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我爹孙仲谋 > 正文 第八十七章:经济特区的构想
    所以当年诸葛恪废除国内的关卡税,是为了赢得当地世家的民心,现在对内的关卡税,孙亮也不准备在收取了,倒不是为了迎合世家,而是为了刺激商业发展。

    而且孙亮还准备出一些鼓励政策,比如当你的商税交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孙亮可以返还给你其中十分之一作为奖励,还有对某些行业进行单方面的政策支持,减税,补贴都可以。

    至于怎么制定比较合理还是让大司农和少府调查之后在商讨,没有市场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至于对外的关税,孙亮也准备给免除了,但是对于蜀锦,则不在免除的范围之内。

    蜀锦是蜀国的特产,蜀国经济命脉产业之一,在目前的三国里面,极具竞争力,无论是吴国还是魏国生产的锦都不如蜀锦的质量好。

    最重要的是蜀锦可以当做货币来使用,生产出蜀锦,等于在印钞票。

    对于蜀锦,孙亮准备收三倍的重税。

    为什么呢?

    这是在保护本国纺织业的发展,蜀锦的价格质量都有优势,那么吴国自己产的锦就卖不出去,卖不出去就代表着破产,破产了就会有大量的女工的失业。

    既然目前来说吴国生产的锦没有优势,咱们就创造出优势出来,蜀锦一但被孙亮收重税,那么价格必然上升,在价格方面就没有优势了,在吴国的销量肯定会降低,这样空出来的市场,就可以让吴锦去占领。

    这是利用关税保护本国产业发展的一种方法,后世的华夏屡用不爽。

    就说汽车行业吧,早期华夏的汽车产业不如日,美,德三国,汽车产业可是对国家非常重要的产业之一,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发展,对于外国的汽车征收重税。

    外国制造的汽车因为关税的原因,成本大幅增加,无奈之下只得提高价格进而进驻华夏的市场,这样外国的汽车业占据了华夏中上层市场,底层的市场则被国产汽车占据,国产汽车就有了发展的机会。

    所以当你拿着钱在国外买汽车的时候,你会发现外国的汽车非常便宜,也许几万元就可以买到国内中高端的品牌汽车,但在国内的价格却出奇的高。

    这不是因为国家太黑,而是为了保护国内的产业发展。

    除了对蜀国的蜀锦制制造关税壁垒,还应该当设立经济特区,比如吴国的江陵,武昌,建业,和南海郡(后世广州),这四个地方,算是吴国比较发达的城市。

    孙亮对这些城市不但免税还给予政策辅佐,鼓励其发展工商业,甚至有些时候可以给一些补贴。

    这样做,孙亮好像是亏了,其实一点都没亏,因为免除的是关税,商业一但发展起来,其中的商税就跟着增加起来,商业越繁荣,孙亮赚的越多。

    南海郡设立特区,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

    海上丝绸之路是华夏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华夏的商业往来。华夏则是丝绸的故乡,在这条贸易线上,华夏向其他洲的各国输出丝绸,陶瓷,茶叶等特产。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时期,在三国时期得到了高速发展,吴国与南洋诸国来往也比较密切,这条航线主要从南海郡出发,途经东南亚c马六甲海峡c印度洋c红海,甚至是非洲大陆,把吴国的丝绸,陶瓷等产品销往海外,在把当地的奇珍异宝带回吴国销售,比如印度的香料,南洋诸国的宝石,珊瑚等等。

    除了往南,往东往北也可以形成航路,孙亮可以与后世的朝鲜,日本等国进行贸易。

    魏文帝曹丕时期,为了得到吴国的珍宝(象牙和牛角),居然拿吴国最缺的马和孙权进行交换,孙权认为这些奇珍异宝没啥用,而马匹则是吴国所缺少的,于是就和曹丕交换了。

    可见,魏国当时的物资,完全不如吴国丰富,连皇帝都想得到这些东西,又何况底下的大臣呢?所以贸易一但形成,吴国可以把这些东西销往魏国和蜀国赚取外汇。

    南海郡一但设立经济特区还可以吸引外国人过来,他们在当地买房子,买土地,建商铺,孙亮统统免税,因为他们的商铺需要人打理啊,这样不就变相给吴国人提供了工作机会吗?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其他经济特区也是同等道理,凡是蜀国和魏国的商人来到了建业,江陵,武昌等地,都给予良好的待遇,除了贩卖人口以外,一切都可以贸易。

    人口是绝对不可以从吴国带出去的,只能带进来,不能带出去,因为吴国太缺人了。

    而且现在孙亮构想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比如谠校制度,供官员学习提升,设立各行各业的学府,培养行业人才,关税,商税改革,以及设立经济特区,还有编写《吴书》《吴略》等等,都没有涉及到世家的利益。

    反而是对吴国上下都有利的事情,孙亮想来在大朝会提出这些政策,应该不会有人反对。

    即使有人反对,也是少数。

    当然这些改革也只是皮毛,发展国家经济哪有这么简单?

    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孙亮去做,比如迫在眉睫的曲辕犁和水车?

    江南水乡不发展水车,岂不是对不起这个水字?

    粮食是国家的命脉,吃不饱的百姓,哪有功夫去跟你发展商业?

    “陛下,喝点羹汤吧。”黄皖手里捧着专门为皇帝解寒的羹汤,恭敬的说道。

    “恩,黄皖啊,朕问你,目前吴国百姓的耕牛够不够用?”孙亮接过羹汤说道。

    黄皖不知道孙亮为什么突然问这个,黄皖虽然聪明,但是对于吴国的耕田事项了解的也不多,于是回道:“陛下,奴婢不知道百姓的牛够不够用,但官田都是用牛耕的。奴婢想来,大司农主管农税,应该比较清楚百姓的耕田情况。”

    “恩。”孙亮听后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这牛耕从孙权坐镇江东时期,就从北方传入了吴国,虽然传入了,可普没普及,百姓有没有那个财力去使用耕牛,孙亮还不知道。

    曲辕犁是需要牛来拉的,没有足够的牛,曲辕犁造出来也白费。

    看来还得问问大司农吴国的牛耕情况,如果牛足够用,固然是好,不够用的话,就得由孙亮从国家层面去推动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