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幸福的梦记 > 正文 上天的秘密就在汉字中
    04一25下午2:58(发)

    分享周慧敏歌曲《痴心换情深》c《红颜知己》c《天荒爱未老》

    04一25下午7:19(发)

    想你,我真的好想你

    04一25下午10:36(发)

    文章链接:中国文字|批判性思维看从“礼崩乐坏”到“礼仪之邦”的归回

    内容是:

    编者按

    中华民族自古便是礼仪之邦。然而,“礼崩乐坏“这一词在孔子时代就出现了,其实藉着去年本公号发表的《大国文化》中“商朝的历史是一部信仰史”这一篇历史记事,我们可以知道,商朝的灭亡与夏朝的灭亡是一样的,都是因为离弃上帝的道统,都是“礼崩乐坏”的结果。

    儒家提出“克己复礼”来拯救日渐沦丧的社会秩序。那么,孔子推崇的是怎样的礼制社会?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回归“礼仪之邦”?

    今天我们一起从“行”“恶”“礼”这三个字最原初的字形,做一次文化探源。从中国文字本身来认识中国文化对“礼仪之邦”的归回。

    “止”和“善”

    认识“行”和“恶”两个字之前,我们需要先来认识“止”和“善”两个字。“止”字不是叫你停下来,“善”字也不是叫你凭良心做好事

    “止”字的原始意义是“脚步选择或朝向前进的方向”,而不是停下来静止不动;“善”字的原始意义是“敬畏c顺应上天之道的心与做法”,而不是凭良心自认为的好事。我们看一下“止”的甲骨文:选择前进方向

    在《大学》三纲中“止于至善”,其实就不能理解成“停止在凭良心做好事就是最高境界”这一个层面了,而是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君子前进的脚步要选择朝向天道c规律c真理的方向,不懈地追求,永无止境。用当下的话说,就是“一直在路上”。

    “止”字其实表达的是一个动态,是选择方向去前进的意思,这可以从“行”字的意思得到印证。

    那么“行”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在《诗经》里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里面的“行”选哪个意思才讲得通呢?《易经》里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里面的“行”字又该选哪一个解释呢?上面的几种理解,都不能解释这两句话里面“行”字的意思。

    我们一起看“行”字的甲骨文:

    原来,“行”在最初的意思是“道路”,而且是非常通畅的道路,竖排为行,横排为列。当这个字表示名“道路”的意思时,古读音是hang;引申出来表示动词“行走”的意思,读音是xg;再进一步引申表示“可以”“能”这样有判断副词左右的意思,还是没有离开“道路”的本意。想想看,当我说一件事“行”,可以做,不就是在说这件事有道c有路了吗?理解了这个字的本意,我们再来解释《诗经》和《易经》里的句子,是不是就一下子通了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景”是大的意思,“行”是道路的意思。

    景行(大道)行(行走)止(选择)。

    后多用“高山景行”比喻高尚的品格与堪称行为法则的大道,令人敬仰c令人选择遵从。

    天行/健,君子以(之)/自强不息;(乾卦大象)

    地势/坤,君子以(之)/厚德载物。(坤卦大象)

    天道,刚健永恒,君子要遵从天道,自强不息;

    地势,柔顺包容,君子要学习地势,厚德载物。

    我们都认同“自强不息”c“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精神命脉,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c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源。同时,须谨记,这种自强不息c厚德载物的精神气质是来自崇敬天地的大道与规律,并遵从之c效法之,一旦远离难免不生灾祸,因此,需要时时回顾我们的文化源头。

    “恶”字

    另外,“善”的原始意思也跟崇敬天道有关。接下来,我们就从“善”字的原始意义来重新认识“恶”字的本意。

    这是“恶”字金文的写法,应该属于象形会意的造字法,目前还没有发现这个字的甲骨文写法。我们看到,“恶”的原始意思不是做坏事,(“坏”字的本意是土地里长不出庄稼,这字我们本期不讲),而是表示在人的心中,四通八达的路都被堵死了,这就是“恶”。

    那么心中之路指的是什么呢?如果与“善”字指的是向上天献祭,表示敬畏天道,联系起来理解,这堵起来的路会不会是与上天沟通的路呢?

    难道这个象形字是在告诉我们:在我们华夏祖先的认知中,与上天沟通的道路c向上天表达敬畏与顺服的敬拜献祭的道路,如果被堵塞了,人就只能各自按照自己的“心”来判断对错,这就是恶?我觉得讲得通。我们可以发现,人世间一切的恶,还真的都是由于人类违背天道c规律c真理,自以为是,按自己的标准判断好坏,不顾他人的利益与感受,偏行己意造成的。

    “止”与“行”,“善”与“恶”,从它们最原初的象形文字里面,很明显地发现:古老的华夏文明有着敬畏天道的传统文化基因,到了春秋时期发展出儒家敬畏慕道c道家以“非常道”为终极追求,这是我们复兴传统文化精神最重要的部分。

    “礼”字

    我们认识最后一个字,就是“礼仪之邦”的“礼”字。大家看“礼”字的字形演变,今天我们使用的楷书字形,已经完全脱离了甲骨文的原意。这个字的字形变化过程,也彰显着华夏传统文化精神根基与内核是如何从“敬畏上天”发展到“敬畏皇权”的;并且,这个字,还可能藏着我们现代中国回归“礼仪之邦”的属天奥秘。

    甲骨文这个“礼”字,上半部分是一个祭祀的器皿,里面盛着成串的玉石,下半部分是一个有脚架的大鼓。合起来的意思很明显:击鼓献玉,敬奉神灵。

    《说文解字》

    原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

    翻译:礼,是用来敬神祈福的仪式。

    原来,“礼仪”的原始意义就是敬拜上天的活动!那应该是符合“善”的本意的好事情!可是,后来,绵延2000多年的封建“礼教”,怎么就成了维护社会不平等制度的工具了呢?怎么就成了扼杀人的生命力c创造力,阻碍构建仁爱社会的刽子手了呢?这还得从殷商时代说起。

    殷商时代,有着非常灿烂的青铜文化。商朝初期的成汤敬畏上帝,但是后世子孙继任帝位,有的敬畏昊天,勤修德政,有的离弃昊天,悖逆败坏,离弃道统,到了商纣王的时候,殷商王朝成了一个跛足的巨人。它的物质文明虽然发达,但它的精神文明却是一片空白。商朝虽然极其兴盛“占卜”,以此来寻求上帝的旨意,他们也有着极其严格的管理制度,与后来道教以及民间巫术的“占卜”对比,此占卜,非彼占卜。但是当政者常假借神权,以暴政来统治人民,揣度天意,但却不是虔敬地遵循天道,恶贯满盈了,以至朝代败亡。殷墟出土的几十万片用来占卜的甲骨就是证据,当然,这些刻于龟甲兽骨上的用于占卜的文字,也成为我们今天破解华夏文化兴衰最有价值的密码。这样一个看似强大的商王朝,在牧野之战后,如纸房子一样顷刻间就倒塌了。

    如此迅速的变化,令人惊讶不已。所以,商后兴起的周朝当政者,吸取前车之鉴,反思商王朝泯灭的迅速,梳理历史,总结出商朝的灭亡在于失德——失德者失人心,失人心就必灭亡。因此周公决定将“明德”作为执政纲领。为了保证这个纲领的实施,周公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做保障,这一系列制即称为“礼制”。这就是著名的周公“制礼作乐”,按现代学术理解就是一套完整的政治社会学。

    周公的礼制首先是以回归敬畏上天为根基的。《礼记》的第一篇《曲礼》开头就说“毋不敬”,正如宋代理学家朱熹说“毋不敬”是一部《礼记》的纲领,即“敬”乃“礼”之要。“礼”指外在表现上的容貌c举止c话语合乎身份c场合c有节制;“敬”是内心的敬畏敬重。“礼”是外在的行为,“敬”是内心的支持。每个人内心都要有一个大写的“敬”字,里面有了敬畏,德才会出来。统治者的最高德行就是内心敬畏上天的外在表现,所谓“大德”者尊“天命”便由此而来。

    遗憾的是,从周开始,统治者把自己称为“天子”,并且开始宣称“君权神授”,只有“天子”一个人具有祭拜上天与天帝对话的资格和权利,也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举行c主持“击鼓献玉,敬奉上天”的“礼”。这样,礼,就开始成为特权的象征,成为“礼别尊卑,乐殊贵贱”的等级制度的代名词。

    离开“天道”进入“人道”的周王朝,并没有能用周公制定的“礼”“乐”避免与商王朝一样的覆灭与战乱,到了春秋时代,孔子感叹“礼崩乐坏”,竭尽全力地呼吁“克己复礼”,幻想回归周王灭商初期,执政者处于反思心态的周公时代。然而,孔子忽视了“礼”的根基便是回归对天道的敬畏,因而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所以,这是对“礼”的外在形式的过分推崇。这不仅不能拯救摇摇欲坠的周王朝,反而成了秦汉以后集权统治者——皇帝们不断巩固自己的特权c不断地以“礼”为借口强化等级制度c各安其位的社会格局最有利的工具。

    其实,“天子”“皇帝”才有与上天沟通的特权,类似于欧洲中世纪黑暗时期天主教“神父”“教皇”阻断民众与上帝直接沟通的通道,在民众与天道之间人为地设立了一个中保的身份。不同的是:欧洲基督教新教改革打破了这种中保制度造成的等级社会,按照《圣经》真理“人人都是罪人,人人都有权利自己向上帝祷告”重新构建了民主c法制的社会根基,重新建构了“在罪性面前人人平等,贵为总统也有可能犯罪的西方文明。所以,“政府必须被监督,权力必须关进制度的笼子”的政治体制,使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没有可以回到商c周以前“敬天”文化的宗教,没有可以提供人与人生而平等的《圣经》,也就不可能自己从内部打破那一经确立就不断被强化的“礼乐等级”制度。历史已经验证了这个脱离了“礼”本意的“礼别尊卑,乐殊贵贱”的宗法社会的宿命。

    小结

    1\甲骨文的“礼”字告诉我们,华夏祖先期初是敬拜上天的,至于这期初到底是从三皇五帝始,还是更早,还有待考古学专家进一步发现;

    2\殷商时期敬拜上天之礼被频繁的占卜冲击,商王朝也因此覆灭;

    3\周朝统治者执政初期制定“礼乐”制度,有回到“敬畏上天”的愿望,然而,人的私欲让他们僭越天道,通过给自己一个“天子”的身份,独享与上天沟通的特权,堵塞民众与上天沟通的道路,导致民众开始敬畏比自己等级高c特权多c礼制中规定的必须敬畏的“人”,这样,“礼教”成为控制人的工具,“礼仪之邦”的实质也就是“等级明确,各安其位”的宗法社会。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会产生疑问:不对呀,我们现在一提到“礼”,想到的都是“文明礼貌”“谦和礼让”“彬彬有礼”这样充满平等意识c温暖有爱的词语!

    是的,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现在能享受到的这些个让人温暖c舒服c能感受到尊重与爱的“礼”,是经过了100多年前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造之后衍生出来的概念,与皇帝老子家天下那个年代“礼”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讲个故事,大家可能就明白了。

    如果类似的情景发生在皇权社会呢,我们脑补一下官老爷八抬大轿出行的情景吧!老百姓远远的就要让路c回避,回避不及的就要跪地叩头,等大老爷过去才能起身,这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礼”!

    我想大家应该跟我有同样的盼望:我们要回归华夏民族的“礼仪之邦”,不是“克己复礼”的周天子统治下的官大一级压死人,皇帝可以当众扒下群臣的裤子用板子打屁股的“礼别尊卑c乐殊贵贱”的“等级社会c各安其位”;而是,回归敬畏上天,敬畏生命,人人都是天之骄子,人人都互相尊重,用“礼”来追求平等与相爱的社会!

    04一25下午11:02(发)

    荔丹,这个文是我以前看到的,转在微信里,今天又翻到,觉得很有道理,就分享给你,其实我好想和你在一起读,就是睡前的学习,可以和你相互交流,讨论,很多知识真的并不在远处,上天的秘密就在我们的汉字中,逻辑语言学中汉语言学与圣经对比研究可能开启一个崭新的认知领域,也许就是对信息守恒定律的一种实证,越这样想越觉得上天的伟大,知识之上是智慧,智慧之上是慈爱,我想你,我想和你共同学习和体验,信仰和实践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