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都市小说 > 穿越过去之胖子 > 《穿越过去之胖子》正文 第二百二十七章 命运拐点
    这次高考由于是国家时隔十年后的第一次高考,大家也不知道个章程,学生们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但是大家一听符合报名条件个个都报名了,弄的县里一中、二中以及乡下几个只要有高中的学校的,现在全都是超负荷远转,以前说点好话就能加入班级跟班复习,现在是除非你有很大的关系,要不然你不要想能够进入复习,大家失望之下,知道新路大队这里还有个辅导班,虽然老师只有三个,可据说水平不错,大家一激动之下,都纷纷跑这里,弄得本来就是人多的辅导班,人都要没有地方坐了。

    张安和张昌抱着厚厚的一叠书就往学校走去,由于这些参考书他们对外都说只有一套,所以到了晚上他们必须要带回去。

    也就是人辛苦点,不过总比把书借出去后,有人没有借到,又闹出问题来的好。

    张安一行人走到大队门口就看到有个女的在巷子里走来走去,真的觉得奇怪。

    张昌他们扫了一眼后,就要往大队走去,既然不认识,就没有必要打招呼。

    方齐雯是一大早就来到新路大队,看到人过来了,赶紧迎了上去,问候道,

    “你们好,你是张老师吗?”

    方齐雯没有见过张安,她是想着等会去大队部问下,可是看到三个人抱了一堆书,她扫了一眼竟然是高中的参考书,可把方齐雯给喜坏了。

    “我是,你是?”

    张安没有想到竟然是找他的,真的很是诧异。

    “你好,我是文正大队的知青方齐雯。”

    方齐雯做着自我介绍,

    “我是想问是否可以给我们借高中的教科书和参考书。”

    “当然可以。”

    张燕本来是想通过这里的考生,把这里有高中教科书核参考书抄的事传播出去,没有想到一大早就有人堵门,而且听着是知青,不错不错。

    “不过,只能在这里抄写,不能带走,我们晚上还需要复习。”

    “啊,只能在这里吗?”

    方齐雯有点迟疑起来,毕竟来这里有点路程,每天来回,真的很累。

    当然累都不是问题,主要是,

    “我们可以在哪里抄写。”

    不可能在外面抄吧,那真的要冻成冰块。

    “我昨天和大队商量好了,有个办公室借给你们,不过笔墨要那么自己准备。”

    “其实那么可以几个人联合起来抄啊,一个人抄几本,然后晚上继续抄。”

    张昌觉得这么一来,他们就可以很快把这些书给抄好。

    要知道他们抄这些书也就是花费了一周多的时间,如果这些人速度快点,一周绝对可以。

    “你们随时可以来这里,不过下午六点我就要把书带回去。”

    “好的好的。”

    方齐雯虽然觉得下午六点就结束有点早,不过书是人家的,人家这么规定也没有办法,

    “我去通知大家。”

    唉,后悔啊,就是没有做好准备,不然多带上一两人,不就是可以留个人下来抄书。

    方齐雯麻利的回村去通知同伴来抄书,虽然都要通知,可是也有个先后,必须要让文正大队的知青先来,这样才能抢个先机。

    张安看着麻利的跑走的万绮雯,真的是来不及喊,

    “其实她可以让村里人帮忙喊人。”

    “她要跑就跑吧。”

    “真的是谢谢你们了。”

    张安知道他就是那么一个提议,让张昌还有三姐忙活起来,真的让张安有点不好意思呢。

    张昌把书放下后,拍拍四哥的肩膀,

    “我不支持你还能支持谁,而且这么一来,我们就能和这些人关系维护好。”

    虽然不知道这些人是否能够考上大学,也不知道他们之后如何,可是总比招惹一个未来有出息的人强。

    也许他们中间还有人会成为他们未来的同学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走近教室,张燕本来还以为自己来的够早了,可没有想到,到了大队部才发现两个教室的灯早早的亮起,看人头,张燕估摸着已经到了十之八九,我的个天啊,不是说很多都是外村的么。

    “很多人因为考试都借住在大队里,有亲戚的住亲戚家,有朋友的就住朋友家,难道三姐你没有发现最近知青点那里人多了许多吗?”

    张昌本来以为三姐知道这个情况的,可看她现在的样子,好像很的一无所知的样子。

    这个张燕还真的不知道,

    “我不知道,我现在很少出门闲逛,又是白天出门,怎么会知道。”

    又不是夏天,门窗都开着,能看到人来人往的,更不要说现在每家门前的地方都规划成菜园子,就算现在不种菜,大家也习惯的从门前的道各回各家,所以张燕更加听不到人来人往的动静。

    张燕他们进入教室的时候,发现里面还是挺热闹的,有人在独自看书做题目,有的是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商量讨论着题目,不过当他们看到张安他们过来之后,都纷纷回到各自的位置上。

    对于研究中国现代历史的人来说,不论是历史学家还是教育学家、社会学家,不约而同的都将1977年的冬天看作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拐点。

    这个拐点不仅是国家和时代的拐点,也是许多人改变自己命运的拐点,从这个冬天起,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人生命运的轨道,开始向着正确的方向延伸。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这次高考的真实写照,后来的日子里人们通常将高考时段称之为“黑色七月”,而1977年的高考,却是唯一的一个“无比凉爽”的季节。

    这年的1月的冬天,全国共有570万人走进了考场(已经通过预考刷掉了一部分),而录取名额仅为797万个,录取比例为9:1,而90年代初就达了5:1,其竞争激烈程度可谓是历史之最。考生从66届到77届的都有,甚至还有高一学生参加高考,比如张安和张昌就报名参加了高考,其中最的只有十三四岁,最大的则有三十六七岁,兄弟同考、姑侄一个考场、师生搭伴考试的现象到处可见,妈妈级考生给孩子喂过奶后奔赴考场的情景也屡见不鲜。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