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陪嫁嫡妃 > 第154章:曲径通幽的妙处
    日子徐徐地过着,除了没有见到姨母和太子,一切都甚是平稳。她日日给咸帝念书,咸帝如太傅一般悉心指点着,虽然初始几日她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渐渐地她非常珍惜这万般难得的机遇,放眼满宫里,怕是咸帝的亲皇子都没有这样的福分,更别说公主。

    咸帝已是重病之身,说话极其吃力,大多听她讲,只在关键的地方点拨。每每她告退时,咸帝知会她第二日念书的内容,这样她回凝和殿后,有时间准备应答次日的功课。

    咸帝的知识极其渊博,主政二十几年来,练就了极为老道的政治手腕,虽他讲后宫女子不得干政,但也道贤后能让君主一日三省,以正其冠。他常常把前朝的种种史事当例子,让她分析利弊及如何应对,所幸她答得并无大的差池,虽有些个地方也有不周全不长远的,经咸帝四两拨千斤的点拨后,也会豁然开朗地开悟,原来曲径通幽的妙处在此。

    孝和太后待她虽不如育有英宗长子的半梦亲近,但她也知这已极为难得,毕竟她是孝定太后的娘家侄女。

    半梦见孝和太后喜欢皇长孙,日日抱了梁泽昊到隆福宫给太后请安。皇长孙又是个人见人爱的,孝和太后难免就偏了半梦母子,明里暗里当着她的面,暗示着要立育有皇子的半梦为皇后。

    她心里也是明白的,只要她身上流有王家的血,就难以立为皇后。听说前堂为立后之事,皇上连摔了数本折子,支持皇上的权臣尚书令称病不上朝,朝堂里也是暗流涌动。

    对于立谁为后,她自个也想了许多。她虽是正娶到靖王府,但毕竟无有已出,又是休后再入宫,名分上就矮了一头,虽正室做媵妾极是委屈,但如果非得做这个皇后,势必让朝堂里的矛盾更为尖锐。皇上是有作为的人,若是因她让群臣和皇上离心离德,那她将是大宣的罪人。

    前朝刘秀未当皇帝前娶妻阴丽华,数月后出于政治需要又另娶郭圣通,刘秀之所以能成东汉的开国皇帝,和第二位夫人郭圣通家族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郭氏一直伴驾刘秀且育有长子刘疆,刘秀登基称帝后,因文臣武将极为反对立无功无子的阴丽华为皇后,在当时的政局下刘秀立郭圣通为后,这成为刘秀一直耿耿于怀之心病。十七年后,朝堂稳固,汉光武皇帝终于了却心愿,废掉郭后和太子,改立心爱的女人阴丽华为后及阴后所生皇子为太子。虽阴氏识大体,重大局,谦恭俭让,仁孝慈爱,但废掉无大过的郭皇后和太子刘盈,成为汉光武皇帝一生重大的失德之处。‘废郭立阴,圣德之玷’也成为历来史学家口诛笔伐的反面教材,此后历代皇帝若想因私情而废无过错的皇后,臣子都会以光武黜废郭后失德劝谏,而历来的朝堂,有些个直谏的大臣极其刚烈,以死相谏的臣工不管哪朝哪代都有。????孝和太后心属半梦为后,朝廷大臣也属意半梦为后。一则,半梦虽是庶出,但出自相府,父亲在朝堂不仅位高权重,且和王家并不过多的牵连,治理大宣也兢兢业业有口皆碑,有一代名相之风,虽不能立她为后,但立肖相六千金,也算是对父亲做了弥补。二则,虽帅府被罢免了军权,但姨母和太子一派的不可能全部根除,若是再立她为后,臣工不能不防,担心她日后上位后,王家的势力卷土重来。

    她是个清醒人儿,不想去做风口浪尖的焦点,也不想让他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还未大干一场,就因内部矛盾而停滞不前。

    她之所以支持他,也是因他有带领大宣走向盛世的才干,才百般襄助,不能最后又落得因她,让他远大的抱负付之东流。

    想透彻后,她只做好自己的本分,日日恭敬到隆福宫晨昏定省,除公开场合和太妃太嫔公主以及半梦她们说几句话儿,私下里从不和宫里任何一个人来往,先就避了拉帮结派之嫌,也少牵扯一些是非。

    除却翻阅史书之外,医书也成了她见天看得书籍。余大夫自尽的事张全暗地里告诉了她,她一时地就生出层层的黯然和惆怅,这个无数次把她从鬼门关拉回的大夫,最终却没有能医自个的性命,成为派系斗争的牺牲品。

    尚药局除了李御医见天来问诊,院史数次带了几个御医给她合诊,药方都是斟酌再三方定。这些个助孕的汤药她回回都饮得干干净净,她不想争什么,只想在选侍入宫前能有孕。

    皇上不可能只得她们几个妃嫔,她有个孩儿不仅可以帮王家渡过这一劫,日后在这深宫里,也有个精神寄托,不至于孤独地一日一日数着天数等宾天那一日。

    皇上对她极是荣宠,但她从不依仗这恩宠得意忘形地放肆,循着规矩去大明殿侍候于他。她看了医书,书上说若能有孕,三日侍寝和天天侍寝结果一样,遂劝他雨露均沾,不得只独宠她一人,免得违背了祖训,后宫失和。

    他初登基,也是百般忙碌,极忙时,怕她久等他休息不好,又疼惜她的身子,也就没有见天召她,但也没有唤旁的嫔妃,不过倒是时常去孝和太后的隆福宫看梁泽昊,陪太后用晚膳。

    他登基月余,不仅没有封后,就连嫔妃也未定分位,孝和太后催促过好几回,他说等选侍的女子来了汴梁,一并定了名分。

    孝和太后听他如是说,遂不那么地催促,太妃太嫔说着此事,孝和太后虽面上应着,但并不积极。如此一来让潘润雪极是焦急,开始往凝和殿跑,期待在凝和殿遇到英宗。

    自那日潘润雪帮着方太嫔整治她,肖芷曦对这个不知恩图报的女人十分不喜,虽碍着面上的情面让潘润雪进殿,但大多时候都称病休息不见潘润雪。

    潘润雪心里也明白肖芷曦不喜她,但她在宫里无依无靠,半梦虽然好糊弄,但半梦也难见到皇上,无奈只得低了先前趾高气扬之态,做小逢迎于肖芷曦。但肖芷曦又是个冷清的,不管她如何讨好,肖芷曦一副不冷不热的模样,非但不帮她向皇上美言,还时常说着一些个冠冕堂皇之话,让她恨得心头火一日比一日盛。

    她从夏州随皇上回汴梁,娘家府里也给了好些私房银子,没有依仗她也悟出来在宫里要打点皇上跟前的人儿,期许这些人在皇上跟前提到她,替她说好话。

    可慈姑她得罪地干干净净,张全又在肖芷曦殿里听差,小何子她又见不到,旁的人又不认识,身边也没有在英宗面前说得上话的人儿,遂找方太嫔出主意。

    方太嫔思来想去,英宗虽不宠幸半梦,但时常去隆福宫看望孝和太后和皇子,买通几个小太监打探着英宗必来之路,让潘润雪途中拦了英宗。她得这主意后,遂花了大把的银子在方太嫔的帮助下,得了英宗去隆福宫的信儿,拦了英宗。

    梁靖恒这段时间心里不得劲,立后一事阻力重重,让他心生烦闷。这一日去看望母后,见潘润雪打扮得花枝招展拦了路,顿时心生厌恶,若不是这个女人,曦儿不会到如今都不敢对他敞开心怀。

    潘润雪离他尚远就哭得梨花带雨的,他淡淡瞧她一眼,没有停留往隆福宫走。

    潘润雪好不容易得了这个机会,哪会轻易放手,拉了他的广袖哭道:“皇上,臣妾好想皇上,自进宫后皇上没有来瞧臣妾一回,臣妾夜夜地都盼着到天明,相思一日比一日苦,皇上您可还记得我们洞房花烛时,皇上说要赠与臣妾一个金屋子么?臣妾说不要这金房子,只要皇上喜欢臣妾。臣妾为了皇上一句不失大宣脸面的话儿,尽心尽力陪侍着清河公主,为得就是讨皇上的欢喜。皇上即便不看当日之情,也略略看一下臣妾父亲在西夏替皇上鞍前马后的效命,怜惜一下臣妾的痴心,让臣妾能侍奉皇上。

    他放缓了脚步瞧哀哀哭泣的潘润雪,思量后缓了神情道:“润雪,朕说得话自是算话,朕说赐予你一座金屋子自是会赐给你,你的父亲在西夏确实有功,朕也了你的心愿,提拔你父亲到京里为官,至于你对朕的良苦用心,朕一刻也没有忘,你且等些时日,等朕把一些个事情处理清楚,自会给你一个交代。”

    潘润雪擦了眼泪喜道:“皇上,臣妾不要赏赐,只想侍候在皇上身边。”

    他淡淡笑道:“润雪,朕去母后宫里用晚膳,你一起来吧。”

    潘润雪顿时如得了头奖般欢喜,跟在他后头去隆福宫,孝和太后见他带了潘润雪来,虽有些个奇怪,但也没有问什么。

    倒是半梦见了潘润雪诧异地问:“潘妃,你是怎么和皇上在一起的?”

    潘润雪含糊地说着是路上偶遇,半梦毫不留情地脱口而出:“潘妃,你和皇上在路上偶遇?怕是不那么简单吧,要说你这心眼跟海底的针一样,这么巧你能遇到皇上了,那我怎么没有遇到过皇上?”

    梁靖恒也不理睬两人斗嘴儿,只是哄着儿子,逗着儿子牙牙学语。孝和太后抱着孙子眉开眼笑,半梦遂扔下潘润雪,不停地对着他说着讨喜的话儿。

    潘润雪想参合进去,却又无从下手,立在一旁顿感无趣儿。

    用膳的时间,他给母亲奉着菜,缓缓说道:“母后,儿臣登基也有些日子,半梦她们几个一直没有册封,今日儿臣就想定下她们几个人的分位。”

    侍候在旁的肖半梦和潘润雪顿时支起耳朵,精神紧绷地听他不急不缓讲:“半梦诞下麟儿生有皇长子,劳苦功高册封为肖贵妃。潘妃父亲西北颇有政绩,册封潘润雪为从二品的昭仪。翠薇虽有些过失,但算得上是儿臣的头一个女人,儿臣也念她当初之错也是迫不得已,宽恕于她,定一个从六品的才人之位。”

    孝和太后立马问:“那肖妃了?你如何册封?”

    请记住本站: www.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