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相师》 第一章 恶作剧? ,最快更新大明相师最新章节! 中国浙江温州南田镇 南田镇是明朝开国第一谋臣刘基的故里,位于文成县西北部,占地164平方公里。 现代著名陈祗时在《南乡子·南田》云:“九岭托平畴,天半青峰白水流。佳境不教朱帝识,悠悠,慨把文成说起头。生活羡优由,耕读传家岁月稠。畜肉园蔬红米饭,花楼,家酿觞边听雨鸠。” 南田素有“天顶”之称。文成、青田一带有句俗语,叫“九都九条岭,条条透天顶。”意思是说,四面八方都有山岭通向跟天顶一样高的南田。在如此突兀的山顶上,却是沃壤百里,平畴千顷,是一片宽阔的高山台地。南田山的百丈飞瀑,上接蓝天白云,势如蛟龙,声如惊雷,直奔而下,使得南田即使是遇上大旱天也还是稻谷丰登。另外南田的云雾也增添了它的神秘感。刘基六十一岁退休时,朱元璋送给他一首诗,其中两句就是说:“不居凤阁调金鼎,却入云山炼玉炉”。 道士司马承祯所编的《天地宫府图》就已将南田列为道教的第六福地;而北宋乐史所编的《太平寰宇记》更是对福地南田作了具体的描绘:“天下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万山深处,忽辟平畴,高旷绝尘,风景如画,桃源世外,无多让焉。”,“无多让”就是没多少逊色、没多少差别的意思,所以南田和世外桃源没有什么差别。可见,起码在唐宋时期,南田就以道教福地声名远播了。 蓝田境内多山。南田山在青田县城南一百五十里处。 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 “蓝田果然是个风水秀丽的好地方!” 在一处山间的小路上,一个二十出头的少年,穿着一身轻松休闲的运动服,背着一个黑色的双肩背包,手里拿着一个古朴的罗盘,罗盘正中间是天池,也就是指南针,一般罗盘的天池由顶针、磁针、海底线、园柱形外盒、玻璃盖组成,固定在内盘中央。圆盒底面印中央有一个尖头的顶针,磁针的底面中央有一凹孔,磁针置放在顶针上。指南针有箭头的那端所指的方位是南,另一端指向北方。但这个罗盘确实奇怪,它的顶针和磁针宛如一条小龙,而且没有玻璃盖套上。 罗盘的内盘,就是紧邻指南针外面那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内盘面上印有许多同心的圆圈,一个圈就叫一层。这个罗盘内盘与普通罗盘大同小异,标记着八卦和河图图案。而外盘标记着各种文字,有天干地支,有星宿,还有一些无法识别的古文字,仔细一看有点像甲骨文,奇怪真是奇怪! 这个年轻人叫王诩,二十七岁,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当个小研究员,主要研究明朝历史,同时他还是一个玄学爱好者。 因为小时候在祖宅发现了一本《青囊经》的古籍,从此就爱上了玄学,学习期间拜读过《易经》、《撼龙经》等风水书籍。 这次来蓝田,听说这里是明朝诚意伯--刘伯温的故居,所以特意过来看看刘基故居,逛一下诚意伯庙,去诚意伯墓拜一下先贤刘基,最后在游山玩水一番。 “刚才石碑的提示应该是在这里!” “可是这里只有树木花草,其他的什么也没有!” “难道这是有人搞的恶作剧?” “应该不会!如果是恶作剧......” “那就......!” 想必有人听到这个年轻人的自言自语,肯定会好奇究竟是怎么回事吧?这个事情还要从昨日傍晚说起。 王诩昨日去诚意伯庙拜完刘伯温,准备回去的时候,发现庙旁的草丛中,直立着一块断碑,碑上的字已经模糊不清,碑角附着的青苔,放佛述说着一段悠久的历史。 “孩子,过来!...孩子,过来!...” “谁!是谁在说话?” 王诩瞪着双眼往路两旁寻摸着。 “过来...快来我这...” “究竟是谁!再不出来,我就喊人了!”王诩大叫着, 这时周边的游客,好奇着看着大叫的王诩,然后纷纷躲离着他! “靠!不会把我当神经病了吧!说来奇怪究竟哪来的声音?”王诩疑惑着看着周围。 这时王诩的目光移到刚才那块石碑上。 “不会是它吧?” 王诩慢慢的走过去,轻轻的拂去石碑上的杂草,仔细的辨认了石碑上的文字,“...蓝田山...瀑布...陶真人...”。 “咦!这是什么?” 王诩蓦然发现眼前的一块断碑前的草土似乎有一个东西。然后他试着把土刨开,赫然出现了一个古朴的玉戒指,拿起来仔细查看,原来戒指上还刻着字。 “华阳” 这两个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呢?王诩把玩着,正好将其戴到左手的食指上,大小刚刚好。 顿时一股沧桑的气息扑面而来,紧接着似乎有着什么讯息透过戒指的传递到秦宇的脑海之中。 “速来城南一百五十里处,蓝田山上,找到瀑布旁的石洞,我在这里等你!” 等了许久,王诩的头脑才清醒过来。 “刚才讯息是什么?太奇怪了,难道有鬼?” “不会的,某非是古人某种通过玉器遗留的信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太神奇了!” 那就这样,明天一早就去蓝田山看看去。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二章 瀑布!山洞! ,最快更新大明相师最新章节! 第二天一大早,王诩就带着罗盘和一些吃的上山去了。 但是转了大半天也没看到一个瀑布,更别提什么山洞了,山上除了松树,草,石头,什么也没有。 王诩正在愁着是继续找,还是回去的时候,发现不远处的山崖崖缝上一块突出的石头,长相是非怪异,走进一瞧。 “呀!?居然是一个阴阳八卦图石刻,这里怎么会有人雕这石刻!?而且好像很古老了!”王诩有些诧异地用手去摸这石刻! “轰隆——!”天空突然劈下一道刺目的巨闪,不劈不倚,正中王诩手中的阴阳八卦图石刻! 奇迹发生了:这闪电劈中的阴阳八卦图石刻突然快速转动起来,随即发出一道赤烈的金光笼罩了面色惊骇不已的王诩。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王诩总算迷迷糊糊地醒了过来。 “这是哪啊!?”王诩发现自己是在一个山谷中,便挣扎着站起身来。检查了下身体,发现背包已经不见,但是罗盘还紧紧的握在手里。 “好像我是摸了摸崖缝中的一副八卦图,然后一道闪电过来,图就突然动了,再然后我就在这里了!”王诩脸色惊疑不定起来:“莫非我遇到了什么奇闻异事!?但愿不是什么糟糕的事情!” 王诩心中祈祷,回顾左右,除了向前,似乎已是无路可走。 没奈何,王诩只得抖擞起精神,先解决了迫不及待的生理问题,然后在强烈求生欲望的驱使下小心翼翼地向前行去。 山谷里鸟语花香,温度不冷不热,不远处似乎传来瀑布的声音。 “瀑布!!!莫非这里就是......” 王诩随着声音,向前方走去。 忽然间,王诩迈过一处拐角,眼前霍地敞亮起来,不远处,一道瀑布,飞流直下,声如奔雷,澎湃咆哮,激揣翻腾,水气蒙蒙,珠玑四溅,每个水柱,每幅水帘.激冲下来,撞到山根的石头,碰得零碎,像千千万万的珠子。 瀑布翻滚着白色的浪花,飞溅着似玉如银的水珠,闪烁着五彩缤纷的霞光.进发出续而不断的春雷般的响声,气势雄浑而磅礴,豪迈而坦荡。 在瀑布的旁边有一座凉亭矗立,亭中有一个圆形的石桌,石桌周围有四个石凳。 离凉亭一百米左右有,有着一个八卦石门,石门上方写着两个大字,但是离着太远无法看清。 等走进一瞧,那两个字却是“山人”二字。 石门的左侧有个手掌印。 “莫非是开门的机关?”王诩心中默默想着,然后将自己的左手按了上去,不大不小,这个手掌印和自己的左手一模一样。 “太神奇!难道就是按我手掌制作的吗?” “咔嚓!--”一声巨响,石门打开了! 走进石洞一股热气铺面而来。 “我靠!怎么那么热” “哧——”王诩的左手刚一碰到洞壁,就像摸到一块烧红的烙铁一样,手上的汗水立时化为一片蒸腾的气雾。 “啊——!”王诩歇斯底里地惨叫一声,立时痛得一蹦老高,冷汗狂流之下,倒是立即清醒了! “怎么回事?这洞壁怎么像着了火似的热得吓人!?”王诩看了看烫得像胡萝卜粗细的左手五指,痛得有傻了眼! 很快,王诩便发现了山洞的异常: 首先,进来后,自己身后的石门就闭上了,石门除了一个巨大的阴阳八卦之外,便一无所有了! 其次,洞内的空气热得吓人,自己额头的汗水正哗哗的往下流,身上的内衣也早就被汗水湿透。 最后,前方隐隐传来亮光,但那亮光却是火红火红的,照得洞壁红影重重! 光线是充足的,视线不成问题,只是越往前走,那温度就越高,逐渐变得像酷热的蒸笼一般。 王诩很快就汗流浃背起来,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弯腰伸着舌头叫苦道:“天啦,这是什么鬼地方,怎么这么热!?就算是撒哈拉大沙漠也没有这么夸张啊!” 为了活下去,只能硬着头皮然后咬咬牙,继续向前摸索前进。 前面火红的光线越来越炽烈起来,温度也越来越高,汗如雨下的欧阳轩头颅渐渐晕晕沉沉起来——大量排汗之下,他几近快要脱水了! “完啦,完啦,要成烤乳猪了!再这样下去,恐怕我会热死在这里!”王诩疲惫地抹了抹额头的汗水,内心中产生了一丝接近死亡的强烈恐惧感! “不行,我不能放弃!”王诩想起自己还这么年轻,还有年迈的父母要奉养,便又抖擞起精神,强撑着渐趋凝重的脚步向前挪去。 沉重的呼吸简直像牛喘一样,额头的汗水渐渐流干,王诩眼前渐渐模糊起来! 很快,王诩艰难迈过一个洞角,眼前豁然开阔了,出现了一个让王诩难以忘怀的场景。 眼前是一个巨大的石室,石室方方正正,在中央有一个巨大的丹炉,丹炉里烈焰滚滚,热气从丹炉向外扩散。 “看来这个石洞那么热,都是这个丹炉的原因了!” 在继续往前走,在丹炉的后面有个过道,连接着另外一个石室,石室正前方有个石床,床上坐在一位老者,老者一身白衣道服,盘腿而坐,紧靠石床的墙面写着一个大大的“道”字。 “居然还有人!” “请问道长......” “你来了!” “啊!您说什么?某非您知道我会来到这里?” “该来的还是要来,来到这里就是你的使命,去完成你要完成故事,去做你该做的事!” “喂!道长能不能说话简单点,我听不懂您说什么呀” “你手中的玉戒指,一定要保护好,再未来会帮助你的!” “戒指?您说的是我手指戴着的玉戒指吗?”王诩把戒指拿手上问道长。 “你准备好了吗?” “准备?准备什么?道长能把话说清楚吗?现在我好迷糊啊!” “以后你就会明白了!”道长看着王诩,手上做了一套动作后,指向王诩。只见一道光从上方射向王诩。 “喂!道长!把话说清楚啊!” “喂喂!至少告诉我去哪啊?” “老天!我恐高!救命啊!道长杀人了!” 那道光和王诩同时消失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三章 有个道长闯进门 ,最快更新大明相师最新章节! 元至大四年 正月,武宗武宗孛儿只斤海山驾崩。其弟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于三月即皇帝位,是为仁宗。(不得不说大元朝的皇室名字取的真长) 元王朝统治下的中国,不断持续对外扩张,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导致元中期的时候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最后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说这一年的七月一日,那晚月亮又大又圆,人人都仰头观赏。可是今天,月亮好似对任何地方都没有兴趣,唯独它把它最灵明的光辉坠落在江浙地区,月光翻山越岭,来到了青田县,沿着青田山奔腾飞驰,一路向南,扑向了武阳村刘爚(yuè)家,在这里,它才第一次在旅程的终点停下来。 屋外,一个穿着锦袍的中年男子,焦急着在来回走动,眼神透露着激动又紧张。 回忆起一年前遇见的那个道长...... 刘爚从稳婆手里接过夫人为自己生的儿子。 “恭喜刘教谕喜得贵子,大胖小子一个,六斤六两”,稳婆看着刘教谕接过儿子,高兴的向刘爚道喜。 “好!好!好!我们老刘家终于后继有人喽!赏。” “谢谢刘教谕!” 这时屋内的稳婆通知刘爚收拾好了,可以进屋见夫人了!。刘爚抱着儿子进屋,看着夫人。 “娘子!谢谢你!谢谢你……” “老爷……”夫人低声唏嘘,“给我看看我的孩子”。 “好。”刘爚的眼眸闪闪发亮。 “我的孩子……”夫人欣慰的笑了起来,虚弱的阖上眼睑,“真好,男孩……老爷想好给给我们孩子取什么名字了吗?……”。 “嗯,就叫小舒,刘舒,希望他能舒舒服服的过好这一生!” 这时,只听屋外门响,一个一名头戴紫阳巾,身穿八卦衣的老道长,风尘仆仆地闯进了。也不等主人的同意就拎起刘舒,翻转了半天认真观看。 刘爚脸色大变,正要上前和他理论,道长长叹一口气,把孩子扔回了刘爚怀里,像是扔个玩具一样。 “不是这个孩子!”说完,道长从随身的包里摸出一本书,图文并茂,随手翻开一页,看着上面的图画,然后有看了刘爚一眼,接着掐指一算对刘爚说,“你应该再要一个孩子。” 说起刘爚,其父刘庭魂,字尚德,曾任元朝太学上舍的官职。十分博学,曾涉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等学问。 在父亲的启迪教导下学习多门学问,天文、地理、阴阳、医卜、玄学。尤其的玄学上有些心得。他从小就学习象纬专业,该专业的卜筮课、风水课、星相课、灵棋课、谶纬课,门门都过得去。在武阳村,百姓们淡化了他是元王朝江浙行省遂昌教谕(教师)这一身份,把他看成是个半仙。在当地百姓的眼中,刘爚是就像是天下下凡的神仙,没有不会的事情。谁家丢了牛,跑了鸡,只要刘爚肯帮忙,在他轻松谈笑的掐指一算间,牛和鸡就会失而复得。 所以说人们往往对自己的专业有自信,当然更相信世界上除了自己之外,还有同行。道长那句“你应该再要个孩子”触动了他,他请道长上座,追问真理。 这个道长,如果王诩在现场的话,一定认识,并会上去破口大骂,甚至还是动手一番。没错,这个道长就是王诩当时在洞里遇见的那个,把他变消失的道长。 “老道,姓陶,自号隐居先生。” “隐居先生,怎么听着这么耳熟,似乎在哪里听说过。”刘爚皱着眉头想着。 “前几天,我接到祖师的指引,说我未来的徒儿即将降世,命我寻来。我按照祖师的指引来到南田山,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爬到南田山最顶峰。那时候,鸟归了巢,虫子回家睡了觉,猛兽毒蛇静悄悄,南田山中万籁俱寂,能听到月光如水一样在山中汩汩流淌。” “月光虽然有,但并不明亮,所以我就捉了几只萤火虫,用它们的光来助自己看书。书上说,他所在的地方,也就是南田山附近,最近几年必将出产一位震动天地的大人物。想来我未来的徒儿,必将降生在此处” 陶道人停顿了一会接着说,“老道用月光洗了手,然后虔诚地焚香祷告,静坐冥想。冥想了许久,祖师告诉了其的父母所在此处,于是我就找上门来了。” 刘爚的心随着道长神秘的话语而动了起来,他恍恍惚惚中想起了一件事。 刘爚说:“我父母去世时,我伤心欲绝,因太过伤心,所以对丧礼没有尽心尽力,只是草草找块地方把二老埋了。但几年后,我的睡眠质量开始差起来。有时候梦见我爹拿着武器追赶我,有时候梦见我娘泪水涟涟地说居住环境太差。凭我对风水学多年的钻研,我确信,父母的坟墓所在并非是吉地。于是,我就想到了为父母迁坟。” 刘爚喝了口茶,回忆起有一天,村上的财主家摆庆寿酒。已近宴毕。许多人离席而去。这时走进了一个癞头乞丐,坐上了酒桌。 财主和几个狗脚子见一个讨饭人坐上酒桌,立即大怒,一边骂,一边对癞头乞丐又打又推,赶出门外。 癞头乞丐与他们论理,说:“古话说讨饭人碰上生日酒,按理应该让我坐酒席,况且已是残宴了,你们为何这样待我?” 财主冷笑一声:“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啥个样子,你这样的癞头痢坐这酒席上,我的其他客人还能吃得下吗?” 癞头乞丐转口说:“那请给我舀上几口好菜好饭,让我走开,行吗?” 财主叫一个家丁将掉在桌上的脏菜和肉骨头扫起来,倒给癞头乞丐。 癞头乞丐很气愤,一下子把这些脏菜和肉骨头倒在财主家门口,气虎虎地走了。 然后癞头乞丐来到我家房前,见刘爚端着一碗番茹丝饭坐在门口吃。他伸出讨饭碗,哀声说:“求求你给我一口饭吧!” “我见是讨饭的,看其可怜,便急回身向草房内的妻子喊,有个要饭的,你把锅中的番茹丝饭打一碗给他。” 我妻子端着半碗饭钻出草房,抱歉地说:“对不起,没饭了,我这碗也只剩下半碗了,你若不嫌我脏,就给你暂作充饥吧!晚上你若还在,我就多煮一点,吃个饱,好吗?” 癞头乞丐不住点头称好。端起碗,倒过刘爚妻子的半碗饭。 我也把剩下的半碗饭倒给了他。 癞头乞丐很感动,问我叫什么名字,直称我夫妻俩好人好心肠,并说自己是江右人,姓赖名谷庵,字如鹤,善观风水。 听其善观风水,就想其讨教了一番。一直聊了许久,主宾尽欢。 看着癞头乞丐烂得出脓的头,我就说:“我祖上传我,说草药‘千里光’能治烂头脓疮,我屋后栽着这种药,你不妨试试。”说着,去摘来‘千里光’的叶子,加盐捣烂,糊在癞头乞丐的的癞头上。 癞头乞丐更加感动,对刘爚夫妻说:“你夫妻俩如此好心眼好心肠,就该有好结果。告诉你,五仙山脚下有一穴好坟地,在那造坟,日后必出将相伟人。” 摇了摇头说:“我家穷如洗,三餐难度,哪有钱造坟。多谢指点,日后再说吧!” 不料一天晚上,癞头乞丐再度来武阳村,刘爚告诉癞头乞丐,五仙山脚下那一穴好坟地,已被那财主占去,明日午时,阴阳先生祭请山神,准备开挖了。 癞头乞丐听完,拉起我就向外跑。那天也是月光如水,我能感觉到月光一点一点地渗进我的肌肤,骨头里起了泡沫。乞丐拉着我一路狂奔,在一山坡草湖边猛地停下来。” 癞头乞丐笑着说:“刘爚,此坟穴位在坟下首的小草湖,那是金锁玉匙地,明天午时会山崩土拥成阜,你只要……”癞头乞丐与刘爚附耳细言。 接着那位癞头乞丐又我耳边神秘兮兮地说:“其实,癞头乞丐只是我的掩饰身份,我的真实身份是一只白鹤仙师,曾转游四方。忽一日,经过南田武阳村,却被村景所迷。这武阳地方,后靠五仙,前瞻寿桃山,左弓(弓箭山)右剑(宝剑山)金龟(山)把水口;一片垟田中还有七星(山墩)落垟。白鹤仙师仔细一看五仙山脚下,有一丘好坟地和一座好屋基,不禁连声叫绝,自言自语道:‘谁要是得了这块好坟地,我再指点他在好屋基建一座好房,必出将相伟人。’,但是要找一个善良好心的人,指点他,以示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才化身乞丐,一路寻来,只有你们夫妻帮助我,给我饭吃,所以这次为了感谢你!此地合该归你!” 第二天午时,那财主请来的阴阳先生正烧香点烛祭拜山神,口中念念有词:“天灵灵,地灵灵,仙师祭神,……”。 正当阴阳先生念咒时,刘爚身穿麻衣,头带白,一手提着上辈的尸骨罐,跪在案桌前大呼。“先生,搭葬!先生,搭葬。”那财主一见,怒火冲天,一把抢走刘爚手中的尸骨罐,一面大骂:“搭你爸,搭你妈!”一面投向小草湖。 尸骨罐着小草湖,顷刻间“轰”地一声,山崩地拥,草湖成了山阜。 刘爚说:“那是我在人间听过的最恐怖的声音,像是远古巨兽失恋后撕心裂肺的嚎叫,震荡天地,吓得颤抖,大地震动得翻滚起来。土翻滚,转瞬之间,那湖泊中耸立起一座山丘,这座山就是南田山。” 刘爚回忆说,活了半辈子,从来没见过这种场景,当时已吓得屎尿齐下。几天后才恢复知觉。 后来人们把这座坟叫天葬坟。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四章 诞子 ,最快更新大明相师最新章节! 有一点需要补充,就是中国的风水学。风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也称青乌术、青囊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风水是自然界的力量,是宇宙的大磁场能量。风就是元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它是一种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哲学,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再平常不过的了。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为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 中国地大山多,不过风水宝地极少。所以,一旦有人发现这样的风水宝地,那是几辈子积来的功德被老天兑现了。 陶道长听完刘爚讲的这段传奇故事,点头说:“这事靠谱,但也不靠谱。”然后很小声的嘀咕了一声“原来是白鹤那小子!......” 刘爚问原因。 陶道长说:“白鹤为你家选风水宝地这事靠谱,但你家的宰相还未见形状,你现在这个孩子,平凡无奇。” 刘爚很疑惑:“如果我这孩子不是宰相,那就说明白鹤选风水宝地的事也是假的。我经历的白鹤事件是梦幻泡影,或者是,我在做梦。” 道长说:“是你太着急了。白鹤说你家出宰相,但没说是你这个孩子。想要应谶,必须再生个孩子。” 刘爚恍然大悟。 --------------------华丽的分割线-------------------- ...... ...... “夫人,用力啊!”只听屋里稳婆大声叫喊,打断了我的思路。 “啊!...” 听着妻子的喊声,刺痛着刘爚的心,不行我得进去陪着她。 “你怎么进来了?” 那时候古代男子多忌讳产房血光, “娘子!娘子......”隐隐的,刘爚的眼底居然有片水光涌动,“是我害了你!是我害苦了你....”他颤抖着声, “我就不应该听那道长的话,要了这个孩子!” 看着妻子,痛苦的模样,刘爚内心如针扎般刺痛。 “哇哇哇!” “恭喜刘教谕,又喜添一丁” “不过!刘教谕快看看,这孩子不对劲,怎么不哭啊!” 这个小孩生下来时就睁着眼睛,给他剪脐带时,他就摆动着湿漉漉的脑袋辨认房间里的东西,还以好奇而并不失措的神态察看着目力所及的一切,这个小孩观察了一圈后,就不再理会房间,而把脑袋转向窗外,专心致志地盯着月亮,仿佛他能看到月亮上的嫦娥仙子和白兔一样。 刘爚对这孩子怪异的表现并不吃惊,他拿出三根银针猛地扎进孩子的鼻子,这才“哇”的一声哭出来。 刘爚欣喜道:“道长真乃神人也。” 这时想起前几日,因为刘爚的老婆很争气,很快又怀上了。但十二个月后,仍然没有临产的迹象。刘爚惴惴不安中,正好陶道长如约而至。 刘爚说:“已经一年了,这孩子还不出来。” 陶道长说:“时辰未到。” 刘爚掐指一算:“怀胎九月,已经过期三个月,怎么说是时辰未到?” 陶道长说:“干我们这行的,怎么可以用生理规律来推算?” 刘爚叹息:“我真是道行不够啊。”道长说:“月满之时,就是出生之日。” 刘爚皱着眉头问:“十二个月才出生,这是晚产啊,有没有危险?” 陶道长说:“分娩时,取银针三枚,扎他鼻子。并可安然度过!” 其实,你在成年人的鼻子上猛扎三针,成年人也会痛得哭出来。 刘爚认定这个孩子就是上应天命、为自己家族打下富贵基础的人,所以替其取名刘基,字伯温。 到此为止,一个美丽的传奇故事表面上告终,实际上当我们追溯源头时才发现,它刚刚开始。 现在我们来聊聊主人公刘基,虽然现在还很小,刚来到这个世上,或者说传世?还是一次新的投胎?鬼才知道呢...... 至治二年 为什么元朝皇帝在位时间都很短? 这才过了十年,就已经换了两位皇帝,他们不是重病去世,就是被人刺杀而死。 我们来说说元朝,在元朝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即位顺序的制度,不像汉族其他朝代,有明确规定了嫡长子继位的制度。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实行的一种继承制度,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嫡即正妻、原配,正妻所生之长子为嫡长子。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就是所谓的嫡长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意思是:王位的继承人必须自己的嫡亲长子,不管他是否贤能。王位的继承人首先应该是国君的嫡亲儿子,在国君的众位儿子中间,以年龄的长幼来定由谁来继承。“立子以贵不以长”的意思是:王位的继承人都是自己嫡亲的儿子,但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并且可能王后的儿子不是长子,这时就有“立子以贵不以长”这一条来确定继承人:王位的继承人必须是妻所生的长子。如果哥哥的母亲为妾(妃嫔),但弟弟的母亲为妻(王后),只要有妻(王后)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妃嫔)的儿子为太子。如妻(王后)没有儿子,就只能立妾的儿子(在这中间仍然以妾中较为贵的一人的儿子为太子),不管其年龄如何。 中国封建社会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是一个成功并成熟的继承制度。这个继承制保证了政权的平稳过渡,使人心稳定,政权稳固。它是符合封建社会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继承制。 而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曾一度在法律上规定诸子按照身份等级的不同实行不同份额的财产继承权。这就让元朝的各个皇子皇孙皇叔父......凡是跟皇族沾边的人都会盯着大位,只要自己有实力,都想着自己来当皇帝,就连忽必烈当皇帝也都是先打败了自己的哥哥才当上的。直接导致了最高统治层内部的矛盾与不安定,使得在位的皇帝很有可能因为某个诸侯王的造反,而被推下皇位。这是元朝大多数皇帝在为年限都很短的最主要原因。这也衍生出元朝皇帝总是上位后,精力都用在稳固皇位,而忽视了民生治理,而当时在元朝的人民完全生活的水深火热中。 蒙古大汗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高原后,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开疆拓土的宏大事业中去。蒙古当时只有100万人口,除去妇女、老人和小孩,能作战的士兵只有20万。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代就凭这20万人,用他们那可怕的军事才能西征北讨,到1279年灭掉南宋帝国扩张正式完成后,他们缔造了一个东临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南到南海版图达3500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帝国。提醒一点:地球陆地面积是15000万平方公里。 在这片连阳光都不能完全覆盖的庞大领土上,蒙古帝国自动自发地分成一个庞然大物的帝国(元帝国)和四个巨兽般的汗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 中国人身处其间的正是元帝国,它是由蒙古帝国第五任大汗孛儿只斤·忽必烈于1271年在大都成立的。八年后,忽必烈灭掉南宋,元帝国的版图正式确立:北到今天的蒙古共和国、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约1200万平方公里。 元帝国的最高领导人具有双重身份,他既是蒙古帝国的大汗,也是中国的皇帝。 元朝的鞑子们在灭到南宋后,在全国实行了臭名昭著的四等人制,他们把全中国人分为四等,分别是:鞑子、色目人、汉人、南人。‘南人’就是南宋遗民。 忽必烈说,我们蒙古人是天之骄子,凌驾所有生物之上。所以,我们必须是第一等人。于是,蒙古人就成了第一等人。而“色目人”其实是“各色名目”的人,也就是当年和蒙古人一起打天下的其他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兄弟。第三等“汉人”不是我们印象中的汉族人,而是从前金朝统治下的汉族和汉化的女真、契丹等族人,同时也包括云南、四川的汉族人。“南人”,就是南宋遗民和遗民的子孙们,也就是江南的汉族人。 蒙古人与生俱来就和他们的大汗冲锋陷阵,他们自己就是主人,当然要坐第一把交椅。这就如阔佬请客,主人肯定要坐在上首;在蒙古人统一蒙古高原和第一次西征的过程中,有些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兄弟(色目人)慧眼识珠,主动跑来和蒙古人混。他们是蒙古人最亲密的战友,自然就要坐第二张椅子;紧接着,蒙古人灭金,金人统治下的汉族人和汉化的女真、契丹等族也跑来,坐了第三把椅子,这就是“汉人”;蒙古人灭金后,还未来得及下马休息,又和南宋打上了。 《元典章》规定蒙古人扎死汉人,只需仗刑五十七下,付给死者家属烧埋银子即可;汉人殴死蒙古人,则要处以死刑,并“断付正犯人家产,余人并征烧埋银“。元廷设置将“斗杀”单独特殊化是有社会背景的,至元九年(1272年)五月,朝廷颁布了“禁止汉人聚众与蒙古人斗殴“的禁令。所以说活在当时的汉人地位确实很低。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五章 祖先的那些事一 ,最快更新大明相师最新章节! 晚风习习,吹散了郁积的暑气,幽深的巷弄不时出来犬吠鸡鸣。 “真是一个凉快的夜晚啊!” “孩儿怎么还不去睡觉,在想什么呢?”这时刘爚走进屋来。 “哦,父亲!我没想什么,刚才正在复习早上学习到的东西。”刘基脸红的说道。 “基儿真好学,不过也要劳役结合!早些歇息吧。” “父亲,给我讲讲咱们刘家先人的故事吧,孩儿想知道知道。” “嗯!.......好既然基儿想知道,为父就给你讲讲。你等下我拿个东西过来。”说完刘爚转身出去,没过多久就回来了,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 多年以后,刘基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个夜晚,他父亲在他面前展开家谱的情景。油灯的灯火照在家谱发着红色的光,映照在父亲那庄重而自豪的脸上。 “咱老刘家的祖先是丰邑人。你可知道丰邑是谁的故乡吗?” “丰邑!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是啊!大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啊,而恰好咱们也姓刘。所以,咱们跟汉高祖必有渊源。” 刘基绕过父亲刘爚发光的眼睛去看家谱,可是家谱上并没有找到“刘邦”的名字。刘基又来寻找刘爚的眼睛,希望他能给出解释。 “这很正常。从西汉到北宋,一千多年,其间有三国大乱世,东晋五胡十六国,隋唐五代,才有几天太平日子?所以,咱们的家谱在北宋以前是空白。北宋之后,咱们家族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出现了不少大人物。” “大人物!父亲快给我说,都有谁?” 刘爚指着一个名字:“这个,是你十一世祖刘怀忠,那可是名垂青史的人物啊。” 刘怀忠当年在北宋西边的国防线上担任高级武官,西夏战事初起时,刘怀忠是主战派,并且在一次与西夏的战役中以身殉国。 “这是你八世祖刘延庆和七世祖刘光世。”刘爚又指着两个人的名字说道。 关于刘基的这两位祖宗历史上是这么记载着: “刘延庆(1068—1127),北宋保安军(治今陕西志丹)人。出身将家。数与西夏战,以功累迁鄜延路总管、马军副都指挥使。宣和间,从童贯镇压方腊起义。宣和四年(1122),以宣抚都统制参加燕山之役,督兵十万屯于卢沟(在今北京西南)南,不战自溃,尽失熙宁、元丰以来军储,贬筠州安置。旋复起用,靖康之变时,部兵守京城,城破遁走,为追骑所杀。其子刘光世,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南宋抗金名将,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绍兴年间,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部抗金,后因朝廷主张议和被召回。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去世后赠封太师,谥武僖,后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刘爚望着发呆的刘基继续说道:“你八世祖刘延庆和七世祖刘光世可是把家族荣誉提升了一大截啊!八世祖曾做过马军副都指挥使,跟随广阳郡王童贯童大人剿灭过方腊。靖康之难时,奉命防守开封,城被金兵攻破后,最后壮烈牺牲了。” “七世祖,靖康之难后,康王建立南宋,七世祖跟随南宋皇帝南渡长江,后来成为南宋功勋之一,被封为杨国公,赠太师。” “哎!...不过往后祖先们再也没有在战场上露过脸,而且荣誉光环日益黯淡。六世祖刘尧仁不过是个州长,但他在刘家的族谱中算得上是个转折性的人物,从他以后,刘姓子孙弃武从文,从将门虎子变成了孔门弟子。改了行但没改变境遇,刘氏族人的境遇依旧在恶化,到了你老爹我这一代,只能做个县城的教书匠了。” 看完家谱,刘爚心情有些沉闷。看着刘基沉默不言,说道:“表面上看,咱们家族是一代不如一代,不过物极必反。终有一天,咱们家族会出现个‘三不朽’的人物,也许就应验到你身上了。” “啊!我身上?这是为什么?有依据吗?”刘基还沉浸在刚才祖宗的事迹,突然听到父亲突然说到自己,吃了一惊! 刘老爹听了刘基的质疑,一愣,当然没有什么依据,有的只是一个梦。梦的主人是刘基的五世祖刘集。刘集那时候没有工作,在处州居住。由于没有工作,就每天都钻研奇门遁甲、五行八卦,突然有一天感悟到天地人事之玄妙,认为所居住之地难出大人物,就决定搬家。 但是,搬到哪里,这需要刘集占卜。他先是自己占卜,但学艺不精,不能成功,于是跑到山神庙里磕头烧香。山神当时很忙,直到晚上才接到刘集的祷告,于是送了他一个梦。刘集梦到自己拎着一颗羊头,披头散发在山上手舞足蹈。醒来后,思索许久,认为这个梦跟他所要迁徙的地方有着密切的关联。不过,神仙的思维是灵异的,给人类的信息永远都是如幻如梦,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刘集废寝忘食地思索那个梦指示的地方,有一天,他来到南田山武阳村问当地人地名,人家告诉了他。仿佛是一个晴天霹雳,刘集醒了,恍然大悟,梦中拿着羊头乱舞,就是武阳(舞羊)啊!就这样,全家搬到了武阳。 “原来咱家住在这里,其中还有这样的故事啊!但是怎么就能确定就会是我呢?” 刘爚忽然就想起了一件事。这件事足以证明刘家人不但是高智商的人,还是高情商的人。 这件事的主人公是那位靠梦搬家的刘集的儿子刘濠,也就是刘基的太爷爷。刘濠曾经是南宋做过翰林掌书,那时候正是元世祖忽必烈呼风唤雨的时代。南宋灭亡后,刘濠被迫回到老家,每天都长吁短叹,忧国忧民。不过当时国家已灭,他只能忧民。据说每当大雨或暴雪时,刘濠都要登高而望,看看是否有人在雨雪中受苦。如果看到谁家房顶的烟囱没有工作,就赶紧派人送饭去。 某年,青田县有个叫林融的人,曾是提刑,因不能接受蒙古人的统治而打着复兴宋室的口号聚众造反,元军出兵讨伐,很容易地就把林融押进了囚车,逮到了京师。元皇帝忽必烈那会儿良心发现,把林融给放了。哪知道林融一根筋,回家后把身上的晦气洗掉后又造反了。元皇帝忽必烈大为光火,说:“这南蛮子就是讨厌,正好趁这个机会,多杀几个。”于是飞速地剿灭了林融后,马上派出人去调查造反者名单。青田县的土豪劣绅们平日与很多百姓结怨,趁此良机,肆无忌惮地举报无辜的人,以致善良百姓鲜有脱漏,几乎全都成了元朝的搜捕对象,牵连人数达到一万之多。元朝调查的人就拿了名单,欢欢喜喜地回大都复命。路过武阳村时,刘濠知道了这件事。 他迅速抓住机会,将元朝调查的人接到家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当这些人烂醉如泥后,刘濠把他们安置在别的房间,又从他们身上偷出名单,单独抄出二百多个人名,然后把名单烧掉。最后,点了把火,把新装修的吃饭的房子烧个干净。 第二天,调查的人发现名单不见了,惶惶不安。刘濠说:“这真是家门不幸,无缘无故地起火,估计让大人损失了不少,在下实在惭愧”刘濠说得越轻松,调查的人就越恐惧。因为弄丢了名单跟掉脑袋没有区别,所以把名单的事情就告诉了刘濠。刘濠看到这些人很快就要尿裤子了,才说:“这场大火可能是老天的意思,是不是名单里有被冤枉的人,上天来解救他们了?你们别慌,我对江浙特别熟,可以给你们弄个名单过来,但只有二百多人。” 调查的人没有办法,拿过名单一看,似乎有一点印象,的确都是江浙人,于是,心惊胆战地回大都复命了。 这个故事没有下文,可能忽必烈看到那份名单后,认为人数太少,不了了之。又可能是,忽必烈连名单都没有看,就下令把名单上的名字从人间抹去。 无论如何,刘濠用几坛子酒和一间破房子,拯救了千人的性命,无可置疑地符合了“仁”的要求。想拯救别人的性命是高情商,拯救了别人的性命是高智商。 刘基听完这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后很激动。他那些祖宗的光辉形象忽然间高大起来,他挺直了腰板,向祖先暗暗发誓,要做一个光宗耀祖、名声大振的人。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六章 祖先的那些事二 ,最快更新大明相师最新章节! 第二天父子两来到南田山。 站在南田山上向远处望去,刘基和父亲刘爚俯瞰南田山,这里山连着山外山,云雾缭绕时,好像万山中移出许多衣袂飘飘的神仙映入眼帘。刘爚指着东北方向告诉刘基,一直走,走一百五十里就到达青田县城。如果沿着山脉,蜿蜒奔驰,就能到达十大洞天之一的青田山。刘爚又伸出一根手指,指着脚下,告诉刘基,南田山,它在七十二福地排行榜上名列第七。 “什么是洞天、福地?” “在唐末有个叫杜光庭的人,他整理古神仙家及道教所谓神仙住在天上、海中、山里洞天福地的各种神话传说,统一集录于《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书中说,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这种地方经常出现一些神话中的人物。比如终南山,太上老君未就在那里长住过。比如商山,住着四位忘了年纪的老人,称为商山四皓。汉高祖刘邦有段时间想要废掉太子,张良把这四个老头请了出来,刘邦迫于这四位老头的声誉和神奇的力量,吓得脸色发白,发誓说没有废太子这回事。又比如峨眉山,据说山中住了许多不死奇人,如果大运当头碰到他们,就能要得长生不老药。” “那南田山出过什么传奇人物呢?” “快了,快了!”刘爚抚摸着刘基的头,意味深沉地说。 刘基眺望远方,这南田山处于万山深处,忽然拔地而起一座平台,远高于周边的山,平台之山,高旷绝尘,风景如画,这就是人类历史上传说的世外桃源。 不远处看见武阳村显得如此渺小,每家的烟囱同时冒出青烟,每家的灯光同时亮起,又同时熄灭。每家院子里的月光一样多,每家院子里的人也一样的谦虚有礼,打躬作揖都是一个样。 “父亲,不知我爷爷是个怎样的人物?” “你爷爷是我大元朝的太学上舍。”刘爚正在忘情于风景中,经刘基这么一问,才发现自己遗漏了父亲。搜索半天,才慢慢地说道。 “太学上舍?这个什么东西,比起我七世祖的‘行在都巡检使、行在五军制置使、殿前都指挥使、太尉、检校少傅、检校太保’,哪个更厉害?” “傻孩子!当然是你七世祖的那些头衔厉害啊,你爷爷这个太学上舍是一个不经考试就可以做官的头衔,相当于保送生。这是北宋年间王安石创立的三舍法,所谓三舍法,是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外舍2000人,内舍300人,上舍100人。官员子弟可以免考试即时入学,而平民子弟需经考试合格入学。” “那我爷爷有没有做官?” “没有做成官,倒霉嘛,大元皇帝不知道抽什么风,每年只从上舍100人中取两人,僧多粥少,你爷爷运气不佳,于是就跑回来了。而这群鞑子又不举行科举考试,你爷爷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你知道我为何肯定这南田山中必出伟大人物吗?” “因为父亲您能掐会算。” “人有千算不如老天一算,这是天意。” 于是,他给刘基讲了道士的故事,又讲了自己挪老爹老娘坟的故事,然后又综合了道家地理课本的故事,最后总结说:“这是天时地利,但还有个‘人和’。” “你觉得咱们刘家的祖先如何?” “我觉得应该算是很好的。” “你可知你母亲的祖先是谁?” “不知!” “此事说来话长。我必须要给你普及一段历史。”刘爚认真的说道 唐代宗李豫,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在安史之乱中,以天下兵马元帅名义先后收复长安、洛阳。乾元元年,被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李豫即位。因天下还没安稳平定下来,李豫就匆匆忙忙的追征江淮地区百姓八年的赋税。 江淮百姓也没有多少余粮。有经历安史之乱,百姓过得很艰难,而李豫坐在长安城中,有吃有喝,根本不知道百姓们的难处,所以在得到百姓不合作的消息后,龙颜大怒,命令各地武装追征。 这次武装追征引发了一次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军领袖叫袁晁,说起袁晁,他原是台州胥吏,也就是官府里的一个普通办理文书的小官吏,混迹官场多年,也多多少少明些事理,眼瞧安史之乱在北方爆发,南方江淮地区就成朝廷的物资和赋税的主要来源,表面上这几年没有收江淮百姓的税,但是实际上物资一直源源不断的运往北方,这些物资都是从江淮百姓手中夺取来的,可是这李豫当皇帝后居然还追征赋税,这还让不让老百姓活了,所以袁晁心地善良不肯残虐百姓,又征赋不力,被当地县令实施鞭背之刑,然后开除了县衙。 袁晁认为现在朝廷给我们带来的都是灾难,我们要为自己建立一个可以带来幸福的朝廷,然后他跑到翁山(今浙江舟山岛),在街头宣扬革命思想。很快,一批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正被朝廷强征赋税的百姓聚拢在他身边。 这支临时凑起来的部队用农具当武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台州(今浙江临海),刺史史叙逃走。随后,攻占信州(治上饶,今属江西),唐洪州刺史张镐,伏兵常山山口,义军中伏,损兵3000余名。接着横扫温州(治永嘉,今浙江温州)、明州(治鄞县,今浙江宁波),尽有浙江东、西道地区(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部分地区及浙江衢江流域、浦阳江流域以东地区)。 袁晁建议政权几十位公卿大臣,均由普通百姓担任。以建丑月为正月,改年号为宝胜。义军杀死地方长吏,烧毁和没收官府及地主豪富的钱财,这些人极为恐惧,纷纷逃亡,而疲于沉重赋敛的广大贫苦农民,则大多归附义军。德清县(今浙江吴兴南,一说浙右县)人朱泚、沈皓等,也聚众起义,响应袁晁。朱泚和沈皓分别占据两大山洞,不时出兵攻占城垒。宜春义军首领家兵漫山遍野,地方长吏不敢过问。袁晁义军发展为近20万人,严重地威胁着唐廷在该地区的统治。 一支二十万的部队在那个时候的唐王朝,已是天文数字,袁晁就凭着这支杂乱无章的军队在台州称帝。他坐在二手龙椅上,说:“这真是众望所归啊!” 袁晁那时意气风发,有一段时间特别想领兵北上,直取长安城。不过有人提醒他,要清醒,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我们应该有休整下,拿着锄头和镰刀上战场,碰到真正军队会玩完的。那玩意只适合在庄稼地里建功立业,到战场上,全是白给。 袁晁对这番话不置可否,但很快,他和他的部队就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唐代宗李豫在长安城中听说袁晁起义的消息后,七窍生烟,立即命令在安史之乱中表现极为出色的大将李光弼到江淮战场平叛。 安史之乱催生出了无数战场上的骄子,比如收复长安城和洛阳城的郭子仪、死守睢阳城的张巡、战功卓著的仆固怀恩,还有李光弼。但李光弼绝对是骄子中的骄子,战场上的万王之王。安史叛军每次在战场上听到对手是李光弼时,立即魂不附体。因为李光弼从不按牌理出牌,他擅长破袭战、地道战、麻雀战、伏击战、围困战、闪电战,还有母马战。 关于母马战,因为知道的人很少,所以有必要补充如下:史思明(安乱祸首之一)曾在黄河南岸安营下寨,防御朝廷军队渡黄河。李光弼当时在黄河以北,和史思明对峙。 李光弼的兵力薄弱,所以不敢进攻,而史思明的目的就是防御,而不是进攻。所以两方人马既然不能在战场上较量,只好互相震慑。最好震慑的办法在古代就是战马, 在冷兵器时代,战马是最现代化的武器,一匹战马就是一辆坦克,谁的战马彪悍,谁的坦克先进,谁就能让对手冒冷汗。所以,史思明就让士兵每天都带着战马去河边洗澡。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战马清一色公马,这些公马都是在北方大草原上生养出来的,和李光弼那些中原的战马站到一起,中原的战马就成了宠物。 李光弼的战士们看到对方那些在河里洗澡的马,又看看身边的宠物马,摇头叹息说这仗没法打。李光弼说:“打不过他的战马,可以让他的战马凭空消失嘛。” 众人认为这不现实,李光弼说:“你们把咱们控制区内所有的母马都买来,记住,是刚做了母亲的马。”众人莫名其妙,但上司的命令不敢不听。 一大群母马被驱赶到黄河边,因为刚从孩子身边被带走,母马们呜咽哭泣。正在洗澡的史思明的那群烈马们听到河对面的声音,都望了过来。呜呼,一群家庭风格的青春少妇正在那里释放着美丽的忧伤。烈马们躁动起来,先是原地转了几圈,然后像离弦的箭一样射了出去。李光弼的士兵看到万马奔腾,黄河水被它们掀起巨浪,只一会儿工夫,史思明那些烈马们都成了李光弼这边的上门女婿。 正当史思明绞尽脑汁想他的战马何以背叛自己时,李光弼就用对手的战马向对手发起了进攻。史思明不战而逃。 这就是母马战,惊鸿一瞥,无法复制。 朝廷命令李光弼带着他那支久经沙场兵马进入江淮。袁晁从未听过李光弼,因为李光弼的威名在北方而且加上古代通讯不想现在发达,所以南方人根本就不知道有李光弼这个人。袁晁之前几战积累起的威名使他忘记了自己的军事能力和他军队的作战能力。 他居然主动出击,李光弼等的就是这个,先把大部队摆在正前方迎战,分出两支骑兵埋伏在袁晁撤退的路上。袁晁才打了几分钟,就发现对手的军队果然厉害,马上撤退,结果在半路上,遭到了对手那两支骑兵的伏击,伤亡惨重。 袁晁撤进了台州城,挂起免战牌,死也不出战。李光弼把台州城围个水泄不通,派人断绝台州城的水源,用火箭向城里乱射,焚烧对方的粮草。 袁晁在台州城实在吃不消了,因为粮草将尽,他本来就并不稳固的军心摇摇欲坠。当他正在专心制定突围计划时,有一天晚上,台州城市中心突然出现天坑。巡夜部队好不容易把天坑里冒出来的脑袋用石头砸了回去,又有报告说,世界末日可能到了,因为城里各处都是天坑。袁晁不知道,这就是李光弼擅长的战术之一,叫地道战。 袁晁来不及制定全面的突围计划,草率地把部队分成四部,从四个城门同时突围。临行前,袁晁激励他的士兵:“拿出你们当初一鼓荡平江东十州的气魄来,杀出去,重见天日!” 人在绝境下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袁晁的二十万士兵从四个城门一涌而出,杀声震天。李光弼的围城兵团居然有点吃不消,李光弼下令先撤退,再集中,在找到袁晁那支突围的人后,放过其他三路,如猫儿捕鼠一样紧紧追击袁晁。 袁晁大怒,下令停止后退,后队变前队,迎战李光弼。李光弼命令全线进攻,袁晁大败,仓皇逃奔。李光弼尾追不舍,袁晁溃退到石垒寨(今浙江省天台县关岭),再也无处可逃,把所有士兵,包括其他三路突围出去又忠心耿耿回来的士兵全部投入战场。李光弼迎战,袁晁又一次大败,困守石垒寨。李光弼故伎重施,把石垒寨围得连只苍蝇都飞不出来。袁晁的部队没有粮食,只好杀战马充饥。战马杀完,袁晁陆续派出小股部队去寻找粮食,但被李光弼守株待兔一一歼灭。袁晁被迫作最后的冲刺,他分兵四队,轮流突击。但李光弼的战线如铜墙铁壁,纹丝不动。袁晁黔驴技穷,孤注一掷,亲自挑选忠心勇敢的人作最后一次突围。在突围前,袁晁对他那些忠心的人说:“如果对方接受投降,你们就投降。我头可断,决不投降。” 他亲自领导的这次突围很快就失败,他本人在准备把刀抹向脖子时,被李光弼的士兵救下。不是真为了救他,而是为了他能活着,到长安领赏。 袁晁后来在长安被处决,他的这次武装反抗被称为“袁晁之乱”。 刘爚讲完了这段历史,长舒一口气,叹息一声说:“官逼民反,是个永恒的真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七章 祠堂 ,最快更新大明相师最新章节! “这件事和我娘的祖上有什么关系吗?”刘基思考了一会儿问道。 “当然有关系。你娘的祖宗富韬当时是四川松州刺史,就是因为袁晁之乱,他才举家跑到南田山来的。你娘家出的人物和咱们刘家平分秋色。富韬的儿子富处谦在河南做官,被皇室封为鲁国公;富处谦的儿子富令荀封韩国公;富处谦的儿子富言北宋初期在尚书省。特别是富言的儿子富弼,两次拜相。这位富弼老先生可是北宋时代的风光人物。当时辽国和北宋的关系很紧张,都是这位老先生靠外交政策妥善解决的。你的母亲就是富弼老先生七世孙富应高的孙女。” “没想到母亲祖上居然如此风光!” “天时,你有了,很多神秘兮兮的故事就能证明啊。地利,你也有了,南田山是福地之一,出伟大人物。这里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升起的地方。人和,你也有了,你父亲我和你母亲都是高智商家族出来的,你得了我们的真传,不必担忧头脑不够用。但天时地利人和,只是外部条件。外部条件即使再优越,倘若你自己不努力,终将无法成事。我跟你说的祖宗那些震耳欲聋的业绩,可能有点夸大,但我的目的很简单,只是希望给你信心,要你知道自己不同凡响。所以,我现在要求你,必须要好好学习,充实自己的头脑,将来为家族增光添色了!” “明白了父亲,可是咱们汉人生活在蒙人的统治下,连科举考试都没有,叫我如何去做官,为家族增光添色。” 刘爚正色道:“胡说,上有天下有地,中有圣明天子,你怎么可以叫苦。你等着吧,科举考试是大势所趋,总有一天会重开的” 父子二人对话完毕,夕阳已西下,但在刘基心中,似乎有一轮日光升起。 ...... 人生在世,总是有很多烦恼,磕磕绊绊的陪伴你走一生。 在村里的许多小朋友眼中,刘基是一个怪怪的人,每当他们玩得疯狂的时候,他就会悄悄离开他们,一个人抱着本怪书在看。 在刘基母亲的眼中,小时的刘基是一个安静而孤单的孩子,时而沉默不语,又时而突然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弄得他母亲尴尬,难以招架,所以他母亲在把一些儒家经典粗略地传授给他后,就不再教他任何知识了。 “《师》:贞丈人吉,无咎。”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 刘基那双嫩白的小手抱着一本枯黄的书籍,嘴中不时背诵着书中内容,走在后山去往祠堂的小路上。 这片后山很美,很宁静。这里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树木中杂草间不时冒出几朵小野花,更是给这片山林增添了几分色彩。 刘氏祠堂就在这后山的半山腰上,祠堂不是很大,来到祠堂门前,看到门前四只白玉小狮子把守在门口,进门,两侧各州两间厢房,正对大门前的是主殿,正中央供奉的刘邦,两侧是祖宗的牌位。 今天刘基来着,一是这里安静无人打扰,可以好好看会书;二是昨日父亲说祠堂已有多日未曾打扫过,让我清扫一番。 刘基用了半个时辰就把主殿清扫了一遍。速度很快,其实不过是为了空出时间好好的看会书而已。 “咦”这时刘基发现主殿外面左侧有个被锁上的小木门,“后面究竟有什么,居然被锁起来了?” 想到这里,刘基突然好奇起来,很想进入探索一番。 想着就走过去,拿起锁来,没想到轻松一拽,锁就开了,也许是时间太久,锁已经坏掉了。 走进去,发现是一个后花园,这里已经杂草丛生,不远处有个颓败的古屋,步入古屋,刘基便闻到一股腐败的味道,在房顶木梁和墙角处还有着密集的蜘蛛网,甚至还可以看到大蜘蛛在上面攀爬着。 两侧有不少木架,木架上摆放着一些书籍,不过都已经腐烂不堪了,地面上摆放着几个空木箱。对着古屋中间供奉着的一尊文人塑像,雕像手中捧着一卷竹简,雕像前面有个一个木牌。 走进一看, “文成侯张良!”刘基一脸惊讶的看着眼见的雕像。 居然是汉朝帮助祖宗刘邦夺得天下的张良张子房,可是为什么在祠堂后面会有张良的雕像?这里可以我们刘氏祠堂啊。 想不清楚就不想了,不过做为晚辈,我也要诚心膜拜下这位先人! 想完就对张良的塑像拜了一拜。 忽然一声炸雷响起,整座古屋似乎都晃了晃,刘基回头看了下外面,这时外面下起了大雨。 “这怪天气,刚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又打雷又下雨的了。” 既然不能马上回去了,那我就把这间古屋打扫一下把。 刘基仔细的清扫着张良塑像,然后整理下桌台,接着收拾起那些杂乱地位物品,又将屋内的犄角旮旯都清理了一番。清理完,看了看窗外,雨还在淅沥沥的下着,好像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可惜带来的书,放在前面的主殿里面了。现在什么也看不了了!” 就这样刘基望着窗外发起呆来了。 这时一阵“嘎吱嘎吱”的声音响了起来,年迈的木架,加上时间的腐蚀,早就不堪重负,这时不知什么原因遥遥作响。 听到身后的声音刘基不由转身望去,一看大惊:“不好,要塌了。”只见木架如同小山一般的向自己压过来,刘基连忙想往后退,可惜,已经来不及了,两人多高的书架正好砸在刘基的头顶,顿时鲜血潺潺流下,只感觉自己双眼一黑,整个人就昏晕过去了。 木架砸下,碎裂成了七八份,更是让古屋中扬起了一层灰尘,在扬起的灰尘中,一颗被藏在木架夹层不知多久的玉戒指,也从中跌落了下来,最后滚落在地面上,直至滚到刘基的手旁。 头上是人身毛细血管最密集的地方,就是平时擦破点皮,也会血流不止的,刘基小小的身体倒在地上,不一会鲜血就将身边的地面染红了一片。 这时外面的雨下的愈发的急了,一道道闪电在天空中肆虐着,破旧不堪的古屋在这暴风雨中摇摇欲坠,似乎随时都可能坍塌下来。 透过雨上的乌云,遥望远处,在一片不知名的空间中,此处高山流水,一座凉亭矗立,亭中一位白发老者和一位中年男子盘腿而坐。 “石公恩师,您交给我的事已经完成了!”中年者对白发老者说道。 “嗯!我已知道了” 白发老者沉默了一会,自言自语道:“老友,你交给我的事已安排妥当,剩下的事可要看你自己的了!”46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八章 我是刘伯温,未来帝师! ,最快更新大明相师最新章节! 没错现在说话的并不是真正的刘基,而是后世那个稀里糊涂穿越过来的王诩。 “真奇怪,别人穿越,要不是本身跟着过来,要不同名同姓的灵魂穿越而来,怎么到我这就变成了穿越到那么牛逼的大佬身上了。会不会出现灵魂不稳定啊??” “我这把刘伯温弄死了,以后的大明朝还会不会出现啊!!!” “苍天啊!你这不是坑人嘛~~~” “啪!”之间外面一声雷响,震慑天地间。 “TNND,不就发发闹骚嘛,就打雷吓唬我,真没天理。” “咦!黄石公记” 王诩赫然发现脑海里多了一篇经文,他的深情变得紧张起来了,换成谁的脑海里某名奇妙的的多出一本经文,没被吓晕过去就不错了,凝神阅读脑海中的经文,王诩的神情逐渐明朗,直至最后双眸闪烁惊喜的神色。 “这是黄石公的传承?” 观摩了一遍黄石公记,王诩的神情变的神采奕奕起来。 此记是黄石公生前所著,分为素书和三略,记载着黄石公毕生心血。素书主要涉及的万物自然运转的理数,而三略涉及军事方面的策略,谋略和战略,阐明了如何治国用兵,里面还涉及一些奇门遁甲的奇术,以及道教的强身养生之术。 和后世流传的书相比,脑海的记载的更加全面,更加神奇。如果这本书是王诩平常在某个书摊上拿起来看,肯定读起来晦涩难懂,但是这本书出现他的脑海中,却变的清晰易懂,书中记载的东西虽然玄之又玄,但脑海中读一遍,便会清楚的理解其中的道理。 作为一名历史研究员,自然对历史牛逼的谋士崇拜,既能外出指挥大军决胜千里,也能入的官场将国家治理的妥妥当当。 王诩盘腿闭目,一动不动,时不时的双眸睁开,闪过一道亮光,随即又再闭上,小小的身影被拉长,时间慢慢流逝,气温也渐渐的降下,不过王诩毫无所觉,似乎沉寂在某些状态中。 翌曰 第一抹晨曦照耀在王诩身上,他缓缓站起身,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昨晚他就在这碑碣下静坐了一晚,此刻瞅了瞅身上的衣服已经略微有点潮湿,想来是半夜的霜降带来的露水。 “我这一看就是一晚上,还真是入迷了。”王诩自嘲的摇摇头,就连他自己也都没想到,这黄石公记中的记载如何管理军队打胜仗的方法对他的吸引力竟然如此之大,记忆中除了当初高中时期会抱着一本厚厚的小说在寝室里挑灯夜读之外,再也没有看书一看就是一晚上的时候了。 黄石公记总厚度不到千页,这一晚上王诩就把三略基本上看完了,单单就关于上略的内容就让他看的沉迷不已,还有后面的中略篇,下略篇还有素书的内容……只能是粗略的翻看了一下。 “好了,收拾收拾也该回家了!” “回家?”王诩皱了下眉头,然后用手揉揉,然后叹了口气。 “我不知道未来会发展什么样?我不知道历史上哪个鼎鼎大名的帝师还会不会出现?我不知道。。。的太多!但是我知道现在我就是你,我会照顾好我们的父母,如果我有能力我会试着改变这个国家!” 说完,全身顿时一阵轻松。 王诩就那么站着望着天空,好像看见一人的身影越飘越远。 “重现在开始我就是刘基,未来要成为帝师的刘伯温” 想到这里离家还有段距离,刘基不敢再耽搁,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快步朝祠堂外走去。心中有点小雀跃,想早点见到这个世上的父母,因为在前世他的父母从未见过,从小是在福利长大的,所以很期望有父母的疼爱。 一路随着记忆回到家门口,只见门口站着一个人,准备敲门。 “刘伯伯好,您是找家父的吗?”刘基几步赶到面前,对来人说道。 这个人和刘基的父亲很熟悉,经常来串门,是县衙的长史,帮县令处理身边的事,算是幕僚。 “小刘基呀,你父亲在吗?你伯伯有要事找他。”刘长史一脸着急的问道。 “这个。。。应该在吧?” “刘伯伯请进,我带您找我父亲去。” 刘基带着长史,来到房子客厅,只见大堂上有个男子手里拿着本泛黄的书籍读着,男子年纪大约三十七、八岁左右,露出小麦色的皮肤,眼睛深邃有神,鼻梁高挺,嘴唇性感,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的脸庞,蓄着一撇小胡子。 “孩儿见过父亲。”刘基见到父亲有点激动的说道。 刘爚抬头紧张的看着刘基一眼,然后转向旁边看向长史。 “长史兄,怎么有空来爚家串门,小心我告县令你偷懒哦。”刘爚笑呵呵说道。 然后又对刘基说,“你这个混小子,整晚未归,害你母亲当心了一晚未睡。” “孩儿知错了,我现在就去看望母亲”。 “先别去了,你母亲刚睡着。。。傻愣的干嘛,还不快给你刘伯伯沏茶。” “不忙不忙,刘爚兄,救命啊,我这是有急事求你帮忙!!!” “别着急,咱们坐下来慢慢说。” “是这样的前几天有群土匪冲击衙门,张总兵带乡兵来解围,但是也只是把土匪赶到山上去了,现在县太爷发火要把土匪干掉,但是围剿了几次都失败了,这不我就来找刘爚兄帮忙来了。” 刘基听完,瞬间想到,历史上著名的“蒿草计”。算算也是这个时候发生了。 说起来一切都是这个吃人的社会造成的。 前不久元朝皇帝元仁宗去世,就在国丧期间,青田县居然有人办婚事。这简直是向枪口上撞,而且还在这吃人不吐骨头的元朝,按照元朝法律规定,国丧三个月内,不管任何人、任何地方不得有喜事活动。就是在大街上行走,也不能有笑脸。穿衣戴帽一定要注意,不能五颜六色,每个人必须素装。连酒糟鼻子在国丧期间不敢上街,因为鼻子是红色的,一旦被捉住,不好解释就是关进大狱。就算不在元朝在其他朝代,也是不允许的,犯忌讳的。 青田县县令是汉人,但是确实元朝未灭南宋的时候,在北方投靠成吉思汗的的汉人。县令闻听有人敲锣打鼓、穿红戴绿地举行婚礼,一下就害怕起来了。因为骨子里害怕元人,众所周知,在他的管辖区内出这样的事,一旦被上边知道,那就是要掉脑袋的。 这位“愤怒”县长马上带着几名士兵冲进人家的婚礼现场,把当场把所有男的,包括新郎杀掉,再把女的打晕,然后又抢跑了新娘。 让青田县县令意想不到的是,新娘家在当地很有势力,手底下养了不少打手,还和当地的帮派有深厚的关系,要不然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办婚礼。当新娘的老爹得知女儿被抢了后,气冲斗牛,散尽家财,召集帮派的朋友们,带着棍棒冲击县衙门。 由于武器落后,冲击未遂。他们临时改了主意,抢了县城武器库,有了武器后,他们又掉头来攻击县衙门。但县衙门已经集合了军队,这些人见不是对手,一溜烟跑上青田山,当了土匪。但是县城给的说法是,这些人是逆匪,准备起兵造反。46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九章 求计灭“匪” ,最快更新大明相师最新章节! 其实,南方汉人的起义和元朝在中国的统治相始终。仅在忽必烈统治蒙古的鼎盛时代,南方就有二百余起汉人起义。忽必烈之后的元朝二任皇帝元成宗和三任皇帝元武宗时代,江南地区的汉人起义数量虽有减少,但不绝如缕。到了四任虽然是个好人,也是个好皇帝,可他在位的第五年,也就是刘伯温六岁时,江西赣州出其不意地爆发了高质量的蔡五九起义,蔡阁下不仅攻陷了州府,而且还一路北上,想要直捣黄龙攻陷大都。蔡五九虽然很快被残酷镇压,但那次造反的影响力却让高层不寒而栗。刘伯温七岁时,广西瑶人又起义。八岁时,江西五个州同时爆发了汉人的大规模起义。 对于江南地区的汉人造反,元王朝的皇帝们已习以为常,提不起激动的兴趣来。如果有一段时间,元王朝方面听不到江南有人造反,皇帝们会大吃一惊,认为不可理喻。 但皇帝眼中的芝麻小事在地方县令那里就成了世界末日的大事。青田县县令动用县城的县兵多次到青田山中剿匪,要么无功而返,要么被对方打得丢盔卸甲。 说到元朝的军队, 主要有四部分构成: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 蒙古军主要是有蒙古人和部分色目人组成,以骑兵为主。还包括水军,炮军(由炮手和制炮工匠组成),还有一部分侍卫亲军,弩军。 探马赤军初指从蒙古诸部抽取精锐组成的前锋、重役或远戍部队,后来也有色目人、汉人等加入; 汉军即由原金朝地区的汉人和部分女真人、契丹人组成的部队,还包括早期改编的南宋降军; 新附军即灭南宋前后改编的原宋军。此外,侍卫亲军中还有不少按族属组编的色目人部队。 元朝在地方镇戍军队中,还包括“乡兵”一类的部队,主要由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人组成。 例如辽东有高丽军和女直军,由依附元廷的高丽人和金朝灭亡后留在辽东的女直遗民编成。云南有寸白军,又称爨僰军,由云南土著民族爨人和白人组成。湖广有土军、黎兵、洞兵、徭兵等,由今黎族、壮族、瑶族等民族的先民组成。福建有畲军,由畲民组成。吐蕃地区的藏人,编成吐蕃军。这些军队,或由所在地区的万户府、元帅府兼管,或设立专门的万户府、千户所等,隶于宣慰司都元帅府之下。 军队依承担任务的不同,区分为宿卫和镇戍两大系统。宿卫又分为皇帝直辖的“怯薛”军和由枢密院统领的侍卫亲军,平时主要护卫宫廷,守卫京畿,战时也出京征伐;镇戍诸军,屯戍于全国冲要地区。 而北方是蒙古军、探马赤军的重点戍防地区;淮河以南主要由汉军、新附军屯戍,并配置部分蒙古军和探马赤军。边境地区由分封或出镇其地的蒙古宗王所部和土著部族军配合镇守。 蒙古国时期的军队,主要分成蒙古军和汉军两大类。 具体每种军队在详细的组成各位看官可以问度娘哈,在下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里要重点说下汉军和新附军,也是主角所在地区常见的军队。 原来在江北立足的汉军,宋亡之后大多南下分驻江南各地屯驻,并陆续建立万户府、元帅府等统军机构,管领驻军。杭州、扬州、建康、镇江等地,是过去南宋统治的中心地带,自然成为驻戌元军的重点防守地区,往往建置数个万户府于一地,如杭州设四万户府,扬州、建康、镇江设七万户府等。 其他重要城市及边远地区,亦多有万户府等设置。 万户府的名称,往往不是该府的屯驻地点,而是属下军人的户籍所在地。如保定万户府,先后驻军于南康、建康、武昌,颍州万户府守杭州,等等。 江浙、湖广、江西、四川、陕西、甘肃等行省之下,均设有十几个乃至几十个万户府、元帅府,属下军队以汉军为主体,参入新附军人和部分色目军人。有的军府民族成分比较单纯,如庐州万户府,“一军皆夏人”,即唐兀人。 南宋灭亡之际,大批宋军降元,被元人称之为新附军或新附汉军、南军等。 新附军内名号繁杂,但都不是宋军原来的番号,而是元人因军队士兵所具不同特点而起的名称,如原来在南宋领取口券的军人,被称为“券军”(又有生券军和熟券军的区分); 在手臂或手背上刺字的宋军,被称为“手号军”或手记军、涅手军等; 在江南地区召集贩卖私盐的盐徒为军,称为“盐军”等等。 当时有人说元廷得宋降军“兵卒百万”,显然有所夸大,因为南宋末年隶于兵籍的只有七十余万人,大部分被元军消灭或击溃。 估计当时新附军的数量在二十万人上下,其中手号军人有八万三千六百人,盐军六千余人,选入侍卫亲军的精锐南军士兵二万人。 自招到大批新附军人后,元朝统治者即着手将其原有的组织系统打散,分编到元军的中央侍卫亲军(主要是汉人卫军)和地方镇戌军队之中;或以蒙古、汉人、南人军官相参,建立新的军府,管领新附军人。 每当有战事发生,总是首先调发各军中的新附军人出征,不参战的新军人则要从事屯田和工役造作。 经过多年的战争消耗和自然减员,新附军数量日益减少。到了元朝后期,新附军的名称亦很少有人提起,数量可观的新附军被元廷的各种军事组织和纷繁战事“消化”掉了。 张总兵带县兵其实就是当地的新附军,战斗力低下,只不过为了混口饭吃,平常狐假虎威,欺软怕硬。 因为土匪们的据点易守难攻,而青田县剿匪部队的战斗力又马马虎虎,所以这事一时之间很难解决。青田县县令乞灵于人民的智慧,派出许多胥吏到各地打探奇士异人。刘长史恰好认识有学问的刘爚,于是就找上门来了。 刘长史几乎要哭出来,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土匪们多活一日,他和他的县令大人就多一分危险。 刘爚看到刘长史忧心忡忡,就放下筷子,思考起来。太阳落山,月亮升起,刘长史疲倦得直伸懒腰,刘爚也没有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看了看刘长史。 “这些土匪着实可恨,国丧期间居然违反法令,罪大也。” 刘长史赶紧挺直腰板, “这些人真是可恨,不除掉不以泄民愤”刘长史愤愤说道。 凭在衙门里多年的工作经验,长史认定,有能力的人在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前,都要有个帽子,这在文章上称为“龙头”,“龙头”之后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刘爚看了眼刘基。 “你有什么办法,说来听听?”46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十章 蒿草计(求收藏,求票票) ,最快更新大明相师最新章节! 刘长史的态度从恭敬转为惊讶,又转为愤怒,因为他认为刘爚在耍他。 一个十岁的孩子如何能解决几百号土匪? “刘爚兄?这?” 胥吏正要作出点官家的姿态来。 刘基抬头看了眼刘爚,心理嘀咕“不是把老爹,咱们刚见面就给我出难题。” 当然刘爚不知道眼前刘基已经不是之前的儿子了,恐也不会知道这个新儿子给他来带多大的惊喜! 咋办呢?我只知道有这么个事,刘伯温咋操作的,我怎么会知道历史记载那么真真假假,谁知道当时刘伯温怎么回答的?蒿草计?蒿草计?蒿草计? “刘伯伯,请问土匪们是不是不下山?” “未曾发现,但是他们也不敢下山,山路口都被我们人把手的呢!” “县太爷是不是不想伤亡太大,最好不费兵力拿下他们?” “当然!如果不费兵力拿下这些逆匪是最好的了。” “县衙门有会射箭的吗” “当然有!” 刘基想了下,很快就会入秋了。 “三个月内剿灭他们,可行?” “要这么久?” “就这么久。” 刘长史皱着眉头思考了许久,“说说你想法”。 “刘伯伯你可认识蒿草籽?” “我早些也是经常上山的,怎会不认得蒿草籽!” “那好办,你派人收集蒿草籽,让弓箭手,去掉箭头,把蒿草籽栓在箭头上,射向土匪窝附近,越多越好。” 刘长史转头看向刘爚,丢出一个疑问的眼神。 刘爚说道:“你既不想有伤亡,又不想解决这件事,就这么办去。” 刘长史听完,暂时相信刘基所说的,匆忙告辞回去给县太爷献计去了。 刘爚走到刘基面前,盯着他看了许久,猛的一伸手,揪住他的耳朵。 “老爹,疼疼疼!”刘基大声喊道,可是老爹丝毫不理会,竟然得寸进尺,准备拿起桌子上的戒尺,欲要打他。 “你个臭小子,什么时候学的心那么狠?” “哎呦!我的心肝宝贝,当家的快放手,儿子要是受什么伤,我跟你没完。”这时睡醒的刘夫人赶来,正好看到刘爚准备打刘基。 扑过来,抱住刘基,瞪着刘爚。 “你就惯着吧,早晚这臭小子得出事。” “让母亲看看,有没有伤着。”抱着刘基慈爱的叫道。 “咳咳~,母亲,你快放开孩儿,我快喘不过气来了!”没想到我这位母亲能有那么大力气,抱着自己气都喘不过来。而且刘基的心理年龄也有二十多岁了,忽然被一个刚见面的少妇抱住,这让刘基不由面红耳赤,急忙找个借口让刘夫人松开自己。 “哎呀,基儿你的额头怎么有道伤痕”,刘夫人松开后仔细盯着刘基说道。 这是刘爚听见过来仔细看了眼刘基,确实额头上有道浅浅的伤痕。 “你这臭小子,昨晚一晚上未回,头上的伤痕怎么来,是不是在外面遇到歹人?”刘爚一脸紧张的询问。主要是之前的刘基太过乖巧,从未有消失那么久未回家,昨晚夫妻俩在村子里找遍了也没看见他,难怪现在如此紧张,很想知道昨晚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时候,刘夫人也停下来看着刘基,目光中带着紧张和关心。刘基看着父母,心里暖暖的。 “父亲母亲,昨晚我没有遇到歹徒,不用担心,只是。。。”刘基犯难了,一下不知道怎么解释,这要把实情告诉他们,他们估计会以为我疯了,就算相信,我也不能把原来的那个刘基还回来了。 “只是什么?你到快说呀,要急死你母亲吗?”刘爚大声说道。 这是刘夫人已经眼中带泪看着刘基。 “是这样的,昨天不是父亲让我去祠堂打扫吗?” “是啊,我昨天让你去的,还有晚上找你的时候去了祠堂,没有发现你呀!” “别打断基儿说话!”刘母瞪着刘爚一眼。 刘爚尴尬的笑了笑,“我这不是关心咱儿子嘛。” “父亲,昨天我在打扫主殿的时候发现旁边的有的小木门,我不小心就把门打开了,进去发现里面有个古屋,里面供着文成侯,我进去也打扫了下,没想到旁边的木柜突然倒下,一下把我砸晕了,额头的伤痕就是木柜砸的。” “哦!原来是祠堂后面的花园,我以为不会有人打开呢,昨晚找的时候,就没注意。” “说起这个后院也不知道建了多久了,祠堂是后建的,当时为了区分就把后院锁上了。” 刘爚突然醒悟,好像忘记了什么。 “你个臭小子,怎么回来变了一个人,还有那个给刘长史的办法,究竟是不是那个想法?”刘爚狠狠的盯着小刘基说道。 “啊!哪个。。。想法?” “哼!怎么还要在我面前装无辜?” “我说你们父子俩给我打什么谜语呢?既然基儿没事,我去做饭了,基儿肯定饿了吧。”说完,刘母转身就向厨房走去。 刘基摸摸肚子,嗯,好想是有点饿了。 “你知道吗?这些人违反法律,实在是罪有应得。” “那些人虽然是土匪,但却和我们同族同种。而青田县县令虽然代表政府,但却是异族,你应该有个华夷观念。” “这个我知道,还不是你给我出的难题,让我说的”刘基一股委屈的说道。 “哎,我本想让你随便说点不靠谱的方法搪塞过去,怎会想到你出了个这么办法!” 刘爚大声说道:“你还不懂蒙古人开国以来的历史,所以不明白这里的玄机,我现在就给你普及下历史,我要让你记住,蒙古人对咱们中国人都做了些什么!” 我怎会不知道,我好歹是穿越过来的,还是学历史的!刘基默默想到。 实际上,刘基他老爹所讲的元王朝,和真实的元王朝略有出入。这是因为刘爚自以为是南宋遗民的后代,赌徒失败后都不承认失败,所以对赢家咒骂。 而后来的泥腿子朱元璋所建立的明王朝,自然要对蒙古人在中国的统治加以丑化,以此来彰显他驱逐蒙元那盖世的武功。 所以,刘爚意气用事下所讲的元王朝的种种恶行。 刘爚说:“鞑子是最贪得无厌的巨兽,听到哪里有国家,就奔哪里去。孔夫子说,挑起战争的目的是要吊民伐罪,否则战争就是不仁义的妄动。可这群骑马骑成罗圈腿的家伙没有任何高尚的情操,打仗的目的就是想烧杀**掳掠,他们只是想把恐怖传到全世界。孟夫子说了,只要有仁义就成了,要那么大地盘做什么。” “我听说,鞑子在中国之外还有四个分部。鞑子人口少,只好派亲戚去管理,亲戚之间离得远了,感情生疏。这可真是妻离子散,人丁凋零啊!” “鞑子们灭掉我们伟大的南宋后,在全国实行了臭名昭著的四等人制。他们把全中国人分为四等,分别是:鞑子、色目人、汉人、南人。” “你知道吗?‘南人’就是我们南宋遗民。臭不要脸的鞑子凭什么把我们列为最低一等?我们哪里都比他们强。” “我们用火药制造了突火枪。我们有先进的罗盘,还有精巧的瓷器。我们还有世界上最有思想的程朱理学。鞑子们有什么?几匹破马。色目人又有什么?可能连马都没有。最可气的是汉人,被女真人统治了一百多年,做了一百多年的奴隶,结果倒骑到我们头上来啦!我真是气死了。这是赤裸裸的民族歧视!” 要不是听着老爹唠叨,真的无法想象,这个时代残留下来的南宋子民是多么仇恨元朝的。 刘基心里如翻江倒海般,有一团火要发泄,默默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把这个丑陋的元王朝翻个天翻地覆。7146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