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科幻小说 > 虫洞惊魂 > 正文 《第三卷》第十九章:百舸飞流争抵岸
    经过妇联的集训,八、九、十三个大队觉悟提高得很快。他们摆正了自己的身份,认清自己的劳动不是受谁的剥削,也不受谁的强迫,而是实实在在的为自己的国家办事,而他们自己就是国家的主人,红利的享受者就是他们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立即感到心情舒畅,工作积极性分外高涨。

    有了这些生力军的加入,卫国的建设计划立马有了大幅起色。

    卫国马上安排建设学校,要让所有儿童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人口素质,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

    紧接着造纸厂、纺织厂,百货商场、宾馆、粮店、医院、邮局、银行、农场、养殖场,政府大楼相继破土动工。这些机构建成,将初步形成现代的社会体系。

    考虑到环保的问题,工厂一律建设在城区东南部松花江下游。因为哈尔滨的气候特点,一年有半年为冬季,大半时间都刮的西风或者北风。把工厂安置在城区东南部,正是符合环保的要求,这是古人绝对想不到的。另外,工厂建于松花江边,取水问题迎刃而解,是一个上好的选择。当然,废水处理问题没有纳上日程,当时还没有这个能力,只能等到科技进步后,发明化学后,才能做到这点,暂时只能这样。

    至于造纸所需原料,正好用上城区建设砍伐的大量木材和荒草植物,既解决了废物利用,又造出了实用产品。当然工艺流程,还需卫国亲自指导,把现代和古代制作工艺结合起来,因陋就简,提高生产效率。

    纺织厂则是先利用当地多产羊毛的特点,先以棉毛产品立足,随后从扶余国购进棉花,把家庭作坊的纺织方法植入进来,进行简单的纺织处理。然后,再安排农场种植棉花,进行大批量生产。

    商业机构则以妇女为主力,再雇佣一部分可以参加工作的六十岁以下的老年人,就可支撑门面开业了。开始的时候,国家是没有给劳动力支付工资的,吃喝拉撒睡全都由国家供给。既然已经建成并运转这些机构,再靠分配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卫国才提出“按劳分配”的原则,发放工资,开放市场,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和私有经济为辅的经济模式。上述新建企业和机构全部由国家运营,在家的六十岁以上老人,也可小打小闹,干点力所能及的私人经营。

    至于建国初期的劳动报酬,全部由国家统一补发,不让干多者吃亏,干少者侥幸,体现一种公平分配的原则。

    卫国建立银行的目的就是要发行自己的货币,禁止金银的流通,采取“金本位制”的货币制度,有多少黄金储备,发行多少等价值的货币,从而把货币金融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国家手里,这是古代人绝对不能窥破的玄机。

    卫国所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马上收到了显著的成效。首先是学校的建立,让广大的适龄儿童全都免费走入了校门,受到良好的教育;其二是医院的扩大,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免费的医疗;再加上免费的住房福利,使得天骄国像一个闪光的太阳,发出了当时代最耀眼的光芒。附近的少数民族、汉人村庄,甚至包括扶余国、鲜卑国、高句丽国家的百姓,纷纷慕名而来,心甘情愿、前呼后拥的投入到天骄国的怀抱。一时间,天骄国的人口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一下子猛增到两万人,使得天骄国的住房必须速建才能应付局面。

    对于天骄国来说这是幸福的苦恼,但又必须妥善安排,否则,苦恼很可能酿成忧患,从而影响外面的归心。

    人口的骤然增加,使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天骄国的迅猛发展,使得近邻的几个国家大为恐慌,真真感到了如芒在背的刺痛。迎头赶上,却无姜尚、管仲之才;坐以待毙,又岂能甘心?

    因此,临近的几个国家开始互相通气,谋划着采取针对性的活动。不说马上灭掉天骄国,至少也要迟滞它的发展步伐。究竟采取何种策略?雷电已在乌云酝酿当中。

    随着移民的涌入,精壮劳力已接近万人,经过系统的训导后,给各大队相应增加了人手,各大队平均人数达到六百人。

    卫国还特意成立了一个常备两千人的禁卫部队,上午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下午则参加义务劳动,努力把它打造成战时能打,闲时可以劳动的特种部队。

    另外,卫国还拨出一千五百人,成立农场,解决天骄国的粮食问题,争取做到自给自足。在此基础上,卫国又拨出五百人成立畜牧场,饲养牛马猪羊,保障军事及国民经济的供给。

    天骄国工业、商业的骤然推开,迫切需要科技的进步,以及大量实用工具、军备武器的供应。光凭到邻国采购,既没有足够的黄金,也无法满足建设的需要。而且,三大队开采的原煤,光靠马车运输,已是难以满足日益壮大的各方需求,最好能建立铁道线,制造人力脚踏铁皮车厢运输。但是铁道线需要铁轨,机车需要铁皮车厢,邻国可没有现成的铁制产品,要想及时配装,必须自力更生。因此,建立炼钢厂迫在眉睫。

    若想建立炼钢厂,原料来源倒不是问题。哈尔滨周边五十公里处就有现成的铁矿,储量大、埋藏浅,极易开采。卫国是哈尔滨土生土长的人,当然知道到哪里去建矿。金成鑫现在煤矿驻在,主营只能指望他来担负这个重任。虽然哈尔滨有许多项事务,等着卫国亲自处理、指导,但是其它已基本走向正规,大局没有问题,有的多是枝微末节的小事,通过金成鑫驯养的信鸽传递指示即可。建矿古代人无法独立完成,只能他亲自出马。

    卫国率领九、十大队,驾着五十辆大车,开拔到距哈尔滨五十公里的东北铁矿处,建立铁矿。从定位到挖掘,全都在卫国的掌控之中。余下的只是按部就班就可以了。

    卫国亲自给矿山制定了采挖作业流程,叮嘱开矿的呼热尔九大队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作业,不得违反,以免伤亡事故。卫国叮嘱王长盛的十大队在运输过程中,也要注意安全,保证铁矿及时运送到位。

    一切安排妥当,卫国又风尘仆仆返回哈尔滨,筹建炼钢厂、水泥厂。应该说建厂初期,都是土法上马,只能因陋就简,有啥用啥。从炼钢炉、铁水罐,到铸坯模具,都没有现成的可用,只能自己动手制作。炼钢炉先以红砖砌筑,铁水罐先以大锅代替,模具则以砂子垒砌而成,等待铁水成型后,再用铁模具代替。

    而水泥厂的原料则是石灰石、铁矿粉和粘土。有了铁矿石,铁矿粉自然就有,哈尔滨周边的黄土就是粘土,唯一欠缺的就是石灰石,哈尔滨周边的石山很多,派出沈耀腾的七大队采石,丘比岱的八大队运输即可。这项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需采完运回就行。但是卫国还是给他们制定了操作流程,防止或减少劳动事故的发生。

    九、十大队没有辜负卫国的期望,一个月后,终于运回哈尔滨十车铁矿石。当铁矿石几经辗转,运到五大队的炼钢厂时,众人全都激动得欢呼起来,如果炼制成功,天骄国以后就有自己的铁制产品了,届时,保障自己的同时,也可出口他国,换回硬通货了。

    苏烈的六大队也没有闲着,趁铁矿石运抵厂区的时候,立刻进行锤击、打磨,碎成矿粉。由于当时没有粉碎机,碎石只能通过人工。卫国盘算着等炼出铁来,要给水泥厂研制一台土法粉碎机,解放繁重的人力劳动,提高铁矿粉的质量,从而提高水泥的质量。

    看来,所有这一切后续工程,都仰赖炼钢厂的产品。因此,卫国只要能抽出时间,就往炼钢厂跑,鼓励大家动脑筋,想办法,推动技术革新。从生产情形来看炼钢技术不断提高,炼钢工具逐步成型,而且,最为喜人的是,在日常的炼化工作中,竟逐步培养出一批骨干和科技人才,较好的支撑起炼钢工业的发展。卫国把炼钢厂的先进经验,向各个工厂、矿山推广,要求各单位认真学习,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努力打造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

    通过一段时间的“比学赶帮超”,各个单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较之开始阶段有了长足进步,较之东汉末年则是划时代的进步。

    商业方面也是干得有声有色,百货商场、宾馆、粮店、邮局、银行也都逐步开业,基本形成了系统的经济架构。三层的政府大楼也在众人的期盼之中拔地而起。短短的一年时间,天骄国就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对古人来讲,绝对是个奇迹!可以说,卫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所花费的努力,都得到了喜人的回报。

    三月的一天,卫国正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金成鑫风风火火闯了进来。这一段时间,金成鑫没怎么回主营,只在煤矿驻地督办挖煤和主抓信鸽学校,此次回来一定有事相商,否则也不能不请自回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