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大秦的那些事儿 > 正文 第8章 商鞅变法推新政
    秦孝公执政第三年,商鞅来到了秦国这个大公司。某得了高管职位。

    在商鞅的劝说下,秦孝公开始推行新政策,决定在国内进行变法。同样,任何一次的改革都是会遇到阻力的。哪怕是当时的帝王也是一样。

    孝公想推行的改革措施遇到了国内以甘龙c杜絷为代表的守旧派的反对。双方经过了激烈的争论。

    终于,在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这部法令主要是想刺激农业生产c抑制商业的反正,重塑社会的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c削弱贵族c官吏的特权地位,并且还让国内的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c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以及其他的一些措施。

    在献公以前的前几任秦国国君的年代,秦国都是贵族专权,贵族掌控了国家大部分的权利,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而现在商鞅的这部法典,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削弱贵族的权利。

    而权利这个东西一旦使用习惯过后,一旦失去,那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秦国的贵族已经在秦国横行了几百年,如今要变天,并且还要贵族也加入到农业生产中,简直是让秦国的贵族阶层无法接受的事情。可以想象,这次变法所遇到的抵触也是很大的。

    商鞅为了推行他的变法,怕老百姓不相信他,不按照新法去做,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黄金。”

    十两金子那可是一笔天文数字的财富。众人围在木头前都没人相信。也没有人去扛这根木头。商鞅于是又加价,把价格提升到五十两,没想到价格越高,更是越没有人相信。

    这个时候,人群中出来一个人,说:“我来试试。”就真的把木头扛起来,从南门扛到了北门。等于通城而过。商鞅立刻派人送来五十两金灿灿的黄金,搞了一个当众颁奖典礼。

    当然这个扛树的人是不是商鞅的人,我们不得而知。

    这一次全城的广告宣传做的非常成功。老百姓知道了有个人言出必行。

    虽然抵触较大,但是有国君在背后撑腰,终于在三年后,基本上成功推行了《垦草令》这部第一步改革法典。改革的步伐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秦国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以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这个职位相当于后来的当朝宰相,正式成为秦国高管。

    然后,商鞅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二次变法改革。主要内容有:“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c明令军法c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度c建立十二等军功爵制c奖励耕织c重农抑商,严惩私斗c改法为律,制定了秦律和推行小家庭制度。

    商鞅特别注重国家农业的发展,他认为一切非农业的职业对国家都是没有好处的。比如商人和官吏,虽然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其特殊作用,但是那些以技艺为业c游说好辩为职业c学诗书为业的人,都是一些不事生产的人,都是社会的蛀虫,都应该受到打压。

    于是他加大对工商业和非农业人口的税收,实行粮食高价政策c限制雇工数量,并且不准开设旅店。并且为了增加本国的农业人口,他已经等不及让人口自然增长,认为这样速度太慢,不断的从别的国家招徕人口,采取优厚的移民政策来吸引外国人,但是,这不是招商引资,而是招人务农。

    这个观念虽然从现在的目光来看是不正确的,但是在战国时代来讲,农业人口占到整个国家百分之九十以上,也是符合实际的。

    商鞅还反对国民读书,主张人民愚昧无知。他认为,只要人民有了文化就不好管理,有了文化以后就会对国家的政策提出各种质疑。有了文化以后,还可以跑到其他的国家任职。有了文化以后会扰惑民心。要想富国强兵,就必须使人民没有文化,越愚昧越听话,越利于统治。关键是,哪怕一个人去读书了,就少了一个种地的了。这与他极度重视农业的观念是严重的背道而驰的。

    商鞅废除贵族的特权。贵族犯罪一样被罚。这些贵族老爷们长期作威作福,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想着就凭你也能收拾我们么?

    有一次,秦国的太子也犯法了。众多贵族都等着看好戏。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面的人都不遵守法律,老百姓就不会相信法律了。太子犯了法,是他的师傅没有教好,是太子太傅的责任,太子的师傅必须接受惩罚。”

    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另一个在脸上刺了字。这样一来,其他的贵族c大臣心里都开始打怵了。

    由此看来商鞅不是一副死脑筋,只是太子的两个师傅遭受了无妄之灾。若是商鞅强行要割掉太子的鼻子,估计结果又会不一样了。

    商鞅重视军事,奖励军功,建立十二等军功爵制度。规定杀敌甲士脑袋一颗赏爵一级c田一顷,宅九亩。杀敌越多,爵位越高,爵位越高相应的特权就越大。宗室c贵族凡是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祖籍,不能享受贵族的特权。这逼得原来的国内的贵族大老爷们也必须上战场了。可见内心是多么的崩溃。

    这样一来,秦军杀敌越发的勇猛。惩罚私斗,使得秦国人在国内不敢打架,国内的治安变的好了起来。但是,上了战场每个秦人都变得如狼似虎。

    秦孝公七年,秦孝公为了给变法争取时间,秦国和魏国和谈。缓和了秦魏两国的紧张关系。

    八年,两国又战,秦国在元里战胜魏国。十年,卫鞅再次升官,官名叫大良造,执掌军权。然后卫鞅带领秦军围攻魏国国都。

    秦孝公第十二年,秦国找了风水大师选择咸阳(今陕西咸阳)作为秦国国都,然后迁都到咸阳。迁都后,二次变法全面铺开。

    秦国经过两次变法改革后,国力变的强大起来,百姓家家富裕。秦国人路不拾遗c夜不闭户。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但是却不敢私斗,国内治安稳定。

    秦孝公十九年,周王派人来赐予孝公霸主的称号,各路诸侯都来道贺,秦孝公派公子少官带领军队,在冯泽会合各路诸侯,朝见周天子。

    秦孝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宣王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的战法,率军直攻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来救城。

    韩国本来已经是魏国嘴里的一块肥肉,眼看就要咬到嘴里了,被齐国来坏了好事,魏王心里那个火大的。决定先放弃韩国这块肥肉,前来收拾齐国这个可恨又可恶的家伙。

    魏惠王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c气势汹汹直奔齐军而去,要去收拾齐国。

    庞涓和孙膑这两个冤家终于碰头了。

    相传,庞涓和孙膑都是隐士鬼谷子门下的同门师兄弟。从鬼谷子那里毕业以后,庞涓来到魏国当上了大将军,春风得意。但是他心里一直有个顾忌,因为他知道他的师兄弟孙膑貌似各方面都胜过自己,怕有一天孙膑来抢了他的金饭碗。

    庞涓便以师兄弟之情邀请孙膑来到魏国联络师兄弟感情,实则想暗中监视孙膑,只要孙膑来到了魏国,便是在他的地盘上,他想要翻出几朵浪花来,都在他庞涓的掌控之中。

    孙膑听说师兄弟在魏国混的不错,当上了大将军,还邀请自己去魏国,于是欣然前往。

    孙膑来到魏国以后,果然成了庞涓案板上的肥肉,想怎么治就怎么治。不久,庞涓便随意捏造一份罪名扣在了孙膑的头上。这份罪名导致孙膑双腿被砍,脸上被刺字。

    当齐国使者出使魏国来到大梁的时候,孙膑找准了机会秘密拜见了齐国使者,他犀利的口才以及深厚博学的功底赢得了使者的爱才知心,于是使者悄悄把孙膑运回了齐国。

    孙膑到了齐国以后,得到了田忌大将军的赏识,当上了田将军的军师。

    庞涓让孙膑成了终身残废,孙膑从此只能在轮椅上生活,这份仇恨可想而知。而今天,孙膑等了很久的报仇雪恨的机会终于要来了。

    齐军看到魏军十万大军追来,退到魏国境内的纵深地带,魏军在后,不断追击,欲杀之而后快。

    齐军军师孙膑那是太了解庞涓的脾气个性的人了。他知道庞涓此时率领十万大军,必然目中无人,觉得这次打败齐军简直就如捏死一支蚂蚁如此简单。

    孙膑认真的研究了战场的地理形势后,定下减灶诱敌c设伏聚歼的作战方针,造成在魏军十万大军的压力之下,齐军官兵都大量逃跑的假象,并且在马陵合理利用马陵的地理形势,在必经之路的两旁埋伏了一万名弓箭手,规定在晚上以火光为信号,万箭齐射。并且派人把路边的一颗大树剥皮,在上面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下”的字样。

    齐军在前面不断的逃跑,魏军在后面不断的追击。在追了三天以后,庞涓发现齐军的军灶痕迹越来越少,并且一直在不断的逃跑,便断定齐军在我魏军威严之下已经吓的屁滚尿流,官兵早已逃亡过半了。

    有了这个判断,庞涓命令部队丢掉步兵和辎重,只带领精锐骑军加速追击。庞涓心想:“孙膑,老子看你这一次往哪儿逃。”

    庞涓率领骑军追到马陵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模糊中看到路边一颗大树泛着白光,走近发现这颗大树被剥去了皮,似乎还有字在上面。但是因为天已经很黑,分辨不出写的是什么,庞涓吼道:“来人啊,给老子拿个火把来!”

    火把刚刚点燃,树上的字都还没有看清。瞬间只听见四周尽是破风的声音。成千上万的箭支呼啸着,带着破风的刷刷声射来。魏军惊慌失措,军阵大乱,抱头鼠窜,也躲不开密集的箭雨袭来。齐军弓箭手居高临下,只管不断的往下射箭。这简直是一边倒的屠杀。

    庞涓被射成了刺猬,身中数箭而死。

    这一战,史称“马陵之战”,这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役。

    孙膑的残废之仇终于得报。

    庞涓的骑兵被灭之后,齐军乘胜追击,开始反击魏军。魏军大将被杀,斗志全无,一路败退,真正被追的丢盔弃甲。齐军终于把魏国的十万大军杀的一干二净,并且生擒了这支部队的上将军,魏国太子:申。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齐国和魏国打的如火如荼,这个时候在旁边推行新政后强大起来的秦国这个渔翁嘴角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