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玄幻小说 > 电影求索路 > 正文 第32章 艺术知识小百科(36~40)
    31饱和度。

    色的基本特征之一。

    某一种颜色与相同明度的消色(即黑,白,灰色)差别的程度,也称色纯度,指某一颜色的鲜艳程度。

    一种颜色所含彩色成分与消色成分比例越小,该色越不饱和越不鲜艳,含彩色成分的比例越大,则颜色越饱和,越鲜艳。

    最饱和的色为光谱色。

    亮度c色调c饱和度为颜色的三属性,又称颜色的三要素。

    亮度是人眼所感觉到的颜色明亮程度的物理量。人眼对颜色的亮度感觉与颜色的光谱分布有关。对于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尽管它们以相同强度照到人眼上,然而人眼对其的亮度感觉却不相同。人眼对于波长为555n的黄绿色最敏感,其他波长的亮度感觉相对降低(其分布曲线可参看视见度曲线)。

    色调是表示颜色的种类,它取决于该颜色的主波长,有红色c绿色c黄色等等的区别。在自然界中,人眼所能分辨的物体颜色,大约有120~170种。

    饱和度是表示颜色浓淡程度的物理量,它是按该颜色混入白色光的比例来表示的。没有混入白光的光谱色其饱和度为100,如果混入白色光的光谱色,其饱和度就降低,感觉的颜色就变淡,愈不鲜艳,当饱和度为零时就为白色光。

    32

    造型语言。

    艺术家用来构成视觉形象,体现创作构思的手段与技巧,即造型艺术的手段与技巧。

    各种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刻,建筑,舞蹈,摄影都有其自身的创作规律和独特的造型手段,从而形成不同的造型语言。

    电影艺术是综合艺术,它综合了各种造型艺术的手法和技巧,其中包括色彩,线条,光效,影调,镜头,构图,材料结构,空间处理等,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如摄影机的运动,镜头的切换等)的综合性造型语言。

    电影造型语言充分利用其综合性的特点,成为一种审美资源特别丰富同时极富艺术表现力的造型语言。

    33声画对位。

    声音和画面形象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恶方面说明同一涵义。

    这种声画结构形式,叫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是一种声画组合的蒙太奇技巧。

    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独立,而又互相作用,创造出一种画面和声音的交响乐式对位。

    声画对位的结果,产生某种它们自身原来并不具备的新的寓意。

    通过观众的联想,达到对比,象征,比喻等效果,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这个概念是前苏联导演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和亚历山大洛夫三人于1928年在《有声电影的未来(声明)》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声画对位有两类:声画并行,声画对立。

    声画并行不是具体地追随或解释画面内容,也不是与画面处于对立状态,而是以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从整体上揭示影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情绪状态,在听觉上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联想和潜台词,从而扩大影片在单位时间内的容量。

    声画对立是画面和声音之间在情绪,气氛,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的相对立,使声音具有寓意性,从而深化影片的主题。

    许多例子都证明,声音和画面形象性质上的对立,使各自的个性色彩对比更为现名,从而可以辩证它们在本质上的区别。

    声画对立进一步发展了蒙太奇,成为蒙太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使声音真正成为独立的艺术元素,在影片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这种技巧含蓄而富有诗意,为电影表现开拓了新的可能性。

    34声音蒙太奇。

    在时空动态中,声画匹配的声音构成方法叫做声音蒙太奇。

    它首先用在视觉画面的剪辑上。

    自有声电影问世以来,由于对声音潜在功能的不断挖掘,于是又顺理成章地出现了声音蒙太奇一说。

    所谓声音蒙太奇,可理解为声音的剪辑,但这只是表层意识,它的深层含意其实是声音构成。

    声音分为画内和画外两种。

    电影声音蒙太奇,就是声音,时态和空间的各种不同形态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创造出以下几种相对的时空结构关系:时间同步关系。

    时间非同步关系。

    空间同步关系。

    空间非同步关系。

    心理同步关系。

    心理非同步关系。

    35类型电影。

    在美国好莱坞发展起来,按照外部形式和内在观念构成的模式进行摄制和观赏的影片。

    这一词语主要是指叙事性电影。

    人们最常见的故事片类型有:西部片,爱情片,喜剧片,强盗片,侦探推理片,惊险片,动作片,音乐歌舞片,科幻片,战争片等。

    自20世纪初以来,类型电影在创作和观赏上形成了一整套明显的和较为固定的特征:1创造集体神话,塑造集体英雄。

    2使用分门别类的模式化形式体系,创造定型化人物。

    3与作者电影和许多艺术电影不同,类型电影着重使用的是非写实主义手法。

    4作为一个整体的电影史现象,类型电影不光创造和遵循模式,还破除,改变,综合模式。

    创作上,类型电影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大约从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期是各种类型分化,发展,成形的时期。

    50i 年代是类型片到了高峰以后的僵化,停滞期,创作上出现了僵化,保守,陈腐的趋势。

    从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出现了一批青年导演,创作了一大批重新赋予类型片模式以生命里的影片,这一现象被笼统的称为“新好莱坞”。

    1967年,阿瑟·佩恩拍摄了获得极大成功的《邦尼和克莱德》,这是标志着“新好莱坞”电影确立地位和类型电影重获生命里的影片。

    此后,类型片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兴盛时期。

    与很多理论家的预言相反,70年代以来类型电影不但没有消亡,反而仍然在发展,并显现出佳作迭出的趋势。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