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隋唐嘉话 > 第 1 章
    -------------------------------------------------------

    本书由www.biqugedu.com【落花】整理上传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不慎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麻烦通知我及时删除,谢谢!

    -------------------------------------------------------

    《隋唐嘉话》

    作者:[唐]刘【完结】

    唐代笔记小说集。刘,字鼎卿,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史学家刘知几之子。官右补阙、集贤殿学士。《隋唐嘉话》记

    载南北朝至唐开元年间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以唐太宗和武后两朝为多。《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里的某

    些史实,即取材于此书。书中也记录了一些有关文学艺术的材料,如薛道衡作《人曰》诗,宋之问赋诗夺东方虬锦袍等事

    ,常为后人称引。又如高齐代面舞、隋末踏摇娘等事,于戏曲史研究亦有参考价值。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隋唐嘉话

    点校说明

    刘《隋唐嘉话》,《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没有著录。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在小说家类

    里著录了《隋唐嘉话》一卷,刘撰。宋史艺文志也有《隋唐嘉(原作佳)话》一卷,列在刘的传记和小说之间。现存的

    《顾氏文房小说》本,据宋版重雕,书中「贞」字、「构」字等还缺笔,分上中下三卷。又有稽古堂丛刻本,与顾氏本基

    本相同,似出一源。还有《历代小史》本和《唐人说荟》等本,不分卷,条目较少。

    刘,字鼎卿,史学家刘知几的儿子,附见两《唐书?刘子玄》传。传中说他着有《国朝传记》,《新唐书?艺文志》

    乙部杂传记类曾著录,三卷;丙部小说家类又著录《传记》三卷,应该就是《国朝传记》的简称,原注:「一作《国史异

    纂》。」李肇《国史补序》说:「昔刘集《小说》,涉南北朝至开元,着为传记。」就是指这本书。刘的著作还有《

    史例》三卷,《乐府古题解》一卷(见两《唐书?刘子玄传》),又《国朝旧事》四十卷(见《新唐书?艺文志》乙部杂传记

    类,列在《国朝传记》之后,似亦刘所撰),《六说》五卷、《兼讲书》五卷、《授经图》三卷(见《宋史?艺文志》经

    解类),《续说苑》十卷(见《宋史?艺文志》儒家类)。但现存传本的仅《隋唐嘉话》一种。此书邵博《河南邵氏见闻后录

    》卷三十曾引及,

    -

    可见北宋时已有此名称。此外,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曾采用了刘的《小说》,不仅在《考异》中引述了《小说》的

    原文,而且《通鉴》正文里有一些唐代史实,最早就是见于今本《隋唐嘉话》的。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太平御览》引

    有《国朝传记》(或作《国朝杂记》);《太平广记》引有《国史异纂》和《国朝杂记》,另有《传记》一种(疑非刘原

    书,参看本书附录);王谠的《唐语林》引有《国朝传记》(据引用书目);曾《类说》和朱胜非《绀珠集》中都收有《

    传记》、《国史异纂》、《隋唐嘉话》三书。陶宗仪原编的《说郛》也收有《国史异纂》和《隋唐嘉话》,又有刘的《

    传载》一种,可能是《传记》之讹。

    从上述各书所引看来,似乎刘曾有三种以上史料笔记(《国史异纂》即《传记》的异名,已见《新唐书?艺文志》注

    ),但仔细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所谓《国朝传记》、《国史异纂》、《小说》的佚文,绝大多数都见于今本《隋唐嘉

    话》。如本书卷上宇文士及割ròu一条和卷中苏澄处方一条,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都引作刘《传记》。又如卷中

    傅奕破佛齿一条,《类说》本《嘉话》、《传记》并见,《广记》一九七则引作《国史异纂》。卷下徐陵为魏公藏拙一条

    ,《类说》五四作《嘉话》,《御览》五九九引作《国朝传记》,《类说》六、《绀珠集》十也作《传记》,《说郛》六

    七则作《国史异纂》。类此互见重出的情况,不胜枚举,详见本书校记。

    根据本书的初步校勘,大致可以认为,今本《隋唐嘉话》,实即《传记》(亦即《国史异纂》)及《小说》的异名。但

    在宋代却有四种书名并行,不但书目中重见迭出,而且类书、丛书里也兼收

    -

    并蓄。今本《隋唐嘉话》,比《直斋书录》所著录的多两卷,不知是多少不同还是分卷不同。而且今本卷数虽与《国朝传

    记》相同,也未必就是《国朝传记》的原貌,因为各书所引的《隋唐嘉话》或《传记》、《异纂》,还有不见于今本的佚

    文(详见本书补遗)。所以本书仍用《隋唐嘉话》的名称,各书称引不同,则各存其旧,一一写入校记,以备校核。

    刘的《国朝传记》很久以来未见传本。《隋唐嘉话》的书名,不见于两《唐书》,似乎出于宋人改题。可能人们以

    为它是伪书,因而不加重视,四库全书也没有收。但国朝传记实际上并没有亡佚,而是以《隋唐嘉话》的名称流传下来了

    。还有一些数据,见于后出的《大唐新语》、《唐语林》等书,只因没有注明来源,就被人忽略了。我在阅读唐人小说时

    ,偶然发现《传记》、《国史异纂》、《小说》的佚文大多数见于《隋唐嘉话》,才对它作了一些初步的校订。虽然已改

    正了若干显著的脱误,并辑录了几条佚文,比现存各本较为完备。但是我只把它作为业余学习整理古籍的一项实习,没有

    时间更广泛地进行考证,加以自己对唐代历史所知极少,无论在校勘或标点方面,遗误在所不免,深望读者多加指正。有

    关校点的做法,详见凡例。

    点校者 一九七八年五月

    -

    点校凡例

    一、本书的整理工作,重点在于标点,并尽量改正显著的脱误,辑补佚文,兼及版本的考订。

    二、本书以《阳山顾氏文房小说》本为底本,参校各本,择善而从,凡大致可以确定底本错误的径行改正,并在校记中说

    明依据。重要的异文写入校记,各本异同不一一列举,以免烦琐。

    三、校本中除《稽古堂丛刻本》与底本基本相同外,《历代小史》本、《唐人说荟》本等都有删略,凡底本有而别本无的

    条目不出校。

    四、由于本书的版本流传尚有可疑之处,凡曾见明代以前各书引录的,亦在校记中注明,以备查考。

    五、各书引文往往有所删节,尤其是《类说》、《绀珠集》两书,都是摘录本书,文字简略,不能作为对校依据,只用以

    参校。

    六、今本《刘宾客嘉话录》中杂有本书的文字(详见唐兰《刘宾客嘉话录的校辑与辨伪》一文,载

    -

    《文史》第四辑),《唐语林》引用书目中有《国朝传记》,都可以看作本书的别本。由于原书没有逐条注明出处,校记

    中称为「亦见」、「亦载」,稍示区别。《大唐新语》、大唐传载中也有采自本书的条目,一般不校。

    七、各书引作《隋唐嘉话》或《传记》、《国史异纂》等而未见于本书的佚文,辑为补遗,附于书末。《太平广记》所引

    传记,仅苏威藏镜一条见于本书,其余各条都有可疑,除显为《传奇》之误者,仍附录备考,详见校记。

    八、本书一般不作他校,不考证史实,但他书所载本事早于本书及有助于考订的,间就见闻所及,附注于后。

    九、本书参校主要用书的版本及其简称列举如下:

    《隋唐嘉话》(《嘉话》)

    《阳山顾氏文房小说》明正德、嘉靖间刻本,涵芬楼影印本

    《历代小史》(《小史》)涵芬楼影印明刻本

    《稽古堂丛刻》(《稽古》)明崇祯间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显微胶卷)

    《唐人说荟》(《说荟》)清乾隆间刻本

    《国史异纂》(《异纂》)见下列各书所引

    -

    《太平御览》(《御览》)商务印书馆影印宋刻本

    《太平广记》(《广记》)中华书局版汪绍楹校点本

    曾《类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天启刻本

    朱胜非《绀珠集》明天顺刻本

    陶宗仪《说郛》涵芬楼排印张宗祥校本

    张《朝野佥载》宝颜堂秘笈本

    段成式《酉阳杂俎》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

    韦绚《刘宾客嘉话录》阳山顾氏文房小说本、唐兰校辑本

    刘肃《大唐新语》稗海本

    司马光《资治通鉴》(《通鉴》)附《考异》中华书局标点本

    王谠《唐语林》守山阁丛书本

    邵博《河南邵氏闻见后录》津逮秘书本

    阮阅《诗话总龟》(《总龟》)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

    -

    隋唐嘉话上[一]并序

    述曰:余自髫之年,便多闻往说,不足备之大典,故系之小说之末。昔汉文不敢更先帝约束而天下理康,若高宗拒

    rǔ母之言,近之矣。曹参择吏必于长者,惧其文害。观焉马周上事,与曹参异乎?许高阳谓死命为不能,非言所也。释教

    推报应之理,余尝存而不论。若解奉先之事,何其明着。友人天水赵良玉睹而告余,故书以记异。

    [一]原缺「上」字,后两卷有「中」、「下」字,《稽古堂丛刻本》作「卷之上」,据补。

    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云:「人

    归落雁后,[一]思发在花前。」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

    又见《类说》五四《嘉话》、《说郛》二一《嘉话》、《类说》六《传记》。《御览》五八六引作《国朝传记》。《

    诗话总龟》四引作柳公权(?)《小说旧闻》。

    [一]「落」原作「洛」,据各本改。

    隋高仆shè,每以盘盛粉置于卧侧,思得一公事,辄书其上。至明,则录以入朝行之。

    -

    又见《类说》五四《嘉话》。

    京城南隅芙蓉园者,本名曲江园,隋文帝以曲名不正,诏改之。

    又见《类说》六《传记》。《通鉴》一九八《考异》引作《小说》。

    李德林为内史令,与杨素共执隋政。[一]素功臣豪侈,后房fù女,锦衣玉食千人。德林子百yào夜入其室,则其宠妾所

    召也。素俱执于庭,将斩之。百yào年未二十,仪神秀,素意惜之,曰:「闻汝善为文,可作诗自叙。称吾意,当免汝死

    。」后解缚,授以纸笔,立就。素览之欣然,以妾与之,并资从数十万。[二]

    《御览》六○○引作《国朝传记》。

    [一]「隋」,《御览》作「朝」。

    [二]「十」,《御览》作「千」。

    炀帝善属文,而不yù人出其右。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又见《类说》五四《嘉话》、《说郛》二一《嘉话》。《御览》五九一引作《国朝传记》。《诗话总龟》二九引作《

    小说旧闻》。《小史》本及《类说》、《御览》、总龟所引与下条相连。

    炀帝为燕歌行,文士皆和,著作郎王独不下帝,帝每衔之。竟坐此见害,而诵其警

    -

    句曰:「『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作此语耶?」

    又见《绀珠集》十《嘉话》、《说郛》二一《嘉话》。余本与上条相连。

    仆shè苏威有镜殊精好,[一]曾日蚀既,镜亦昏黑无所见。威以为左右所污,不以为意。他日日蚀半缺,其镜亦半昏如

    之,于是始宝藏之。后柜内有声如磬,寻之乃镜声也。无何而子夔死。后更有声,无何而威败。后不知所在云。

    又见《类说》五四《嘉话》、《绀珠集》十《嘉话》。《广记》二三○引作《传记》。

    [一]「殊」原作「姝」,据《稽古》本、《小史》本、《说荟》本及《广记》改。

    洛阳南市,即隋之丰都市也。初筑外垣之时,掘得一冢,无?甓,棺中有尸,上着平上帻朱衣,[一]铭云:「筮言居

    朝,龟言近市,五百年间,于斯见矣。」校其年月,当魏黄初二年。

    又见《类说》五四《嘉话》、《类说》六《传记》、《说郛》三八传载。本事亦见《朝野佥载》五。

    [一]「尸上着平上帻朱衣」,原作「平上朱衣」四字,《类说》六作「平上帻朱衣」,《类说》五四作「平石朱书」,

    《说郛》三八作「平帻朱衣」,今据《朝野佥载》改。

    隋文帝梦洪水没城,意恶之,乃移都大兴。术者云:「洪水,即唐高祖之名也。」

    又见《类说》五四《嘉话》。

    平阳公主闻高祖起义太原,乃于司竹园招集亡命以迎军,时谓之娘子兵。

    -

    又见《类说》五四《嘉话》。无名氏实宾录娘子军条引作《传记》(原本《说郛》卷三)。

    秦王府仓曹李守素,尤精谱学,人号为ròu谱。虞秘书世南曰:「昔任彦升善谈经籍,时称为五经笥,宜改仓曹为人物

    志。」

    又见《类说》五四《嘉话》、《说郛》二一《嘉话》、《说郛》三八传载。

    隋司隶薛道衡子收,以文学为秦王府记室,早亡,太宗追悼之,谓梁公曰:「薛收不幸短命,若在,当以中书令处之

    。」

    太宗将诛萧墙之恶,以匡社稷,谋于卫公李靖,靖辞。谋于英公徐绩,绩亦辞。帝以是珍此二人。

    《通鉴》一九一《考异》引作《小说》。

    太宗燕见卫公,常呼为兄,不以臣礼。初嗣位,与郑公语恒自名,由是天下之人归心焉。

    太宗每见人上书有所裨益者,必令黏于寝殿之壁,坐卧观览焉。[一]

    [一]「坐」原作「座」,据《稽古》本、《说荟》本改。

    太宗每谓人曰:「人言魏征举动?慢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