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我爹孙仲谋 > 正文 第九十章:五经博士
    全尚整理了下心情,看了看御座之上的孙亮,然后又看了看殿中的同僚,亢声道:

    “陛下,古人创立国家,把教育学习放在了首要位置,以此引导民俗风情,陶冶人民的品性,提高百姓的德行,为时代培养人才。

    自先帝立国以来,时事多变,官吏百姓多着重于利益之事,抛弃本业,专近末业,不遵循古人的道义。

    故,臣以为当遵循古制,立五经博士官,考取录选贤良的人才,给与他们丰厚的俸禄,以便敦促王道的教化,发扬纯美的风俗。”

    陆凯听完很认同全尚所言,陆凯认为若是岑昏这样的人能够识得孔孟之道,也许就不会成为佞臣了,于是立马出列附议道:

    “陛下,臣附议太尉之言,社会所崇尚的思想不够敦厚,就会导致有伤风败俗的事情发生,

    臣子不修身养性,提高德行,就会霍国乱政,使国家不安,

    臣以为可以招收官吏家族及军队将领子弟中的有志,向学之人,

    使他们的能力可以得到施展,在设立考核,分出品第高下,

    高者可以赏爵封官,使见之者乐其荣,闻之者羡其誉,如此,百姓必然趋之若鹜,仁义道德必然得到崇尚。”

    陆凯和全尚虽然说的是一个意思,可其中还有区别,陆凯说从高官子弟中选举,而全尚说的则是设立五经博士官在吴国选拔人才。

    都是教育兴国,但执行方法不一样,可就天差地别了。

    倒不是陆凯袒护世家宗亲,而是现在三国人们的思想习惯所致。

    人们认为世家子弟当官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就像每天都要吃饭一样正常。

    孙亮听完面无表情,没有说话。

    按照陆凯的方法执行,孙亮肯定是不愿意的。

    这个时期家族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个人可以为了家族的利益而牺牲,甚至对于某些人来说,有些时候,家族的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如果国家利益和家族利益让世家子弟必须选择一个的话,世家子弟很有可能会选择家族利益。

    所以孙亮希望可以从非江东世家的人中选拔人才。

    这样培养的心腹相对比较忠心。

    大臣们都比较倾向陆凯的发言,因为这样做,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从官员和将领的子弟中选拔人才,他们当然愿意。

    百官抬头看了看孙亮,见孙亮没有动静,于是还想进一步劝谏。

    首先出列的就是大鸿胪张俨,张俨是吴郡张氏族人,吴之四姓之一,典型的世家豪门。

    诸葛恪被诛杀后,被孙亮提为大鸿胪,大鸿胪是九卿之一,掌礼仪和封爵之事,张俨目前是张家利益的代言人。

    “陛下,管子曾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彰,国乃灭亡,臣附议中书令之言,望陛下宣化王道,伸张四维。”张俨道。

    管仲治国是孙亮所崇尚的,当张俨提到管仲时,孙亮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道: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先贤之言,朕常温习,管子所著《牧民》朕也所涉猎,只是如今天下三分,战乱时常发生,人才亦逐渐凋零,

    昔日,燕昭王铸黄金台吸引天下有能之士聚集燕国,使得燕国逐渐强盛。

    朕若只是从勋臣之家选举人才,尤觉不足。

    每每想到周瑜,陆逊等人的逝去,朕就会觉得吴国贤臣的青黄不接。

    不如在内设置太学专职宣讲经学,培养可用之人。

    在外设置博士官挑选举荐天下能臣,为吴国所用。若魏蜀两国的贤才愿意来吴,朕必以上卿之位厚之。”

    培养人才,重视教育这是好事,作为北方人的滕胤很认同这种做法,于是道:

    “臣附议陛下所言,如此内外兼修,国家人才济济,吴国必然兴盛。”

    孙亮相当于把全尚和陆凯的建议来个整合,世家子弟和寒门子弟只要有能力都可以进入太学。

    但是谁来担任博士官来选拔人才还不是孙亮说的算?

    “陛下,臣以为还可让太学之人辅助编写吴书,将先帝之功著于竹帛,以供后人瞻幕。”全尚继续建议道。

    “如此甚好,就依卿言。”孙亮一语定乾坤,这事就算定下了。

    百官们是有很多庶子的,这些庶子无法继承爵位,将来能不能混出个样子,就得靠自己的努力了。

    现在孙亮给他们接近天子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反对呢?

    孙亮说完看了看眼前的百官,全都面露喜色,殊不知,接下来发生的事,他们听完将都会笑不出来。

    只见少府谭绍走出众列,向孙亮恭敬的行礼道:

    “陛下,臣有一事,望陛下恩准。”

    “谭卿何须多礼,有事只管奏来。”孙亮道。

    “陛下,臣自上任以来,诸多公事缠身,常因自己才疏学浅,治理政事时感到力不从心,

    臣本布衣,本无治国之能,只因陛下厚爱,才跃居九卿之位,

    故,臣恳请辞去少府之位,进入太学,学习治国方略,待学业有成,在为陛下效力。”谭绍道。

    这就是孙亮和谭绍预谋好的。

    是为了实行孙亮架空地方官的战略。

    由谭绍提出则刚刚好,因为谭绍之前是白身,没有做官的经验,现在要求进入太学学习,也不会让人觉得唐突,反而表现出了谭绍谦逊的一面。

    百官们听到谭绍这样说,纷纷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有的官员认为若是孙亮同意了谭绍的奏请,那少府之位就空出来了,自己是不是可以争取一下?

    有的官员则纷纷赞叹谭绍不贪恋权力,愿意屈身于太学,是道德高尚之人。

    ······

    这种事情,其他官员是不好出来发表啥建议的,毕竟谭邵还有一身份就是外戚,这个身份使得陶绍无论如何,都会比一般人尊贵,况且万一孙亮不同意,岂不是得罪了谭绍?

    孙亮当然不会让谭邵真辞职的,少府这个职务太重要了,于是刻意安慰道:

    “爱卿不必妄自菲薄,卿为少府虽然时间不长,但卿在任上所为,皆无过错,

    卿有好学进取之心,朕心甚慰,虽然太学之人都是有能之士,

    但大部分都未有从官治民的经验,所以卿想要学习治理政事,不如多向司空,各尚书请教。”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