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穿越小说 > 虞书 > 正文卷 第三百二十一章财政
    四皇子实在太失望了,如今朝廷缺铜,他希望李星野能够趁着这次机会让西戎输入铜进来。

    从陈朝中期,中原和西戎各国通商,西戎用金银来交换丝绸布匹,于是中原开始以金银为流通,这银子的确比起铜钱便利,到了魏朝中期,民间多用银而废钱。

    不过很快问题就来了,中原不怎么产银,到了魏朝后期,大户人家将银两库藏。世面上银两缺少。

    而魏朝又是以银为税,百姓交税又要以米粮布帛去换银,于是大户人家乘机涨了银价,原本一石米一两银子,到最后三石才一两,百姓一次交税,家底全空。

    至于这些银两到了国库,一是要发给士兵作为兵饷,一方面又要购买粮食。

    这大户人家先是凭着自己库藏的银子买了大量的粮食,而又卖高价将粮食卖给朝廷来赚回银子。

    如此这般,国库空虚,百姓困苦,反而大户人家得益。

    魏成帝时候,魏成帝不甘愿当亡国之君,于是使用老办法均输法,徙贵就近,用近易远。

    简单来说,就是各地不在同等捐献,对于米仓的武凉府,还有江左等地,直接征收粮食。对于益安这些善于生产丝绸布匹的,直接征调布匹。对于梁州府,京畿四府这些繁华地带,直接征收钱银。

    魏成帝这个法子对于当时来说,是一个很恰当的办法。想法很好,不过当时魏廷腐败严重,征收粮食,各地以不变运送为由,还要抽调民夫马匹车辆来。除此之外,运送粮食的人员需要吃饭,这个口粮要瘫在这些人身上。

    如此这般克扣,百姓觉得还不如以前的,至少不用那么折腾。

    魏成帝当时也无力管理这般乱象,最后无奈的他,只好开始让世家大族出钱,希望世家大族能和朝廷同舟共济,凡是世家大族,每人一年出一两银子。

    这有福同享的多,有难同当的少,尤其是河左各大世家,他们本来就枝繁叶茂,大的家族有千多人,小的也有上百,这一年除了各种税,还要多出千百多两银子,这无疑挖他们的心头肉。

    后来虞高帝能得到他们的支助,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虞朝建国之后,国库空空如也,银子也还在各大世家手里,当时孝文和孝懿太后两人为了避免走魏朝的老路,大力推行铜钱,立下了六条规定。

    第一虞朝严禁铸造铜神像,要铸造只能使用金。这样就不会让本来就少的铜,再次被无端浪费。

    第二鼓励民间挖掘寻找铜矿,除了严禁民间私自铸钱,铸造铜器无妨。

    第三改银税为粮帛,粮食放入粮仓,布匹放入仓库,无须周转入京。至于京城补给,从两河而来。

    第四各种杂税,一律以钱纳税,有司不得收银。

    第五赏赐诸侯,用银不能用钱。

    第六兵饷俸禄,钱粮为主,不再用银。

    这六条之外,就是朝廷不断以金银去和西戎换铜,这样让金银失去流通的价值,只要民间不在用金银,那么世家大族藏着的不是白银,而是一堆石头。

    弘道六年,经过六年,世家将金银拿出来,市面上金银铜三种流通,虞朝经济也繁荣起来。

    到了还政之后,文皇帝也是坚持抹杀金银,全力扶持铜钱。比起金银来,中原的铜还是要多很多。

    最开始西戎十分乐意,一斤金能换百二斤铜,而慢慢的,只能换百斤,后来只能换八十多斤。

    换八十斤,虞朝已经有些吃亏了,毕竟虞朝铸造三铢钱,八文钱就是一两,一百二十八文就是一斤。熔铸的损失来算,一斤铜也就百文钱,十斤一贯,值银一两,而五两银折合为三两金,一斤金就是十五两银子,也就是一百五十斤铜。

    若不是虞朝执意要废除金银,自然不愿意这么干。

    四皇子在李星野谈判的时候,就告诉李星野,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要将金铜比尽量夸大,最好是虞朝不要亏本。若是西方真的不愿意的话,那么虞朝可以吃亏一些,毕竟虞朝不用千里去换,西戎商人会将铜遇到灵州城,灵州城直接熔铸城铜钱,走帝江的水运就可以顺利到了京城,进入国库之中。

    而中原用来交换的金银,也是灵州那边直接交换。中原商人以丝绸茶叶和西戎交换金银之后,再到衙门,用金银换了铜钱或者银票,整个过程,虞朝少了运输,算下来,吃亏也不会吃亏多少。

    在垂宪五年的时候,大司农曾经提议,这样太麻烦,毕竟还有金银交换了茶叶,然后商人又要去衙门兑换金银,不如直接一道手,让西戎和中原交易的时候,直接以铜钱交易,免得这样折算来折算去。

    这个建议自然被文皇帝否决了,若是让西戎熔铸铜钱,西戎铜多,到时候大量西戎铜钱涌入,会动摇国本。

    朝廷熔铸铜钱,可以随时而动,当钱多之时,藏于库中,方便平籴。

    虽然这样麻烦,但是可以保证虞朝能保持铜钱的持有,不至于闹出魏末那样,白银握在大户手里,国家一分钱都拿不出来。

    “华玉,你这回信就由你来写,告诉李星野,这种和约,朝廷不会答应的,不但如此,朝廷还必须让他们纳岁贡。岁贡多少无足轻重,但一定要用。”四皇子说到这里,然后再次补充说:“让归无妄主动出击,出了天山关,去边境的西戎各国巡视一番,让他们明白,朝廷怀仁,但也不是好欺负的。最好能打一个大胜仗。”

    江离郡主点点头,询问四皇子还有什么要写的,四皇子想了想说:“顺便警告李星野,如今是朝廷大胜,底气充足一点,这场和约谈多久都没有事情,我们天朝都能承受。”

    江离郡主见四皇子没有什么说的了,然后对四皇子说:“臣妾希望圣人能够补充,让他们的几个人来到京城。”

    “嗯?来京城干嘛?”

    “圣人,臣妾听闻西域之大,有三倍于天朝,其中有上百个国家。对于这些国家,朝廷都没有所了解,不如让他们来几个博学之士,来到京城,让我们开开眼界,见识苍穹之广。”

    四皇子一笑,对着江离郡主说:“先帝在的时候,倒是有几个西方和尚准备来,只是朝廷对于他们的那一套没有兴趣,没有允许。不过他们天文,朕倒是很有兴趣,让他们进来也好。”

    江离郡主点点头,将这个写好,然后让四皇子看了一番,四皇子点点头,盖上印玺,然后让人递送出去了。

    离开京师的慈恩师太,快马加鞭,到了沧海府,就听说洛王背信去攻打鸳鸯湖,心中气氛,于是白天骑马,晚上施展轻功,白天到了驿站,以圣旨直接换了马,这样花了三天时间,终于到了洛王大营。

    洛王也吩咐了门卫,若是有尼姑道人求见,一律不见,辕门的卫士自然拦住了慈恩师太。

    慈恩师太将圣旨一扬,对着众人说:“圣旨到,洛王接旨。”

    立马有人禀告洛王,洛王听到这个消息,跺跺脚,对着众人说:“可恶,这个老尼姑若是再晚来三天,这鸳鸯湖就可以扫平了。”

    以他现在的处境,他不得不前去迎接圣旨,免得落得一个抗旨不遵。

    洛王摆下香案,慈恩师太宣读完毕之后,对着洛王说:“洛王,还请你遵圣旨退兵,贫尼和你的约定你可以不遵守,这圣人的旨意,你不会也不遵守吧。”

    洛王让人收下圣旨,无奈地说:“寡人自当收兵。”

    慈恩师太没有离开大营,一直等到洛王离开之后,才到找到一艘船,进入鸳鸯湖的连理山。

    这鸳鸯湖有十四岛屿,两两成对,传闻是天上七仙女和自己的夫婿所化。

    连理山是鸳鸯湖的最大岛屿,也是魏太子扎营的地方。

    以前连理山青翠欲滴,山明水秀,而如今满目疮痍,衰败残破。

    看着路上死去的士兵遗骸,慈恩师太不由叹息一声。

    她到了山寨前,魏太子杵着拐杖,带着剩下的兄弟寨门前等着,见到慈恩师太到来,众人跪倒在地,对慈恩师太行大礼。

    慈恩师太见到这个情况,连忙对众人说:“诸位,无须如此。”

    “若非神尼相救,我们都已经没有活路了。神尼对我们有再生之德,区区一拜,如何能还神尼一二。”

    慈恩师太对着众人说:“你们皆是为了我大魏而遭受了如此无妄之灾,是贫尼愧对你们,贫尼愧对你们。贫尼只希望,从今以后,你们能安稳在此营生。”

    慈恩师太不愿再见这众人凄苦的样子,飘然而去。

    慈恩师太离开这里,回到了小雷音寺,这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她尚没有回到自己的禅房,就听到磨刀的声音。

    慈恩师太循着声音走去,到了庭院之中,只见传灯正在磨着一把刀,慈恩师太对着传灯说:“大半夜不睡,你磨什么刀?”

    传灯见慈恩师太回来,没有惊慌,继续磨刀。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