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三人审核。蒋介石决心要把各地党权牢握自己手中,故在决定派出人选问题上,连当时的合作者丁惟汾都不能过问,而由陈果夫一手把持。可见,在当时蒋介石与陈果夫的关系是多么密切。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俗话说,患难方能成知己,蒋介石在经历了一些风风雨雨之后,他更加了解了陈果夫、陈立夫的忠诚,从而,也就更加珍惜他们通过患难而结成的友谊。这样,很多guó mín dǎng中央大员知晓其奥秘,对推荐一事大部分缄口不言,而且对陈、张确定的人选,只能一味随声附和。只有谢持不识时务,给陈果夫推荐去了大量人选。于是陈果夫认为谢持"对中央用人有干涉迹象"。为了让谢持知难而退,而又堵住别人口舌,自然对谢持介绍的人严加审查,终于"发现他最恳切介绍的两个人也是共产党。经过详密侦查,且得有证据,我就告诉谢先生。"

    谢持一直"认为唯他是fǎn gòng最强烈的人,不应该介绍共产党的"。结果介绍了共产党,而且让人当面质问,因而"十分觉得惭愧"。陈果夫趁机把自己"选择的人,所以取舍之理一一面告,他也认为很公正,所以此后不再干涉组织部用人了"。陈果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奉送西山会议派首领谢持一顶红帽子,让他自讨没趣。

    1928年1月,蒋介石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随后又担任了guó mín dǎng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guó mín dǎng中央政治会议主席、guó mín dǎng中央组织部长等职。蒋介石念念不忘二陈兄弟的赤胆忠心,于是任命陈果夫为组织部副部长,代行部长职权。这样,二陈主持的中央俱乐部便得到了合法的权力保障。

    guó mín dǎng二届四中全会后,蒋冯阎桂四派军阀取得了暂时的妥协,再度进行"北伐",展开了同奉系军阀的战争。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拿下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换上南京政府的青天白日旗,表示服从guó mín dǎng。至此,南京政府便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为了加强对各地的控制,中央俱乐部的成员也分赴各地。丁惟汾原在广州时已被推任为guó mín dǎng中央政治会议北京分会主席,此时也率领一部分工作人员北上,布置秘密工作。戴季陶则到南京充当蒋的高级幕僚,负责策划政治yīn谋活动,后来又当上了国民政府的考试院长。这样,"CC"中,实际上只剩下陈果夫和陈立夫了,表面上使中央俱乐部这个组织成了一种摆设而不复存在,但实际上,原来参加这个小组织的成员仍在陈果夫、陈立夫的领导下,更紧密地勾结在一起。他们除了继续拥护蒋介石,排斥其他派系或小组织之外,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发动和掀起了fǎn gòng活动,主持中央及各地的清党委员会大肆搜捕进步人士,在全国各大城市制造白色恐怖,在政治上起了更大反动作用。

    由于蒋介石、陈果夫等把持guó mín dǎng的组织系统,不仅各地方党部在他们直接cāo纵之下,各地方政府也多数受到他们的控制和摆布。1929年guó mín dǎng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陈立夫也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被蒋介石安置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当上了秘书长,使中央组织部更得到最高幕僚长的呼应和协助,中央俱乐部成员的活动范围愈加扩展,所cāo纵控制的部门也就愈加广泛了。于是,guó mín dǎng内便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CC"成了陈氏弟兄和他们为代表的势力的代称。

    但是,二陈兄弟对"CC"的称谓十分恼火,陈果夫曾气急败坏地否认:"我的xìng格,不会用外国字来组织自己团体的",并反诬"此为共产党之解释",是"jiān人造谣挑拨之用意"。不论如何,以陈氏兄弟为首的政治势力存在于guó mín dǎng中,成为控制guó mín dǎng的一股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第九部分 8.蒋介石就是喜欢陈立夫的这股忠诚…

    guó mín dǎng二届四中全会后,陈果夫被推选为中央民众训练委员会委员、常委,同时依旧担任guó mín dǎng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职务,而且将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部。蒋介石虽然是部长,但这只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因为他对陈果夫的忠诚丝毫不怀疑,对他的才能也十分赞赏,组织部jiāo给陈果夫,蒋介石这时还是十分的放心。这样,部里的大事小情基本上都由陈果夫一人说了算。

    蒋介石对陈果夫的信任和重视,这对陈果夫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动力。可以说,在陈果夫的眼里,再也不会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所以,他一上任,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全国的"清党"运动之中,全心全意地贯彻执行蒋介石的一切指示。为了加强对guó mín dǎng的控制,陈果夫采取的第一项措施是对组织部进行整顿和改组。他认为组织部原来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更为严重的是众多职员中混杂有共产党及进步分子。陈果夫下定决心对组织部机构进行了大量精减,砍掉原有一些科室,只设普通组织科、海外组织科、军人组织科、编审科、调查科、总务科。与此同时,陈果夫还借精减机构之机,扩大陈家在组织部的势力。经过一段时期考察之后,陈果夫、陈立夫很快掌握了每个人的背景、来历及政治立场,在此基础上,将原组织部一些属于其他派系的人员全部调出,另将CC派人员调进来,负责各科的工作。为了加强陈家势力,特地将陈立夫也拉进组织部来,充任调查科主任。这样,陈氏兄弟便将guó mín dǎng的要害部门组织部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使guó mín dǎng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陈家党"。

    其实,"陈家党"一词,蒋介石已有所闻,而且也认可这一点。蒋介石十分清楚,蒋家要一统天下,必须有一个可靠的党来保证,而且这个党应该姓陈,因为姓陈同姓蒋是一回事。在当时来看,陈果夫、陈立夫毕竟是最忠于蒋介石的。蒋介石把党权jiāo给陈果夫、陈立夫是放心的,所以对二陈自然是百分之百支持的。蒋介石看到,蒋家虽然已经取得了guó mín dǎng党、政、军大权,但要建立独裁专制的统治,必须严厉打击和镇压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必须打击guó mín dǎng内如改组派、再造派等各派系。为达到此目的,必须建立特务工作,以对付共产党、革命力量及其他反蒋势力。但在guó mín dǎng刚刚取得全国政权的情况下,蒋介石不便单独或公开搞特务组织,为了掩人耳目,便将特务活动的任务转到了党务调查科下。该科名义上进行党务调查,实际上进行特务活动。蒋介石对调查科十分重视,认为调查科成败利钝,关系党国之存亡。尽管他当时的处境还相当困难,但还是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陈果夫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当陈果夫提出调查科主任由陈立夫担任时,蒋介石欣然应允。蒋介石了解陈立夫,尤其喜爱他的那股忠诚劲儿和办事认真踏实的作风。蒋介石认为,陈立夫主管调查科最为适合。所以,他想都没想,就把陈立夫从机要科调往组织部,出任调查科主任。

    陈立夫当调查科主任这一年刚好28岁,可以说是年少得志,春风得意。这时,陈立夫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报答蒋介石信任。所以,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这就是与其兄好好合作,发展"CC"派势力,为蒋家王朝尽忠效力。他主持调查科后,忠实地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改变原调查科的xìng质,将其办成一个纯粹的特务组织。在第一次举行的全科会议上,陈立夫明确提出,调查科的主要任务,一是调查党员的思想及派系隶属,搜集guó mín dǎng内异己派系的情报;二是收集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情报;三是配合guó mín dǎng军警机关,破坏共产党组织,逮捕共产党人。

    第九部分 9.蒋介石就是喜欢陈立夫的这股忠诚…

    陈立夫走马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强组织建设,科下只设采访、整理两个股,每股各设总干事1人,下设干事、助理干事若干人,总计工作人员只有十七八人,全是陈立夫物色的亲信。早在陈立夫为蒋介石当秘书、机要科长时,就利用其特殊身份招揽了一些思想顽固的guó mín dǎng右翼人物、共产党的叛徒,将其安chā在机要科,从事各种特务活动。陈立夫到组织部后,便把这些人也一并带了过来,成为调查科的骨干分子。如采访股干事杨剑虹原是上海青帮成员,并一度替日本洋行当买办,五卅运动时,曾参与组织黄色海员工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他积极参与屠杀共产党和工人群众,他指挥的黄色工会为蒋介石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本人则在fǎn gòng中被陈立夫所赏识。后来,陈立夫jiāo给他的任务,他也能很好地完成,因此,深得陈立夫的赏识,陈便将他收罗到门下。整理股总干事吴大钧是浙江人,与二陈是同乡,曾留学美国,学习统计,与陈立夫很早就认识,而且私jiāo很深。因此,陈立夫也将其拉入调查科。

    这样,陈立夫将调查科的骨干配齐之后,下一步就是配齐下面的办事人员。但陈立夫看到,按照现有的编制,就是配齐了,也难以适应蒋介石赋予他的使命。因为,要贯彻蒋介石的旨意,全面掌握共产党及其他各派系的活动情况,适时对其实施破坏和打击,仅靠这十七八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完不成这项任务的。于是,陈立夫马上与陈果夫商量,要求扩大人员编制,陈果夫当即同意,并报蒋介石批准,决定从陈果夫主持的中央党务学校毕业生中选派10人到调查科。这样,陈果夫、陈立夫便亲自到中央党务学校进行挑选,对毕业生一一细致地调查和了解,以坚决fǎn gòng为标准,以忠于蒋介石为前提,以忠于二陈为条件,经过精心选拔,反复比较,最后,从第一期274名毕业生中选出10人,充实到调查科。这10人是:张国栋、郑伯豪、张旆、李凤澜、骆美中、王保身、任洪济、谢澄宇、郭良牧、陈玉科。

    这10名毕业生到调查科报到后,陈立夫立即对他们进行了特殊训练。一开始他没有将他们安排到哪一股工作,因为,陈立夫认为这些毕业生尽管思想上是坚决fǎn gòng的,也是忠于蒋介石的,但他们并不明白调查科的特务xìng质,也没有干特务工作的思想准备,必须有一个适应环境、适应工作的过程。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人没有在内心树立忠于陈立夫的信念,所以,要经过培养,逐步让这些人树立起这个信念。至于怎么培养,陈立夫着实动了一番脑筋,下了一番工夫。

    首先,让这些人了解工作xìng质,熟悉工作环境。陈立夫将他们召集起来,进行训话,并向他们介绍调查科的xìng质、机构设置、工作范围等情况。随后,召开全科大会,介绍他们与原来的人员相识,让其互相谈话,增加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参与调查,熟悉工作。陈立夫首先将这10名毕业生派往上海作调查工作。临行时,陈立夫明确规定,他们调查的范围是共产党的活动情况,guó mín dǎng内派系活动情况,工人运动的情况。这些人到上海后,采取各种手段打入工厂和一些民众团体,还进入guó mín dǎng军队和一些基层党部搞所谓的调查,实际上是特务工作。调查完毕回到南京,他们便根据自己调查的情况写出工作报告。陈立夫将这些报告收来加以审查考核,初步定出优劣。这项工作完成以后,陈立夫决定对他们进行最后的考核分配。陈立夫安排他们到江浙两省进行第二次调查。这次调查,除了以前的内容外,还增加农民运动情况一项,返回后再次写出工作报告。陈立夫收回工作报告后,进一步审查考核,最后确定优劣。然后,根据考核的结果,将这10名毕业生分配到科内具体工作部门。陈立夫十分欣赏自己这套用人办法,认为这样做不但对这些人的工作能力进行了考查,做到心中有数,而且经过实际锻炼,还培养了他们对自己的忠心,在陈立夫看来,这第二点是最为重要的。

    第九部分 10.蒋介石就是喜欢陈立夫的这股忠诚…

    当然,陈立夫同陈果夫一样,他们扩大自己势力的yù望是没有止境的。陈立夫认为,只有质量而没有规模也是成不了大气候的。所以,他决心乘调查科组织建立之机,尽可能地扩大规模,扩大编制。这样,经过与陈果夫反复研究,决定再增加一批人。1930年,陈立夫将他的想法向蒋介石做了汇报,蒋介石指示,此事不要过于声张,要秘密进行。这样,在征得蒋介石的批准之后,他们又从经过政治警察训练的中央军校第六期毕业生中挑选了20人参加调查科工作。这批人来后,陈立夫怕引人注目,干脆使之处于秘密状态,既不将他们算在正式编制内,也不让他们在中央党部内办公。陈立夫亲自在南京中山东路的中央饭店旁选择了一栋半中半西的两层楼房,将这20名经过特工训练的特殊人员安排在此办公。平时,陈立夫不让其他人到这里来,只有他和一些guó mín dǎng的高级人物有资格到此视察。楼房的大门总是关着,黑色的窗帘也不太启开,而门外赫然挂着的却是一块"正元实业社"的招牌,这更增添了这座楼房的神秘xìng和恐怖xìng。

    在这个基础上,陈立夫决定改组机构,在原来采访、整理两个股的基础上,又增设了特务组、言文组、文书组等,还向一些重要地区派遣了特派员,如上海特派员杨登瀛,武汉特派员蔡孟坚,开封特派员黄凯。其中,特务组最为重要,是调查科的核心组织,其成员都是经过陈氏兄弟精心挑选的、极善玩弄yīn谋、极端冷酷无情、极端fǎn gòng的顽固分子。特务组的成立,标志着整个调查科完成特务化过程,而陈立夫则是这一转化过程的直接导演。为了加强对特务们的思想控制,让其死心塌地为他们服务。陈立夫经常召集特务训话,大讲特务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