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袁氏世范 > 第 5 章
    【译述】年事已高的人,做事好象孩子一样,喜欢得到钱财上的小小利益,喜欢接受饮食、果实等好吃的东西,并且很愿意和孩子一块儿玩耍。为人子弟者,如若能明白这个道理而顺应满足老人的意愿,那么就会尽其所欢,使老人晚年过得幸福。

    【评析】老人是一面镜子,照见了几乎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老人是一部厚厚的哲学史,记载着人生怎样历经春、夏、秋之后进入冬的荒凉与落莫。然而,不管怎样,老人已老,他已退出左右势态发展的权力中心。我国又是一个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在如何面对老人的问题上,形成了近乎没有争议的观点:顺乎老人意。

    《红楼梦》中的贾母,是贾府中年事最高,资格最老的人物。她是贾政的母亲,贾宝玉的祖母。在她身上体现出的便是怎样聚集儿孙们吃喝玩乐,儿孙们也是变着法儿哄老太太高兴。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恐怕是王熙凤精心策划的哄老太太高兴的乐子。刘老老是一介贫穷的村fù,是贾府的穷亲戚,她来到贾府也是为沾点儿明光。她何尝不知道她那样做只是制造一点儿笑料罢了,她并不傻。然而,她却装得傻里傻气,正是她精明过人之处,她明白玉熙凤的心思。其中有这样的描写:只见一个媳fù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环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捡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众人先都发怔,后来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

    刘姥姥演出了一场滑稽戏。这场戏的幕后策划是王凤姐。假如史老太君明白幕后的一切,她肯定会再也笑不出来。大家都在敷衍她,装着逗她开心,哄着使她高兴,她却在笑声中无比惬意起来,孰不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管怎样说,让老人在惬意中走进坟墓要比在失望中走进好得多。  笃孝感动天地

    【原文】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尝见世人有事亲不务诚笃,乃以声音笑貌缪为恭敬者,其不为天地鬼神所诛则幸矣,况望其世世笃孝而门户昌隆者乎!苟能知此,则自此而往,凡与物接,皆不可不诚,有识君子,试以诚与不诚较其久远,效验孰多?【译述】人们的孝行,如果根源于真诚笃信的情感,即使有某些繁文缛节没有做到,也可以感动天地鬼神。曾经看到世上的人很多侍奉父母双亲不真诚笃信,却以声音笑貌假装非常恭敬,他们的行为不被天地鬼神所诛杀就算是幸事了,又怎么能期望世代子孙都能做到至孝,并且使家族昌盛兴隆呢?人们如果真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从此以后,待人接物,侍奉双亲,切不可不真诚,有见识的君子们,试着将真诚的行为与不真诚的行为相比较,看怎样更久远一些,看一看哪种做法的效果更好一些?

    【评析】对待父母,必须诚心诚意,这样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孝行。

    拿《水浒传》中的李逵来说,他xìng子急,脾气暴躁,有时不问青红皂白,杀人都不眨眼睛。然而,他对待自己的母亲,却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当他在外,稍微混出了点儿人样子的时候,便想到了在家受苦的老母亲,立志将母亲接出来享福。背着双目失明的老母走在人迹罕至的大山之中,这时,母亲感到口渴,李逵便毅然去给母亲找水喝。至此,诚笃的孝行已表现得极为明显。没想到,李逵把母亲放进了虎口。回来之后,发觉老母已被老虎当作了午餐,他怒火中烧,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安危,便冲进了虎穴,喊到:“你吃爷一个,爷杀你一窝。”李逵真的杀了一窝老虎,令他遗憾的是,母亲终究没能享受人间的清福,撒手而去。

    干宝的《搜神记》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王祥xìng至孝,早年丧母,他的继母朱氏经常虐待他,并不断挑拨他和父亲的关系。就是这样,王祥在继母生病的时候仍极其孝顺。一次,王祥的继母要吃活鱼,正逢天寒地冻的隆冬,王祥便脱掉衣服,要剖冰得鱼,冰忽然自动融开了,一对鲤鱼从水中跃出,王祥拿上回到了家中。这便是有名的“卧冰求鲤”

    的故事。虽有点荒诞不经,但在荒诞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至理:笃孝可以感动天地。

    更有一则关于老莱子娱亲的故事,显出了孝的诚笃。

    春秋末年楚国隐士老莱子,年已七十,经常穿着五色斑澜的衣服像婴儿一样嬉戏在老迈的父母身边,又常常故意摔倒在他上,发出像婴儿一样的啼哭之声。

    我们提倡“至孝”,赞同“孝”的笃诚,但反对“愚孝”。有这样一个故事真是令人触目惊心:汉代的郭巨家里非常贫穷,有一个三岁的儿子。郭巨的母亲经常把自己的那份食物分给孙子一半,郭巨对妻子说:“贫穷到了不能供养母亲的地步,儿子又分母亲仅有的一点儿吃的,为什么不把儿子活埋了?”于是郭巨便挖坑准备活埋儿子。等到把坑挖到二尺深的时候,忽然挖到了一罐金子,罐上面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但其中杀儿子以供养母亲的孝,实属一种“愚孝”,我们很难对此种孝给予赞赏。  为人岂可不孝

    【原文】人当婴孺之时,爱恋父母至切。父母于其子婴孺之时,爱念尤厚,抚育无所不至。盖由气血初分,相去未远,而婴孺之声音笑貌自能取爱于人。亦造物者设为自然之理,使之生生不穷。虽飞走微物亦然,方其子初脱胎卵之际,rǔ饮哺啄必极其爱。有伤其子,则护之不顾其身。然人于既长之后,分稍严而情稍疏。父母方求尽其慈,子方求尽其孝。飞走之属稍长则母子不相识认,此人之所以异于飞走也。然父母于其子幼之时,爱念抚育,有不可以言尽者。子虽终身承颜致养,极尽孝道,终不能报其少小爱念抚育之恩,况孝道有不尽者。凡人之不能尽孝道者,请观人之抚育婴孺,其情爱如何,终当自悟。亦由天地生育之道,所以及人者至广至大,而人之报天地者何在?有对虚空焚香跪拜,或召羽流斋醮上帝,则以为能报天地,果足以报其万分之一乎?况又有怨咨于天地者,皆不能反思之罪也。

    【译述】人当处在婴孩时代,对于父母的爱戴和依恋是极为深切的。而父母对于处在婴孩时代的儿女,爱护怜惜之情也很深厚,抚养培育几乎到了无所不至其极的地步。大概由于父母和孩子相连的气血刚刚分离,相去还不算遥远,并且婴孩的声音笑貌本身便能取悦于人,得到人的疼爱的缘故吧!这也是造物者特意安排的自然而然的道理,使人类,使这个世界能生生不止,繁衍不息。即使是飞禽走兽、微生物等也是这个道理,当它们的子女刚刚脱离母体的时候,哺rǔ喂养极其关心。如果有意外的伤害降临到它们孩子身上之时,它们就会奋不顾身,挺身而出去保护孩子。然而,当孩子渐渐地长大之后,名分稍稍严格起来,感情也日渐疏远起来。此时父母极力要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慈祥,子女们也力求做到至孝。飞禽走兽之类渐渐长大之后,母与子不相识认,这是人之所以与飞禽走兽不相同的地方。但是,父母在孩子幼小之际,对他们爱念抚育之情,简直不可以用言语表达得尽。子女们即使终其一生承颜致养,孝顺父母,极尽孝道,也不能报答父母从小爱念抚育的恩情,况对有些人来说,根本不能尽孝道。凡是不能尽孝道的人,请他注意一下人类是怎样抚育婴孩的,其中的情爱的分量有多重,最终就会自己醒悟。正如天地孕育万物的至理,这种至理涉及到人类的又是那样广大,而人类怎样去报答天地呢?有的对着空中焚香跪拜,有的请道士做道场以祭祀上帝,认为这样就能报答天地至爱,果然能报答其万分之一吗?更何况那些对天地有埋怨责怪的人,这些都是不进行反思所造成的错啊!

    【评析】“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古人一句颇为激昂慷慨的至理名言。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一刹那起,便开始沐浴在父母的爱抚之下,那么这种源源不断的亲情之爱,当以什么来作为报答呢?只有至孝。即使至孝也只能报答得一部分恩情!对于父母,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孝,人不可不孝。孟郊有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啊,寸草能够报答得了三春的阳光吗?好在我们的父母不求你是否能报答得完完全全,彻彻底底,他们所希望的是,当你在飞黄腾达之时还时时记挂着他们,不时传来你异地的音讯,不时地听到你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爱情甜密的捷报。我们的父母是伟大的,他们的爱是无私的,奉献得无怨无悔、淋漓尽致而又辛辛苦苦,你千万别辜负他们的心。

    《红楼梦》中的呆霸王薛蟠,吃喝嫖赌无恶不作,不务正业,混入三教九流之中,毫无一点儿诗书气。在他的意识里,似乎只知道怎样胡吃海喝,怎样贪图美色并为此不辞辛劳。最典型的就是为了得到英连,竟然打死了人,吃了官司,惹得薛姨妈为他担惊受怕,薛宝钗为他伤心落泪。就是这样一个人,也有孝心,在薛姨妈面前仍然表现出一个孝子的样子。

    在古人的意识里,忠与孝是密切相联的两个因子,他们始终克守的规矩就是“在外尽忠,在家尽孝”,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他们往往痛不yù生。不管其功名心有多重,一旦父母亡故,总要回家守孝三年,这已经成为多少千年封建社会一个颠扑不破的“至理”,没有人提出过怀疑。

    即便是在思想极为活跃的魏晋时代,人们在追求玄远超脱的神韵之际,仍然没有忘记“孝”这个字眼。陈仲弓任太丘长,当时有个小官吏假称母亲有病请假,事情被发觉,陈仲弓就逮捕了他,并命令狱吏处死。主簿请求jiāo给诉讼机关查究他其他犯罪事实,陈仲弓说:“欺骗君主就是不忠,诅咒母亲生病就是不孝,不忠不孝,没有比这个罪状更大的了。查究其他罪状,难道还能超过这件事吗?”

    不忠不孝已构得上处死之罪,可见古人是极注重孝的。  父母爱子应适当

    【原文】人之有子,多于婴孺之时爱忘其丑。恣其所求,恣其所为,无故叫号,不知禁止,而以罪保母。陵轹同辈,不知戒约,而以咎他人。或言其不然,则曰小未可责。日渐月渍,养成其恶,此父母曲爱之过也。及其年齿渐长,爱心渐疏,微有疵失,遂成憎怒,抚其小疵以为大恶。如遇亲故,装饰巧辞,历历陈数,断然以大不孝之名加之。而其子实无他罪,此父母妄憎之过也。爱僧之私,多先于母氏,其父若不知此理,则徇其母氏之说,牢不可解。为父者须详察之。子幼必待以严,子壮无薄其爱。

    【译述】对于一般人来说,有了孩子,大多在孩子处在婴孩之时由于过分溺爱而忽略了孩子的坏毛病。放纵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也放纵他们的各种各样的行为,他们无缘无故叫喊胡闹,不知道加以制止,却以此怪怨看护孩子的人。孩子欺侮了其他小孩,大人不懂得管教约束自己的孩子,却怪罪被欺侮的孩子。有的父母即便是承认孩子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但又说孩子小没有必要责备。日积月累,养成了孩子的恶习,这就是父母过于溺爱孩子造成的过错。等到孩子渐渐长大,父母的溺爱之心渐渐淡化,孩子稍稍有过失,便会使父母感到极其厌恶进而大发雷霆,挑拣孩子小小的过错认为是很大的错误。如若遇到亲朋故旧,极尽装饰之能事,设立机巧之辞,历历陈数孩子的过失,并坚决地把大不孝之名加在孩子的身上。但是孩子着实没有其他的罪过,这是父母妄加憎恶的过错。极端的爱憎感情大多首先来自于母亲,父亲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仍然听信孩子母亲的话,认为她说的是不能改变、牢不可破的真理,那么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做父亲的必须详细了解并观察儿子的言行,当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严格地要求他,长大后也不应减少对他的爱。

    【评析】婴儿以一声啼哭预示了他的降临,但他却简单得犹如一张白纸,等待着周围的人为他描绘,而那只七彩的笔却大多cāo纵在了父母的手中。

    父母供给他吃穿的同时也教会他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哪些事情应该去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去做,婴儿在接受不断的教育中走向成熟,有朝一日,推开父母的双手,大胆地投入到生活的洪流中去,从此,他也承担起了孕育下一代的光荣使命。在不断的轮回与发展中,历史给了我们经验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教训: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俗语说得好,“小时不管,到大上房揭瓦”。意即当小孩子处于可塑xìng阶级,大人纵容他的一切,不懂得教育他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那么长大chéng rén之后,他会干出令父母吃惊又无耐的事情,这时父母毫无办法,后悔当初不该溺爱他。

    我们并不是说,要象贾政那样,对待儿子象对待奴婢一样,任意打骂,不允许儿子有自己的想法,法西斯般地为孩子设计一切。我们是说,在保持父子亲情的同时,要肩负起教育的责任。

    一代名医黄传贵,祖上世代行医。传至他已是“黄家医圈”的第七代。祖上立有规矩,医术传儿不传女,更不传给外人。黄传贵的父亲是一个勤劳俭仆的乡村医生,医术高明却并不以行医为生,不向父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