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福余乡甜 > 正文 第146章、衣料
    146、衣料

    等豆腐拉到河边货本门口已经有不少人围着他们二人在看了,有大胆的小娘子还指着郝云娘的衣裳说:“看见没有,我在中都见过。这身料子很贵呢。她穿着这么好看,我穿上也不会差。”

    “你没有她个子高。”

    “可我也很瘦啊。”

    “瘦有什么用。你还得有胸,胸懂不懂,不然也穿不出抹胸的感觉啊。”

    刘清清站在杂货铺门口笑眯眯地看着,觉得她的设计还是成功的。

    更有没想到的是赵大郎被人群这么一围出了一脸的汗,云娘看不下去不但给他递了水还用帕子给他擦脸。

    这下可不得了了,“哄”地一声响,顿时有不少男子开始大叫:“小娘子我也出汗了,你也给我擦一擦!”

    还有问郝云娘是不是那个蓝衫小哥媳妇一类的话题。

    “听说是要成亲了。”

    “当真。”

    “真的不能再真。他阿耶都搬来跟他们一起住了。”

    “她阿耶是谁啊?”

    “他你都不认识?就是为了给娘子治病娶了拓跋氏那个老姑娘的郝十一啊。”

    “他啊。真可怜!”

    也不是知道是可怜郝十一前一个娘子过世了还是可怜他娶了拓跋氏这个老姑娘。

    刘清清心想:各位乡亲我是让你们来看新衣裳、新衣料的不是让你们来八卦别人家里事的。

    这厢里郝云娘他们已经送好豆腐回了店里,有那些好奇心重的都跟进了豆腐店里,脸皮薄的只得买了两块豆腐,脸皮厚的就站在店门口等着郝云娘出来。

    一上午没见杂货铺里多几笔买卖,倒是豆腐店火了起来。

    刘清清苦笑:我想卖的是衣裳和衣料不是豆腐啊。

    午间有住在河边货栈里的客人点豆花吃,郝云娘轻提衣衫提了竹篮送豆花过来,刘清清特意拉了她在河边的柳树下站了一会儿。结果有那些刚下船的小娘子来问衣裳在哪里做的?

    “衣裳不都是自家做的么?”郝云娘故意装傻,“桃镇里我只听说那里有成衣卖啊。”指了指刘清清的杂货铺。

    “那里啊?”问话的小娘子有些失望。

    刘清清的杂货钱真的是有些小,当初做的时候也没想着要做多大,本想着以批发为主来着,摆太多品种也没法做啊。

    就这样被嫌弃了。

    “我家有衣料的。”刘清清请了这位小娘子进店,并指给她看铺子里的衣料,“刚从中都运来,都是新样子,成衣还得等两天,不如小娘子就买了衣料自己做,反正也不费什么事。”

    这个时代的小娘子做衣裳就跟天朝刘清清她们玩微信一样,是一种潮流,不然想穿得比别人好上哪里找去。

    这功夫郝云娘还没走,仍站在货栈门口跟一位住店的娘子说话,刘清清就指着她的衣裳对这位进店来的小娘子说:“你看,她的衣裳只是做成了衣裳,没有绣工和花样,你就是买了跟她一样的衣料也不怕,自己做些改动就很漂亮了。”

    果然,小娘子上钩了,买走了一匹衣料。刘清清笑眯眯地送她出门,还送了她一小包瓜子,返身回来时给郝云娘一个眼神:宰了一只肥羊!

    郝云娘见她样子搞怪就捂着嘴笑,哪想这副样子让一位刚下船的小娘子见了个正着。那身衣裳再加上清秀的面庞一下子给郝云娘加了三十分。

    “这位娘子,能否请你割爱将这身衣裳卖与我?”人家是拿着钱钞来找郝云娘的。

    结果郝云娘大张的嘴巴让对方笑了个倒仰。

    “可是这身衣裳我穿过了呀。”

    “没关系。我又不介意。只是不晓得你会不会割爱?”这位小娘子身条与云娘差不多,只是没有云娘白晳,脸上还有些斑点。

    然后二人一同进了豆腐店,昨晚才做好的衣裳卖了两千钱给那位小娘子。

    赵大郎见了直摇头,这个刘清清真不是一般的小娘子,说到钱,她比谁都有办法。

    一匹衣料才三百钱,她竟有办法赚这许多。

    如果他把这话说出来,刘清清一定会笑死他,前世的时候哪里最赚钱,当然是机场和火车站、汽车站啊,外地人多,想买东西的人也多。

    在这里当然是河边码头好赚钱啊,不然她非得让祁三郎把这里买下做什么,当老好人啊。

    云娘的那身衣裳被人买走了,赵大郎把自己身上的衣裳也脱了下来,两个人又开始了走货栈后门送豆腐的工作。

    刘清清有点小失落,多让咱们穿一会儿啊,还能有人来买衣料。

    第二天,刘清清拿了五套成衣来,这是山上小院那几位大婶的努力成果了。都没有绣花,如果再加修饰怕是来不及做出来了。

    云娘和赵大郎又穿了新衣裳来送货。果然还是有一群人围观,只不过今天运气好些,顺利卖出去了七匹衣料,那价钱高的,让刘清清躺在店里的躺椅上大笑。小二都被她吓得躲在后面不敢出来。

    祁三郎的那批衣料也就用了七天就全卖完了,云娘身上穿的样子总是被人买走,弄得她哭笑不得,最后一天就连赵大郎身上的衣服也被人买走了。

    等第二批衣料来的时候啤酒花也来了。刘清清高兴得不得了,这个东西真的是啤酒花,难得祁三郎识得。

    他在信中说: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不是刘清清想要的那个啤酒花,只是在朋友家里看到了,听说天食人用它来制酒,并不怎么好喝。再问是不是她也想到了做酒,如果不好喝就不要做了,免得人手不足。

    祁三郎这么说也是有他的道理的,陶窑那里的人已经是工人和农民两种工种了。有空的时候就种种地,没空的时候拼命制洁具,过得倒是蛮充实的。

    刘清清回信说:上一批的衣料全卖光了,就是把这一批的砸在手里也不怕,本钱已经回来了。她决定这一批衣料就要做成高端的样子卖个好价钱,因为这一批里有婚事用的正红色衣料。

    夏天成亲的肯定不会是她们这些乡下人,村里都是秋后成亲,这样娘家省了养女儿的钱,婆家多招了一个人来干活。

    只不过这镇上大户最多,如果做了红色的嫁衣,还是这种薄料子,一定会有人爱。没想说哪家小姐的嫁衣是自己做的,多是绣娘帮忙的,来买做好的也是可能的。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