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穿越小说 > 匈奴皇帝 > 第一卷 南匈奴单于之路 第113章 磨剑三载终出鞘
    定襄郡,巡查完治下各县,赵息领着护卫回到自己的治所骆县。花了三日时间,亲自巡视各聚落,奔波归来,一身的风尘之色。

    天色已经渐黯淡,清风袭人,骆县城门的卫卒原本有些百无聊赖,见到赵息归来都不由得打起了精神。骆县小城,城中户民不过千人,显得冷清极了,只有偶尔发出一些百姓生活的声响。

    “大人回来了!”见到赵息回府,府内管事微躬着腰出来,将其迎进县衙。

    洗净身上疲惫,来到大堂,一个年轻妇人已准备好膳食,怀中抱着一稚童,静静等待着自己。妇人不是特别漂亮,但有着胡人女子的刚柔之色。

    “夫君!”见赵息进堂,妇人起身行礼,嫁给赵息,便学会了“三从四德”。弯腰逗了逗还不会说话的儿子,赵息温和一声:“夫人,用膳吧!”

    食不言,堂上安静下来,妇人照顾着孩子,赵息则慢慢咀嚼着食物。一家人的气氛令他感到些安稳,心中感慨不已。

    头前被刘渊强留在美稷,被任命为骆县县长,受其强势,稀里糊涂地便上任了。有想过逃离,但初时身边有一队刘渊派的“护卫”,让他脱身不得。

    赵息来历也算不凡,出身名门,乃京兆长陵赵氏。父赵无忌,有个叔父叫赵岐。二十多年前,赵氏得罪宦官唐衡兄弟,家破人亡,连颇有威望的赵岐也只得逃亡。

    一家老小皆为虎牙都尉唐玹所杀,只得年少的赵息潜逃,流亡凉州。怀着仇恨,蹉跎了这么多年,对“祸国乱民”的宦官是恨到了骨子里。

    但仅凭他个人,哪里能寻权势煊赫的唐氏兄弟。直到唐衡、唐玹及其家人都死了,赵氏放得平反,赵岐被征召为并州刺史。仇人逝去,但赵息的心结却一直未解,对朝堂,对宦官一向心怀怨愤,他也没有投奔叔父赵岐心思。

    多年来,在金城郡一豪强做教习先生。直到凉州叛起,在边、韩号召下,诸多豪强响应,赵息也跟着加入叛军。

    多年埋藏在心中的恨意一下子爆发了出来,赵息活跃叛军军中,在边、韩二人打出“诛除宦官”的旗号后,就更令他积极了。

    联络上郡东羌的任务是赵息主动请命的,很顺利,凭着不错的口才,以利诱之,很快达成目的。至于联合匈奴,则是他突发奇想,私自决定,却没料到到了美稷却被刘渊扣下了。而刘渊却“笑面虎”一般地,直接出兵吞并了上郡东羌。

    当然,对于赵息情况,刘渊稍微探查了一番,便没兴趣知道了。两年多下来,赵息也安稳了,在骆县干的不错,能力不俗,就在不久前,刘渊直接将其提为“定襄太守”,主政一方。

    匈奴的“定襄太守”,辖域不过三县之地,人口不过数千。即使汉人、匈奴人、鲜卑人等部落杂居,形势复杂,在凉州待了那么多年,对胡、汉关系有着透彻的了解,赵息凭此处理诸事游刃有余。

    升官、发财,娶了个年轻的鲜卑女人,生了个儿子,赵息在匈奴终是安稳了下来。至于其他,也无心去想了。

    ......

    放下手中的传书,刘渊脸上带了难以自制的激动表情,双手将羊皮纸揉成一团,手背青经暴露,直捏得指尖发白。

    如今已是中平四年仲夏,刘渊唇皮上下的胡茬已经愈加稠密,有向面颊蔓延的趋势。眼神越加犀利,如苍隼一般,令人不敢直视。

    “好!”实在忍不住,刘渊清呵一声,右手猛拍一下面前的铜案。“嗡”的一声,发出一阵悠长低沉颤音。

    这座铜案乃匈奴的工匠们花了半月之功方打造完成,雕纹镂刻着九条苍龙,上染黑漆。刘渊很是喜欢,常有言,美稷王宫的“小殿”,配不上此案。

    能让刘渊失态的自然是他多年来朝思暮想,欲吞之而后快的鲜卑人的局势了。先前打定了蛰伏待机的心思,谁知这一等便是三年,只因北方鲜卑内乱越来激烈,厮杀越来越残酷,内耗越来越严重。

    中间几次刘渊都有北征的动作,但终还是被他忍住了。他知道,时间越久,鲜卑内耗越烈,将来北上所遇到的抵抗与阻力便越弱。

    等了这么久,刘渊自认机会终于给他等来了。和连死了,三月前与弹汗山交战,中流矢,熬了一月,病发而亡。东部鲜卑崛起的各部大人们,又自分裂,化为几股势力,争斗不止。

    蒲头也死了,就在一月前,长大了的骞曼,再不甘做傀儡单于,暗中纠集了一干贵族与蒲头争国。

    蒲头不察,为骞曼带人突袭而死。扶罗韩得意了,坐收渔翁之利,乘机领军击败骞曼,枭其首自立为单于。

    在扶罗韩最得意的时候,一直默默隐藏在背后的步度根发难了,竟暗中联合了大部分贵族,攻击扶罗韩。这些年,因为蒲头、扶罗韩兄弟,鲜卑纷乱不休,比起和连时代还要不堪,早就不得人心。

    如今又擅杀单于自立,遂起“举国义愤”,扶罗韩不敌,败走南方,投乌桓而去。

    和连,蒲头,扶罗韩,再算上骞曼,斗了那么久,笑到最后的竟然是步度根。控制了弹汗山,被诸贵族“拥立”为新单于,步度根终于登上他人生的顶峰。可惜他接手的,却是一个衰落到最低谷的鲜卑。

    三年来,刘渊于美稷醉心发展,除了上郡一役,便没再动刀兵。筑城,放牧,屯田,养民,休养生息,一副“马放南山”的表现。推动汉化,延请汉人士子学者教化育人,常常大宴宾客,与一众“文人雅士”高谈阔论。

    一些在美稷待久了的汉人士子们也慢慢习惯了刘渊的统治,开始为其效力,以寒门居多。被刘渊安排在匈奴内各县充当官吏,辅助匈奴贵族管理部落,虽当不得高官,掌不了重权,也让不少人满意了,至少看到了向上的希望。赵息的经历升迁,便是一个榜样。

    匈奴表面上“故步自封”,实则外松内紧。粮食储备,战马培育,军械打造,士卒训练,情报搜集,都有条不紊进行着,未尝一刻放松。侍卫亲军已经扩充到一万,其余各部的匈奴壮士每日都进行着军事训练。

    厉兵秣马经三载,这个时候的匈奴,兵强马壮,前些年征战的后遗症完全去除。

    出兵北征,吞并鲜卑,一尝夙愿,刘渊已经迫不及待了。

    刘渊大令一下,王庭上至贵族,下至平民,都沸腾了。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