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开海 > 亚洲经略 第三百六十七章 威信
    最快更新开海最新章节!

    张居正的分析非常正确,都察院在嘉靖后是有问题的,但这并非都察院的问题,而是整个大明官场出了问题。

    明朝的言官品级普遍都不高,但天上地下没有他们不能节制的,这套系统非常先进,至少在大明同时代的所有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像明朝这样的监察机构。

    但同样这样先进的监察机构也有一个很严重的弊病:风闻奏事,这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给他们的权力,是言官的精髓也是言官的毒药。

    风闻奏事给了言官随便听到任何事都可以拿来弹劾官员的权力,而被弹劾的官员则在言官手本送达朝廷且并未被皇帝留中,就只能停职回老家且上自辨。

    就是说言官上说:陈沐是个大傻子。

    这封手本如果没被皇帝留中,陈沐就必须上自辨:论陈沐不是个大傻子。

    小到知县、大至督抚部堂、内阁成员,言官一封信你就得回家歇着,朝廷查证没事,你才能回去继续工作,而言官是没有任何惩罚的。

    因为太祖皇帝给了他们风闻奏事的权力。

    但万历觉得在他的时代,不行。

    “不是风闻奏事不行,是朕不行。”

    乾清宫里,低矮龙床上摆着小方桌,盘着腿儿的万历端着茶壶向桌上三只茶杯依次倒满,眯着眼神神秘秘地低声道:“朕觉得老师是有意不让朕知道这些,只说是官员风气坏了。”

    乾清宫的龙床茶话会与会者除了万历还有潞王和宦官王安。

    小潞王两眼亮晶晶地看着茶杯,两只小腿岔成八字;王安则端着拂尘正襟危坐,其实这俩人都既不能听懂皇帝在说的是什么事,也不能明白皇帝心中所想,因此只能缓缓点头回应皇帝。

    这一点上稍长几岁的王安要比潞王强,他还是能搭上话的:“爷爷何出此言?”

    “风闻奏事,太祖爷爷定的,可在洪武年出过这样的问题?没有。为何到朕的爷爷父亲,风气就坏了?”

    万历是很会找问题的,他自问自答:“老师只说风气坏了,所有官吏都有问题,但这并非言官从奏事变成今日党同伐异的理由,天底下没有这样的道理……他以为朕不知道,朕都知道。”

    说着,这坐拥四海八荒的皇帝悄咪咪道:“因为有人看见了,看见徐阁老用言官斗倒了严阁老,老师又和高阁老斗一起用言官斗倒了徐阁老,老师又用言官斗倒了高阁老。”

    “朕给吏部算过账,对,就和帮户部算账一样,每一次斗争开始都有好几批言官因言获罪;待尘埃落定,一部分言官又会因各式各样的人举荐、内阁一同意,重新进入朝廷,官职都比过去高。”

    万历对潞王挑挑眉毛,把茶杯推过去,道:“都以为朕不知道,这风气就是他们斗来斗去弄坏的,当然不光是言官有问题,给他们说话、办事的不单单言官,事后得到奖励的也不单单言官。”

    “只要有第一个得到奖赏,此后便前仆后继;原本是宁可做言官也愿意留在京师做京官,现在根本没人愿意外放,外放都是苦差事,在京师只要赶上一次内阁斗争,站对位置几年就能升到五品。”

    说罢,万历的表情骄傲极了,小头儿一扬,道:“他们都不知道,朕有朕的眼线,什么都知道!”

    别看他说的骄傲,其实他哪儿有什么眼线,实际上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朕也该有自己的眼线了。

    其实在朱元璋的规划里,言官天然就是皇帝的眼线,这些人位卑权重、年轻气盛,无官场摸爬滚打久了落下的那些弊病,又足够正义,虽脱于文官自成一派,但终有一日还是要回到文官队伍当中。

    他们天生就该是皇帝的人。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任何官员都会知道自己侍奉的皇帝是什么样的人。

    朱元璋给言官前所未有的权力,可在洪武年间,恰恰是言官最不敢风闻奏事的时代……倘若非证据确凿,哪个敢在朝堂上乱说什么,弄不好就被剥皮实草挂到衙门口去了。

    朱棣时代也差不多,一来有太祖余威,二来这四叔把侄儿都办了,又岂能是个好忽悠的。

    良好的官员风气一直维持至正德,人们已经不太畏惧严刑峻法,但也管不住武宗;真正的分水岭就是嘉靖。

    道君皇帝内敛的性情与故弄玄虚的玩弄权术令皇室失去了言官这些天然耳目。

    “如今再想把人心收回来,可就难喽!朕必须先建立威信,就从让诸省学政修小学开始。王安,你去军事室把朕的小本儿拿过来……算了,别拿了,朕记得是二百七十多。”

    “让户部一边修小学一边修路,修出来的官办小学要与社学不同,学朕的教材,过两年再开科举新科……这也太久了,老师近来身体不太好,朕得赶在老师致仕前把吏部的权力拿到手里才行。”

    在万历看来,张居正致仕是个极好的时间点,致仕前他不可能明目张胆的找张居正要这份权力,致仕后又很可能让下一位首辅依然攥着张居正过去的权力。

    所有他必须在张居正致仕后的一段时间里拿到吏部于户部的权力,这意味着威信要达到顶峰。

    让人对他的话不容置疑。

    不论内阁还是司礼监。

    想了很久,万历对王安问道:“司礼监掌印太监,宫里有没有像样的人选?老师致仕,冯大伴儿也得走,朕对内阁首辅倒是有人选,唯独司礼监不知能用谁。”

    像样的人选?这可太让王安犯难里,宦官里像样的人不少,可能做司礼监掌印的不多,还都是冯保的人。

    他还没想出谁能做,皇帝再一次自问自答:“陈矩可以,他与张阁老都精通外洋事,还真是个好人选。”

    “张阁老?”王安想了想才分析出是哪个张阁老,几个内阁辅臣里只有张翰跟外洋事沾点边,道:“恐怕张翰并非张四维与申时行的对手,陛下这样会让他们内斗更厉害。”

    “无妨,张阁老到时不必与旁人斗,只要他能帮朕顶上一年半载就行。一年半载,朕就能取得威信,这世上还有什么比重立兀良哈三卫更能立威的事呢?”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