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我爹孙仲谋 > 正文 第十章:齐王孙奋
    诸葛恪听到孙亮说“将军可自决之”,心下也是一惊,虽然看了看孙亮那些许幼稚又有些真诚的脸,心才放下不少。不过也真是没想到,新皇帝对自己这么信任。

    “陛下,先帝舍离万邦,全国臣民,莫不悲哀,吾世受皇恩,身受遗命,恐有损先帝之英名,自当以死报国,鞠躬尽瘁。故而忧虑惭愧,惶惶不安。安敢有非份之想。”

    诸葛恪俯下身子,极为恭敬的说道。

    切,这话说的跟诸葛亮出师表,差不多了,就差北伐魏国,以报先帝了。都是表达自己有多么的忠心爱国,其实呢,孙亮信吗?

    别说孙亮不信,随便拉个大臣问问,他信吗?

    “大将军,忠心可嘉,朕心甚慰。”尤是孙亮不信,也装作一副——恩,你就是我的大忠臣,我离了你我就不能活,的样子。

    这就是政客,即使心里已经把你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一遍,也得一副我是你至亲好友的嘴脸。要不怎么说,政客才是世界上最好的演员。

    诸葛恪提议武昌旧都修缮一事,在这个大朝会上全票通过了。

    接下来又议了议杂七杂八的琐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大臣说什么,提什么建议,孙亮总是一副只要诸葛恪同意,我就同意的模样,对诸葛恪是言听计从。

    甚至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孙亮都是事必问之。表现的对诸葛恪极为尊敬。即使自己对一些事有些看法,也从不表露出来。

    经过这二次大朝会(第一次是孙亮登基),在大臣们眼中,说好听点呢,孙亮是一个谦虚,得体,广纳建言的明主。说难听点就是孙亮好像比较好骗············

    大朝会散后,孙亮偷偷叫全纪,把孙亮早已经写好了的手信交给了诸葛恪。诸葛恪看后赞不绝口。高兴的带着信,准备回家也去写信了。

    旧都,武昌。吴国齐王宫。

    “寡人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寡人是吴国的齐王,看见寡人这把刀了吗?寡人的刀可不长眼。”孙奋拔出佩刀,指着他的属官谢慈,愤怒的说道。

    “殿下,殿下啊,请体谅下武昌百姓吧,殿下半个月内四次狩猎,百姓实在不堪重负啊。请殿下看在先帝的面子上,不要在狩猎了。”谢慈跪在孙奋身旁,苦苦哀求道。

    孙奋,孙权第五子,受封齐王,居武昌。武昌是吴国龙兴之地,又是吴国旧都。能封在这样好的位置,孙权算是善待孙奋了。

    君不见,西汉时期长沙王刘发,受封长沙,当时长沙穷困,刘发作为儿子也不敢向汉景帝讨要好的位置。

    只好在去长安为汉景帝祝寿的时候。跳了一个动作别扭的舞蹈,惹得众人大笑。汉景帝不解,便问他。刘发道:“臣国小地狭,不足旋。”景帝便将武陵c零陵c桂阳三郡交于刘发。

    可见,能封在武昌,孙奋算是比较幸运的。

    可是孙奋天生是个好玩的主,特别喜欢狩猎,作为王爷,出行狩猎可不是一般人拿个弓就能去的了。

    首先要封山,其次,百姓要把猎物团团围在一个范围之内。然后王爷出行,随行者少则百人,多则万人,守卫王爷的部队大概三千余人。(吴国的诸侯王是有自己王直属部队的)

    一次两次狩猎可以,半个月多达四次,对百姓来说负担太重,首先百姓们是没有工资的。都是义务劳动。其次你孙奋可以天天狩猎,你是王爷不愁吃不愁穿,百姓不务农了,不干活了?不务农,不干活吃啥?等着饿死啊。

    所以才有以上这一幕。

    “滚开,再多说,寡人就先杀了你,再去狩猎。”孙奋本来心情挺好,这个谢慈整天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真想一刀宰了算了。

    说完,孙奋径直走出宫殿,还没走两步,就见到傅相急忙跑过来,跪地俯首道:

    “殿下勿急,大将军诸葛恪,来信。请殿下观之。”

    “诸葛恪?莫不是谢慈你跑到建业告我的状了。寡人现在就杀了你。”孙奋听完,气愤不已,右手握刀,杀气腾腾的朝谢慈走去。

    “殿下莫急,大将军来信说,请殿下迁移封地。”傅相见孙奋要杀谢慈,有些着急的说道。

    “什么,诸葛恪安敢如此。”孙奋听完震惊不已,迅速走到傅相面前,扔下手中的佩刀,拿起了竹帛,仔细开始看了起来。

    诸葛恪信中说道:“帝王之尊贵,与上天相等位,因此帝王即以天下为家,以父兄为臣,四海之内,都是臣仆。

    仇人有善行,不能不举用,亲人有恶行,不能不处治,以此承受天命谐理万物,先为国家着想,后替自己打算,此为圣人制定法度,百世不变的道理。

    从前汉朝初兴,多将子弟封为藩王,及至他们势力过于强大,动辄作出不轨行为

    ··········忠言逆耳,只有通达事理者才乐意接受。

    今天我诸葛恪等人苦苦思虑想为大王解除尚处萌芽状态的危险,扩大您福运吉祥的基础,故此不自觉地把话说到极点,希望您能三思?”

    看完信中内容,孙奋似乎有些不敢相信,又有些悲愤,甚至有些疯癫的喊道:“诸葛恪,安敢如此,安敢如此。······”

    这信说白了,就是说,齐王你最好听我的话?不然鲁王就是你的下场。(鲁王被孙权赐死)

    孙权初封众子为王,都将他们封在了长江沿岸的战略要地上,而且都是军事重镇,几位王爷都在战略要地上,你让地方官怎么管理?如果要是出事了,谁负责。

    而且,这些战略要地都是处于魏国的兵锋之下,万一打起仗来,被魏国俘虏一个王爷,皇家面子往哪放?

    被俘虏了还好。要是这些王爷投降了,对吴国的打击可就不是面子了,会导致人心大乱,军心不稳的。

    你想啊,连王爷都投降了,底下当兵的对于投降还有啥心里压力。

    诸葛恪,刚刚上位掌权,按理说不该在这时得罪吴国顶级贵族——诸侯王。

    可是诸葛恪,也有自己难言的苦衷。诸葛恪有自己的谋划,想要完成自己的谋划,这些诸侯王必须得迁走。

    其实诸葛恪并非只是通知了孙奋,居虎林的琅琊王孙休也收到诸葛恪的命令,孙休不敢得罪诸葛恪。只好遵从诸葛恪的意愿。

    于是乎。

    建兴元年,六月,齐王孙奋,迁豫章。琅琊王孙休,迁丹阳。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