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农》 正文 第1章 少年在大唐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少年骑着老黄牛慢慢的度步归来,夕阳下,少年的身影被黄昏慢慢的拉长,贪吃的牛总是不时的低头偷一口路边的鲜草,而少年身形也随着老黄牛的低头一颠一颠的。 “大郎,放牛回来了啊”,还没有到村口,田陌中一位农家汉子向少年打招呼。 “三叔,今天坝上没有人放牛,牛吃饱了我便回来的早了一些,你这还不回啊” “还早哩,我把这半晌地翻完就回” 拱手回应过,少年郎手里的缰绳轻轻的透了一下,老牛停下了吃草的节奏,哞的叫唤一声,加快了回家的路。 少年郎回到家中时,屋里已经炊烟升起,母亲轻斥着小妹,小妹追逐母鸡的声音透过篱笆依然那么清脆。 “阿大,娘,我回来了。”少年郎推开篱笆门,将老黄牛栓在牛棚里,对着屋里喊到。 “哎”阿娘做着饭,对着窗答应了一声。 “阿哥,你回来了”话音未落,小小的人儿就跟燕子回巢般扑向少年郎的怀抱。 “阿哥,我给你说,阿大和娘去田里都没有人和我玩,阿狸可乖了,我今天有在田里帮阿娘捡草哦,我厉不厉害啊”小小的人儿说着话,眼神却希翼的看着少年郎。 “是吗?我家小妹是最棒的,走,吃饭了,给阿哥说说阿娘今天煮的什么好饭食啊” “阿哥,我给你说,今天阿娘煮的。。。阿哥,不要揉阿狸的头,人家会不长个子的” 兄妹俩的对话在黄昏中渐渐飘远,村子里渐渐升起了炊烟,伴随着大人一声声呼唤在外戏耍的孩子的声音,狗叫,孩子的哭声,慢慢的在这个小村庄响起。 四间矮小的土坯房,整整齐齐的篱笆围墙,这就是杨一凡在这个时代的家。是的,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其实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穿越到这个时代的。当然,让杨一凡气愤的是你穿越也就罢了,你好歹给我个金手指啊。你看看别人家小说里的主角,一上场就有各种系统。所以杨一凡像奇葩一样,在十年里他无数次召唤系统,用尽各种办法都没有召唤出系统,反而差点让小妹当中邪告诉父母。 知道这个时代对于中邪病人的治疗办法后,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杨一凡果断的放弃了继续召唤系统的念头。 杨一凡,农科大毕业的高才生,精通四国外语,就在大学毕业论文资料收集过程中莫名其妙的到了唐朝。是的没有错,唐朝武德年间。杨一凡不止一次的在心里询问苍天。我一个农科生,文不能文章治天下,武不能纵马平社稷,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人物。我在21世纪当农民和在唐朝当农民有区别吗?当然,如果苍天能说话的话,那他肯定会说:没区别那你就留在唐朝吧。 “大郎,赶紧吃饭吧,吃完和我去一趟你三叔公家”,杨铁牛看着坐在桌子的大儿子说道。 “好”,杨一凡停下思绪。 父子俩都不是善言的人,纵是心里有千言万语,但一个不说,一个不问,只是将心头的话儿放在心里。 母亲杨氏看了一眼各有心事的父子俩,再看看无忧无虑吃饭吃的正欢的小闺女,摇摇头,看着杨铁牛说道:“他大,你看大郎都快十七了,跟他差不多的后生娃娃都有了,他三婶昨天给我说李家村有一家的女子,到了出嫁的岁数了,你看要不明儿我给他三婶说一哈,让他三婶问问,要是能行的话,让他三婶给我娃去提个亲去”。 杨铁牛头也不抬的喝了一口碗里的面糊糊,对自家婆姨说道:“也是,大郎都老大不小了,你明日不要下地了,去给他三婶言语一声,问问他三婶,咱们要准备什么东西,这些道道他三婶要比你我门清”。 眼看父母两言三语就把自己的人生大事决定了,杨一凡明白这个时候自己不争取,那可能自己的幸福真的就扯淡了。 自己才17,本来就是个娃娃。虽然说古训有言:父母在,不远游。但是自己还没有见识大唐的美好风光,在想想张导电影里的唐朝美女,大丈夫怎么能早早成家。 想想父母的性格,和老爹可能说不通。母亲一贯疼爱自己,他决定采用迂回策略,对自己母亲杨氏晓之以理,打消母亲这个可怕的念头。 杨一凡放下碗筷,组织了下语言,开口对母亲杨氏说道:“娘,你看,你儿子还小,现在考虑这个事情是不是太早了啊,要不过几年吧” “不早了,你二叔公家的小彘第二个孩子都有了,为娘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你要比小彘要小一岁吧,过几年,谁家女子嫁给你啊。” “不是吧,小彘第二个孩子都有了,我怎么不知道啊,没有听说啊” “今天早上刚刚生的,你不是去放牛了么,你刚回来,不知道很正常。” 杨一凡突然发现老娘已经把自己的话题带偏了,看了一眼低头吃饭的老爹,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杨一凡总感觉老爹的表情不是很自然,想笑就笑呗,何必憋的很难受。 一计不行有生一计,杨一凡眼珠一转,开口说道:“娘啊,你看咱们现在就四亩田啊,亩产刚刚够咱们的吃食,这要是家里在添一口人,咱们就要饿肚子了,所以,这个事还是放一下吧”。 看着自己一番话说完,母亲陷入沉思,杨一凡悄悄的松了口气,粮食产能是这个时代的硬伤,农户里的粮食总是不够吃。杨一凡家里只有四亩地,每年的粮食刚刚好一年四口人的吃食,这还是没有天灾和税收的情况下,这要是家里多一口人,可能就不光是饿肚子那么简单了。这个理由足够把母亲的这个威胁念头打消了。 “咳咳,孩儿他娘,我完了给你说了,今天里正通知说新皇继位,大赦天下,并且家家分永业田,我随军立功的封赏,上头给我换成了田地,拢共算下来咱们家应该有个十几亩地不止了” 完了,忘了老爹,看着说完继续吃饭的老爹,杨一凡不自然的抽了一下眼角,神助攻啊。还有苍天,李二哥你什么时候分田不好,现在来这么一出啊。 “是这样啊,大郎啊,这下你不用担心你没有过门的小娘子饿肚子了吧,实在要是遇到荒年,你爹还有一身武艺,进秦岭打个猎,也能养活咱们一家人”。 “娘,我想入伍,为我大唐平定天下” “儿啊,天下已经太平,你看你爹不是已经退伍了嘛,在说娃,你能拉开弓,还是能够挥动刀啊” “儿要读书,治理天下,为我大唐子民谋福利” “娃,治理天下,有朝堂上诸公,不多你一个,你还是在家娶妻,治理咱家十几亩地吧”。 k一,三战皆输。 杨氏散开紧促的眉头,笑吟吟的看着这个让自己头疼的大儿子,顺道恶狠狠的瞪了一眼继续吃饭的杨铁牛,娃儿大了,不听娘老子的话了。 跟老娘斗,关中人的性格不仅仅是男人好勇。在家中的男人从军的时候,一个妇人家要撑起一片天,要养活自己的两个娃娃,还要料理家里的几亩地,遇上盗寇的时候几户妇人家也能拔刀提剑,不弱与一般的男人,生活的磨练早已造就了关中妇人坚韧不拔的性子。 不好有杀气,继续潜水。哦,不吃饭。杨铁牛吃饭的节奏不由的又加快了几分。 杨一凡端着碗,有一下没一下的筷子在碗面挑着,心里不由的悲愤万分:完了我的青春啊,在三年前看着小彘成亲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也会有这么一遭。但是没有想到会怎么快十四岁的小正太娶了一个小萝莉,想想都不由的恶寒。要知道农村,在这个物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的时代,美女是个稀奇物。唉再见了,我敬爱的,我的小泽老师。 吃完饭,母亲杨氏收拾完碗筷,带着阿狸直奔三婶家,本来打算明天在去,看到儿子今天晚上的态度,杨氏决定还是早决定下来为好,免得夜长梦多。 看着母亲抱着阿狸的身影,杨一凡不由的祈祷老天,祝愿母亲此去没有斩获,实在躲不过了,祈祷不要是个小萝莉。 “爹,你不是说去三叔公家吗?”,杨一凡看着闭目养神的老爹语气幽怨的说道。 看着自家儿子幽怨的眼神,杨铁牛老脸一哄,说道:“儿啊,这个男人嘛,有时候就要对自己狠一点啊,是吧。以前吧,世道不好,到处打仗,现在天下太平了,你也老大不小了,也是该成家立业的时候了,爹知道,你心里想有大作为,这个成家立业不矛盾啊” “阿爹,我好像从来没有说要有什么大作为吧”,杨一凡面无表情的说道。 “是吗,啊呀,你老子我年龄大了,有的事情记不住喽”,杨铁牛丝毫没有被儿子解除谎言的尴尬,哈哈一下,领着杨一凡往三叔公家走去。 父子俩的身影在月光下,被越拉越长。 新书开,往各位大大,多多指教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2章 分田 “爹,咱们去三叔公家去干嘛去”,走了一会儿,杨一凡问道。 “刚才吃饭的时候,我不刚给你说了,新皇继位,家家户户分永业田和口分田,这个田有上田c中田c下田。这谁家都想要上田,不想要下田,所以里正召集咱们村今天晚上去他家商量这个事情”。杨铁牛叹了口气说道。 里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政府管理村民的一种职位,负责调查户口,课置农桑,催纳赋税,由当地宗老和绅士担任,属于半官半绅。 杨家村位于蓝田县东郊四十里,靠近秦岭山脉,村民男子以务农打猎为主,女子以养桑织布,只是前几年天下大乱,男子被召集进行伍,只能是女子务农持家。 全村同出一宗,都为出五服,总计有一百多户村民。根据大唐律令,四户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杨家村设一里正,担任检查非法,课置农桑的工作。当然,里正一职也是由杨一凡的三叔公担任。这次分田会议也是三叔公提议的,同宗同族,必须就要公平公正。 这个杨姓并非陇西杨氏,杨一凡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还以为自己这个杨和陇西杨氏同出一宗,后来了解到原来自己这个杨姓和人家陇西杨氏没有一毛钱关系。 等到杨铁牛父子到里正家的时候,三叔公家里早已经人满为患了,到处都拉这家长,不是说说自己的婆姨和娃,就是谝谝闲传。 “老三,吃了没”“三哥,你来了”,。杨铁牛在同族兄弟中排行老三,平时为人厚道,再加上有一身武艺,村里同辈兄弟都相处的较好,在村里有着较高的威望。 相对于老爹,杨一凡就比较悲催了,一屋子的人就属他辈分小,只能一圈圈的向叔叔伯伯们行礼问好,等着一圈下来,杨一凡满脸的汗。 就在众人喧闹的时候,三叔公从里屋慢悠悠的出来,杨铁牛快步上前将老爷子扶到主坐上。待老爷子坐定,堂前众人才齐声问好 “三叔”“三叔公” “行了,咱们就不要讲究这些个虚礼了,都是自家人,我就直接说了,朝廷恩典,皇上隆恩,给你我稽首百姓,授田一顷,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这个田是每家成年男丁二十亩,八十亩为口分田。口分田种植谷物,身死要交还。田地可按贫瘠划分等级。另外每丁每年要向朝廷缴纳粟二石,此为租;缴纳绢二丈c棉三两或布二丈五尺c麻三斤,此为调;服徭役二十天,此为正役”。 “下面我把各家各户的土地念一下,你们等会儿有什么意见,再来找我,我给你们更改,对了还有,上次随军打仗,有军功的,比咱们多十亩良田”。 杨二牛,村东头良田二十亩,中田三十亩,下田五十亩” “杨三河,村西头良田二十亩,中田三十亩,下田五十亩” “杨铁牛,村南头良田三十亩,中田三十亩,下田五十亩” 走出三叔公家好远了,杨铁牛脸上一直愁眉不展。 “爹,你咋了,分这么多地了,你咋不高兴”,杨一凡不禁问道。 “多吗,大郎啊,咱们良田种粟一亩的收成不到一石,你算算咱们一百亩地能有多少收成,在这说咱们家就四口人种的了怎么多地吗?”杨铁牛长叹一声,说道。 也是,好家伙,一百多亩地听着挺多,可是想到这个时代可怜的产量,杨一凡瞬间觉得一百亩地好少。 作为一个农科大的高才生,他自然唐朝亩产。自大隋大业年末,天下烽火并起,十八路反王在中华大地上,大肆掠夺人口,十室九空。常年战乱造成地无人耕,土地严重贫瘠,劳动力缺乏。粟良田亩产约为一石,而中田和下田加起来可能亩产都达不到一石,这一百多亩地一年的产量可能不到七十石,这么多粮食自家人吃肯定够了。 但是,按照朝廷律令:每丁要缴纳二石的租,杨一凡家目前就他爹一个成年男丁,这就去掉了二石;其次,一百亩地三口之家能种的过来吗?妇人还要织布,完成每年的布二丈五尺,老爷子和杨一凡最多种三十亩地,三十亩地最多产值三十石,缴纳掉四石租,在去掉以租代税,一年的收成刚刚能够全家不饿。 “大郎,还有几天我要和你四叔他们去坝上服役,此去要一个月,你要照顾好你阿娘和阿妹”。 “爹爹,你放心,孩子晓得。” 杨铁牛是早年间被征召为辅兵,在洛阳大破王世充的战役中,表现勇猛,版十二策功勋,退役在家务田。 为什么退役了还要去服役,这就说道了唐朝的兵役制度。唐朝军队为府兵制为主,辅兵为辅。府兵以班田农为基础,在各州c府c县设军营,称折冲府,按照规模分为上c中c下。长官为折冲都尉,府兵常驻军营,长期操练。 而像杨铁牛这样的辅兵每年只要服一个月兵役,平时不用常驻军营,只需要在打仗的时候,在召集入伍。 虽然说现在天下平定,但世道不是那么太平,远了不说,就秦岭山里的野人也不时的下山偷抢粮食,更不要说落草为寇的强人。 这是一个好的时代,也是一个狗日的世道。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3章 过年 人之所以要高级于其他种族,首先人类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思维,在思维和思想的指导下,人类根据肢体达到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而动物它们往往会根据它们的肢体记忆习惯性的完成某些特定的动作。在其次人类具有其他物种没有的文化,在所以动物的进化史中,人类在远古的大地上直立行走,与动物c天地之间的斗争中绘画记事,代代相传,薪火相传。 同样在人类历史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过年的这个概念,我们也无法考据它在历史的尘封中曾经是担负了怎么样的一种历史意义,当然现在它所给予后人留下更多的是,它现在实际意义带给是我们在苦难中结束的快乐以及我们对于来年美好远景的憧憬。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阿哥,桃符没有买唉?”阿狸看着发呆的杨一凡,用小手指点点阿哥说道。 阿爹已经去服兵役快一个月了,也就这几日到家,第一次自己在家置办家务事,不是忘了这个就是忘了这个,好在,母亲提前置办好了年货,需要自己做的事情就不是太多了。 每年桃符都是请村头李先生执笔,李先生是村里面仅有的读书人,当然老爷子自己读了个童生,不过这都了不起了,村里面红白喜事,执笔的都是老先生。要不是先生年事已高,三叔公都有意让老爷子执掌村塾。 求桃符,这种事情必须男丁去,不仅仅是对于老先生的尊重,也是乡里人家对于读书圣贤的敬畏。 春秋至今,官员推举权利都在世家大族手里,他们网织人才,把控朝政,决定兴废。自大隋文帝开科举,民间学子过科举者百不有一,像李先生这样的平民学子也就自然止步童生了。 “走起,阿哥带你去李先生家去求一幅。”杨一凡抱起阿狸向门外走去。 “阿哥,李先生前天就回了蓝田县了,咱们家的没有求,还有李三娘家的,二叔家的。小黑他们家就有,咱们家大门上没有桃符一点都不好看”,阿狸在怀里,看着自家的大门板说道。 杨一凡看着自己怀里小小的人儿,小小的年纪就知道和别人攀比,你家里有的我家里也有。突然让别人在自己面前炫耀,小家伙心情有一点小委屈。桃符,不就是对联吗,作为一名接受21九年义务教育的少年,区区小小的对联,自然不在话下。 “不要哭鼻子了,走去三叔公家,阿哥给咱们写桃符” “真的嘛阿哥,骗人是小狗” “好了,走了,” 一番日常兄妹对话后,杨一凡带着小尾巴向三叔公家走起,因为只有三叔公现在担任里正,时常有朝廷公务要回复,所以家中有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对于现在的杨一凡家里来讲是个奢侈品,没有多大的经济能力购买,所以只能去向三叔公借用。 不大会杨一凡后面就跟了好几个小尾巴。当然要归功于我们阿狸同学的拉仇恨,见个人都要炫耀自家阿哥会写春符。一时间,村里人都知道了杨铁牛家的大郎要自己写春符,对于十八辈子都在黄土地里打滚的农家人来讲,出一个读书人那是了不起的事情,于是乎呼各个朋唤友,全村人向三叔公家走去。 看着目光炯炯的村民,在看看有点怯弱的阿狸,杨一凡颇为后悔,其实在他答应阿狸写春符的时候,他就感觉后悔了。安逸的隐藏着自己十年,不暴露自己会读书识字,是因为他明白在这个时代,读书人意味着地位,金钱。天下刚刚平定,流民返回故里,除了朝堂上各部门官员亢累,地方上缺少官员县吏,就连李老爷子那样的高龄都有官员相邀。 而对于他这样属性懒惰的人来说,大唐初期做官还不如一个农民,国家初定,农耕桑织是重中之重,还有缉拿盗寇,累死累活不讲,你还要注意御史台的黑招,单反你工作上有一点问题,他们会向紧紧盯着你,把这个问题放大一百倍,让你引咎辞职。所以还不如小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潇洒自在。 “三叔公,我想借笔墨纸砚一用”, “哦,为何?” “李先生早归,家中尚有春符为贴,孙儿想自己手书一幅,故借三叔公文房四宝一用。” “汝可识字,为何不曾听你夫讲起” “孙儿曾于李先生门下偷学段时日,识得些许字” “此言当真。”老爷子顿时不淡定了,一个快步抓这杨一凡问道。 我的天,八十多了,手脚还这么灵活,手劲不输与后生,这老爷子平时也没看这么运动啊。 心里想着,杨一凡点头说道:“孙儿不敢撒谎” “好,老五,老二,你们两个杀才,还愣着弄啥,去抬张桌子过来,我杨家要出人才了,憨货,没有一点眼力劲。”,三叔公把笔墨纸砚从里屋拿出来,对着看热闹的杨四叔和杨二叔笑骂到。 “有劳二伯c五叔了”杨一凡听着三叔公对二位叔伯的训斥,颇感不好意思道。 杨五叔看着面前的侄子,憨厚的笑了笑,他本不是能言善语的人,在侄子肩上拍了拍,没有言语。倒是二伯性子跳脱,在杨一凡脑袋上亲亲拍了一下说道:“你这瓜娃子,都是自家叔侄,有甚难为情的,好好写”。 净手,静气。将毛笔拿在手里打量了一番,毛笔长短适中,笔杆采用秦岭山中常见的翠竹制成,竹色早已褪去,笔杆上深邃的包浆在彰显这只笔年岁的同时,也让这只笔越发显得古朴,笔头上是正宗的狼毫,只是笔头狼毫排序错乱,依然不是大家之作,想到村里人有打猎的习惯,应该是那家猎到狼,用狼毫做成了这只笔。 将书写春符的红字用镇纸压好,沉思片刻,便在纸上龙飞凤舞写了开来,两行春符写罢。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好字,好诗”,三叔公捋着胡须,笑吟吟的看着杨一凡。 还好,前世苦练的行书没有忘了。前世,杨一凡除了农科研究外,唯一的爱好就是书法了,为了练好行书和草书,他光临摹的纸都有好几斤重的。只可惜,现在也没有条件,手上的功夫也就生疏了。 给自家写完,刚好借着三叔公的笔墨纸砚给其他几家叔叔伯伯也顺道写了几副,当然没有自家春符意境那么好。春联你要写出来多么高大上的,无非就是一些春节的祝福罢了。 归还了三叔公的笔墨纸砚,谢绝了叔伯们的谢意,抱着阿狸,拿着写好的春符便往家走去。 村子里铁牛家大郎会读书写字的事慢慢在村里流传开来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4章 除夕夜(一) 爆竹声中辞旧岁,除夕夜后是新春。 除夕这天村子里显得异常热闹,连天公都感到新年的欢乐,早早的太阳就升上了天空。孩子和大人们都早早的起床了,孩子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等到了过年,没有管束,早早的穿上里新衣服,一群人在村子里拿着没有消融的雪块欢乐的打起了雪仗。大人们正忙着杀鸡蒸饼,准备着年夜饭的食材。在所有人都忙活着的时候,杨一凡这会正窝在被子里美美的做着梦。 睡觉肯定是睡不了,阿狸蹑手蹑脚的拉开杨一凡的被子,怪叫一声把一个小小的雪疙瘩扔在热乎乎的床上,在杨一凡一脸蒙逼中欢笑的跑掉了。 苦笑一声,看着在褥子上渐渐划开的雪块,和尿床的世界地图一样,睡觉肯定是睡不了。再不起来,不知道这个精灵怪会在父母面前怎样编排自己。 寒冬腊月的关中天气,如同千年寒冰刺骨。今年的雪要比往年的后,明年一定是个好收成,可是战乱刚刚平定,还有多少人无家可归啊,这么寒冷的天气又有多少人会冻死野外,新生的唐王朝,你做好赈灾万民的准备了嘛。 杨一凡苦笑着摇摇头,天塌下来总有高个子抵着,我一个平头小老百姓瞎草什么心啊。打一桶井水,胡乱的洗一把脸,看着在院里追着老母鸡满园子疯跑的阿狸,这傻丫头什么时候都是这么精力充沛。 “阿狸,过来,阿爹哩。”杨一凡招了招手说道。 “阿哥,我知道唉,黑子家房子塌了,阿爹和四叔他们帮他们家修房子去了,娘和四婶去帮忙煮饭去了,爹爹说让你早上煮饭给我吃。阿狸肚子都饿了,可你个大懒虫都不管我就知道睡觉。”阿狸看着哥哥委屈的说道,撅着的小嘴能够挂七八个小油壶。 “行,阿哥错了,阿哥给我家阿狸做好吃的” 小丫头片子,反倒会恶人先告状了。不过看看日头,自己的确起的够晚的,老脸一哄,抱着阿狸向厨房走。 推开厨房的门,杨一凡先让阿狸乖乖的坐在木墩上,自己则准备动手准备早饭。厨房是一间低矮的土房,不大的房间里低矮的灶台,几口大水缸,错乱放置的厨具和日用品,显得格外拘束。 早饭只有自己和阿狸,爹娘都去给别人家帮忙,肯定不回来吃饭了。其是杨一凡也想把父母叫回来吃饭,都是农村人,谁家都不富裕,尤其这两年村子里许多男人去打仗,去的时候是个囫囵人,归来的时候都身有残伤,更多的人回来就剩一捧骨灰。 黑子他爹跟秦王殿下当今圣上出了关中,死在了蜀中,家里白发人送黑发人,二老受不了打击,一夜间家破人亡,就留下了遗孀和半大不小。黑婶靠着帮镇子上有钱人浆洗衣物,日子本来就过的紧巴巴的。这次修房子还要招待村里人饭食,这个年都不知道咋过。 关中人的豪侠,如同屹立不倒的秦岭山脉,不仅仅体现在男人之间,关中的女人也是如山岳般坚韧,不同于江南水乡女子的委婉柔弱,关中的女子,男人不在了,眼泪抹掉,日子还要过,一个人也能撑起一片天地,饿死事小,情谊为大,宁可自己过年喝汤,也不能让给自己帮忙的人连一口热水也和不上。 都是纯朴的人,没有太多的坏心眼,今天你来帮我,这是你的情谊。可是,来帮忙不吃饭,这边是你在怜悯我。我明天吃不上饭,去要饭,今天我要把你招待好,不光是为了情谊,也是为了孩子能够有尊严,在苦难中,这帮憨厚的人用自己的方式维护着自己最后的尊严。 父母知道,所以吃饭的时候没有回来;杨一凡知道,所以吃饭的时候没有去喊父母回家。 早饭很简单,也很丰盛,杨一凡为了给自己晚起耽误了阿狸小朋友的早饭道歉,准备使出浑身解数,做一顿唐朝人没有的早饭。 作为后世深受某个美食节目荼毒的忠实粉丝,为了追逐节目中的美食,杨一凡曾经一个人利用假期的时间,穷游了大半个中华大地,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逐一品尝了各地的美食。 唐朝的时候餐饮远远落后与其军事文化,餐饮方式也大多以煮和考为主,炒菜这种形式在宋代才出现人们的餐饮文化中,而杨一凡就准备给阿狸炒个菜,让阿狸提起领略中华民族餐饮的博大精深。 生火,从缸里取半瓢粟米倒入锅里,在倒入四五瓢水,盖上锅盖,在大火煮粟米的时候,杨一凡从泡菜坛子里捞起几块白菜根腌制的泡菜。秋收的白菜总是吃不完,农村人总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智慧,用大块的粗盐腌制好整朵白菜,放入洗干净的大坛子里,经过时间的发酵,待到过年时节,又是一道家家户户报备的下饭佳肴。 将泡菜切成细丝,从院子里起几颗蒜苗,切沫,洒在上面,摆平装好,取笼屉放在正煮着粟米的锅上,让热气透过笼屉,把蒜苗独特的香味提出来。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将热油浇到蒜苗上,能够将蒜苗的清香和咸菜的盐味更好的合二为一。 待粟米的香味熬出来了,杨一凡将粥撑到盆里,用清水洗干净锅,小心翼翼的从案板底下抱出来一小罐,拿筷子尖轻轻剜出一块油。这个油还是杨氏去年冻伤了,听老人讲,野猪身上的板油能够治冻伤,大冬天老爹和二伯去山里猎的野猪崽儿取的板油,没有用完,要不是杨一凡做饭,都差点记不起来家里有油。 大锅旺火烧红,放入猪油,高温瞬间将板油融化在锅底,取出一个鸡蛋,打开在碗底,倒点热水,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捏一点点盐巴,用筷子搅匀,倒入锅里。滋啦声里,鸡蛋就成为一个蛋饼,香气扑鼻。 一碗金黄的小米粥,一碟咸菜,一小碗鸡蛋,就是兄妹俩的爱心早餐。 新书,希望各位大大多多支持,此章感谢十方财神大大。陇原小子敬上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5章 除夕夜(二) “阿狸,不要流口水了,赶紧过来吃饭了,快点。”杨一凡一边把灶台里的火用灰压住,草木灰能够更好的隔绝空气和火焰的接续,这样晚上做饭的时候就不用在生一次火,不仅节省了时间,也减少了柴火的浪费。一边招呼看着鸡蛋流口水的阿狸。 “阿哥一块,阿狸一块”。看着小丫头把碗里的鸡蛋一人一块的夹到自己和她的碗里。嘴里说着一人一半,可杨一凡的碗里就有一多半,一个鸡蛋能有多少,小丫头还振振有词的说她碗里好点。 小小的咬一口鸡蛋,感受鸡蛋在舌尖上的味道,眼睛里都荡漾着幸福的花。村里的孩子们都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饿肚子帮大人干活,所以农村的孩子从小就爱惜粮食,在这个吃不饱饭的时代,孩子们最大的爱好就是品尝各种植物的味道,榆树叶,洋槐花,就连牵牛花的花朵都能放到嘴里嚼半天。阿狸就是这样,母亲杨氏有时候去镇子上,回来的时候带几颗月饼,阿狸每次吃到好吃的点心都是,小小的吃一口,然后拿布绢包起来。夏天天气热,快要坏掉的时候,才不忍的全部吃掉。 看着妹妹吃的开心,杨一凡心里却完全不是滋味,把鸡蛋夹到妹妹的碗里,摸了摸阿狸的小羊角辫,说道“阿狸,阿哥不喜欢吃鸡蛋,你帮阿哥吃掉好不好,吃完快快长身体。” “阿哥,你竟然不喜欢吃鸡蛋,那好吧,我帮你吃掉它们吧”,阿狸看着自己碗里的鸡蛋,点点头说道。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杨一凡就没有一天不想着能够回到自己的时代,撞墙,跳555。这里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美食,更加没有娱乐场所,有的只是不休不止的战争,有的是流离失所,路有浮漂冻死骨,有的只有心酸和心疼。 他无助,害怕,惊慌失措,是杨氏在无数个夜晚抚慰他安然入睡,他在身中风寒得时候,是杨铁牛在寒夜里冒着风雪带他就医,在他迷茫彷徨的时候,也是阿狸在他迷茫的时候带个他欢乐。生活渐渐改变了他,不变的是家人的温暖。 看着阿狸的笑,他感觉无比的心酸,六七岁正时爱美的年龄,一件补丁打满的棉袄就让小丫头高兴的发狂,这是她过年的新衣;一小碗加水的鸡蛋就让她觉得这是世间的美味。 我能为这个家做什么了,看着老爹满脸的风霜,母亲悄上头稍的银发,生活的苦难让他们日渐衰老,现在朝廷上执政的是李二,我拿出来的东西会不会给家人带来危险,杨一凡不知道,也不愿去想,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改变这种生活。 杨铁牛回来的时候都晌午了,他从家里取了一斤白面和十斤粟米给黑子家送去。杨氏把提前发好的小麦面粉跟蜂蜜或在一起,再灵巧的捏成一个个动物的形状,在笼屉上蒸熟就可以吃了。 杨一凡带着调皮捣蛋的阿狸把写好的春桃用面糊糊贴好,始终不明白阿狸对着个门框傻笑啥。 人类从有文明开始,我们的信仰就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化,对于大自然的变化,我们的先祖认为这是一种神灵,开始崇拜和信仰。在创造文字之后,我们对于知识和文化进行传承,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图腾就变成了我们的先祖,这也是国人从古至今都敬拜祖先的由来,供养排位,不单单是怀念,更重要的是在国人心里老祖宗就是我们的信仰。 在大年三十这天,我们要先敬天敬祖,焚香烧纸,将摆好的面塑和水果摆放在排位钱,将做好的饭菜供奉先祖,一方面昭告他们子孙后代现在生活的很好,在一方面也祈祷先祖让明年的生活过的如意些。 杨铁牛将摆好的面塑放在排位面前,焚香祷告了一会儿,在炮竹声中,一家人开始吃年夜饭。 今年的年夜饭是在家里过的,这让杨一凡想起去年的年夜饭。长安大乱的时候,他们一家被流民裹挟着下了中原,流民像蝗虫一样,没到一个地方寸草不生。有的人有吃的,有的人没有吃的,在这个时候人就露出来最原始的动物本性,你抢了我的,我抢他的,实在抢不过的,在饿绿眼的情况下易子相食的比比皆是。杨铁牛硬是靠着一身本事,把妻儿子女从中原带到了关中,在归途中吃的年夜饭一小块麸子饼,一家四口吃了好几圈都没有吃完,都没有吃饱,却温馨。 相对于去年的麸子饼,今年的年夜饭简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大盘咸菜,一只炖好的鸡,炖鸡蛋,一小盘野猪肉,杨一凡和老爹还有一小壶酒,这一顿饭,一年人吃的很开心,也笑的很开心。 在吃完年夜饭后,就是一年一度的传统活动,守夜。聊聊去年,聊聊今年,一家人围在火盆周围,畅销着生活的规划。阿狸到底是小孩子,嚷嚷着要守夜到天亮,去早已经困了。 母亲把阿狸放到屋子里躺下,盖上被子,刚走到屋门口,边听里面父子两得谈话。 “爹,明年我想做点事情,你要帮我忙。”杨一凡看着在家老爷子,有点微醺的说道。 “哦,只要不犯法就行,我是你老子,我不帮你谁帮你”,杨铁牛将酒杯放在桌子上说道。 “谢谢你,爹”,杨一凡肯定的说道。 “瓜娃子,我是你老子,你谢我弄啥里,不过你娘给你说的婆姨,你必须到时候听我和你娘的”。 “额,爹,这个事情,年过完在说啊”,杨一凡手扶着额头,表示好头疼。 月光下,父子俩的谈话声音越来越小,母亲杨氏在门外的影子越拉越长。 此章感谢一gchen大大推荐票支持,小子铭记于心。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6章 春耕施肥 白马过隙,时间总是在如同抓不住的流沙。总是感觉离除夕夜没有几天的时间,关中的垂柳就悄悄的抽出了嫩芽,坝上的野草叶子也在坚强的吐露着新叶。等到老爹告诉明天要耕地的时候,杨一凡还在一头的雾水,才什么时候就要耕地,会不会太早了一些。母亲杨氏目光古怪的告诉他,在他们家新测量的地里野花和野菜已经长满了田间地头,杨一凡才知道春天这货在不知不觉的来到了。 也许关外的寒风还有要离开关中意愿,关中初春的天气还是那么寒冷。在翠柳刚刚抽枝绿丫的时候,在田野中已经有零零散散的农户忙着收拾自己的田地。 庄户人一辈子都在和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打交道,知道什么时候要开始侍弄庄稼地,都是祖祖辈辈靠土地生活的庄户人,没有富家人的贵气,所以也没有人催促,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约定俗成。在关中这片大地上,第一声春雷响彻天空的时候,就连农户们还没有开始耕作的时候,皇城里皇帝已经开始了一年的春耕仪式,在这个士农工商的时代,农事永远是重中之重,一年的收成不仅仅关乎农家的生死,也关乎一个王朝的兴衰。所以在农村哪怕你是二流子都要拾掇起你平时的流里流气,在这个时日都要拿着锄头和背篼,乖乖的在田地里劳作。 杨一凡家里的三十亩上田村子的南头,这是村子里最好的地,因为靠近河流,所以产量是村子里其他地方的田垄无法比的。等到他们一家到地头的时候,日头已经升上来了,其他人已经在田里除草平拢地,准备为即将开始的春耕做准备。 不同于其他农户给地里除草拢地那么简单,杨一凡家在给地里除完草后,杨铁牛往地里一趟趟挑着晒干的牛粪,杨一凡将晒干的粪堆平均的洒在地里。 “儿啊,你说的这个牛肥,真的能让咱家的地产量能多一石,你老子我心里怎么没有底。”杨铁牛将一筐牛粪倒在地里,坐在地头看着自己的儿子,一脸怀疑的说道。 “爹,我不是给你说了,这是我从书上看到的,人和牲畜的粪便能过增加地的肥力,能够提高地的产能,这就像一个快要渴死的人,我们给他一杯水,他就能继续活下去了。再说了,这个人要轮回,五谷杂粮它也是要轮回的,这个净土寺的高僧也说过。所以,听我的没有错的。”杨一凡不赖烦的给自家老爹解释道。 从人类放火烧林撒种开始了农耕时代,先祖传承的知识就是春耕秋收,田干浇水,将一片土地的所有生命力压榨完后,等这片土地彻底贫瘠的时候,他们便开始重新迁移,寻找另一片可以让族人赖以生存的土地。祖祖辈辈的传承和固定的思维模式,让种庄稼都把人种出来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我们没有先祖那么幸运,在如今这片到处都是人类的土地上,我们做不到一块土地贫瘠后带着族人迁移。 每年种粮食,从来不知道给地施肥,学习这祖祖辈辈努力的压榨着土地的生命力。等到这片土地贫瘠了,一块上田就成了一片下田,但是朝廷给你的土地就这么多,朝廷的税收还是那么多,田地里产的粮食交完税赋就不够一家人过日子了,这个时候遇上天灾人祸,百姓自然就开始反抗了。 知道给牲畜多吃草料,可以张膘,却在给地里增加肥力这个事情上,杨一凡和老爷子战斗了好几天。杨铁牛固执的认为杨一凡读书读傻了,他一个侍弄了大半辈子的庄户汉,在侍弄庄稼地的这个事上,吃的盐要比杨一凡都多,老祖宗祖祖辈辈的传承下来的庄稼把式,就是正宗的农家技术,自古听过人瘦了多吃肉长肉,牲口多吃长膘的事情,还没有听过给地里施肥,让地长肥的道理。 对已杨铁牛的固执,杨一凡表示很无语,难道要我系统的给你讲一遍如何治理土地贫瘠这门课程。所以杨一凡耐下心和老爹就人吃饭长肉和地施肥涨肥力的问题展开了一场跨时空的学术讨论,最后杨铁牛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就答应这个孽子和他一起糟蹋地。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杨老三家的大郎给地施肥的事情在傍晚的时候就传遍了这个村子,村里人都在看杨铁牛的笑话,还没有听过牛粪能够让地增产的村里人,严重的认为杨铁牛家的儿子得了失心疯,没有人能这么糟蹋土地,就是连高高在上的皇帝都不敢,朝堂的大人也只敢在春耕的时候,让官府贴一篇狗屁不通的劝农书。要说侍弄庄稼,咱们农户人就是一本活的农经,这么糟蹋土地那是对于后土娘娘的不敬,会坏了村子里的风水,最后这股流言慢慢的传到了村外,长一辈的老人纷纷让三叔公出面,制止杨铁牛家的这种行为。 三叔公在晌午时分进了杨铁牛家的小院,在傍晚的时候离开。第二天杨铁牛家任然再给地里挑粪施肥,不同的是这次不光他们一家人,三叔公家也参与了这个队伍。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7章 农家日常 关中大地从古至今,在这片土地上养活了一代代的老秦人,不仅是靠它肥沃的土地,在这个靠天吃饭的时代,正常的天气就闲的无比重要,时辰不早不迟,在正月里第二场雨后,关中就迎来了立春。微醺的阳光不仅让人们脱下了厚实的冬装,也给关中的土地解开了寒冬的禁锢,雨水滋润着干渴许久的植物。 唯一让人不喜的是初春后的天气,就跟小娘子一样,一会儿阳光正好,一会儿寒风中又时不时的飘着雨丝。 不过经过一番折腾总算把牛粪全部洒在田里,剩下的事情就是耕地了。对于一个来自未来的农科高才生,杨一凡对于在家今年的春耕任务并不是很看好,都什么时代了,还在用长直辕犁。长直辕犁,唐朝用的最广泛的犁,是农家春耕最主要的耕作工具,可长直辕犁不仅难以操作,重要的是这个东西需要二头牛才能耕地,除了大户人家和官府有足够的耕牛来驾驭长直辕犁,寻常百姓家有一头牛都算家境厚实了,哪有多余的耕牛来驾驭这种大家伙。而且大家都忙着赶在雨水前要把地犁好,哪有多余的牛借给别人。 早饭一成不变的是小米粥,咸菜就麸子饼。熬得金黄的小米,随着筷子的搅拌小米粒随波上下浮动,咸菜还是那么可口,就是大颗苦盐和麸子饼结合在一起有点剌嗓子。 “你这两天在外面瞎跑甚,这两天雨停了,咱们家要开始耕地了,明天跟我去找你四叔借他们家的牛和犁,咱们要赶在雨水前要将地犁一边。”杨铁牛现在对于自家这个儿子越来越看不懂了,自从自家地里施完肥后,不是整天疯的不见人,要嘛就躲在屋子里,阿狸说阿哥在纸上写写画画。写字杨铁牛表示支持,老杨家祖坟冒青烟,要出一个读书人。可是你画画,这个东西又不能考取功名,还没有听说那个读书人靠画画考取功名的。蜀中倒是多爱写字画画的读书人,可听军中的官长讲那都是狂士,不服王法,抨击朝政,放荡形骸,没有个正形,大将军在蜀中就杀了不少。老天爷,我娃可不能做那个什么劳子狂士,实在不行,踏踏实实的在家侍弄庄稼,也比那什么狂士强。 点点头不言语,就是受不了老爹跟看二傻子样看着自己,杨一凡嫌弃的瘪瘪了嘴角。自己不就是在屋子画了几天图纸,也不用一天让阿狸小丫头跟偷看情报似的盯着自己吧,也不知老爹跟母亲说了什么,害的母亲杨氏看着自己都忧心忡忡的,不过看母亲看自己的眼神,肯定不是什么好话。要不是自己一再表示自己没有事情,母亲都能现在去找郎中来看自己是不是患了病。当然,看老爹的眼神,杨一凡觉得母亲去找大仙的可能要比找郎中的可能性要大的多。自己容易吗?要不是为了解决春耕的事情,谁愿意在春天这么好的日子里睡一两个时辰,要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安静的睡觉是多麽享受的事情。 ”不用去找四叔了,他可能等会要来咱们家,我造了一个新的犁,比咱家之前的长直辕犁要省力气的多,最主要的是需要一头牛就够了。“杨一凡点点头,算答应着杨铁牛的话,一边喝着小米粥,还抽空对着老爷子说道。 “咋的,又是你从书里看到的,看把你能的,咱们老祖宗多少年的手艺还不如你个瓜娃子,那个东西是你说改就改得啊,真是一天吃饱了闲的很。一天天的不要胡折腾了,快要春耕都忙得很,你一天就不要给你叔找事情了。”杨铁牛就是瞧不上自己儿子这一点,才吃了几天农家饭,就看不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孩子从小聪明,但是聪明总是用不到地方上。今天不是折腾着,明天就是弄个这,这不一两天木有看住,就有折腾出来个犁,那个东西是咱们农户人能造出来的嘛,那是鲁班爷爷的手艺,杨铁牛坚信自己家坟头没有冒青烟。因为他去看过,坝上回来听村里人说这娃还会写字,让杨铁牛一宿没有睡着,可转天问他愿不愿意读书,不是转移话题就是找不见人,把自己气的够呛,渐渐的也就绝了让他读书的心,前两天看他在屋里头看书,以为这娃回心转意了,谁承想又折腾了个犁出来。也罢,还是给早早成家得了,和他娘老子一样注定天生地里刨食的命。 “他大,你说啥这里啊,我娃还不是为了你好啊,你看别人家的娃咋不去造个犁啊,你不要好心当驴肝肺了。”杨氏恶狠狠的看着杨铁牛说道。 “咋,还不让说咋的,都是你给惯得,一天天的。”杨铁牛看了一眼妻子,在看看儿子,语气有点松软。 “杨铁牛,是不是我给你惯得啊,是我拿不动刀了,还是你飘了啊,你现在胆子有点大啊。”老娘使出了流传已久的绝学二指禅,在杨铁牛同志的软肉上有规律的旋转着,就看见杨铁牛的脸色渐渐的变红,嘴里不断的求饶。“娘子,娃都在里,留点面子啊。啊啊”隔着老远杨一凡都能感觉到老爹的心累。 “阿哥,你快看,阿爹会变脸哦,好神奇啊。”在阿狸小童鞋有无声息的补刀中,老爹彻底k一。 吃完早饭,坐在木墩上看书的杨一凡在院子环顾一圈,阿狸小朋友还是日常的在小院中追逐可怜的老母鸡,老爹说要找三叔公去借牛,只是杨一凡怎么看老爹走的方向也不是三叔公家的方向,看一眼这在洗锅的老娘,长叹一句,恶人终须恶人磨,老杨同志你也有今天。 阳光微醺,微风刚好。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8章 春田试耕 春雨是金贵的,所以古人言春雨贵如油,对于杨一凡来讲春雨是多愁的,这种愁绪弥漫在整个小院里,他固执的认为这种愁绪会传染,不然老杨同志这么愁眉苦脸的坐在院里一言不发。 杨铁牛坐在院子里忧心忡忡的,眼看春雨就要到了,必须要赶在春雨之前把家里的三十亩地耕一遍,才能赶上今年的播种,家里一头牛根本驾驭了笨重的长直辕犁,婆姨和娃一天最多能翻一亩地,要是赶不上今年的播种,明年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村子里犁和牛最多的三叔公家昨天已经开始了耕地。想起自己昨天满怀信心的去三叔公家去借犁,结果失落而归。当然不是三叔公不肯借犁,而是杨铁牛不好意识要,人家家里的地要比自己家的多,而且三叔公昨天已经全家已经在耕地,自己还没有那么不要脸皮张口借犁。 杨一凡在杨铁牛去借犁的时候就知道老爹此行注定不会有结果。农户人家家户户都在为春耕做准备,三叔公家里地比自己家的还多,家里的劳动力比就比杨一凡家多一两个人,两头牛一天其实根本就耕不了多少土地,肯定要先耕地,赶在谷雨前播种。农户人家播种是一年的大事,关乎一家人的生计,在这个时间里,哪怕砍头的事情都要延后,就连官府在这个事情上都不敢打马虎眼,这无关乎人情,关乎百姓生计。 农户人生来就和老天爷眼皮子底下刨食生存,土地就是自己的生命,一年的收成都要看老天爷的心情。按照老天爷安排的时间去播种,这一年可能会有一个不错的收成。当然这一切都是在老天爷心情好的前提下,要是这位主不高兴了,冰雹和寒流都有可能让一年的希望都化为无有。所以,在春耕的这个时候,没有所谓的大公无私,助人为乐,不是人性的自私,而是没有人敢和一家老小的性命玩笑,对于永远吃不饱饭的农户人来讲,这片土地多产出一捧粮食,在大灾的年份,都有可能活下来一个人,土地里产出的不是粮食,而是一家老小的性命。 见识过这个时代落后的耕种工具后,杨一凡就在暗地里准备着自己的大杀器,在自家现有的条件上改善自家的耕种工具对于曾经品学兼优的高材生来讲,就是简单至极的事情,没有一丢丢的的压力,毕竟好歹也是自己也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少年,小院里少年的表情无比臭屁。 “老爹,我出去一下哦,一会儿就回来,等会儿给你看一个惊喜。”杨一凡看着老爹,臭屁的说道。多大点事情,看把你愁得,本学霸今天就把这个事情给你解决了。 “你个瓜娃子,你要不赶紧在我眼前消失的话,信不信我给你一个鞋底。”杨铁牛看着自家儿子的表情,恶狠狠的说道。这个瓜娃子现在越来越皮了,知道老子心情不好还惹老子,要不是好老子不打十五的儿,我今天非得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不好,我闪。算算时间四叔差不都把东西准备好了吧,看着老爷子忧心忡忡的,杨一凡心里想着。 初春的薄雾肆意弥漫着村庄,春雨在抽芽的垂柳上固执的凝聚成小水滴,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摆,远处浓雾罩着的坝上隐约传来牧童呵斥老牛的童音,村里泥泞的小道上,身披蓑衣的少年笨拙的让开一处小积水潭,嘴里哼着不知名的歌谣,在细雨中随着清风飘散开来。 “四叔,在家不。”杨一凡在路旁的青石板上蹭了蹭脚上的泥,对着半掩的木门喊了一声,就等着四叔开门。在农村主人家在家的时候从来不关门,都是半掩门表示有人在家,而客人一般也不会直接推门而入,都是在门外喊一声,一方面告诉主人有人来了,给主人家准备的时间,一方面也是对主人家的尊重,不会不告而入。庄户人家可能讲不出太大的道理,可是却也有着自己的处事之道。 “在里,大郎进来吧。“屋子里的人没有出来,只是隔着窗招呼了一声。 推开木门,和自家一样的小院,错落的四间小土屋,小院里四婶开垦的一小块菜园子,几只小鸡仔在春雨里倔强的刨食,里头的绿菜才刚刚冒尖,在雨水的浇灌下,格外的长势喜人。 ”你不到屋里来,在外头发啥呆这里,不知道春雨伤身啊,瓜娃。“在杨一凡打量小院的时候,四叔掀开草帘,从屋里走出来说道。 杨四平就是杨一凡的四叔,严格来讲并不是杨一凡的亲叔,而是他的堂叔,他家老爷子和杨一凡的爷爷是一母同袍的兄弟。杨铁牛的父亲和杨四平的父亲在大隋年间被官府征召,在大隋炀帝南下江南的时候活活累死在了去扬州的路上。是杨铁牛的母亲把杨四平养大的,视为己出。无法想象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个女人坚强的养活了两个儿子,其中的辛酸苦楚我们无处得知,知道的是这是一个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杨四平成家后,为了家人的生计,投身行伍,和大哥杨铁牛重演着父辈的悲剧,同样被官府征召南下出关中为唐王朝征战,不同于父辈们的悲哀,他和大哥都活着回来了。不过老爹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和四叔是如何在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中活下来的,杨一凡也从来没有问过,偶尔老爹裸露的背上的伤疤让他知道远远没有幸运那么简单。 ”四叔,侄儿让你帮忙弄得物件咋样了。“将滴着水的蓑衣,挂在墙上,杨一凡边搓着手,期颐的问道。初春的雨就是这么惹人烦,不湿不干的衣衫让人难受。 ”看你急的,等着我给你取去。“杨四平看着杨一凡猴急的样子,笑骂道。这个侄子从小就很稳重,让人很放心,只是不知最近咋了,总是搞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先是让大哥给地里施肥,又拜托自己让给他做一些古怪的木具。 此章感谢二月的月大大,感谢大大的推荐票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9章 春田试耕(二) 脱离了原始社会的按劳分配的社会制度,人类在进入奴隶社会开始,家族社会淘汰了氏族社会,随着社会资本的积累,在社会的阶级划分中笼统的将社会人划分为:富人与穷人。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阶级的划分催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原始资本的积累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融合,同时这也是社会的灾难,大量的社会资源划分给了上层阶层,他们利用政治手段和经济管制,奴役和愚化控制底层的广大阶层,将基层人民创造的财富不断的蚕食,成为自己的财产,最后在他们人财两空的时候将其从平民转化为奴仆。 最早的一批富人在大量积累原始资本的同时,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阶级位置,与其同时转化的是其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最原始的温饱上升到精神生活的享受。最直接的区别在于富人不用自己动手,不需要懂得太多的生活技能,饿了有厨娘会做好美食,冷了,会有裘衣。不论大小事务就给手底下的家丁,就能把自己要求的事情办好了。而穷人就不同了,在没有经济基础作为保障,所以小到锅碗瓢盆大到修补房子,都要自己动手。生活的压力造就了在庄户里有许多多才多艺的农村匠人。 木工可考的记载实在春秋时代,可能还会上溯的更加久远。它的发展史可以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史,从人类开始有意识的利用大自然中最原始的建筑材料木头的时候,它就无处不在的发挥着它的作用。当国家遇到战争,它就化身成了将士门在战争中攻城略地的武器装备,百姓无处可依的时候它就帮助黎民百姓房屋建筑,春耕秋收。漫长的华夏历史的间隙角落无不存在它的身影。 四叔的木工手艺据老爹讲在整个村子里是数一数二的,在杨一凡没有见证这堆木具之前,他对于老爷子的话始终留有几分怀疑,毕竟以自家老爷子的审美观来讲,他的这番话有一点折扣,不过见着自己让四叔帮忙打造的这堆东西的时候,杨一凡觉得自家老子在这个事情上对于四叔的手艺还是低估了。 单靠一张没有任何数据的图纸,四叔打造的东西完美的契合杨一凡记忆里的形象,大小和原始的器具丝毫不差,器具表面的处理仔细,各个关节之间的链接镶嵌的完美无瑕,保证了可靠性能,也让器物的美观度大大提升。 “大郎,四叔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你这应该是耕犁吧,只是你这器具好生奇怪。要说它是犁,又没有咱们用的犁那么大,你要说这个东西不是犁,这个东西跟咱们用的犁又长的像的很。”四叔看着组装完成的犁,仔细端详了半晌,不确定的问道。 对于半辈子都在和庄稼地和农具打交道的杨四平来说,自家侄子弄得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小型版的长直辕犁,可是怪就怪在这个东西你说它是犁吧,比自家用的犁要小的多,自己一只手就能领得动,要说它不是犁,前头尖尖的头就和自家辕犁一模一样。作为实际创造者,这个器具的杨四平要不是咋得也不信,手艺人对于自己的眼光还是相信的,可是要是犁,自己和这些地里的农具打了半辈子交道,还没有见过如此模样的器具。 “四叔,这是小侄子自己造的一种犁,你看现在我们用的犁不光笨重而且耗费人力,就别的不说,拉这种犁耕地光耕牛就需要二头牛,你也看到咱们村的情况,今年家家户户都分了地,数量还不少,我们家就我和爹娘,几十亩地怎么也赶不在春雨前耕完。但是四叔有了小侄的这个犁那就不一样了,这把犁是你打造的,您肯定知道不仅重量轻巧,就需要一个人就能驾驭,而且最大的好处是耕地快啊,一头牛一天就能耕三亩地,我和我娘一天翻一亩地,这样轻轻松松我家在春雨前能耕完地。”杨一凡看着四叔呆滞的表情,后悔自己这个卫星是不是放的有点大了,震得自家四叔有点反应不过来。 “好,好。”看着四叔不停的喊着好,如同一个绝世高手遇到了绝世宝剑版,抱着犁就不准备放下,好不容易打消了四叔这种幼稚的行为,却不想四叔非要留他吃饭,知道他想好好看看自己的作品,可是你留人吃饭,却一直摸着犁算怎么回事。杨一凡有点头疼,他严重怀疑这会儿谁要是把犁从四叔手里抢过来,四叔一定会和这个人不死不休,哪怕这个人是四婶。这不四婶去喊四叔吃饭,就被四叔训斥了一番,瞅见四婶嫌弃的看着四叔的眼神,想想四婶和母亲一样的脾气,杨一凡不经为四叔感到担忧。 夜幕中,婉谢了四婶儿让自己留下来吃晚饭,让四叔帮忙和自己把犁抬回家,杨四平看看自家侄子弱鸡般的身材,单手提着犁就往自家大哥家走去。月光下,叔侄两都对于未来的憧憬如同路边的野草,在各自心底疯狂的生长。 回到家,父母阿狸都没有在家,四叔也没有逗留,约定好明天去田里试犁就回去了。看着四叔离去的身影,杨一凡总感觉自己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和四叔说,半天没有想起了就早早的睡觉了。 四叔坚强,不哭,不行就站起来哭。 兄弟家里喜得大郎,陇原再次祝小侄子身体健康,福禄双全。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0章 春田试耕(三) 农家人的生活就没有一天是空闲的,春天耕种,秋天收割,反正一年四季总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给自己找点事干,哪怕在这春雨绵绵的日子里,也要到自家地头转转,看看地里的墒气和湿气,算算自家能不能在春雨前完成春耕。 突然而至的春雨,就跟月子里的娃娃一样,每天淅淅哒哒的下个不停,让人很劳火。在这阴雨菲菲的季节里,泡一杯香茗,阅一片古经或美美得睡一觉,当然了茶这种高大上的雅物对于任然处于温饱线上努力奔跑的杨一凡来讲是件奢求的事情,读书,这辈子是不可能在读书了,那就只有选择美美的睡一觉了。生活就是这么无奈啊。 对于自家儿子每天早上要睡觉睡到大天亮的这种行为,在杨铁牛看着这和二流子没有区别,还说什么正在长身体需要多休息,老子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你都他娘的能打醋了,一个庄户人家的娃娃你睡到太阳晒屁股,快要成亲的人了,这么就没有一点长进啊,要不是你老娘护着你老夫非得让你知道竹笋炒肉是个什么味道。 老话说的好,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一波一拐的四叔,一大清早就和老爹堵在自己房间门口,看着四叔幽怨的眼神和老爹恶狠狠的目光,想起自己无意间坑了四叔一把,想想四婶恐怖的战斗力和今天四叔古怪的走位,用屁股想都知道四叔昨天遭遇多么惨无人道的遭遇,杨一凡从四叔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下一秒的待遇。老爹那就更不用想了,自己和四叔造出了新犁却没有第一时间告诉他,自然心里就不爽了,再说了,在咱们农村下雨天打孩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直到现在杨一凡才感觉自己挖的坑有点大,要不是老娘和四婶赶到解救,杨一凡敢断定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当然,杨一凡认为老爹现在对自己的不满已经爆表了,不满的理由就是自己和四叔造出了新犁,却没有告诉他,害的他那几天为耕地的事情着急上火。还讲不讲道理,我和四叔做这个新犁的时候,你老吹胡子瞪眼睛的说我瞎闹,再说了,昨天刚刚造好就在自家院里放着,那么大的物件放在院里合着你老就没有瞅一眼。当然至于老爹为什么会知道新犁,还不是自己的四叔神补刀,新犁是怎么造出来的四叔一清二楚,不用说肯定已经给自家老爷子交代的一清二楚了。 做错了事情就要好好表现,作为小时候没有少闯祸的杨一凡来讲,如何保证将挨揍的可能性减少到最小,这事他深谙此道。为了表示自己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吃完早饭,跟四叔和老爷子表达了自己想试一试新犁的效果,老爷子表示很欣慰,于是乎四叔和老爷子抬着新犁,自己牵着牛,老娘抱着阿狸,一家人在淅淅哒哒的春雨里浩浩荡荡的向自家地里出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后世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中总结的宝贵经验。当然杨一凡觉得实践也是检验自己新犁的唯一标准,毕竟自己说的天花乱坠,没有真正的下地试耕,一切都是未知数,不是不相信新犁的效果,而是有的时候人亲眼看见的要比你说的更加让人信服。 庄户人对于土地的感情不亚于对昊天的敬畏,不仅仅是土地养活着自己,更多的是对这位养育了无数生命的母亲感恩。在这个自古以来农耕为主的国度里,不论江山王朝怎么交替变换,春耕用于使王朝的第一件大事,官府每年会在正月的第二个休沐日举行盛大的春耕仪式,就连皇帝陛下都会祈祷昊天保佑风调雨顺,祈祷后天粮田满仓,自己亲自下田耕地,表示对后土的尊重。 不过自家这是初试新犁,仪式当然就没有隆重了,不过该有的还是有,老爹在地头插上香烛,将写满祈求的福贴烧掉,虔诚的祈祷后天娘娘保佑自家粮草丰收。不会以为简朴而随意,在这个事情就是杨一凡也不敢胡来,对于爹娘来讲,之前自己再怎么胡来都行,这件事情上没有上来,当然他也不会胡来,作为一个传统的华夏子孙,对于这片土地的情节不会因为自己处在哪个时代而改变。虽然简单却神圣。 杨一凡牵着老黄牛迈着步子在田里拉动新犁,老爹扶着犁在一行行的随着牛的步伐深耕,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看着新犁在潮湿的土地里翻起土层,黝黑的土地散发着这大地母亲的味道,随着犁头带出来的地龙在春雨里慌乱的翻滚四处逃跑。 杨一凡牵着牛走在前面,步伐格外的坚定,老爹在后面扶着犁,扶着的犁把异常用力。关中这片土地上,父子俩虔诚的耕耘着这片土地,母亲和四婶祈祷着,神圣而虔诚,春天里我们耕耘着希望,待到秋天我们收获。 感谢登长大大c村里人不会种地大大的推荐票。春天里我们耕耘着希望,待到秋天我们收获。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1章 春耕 春耕播种,夏长育苗,秋收冬藏是国人千年来不变的生活节奏,要想有个好的收成,春耕就尤为重要。 二月初一开春节宜动土 杨家村今天显得格外的热闹,家里的妇人在大清早就把锅盖猛敲一阵,这是寓意春节过去了,把家人的懒惰赶出去,在某些地方称为送懒。不过看母亲杨氏敲的声音,这不是送懒,这是要拆家啊。 吃过早饭,老爹带着杨一凡将家里的农具挨个检查一遍,用老爷子的话说这是老传统了,以前男主人会在这天检查自家的农具,看看有是否要检修的,坏的零部件会及时更换。看着老爹一脸认真的检修家具,杨一凡嫌弃的表示,是谁早早的就把家里的农具检修了,在说就你一天到晚恨的住在田间地头的性格,有坏的农具早就修好了。 和老爹给自家老牛套上牛轭,赶着牛跟随人群往村口的广场走去。牛套牛轭是预示着开春了,新的一年开始播种五谷了,做好备耕工作。 燎祭,是古老的春耕仪式。最原始的农业生产普遍为刀耕火种,一年的农事始于烧荒,将一片树林烧掉草木,燃尽的草木灰就是天然的地肥,用刀具耕耘,把种子种下,等待收获。 后世的人民将烧荒看作丰收的节奏,所以会在每年开春举行仪式,期待今年的五谷丰登。“季春出火,为焚也。”在整个杨家村谁最有资格在野外点燃烧荒的第一把火,毫无疑问就是德高望重的三叔公了。 村口的广场上,早早的站满了村民,杨一凡像个好奇的宝宝一样,左看看,西瞅瞅,在这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代,娱乐活动基本与农民无关,祖祖辈辈都习惯了天黑睡觉的生活节奏,而作为一名来自未来的少年来讲,少有的农家娱乐就比较好奇了。 春耕仪式的第一项就是给牛喂食,这天耕牛不光要套牛轭,还要在牛头上绑上红花,谓春牛,喂给春牛的是粟米和黄豆,寓意着未来一年里,五谷丰登。三叔公看着村子里的牛吃的差不多了,从怀里掏出火折子,将浸有桐油的火把点着,带头向村外的田野走去,一时间,牛叫,孩子的打闹,好生热闹。 浩浩荡荡的队伍在村子里蜿蜒前行,前头三叔公举着火把,紧随其后的二伯和其他叔伯卖力的敲锣打鼓,杨一凡和老爷子牵着自家的春牛走在队伍中间。 不作死就不会死,杨一凡深深的感到这句话的正确性。“老爹,你咋不和二伯他们去敲鼓啊,我看村里大人都去了。”杨一凡疑惑的问。 “叫我了,我没去,想知道为啥不。”杨铁牛面无表情的说道。 “为啥,” “你看你二伯家牵牛的是你一明哥,你五叔家里的是你一传哥,就我和四叔俩没有去,明白不。”杨铁牛看了一眼自家的傻儿子说道。 老爷子话到说到这个份上了,杨一凡哪敢接话啊。在村子里只有成亲了,其他人才觉得你能当家了,一明哥和一传哥虽然比自己大不了许多,但都成亲了,算家里的主事人了,自然有资格牵牛代表他们家参加仪式,自己还没有成家,自然就只能跟在老爹身边了。 “一帆啊,你爹这是想报孙子了,要不让你三婶给你说和一个小娘子。” “一帆,明白不,你看你六伯伯有个远方侄女,人勤快又长的好看,下回我那小侄女来咱们村的时候,要不六伯伯给你说说。” “你可拉倒吧,你就长的五大三粗的,你家小侄女能好看哪里去。”旁边的笑的说道。 都是看热闹不嫌事情大,老爹也是,这种事情怎么能在大庭广众中下说出来,一时间,杨一凡感觉到来自满世界的“伤害”。 一行人说说笑笑,在春日的田野上,生机无限。 “伏神至柔而刚,至静而德方,得助而有尝,含万物而化光,先民”农桑不辍,以农事为本,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栉风沐雨,不辞劳苦今日弟子虔诚求拜,后土尊神,佑我皓首安其所,守其土。保佑吾们,百业兴旺,万事亨通。钦哉钦哉,伏惟尚飨。”一篇后土祭文三叔公念的激情盎然,杨一凡听得心神荡然。伟大的先民在刀耕火种中,与野兽争土地,和苍天争生存,在苦难中代代传承。 三叔公烧到祭文,接过二伯手里的火把,扔在地头的枯草堆上,看着田间地头整装待发的村民,长喊一声:“开耕了。” “开耕喽,” “开耕喽” 一声声的大喊在田间地头接传不休,孩子在前头牵着耕牛,父亲在后头扶着犁,母亲把犁翻的枯草捡出去,用锄头把大的土块敲成土沫,一时间整个田野里,春意盎然,最高超的画匠都画不出这么美的画卷。 感谢远离风吹,村里人不会种地,芯,探宝寻踪大大的推荐票,陇原再次谢过。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2章 春耕(二) 别人家都在原上热火朝天的干活,自家老爷子却丝毫没有去耕地的打算,四叔都来催了好几回了,四叔抱怨杨铁牛在等啥,眼看春耕都开始几天了,有啥事情能够大过春耕。杨一帆知道自家老爷子在等,还抱有一丝幻想,等别人家把地耕完了去借牛。 杨铁牛知道自家儿子造的犁肯定不凡,从那天试犁他就感觉出来了,一个大半辈子都在和土地跟农具打交道的庄户人来讲,直觉感觉自家儿子弄得家具指定不是一般物件。和上次试犁不一样,刚好那天下着雨,地里没有人,自家兄弟不会说出去,要是拿新犁去耕地,村子里人都是好庄稼把式,谁都能看出来自家这个犁的好,要是谁不小心说出去,这个东西让大人物看上,自家就是小平头百姓,这个东西能不能保住都是两说。 关于图纸的来源,自己私下问过老四,老四说是自家的老大给他的,可是自家的儿子怎么看都不像有这个本事。万一自家儿子的图纸来路不正,得罪了谁自家都吃罪不起。 “爹,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图纸是我给四叔的,样式是我自己设计的,你啦就不要担心图纸来路不正了,你儿子虽说没有啥大的本事,但是绝对不会去干偷偷摸摸的事情,再说了你觉得哪个大人物能看上咱们一个庄户人家的农具,你也把咱们家的犁看的太了不起了吧。”杨一帆看着自己老爷子阴晴不定的脸,赶紧把话挑明了,免得有无妄之灾。 被自家儿子说中心思的杨铁牛老脸一红,指着儿子说道:“你个瓜怂,你知道个啥,别的不说,就咱这犁一头牛一个人一天要耕五亩地,我的老天爷啊,你老子我和这些个家具打了半辈子交道,不要说没有见过,我就连听都没有听过,那些个大人物家里的犁都没有咱家的好,你说他们会不会心动。你真的以为这些个豪门大户会讲礼义廉耻,他们的骨子里就是强盗,吃人不搽血的时候和野兽没有什么区别。” 对啊,原始的资本就是靠着血腥的掠夺积累的,就连以诗经传承的豪门世家也不外乎如此。新兴的技术改革带来的是新的一轮资本的积累,作为后世的学霸,这些事情光破天盖地的新闻都能让他耳睹目染,自己光想着改善自家的生活条件,却没有想到会隐藏这么多的危机。提高劳动效率,就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量,在利益面前杀人都是常态,谁还会在乎国法王律。 “爹,你说的这些个事情,咱们姑且说会不会遇上,就是遇上了那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当今天下大治,皇帝文攻武略,咱们还害怕没有地方讨个公道。但是咱们家现在最要紧的是要先耕地,咱们不耕地,那就都不用豪门世家抢咱家的犁,咱们就都饿死了。”杨一帆无奈的说道,这就是小人物的悲哀,自己有好的东西,却不敢拿出来用,就害怕一不小心有无妄之灾。 日子还要继续过,当然了地也要耕,用母亲杨氏的话讲,人活在世上喝水放屁都是会死人的。杨铁牛去招呼四叔帮忙耕地,杨一帆和母亲在准备着吃食,农家人干农活就是一天,所以一般到是提起把吃食备好,中午饿了就在田间地头对付着吃一口,等到一天耕种完了才回家吃晚饭。 全家人到原上的时候,整个原上已经有人在地里干活,不时传来训斥牛和孩子的声音,看见杨一帆一家子村里人都停下手里的活计,打招呼问好,一时间好生热闹。 新犁的耕作速度远远超出了杨铁牛的预估,自己和老四配合上轮换扶着犁,短短的一个上午就耕好了三亩地,按这个速度,今天到晚上吃饭前,应该能耕好六亩地,这还是自己和老四第一次用这个犁,还不是太熟练,要是有个一两天练个手,估计还要快的多。 “三哥,歇一下,你看三叔过来了。”杨四叔用胳膊肘捅了捅大哥,看着朝自家地里走来的三叔公说到。 ”三叔,你咋来了,日头大的很,你不在屋里歇着,跑外头弄啥哩嘛,赶紧坐下“杨铁牛看着自家三叔,心里不自然的说道,一边拿过块大石头让三叔坐。 ”老三,我还没有到走不动的地步,我看你家地里用的这个犁杂和别人家的不一样,我看了半天,你的这个犁不仅快,还就一个人也能行。给三叔说说,这里头有啥门道。“三叔公摆了摆手,问着自家子侄。 三叔公看着手足无措的侄子,等着答案。他到田里才发现老三家用的这个犁不是原来的犁,体型要小,但是老四和老三耕地的样子看。这个犁吃力很好,翻出来的土匀称,一个早上这两个憨货就耕了三亩地,要不是这两懒怂日头上来了才下地,估计到晚上能耕个七亩多地。 看见自家老子为难,杨一帆起身上前扶着三叔公,往自家地里走去。 ”三叔公,你消消气是这样的,这个犁是我和我四叔设计的新样式。您老看,这个犁比咱们村之前的犁要小的多,只需要一头牛就可以耕作了,但是犁刀弯曲弧度较大,吃力很好,不会以为减少一头牛而耕地慢,反而您也看到了,这款犁在一天可以耕个七八亩地,是咱们耕地的好帮手啊。“杨一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好不脸红的介绍这自己的产品。 ”行了,你个伢子,我那时吓吓你爹和你四叔的。你也不用给你四叔带高帽子,就他那个脑子我想还想不出来这么好的东西。孩子咱们村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你要不在让你四叔打几把犁,咱们村子里的人用。“三叔公笑容玩味的看着这个小鬼头说到。 多大个事情,与其后面便宜豪门大户,还不如让自己村里人落个实惠的好,村里人还能记你个好。“三叔公,你直接给我四叔言语一声就行了啊,我四叔还能忤逆您不成。”杨一帆笑着答道。 “那不行,那成啥了,你家三叔公是那种见好东西就抢的人吗?你等会儿给你四叔说一声,明天晚上开族会的时候,我给咱们村里人说一声。”三叔公点了点头,语气不渝的说到。 “那成,我回去给我四叔说,要不您老给我说一下,您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啊?”杨一帆觉得自己有点搞不明白三叔公到底是什么意思。 “行了,不要琢磨了,我走了,你们继续耕地吧。给你四叔那个憨货说一声新家具不要用力猛了,要慢慢的磨合。”说完三叔公背着手,继续巡视着这片土地。 电脑出现点问题,写好的章节不见了。本章感谢探宝寻踪/极限魔咒/书友161118223449068/书友20170921144854945/登长/月当漫影/村里人不会种地的推荐票。非常感谢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3章 家族议事 人类从来都是群居动物,最早的人类由母系氏族逐渐的转换成为父系社会,父系社会在人类制度由奴隶社会进化成封建社会,而由此演化出来的家族制度,家族制度其实是华夏名族在发展史中有由父系社会的传承,延续和完善了当初父系社会的管理制度,在家族制度中家族能之所以延续长久的方法就是族人的团结一致和族人对于家族无私奉献,当然家族会根据你对于家族做出来的贡献来决定你在家族中的话语权。 杨家村虽然没有陇西杨氏那么大,但是对于一些小宗族来讲,杨家村也是比较来说都是比较大的一个宗族。 在家族的发展中人口是最主要的,多年的发展人口会越来越多,对于家族来讲,会越来是家族的负担。随着家族人口的增多,会根据嫡庶远近进行分宗,分出去的一只被称为分支,而分支的地位跟庶子没有太大的区别,主宗的族人会看不起分支的族人。 杨家村在蓝田县来讲到是比较大的宗族,全族人口总计三百来口,当然了家里的族长一直都是三叔公担任,村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三叔公去解决的。 杨一帆和自己老爷子到宗族祀堂的时候,村里人都来的差不多了了,有比自家辈分较长的,也有被自己辈分低的。但是按照自家老爷子在村里的威望没有人还不会问好。 “三哥,你来了。”这是和自家老爷子辈分一样大的。 “三大爷,你怎么才来啊,”这是和自己一个辈分的,当然性格比较跳脱的。 “好了,我今天召开咱们杨家村族议,第一个事情就是解决咱们杨家村族长的事情,我现在年事已高,咱们村里的很多事情我已经没有太多的精力去解决了,所以咱们村里要必须选出来一个族长,来带着咱们村里人走上新的道路。”三叔公看着村里人都坐好了,对这族里人语重声长的说道。 “三叔公,你说吧,你说让谁当,你就说当,我们没有什么意见,你直接说就行。”这是村里比较跳脱的长辈,给三叔公说道。 “好,既然这样,咱们村一直按照谁对族人贡献最大,那就是下一人族长。在咱们村里面,有一个人对咱们族人贡献最大,所以我觉得他就是咱们杨氏下一届族长。你们说让我指定,那我就直接说了,指定下一届族长的人选那我就直接指定了下一届族长的人选,你们要是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倒是候你们直接说,咱们再来讨论。”三叔公看其他族人没有什么意见,直接拍板说道。毕竟是担任村里族长好多年的人里,三叔公自信在村里面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三叔你老直接说说吧,不管谁当咱们族长,你老直接说,我们没有什么意见,。”杨四叔狠狠的看了一眼族人,说道。 其实族议到现在可能就杨一帆没有反应过来,村里人的反应杨一凡都没有想到,三叔公今天葫芦里买的什么药杨一凡还没有想到,族长的人选杨一凡可能想到的人选就是二伯,但是看四叔的意思好像不太赞成二伯当这个族长。 “既然老四怎么说了,那我就说了,我推荐咱们村里老三当这个族长,你们觉得怎么样啊。”三叔公端着茶杯,看着这一帮侄子说道。 “三叔,你竟然推荐三哥,那么你要说一个三哥当族长的理由,不然族里人肯定会不满意的,您老还是给一个让族人满意得理由吧,您要是觉得侄子说的不对的话,你老愿打愿骂,侄子我挨着就行。”二伯看着三叔公说道。 杨一凡越看越觉得的今天的事情越不对劲,二伯和四叔对于村里的事情都不是那么上心,能让他们俩这么上心的事情,肯定和自家老爷子有关系,不然杨一凡想不到四叔和二伯这么积极是为了什么。只有一种可能,但是杨一帆觉得这种可能性来讲不太现实。 “好,既然老二说了,那我就说一下,老三当这个族长的理由。老三家的儿子一帆造出来一种新得犁,这种犁一天一头牛能够耕八亩地,,比咱们现在的犁要快的多,就凭这个咱们选杨家老三当这个族长你们觉得有什么意见吗?”三叔公看着村里的侄子,淡然的说到。 “三叔公,您既然这么说了,我们没有什么意见。”杨一凡看着一帮叔叔伯伯说道。 其实对于杨一凡来讲,自己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家老爷子会当选这个族长,因为老爷子的性格其实就不合适当这个族长,他的性格就不是当族长的性格,但是,事宜仅此就只能如何了。 本章祝杨铁牛同学生日快乐。并感谢几位大神推荐票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4章 家族议事(二) 在农村里如果说土地是庄户人家的魂,土地承载着庄户人的魂魄,在土地上产出的粮食养活着代代庄户人。那么祠堂就是家族氏人的根,在这个战乱纷飞的时代,一次正常的亲人告别,可能就会天各一方,所以祀堂就成为了游子在外的寄托,不仅仅是对于故土的思念,更多的是对无处可依灵魂的安放和告慰。 在今天沿海地区还有着大量的祠堂,在动乱的时代,大量南方人为躲避祸乱,离开故土去南洋谋生,在异国他乡要生存,南人不仅仅靠着自身的坚韧不拔,更多的是同族人相互的扶持和帮助,抱成一团,抵御外敌,所以在今天南方人对于同宗同族依然是相互扶持的。 杨氏祠堂是全村最大的建筑物,占用土地达到了一亩多地,整体建筑风格采用红砖灰瓦装饰而成。房屋整体朝向由南而北,门口匾额上书有“忠孝廉耻”四字诫言,是第一代杨氏家主制定的族规,要求凡杨氏子弟不论是当官还是为民,必须做到当官要忠于君主,孝敬父母;为民要懂得孝廉耻辱。不可作奸犯科,监守自盗,宜不可兄弟逾墙,刀戈相向。 杨氏族人较少,所以祠堂建筑较小,主建筑里供奉的是杨氏列祖列宗的排位,从杨氏第一代老祖宗到最近的一代杨一凡的爷爷兄弟们,在诺大的一堵墙上堆搭成杨氏的寄托。 在祠堂院子的比祠堂稍微小的建筑分别是学堂和罚事堂。虽然都是在同一座小院里,但是它们担负的使命却截然不同。 罚事堂是族里用于处罚犯了族规的族人。族中大小事物皆有族规定律,但凡族人违反了族规中的其中一条,就由族长和族人共同判定族人的罪行,在按照族规进行处罚。轻着族律处罚,重的会被开除族籍。 学堂对于一个宗族来讲那就意义重大,在这个真正以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来讲,知识是正宗的的第一生产力,每一个豪门大族的发家致富都离不开知识的底蕴。 杨氏先祖早就明白了在这个社会里如何改变自家宗族的命运,所以在最早开始休祠堂的时候就修建了学堂。但是由于族力益弱,族里没有多少财力能够请的起好的教书先生,所以族里的学堂就一直空闲着。 “今日由于老夫年事已高,无力在担任杨氏一族的族长,今有杨氏族人族议,选举杨氏第三子铁牛担任我杨氏现任族长,愿其为我杨氏族长期间建树有功,光耀我杨氏一族。”三叔公领着族人跪在祠堂,表情严肃,语气虔诚的将“任命书”念给杨氏的列祖列宗。 三次稽手跪拜,礼成。 “见过族长。”三叔公将杨铁牛请到主位,带领族人向新任族长行礼。由此杨铁牛才真正的成为了杨氏一族的族长,对于族里的大小事物都有了决定权和话语权。 “今天承蒙弟兄们看的起我,选我杨铁牛当这个族长,我杨铁牛感激不尽,能够当选这个族长,我定当为我杨氏宗族发展尽心竭力,鞠躬尽瘁。” “我杨氏一族自百年前东迁至蓝田县,落户于此,耕耘与此。百年间来,我杨氏族人代代相传,与天斗,与人斗,无数的苦难都没有将我杨氏祖先的腰压弯,无数次的险境都没有让我杨氏断绝。我们代代传承我们老祖宗的诫言,忠孝廉耻,我们后世子孙自当发扬光大。”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三叔公是我们族里最长者,他在任咱们杨氏一族的族长的时候,从无过错。族人们相处融洽,兄贤弟恭。今日长辈们和兄弟们抬举我杨铁牛,让我担任族长一职,我安然受命。但是我毕竟经验少,处理族务还力有不逮,所以我提议让三叔公担任咱们杨氏一族的族老,具有监察族人和跟换族长的权力。如果我杨铁牛有一天处事不公,三叔公有权利将我换到,直接任命下一届族长。” “最近族人忙于春耕,但咱们族里的犁老旧笨重,不仅要大量的人力也需要大量的耕牛,咱们村青壮劳力前几年为国征战,多数兄弟长辈都战死疆场,咱们村的春耕比较其他村的要慢的太多。我家不成器的儿子和我四弟深感咱们耕种的不易,两人造出来了一款新犁,不需要太多的人耕种,就能一日耕耘八亩多地,从明日起老四和我那不成器的儿子就造新犁,每家一具,让大家要在春雨之前耕田完成。” “下一项就是咱们村学堂的安排学堂由第三代族长筹建至今,也空闲至今。今天下平定,世道太平了,咱们族里的学堂也要提上日程。咱们杨氏比较其他族氏咱们相差在下一代的底蕴,咱们要是要赶在着盛世崛起就要把族里的下一代抓起来,让他们学习学识,不求的有人入堂封王拜相,只求的孩子们不和咱们一样在泥土里刨食为生。” “学堂的先生咱们族里还没有能力请个好先生,但是咱们也不能放松,在春雨播种后,家里八岁以上的孩子倒要到学堂报道。先生的话就按照三叔公的提议有我家不成器的儿子担任,给孩子们启蒙开识。” 杨铁牛一番激情盎然的演讲,让杨一凡有一种后世竞选村干部的赶脚,在听到老爷子直接任命自己为学堂的西贝先生,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好歹怎么样也征求下我这个当事人的想法吧,你们这么就决定了,也太没有人权了吧。在说了自己是个什么水平,老爷子心里没有个数吗,让我去给孩子们教书,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 还没有等杨一凡抗议老爷子的决定,村里人的情绪彻底爆发了,耕地和学堂孩子们读书对于祖祖辈辈们都是泥腿子的族人来说简直就是天籁之音。 “好,族长,你就凭今天说的这番话,你当族长我杨六郎没有什么遇见,您放心播种完了我就让我们家的小瘪犊子去学堂,要是我家小子不听话,你让咱们家大侄子放心揍。” “对,六哥说的是,放心揍。” 对于村里人来说,杨铁牛今天的这一番话不亚于在贫瘠的土地上第一次有了希望的源泉。 新年快乐,元旦节祝各位大大19年财源广进。感谢登长c文艺青年的无奈c村里人不会种地的推荐票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5章 播种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东西是能够不劳而获的,这是刚刚荣升为少族长大人杨一帆和父辈们耕完村里所有地的感慨。在上次宗族会议结束后,新任族长杨铁牛带领族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春耕任务,当然,新犁在春耕中做出来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村里人的一致好评,现在杨家村家家户户都有一具犁。谨慎的三叔公还不允许族人把自家有新犁的消息告诉别人,如果有违者便开革祖籍。杨一帆觉得这个事情上三叔公有点大题小做了,为了一具犁将要将别人开革出族籍,有点太严重了。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族人如果有长辈去世的,都会葬到家族坟地里,全族的墓都是埋在一起的,开革出族籍就意味着哪怕是死了,也不能埋进杨家的祖坟,没有族籍相当于成了一个孤魂野鬼。杨一帆有心和三叔公就这个事情辩论一番,可老爷子定下了调子,而且村里人也没有意见,好像在族里其他人看来就该如此。 春耕完成后就要趁着土地的墒气赶紧播种。在这个时候要趁着田地的墒气和雨水,组织全家人播种。关中的土地就种不了水稻,虽然自古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可是关中的地长不了水稻,渐渐的关中人就不种水稻,毕竟对于关中人来讲面食就是最美的,不是有句话说宁可一年不吃肉,不能一顿不吃面。可能关中人爱吃面的性格让以柔弱江南水乡的水稻菇娘不喜,不论时光荏苒,在关中肥美的土壤上关中人固执的种植着小麦和粟米,为后来这片土地赢得了“面祖”的美誉。 小麦每家都种了一小块地,不是不多种,而是没有种子,自家地里种的小麦就是以后当种粮的,明年用今年的收成当种粮,这样就能种几十亩地的小麦,杨一帆很想告诉他们小麦的种子是需要培育的,这样一代代的粮食作种粮,压根就不会多少收成,还不如蒸白面馍馍吃,话说最近麸子饼吃多了有点辣嗓子眼。 杨一帆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老爷子一巴掌把剩余的话拍了回去。饿死爹娘,不吃种粮。这是几千年不变的老理,有一粒粮食对于庄户人家来讲就是一份希望,就能饿不死。 粟米是庄户人家最主要的食物,每年每家每户都会在田里种粟米,但是大多数粟米都买给粮铺和大家族,自己用卖粟米的钱在买次一等的麸子面。麸子面虽然叫面,其实和面粉没有一点关系。麸子是小麦在研磨后剩下的外壳,被无良商贩和较为粗的陈年旧面伙在一起出售,尽管粗糙难以下咽,但是关中很多农户家里还是把麸子当做主食,不是喜欢它的味道,而是生活艰难,没有办法。而粟米在关中地区只有农户会种,地主豪门才不屑于花大价钱去种这种贱粮,废地不说产量还普遍不高,也就是一些扣的地主老财会在粗田里种不大点,用来给自家短工和长工当饭食也会用来喂牛喂猪。 适合播种的日子就那么几天,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家家户户都地挺多的,给谁家先种都为难。为了不耽误春耕播种,三叔公和老爷子亲自去县衙,拜访了县府明公,陈述了难处所在,望县君能够体恤百姓疾苦。县府明公被缠的没有办法了,让书吏从库房中拿来搂车给他们。杨一帆看着这个大家伙,体型庞大,结构复杂。和四叔旁敲侧击,终于知道这个大家好就是传说中的播种神器:耧车,他也是第一次见到了这个时代的播种机器。 耧车又称为耧犁,是古代人民在生产劳作中发明的种植工具,它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加强了生产质量。耧车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但是由于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最早的耧车会存在幅宽不同和行数不同等问题。后来汉武帝时官员赵过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革新发展,创造发明了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车,以人力和畜力为牵引动力,一人扶耧播种,播种自动种下,能够一日播种一顷地。据东汉名臣崔寔在”政论“一文记载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优赖其利。 杨一凡没有想到在技术如此落后的唐代,甚至于更早的时期。我们的先民在不断的改变和创新,他们用简易的工具造出后世人不敢相信的奇迹,用一双双手创造着后世领无数学者教授难以破解的神秘。 我们一直都在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古人,肤浅的从历史书上看着古人古事,从骨子里认定古人就只会”子曰”,通过手机快速的翻阅历史,除了对自己喜欢的认真看看,其他的都快速的滑进手机的黑屏中。我们从来没有觉得老祖宗是我们的骄傲,在哪个物质技术匮乏的时代能有什么好东西能让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没有什么都没有,我们把所有老祖宗的荣光都扫进垃圾桶,恶狠狠的唾弃垃圾。转身投身到羊爸爸的怀抱,这群曾经的强盗之前单纯的在我们的大地上肆无忌惮的掠夺,后来他们换上文明的衣衫,去把掠夺换了一种方式,拿着我们自己的东西打上他们的标志买到了我们的土地上,而我们有的兄弟姐妹总是不舍的羊爸爸辛苦,慷慨解囊也要让漂洋过海的羊爸爸们感到满意,以媚外为荣,肆意诋毁我们的先祖和族人。 当我们和他讨论爱国的时候,他们会义正言辞的告诉你不是他爱羊爸爸的东西,而是我们没有什么东西让他们喜欢。 不,我们有,居有史资料表明华夏比其他区域的人类机械播种要早近乎一千年之久,华夏的纺织技术不仅早于欧洲大陆,更是引领了时代潮流之美,开启大唐盛世长歌。 我们还有华夏人流不尽的热血,昆仑不倒的脊梁,还有那千百年来祖先们的传承。这些足以让我和你富可敌国。 2019年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好气象。 同时感谢秃驴大大c文艺青年的无奈c芯c登长c白云方醒大大们的推荐票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6章 学堂 “阿哥,起床了,快点啦,你要是再不起来,我就去叫爹爹来喊你起床。”阿狸看着杨一帆睡得跟个死猪一样,怎么叫都叫不醒来,心里不由得一肚子气,你说别人喊你你立马就起来了,我喊你怎么都喊不动。阿狸同学没有办法了,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春梦苦短啊,终于忙完了春耕播种,好不容易休息几天,却想起自己还有学堂的事情。都怪老爷子非要让自己去给孩子教书,自己的古文水平都是半吊子水平,让自己教书这不是误人子弟么。 洗漱完母亲已经把早饭做好了,杨一帆刚坐下还没有开吃老爷子就发话了。 “怎么起的这么晚,你不知道今天是学堂开学的日子。”老爷子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着一衫不整的儿子说道。 “这不是还早吗?谁家孩子去的这么早。”早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磨练的杨一帆知道,谁家孩子会积极去学校呢,尽量是能拖就拖,赶在老师进教室的前一秒能进学校就好了。 “收起你那吊儿郎当的样子,这帮孩子你要是不好好教,你小心你那身皮。”杨铁牛看着自家儿子不以为然的说道。自己都怀疑让自己儿子当学堂的老师是不是正确的选择,他这般吊儿郎当的样子能不能教好村里的孩子们。 “行了,孩子都这么大了,做什么肯定要自己的主张,你要是不放心你儿子,那你去给咱们村里的孩子去教书啊。”母亲杨氏看着自家当家的把儿子说的,没有好气的看着丈夫说道。 “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啊,族学是咱们村里的大事情,三叔公当初让他去给孩子们教书我就一百个不同意,现在你在看看他的样子,我能放心吗?”杨铁牛虽然有点惧内,但是在这个大事情上还是觉得要说道说道自家儿子。 “杨铁牛,你要干什么啊,还能不能过了啊,我儿子怎么就分不清轻重了,你大清早的就把儿子训斥的跟什么一样。”母亲看老爹把自己说的话不当回事,瞬间就毛了,把筷子放在桌子上说道。 眼看父母就要发生一场世纪打仗,杨一帆赶紧发下筷子,安抚母亲。 “老娘,你放心我心里有数,教一帮小屁孩我是手到擒来啊,你和我老爹先吃,我和阿狸先去学堂里。” 快速的把碗里的饭吃完,夹着本书,带着阿狸闪离战场,去了学堂。 “阿哥,学堂好玩吗?阿朵他们去不去呀!”阿狸看着自家老哥一脸老神自在的问道。 杨一帆看着自己老妹很想告诉她,村里女娃应该不会去学堂。村里三叔公那帮老古董在自己提成让女娃去学堂上课的建议后,反对的那叫一个坚决,大有把自己当异教徒的样子。在他们的思维里男娃学到知识后,可以当官入仕,最不济也可以当个幕僚和账房。女子学知识有什么用,最终还是要嫁人,村里何必做给别人作嫁妆的事情。 劝了很久,老爷子们的意思都没有松动,最后才协商让族里几个小姑娘去学堂旁听,杨一凡也只能接受了这个结果。 村里的小道上,兄妹俩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这话。少年虽然年少,但身子已经长开,与成人无异。齐腰的头发披在肩上,头顶的头发用块浅灰色的方巾裹着,身穿朴素青色的圆领外袍,腰间一条枣色布革,脚下一双千层薄靴,腋下夹着一本书,虽然容颜不是盖比潘安宋玉,倒也显得谦和有礼。 穿过村里的小道,兄妹俩终于到了学堂,等杨一帆到了的时候,村里的小孩们都整齐的等在门外,看着孩子们头顶的露水,他们在门外已经等了好久了。 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对于知识的渴望,而自己还可笑的按照自己那个时代的孩子们的想法去推敲孩子们的想法。 领头较大的孩子看着杨一帆推开了门,让大家排队站好,整齐划一的鞠躬说道:“先生早。” “对不起,孩子们,是我迟到了。”看着孩子们真挚的小脸,心里的内疚感不由而生,杨一帆不由的给孩子们鞠了一躬,不仅对孩子们,也为自己心安。 看着先生给自己行礼,孩子全都轰然散开,在这个天地君亲的时代,长师为夫,老师就是做错了也没有给弟子行礼的道理。 “好了,孩子们,进去吧,按照个头大小坐到座位上,我们要上课了。”看着茫然呆着门口的孩子们,杨一帆知道自己不发话让他们进去,他们能在这里站一天。 等到孩子们安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杨一帆才正式打量着这一群已经是自己弟子的这帮少年郎,都是自家村子里的孩子,不少还是自己叔伯家的,质朴单纯印在这些少年们的小脸上,虽然小脸冻通红,但渴望知识的眼神是那么灼热。 “你们大家都认识我,你们有的人要喊我哥哥,有的人可能叫我叔伯,但是在这件学堂里,你们要称呼我先生,读书是一件特别枯燥乏味的事情,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们学习不好的话,我不会看你是谁家的孩子,该揍你们的时候我还是会打你们的。” 既然带这帮孩子,那就一定要教好,但是读书是件枯燥的事情,都是七八岁的熊孩子,正是调皮捣蛋的年龄,该说的话要先给说到前面,当然,这帮熊孩子要是调皮捣蛋的话,杨一帆绝对不会心慈手软的,严师出高徒的道理他还是懂得。 “我们就不做自我介绍了,现在大家讲一下你们的理想。哦,对了就是你以后要干什么。”杨一凡看着正襟危坐的孩子们说道。 话音未落,之前领头行礼的少年站起来说道:“先生,我长大了要做大将军,” 这是五叔的小子杨堃,从小就长的五大三粗的,一天到晚的带着村里的半大小子跟隔壁村的孩子们打架斗殴,俨然就是村子里的孩子王。 “很好,杨堃想当大将军,这很好,但是你要当将军,不光要勤练武艺,还要读书识字,很辛苦的。还要谁啊。” “我要当大官” “我也要将军” 孩子们真挚的话语不断在学堂里响起,在这春天里,在杨家村孩子们种下自己的希望。 感谢6133868c村里人不会种地大大的推荐票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7章 拜师礼 教书育人是一项伟大的事情,本着长期发展稳打稳进的教育方针,合理有效的安排教育大纲,对学生们个人能力重点培养,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促使学生从好学到爱学,物尽其才,为国效忠。 好吧,其实扯这么多杨一帆是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开始教书。三字经,这个时代好像还没有;百家姓,好像也没有,教授论语,这帮孩子连字都不认识,教半天可能孩子们都不知道讲的什么。 大厦千层,始建于底。孩子们还是一张白纸,在上面写意人生还为时过早,还是踏踏实实的先把字识全。 华夏民族自古为礼仪之邦,自孔圣人广收门徒,教化四方伊始,儒家思想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更有汉朝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儒家思想独自统治天下文教千年之久,后世帝王为利用儒家思想愚弄百姓,也为感激孔丘礼仪教化之功,尊封孔丘为圣人,天下万师之表。所以学堂开学的头等大事就是拜师礼。 “五弟,东西都准备好了,三叔公差我过来问一声,你这边带着孩子们过去吧。”杨一明轻叩几声,推开学堂门问道。 按照杨铁牛兄弟们儿子的出生迟早,杨一明排行老大,杨一帆出生较晚,在家族中一字辈排行老五,故而亲人之间称五郎,当然族里关系较远的为了区别开来,也有人称他铁牛家大郎。 “大哥,有劳你了,我这就带着孩子们过去。”看着杨一明严肃的表情,杨一帆点点头说道。 “咱们兄弟之间说这弄撒,走吧,不要耽误了时辰。”杨一明摆摆手,学堂里的气氛总让他有些压抑,虽然没有进过学,但老爹说要在学堂里保持恭敬总是没有错的,哪怕教学授课的是自家堂弟,也不能不成礼数。 在杨一帆和学生们谈笑间,三叔公已经带着族人将拜师需要的所有东西准备妥当,静等时辰到了,就开始拜师礼。 杨一帆带着孩子们们到学堂正厅的时候,院里已经站满了围观的人群,有的是学生家长,有的纯粹是来看热闹的人。 “五郎来了。” “五郎往里走,三叔们等你咧。” 拜师礼安排在学堂的正厅,长辈们已经按照辈分就坐了,杨一帆分别和三叔公c四叔c五叔等长辈行礼后,杨一帆覆手坐在屋里的最末端。 三叔公和杨铁牛老神的坐在左右首坐,其他族人以次排开就坐,只有孔圣人画像下案几无人就坐。 插在香炉里的香烧完的时候,二伯站起来走到门口,对着站在院里的学生家长喊到:“吉时已到,众学童及家长进正厅行拜师礼。” 院里一阵骚动,没有孩子进族学的族人赶紧把朝前的位置让开,让有学童的家长往前走,当然,学堂里的女童是没有资格参加拜师礼的。 待学童家长都在正厅前站好队形后,二伯才开始喊到:“拜师礼开始。” 杨一帆上前几步,整理好衣衫,从香龛中拿出三根供香,对着孔圣人画像三拜,恭声道:“至圣先师大人在上,今天下太平,世道安静,学文之风渐起。今我杨氏一族为教化族童,重开宗族学堂,弟子杨一帆才疏学浅,受族中大人错爱,恬为宗族学堂授业之师,弟子深感资质愚钝,故今日拜习至圣先师大人,赐弟子戒尺,为我族中学堂学子鞭策,弟子叩谢。” 上香,三叩九拜之后,三叔公从枣红色盒子里拿出戒尺,还有一套文人青衫一并交到杨一帆的手里。 杨一帆进到内堂将青衫换上,出来后走到孔圣人画像前,对众学童说道:“众人入,拜先师。” 学堂正厅里学童按照个头大小依次排开,杨一帆站在画像左下角看着学童给孔圣人行礼,学童都是双膝跪地,九扣首之后,才站起来站到堂下。 杨一帆在学童们走在堂下的时候,跪坐在孔圣人画像下的那张案几,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后背挺直,目视前方,就单看形象,确实像为人师表。 二伯看到杨一帆坐好之后,向堂下学童家长喊到:“行拜师礼。” 学童依次上前,家长紧随其后,走到离案几三尺处,学童依次跪下,行拜师礼,三扣首,待到杨一帆喊起身,众人起身,依次站好。 这时家长们把手里的六礼束脩递给学童,学童依次把六礼放到杨一帆案几前。束脩是古代拜师礼中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也是相当于学费。自孔子时代就有,最早的束脩是指十条腊肉,到后来因为文人觉得腊肉有伤风雅,就将束脩改为六礼,分别为,芹菜,寓意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寓意苦其心智;红豆,寓意鸿运高照;大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园,寓意功德圆满,剩下的一礼就是干瘦肉条。 拜师礼物送完就是老师回礼了,杨一帆准备的礼物是毛笔和一张纸。笔是四叔帮忙坐的,纸是花了几十文去镇上买的,毕竟自家条件有限,自己也给孩子们买不起好的笔墨纸砚。 拜师礼的最后一项便是朱砂开智,杨一帆手里持着站满朱砂的毛笔,在每一个孩子的眉心处用力的点上一个红痣,寓意孩子从此开启灵智,明目亮心。 每给一个孩子点亮红痣,孩子的家长都激动万分,要不是害怕影响杨一帆得操作,有的家长可能会哭。这不光是在眉心点了一颗红痣,这是开启了摆脱农家身份的一个希望。 点完最后一个孩子的红痣,杨一帆让学童们站好在自己面前,家长们离开学童,重新站到人群中,注视孩童半刻,杨一帆躬身从香龛上请下戒尺,看着学童说道: “今日汝等拜我为师,你我之后便为师生。汝师虽不才,但天下大势,人文地理也知一二,吾当尽心教书授业。 汝等虽年幼,但不可无志,今后汝等学有所成,上可封侯拜相,下可领军牧民,但切记不可欺凌幼小,不可乱政忤逆,负责将逐出师门,众弟子可清理门户,汝等可知。” “谨记师尊教诲,弟子不敢忘却。”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8章 学堂教徒 拜师礼后杨一帆就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学堂的老师,学童们听话,杨一帆的教学任务就相对于较轻,所以他整日除了教授学童知识,就是在自己的小屋里瞎忙活些东西。 不过杨一帆在当了学堂老师之后,尤其在村里人全程观看杨一帆在拜师礼那天的风采后,不仅村里人对他格外敬重,就连自己家里人在村子里都格外的受人尊敬。 学堂里的学童自从拜师礼后,好似一下子长大了好多,一个个学习刻苦,你要是在村子里闲转,不时能看见学童在地上写写画画,复习昨日传授的知识。不过让村里人津津乐道的就数最调皮的孩子王杨堃了,这家伙不光在家里认真听话,就和邻村的孩子也不打架斗殴了,美名其曰君子动口不动手,要不是大人们知道其中的原委,还以为杨一帆給他们换了一个儿子。 为了更高提高学童的学习热情,杨一帆在学堂里提出了奖励制度,那就是谁认字最快,在课堂上最认真,得了老师的表扬都可以跟自己提一个奖励。可以是讲一个故事,也可以是和他们做一个游戏。 昨天杨堃在课堂上表现的最后,杨一帆一高兴就表扬了一番,谁知道杨堃跟杨一帆提出要教他们武功。都怪自己没事的时候跟他们讲什么天龙八部,弄得这些孩子一个个都成了武功迷,不过为了以后自己的威严,只能做到言而有信,就答应他的要求。 给学童们今天教授了几个大字,看看下学的时辰还早,为了解决自己昨天答应学童的事情,让学童们自己练习,专门嘱咐让杨堃负责维持学堂纪律。 不过自己那会什么武功,这不族里面会武艺的只有老爹和四叔跟眼前的二伯了。想到自己家老爷子的脾气跟自己曾经坑过四叔,打死自己都不能去找这二人。再三思量后只能死乞白赖的求自家二伯来了。 出了学堂便急匆匆的往二伯家走去。刚好二伯一个人在家,杨一帆便开门见山直述来意。 “二伯,事情就是这样个事情,您老无论如何都要帮帮我,不然你家侄子我在那帮熊孩子跟前就没有威信了。”杨一帆见自家二伯沉默半天,只能买卖撒娇了,自己挺大个人了卖萌自己都感到恶寒。 “你挺大个人了,能不能好好说话,能不能有一点为人师表的样子,你这个样子要是让父老乡亲看见了会怎么讨论你,你爹看见了不得抽了你的皮啊。”杨铁奇看着自家侄子,平时挺老实的人怎么有时候就会犯二了,都是为人师表的人了,如果杨铁奇知道有犯二这个词的话,看来有必要给老三说一下让给娃娃找个媳妇儿,有个人管着可能要好的多。 杨一帆要是知道自己的撒娇卖萌让二伯惦记上自己的终生大事,要知道现在不光自家父母惦记自己的婚姻大事,还有四叔四婶,现在有增加了个二伯,打死他都不会跟二伯卖这个萌。 “二伯,你就说你帮不帮我吧,现在你要不帮我,侄儿都不知道怎么办了?”杨一帆哭丧着脸,看着无动于衷的二伯,自己说的口干舌燥的,自家二伯依然没有个表示。 “五郎,习武这个事你要问我,我倒是会一些。可是你要给孩子们传授御敌之术,这个我不行。这个事情你要问你爹和你四叔他们啊,他们都是征战沙场的老行伍,我明白你的心思,要让族里的后生文武双全,或一文一武,互为扶持。但你二伯我学的是庄稼把式,根本没有什么用,我是有心而无力啊。”杨铁奇看着自己侄儿,小小年纪心思老道,走一步看十步,是为家族之富。可无论族老怎么劝说都不愿出仕,考取功名。 “二伯,这样吧,你要是不愿意的话,你帮我劝下我父亲和四叔,在晌午的时候来麦场给孩子们指导一下。你看可好。”既然二伯不愿意去教授孩子,只能让二伯去劝劝父亲和四叔来给学童们传授武艺。 杨铁奇看着侄儿坚毅的神情,明白他给学童传授武艺的心思不再更改,便点点头说道:“那就如此了,我去给你爹和你四叔讲,让他们下午就过去卖场。” 回到学堂后,检查一遍自己给学童们布置的作业,不错完成的都比较好,没有一个不认真的。 检查完作业,看着一张张迫切看着自己的眼神,杨一帆不由失笑的说道:“好了,今天下学后,晌午直接去咱们村里的卖场,老师请了叔伯给你们教授武艺,但是你们记得,学习武艺可是非常痛苦的,你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哦。” “先生,弟子不怕,我是要立志做大将军的。”杨一帆话音未落,杨堃站起来说道。 “杨堃,你可知道,大将军不仅要武功盖世绝伦,但文韬也不可缺少,不过你不识字,朝廷邸报你能看的懂吗?”杨一帆看着少年稚嫩的小脸,故意抬杠说道。 “先生,你说错了,军中有司马,大将军自己也有幕僚啊,不用自己识字读报的。”杨堃听着杨一帆的话,不服输较真的说道。 好较真的少年,好皮,不过我喜欢。学童们有不同意见可以接受,但是这种没有脑子的思想必须得到改正,不然以后让人家买了,还要帮别人数钱。 杨堃看着先生不说话了,以为先生被自己说服了,心里不免得意洋洋。不过看着先生咬牙切齿的样子,难道先生小心眼到这种程度了。 杨一帆走到杨堃面前,表情严肃的说道:“把左手伸出来,右手还要写字。” 杨堃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先生要惩戒自己。不过先生都说话了,只能把伸手出来。 “啪,啪,啪”戒尺打在肉乎乎的手掌心上,戒尺接触的地方迅速的变成了红色,杨堃只感觉自己的左手都不是自己的了,麻麻的钻心的痛。 “汝可知道我为何惩戒与你。”打了人总要给人一个理由啊,杨一帆看着满脸通红的杨堃问道。 “弟子愚钝,请先生教我。”杨堃低头鞠躬说道。 “你要做将军,这是好事。但不管你做文臣,还是做武将,就哪怕你做一个平头百姓,你也要会读文断字。否则你要是做武将,你连军报都看不懂,如何指定策略方针,不光会断送自己的性命,还会枉送你麾下的将士,那时你就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百死不能谢罪;哪怕你做平头百姓,你连朝廷的告示都看不懂,别人说缴纳多少赋税,你就只能缴纳多少赋税。” 杨堃听着先生的话,不由得汗流满面,自己没有想到原来做将军,还得会这么多知识,否则就会害了自己害了别人。看来自己以后的路还远的多。 “先生教诲的是,学生谨受教。” “好了,下学吧,晌午吃完饭后,去卖场等我”杨一帆看看时辰,也差不多到了下学的时候了,便对学童们说道。 感谢15504的推荐票,陇原小子铭记于心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