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饭饱,大家离去,他这才蔫蔫地走出来吃了些残汤剩菜。自那以后,他就告诫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就会大失所望。故事解读:

    不要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每天对着镜子琢磨半小时决定用哪种口红、哪种领带,你的苦心也许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你也把注意力放在事上吧,不要总惦记着别人怎么样评价你。应用之道: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不喜欢自己,因为他们无法接受自己。

    不接受自己的人,常常心情郁闷,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没兴趣;他认为自己思想怪诞,怀疑自己患有某种精神病;他还抱怨周围的亲友、同事、邻居不能理解他等等。实际上,他没有任何精神病,问题在于他不能接受自己,从而影响到他对别人的接受,并进而产生其他方面适应的困难。由于他不曾意识到这点,无病自扰之,表现出自暴自弃的倾向。

    可见,对所有人来说,正确评价自己、接受自己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xìng格健康发展。接受自己,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

    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

    首先,要克服完美主义,体验自己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因为这世界并不完美。家人、友人一样有缺点。十全十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应当“知足常乐”。要容忍体谅,不但要与他人相处容易,亦要做到对自己的行为不致苛求。不要做时钟的奴隶,尽可能地在时间限制内完成工作,记住“yù速则不达”。要明白讨好所有的人是不可能的,根本不必去尝试。“受欢迎”的本意是使他人赏识你的本人,而不是你的最好表现。尝试一下“言所yù言”,坦诚和直率能消除许多障碍与心理压力。要对自己有信心,你如任何人一样地有可取之处。勿过分自责,任何人都有彷徨的时刻;不必为“爱”与“恨”过分担心。勿自悲自怜,你的遭遇并不重要,你对遭遇的反应才是顶重要的。

    其二,要做到真正了解自己。自知者明,自胜者勇。你可以通过比较法(与同龄、同样条件的别人相比较)、观察法(看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分析法(剖析自己,了解自己的工作成果)等来认识了解自己。

    其三,要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这样会使你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力所能及的胜利能增加你的自信心。

    其四,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经验。每个人都要经历适应环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你也许发挥了才干,也许暴露了缺陷。这没关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将促进你对自己的了解。

    最重要的,是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己。要有勇气承认自己在能力或品质上的缺陷,肯定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 一把紫砂壶

    老街上有一个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由于没人再需要他打制的铁器,现在他改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用的链子。

    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无论你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都会看到他躺在竹椅上,眼睛微闭,手里拿着一只小半导体收音机,身旁是一把紫砂壶。

    他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的。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文物商人从老街上经过,偶然间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

    壶嘴处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时便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三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一位华侨手里。

    商人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那把壶。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随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来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他们的汗也都来自这把壶。

    壶虽没卖,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将近60年,而且一直以为那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一时转不过弯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却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感觉非常不舒服。特别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蜂拥而来,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甚至开始向他借钱。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

    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元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召来左右邻居,当众把那把壶砸了个粉碎。

    现在,老铁匠还在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用的铁链子,今年他已经102岁了。故事解读:

    对于真正享受生活的人来说,任何不需要的东西都是多余的,他们不会去背这个愚蠢的包袱。应用之道:

    某先生折腾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他总是能标新立异总是能一鸣惊人:前天还好好地干着机关,昨天就下海当了经理,经理的位子还没坐热哩,就听说又收了摊子关起门在写书,书不知写得如何,就碰见他为个什么小发明跑着专利。某先生便是这样风车似地翻转着……

    身陷旧机制与观念jiāo替的断层里,不少人是慌不择路;而身处飞速旋转的生活舞台上,不少人又是晃不着地,全然不知自己轻重厚薄几许,不顾自己根基德xìng如何,径直跟着感觉跳来跳去,一种不自觉的人生迷失也就难免。

    于此,我们确实很有必要坐下来想一想。英格兰有句名谚,叫“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你只要真正静下来,静观静思得静悟,就会深察深知许多。纵然,于日新月异的社会中讨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应梳理视线,需要不时调整自己。

    而这种调整应该是冷静的理xìng的,应不失客观与科学,应是基于认识与洞察自我、修正与完善自我的良好目的,从而来衡定自己的份量,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否则,盲人骑瞎马的乱撞,只能陷入莫名的泥淖而丢失了自己。

    因而在纵横庞杂的社会与生活领域里,给自己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鲁迅说:“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很显然,我们致力于生存与发展,应该掌握好一个适度的调子与尺子,更要确定好一个适合的位置。

    给自己定位,其实并不难,你只要把红热的视线先收回来,客观实在地剖析称量一下自己,也许就坦然为安。

    你真能“嘈嘈如急雨”地那般壮阔,就去做大弦,而只“切切如私语”地那般清婉,便为小弦得了。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做,怎么做。

    卢梭说: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所谓自我价值的决定,实质上就是对自我特长与能量的衡定和发挥,自己给自己切脉,给自己定位。

    我们或许只记得拿破仑的一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于“志存高远”中,我们是否意识到一种煽动xìng的误导呢?

    元帅有数而士兵无量,拿不到元帅杖咋办?别林斯基的主张也许更为理xìng更为平易:拿不到元帅杖,就拿qiāng,没有qiāng,就拿铁镐。社会如机器,马达是机件,螺丝帽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只要在相应的位置上把自己能做应做的做好,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居里夫人一生对人类贡献卓著,但她却有着一句平常得似乎很不起眼的格言: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这里面的道理,对我们,是否应有所启迪呢?

    □ 戴安娜逸事

    小时候的她讨厌吃面包皮,在她的抽屉里经常可以找出一大堆发霉的面包皮。

    在瑞士的新娘学校读书,第二个月她就溜之大吉,理由是想家了。

    她是有名的迷糊蛋,她曾经把结婚戒指放在公园的座椅上;有一次更是把女王借给她的珠宝弄丢,整个白金汉宫都快翻过来找了。最后,戒指在她自己的皮包中找到了。

    她收到一位贵族赠送的银具,她当着人家的面,左看看右看看,若有所思地说:“应该是真的吧!”

    可能是要参加的会议太多了,她往往在唱国歌的时候,呆坐在原座,看着别人站得直直的。即使是被警察贴了“违规停车”的罚单,她依然逍遥地开着车从你面前经过。

    “城堡里冷得要死,我和查尔斯除了互相以体温取暖之外,没有做其他不该做的事。”她在自己妊娠记录中写着。

    她真的很不喜欢骑马,有一次勉强上马,还一脸气鼓鼓地告诉她的丈夫:“将来我们孩子的脚像螃蟹,你可别怪我。”

    这个女人,就是戴安娜王妃。据说当年她看见别人列举出这些趣事时,还相当开心。故事解读:

    如果你能够不要求自己完美,你能够放下自己千金重的面子,那么,你会活得更像自己、更快乐,甚至能像戴安娜王妃一样受到全世界的爱戴。应用之道:

    “人生”是每个人必须走过的一条路,在路途之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活着还是生活。”

    活着还是生活?虽然没有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那么沉重,也似乎有点咬文嚼字,可是两个词的含义的确不同。“活着”嘛,上班下班、有吃有睡、有人吆喝就玩一把,没有就闲呆着。这是比较被动、消极的活法,说是消耗生命也不过分;“生活”就不同了,生活注重精神的需求,采取主动的、积极的生存态度,与“活着”相比,“生活”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举个例子,这几天我特别郁闷,刚好没有一个朋友在身边,“凑合活着”的人会躺在被窝里看影碟,或者无所事事混过一天;“享受生活”的人不会赖床不起,他会马上跟自己说:这样下去心情可好不起来,一天算是完啦,赶快设法改变!

    心态这玩意儿,是靠自己调整的,依赖别人(朋友也好,恋人也罢)调整你的心态,只能暂时管用,人家走了你不就垮了?很多人失恋、失意仍能振作,最终靠的是自己;我们身边也有就此不得志的例子,最后不仅是精神垮了,身体健康也摧毁了。同是“人生”这条路,这样的走法岂不太不值得?

    “生活”显然是高于“活着”的活法。我们面临很多问题: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人和人之间感情的淡化,对大自然的疏远,jiāo通拥堵,环境污染,住宅短缺与高层化等等。“生活”让我们拥有物质享受的同时,情绪越来越紧张,心理压力越来越重……“活着还是生活”?每个人都面临这个问题。调整自己的心态,主动适应变化,避免陷入“背负重担”的困境。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轻松快乐。好心情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奔波之余,给自己留点儿闲暇,寻找和发现生命中的美好,有句话说得很哲理:“爬山时别忘了欣赏周围的风景”,每人都有自己对“周围风景”的理解和赞美,不必求同,不讲形式。请记住,朋友,你是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才能让心态好起来。

    □ 离群的黑雁

    一只黑雁从小生长在雁群中,但是后来它觉得自己和其他伙伴越来越格格不入了。因为随着它的不断长大,黑雁的身躯变得比一般的伙伴都要庞大,而且最主要的是它一身黑色,这样看来,它简直就是这个群体中的异类了。

    虽然同伴们并没有因为它的与众不同而排挤它,但是黑雁却瞧不起自己的同伴。

    “它们一个个那么瘦小,真是可悲,而且颜色还那么难看,哪有我这种黑色高贵!哦!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真是太不幸了,我本来应该和黑色的乌鸦生活在一起的……”

    黑雁觉得乌鸦的生活很有情调,就像一位高贵的黑衣fù人,可以整天什么都不干,闲的时候还可以唱唱歌。于是,黑雁一心一意想要搬去和乌鸦同住。可是,乌鸦发现黑雁长得和自己不一样,而且声音也不一样,因此不想让它和自己一起住。

    乌鸦带着厌恶的口气说:“难道你不知道吗?你和我根本就不是同一类,你再怎么高贵也只是一只大雁,我不会喜欢你的……”

    吃了闭门羹的黑雁无可奈何地只好回头去找它原来的伙伴。

    “你不是看不起我们吗?和我们在一起会给你丢脸的,你还是走吧,这里没有人欢迎你!”

    于是黑雁只好孤单地离开了雁群,在天空中发出凄凉的叫声。故事解读:

    众叛亲离是对爱慕虚荣和忘本之人的惩罚。清楚地认识你自己,莫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否则你会到处遭到人排斥。应用之道:

    一次聊天时,有位朋友颇有感慨地说:“人啊,别拿自己不当人,也别拿自己太当人。”乍听起来,此话似乎不通,甚至自相矛盾。然而,大凡明显荒谬之言往往反有深意。

    有“拿自己不当人”的吗?有。君不见有的人在当权者面前像个童养媳,眼皮儿都不敢抬一下;有的人在有钱者面前像个刘姥姥,眼角上都堆出花儿来;有的人在有名气者面前就像个孱头,眼仁儿都呆滞了。这种人自轻自贱,妄自菲薄,自我否定,好像生来就不如人,时时不如人,处处不如人。

    有“拿自己太当人”的吗?有。君不见有的人刚当上个小小的什么官,就仿佛自己做了皇帝;有的人刚发了一点小财,就仿佛自己成了亿万富翁;有的人刚有了点小名气,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这种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自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