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一个极为惊人的准确预见。

    “今冬”来临后的12月1日,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司令员袁也烈,在粟裕“迅速查明徐州情况,并向徐州急进,占领徐州”的电令下,率部进驻了徐州。

    第二天,渤海纵队奉命成立徐州市警备司令部,袁也烈担任司令员,傅秋涛担任政委,徐州正式成为华东野战军和粟裕的囊中之物。

    máo zé dōng当然还没能看到这精彩的一幕,但他从谏如流,采纳了粟裕的建议。

    粟裕又“走一步,看三步”,济南战役还没有开打,他就想到了战后的下一招棋如何更迅速地靠近“攻占徐州”的目标。

    8月23日,他极富远见地提出:“两个月以后,我们即可举全力沿运河及津浦南下,以一个兵团攻占两淮及高(邮)宝(应)。”

    这又为下一步在徐州地区打大仗创造了条件。华东野战军火红的旌旗,将在粟裕的拨动下南指淮海!

    国共两党两军最后“对决”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

    如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当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从中原浩浩dàngdàng杀回山东,他策划的第二个歼灭战果然毫不“爽约”,准时报到。

    济南战役从9月16日至24日,只花了8天8夜即获大捷,黄埔3期出身的名将王耀武和他的10万余guó mín dǎng劲旅,又从“委座”的军队序列中“遗憾”地消失;打援战场也不战而屈人之兵,杜聿明3个精锐兵团的援军(含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另一主力整编25师)畏手畏脚,裹足不前。

    粟裕麾下参战的华野13纵司令员周志坚后来回忆:

    是时也,粟裕将军挟豫东、兖州战役之余威,聚华东野战军于济南城下,要与他的老对手jiāo锋了。

    十几年前,粟裕将军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十军团参谋长,与王耀武补充旅血战后败北。

    而今时移势易,熊貔百万,风送粟郎。他以精湛的军事天才,与坐镇西柏坡大本营的máo zé dōng主席电来电往,最后确定济南战役的方针:

    以8个纵队徐州、济南之间,准备歼灭敢于北援之敌;以6个纵队攻打济南;打济南又以西面为主攻方向,以东面为助攻方向,整个战役统一由粟裕同志指掌,攻打济南则许、谭首长负责。

    他还以诗一般的语言称赞说,济南战役的计划,“象豫东战役计划、淮海战役计划一样,都是未来战略学、战役学研究的经典战例,历史的长镜头会越来越发现它的潜在光辉。”

    济南“十万大军齐卸甲”,兵强马壮的华东野战军,即将按粟裕的设想如钱塘江潮势不可挡地南下,目标锁定徐州地区。

    máo zé dōng也异常兴奋。

    他不仅以中共中央名义发来热情洋溢的贺电,还亲笔修改审定新华社的社论,大加推崇,说“华东和中原的全部解放,已经更加迫近”。济南的攻克,“证明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guó mín dǎng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guó mín dǎng城市都无法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就是“北平、天津、沈阳三点”也不除外了。

    8、有一个想法叫决战(3)

    此时,东北的长春、沈阳、锦州,华北的承德、保定、太原等城市仍然为蒋介石长期困守,久攻不下。10万guó mín dǎng重兵据守的济南被一举攻克,无疑为其它战区的中共将领们树立了样板,提供了经验。

    此前一直犹豫徘徊,认为“部队对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攻坚作战,在技术上存在不少问题”,“目前即正式攻长春,成功的可能xìng较小”的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也不再坚持“久困长围”的举张,受máo zé dōng声色俱厉的“我军从9日出动至今日已21天,尚未开始攻击义县,动作实在太慢,值得检讨”的批评了。

    他于10月1日慨然下达攻锦(州)打援动员令,正式开始攻打重兵驻守的锦州,动员令还说“自我攻克济南歼敌10万后,全国震动”。随即东北战场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一个月后,“秋季攻势”演变而来的辽沈战役圆满收官。

    因此,周恩来指出:“三大战役的序幕是济南战役。”而粟裕则说:“济南战役结束了,这仅仅是一个序幕,更大的胜利正等待我们去争取。”

    máo zé dōng一年前有个五年打败蒋介石的计划,但还不好“公开讲出来”,说“还是要准备长期斗争”,济南战役前也只再次小心翼翼地重申说要五年左右。

    而现在,他已非“吴下阿蒙”,今非昔比。

    随着关内的豫东、济南战役和稍后的关外辽沈战役“丰收”并“清仓入库”,中共军队数量、质量上都取得了优势。

    máo zé dōng指出了原因,说这是由于四个月来全军在各个战场作战的结果,“特别是南线的睢杞战役(即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北线的锦州、长春、辽西、沈阳诸战役(即辽沈战役)的结果。”

    这不能不让他“财大气粗”,底气十足,大胆地改变了过去“谨小慎微”的估计。

    他豪气十足地宣布,根本上打倒蒋介石,“大概只需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即可达到了。”

    因此,他后来相继决定发起淮海与平津战役,从而加快了战争结束的进程。

    两千多年前的兵书《司马法》有一句睿智的名言:“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对战乱频仍的中国老百姓而言,这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内战”,而是一件让和平曙光及早出现的功德无量的大事。

    这一天的到来,粟裕7个月前就有估计。

    他曾在1月31日第二次向máo zé dōng直陈不过江时说,“如果我军再能在数量上及技术上取得优势,则战局的发展可能急转直下,也将推进政治局势的迅速变化。”

    如今,中共军队的数量、质量都占优势,战局“急转直下”的憧憬即将实现了。

    济南战役时,如同后来林彪攻打锦州负责打援一样,粟裕也亲自掌管18万打援人马。他弓上弦,刀出鞘,准备“守株待兔”,搞几只大“肥兔”尝尝鲜。

    不想“兔子”头儿杜聿明和他麾下的邱清泉、黄百韬、李弥似乎肝胆俱裂,听凭“亲密的老战友”王耀武苦苦等待,望穿秋水,就是不敢北上与华野jiāo锋。

    “兄弟们”见死不救,王耀武只有拿出三十六计中的最后一招:“走为上”。

    他落荒而逃的路上,十分“晦气”地被几个比“土八路”还“土”的民兵活捉,从风风光光的方面大员成为灰头灰脑的阶下囚。这时,杜聿明3个兵团所在的位置是:

    一、邱清泉才到达山东西南的成武、曹县地区;

    二、黄百韬的64师才到安徽砀山,大队人马还在后头;

    三、李弥还在固镇及其以东地区。

    一句话,他们还在犹犹豫豫、慢慢腾腾地徘徊、集结、观望之中。

    蒋介石倚为“万里长城”的嫡系王牌们,开始畏惧他们从前瞧不起的“乌合之众”,这是前所未有的稀奇事。

    粟裕认为,这说明他们是在避免不利条件下与华东野战军打大仗,也说明决战的条件已逐渐成熟。

    他开始摩拳擦掌,进一步策划在徐蚌地区的大仗,实现当初3个纵队暂不过江建议中“主力则可进逼徐州,与刘邓会师,寻求第二个歼灭战”的构想。

    粟裕设想,华东野战军全军挥师南下,以“攻济打援”的战法,攻取两淮及高邮、宝应一带。

    具体计划是:

    一、以苏北兵团加一个纵队担任攻城任务;

    二、华东野战军主力则摆放在宿迁至运河车站之间的运河两岸。目标:歼灭可能从徐州、海州过来的援军。

    但如果像济南战役一样,蒋介石的援军只求“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保存实力见死不救呢?

    粟裕也早胸有成竹地设计好了,那就继续进行第二步,“以3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

    一切为着向“今冬占领徐州”的目标靠拢。

    这将是又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战役的名字,粟裕这个首倡人也早想好了,就叫“淮海战役”。

    战场云谲波诡,瞬息万变。它后来几经变化,发展为南线的生死对决,是粟裕不过江建议中预测的第三大歼灭战,也是国共三大决战中,唯一一个由战区指挥员命名的战役。

    9月24日早晨7点,当济南大街小巷的硝烟尚未完全消散时,粟裕的目光已投向了南边,地图上红色的箭头对准了徐州、海州一带。

    他用4个A的绝密等级,向máo zé dōng提出了4个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并认为第一个是上策:“即举行淮海战役”。

    粟裕似乎有点急不可待。

    他对机要科的部下说,他要等毛主席的回电,毛主席的回电要是来了,哪怕他睡觉,也要把他叫起来。

    主动想事做事的下属总是受上级欢迎的,máo zé dōng是最高统帅,当然也不例外。

    他又如何答复呢?

    9、共同完善的“施工”图(1)

    máo zé dōng很谨慎。

    他没有马上答复粟裕。

    收到电报后的第二天,他两番致电粟裕,一面令他召集麾下几个骨干人物谭震林、许世友等人开会再商量商量,一面要求他查明徐州地区的guó mín dǎng军情况上报。

    电报说:“将徐(州)海(州)铁路线上及沂河区、峄(县)台(儿庄)区、东海灌云连云港区、两淮区之敌情电告。”

    济南的黄花菜都凉了,邱清泉、黄百韬们当然不是没心没肺的木偶,会老呆在原地不动。即使为“落难”的兄弟王耀武“默哀”、“超度”,也完全可以回去稳稳当当“作秀”。máo zé dōng在关注徐州地区guó mín dǎng军态势可能的变化。

    何况,他还要等一等“隐蔽战线”也就是“卧底”们的消息。

    依据各方面包括隐蔽内线汇报的情况,máo zé dōng分析后认为,不久之后,邱清泉可能缩回河南商丘和安徽砀山地区,黄百韬则将撤回江苏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

    黄百韬不幸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他将要抵达的地区,正是粟裕准备歼灭guó mín dǎng军援兵的位置:“宿迁至运河车站沿线两岸”。

    既然打援的地方有现成的大块“肥ròu”,当然不如“删繁就简”直接吃下去。9月25日晚上7点,máo zé dōng正式答复粟裕:“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他回复中的计划与粟裕的设想绝大部分一致,只有首战目标不同。他打算首歼即将回撤的黄百韬,也就是直接在粟裕设想的打援战场进行第一步作战。电报说:

    “估计不久邱兵团将退回商砀地区,黄兵团将回至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

    既然下定了做这单大“生意”的决心,捷报总是越快越好。他要求华东野战军和粟裕,10月10日前要作好战役的各项准备。

    两天后,各种情报资料继续纷纷证实,黄百韬兵团果然抵达了新安镇、运河车站一带。máo zé dōng当即告知粟裕这一消息:“黄兵团调回新安镇地区业已证实。”

    这条“大鱼”跑不了了!

    máo zé dōng再次明确,第一个作战目标是吃掉黄百韬。他致电粟裕说:“你们淮海战役第一个作战并且是最主要的作战,是钳制邱李两兵团,歼灭黄(百韬)兵团。”

    新安镇靠近蒋介石的重兵结集地徐州,邱清泉、李弥这两个精锐兵团一旦奉命增援,速度将不是一般的快。

    máo zé dōng充分估计了战役的难度。他认为,这一战役,比济南战役的规模要大,甚至比豫东战役的规模也可能要大。

    仗不打则已,打就要打有把握有准备之仗。

    他叮嘱粟裕,必须有相当时间,让攻打济南的部队休整补充,并且作好包括后勤在内的各项准备,“方能开始行动。”

    还是孙子那句老话:“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不可不慎。máo zé dōng的谨慎,当然不无道理。

    这也说明,他选择首先收拾黄百韬,并非“胃口”比粟裕大,或者如某些出版物所武断的臆测,他对粟裕的战役目标“仍感到不能满足,作为统帅,他追求的是更大的战略利益。”

    其实,máo zé dōng更多的是因为guó mín dǎng军情况,特别是黄百韬的位置发生变化,他以其最高的核心位置与信息来源的更多渠道,四两拨千斤,因势利导而已。

    máo zé dōng一直没有改变粟裕提出的其他计划:攻打两淮高宝地区以及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

    他还估计了这一战役的时间:“包括打黄兵团,打东海,打两淮在内,须有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战后休整一个月。”也就是说,大概要花两个半月时间。

    9、共同完善的“施工”图(2)

    至于后勤准备,他也计算妥帖,考虑得很周详:“你们须准备两个月至两个半月的粮秣用品。”

    又一个两天后,也就是9月30日,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总部机关,来到古木参天、风景如画的古城曲阜,住进了孔老夫子的老家孔府。

    这时候的粟裕,可谓“位高权重”、“威风八面”,“官”居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代前委书记,麾下人马30余万,仅次于白山黑水之间的东北野战军,是máo zé dōng麾下四大野战军的统帅之一。

    其他野战军及统帅分别是:

    一、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

    二、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副司令员陈毅;

    三、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

    孔老夫子的府第,千百年来皇帝老爷们为着各种遮遮掩掩的“小九九”而格外恩宠,可谓皇恩“浩dàng”,赏赐不已,好东西自然不少,孔府家酒就因“绵软回甜,醇厚甘冽”名闻天下,誉满九州。

    可惜的是,粟裕与máo zé dōng其他三位野战军军事统帅彭德怀、林彪、刘伯承一样,烟酒不沾,无福“消受”。

    酒可以不喝,事却不能不做。

    10月5日开始,粟裕一方面以代前委书记的身份主持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根据máo zé dōng的指令,给麾下各路诸侯“整风”, 批评了宋时轮、陈士榘等人过去的一些错误,“加强纪律xìng,克服无纪律无组织无政府状态”,以加强华东野战军前委与司令部的权威和适应大兵团作战。同时,将10纵与山东兵团序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