥肉会冒出油来,所以焖的时候没有另外加油,罐壁和罐底起了一层锅巴,米饭和上面的菜肉混合在一起,于小语也忍不住了,催促二哥加快动作。 “好了,先给四丫装。”于正竹呵呵笑着。 当米饭和腊肉以及嘎嘣脆还带着微微辣味混合在口中时,她不由得眯眯眼发出满足的叹息声。 在这食物烹饪单一的年代,这样的搭配自然让两个哥哥吃的满脸满足。 最后满满一罐米饭,三人连带锅巴吃的干干净净。 等水壶里的水开了,二哥倒了热水洗干净餐具收拾好,又重新烧了热水,准备洗漱。 三哥整理了墙角凌乱的稻草,还翻了一遍看有没有虫鼠,接着在稻草上铺了一床被子当垫子,又把另外一床被子拿过来当盖被。 一家人从小就很爱洁,特别是于小语,身上总是干干净净的,加上明眸皓齿,很漂亮的一个小姑娘。 见过她的人很难不喜欢她。 三人洗漱好之后,把火堆在安全的情况下,移到离他们更近的地方。 寺庙周围还算比较空旷,也就前面一个大门,他们把大门关上,准备休息。看着还算安全,也就不打算晚上守着。 于小语年幼,睡在两个哥哥中间, 睡前三人都很累,没有什么力气说话。伴着柴火的‘噼啪’声,很快就进入梦乡! 只是于小语在彻底睡着前,一直迷迷糊糊的在盘算接下来的路程。 首先要的是打探大哥下落,找到大哥后怎么救他出矿场,救大哥出来肯定需要银钱。 还有几个哥哥都在长身体的时候,半大小子,吃穷老子,饭量都不小,剩下的这些也不知道够不够。 肯定要想办法赚钱。 这些先不想,首要任务是救出矿场里的大哥。 三人从未想过大哥会不会遭难而死,救大哥就是目前他们为之努力的信念。 火光渐渐熄灭,只剩余温暖着被子里的三兄妹! 两大一小的头颅挨在一起,稚嫩的脸庞充满坚毅!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卷 第四章 改变 天刚破晓,晨光穿过门缝透进寺庙,地上只剩一堆余灰。 于正竹揉了眼睛先爬了起来,三人睡在一起,晚上还算暖和,睡的还算踏实,到底身体年轻,昨天的疲惫一扫而空,又生龙活虎起来。 听到动静的于小语也醒了,睡前脑子一直迷迷糊糊的运转,早上起来睡眼惺忪。 “四丫醒了!再睡一会吧,等哥哥先烧点热水”。 于正竹看着迷糊的妹妹,手上不停的加柴把火生起来。 干柴遇火即燃,热温四散开来,平添了些许暖意! “二哥,昨天壶里的水是烧开了的,现在可以灌到水囊中。” 于正竹闻言连忙把水囊拿了过来,壶里的水还有点余温,灌在水囊中正正好。 于小语想着今天还有一天的路程,早点到平安县更好安排,想着这些也坐不住了,连忙爬起来整理。 于正竹把水囊灌满,又重新加了水烧热用来洗漱。 于小语稍微整理一下,让二哥把昨天焖米饭的陶罐拿过来,加了米准备熬点粥。 听到动静的于正梅也连忙爬起来抓抓脑袋:“二哥,四丫你们都起来啦!” “梅花,快起来吧,收拾完我们早点出发。”于正竹催促。 “二哥,说了多少次,不准这样叫我,再叫我真的揍你了……”于正梅一阵恼火。 “呦,还长脾气啦。试试看到底谁揍谁。” “当真以为我不敢揍你是不是?” “梅花不挺好的嘛,爹以前说过,梅花品性高洁,不畏严寒,素有傲骨之风,这是夸你呢!” “这我当然知道,爹爹给我们取名为松、竹、梅,就是希望我们像它们一样傲骨迎风,挺霜而立。” 于正梅斜瞥他一眼:“可我从二哥嘴里可听不出来夸赞的意思,倒和村里的桃花,李花,翠花没什么区别。” 于正语闻言扑哧一笑…… “是吧,连四丫都知道。”于正梅哼哼。 “好…好…好,三弟,这总行了吧!别磨蹭了。” 于正语笑着看着拌嘴的兄长们,这才觉得像是十几岁的少年。 一通忙活,于小语在熬着浓浓的米粥里,加了些许盐巴,再把最后几片青菜撕碎放在里面缓缓搅拌,不一会儿米香扑鼻。 几人瞬间感觉腹中空空如也,昨晚装进去的米饭好像不翼而飞。 三人分食了一罐粥,天色大亮,看着天边的金光,想必今天又是艳阳高照,得趁着上午多赶点路。 几人飞快的收拾好行李,出发前,于小语叫住两个哥哥,让他们蹲下来,然后从灭掉的火堆里捡来几根细细的还未烧尽的树枝。 在吃饭前,看到两个哥哥说笑的模样,分明少气十足,虽然两人长的高大,但从脸上还是能看出些稚嫩气息。 特别是三哥,才八岁多。 这一路上不知道会遇到哪些情况,这样的年龄在外行走比较打眼。 前世自己是一位高级化妆师,前半生从学徒到出师,跟过剧组,电视台,也曾是某位明星的专任化妆师。 后来办过培训班。到了后半辈子,积蓄够多,生活无忧之后,便把培训班给专人打理,自己则天南地北的旅行。 后来走不动了,回到了和丈夫最初相遇的城市落脚,过着平淡的晚年生活。 上辈子她和丈夫两情相悦,成为一名军嫂,可十年后丈夫因伤去世。 他走到时候只握着她的手笑着说:别哭! 她泪眼朦胧的望着,他最后一声叹息淹没在她的哭泣声中…… 她从小孑然一人,他是她最亲最爱的人啊! 打击之后,她把这份刻骨铭心的爱装载在心中,活出两个人的幸福,也算无憾了! 虽说很久没帮人化妆,毕竟是干了半辈子的职业。 她先在于正竹脸上涂涂画画,改变眉形加粗加深……没过多久,清秀的脸庞显的刚毅起来,十岁的年龄加上他的身高,看起来大了好几岁。 于正梅惊讶的看着她道:“妹妹,我都快不认识二哥了。” 于正竹则茫然看着两人:“怎么啦?” 出于对妹妹的喜爱,在于小语在他脸上涂涂画画时,他也只是宠溺的看着任她玩,并没察觉自己的变化,的对,我们年纪大点路上要是遇着什么人看起来也安全点。” 于正竹则回过神道,不过接着双眉紧蹙:“妹妹你是怎么想到的,而且你怎么会这样画呢?” “对呀,对呀……”于正梅也闪着好奇的眼光。 “啊!” 仓促之间,于小语转了转眼睛,想到了一个借口:“有段时间不是有一个戏班子来村里嘛,李大叔家的妞妞姐姐带着我去看了,然后在一个屋子里,我看到有人就是这样画的。” 于小语嘟着嘴巴:“对了,我还看到一个很好看的叔叔进去后,变成了漂亮姐姐出来了。 可惜我没有那些好看又可以涂在脸上的东西,要是有,我也可以把二哥变成漂亮姐姐,保证比那个叔叔还好看。” 她信誓旦旦的摸样让于正梅扑哧一声在旁边指着哥哥哈哈哈大笑起来! 于正竹沉着脸望了他一眼,接着转过头来望着妹妹也忍俊不禁的笑起来。 “二哥最好看了。”于小语闪着眼睛嬉笑。 他摸着妹妹头,无比宠溺:“四丫真厉害……” “那当然,大哥二哥三哥都厉害,我自然也厉害。”于小语一脸傲娇。 于正梅捏捏她的鼻子捉弄:“就你嘴甜。” “二哥,你看三哥……”她跺脚躲着于正梅。 “好了,收拾好出发了!”于正竹摸摸她的头动起来。 “二哥,不要总摸我的头……” 插科打诨一阵,于小语心中暗呼一声:应该过关了吧! 前世的化妆术堪比易容,妆前妆后完全是两个人,有时甚至雌雄难辨。 妹控的兄弟俩压根就没想这么多,在他们心中妹妹自然是最好最聪明的。 收拾好东西,再次查看了火堆没有火星之后,几人赶着驴车从寺庙出发了。 此时太阳刚冒出半个头,映着周边的云彩绚烂无比。路边草丛叶片上还带着晨露,驴车的路过,震得它们频频点头。 “李大叔说,从寺庙出来以后一直走,大概午时会路过一个岔路口……”于正竹一边赶车一边说着。 从他的描述中,于小语脑海中大概了解到接下来的路线。 岔路口向右走一里多地有一个村庄,属于平安县管辖。 村庄后面就是安林山,安林山绵延百里,阻隔着两县的交通。 只有最北边有一条官道连通两县。谷林县城在辖区最东边,而平安县城辖区最西,中间布满村落且隔着安林山。 如从李家村出发走两县相连的官道,地势平坦路途要好走到多。 但为了避开胡不为,他们还是选择走李大叔告诉他们的路,虽然没有官道好行,但驴车还是勉强能通行,况且这条路程更短,走官道的话要绕一大圈。 岔路左边就是通往平安县城了,只要中午能赶到岔路口,下午就能到达平安县城,脚程快的话还能赶上进城。 如果赶不上进城,城门往左,有一条道通往附近的牛家村,村口有一户人家,是李大叔的远亲表姨。 表姨夫家姓陈,腿脚不便。 陈婆婆早年丧夫,独自拉扯儿子长大成人。 儿子很多年前出门走商,结果一去不返,村里风言风语,风传儿子客死他乡。 但陈婆婆一直坚信儿子有一天会回来,至少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与其在村中听刺耳杂音,不如远离,陈婆婆索性搬到村口的土胚茅屋,一来图个清净,二来希望儿子有天归家时第一时间见到他。 李大叔还交代,万一赶不上进城,就去找陈婆婆,提李家村的李大牛肯定会让他们借宿。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卷 第五章 牛家村 太阳渐渐高升,好在不像酷夏的阳光毒辣。沿途远处层层叠澜的金黄,随风而浪! 若不是几人心中有牵挂,此时定要停下来欣赏这秋日的美景。 日头悄悄爬上头的归属平安县管辖的那个村庄。 几人商量着不在路口停留,往前走几百米再休整,省得待在路口万一碰到村庄的人,如果盘问起来不好解释还要浪费唇舌。 他们远离村庄,行至六七百米处,找了一个稍微平坦且有大树遮荫的地方休整。 和昨天中午一样,他们只以干粮果腹,省却许多麻烦,于小语从车上拿出吃的分给兄长们,还是几个馒头,怕干吃馒头无味噎嗓,便拿出那罐萝卜干,就着水囊里的水才慢慢下咽。 谷林县和平安县都属大夏国湖广省,倒和前世历史上大明一个省份名字相同,但应该不是同一个朝代,除了国家的名字不同,大明的湖广省是以湖得名,而这里虽也有鱼米之乡之称,但没听过有名气的大湖。 但隶属大夏以南应该错不了,虽有面食,但主食大都以米饭为主。 现在吃的馒头还是李大叔家换来的,于小语前世也是南方人,确实不擅长做面食,其他的倒还好,主要是不会发面。如果有现成发好的面,包个包子,饺子啥的还是会的。 总共剩下五个馒头,个头都很大,于小语吃一个就非常饱了,剩下的两个哥哥一人两个,再灌点水在肚子,肚子非常胀了。 太阳从头的陈婆婆家吗?” 她没有提进城。 “四丫在忍忍,马上到地方了,进了城二哥马上找住的地方给你睡觉。” 听到妹妹因赶路太久而显的无精打采的声音,于正竹心疼及了。 “二哥,你知道客栈在哪吗” 于正梅坐了两天驴车,此时也到快到极限了。 “进城后,二哥马上就找人打听,平安县城比谷林县还大,客栈应该不难找。” “城里会不会有大坏蛋,像抓走大哥一样的大坏蛋。”于小语从话语中,稍稍提醒。 于正竹闻言,回过头看了看妹妹,只见她脸上露出担忧的神情。 他仔细斟酌了下: “四丫提醒了我,我们赶着车太显眼了,城里情况也不知道,还是先去找陈婆婆家吧!” 统一意见后,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几人身上好像又多出了一点力气。 此时太阳完全跑到三人脑后,拉车的驴子发出‘吭哧’声音,仿佛使着最后的力气拉着主人前行。 期间于正竹兄弟俩有段时间为了减轻驴子的负担,都是下车跑一段再爬上来! 一路上从一些田埂小径深处,或是茂密树木空隙中,隐隐约约的见到几座村庄。偶见远处田地里见到有三三两两的人影劳作。 好在这条大路上常有人经过,一般与自家无关的人和事也不会有人闲的来关注。 等到周边朝霞似火时,平安县城已在视线之中,从城中陆陆续续出来一些人,或是挑箩推车,或是轻装短打。 应是在城中讨生活的城外之人。步伐匆匆,想着天黑之前可安全归家。 于正竹想着李大叔的嘱咐,果然看到前方有棵大樟树,应该就是往牛家村的方向了。 调整好方向加快速度朝前奔去,避开了从城中出来的第一波人。 当那轮浑圆火红的太阳沉下地平线,一座土胚茅屋出现在几人视线中,此时驴子仿佛也感受到要到终点。 “吭哧,吭哧……”的更厉害了。 越往前行,四五亩大的池塘跃入眼中,塘边大柳树往左百米处就是那座土胚茅屋。 所有特征和李大叔说的都能对上,应该就是他们要找的地方了。 大柳树往右就是牛家村了,此时已到傍晚,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方向不同,兄妹三人一行也没引起什么注意。 …… 陈婆婆在院墙下摘了点青菜,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往厨房去。 人老了,吃的也少,一个人将就一顿是一顿:也不知道儿子在外面吃的好不好,穿的暖不暖。 这娃子要是稍个口信给老婆子,让她知道儿子还好好的,她就是立马死了也能闭眼啊!哎…… 年迈的脸上布满沧桑,眉眼柔和,一眼望去就感觉是一个慈祥的老婆婆,让人心生亲近。 突然传来一阵声音,她艰难的转过身疑惑的望着门口。 一只驴子冒出头来,拉着个板车,从上面跳下来两个少年娃子,板车被子上还坐着个粉雕玉镯的女娃娃。 忽然间心‘咚……’的一声,身体晃动加大,枯皮一样的老手紧紧抓着拐杖,嘴巴噏合,用浑浊的眼神望着他们。 “陈奶奶?您…是陈奶奶吗?”于正竹跳下车,上前几步,打量了一下院子中的老婆婆轻声问道。 “啊…?”陈婆婆似乎回不过神来。心中恍惚的想着:是儿子吗?可这么年轻…难道是孙子? 她眼中一亮,颤声道:“大孙子……?” “大孙子?”于正竹面露迟疑。 “陈奶奶……” 于正竹清了清喉咙:“我们是您在谷林县那边的亲戚,李大牛的侄儿,因家中有事到平安县,如今城门已关,想到您家借助一宿,您看成吗?” 还在晃神中的陈婆婆,只听得那个少年嘴里说着什么:谷林县,李大牛……,半天才回过神来. 等明白不是儿子的消息时,老人那失望的身影,在风中显的更加迟暮了。 车上的于小语,看着陈婆婆的神情变化,想着从李大叔那里了解的情况,心中了然。 她突然出声叫道:“陈奶奶好。” 于正竹听到动静,连忙转身把车子上的妹妹抱了下来。 于小语迈着小腿走到院子门又甜甜的喊了声:“奶奶好。” 清脆响亮的童声传入耳中,陈婆婆低头看向声音的来源,只见一张笑语嫣然,眼神闪亮的脸蛋晃入眼中。 刚刚失落的心仿佛因眼前的小女娃又恢复过来:“哎……,乖娃娃,你们…这…?” “哦,是这样……”于正竹看着眼前的情景又连忙复述了一遍。 陈婆婆这才弄清楚:“是大牛娃子的侄儿呀,那…快进来,快进来。”接着一阵忙活 陈婆婆家很小,两间屋子,一间陈婆婆住的地方,还有一间稍大的隔成两个小间,一间做成了厨房,一间没有门做成了杂物间,还有一间鸡舍。 厨房和卧房屋檐相接处,放了一个大水缸,卧房的小空地隔了快菜地,菜地再和杂物房外墙用荆棘连起来,围成了一个小院子。 于正竹把驴车牵进来,栓在杂物房旁。于正梅也上前叫了陈奶奶。院子里因为他们的到来,变得热闹起来。 “还没吃饭吧,我现在去做饭,孩子们等着啊。” 陈婆婆说罢,转身准备去厨房:“等下吃了饭再和奶奶说说你大牛叔叔,也就他还惦记着我了,呵呵…”。 “不用…不用,奶奶,您坐着,我们来做…”。 于正竹扶着陈奶奶去了屋檐的木凳上。 “那怎么行,乖娃,来了就是奶奶的客人,奶奶去做。”陈婆婆边说边抓着他的手想要挣脱。 “奶奶,我们不请自来就够麻烦您了,您不嫌弃就很好了,怎还能劳动您呢…”。 最后,望着三兄妹已经忙碌开的身影,陈婆婆只得作罢。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卷 第六章 陈婆婆 “奶奶,您就坐在门口看着我们吧。”于小语甜甜的说着。 她接过陈婆婆手中的青菜递给于正梅:“三哥,你再去摘点青菜来。” “二哥,把我们车上的东西都拿下来。” …… 看着小大人似的小女娃,陈婆婆慈爱的摸了摸她的头:“呵呵…乖女娃…多大了呀,叫什么?这么能干呀!” “奶奶,我叫于小语,快四岁了.”她拉着陈婆婆的手,声音清脆:“去摘菜的是三哥于正梅,这个是二哥于正竹。” “哦呵呵……晓得咯……” …… …… 于小语把东西稍作清点了下,外面除了还有二三十斤米,还剩下一点腊肉,米里还藏了十几个鸡蛋,再加一些零零碎碎的调料。 车上还有两床棉被以及每人一点换洗的衣物,手腕上的大柜里的东西暂且不拿出来。 天还未黑透,在哥哥们的帮助下,晚饭做好了。 除了用了婆婆家的柴火,还有菜园里的青菜,其它的都是他们自己带的。 焖了一锅米饭,把剩下的腊肉切了,从婆婆家菜园里摘了蒜苗切斜段,锅里放了一点点油绕红,放下腊肉翻炒,等腊肉出了油,把多的油盛出来一点,然后放了一勺辣萝卜干翻炒,接着倒下蒜叶段,不一会儿飘香四溢。 腊肉炒好盛出,接着把之前盛出来的油倒进锅里,炒了一碗绿油油的青菜。考虑到陈婆婆的年纪,于小语留了几片青菜切成细丝,腊肉也留了几片,故意让二哥切的薄薄的,打了两个蛋搅拌放锅里炒香,然后加水烧开,放腊肉翻滚一会,最后加青菜烫熟盛出。 一碗绿油油的青菜,一碗蒜苗炒腊肉,一碗黄绿相间的青菜鸡蛋汤,几人吃的很满足。 于正竹两人早已习惯了妹妹的手艺,不管妹妹做什么都吃的非常香。 至于陈婆婆,这顿饭在平常人家算是很奢侈了。节俭惯的人,定要说上一句浪费,倒不是食材的问题,都是常见的食材。 可如今虽然盛世太平,但平凡之家都只够温饱,谈不上富足,一般都是省吃俭用留点存银以备不时之需。 主要是这顿饭的油水太足,特别是炒青菜,陈婆婆就没见过谁家炒的青菜油光水滑的。 到底还是小孩子,不懂得持家。 不过她也不好说什么,一来人家只是费了她点柴火,二来一个四岁的小女孩能做饭已经很不错了,三来自己都吃了人家的做的饭,还有什么立场说人家。 从这点就能看出陈婆婆是个明事理的人。 从于正竹他们进门起,到现在吃着饭,陈婆婆才觉得家里突然多了三个人!这才想起问问他们的情况。 “你们是大牛侄儿家那边的亲戚,怎么他没陪你们过来啊,这么远的路,怎么就你们几个小孩子,这也太危险了,你家大人呢……”。 陈婆婆一连串的疑问,从她语气表情中能看出,她并不是想刨根问底,纯粹是担心几个小孩子一路上的安危。 兄妹几人互相看了看,都觉得陈婆婆个很好的人,再者也是李大叔所托之人,于正竹思量之后还是开口:“奶奶,其实我们不是李大叔的亲侄儿。” “呵呵,这个我知道,要是亲侄儿,那你们得姓李,可是你们姓于……”陈婆婆笑咪咪,一副了然的模样。 三人听了都傻笑起来。 “奶奶,您真聪明!”于正梅抓抓脑袋。 “这算什么聪明,奶奶活了大半辈子了,看得出你们都是好孩子。”陈婆婆摸摸于正梅。 “你们从这么远的地方过来是办什么事情?可以说给奶奶听听看,看能不能帮上忙,村子里还有个娃儿很孝顺奶奶,可以找他帮你们跑跑腿。” 三人听了欣喜不已,正好对平安县还不熟悉,有个人带着会方便很多,于是三人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和陈婆婆说了一遍。 ………… …… “真是造孽哦,我可怜的娃儿…!” 听完三兄妹的遭遇,陈婆婆忍不住气愤的拍起大腿来,随即搂过最小的于小语爱怜的拍拍她:“乖娃…在奶奶这不怕啊,他们找不着这里。” “谢谢奶奶…”。 于小语靠在陈婆婆怀里,看起来真像对亲祖孙。 “这样,明天你们石阳叔叔会过来,给他说说,他对县城熟,让他帮你们想想办法。”陈婆婆立马发话。 “那太好了,这样我们就能早点打探到大哥的消息。”于正梅兴奋不已:“真是谢谢奶奶了。” “傻孩子,到了奶奶这,咱祖孙几个就是缘分。”陈婆婆感叹:“我帮你们,就盼着我那在外的孩子要是遇到困难,也有人拉他一把,这是积德呢! “奶奶,水阳叔叔会回来的。”于小语抱着她。 “呵呵,看来你们大牛叔和你们讲了。”陈婆婆摸摸她爱怜道:“你们大牛叔也是好孩子。” “天黑了,你们走了一天累了吧,赶紧收拾收拾休息吧。”陈婆婆非常体贴。 接下来几人收拾碗筷,烧热水洗漱,陈婆婆回房间看看今晚几个孩子怎么睡,于小语跟着陈婆婆走进去。 陈婆婆卧房也很简陋,但是收拾的很干净。房间只有一张床,床上床被铺垫整整齐齐,一只木箱子,一张木桌子,还有一张竹子做的躺椅。 “今晚你们兄妹几个睡床上,奶奶睡这个椅子上。”陈婆婆挥手对于小语道:“这张椅子还是你石阳叔叔孝敬给我的呢,呵呵,石阳这孩子很不错。” “那不行,怎们能让奶奶睡椅子呢。”于小语着急了:“我和哥哥们打地铺睡就行了,我们昨晚也是在寺庙打地铺,不冷的。” “…到了奶奶这,怎能让你们睡地上。” 在外面的兄弟两人听到动静也进来了。 “二哥,奶奶说让我们睡床,她睡躺椅,你快说说,我们就在这旁边空的地方像昨天一样睡。”于小语冲着进来的二哥道。 “奶奶,您还是睡床上吧,我们有两床被子,垫一层盖一层就可以了。”于正竹耐心解释。 …… 最后陈婆婆争不过兄妹几人,决定带着于小语睡床,他们兄弟二人睡地铺。 “就算睡地铺下面也要垫些东西,快立冬了,晚上凉的很。”陈婆婆说着就去翻找起来。 “竹娃儿,你去杂房那看看,墙角还有几块木板,你去搬过来放地上…” …… 等到月朗星稀时,几人都洗漱好上床睡觉了,只有于正竹检查了门户,安顿好驴子最后进来。 他们两人的地铺比昨晚的强,有了几块木板稍微隔离了寒气,陈婆婆还翻出了一床稻杆编的垫子垫上,又铺上一床被子,上面再盖一层,也相当暖和了。 看着于正竹小小年纪稳重的样子,不禁爱不释手的搂住着被窝里的女娃儿。 孤独久了,有这么几个朝气十足的少年娃娃陪着,陈婆婆一直抿着嘴笑眯眯的。 “明天你们石阳叔叔应该会来,这是个好孩子啊,你们水阳叔叔走了之后,就是他一直帮衬着我,不然我这个瘸腿的老婆子哦,都不知道怎么活…”陈婆婆拍拍被窝里的于小语。 于是从陈婆婆的话语中,大概知道了石阳叔叔这个人。 陈婆婆丈夫有两兄弟,就是陈石阳的爹,如今尚在。陈石阳和陈水阳是嫡亲堂兄弟,两人从小一起长大。 陈水阳比陈石阳大两岁,小时候是村子里的孩子王,陈石阳跟在哥哥后面混,一直觉得哥哥是最厉害的人,到了后来长大更加佩服他,同龄的孩子长大后大都如祖辈一样在地里刨食,只有哥哥心中有想法,脑子又灵活,凭借自己的本事做起了周围一带的中人, 做这行买卖最重要的人脉广阔,消息灵通,加上他为人诚实守信,口碑上佳,最后渐渐的走进城里。 后来接的活越来越多,收入也可观,就把陈石阳带进了这行。 等到有天陈石阳找人托了口信给他,说是去看一单买卖,他得了消息也没着急,这种状况时有发生,一个人像往常一样,忙完了就回牛家村给在家的婶婶带了消息。 结果从那天之后,陈水阳却再也没有回来,至今十多年了无音讯,其间他一直打探消息,相邻的县城他都去打听过,都没有任何消息,还找了当时给他递口信的人,那人也是模糊不清,只记得当时让他给带个口信,都是相熟之人,举手之劳的事,他就随口应了,其他的情况并不了解。 就这样陈石阳一边打探着哥哥的消息,一边还要照顾独居的婶婶。后来陈水阳一直不回来,村里开始传些难听的话,甚至还有人趁陈婆婆腿脚不便,闯进来占便宜。 陈石阳知道后,气愤的纠集了族人大闹了一场,陈家在村里也是大族,而且陈水阳接了哥哥走后留下的人脉,自此之后,就没人敢再招惹陈家人。 后来陈婆婆搬到了村口,房子也是陈水阳帮忙找人做好的,给陈婆婆开了一小块菜地,三天两头的过来帮着挑水,每次挑满一缸,够陈婆婆用几天,菜地里都是陈石阳的妻子打理,陈婆婆管吃就行。 总之,一直把陈婆婆当亲娘照顾着,要不是他双亲都在,他都要把陈婆婆接回自己家住,只是陈婆婆不愿寄人篱下,就一直一个人住着。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