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大明小衙役 > 正文 第八章 发懵
    “我只闻其名,确实不知身份,但是他身份再高,也掩盖不了意气用事的事实。”

    杨绍即使口气依然强硬,也不由的后退了两步。

    看那壮汉长得五大三粗,像是史可法的护卫,爱惜名气的史可法应当不至于差这护卫打人,他这才松了口气。

    如果仅是一个衙役,杨绍当然对史可法心存敬畏。可是史大人的经历告诉他,此人办事能力需要好好锻炼,否则便是一个腐儒。

    “我家大人乃是安庆巡抚,即便扬州不在辖区,也不是你一个衙役所能责骂的!”壮汉觑视杨绍的目光充满了凶相,小衙役在巡抚面前算什么东西?

    堂堂巡抚,在大明可是总揽一省军政的封疆大吏。

    杨绍抽了抽嘴角,原本对史可法的印象来自书本,仿佛两个世界,毫无敬畏之心。可是当真正的史可法以巡抚身份出现在面前,给自己带来的压力也是蛮大的。

    双方身份上的差距,仿佛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萤火虫。

    史可法要弄死自己,那是张张嘴的事。

    “你虽然不是读书人,也算有点见识,有不同的见解,可以说出来。”

    史可法挥挥手让壮汉退后,他平素讲究修身养性,即使脸色憋得发红,也没发作出来,否则有失君子风范,传将出去有损声誉。

    这可是士大夫们最在乎的!

    “你知道怎么训练一支战力彪炳的军队?”杨绍享受着温暖的春风,笑眯眯的盯着史可法问道:“你知道军力是怎么形成的?你知道国力又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充分运用国力来强大军力?”

    史可法翻着白眼,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思索,越是思索,眉头的皱纹就更深了一分。

    不懂,杨绍的问题,一个都不懂!

    “不想着怎么提升国力军力,以为争夺权柄就能强大国家,你不是白痴又是什么?如果你明知道这么做对大明作用不大,却还想这些,不是蠢就是坏啊。”

    杨绍看着发懵的史可法,平心静气道:“希望你不是坏,只是蠢。毕竟愚蠢的人通过锻炼学习,也可以变聪明的。”

    史可法气得鼻子都歪了,却无言以对。

    谁不想弄明白训练军队的具体章程?没条件啊,自己只是个文官,仓促间涉及军务,两眼一抹黑。

    为了防范张献忠以及左革五营从湖广进犯淮西,朝廷特别设立了安庆巡抚,史可法为第一任巡抚。

    这样一来,南直隶地界便有三个巡抚,分别是凤阳巡抚c安庆巡抚和应天巡抚。

    巡抚在遇到战事的时候,只有统兵c调兵权,平常时候的军力整饬和训练全由总兵以及总兵下属等武将完成。

    巡抚之类的文官不懂军事训练成了常态,尽管他们有满脑子的主意,因为不懂军务而使得不对。

    武将们总结军事军力的脑子远不如文官,处理军务的手段也不如文官圆滑,控制军队提升军力便受到了限制。

    文臣武将职能的错位导致大明军力涣散,战力不足,这是军事方面致命的问题。可这问题积重难返,文官不会放弃统兵权。武将若获得统兵权,又会成为一方藩镇,而且武将临时获得统兵权也很难真正的提升军力。

    如戚继光那等百年难得一见的武将,既熟知军务,有武将的韬略,又有文官的智慧和圆滑的手段,大明哪能批量出现?

    史可法郁闷的正是这一点,若他是戚继光,大明何至于落到这般田地?

    被一个小衙役问得哑口无言,堂堂巡抚脸上无光啊。

    史可法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但是他很快控制住糟糕的心情,清了清嗓子,正色道:“你所说的问题,并非我的职责,那是武将们该做的事。至于国力,当君子盈堂时,品德高尚者涤荡群丑,污秽不存,国力自然强大。”

    “历朝历代,皇上近贤臣远小人,大臣们修养品德,胸存正气,当清正廉明的好官,则国家蒸蒸日上,群魔自退。”

    万历之后,社会松散,别说官员私下讨论皇帝,就是在朝堂上公然指责皇帝也是常有的事,史可法说出这番话是无所顾忌的。

    若被皇帝责罚,骂者便增添了名气,在士大夫中获得更高的威望。

    而责罚骂者的皇帝难免要被大臣们戴上昏君的紧箍咒,被士大夫们教导要做明君的皇帝们于是不敢轻易责罚骂者,因为明君昏君的评价标准掌握在士大夫们的笔杆子中。

    所以说,大明中后期,骂皇帝是想获得声誉的大臣们最乐意干的事。

    杨绍好笑的看着史可法义正词严的样子,大明的政治问题,史可法这样的文官属于当局者迷,自己却是清楚的。

    皇帝权力大不大?表面上看,那是很大的,哪个大臣犯事了,厂卫想拿就拿。

    然而权力由决策权c执行权和监督权组成,早期明朝皇帝有决策权和监督权,大臣们有执行权。

    英宗之后,以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因朝廷勋贵损失殆尽而逐步掌握了决策权,大明皇帝很难改变内阁做出的决策。

    如果皇帝发出的圣旨没经过内阁同意,那叫“中旨”,负责具体执行的大臣们多数是不认中旨的,即便执行也敷衍了事,于是皇帝的中旨成了一纸空文。

    经过内阁一致同意的圣旨,具体办事的大臣才会顺利执行。

    这样一来,皇帝的决策权所剩无几,手上只剩下监督权。以魏忠贤为首的太监们再厉害,也仅仅替皇帝掌握着监督权,实际决策权依然掌握在内阁为首的文官们手里。

    若像杨绍所知的崇祯那样,皇帝再自废厂卫,连监督权只剩下可怜的一点,皇帝还有什么权力?结果必然是紫禁城成了皇帝的囚笼。

    在和平年代,皇权弱化,对大明是有好处的,前提是文官集团撑得起整个国家。

    问题是,大明以德治国,多的是史可法这样满口道德正气的文官们,具体事务一塌糊涂。

    即使有史可法这样的少数文官秉承操守,是个正人君子,可多数文官嘴里的品德正气不过是用来获得官场资本的口号。

    这便是宋明文官系统易出伪君子的背后因素。

    杨绍轻轻的笑了:“如果大名官员以提升地方钱粮产力为政治资本,而不仅仅满口的仁义道德,大明国力何至于此?”

    史可法如遭棒喝,心中猛然一个激灵,直觉以为杨绍的话是对的!

    可是他一时很难从固有观念中摆脱出来,寒着脸道:“若官员不修品德,贪官何解?贪官蹂躏地方,钱粮产力怎么提升?”

    “想根除贪官,在大明是不可能的。”杨绍对视着史可法,悠然道:“钱粮产力才是根本,此为纲,官员的品德修养乃至吏治为目,纲举目张,国力方可蒸蒸日上。”

    望着史可法勃然变色的样子,杨绍淡然一笑,缓缓道:“个人当然需要修养品德,可个人品德支撑不了国力。因为个人品德具有可塑性,是一种弹性的东西,而不是固化不变的。”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