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汉家的日月 > 正文 第三十五章汤若望归来
    崇祯八年六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远航,汤若望终于带领大明船队回到祖国,在浙江舟山岑港登陆。这是一次改变大明历史的航行,汤若望一行人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崇祯交给他们的任务,船队不仅带回了明朝急需的红薯土豆种子,甚至还购买了两艘货船的军火,包括红夷大炮和各式洋枪等。

    汤若望一行人回京的时候崇祯本人亲自出城十里相迎,他对这次远航的众人都一一褒奖慰问,特别是对汤若望赞扬有加,令众人们都受宠若惊对崇祯感恩戴德。

    崇祯在文华殿设宴,每一位出海的人都被邀请到了宴会上,甚至还包括那些最底层的船工也不例外,这在当时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不可思议的。

    为了让他们吃得高兴不受拘束,崇祯这次除了让户部尚书毕自严作陪外一个大臣没请,当然这群大臣也不削和这帮泥腿子一起吃饭。席间崇祯饶有兴致的听汤若望讲述这次远洋经历,听到一些精彩刺激的时候忍不住高声喝彩起来,这富有亲和力的态度让在桌的各位渐渐拉进了和崇祯的距离,时不时也会有些胆大的过来岔句话,其中一个年青的船员表现得很活泼引起了崇祯的注意。

    “你叫什么名字?”崇祯指着青年船员问。

    这个青年也不害怕,落落大方的回答崇祯的话“回皇上,小人名叫杨宇挺,今年二十有三,家中世代生活沿海以打渔为生。早年不幸被海寇俘掠漂泊多年,后幸得朝廷大军解救才得以还乡,这次朝廷远洋招募船员小的就被选上了,担任领航员一职”

    “你做过海盗?”崇祯面色一沉语气变得严肃了三分。杨宇挺却坦然自若的回答“小的不敢骗皇上,被俘之后海盗头目曾要我入伙,但小人家乡常年遭受倭寇侵害玩就对其恨之入骨了,于是小的宁死不从,他们头目见我不愿入伙但也并没为难我,就安排我做了船工”

    杨宇挺的话刚说完王承恩就在崇祯耳边小声禀报“这次出海船员每一位的背景身世都做过调查,这个青年人没有撒谎”崇祯这才放下心来,他继续和杨宇挺聊了起来,聊着聊着崇祯意识到自己捡到宝了。

    这个杨宇挺虽然没有做海盗却把海盗的战术战法都学到了手,说起海上的各式战船的大小优劣也是头头是道,崇祯不经感叹:这是一个天才,为大海而生的天才。

    宴会结束后崇祯又赏赐了些财物予各位,最后他将毕自严汤若望

    以及杨宇挺留了下来,其余人也就各自回去了。

    回到乾清宫,崇祯面前放着两个大口袋,正是汤若望这次带回来的红薯和土豆种子。崇祯各拿出一样递给了毕自严“毕爱卿可识得此物?”

    毕自严将红薯和土豆翻来覆去的打量了许久,最后还是摇摇头“臣孤陋孤闻,从未见过此物也不识得”

    崇祯微笑的说“爱卿不认识它们很正常,因为这都是海外才有的,个头大的名红薯,小一点的是土豆,它们都是耐寒抗旱生命力极强的农作物”崇祯停下想了想后世关于红薯和土豆的知识资料接着说“红薯和土豆都有栽种容易一年二熟的特点,土豆每亩产量大概在两千斤左右,红薯更高一点,大概三千斤左右”

    咚!崇祯话还没说完毕毕自严手中的红薯土豆就掉在了地上,他舌头伸出老长一副不可思议的盯着崇祯,不仅是他,连旁边的杨宇挺和王承恩也被惊呆了,只有汤若望还是那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他们吃惊就是因为崇祯那句量产两三千斤,这在当时实在有些骇人听闻,早知道大明的水稻一亩产量普遍才三四百斤左右,这还是在江南水土较好的地方,换作陕西河南一两百斤就算正常了。

    毕自严激动得用几乎颤抖声音问道“皇上此话当真?这红薯和土豆真的能亩产两千斤以上?”崇祯白了他一眼“朕骗你作甚!”毕自严这才反应过来,后悔刚才居然怀疑皇上的话了,再说了如果这红薯地瓜不重要皇上怎么会组织船队不远万里的去海外采购呢。

    这次带回来的种子数量不多,崇祯决定先在江南一带试种,请汤若望全面帮忙负责,条件是封汤若望为户部主事并为其在南京修筑一座教堂,颁布新的传教法令,帮助其传教工作能顺利展开。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