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明皇纪 > 正文 第256章 国之实情
    “据老臣所知,江南火器制造局所生产的水泥,既可以用来建造房屋又可以用来修路,用水泥建造的房屋比用三合土建造的房屋还要结实,用水泥来修路的话,路面平坦,适合马车在上面通行,除此之外,就是下雨天也不惧路上积水积泥了,对于我大明广袤的土地而言,这水泥路实在是太过重要,诸位大臣也能明白,自江南至京城,放在以往,坐轿子需要个把月的时间才行,但是现在官道平坦,自江南至京城所用的时间至少可以缩短一半。”

    曾鉴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有点支撑不住,朱厚照命小黄门给曾鉴搬了一张椅子过来,特命曾鉴可以坐着面圣。

    缓了片刻,曾鉴继续道:“不过老臣也得知,江南火器制造局似是也用他们所生产的这些东西在市集售卖,用以盈利,换句话说,他们在借用朝廷的名号与民争利,这是极不可取之做法!”

    朱厚照听到这里,插嘴道:“诸位有所不知,我大明每年开支无度,今年自开春以来又接连几场战事,国库早已空虚,如果向老百姓摊派税收,会闹出什么乱子,想必诸位比朕更清楚,所以此事断不可取,但是除此之外,我大明并无其它收入,现在江南火器制造局利用先进工艺,售卖先进产品,这是朕的意思,朕这些时日以来,也一直在考虑这些事情,我大明没有商业支撑,仅仅依靠农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关于杜勇烨售卖江南火器制造局所制造的东西一事,不得再议。”

    朱厚照说完之后,示意曾鉴继续,曾鉴心中叹了一口气,转而说了一件与此时所议之事不相关的事情来:“陛下,南京报恩寺塔遭雷震坏,守备中官报请修复,老臣以为此时不宜重兴土木,劳民伤财,还有织染局请求开展苏c杭各府织造工作,以便能按时向朝廷贡纳锦绮二万四千多匹,老臣也以为此事当从长计议,请陛下定夺。”

    朱厚照并不知道这两件事情,现在听曾鉴提起,他当即回复道:“今后这等劳民伤财之事,当少为之方可,报恩寺塔修复一事,暂且延缓,等解决了北方灾患的问题之后再议,对于向朝廷贡纳锦绮二万四千多匹之事,内阁今日就要做出批复,朕决定减免今明两年锦绮用度,这两万四千多匹锦绮,朕只要那个零头四千多匹即可。”

    曾鉴忙起身道:“皇上圣明,老臣替天下苍生感谢皇帝陛下的仁慈之心了。”

    朱厚照一把扶住曾鉴,然后笑道:“天下苍生均是朕的子民,朕焉能看他们受苦受难,此事朕只是顺天而为罢了。”

    曾鉴坐下之后,朱厚照笑道:“刚才的事情才讨论一半,曾鉴,你对于军械局和工部军器局有什么看法,朕知道你愿意为天下苍生着想,所以朕也想知道你的真实想法。”

    曾鉴环顾左右,道:“军械局的事情老臣并不清楚,工部军器局自孙义做了主事之后,办事效率大为改观,他还办了一个什么学堂,专门教习制造火枪和火炮的新技术,不过其所做的事情,都是在为军械局服务,老臣也不便多插嘴,现在这工部军器局,已经成了年轻人的军器局喽。”

    曾鉴这话虽然有抱怨的意思,但是其实却是在帮着陛下说话,不然前面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铺垫,只是到最后两句才转为抱怨。他为官多年,官居显位。但他从政勤慎,清正廉明,体察民瘼,兴利除弊,秉公办事。他长期在工部任职,管理制造c修建c采购工作,时与工c农c商人接触,他却温纯待人,喜怒不形,处事裕如,不事矫饰;还深知百物来之不易,节省公帑,体恤民力,所以他自然知道皇帝组建江南火器制造局与军械局,改建工部军器局,其实是利国利民之事,只是这话他不能明说,毕竟在座的不止他一位当朝官员。

    等到曾鉴说完之后,其它官员全都面色一变,担忧者有之,欣喜者有之,朱厚照将众人的脸色变化看在眼里,但是他却什么都没说,只是转而问户部尚书顾佐道:“我大明今年以来的税收如何?用度又是如何,给大家伙儿交个底吧。”

    这本是十分机密之事,若没有皇帝陛下的应允,就是再给顾佐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将此中情况给说出来。

    “陛下,诸位大人,具体的情况我就不多提了,只说一些概要,各位大人权且一听。”

    “我大明自太祖之时,鼓励农民开荒,同时太祖皇帝规定,凡是新开垦的荒地,免租税三年;当时由于连年的兵荒马乱,土地荒芜,人口急剧减少,太祖皇帝颁布法令,凡是无人荒地,只要“报备”以后,谁开垦了就是谁的,他人勿得庸议;但是时至今日,开垦的土地虽多,但是农民可用以耕种的土地却是日渐减少,此中缘由,想必各位大臣心中也都知道。”

    “今年入夏,北方数省干旱,陛下又免了他们的赋税,所以今年税收进一步下降,再加上陛下在京城练兵,贵州战事与关外战事初结,李朝争端不断,实际上我大明国库已无余粮,若不是陛下用内帑以赈国库,恐怕我国库空虚的数额之大,将会超乎诸位大臣的想象。”

    顾佐这话说完,在场的大臣们全都面红耳赤,低头不语,国家财政赤字当然和他们这些官员脱不开关系,顾佐所说又句句属实,他们可辩驳不得。

    朱厚照轻咳一声,打断众人的思绪,他总结道:“顾佐不想说,不敢说的,朕来说一说,我大明自太祖以来,明令以农为本,抑制商人,规定商人不准穿纱以上的织物,这些在当时那个环境下,是完全正确的做法,但是现在,诸位好好想一想,现在,我大明能买得起绫罗绸缎的,是哪些人?是不是你们这些文官大臣,是不是那些士绅?是不是我大明的商人?”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