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穿越小说 > 难择路 > 第 544 章
    为何不能封爵?为何不能裂土封王(候)?我等实不服也!”

    李得一恼怒道:“嚎什么!你们这帮傻子,难道看不出来,皇帝已经在动心思想要弄死你们?平汉国皇帝刘赖正想办法弄死你们几个异姓王。平明国皇帝朱禄臣正在心里想着削藩。别说你们不知道这事儿!你们看看前平周朝,裂土封王的,最终有几个能够善终?”

    平汉国和平明国皇帝闻听此言,顿时尴尬不已,但也仅止于此。要是换个敢这么当面戳破他俩的心思,非被扣上个“揣测上意”的罪名,拉下去枭首示众。

    可李得一当面说破他俩的心思,俩皇帝非但啥也不敢干,更不能干,除了沉默,连开口否认的胆子都没有。

    这两国皇帝虽然都是白手起家,战功赫赫的当世豪杰。但很可惜,李得一实在是用血腥无情的杀戮,凭着手里强大无敌到未逢一败的战绩,早把天下所有英雄豪杰的胆子都给吓破了。

    “前平周朝时,不乏列土封疆的异姓王爷造反,导致战火不断,朝廷实力因此持续衰弱。而且每代皇帝都要生儿子,封往各地的王爷,就要有相应封地。平周朝末年,天下各地窦氏皇族何止百万。光这些皇族,就占据天下近半土地丁口。另一半土地丁口又被世家大族把持,朝廷能收上来赋税才怪。前平周朝灭亡时,天下各地窦氏皇族是什么惨状,想必你们也亲身见过。你们中的不少人,最开始不就是靠着抢掠这些窦氏皇族的家产,才能顺利熬过创业初期,再崛起的么?怎么?你们这些新朝权贵,也想尝尝亡国后宗族灭亡的滋味?要不我帮你们一把?让你们提前感受感受那滋味?”李得一毫不留情地戳破前平周朝又一个伤疤,顺便提醒这些新朝权贵,不要忘记不久的教训。

    权贵就是属鸡的,永远记吃不记打。

    这番话说完,再瞅着一干皇子王爷,勋贵们全都不闹腾,老老实实重新坐下。

    李得一接着说道:“这条盟约,还有补充条款。各国废除宗亲勋贵不得参政的皇命。从此以后,所有王爷和勋贵宗亲,一律能够参与朝政,参军参战,为国效力。”

    轰,又一次zhà锅。这次反响最大的,是三国皇帝。本来这些宗亲勋贵就容易尾大不掉,李副团长你还允许他们参政参军,这不是鼓励他们谋朝篡位?咱们来之前,可是说好通力合作的,你怎么半路忽然就把我们仨皇帝给卖了?

    之前两条盟约,都有利于王朝稳固,故而三国皇帝并未有太大反应。第三条,对他们统治稳固更是有利,所以他们也默不作声。可当这条补充条款出现时,三国皇帝就再也坐不住咯。

    三国皇帝碍于身份,不能像那些勋贵世家一样,死皮赖脸扯着嗓子跟李得一争论,只好派太子带着一干侍卫,来问李得一到底怎么回事。

    三国太子这一见面,自然是场面一度相当尴尬。为啥?平唐国太子李承乾曾被另外两国太子给合力揍过好几顿呗。

    三国太子尴尬地来到李得一面前,与李得一见面。

    李承乾抢先一步,拱手与李得一见礼,口称:“姑父。”上次见面时,李承乾还端着架子,称李得一为“团长”。在定北守备团见识过守备团强大的战力后,见识过那雄伟坚固远超洛都城的统万城如何被守备团一日而破之后,李承乾终于学会一点点谦逊。

    平唐国皇室,凭着与守备团两位团长的亲戚关系,占老了便宜。

    朱标和刘盈则齐齐行弟子礼,亲切地叫:“李大哥。”

    从这声称呼看来,对这天下三国,李得一端得倒是挺平,基本不偏向谁。

    李得一知道三国太子的来意,也没废话,直接开口道:“我这么做,乃是为天下安定着想。这里有我这些天抽空写得关于如何管理宗亲勋贵的详细章程,你们仨拿回去给你们爹看看。只要把这些宗亲勋贵安排到朝堂里头,让他们天天费尽心思去跟文官斗智斗勇,自然就能耗光他们的精力,到时候哪里还有多余的力气琢磨造反之事。没有封地,他们就没有兵马,也就没有兵马,就更不可能造反。加之将来他们搬回都城,在你们眼皮子底下,他们也无法暗中蓄养私兵。”

    当天吃晚饭时,三国皇帝看到李得一让儿子带回来的“宗亲勋贵管理办法”,不禁当场齐齐拍案叫绝。

    三位皇帝在三个皇帝大帐里,忍不住齐声喊道:“这李副团长,简直是头顶长疮,脚底流脓坏透了!”

    六百八十八章 手扳乾坤重归位,力扭人心傲高气

    李得一给出的管理宗亲勋贵方法很简单,就是考试!宗亲勋贵从此以后参与朝政,但是必须得通过考试,只有考试合格之后,才能进入朝廷各部,以勋贵宗亲的身份,参与朝廷事物,甚至能够外出为地方官。

    上一世,李得一可是没少被无穷无尽的考试折腾。上一世李得一从小能力平平,考试成绩一直偏下,为此没少挨爹妈的骂,一直是爹妈嘴里不争气没出息的熊孩子。

    但如今,拥有两世记忆之后,李得一终于能冷静下来,仔细分析这种考试制度的利弊。他发现,尽管这种无尽的考试看似有种种问题,但最关键是,这是一种能让大家都比较心服的较为公平的制度。

    世间最难的事儿之一,无过于公平。李得一有两世记忆,已经见过不少开始看似公平,最后却不过是贻笑大方的一场闹剧。所以最终,李得一还是选择将上一世自己经历的无尽考试制度,照抄过来使用。

    至于这里面有没有他个人的一点恶趣味,则不大好说。上一世的权贵子弟们,可是不用经历这种无尽的考试折磨,就能轻松成为人生赢家。

    大概李得一这世有机会,总想让这些宗亲勋贵们,也尝尝考试的折磨。

    在给是三国皇帝看的条例中,李得一则把这种无尽考试制度的种种好处,给三国皇帝大书特书。平周朝早有朝廷公试制度,但那是为国选材,笼络天下英才,入皇帝彀中。

    而李得一给这套考试制度,则是为宗亲勋贵们量身定做。这种考试制度,对于那些不学无术,整天纨绔还想继承爵位的权贵子弟来说,不亚于一道晴天霹雳。

    如果你三次考试都不合格,那不好意思,一辈子只能当个闲散人员,或许还可以去参加武举试试。如果武举也没过,那你这辈子算是彻底没戏进入朝廷。可以去试试经商,或者拿着朝廷的俸禄混吃等死一辈子也行。

    当然了,即便你考试合格,也不是一定能进入朝廷参与朝政。毕竟朝廷部门一共就那些,官位都是定好了的,早已被瓜分完毕。一部分给世家大族,一部分留给寒门士子。

    现在,你身为宗室勋贵,想要就这么走入朝堂,总得有个说法吧。这个说法,一来自于守备团与天下三国订立的盟约。第二么,就是来自皇帝的支持。

    李得一故意把这个权力留给三国皇帝,好方便他们制约宗亲勋贵。

    在朝堂上,通过考试进入各部的宗亲勋贵既不属于世家大族,也不属于寒门士子,就像无根之木,根本没法在朝堂立足。毕竟定北守备团盟约要求宗亲勋贵能够进入朝堂,可没说会帮他们在朝堂站稳脚跟。

    这时候,来自皇权的支持,就成了这些宗亲勋贵们唯一的依靠。所以这些宗亲勋贵,自然就会牢牢团结在皇帝身边,成为忠实的皇权代言人。

    如此一来,三国朝廷就会形成,世家大族,寒门士子,宗亲勋贵,三足鼎立的稳固局面。皇帝在其中掌握平衡,自然能比较轻松维持朝堂稳定。

    但这样时间久了,由于宗亲勋贵天生就有国家俸禄领,在经济上占有优势,很容易转化成教育上的优势,从而慢慢扩大在朝堂的势力,最终很可能会进一步挤压寒门士子的位置。

    李得一似乎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在给三国皇帝的信中,明确规定考试要分好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淘汰一批宗亲勋贵。而且,最终能够顺利朝堂的,不过是成绩最好的三名宗亲而已。这考试与朝廷公试一样,也是三年一考。

    有宗亲勋贵说,既然这考试这么难,反正我生来就含着金汤匙,干脆不考不行么?不好意思,不参加这考试,将来就不能继承你爹的爵位。毕竟谁也不想把家业jiāo给傻子继承,都希望儿子能有出息。国家年年出钱养着你们这些宗亲勋贵,一方面是酬谢你们父祖开国之功,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你们能继续为国效力。

    连最初的考试都通不过,基本就是个傻子,还想继承爵位?不好意思,老实当个闲散宗室去吧。

    通过这种层层文武考试,优胜劣汰,皇帝能够始终将优秀的宗亲勋贵攥在自己手里,又不用担心他们在进入朝堂后会趁机作乱。

    不出意料,在看了这补充条款之后,三国皇帝齐齐转怒为喜,痛快答应让宗亲勋贵参政参军。

    其实李得一大概是故意把上一世无尽的考试系统整个搬到这世界。如此一来,这些权贵宗亲哪还有心思捣乱。宗亲勋贵上专门的皇家院校,开学先来个摸底考试,然后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年三大考,月月有小考,考试不好就要请家长。每一阶段还有选拔考试,过不去就被淘汰回家另谋生路,最后来个高考,高考够分数线,才有资格进入皇家院校最高等级的大学进行学习,毕业后才有资格参加国家部门职位考试,而且每个职位就招聘一个……

    这第三条盟约,不出意外,最后依然是全票通过。

    三国皇帝再次在心里无声默认一个共同事实。不要随便招惹这位李副团长,这货损招实在太多,防不胜防。

    谁能想到,已经让三国皇帝头疼警惕的开国勋贵宗亲尾大不掉,侍功而骄的问题,居然会被这位李副团长用这种闻所未闻的方式,给轻易化解。而且这样一来,三国皇帝也不用背负杀害功臣的罪名,能够继续维持自己伟光正的开国明君形象。

    尽管三国那些公侯王爷们都不愿意失去自己的封地和食邑,但形势比人强。定北守备团刀架在脖子上,不同意的结果只有开战。一旦与定北守备团开战,自己必然什么都剩不下,甚至连命都保不住。现在妥协,起码还能保留爵位,甚至家中有本事的儿孙还能入朝参政。

    两害相较取其轻,三国宗亲勋贵们最终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得不答应这一盟约。

    接着李得一又公布盟约第四条。三国文武分开,从盟约缔结之日起,文官不得干涉军务,武将不得干涉政务,文武勋爵分开。武将有武将的爵位,文官有文官的爵位,不再使用同一套。三国分管军事的文官衙门如平明国的兵部,从此不再掌管军务。仿照前平周朝,重新成立枢密院,皇帝自任枢密院正使,为国家军队最高统帅。

    所有武将的任命,都由枢密院掌管,文官决不能再干涉半点军务。从此以后,文官想要凭借军功给自己博取爵位,对不起,这条路已经行不通。武将爵位将恢复六百多年前平周开国太祖亲自订立的军功爵位制度,分为二十级军功爵位。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等。

    文官的爵位,则依然采用公侯伯子男这一套。

    瞅着三国部分文官一脸不服不忿的样,李得一只好又跟他们费一番唇舌:“你们自己算算,前平周朝自从开始用文官统兵之后,吃过多少次败仗?文官就别总想着兵事,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儿jiāo给专业的人去做。”

    对此,平唐国魏直言明显有意见。平汉国张子房,等人也颇有微词。他们都是精通兵事,并且上过战场的文臣,能文能武的国之栋梁。

    对这类人才,李得一当然相当尊重,不过他还是尽力想要说服他们:“当然了,诸位中不乏能文能武的英才。但大多数文官却并不熟悉武事,勉强出战往往会导致大败。前平周朝时,一时名相韩未琦因为简在帝心,得以统精锐主力出征,结果如何,大家都清楚。数万精锐一战尽殁,直到狄大帅练起威北大营,前平周朝边防才重见起色。文官统御武将,往往会导致将相不和,甚至因此输掉战事。而且战后,文武之间互相推诿扯皮。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在前平周朝末年却沦为文武两派扯皮推诿战败责任的地方,真是国之不幸,天下万民之不幸。”

    眼瞅着诸位文官依然不肯松口,李得一接着说道:“诸位中精通兵事者,可以去各**校出任教导,教授学员兵事。我将在三国重新恢复前平周朝时没落的扶**校,以后所有武将,必须到军校学习两年以上,才可出任各地军队。诸位当中的兵事才能,自可尽数传授于你们的弟子,让他们替你们在战场上一展抱负。”

    其实文官反对这一盟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样他们将失去对武将的制约能力。文官么,听名字都知道,起码也得有点文化。而文化人最明显一个特征,就是高傲,容不得别人比自己高。皇帝没办法,武将还是要牢牢压在身下,决不能让这帮臭丘八翻身。rw

    六百八十九章 了却君王天下事

    跟着师哥征战天下这么多年,在师哥精心教导下,李得一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头小子。他如今已知人心险恶,虽然未能尽知人心,但也有所了解。人心这东西,最是黑暗难知,便是三叔已经超凡入圣,能前后看人五百世,也不敢说已经摸透人心。

    对于三国文官为何不支持文武分庭的原因,李得一心知肚明。

    一来,文武互相倾轧,这是历朝历代都无法避免的事情。前平周朝初年,勋贵武将的地位一直在文官之上。由于平周开国太祖的个人原因,平周朝很长一段时间,文官地位低下。但随着天下平定,战事不起,渐渐地国家工作重心不可避免地从战争转向内政。文官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节节攀升。直到平周朝后期,没上过一天军校的那位皇帝在文官的支持下击败诸多竞争的兄弟手足,登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